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职称论文发表数量要求多少

发布时间:2024-07-03 12:11:50

职称论文发表数量要求多少

中级职称建筑工程师论文的数量准备1-3篇即可,具体要看文件的要求,一般无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普刊论文足够晋升中级职称,由此看来,中级职称论文的要求并不算高,比较适中,对于数量,其实职称评审是比较灵活的,一般文件中给出的数量要求是最基本要求,申报人至少需要准备文件要求的数量,如果多准备当然也是没有问题的,职称论文在评审中向来多多益善,发表的多,加分就高。

一般需要1篇论文,并且根据空格职称了解,还需要发表在刊号为CN、ISSN的专业期刊上,另外要有一篇专业技术报告。但部分专业的评委会或当地职称文件要求发表两篇的话,则按照要求去执行。

一、高级工程师,撰写过下列著作或论文之一:

1、正式出版过10万字以上的专著。

2、在国家出版部门确认的重要专业公开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三篇以上。

3、在同行专家认定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本专业论文二篇以上。

4、在同行专家认定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本专业论文三篇以上。

5、撰写由本人承担的科研项目、生产项目或工程设计项目的技术报告(总结)三篇以上,其中至少有一篇在行业内产生较大影响。

二、中级工程师没有篇数的要求,但有以下论文要求:

1、必须亲自撰写,不得抄袭。

2、要结合本人工作和岗位实际。

3、字数不少于3000字。

扩展资料

高级工程师正常申报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需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的职务五年以上。

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级工程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级工程师

问:评中级职称需要发表几篇论文

答: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均有所不同,一般中级一篇就够了相关专业刊物,但有些地方需两篇,而且是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才行。

高级职称一般需两篇,而且是国家级期刊,有些地方还需国家级核心期刊。

相关阅读: 中级:

(1)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由4年调整为3年;未取得助理级资格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由5年调整为4年;未取得助理级资格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

(3)中专毕业的,不再执行“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其中取得助理级资格后,受聘助理级职务5年以上”的规定,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以继承和发展,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结合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的完善;

(2)对新发现的资料加以研究,史学、考古学的研究常常如此; (3)通过搜集、整理前人已有的成就的途径获得新结沦,例如哲学史、语言史的研究。

(一)破格申报高级职务者必须具有下列条件中的二条

1、获得部、省级表彰的学科带头人;地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国家、省级表彰的乡镇企业家或优秀厂长、经理。

2、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省、部二等奖以上;地市一等奖以上(含发明奖、成果奖、自然科学奖、星火奖)项目的主要完成者;获得国家级金、银产品奖或省、部级名牌产品奖或优秀工程奖的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创国家级、省级新产品奖的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

3、直接主持完成大型项目或全面负责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或对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明显经济效益者;企业连续二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省确定的山区县1000万元以上)、或利润在400万元以上(省确定的山区县200万元以上)的主要负责人。

4、在技术发明、创新、改造、专利、推广、应用中,取得的经济效益连续二年(申报高级职务的.前二年)占本企业利税总额(400万元以上,贫困山区200万元以上)20%以上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5、对本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创立了有价值的经验,并在省内同行业中推广的主要贡献者;担任中级职务期间,成绩显著,并获得省级以上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或者在地市以上报刊或会议上发表过两篇以上被同行专家认定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或正式出版过有价值的著作或译著。

(二)破格申报中级职务者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

1、获国家科技进步、星火计划四等奖或省、部级科技进步、星火计划三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或获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或获省部优质产品或优质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2、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三篇以上或专著。

3、直接主持中型项目或中型骨干企业的专业技术工作,且连续二年以上取得了明显效益者。

4、担任助理级期间,成绩显著且获地(市)级优秀企业家或先进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的。

职称论文发表数量多少

一般河北中级职称论文需要2-3篇即可,像建筑工程类、经济类和机械机电、水利电力类,都是要求河北中级职称发表论文一般要求3篇普刊论文就行,无更多要求,不过小编建议您,论文发表最好不要低于3000字,尽量不要参考别人的,不然通过率很受影响,之前的文章:河北中级职称、高级、副高级职称论文发表要求中小编也做过详细说明,您可以参考。

河北中级职称评审对学历要求:

(1)本科,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五年以上,记住了是五年不是四年,好多人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张口就四年,而且重点说一下,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这五年其实没有人会去查你是否是这五年就一直是这个工作,所以这一块没有要求那么严格。

(2)大专,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七年以上。顺便说一下,第一学历和第二学历都是认可的,只要是学信网可查即可。

(3)中专(高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4)初中以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5)硕士毕业,只需要三年从业经验即可。

文章来源:熊职称  河北工程中级职称论文发表需要几篇

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均有所不同,一般中级一篇就够了相关专业刊物,但有些地方需两篇,而且是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才行。高级职称一般需两篇,而且是国家级期刊,有些地方还需国家级核心期刊。

职称评定一般是需要发表3篇左右文章的。这都是很正常不过了,伱要写几篇啊?

针对这个问题,要视情况而定,如果评职人员的学历较高,比如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在有了一定的工作年限时就可以直接认定中级职称,这时不需要发表论文的,其他情况下评定中级职称就需要发表论文了。论文在每个作者评职中占的比重是不同的,评职人员可能都会需要有论文来体现自己的学术水平,体现自己的权威度,一般评中级职称对于论文的级别要求也不是很高,基本在省级刊物发表1-2篇论文就可以了,如果您在评审中级职称之前已经发表过论文,那么评职时也可以用这篇论文,前提是这篇论文没有用来评过初级、或者是评优等使用过。评审中级职称相关论文要求说明:(1)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不需要发表中级职称评审论文)。(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双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直接认定不需要发表论文)。(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助理职称四年以上,是要有论文的。(4)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需要有论文。由此可见评中级职称,最好还有要准备几篇论文,因为在职称考核认定时,都要求有论文来作为加分项,所以说只要是本科或者专科的学历一般都是要论文的,如果是研究生学历及以上的考核认定就要特殊对待了,具体这种情况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编辑老师,他们可以给您制定合适的评职方案。中级职称论文的篇数要求和期刊的要求来说,这两个方面要看专业了,不同的专业省市地区所要求的事项有一些是不同的。因此具体的就要看当地的专业职称文件的要求了。

论文发表数量要求多少

答题/ 帅小西De --期待为您解惑!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这大概由下面几个因素决定。

首先看学校,不同的学校要求不一样,不同的学校水平不一样,这样他们的博士毕业生毕业时文章数肯定不一样,一般说来,水平高的大学博士发的文章好些,文章说可能也多些。比如,有的985高校要求毕业时应该有四五篇文章,其中核心几篇,sci几篇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好多期刊文章泛滥成灾,没办法,为了毕业,不得不发。

第二,做研究肯定要看个人天赋,有的人三年小二十篇sci有的人延期一次又一次,七八年了还达不到学校要求,必须承认,人和人的天赋有差距,还差距很大。

博士不容易毕业,而且在职的尤其时间长。有了老婆孩子肯定要分散一部分精力,而且有工作了后顾之忧也少了。不像纯学生那么容易投入精力。

博士毕业能发多少文章是个人能力,发100篇也可以,发1篇也行,但是能不能顺利毕业就另说了。

1,目前很多学校正在逐步取消博士论文的硬性要求,更多的学校对论文的数量和层次都要要求。

越好的学校要求越高,有的学校要求sci,有的学校要求国内核心期刊,以下是国内一些学校的要求,题主可以参考。

清华大学:2019年起,不再硬性要求发表论文,新规称:”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

北京大学:本人为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4篇以上(含4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其中至少1篇为CSSCI期刊论文),或2篇以上(含2篇)学术论文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应为博士生本人(与导师共同署名文章同视为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大学:SCI 文章两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

这么多人考博士是为了什么?做研究呗,做研究总得有研究成果吧,没有研究成果的博士和你我有什么区别。

而展现研究生成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论文,对于学校来说,这个评价标准特别好量化,而且是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力量来进行量化。

将来会有更多的学校会学习清华大学的方式,多元评价,但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容易出问题,有利有弊吧。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博士毕业发论文多少取决于博士导师与博士生本人的学术水平和勤奋程度。南京大学曾要求博士毕业至少发表两篇SCI论文,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两篇相当于一篇SCl论文,均要笫一作者,合作的SCⅠ论文第二作者视同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一作。我所指导的十五名博士有个别人发表了4篇SCl论文以上包括另外有合作的SCⅠ论文或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他们除了特别勤奋有才能外,实际上为硕博连读生,在实验室干了四至五年。绝大部分博士能通过答辩拿到学位的都能发表两篇SCⅠ论文。我的同行博导的学生特别优秀者在特级杂志Scⅰence杂志发表一篇论文也可以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多数博士发表论文在专业一流或一般水平(影响因子2至6左右)。博士毕业论文及发表论文质量数量是博士能否通过答辩的重要因素,但学风和学习能力也极重要,如果有一项图表数据造假论文抄袭则论文再多也会被取诮学位资格,并追究导师责任。

博士毕业一般发多少文章?这问话问的都没有一个限定,中文期刊还是SCI?几区?影响因子高不高等等方面都没有,只单单问多少篇文章,是不是有点太过草率了?

我要说的是,博士毕业向来不是以发了多少篇文章来定义好坏的,因为单纯的看数量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现在更看重的是上面我说的那几点,不然你发的再多也不好找工作,一样不具有核心竞争力。

这个要求有时候不是学校要求的,而是博士导师要求的,若是没达到要求,导师一般不会让你毕业。

至于发文章的要求,都已经到了博士这个等级了,大部分的导师都是重质不重量的,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身边的博士生,他们毕业要求发表的文章是规定多少篇吗?不是的,他们一般都会回答你几区、影响因子为多少以上的SCI一篇至两篇,当然也有不做要求的,那几区都无所谓,影响因子也不做考量。

是的,导师宁愿自己的学生整个博士就发了一篇一区或者二区、影响因子为5以上的SCI,也不要发了五六篇四区、影响因子零点几的。

其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且在很多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招聘博士毕业生时,他们要求的也都是高水平的文章,分区比较靠后的可能需要十几篇才能抵得上人家一篇。而985/211等(现在可能主要说双一流)高校的要求更是高的吓人。

所以不要再问什么博士生一般能发多少文章,应该问的是博士生一般要发几区、影响因子多少以上的文章才能毕业更为准确 。

我见到有师兄发了2篇SCI刚刚能够毕业的,有师兄都快毕业了还没写到2篇SCI不断为毕业发愁,我也见过有师兄发了10篇SCI的,直接去某二本学校任教安家费就100万,每个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的数量真的天差地别。

根据我的观察博士是否能够满足毕业要求和导师的关系更大一些,但是博士是否能够发出高水平的文章更多的还是靠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想法、自己是否真正深入 探索 问题了。

1.博士是否能够达到毕业的要求真的和导师的状态有关。

有些博士生导师真的不会太管学生,心好一点的可能还会想办法让你博士顺利毕业,有的干脆就是你自己想办法、想idea,如果你想不出来的话你很可能就要延毕了。听说有个师兄就是导师不太管没办法毕业,最后退学了读了几年书还是本科学历。

有些博士生导师对学生真的会尽职尽责一些,会定期督促博士生的进度,刚开始想idea给博士生练练手,有一套成熟的培养体系,这样加上自身的努力,还是会有些学术强的学生突出出来。我们课题组的师兄就已经发表了3篇顶级期刊,还是非常厉害的。

2.博士毕竟要自己想出一些想法,有足够的创新点才能够发表文章甚至投好的文章。

博士刚开始看文献、看论文都是为了打开自己的思路,看了前人做的东西你发现他的有哪些改进的地方,这时候你和老师交流是否这个想法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如果能够做那么就把其付诸到实践当中,做实验就是这样的啊,文章不过就是做实验后的总结。你的多少篇文章就代表你博士想出了多少个成熟的创新点。

3.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还取决于专业。

一般来说传统工科、文学类的专业都比较难发文章,因为真的工科做实验、文科一些专业调研还是需要一定的实验周期的,但是像化学、材料、生物类的就相对好发文章一些。这些专业的博士平均论文数量还是比其他专业要高一些的。

结束语:能够发多少篇文章还是要看导师的状态、自身的努力有关系的,这也是为什么读博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的缘故。同时不同专业的博士平均发文章的数量也不太一样,生物、化学类的还是比其他专业多发文章的。

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关注和私信我!

我举几个学校的例子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进行补充。

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不准确请大家更正。

不同学校,同一学校不同专业要求都不一样,有些专业发十几篇属一般水平,有些专业发一两篇已经不错了,不能比.

这种事和很多因素有关。

1.文理科之间以及不同的研究领域差别很大。理科相对好发表文章。在理科中,材料化学领域也相比数学物理方向好发。

2.你的导师是否是你所在领域的大牛。大牛的课题组相对好发文章,也相对好发好顶级期刊。

3.这和个人能力有关。我是在材料领域,已我认识的人为例,有人博士期间可以发十八九篇一作的文章,也有因为达不到学校毕业要求而被延期的。

4.和你所在学校的层次有关。学校这个平台的好坏直接影响你好不好发文章。同样一篇文章以好学校的名义投稿和以一般学校的名义投稿差别很大。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各样的博士论文造假,以及因为博士发不出论文而选择自杀的新闻出现,人们对博士毕业的门槛产生了关注。

一名博士想要毕业的话,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证明学术水平的小论文成果达到要求;2、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就小论文这一项来说,诸如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等各大重点高校,都是要求有两篇核心期刊论文。

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或许会降低要求,至少要有1篇核心期刊,另外一篇可以是C扩、C集或者得到学术委员会认可的普刊。

此外,对于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来说,论文数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一些专业发论文比较容易,那么数量的要求就会更多。

但不管这些要求具体为何,普遍的要求就是两篇核心期刊。达到这个要求即可毕业。

对于大多数博士来说,两篇就是他们水平的极限,这点毋庸置疑。

但对于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博士来说,两篇根本就是小意思洒洒水,他们发表的数量能够达到5篇以上,就属于很不错的情况了。

总而言之,通常是两篇。

必须在读研期间发表一篇到三篇的学术论文,对英语水平没有要求。

对于研究生来说,在开学的第一天上硕士导师变会告诉学生最基本的研究生毕业要求,我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三年的读研期间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但是对于每个学生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论文质量以及发表期刊每所高校都有着自己的规定,一般来说是高校都会有自己认可的期刊库,只有在这些期刊上面发表相应的论文才能够算是达到毕业的要求,而不是那些为了评选奖学金而发表的一些没有营养的论文。

研究生介绍:

研究生(Postgraduate)是国民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

在中国,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按照学位类型的不同,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及专业型研究生两种。学术型研究生一般是指拥有学术型学位的人员,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

你要问你攻读博士学位的学校,有的一篇不要,有的要几篇还需要看期刊等级……不一而论,关键是论文要写好是关键的及关键

一,中级职称:

一般中级职称论文还是比较好发表的,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文章是原创的,抄袭率不能超过30%,这点也是最重要的,一般杂志社都会查抄袭率的;

字数不宜太多,3000字左右,正好一个版面为佳;

期刊必须有CN或ISSN刊号的,在新闻出版总署网可以查到的期刊。具体对期刊的选择最好是符合当地相关单位要求的;

关注一下当地评职称相关文件,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例如有些地方发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加分是不同的;

需要注意下发表时间,有些专业性强的期刊发表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应提前几个月准备;

还有你在中级职称时发表的文章是不能用作评高级职称的,也就是说评高级的时候还要发表新的文章,并且对期刊要求更高了。

二,高级职称:

首先,核心期刊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对送审的文章的专业性,思想性,前詹性以及创新要求会比较挑剔。投稿核心期刊应该注意论文撰写的质量。如果是工科核心论文,那最基本应该附图表说明。另外,国内的核心期刊安排周期都是比较长的。也就是说你现在投稿的话,杂志社可能给你安排到明年七八月才可以见刊。这中间有好几个月的间隔。其次,国家级期刊发表对发表论文的要求偏低,但是也要求是正规的学术论文格式,具备可读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国家级论文发表投稿相对容易,但也经常出现投稿一个月没有消息回复的。具体看杂志社的办事效率。

职称论文发表数字要求多少

刊大师:为作者投发学术期刊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职称论文及所有要投稿的论文都应该知道的十大注意事项之字数控制篇!快点进来看看吧!(侵、私、删)

一般的普通期刊字数要求都在3000字左右(即3-4页),核心期刊一般对论文字数要求比较高,在5000-6000字左右。具体情况各种杂志有不同限制。

职称论文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查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的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 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或在CN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两篇以上;(本条件所指论文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论文,均不含增刊、特刊等。期刊必须有CN刊号,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技术价值,不少于3000字。业绩与成果、论文与论(译)著、技术报告等是指执笔人。) 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出版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译)著(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 主持撰写过两篇专项研究报告或技术报告,经同行业专家认定,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并对安全工程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市(厅)级或大型企业立项科研课题及其技术报告,经主管部门或归口部门组织同行业专家评审认定具有独创性见解,具有实用价值。 关于教师的职称论文 反思型教师浅论 摘 要: 反思型教师教育体现了现代教师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对传统经验型教师的超越。反思型教师教育是备受推崇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反思型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教师的批评性反思能力,本文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遵循的反思原则、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方法,以及我国的教师教育和教学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 反思型教师 教师教育 1.引言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改革。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和建设者,他们的素质如何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差距逐渐显露出来。教师教育观念陈旧、问题意识淡薄、创新精神不足、研究能力不强、知识面狭窄等一系列问题成为课程改革的桎梏。 近年来,随着反思性教学的兴起,培养反思型教师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当代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呢?我们认为未来的教师必须有迎接21世纪挑战的智力、道德和批判性反思的能力。 2.什么是反思型教师 (1)什么是反思 早在20世纪初,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等书中就论述过反思性思维的问题,他对反思的界定给我们当前的反思理论提供了一个基础。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向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包括这样一种有意识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证据和理性的坚实基础上建立信念”。这里隐含着这样几方面的意思:一是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考虑);一是反思具有对象性(指向“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自觉性(“有意识和自愿的”)和技巧性(从支持反思的对象的“基础”及“趋于几达到的进一步结论”上着手)。他提出了反思性个体所具有的三个特征:思想开放,有责任感和专心一致的执着性。思想开放能够注意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能够对待别人的批评;责任感表明了能积极寻求真理和运用获得的信息去应付有问题的局面:执着性表明了能克服恐惧和始终如一的精神,并能批判性地评估自我和周围的一切。反思型教师应当具有以上的三个特征。 反思型教师教育是对技术型教师观和能力本位教师教育模式的批判与超越。传统技术型教师观把教师视为技术人员,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反思型教师观主张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研究者,不仅具有课堂教学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与技巧,而且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等更广阔的教育问题进行探究、处理的能力。 (2)反思型教师教育模式的产生 反思型教师教育主张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培植教师“反思”(reflection)的意识,使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传统的技术型教师观把教师视为技术人员(teacher as technician)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而通过反思型教育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教师则是研究者,他们不仅具有课堂教学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与技巧,而且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进行反思、探究、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等问题进行探究和处理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即从追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和权利转向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80年代后,人们在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时,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调适,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实行反思型教师教育。 3.反思型教师应遵循的原则 反思总是围绕着问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反思自己和自己的教学要以问题为中心,以追问为原则。一般来讲,提问方式有三种:“What-to”的提问,“How-to”的提问,“Why-to”的提问。“What-to”一般是本体意义上的追问,“How-to”则主要是对方法的追问,而“Why-to”则往往是对知识论的提问。 反思总是围绕着教师―学生―教学、学校―家庭―社会两大主题。反思教师自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与家庭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等。 反思总是以方法论为中心,即如何反思。反思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根据Winter(1989),Richardson(1989),Hunan(1990),Bailey(1990),Wallace(1991,199A),Brooket al.(1993),Fanitini(1993),Pineino(1993)等人对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反思性教学可有许多形式和手段来实现,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转引自Stanley.1998) (1)记日记(diary keeping)。教师在一堂课后,用教学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作为反思基础。教师可与自己的同事在这一基础上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有:①自由讨论。根据教师各自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叙述自己的看法,如某一问题的形成,如何自我反馈,采取补救措施,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受到的启发;②共同讨论。教师可围绕人家所关心的问题,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以及在下次教学中应注意的方面要采取的措施。同时通过讨论,各自也可以从其他教师那儿得到许多启迪和经验。 (2)听课与观察(observation)。这主要是以相互听课为主的形式,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教研室或教师为单位,相互听课,相互学习,观察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如课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教学方法(teaching approach)、学生反应(students responses)、师生关系(teacher-students relationship)等。 (3)录像(video)。观看和分析自己或同事的课堂教学录像,是教师培养自我意识能力的手段之一。因为,教学是教师独立地、自觉地从事教学和管理自己的实践活动。观看课堂教学录像,能详尽反馈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触发反思性思考,总结教学行为的成功与不足,也可以从同行的教学录像中得到一些启示和灵感,反思自己的弱点,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与日记形式相比,录像扩大了教师反思的空间。 (4)教学行为研究(action research)。由于教学实践过程是教师个体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过程,因此教师教学活动的发生就建立在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之上。所谓教学行为研究,就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各种行为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积极主动地进行计划、评价、反馈、检查、调控和改进的行为过程。 4.反思性教学的过程 不同的学者对反思性教学的过程有不同的理解。Osterman认为教学反思的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甘正东,2000): (1)确定所关注的内容。教师通过对教学的感受,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并明确其性质和结构。 (2)观察与分析。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及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感情。 (3)重新概括。在通过分析观察认识了问题的成因之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和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在这一阶段,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形成更好的概念和方法。这种信息可以来自专门研究领域,也可以来自实践领域。 (4)实际验证。通过实际尝试或角色扮演,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假设和教学方案。在检验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发现新问题,从而又进入一个型的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武继红(2003)根据Barrlett的反思模式,提出了如下反思性教学过程:观察(observation)→破译(interpretation)→内省(introspection)→置疑(questioning)→需求替代(consideration)→调试(adaptation of instruction)。观察主要指教师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教学活动;破译主要是探寻上述所记录的活动的意义;内省是教师重新思考固有的观念的过程;置疑就是寻求教学行为和固有的观念之间不一致甚至矛盾之处;寻求替代,指根据新的认识寻找新的方法替代那些与现有的认识不符的教学行为;调试是指在深思各种行动的效果后,实施新的行动计划,形成新的反思环。熊川武(2002)提出以下五个反思性教学的实施过程:①反思教学现状,发现问题;②进行目的――手段分析,提出假说;③制定 教学计划 ,将假说具体化;④实施计划,进行教学;⑤分析和处理材料,得出初步结论,写出反思性日记或论文、实验报告等。 5.启示 反思性教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必须确立外语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提出和总结个人的理论见解,而不是盲目地追随他人的理论,要求通过日志、录像或听课等主客观方式由教师自己观察,内省和反思课堂教学活动,发现问题并即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建立引导,扶持外语教师进行立足于教学并服务于教学的探索的机制和环境,使反思教学实践成为他们走上科研之道的起点,成为他们自身素质和职业能力发展的必由之路。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他理解并感到,没有关于教育科学的知识便不可能对儿童进行自始至终的教学作”,“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质”。新教师应牢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并把这一教学观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多进行换位思维,坚持与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层次,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设计和组织自己的教学。 参考文献: [1]Stanley,C.A framework for teacher reflectivity[J].TESOL Quarterly,1998,(3):584-591. [2]甘正东.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2000,(4). [3]武继红.英语教师反思型教学实践初探[J].外语界,2003,(1). [4]熊川武.说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6). [5]张天乾.反思性教学的认识及探索[J].基础英语教育,2004,(2). 看了“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副高职称论文有字数要求吗 2.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3.高级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 4.工程师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5.教师进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文章的字数一般的单位是没有要求的,发表的文章一般是按版面发表。杂志社也是按版面收费的,不过一般的作者都是发一个版就可以了。评职称够用就行了,一般版面大概是2400字符-2700字符。具体的还是要看杂志,期刊不同字符数也是不一样的。不知道我说的详细不,你能不能明白。要是有什么疑问你可以随时咨询国信论文网的张老师。

职称发表论文字数要求多少

职称论文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查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的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 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或在CN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两篇以上;(本条件所指论文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论文,均不含增刊、特刊等。期刊必须有CN刊号,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技术价值,不少于3000字。业绩与成果、论文与论(译)著、技术报告等是指执笔人。) 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出版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译)著(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 主持撰写过两篇专项研究报告或技术报告,经同行业专家认定,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并对安全工程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市(厅)级或大型企业立项科研课题及其技术报告,经主管部门或归口部门组织同行业专家评审认定具有独创性见解,具有实用价值。 关于教师的职称论文 反思型教师浅论 摘 要: 反思型教师教育体现了现代教师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对传统经验型教师的超越。反思型教师教育是备受推崇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反思型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教师的批评性反思能力,本文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遵循的反思原则、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方法,以及我国的教师教育和教学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 反思型教师 教师教育 1.引言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改革。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和建设者,他们的素质如何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差距逐渐显露出来。教师教育观念陈旧、问题意识淡薄、创新精神不足、研究能力不强、知识面狭窄等一系列问题成为课程改革的桎梏。 近年来,随着反思性教学的兴起,培养反思型教师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当代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呢?我们认为未来的教师必须有迎接21世纪挑战的智力、道德和批判性反思的能力。 2.什么是反思型教师 (1)什么是反思 早在20世纪初,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等书中就论述过反思性思维的问题,他对反思的界定给我们当前的反思理论提供了一个基础。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向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包括这样一种有意识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证据和理性的坚实基础上建立信念”。这里隐含着这样几方面的意思:一是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考虑);一是反思具有对象性(指向“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自觉性(“有意识和自愿的”)和技巧性(从支持反思的对象的“基础”及“趋于几达到的进一步结论”上着手)。他提出了反思性个体所具有的三个特征:思想开放,有责任感和专心一致的执着性。思想开放能够注意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能够对待别人的批评;责任感表明了能积极寻求真理和运用获得的信息去应付有问题的局面:执着性表明了能克服恐惧和始终如一的精神,并能批判性地评估自我和周围的一切。反思型教师应当具有以上的三个特征。 反思型教师教育是对技术型教师观和能力本位教师教育模式的批判与超越。传统技术型教师观把教师视为技术人员,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反思型教师观主张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研究者,不仅具有课堂教学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与技巧,而且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等更广阔的教育问题进行探究、处理的能力。 (2)反思型教师教育模式的产生 反思型教师教育主张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培植教师“反思”(reflection)的意识,使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传统的技术型教师观把教师视为技术人员(teacher as technician)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而通过反思型教育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教师则是研究者,他们不仅具有课堂教学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与技巧,而且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进行反思、探究、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等问题进行探究和处理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即从追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和权利转向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80年代后,人们在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时,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调适,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实行反思型教师教育。 3.反思型教师应遵循的原则 反思总是围绕着问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反思自己和自己的教学要以问题为中心,以追问为原则。一般来讲,提问方式有三种:“What-to”的提问,“How-to”的提问,“Why-to”的提问。“What-to”一般是本体意义上的追问,“How-to”则主要是对方法的追问,而“Why-to”则往往是对知识论的提问。 反思总是围绕着教师―学生―教学、学校―家庭―社会两大主题。反思教师自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与家庭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等。 反思总是以方法论为中心,即如何反思。反思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根据Winter(1989),Richardson(1989),Hunan(1990),Bailey(1990),Wallace(1991,199A),Brooket al.(1993),Fanitini(1993),Pineino(1993)等人对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反思性教学可有许多形式和手段来实现,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转引自Stanley.1998) (1)记日记(diary keeping)。教师在一堂课后,用教学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作为反思基础。教师可与自己的同事在这一基础上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有:①自由讨论。根据教师各自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叙述自己的看法,如某一问题的形成,如何自我反馈,采取补救措施,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受到的启发;②共同讨论。教师可围绕人家所关心的问题,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以及在下次教学中应注意的方面要采取的措施。同时通过讨论,各自也可以从其他教师那儿得到许多启迪和经验。 (2)听课与观察(observation)。这主要是以相互听课为主的形式,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教研室或教师为单位,相互听课,相互学习,观察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如课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教学方法(teaching approach)、学生反应(students responses)、师生关系(teacher-students relationship)等。 (3)录像(video)。观看和分析自己或同事的课堂教学录像,是教师培养自我意识能力的手段之一。因为,教学是教师独立地、自觉地从事教学和管理自己的实践活动。观看课堂教学录像,能详尽反馈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触发反思性思考,总结教学行为的成功与不足,也可以从同行的教学录像中得到一些启示和灵感,反思自己的弱点,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与日记形式相比,录像扩大了教师反思的空间。 (4)教学行为研究(action research)。由于教学实践过程是教师个体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过程,因此教师教学活动的发生就建立在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之上。所谓教学行为研究,就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各种行为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积极主动地进行计划、评价、反馈、检查、调控和改进的行为过程。 4.反思性教学的过程 不同的学者对反思性教学的过程有不同的理解。Osterman认为教学反思的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甘正东,2000): (1)确定所关注的内容。教师通过对教学的感受,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并明确其性质和结构。 (2)观察与分析。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及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感情。 (3)重新概括。在通过分析观察认识了问题的成因之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和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在这一阶段,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形成更好的概念和方法。这种信息可以来自专门研究领域,也可以来自实践领域。 (4)实际验证。通过实际尝试或角色扮演,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假设和教学方案。在检验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发现新问题,从而又进入一个型的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武继红(2003)根据Barrlett的反思模式,提出了如下反思性教学过程:观察(observation)→破译(interpretation)→内省(introspection)→置疑(questioning)→需求替代(consideration)→调试(adaptation of instruction)。观察主要指教师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教学活动;破译主要是探寻上述所记录的活动的意义;内省是教师重新思考固有的观念的过程;置疑就是寻求教学行为和固有的观念之间不一致甚至矛盾之处;寻求替代,指根据新的认识寻找新的方法替代那些与现有的认识不符的教学行为;调试是指在深思各种行动的效果后,实施新的行动计划,形成新的反思环。熊川武(2002)提出以下五个反思性教学的实施过程:①反思教学现状,发现问题;②进行目的――手段分析,提出假说;③制定 教学计划 ,将假说具体化;④实施计划,进行教学;⑤分析和处理材料,得出初步结论,写出反思性日记或论文、实验报告等。 5.启示 反思性教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必须确立外语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提出和总结个人的理论见解,而不是盲目地追随他人的理论,要求通过日志、录像或听课等主客观方式由教师自己观察,内省和反思课堂教学活动,发现问题并即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建立引导,扶持外语教师进行立足于教学并服务于教学的探索的机制和环境,使反思教学实践成为他们走上科研之道的起点,成为他们自身素质和职业能力发展的必由之路。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他理解并感到,没有关于教育科学的知识便不可能对儿童进行自始至终的教学作”,“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质”。新教师应牢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并把这一教学观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多进行换位思维,坚持与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层次,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设计和组织自己的教学。 参考文献: [1]Stanley,C.A framework for teacher reflectivity[J].TESOL Quarterly,1998,(3):584-591. [2]甘正东.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2000,(4). [3]武继红.英语教师反思型教学实践初探[J].外语界,2003,(1). [4]熊川武.说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6). [5]张天乾.反思性教学的认识及探索[J].基础英语教育,2004,(2). 看了“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副高职称论文有字数要求吗 2.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3.高级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 4.工程师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5.教师进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3000以上

一般来说,普通期刊的论文不需要很长时间。文章字数保证在3000字以上。还有一些期刊要求不少于2500字。最好以3000字为底线,因为很多期刊的论文收不少于3000字。我们说3000字是最基本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章一定要用3000字。一般来说,只要字数不低于底线要求,都符合要求。

如果字数在合理范围内就可以了。一般论文3000-5000字是比较合适的范围,控制字数不难。一些作者发现他们写作时字数超过了字数。想必,作者并没有列出文章的提纲,如果有提纲,文章不容易超过字数。提纲的撰写有助于控制文章的篇幅。建议作者在正式写作之前先写提纲。大纲是文章的框架。有了这个框架,填写的内容就会围绕每个部门的核心分,文章整体上不容易超过字数。中间标题的论文字数容易掌握。文章发表难度适中,周期适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