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新物种如何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05:57:30

新物种如何发表论文

可以根据它的特点,或者比较有纪念价值的来取

步骤: 发现——检索后未发现有过记载——描述、命名——审核通过——发表论文. 一个人是没法判断新物种的,只有查阅以往资料,未发现有过任何相关记载,然后通过论文发表(要有模式标本),正式得到拉丁文学名,并且得到同行认可才行.

如何发表物种论文

发现新物种上报方法如下:

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物种首先要查阅相关的分类文献、物图鉴或者鉴定确认是否是新物种,最好还能咨询一下这方面的专家,如果确定的确是一种新的发现那么应该按照分类体系的命名法则运用拉丁文为其命名,并为此撰写论文,发表在相关的学术杂志里。

发现一个不明物种之后,可以在国际学术著作和刊物上进行检索,如果没有找到相关资料,可以暂时定为新物种,保存采到的标本(模式标本)并发表论文。如果先前已经有人描述过,则新物种不能成立;如果未有异议,则发表者可以按照国际通用的规则对该物种进行命名,确立为新物种。

相关知识:

新物种的形成与种群基因频率有关系。当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各自的基因频率由于受到自然选择、突变、遗传漂变等影响发生后,会出现差异。当这两个种群由于基因频率的差异很大,以致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后,即它们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时,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是生物进化的基础,若不可遗传,该性状只出现在一代,以后就会消失,对于进化毫无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新物种

只有你提交材料并且被评审单位评议通过后,才算是有效发表。在这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最好是超额完成发表任务,避免无法出刊或被撤稿被撤网甚至刊物被注销的情况发生。当然发表新物种也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另外如果要求是带cn刊号的公开发表的刊物,那就必须要发表在cn刊物上,若是非cn刊物,那也算是无效发表,其次文章发表后会有录用通知,并且要出刊后才算是有效发表,出刊后在2-3个月上网可检索。

如何发表物种论文稿

普刊(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比如现在是3月,现在基本都是征收四月的稿件,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在2到4个月,现在大部分本科学报基本都是安排的六七月的版面。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在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一个月。三月安排的话,基本上要十月十一月的版面了。更高端的一些期刊已经在征收13年版面了,如SCI EI等。 ————中国期刊库

发表一篇论文的方式如下:

论文发表,一个是可以直接投稿杂志社,一个是可以通过论文代理机构。

费用方面,杂志社肯定要比代理便宜。因为,杂志社只是收取非常小部分的版面费。而代理方面,收取的比较多。

时间方面,杂志社的编辑一般很少自己采集稿件。毕竟,每个编辑其实都会跟很多代理合作。他们会直接从代理方面得到稿件,并且从中抽取部分好处费。代理手中的稿件比较多,所以杂志社的编辑们一般都非常乐于跟他们合作。

关键是,自己也能从中得到额外的收入,何乐而不为。 审稿方面,杂志社不是所有的稿件都给你发。当然,作为代理方,也不可能所有的稿件都能承诺给你发。但是,只要代理方面承诺可以发。那么,就百分之百可以发表了。

毕竟,只要是气候成熟的代理,都会固定的和一些杂志社编辑有长期合作。这样,就会无形中生成一种关系户的效果。

所以,审稿方面,找代理确实要比杂志社容易多。 也就是说,杂志社便宜是便宜,但是没有时间保证,审稿麻烦切周期长。而,代理方面,贵也贵不到哪儿去,审稿速度快,时间短。现在需要发表论文的作者,时间方面大多都比较紧迫,而且论文方面也都比较麻烦。

发表论文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自己投稿。选好杂志后,自己买一本杂志按着杂志版权页上的投稿方式去投稿(这种的弊端就是周期太长,对于着急的客户,不适用)第二种就是找代理机构发表(这种的需要睁大眼,发表行业鱼龙混杂,必须得保证自己发的杂志是正刊,也不能是增刊)。找代理机构一定要认准以下几点;一、首先选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能查到的正规杂志二、其次是某宝担保交易,更有保障三、最后录用通知下来后,亲自打版权页或者收录网站(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上查稿电话查稿确认录用后,再付款。专业发表9年,只做正刊

六个发表论文的流程:准备论文、投稿、审核、录用、出刊、上网。

1、准备论文:如果论文已经准备好了,按照论文找合适的期刊就好;如果论文没写好,建议还是先找合适的期刊,然后参照期刊的要求进行论文的写作,这样能更容易通过审核。

2、投稿:将论文通过各种途径送到期刊编辑部。

3、审核:核心期刊一般是同行评审制度,编辑部会把你的论文转发给三个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由他们提出意见,编辑部会举行会议研究这三个专家的意见后作出录用或者修改或者退稿的决定。这也是核心期刊审稿时间长的原因。普通期刊一般由编辑部自己审核,速度比较快。

4、录用:审核通过后,编辑部会开一个录用证明给作者,作者支付相关版面费后就可以安排发表了。

5、出刊:热门期刊的刊期通常排在一年以后了,而冷门的期刊往往还在收上一年的版面。一般的出刊时间是在3-6个月左右,出刊后编辑部会付费邮寄给作者一本样刊。

6、上网:如果是上知网的期刊,那么出刊1-3个月后,作者就可以在知网上检索到自己的文章了。

如何发表物种文章论文

发现新物种上报方法如下:

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物种首先要查阅相关的分类文献、物图鉴或者鉴定确认是否是新物种,最好还能咨询一下这方面的专家,如果确定的确是一种新的发现那么应该按照分类体系的命名法则运用拉丁文为其命名,并为此撰写论文,发表在相关的学术杂志里。

发现一个不明物种之后,可以在国际学术著作和刊物上进行检索,如果没有找到相关资料,可以暂时定为新物种,保存采到的标本(模式标本)并发表论文。如果先前已经有人描述过,则新物种不能成立;如果未有异议,则发表者可以按照国际通用的规则对该物种进行命名,确立为新物种。

相关知识:

新物种的形成与种群基因频率有关系。当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各自的基因频率由于受到自然选择、突变、遗传漂变等影响发生后,会出现差异。当这两个种群由于基因频率的差异很大,以致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后,即它们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时,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是生物进化的基础,若不可遗传,该性状只出现在一代,以后就会消失,对于进化毫无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新物种

[思路分析]怎样撰写生物科技小论文 一、 选择课题 选择课题(题目)要注意“实用性”、“可行性”和“创造性”。 “实用性”就是选择的课题要在生产、生活或科学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即研究成果有可能进行移植应用,为人类服务,在科学上有一定的价值。 “可行性”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从我们的知识基础和人力、现有的实验条件和经费条件来确定课题,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学生搞小论文,选题时宜“小”,切忌“大”而“全”。 “创造性”就是选择的课题要新颖,有新的设想,在研究的方法上有所创新,不要简单地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实验。 二、 研究方法 课题确定后,就要选用确当的研究方法来完成课题。研究方法主要有考察法(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三种。 考察法就是调查某一地区的一些生物在组成、数量和分布上的规律性,像昆虫种类、某些鸟兽的种类及数量变化、药用植物、环保中抗污染植物和指示植物的调查……,这些调查结果有可能被有关部门采纳,发挥出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研究方法花钱少,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和设备,一般的学校都可以进行。 观察法就是对某种生物的部分个体进行细致的观察,以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在研究过程中,被观察的对象要有一定的数量,因为如果只对某一个体进行观察,会产生偶然性,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还要注意进行重复的观察,可以多设几个观察点同时进行,以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观察的同时,如能注意采集,制作出生活史标本,则效果更好。 考察法和观察法一般都是在不改变生物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而实验法则是人工改变环境中的某个因素(如食物、温度、光照等),观察对有机体所产生的影响,找出其规律性。 实验的方法要注意科学性。例如,选择“不同饲料对蟾蜍蝌蚪发育的影响”的课题,在实验时,可以分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混合饲料三个组。饲养过程中,三个组在实验中只允许喂蝌蚪的饲料不同,其他的条件,例如:蝌蚪的来源和大小、容器、水质、水温、光照……都要求尽量相同,以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饲养的蝌蚪要有一定的数量,每组20条左右。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容易产生偶然性,说明不了问题;数量太多,又会给饲养和观察带来问题。 三、 撰写“小论文” “小论文”是同学们自己研究“成果”的小结,因此写作时,可以以第一人称“我”或“我们”来进行叙述。“小论文”一般包括:①题目。论文的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②引言。在文章的开头,可以写一篇简单的引言,说明进行该项研究的目的,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的等等。③材料和方法。要写清楚考察和观察的对象,实验的材料、材料的来源、研究方法以及所用的仪器设备等等。④结果。结果是论文的论据部分,如有可能则最好用数据的形式表示,整理成表格;如能进一步画成曲线图,则更加形象,有说服力。⑤讨论。讨论是论文的论证和论点部分。是在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也就是论点,并在理论上加以说明。⑥结束语及参考文献。可以谈谈该项研究的实用价值;有的还可谈谈该研究的不足之处,注明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围绕濒危物种的保护,首先简述物种灭绝危机的现状;既而从灭绝的原因着手,谈论保护物种的途径,譬如保护生境、建立基因库、杜绝过度捕杀和采挖等。濒危物种等级体系包括下列五个等级:(1)绝灭(Extinct);(2)野生绝灭(Extinct in the wild);(3)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4)濒危(Endangered);(5)易危(Vulnerable);(6)低危(Lower Risk)。1 何为濒危物种?濒危物种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植物。一个关键物种的灭绝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链,造成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并可能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解。2 濒危物种的灭绝原因要解决物种不断减少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现在被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就是:现代物种灭绝的第一位原因是确定性的人为因素的作用,尤其是生境丧失、生境破碎化、无节制地捕杀和过度利用对物种生存威胁最为严重。其中,生境消失被确认是大多数目前正濒于灭绝的脊椎动物所遭受的基本威胁。仅是在我国的海南岛,20世纪50年代初有天然林约87万h平方米,森林覆盖率26%,到1979年,森林面积仅存52万h平方米,覆盖率仅为9.8%。在57个旧大陆热带国家中,有47个国家的原有森林消失率超过50%,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许多生物的分布区不断的缩小。生境破碎化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而使一块大的、连续的环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片的过程。这导致外来因素对生境的干扰增强,并有可能限制一些物种潜在的散布;由于资源的季节性和分布的不均衡性,动物的觅食能力还可能因此降低。3 保护濒危物种的几种途径:3.1 就生境恢复和保护而言,研究土地合理使用的策略和措施将为之提供依据;而最重要的应该是改变人的思想,这一点,在我看来,也是最根本的。它可以保证人们自觉地通过各种方式保护生境,如世界各国都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并且能够将过度捕杀等人为破坏生境的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这对许多物种的延续无疑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因为现今如大野牛、剑齿虎、穿山甲、狼、藏羚羊、渡渡鸟等众多动物的灭绝,均与过度捕杀有关。3.2 建立遗传基因库就是一个可行并且已初见成效的手段。所谓基因库就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的集合,几乎包含了该物种的所有遗传信息。基因资源库主要包括生殖细胞库、体细胞库、基因组DNA文库和cDNA文库等几个子基因库,其中DNA由于是遗传信息的直接物质载体而最为重要。可以预见未来给DNA测序将实现自动化。对任何一种生物,只要对其遗传物质DNA采集方法恰当,就可以完整的得到它的基因组并进行测序,并建立基因库。有了基因组和基因库的信息,不但能重组这种生物,还能重组由其进化而来的近亲物种,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恢复无疑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基因库信息在对市场进行监测的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市场上出售的鲸类制品被抽检,与禁捕鲸类的DNA样本比较,可以确认产品中是否有受保护的鲸类肉。在濒危物种保护的其他方面基因库也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例如,美国科学家通过对加利福尼亚神鹰成对的DNA样板进行标识跟踪,探测到了其遗传性软骨营养障碍的致病基因;同样是美国,研究人员在通过对佛罗里达州的美洲豹进行遗传多样性的观察和研究后,采取人工干预的方法增加其变种。3.3 特定的保护策略:虽然同属于濒危物种,但是不同的种群、各异的生长环境、面临威胁的程度上的差异等都决定了在实施保护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量身定制切实有效的保护策略。例如,墨西哥国立大学生态学院的GerardoCeballos提出,“对哺乳动物要实施全面的保护策略,详细分析物种分布的模式,进而充分考虑涉及到的问题,重点关注受威胁的物种和濒危物种”。而对待鲨鱼种群,有些积极保护动物的团体正奋力从宠物店、饭馆和夜总会中拯救它们,让其起回归“野外”,获得自由,但是放归行为的利弊仍然存在许多争议。4 各个国家和机构的努力:首当其冲的是各国相关法律的制定、出台与完善,以及国际间的合作与支持。如我国于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4.1 我国云南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世界上采集民族样本最多、样本量最大的遗传信息资源库。专家从云南当地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采集的1250名男性的DNA基因样本目前已全部存放云南大学基因库,这将为少数民族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疾病提供最原始的研究材料4.2 越南重引入濒危叶猴和小蜂猴,并于1995年颁布《越南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制定了全面的战略,以解决如何在可持续的框架内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问题。4.3 美国进步科学协会筹建物种基因库网站,专门用于登记物种的遗传资源和建立DNA库,以帮助反映现存某物种的生存范围,供保护区的建立和规模建设参考。4.4 欧洲也欲在月球建基因库存储地球物种基因。各国共同努力促进IUCN红色名录的完善,推动红色名录优先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首先筛选出红色名录评估时应该优先考虑的种群。参考文献:《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基因时代的恐慌与真相》

生物学发展百年史: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活的有机物质的科学,地球上总共有超过一千万个以上的物种,从必须要在显微镜底下才能观察的细菌到徜徉在大海里的蓝鲸和森林里面的老神木,都是生物学家关心的范围。有一些不同的特质,是生命型式与非生命最基本的差异,例如生命个体可以繁殖、生长、新陈代谢并且对外在的环境做出反应。生物学包含的范畴相当的广泛,型态学、微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化学等都为其所涵盖。 而近几年来生物科技成为热门话题,举凡「基因工程」、「DNA复制」、「基因疗法」等这些科学领域中人所熟悉的语汇,突然间成为普罗大众注目的焦点;原本镇日埋首於研究室中做实验的研究工作者们,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也由「整天做那些玩意儿,到底是有什麼用啊?」转变为「搞生物科技的科学家耶,好厉害喔,一定很赚吧?」面对这样子的转变——没没无闻到掀起风潮——对加快研究脚步固然有所帮助;然而对想一窥究竟、没受过相关专业训练的社会大众来说,科学术语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毕竟太过艰涩难以理解,但吸收资讯、增进学识之路不应该这样就被阻断,因此,进入生物科技的殿堂窥探其奥妙最好的入门方式便是由浅显易懂的生物学发展史著手。 西元1954~1974年可说是生物学发展百年史中最具承先启后代表性的时代,此时生物学家已逐渐由探讨「会是怎样」转变为「为什麼会这样」,故从观察现象慢慢进入了基因表现的领域。而华生和克力克发现了DNA双股螺旋结构无疑地是划时代的重大成就,此一发现加快了相关的研究脚步。 1954年,美裔俄国物理学家George Gamow提出遗传物质的讯息以三个碱基为一个单位依照顺序排列在DNA分子上;此一论点在1961年被英国分子生物学家Frnacis Crick和北非化学家Sydney Brenner证实:每三个在DNA上的盐基序列就指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氨基酸。而美国遗传学家Joshua Lederberg和Norton Zinder在1955年的发现——性状引入作用(Transduction) :病毒可以将部分的遗传物质传递给细菌——在往后的基因研究工作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1956年,美裔罗马尼亚生物学家Geroge Palade发现核糖体并且包含著RNA;於此同时,美裔西班牙分子生物学家Servero Ochoa更进一步找到合成RNA所需要的一种多核苷酸-磷酸酶(Polynucleotide phosphorylase)——之后这个酵素被广泛用来合成RNA。美国生化学家Arthur Kornberg则是利用放射线标定核苷酸并且在大肠杆菌上发现了一个合成DNA的酵素:DNA聚合酶——此酵素在往后几年被他利用於试管中合成DNA。 在遗传讯息的复制、表现方面,美国生物学家Maklon Hoagland与Paul Zamecnik於1956年发现tRNA可以携带氨基酸并且结合到mRNA上正确的位置;法国生物化学家Francois Jacob和Jacques Monod则在1961年确定mRNA的功能是将遗传密码自核内的DNA传递到核糖体,并参与蛋白质生成的过程。1967年研究又有两个新发现:美国科学家Charles Caskey和同事证实在不同的生物个体中,同一段mRNA制造相同氨基酸序列;美国生化学家Marshall Nirenberg则是证实哺乳类、两栖类以及细菌都使用相同的遗传密码。 到了1968年,美国遗传学家Mark Ptashne和Walter Gilbert成功分离出第一个具有抑制功能的DNA,代表著人类对DNA的概念由「表现基因的功能」演变成「具有调控的机制」;美国遗传学家Jonathan Beckwith和同事们更进一步於1969年在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实验室中第一次分离出了单一的基因。 1970年可说是基因研究发展相当灿烂的一年,美裔印度生化学家Har Gobind Khorana成功组合了一段人工合成的酵母菌基因,这个结果宣示了人工合成基因的可行性。美国生化学家Howard Termin和David Baltimore发现一些RNA病毒能利用反转录酶将它们的遗传物质(RNA)反转录为DNA,这样一段经过反转录后的DNA经由病毒蛋白质的作用可以镶嵌在宿主的DNA上。美国遗传学家Hamilton Smith则是发现第二型的限制酶——这种酵素可以切断DNA双股螺旋於特定的辨识切点上——此一发现使得基因重组不再是空想,成为可能。 到了1972年,美国微生物学家Daniel Nathans使用限制酶(切DNA双股螺旋分子的酵素)去标定一种会造成猴子癌症之病毒(Monkey Simple virus)的DNA——这是第一次使用这一类酵素来对一段已知的DNA进行标定的工作,此时已逐渐为往后的基因定序工作铺路。美国生物化学家Stanley Cohen和Herbert Boyer更进一步於1973年时,将来自某一物种的DNA被限制酶酵素切成几个片段,并且放入其他物种的DNA内发展出重组DNA的技术,此为基因工程技术的起始点。 除了基因相关研究蓬勃发展之外,同一时代其他领域的知识亦日新月异。在疾病防治方面,1954年二月美国的生物学家沙克医生(Jone E. Salk)发展出沙克小儿麻痹疫苗,接种在宾州匹兹堡的小孩子上帮助他们抵抗小儿麻痹的侵袭——这是人类第一个有计画、大规模的疫苗注射试验。1955年四月,接种结果证明沙克疫苗的确能有效帮助遍布四十四州的孩童抵抗小儿麻痹。因此在1956年七月,沙克医生参与美国医学年会时与另外一位外科医生Leonard A.Scheele便乐观地预期小儿麻痹将在未来三年内从人类社会中消失。 1965年美国病毒学家Daniel Gajdusek和Clarence Gibbs成功地将库鲁症及人类库甲氏症(狂牛病)传染给灵长类,证明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传染疾病。同年美国生物化学家Robert Woodward合成抗生素「头孢酶素C」以解决日益严重的细菌感染问题。1972年瑞士研究人员J.-F. Borel发现了cyclosporin-A药物对於免疫反应具有抑制的效果;同年美裔维吉尼亚免疫学家Baruj Benacerraf和Hugh ONeill McDevitt确认免疫反应是受到基因层面的调控的。 在医疗健康方面,1954年美国乌斯特基金会的科学家Gergory G. Pincus, Hudson Hoagland以及Min-Cheh Chang发展出荷尔蒙避孕方法。1957年七月,美国外科医师Leroy E. Burney发现了吸烟与导致肺癌之间的关系;同年,乌斯特基金会科学家Gregory Pincus以及波士顿的妇产科医生对波多黎各展开了药物控制的家庭计画。Cleveland General医院则於1964年成功地藉由神经外科手术自恒河猴身体取出活的脑部组织。 1969年二月十五日,英国生理学家Robert Edward在剑桥大学的生理实验室完成第一个体外受精的人类卵细胞,这个成果开启了人工生殖弥补自然生殖缺憾的新页,点燃不孕症夫妇养育下一代的希望曙光。同年九月十五日,加州的史丹佛医学中心进行全球首例的心脏与肺脏移植手术,将人类的活体移植发展更向前推进一步。1971年一月六日,加州大学医学中心的Choh Hao Li团队成功合成出人类的成长荷尔蒙:somatotrophin。同年加拿大的外科手术医生Frank H. Gunston发展出替换膝关节的方法;英国生理学家C.A.L. Bassett、R.J. Pawluk和R.O. Becker证实使用电流刺激可以加快骨折康复的速度;美裔波兰细胞学家Andrew Schally分离出对人类排卵来说非常重要的促滤泡成熟激素。 1971年外科医师发展出突破性的诊断技术——内视镜,这个发明使得医生可以藉著插入导管在没有进行手术的情况下直接看到人体的器官的状况,令医疗诊断技术更上一层楼。同年,抗癌药「紫杉醇」(Taxol)由太平洋紫杉木的树皮被分离出来,无疑地成为众多身受癌症之苦的病患最大的福音。而根据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的研究结果显示,因吸烟导致死亡的人数相当於十九世纪时死於伤寒及霍乱的人数。英国工程师Godfrey Hounsfield於1972年对人体成功的进行了第一次「电脑断层扫描」,再度为疾病诊疗技术写下新页。1973年人类成功孕育出第一只来自冷冻胚胎的小牛;同年美国3M公司制造出第一只耳蜗型的助听器。1974年六月,美国外科医生Jay Heimlich发明了“哈姆利克急救法”。 至於生命组成物质的部分,1955年英国生物化学家Dorthy Hodgkin确定了维他命B12的结构——一种肝脏的萃取物,被认为可以医治恶性贫血。1959年英裔澳洲生化学家Max Perutz发现血红素的结构。1960年英国生化学家John Kendrew使用X光绕射的技术,阐述肌肉蛋白中肌球素Myoglobin的立体结构;同年美国生化学家Robert Woodward和德国生化学家Martin Strell合作合成叶绿素。1963年美国生化学家Robert Woodward合成秋水仙素,这种植物性的化学药物可以改变染色体套数使得生物体异常硕大,被广泛运用於作物改良上。 其他方面,1957年美裔俄国工程学家Vladimir Zworykin获得了藉由电子萤幕显现显微镜视野的专利——这个发明增进观察微生物、细胞等物质的便利性。1960年英国珍古德博士发现黑猩猩也会像人类一样制造并使用工具,例如把草编织成类似针刺的形状,插入白蚁巢穴中,驱逐白蚁。1962年福特基金会在菲律宾创立稻米研究机构,并且开始繁育出超过一万种的稻米品种。。1963年澳洲动物学家Konrad Lorenz认为只有人类这个物种会倾向於杀掉自己的族群及具有侵略性的行为,而这些行为都是天生的并且可以被后天环境所改造。1964美国动物学家William Hamilton发现利他行为在动物社群中的重要性,开启了社会生物学的发展。1968年美国科学家Elso Sterrenberg Barghornc和他的同事报导了在岩石上残存了三十亿年的氨基酸,证明三十亿年前地球就存在著氨基酸一直到现在)。 而科学发展急速推进的结果,造成环境某些问题逐渐浮现,因此Rachel Carson於1962年在「寂静的春天」一书当中呼吁全人类注意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杀伤力。1972年因为DDT已经被证实会影响鸟类的生育能力,故美国政府开始限制DDT的使用。来自七个国家的的代表在1973年签署国际贸易协定,明文禁止运送以及贩售包含象牙等375个濒临绝种的动物及植物。1974年7月,由於害怕制造出威胁生态及人类的新物种,美国科学协会建议停止重组DNA的试验。 简短叙述了1953年到1974年的生物学发展,然而,无论到目前为止累积了多少的生物学知识,已知的与未知的一比总是有如九牛一毛,不过是沧海中的一粟;时代在演变,科学研究亦不断前进、前进、再前进,从前人的结果学习先贤的思维模式、实验态度,不但作为借镜,也能引以为明灯

如何发表物种论文文献

发现新物种上报方法如下:

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物种首先要查阅相关的分类文献、物图鉴或者鉴定确认是否是新物种,最好还能咨询一下这方面的专家,如果确定的确是一种新的发现那么应该按照分类体系的命名法则运用拉丁文为其命名,并为此撰写论文,发表在相关的学术杂志里。

发现一个不明物种之后,可以在国际学术著作和刊物上进行检索,如果没有找到相关资料,可以暂时定为新物种,保存采到的标本(模式标本)并发表论文。如果先前已经有人描述过,则新物种不能成立;如果未有异议,则发表者可以按照国际通用的规则对该物种进行命名,确立为新物种。

相关知识:

新物种的形成与种群基因频率有关系。当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各自的基因频率由于受到自然选择、突变、遗传漂变等影响发生后,会出现差异。当这两个种群由于基因频率的差异很大,以致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后,即它们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时,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是生物进化的基础,若不可遗传,该性状只出现在一代,以后就会消失,对于进化毫无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新物种

《四川动物》杂志稿约(2013年12月修订)1本刊性质和稿件范围《四川动物》杂志是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四川省动物学会、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四川大学主办的生物科学类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宗旨是服务经济建设,繁荣学术交流,报道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成果、理论、经验和动态;宣传保护野生动物。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础性与应用性并重。本刊设有研究报告、基础资料、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教学探索、综述等栏目,凡涉及以上内容、符合本刊宗旨、达到本刊要求的稿件欢迎投稿至本刊。2来稿要求作者投稿请先登录本刊网站注册(注册一次,长期有效)投稿。来稿应为Word 2003文档格式,全文使用宋体(西文Time New Roman)五号字体,单倍行距,以便捷管理、送审和加工。来稿应具科学性、创新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稿件应文字精炼,层次清楚。稿件应无侵权、泄密、数据虚假和一稿多投。一律文责自负。因注册已经承诺本刊约定,投稿不需再交投稿证明。本刊投稿不交稿件打印件和稿件审理费。3稿件格式论文的撰写顺序为: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全称、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题目、作者姓名汉语拼音、标准的英译单位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含图表),参考文献表。图表的题、说明、注释需中英文对应。篇首脚注处放置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只需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电子邮件等。不愿公布这些信息者请投稿时申明)、通讯作者及邮箱、致谢等。①题目应准确、简明,词句、术语规范,方便检索。②作者应是对稿件的内容做出主要贡献、能对编辑部的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者。作者及排序在投稿后不得再作增减、变动。姓名拼音符号姓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如岳碧松YUE Bisong。③单位和地址应加括号写出全部作者单位的标准全称、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城市和邮政编码(省会可只写城市名),两个以上单位者在每位作者右上标注编号1、2、3……等。④摘要和关键词摘要以第三人称行文(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可单独引用,是全文的浓缩,不是对文章的评价;综述和讲座的摘要应是全文的要点。中文摘要字数在500字以内,关键词3~8个,应尽量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词。英文摘要、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关键词对应,可适当详细些,以利与国外同行交流。⑤正文及层次正文“前言”不设标题,结合文献概述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各级标题应简短准确,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左顶格编排,下一级在原级数字后加圆点,如:1,1.1,1.1.3,级数最多3级。请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数字,正确使用简化汉字、标点符号、国家法定计量单位。⑥表格和插图表格使用三线表,直接插入文中,超过1页大表格请另附。插图放入文中适当位置。要求插图照片清晰(以.JPG格式单列,保持较高的分辨率),曲线图用计算机单色绘制并提供绘图原始数据。⑦参考文献采用“作者-出版年制”标引和著录。所列参考文献必须为公开发表并为作者亲自查阅的。引用的每一条文献都出现在正文和参考文献表中。正文:引用处加括号,标注作者姓名和出版年;同一处引用两篇以上用“;”间隔,并依年份先后排列。引用外文文献时,只需标注著者的姓。引用同一著者在同一年出版的多篇文献时,出版年后应加小写字母a,b,c…区别,若只标注著者姓氏无法识别该人名时,可标注著者姓名(参见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二人以上作者,只取第一作者姓名,其后附“等,”“et al.,”。如:(朱道玉等,1995;胡锦矗,1998;冯文和,李光汉,2000)、(Montali,1990)、(Driscollet al., 1993)、(Kennedy & Garrison,1975a)。文末: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各篇文献首先按文种集中,可分为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种,然后按作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列。国外作者姓名书写是先姓后名,名后不加缩写点,作者之间用“,”分开。中文文献按汉语拼音字顺排列。参考文献表其著录格式是:a.期刊:责任者.年.文献题名[J].刊名,卷(期):起止(或起始)页码.b.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责任者.出版年.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可略)[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起止(或起始)页码.c.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责任者.出版年.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析出文献起止(或起始)页码.责任者为多位时,每位之间以“,”分隔,超过3位时后面加“,等”或“,et al.”。标点符号使用半角。如:李晶,刘雪涛,郭华威,等. 2013.动物DNA条形码之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四川动物, 32(6):950-954.Christopher B Kaelin, Xiao Xu, Lewis Z Hong,et al. 2012. Specifying and Sustaining Pigmentation Patterns in Domestic and Wild Cat[J]. Science, 337(6101): 1536-1541.4有关约定及稿件处理①约定凡投稿则视为作者承诺所投送的文章系本人和所有署名作者撰写并认可排名顺序,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允许编辑部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和公开发表。来稿(含图片、照片)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②有关版权转让凡向本刊投送稿件则视为作者同意将该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同意随本刊整体进入相关的网络和数据库,进行网络出版和提供信息服务。正式接收的稿件需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书。③收稿和送审来稿经编辑部初审合格后送相关专家审稿。自收稿3个月内通知作者稿件处理情况,超过3个月未得到本刊回复的稿件作者可另行处理。④稿件退修需退修的稿件编辑部将及时退修作者,作者务必在1个月内将修改稿返回编辑部,逾期则视作自动撤稿处理。⑤论文刊出及稿酬决定录用的稿件先交作者确认,之后将通知作者在1个月内办理相关手续。论文一经刊出,将寄赠当期刊物1册,并一次性支付稿酬(含网络著作权使用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