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生信文章投稿期刊发表

发布时间:2024-06-29 10:53:08

生信文章投稿期刊发表

不知道有多少研究生遇到过这种情况:为了毕业,一年时间内需要一篇1-2分SCI;或者临床医生、研究人员为了评职称,半年或者一年内需要一篇或者几篇SCI。如果遇到上面这些情况,自己内心肯定非常着急,可能每天都会因为SCI的事情而感到烦恼,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实在是太难了。 因此,很多着急需要SCI毕业的朋友,需要一些接收生信类文章比较快的期刊,下面这三个期刊是很多粉丝朋友认为是接收生信非常快的期刊: 1、 Med Sci Monit ( 影响因子:1.9,OA期刊需要版面费,审稿周期1-3个月,有朋友试过两个星期内就接收了,发文量非常大,大量接收纯生信数据挖掘类文章 ) 期刊官网: 2、 Bioscience Reports ( 影响因子:2.9,OA期刊需要版面费,审稿周期1-3个月,发文量非常大,大量接收纯生信数据挖掘类文章 ) 期刊官网: 3、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  ( 影响因子:4.48,OA期刊需要版面费,审稿周期1-3个月,发文量较大,大量接收生信+实验类文章 ) 期刊官网: 注意:个别少数非常牛的单位可能会不予支持与鼓励发表论文在上面的期刊,单位制度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在发文章之前需要问清楚相关的导师或者领导、负责人。 也许很多人会说上面这些期刊就是“水刊”或者“神刊”,专门用于灌水的,不过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等着SCI毕业的研究生或者评职称的医生朋友,他们是非常着急的,不然之前的努力就会白白浪费。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没有这些所谓OA期刊,更加难上加难。 很多专业非OA期刊都是有固定发文量的,版面非常有限,竞争非常激烈,即使是文章已经被接收,有些还要等上大半年才能见刊。可想而知,在这么短时间内,投非OA期刊是多么的难,甚至可以说是难于登天。

有粉丝问: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纯生信友好期刊呢?这就需要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就是单位政策 有些科研水平高的单位往往都会建立期刊黑名单,目的就是不想让你们发这些期刊,不然的话就没有办法毕业或者评职称、没有科研经费资助等等。这些期刊往往都是江湖四大神刊类期刊,还有就是在预警期刊名单上的期刊。如果你单位有些规定,只能避开这些期刊,另寻别的期刊;如果没有这些规定,就没有影响。 第二,就是时间问题 如果你急需要发表文章,等着文章来用的,只能找一些审稿周期短、门槛比较低的期刊。一般都是影响因子低的期刊门槛较低,OA期刊的门槛比非OA期刊低,4区期刊比3区低。如果你时间足够,什么时候发表这篇文章都没有关系,你选择的期刊就更多了,审稿周期长的期刊可以选择,影响因子高一点的也可以尝试,可以先冲高分,然后再做打算。 第三,就是文章本身质量问题 这里首先要考虑就是创新点,没有人发过的,一般都是比较好发的,更容易发高分。例如坏死性调亡,目前基本没有找到相关的纯生信文章,这种热点肯定比那些已经烂大街的热点好发。此外,还要看数据结果的阳性程度,阳性程度越高越好发。因此,如果这个研究热点,你是第一个发的,而且结果非常好,这样的文章是非常有必要尝试一下高分期刊。 第四,就是避开一些不接收纯生信的期刊 现在有一些期刊是不接收纯生信文章,例如 PeerJ、Bioengineered、Frontiers in Oncology ,这些可以到期刊公告上查看,或者到期刊论坛问一下。当然你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自己去投稿一下,自己实践一下就是最清楚的。 第五,就是问一下有经验的人 问一下别人目前哪些生信期刊好投,参考一下,当然别人给出的期刊也不一定适合你。也有可能今天这本期刊还大量接收纯生信SCI,明天突然开始不接收纯生信,因为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总结: 最好投的期刊就是向你约稿的期刊(一般约稿都不会拒稿),最不好投的期刊就是你自身要求太多(一区、非OA、声誉好、审稿周期快等)而自己文章质量既没有创新点也没有非常好的阳性结果。

生物信息学PLoS计算生物学BMC生物信息学三个比较有名的和专门的生物信息学期刊。一些知名的,但没有具体的生物信息学,只是很多bioinfo被发送到了上面。核酸研究基因组生物学基因组研究BMC基因组学BMC系统生物学BMC结构生物学蛋白结构,功能和生物信息学。分子系统生物学片刻我能想到的也有几个。有很多不太出名的(影响因子)未列出

生信文章投稿期刊

昨天分享了一些会接收纯生信的 2区SCI期刊 ,然后在微信公众号后台有粉丝留言想看对纯生信友好的 3区SCI期刊 ,现在我就整理一些对纯生信友好的3区SCI期刊。 对纯生信友好的3区SCI期刊: 1、Frontiers in Oncology 影响因子:4.8 审稿周期:2-4个月不等( 审稿周期偏短 ) OA期刊:需要收取版面费 难度:**( 相对比较容易,现在需要补一个PCR或者WB比较好发,完全纯的主编不感兴趣了 ) 不在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名单( 2021年1月发布版)上 2、Aging-US 影响因子:4.8 审稿周期:4-8个月不等( 审稿周期比较长 ) OA期刊:需要收取版面费 难度:**( 比较容易,基本上阳性结果好的都接收 ) 在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名单( 2021年1月发布版)上: 预警等级:中 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影响因子:4.5 审稿周期:1个月左右( 审稿周期非常短,审稿速度快 ) OA期刊:需要收取版面费 难度:****( 相对比较难 ) 不在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名单( 2021年1月发布版)上 4、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影响因子:4.2 审稿周期:2-3个月( 审稿周期偏短 ) 非OA期刊:不需要收取版面费 难度:***( 有点偏难 ) 在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名单( 2021年1月发布版)上: 预警等级:高 5、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 影响因子:4.1 审稿周期:5-8个月左右( 审稿周期较长,审稿速度较慢 ) OA期刊:需要收取版面费 难度:**( 相对比较容易 ) 不在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名单( 2021年1月发布版)上

不知道有多少研究生遇到过这种情况:为了毕业,一年时间内需要一篇1-2分SCI;或者临床医生、研究人员为了评职称,半年或者一年内需要一篇或者几篇SCI。如果遇到上面这些情况,自己内心肯定非常着急,可能每天都会因为SCI的事情而感到烦恼,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实在是太难了。 因此,很多着急需要SCI毕业的朋友,需要一些接收生信类文章比较快的期刊,下面这三个期刊是很多粉丝朋友认为是接收生信非常快的期刊: 1、 Med Sci Monit ( 影响因子:1.9,OA期刊需要版面费,审稿周期1-3个月,有朋友试过两个星期内就接收了,发文量非常大,大量接收纯生信数据挖掘类文章 ) 期刊官网: 2、 Bioscience Reports ( 影响因子:2.9,OA期刊需要版面费,审稿周期1-3个月,发文量非常大,大量接收纯生信数据挖掘类文章 ) 期刊官网: 3、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  ( 影响因子:4.48,OA期刊需要版面费,审稿周期1-3个月,发文量较大,大量接收生信+实验类文章 ) 期刊官网: 注意:个别少数非常牛的单位可能会不予支持与鼓励发表论文在上面的期刊,单位制度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在发文章之前需要问清楚相关的导师或者领导、负责人。 也许很多人会说上面这些期刊就是“水刊”或者“神刊”,专门用于灌水的,不过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等着SCI毕业的研究生或者评职称的医生朋友,他们是非常着急的,不然之前的努力就会白白浪费。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没有这些所谓OA期刊,更加难上加难。 很多专业非OA期刊都是有固定发文量的,版面非常有限,竞争非常激烈,即使是文章已经被接收,有些还要等上大半年才能见刊。可想而知,在这么短时间内,投非OA期刊是多么的难,甚至可以说是难于登天。

生信类文章投稿期刊

有很多网友想看好发的低分的对纯生信友好的期刊,现在总结一下: 1、Med Sci Monitor 影响因子:1.918 审稿周期:1个月左右( 审稿周期非常短,审稿速度极快 ) OA期刊:需要收取版面费 难度:*( 极容易 ) 在在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名单( 2021年1月发布版)上: 预警等级:中 2、Bioengineered 影响因子: 审稿周期: 1-2个月(审稿周期较短 ) OA期刊:需要收取版面费 难度:*( 极容易 ) 不在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名单( 2021年1月发布版)上 3、BIOSCIENCE REPORTS 影响因子:2.942 审稿周期:2-5个月不等( 审稿周期不稳定 ) OA期刊:需要收取版面费 难度:*( 比较容易 ) 在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名单( 2021年1月发布版)上: 预警等级:中 4、Medicine 影响因子:1.552 审稿周期:半年左右( 审稿周期偏长 ) OA期刊:需要收取版面费 难度:*( 容易到爆 ) 在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名单( 2021年1月发布版)上: 预警等级:高 5、PeerJ 影响因子:2.38 审稿周期:2-3个月左右( 审稿周期偏短 ) OA期刊:需要收取版面费 难度:*( 比较容易 ) 不在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名单( 2021年1月发布版)上

有粉丝问: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纯生信友好期刊呢?这就需要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就是单位政策 有些科研水平高的单位往往都会建立期刊黑名单,目的就是不想让你们发这些期刊,不然的话就没有办法毕业或者评职称、没有科研经费资助等等。这些期刊往往都是江湖四大神刊类期刊,还有就是在预警期刊名单上的期刊。如果你单位有些规定,只能避开这些期刊,另寻别的期刊;如果没有这些规定,就没有影响。 第二,就是时间问题 如果你急需要发表文章,等着文章来用的,只能找一些审稿周期短、门槛比较低的期刊。一般都是影响因子低的期刊门槛较低,OA期刊的门槛比非OA期刊低,4区期刊比3区低。如果你时间足够,什么时候发表这篇文章都没有关系,你选择的期刊就更多了,审稿周期长的期刊可以选择,影响因子高一点的也可以尝试,可以先冲高分,然后再做打算。 第三,就是文章本身质量问题 这里首先要考虑就是创新点,没有人发过的,一般都是比较好发的,更容易发高分。例如坏死性调亡,目前基本没有找到相关的纯生信文章,这种热点肯定比那些已经烂大街的热点好发。此外,还要看数据结果的阳性程度,阳性程度越高越好发。因此,如果这个研究热点,你是第一个发的,而且结果非常好,这样的文章是非常有必要尝试一下高分期刊。 第四,就是避开一些不接收纯生信的期刊 现在有一些期刊是不接收纯生信文章,例如 PeerJ、Bioengineered、Frontiers in Oncology ,这些可以到期刊公告上查看,或者到期刊论坛问一下。当然你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自己去投稿一下,自己实践一下就是最清楚的。 第五,就是问一下有经验的人 问一下别人目前哪些生信期刊好投,参考一下,当然别人给出的期刊也不一定适合你。也有可能今天这本期刊还大量接收纯生信SCI,明天突然开始不接收纯生信,因为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总结: 最好投的期刊就是向你约稿的期刊(一般约稿都不会拒稿),最不好投的期刊就是你自身要求太多(一区、非OA、声誉好、审稿周期快等)而自己文章质量既没有创新点也没有非常好的阳性结果。

生信文章投稿期刊推荐

Medicine。Medicine这本期刊虽然好投,接收率极高,发文量极大,一年发文量达到5000多,是其他期刊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愿意接收海量的纯生信数据挖掘和meta分析类文章。但是这本期刊的最重要缺点就是被一些单位科室拉黑了,也就是发表在该期刊上的文章不能用来评职称、毕业、不予经费支持,同时这本期刊还在预警期刊的名单上,处于高度预警等级,有很大被踢出SCI的风险。

生物信息学领域的专门期刊:Bioinformatics是作为生物信息学最重要的专门期刊了。另外还有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这个杂志每年的发稿量少,最近几年IF波动很大,第一年24+,后来到9+次一点的杂志,如BMC Bioinformatics,也是生物信息学的专刊。对于计算向的生物信息学,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是一个很好的期刊。除此之外,Nature Method,也会有生物信息学相关的方法发表。

生信文章投稿期刊编辑

在正常的情况下,很多人普遍认为SCI期刊的影响因子越低,就越好投,就是容易发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思维和想法都是对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类的文章,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例如纯生信(没有补任何实验的)。 现在做纯生信的人非常多,竞争很大,特别是比较旧的分析套路,一般都是比较难发表。为什么比较旧的纯生信分析套路难发?原因就是在于成本低,可能随便在网上都能找到免费的资源, 所以基本上人人都可以做,文章特别容易弄出来。做的人多了,文章自然就多,但是期刊的版面是有限的,即使这本期刊再怎么水,也不可能把所有文章都接收出版。 有的人是这样想的:虽然自己的文章没有什么创新,3分以上的期刊发不了,3分以下的期刊总可以投吧,不行的话,1分的期刊也可以考虑。最怕就是有无数的人都是这样想的,结果造成扎堆投稿,拒稿率自然就大。 之前有朋友的纯生信文章总挑影响因子低的投稿,首先是投了 Med Sci Monit (IF:2.649,6月份之前是1点多的),结果被秒拒了,然后再投 Bioengineered (IF:3.269,6月份之前是2点多的),还是被秒拒。 后面有一次偶然的机会,被人鼓励投了一本接近5分的期刊,结果小修之后就被接收出版 。 Med Sci Monit 、 Bioengineered 的影响因子不高,为啥这么难投? 原因很简单,人家对纯生信极度友好, 但是就是太出名了,造成扎堆投稿,期刊主编没有办法筛选稿件送审了,只能通过补实验来过滤。 有些高分一点的期刊反而还比较容易投,原因也很好理解, 人家愿意接收纯生信,而且投稿的人不多,命中的机会自然就多 。 总结 纯生信投稿的秘诀: 先搜索一下自己的文章,检查是否有类似文章发表,自己的文章是不是热点套路,是否抓住机会,再来决定期刊的影响因子。 出名的期刊尽量不投,不管其影响因子高不高 , 因为扎堆投稿的拒稿率从来都不低。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之前100多篇SCI论文大规模撤稿事件,这些作者基本都是国内临床医生、研究人员,撤稿的主要原因是伪造审稿人。 什么是伪造审稿人? 在大规模撤稿事件之前,很多期刊都是在投稿的时候要求作者推荐1-3位审稿人,需要填写审稿人的姓名、单位、邮箱等资料。 其中,填写邮箱的时候就会存在漏洞,有些聪明的人就会抓住这个漏洞填写自己的邮箱,如果期刊主编发邮件来邀请审稿就变成自己评审自己的论文,自己评审自己的文章,结果肯定是接收出版的 。 发现这件事之后,很多期刊不再让投稿作者推荐审稿人了,因为很多期刊都知道这些漏洞,被作者搞一出伪造审稿人的事情出来。不过,现在有些期刊仍然会存在让作者推荐审稿人。 前几天就有人说:纯生信投稿时,期刊主编让推荐审稿人,不知怎么办?有些人第一时间就是想到自己的培训老师、外包公司的人等熟悉的人,这些肯定不行的,存在合作关系,非常容易被认为是伪造审稿人,一般这些培训老师是不愿意的,都是为了大家好 。 有些新手说既然不能找这些熟人,怎么样找审稿人呢?例如你写了纯生信投稿,你应该找一些相关发表了纯生信SCI论文的通讯作者,特别是国外的会好一些。有些期刊为了避免嫌疑,只能会让你推荐国外的审稿人。 不过,你推荐的审稿人一般期刊主编都不会用的,除非他们真的找不到人审稿才会使用,总的来说使用到的机会非常渺茫(自从发生因伪造审稿人大规模撤稿事件)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