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中国法治日报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5 15:15:44

中国法治日报论文发表

现在登报是不需要亲自跑一趟报社的,其实这也并不现实。毕竟,登报发声明、发公示,对报纸的等级都是有要求的,要求声明和公示都必须发布在市级及以上级别的报纸上,方具有法律效力。丢失人也实在不可能为了登报而去跑一趟长途,舟车劳顿不说,还特别地浪费时间。因此,现在登报都是通过在线的登报平台,在那里先填写登报申请,报社就会马上安排登报了。登报申请页面的进入方法:上支付宝或是微信搜[跑政通],主页面上找到“登报”进入即可看到客服头像,点击就可以在线留言咨询了。一般地,企业登报会更常见,企业的证件类物品发生遗失时,应当立马联系当地的办证机关,如营业执照遗失,那就联系工商部门,在那边挂失备案后,就需要去登报了。通常,办证机关会出具一份申请,申请中会注明登报的要求,比如报纸名称、登报声明的格式,以及登报的有效期等。办证机关要求,登报时必须得严格遵循的。如果,办证机关对报纸和格式均不做要求,那么登报时我们可以选择刊登在国家级的报纸上,不但看此类报纸的人群广,而且登报收费会更低,比如选择:中国商报、人 民日报。还有,登报的计费标准是按字数来的,所以选择的模板也直接决定了价格的高低。

属于法制类综合性日报。订《法制日报》,300元/年 主办单位: 司法部;编辑出版: 法制日报社法制日报一般指法治日报,《法治日报》是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机关报,是立足法制领域的中央级法制类综合性日报。《法治日报》于1980年8月1日创刊,当时报名是《中国法制报》。1988年1月1日,《中国法制报》更名为《法制日报》。2020年8月1日,《法制日报》更名为《法治日报》。目前,《法治日报》是全国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法治传媒。

《法制日报》是一个副部级单位。 《法制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为副部级,副社长、副总编辑为正厅(司)级。 《法治日报》是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机关报,是立足法制领域的中央级法制类综合性日报。2018年3月,获“2017年百强报纸”荣誉。

法制日报和法治日报都是重要的法治宣传媒体,它们都致力于宣传法治理念,推动法治建设。法制日报以报道国家法治建设、普及法治知识、指导社会公平正义为主要内容,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深入洞察法治建设的窗口。法治日报则以报道法治新闻、宣传法治思想、推动法治实践为主要内容,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法治新闻,推动法治实践。总之,两者都是重要的法治媒体,它们都有助于普及法治知识,推动法治建设。

法治日报怎么发表论文

法制日报登报66003099~

广西法治日报的记者都忙的工作有采访报道、编辑制作。1、采访报道:记者需要根据新闻的热点和事件进入采访现场,采集信息、记录实录、拍摄照片和视频等,撰写新闻稿件并发表在报纸上。2、编辑制作:记者还需要对稿件进行编辑,包括删减、修改、润色等,以确保文章的质量和准确性,并通过排版、设计等工作制作成一份完整的报纸。

近年来,我国在法治精神的弘扬和法治理念的深化、法律体系的形成、推进依法行政、保障司法公正、建设法治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新媒体时代,公众参与表达的方式进一步多元化,海量信息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不少负面信息、虚假信息也趁机浑水摸鱼,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当我们的报道所述事实不能令人信服时,就会令读者产生困惑,如果我们的报道平淡、枯燥、乏味,宣传味太浓,就不被读者认同,不但谈不上有效传播,还会降低法治媒体的公信力及影响力。 实现法治成就报道的有效传播,不仅仅是做大做强正面宣传的需要,也是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我们社会生活的要求。作为政法宣传的主阵地、主喉舌、主渠道,法治媒体的法治成就报道,须增强理性认识,尊重传播规律,回归新闻本质,加强传播过程的公信力与感染力,使传播对象在接受传播的过程中认同传播者所陈述的事实、接受传播者的观点,获得最大的传播效果。信息真实是大前提客观、公正、及时、准确,以及对问题的透明开放,是法治成就报道引发受众认同,并进而培育受众行为和情感忠诚度的基础和前提。法治成就报道不仅要事实真实,而且要表述得当,不夸大其词。2008年,我们曾以《都安,一切都平安》为题报道广西都安县平安创建工作,当时记者对自己巧借县名突出都安县平安创建成就的标题很是得意。不料报道刊发后,一群来自都安县的群众就到报社拉横幅表示抗议,据了解,他们因一起斗殴事件未获得满意的赔偿而质疑当地司法部门执法不公,他们认为:“既然都安一切都平安了,就不应该发生斗殴事件,更不应该出现执法不公的问题。”我们不去评判这起由斗殴引发的官司是否存在司法不公的问题,单从这起标题事件中就可得出警示:法治成就报道应体现严格的真实性,不能偏离新闻规律,不能以“宣传需要”为借口,任意地拔高典型或说过头话。一些法治成就报道之所以让读者难以信服,并非都是无中生有的假新闻,主要是不尊重新闻规律,把没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当新闻去做,以新闻的名义推销给受众;有些媒体的做法,就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既无针对性,更无创造性,硬是把以往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成绩说成是贯彻落实的结果。由此写出的成就报道不仅会因“穿靴戴帽”而失实,还相当于肯定了形式主义的做法。广西法治日报社在《广西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大型系列报道策划中就强调了让成就报道回归真实的问题。实,就是要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在话语表达上,力戒炫耀、吹嘘、不切实际的表达,回归新闻的客观表述。比如在《社区矫正让失足者重获新生》一文中,一开始就交代了“作为新的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尤需规范”的背景,对成就则表述为“我区各地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社区矫正新路子,有些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这其中由于使用了“一些”、“有些”的限定词,表述有分寸,也更客观准确。找准关联点是黏合剂与受众的关注点分歧,是影响有效传播的重要因素,传播无效的新闻信息,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更不可能带来社会效益。政法综治工作承担着大量的行政管理职能,很多职能都涉及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但在各报的市场调查中,法治成就报道却不被看好,主要是因为没有找准要宣传的法治成就给群众的受益点,未形成与读者的关联。能动司法是中国司法顺应时代挑战在工作思路和运作上对社会转型的积极回应,要求人民法院在坚持公正与效率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人民司法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这项改革成就涉及面广,对这一段历程的概括总结和凝练升华,对作者的思想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遗憾的是,不少聚焦“能动司法”的稿件,采用的都是自上而下的角度,远离读者的感受,导致受众无法解码新闻信息。而《光明日报》发表的《司法,在改革中前行》在对这一司法改革成就进行报道时,没有选择大而空的角度来报道最高法院的做法,而是抓住了“民以食为天”的心理,以“王四叫花鸡、王四桂花酒……这是江苏省常熟市赫赫有名的美食。然而,就在2011年12月,常熟的市民们突然听说,以后可能吃不到这些东西了。”这个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常熟市人民法院积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小故事,仅仅用了不到900个字,就将“能动司法”的服务性、主动性、高效性这三个显著特征诠释得非常生动,正是因为找到了成就报道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关联点,用小故事把看似遥远、抽象的法治精神内核与法治理念转化成离广大人民群众最近、最熟悉的新闻事件,既回答了读者欲知的事情,又宣传了司法为民的成就。由静转动是保鲜剂时效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条新闻的传播与发生之间的距离越短,它的新闻价值也就越大。成就报道属过去时,最大的缺陷就是因为有一定时间跨度而缺乏时效性。要改变成就报道时效不强的状况,除紧追线索,以独特的视角从法治成就中挖掘读者想知道的信息,从而达到相对延长时效的目的,还要设法把静态转为动态,把过去进行时转变为现在进行时。获得第23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一等奖的《“和谐搬迁”背后的故事》就是从旧闻中发掘的好新闻。记者在2012年春节期间参加新春走基层活动时,从众多基层事件中选取了江西省贵溪市和谐拆迁的旧闻,通过搬迁前后的对比,把江西省委、省政府“群众至上”的工作理念这个大主题通过一个很小的画面展开,小中见大,见微知著,折射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基层的“落地生根”。该文无论是立意、谋篇、文笔、采访的深入以及思想的深度提炼都令人称道,而记者化旧为新,化远为近的写作手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将他们走进江西省贵溪市滨江生态小区时所听到的歌声作为文章的开头,从描述一位搬迁群众“生活在画里”的喜悦心情入手,把“和谐搬迁”背后的各级党委、政府“不搞强行搬迁,不伤群众感情,把群众满意作为搬迁安置工作的基础”这一理念通过所见所闻真实地呈现给读者。在谋篇布局中,作者由点及面、由表及里,运用鲜活的事例和细节,生动地展现“和谐搬迁”的起因、过程及成效,达到“后发制人”的效果。文章的结尾又再次引领读者回到“红灯笼、红对联、红窗花、红辣椒……所到之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一派红红火火。美滋滋、喜洋洋、乐呵呵、笑哈哈”的现场,首尾呼应再现场景的手法将全文中最新的事实拎出来,使这个材料堆里挖出的新闻接“地气”、冒“热气”,增加了新闻的时效性。独到视角是杀手锏信息越泛滥,越需要思想的指引,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多元、多变的今天,要使法治成就报道浸透思想性,以深刻的思考、独到的见解永葆与时俱进的话语魅力,让读者经常“享受”思想盛宴,就少不了新闻评论这个杀手锏。法治成就报道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法治成就,更重要的是肩负宣传依法治国的主张,担负着指导工作的重任。所以在推出重大典型时,配上一篇指导性强的新闻评论,使新闻与评论相互深化,互相延伸,不仅可以让读者正确认识成就,也将体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指导性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以突出思辨色彩,形成正面宣传的强势效果。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常态化,是广西靖西县创新社会管理、破解工业化进程中矛盾纠纷高发带来的诸多社会难题的一个创举,实现了企业、党委和政府、企业和周边群众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为广西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我们通过深入靖西县最大的民营企业广西信发铝有限公司采访,将其经验中最具特色的每年缴纳400多万元共建资金,企业、周边百姓和政府利益“捆绑”作为引题,以《信发铝:社会责任制度化下活地企三赢“好棋”》为主题,通过企业进驻之初,由于征地、采矿、文化差异、沟通不畅等等原因,造成企业与周边群众纠纷不断的背景,再现了靖西县委在解决这个棘手问题时如何既考虑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又维护群众利益的做法,信发铝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仅为农民发放失地补偿费,还投入巨资对开采过的被征地复垦换来三赢结局的故事。为给读者以正确认识成就的视角和判断标准,我们给这篇文章配发了短评,指出靖西成功的经验,在于信发铝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政府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手段,拿出有效办法,协调各方利益。文章发表后,受到广泛好评,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的一位领导说,长期以来企业发展与百姓利益之间的矛盾似乎难以调和,这篇报道把新闻事实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下来分析,写得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与作法。传播技巧是调味剂法治成就报道题材时间跨度大,文章框架大,如果把新闻简单地推到读者面前,就很容易写枯燥。传播的表现形式与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不一致,就必然使读者产生厌恶。为了避免这种结果,在写作时将硬题材做软处理,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宏观的东西微观化;在语言表达上,多用文学语言,多做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大胆地把比喻、抒情等文学手法运用在硬题材的写作上,努力把文件语言和法律术语转换成易读易懂的群众语言,运用鲜活的语言说明事物、表达观点,无异于烹调中的调味剂,给读者必读、易读、悦读的法治成就报道。广西首府南宁市在深化平安建设过程中开展“人人积小安,共建大平安”活动,从民生的角度去解决平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大力实施七大政法民生工程、通过文化建设为平安建设注入活力,至2013年已经连续五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管理优秀城市”称号。对于横跨5年的成就报道,怎么写,才能避免就事论事的枯燥沉闷、甚至过分“拔高”的空泛空洞?写什么,才能在情理交融中赢得读者的信任、激发人们的信心?记者在采访时既注意收集宏观、综合、概括的硬性材料和数据,又注意收集感性、典型生动的软性素材,注重发掘和掌握大量有情节、细节、充满生活化的生动活泼的故事,写作时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在写稿时尽量采用诸如“赌棍”如何变队长,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之类故事性强、感情色彩鲜明的材料说明观点,用诸如“百舸争流千帆竞,扬帆破浪正当时。匆匆的步履,是为追寻共同的‘平安梦’,不倦的探索,是为了把追梦路上那盏灯点得更亮”之类的文学语言让读者产生愉悦之感,用“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之类的群众语言从感情上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将南宁市平安创建工作表达得有声有色。现场、细节、气氛、与文气浑然一体,让人眼前一亮,留给读者新、美、酣畅、大气、文气而不霸气的感觉,增强了报道的可读性和感染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现代法治精神的提出与弘扬,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运用新闻工作者自身的智慧、分析和思辨能力,看到受众无法直接洞悉的新闻事实本质,将其提炼出来,以一种平和、亲近、可信的方式告知受众,以实现法治成就报道的有效传播,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作者系广西法治日报社副总编辑)员宁珠 《 新闻战线 》(2014年第6期)

《法制日报》好,他每天报告所有的怎么知道的?法律知识

日本统治中国论文发表

主要三次!1: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倭寇骚扰南方沿海,在万历年间还有日方政府军(之前都是无组织的倭寇)侵略朝鲜。中国支援朝鲜并使日军退兵!2:1894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1895年败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3:20世界30年代的抗日战争大家都清楚吧- -

古代中日关系大概可以分成下面几个部分 汉魏时期—— ——中日关系萌芽 一、 汉魏时期——中日关系萌芽 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这在汉书上有所记载。而后汉书是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最早 记录。 三国时期,日本出现称为邪马台的女王国,同中国关系密切 关系密切。到女王卑弥呼统治时,中国使者 关系密切 四次赴日。由此中国文化进一步传入日本。金属制品的传入使日本的冶炼术迅速提高。当时日本对中 国输入的铜镜已不能感到满足,开始自己动手制造,这点从倭镜大量出土可以证实。图中左侧是中国 的铜镜,右侧是日本的仿镜。 中国南近代史(中日关系) 严海禁, 派兵剿御倭寇。 足利义满统一日本后,为满足日商恢复对明贸易要求和日本上层阶级对明代商品嗜爱,同时为 利用对明贸易充实幕府财政,政治上借助明帝国的声势巩固将军地位,决心恢复对明邦交。明成祖允 许日本以朝贡形式同明贸易,并为防止倭寇温水摸鱼,规定“勘合之制”,也就是所谓《永乐勘合贸 易条约》。 以朝贡形式进行的勘合贸易对日方非常有利,明回赠品的价值大大超过贡献方物的价值。 义满死,其子义持继任将军后,改变对明的外交贸易政策,中断日明关系。此后倭寇劫掠明沿 海的活动又继猖獗。义持死,新任将军义教决心恢复日明邦交,在北京签订《宣德贸易条约》:规定 10 年一贡,人员贡船都有了一定限制,此后日明贸易正常进行。 公元 1590 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丰臣秀吉不满足于对日本人民的统治,进而想迫使朝鲜、菲 律宾前来朝贡,梦想统治中国大陆和朝鲜。1592 年,日本侵略朝鲜。应朝鲜政府之请,明朝派遣的 援朝军,但第一批轻敌失利。第二批援军入朝,收复平壤,继而解放开城。1598 年,丰臣秀吉病死 日本陆军陆续撤回日本。 德川幕府成立初期,为获得贸易利润,充实财力,继续采取织田、丰臣时期的开放政策,鼓励 海外贸易。明朝因倭寇及丰臣的侵扰,对日十分警惕,且国内形势不稳,厉行海禁,拒绝幕府要求。 后来,德川幕府为了禁绝天主教和巩固幕府的统治的安全,陆续颁布了一些闭关锁国的政策,日本 与国外的交往逐渐中断。。 六、 明治维新及日本侵略中国的图谋 1868 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日本的国力日渐强盛。然而日本内部矛盾激化,日本政府 为安定内部,决定转内征为外征,把士气转向国外,他们很自然地把目光转向中国,开始推行向中国 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开始对中国血腥的侵略史。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又签了【辛丑条约】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正式打响

一发生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的甲午战争被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新兴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经过长期有计划的准备,利用英俄对抗的机遇.设置圈套制造借口,对中国和朝鲜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自丰岛海战至占领田庄台,仅八个月,日军就占领了朝鲜全境和中国辽东、山东两半岛,全歼北洋舰队,控制了制海权。至台南失守,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第一次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数千年关系史上的重大转折。以此为起点,日本的侵华活动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1900年,日军充当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主力军;1904年日俄战争后,日军又重新占领了辽东半岛;1914年日军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出兵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1927年和1928年,日军又两次出兵山东,制造“济南惨案”,阻挠中国北伐。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更变本加厉,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先后进攻上海市、热河省、长城沿线和冀东地区以及察哈尔和绥远两省。中国步步败退国无宁日。卢沟桥事变又爆发了第二次中日战争,这决不是什么“偶然”事件,而是日本一贯推行侵华政策的必然结果,是甲午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总知,日本的资本主义是以甲午战争为契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甲午战争使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从此,日本侵略中国,中国被日本侵略的格局,在1945年日本战败之前一直没有改变。中日甲午战争暴露了日本的无信和野蛮,残忍和凶暴,贪婪和兽性。因此,要完整认识中日关系史,就应该寻根溯源,从甲午战争入手。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破坏,对中国历史命运产生的严重影响,其后果决不可低估,切不可因为岁月的流失而谈忘了这悲惨的过去。然而,日本的靖国神社至今仍供奉着在甲午战争中的“光荣战死者”13619名,以及侵台作战阵亡者1130名,合计14749名。他们中包括入侵东北战死的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中将,入侵威海战死的第十一旅团长大寺安纯少将,入侵辽宁战死的“总督府”参谋长福原丰功少将和入侵台湾死去的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少将等侵略头子。他们和日本在二战中的甲级战犯一样,长期受到日本国民的参拜,6次受到日本首相小泉的参拜,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军国主义阴魂在日本始终不散。靖国神社不灭,军国主义不亡。勿忘国耻,强我中华。二第一次中日战争即甲午战争时期,中国是有着四亿人口的亚洲大国,日本只有三千万人口,国土也只有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双方的兵力对比:海军大体相等,但中国的舰龄向对老化;陆军我强于敌,中国全体兵力共约63万人,前线作战兵力共约20万人左右,还可陆续集结;日本共动员陆军24万人,除第四和第七师团尚未参战外,基本上是倾巢而出,国内几乎成了空城。经过一年多的作战,日本耗费军费两亿至两亿五千万日元,超过了当年的全部国民收入,财力枯竭已无再战之力。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主要战场在中国本土,有人民的支援,后勤保障较方便,以逸待劳,有许多有利条件。国际舆论同情中国,日本在外交上,一直有列强干涉的压力和危险。所以在开战之初,多数国家判断中国将获胜。日本大本营也考虑过如果一旦战败,便退守保卫本土的“丙种作战”方案。海军军令部长就因为对战争缺乏信心而被撤职。日本各界亦有人认为第一次中日战争,“确是天皇势力的巨大冒险事业,是把初生的生命作为赌注的投机事业。”以上情况本应是中国可以抵御日本侵略的有利条件,但日本的投机和冒险却获得了成功。为什么日本能够得逞?表现在战场上的胜与败,必须首先从政治上去找原因。这是腐败而又守旧的清政府,长期积弱的必然结果,也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变法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结果。清政府在慈禧及顽固派的把持下,政治上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经济上不求发展,生活上挥金如土,对待西方的科学技术,基本上采取排斥和拒绝态度。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再甲午战争之前,自日军侵犯台湾吞并琉球后,中国朝野对海防建设是重视的。北洋舰队的组建成军,沿海重要港口的设防,绿营向练军的转化,军火工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成绩,中法战争中陆军的胜利,就是证明。但因为政治上的腐败,必然会阻碍军事上的发展。中国的军事制度,一直没有实行根本性的改革,没有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国防军。北洋水师虽具有相当规模和战斗力,因为慈褚挪用海军经费修建三海和颐和园,结果使日本海军后来居上,也丧失了优势。国势的衰败,使清朝官员对洋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前倨后恭”的变化。国门初开时,蓝服金发的西方人被视为异类,称为“夷人”,至于“东洋小国”的“倭人”则更不在话下。1873年,各国驻北京的公使要求同治皇帝予以接见。清延提出觐见时需行“跪拜礼”,以示国威。各国公使偏不给面子予以拒绝,僵持了四十多天,经过往返交涉磋商,最后清廷终于允行“三鞠躬”礼,才结束了这场可笑的外交纠纷。可是至中法战争时,清政府竞不顾国家尊严,委派英国人金登干“代表”中国政府,去巴黎与法国政府谈判议和,创造了主权国家外交史上的奇闻。在中日战争结束时,美国人科士达和田贝的劝告,对中国的换约决定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腐败的清政府已经从妄自尊大走向另一个极端,逐渐丧失了民族自尊心。总之,已经腐败而又陷于帝后党争的清王朝,在战前丧失了改革自强的历史机遇,守旧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三一个多世纪前发生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较量。仅就战争角度而言,掌握了解敌方情况,对于战争胜负往往起关键作用,这就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政府为了实现侵华目标,用很大力气开展间谍活动,曾经对战争进程发生过重大影响。当时,清朝一位名叫易俊的御史就曾沉痛的说:“两国角争,间不容发,有备者胜,无备者败。知己知彼者胜,不知己知彼者败。……倭之虚实,我国茫然,而我之一举一动,有士大夫不知,而倭无不知者。”英国著名的谍报史专家查德·肯迪更明确的指出:甲午战争前,日本间谍大量搜集了情况,其中相当一部分为1884至1885年日华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战前,日本在华主要间谍机构为汉口的乐善堂和上海的日清贸易研究所。这两个间谍机关虽然在战争爆发之前相继解散,但他们搜集的大量情报及培养的大批间谍,在甲午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如侦察直隶海岸情况;选择山东半岛登陆点;侦察天津、上海的炮台和机器局(兵工厂);搜集渤海湾等地军事情报;严密关注北洋舰队动向等等。他们在写给国内的报告中,根据已掌握的情报,敦促日本政府发动战争。如“可乘之机就在今日,拖延时日使彼稳固基础,非为得策,故谓速战有利。”等等。战时,日本间谍的活动更加猖獗,“凡我之动静彼皆洞悉无遗,甚或暗中为之接应,为之向导,故彼攻击调度每合机宜,我仅多受其制。”在丰岛海战,进攻辽东半岛、威海卫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日本间谍都起了重要作用。如丰岛海战,是由间谍石川五一买通天津军械局一书吏,从而获得了高升号开船日期,并突袭成功;进攻辽东半岛,是由间谍向野间一先行刺探,被捕后又用2块银元买通清兵松绑后逃脱返回,使得日军一举攻占金州;进攻威海卫是由日本8名间谍提前在“近村购食物并鸦片烟,与村民狎,得威海、成山兵防状以去。”由此可见,甲午战争中,日本间谍的确成为军事行动的先锋。根据间谍提供的情报,日军“尽知我军情,先发以制我,致倭人招招领先,而我则处处落后。”不仅如此,日本间谍还为日军私递军火,接济米粮,并多次进行破坏活动。如上海吴淞口5万斤之巨炝毁于药水;湖北制造局机器及枪炮子弹被火焚;抓获石川五一时起获8箱地雷炸药,据石川五一供认,“欲用地雷炸药轰海光寺军火器械集聚之所。此寺一毁,则天津毁矣,海防废矣”;日本的外交人员也利用合法身份作掩护,致力于谍报活动。此外,由于技术落后,密码编制原始,规律简单,清廷的密电码被日方全部破译,日本由此掌握了中国驻日公使全部往返密电共54件。由于清廷毫无察觉,整个战争中一直没有更改密码,以至马关谈判期间,清廷与李鸿章的往来密电共22件也全部被日本破译。根据以上情况,在甲午战争中,日本的谍报活动是十分成功的。从战争本身角度看,日本的成功既是战略战术的胜利,又是谍报工作的胜利。根据日本间谍提供的情报,“倭人唯事事先发,故能制我之死命;我唯事事后发,故始终为倭人所制。”日本自己也认为正是由于间谍的出色工作,日本才能在战争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回顾以上百多年前的往事,不仅是对业已逝去的岁月作出历史判断,也是提醒我们今天不要放松了必要的警惕。四《马关条约》第四款规定,除了3000万两的赎辽费、每年50万两的威海卫驻军费外,中国还要赔偿军费2万万两白银,限7年内分8次还清。如能在三年内还清,利息可豁免,威海卫也可收回。清政府当时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足9000万两,依靠自身的财力,绝不可能在3年内赔偿全部偿款。为此,只有向列强各国举借外债。第一次应交赔款5000万两,连同3000万两的赎辽费,应在1895年9月以前还清,清政府只得开始活动第一次大借款。列强借款既可索取高额利息,又可附加种种条件扩大在华利益,所以俄、法、德、英各国都参加了竞争,要夺取贷款权。俄国为首组织三国干涉还辽有功,取得了优先权,但它自己因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投资巨大而显得财力不足,便从俄法同盟的关系考虑,联络六家法国银行组成财团,排除了德国,向中国贷款4亿法郎。年息4厘,折扣率为九四零八分之一,即借款1元实付0.94125元,除利息外再进行一次盘剥。以中国的关税作抵押,36年还清。除此第一次大借款外,清政府还曾向英国和德国银行,各借款100万英镑。1896年3月前,第二次五千万两赔款也将到期。为安抚对第一次借款不满的英国和德国,清政府向英、德财团共借款1600万英镑。年息五厘,折扣率九四,也以关税作抵押,三十六年还清。1898年6月以前,为三年还清全部赔款的最后限期,清政府又要借款还债。英、德、俄、法竞争达到白热化,四国公使轮番到总理衙门你争我夺吵个不休,借款条件更加苛刻,俄国和英国都提出了获取修筑铁路权的要求,而且对清政府使用了威胁恫吓等各种手段。经过半年多的争夺,清政府被迫宣布停止借款,转向日本乞求延长二十年还清赔款,而日本立即复照加以拒绝。清政府被逼得无路可走,只有再行第三次大借款。经过复杂曲折的斗争,财力雄厚的英、德银行终于争到了贷款权,续借1600万英镑。利息4厘5,折扣率竞高达八十三。以关税收入作担保,如有不足,则以苏州、淞沪、九江、浙东的货厘,宜昌、湖北、安徽的盐税共五百万作抵押,限期四十五年还清。以上大小借款共五次,以白银折算,本息合计不少于7亿两白银。这是因为借款还要加收0.25%的手续费。还债的方式是在上海交付白银,在欧洲兑换成英镑,金银比价随行情波动,中国大量以银换金,必然引起金镑涨价,由此带来的亏损难以计算。通过巨额借债,国际金融资本乘机掠取了中国的大部分财政收入,控制着中国的海关收入,每年约2000多万两,使中国丧失了许多权益。中国在沉重的债务枷锁下挣扎了三四十年,年年岁岁被高利贷吸干了血汗。民穷财尽,丧失了建设国家的宝贵资金,使当时的中国社会长期陷于贫穷和落后。从战争结束的1896年至1898年这三年间,日本的财政收入共计26890万日元。在这三年中,日本从中国共获得库平银23150万两,折合成日元共计36488万元,超过日本三年财政总收入36%。赔款的分配使用情况是:首先拔给皇室经费2000万日元。补充战费7895万日元,各种军事费用3379万日元。用作扩充陆海军的军费最多,高达19605万日元。剩余的3600多万日元;用作教育经费和灾害救济金。依靠巨额的战争赔款,日本一夜之间变成了战争暴发户,财力雄厚国力增强。在战后的十年间,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公司数由2844家,猛增至8895家。为保证军工生产和各行业对钢铁需求量增长的要求,用赔款建成了著名的“八蟠制铁所”,钢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2%,铣铁产量占53%,钢铁生产能力迅猛增长。日本利用赔款作资本,实行了金本位制。更加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便于引进先进国家的机器设备和获取外汇,从而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和各国争夺一席之地,成为当时称霸亚洲的军事强国。五说李鸿章“预言”似乎有点牵强,但李鸿章在甲午战败后与日本的谈判过程中确实说过这样的话:1895年4月1日,日方向中方提出了议和条款:“要求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割让奉天南部地方、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领土给日本;以白银三万万两交日本作为赔偿军费,分五年交清,按年加每百抽五之利息……”,并限定“在三四日内”作出“肯定的答复”。4月5日,鉴于清廷的训示迟迟不到,四日限期巳至,李鸿章先行拟定并交给日方一份《说帖》,对日方的要求逐项予以答复论驳。其中,在谈到割让土地时,李鸿章首先指出缔约本为杜绝争端,如果勒令中国割地,“必令日后两国争端纷纷而起,两国子孙永成仇敌,传之无穷矣,”进而揭露日本要求割取奉天之地,目的在于“为训练水陆各军驻足之地,随时可以直捣京师”,“是欲为我永远之仇敌也”。《说帖》的结尾,李鸿章写了对伊藤博文(日方谈判全权大臣)的忠告之言:“两国民生后来数世之造化命运,皆在两国全权大臣掌握之中”,“中日两国官民日后或永远和好,或永为仇敌,则有关于日本之国计民生者甚大,不可不深思而熟虑之也。”李鸿章反复强调约章要有利于“永固邦交”,有利于两国人民之“利益福泽”,而不要“遭后人之唾骂”(请注意,李鸿章在《说帖》中3次提到“仇敌”问题)。《说帖》长达数千言,委婉驳斥日方条款,尽在情理之中。伊藤博文也承认:“笔意精到,仔细周详,将其所欲言者尽情地说了出来,不失为一篇好文章。”但主张:“与其在空洞的道理上和他们喋喋不休,还不如在事实面前使他们就范。”并于4月6日,送出复照,对中方的论驳一笔带过,不作争辩,以战胜者的姿态要求对日方的条款“或全案、或按条,可否之处,请即明复。”4月17日,中日双方全权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终于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停战议和的《马关条约》。条约仅将赔偿军费三万万两改为二万万两,其它均按日方原要求基本未动。李鸿章的“预言”终于言中。第一次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性质,成为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开端,使日本成了西方列强的远东宪兵和侵略中国的最主要国家,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暨第二次中日战争以日本战败宣告结束。现在,日本右翼猖獗,首相小泉6次参拜靖国神社,而李鸿章所说的“必令日后两国争端纷纷而起,两国子孙永成仇敌,传之无穷矣”至今听来,仍不无道理。

长治日报发表的论文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然而她的童年身世一直是个“谜”。记者采访了解到,现为山西省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会长的刘奇老人和他的团队经过长期调研论证,共收集到相关实物和文字资料50多项,证实了“慈禧是长治县汉人”的说法。

你好,希望我们可以帮你。班组论文是我们特长,我们的服务特色: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

长治老人刘奇破解慈禧身世之谜山西晚报2015-04-16 09:38关注研究慈禧童年26载,认定慈禧出生于长治,为中国近代史填补了空白刘奇老人在慈禧太后书房院西花厅正门慈禧究竟是哪里人?童年经历如何?为什么诸多清史官方档案对此留下空白,致使其成为一段中国近代史上的不解之谜?倔强执著的长治老人刘奇,面对各种艰难挫折,26年来经过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并以其难以推倒的大量证据和众多权威专家的论述认定,给予了“慈禧生于山西长治”的历史回答,解决了这一悬而未决的历史性疑题,填补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空白。日前,记者来到“慈禧太后书房院”见到了这位老者,听他讲述了破解慈禧童年之谜的艰辛历程。A 曾被指责给长治人抹黑4月12日,记者慕名来到长治市府后西街铺石路的慈禧太后书房院。开门的是一名八旬老太太。满头白发的87岁老人刘奇介绍说,这是她的老伴张六彩。她是慈禧太后书房院的忠实守护者。慈禧太后书房院内古色古香,松柏苍翠。刘奇介绍说,这个地方曾经是潞安府署后院,当时的潞安知府惠征夫妇是慈禧的养父母,慈禧曾经在此读书,现在此处成为专门陈列他们研究慈禧童年成果的地方,他们取名“慈禧太后书房院”。刘奇说,他是河南偃师人,离休前担任长治市志办专职副主任,专门挖掘、传承厚重的地方历史文化。关于研究慈禧童年之谜起源于1989年。当年6月20日,长治市郊区上秦村77岁的赵发旺老人,拄着拐杖找到刘奇,他自称是慈禧的五辈外甥,说慈禧是上秦村人,并详细讲述了慈禧是长治县上秦村人的依据。赵发旺老人当时表情凝重地说:“我们说自己是慈禧的后人,不是想沾她的光,她已经死了80多年了,何况名声又不好。我们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弄清这一事实真相。”

研究慈禧童年26载,认定慈禧出生于长治,为中国近代史填补了空白刘奇老人在慈禧太后书房院西花厅正门慈禧究竟是哪里人?童年经历如何?为什么诸多清史官方档案对此留下空白,致使其成为一段中国近代史上的不解之谜?倔强执著的长治老人刘奇,面对各种艰难挫折,26年来经过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并以其难以推倒的大量证据和众多权威专家的论述认定,给予了“慈禧生于山西长治”的历史回答,解决了这一悬而未决的历史性疑题,填补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空白。日前,记者来到“慈禧太后书房院”见到了这位老者,听他讲述了破解慈禧童年之谜的艰辛历程。A 曾被指责给长治人抹黑4月12日,记者慕名来到长治市府后西街铺石路的慈禧太后书房院。开门的是一名八旬老太太。满头白发的87岁老人刘奇介绍说,这是她的老伴张六彩。她是慈禧太后书房院的忠实守护者。慈禧太后书房院内古色古香,松柏苍翠。刘奇介绍说,这个地方曾经是潞安府署后院,当时的潞安知府惠征夫妇是慈禧的养父母,慈禧曾经在此读书,现在此处成为专门陈列他们研究慈禧童年成果的地方,他们取名“慈禧太后书房院”。刘奇说,他是河南偃师人,离休前担任长治市志办专职副主任,专门挖掘、传承厚重的地方历史文化。关于研究慈禧童年之谜起源于1989年。当年6月20日,长治市郊区上秦村77岁的赵发旺老人,拄着拐杖找到刘奇,他自称是慈禧的五辈外甥,说慈禧是上秦村人,并详细讲述了慈禧是长治县上秦村人的依据。赵发旺老人当时表情凝重地说:“我们说自己是慈禧的后人,不是想沾她的光,她已经死了80多年了,何况名声又不好。我们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弄清这一事实真相。”为尽到一位市志工作者的责任,刘奇牵头,多次骑自行车到长治县西坡村、下秦村寻访。所到之处,不论男女老少,大家都异口同声说:“慈禧太后是本村人”,并主动领路走访知情者。在掌握了大量资料的情况下,刘奇撰文《慈禧太后是长治人》,并发表在1989年10月8日《长治日报》上,在上党古城引起了很大反响。正当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时候,赵发旺、宋双花等几个知情者因年龄过大,相继去世,这对研究工作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损失。要研究慈禧的童年,时间长、跨度大、涉及面广、牵涉人多,难度很大,单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经长治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同意,1992年7月“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正式成立,刘奇任会长。就在此时,一些人站出来,攻击刘奇,“硬把卖国贼慈禧说成长治人是别有用心,是给长治人脸上抹黑”。更有甚者还侮辱刘奇是“慈禧太后的孝子贤孙”。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刘奇先生的态度是,不同声音的出现,正是推进研究深入的动力。B 诸多证据得到专家肯定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慈禧童年研究会经过多年的考证认定慈禧是长治人,并有诸多方面的证据可以佐证。首先,百余年来,长治县西坡、上秦两村村民及附近村庄的老人,世代相传都说慈禧是本地人,并有150多人写了书面证明材料。特别是小常村陈臭狗的爷爷陈四孩当过慈禧御厨,史家庄原玉喜的父亲原殿鳌当过慈禧侍卫。其次,长治有慈禧的后裔,这是根据一些家谱得知的。像西坡村的王培英是慈禧五辈侄孙,上秦村的宋双花是慈禧五辈侄孙女,宋六则、宋德文、宋德武,均为慈禧五辈侄孙,上秦村的赵发旺是慈禧五辈外甥等等。第三,长治县西坡村有慈禧的出生地遗址和慈禧生母坟墓。这事村民辈辈口传,均可作证。第四,长治县上秦村有慈禧“娘娘院”,慈禧由西坡卖到上秦村后就住在这里,建筑物基本保存完好。第五,长治市城内潞安府署后院有慈禧太后书房院。有长治市人民委员会1963年3月20日设置的《文物古迹保护标志》为证。第六,长治县上秦村宋家保存有清光绪、宣统年间清朝廷特制的两个皮夹式清朝帝后宗祀谱,以及慈禧捎给家人的书信残片等等。刘奇以大量有力的证据证明,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一个贫穷的汉族农民家庭,取名“王小谦”。慈禧3岁时,母亲病故,4岁时因家穷被卖给上秦村宋四元为女,改名“宋龄娥”,后宋家破败。12岁时她又被宋四元卖给潞安府知府惠征做使女,后被惠征收为养女,改姓叶赫那拉,改名“玉兰”(兰儿)。咸丰二年(1852年),慈禧以叶赫那拉惠征之女的身份应选入宫,从此平步青云,直至当上皇太后。1993年7月7日,慈禧童年座谈会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大楼会议室召开。同年10月16日,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与北京史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慈禧童年学术研讨会。2005年4月,太原举办了“慈禧太后长治说”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社会上流传的慈禧生于内蒙古、安徽、浙江、甘肃等说法均可排除,而“生于山西长治说”得到了众多清史专家的权威认可。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启华称,慈禧是长治人的说法十分可信。国家清史编委会专家、原中国史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汝丰称,慈禧是长治人的历史定位是可以成立的。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专家杨益茂称,这是慈禧人物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2010年2月,慈禧养父惠征的五代孙叶赫那拉国宏先生慕名专程来慈禧书房院展览馆参观,并亲口对刘奇先生讲:“我是叶赫那拉惠征的五代孙。慈禧太后是长治人,惠征是慈禧的养父。”他还说“咱们满汉是一家”。这番话让刘奇对慈禧童年的研究工作更加充满了信心。慈禧本是长治汉家女的学术观点已被众多权威人士、著名专家学者认可,受到海内外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并被《安德海》《恭亲王奕传》等著名作品采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多年来,为了研究慈禧,刘奇的走访北京、上海、天津等28个大中城市,收集有关慈禧生平的资料,并利用旅游文化宣传阵地,展示慈禧童年身世。刘奇收集了50项(件)相关实物和口碑文字资料,主要依据有38项,大致分为民间口传史料、历史实物和典籍文献3大类,组织撰写了200余篇文章,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和中国社会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慈禧童年》《慈禧生平》《慈禧童年考》《慈禧身世》《真实的慈禧》等八本著作。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西电视台、黄河电视台等电视台播出“慈禧长治说”专题片50多次,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其中,《慈禧原是山西长治人》一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性收藏”。《慈禧故里在长治》全文入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一书。刘奇还有4篇相关论文被国内外170余种大型论文集收录,他曾获得特别金奖、特等奖、金奖和一等奖80余次。C 重修慈禧太后书房院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物不能老放在办公室、锁在柜子里,刘奇觉得应建展览馆,举办慈禧童年成果展,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治历史文化的来龙去脉,了解慈禧是汉满两个民族共同塑造的历史人物。刘奇四处筹集了几十万元资金,重修了慈禧太后书房院,办起“慈禧童年研究展”。从1997年开馆至今,先后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上万人次。夫唱妇随,退休后的老伴张六彩一如既往追随丈夫,支持慈禧童年研究事业。慈禧太后书房院修复开展后,需要一个看门人,她既当守门人,又当讲解员,吃住都在书房院内。一开始,慈禧太后书房院连电都没有,夜晚蜡烛相伴,做饭、取暖都用煤球火。张六彩老人说:“苦是苦了点,但我是情愿的!”张六彩对记者讲,慈禧太后书房院四周先前是废墟一片,杂草丛生,水电不通。她找来镢头、铁锹、推车等工具把院内高低不平的碎砖烂瓦拉走,把地面平整,又找来松柏和丁香树苗挖坑栽下,找来海棠、月季等各类花籽培育,然后每天从远处提水浇灌树木花园,细心护理。现在的院子比以前好太多了。刘奇说:“26年来,在研究慈禧这条漫漫长路上,有成功有喜悦,当然也有难以言表的艰难与辛酸。但是我的心血和精力,让我成了中华大地破解慈禧童年之谜第一人,有什么能比这更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呢!”如今刘奇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争取拍一部关于慈禧童年、少年经历的电视连续剧,同时想让更多的人去慈禧出生地、成长地和“慈禧太后书房院”参观。

日本统治中国论文发表时间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又签了【辛丑条约】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正式打响

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主要包括两个时期,甲午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1、甲午战争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

1931年9月18日

自唐朝时期开始。著名战役: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