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中肿赵充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6-28 19:40:53

中肿赵充发表论文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晁错出生于颍川(今河南禹县),年少时师从张恢学习法家思想。汉文帝时期,因能文任太常掌故。朝廷征召研究《尚书》之人,晁错受太常派遣,奉命去济南跟随伏生学习《尚书》,接受儒家思想。学成归来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后升为博士。

晁错任博士时,上《言太子宜知术数疏》,陈说太子应通晓治国的方法,得到文帝赞赏,拜为太子家令。由于晁错能言善辩,善于分析问题,深得太子刘启的喜爱和信任,被太子家誉为“智囊”。

汉文帝前十一年(前169年),匈奴屡侵边境,侵扰狄道,文帝发兵征讨,晁错乘机向文帝上了《言兵事疏》,提出“以蛮夷攻蛮夷”的观点,指出对匈奴的作战中器械要坚固锋利,士卒要精兵劲卒,将领要精通军事,君主要选择良将。文帝很赞赏,赐给晁错诏书,以示嘉奖,但并未采纳晁错主动出击的建议。

晁错接着又向文帝上了《守边劝农疏》,提出用经济措施鼓励移民,用移民实边的办法抵御外患,被文帝所采纳。于是晁错又上《募民实塞疏》,对如何安置移民生活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汉文帝前十五年(前165年),晁错任太子家令时,文帝令大臣们推举贤良、方正、文学之士,晁错被推举为贤良。由文帝亲自出题,就“明于国家大体”等问题,提出征询(即“策问”)。当时贾谊已死,参加对策的一百多人中,以晁错的回答为最好(即《举贤良对策》),深得文帝嘉许,由太子家令升为中大夫。

此后,晁错曾多次上书文帝,提出削诸侯和改革法令的建议。文帝虽未采纳,但十分赏识他的才能。太子刘启很赞成晁错的建议,而袁盎等大臣并不喜欢晁错,持反对态度。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文帝去世,太子刘启即位,提拔晁错为内史。晁错多次单独晋见景帝,议论国家大事,景帝对他言听计从,宠信程度超过了九卿,许多法令是经他的手修改订立的。

丞相申屠嘉心怀忌恨,以晁错擅自凿开庙墙为由,报请景帝处死晁错,晁错提前得到消息,申屠嘉未能得逞,只得谢罪而退,不久患病而死。申屠嘉死后,景帝提升晁错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地位愈加显贵。

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向景帝再次陈述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提议削藩。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奏章送上去,景帝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 *** 讨论,因景帝宠信晁错,没人敢公开表示反对,只有窦婴不同意,从此和晁错结下了怨仇。

景帝诏令: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晁错更改了法令三十条。诸侯哗然,都强烈反对,憎恨晁错。

晁错强行削藩,冒着极大的风险。晁错的父亲劝解无效,服毒自尽。

景帝下达削藩令十多天后,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为名联兵反叛,是为吴楚七国之乱。景帝闻知消息,和晁错商量出兵事宜。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

时逢窦婴入宫,请求景帝召见袁盎。袁盎曾当过吴国丞相,于是景帝问计于袁盎。袁盎认为吴楚七国造反不足为患,并请求景帝屏退旁人,献策说:“吴楚叛乱目的在于杀晁错,恢复原来封地;只要斩晁错,派使者宣布赦免七国,恢复被削夺的封地,就可以消除叛乱,兵不血刃。”景帝默然良久,决定牺牲晁错以换取诸侯退兵。于是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

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 *** ,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此时晁错毫不知情。于是景帝派中尉到晁错家,下诏晁错上朝议事。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停车,向晁错宣读诏书,腰斩晁错,当时晁错尚穿着朝服。

晁错死后,校尉邓公从前线归来,汇报军情,景帝询问交涉进展。邓公认为诸侯叛乱,清君侧只是借口,诛杀晁错对内堵塞了忠臣之口,对外却为诸侯王报了仇,而叛乱并不会平息。景帝深以为然,拜为城阳中尉。其后景帝降诏讨伐,不到三个月就取得了胜利。

重农贵粟

晁错力主振兴汉室经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晁错上了一篇《论贵粟疏》。这篇疏继承了贾谊的重农思想,强调重农抑商。晁错在这篇疏中细致地分析了农民与商人之间的矛盾,导致农民流亡,粮食匮乏的严重状况。面对这种商人势力日趋膨胀,农民不断破产的局势,晁错提出重农抑商、入粟于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张。建议文帝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其一,贵五谷而贱金玉。其二,贵粟。这对当时发展生产和巩固国防,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文帝接受了。

接着,晁错又给文帝上了一篇关于减收农民租的疏。务农桑,薄赋敛,广蓄积;号令有时,要求统治者的政治活动不要影响农时;利民欲,即满足人民的欲望,给老百姓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移民实边

对于匈奴的侵扰和西汉王朝中央 *** 的消极的和亲政策,晁错和贾谊一样,都是不满的。晁错对匈奴的态度比较强硬,开始主张武力平定,此议不为文帝所接受后,他仍主张积极备战,提出移民实边的策略。

汉文帝前十一年(前169年),晁错给文帝上了一道《言兵事疏》。提出了"以蛮夷攻蛮夷"的

接着他又向文帝提出了积极防御的策略,即《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在《守边劝农疏》中,晁错分析了秦王朝戍边政策的失误,分析了匈奴民族活动的特点。提出了"徙民实边"的主张。晁错的"徙民实边"的主张,属于一种积极的防御,被文帝所采纳。为了使募民徙边的工作做得更好,晁错在《募民实塞疏》中又提出了两条建议:其一,对安置移民生活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其二,要学习古代的方法,将移民按军事建制严格地组织起来。同时,晁错又在《论贵粟疏》中建议,全国百姓向边塞输纳粮食,以换取一定爵位或用以赎罪,这叫纳粟授爵。这些由晁错主张或更定的措施,对汉初的经济发展和“文景之治”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对晁错提出的移民实边、寓兵于农的政策,文帝立即付诸实施。这个政策不仅在当时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而且开了历代屯田政策的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汉武帝时赵充国实行军屯,三国时曹操的屯田政策,都是晁错移民实边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坚定削藩

继承子孔子的大一统思想和法家限制、打击“父兄大臣”的思想,赞扬“高皇帝不用同姓为亲”的政策,坚决主张“削藩”,认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晁错的削藩主张是对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思想的继承,然而其态度比贾谊更坚决。晁错始终抓住藩国中最强大也最危险的吴国,不断进行揭露,态度坚决。同时,晁错不只是一个政论家,更是一位政治实践家。晁错不仅有削藩的言论,而且参与了削藩的行动。在晁错的策划下,景帝"削吴会稽、豫章郡"。

吴楚七国叛乱平息后,景帝下令诸侯王不得继续治理封国,由皇帝派去官吏;改革诸侯国的官制,改丞相为相,裁去御史大夫等大部官吏,使诸侯王失去了政治权力,中央政权的权力就大大加强,而诸侯王的力量就大大地削弱了。晁错虽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却极大地巩固了西汉王朝的中央政权,并为汉武帝以“推恩令”进一步解决诸侯王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晁错是比贾谊稍后较重要的汉初政论散文家。他的文章立论深刻,逻辑严密,说服力强;文风朴素无华, 但质实恳切,被后世称为“疏直激切,尽所欲言”,《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等,被鲁迅先生誉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晁错的政论文立论契合时代热潮,善于观察当时社会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深识幽显,见解透辟,能切中要害,剖析利弊。正因如此,晁错的政论散文切中实际,不发空论。如晁错的三篇军事政论散文,《言兵事疏》提出了"以蛮夷攻蛮夷"的观点,《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提出了"徙民实边"的积极防御策略,立论犀利,措施亦切实可行,所以被文帝所采纳。

内容上更为正大,意境上更为壮阔。其著论的出发点虽然都是基于建功立业,但落脚点又往往是汉朝的长治久安,并且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为汉朝的巩固和长盛不衰提议献策,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大汉气象的热情赞颂,具有历史的厚实感而在意境上更为壮阔,体现出历史上升时期的风貌。

艺术特色上,晁错的政论散文,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力道遒劲,节奏明快、气势磅礴;同时语言明理,意脉流转,在延续战国时期综合开合铺张扬利的文风外,鲜明地呈现出了大汉气象的散文。此外,与贾谊等人的政论散文不同,晁错之论多峭直而深刻,如《削藩策》,以简洁短促语句来突出犀利而刚硬的力度:“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汉书·艺文志》记载晁错有文31篇,多数已佚。较为完整的现存有八篇,散见于《汉书》的《爰盎晁错传》、《荆燕吴传》和《食货志》,主要有《言太子知术数疏》、《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复言募民徙塞下》、《令民入粟受爵疏》、《论贵粟疏》、《举贤良对策》等。

清人马国翰有其著作辑佚,新中国建国后有《晁错及其著作》(中华书局,1975年), 《晁错集注释》(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6年)。

●司马迁《 史记 · 袁盎晁错列传 》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班固《汉书·爰盎晁错传》

错为人峭直刻深。

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着于篇。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入粟而拜爵免罪,晁错之计,亦未失也。其未为失计者,非谓爵可轻而罪得以赀免也,谓其可以夺金钱之贵而授之粟也。轻意折色,有三易焉:官易收,吏易守,民易输。三易以趋苟简之利便,而金夺其粟之贵,则宁使民劳于输,官劳于收,吏劳于守,而勿询其便。此参数十世而能纯成其利,非俗吏之所知也。

●李贽《藏书·晁错》

错但可谓之不善谋身,不可谓之不善谋国也。

● 鲁迅 《 汉文学史纲要 》

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与{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然以二人之论匈奴者相较,则可见贾生之言,乃颇疏阔,不能与{错之深识为伦比矣。

●苏轼《晁错论》

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清·梅曾亮《晁错论》

晁错以术数授景帝,景帝悦之,用其计削七国。七国反,景帝乃诛错。君子日:术不可不慎哉。以盗之术授人而保其不我盗,且曰是必不疑我为盗,虽至愚者不出此。错之智曾是不愚人若也,哀哉!

晁错年少时师从张恢学习先秦法家申不害和商鞅的学说,法家思想主张性恶论,强调法律的作用,锐意改革。基于这样的理念,法家人物多以冷峻的面目出现。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描述晁错时都用了四个字“峭、直、刻、深”——严厉、刚直、苛刻、心狠。晁错为国深谋远虑,奋不顾身,与周围大臣关系并不融洽,丞相申屠嘉、外戚窦婴、大臣袁盎等都与晁错有隔阂甚至怨仇。

贾谊和晁错都谏言削藩,文帝没有采纳,这与当时的治国理念和形势有关。汉朝在武帝之前的治国理念是道家学说,都是道家派,只不过汉景帝的态度比较温和,因而削藩不但触动了诸侯藩王的既得利益,朝内也有不少反对者,而晁错的德行节义并不足以镇服众人。

苏轼认为削藩需要三个条件:“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晁错的削藩策,提出了削藩的必要性,却未论及可行性,没提出可操作方案;也不具备“徐为之图”的条件。北宋田锡也认为晁错未考虑周全。

吴楚七国之乱,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关键时刻把皇帝推到前线,自己却躲到京城,惹起朝中一批忠臣的不满,为他人留下了口实。苏轼就认为晁错“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未能做到临危不乱,指挥若定。

晁错与袁盎素来互相仇视,晁错任御史大夫后,就派人调查袁盎收受吴王刘濞贿赂的事情,证据确凿,依法应处死刑。刘启下令赦免,只把袁盎贬作平民。吴楚等七国既反,晁错准备趁机打击袁盎,结果他的下属都不赞成。袁盎得到消息后惊慌恐惧,星夜拜访窦婴,表示愿晋见以当面陈述。汉景帝召见袁盎,袁盎便献策:“今计独斩错”,可平定叛乱。故晁错之死,直接原因与袁盎有关。

汉景帝考虑的不仅仅是吴楚联军能不能罢兵的问题,他还要看没有造反的诸侯的反应,诛杀晁错,起码可以稳住这些诸侯,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大臣团结一致抵御叛军,周亚夫、郦商、栾布、窦婴等肩负重要使命的大臣基本上都跟晁错不和,同时, “牺牲”晁错,吴楚联军就失去了反叛的旗号。故而,景帝权衡利弊后,对斩杀晁错的奏章批曰:“可”。

晁错为了削藩而死于削藩,虽然身后争议不断,但他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爱国之情,千年以来一直为人赞颂,司马迁云:“敢犯颜色以达主义,不顾其身,为国家树长划。”班固也说:“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错虽不终,世哀其忠。”

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班固《汉书·爰盎晁错传》

晁错墓位于许昌市烈士陵园西北角,现呈圆形土丘状,高约10米,

晁错祠堂位于晁错故里——河南禹州城南晁喜铺村,原祠堂已被毁,后于2003年重建。祠堂外有晁错碑,祠堂内有晁错塑像。

赵姓的由来 百度百科有 赵姓最初起源于哪里? 赵姓最早的起源 张王李赵遍地刘”。赵姓是我国的大姓。《姓纂》记载:“帝颛顼伯益嬴姓之后,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赵城,因以为氏。” 这是说,赵姓最早出自西周。造父因为善于驾车,受到周穆王的赏识,被封到赵城(位于现在的山西洪洞县境内),因此以城为姓。在此之前,赵氏应当是姓嬴的,他们与秦朝的王室们有着共同的祖先,那就是颛顼的后人、差点做了大禹继承人的伯益。 赵姓显赫的历史 周幽王无道,造父的后世子孙便来到晋国做起了士大夫。战国初年,造父的第19代孙赵襄伙同他人把晋国一分为三,建立了赵国。秦始皇灭了赵国后,赵国的贵族和平民怀念故国,纷纷以国为姓,姓赵的人便越发多了起来。待到五代末期赵匡胤建立宋朝,赵姓更加显赫。由于皇上姓赵,编纂于宋的《百家姓》,赵氏便排在了第一。历史上,赵姓名人甚多,即便是乡野鄙夫,也能顺口说出几人,我就不在此卖弄了。 赵姓有好多来自“赐姓”以及少数民族的改姓 现代人赌咒发誓,常说:我若如何如何,便随了你的姓。姓了别人的姓氏,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但是,在封建社会,被皇帝赐以国姓,却是莫大的荣耀。自己改了不算,部落、部属也都跟着改。有宋一代,这类记载比比皆是。比如,北宋太宗时,居住在今宁夏、甘肃和陕西北部的党项族拓拔部首领李继捧和李继迁先后归顺,朝廷分别赐姓名赵保忠和赵保吉。另外少数民族改姓赵的,历史上也有很多。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酋长的后裔)等等。 满族赵姓大都原姓“觉罗” 满人姓“××觉罗”的很多。包括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阿颜觉罗、呼伦觉罗、阿哈觉罗、察喇觉罗等等。据信,“觉罗”才是姓氏,加在姓氏头里的前缀最初的意义不过是为了相互区分。“爱新觉罗”的“爱新”是“金”的意思,这是为了表明他们的贵族身份。据说元末明初时,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家氏族发生战争,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头领为了使叶赫那拉氏臣服,就指着大地说道:“我们是大地上最尊贵的金子。”与之相反,“伊尔根觉罗”氏的“伊尔根”却可翻译为“民”,就是“老百姓”的意思。辛亥革命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满人纷纷改用汉姓。其中,改用“刘”、“金”、“赵”三姓者为多。“爱新觉罗”氏大多按照意译改姓“金”,也有少部分改了“赵”姓。而其他“觉罗”氏,特别是新宾一带的“伊尔根觉罗”一支基本上都改了“赵”姓。 据说满族“觉罗”氏本来就姓“赵” 关于“觉罗”的意思,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考证说,“觉罗”本就是汉语里“赵”揣意思。“觉罗”一族,是被金人掳走的宋徽宗、宋钦宗的后人。这个故事,曾在早年满族老辈人中口耳流传。有人做过调查:满清灭亡后,东北及河北地区姓“觉罗”氏的满人没有一家改姓金,全部都改姓“赵”。据说真正的原因就是这个传说。由于缺乏必须的佐证,此说法的可信度并不高。不过,我倒宁愿它是真的。 赵姓起源于哪个时间 赵姓最早,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周穆王传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到战国初年,叔带的12世孙赵襄自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 赵姓的来历 赵在《百家姓》中居首位,按实际人口统计,当为中国第七大姓。起源于赢姓,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相传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叫造父,是伯益的后裔。造父从华山一带得到八匹千里马,献给周穆王。周穆王乘着这八匹千里马驾的车子西巡狩猎。来到昆仑山上,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他,饮酒唱和,乐而忘返。这时东南方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及时赶回镐京,发兵打败了徐偃王。由于造父这次平叛有功,赐以赵城(在山西洪洞县北;一说山西省赵城县西南),称为赵氏。造父就是普天下赵氏的始祖。后因周幽王无道,造父的七世孙叔带离周奔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世为晋大夫。叔带的七世孙赵衰,曾随晋文公重耳出亡十九年,回国后担任执政大臣。战国初年,赵衰的七世孙赵襄子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为战国七雄之一。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肃通渭县西南)。西汉大将赵充国,三国名将赵云,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都名垂青史。 赵字是什么来历 赵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三。 寻根溯源 其起源有三: 1、以金天氏少昊为源起。司马贞的《史记? 索隐》指出:“《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起族也,则秦、赵亦祖少昊氏。”西周时,少昊之裔造父因功被赐于赵城,其后梗战国时建立赵国,赵国亡后,子孙以国为氏。 2、为少数民族改赵姓而来。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酋长的后裔)。 3、赵宋王朝赐姓。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复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 得姓始祖 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驭马能手。受幸于周穆王,传说他曾取良马八匹,献予王而御之,西行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返。后闻徐州徐偃王反,遂亲御车驾,载着穆王日行千里,适时而返,得以平定乱事,因功被赐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下传至赵襄子时,与韩、魏三分晋地,建立赵国,公元前二二二年赵为秦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赵姓,并尊造父为其始祖。 繁衍播迁 西周时,造父的第七代子孙叔带率部分宗族由周投晋,并 且昌盛壮大,在三国分晋时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到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秦始皇灭赵后,把代王嘉之后迁往甘肃天水,赵王迁被流放到今湖北房县。秦朝末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南赵国,又把赵姓活动范围推广至今两广和越南北部。西汉末年,赵飞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迁徙至辽西郡,也是赵姓人在东北活动的开始。东汉末年为避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真定人赵云赵子龙入蜀为将。北魏时,天水赵姓一支迁居洛阳,其后裔孙赵贵镇守并迁至武川(今内蒙古)。唐初,有赵姓将士在平“蛮獠啸乱”中开赴福建并定居。五代时,有赵姓随刘龚南汉政权在广州定居。据《宋史?宗室世系表》载:宋朝宗室分为三个支派,即太祖(赵匡胤)支派、太宗(赵光义)支派、魏王(赵廷美)支派。太祖支派分为燕王(赵德昭)支派和秦王(赵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迁居如下地区:安徽颍州、四川蜀州(今崇庆)、江苏泰州、镇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广东南雄等地,秦王支派则迁居如下地 区:浙江绍兴、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苏真州、太平州;而魏王则降调至房州(今湖北房县),其子孙为官而迁徙地区有河南开封、洛阳,山东沂州、济州,福建汀州,江苏昆山、溧城,浙江秀水等。靖康之耻之后,徽钦二宗被掳往五国城(今黑龙江松花江口),太宗支派因此而在东北广大地区播迁繁衍。南宋初,康王赵构南迁杭州定都 ,则有赵姓移居江南,有的移居江苏常熟、有的移居江西上饶,南宋被灭,南宋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繁衍。自宋代以后,赵姓遍布全国各地。值得指出的是海外赵姓的播迁。明末,有赵姓不惜冒险远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构成多种多样,聚居地为东南亚和美国。如瑶族中的赵姓在缅甸、老挝、越南和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有分布;壮族中的赵姓散布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 郡望堂号 赵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主要有以下几 个。1、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2、涿郡,治所在涿县(今河北涿州);3、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4、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5、颖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县;6、平原郡,治所在山东平原县;7、汉阳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 堂号: “半部”、“琴鹤”、“天水”、“孝思”、“谷治”、“萃涣”、“敬彝”、“创基”等。 宗族特征 1、赵姓代有人才出,各领......>> 赵姓的来源 赵姓起源参考之一 「百家姓」编与宋朝,皇帝的的姓氏是国姓,当然放在第一。 「百家姓」的第一句,「赵钱孙李」,「赵」指「权」,「钱」指「金钱」。世间万事权和钱的问题是首要问题。 地望分布:甘肃天水郡,河南南阳郡,甘肃金城郡,江苏下邳郡,河南颍川郡。 赵姓起源参考之二 赵姓出自嬴姓,是古帝王少昊的后裔。赵姓的具体祖先是少昊的裔孙,造父。据传说,造父是西周时著名的驾车能手,并且曾经在华山得到过八匹骏马。他把八匹马驯好以后,一起献给了周穆王。周穆王用这些马,配上上好的马车,让造父驾驶,到处游玩。有一次,他在昆仑山遇见了西王母,流连忘返,呆了好几年。直到听说徐偃王造反,率领三十六个诸侯国一起进攻周都,才慌忙让造父驾车返京。由于造父驾车及时赶回,才让周穆王平定了叛乱,穆王因此把赵城封给了造父作为食邑。从此,造父的后代就住在赵这个地方,并把赵作为姓氏。发展和演变:赵姓早期都是在北方发展。公元前四零三年,赵国建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直到公元前二二二年,被秦国所灭。从秦朝开始,赵姓就逐渐向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发展。到清朝康熙年间,赵姓进入台湾。赵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洪洞,天水,邯郸,东武,南阳,金城,下邳,□川,新安,敦煌,平原,真定,常熟,上饶等。 具体你可以看一下百度百科baike.baidu/view/13821 赵氏的起源? 翻开《百家姓》,第一个见到的姓氏是赵。原来,《百家姓》起源于宋初,赵姓自然成为了《百家姓》的第一个姓氏,因为宋朝的开国君是宋太祖赵匡胤。赵姓是现今中国第八大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赵姓便是第九大姓。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赵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赵姓是中国的一大姓氏之一。根据史书的记载,赵姓的血缘祖先是上古时期的五帝之一的少昊天子氏,传说,少昊的女儿,女修因吞了玄鸟卵而生了皋陶。皋陶的十四世孙造父生活于周朝,因为善于驯马和驾车,深深得到周穆王的宠爱,后来因为他在平定徐偃王叛乱中及时驾车带穆王回京,穆王就赐给他造父赵城(现时山西洪桐)作为封邑,造父的后代子孙以封邑赵城作为赵姓。 其后又因为帝王的赐姓、冒姓、婚姻等改为赵姓。自从赵国亡国后,赵姓后人分为两派:一系是代王赵嘉后人,被秦始皇封往天水郡的天水赵氏,另一系是幽缪王赵迁的后人,被秦始皇流徙至涿郡的涿郡赵氏。天水赵氏出自代王赵嘉之后。秦始皇灭赵后,让他的儿子赵公辅任西戎地区的行政长官,他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带给西戎人,深受爱戴。他死后,人民为表达对他的敬慕之意,称之为赵王。这以后,他的子女由天水很快散布全国各地,成为当地望族。 酒泉赵氏、扶风赵氏、新安赵氏、南阳赵氏、平原赵姓、中山曲阳赵氏、南阳穰县赵氏、长平赵氏、汲郡赵氏等望族,都是由天水赵氏所繁衍。涿郡赵氏是赵王迁的后代。赵亡后,秦始皇把他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他在房陵终日郁郁寡欢,数年后病逝于此。伴随赵王迁来此处的妃嫔、侍从、大臣及赵国宗室都安息于此。西汉时,赵王迁的后裔自房陵迁居涿郡中分立河间郡,蠡吾属河间,涿郡赵氏又称河间赵氏。汉宣帝时的名臣、京兆尹赵广汉就出自涿郡赵氏。这支赵氏自汉以后默默无闻,直到唐代后期才有人出任官职,稍微有些名声。涿郡赵氏就是北宋的开国君主赵匡胤的家族本贯。宋朝成立后,太祖赵匡胤将父亲赵弘殷所生的五位亲兄弟全部封王,赵弘殷长子光济封曹王、次子匡胤即宋太祖、三子光义封晋王(即宋太宗)、四子光美封魏王、五子光赞封岐王。曹、岐二王早逝无后,赵匡胤亲写御书将在世三兄弟鼎分三派各立玉牒十四字、以别源流、以示子孙、虽至疏远、亦知昭穆、不失次序、并嘱‘吾族无亲疏、世世为缌麻’。这三派子孙根据宋太祖所定各十四字辈、循环不息地命名,至今仍保留此传统。其字辈分别如下:太祖派: 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 慎太宗派: 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 同魏王派: 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古光 登三派混合如下 : 若夫,元德允克、令德宜崇、师古希孟、时顺光宗、良友彦士、登汝必公、不惟世子、与善之从、伯仲叔季、承嗣由同。太祖派因南宋高宗唯一子嗣早夭及北宋初年兄终弟及连累国运不顺争议,继承了南宋的君主;后人多定居在福建,另有部份人移居朝鲜半岛,如横城赵氏、白川赵氏、林川赵氏。而太宗派与魏王派在宋亡时,随朝廷南下到潮汕与广东五邑及珠江三角一带定居。

肿瘤医院赵峻医生发表论文

无法明确判断谁更厉害,因为没有提供足够的背景和信息来进行比较。赵峻和李艳都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授,他们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成就,无法简单地进行比较。同时,评价一个人的“厉害程度”也是主观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评价。因此,需要提供更具体的信息和背景才能进行比较和评价。

对于孕妇来说,孕期的各种检查工作要按时进行,这样才可以确保孕妇与胎儿都处于健康的状态中。整个孕期要进行多项检测,其中一项目是介入性产前诊断,那么介入性产前诊断是什么?介入性产前诊断是一种比B超检查更精准的诊断项目,是抽取孕妇羊水或脐带血进行的一种检测。通过检查可以直接检测胎儿的染色体和基因,检查的结果也更直接有效。需要孕妇注意,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检查,可以在16-22+6周进行检查。而且检查的时间比较长,孕妇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介入性产前诊断比B超检测更加准确的原因是,通过B超检查只能确定胎儿的大小和胎位,对于胎儿的基因和遗传问题并无法检测。而介入性产前诊断需要通过胎儿的脐带血和羊水进行检查,这两种方法分别是提取胎儿组织细胞、细胞培养、观察胎儿生长发育和遗传状况,直接对胎儿体质进行的检测。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检查前,孕妇要注意查看自己有没有妇科疾病,如果有这方面的疾病,并不能进行检查,会影响到检查的结果。另外如果有流产迹象时,也不能进行检查,容易加快流产。

BI-RADS 0:此类主要是指利用超声检查可能无法确诊,而需进行其他的影像学检查诊断,进一步评估或与前片比较。BI-RADS 1:阴性,无异常发现。乳腺是对称的,无肿块、结构扭曲和可疑钙化可见。恶性的可能性为0%。BI-RADS 2:也是“正常”的评价结果,但有良性发现,如钙化的纤维腺瘤、皮肤钙化、金属异物(活检或术后的金属夹)及含脂肪的病变(积乳囊肿、脂肪瘤及混合密度的错构瘤)等。乳腺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体及符合手术部位的结构扭曲等亦归为此类。总体而言,并 无恶性的X线征象。恶性的可能性为0%。BI-RADS 3:只用于几乎可以确定的良性病变,有很高的良性可能性。这一类病变的恶性可能性为0%~2%。包括不可触及的边缘清楚的无钙化的肿块、局灶性不对称、孤立集群分布的点状钙化。对3类病变的常规处理为首先X线摄片短期随访(一般为6个月),6个月后再常规随访12个月乃至2年以上,如连续2~3年保持稳定则可将原先的3类判读(可能良性)改为2类判读(良性)。如果短期随访后病灶缩小或消失,可以直接改判为2类或1类,随后常规随访。BI-RADS 4:广泛用于判定绝大部分需要介入性诊断的影像学发现。其恶性的可能性为 2%~95%。可再细分为:① 4A:其恶性的可能性为2%~10%,包括一组介入手段干预但恶性可能性较小的病变。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的结果比较可靠,可以常规随访或6个月后随访,此类病变包括一些可触及的、部分边缘清楚的实性肿块,如超声提示的纤维腺瘤、可扪及的复杂囊肿或可疑脓肿。 ② 4B:其恶性的可能性为10%~50%。需要对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严格对照,良性病变的判定取决于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如果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符合,且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具有排他性的典型良性病变,如纤维 腺瘤、脂肪坏死及肉芽肿性病变等,则可进行观察;如穿刺病理学诊断结果为乳头状瘤、不典型增生等,则进一步的切除活检就是必需的。③ 4C:更进一步怀疑为恶性,但还未达到5类那样典型的一组病变,其恶性的可能性为50%~95%,此类中包括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实性肿块或新出现的微细线样钙化,此类病变往往是恶性的,对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良性的病例,需要与病理科协商,作进一步的分析。BI-RADS 5:高度怀疑恶性(几乎肯定的恶性),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这一类病变的恶性可能性≥95%。常为形态不规则星芒状边缘的高密度肿块、段样和线样分布的细小线样和分支状钙化、不规则星芒状肿块伴多形性钙化。BI-RADS 6:已活检证实为恶性,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用来描述活检已证实为恶性的影像评估。主要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学改变,或监测术前治疗的影像学改变。根据BIRADS的描述,BI-RADS 6不适合用来对恶性病灶完全切除(肿块切除术)后的随访。手术后没有肿瘤残留不需要再切的病例,其最终的评估应该是BI-RADS 3(可能良性)或2(良性);与活检不在一个区域的可疑恶性病变应单独评估。其最终的评估应该是BI-RADS 4(可疑恶性)或5(高度提示恶性),可建议活检或手术干预。

介入放射学依靠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利用穿刺和导管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以治疗为主的一门学科。她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高、见效快、可重复性强等特点。介入治疗已成为和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并列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快速导航发展前景广阔临床上应用最广的几种定义介入放射学,是现代医学园地中的一朵美丽奇葩。她的神奇之处在于诊疗范围大,治疗难度高,在人体中探幽入微,几乎无所不能。它既能扭转内科药物对改变组织结构无能为力的窘迫,也能避免外科手术对机体“大刀阔斧”的伤害。它对人体损伤极小,可发挥的治疗效果却非常可靠,而且显著!所以,介入医生已经成为今天医学界的“新宠”。发展前景广阔为什么介入放射学神通如此广大,发展如此迅速呢?第一,它借助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明和一系列成果,如超声、磁共振成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技术,使大夫们精确透视人体的原望成为现实。在这些先进设备的引导下,介入医生可以将导管准确插入人体任意部位实施检查或治疗。第二,它迎合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治疗技术创伤轻、痛苦小的要求,使手术范围越来越局限,损伤的组织越来越小,因此颇受欢迎。第三,它可以解决内科药物治疗起业无能为力,外科手术又嫌失去机会的许多棘手问题,诸如晚期癌症、动脉栓塞、血管狭窄、肝内胆管结石等。临床上应用最广的几种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它主要用于晚期肿瘤的治疗。其特点是适应症宽,副作用相对较小,治疗效果可靠。因为它可准确地将药物注入病变部位,对全身其它组织影响不大。经皮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术它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可以使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使病变心脏重获生机和活力。这种效果是任何先进的内科药物都无法达到的。动脉内溶栓术 可用于急性梗塞性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塞,使凝固的栓子彻底溶化,恢复血管畅通,从根本上祛除病因。这一技术近年来不知道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而在过去,脑卒中和心肌梗塞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都极高,内科医生仅仅能作保守治疗而已。

中医肿瘤论文发表

朴炳奎,男,朝鲜族。1937年生,吉林省梅河口市人, 现任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主任,广安门医院肿瘤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特邀评审员、中华肿瘤学会委员及《中华肿瘤杂志》编委、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肿瘤学会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抗癌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学会委员等。在科研工作中,1975年~1976年在河北邯郸地区参加食管癌的普查及中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研究。1982年~1984年参加猪苓多糖注射液治疗肺癌的临床观察研究,此项课题获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奖。1981年~1985年参加“健脾益肾冲剂治疗Ⅲ期胃癌(术后)的研究”,此项课题获卫生部科技奖。1986年~1990年他主持研究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剂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并研制出专治晚期肺癌的中成药“肺瘤平膏”,已取得生产批号,由天津达仁堂药厂生产。1991年--1995年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肺瘤平系列药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他参加编写了《建国四十年中医科技成就》和《中医诊疗常规》,并与他人合写《东洋医学入门》(日本版)一书和《糖尿病知识问答》一书,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391例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治肺部疾患及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活血化瘀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等论文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上,“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关于气道疾病的中医治疗”、“癌的中西医治疗”、“中药治疗肿瘤复方制剂的临床试验”等发表在日本或韩国的学术刊物上,共30余篇。曾先后培养6名硕士,5名博士,1名博士后和1名外籍硕士,并有一名博士和一名博士后在工作。他先后到日本、朝鲜、韩国、美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进行二十多次学术访问, 并在日本、韩国有一定声望。现在担任国际东洋医学会理事、韩国庆熙大学客籍教授、景园大学韩医科大学名誉教授、汉那病院顾问等,也曾是园光大学校医疗院客籍教授、日本全体医学名誉会员等。在国内主持过三次国际中医治疗肿瘤研讨会议,并为中日、中韩传统医学交流做了不少工作。目前,尚承担多项研究课题。------------------------------------------------孙桂芝,女,1937年生,籍贯山东。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安门医院中医肿瘤医疗中心副主任。1964年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后又参加了全国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嗣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从事中医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社会兼职:国际癌病康复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北京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肿瘤专业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全国中医药中医康复学会理事等兼职。 业务专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常见肿瘤及癌前病变。------------------------------------------------王桂绵,女,汉族,1939年出生于天津市,职称:主任医师,专业:中医肿瘤,主治:乳腺癌、胃癌、肝癌,1966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在天津结核病医院工作,1968年━1971年在河北省宣化县医院工作,1971年8月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来院后脱产学习中医一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学习1年半,1980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8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4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唐文秀,女 汉族,1940年出生于江苏泰兴市,职称:主任医师,专业: 中医肿瘤,主治: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肿瘤 ,1961年9月至1966年7月在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70年12月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工作,1981年10月晋升为主治医师,1994年11月晋升为主任医师。------------------------------------------------林洪生,女,1949年,职 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专 长 :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职 务: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肿瘤)主任,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有较宽知识面,思路活跃,近三十年来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在肺癌,乳腺癌,淋巴瘤,脑瘤,肾癌等病的治疗上,特别是在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程设计上和康复疗养方面有较好的经验和疗效。能充分总结前辈经验,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立方 “葶苈消水合剂”治疗恶性胸腹水,以“当归补血汤”为主方立方“生血冲剂”治疗放化疗血象下降,应用于临床且获得患者好评。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工作和研究生的指导工作,由于长期从事实验和临床两方面工作和一直在国家科研题中承担主要工作,因此在中医肿瘤科研工作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在全国率先提出中药抗转移研究,并确立实验室的主攻方向为中药抗转移,主要手段为细胞学研究。------------------------------------------------张培彤,男,汉,出生:1963年,毕业学校 北京中医学院 文化程度 研究生,毕业时间 1985 学位 博士,职务、职称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专业: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 主治:肺癌及消化系统肿瘤,1985-1988 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 住院医,1988-1991 中国中医院研院研究生部 攻读硕士学位,1991-1994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 主治医师,1994-1997 中国中医研究院 攻读博士学位,1997-1999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副主任医师,2000-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主任医师。------------------------------------------------张宗歧,汉,出生:1945年,毕业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文化程度 大学,毕业时间 1976年 学位,职称 主任医师,专业:中医肿瘤,主治: 乳腺癌、恶性胸水、肺癌,张宗歧 民族:汉 籍贯 河南 出生:1945年,毕业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文化程度 大学,毕业时间 1976年 学位,职称 主任医师,专业:中医肿瘤,主治: 乳腺癌、恶性胸水、肺癌。------------------------------------------------花宝金,男,汉族,1964年出生,职称:主任医师,学历:医学博士、博士后,1.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16年,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2.1999年进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后,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能结合肿瘤专业,针对临床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晚期肿瘤患者恶液质、癌性疼痛、发热等,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3.在临床过程中,始终贯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如晚期肿瘤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扶正中药对肿瘤患者细胞因子的调节与胃癌的治疗及预后相关性研究,活血化瘀法防治肿瘤转移等等,通过临床与科研的相结合,使自己的临床与科研水平同时得以提高,同时充分发挥自己在临床及科研方面的优势,参加了多项临床科研工作。4.现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中国中医研究院创新项目、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公益项目。5.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5项。6.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论著4部。 ------------------------------------------------宋 莉,女,出生:1947年,毕业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职称:副主任医师,专业:中医内科、肿瘤科,主治: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常见肿瘤。临床27年来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肿瘤的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肺癌、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实体瘤,曾做过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对各种晚期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丰富的治疗经验,能提高肿瘤患者的手术、放疗、化疗的治愈率,在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延长寿命等方面有独到之处。作为主要研究成员曾多次参加国家级“六五”、“七五”、“八五”中医肿瘤攻关项目的临床实验研究。对肺癌、胃癌的中医药研究成果曾获得卫生部二等奖。作为访问学者曾先后赴印尼、马来西亚进行讲学及学术交流,博得好评。作为临床医师,多年来完成大量教学任务。自从组建并担任社区医疗科主任以来,曾参加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首期“全科医师培训班”,获得全科医师资格。------------------------------------------------陈长怀,男,1945年 出生,职称:副主任医师,专业:中西医结合肿病专业,主治:胃癌、肝癌、肠癌,从事中西医肿瘤专业二十余年,参加过三项全国中医肿瘤攻关课题研究工作,担任科内肝症研究小组组长,初步研究肝康冲剂的临床研究工作,先后在全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癌症等杂志上发表8篇文章。作为副主编、编辑出版了“历代中医肿瘤案论先择”。------------------------------------------------董海涛,男,1962年出生,专业: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主治:肺癌、肝癌、胃癌、胰腺癌,职称:副主任医师,个人简历:1979—1984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1984—今 广安门医院肿瘤科、1991、2—8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科进修、1997、5—11 北京市急救中心放射科进修、肿瘤的血管介入治疗。------------------------------------------------张培宇,男,副主任医师,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中医药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宣武区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其间在其导师著名肿瘤专家朴炳奎、林洪生教授的指导下在头颈部肿瘤、淋巴瘤、乳腺癌、呼吸系统肿瘤及消化系统肿瘤防治方面都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并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疗效。父张代钊也为我国著名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专家,故其在学术上也部分得益于其父的言传身教。曾参与了两项国家级、一项局级和一项研究院级科研课题。并作为一项二期临床药物和一项三期临床药物观察的负责人,圆满完成任务。发表论文8篇(其中4篇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上),参与著书5本。精通英语,多次参与国际中医肿瘤学术活动。在掌握最新西医肿瘤医疗技术、信息和向世界传播祖国医学精华等中西医结合领域多有优势。------------------------------------------------贺用和,男,已婚,1964-10-23出生 湖南省常德市人,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单位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北线阁5号 邮政编码:100053,电话号码:00-86-10-88001013(医生办公室) 传真号码:00-86-10-88001340,电子信箱: ,自大学毕业以来,坚持从事一线肿瘤临床工作,熟练掌握常见多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熟练应用肿瘤的化学治疗、生物治疗、癌痛治疗、支持对症治疗。动手能力强,掌握肿瘤的影象学诊断(X片、B超、CT、ECT、MRI、DSA等)及部分内窥镜检查技术如支气管镜检查。能熟练进行多种恶性肿瘤的诊疗技术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B超或CT引导下心包穿刺、肺穿刺、肝穿刺;B超、CT引导下肝内肿瘤穿刺并无水酒精注射术;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突出中医特色,擅长运用中医药知识对各种良恶性肿瘤进行辨证施治,对肿瘤的理法方药有较深入的研究。目前正结合中医历代古籍理论,探讨恶性肿瘤和肿瘤转移的机制,写出了《恶性肿瘤络病论》、《内风概论》、《恶性肿瘤转移的中西医研究概况》、《论“风”与恶性肿瘤转移》等文章,以期在中医理论上有新的发现和突破,为癌症的治疗和控制肿瘤转移找到新的治则和方药。在中药防治癌前病变、抗转移、防复发、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以及严重肿瘤并发症和肿瘤急症的治疗等方面都有较丰富经验。93年至今主持开展了本院恶性肿瘤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即肿瘤介入治疗,病种涉及肝、胆囊、胰腺、肺、胃、脾、肾、卵巢、膀胱、大肠、乳腺、骨等器官的原发或转移性肿瘤,除常规化疗栓塞术外,还在国内外较早开展了抗癌中药制剂的动脉灌注即中药介入治疗,以及中医药防治介入治疗严重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疗效显著。还开展了DSA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并支架植入术、大血管栓塞止血术等。重视癌症患者的饮食、心理调摄以及运动康复指导。2001-2004年连续荣获医院组织评选的年度优秀医生称号。------------------------------------------------杨宗艳,女,汉族,1964年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职称:副主任医师,专业: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主治:消化系统肿瘤、胃肠肝胆胰腺癌症及骨、脑转移癌,主要参与二项“八五”国家攻关课题“益气养阴治疗肺癌—肺瘤平膏临床和实验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扶正防癌口服液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养胃抗瘤冲剂对胃癌带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和“肺瘤平合并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二项研究院课题“益血灵防治化疗产生骨髓抑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和“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六篇,主编《淋巴瘤》、副主编《新编药茶千方治百病》,参与编写《临床肿瘤综合治疗大全》。在临床上,一直热衷于癌症转移方面的探讨和总结,先后总结和发表了肺癌胸膜转移、心包转移、肾上腺转移、脑转移、骨转移等文章,部分资料和数据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虚心向余桂清、朴炳奎、孙桂芝等前辈学习,运用中医健脾益肾、养阴清肺、活血化瘀等扶正祛邪法,配合化疗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在术后及中晚期癌症的治疗,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改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方面颇得好评。------------------------------------------------侯 炜,男,民族:汉,籍贯:甘肃,出生:1964年,职称: 副主任医师,专业: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主治:肿瘤放射治疗,擅长于头颈部肿瘤、肺癌、食道癌、直肠癌及骨转移脑转移瘤。学习工作简历:1982-1988 北京中医药大学,1991、8 在河北秦皇岛市参加全国肿瘤化疗学习班,1992、10 在协和医科大学参加消化道内窥镜诊断和治疗学习班,1997、11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参加全军肿瘤放射治疗学习班,1998、1-1998、7在北京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学习肿瘤放射治疗,2001、9 在上海市参加全国消化道肿瘤治疗进展学习班,1999、4-至今 担任肿瘤科副主任。

2001.8 夏黎明.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肺癌临床疗效探析,中国基础医学杂志,2001,8;522001.6 夏黎明.枳术丸加味治疗化疗后腹胀纳差的临床观察,新中医,2001,6;522001.4 夏黎明.华蟾素治疗晚期复发性肿瘤67例临床观察,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171997.4 夏黎明.益气补血汤治疗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38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2;241999.10 夏黎明.《青囊秘诀》阴症阳症探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9(5);25中医抗癌300问、安徽科技出版社、夏黎明主编。现代中医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夏黎明编委。简明中成药辞典、上海科技出版社、夏黎明副主编。中国药摩疗法、安徽科技出版社、夏黎明编委。肿瘤学概论、人民军医出版社、夏黎明编委。

林洪生朴炳奎花宝金可以安排

核心 分科技核心 与 中文核心 ;怡安医学服务 致力于医学专业的服务机构 为您解决所有论文发表及论文的烦恼 欢迎QQ咨询 活百度其主页 热忱为您服务

南充中级职称论文发表

一、撰写中级工程师论文

中级工程师论文发表肯定要先将稿件完成,所以在创作过程要多注意要求,确保稿件符合投稿的基本要求和标准。重点有这以下几项:

1、格式要求:一篇完整的论文通常由题目、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在撰写的时候尽量照着格式来,避免后期审核不过。

2、字数要求:每一种刊物都有明确的版面字数要求,而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通常是有3000字左右即可,不用写太多也不要太少,恰好就一个版面。

如果写的字数太多,超出一个版面后,会按照两版或者1.5版的版面费计算,那就得多花版面费,太少则容易通过不了审核,影响正常发表。

3、原创度要求:为了保证自身刊物的质量,也为了论文能顺利过审,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要注意论文查重,一般论文的查重率尽量控制在30%以内,不要过度引用别人的文章观点。

4、篇数要求:评中级职称一般是需要一篇论文,而高级职称则是需要两篇,不过这个并不是统一标准,还得看回具体的评委会要求和职称文件规定。

二、挑选期刊投稿论文

中级工程师论文发表在挑选期刊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评职称对于期刊的明文要求,选择出正确有效的期刊进行投稿。

其中就包括期刊等级、刊号、正规性等等,这些都是必须要去了解清楚,避免投递到无效的期刊上导致论文无法正常提交使用,白花了钱不说,影响评职称就不好了。

确定完投稿期刊后,还要了解其投稿程序,目前很多杂志都可以采用邮箱投寄稿件了,因为这样会节约很多时间。另外要记得咨询审稿周期和期刊排期,这对于后期发表很重要。

三、论文审核及用稿

待论文审阅回来后,编辑部会结合审稿人的意见,提出修改建议,让你修改,这时候应该把握时机,尽快修改,按要求把电子版发回编辑部,进入用稿程序。

进入用稿程序后要多加强和编辑部的沟通,多打几次电话,以确保论文发表进程是在顺利进行中。

四、等待论文出刊邮寄

上述这些步骤都过一遍后,接下来就是就等论文出刊邮寄了。一般国家级、省级期刊平均 1-2个月就可以出刊,部分刊物要3-6个月。耐心等待即可。出刊后杂志社就会给作者邮寄样刊。

一,中级职称:一般中级职称论文还是比较好发表的,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文章是原创的,抄袭率不能超过30%,这点也是最重要的,一般杂志社都会查抄袭率的;字数不宜太多,3000字左右,正好一个版面为佳;期刊必须有CN或ISSN刊号的,在新闻出版总署网可以查到的期刊。具体对期刊的选择最好是符合当地相关单位要求的;关注一下当地评职称相关文件,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例如有些地方发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加分是不同的;需要注意下发表时间,有些专业性强的期刊发表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应提前几个月准备;还有你在中级职称时发表的文章是不能用作评高级职称的,也就是说评高级的时候还要发表新的文章,并且对期刊要求更高了。二,高级职称:首先,核心期刊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对送审的文章的专业性,思想性,前詹性以及创新要求会比较挑剔。投稿核心期刊应该注意论文撰写的质量。如果是工科核心论文,那最基本应该附图表说明。另外,国内的核心期刊安排周期都是比较长的。也就是说你现在投稿的话,杂志社可能给你安排到明年七八月才可以见刊。这中间有好几个月的间隔。

1论文的写作注意事项1.文章的逻辑性,很多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常常犯一些逻辑上的错误,这是论文写作的大忌,其具体表现为:(1)文不对题,前文提出了论点,后文进行阐述时,却发现阐述的和论点不能一致,讲的是两回事。整体上看,文章题目和正文发生了错位;(2)文章的论点不足以进行大篇幅论述。作者前文提出了一个论点下文进行了论述。然而,这个论点却只是一个现象,作者并没有把这种现象提炼成一种论点因此作者就会把文章变成一种现象的罗列,而这种罗列却只是表层的,不足以作为一个论点。2.文章的客观性。文章的整体口吻,作者在写作时候,应尽量该时时以一个客观的口吻来阐述,切忌频繁使用第一人称,比如“我”“我觉得”、“我认为”等等。完全可以用“笔者”,“笔者认为”。3.文章的层次。一些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几千字的文章,从头至尾通篇看下来,没有分任何的条目。这样给人的感觉是文章层次不够清晰,混乱。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务必分条目阐述,开篇简短阐述,后文1,2,3分条目阐述。这样看上去一目了然。2期刊的选择根据要求因为地域及单位的不同,职称评定的要求也不同,所以评什么样的职称,需要在什么样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不能一概而论。我们提醒作者,写作论文前一定要弄清楚本单位对于评职称的明文要求,选择期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为发表论文对于作者晋升职非常重要,所以在期刊的选择上要慎重再慎重,现在很多假刊,套刊横行,让很多作者真假难辨,花了钱没评上职称,且错过评审时间。我们在此,给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在期刊选择的时候,做些参考。常见的假刊的陷阱:1.套刊这是最难甄别的,明明有一本刊物,正常发行,且知网已经全文收录,但是,又冒出一个一摸一样的刊物,刊号刊物名完全一样,就是不上任何的数据库,不能在任何一家数据库检索到,这样的就是套刊。是自己冒名刊物名自己印刷的刊物。2.假刊所谓假刊,就是压根在新闻出版总署没有备案,而是自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然后自己印刷的刊物,这样的刊物新闻出版总署查不到,数据库也没有收录。3.电子版期刊这样的期刊也是在玩文字游戏,明明备案的是电子版期刊,但是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于是大力宣传,说的天花烂坠,说什么电子版期刊其实也出版的,这其实是在混淆概念,玩文字游戏,电子版期刊,和正规的期刊是有很大区别的,一定要警惕这种陷阱,作者听到刊物名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新闻出版总署查询备案情况,如果名字后面还有“电子版”字样,则要谨慎处理。3评职称对于医学期刊论文的收录要求慎重选择我们在这里想提醒作者的是,大多数单位对于论文发表后的期刊论文有检索要求,比如知网,万方。但是如果一个刊物仅仅是龙源期刊网收录,这样的最好不要去发表,因为龙源期刊网并不是数据库,它只是一个期刊阅读的平台,换句话说,只要带字的册子,它都能收录进去。所以不能把龙源期刊网所为收录的标准。另外一些电子版期刊虽然有的也会在万方数据库收录,但是它终归是电子版期刊,一定要去人事部门问清楚,电子版期刊,最好不要去安排,因为这么多正常的期刊呢,没有理由去找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刊物。4论文发表注意事项有的放矢1.明确职称评定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写作论文,发表论文前,一定要了解明确职称评定时间,早做准备,因为一般论文发表的时间为3个月左右,长的则半年甚至一年,而职称评定时,有的要求必须通过数据库检索到,论文发表出刊后,几个数据库一般2个月后才能收录进去,因此,还有考虑2个月的收录时间。鉴于此,我们提醒您,发表职称论文,一定要首先明确职称评定时间,早做准备。2.论文不能抄袭职称论文,一定要尽量写自己的感悟或者总结性的东西,可以借鉴别人的东西,但不能照搬,觉得别人的文章某个亮点不错,可以自己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发挥。大篇幅抄袭别人的文章,一方面是杂志审核通不过,另一方面,职称评定时,会带来很坏影响,甚至取消职称评定资格。3.期刊的慎重选择因为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有很多作者没法识别的陷阱,一不小心就掉进去,花钱却只能认栽,又耽误评职称时间,前文已经提到在期刊选择上一点建议,我们在此提醒您,发表论文前,可以参考前文的建议,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上当受。

评职称时怎么快速发表论文?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评职称发表论文要求有什么?评审职称中的文件要求信息等,那么我们在进行职称的评审时就会快速很多了。而这些问题大家可以咨询中国月期刊网进行了解。SCI论文发表服务评职称时怎么快速发表论文?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评职称发表论文要求有什么?评审职称中的文件要求信息等,那么我们在进行职称的评审时就会快速很多了。而这些问题大家可以咨询中国月期刊网进行了解。评职称时怎么快速发表论文就比如说对于评审职称来说快速发表论文,则就要对论文的投稿事项、论文是否是评审方面的需求,评审的论文需要发表在职称文件中要求的刊物上,则你的论文是否发表与文件所要求的等级、范围等一致呢,这些都是论文快速投稿成功和评审晋升所要求的事项。评审职称不同所要求发表的论文篇数不同。一般的来说对于高级的职称论文则需要2篇及以上,并且会要求其中一篇为核心类论文。而对于在中级的评审来说需要1篇级以上的论文发表就可以了。而对于评审晋升来说论文发表的篇数多了,对于自己的价值是可以体现的,而对于加分的环节也就会多了。职称评审的论文所要投稿的期刊一定是正规的,其次会要求刊物的等级,并且刊物对于学术界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度等,当然了综合了各项的指标,我们就可以选择最为适宜自己的刊物了。不过大家要注意期刊选择还需要对征收的范围、投稿的时间、费用等问题进行考核,只有这样自己投稿论文才能快速。对于职称论文发表前的查重检测、职称论文的格式规范的检测等信息,都是对于论文能够快速发表投稿的主要保证,小编在这里也希望大家的论文能够顺利投稿发表!对于想要快速发表职称论文的,可以查看月期刊网的职称论文发表技巧专题,此专题指出快速发表职称的需要注意的事项和一些论文书写技巧。

中学生发表肿瘤论文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些大成市中已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 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发现复发与转移,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见于乳腺癌组织细胞表面,细胞表面糖蛋白(CA153)是目前乳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CEA和CA1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辅助手段.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随机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06年间原发性乳腺癌40例,均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诊断.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小叶癌15例,髓样癌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3~78(平均49)岁. 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20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小叶增生8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亦全部为女性,年龄16~72(平均47)岁. 两组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 年龄经检验(P>0.05). 1.2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尽快分离血清,置-80℃冰冻保存待检,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CEA和CA153含量,血清CEA试剂盒由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CEA血清正常参考值为15 μg/L, CA153检测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血清CA153试剂盒由Centocor公司生产,正常值20 U/mL,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 以试剂盒给定的阳性界值,CEA为15 μg/L. CA153为20 U/mL,高于正常值为阳性. 组织学分级: 采用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2],将分化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 Ⅱ, Ⅲ级. CEA和CA153联检中如果有一项为阳性者即为阳性病例.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阳性率之间用χ2检验. 2结果 2.1乳腺癌组和对照组CEA和CA153表达的比较乳腺癌组CEA 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21.55±6.96) μg/L和32.5%,对照组CEA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9.83±2.31) μg/L和0. 乳腺癌组CA153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37.63±23.22) U/mL和47.5%,对照组中,乳腺小叶增生有1例呈阳性,但其血清值小于37.63 U/mL,其余均小于参考值,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此两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表1乳腺癌Ⅲ级分化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级分化组(P<0.01),肿瘤>5 cm组的CEA和CA153含量高于2~5cm组和<2 cm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01). 表1乳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2.3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阳性组CA153含量高于CEA阴性组(P<0.01),CEA阳性组的CA153阳性率亦高于CEA阴性组(P<0.01),表2. 表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 略 3讨论 肿瘤标志物目前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临床监测,判断疗效及愈后等方面.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中以CEA和CA153使用的较为广泛[3]. 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属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结构抗原,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决定族的酸性糖蛋白,是从腺癌和胚胎结肠粘膜组织中分离的辅助诊断指标[4],但其特异性较差,除结肠癌外,还可见于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可作为肿瘤普查筛选的指标之一. 肿瘤相关抗原CA153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粘液样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00~450 ku,包括一个膜区,一个细胞内区和一个富含糖基的细胞外区,由抗人乳脂球膜抗体115D8和DF3所识别,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5],当细胞癌变时,由于糖基转化酶被激活,引起细胞膜上蛋白酶和唾液酸酶活性增高,细胞骨架破坏,CA糖类抗原增多并从癌细胞膜上分离出来[6],向血液中释放,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转移复发的判定,当乳腺癌发生肝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时CA153含量会显著升高,阳性率可达100%[7],EssmannSeboth等[8]曾报道有CA153检测比临床及影像检查早48 mo发现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病例,因此它对乳腺癌的动态追踪、判断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CEA和CA15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47.553. [2] Page DL, Ellis IO, Elston CW. Histologic grading of breast cancerLets doit (editorial)[J]. Am J Clin Pathol, 1995,103:123. [3] 孙龙安,李龙,林钢主编. 医学特种检验与实验室诊断[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3. [4] Kuasela.P, Haglund C, Ruberts PJ. Comperison of a new tumor marker CA242 with CA191CA50 and Carcinoembryorni cantigen (CEA) Indigertive tract disease [J]. Br J Cancer, 1991,63(4):636-640. [5] 万文徽,李吉友. 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20(1):49. [6] Haglund C, Lundin J, Kuusela D, et al. Ca242 a new tumor marker for pancreatic cancer[J].Br J Cancer,1994,70:487. [7] 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 肿瘤标记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临床应用[J].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125. [8] EssmannSeboth D, Fuchs I, Jakesz R, et al. CA153 in the post operative follow up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Klapdor R, eds.Current tumor diagnosis: application, clinical relevance, research trends[M]. New York: W Zuckschwerdt Verlag, 1994:158-159.

我觉得应当被撤销,毕竟不是完完全全靠自己做的,这对其他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但是我们也不应该过多的去苛责,评价。

父母为了孩子的荣誉玩过火了,把一些高大上的名头加在孩子身上自然会遭到社会的质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