职称论文百科

浙江省茶叶期刊官网投稿

发布时间:2024-07-04 21:01:07

浙江省茶叶期刊官网投稿

茶艺起源于中国,是在茶道精神指导下,讲求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是茶文化的集中体现。茶艺,简单来说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这其中泡茶是“茶艺”的主体。在茶艺课的教学中,笔者不断深思,茶艺如何教好,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如何达到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但学生们将茶艺仅仅理解为泡茶的技艺,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感受到茶文化贯穿于茶艺表演中的精髓。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时结束了它的生命,当我们将茶叶重新放入茶壶中冲泡时,却是茶的第二次生命。我们该怎样用心去领悟到茶生命的又一次轮回?1中国茶文化发展千百年,茶文化彰显了一种永恒的魅力,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融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儒、道、佛诸家的深刻哲理。这在学习茶艺和教学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部分,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同学们更热情于操作技能课,对于茶艺来说停留在最浅的层面——泡茶。而茶艺要求我们掌握“泡好一杯茶的技术,品好一杯茶的艺术”,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学好茶文化是学好茶艺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早在神农时期就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并逐渐演变为日常生活的饮料。茶文化最早起源于巴蜀,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时期应属于茶文化的萌芽阶段。当时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茶文化产生之初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到南北朝时,政治家们提出以茶养廉,对抗当时社会的奢靡之风,又因当时较多战乱,文人无以匡世,渐渐兴起了清谈之风,因茶可以保持清醒,于是逐渐将饮酒转向饮茶。到了唐代茶文化基本形成,有丰富的茶叶物质,提出茶道、茶礼、茶文化与中国的儒、道、禅哲学思想相结合,中国茶道吸收了三家的精华讲究“清、静、和、美”,禅茶一味超然世外找回本真。“茶圣”陆羽所做茶经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的代表了唐宋以后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一种精神享受。宋代至明初茶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宋代人们将煮茶法改为点茶法,讲究色香味的统一,除了宫廷茶文化的出现,民间也兴起了斗茶之风,宋人将饮茶作为人们增进友谊和社会交往的媒介,成为了一种民间礼节,“茶馆文化”也相继出现,“客来敬茶”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利益美德。清代传统意义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逐步得到确立,“开门七件事”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此时的茶文化中茶叶冲泡的艺术性和茶具的独特性,茶馆的普及成为显著的特点。

茶叶杂志社现在很多杂志发表文章都要自己给钱的,不知道你是要投那种给你稿费的杂志呢,还是你在人家杂志上发表文章给人家钱的那种

您好,下关金丝沱茶125克是一款非常优质的茶叶,它的茶叶芽细嫩,茶香浓郁,汤色清亮,滋味醇厚,香气持久。它的叶片细腻,色泽深绿,汤色清澈,滋味醇厚,香气持久。它的叶片细腻,色泽深绿,汤色清澈,滋味醇厚,香气持久。它的叶片细腻,色泽深绿,汤色清澈,滋味醇厚,香气持久。它的叶片细腻,色泽深绿,汤色清澈,滋味醇厚,香气持久,口感柔滑,回味甘甜。它的茶叶芽细嫩,茶香浓郁,汤色清亮,滋味醇厚,香气持久,口感柔滑,回味甘甜,是一款非常优质的茶叶。

您好,下关金丝沱茶125克是一款非常好的茶叶,它的口感清香,滋味醇厚,茶叶芽细嫩,色泽翠绿,具有清新的茶香,口感柔滑,回甘悠长,滋味浓厚,可以让您体验到真正的茶叶魅力。此外,下关金丝沱茶125克还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可以帮助您改善身体健康,达到滋补养生的效果。

浙江省茶叶论文发表网站

茶叶的介绍最好看一看比较有名的书如:陆羽的〈茶经〉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范仲淹的〈北苑贡茶录〉〈茶录〉〈续茶经〉茶叶的杂志有:《茶叶科学》《中国茶业》《茶叶文摘》《茶叶通迅》《福建茶叶》《茶 叶》

论文发表收录的网站:知网、万方、龙源、维普。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茶叶》杂志社征稿简则一、稿件范围《中国茶叶》杂志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技术刊物,其宗旨是宣传、推广、普及茶叶科学技术,弘扬茶文化,传播茶叶信息。设本刊特稿、政策法规、专题综述、试验研究、经济管理、技术指南、产业论坛、历史文化等栏目,刊登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涉茶论文和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简报综述、学术论文、实用技术、先进经验等)及茶文化研究方面的稿件。三、稿件项目及其顺序论文一般应包括中文题名、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基金项目信息、引言、正文及参考文献。文稿正文要求数据可靠,论点明确,文字简练。四、字体及版面以word 版本投稿,中文字体用“宋体”、西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页面大小A4,正文5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五、各项目基本要求1. 标题: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等。2. 作者:论文署名应限于参加本文工作并能对论文内容负责者。多作者时,中文作者名间用逗号隔开。3. 工作单位:作者的工作单位用全称,地址包括单位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4. 小标题:各级小标题采用法律条文式,一般最多列出3级小标题;各级小标题均另起一行。5. 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资助产生的文章以“基金项目”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注明其编号,放在首页下方。多项基金项目时依次罗列,以“、”隔开。6. 摘要:摘要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方法和结果的准确概括的简短陈述。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也不宜引用文中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7. 关键词:系反映文章的主题内容的词汇和术语,一般每篇3~6个。8. 引言:扼要地概述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最后引出研究的目的及试验设计等。“引言”两字可省略。9. 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准确,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使用规范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10. 图和表:图表应具自明性,图中各部件应组合在一起;文中附表随正文排,附表应使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线,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1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不要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文献在正文中应有出处,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各条文献按其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编排项目与格式如下所示(以期刊参考文献为例):[序号]作者(多作者标出前3位作者,后加“等”或“et al”).引文题目[J]. 期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论文发表的话是可以直接发表到知网。知网是目前中国一个比较大型的论文,查阅地方也是一个比较好发表的地方,很多有名的人都会在上面进行一个发表。

浙江省茶叶论文发表

普刊一般都比较好发表

浙江茶叶出口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浙江大学茶学系 汤一 刘祖生 杭州310029)摘 要 浙江茶叶出口发展迅速,优势明显,在全国茶叶出口和全省茶业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产品结构、出口、市场分布、经营机制等方面分析浙江茶叶出口之特点及发展态势,并就如何应对绿色壁垒等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改善出口,贸易条件,提出一些探索性思路。关 键 词 浙江;茶叶出口;绿色壁垒;贸易条件;产品结构中图分类号 S557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577一8921(2003)03-155一04 一、当前浙江茶叶出口的主要特点1.1浙江茶叶出口量在全国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浙江现与摩洛哥、俄罗斯、塞内加尔、日本、欧盟等约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主要出口珠茶、眉茶、蒸青茶等。2002年全省共出口茶叶12.11万吨,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48.0 4% ;出口创汇总额14275.7 万美元,占全国茶叶出口总值的43.13 写.其中,绿茶出口创汇12952.8 万美元,占全国绿茶出口总值的64. 12%。近年来,浙江茶叶出口量值占全国茶叶出口之比重如表1. 由表 1可 知,浙江茶叶出口增长速度很快,1996年至2002年七年间,无论是出口量还是出口创汇额均翻一番以上,茶叶出口创汇占全国份额呈稳步提高之势,由1996年时的21. 91%增加到2002年的43.13 %。由此可见,浙江省在全国茶叶出口中的领先优势,近几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1.2作为浙江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茶叶的比较优势明显。由于浙江省农村生产要素结构表现为人力资源丰裕,而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因此,劳动力相对密集的种植业或养殖业,应该优先发展,而大量消耗土地资源的广种薄收的农作物应受到一定限制川。茶园大都辟在山坡上,对耕地占用少;茶叶采摘、加工等环节需投人大量人力资源。这说明,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符合浙江省的比较利益。目前,茶叶产值占全省农业产值的1.72 写,对全省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茶叶在浙江省出口农副产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杭州海关统计,1998年茶叶出口创汇8743万美元,在全省农副产品出口比重的排序中列第三位,仅次于水海产品和蔬菜,目前这三种产品仍然分列前三位。1.3 市场化的出口经营机制逐步形成,出口经营方式灵活多样。1979年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浙江成为单列口岸以来,茶叶出口自主权不断扩大。1993年后外贸体制改革,出口放权,大大调动了茶叶出口企业的积极性。我省从事茶叶出口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不断增加,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省内拥有茶叶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已有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粮油进出口公司、浙江中大集团公司、浙江华发出口茶厂等二卜家左右。此 外 ,浙 江出口茶的经营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如茶厂自营出口、代理制、补偿贸易等近年来,浙江茶叶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如乌兹别克斯坦等低档绿茶市场、日本蒸青茶市场等,使浙江茶叶出口量节节攀升,不断创出历史新高。1.4绿茶所占的出口比重越来越高.出口茶的产品结构有所改善。绿茶是我国产量最高、出口量最人的茶叶产品。与全国其它产茶省相比,浙江所产绿茶不但产量高,而且品种齐全优势尤为明显,当前国际市场上一半左右的绿茶来自于浙江省的出口。由表艺可知,1996年以来,浙江省出口茶之茶类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目前绿茶出口比重占90%左右,共次是花茶,约占6%,而红茶和其它茶类出I=I量很小。由于 当前 绿茶出口的比重已很高,不同茶类之间的结构调整已缺乏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浙江省积极开发新的绿茶品种,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8。年代末期在浙江省率先起步的蒸青茶,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珠茶、眉茶等传统绿茶产品在西北非市场供过于求所带来的市场压力此外,出口企业还不断调整优化绿茶不同花色品种之间的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出口的整体效益。l. 5 出口的交易渠道有所拓宽,但主销市场依然集中在西北非。浙江茶叶出口市场较为集中,以绿茶为例,西北非占50%以上,其次是亚洲和欧洲,2000年对欧盟之出口尚占900左右之份额,由于受绿色壁垒的影响,2002年这一比重已大大降低。以进口国别而论,当前浙江绿茶最大的上销市场在摩洛哥,占出口总额的31.47 ,其次是日本,占13.8 9写1.6 由出口茶生产基地逐渐发展成为加工拼配基地和出口集散地。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名优茶在浙江茶业经济中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名优茶的大量采制,导致供应出口的毛茶原料受到一定影响,难以满足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在此情况下,浙江省积极调整经营思路,拓宽毛茶进货渠道。据调查,目前,从福建、江西、贵州等地调人高档毛茶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地区,由于前期名茶加工数量较少,故毛茶嫩度与内质均较本地茶好。毛茶供销渠道的调整,促进了浙江与全国其它茶区的专业化分工和优势互补,浙江省作为我国出口绿茶加工、拼配和贸易中心的地位正逐步得到确立。二、 面临的挑战2. 1 绿色壁垒对浙江茶叶出口的影响。欧盟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了新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I)标准以来.“绿色壁垒至,已成了我国茶叶出口的最大障碍,我国对欧盟的茶叶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川。由于浙江以销绿茶为主,对欧盟出口之比}p相对较小,与经营红茶为主的广东、广西等口岸相比,情况要好一些,但绿色壁垒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2002年1月~10月,浙江省对欧盟出口仅有0. 22万吨,400万美元,分别比F年同期下降40. 9%和33. 5肠。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它一些发达国家亦以食品安全为由,仿效欧盟提高茶叶农残的控制标准日本就通过对进口绿茶实施新的农药残留检查措施等手段限制进口。受此影响,蒸青茶出口出现很大困难['). 2002年,浙江对日本出口绿茶(主要是蒸青茶)仅7886. 2吨,比上年减少24.83%.2.2 出口经营秩序涅乱,贸易条件恶化。当前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出日经营机制的不健全所带来的恶性竞争,低价竞销问题。90年代以前,茶叶出11由国家垄断或统一联合经营,各口岸一致对外,使绿茶的国际价格基本为我所控制,其利润率较高。外贸体制实行改革后,我国茶叶出口由垄断性经营转为开放性经营,虽然这样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出日茶叶的积极性,但出口配套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低价竞销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出口经营秩序的混乱。同时,由于国际茶叶市场总体供过于求,进口商便可通过多点订货杀价,从中渔利。贸易条件的恶化还表现在出口茶叶市场地位的降低。以前,我国绿茶的“天坛牌”等品牌,在西J匕非市场曾是家喻户晓,而目前除了“骆驼牌”等极少数几个,省内茶叶出口企业普遍缺乏自己的品牌,即使小包装出口,也大多采用进口商的定牌包装,出口价格中的品牌附加值几乎丧失殆尽。2.3 茶价连年下降,效益明显减少。近三年来,我省出口茶平均价持续下滑(图1),出口效益明显滑坡,省内茶叶出口企业中,有些已处在保本经营甚至亏损经营状态。无庸讳言,除了经营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质量下滑是造成茶价下跌之重要因素。由于对出口茶的感官质量缺乏统一的实物标准样之约束,文字标准往往流于形式,使各出口企业在产品牌号、等级设置上拥有较大“自主权”,质检部门很难按统一尺度对出口茶质量严格把关,水货冲击的现象也就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杜绝。而且,价格的一降再降,往往迫使出口企业通过减少生产上的投人来降低成本,从而造成低质低价之恶性循环。此种状况,与当前茶业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要求有着较大反差。三、几点思考3. 1 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口茶类产品的结构问题。与其它农业部门一样,茶叶属于弱质行业,这是由产品的特性所决定的。农产品普遍具有的易腐性和易损性使得其生产经营活动带有极强时效性,生产者很难通过“待价而沽”而得到利益上的保护,一旦市场供过于求,就容易导致恐慌性的亏本甩卖,市场风险较大。出 口茶 与 内销茶相比,这种弱质性的特点更为明显。因出口茶大多生产过程复杂,生产周期长,出口企业难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随时调节产量和花色等级构成。此外,随着国内茶叶需求趋于高档化,传统的大路货产品早已失去国内市场,出口茶厂是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一旦形成库存积压,就难以通过“出口转内销”加以消化。我国出口茶花色品种多,虽然这有利于提高出口的总体规模,但对贸易条件的改善,未必有利。以浙江出口的绿茶为例,珠茶、蒸青茶等花色品种,在初制环节就已定型,不能改制,其出口市场又有很大局限性,珠茶销日本不对路,而蒸青茶也进不了西北非市场。因此,就某一种特定的出口品种而言,其主销市场较为狭窄,市场适应性不强,一旦市场需求不足,恶性竞争、削价竞销的现象就较难避免。由此可见 ,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口茶类产品的结构是改善出口茶贸易条件之重要途径。较为可行的措施有:其一,扩大名优茶出口,促进茶叶外销和内销市场之接轨;其二,提高传统茶叶产品的加工深度,开发更多的象茶多酚、速溶茶之类的能广泛地适应世界各地消费偏好的产品,通过传统茶与新一代茶制品的多元化组合,提高产品结构的弹性,使茶叶出口具有更多的按国际市场需求灵活调控之余地。当然 ,改 善贸易条件也可以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按国外农业支持体系中的通行做法,建立出口茶风险担保制度。一旦因不可控因素导致市场价大幅下跌,行业协会或其它相关组织对因库存积压遭受损失的茶叶出口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偿,以防范恐慌性杀跌现象,稳定市场秩序。3.2 关于完善茶叶出口部门的产业组织结构问题我国茶叶经营分散,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浙江省也不例外。当前茶叶出口企业一头连着国际市场,一头连着提供加工原料的为数众多的家庭生产主体,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并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一,按目前茶叶生产链源头环节之小农经营方式,茶鲜叶中的“农残”含量很难有效监控。一旦因卫生质量不合格遭到退货,难以追究“污染责任”,出口公司承担全部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这在无形中大大提高了出口成本;其二,出口公司削价竞销之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只得对茶叶加工厂压价,而加工厂又对茶农压价。作为小生产主体,茶农既无获得价格保护的权利,同时也无需承担出口茶农残超标的责任,这种责、权、利关系严重扭曲的市场关系,必然降低生产经营效率。由此可 见 ,提高茶叶基层生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推动茶叶产业化进程,其意义十分深远。浙江省的茶叶产业化试点对于跨越“绿色壁垒”已经初显成效,省内最大的茶叶出口企业— 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通过“公司十基地+农户”的经营运作模式,实现从鲜叶到成品茶的全程质量监控,在2002年上半年全省对欧盟出口大幅滑坡的情况下,该公司向欧盟出口绿茶1166吨,仅比上年同期减少3.2%.3.3 关于进一步完善出口茶叶交易制度问题出口茶的贸易条件之恶化,与交易方式和交易制度的不尽合理有着一定关系。目前 ,肯 尼亚、斯里兰卡等以拍卖方式出口的红碎茶生产国,在出口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出口价总体保持坚挺,且明显高于我国。这固然有多方面因素但交易方式可能是重要原因。与我国茶叶出口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单纯合同订购方式相比,拍卖交易有其固有的优点。其一,作为公平交易的平台,拍卖市场没有进人壁垒,国外中小客商都可参与交易。对出口企业而言,因交易渠道被一些国外大公司垄断所造成的价格上任人摆布的现象,就可得到较好的避免;其二,拍卖市场信息公开,具有价格导向功能,可较好地防范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杀价”行为;其三,拍卖市场的起拍价这一操作工具,能为出口产品提供最低的价格保护。上述几点,几乎都触及到当前我国茶叶出口经营机制之症结。由此 可 见 ,建立合同订购和拍卖相结合的“双轨制”出口交易制度,这是改善我国出口茶贸易条件的一条非常值得探索的途径。浙江省作为全国茶叶出口的龙头,有必要也有条件开展茶叶拍卖市场的试点工作。只有大胆尝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完善茶叶出口交易制度,并在全国作出示范。参考文献1 卫龙宝.中国加人WTO对浙江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浙江省茶叶 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论文集,2001:54^5 72 陈宗愁等.加人WTO对中国茶业的影响与对策,茶叶科学,20 02 ,2 2(1):1 63 屠水根.浅谈余杭燕青茶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茶叶加工,20 02 . 4:18^ 20

茶艺起源于中国,是在茶道精神指导下,讲求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是茶文化的集中体现。茶艺,简单来说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这其中泡茶是“茶艺”的主体。在茶艺课的教学中,笔者不断深思,茶艺如何教好,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如何达到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但学生们将茶艺仅仅理解为泡茶的技艺,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感受到茶文化贯穿于茶艺表演中的精髓。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时结束了它的生命,当我们将茶叶重新放入茶壶中冲泡时,却是茶的第二次生命。我们该怎样用心去领悟到茶生命的又一次轮回?1中国茶文化发展千百年,茶文化彰显了一种永恒的魅力,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融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儒、道、佛诸家的深刻哲理。这在学习茶艺和教学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部分,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同学们更热情于操作技能课,对于茶艺来说停留在最浅的层面——泡茶。而茶艺要求我们掌握“泡好一杯茶的技术,品好一杯茶的艺术”,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学好茶文化是学好茶艺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早在神农时期就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并逐渐演变为日常生活的饮料。茶文化最早起源于巴蜀,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时期应属于茶文化的萌芽阶段。当时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茶文化产生之初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到南北朝时,政治家们提出以茶养廉,对抗当时社会的奢靡之风,又因当时较多战乱,文人无以匡世,渐渐兴起了清谈之风,因茶可以保持清醒,于是逐渐将饮酒转向饮茶。到了唐代茶文化基本形成,有丰富的茶叶物质,提出茶道、茶礼、茶文化与中国的儒、道、禅哲学思想相结合,中国茶道吸收了三家的精华讲究“清、静、和、美”,禅茶一味超然世外找回本真。“茶圣”陆羽所做茶经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的代表了唐宋以后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一种精神享受。宋代至明初茶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宋代人们将煮茶法改为点茶法,讲究色香味的统一,除了宫廷茶文化的出现,民间也兴起了斗茶之风,宋人将饮茶作为人们增进友谊和社会交往的媒介,成为了一种民间礼节,“茶馆文化”也相继出现,“客来敬茶”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利益美德。清代传统意义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逐步得到确立,“开门七件事”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此时的茶文化中茶叶冲泡的艺术性和茶具的独特性,茶馆的普及成为显著的特点。

茶起源于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国内跟茶直接相关的期刊有20本左右,以茶叶的种植、文化历史及相关技术为主。本文内容统计了国内茶叶方面的期刊,部分期刊做了资料介绍,其他可查询后了解。《茶叶学报》是福建省出版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杂志以季刊周期发行,报道内容有茶叶的种植、茶叶机械、加工、制茶、经济等,介绍制茶经验,正规出版刊号35-1330/S。《茶叶科学》是茶叶核心期刊,杂志1964年杭州市创刊,是浙江省茶叶期刊,发行至2000年被纳入到第三版核心期刊目录,对茶叶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茶叶》杂志是浙江省期刊,1957年杭州市出版,杂志内容报导茶的栽培、育种、植保、加工、茶叶经贸、茶叶历史、文化、饮茶与健康及中外茶讯等。多次荣获优秀期刊奖,现在以季刊周期发行。《中国茶叶》是国家级的茶叶期刊,技术性刊物,宣传、推广、普及茶叶科学技术,报道茶叶生产、科研、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英国《食品科技文摘》收录该刊。杂志月刊发行,刊号为33-1117/S。期刊发表论文-核心期刊茶叶领域其他期刊《茶叶通讯》《茶叶科学技术》《茶业通报》《茶桑科技与信息》《茶博览》《福建茶叶》《广东茶业》《中国茶叶加工》等。以上茶叶期刊内容的介绍,可以当做资料参考。关于茶叶期刊投稿、茶叶论文发表,需要相关人员咨询平台编辑之后,了解可以提供投稿的期刊有哪些,以及是否符合您的发表需求。

浙江省茶叶论文发表时间

茶叶杂志社现在很多杂志发表文章都要自己给钱的,不知道你是要投那种给你稿费的杂志呢,还是你在人家杂志上发表文章给人家钱的那种

《中国茶叶》杂志社征稿简则一、稿件范围《中国茶叶》杂志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技术刊物,其宗旨是宣传、推广、普及茶叶科学技术,弘扬茶文化,传播茶叶信息。设本刊特稿、政策法规、专题综述、试验研究、经济管理、技术指南、产业论坛、历史文化等栏目,刊登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涉茶论文和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简报综述、学术论文、实用技术、先进经验等)及茶文化研究方面的稿件。三、稿件项目及其顺序论文一般应包括中文题名、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基金项目信息、引言、正文及参考文献。文稿正文要求数据可靠,论点明确,文字简练。四、字体及版面以word 版本投稿,中文字体用“宋体”、西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页面大小A4,正文5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五、各项目基本要求1. 标题: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等。2. 作者:论文署名应限于参加本文工作并能对论文内容负责者。多作者时,中文作者名间用逗号隔开。3. 工作单位:作者的工作单位用全称,地址包括单位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4. 小标题:各级小标题采用法律条文式,一般最多列出3级小标题;各级小标题均另起一行。5. 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资助产生的文章以“基金项目”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注明其编号,放在首页下方。多项基金项目时依次罗列,以“、”隔开。6. 摘要:摘要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方法和结果的准确概括的简短陈述。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也不宜引用文中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7. 关键词:系反映文章的主题内容的词汇和术语,一般每篇3~6个。8. 引言:扼要地概述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最后引出研究的目的及试验设计等。“引言”两字可省略。9. 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准确,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使用规范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10. 图和表:图表应具自明性,图中各部件应组合在一起;文中附表随正文排,附表应使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线,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1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不要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文献在正文中应有出处,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各条文献按其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编排项目与格式如下所示(以期刊参考文献为例):[序号]作者(多作者标出前3位作者,后加“等”或“et al”).引文题目[J]. 期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庄晚芳.东南茶树品种初步调查.万川通讯,1942(2).2庄晚芳.茶树扦插的必须条件.中国茶讯,1950(8).3庄晚芳.中国的茶叶.上海:永祥印书馆,1950.4庄晚芳.世界最北的茶区.茶叶导报,1953(2).5庄晚芳.茶作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56.6庄晚芳.茶树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7庄晚芳等.幼龄茶树修剪时期试验.茶叶,1957(1).8庄晚芳.茶树根系的研究.浙江农学院学报,1957.9庄晚芳.关于茶树品种的研究方向、方法及其组织领导问题的意见.茶叶,1959(1).10庄晚芳.论愈采愈发.茶叶,1959(1).11庄晚芳等.茶树水仙品种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浙江农业科学,1960(2).12庄晚芳等.茶树一些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中国园艺学会茶叶论文选集.1960—196313庄晚芳.茶树栽培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1.14庄晚芳.关于茶叶愈采愈发的问题.中国农业科学,1962(2).15庄晚芳.论茶树营养特点及茶园管理的综合技术.茶叶科学,1964(1).16庄晚芳.一日千里的中国茶叶.香港大公报(连载),1977.17庄晚芳.谈谈茶树种植密度问题.湖南茶叶,1978(12).18茗叟.略谈王褒的《?约》.茶叶季刊,1978(3).19庄晚芳等.茶树栽培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20庄晚芳等.中国名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21庄晚芳.关于我国茶叶生产区划的初步意见.茶叶,1980(1).22庄晚芳等.论茶树变种分类.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1(1).23庄晚芳.茶的始用及其原产地问题.农业考古,1981(2).24庄晚芳.茶树原产于我国何地.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1(3).25庄晚芳等.饮茶漫话.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26庄晚芳等.茶树生理.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27庄晚芳等.径山茶宴与日本茶道.农史研究,1983(10).28庄晚芳.从栽培角度谈发展乌龙茶应注意的问题.中国茶叶,1983(5).29庄晚芳.略谈茶树分类和原产地问题.茶叶,1986(1).30庄晚芳.皋芦考释.农业考古,1986(2).31庄晚芳.茶叶文化与清茶一杯.光明日报,1986年10月11日.32庄晚芳.发扬茶叶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茶叶1987(1).33庄晚芳等.茶树栽培学(第二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34庄晚芳.中国茶史散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35庄晚芳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栽培篇.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36庄晚芳.中国茶德.茶报,1989(3).37庄晚芳.茶叶与鸦片战争.中国茶叶加工,1990(3).

评职称都是按刊物的刊期来算的,如果刊物是9月的刊,那就是9月的,哪怕是7月收的刊物。

严格意见上来讲,就没有发表时间这一说,都是出版时间,按《出版物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连续出版物是不允许提前出刊的,像这种9月的刊期,8月出版的,都是违法操作的,就是为了评职称提前拿到刊物而操作的。

按相关规定,连续出版物一般为当月或次月出版,一般来说,月刊为每月15日出版,旬刊为每月5、15、25日出版,半月刊为每月10日、20日出版。

概念

职称论文发表,顾名思义,就是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用于评定职称。“论文”是指精深而有系统的学术文章,是课题研究、问题讨论的表达形式。论文发表就是专门对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领域中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论证的文章发表在国家正式出版物上,由于利益驱使,市面上充斥着很多假刊,发表论文前一定要认真鉴别,避免上当受。

浙江省茶叶论文发表机构

这方面的期刊比较多。1,《茶叶》由浙江省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博物馆主办。普通期刊。2,《中国茶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主要报道茶叶生产、科研、流通、经贸、教育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最新研究成果和 新方法,以及茶文化、茶与健康、茶叶基础理论、学术动态等。3,《茶叶科学》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茶叶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4,《茶叶通讯》由湖南省茶叶学会主办。5,《福建茶叶》由福建省茶叶学会主办。 6,《蚕桑茶叶通讯》由江西省唯一的蚕桑茶叶科技期刊。7,《中国茶叶加工》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全国茶叶加工科技情报中心站主办。 《茶叶通讯》等杂志可以的。如有一点帮助,请及时采纳。

茶叶杂志社现在很多杂志发表文章都要自己给钱的,不知道你是要投那种给你稿费的杂志呢,还是你在人家杂志上发表文章给人家钱的那种

《中国茶叶》杂志社征稿简则一、稿件范围《中国茶叶》杂志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技术刊物,其宗旨是宣传、推广、普及茶叶科学技术,弘扬茶文化,传播茶叶信息。设本刊特稿、政策法规、专题综述、试验研究、经济管理、技术指南、产业论坛、历史文化等栏目,刊登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涉茶论文和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简报综述、学术论文、实用技术、先进经验等)及茶文化研究方面的稿件。三、稿件项目及其顺序论文一般应包括中文题名、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基金项目信息、引言、正文及参考文献。文稿正文要求数据可靠,论点明确,文字简练。四、字体及版面以word 版本投稿,中文字体用“宋体”、西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页面大小A4,正文5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五、各项目基本要求1. 标题: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等。2. 作者:论文署名应限于参加本文工作并能对论文内容负责者。多作者时,中文作者名间用逗号隔开。3. 工作单位:作者的工作单位用全称,地址包括单位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4. 小标题:各级小标题采用法律条文式,一般最多列出3级小标题;各级小标题均另起一行。5. 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资助产生的文章以“基金项目”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注明其编号,放在首页下方。多项基金项目时依次罗列,以“、”隔开。6. 摘要:摘要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方法和结果的准确概括的简短陈述。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也不宜引用文中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7. 关键词:系反映文章的主题内容的词汇和术语,一般每篇3~6个。8. 引言:扼要地概述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最后引出研究的目的及试验设计等。“引言”两字可省略。9. 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准确,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使用规范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10. 图和表:图表应具自明性,图中各部件应组合在一起;文中附表随正文排,附表应使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线,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1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不要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文献在正文中应有出处,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各条文献按其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编排项目与格式如下所示(以期刊参考文献为例):[序号]作者(多作者标出前3位作者,后加“等”或“et al”).引文题目[J]. 期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