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海南大学发表论文的老师

发布时间:2024-07-05 01:34:20

海南大学发表论文的老师

胡伟,男,1982年7月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教授,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导师。2008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岩土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10月起任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专职教师;2009年7月高聘为海南大学副教授;2010年9月破格提升为副教授;2011年6月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2011年12月至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做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现主要担任《工程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专业外语》等课程及大四毕业设计指导等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地基与基础工程、岩土体本构关系与数值模拟、岩土工程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究。至今在《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工程力学》、《应用力学学报》、《工程地质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及国际国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其中EI检索12篇,ISTP检索1篇。参编《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材一部,主编一部《地基处理理论与技术进展》(副主编)。参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项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现主持一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海南省教育厅项目、两项海南大学校级科研课题。 Email:。

在海南大学艺术学院,位于海南大学海口市海甸校区,北靠琼州海峡,校园林木深蔚,是艺术创作的绝佳场所。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是海南大学下属的20个学院之一,始创于1985年。随着海南大学的成长,多年的风雨兼程,艰苦创业,艺术学院得到上级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教研成果:

艺术学院教师在教学之余注重学术研究,科研成果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学院教师出版专著20余部,在国家核心期刊以及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美术专业教师有7幅作品入选全国美展,3幅作品获国家级奖项,有127幅作品发表在各级专业刊物、画册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海南艺术学院

哈哈 ,还有人要强哥的论文。。考试卷子都出来了

湖南大学论文发表多的老师

是的,年轻的女副教授,受到大家的质疑,但是优秀又努力的人很多,她的付出值得这样的回馈。

是的,史教授是位德才兼备的好教授,为人谦逊,厚道。下面是他的情况介绍: 一、基本信息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院985工程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电话/传真: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邮编:410082 电子邮件: 二、主要研究方向(1) 水泥和混凝土材料的设计与应用;(2) 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的耐久性设计;(3) 水泥添加剂(助磨剂)和混凝土外加剂的配制与应用;(4) 结构修补材料和技术;(5) 固体废弃物的特性分析与资源化利用;(6) 智能自修复防渗漏材料;(7) 土壤固化稳定;(8) 边坡固化和植被材料;(9) 有毒害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的特性分析及与处置。三、学习和工作经历1984年获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士学位;1987年获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学位;1990-1992年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攻读并获得材料学博士学位;1993-1999年在加拿大环境部废水技术中心任项目经理和高级项目经理;1999-2005年在美国高级材料技术公司和加拿大CJS技术开发咨询公司分别任技术副总裁和总裁;2005-2007年任美国格雷斯公司主任科学家;2008年至今任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985工程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南大学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兼职副教授,重庆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的兼职教授。四、学术兼职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刊《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副主编国际著名学术刊物《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编委;中国硅酸盐学会《硅酸盐学报》编委;美国混凝土学会(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的会士(Fellow);国际能源研究会(International Energy Foundation)的会士(Fellow);美国混凝土学会中8个专业委员会的委员;美国材料与测试学会中(ASTM)4个专业委员会的委员;法国RILEM中2个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五、主要科研项目及创新专利已完成由美国,加拿大及南韩政府和公司赞助的20多个项目。正在主持的项目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子课题、教育部985工程项目、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及国家级重大工程长沙地铁项目。已获4 项美国专利和1项中国专利授权,还有8 项国际专利正在申请中。六、主要论著自2004年以来,出版英文著作六本(五本第一作者、一本第二作者),合编国际会议论文集两本,组织和主持了2个国际学术会议,在美国混凝土协会的年会上组织了3次专题研讨会。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50篇、EI收录52篇、ISTP收录8篇,SCI收录论文他引400多次。

其名为李晟曼,有天赋还很努力,在学术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学期间包揽过国家奖学金等多项奖项,在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十余篇论文。

说明年龄并不能界定人的优秀,一个人只要他有天分肯努力,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也是有可能获得很高的学位,很优秀的资质的。

南华大学老师发表论文

南华大学最厉害的教授如下:

毕磊,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分别赴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NIMS)和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进行研究工作。

现任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

其研究方向为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120余篇,论文引用超6000次,H因子49。

其中有6篇研究论文被选为期刊的封面(封底)论文,有10篇论文入选过ESI前1%高被引论文。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重点研发项目等科研项目。

现担任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期刊编辑、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期刊青年编委、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期刊青年编委。

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入选湖南省2020年度“百人计划”青年专家。

日刘升学,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湖南省衡阳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5年7月分配到衡阳工学院。1985年7月至1995年

性别:女 出生年月 1957年1月1日 【个人情况综述】 1978.3-1982.1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1982.3-1984.12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硕士生;1993.9-1996.8 吉林大学化学系博士生;1997.9-1998.9 北京语言大学脱产学习法语, 1998.9-1999.9 法国巴黎第六大学访问学者.1975.1-1978.3在吉林市蔬菜公司工作,1985.1起在东北师范大学工作。 多年来一直在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从事无机化学教学工作和多酸化学的研究工作。先后讲授了本科生基础课《无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元素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无机选论》,《环境化学》,函授生《中级无机实验室》,《无机化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稀土配合物》,《文献阅读》等。指导本科生、函授生和研究生多名。参加翻译著作《现代多酸理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和编写了《化学实验精义》(陈耀廷等主编, 四川科技出版社,1991)。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新结构化合物合成,药物化学和多功能材料化学方面。在国际期刊《Rev. Coord.Chem》,《 Angew. Chem.》, 《Inorg Chim.Acta》,《Synth.React.Inorg.Met.Org.Chem.》,《Polyhedron》,《Transition Met.Chem.》,《Synth. Met.》,《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utre》和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科委项目6项。4项理论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学进步奖。 【学习工作简历】 1978.3-1982.1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 1982.3-1984.12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硕士生 1993.9-1996.8吉林大学化学系,在职博士生 1997.9-1998.9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法语 1975.1-1978.3吉林市蔬菜公司船营副食合作商店,工人 1985.1-1999.12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 助教, 讲师, 副教授 1998.10-1999.10法国巴黎第六大学,访问学者 1999.12-现在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化学会会员 【获得奖项】 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省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著作及论文】 1. Hydrothermal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copper isopolytungstate:[Cu(phen)3][W6O19] MengFan-Xia(孟凡霞) KunLiu(刘坤)ChenYa-Guang*(陈亚光) Chinese J. Struct. Chem. 2006, 25, 837。 2.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quantum study of organoammonium polyoxomolybdate with one-dimension chain containing face-shared molybdenum-oxygen octahedra Ya-Guang Chen,* Li-Kai Yan, Xiang-Rong Hao, Kun Liu, Xiao-Hong Wang and Ping-Ping Lu, Inorganica Chimica Acta, 2006, 359, 2550。 3. Coordination Chemistry of the Hexavacant Tungstophosphate [H2P2W12O48]12- with FeIII Ions: Towards Original Structures of Increasing Size and Complexity Béatrice Godin, Ya-Guang Chen, Jacqueline Vaissermann, Laurent Ruhlmann, Michel Verdaguer, Pierre Gouzerh Angew. Chem.Int. Ed. 44(20), 2005, 3072-3075。 4.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trisubstituted heteropoly compounds 陈亚光,刘坤,王晓红分子科学学报 2005,21(2),11-15。 5. Tungsten-18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n the Study of Polyoxometalates Ya-Guang Chen, Jian Gong and Lun-Yu Qu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2004, 248, 245-260。 6. Syntheses and Application of All-lithium Salts of Heteropolyacid as Electrolyte of Lithium-ion Battery Chen Ya-Guang, Wang Cunguo, Zhang Xi-Yan, Xie De-min and Wang Rong-shun CHEM. RES. Chinese Univ. 2004, 20(1),77-80 7.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of ZnCl2-doped Carbon Nanometer Material as the Anode of Lithium-ion Battery D.F. Zhou1,2 , Y.L. Zhao1, Y.G. Chen1, X.Y. Zhang1, R.S. Wang1 Mat. Res. Soc. Symp. Proc. 2004,Vol. 822, S3.4.1-S3.4.6 8. Lithium Salts of Heteropolyacid as the Electrolyte of Lithium-ion Battery Ya-Guang Chen, Cun-Guo Wang, Xi-Yan Zhang, De-Ming Xie and Rong-Shun WangSynthetic Metal 2003,135-6, 225-226 9.SYNTHESES AND STRUCTURE OF HETEROPOLY COMPOUND WITH THREE METAL ELEMENTS K5H[SiMnMo2W9O40]11H2O ?ZHU? ZHIPING,CHEN YAGUANG,ZHOU DEFENG,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utre2001,598,103 10.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charged-transfer salt (DBTTF)6HSiMo12O404H2O Chen Ya-Guang, Liu Jing-Fu and Liu QunPolyhedron 1999,18,481 11. 十一钨钛杂多酸盐 MnXW11TiO40(X=Si,B,Zn) 的合成及其氧化还原性质 陈亚光,朱志平,赵玉英,吴洪达,李顺玉,刘景福无机化学学报1999,15(2),205 12. 有机-无机自由基盐(DBTTF)6PM12O40.2H2O合成, 性质和结构陈亚光,刘景福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19,843. 13.二苯基四硫富瓦烯-十二钨杂多酸自由基盐的合成,性质和结构 陈亚光,朱志平,刘景福等无机化学学报 1998,14,281 14.Charge-transfer salt of tungstogermanate heteropolyanion and dibenzotetrathiofulvalene 陈亚光,刘景福结构化学1998,17,1053. 15.Synthesis,propertie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heteropoly compound containing titaniium 陈亚光,刘景福Transition Met. Chem.,1997,22,356 16.Heteropoly complexes containing titanium II.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itanotungstocobaltates 陈亚光,刘景福Synth.React.Inorg.Met.Org.Chem.,1997,27,239 17.Heteropoly complexes containing titanium-1. The complexes with tetrahedral iron or chromium ascentral atom 陈亚光,刘景福Polyhedron 1996,15,3433。 【承担项目】 (1)杂多化合物的药物化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996.12-1998.12,8.5万元,第一完成人。 (2)钛杂多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吉林省科委项目,1997.1-1998.12,5万元,第一完成人。 (3)硅钨钛杂多化合物用作抗肿瘤新药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9970842),2000.1-2002.12,15万元,项目负责人 (4)抗癌药物的毒理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吉林省科委项目,1999.10-2001.9,15万元,第一完成人 (5)以乙烯和醋酸作用气相合成乙酸乙酯? 吉林省科委项目? 1999,7-2001,12,8万元,第一完成人 二.南华大学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南华大学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陈亚光,男,1956年10月出生,1983年毕业分配到湖南省郴州地区人民医院工作。 现任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南华大学医院管理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1994年开始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在科室经济核算、医院薪酬设计及绩效考核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主编出版了《国有医院薪酬改革与实践》一书,其《医院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课程在全国各地讲授,获得很高评价。 2004年获得全国优秀院长称号,2006年获首湖南省医院管理突出贡献奖。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工作原因刘升学,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湖南省衡阳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7月分配到衡阳工学院。1985年7月至1995年3月在衡阳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任教,先后担任过机械系中心实验室党支部书记、主任,化工机械教研室党支部书记。1995年3月至1997年3月,任中南工学院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科长、处工会主席。1997年3月—1998年2月,任中南工学院教务处副处长。1998年3月—2000年9月,任中南工学院科技处副处长、科技开发公司经理。2000年9月—2002年1月,任南华大学产业办副主任(主持工作)、科技产业集团副总经理(主持工作)。2002年2月—2005年1月,任南华大学产业办主任、科技产业集团总经理。2005年1月—2006年7月,任南华大学总务处处长。2006年7月—2008年11月,任南华大学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2008年12月—2010年9月,任南华大学副校级督导。2010年9月至今,任南华大学副校长。主讲过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零件、机械制造工艺、化工机器、工程热力学、压力容器安全监察与管理、测控技术、腐蚀与防护、产业经济学等课程;指导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指导硕士生。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取得的科研成果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校级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多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1本。现主要研究方向有区域经济学、城市化及高等教育管理。兼任衡阳市经济学会执行理事长,衡阳市服务业研究中心主任。

海南大学发表的论文

哈哈 ,还有人要强哥的论文。。考试卷子都出来了

(2000年以后发表的主要论文,*示通讯作者)马英,关瑞章,郭松林,等. 鳗鲡病原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6):587-591.马英,钱鲁闽,王永胜. 对虾养殖池沉积物细菌的遗传多样性.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7 (4): 369-374.马英,关瑞章,汪琳,等. 九孔鲍 苗期养殖水体细菌的群落结构。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5):526-531.马英,熊何健,林源洪,等. 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水产学报,2009,33(4):617-623.马英,王志勇,陈芸,等. 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2):93-96马英,钱鲁闽,王永胜,等. 硝化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中国水产科学,2007,14(5):872-879马英,焦念志. 聚球藻(Synechococcus)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自然科学进展,2004,14(9):8-13.马英,林顺权, 吕柳新. 草莓、番木瓜、猕猴桃遗传转化研究初报。园艺学进展,2002, (5): 343-346.马英,林顺权,高毅,等.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在番茄中的表达及免疫活性研究。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2): 223-227.马英,张军,林顺权,等.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基因工程疫苗,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增刊):71—77.徐春燕,陈澄璟,鄢庆枇,宋振荣,马英*. 厦门近岸水域海洋附着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台湾海峡,2012,31(3):396-402.汪琳,杨秋明,郝剑东,宋振荣,马英*. 九孔鲍脱板期养殖环境细菌分离及分子鉴定。台湾海峡,2009,28(2):210-216.徐春燕,苏建强,鄢庆枇,马英*. 抗生素抗性组学研究进展。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2):36-40.熊何健,马英,汪琳,唐森铭. 紫外辐射诱导牡蛎细胞DNA损伤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6):400-403.邓德波,马英,徐春燕,关瑞章. 鳗鲡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细菌的组成及其数量,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5(5):321-326.操龙飞,游华军,陈子涵,马英,熊何健,鄢庆枇. 响应面法优化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鱼排蛋白分段酶解工艺,海洋与湖沼,2012,43(1):1-8.高毅,马英,李梅,等.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在墨西哥酸浆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病毒学报, 2003,19(1):31-35.郑江,关瑞章,李丹,马英,谢钦铭.《生物化学专题》双语教学的设计与探讨,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603-605.蔡明夷,韩芳,刘贤德,马英,王志勇. 关于整合PBL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思考——以遗传学中“基因组”的教学为例. 龙岩学院学报,2010,28(5):118-121.2000年以前发表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

CNKI数据库。使用CNKI数据库、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或者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检索与课题密切相关期刊学术论文,写出检索词、检索式(检索式包括检索词、检索途径、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检出的结果数,保存三条记录的题录。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1983年9月考入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7年7月本科毕业分配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1997年8月调入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继续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助教进修班学习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2000年9月考入吉林大学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2003年6月获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考入吉林大学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2006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7月晋升为教授。2007年1月任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2009年3月参加中央党校第26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2012年3月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二、研究方向及主讲课程研究方向:20世纪中国大众文艺、当代文艺思潮、鲁迅研究。 主讲课程:为本科生主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鲁迅研究、当代文艺思潮等课程;拟为研究生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研究史、当代中国大众文艺研究、20世纪中国通俗小说代表作家研究等3门课程。三、科研成果:(一)近五年发表的学术论文1.《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的后现代特征》,《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2.《话语转型期中国电影的失语症》,《电影评介》2007年第11期。3.《全球化·鲁迅·相互主体性》,《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4.《转型期中国大众文艺的世俗视角》,《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5.《新世纪大众文艺的特征》,《文艺报·理论与争鸣版》2011年2月25日。6.《浅谈电视剧<武林外传>的解构与建构》,《当代电视》2011年第4期。7.《谈电视剧<武林外传>的“无厘头”文体特征》,《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8.《促进大众文艺的健康发展》,《文艺报·理论与争鸣版》2011年9月26日。9.《超越“小我” 表现“大我”——评刘上洋的散文》,《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版》2011年10月17日。10.《危机的葬送——鲁迅<孤独者>论》,《上海鲁迅研究》2011年第4辑。11.《文艺批评与文艺争鸣》,《艺术评论》2011年第12期。12.《日本的现代批判与鲁迅》,《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13.《文学批判与现实批判》,《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14.《当代文艺批评学的生长点》,《中国艺术报》2012年2月3日。15.《文艺家,拿出接受批评的雅量》,《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版》2012年2月14日。16.《知识精英的隐退与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艺》,《文艺评论》2012年第3期。17.《论转型期中国大众文艺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齐鲁学刊》2012年第2期。(二)出版著作1.《中国小百科全书·文学与艺术卷》,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年.(参编)。2.《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主编)。3.《新时期文学概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一著者)。4.《转型期中国大众文艺简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第一著者)。5.《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A、B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参编)。6.《转型期中国大众文艺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独著)。7.《中国现当代文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主编)。8.《鲁迅大全集》(共33卷),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编委)四、科研项目主持项目1.国家民委科研项目:20世纪中国蒙古族作家汉文创作与现代性问题研究(2009—2011),项目编号:09NM03。 2.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日本代田智明的鲁迅研究(2012—2014),项目编号:参与项目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竹内好的鲁迅研究(2003—2010),第一参加人,项目编号:03BNW045。 2.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作品语言研究(2006—2009),第一参加人,项目编号:NJ06089。五、学术兼职1.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2.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 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 4.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 5.《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版)编委会委员六、获奖1.1999年12月,著作《新时期文学概述》获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1998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2002年6月,吉林大学第十六届“精英杯”学术成果大奖赛二等奖。 3.2005年12月,论文《文化蒙蔽: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精神桎梏》获内蒙古民族大学2003—2004年度科技成果奖二等奖。4.2006年3月,获内蒙古民族大学2003—2004年度成人优秀教学质量奖。5.2006年5月,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2008年1月,论文《论二十世纪中国大众文艺流变》获内蒙古民族大学20005—2006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7.2008年6月,项目《女性主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研究》获吉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8.2008年8月,被评为内蒙古通辽市2008年度师德先进个人。9.2011年11月,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届优秀主讲教师。10.2011年11月,被评为“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先进个人。

1.《放逐与回归——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综论》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版).2.《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五四’时期一个角度的回溯与思考》,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2004年10月出版)3.《上海文化与上海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0出版)4.《文化批判与文化认同》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09出版)5.《后新时期文化与文学论》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05出版)6.《文化的震撼和心灵的冲突:新时期文学论》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05出版)7.《旷野的呼声:中国作家与基督教》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01出版)8.《论语派的文化情致与小品文创作》 杨剑龙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08出版) 1.《新时期文学二十年精选:中篇小说卷》王铁仙、杨剑龙、刘挺生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1出版)2.《都市帝国与先知》孙逊、杨剑龙编三联书店上海分店(2006-08出版)3.《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杨剑龙、钱虹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9出版)4.《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孙逊、杨剑龙编上海三联书店(2007-03出版)5.《全球化中的上海与东京》孙逊、杨剑龙编三联书店上海分店(2007-10出版)6.《都市空间与文化想象》孙逊、杨剑龙编上海三联书店(2008-10出版)7.《都市文化研究·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孙逊、杨剑龙编上海三联书店(2010-07出版)8.《双城记:上海、纽约都市文化》孙福庆、杨剑龙编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06出版) 1. 都市文化研究的学科建构和发展路径——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教授访谈[J]. 社会科学家,2011,(6).2. 论“五四”时期陈独秀对基督教的复杂态度[J]. 社会科学家,2011,(6).3.韩国抗日“义兵运动”的生动写照——评无名氏的《红魔》、《龙窟》[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4. 移动电视与市民文化权益[J]. 秘书,2011,(7).5. 国家、群体与个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0,(6).6. 民族国家视角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2).7. 灵魂拯救的文学——论灵性文学小说集《新城路100号》[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8. 上海世博会效应与上海的转型及发展[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9. 物欲世界中的温情——评徐则臣的短篇小说《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J]. 名作欣赏,2011,(10).10. 杨剑龙,满建,李彦姝. 直面苦痛与生命追求——关于史铁生的价值与意义的讨论[J]. 理论与创作,2011,(3).11. 新世纪城市文学的缺憾——以上海文学为例[J]. 探索与争鸣,2011,(4).12. 论新世纪上海城市书写的长篇小说创作[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J]. 世界宗教研究,2011,(3).14. 现代长篇小说的先声——关于《冲积期化石》的讨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5.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社会(三篇)[J].甘肃社会科学,2010,(1).16. 论非基督教思潮与中国教会本色化运动[J]. 甘肃社会科学,2010,(1).17. 上海世博会主题公众论坛的文化阐释[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8. 科学技术与人文内涵的融会——从巴黎世博会到上海世博会[J]. 社会科学,2010,(4).19. 意象建构中的浓墨重彩——重读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J]. 理论与创作,2010,(2).20. “文章或有山林意”——论汪曾祺的游记创作[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 探究现代派文学的文化语境与文化精神——评李洪华著《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2. 世博会与上海文化建设[J]. 秘书,2010,(5).23. 对“崇高”的反叛与颠覆——重读王朔的《顽主》[J]. 阅江学刊,2010,(3).24. 论新时期至新世纪的文学观念与文学潮流[J]. 江汉论坛,2010,(6).25. 论鲁迅《野草》的词语悖反、母题悖论及其艺术张力[J]. 学术月刊,2010,(4).26. 一部接近文学发生原生态的文学史——评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5).27. 姚克与电影《清宫秘史》[J]. 博览群书,2010,(7).28. 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J]. 中国名城,2010,(10).29. 上海世博会与城市文化[J].江西社会科学,2010,(8).30. “把它打碎之后进行重新组合”——马原《冈底斯的诱惑》重读[J]. 理论与创作,2010,(6).31. 取消文理分科之我见[J]. 检察风云,2009,(5).32. 《论写作》:牢骚里的真感悟[J]. 名作欣赏,2009,(7).33. 前言:张爱玲与她的散文创作[J]. 名作欣赏,2009,(7).34. 论20世纪乡土文学的创作心态与叙事方式[J]. 社会科学,2009,(4).35. 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于新世纪朱自清研究的观照[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36. 《谈音乐》:以纤敏的感受描摹音乐之美[J]. 名作欣赏,2009,(9).37. 陶晶孙的《给日本的遗书》[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8. 在人学与审美中探究文学精神——读王铁仙的《中国现代文学精神》[J]. 文学评论,2009,(3).39. 论基督教文化与冰心、许地山小说的叙事模式[J]. 中国比较文学,2009,(3).40. 论新世纪初的文化语境与文学现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41. 一幅清新淡雅的风俗画——重读汪曾祺的《受戒》[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6).42. 论西方文艺中心论与中国文学批评传统[J]. 文艺理论研究,2010,(1).43. 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J].科学发展,2009,(7).44. 论《新青年》的封面与插图的文化韵味[J]. 江汉论坛,2006,(1).45. 论先锋的上海与先锋的诗歌[J]. 学习与探索,2006,(1).46. 论尹玲诗歌创作的主题意象[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7. 底层生存与纯文学:面对时代的问题[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48. 揭示华夏民族双重的精神悲剧——重读鲁迅的《药》[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49. 宗教信仰与当代伦理社会——重读《田野上的教堂》[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2).50. 论上海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 文学评论,2006,(6).近年来发表的部分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