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广州科技论文发表数量

发布时间:2024-07-06 21:20:56

广州科技论文发表数量

师资方面广东理工学院,广东科技学院还有寸金学院较好,寸金学院和广东科技学院本科开展早一点,而广东理工从升本开始就下重本引进人才,然后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区别分析:

一、师资力量对比

1、广东科技学院:据2021年3月广东科技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81人,学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85%。

2、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截至2021年2月,学校有专兼职老师1100人,专任教师911人、外聘教师185人,外聘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31%。

3、广州工商学院:截至2021年6月,学校教师总数为1505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1056人,聘期两年以上的外聘兼课教师394人,聘请了聘期2年以内的外聘兼课教师110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32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42人,副高级职称18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78%;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791人(其中博士61人,硕士73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91%。

4、广东理工学院:根据2017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立项11项,市重点建设课程和教学改革课题共71项,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重点培育专业2个,校级特色专业1个、重点建设专业2个、精品课程8门。

5、广东东软学院:根据2017年3月学校信息显示,学院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国家二级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佛山市创新领军人才2人;校级学科带头人7人;校级专业带头人/负责人18人;校级千百十培养对象13人;校级创新团队5个。

二、研究成果对比

1、广东科技学院:2011年至2017年12月,学校教职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290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33篇,被EI/CPCI/CSSCI/CSCD收录161篇。

2、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9年,学校2个项目获2019年湛江市科普活动(学术类)经费项目立项。5项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获批立项、15项湛江市非资助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获批立项。

3、广州工商学院:2019年,学校完成结项项目共17项,厅级11项,省级5项,横向项目1项公开发表论文共1392篇,其中SCI有18篇,EI有25篇,CPCI有8篇,CSSCI有16篇,北大核心有40篇。

4、广东理工学院:2014-2017年,教师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23篇,年人均发表论文数量0.52篇;正式出版专著和教材71部;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2项,科研经费累计投入1270万元。

5、广东东软学院:2014-2017年,教师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23篇,年人均发表论文数量0.52篇;正式出版专著和教材71部;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2项,科研经费累计投入1270万元。

三、学术资源对比

1、广东科技学院:截至2020年6月,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31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95万册,电子图书115万册,电子期刊1.1万多种,光盘音像资料7万余件。2019年订购纸质期刊600种,纸质报纸100种,基本形成了以学校教学学科专业为主的藏书和综合文献保障体系。

2、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截至2020年12月,湛江科技学院图书馆在馆图书总册数186.50万册。2019-2020学年新增图书9.11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693种,电子图书为106.43万册。

3、广州工商学院:截至2020年12月,广州工商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301.19万册,有纸质期刊1062种、数据库41个、电子图书144.01万册、电子期刊9.97万册,收录博硕士学位论文累计359.71册、音视频7.75万小时。

4、广东理工学院:根据2017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广东理工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藏书141.84万册,电子图书92万册(4900GB)。

5、广东东软学院:根据2017年3月学校信息显示,广东东软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0万册,电子图书31万册;纸质报刊约450多种,电子期刊1.1万多种,网络数据库2种,多媒体光盘资源1万多片,包含全文期刊1197万多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东科技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州工商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东理工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东东软学院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是本科院校。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前身是1999年创办的广东南大专修学院,2002年与广州医学院合作举办广州医学院南大学院,

200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广州校区和滨海校区,两校区占地面积共1607亩,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多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66亿元;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31个。

近五年,学校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广东省轻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电子信息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级科学技术奖3项;近三年,学校教师发表论文649篇,其中核心期刊146篇、被SCI等四大索引收录51篇,出版专著30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1项,经费总额605.25万元,创新强校资金431万元。

2009年度全院共发表论文844篇,包括《SCIENCE》与《NATURE》论文2篇,SCI检索论文170篇,EI、ISTP检索论文14篇,国内核心论文536篇,国内外一般性刊物122篇。出版中文专著26部,外文专著1部。2009年与2008年相比,发表论文总数增长了12%,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200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全院9个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矿测试》、《岩石矿物学杂志》、《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建起了网站,实现了办公手段的现代化。以中国地质科学院9个刊物为依托,联合《地质通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湖泊科学》、《自然科学进展》、《地质与勘探》、《地球科学》等兄弟刊物,成功搭建“中国地学期刊网”,成为融办公系统与数据查询、分析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数据库系统,也是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界最早建成、容纳单学科期刊最多的网站。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现为双月刊,2006~2009年连续4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和国际水平。

《地质学报》英文版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中国期刊协会评选的“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编辑部主任郝梓国同志荣获“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

《地质学报》(英文版)

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取得的亮点主要有3个方面:

(1)发挥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第4期紧急登载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据BLACKWELL网站统计,阅读率从每月500多次,提高到6500余次。董树文等发表有关汶川地震破裂、应力变化及影响因素、地震机理的论文全文下载量101次,摘要浏览量34次;徐锡伟等发表有关地震位移的论文全文下载量为67次,摘要浏览量53次。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9年文章国外下载量

(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专辑国外高浏览量文章(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2)阅读、引用本刊论文的读者越来越多。据2009年JCR公布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影响因子为1.431,引文频次为1312次。在被SCI收录的256种国际地质刊物名列第110名;有110余种国际刊物引用《地质学报》英文版文章,引用2次以上的有70余种,包括世界著名刊物SCIENCE,表明本刊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接轨。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引用本刊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3)刊物的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国外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网站达22家,其中国外数据库达16家,包括著名的《SCI》、《CA》、《GeoRef》、耶鲁大学图书馆网站、法国地质学会网站等,国际网站和数据库对《地质学报》英文版的介绍,为我刊走出国门、奔向世界做了很好的铺垫。

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室提供的检索报告,截至2009年2月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等已达22个。它们是:

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

3)中国《万方数据库》;

4)中国《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

5)香港大学图书馆网站;

6)中国地学期刊网;

7)SCI《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网络版》;

8)CA《化学文摘》;

9)GeoRef《美国地质文摘》;

10)TULSA(Petroleum Abs.);

11)Earthquake Engineering Abs.;

12)Current Contents Search;

13)ICONDA-Intl Construction;

14)Inside Conferences;

15)Civil Engineering Abs.;

16)耶鲁大学科学图书馆网站;

17)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网站;

18)澳大利亚网上博物馆网站;

19)法国地质学会网站;

20)SJR网站(国家不祥);

21)The Open University网站(国家不祥);

22)Blackwell出版公司网站。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3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566,总被引频次为201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26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175篇,共2032页。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2009年度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393,总被引频次为1702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48位。2009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4篇,发表了6条通讯资料和16条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界的消息报道,共计912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9年与兄弟刊物完全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8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064次;影响因子0.940,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8位。2009年度发表论文98篇,共883页。

《地球学报》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

《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 ResearchDatabase、Pecbepamuвн\blûжypнa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891,总被引频次为123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0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81篇,共866页。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75,总被引频次为722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17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694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35,总被引频次为579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42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127篇,共604页。

《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

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617,总被引频次为534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7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65篇,共440页。

《中国岩溶》

《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8年度的影响 因子为0.651,总被引频次为335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3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421页。

《地质力学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 以下四个考试级别,通过一级才能拿到2级证书,后面的依次类推,但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级别,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级别证书均无时效限制,三、四两个级别的成绩可保留一次。考生一次考试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科目

楚雄州内发表科技论文数量

姚安县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东邻牟定县,南枕南华县,北接大姚县,西与大理州祥云县隔一泡江相望,总面积1803平方千米。姚安县县城距昆明230公里,距楚雄75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90公里。2011年姚安县总人口为19.77万,在楚雄州2010年各市县人口排名位列第八位。

截止到2014年,姚安县面积1803平方千米,辖6个镇、3个乡,县 *** 驻地栋川镇。姚安县主要景点有德丰寺、龙华寺、洋派水库等景点。

2018年9月29日,姚安县经云南省委、省 *** 研究,批准退出贫困县。

(一)预防为主保健康楚雄州成立之初,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时经济、医疗条件所限,各种传染病肆虐。天花、麻疹、疟疾、白喉、百日咳、伤寒、性病、麻风病、肺结核、地甲病等在全州广泛流行。50年来,经过全州广大卫生防疫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不仅消灭了天花,控制了鼠疫,其他传染病也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及重点疾病重点防治,重点地区重点预防,重点人群重点保护的原则,认真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全州急性传染病总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由1958年3661.32/10万降至1997年276.71/10万(较1958年下降了92.44%),至2007年154.97/10万(较1997年下降了43.99%),全州传染病发病率保持了连续4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好成绩。Ø 2007年与1997年相比较,流脑发病率下降100%、炭疽下降94.44%、麻疹下降88.43%、疟疾下降70.64%、腥红热下降66.67%、痢疾下降63.28%、病毒性肝炎下降23%。2002年以来全州连续5年未发生霍乱疫情。2、计划免疫工作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不断提高,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并得到有效控制。1988年、1990年、1995年分别实现了国家规定的省、县、乡为单位达85%的儿童免疫目标,州防疫站和10县市防疫站均被省政府授予“计划免疫达标做出显著贡献”的荣誉称号。“四苗”接种率由1989年的90%上升到2007年95%以上,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从1989年至今我州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1995年和1997年以后无白喉和百日咳病例发生;2007年与1997年相比,麻疹发病率下降88.32%,流脑下降100%,乙脑死亡率下降了100%。同时,国家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疫苗品种在逐步增多,由2002年以前的“四苗防六病”增加到2007年的“七苗防九病”,即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2004年—2007年,州疾控中心根据疫情态势,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二类疫苗预防接种共计68万人次,进一步建立和巩固了有效免疫屏障。计划免疫工作的全面有效实施和二类疫苗的推广使用,为提高我州人口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健康素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3、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自1981年美国首先报告第一例艾滋病例以来,现已波及世界各国,且传播速度迅速。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居亚洲第二位。我省是全国艾滋病的重疫区。楚雄州防疫站自1991年开展HIV常规监测工作,主要以吸毒人群、性乱人群、特殊行业服务员、劳教者、献血人员、输入血液及血制品者等12类重点人群为监测对象。1995年我州首次发现HIV感染者,1996年至今采取常规监测与哨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2001年首次在孕产妇中检出HIV感染者。1991年至2007年的17年间,全州共监测各类人群近25万人次,并对检测出的HIV病毒感染者进行告知、访视、建档、管理和干预,对符合国家抗病毒治疗项目要求的HIV病毒感染者进行转诊和免费抗病毒治疗。通过多部门的协作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全民艾滋病宣传取得明显成效,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市人群达92.16%、农村人群达58.6%;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100%,在校学生防治艾滋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93.16%;新入学的高中阶段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达98%、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90%;娱乐场所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9%;广大人民群众对艾滋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自觉防治艾滋病的意识逐渐形成。4、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将结核病例为重点控制传染病之一。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12月21日,国务院向世界宣布中国履行遏制结核病流行的国际诺言,下发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并实施了一系列国家与国际合作的结核病控制项目。1998年至2002年,我州牟定县实施了“云南省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和“卫生部结核病控制项目”,发现和治疗管理结核病人183例;2000年8月省、州、市防疫站和乡卫生院的有关医生组成的结核病联合调查组对楚雄市大过口乡16023人进行了结核病普查登记和线索调查,并对发现的140例结核病人进行了治疗和管理;从2002年起,楚雄州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和日本政府无偿援助(卫X项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第一轮、第四轮)、中央财政、中央转移支付等项目资金在全州广泛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项目的实施及项目资金的相互补充,使我州结核病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截止2004年4月,楚雄州10县市均启动卫X项目,DOTS策略以县为单位覆盖率达100%,提前达到项目要求。2004年至2007年项目实施期间,州疾控中心开展结核病防治和项目管理业务培训共14期706人,通过加强对基层的培训,提高我州结防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经过2002-2007年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实施,发现和治愈了大量的肺结核病人,促进了楚雄州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5、麻风病在建州初期流行甚广,每个乡镇都有病例报告,经过多年的普查、普治,尤其了联合化疗的实施,使发病率从1958年到1997年下降了92%, 2007年较1997又下降了48%,而且麻风病治疗率、规则服药率、监测管理率都达到100%,全州共有13个麻风院(村),由政府提供生活、住房、医疗保障。全州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多次接受国际卫生组织、卫生部的检查,并得到高度评价和赞扬,州防疫站被卫生部授予“麻风病防治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意大利麻风防治协会项目官员再次对元谋、禄丰两个AIFO项目县及楚雄州疾控中心麻防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并对我州麻风病防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6、克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又称楚心病。自1960年在楚雄市吕合地区发现以来,已有40多年的流行史,楚雄州克山病病区分布广、病情重、死亡率高,是全国克山病历史重病区之一。通过长期研究和实践,1977年楚雄州将口服亚硒酸钠预防克山病措施在全州范围内推广,至1997年,全州累积预防服硒人数为139万人,全州克山病发病率由1974年的21.59/10万下降到1997年的2.0/10万。通过预防服药及各种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2007年全州口服亚硒酸钠人数较1997年下降了59.5%;通过对部级、省、州、县级克山病监测点共5个县的克山病监测,克山病检出率逐年下降,2007年检出率明显低于1997年,部分县未检出。完成了《楚雄州克山病5年病情动态转归监测研究》,获得省卫生厅科教协会三等奖。7、1991年以来,在我州的大姚、禄丰、牟定、楚雄、南华、永仁等县连续发生了云南不明原因猝死(曾用名云南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云南暴发性地方性心肌炎, 云南暴发性心肌炎,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疫情呈点状暴发流行,突然发病,突然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连续几年来,州疾控中心积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配合国家疾控中心和省地方病防治所对疫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疫点环境消杀处理及综合防治进行指导。经国家、省、州县各部门共同努力,在监测防治工作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1997年完成《楚雄地区急性心肌炎爆发流行病因筛选研究》课题,2007年完成了《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与克山病异同性研究》课题,并获得了州科技进步三等奖。8、地方性甲状腺肿于1978年首次开展疫情调查,查出患者14263人,经加大防治力度,通过食盐家碘、改水、预防服药等措施,到1994年底,10县市均达到国家基本控制标准。1997年全州共设立11个碘盐监测点,共监测盐样8825份,合格7925份,合格率为89.8%。共投服碘油胶丸41200人份。对元谋、武定抽样监测成人甲肿率0.21%,对楚雄市学生进行甲状腺检查甲肿率4.46%。完成了《碘硒双补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研究》,获得了州科技进步一等奖。近10年来,经过各级政府部门及疾控部门不懈努力,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2007年完成居民食用碘盐监测2962份,非碘盐率为0.20%,碘盐覆盖率99.80%,碘盐合格率98.14%,合格碘盐食用率97.94%。8—10岁学生甲肿率为0.33%,学生及家庭主妇问卷调查及格率较1997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9、楚雄州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始于1956年,通过在全州范围内摸底调查确定楚雄市和禄丰县为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过多年的群防群治,有发病的禄丰县、楚雄市先后与1985年、1986年达到国家基本消灭标准,转为监测管理阶段。1986年以后两县未发现新发血吸虫病例,1993年我州达到血吸虫传播阻断标准,至今每年坚持查螺、灭螺、查病、治病,未发现阳性钉螺、新感病人及新感病畜,现存的10例晚期血吸虫病人已不具传染性。(二)新发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SARS防制:2002 年11 月,我国广东省发现并报告首例非典型肺炎,这种不明原因的传染性疾病迅速向北京、香港及其它地区传播。根据全国疫情态势及楚雄州非典型肺炎防制预案的要求,楚雄州疾控中心从2003年4月23日起安排专人24小时疫情值班,调整加强了灾情疫情应急队,制定职责和工作流程,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有效地阻止了非典型肺炎在我州的发生。一是购买和贮存15万元的消杀灭药品、器械和个人防护装备;二是积极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的卫生防护意识;三是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公共场所、学校等开展预防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及消杀灭工作;四是制定了《楚雄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典型肺炎防制预案》,进一步明确了组织机构、防制措施、诊断依据、疫情现场处理步骤、疫情报告系统程序等;五是全州疾控机构开展疫情监测上报,采取在进入州内所有交通要道设卡监测,对进入楚雄人员(返乡学生、民工等)全部进行健康登记,对宾馆、旅店入住人员测量体温,对公共场所实行预防性消毒等措施;六是州卫生局组织开展较大规模的实战演练,有效地提高了应急处置队伍的处置能力。2003年楚雄州防治SARS工作先后接受了国家卫生部、省政府、省卫生厅等领导和专家的检查与督导并得到了一致好评。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制:2005年11月,东南亚、欧洲相继发生了禽类禽流感流行和发现病例。根据疫情态势,州疾控中心加强了禽流感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应急队员及有关医务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在楚雄市富民镇荷花村发生禽流感疫情时于第一时间派出业务人员配合农业部门对可疑疫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消毒处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监测。同时配合州卫生局对全州卫生院院长进行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保证疫情信息网络畅通,按规范的程序和要求上报疫情,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我州未发生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目前此项工作转为监测阶段。(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作为我州疾病预防控制的专门机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确保我州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州疾控中心特别注重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疫情控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一旦出现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快速、有效地做出应急反应。一是建立健全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全州疾控机构均成立有疫情管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领导小组、专家组、后勤保障组以及应急处置队,共有应急队员300余人;二是坚持执行24小时疫情和突发事件值班制度;三是完善应急处置个人防护装备及消杀灭药品器械的储备、管理和保障。2007年,州疾控中心按照二、三级防护标准配备了60套个人防护装备,新购置了10套卫生监测应急处置防护装备,储备消杀灭药品和器械,总价值超过10万元,做到严格管理,落实专人定期检查更换,确保后勤保障供应及时有效。四是加强了疫情监测管理,进一步健全疫情报告网络,完善疫情报告制度,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多年来,州、县疾控机构坚持疫情就是命令,疫区就是战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成功扑灭和处置了多次重大传染病爆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1995年武定县6.5级强烈地震、2003年大姚县两次强烈地震、2003年滇中铜冶炼厂职业中毒事件、1994年—2001年武定县和元谋县的历次霍乱爆发流行、2005年楚雄市富民镇荷花村禽流感疫情、2006年牟定县狂犬病疫情等,最大限度的将疫情和损失控制到最小范围和最低限度,有效地保证了彝州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彝州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四)卫生信息网络建设:为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卫生防疫信息数据库,落实覆盖从乡、县、州、省到国家卫生部的快速、准确、全面的疫情报告制度,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2001年省疾控中心统一配发15台计算机(州级5台,每县(市)1台),省、州、县(市)卫生防疫站采用ISDN方式相互联接完成数据传递工作,州、县(市)疾控中心共12名疫情管理人员参加了省疾控中心的培训学习,并于7月1日起正式实行疫情及突发公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结束了长期从邮局寄送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的历史。6年来,全州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不断升级改版,至2007年底,全州州、县、乡、村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及州、县、乡三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已经健全完善,并在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五)五大卫生监测与检验:2002年以前,州防疫站承担着全州五大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任务,五大卫生工作从一般道德规范管理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全州五大卫生工作质量不断提高。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推进,2002年12月20日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成立后,更加重视并大力加强了五大卫生监测检测工作,全州疾控机构进一步都加强了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并全面推进实验室计量认证和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努力使各级疾控中心监测检测能力达到国家基本要求,及时为处置重大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同时也为卫生行政执法提供科学的依据。(六)科研培训和指导服务基层:1997年至今,州疾控中心有科研成果19项,其中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卫生厅科技协会三等奖3项,州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在州级以上医学刊物发表的科技论文共201篇,其中国家级刊物发表96篇,省部级90篇,地州级15篇。2004-2007年州疾控中心共派出279人次参加省级以上学习培训175个班次;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76个,免费培训基层业务技术人员3465人次;2007年共派出525人次到基层指导并参与各项业务工作2974天次。

广州科技论文发表

1.让同事或者教授来审阅你的研究论文。 他们应该对你论文的语法、拼写错误、错字、表达是否清晰和简洁进行修改。他们还应该验证你写的内容...2.根据审稿人的建议修改论文。 在最终提交研究论文之前,你很可能要拟好几次草稿。努力使你的论文表达清晰、吸引人和易于理解...3.根据所选期刊的要求准备好你的稿件。 确保研究论文的格式,符合期刊的标准。大多数期刊都会提供一个名为“投稿须知”或者“作者指南”的文档...4.当你觉得论文准备好了,就提交吧。 去期刊网站上的作者指南(或者类似的文档)看看对方的投稿要求。请采纳回答谢谢

具体看文章,综合类的医学期刊适合刊发各学科稿件,专科类的期刊只能刊发本专业的稿件。核心一般都是比较有难度的,不贵只要放轻松点都是没事会度过的。感觉自己选择有困难的话,品 优刊的编辑的介绍或许更加直接、快捷一些。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科技论文可以在下面两个期刊上发表:《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报刊出版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创新与应用》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文献和反映各学科、各领域的新成果、新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论述文章,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科技致富向导》1993年创刊,是经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刊物,为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科技致富向导》突出前沿性、创新性,集实践性、学术性为一体,以“引领科教新潮流,展现科技新成果”为宗旨,关注广大科教工作者的创新实践活动,汇集科研院所的最新研究成果,打造学术交流的平台,提供成果展示的园地。

2016广州科技论文发表

《广东医学》这些都不错啊。我去年弄了,要提前准备哦核心的,找了这个帮忙他QQ是935990,信誉不错吧。主要看你是什么专业。你去看看吧。以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咯中国基层医药 科技核心,中国妇幼保健 核心刊 实用医学 北大核心,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科技核心,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国家级, 江西中医药 新中医 北大核心,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山东医药 北大核心 中国中医药科技 浙江一级,国家级 中华中医药学刊 浙江一级 中国职业医学 科技核心 眼科研究 北大核心 医学影像学杂志 科技核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北大核心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天津中医药 现代实用医学 中国医师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肠外与肠内营养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华西医学 科技核心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1、核心:国内核心(南大核心、中文核心、科技核心),版面费价格区间8000-1.3W

2、普刊:1000元——1600元/版万方:900元——1400元/版维普:700元——1100元/版龙源:400元——600元/版

(数据库通常普刊决定版面高低的主要因素)

3、学报:本科学报:4000元——7000元专科学报:3000元——5000元

学术期刊没有一个统一的价格,以上只是大概市场价,具体还要看你论文的字符数、稿件质量,是否加急(插队)出刊 ...等等

【绿色软件:lunwenchuban】

如晋职称用,还要避开 电子刊号、报纸刊号、增刊、副刊、论文集,虽说这些也属于正规期刊,但是评职称不能用....

这就要看你发表的期刊的等级了,如果是核心期刊那就比较贵一点,基本上过了4000.国家级的一般是2000左右,省级比较便宜一点,1200块都能搞定。我朋友在品 优 刊 上发过一篇国家级的,3个月就出刊了。你可以去问问具体的价格

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不仅要有科学的分析论证,独到的学术见解,而且还要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有较高的可读性,才能被相应的期刊杂志所接受,得以尽快发表。科技论文写作的质量不但表明作者的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也直接影响刊登该文的期刊水平。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写论文的几个常见问题第二部分 高水平科技论文的写作要点第一部分 写论文的几个常见问题一、什么样的文章令编辑头痛二、什么样的文章易被编辑枪毙三、优秀论文的五个要素四、写作前应思考的几个问题五、为什么要发表科技论文六、如何选题?七、科技论文的结构八、核心期刊问题1什么样的文章令编辑头痛• 文章写作无层次,看起来混乱; 文章写作不流畅,读起来生硬;• 语句错误,用词不当,标点符号乱用;• 篇幅太长,次要事项说得太多,前言过长; 语句罗嗦、文不对题,让人费解;• 参考文献著录不全 。2、什么样的文章易被编辑枪毙• 缺乏创新性,重复别人的工作;• 内容太陈旧,重复常识性内容;• 研究内容没有重要意义,或者过于狭窄;• 内容有明显错误,以偏概全;• 脱离实际,从仿真到虚拟;• 缺乏说服力,难以令人信服 .3优秀论文的五个要素1) 创新性创新性是指在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篇论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就是高水平的论文。2) 可读性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要求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论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3) 信息量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比如“多点测量”的信息量要比“6点测量”少得多,前者给出的是模糊的、不确切的信息,而后者则是清楚的,确切的信息。篇幅虽小但包含的信息量未必少,只要内容充实就是好文章。论文不以长短论英雄!

发表科技论文数量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并不惊讶,因为如果换是我写的话,自然也然,在世界上可能找不到我。所以,我说的并不惊讶,是我们中国的各方面发展非常迅速,所以,在论文方面也显示表现出来了,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恰好,我们中国就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金子,只是没人去注意他而已,所以作为中国人,不需要大惊小怪。

在日本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科学技术和学术政策研究所,他们都参考了科睿唯安公司的具体数据,分析了主要国家的论文数量,由于每年的实际变化较大,研究所根据3年平均值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大概在2017年的时候,到2018年至的平均值里,中国研究人员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为305927篇,居全世界首位,高于美国的281487篇。

德国67041篇,排名在第三,日本排名第四,大概有64874篇文章,此外,从报纸的世界份额来看,我们中国跟美国分别占19.9%和18.3%左右,而排在第三位的是德国仅占4.4%左右,在可靠的NHK的报告中显示,我们中国的论文数量正在逐年增加,大概在2017年的时候,中国论文数量大概是20年前的18倍。

在1998年至2008年的时候,平均值大概是10年前的3.6倍 ,其次,值得我们一提的是,我们中国研究论文的质量也非常接近美国了,从被引用的前10% 篇论文的份额来看,大概在2017年的时候,美国有37800篇论文 24.7%,全世界排名第一,中国有33800篇文章22%,排名全世界第二。

关于你怎么看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发表研究论文数跃居地界第一的问题,今天就解释到这里。

2020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46.38万篇,比2019年增加19.8%,其中卓越国际科技论文21.60万篇,卓越国内科技论文24.78万篇。卓越论文数量最多的学科是临床医学,化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生物学。

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统计,中国在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等4个领域排在世界第1位,与上年度相比,增加了计算机科学领域。

说到期刊,很多同学还不知道如何发表期刊论文,期刊按等级分:普通、核心、C刊。目前,收费期刊未必就比免费期刊更好发表。有一些免费期刊会比收费期刊更好发表。投稿方式主要是电子邮箱或者是在线投稿。

不仅如此,我国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升至世界第2位。2020年被引次数超过10万次且影响因子超过30的国际期刊有15种,共发表论文2.55万篇,其中,中国发表1833篇学术论文和述评文章,排在世界第2位,比2019年上升2位。

2020年,我国的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二,比2019年上升两位。我国国际合著论文数量继续增长,进入世界本学科前列的中国科技期刊数量增加,国际显示度进一步增强,中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通过与国际重要信息服务机构和国际出版机构的合作,将论文集中链接和精准推送给国际同行。为中文发表的论文、作者和中文学术期刊融入国际学术共同体提供了一条高效渠道。

与此同时,2020年,我国作者参与发表的论文中,作者数超过100人且合作机构数大于50个的论文有485篇,涉及主题有:粒子与场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多学科物理研究、核物理研究等。

国际访问用户主要来自国际大学和科研单位,例如: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等,英国的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牛津大学等,以及一些著名的国家实验室等。

说明中国近年来投身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也得到了认可,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Nature、 Science、cell三大期刊共发表2362篇文章,2018年我国在三大期刊发表论文332篇,占这三种期刊当年全部论文总数(2157篇)的15.4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