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就艺术现象发表论文的好处

发布时间:2024-07-03 10:13:33

就艺术现象发表论文的好处

本科生发表论文的不多,不过研究生之后,还有博士必须发表论文。至于本科生,在能力范围内,发表论文也很好。至少能锻炼一些能力。比如说收集材料,筛选材料,自己组织语文文字,总结啥的……写论文不像是写作文,大多数论文都有固定的格式,同时锻炼word排版技巧。如果你想,那就去做吧,最后一点,要是你以后想继续学习,读研啥的,这就很重要了,老是都喜欢语言文字功底好的学生, 尤其是高产,能发表出高水平论文的学生。加油……祝你顺利!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发表论文的过程也是一个总结自己学习生涯的过程,发表论文既会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也能够初步形成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保研考研的大学生来说,论文能够体现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发表论文不但可以为其考研加分,成功入学后,还能够得到热门导师的重视,甚至被优先选择,已发表论文的同学在学期末评分还能够加分,给大家竞争学校奖学金、评优和出国等事项提供帮助。对于准备就业工作的同学来说,发表论文能够增加就业竞争力,论文成功发表能够说明大家具有一定的能力,有论文发表的成绩是证明相关能力最直接的体现,与那些两手空空的同学相比,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很多高校都有规定成功发表论文在期刊上的大学生,可以获得加学分的优待,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评奖学金、评优秀学生、评党员等荣誉中获得加分。总之大家要知道,发表论文对大家是没有坏处的,即便可能暂时性的没有产生帮助,但是其好处是必然存在的。所以大家在大学期间有发表论文想法的话,抓紧时间尽快去行动是极好的。

论文发表高峰期,差学分,补授学位,项目结项,评职称,评优评先等发表论文联系我

1、 发论文拿奖学金,评三好学生2、发论文保研推研究生3、发论文找工作需求4、学分不够,发论文来凑,四级不过,发论文拿学位证发表联系用户名

就艺术现象发表论文

当代艺术其实就是要研究特定 文化 背景下的文化现象,而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需要深究的文化艺术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视觉艺术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符号学(semiotics)在其中主要涉及到将人们在视觉感官和心理体验上感知到的对象以点、线、面、体、光、色的方式进行拟造、组合加以运用,然后再在对象视觉中通过转换再生的思维过程。在广义上,我们可以将艺术作品中的象征图象,以及艺术作品本身都理解为符号。

【关键词】视觉艺术;符号;转换;再生

著名符号学家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说:“人是符号(sign)的动物。”1人类籍由符号来表达内心世界,传递信息。将日常所思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包括声音、视觉、肢体行为将一个整合的概念传达给对方。符号学(Semiotics)是一种关于符号和运用符号,包括观看符号的理论。符号学并不是一种历史性的学科,而是一种阐释性的学科,但它能够在历史的探索中被加以有效地整合。符号学集中关注构成和表征的问题,将“文本”看作是产生意义的符号的特定合成。这是一种不带霸权和强制要求的有限度的视角。2

艺术的起源不论从模仿说、巫术说、劳动说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可以看作是人类符号化的开始。原始人用肢体捕捉动物的动作,用声音模仿动物的鸣叫,用矿物质将动物的形态描绘在崖壁上,手舞足蹈用简单的语言交流,于是就有了最初的舞蹈符号、音乐符号、美术符号、语言符号。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化,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符号内容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微妙化,同时也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不同的领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运用。

视觉艺术作为一门研究经由肉眼产生联想的人文科学,符号学(semiotics)在其中主要涉及到将人们在视觉感官和心理体验上感知到的对象以点、线、面、体、光、色的方式进行拟造、组合加以运用,然后再在对象视觉中通过转换再生的思维过程。在广义上,我们可以将艺术作品中的象征图象,以及艺术作品本身都理解为符号。作为一套工具,符号学提供一系列我发现可以深入细致分析艺术作品的有用思想和观念。当这些思想和观念可能由心理分析、叙述和修饰理论引发产生时,它们就产生与传统艺术史并不发生矛盾的洞察力。事实上,这些思想和观念常常能够使学生在运用主体间的可使用的 方法 上更为精确,并使阐释更具有系统性。3

一、视觉艺术符号的分类

在符号与其所指涉的对象(即其指向与涉及的事物和领域)的关联上,目前在符号理论研究领域普遍认为可以将符号区分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是符号的三个层次:4

1、图象符号(ICON):图象符号是通过模拟图形与对象之间的相似而构成的,图象符号是一个直接感知的过程,在图象学中属于写实的范畴。如肖像画、照片等,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作品的时候通常都能够得到比较直观的感受,比如说“画面上有什么内容。”

2、指示符号(INDEX):指示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之间具有的因果或是时空上的关联。如“指示牌、路标”。从广泛的角度来说,设计艺术中的视觉流程法则也属于指示性符号的范畴,由于生理的特点,眼睛在浏览的时候会表现出一种时间性、方向性与选择性,也就是说视线会沿着画面重心,即最佳视域,向某一个方向有选择性的移动,体现出视觉的流动性特征。

3、象征符号(SYMBOL):象征符号与所指涉对象之间无必然的或是内在的联系,通常是指约定束成的结果,它所指涉的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是由长时间多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来。同时符号的象征性也是是符号学里最深层次的特性,是符号产生与对象思维过程中相关内涵的延伸以及联想。比如线条的曲折、色彩的冷暖、材质的软硬都会给人以相应的情感体验。

二、视觉艺术符号的理解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那么我们又如何从符号学的视角和运用符号学的工具去解读图像,符号如何能够使我们从我们已经认知的事物中疏离出来,以便理解某些新的事物?在这里,我想就当代油画家张小刚的作品《男青年》按照符号学的原理进行分析。

张晓刚《男青年》布面油画

1、生成图象意识

要对视觉符号进行阐释有时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上心理学的以及历史学的概念进行理解。

当我们在欣赏一件视觉艺术作品时,我们首先会在思维中形成一个表象,即作品中有什么内容,是具象符号还是抽象的符号。如,当我们在接触到当代油画家张小刚的作品《男青年》时,首先意识到的是一个男青年,带着眼镜,脸上一块红色的疤,灰蓝色的调子,一块红色的疤痕这些图象性的符号。 2、探询图象的象征性意义

得到以上信息后我们接下来会想知道隐藏在艺术家(即符号创作者)创作意图中的“更深层次的”,或派生出的意义。如果我们说一件作品具有一种更深层的意义,我们通常指的是作品传达了一种我们在最初观察中还无法确定的潜在的观念,以即是符号的象征意义。当然需要找到艺术家的意图我们必须对艺术家本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个基本了解。

我们现在就来试着探询阐释艺术家想要传达的观念信息。我们知道张小刚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最动荡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他们那个年代的人身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现在我们回到画面(符号)本身,留着小平头的男青年,干净白皙的肌肤,一幅标准文弱书生的派头。我们知道眼镜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的象征,中山装是那个年代的通用着装。灰兰色的背景衬托阴郁、孤独与冷漠的气氛。面颊上被生生揭开的一块,形状如肩章的伤疤显得尤其冷艳。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将它理解为那个热情火红时代的鲜红烙印。目光被吸引到左下角,略显呆滞,嘴唇微启似在观看一个什么令人震惊的场面,又面无表情,一种孤寂、压抑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现。所有的一切符号都在追忆一个时代的伤痕主题,这除了是一种回忆,同时也折射了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视觉艺术符号的创作者在产生一个理念之后,综合自己对象征性符号的理解把握,选择合适恰当的视觉手段,将理念传达出来。然后接收对象即观众再通过自己对象征语言的掌握与理解,把接收到的视觉信息在思维中转换再生。(下转第99页)(上接第98页)当然,鉴于个体情感特质、生活 经验 、知识结构的差异,一件作品最终还原到观众思维中的形态是各有不同的,所以有了“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当一个人看见一幅绘画,表现的是关于一只果盘的荷兰静物画时,这个图像在其他的事物中)就是关于某种别的事物一个符号,或表征。观看者在她或他的脑海中形成有关该事物的一个意象,她或他就会把这个意象与该事物联系起来。心理的意象,而不是形成这个意象的个人,就是解释符。这个解释符指向一个客体。该客体对每一个观看者来说是不同的:对一个人来说它可以是真实的水果,而对另一个人来说也可以是别的静物画,对第三个人来说可以是一笔巨款,而对第四个人来说也可以是“17世纪的荷兰”,等等。而该绘画所表现的客体因此基本上是主观的和由接受者决定的。

视觉艺术本身就是关于符号的表达方式,创作者借由它向观者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达到叙述的目的;换言之,观者也正是通过创作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创作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显而易见,作为中间媒体的视觉艺术作品,这时就充当着创作者思想感情符号,而这个符号所需表达的信息是否可以被观者准确的、快速的、有效的接受与认知,就成了创作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这正是由创作者在创作的思维过程中对符号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把握的准确有效程度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李幼燕著《理论符号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6月版。

[2]米克·巴尔:《观看符号/解读绘画——运用符号学理解视觉艺术》载于《世界美术》2007年第1期。

[3]巴尔·布列逊:《符号学与艺术史》1991年。

[4]常宁生《艺术史的图象学方法及其运用》载于《世界美术》2004年第一期。

内容摘要:一部视觉艺术史的发展史也就是色彩的发展史。从上古的色彩崇拜到古典时期的色彩模仿,从浪漫主义时期对色彩的解放到印象主义对光和色的迷恋,在艺术史上,每一次对色彩的再认识和再阐释,总会引起视觉艺术的巨大变革,从而产生新的视觉艺术现象和理论话语。

关 键 词:色彩随类赋彩固有色民间色彩光印象

所谓色彩,在普遍意义上讲是人对色彩的感觉。对色彩的 爱好 和对色彩的选择,具有极大的主观性,所以不应把某种色彩标准绝对化,应承认多样的和发展着的色彩标准,从不断变动的色彩观中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研究它们各自的异同之处,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色彩世界中达到“万物皆备于我”,而不是被束缚在一个狭隘的范围之内。偏爱是容许的,但偏执和偏见却无益于艺术的发展。

固有色——永恒美丽的理想色彩

太古之民把色彩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将描画对象从背景中显现出来,即从空间背景中分离出物象,所以他们只认识红和黑,因为红色最引人注目,黑色与亮底色对比最大,因而在他们看来红是美的,黑也是美的,所以红黑搭配是美的。诉诸于艺术表现,他们将自然的一切色彩通归结为红与黑。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木器即以红、黑为装饰;世界各地的彩陶以红、黑为装饰;原始的洞窟壁画大都采用红黑二色……对黑红配置的喜好沿袭至今,这在一些民族的服饰中表现尤为典型,中国的藏族服装、彝族服装等都以红色为主色。

人在实践中丰富了感觉,增加了对外在事物的认识,并且在早期艺术活动中抓住物象永恒的、持久的固有色,寻求它们在空间的恰当联系。这样,人们发现了色彩的静态美,这样便有了对色彩永恒价值的追求,有了固有色的理念。

艺术离不开模仿,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艺术的力量就是模仿。达·芬奇甚至说:“……假如你在用自己的艺术模仿自然界所产生的形式的全部特质时不是一个万能大师,那么你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画家。”固有色的色彩观正是产生于对自然的永恒和凝固的色彩美的模仿。

固有色观念曾长期主导美术创作,在西方,文艺复兴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在中国可以举出唐代人物、宋代花鸟和许多杰出的民间艺术作品。他们在固有色的表现和色块空间安排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运用固有色的经验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彩配伍。例如文艺复兴大师常采用的玫瑰红、天蓝、银灰,中国民间艺术常采用的朱红、群青、大红、石绿、金黄,这些色彩配伍具有对立统一的美。

二、色彩衔接。中国民间口诀有“工间绿,花簇簇;青问紫,不如死”等等。固有色的不同衔接方式会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观感。

三、纯度对比。这种对比是调整色彩间相对关系的重要手段,其强弱得体,宾主分明,达到色彩在空间中的力度平衡。

四、明度对比。在二维平面上制造三维效果,所用手段就是明暗对比,精到独特的明暗对比不仅使图像具有立体感,还使画面具有了厚重感。

五、面积对比。面积对比更使色彩在体量上有轻重之变,在空间上有互补之美,从而产生鲜明的色彩节奏。

从远古起,艺术的移情说就伴随着模仿说,固有色为模仿自然来服务的同时,也还有浪漫主义的表现一路,他们不以模仿为补色目的,却以“画画无正经好看就中”为旨归。他们抽出固有色的单纯性、凝固性,以固有色的空间平衡为手段,驱便于工作色彩率意为之,以求理想的色彩效果,如苗族 刺绣 、民间剪纸、蔚县剪纸、绵竹门神就是以固有色观念而作浪漫派处理的色彩典范。

光印象——瞬息即逝的自然色彩

光学发现了色的物理本性,揭露了色与光的内在联系及色光的分解与混合现象;生理学发现了人类的色觉的本质,从而得以了解色衰与补色的关系,全色要求的基础。这些发现给艺术色彩学以伟大启发,由此而产生了印象派色彩观。于是画家用色追寻光,追寻光的颤动、光的流逝、光的迷离恍惚,从固有色的永恒和凝固中走出来,走向空间和时间的流动,得到的是瞬息即逝的光印象。

可以说,印象主义的色彩观和色彩技法,既是光学成就的产物,也是西方艺术传统的产物。只是这些传统到了印象派画家那里更系统化、理论化了,并且以此确立了它在艺术史中的地位。印象主义认为色即是光,因此:

一、凡视觉可感受的物象都是光照射的结果,凡有光必有色,物的色决定于光源色、环境色(反射色)和色彩间的对比。即色彩随光源和环境而变,并且在画面上是相对而存在的。

二、以日光光谱色代替古典的调色板。

三、追求光谱的金色效果,并往往引用光谱的色彩组合。

四、补色关系对于印象主义画家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例如在大自然中日光与天穹光便是一对天然补色。

五、以光的混合代替颜料混合,因而采取色彩细碎分割和并置的手法,使色彩更加“响亮”。

六、在色彩并置时常施以明度相近的,非准确的冷暖并置。这就是同时对比的手法。此时相同的色各自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以增强双方的色价,同时各自失去稳定性,而获得光的颤动性,呈现一种有生气的活力,于是达到色的非物质化,成为颤动的光。歌德曾经说过:“同时对比决定了色彩美学的实用价值。”

印象主义使色从其所联结的物体中解放出来,排除物的固有色,由此绘画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印象派是光的崇拜者,光的虔诚宣教者,他们开启了一个灿烂的世界,但是他们追随光的同时却失去了艺术曾经具有的精神力量和阐明世界的象征内容而停留于事物的物质表层。

表现色——回到主观的现代色彩

实践表明,获得光的华丽外衣,是以牺牲质的内在精神为代价的,这个矛盾在技巧上直接表现为 素描 与色彩的矛盾,当表现特别需要素描的时候,色光的变幻不能不退居次要地位。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拉斐尔前派便是这样;当表现特别注重色光的时候,素描不得不退居次要地位,印象派便是如此。毕萨罗教导青 年画 家勒贝尔说:“多注意形体的色彩,而不要太看重于素描刻划,太准确的素描索然无味,而且不能给人以整体印象……”这正是印象主义者在素描和色彩之间的取舍。

雷诺阿在他的印象主义实验取得非凡成功的同时感到印象主义的危机,于是游意大利向前辈大师学习,他拜倒于拉斐尔画前,并高度赞赏安格尔油画的单纯宏伟。他研究了拉斐尔之后终于感到自己忽略了素描,从意大利归来后,他致力于牺牲色彩以使形体单纯化,加强素描,回到古典的作画方法,取消画面偶然的光,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古典时期”。他的作品“伞”和他在那不勒斯所画的裸女就是开始回归古典和固有色观的记录。

印象派之后诸家正是看到了印象主义色彩观局限于表面的光色变化而忽略其不变的内部结构,所以他们走上了与印象主义相反的道路。首先是塞尚,这位现代艺术的开山者力排事物的闪动模糊的外表,致力于表达所谓不变的真实和内在的结构。就色彩而论,塞尚不同于印象主义的是使之色彩秩序化,经过组织,使色彩变得更规则,更简练,但更强烈,因此更具有安定感、明晰感,从而达成视觉形象的非同寻常的强度。他的艺术观和他的艺术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其后的画家,如马蒂斯由塞尚得到启发,抛弃印象派画家的“魅力、光亮和明快”,追求绘画的“稳固性”,认为在一切构成画面的色彩中必须建立一个平衡,因此表面的感觉必须加以提炼,正是提炼了的感觉构成画面。康定斯基说:“内在因素,即感情必须存在,否则艺术作品便是赝品。内在因素决定画面的形式。”毕加索概括说:“我不是模仿自然,而是面临自然——并且利用自然。”塞尚之后诸家竞相与印象主义的客观主义反其道而行之,强调主观意志的作用,因此着意于形式美、抽象美的追求,走向表现主观。在色彩上自然同时从客观色彩走向主观色彩了。

但是现代主义是接过印象主义的手中武器而走向其对立面的,印象主义发现了自然的色彩,现代主义将这些发现秩序化、凝固化、强力化。或者说印象主义捕捉感性的色彩,现代主义挖掘理性的色彩,现代艺术将色彩的主观性及其精神价值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且完善于主观的个人感情与客观的色彩规律之结合。

参考文献:

[1]《意大利艺苑名人传》 ,(意大利)乔尔乔·瓦萨里著,刘耀春译 ,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年版

[2]《现代美学体系》,叶朗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楚艺术史》,皮道坚 著 , 湖北 教育 出版社,1995年版

[4]《境外谈美》,陈望衡 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3年版

[5]《楚史》,张正明 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诗学》,亚里士多德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7]《古画品录》,谢赫 著,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

[8]《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 徐庆平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印象主义》,马凤林 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浅谈视觉艺术研究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摄影的艺术论文

2. 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形象设计及其重要性研究论文

3. 浅谈平面艺术设计论文

4.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5. 浅谈公共艺术毕业论文

王仲先生在 2001年第7期《美术》上发表了《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一文,是针对时弊,在繁菜而又纷乱喧嚣的中国艺坛燃放起一个令人振聋发聩的大爆竹。他以大无畏的精神、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从人道主义,从人类正义进步,向往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这一观点出发,旗帜鲜明地把许多人藏在心里,想说又不敢说的美好话题,正义之辞重新提出。这一正确审美理想的重提,更充分地说明了当代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真善美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艺术作品如果否认了美,失去了美,最终必然滑向假丑恶,使逆反一切传统文化道德,追求病态扭曲,追求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得逞,让绝对张扬个人主义的胡作非为占领艺坛,最终将艺术导向灭亡,把人类引向灭亡。爱美是人类的本性,人类通过观察或品尝作出比较,使感觉到的均衡、和谐、真善、生动产生好感、快感、美感,产生兴奋愉悦,激发人向往健康、向往生活、向往发展、向往前进。美和丑是对立统一的审美观念,人类的审美观点是随着人类的文明史发展和升华的。在审美史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划分为三大派系:即美是主观的;美是客观的;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是自然的存在,人类生存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一切有利于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的事物,都是美好的。大自然所给予的一切,是艺术家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审美材料。艺术美是艺术家根据这些材料进行艺术再创造所产生的美,它应该达到比自然美更美的境界,俗话说:“风景如画”“美如画”就是这层意思。绘画作品中的美是通过作品的内容、形象、形式、功夫(即术),思想、学养、意境来体现的,同时又掺合了画家的主现意识和倾向性,所以,绘画作品的美又体现为浅层次的“表象美”、“形式美”,又包含于深层次的“内在美”、“本质美”。忠实于自然的即谓写实主义,比喻之书法,即是楷书;在自然的基础上加以升华结合浪漫的,为浪漫主义,可比作行书;此外,抽象、意象、变形、似与不似等均可比作草书、篆书,但不管是楷书、行书、草书、篆书,不具有表象美,就应具有本质美。绘画作品还有雅与俗,新与旧的区分,雅与俗、新和旧都是相对统一的,都具有时代性,艺术美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其中。“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诸君莫奏前朝曲,爱听新翻杨柳枝”。新旧代谢,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天经地义,亘古不变。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但新必须是美的,而美不一定都是新的。前段时期美术界的原始风,倾向反朴归真,是越古越时尚,愈久愈新潮,原始的岩画,良渚的文化,殷周的青铜,汉代的瓦当,都是新潮者的至宝;敦煌的壁画,在当时都是民间画工,下里巴人的东西,而现在,那个文人雅士敢说它俗?是什么原因,因为这些古老的文化艺术中具有强烈的民族传统之美。这些年“连、年、宣”不香了,代之而起的是农民画,儿童画,很多专业画家反朴归真进去,有多少美、多少价值?我不说,且待时日。何谓旧,见得最多惹人生厌的“旧”往往是时代的昨天。新旧交替,亦有循环,有轮回,月缺而圆,寒尽复春,旧的只要是美好的,有去还有来,时间和面貌稍变而已。任何事物都是曲折地发展的,但真善美这一审美规律是永恒的。在西方,“现代”“后现代”已闹腾了半个多世纪,种种新潮已被前卫艺术家们演绎穷尽,“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胡作非为和恶作剧已再无新鲜感,到了黔驴技穷、日薄西山的境地。很多人都已从人的本性中清醒过来,当东方人唱响“真善美”这一重新振奋时代的强音之时,世界上将会有更多的人从愚昧中觉醒。我们要大力歌颂真善美,宣传真善美,使正义之歌响彻全球。我们要趁唱响真善美的大好时机,大力推出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用真善美的思想和作品去开拓,去感化世界、“与世界接轨”,让博大精深的中国画走向世界。我们再不要扔掉自己的筷子,去捡人家用剩了的叉子,用接近西方的现代水墨,和前卫艺术去推销,那是正中“后现代”主义的下怀,为频临死亡的“后现代”注射强心针和制造口实,我们再不要失去自己的灵魂,或麻木不仁地去盲从皇帝的新装了。下面再谈谈“术”。美术,美是目的,术是手段,中国绘画几千年的发展史,始终围绕着“笔墨”二字,因为笔和墨是中国画特有的工具和材料。用毛笔和水墨表现的中国画,几千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我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特别是西方)的“笔墨”,笔墨二字由工具的名字转化为技法和效果的代名词,它已成为中国绘画的精髓,成了中国画的灵魂,它虽然是一种技法,但已和汉字毛笔书法中的笔画一样,既有其整体性,又有其独立性,本身就具有美的成份,美中有术,术中有美,美和术纵横交错,贯穿融合于作品之中,所以绘画作品称之谓美术。任何缺乏美的术,不应该称谓美术,应该归类于美术之外。作为美术家,美术评论家,推崇美,歌颂美,创造美,才是自己的本分,扬美抑丑永远是天职,而正确地识别美与丑,则更为重要。当代美术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不能与美无关,我们且不说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而至少也得为人民大众的大多数服务。而要使大多数人喜欢和接受,就得美,就得讲真、善、美、而艺术只有真善、才是美,只有真善美才能生气勃勃,健康向上,才能得到大数人的喜欢,才能是主旋律,任何高深度的艺术美学,也都是人类为同类所创造,应该为人类所接受,至少应该为专业圈内的大部人所接受,认为对艺术品的认知者越少越好,越少越阳春白雪,甚至只有自己看得懂,看得美,孰或自己都无法解释,要叫别人去破译、解读、去诠释的观点,实质上跟追求病态扭曲,追求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追求哄动效应的“后现代”主义并无两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当今的中老年艺术家都经历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专制主义时代,都淡化政治,远离政治,为艺术而艺术,但殊不知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政治,而主要要看是专横的政治,还是民主的政治。作为一个艺术家,难道没有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发展的中国,一个千载难逢的开放的太平盛世,一个空前良好的文化环境之中,当代的画家特别是著名画家,都达到了小康以上的富足水平,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和历代不得志的潦倒文人墨客无可比拟,“以心写形”的精神寄寓,应该是生气勃勃、奋发向上的,还有什么满腹牢骚去画“白眼看世界”,去画凋谢的荷花,糜烂的牡丹,不去画时代的英雄,而画变形的、扭曲的小脚女人,丑化的畸形侏儒,难道高深的笔墨只能适宜于画颓废,没落的题材?我说这一切倾向都不是画家要歌颂和表现的本意,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现代”和“后现代”的影响所致,要不他们家中还供养什么鲜花?他们娶妻怎么不娶畸形或侏儒?毕加索自己也并无料到,他的作品能得到如此的吹捧,能吹到如此的高度。“人们对西方现代派鼻祖毕加索的走红百思不得其解,王文芳先生在访欧期间曾就此与多位西方著名画家进行探讨,才知是毕氏当年同一些居于垄断地位的画廊经纪人,艺术评论家三位一体的炒作所得到的结果”。而这一结果竟是如此的残酷,它几乎把整个世界的艺术引导到了死亡的边缘。同时也暴露了资本罪恶的一面。真善美是时代精神,是主旋律,我们时代更需要真善美,需要正大气象、洪钟大吕的真善美,也需要清逸潇洒、阴柔婉约的真善美,审视当代,尤为迫切的是需要时代精神的正大气象和洪钟大吕。最能体现时代的作品,莫过于人物画,长期以来,人物画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这和没有提倡真善美的思想有关;和过度淡化政治,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有关,有时代精神的人物画,又莫过于画当代的英雄、模范、社会各阶层的代表,画生活气息,而此类题材的表现,却和一味追求的“天人合一”“物我为一”,变形和似与不似的风格大相庭径,一个一直以体现“丑中美”为能事的大画家,他的笔墨技巧再高,他也没有这个胆去变形画国家领导人,这个最普遍的最能说明“真善美”的问题,为什么一直被忽视,明知者不肯说,知之者不愿说,怕落个庸名。充塞画坛的所谓“小脚女人气”,“小儿麻痹症”,“太监气”,“酸楚小文人气”,代表的只能是衰败气象。人物画的衰败现象,实际上从宋代已经开始,这和宋初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将逸品由四品之末提升到四品之首不无关联,这一提升迎合了历代主宰画坛的文人雅士、达官贵胄的吟风弄月,隐遁出世的思想,也附合于儒、道、佛的理教,逸品的理念又适宜于笔墨发挥的更大自由,“逸、神、妙、能、”四品的排列,得到共识,一直至今,无人质疑。提倡真善美统一的思想,不但认为逸品是好画,同时认为神品也是好画。只有形象、传神的作品才能“生”,才能“活”,生和活更能体现出真善美,生和活的神品对中国画的笔墨自由度必然受到限制,所以就要求更高的质量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时代的画家以强大的勇气,不曲不挠的精神,去攻克笔墨和形神高深度相结合这一最高难度的课题,使中国画的精髓和灵魂在真善美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再上一层楼。在这一方面,李伯安和毕建勋已是先行者,我希望更多的画家投入到这一既高难又伟大的工程中去,去实践“真善美统一”这一伟大的永恒的审美思想,使中国的美术,更具美、更有术。

内容提要:本文从敦煌民间词所包纳的宽阔纷繁的现实场面,各不同社会阶层人士的生活境遇、行为方式、大量的爱情描写以及及时记事等四个方面,论述其有关题材范围和主要表现内容。并分析由其混沌多元状态的美学理想导致的主体自觉意识的缺乏,处于不成熟低级层面上的多样化面貌,与缘调切题、铺叙排比的制作方法等三点上显示出的艺术特征。据以总结这种新兴音乐文学样式——曲子词萌生初发阶段的文化功用多元取向与实验、创新性质。《论敦煌词的创作特征与艺术本质》考察曲子词这种新兴音乐文学样式的发展历程,如果认为以晚唐温庭筠、韦庄为鼻祖的花间词标志着它的臻达成熟,那么,自隋唐之际的六世纪末叶、七世纪初而直到中唐文宗开成末(840)的约250年间,便属于其始生萌芽阶段。这里主要由民间词与文士词两部分组成,无论质朴率拙、散透出真实生活气息,或清便宛转、多存声诗情韵,都共同显露了奇葩才芳的异常丰采,尽管还轻浅,但是已征兆着那未来的无限辉煌。关于文士词因另有专文论述,[①]故此处只涉及民间词。一所谓民间词,系指敦煌写本曲子词,卷中标明的具体抄录时间,最早在北魏太安四年(458),下则于宋至道元年(995);而大体可以考定的制作年代,以后晋开运朝(944—946)的三首〔望江南〕“敦煌郡”、“龙沙塞”、“边塞苦”为最晚出,不过,基于它们绝大多数作成在盛唐时期,其次是中唐(参见任二北《敦煌曲初探》),所以并不违背前面的界划。另一方面,抄卷署词作者姓名的仅有温庭筠、欧阳炯等四家六首,其余皆无题名,作者来源于不同的社会阶层、行业:“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和希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而主要属于下层人士,也契合广泛的民间性。当然,上述两端只是外在表象问题,那根本的,在于敦煌词文化功用的多元取向和不规范化的原生态形式,正典型体现着曲子词初生萌发阶段特见的新创、实验、探索性质。下面将就其题材范围、表现内容与艺术手法等进行论析。顺便说明的是,这里所依据的敦煌词集,为最早,也最重要的抄卷《云谣集杂曲子》(伯2838、斯1441),以及周永先《敦煌词缀》、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和任二北《敦煌曲校录》;至于任二北后再汇辑《敦煌歌辞总编》,洋洋一千二百余首,举凡写本曲子,乃至属托于曲调、能发声歌唱的写本歌辞,诸如大曲、俗曲、佛曲、小调等等,莫不兼收并蓄、包罗无遗,但由于它们过为泛滥,已超轶狭义写本曲子词的范畴,故置而不从。首先可以看到的,是敦煌词所包纳的宽阔纷繁的现实场面,与后来成熟期的花间、南唐词传统相较,王重民称“其言闺情与花柳者,尚不及半”,任二北《敦煌曲初探》更将之条分娄析,归纳为疾苦、怨思、别离、旅客、感慨、隐逸、爱情等二十种,诚堪谓大观。但是,考虑到文学作品自身内涵的多元指向与复杂性,有些词实际上备载多方面包容,并非仅只单纯的一端,如果过分琐细地区划域轸,难免滋生削足适履、顾此失彼之弊,故而此文参照相关词作的主体取向,大略分类以统括概言之。对边塞生活的广泛描写,是敦煌曲子词的一大特色。由于迫近玉门关,唐代敦煌向为西北边防重镇,大批驻守军队,常与西域诸族发生战事;另一方面,这儿又是沟连中西亚的交通要冲,胡汉商贾云集,中西文化共存交融:以上诸般一并反射到曲子词创作中,自然会形成特定的地域风貌。如《云谣集杂曲子》的开篇之作〔风归云〕《闺怨》二首,所写相思离情是产生在那种具体背景上,有着不同于后来花间传统的意义,因闺中思妇而及长年塞上远征的戍卒,即便待得他荣耀归来,恐怕也是韶华老去、相顾憔悴不堪了。它们反复缠绵,切挚悲苦,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当时战伐频仍不休,乃至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生活的沉重社会问题,其包容范围自然超迈泛泛习见的男女怨别伤离了。而〔生查子〕“三尺龙泉剑”、〔定风波〕“攻书学剑能几何”、“征战偻啰未足多”等篇着重抒写驰逐疆场以建树功业的热情与信心,气概豪迈宏阔,充溢着强烈的尚武精神,与盛唐边塞诗虽有文野精陋之异,然同样体达出大唐帝国蓬勃飞扬、四海一家的辉煌时代消息,制作年代似应相去不远。若考察词中主人公身份,则前篇是位挟怀利器、武艺高强而威猛善战的将军;后者设为问答,显然是联章体,“儒士”凭智谋策计来安邦平定天下,那斩将夺关的勇力便输一筹了——这正反映出一般文人渴望功名富贵的普遍心态。又如〔赞普子〕“本是蕃家将”,记叙吐蕃将领归降李唐王朝的历史事件,虽本意在炫耀中原天国之强盛威赫,但客观上也可见各民族的和解睦融;且主要篇幅是刻画西北游牧民族的独特习俗与生活场景,颇具异域色彩。《旧唐书•吐蕃传》云:“强雄曰选,丈夫曰普,号君长曰赞普”,当知是吐蕃语了。其次,是关于爱情的描写,这本属曲子词的传统本色题材,故在此际的敦煌词里也占有相当份量,而且它突破单纯闺怨离别的狭隘范围,表现了多方面的生活内容,显示出其丰富性及作者对这份人类特定情感的深刻理解。如〔拜新月〕“荡子他州去”,除去娓娓描述思妇对远行丈夫的绵绵眷念外,还有对他在外迷花恋柳不忠实行为的怨恨,但是女子只能“自嗟薄命”,最终还期待再相聚而“誓不辜伊”。全词细腻委曲,毕见她的坚贞和软弱,却正缘因没有社会地位、一切都取决于男方喜怒的不幸命运。所以〔抛球乐〕就直面写出被负心抛弃的一位痴情女子的怨悔,相对而言,她比较清醒冷静:珠泪纷纷湿绮罗,少年公子负恩多。当初姊姊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与他。□□仔细思量著,淡簿知闻解好么?结句“淡薄知闻”语该包纳了多少惨痛教训与人生遗憾!或说这是一倡女,不过丝毫未影响词的实质——对真正爱情的渴望追求。那么,〔望江南〕“莫攀我”便代表着这些苦难女性的呼喊,从激愤的反问迸发的心声,一种肯定获取幸福生活权利和恢复自我价值的强烈意愿。上举诸作多角度地揭示封建时代男女不平等的现实,以及社会给女子造成的伤害。后来《花间集》里亦偶存相类之制,如牛峤〔望江怨〕“东风急”、尹鹗〔菩萨蛮〕“陇云暗合秋天白”等,却是借把玩遣兴眼光发为悬想,缺乏痛切地同情怜惜心,那原来的严肃含义便淡化、消释了。其他再如〔菩萨蛮〕“清明节近千山绿”,却又充溢着轻快明媚气氛,是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中的喜剧小镜头,折射出唐代社会风习的开放性,容许异性间比较自由地交往,不像宋以后的礼法束缚日趋严苛。而〔别仙子〕“此时模样”通过男子口吻抒写秋天夜月对远方恋人的怀想,这在同类题材敦煌词中是不多见的,它绵挚深沉,曲曲倾诉衷肠,特见真诚。与之形成艺术对比巨大反差的是〔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它率直奔放,通体燃烧着火样的热烈激情,一如千仞高巅泻落的滔滔大河,往而不复,毫无顾忌,“之死靡矢它”!说词者每将其共汉乐府《上邪》、明俗曲《挂枝儿》“要分离”并论,认为充分展现民间作品的当行本色。至若俞平伯称:“这篇叠用许多人世断不可能的事作为比喻”,但山盟海誓皆属“反说,虽发尽千般愿,毕竟负了心,却是不曾说破”(《唐宋词选释》上卷),可备一家言。然而倘如无其他佐证,仅从词作自身考察,似难品出最终“负了心”,故作顿挫之笔的言外意旨。再者,敦煌词还有许多篇什以各种不同阶层人士的各种不同生活内容、行为方式为表现题材,显示出广阔的现实人生视野,由之拥载着丰富深沉的社会意义。如古代交通不便、关山阻隔,无论外出谋生求学归来不易,即或通达平安信息也很困难,所以游子们羁旅天涯的乡思客愁便积郁得格外浓挚,而〔西江月〕“浩渺天涯无际”与〔鹊踏枝〕“独坐更深人寂寂”,或就物景描摹牵引出心思,情景交融互会到以情结景;或是往复呜咽,通篇直抒情愫竟不作一景语,其间的真实感受却并无二致,至若〔临江仙〕“岸阔临江底见沙”,在“莺啼燕语撩乱,争忍不思家”的同样叹喟里,又特地注入“如今时世已参差”的现实因素,最后则归宿为退遁林泉“沉醉卧烟霞”;那么,推想其身份当属失意宦游的士人,而非一般下层民众了。有关这层意思,〔浣溪沙〕“卷却诗书上钓船”表述得更加直白坦露,它斥责朝政腐败,“时世掩良贤”,只得采取与专制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并于另外三首同调之作“浪打轻船雨打蓬”、“云掩茅亭书满床”、“山后开园种药葵”中,模写高隐之士超脱世俗名利羁绊的淡泊襟怀和随缘自适的田园江湖乐趣,凡此与士大夫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究则独善其身”的传统出处进退观念都是一脉相承。又如〔杨柳枝〕由时光流逝而体达到人生倏忽的哲理,浸透着悲凉的生命意识:春去春来春复春,寒暑来频。月生月尽月还新,又被老催人。只见庭前千岁月,长在长存,不见堂上百年人,尽总化徽尘。它实质上类同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述而》)正是人类缘因社会文明进展到一定高度、自我存在有自觉觉醒时的必然发现;那“只见庭前”云云,更深深契合“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与“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的感悟、思考。可以说,对人生本体意义的探索,隋唐一代的诗、词,其旨趣原是相通的。联章组词〔长相思〕以“作客在江西”领起,分述不同阶层人士“富不归”、“贫不归”、“死不归”的各种境遇,作者似乎已饱阅沧桑,老于世故,故能保持一份冷静客观的笔调,其实细味字里行间,仍不失悲天悯人的底蕴,尤其是他关注在人间群体的百态,不再凭以个体的自我作表现中心,应给予特别注意。最后,是敦煌曲子词的即时、记实性质,直接以时事入调,强调现实功用。这种精神在文人词里一度中断,待到了苏轼,特别是北南宋之交的大变乱时代才又有所恢复,及至南宋而继续强化,形成为一种传统,反过来并影响、改变着词为艳科小道,归旨于遣兴娱宾的另一种主导性传统,推原究始,则是敦煌词已作滥觞了。如〔菩萨蛮〕“千年风争雄异”和〔酒泉子〕“每见惶惶”,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引《晚唐书•昭宗纪》,说是为“乾宁四年(897)春正月丁丑朔,车驾在华州”避难外逃之事制作,另据尉迟屋《中朝故事》云:“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与朝臣有隙,将欲构难,干犯神京,上(昭宗)乃倾动,欲幸太原,行止渭北华州,韩建迎归郡中。”可知二词以叙述笔法表现了晚唐藩镇的又一次祸乱,唯质拙直率,其史料文献价值要高于文学的审美价值。又如颂扬敦煌地方首领抵御异族侵掠、安抚各族民众而尽忠唐王室、建立功业的〔望江南〕“曹公德”、“敦煌郡”,一般认为属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时代事,造语亦不求华藻,然意真字实。像这类性质的词篇还有不少,都并不局囿在个人的得失悲欢,而紧密结合重大社会事件,充满着强烈的现实干预意识,成为敦煌民间词的一种突出创作特色,与《诗•国风》、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可谓息息相通。二以上注目于大略要端,分从四个方面概述了敦煌写本曲子词所涉及的题材范围、表达内容,其余琐屑者便不必一一胪列。下面再进而论析敦煌词呈现的形式特点、审美取向,就其纷繁的创作现象中归纳、总结它含蕴的艺术实质。首先明显感觉到的,是诗歌传统的重大影响与自我美学理想的混沌多元状态,或者说是缺乏自觉的主体意识,这些正缘由曲子词萌生初发期的不成熟特殊历史阶段和它的民间文学性质所决定。因为作为一种刚刚出现的新兴音乐文学样式,还不可能即刻找寻到一套适应自己需要的表现类型、方法,在其不断探索改进、以期逐渐走向完善的漫长历程中,固然会总结新的经验、发现并发展新的规范,但时时回顾传统,主动或被动地借鉴、汲取它的营养,特别是相近艺术种类、而又渊源悠远的诗歌,便成为必然的举措。敦煌词主要属于民间制作,作者成员来自社会各个不同阶层、行业,当更易于就一己的耳闻目睹身历事即兴发作咏唱,借助此等流行载体以抒写、传现心声,记叙生活的情貌形态,也契合一般的诗化本质。所以,它的题材内容载具了颇为广泛的人生意义和丰厚的现实性,殊异于后来的文士词——自花间派开启的专力在男女恋情别思的个体心态描摹、指往狭深精细的新的艳科娱人传统,因为敦煌词基本上依然接受着诗的娱己传统。当然,内容与形式原来就是一对互为表里、相互依存而双向制约并进的有机存在物,具体的题材内容必然会选择而且反作用于最适宜其表达的艺术手法;正如上所言,处于原生的不稳定态势中的敦煌词,也很自然地要接受其他文学样式。首先是诗歌传统创作经验和审美情趣的影响。不过,这个传统本身就是复杂多样的,即如民间作品而论,缪远古老的十五国风与汉乐府姑置而不言,便是年代距之较为晚近的南北朝民歌也是春华秋月,风貌迥然各异的;另一方面,词作者社会身份的不同,决定了其生存环境、经历、文化素养及艺术偏嗜、水准的差别,当亦不言自明。凡此之类,折射、体达到词上,或趋向雅致清丽,或流于鄙俗不文,恰如王国维评〔天仙子〕诸篇所说:“情词宛转深刻,不让温飞卿、韦端己,当是文人之笔;其余诸章,语颇质里,殆皆当时歌唱脚本也”(《敦煌发现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二者,是敦煌曲子词原生混沌态的美学理想使其多样化的艺术风格面貌,处在不成熟期的低级层面上,这与后来自北宋中后期至南宋前期和南宋后期鼎盛、深化阶段,词家们自觉地求新创变,打破传统模式而致力于审美的多元取向,显然是有着本质性区分;然而从另一种角度审视,这种低级状态却又拥具了整体上的一致,是为主体风貌、主导倾向的统一化下所包纳的多样,诚如清朱孝臧所概括的:“其为词朴拙可喜,洵倚声椎轮大辂”(《疆村丛书:云谣集杂曲子跋》)。当然,相当数量的敦煌词,限于民间作者的文化素养,艺术水准低下,显得鄙俗粗陋,读来几不终篇,实无可取;但其中的精萃之制,确是质重简咸,明快清新,充溢着特别的初发生命力和天然浑成之致,其境界为文士词藉功力取胜者所不能到。如〔望江南〕: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如〔浣溪沙〕:一阵风来吹黑云,船中撩乱满江津。浩瀚洪波长水面,浪如银。即问长江来往客,东西南北几时分?一过教人肠欲断,况行人。前者模写女子深夜不得成寐、对月怀想恋人的情景,通体纯出以口语,袒露衷曲无遗;虽不做一毫修饰、不假一丝喻托,却自真挚切实。尤其是结拍两句祝愿,新颖奇妙,而又入情入理,将她那怨、恩、怜、憾的诸般纷乱心绪生动描画出来——实际上一切归源于爱!故于率直发透间,复饶深蕴缠绵情味。后者则写大江上风劲云走、波起浪涌而津头乱舟浮摇之状,运用上下黑白色泽的对映比衬,去突出特定物象“船”的动荡感,由之制造某种惶急不安的气氛,引牵出下阕的问语,最终方才结尾处点明风涛险恶,教“行人”恐惧忧虑的题旨。它先景而后事、情,通篇贯注连接以因果推比,承转自然,似乎毫不费力,其清浅流畅、随口吟出,极具民谣船歌风味,并让人联想到李白《横江词》:“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的意象境界,浓重感受到相互间的类通处。三者,是缘调切题的制作方式和铺叙排比的表现手法,因为敦煌曲子词属于这种音乐文学样式初创阶段的产物,民间作者探索、尝试着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还是比较拘谨的,难以完全放手,随心适意地处理两者间的协调关系。所以,一般而言,值创调之后,其曲调名便当然地具备对内容的规定、指向作用,使词中描写、反映的情景事物契合调名的本来意义——在这里,调名兼有乐曲与题目的双重性,如同诗歌的题目一样。如〔别仙子〕咏离别愁怨、〔赞浦子〕咏蕃将、〔天仙子〕咏女子憎爱分明思、〔破阵子〕咏从军壮志、〔内空娇〕咏美女形态容貌、〔献忠(表)心〕咏翊载皇室、〔酒泉子〕咏边塞战事、〔谒金门〕咏隐士出山朝帝、〔定风波〕咏平息战乱安定天下,等等不一而足,正显示了词调初行时的特别普遍现象。类似风气延续及晚唐西蜀的《花间集》,缘由年代相距未远,故而仍得流传维持,虽然势头已曾次减弱;待到了宋,古风顿失,曲调名与词中所叙写者大率无涉,它除却标志声律音乐的固有规范外,不再拥具其他意义,而词家往往于调名下另出题目,来说明此篇的旨趣内容。这种演变情况,从一个侧面说明曲子词的发展、丰富而趋于成熟的历程。另一方面,则是和后来文士词专注在心绪意态的抒发、偏重内向深层的创作主流不同,敦煌词多为缘事生发,故每假以情因事出或情隐事间的结构命思,又由其事常属为现实生活、社会人生的习经历见者,一旦通过铺叙排比的手法表现出来,也就觉得亲切生动,别显新鲜活泼。如〔南歌子〕二首:斜倚朱帘立,情事共谁亲?分明面上指痕新!罗带同心谁绾?甚人踏破裙?蝉鬓因何乱?金钗为甚分?红妆垂泪忆何君?分明殿前实说,莫沉吟!自从君去后,无心恋别人,梦中面上指痕新。罗带同心自绾,被狲儿踏破裙。蝉鬓朱帘乱,金钗旧殿分。红妆垂泪哭郎君。信是南山松柏,无心恋别人!这是联章体,特用对话的形式出之,配合紧密而一一仔细铺陈,推究其原来或许存在着某种故事背景,是以词中明显表示出具体的情节性内容,只不过现在已经无从考察指明了。倘若仅就眼前的词句看,上一首男方咄咄气势逼人,必欲盘根察底;后一首女子委宛诉述,言挚情切,二人的神态举止皆历历可以揣摩见,极像一幅形象逼真的画卷、一场活动紧凑的独幕剧,“设为男女两方相互问答,这是民歌的一种形式,源流都很长远。词的初起,有多样不同的风格”[②]。有人据〔南歌子〕的形式特征推测说:“此二词当时可能入歌舞戏,入陆参军,入俗讲,佐以说白,或其他辞体,以供讲唱”[③],实在很有见地,又如〔鹊踏枝〕:叵耐灵鹊多瞒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愿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此篇主旨在描叙闺中思妇怨别念远的情怀,但却不作一正面摹写抒发语,也不去刻画其心境形态,而别从灵鹊报喜的古老民间传说立意,通过上下阕的女主角与鹊儿话语间接展示出来,构想、手法新颖奇特,妙趣忽生天外。它已不再只限于简单的拟人化,而颇见故事意味,即景促发,笔致流动,用了质实朴直的口语俗语,洋溢着浓郁真切的日常生活气息。至于〔鱼歌子〕《月》:“绣帘前,美人睡,庭前子频频吠。雅奴白:玉郎至,扶下骅骝沉醉。帏出屏韩,整云髻,莺啼湿尽相思泪共别人,好说我不是,你莫辜天负地”,写男子的浮薄轻狂和女子的抱怨责备,言外以见她的真挚情意,却是借助一个细节式生活小场面体现,这种模式对后来的文士词有所影响,如花间派的张泼、欧阳炯都有类近的仿效之制,只不过更为精整绮华罢了。另外,本篇的语言风格颇不一致,结拍是民间作品的当行本色,但“莺啼湿尽相思泪”却十分风雅,真可置之花间、南唐词语里,并无愧色,就总体言,它在敦煌词中显得较工丽,或许是经过了文士的润饰。最后,还必须顺便说明的,是唐圭璋曾归纳敦煌词的写作特点为七条:“一、有衬字,二、有和声,三、有双调,四、字数不定,五、平仄不拘,六、叶韵不定,七“咏题名”(《敦煌词校释》),后来吴熊和在此基础上更为参酌取舍,重又提出六条之说:“一、有衬字,二、字数不定,三、平仄不拘,四、叶韵不定,五、咏调名本意者多,六、曲体曲式丰富多样”,并且总结说:“敦煌词所表现的初期词体的特点,从上述六个方面大体可以看出。唐时词体初兴,为了寻求声辞相配合的合适方式与建立词体的格律,不可或缺地有个试验和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为时且并不短暂。初期词在字数、句法、叶韵这些方面还相当自由,甚至显得粗糙,不如后来的精密和整齐,但这却是词体发展的必经之途”[④]所论颇为详明精当,若与晚唐五代以后进展到成熟阶段的规范化了的曲子词相参较比照,便能够认识得更加清晰。不过,这里所论列的,除却“咏题名”、“咏调名本意者多”一条以外,大都偏重于从体式、格律、韵调等纯形式角度着眼,似当属外在的量化把握方式了,容易作出较精确切凿的“实性”判断;若结合前文所论述的有关表现内容,题材范围,以及艺术手法、审美意趣等内在质类的观照途径,尝试为趋向宽泛灵活的“虚性”感受,那么,最后的总体结论,就有可能更为深刻全面。注释:①乔力《诗之余:论中唐文士词的文化品位与审美特征》,见《文学评论》1995年第4期。②俞平伯《唐宋词选释》,第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版。③张璋、黄番《全唐五代词》,卷七《敦煌词》第89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④《唐宋词通论》,参见第169—172页,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这样不是会有好多篇一样的咯饿,,,怎么办,明天要交咯

就艺术现象发表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综合性考察。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是评价高校教学水平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水平的一个总体检验。通过大学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使大学生熟悉科学技术研究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基本的论文格式与规范,初步了解科研创作的一些技巧,了解本专业方向的一些研究内容,掌握文献资料查找的基本方法。

学艺术的目的和意义如下:

作用:美术是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现象,它折射着人类意识及科技的演化,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认识客观世界,会有一种不同于别人的全新发现。因此,美术欣赏是一个无限的再创造过程。

远古时期,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信息的传播不是靠文字,而是靠图形来传播的,现代人只能通过图形了解认识这一阶段的历史。另外,学生通过画面可以了解当时的、舞蹈、工艺美术的发展,这比文字的介绍要直观、要生动准确。

意义:

美术创作与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的两个方面,并且是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美术创作不仅创造了美术作品,而且也生产了美术作品的欣赏者。另一方面,美术欣赏不仅最终实现着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的价值,也反作用于美术创作。

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品味和消费能力构成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的美术标准和不同的美术价值圈。各个时代的最高层次的美术价值圈,要求并创造着属于他自己的杰出美术家和美术作品。

发表科学(或学术)论文的目的是什么? A.发表科学论文是为了用于自己的职称评定B.发表科学论文是为了证明自己有科学技术水平C.发表科学论文是为了传播获得的知识和发现的规律D.发表科学论文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科技实力正确答案:发表科学论文是为了传播获得的知识和发现的规律

就艺术现象发表论文的意义

学习艺术理论的重要意义1.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正确的艺术观就是对艺术的本性及其一般规律的正 确理解和认识。生活每天都在提出问题:是艺术还是非艺术?今天出版的成千上万的“写真集"是艺术吗?所谓“行为艺术”是艺术吗?我们怎样确定艺术品的标准?艺术学理论将回答这些问题,帮助大家树立起正确的艺术观。2.树立正确的艺术创造观艺术院系的学生必然要从事艺术创作,树立正确的艺术创造观对自己的学校学习和将来工作都有直接意义。-切进步的艺术家都应当确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理念,创造出优秀的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而不可以“游戏人生”的态度创作。3.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院系的学生要从事艺术创造,必须首先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艺术理论的系统学习可以帮助大家迅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一篇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经过多个高校的实践证明,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人才的重要措施。包括职称论文等,也是一样的。

如果是论文,这个选题应该包括色彩情感、色彩现象、色彩内涵几个方面的深入研究,价值的研究性。通过对色彩性质和色彩与人的沟通等方面的分析,为立论做充分铺垫,核心价值是审美主体,也就是人本身,包括艺术家、欣赏者等。当然,色彩的环境要素也是论证的必要部分,同样的色彩在不同环境和人的不同心境下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这个选题的意义在于发掘在艺术表现中色彩与人的关系,能否达到艺术家的审美期待;能否让观众产生共鸣;能否产生通感;能否给人以新的视觉体验...... 以上仅供参考,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对于普通学者而言,学术论文发表的意义是什么?

针对本校保研、考研的同学而言,文章是其研究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针对准备本校保研的学生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是本校保研的前提。并没有公布发表学术论文,本校保研无疑是一句空谈。小编有一位师哥在本科学习环节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最终轻轻松松本校保研人民大学!读研期间又发布高品质CSSCI论文多个,出版专著一部,最后又取得成功输送人民大学医生。针对考研的同学而言,进入复试以后,老师很看重学生们的研究能力。由于老师最喜爱的学生们便是科研型的学生们,可以帮助自己在家做各种各样课题研究,成为你科研工作的左膀右臂。因此,假如在本科、研究生阶段有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发表,也为自身进到研究生、博士的学习培训奠定良好基础,在考研复试中享尽优点。

针对提前准备学生就业的学生来说,文章是其提升求职竞争力最便捷、最好的方法。有些人认为,如今学生就业大比拼是指职业核心能力。可是,职业核心能力如何表现呢?作为一名象牙塔里的芊芊学子,充分体现自已的职业核心能力的,也许还是自己理论知识。平日的考试分数诚可贵,但现在的高等院校期末考是怎么一回事,坚信大学生们心里也有谱:临考大半个月拼了命背背诵,考试结束后半小时所有忘仅仅。用人公司对考试分数实际上不是很注重了,关键在于看同学是不是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而论文则往往是一个学术研究自主创新能力的最直观的反映。论文发表的同学们跟那些一贫如洗的同学们对比,优点是无需多说的。

针对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有益于自身申请成功更好的学校。国外留学现阶段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可是海外的高校都是参差不齐的。要是没有申请成功一流的高校,回国之后或是无法寻找心仪的工作。而外国的大学文化教育不如中国“灌输式”的传递文化教育,其尤其注重学生们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勇明确提出自身看法能力。发布一定量的期刊论文,能证明你是具备之上的能力!国内外的专家教授也非常乐意培养具备研究能力的学生们。因此,不论是为获得国外专家教授的好感度也罢,还是为申请成功一流的院校也罢,论文发表其实就是一种巨额回报的智力投资。

就艺术现象发表论文的方法

发表文学类的文章呀,可以去我这看看,应该可以发的,但是发表的是教育方面的文章,不过你的文学讠仑文也应该可以发的,你去问问就知道了。

作者: 张士闪、耿波著

艺术类的期刊比较少,不过有些综合类的期刊是有艺术类的专栏的。不知道这样的期刊符合你的要求吗?我先给你说一下期刊名。你先了解一下吧,大舞台,现代装饰这两本期刊都是可以。你要是发表可以去国信论文网找张老师。他那边和这两本期刊的杂志社都有合作的,办事很效率的,你可以去看看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论文的关键词不仅可以用最简短的词语概括论文讲述的核心问题,而且还可以为相关问题的研究者和阅读者提供检索的信息。就规模来说,普通学术论文可以有2——8个关键词,囿于普通学术论文的篇幅、容纳的信息等各种原因的限制,多数论文的关键词均控制在3——5个左右。如此规模的关键词使文章显得更为紧凑;其论述的核心也更为突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