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甘肃白仲千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8 07:42:34

甘肃白仲千论文发表

白姓源出有四: 1、出自颛顼(zhuanxu)帝芈(mi)姓后裔。相传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公元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689年迁都郢,改国号楚。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便逃到吴,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称为白公胜。可晋国伐郑,子西出兵救郑,白公胜因子西言而无信,发动政变,杀死子西,囚禁惠王,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民心,但以失败告终。他自杀后,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为氏,称白氏,也有以"白公"、"白侯"为氏的。 2、出自姬姓。周太王5世孙虞仲的后人百里奚,生子孟明视。他有二子,一曰西乞术,一曰白乙丙。白乙丙官拜秦国大夫,其后人以字为氏,就是秦国的白氏。 3、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如回族白姓,由易卜拉欣之后裔,分别取其祖辈名字中的每一个字立姓而来。因易卜拉欣,亦译伊白来金或伊白拉金,故后裔多以伊、白、拉、金冠姓。 4、远古时期,我国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领炎帝有一个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脉,为疏通水道做出了贡献。其子孙便以"白"为姓,称白氏。 5、皇帝赐姓。如元代回回世家伯笃那丁,“其子察汗,赐姓白氏”。 二、迁徙分布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于秦、楚、魏等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封其子白仲于太原,故子孙世为太原人。白仲23世白邕(yong),任北魏太原太守,邕5世孙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因功赐田韩城,因以为家。其曾孙白温,任唐检较都官郎中,迁华州下邽,第六子白鍠,任巩县令,居郑州,生5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鍠长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生4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香山,成为白氏迁洛祖始其后代分衍今河南淮阳(古陈州)、偃师、伊州、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此外,白氏在秦汉时期有迁至今山东者,如西汉白光为东海兰陵人;隋唐时期有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者,如唐代白孝德微安西人,白耸为马平人;宋、明时期还分布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开始,闽、粤白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国者。

白居易 。我只记得他 。

白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九。寻根溯源    1、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资料所载,春秋时秦有大夫名白乙丙,其后人以其名讳为氏,是为陕西白姓。2、据《姓氏寻源》及《元命苞》所载,炎帝大臣白阜后裔以白为氏,称为白姓。3、出自芈姓。据《元和姓纂》、《尚龙录》等资料所载,颛顼芈姓后裔白公胜,被封于白邑(今河南息县包信东南),其子孙以封邑为氏,是为河南白姓。4、以地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唐置白州(今广州博白),国人以地为氏,称为白姓。5、赐姓而来。元时西域纥城人察罕,明时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赐姓白。6、改姓或其他。据《台北县氏族略》所载,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来;犹太人留居河南开封之后裔中有白姓;裕固族斯娜氏、阿克达塔尔氏、巴依亚提氏,鄂伦春白依尔氏,土族白彦氏,汉姓为白;台湾土著、佤、东乡、苗等族均有白姓。得姓始祖  白乙丙。名丙,字白乙,孟明视子,一说为蹇叔子,春秋时秦国著名将领,前六二七年,在孟明视率领下,白乙丙与兄西乞术将兵袭郑,灭滑,归途过崤山,遭晋军伏击,被歼,三将均被俘。后释放回国,白乙丙等知耻而  后勇,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白乙丙后积攻升为大夫,其后人以此为荣,遂有以其名讳为氏者,称白姓,并尊白乙丙为白姓得姓始祖。繁衍播迁    白姓最早发源于陕西、河南一带。战国时期,河南白姓(白公胜一支)迁入陕西等地。据载,白公胜之子首先徙居秦国,在今陕西发展繁衍。秦时,始皇一统天下,封白起之子白仲于山西太原,其子孙遂世居太原。魏晋南北朝之际,白仲之后形成太原郡望,进而或迁陕西韩城、渭南;或迁湖北襄阳;或迁河南洛阳,皆在当地发展旺盛。隋代以后,白姓有更多新鲜血液注入(如“寻根溯源”所注),使得白姓家族更趋繁茂庞大。唐时白仲后裔白温,迁华州下圭阝(今陕西渭南东北);白钅皇居郑州(今属河南);白钅皇之孙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阳(今属河南)香山,为白姓迁洛始祖,其后代分衍河南各地,蔚为壮观。五代时,白姓迁于古时南阳,后繁衍旺盛,形成当地望族,且以“南阳”为郡望堂号。宋元时期,有白姓族人为避金人及蒙古军队南下,纷纷徙迁南方。但总体看来,白姓仍以北方为主居地。明朝,白姓作为山西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从清初开始,闽、粤白姓有陆续入居台湾,进而移于海外者。今日白姓以四川、山西、陕西、河南等省为多,这四省白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白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郡望堂号    白姓郡望主要有两个:1、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2、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堂号:“南阳”、“香山”、“治生”等。宗族特征    1、“白”有纯洁之义,亦象征品德之高洁,白姓族人莫不以此严于律己,以家规家训克己昌明,世代流芳。2、白姓名人古以有之,文坛多俊秀,“居易倡文合时事,长庆集中载功德”为其写照;3、白姓虽历经迁徙,但仍为一典型北方姓氏。4、白姓字行辈份亦文采飞扬,字字珠玑。如白方坚所撰《白氏家谱》中河北沧州白姓一支字行为:“玉寿克显,云亭松平,品宏茂令。”名人精粹    白丹:字圭,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水利家、经济思想家。其主张减轻税敛、“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白起:陕西眉县人,战国时秦国大将,被封武安君。善用兵,屡战屡胜,长平一役,坑杀赵军四十多万,后遭妒自杀。白建:南北朝时北齐人,历官进侍中、中书令等,并赐田韩城。白瑜娑:宁夏灵武人,隋末农奴起义首领。其出身奴隶,一呼四方皆应,聚众数万人,给隋政权以沉重打击。白居易:山西太原人,晚年居洛阳香山,为“香山九尧之一”。唐代大诗人,文学家,新乐府理论的创建者。其著作多讽谕时政,反映人民疾苦,如《卖炭翁》、《重赋》等。白行简:白居易之弟,唐代文学家。长于辞赋,著有《李娃传》、《三梦记》等。白敏中:下圭阝人,白居易从弟,唐代大臣。进士出身,历仕武宗,懿宗二朝,两度为相,政绩卓著。白玉蟾:闽清(今属福建)人,宋代名士,诏封紫清真人。博览群书,善书,工画,著有《海琼集》等。白朴:山西河曲人,元代戏曲家。其作品多歌颂自由恋爱,有《梧桐雨》、《东墙记》等,《墙头马上》为其代表作,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  “元曲四大家”。白景亮:元朝南阳人,知明法律,善于书算,官至衢州路总管。白朗:河南宝丰人,清代宝丰农民起义领袖,反清反袁,打击残害中国人民的传教士。后在虎狼爬岭战斗中受伤牺牲。白毓昆:江苏通州(今南通)人,早年创刊《地学杂志》。武昌起义爆发后,宣传革命,策动滦州新军起义,参与组织“北方革命协会”。

起源主要有六:①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资料所载,春秋时秦有大夫名白乙丙,其后人以其名讳为氏,是为陕西白姓。②据《姓氏寻源》及《元命苞》所载,炎帝大臣白阜后裔以白为氏,称为白姓。③出自芈姓。据《元和姓纂》、《尚龙录》等资料所载,颛顼芈姓后裔白公胜,被封于白邑(今河南息县包信东南),其子孙以封邑为氏,是为河南白姓。④以地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唐置白州(今广州博白),国人以地为氏,称为白姓。⑤出自赐姓。元时西域纥城人察罕,明时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赐姓白。⑥出自他族。据《台北县氏族略》所载,唐代白元光系突厥人,后改姓白;犹太人留居河南开封之后裔中有白姓;裕固族斯娜氏、阿克达塔尔氏、巴依亚提氏,鄂伦春白依尔氏,土族白彦氏,汉姓为白;台湾土著、佤、东乡、苗等族均有白姓。始祖:白乙丙。 迁徙:白姓最早发源于陕西、河南一带。战国时期,河南白姓(白公胜一支)迁入陕西等地。据载,白公胜之子首先徙居秦国,在今陕西发展繁衍。秦时,始皇一统天下,封白起之子白仲于山西太原,其子孙遂世居太原。魏晋南北朝之际,白仲之后形成太原郡望,进而或迁陕西韩城、渭南;或迁湖北襄阳;或迁河南洛阳,皆在当地发展旺盛。隋代以后,白姓有更多新鲜血液注入(如上“起源”所述),使得白姓家族更趋繁茂庞大。唐时白仲后裔白温,迁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白鍠居郑州(今属河南);白锽之孙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阳(今属河南)香山,为白姓迁洛始祖,其后代分衍河南各地,蔚为壮观。五代时,白姓迁于古时南阳,后繁衍旺盛,形成当地望族,且以“南阳”为郡望堂号。宋元时期,有白姓族人为避金人及蒙古军队南下,纷纷徙迁南方。但总体看来,白姓仍以北方为主居地。明朝,白姓作为山西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从清初开始,闽、粤白姓有陆续入居台湾,进而移于海外者。今日白姓以四川、山西、陕西、河南等省为多。目前白姓人口列全国第七十三位。 郡望:太原郡战国秦置,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南阳郡战国秦置,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 堂号:治生堂战国时白圭乐观时变,他曾经说:“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吾治生犹伊、吕之治国,孙吴之用兵。”所有天下论治生的,推白圭做祖师。香山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别号“香山居士”。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太原、南阳。②自立堂号:忠厚、惇厚、惇本等。 字辈:某支白氏字辈:有应起之中,学思志远宏,克昌光庭玉,大德世必从。河北沧州白氏字辈:玉寿克显,云亭松平,品宏茂令。山东曲阜白氏字辈:珍士宪凤,天振云广,毓传继兴。四川泸州白氏字辈:珩仕镜文,玉鸿朝堂,锦联芳肇。 名人:白圭(前370-前300),先秦商业经营思想家。名丹,周人,梁(魏)惠王时在魏国为官,后在秦为官。他和范蠡都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根据古代岁星纪年法和五行思想,认为天时的好坏与农业的丰歉,是具有周而复始的循环周期,每一周期为十二年,周期开始的第一年总是大丰收,其后两年“衰恶”,第四年旱,再后两年小丰收,第七年又是大丰收,而后两年又“衰恶”,第十年大旱,继而又是两年小丰收,如此反复,以至无穷。在此基础上,白圭提出经商贸易致富的“治生之术”。基本原则是“乐观时变”,依据对年岁丰歉的预测,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看准时机后要当机立断,“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强调善于经商的人要有丰富的学识,要像“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那样,精于运筹和制断。如“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则掌握不了“治生之术”。对白圭本人有两说,一说他擅长经商,“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另一说他做官时主张轻税,迄无定论。白起(?-前257),战国后期军事家。又称公孙起。郿(今陕西眉县东)人。初为秦左庶长,由相国魏冉举荐,任主将攻韩、魏,旋升左更。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伊阙之战,白起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因功晋升国尉。次年,再升大良造。此后三十余载,屡战获胜,攻取七十余城。三十六年,率军数万深入楚地,大破楚军,受封武安君。四十二年,赵、魏联军攻韩华阳(今河南新郑北),白起与客卿胡阳率军救韩,大败联军。斩魏兵十三万,将赵军二万驱入河中淹死。五十五年,秦、赵长平之战,白起针对赵军统帅赵括骄躁轻敌、缺乏实战经验的弱点,予以分割包围,待其饥疲交迫,一举歼灭,史传他坑杀降卒四十万。后因触怒昭王,贬之士伍,五十八年十二月被迫自杀。白起戎马一生,勇谋兼备,长于野战进攻,料敌用兵,战必求歼,为秦国统一大业立下功勋。后世多称赞其巧妙用兵,而讥评其杀戮无度。白居易(772-846),唐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十一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元十六年(800)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七十五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盩厔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能不畏权贵近戚,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病逝后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白居易是杜甫而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白行简(约776-826),唐文学家。字知退。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80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著有文集十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辞赋尤称精密,文士皆师法之。白行简以传奇著称。代表作《李娃传》。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士。少时至雷州,为白氏继子,故名白玉蟾,后改名葛长庚。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武夷散人、琼山道人、神霄散吏、缤庵、海南翁。福建闽清(一说海南琼州)人。幼举童子科,博览诗书,长于书画。及长,侠义杀人,亡命武夷,出家为道,师事陈楠九年,尽得其道法。终身云游。嘉定年间诏命馆太乙宫。五年在罗浮山得陈楠付嘱。十一年宁宗降御香,白玉蟾主国醮于洪州玉隆宫、九宫山瑞庆宫。此后即致力于传扩丹道,设立教区组织,创建内丹派南宗。所创南宗道法以宇宙生成论,以精气神为其内丹学说的基本理论,掺揉儒家易学、道家学说、佛教禅宗“知止”说,同时兼通大洞法篆、斋醮科仪。尤以雷法著称,常为人驱邪治病。形成与张伯端、石泰不同风格的内丹派学说,对五代以后道教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卒后诏封紫清真人,世称紫清先生。著述有《道德宝章》、《海琼集》、《海琼集词》、《海琼问道集》、《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谢显道等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彭耜编)等。白朴(1226-1306后),元戏曲作家、词人。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州(今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华为金枢密院判官。白朴幼年蒙古军攻占南京(今开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白朴终生不仕。后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与诸遗老诗酒往还。作杂剧十六种,今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三种,以《梧桐雨》为代表作。词流传至今一百余首,大多为怀古、闲适、咏物与应酬之作,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不少怀古之作寄托故国之思。今存《天籁集》词二卷。散曲存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首收录。白文选(1615-1674),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陕西吴堡人。初为张献忠部将,后从孙可望入贵州,受明桂王封为巩国公、巩昌王。从李定国扶明抗清。顺治十七年(1660)降清,封承恩公,隶汉军正白旗。康熙七年加太子少师,十四年卒。其他白姓名人有春秋楚将领白善;西汉水利家白公;晋酿酒师白堕;南北朝北齐大臣白建;隋末农奴起义首领白瑜娑;唐大臣白敏中;五代后周大臣白文珂;元大臣白景亮;明大臣白圭,水利专家白英;清书法家白云谦等。近当代白姓名人有反袁起义将领白朗,民主革命者白毓昆,国民党军事家白崇禧,叛徒白鑫,历史学家白寿彝,行政法学家白鹏飞,美籍华人作家白先勇,电影演员白志迪,芭蕾舞演员白淑湘,京剧鼓师白登云,京韵大鼓演员白云鹏、白凤鸣,歌手白雪等。

甘肃白银论文发表

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紫砂老艺人吴云根学艺,同年进南京艺术学院读书,1961年毕业进厂研究所,随顾景舟辅导学艺,其后十余年从事紫砂壶艺制作,曾先后担任技术员、副科长和宜兴美术陶瓷厂厂长等职。1982年作品《艳竹壶》、《柱础壶》获国家轻工部陶瓷新品设计评比二等奖;1990年《碧玉如意》荣获江苏省陶艺评比一等奖;1990年3月由他主持研制开发的《空气清香剂》陶瓷容器获轻工部全国优秀新产品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新产品金牛奖,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国陶瓷》、《江苏陶瓷》等刊物。作品在浑朴中蕴涵传统文化气息是他壶艺的个人风采。 白银市政府副市长,九三学社白银市委员会主委吴震,男,汉族,1965年11月生,甘肃平川人,大学学历,高级农艺师,1986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白银市政府副市长,九三学社白银市委员会主委。负责商贸流通、市场监管、通信方面工作。分管市商务局、市粮食局、市供销社、市市场建设服务处。联系市工商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科协、市烟草专卖局,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各通信、邮政公司,市新华书店,中石油甘肃白银销售分公司、中石化甘肃白银销售分公司。协助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40年代进行过滇、黔、新区域地质矿床的调查研究,划分出新疆八道湾煤田旱、中侏罗世沉积层序,肯定了天山一些断陷盆地是聚煤有利的地质环境。50年代前后在祁连、秦岭古活动褶皱山系中的海相火山岩套中发现赋存有金属矿化体,从成岩成矿的地质环境分析,较早地确定其矿床类型,经地质部门和矿山部门勘探开采证明甘肃白银厂黄铁矿型铜多金属矿床,陕西金堆城浸梁状钼矿床和甘肃镜铁山沉积型铁矿床均属于经济价值较高的大型矿床。结合褶皱山系的区域地质构造,岩浆演化和成矿作用,对海相火山岩提出三分法,即分成碱性岩、偏碱性岩(细碧岩一石英角斑岩)和钙碱性岩,较早地指出海相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密切形成于偏碱性火山活运过程中。鉴于矿层出现于早期酸性火山喷出沉积环境而为后期中或基性火山岩覆盖,提出含矿偏碱性岩套导源于慢壳混熔作用的观点。 撰写了《云南保山仁和桥中志留纪笔石》一文,1943年他与关士聪一起研究了新疆八道湾早、中侏罗世煤田的成煤时代、成煤环境、构造特征、煤层特点等,最早划分出早、中侏罗世的燃料煤和三叠纪的炼焦煤,撰写了《迪化八道湾煤田》、《对新疆八道湾煤田开采之意见》等文章。著有《甘肃皋兰县白银厂黄铁矿》、《甘肃皋兰杂岩初步研究》、《甘肃皋兰白银厂火山岩系及其变质》等论文。1981—1991年,他发表了多篇有关我国西北金属矿床成岩成矿规律的论文。1991年以后,他组织并主编了中国第一部矿床学巨著《中国矿床》和《1∶500万中国矿产资源图》及说明书,并同时出版了《中国矿床》(1994)和《1∶500万中国矿产资源图及说明书》的英文译著(1996),另外,还参与并撰写了我国第一部与计算机专家智能系统有关的地质专著《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知识模型》。宋叔和年逾八旬时,仍伏案检书,从未辍笔。1999年,他应邀撰写了根据李四光原著扩编的《中国地质学》中的第三章——中国岩浆岩和岩浆活动。 1、A study on the wenlock graptolites of Renheqiao,Baoshan,Yunnan,province.Acta Geologia Sinica Vo1.21,No.4.19412、On the rocks and metamorphism of Baiyinchang volcanic series,Kaolan,Kansu Provnince.Acta Geologia3、祁连山白银厂矿区勘探报告 1954年4、祁连山一带黄铁矿型铜矿的特征与成矿规律。地质学报。35卷,1期,1955。5、On the problem of the spilite-keratophyre formation of Northern Qilianshan.Scientia Sinica,Vo1.12,No.11,1963.6、关于细碧-角斑岩系。西北地质科技情报,创刊号,1962。7、黄铁矿型和多金属矿床-世界范围内一些主要矿带和矿床类型对比及研究趋势。矿床地质研究所所刊。第3号,1982。8、在矿山实践中发展矿山地质学。矿山地质,1期,1983。9、甘肃境内秦祁地轴两侧古生代断陷地槽海相火山活动与多金属成矿的探讨。矿床地质研究所所刊。2号,1985。10、矿床地质学-地球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百科知识。12期,1986。11、海相火山活动与层控多金属矿床。同生论与层控矿床。学术期刊出版社。198812、地球科学应用学科之一的普查勘探地质学。中国矿床学。学术书刊出版。1989。13、Time and space distribution of major types of metallic oredeposits of China ,Progress in geosciences of China (1985-1988).Papers to 28th IGC,Vo1.3.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89.14、关于沉积岩中层状金属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的地质特征问题,冯景兰教授诞辰90 周年纪念文集。地质出版社,1990。 15、中国矿产资源图及说明书(1:500万)(中、英)。地质出版社。1992。16、我国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状况及其成矿地质环境的认识。中国主要矿产资源形势分析与普策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7、《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硫化物知识模型》,地质出版社1994,(与韩发等合著)18、《中国矿床》。中文本3卷(1994),英文本5卷(1996),地质出版社。19、有关一些喷出-沉积型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问题。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回顾- 孙云铸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20、中国岩浆和岩浆活动。(《中国地质学》一书内之第三章)。地质出版社(1999)。 在矿床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除担任所内科技管理工作与科学研究任务外,宋叔和还兼任成都地质学院的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对研究生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告诫他们,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还要多接触野外地质实际,宏伟博大的大自然才是真正的实验室。他培养的的博士生,大多已成为学科研究骨干。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地质技术人才。

甘肃发论文

(1)所投稿的学术期刊杂志必须在新闻出版总署可查;

(2)所投稿的学术期刊杂志必须在对应的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中国期刊网)可查;

(3)如果不能满足以上两点中的任意一点,皆为假刊。另外一点就是要增刊慎用,因为很多单位都不认可增刊,一定要慎重!

(4)论文的质量:论文要有深度,公正客观,很多专业学术期刊杂志对论文的质量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如果论文质量比较次,过稿就比较难了。

最后一点是答辩注意事项:态度很重要,一定要端正,显示出对答辩的重视,对评审专家的尊重。听取专家提问的时候,精神要高度集中,根据提问回答问题,千万不要答非所问!要保持自信,不要紧张,让专家组相信你的业务能力。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回答每个问题,但是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问题要回答。对拿不准的问题,不要进行辩解,要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沟通顺畅。切记谈吐大方,语言精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很重要。

必须发表在甘肃教育这个刊物。

一般只有是被知网,万方,龙源收录的期刊,登陆到各个网站都可以查到期刊的查稿电话,您可以打查稿电话要杂志社的投稿邮箱,然后进行投稿。万方,龙源在期刊介绍一栏都会有联系方式,知网的联系方式比较特殊:用IE浏览器,在知网查到该期刊,点击“原版目录页查询”就能查到该期刊的具体联系方式。比如知网收录的《祖国》期刊,如图:

向甘肃教育杂志社编辑部直接投稿

甘肃发表论文

(1)所投稿的学术期刊杂志必须在新闻出版总署可查;

(2)所投稿的学术期刊杂志必须在对应的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中国期刊网)可查;

(3)如果不能满足以上两点中的任意一点,皆为假刊。另外一点就是要增刊慎用,因为很多单位都不认可增刊,一定要慎重!

(4)论文的质量:论文要有深度,公正客观,很多专业学术期刊杂志对论文的质量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如果论文质量比较次,过稿就比较难了。

最后一点是答辩注意事项:态度很重要,一定要端正,显示出对答辩的重视,对评审专家的尊重。听取专家提问的时候,精神要高度集中,根据提问回答问题,千万不要答非所问!要保持自信,不要紧张,让专家组相信你的业务能力。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回答每个问题,但是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问题要回答。对拿不准的问题,不要进行辩解,要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沟通顺畅。切记谈吐大方,语言精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很重要。

向甘肃教育杂志社编辑部直接投稿

关于规范职称评审对论文要求的通知 甘人职〔2014〕33号 各市州人社局(职改办)、省直各有关部门人事处(职改办): 2004年,省职改办下发了《甘肃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刊物级别认定办法》(甘职改办〔2004〕7号),对我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学术刊物级别的认定作了明确的规定,对于规范职称评审工作、促进全省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各类报刊、杂志种类数量激增,质量参差不齐,其中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对论文的需求,非法办报办刊谋取利益,致使专业技术人员对报刊杂志的级别、质量、真伪难以判别,在非出版部门批准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的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影响到申报人员个人的职称评审,也对职称管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为进一步改进全省专业技术人员评审高、中级职务对论文的要求,提高论文质量,规范评审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近几年来一些学术期刊的变化情况,现就我省职称评定中对论文的要求及学术刊物级别的认定办法规定如下: 一、对申报评审高、中级职称人员论文的基本要求 职称评审对论文的要求,是考核测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学术技术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应针对不同系列(专业)、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和实际,合理确定对论文的要求。申报评审高、中级职称人员既要达到对论文的基本要求,还要符合申报相应专业评审条件中对论文的具体规定。 (一)申报评审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聘任副高级职务以来,须有由本人独立撰写或作为第一撰写人、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全文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二)申报评审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聘任中级职务以来,须有由本人独立撰写或作为第一撰写人、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或在正式出版的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三)申报评审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是否要求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由各系列(专业)主管部门自行确定。学术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和部门,一般应该要求有正式发表的论文。不要求正式发表论文的人员,必须提交1篇本人撰写、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技术报告或专业技术工作经验总结。应鼓励申报评审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钻研专业理论,撰写学术论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正式发表论文者优先晋升中级职务。 (四)独立完成或作为第一完成人公开出版了本专业专著、教材,可视为已达到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在1部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教材中撰写3万字以上的,可视为已达到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 (五)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不得公开发表论文的部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可用在本部门、单位内部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在有关学术技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代替公开发表的论文,并附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二、刊物级别的认定 我省对职称评审中使用的刊物级别认定办法和《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经各系列(专业)主管部门、省直主要厅局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集中的大型企事业单位组织专家研究论证,进行了修订和规范。 (一)论文的认定 1.在《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上发表的论文(见附件)。 2.在世界检索刊物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引文索引)上收录的论文。 3.国家重点本科院校(211、985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二)省级论文的认定 1.凡申报评审各系列(专业)高级职务时,须在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省部级期刊和报纸上,或在正式出版的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或在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有内部刊号的省部级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2.专业技术人员在期刊和报纸上发表论文前,应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网站上查实该期刊和报纸是否经批准、注册,或向省级新闻出版部门查询,防止发表在假期刊或报纸上,影响职称评审。目前查询方法为: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在“便民查询”栏的“新闻出版机构查询”,再点击“期刊/期刊社查询” 或“报纸/报社查询”进行查询。 (三)下列情况不予认定 1.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或省级新闻出版部门无法查询到CN号或内部刊号的期刊或报纸上发表的论文。 2.在期刊和报纸的增版、专版、增刊、副刊、专刊、专辑上发表的论文。 3.评论、文摘、短篇报道、科普文章、科技新闻等,以及不足一个印刷页的资料。 4.会议简报、动态、讲座等资料性质的材料。 三、我省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时均按上述规定界定学术刊物级别,各系列不再另行制定学术刊物级别认定办法。 四、本通知从下发之日起执行,以前与本文不一致的不再执行。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保障厅 2014年7月28日

甘肃论文发表

(1)所投稿的学术期刊杂志必须在新闻出版总署可查;

(2)所投稿的学术期刊杂志必须在对应的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中国期刊网)可查;

(3)如果不能满足以上两点中的任意一点,皆为假刊。另外一点就是要增刊慎用,因为很多单位都不认可增刊,一定要慎重!

(4)论文的质量:论文要有深度,公正客观,很多专业学术期刊杂志对论文的质量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如果论文质量比较次,过稿就比较难了。

最后一点是答辩注意事项:态度很重要,一定要端正,显示出对答辩的重视,对评审专家的尊重。听取专家提问的时候,精神要高度集中,根据提问回答问题,千万不要答非所问!要保持自信,不要紧张,让专家组相信你的业务能力。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回答每个问题,但是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问题要回答。对拿不准的问题,不要进行辩解,要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沟通顺畅。切记谈吐大方,语言精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很重要。

向甘肃教育杂志社编辑部直接投稿

关于规范职称评审对论文要求的通知 甘人职〔2014〕33号 各市州人社局(职改办)、省直各有关部门人事处(职改办): 2004年,省职改办下发了《甘肃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刊物级别认定办法》(甘职改办〔2004〕7号),对我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学术刊物级别的认定作了明确的规定,对于规范职称评审工作、促进全省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各类报刊、杂志种类数量激增,质量参差不齐,其中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对论文的需求,非法办报办刊谋取利益,致使专业技术人员对报刊杂志的级别、质量、真伪难以判别,在非出版部门批准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的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影响到申报人员个人的职称评审,也对职称管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为进一步改进全省专业技术人员评审高、中级职务对论文的要求,提高论文质量,规范评审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近几年来一些学术期刊的变化情况,现就我省职称评定中对论文的要求及学术刊物级别的认定办法规定如下: 一、对申报评审高、中级职称人员论文的基本要求 职称评审对论文的要求,是考核测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学术技术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应针对不同系列(专业)、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和实际,合理确定对论文的要求。申报评审高、中级职称人员既要达到对论文的基本要求,还要符合申报相应专业评审条件中对论文的具体规定。 (一)申报评审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聘任副高级职务以来,须有由本人独立撰写或作为第一撰写人、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全文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二)申报评审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聘任中级职务以来,须有由本人独立撰写或作为第一撰写人、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或在正式出版的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三)申报评审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是否要求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由各系列(专业)主管部门自行确定。学术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和部门,一般应该要求有正式发表的论文。不要求正式发表论文的人员,必须提交1篇本人撰写、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技术报告或专业技术工作经验总结。应鼓励申报评审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钻研专业理论,撰写学术论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正式发表论文者优先晋升中级职务。 (四)独立完成或作为第一完成人公开出版了本专业专著、教材,可视为已达到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在1部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教材中撰写3万字以上的,可视为已达到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 (五)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不得公开发表论文的部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可用在本部门、单位内部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在有关学术技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代替公开发表的论文,并附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二、刊物级别的认定 我省对职称评审中使用的刊物级别认定办法和《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经各系列(专业)主管部门、省直主要厅局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集中的大型企事业单位组织专家研究论证,进行了修订和规范。 (一)论文的认定 1.在《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上发表的论文(见附件)。 2.在世界检索刊物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引文索引)上收录的论文。 3.国家重点本科院校(211、985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二)省级论文的认定 1.凡申报评审各系列(专业)高级职务时,须在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省部级期刊和报纸上,或在正式出版的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或在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有内部刊号的省部级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2.专业技术人员在期刊和报纸上发表论文前,应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网站上查实该期刊和报纸是否经批准、注册,或向省级新闻出版部门查询,防止发表在假期刊或报纸上,影响职称评审。目前查询方法为: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在“便民查询”栏的“新闻出版机构查询”,再点击“期刊/期刊社查询” 或“报纸/报社查询”进行查询。 (三)下列情况不予认定 1.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或省级新闻出版部门无法查询到CN号或内部刊号的期刊或报纸上发表的论文。 2.在期刊和报纸的增版、专版、增刊、副刊、专刊、专辑上发表的论文。 3.评论、文摘、短篇报道、科普文章、科技新闻等,以及不足一个印刷页的资料。 4.会议简报、动态、讲座等资料性质的材料。 三、我省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时均按上述规定界定学术刊物级别,各系列不再另行制定学术刊物级别认定办法。 四、本通知从下发之日起执行,以前与本文不一致的不再执行。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保障厅 2014年7月28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