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杂志

发布时间:2024-07-02 11:19:50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杂志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覆盖工、文、理、艺、经、管、法、教、医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 1952年,1984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湖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水平较高的骨干大学”;拥有丰富的办学层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4年,学校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2012年、2016年连续两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6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入选教育部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21年入选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学校占地面积 1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文体和后勤服务设施,以及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92万余册,电子图书163万余册,电子期刊153万余册。学校建有安全通畅的校园网络、智慧快捷的校务平台。,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计算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芯片产业学院)、体育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国际学院、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17个教学单位;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信息技术中心、档案馆、期刊社、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农机鉴定站、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校医院10个直属单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近2万人,研究生近7000人,国际学生近1000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专职博士、硕士生导师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5%以上。现有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专家人才188人。学校还先后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聘请了包括9名国内院士和8名国外院士在内的兼职教授400余人,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现有 56个本科专业招生。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95项,湖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湖北省品牌专业8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等专业27个;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2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4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湖北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38门,省级各类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绿色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绿色化的战略需求,持续深入实施以绿色工业为主导的 “135+”学科发展战略。现有1个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5个湖北省特色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力电子工程、生物工程”3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工程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校建有 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5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5个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平台、1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中试基地、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7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41个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5家产业研究院等各类科研平台。2012年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0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50多部;收录高水平论文2700余篇,其中SCI论文1400余篇;专有授权专利25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4项,其中国家奖1项、省级一等奖26项。学校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和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开展科学研究,与500多家大中型企业有长期合作,科技服务湖北位居省属高校前列;2020年10月,学校作为湖北唯一试点入选国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受到央视《新闻联播》等重要媒体的关注和专题报道。,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其中,《中国机械工程》入选 EI源刊目录,连续12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 “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学生为本,教师至上,自由发展,国际视野”的治学思想,凝练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健全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科技服务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近五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部级奖 2100余项,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数学建模、结构设计竞赛等国家级重大竞赛中均获有重要奖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排名第64位、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71位。学校体育赛事获得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十六强、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超级组男子单打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创意集市、省级众创空间,并入选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先后涌现出“全国创业英雄十强人物”“全国创业英雄百强人物”等成功创业典型。,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 “教师国际能力提升工程”及“学生国际视野拓展工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是湖北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1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在读学生近1700人。学校举办的“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中美4+0双学位模式)是全国唯一专注于培养国际化绿色工业人才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聘任外籍院士8人,现有常任外籍专家、教师30余名,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师生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格高校,师生年均出国(境)交流研修人数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获批设有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111基地”)2个,另获批设有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3个、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获批全省首个省级国际化示范学院。学校成立有“中英超快激光加工技术研究中心”“中法岩土力学与混凝土材料研究中心”等20余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国家科技部授权学校举办有“TEFL in China”外籍教师执业资格培训项目武汉中心。,学校多次获得各类表彰,被授予 “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美誉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外事(侨务)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委先进党委中心组”“省属高校‘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当前,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水平,全面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要求,坚持以师生为中心,以特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协同发展为重要途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 “三步走”发展战略为努力方向,以争创“双一流”为强力抓手,确立一流发展目标、建设一流学科专业、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明确“四个聚焦”“四个融合”“四大工程”和“四个走在前列”的“四个四”发展思路,坚持“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积极融入“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绿色理念、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上形成特色,奋力开创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建设新局面,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贡献。

湖北工业大学是不是一本大学,需要根据生源地的招生批次来决定。因为如果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大学,通常也认为是二本大学。而湖北工业大学在湖北、甘肃、宁夏、青海、云南、贵州、四川、内蒙古、广西、河南、江西、安徽、黑龙江是本科第一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说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本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在新疆、吉林、山西是本科第二批次招生,所以我们也说湖北工业大学是二本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在重庆、海南、广东、河北是本科批次招生,所以我们也认为湖北工业大学是本科大学。

材料补充:

湖北工业大学(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湖工大”,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以工学为特色,覆盖工、文、理、艺、经、管、法和教育等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质认证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中国园艺文摘》 国家级刊物 3400字符《中国林业产业》 国家级;2500字符/版《乡村科技》 省级刊物,2500字符/版《环球人文地理》 国家级 2500字符/版《山西农经》 省级刊物 2000字符/版《环境与发展》 国家级,3300字符《农家参谋》 省级2500字/版《新农村》 省级 2300字符/版《地球》 国家级 2500字/版面《科学种养》 省级3000字符/版 《当代旅游》 省级2500字符/版《农业与技术》 国家级 2100字符/版《中国农业信息》 国家级刊物,2500字符/版《当代畜禽养殖业》 省级刊物,1900字符/版《农家顾问》 省级刊物,2600字符/版《科技创新与应用》 省级刊物 3000字符/版《民营科技》 省级,3000字符/版《江西水产科技》 省级;2200字/版《农家科技》 省级 2500字符/版《科技风》 省级 2500字符/版 《科技创新导报》 国家级 3500字符/《农村经济与科技》 省级 2400字符/版《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国家级;2500字/版《农民致富之友》 省级 2500字符/版

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其中,《中国机械工程》入选EI源刊目录,连续12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学生为本,教师至上,自由发展,国际视野”的治学思想,凝练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健全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科技服务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报名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杂志投稿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覆盖工、文、理、艺、经、管、法、教、医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 1952年,1984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湖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水平较高的骨干大学”;拥有丰富的办学层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4年,学校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2012年、2016年连续两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6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入选教育部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21年入选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学校占地面积 1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文体和后勤服务设施,以及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92万余册,电子图书163万余册,电子期刊153万余册。学校建有安全通畅的校园网络、智慧快捷的校务平台。,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计算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芯片产业学院)、体育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国际学院、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17个教学单位;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信息技术中心、档案馆、期刊社、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农机鉴定站、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校医院10个直属单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近2万人,研究生近7000人,国际学生近1000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专职博士、硕士生导师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5%以上。现有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专家人才188人。学校还先后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聘请了包括9名国内院士和8名国外院士在内的兼职教授400余人,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现有 56个本科专业招生。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95项,湖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湖北省品牌专业8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等专业27个;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2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4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湖北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38门,省级各类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绿色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绿色化的战略需求,持续深入实施以绿色工业为主导的 “135+”学科发展战略。现有1个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5个湖北省特色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力电子工程、生物工程”3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工程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校建有 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5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5个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平台、1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中试基地、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7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41个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5家产业研究院等各类科研平台。2012年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0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50多部;收录高水平论文2700余篇,其中SCI论文1400余篇;专有授权专利25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4项,其中国家奖1项、省级一等奖26项。学校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和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开展科学研究,与500多家大中型企业有长期合作,科技服务湖北位居省属高校前列;2020年10月,学校作为湖北唯一试点入选国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受到央视《新闻联播》等重要媒体的关注和专题报道。,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其中,《中国机械工程》入选 EI源刊目录,连续12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 “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学生为本,教师至上,自由发展,国际视野”的治学思想,凝练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健全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科技服务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近五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部级奖 2100余项,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数学建模、结构设计竞赛等国家级重大竞赛中均获有重要奖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排名第64位、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71位。学校体育赛事获得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十六强、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超级组男子单打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创意集市、省级众创空间,并入选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先后涌现出“全国创业英雄十强人物”“全国创业英雄百强人物”等成功创业典型。,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 “教师国际能力提升工程”及“学生国际视野拓展工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是湖北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1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在读学生近1700人。学校举办的“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中美4+0双学位模式)是全国唯一专注于培养国际化绿色工业人才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聘任外籍院士8人,现有常任外籍专家、教师30余名,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师生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格高校,师生年均出国(境)交流研修人数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获批设有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111基地”)2个,另获批设有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3个、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获批全省首个省级国际化示范学院。学校成立有“中英超快激光加工技术研究中心”“中法岩土力学与混凝土材料研究中心”等20余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国家科技部授权学校举办有“TEFL in China”外籍教师执业资格培训项目武汉中心。,学校多次获得各类表彰,被授予 “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美誉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外事(侨务)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委先进党委中心组”“省属高校‘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当前,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水平,全面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要求,坚持以师生为中心,以特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协同发展为重要途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 “三步走”发展战略为努力方向,以争创“双一流”为强力抓手,确立一流发展目标、建设一流学科专业、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明确“四个聚焦”“四个融合”“四大工程”和“四个走在前列”的“四个四”发展思路,坚持“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积极融入“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绿色理念、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上形成特色,奋力开创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建设新局面,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贡献。

学校总占地面积1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设有学院16个,本科专业55个;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中职硕士学位授权点。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杂志级别

农业科技与装备 省级普刊,现在非核心复合影响因子:0.287 综合影响因子:0.163 主办: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周期: 月刊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语种: 中文;开本: 32开ISSN: 1674-1161CN: 21-1559/S邮发代号: 8-211曾用刊名: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辽宁农机创刊时间:1979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该期刊不是国家级,而是省级,主办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农业与技术》杂志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农业与技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级农业综合性刊物。

省级。农业科技与信息杂志属于省级期刊。《农业科技与信息》创刊于1984年是由甘肃省农牧厅主管甘肃农业杂志社主办的农业类综合学术期刊。《农业科技与发展》是2003年4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卢良恕。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刊物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覆盖工、文、理、艺、经、管、法、教、医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 1952年,1984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湖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水平较高的骨干大学”;拥有丰富的办学层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4年,学校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2012年、2016年连续两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6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入选教育部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21年入选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学校占地面积 1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文体和后勤服务设施,以及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92万余册,电子图书163万余册,电子期刊153万余册。学校建有安全通畅的校园网络、智慧快捷的校务平台。,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计算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芯片产业学院)、体育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国际学院、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17个教学单位;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信息技术中心、档案馆、期刊社、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农机鉴定站、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校医院10个直属单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近2万人,研究生近7000人,国际学生近1000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专职博士、硕士生导师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5%以上。现有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专家人才188人。学校还先后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聘请了包括9名国内院士和8名国外院士在内的兼职教授400余人,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现有 56个本科专业招生。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95项,湖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湖北省品牌专业8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等专业27个;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2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4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湖北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38门,省级各类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绿色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绿色化的战略需求,持续深入实施以绿色工业为主导的 “135+”学科发展战略。现有1个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5个湖北省特色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力电子工程、生物工程”3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工程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校建有 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5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5个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平台、1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中试基地、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7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41个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5家产业研究院等各类科研平台。2012年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0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50多部;收录高水平论文2700余篇,其中SCI论文1400余篇;专有授权专利25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4项,其中国家奖1项、省级一等奖26项。学校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和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开展科学研究,与500多家大中型企业有长期合作,科技服务湖北位居省属高校前列;2020年10月,学校作为湖北唯一试点入选国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受到央视《新闻联播》等重要媒体的关注和专题报道。,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其中,《中国机械工程》入选 EI源刊目录,连续12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 “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学生为本,教师至上,自由发展,国际视野”的治学思想,凝练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健全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科技服务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近五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部级奖 2100余项,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数学建模、结构设计竞赛等国家级重大竞赛中均获有重要奖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排名第64位、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71位。学校体育赛事获得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十六强、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超级组男子单打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创意集市、省级众创空间,并入选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先后涌现出“全国创业英雄十强人物”“全国创业英雄百强人物”等成功创业典型。,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 “教师国际能力提升工程”及“学生国际视野拓展工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是湖北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1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在读学生近1700人。学校举办的“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中美4+0双学位模式)是全国唯一专注于培养国际化绿色工业人才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聘任外籍院士8人,现有常任外籍专家、教师30余名,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师生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格高校,师生年均出国(境)交流研修人数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获批设有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111基地”)2个,另获批设有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3个、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获批全省首个省级国际化示范学院。学校成立有“中英超快激光加工技术研究中心”“中法岩土力学与混凝土材料研究中心”等20余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国家科技部授权学校举办有“TEFL in China”外籍教师执业资格培训项目武汉中心。,学校多次获得各类表彰,被授予 “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美誉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外事(侨务)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委先进党委中心组”“省属高校‘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当前,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水平,全面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要求,坚持以师生为中心,以特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协同发展为重要途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 “三步走”发展战略为努力方向,以争创“双一流”为强力抓手,确立一流发展目标、建设一流学科专业、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明确“四个聚焦”“四个融合”“四大工程”和“四个走在前列”的“四个四”发展思路,坚持“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积极融入“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绿色理念、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上形成特色,奋力开创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建设新局面,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贡献。

湖北工业大学是不是一本大学,需要根据生源地的招生批次来决定。因为如果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大学,通常也认为是二本大学。而湖北工业大学在湖北、甘肃、宁夏、青海、云南、贵州、四川、内蒙古、广西、河南、江西、安徽、黑龙江是本科第一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说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本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在新疆、吉林、山西是本科第二批次招生,所以我们也说湖北工业大学是二本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在重庆、海南、广东、河北是本科批次招生,所以我们也认为湖北工业大学是本科大学。

材料补充:

湖北工业大学(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湖工大”,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以工学为特色,覆盖工、文、理、艺、经、管、法和教育等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质认证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中国园艺文摘》 国家级刊物 3400字符《中国林业产业》 国家级;2500字符/版《乡村科技》 省级刊物,2500字符/版《环球人文地理》 国家级 2500字符/版《山西农经》 省级刊物 2000字符/版《环境与发展》 国家级,3300字符《农家参谋》 省级2500字/版《新农村》 省级 2300字符/版《地球》 国家级 2500字/版面《科学种养》 省级3000字符/版 《当代旅游》 省级2500字符/版《农业与技术》 国家级 2100字符/版《中国农业信息》 国家级刊物,2500字符/版《当代畜禽养殖业》 省级刊物,1900字符/版《农家顾问》 省级刊物,2600字符/版《科技创新与应用》 省级刊物 3000字符/版《民营科技》 省级,3000字符/版《江西水产科技》 省级;2200字/版《农家科技》 省级 2500字符/版《科技风》 省级 2500字符/版 《科技创新导报》 国家级 3500字符/《农村经济与科技》 省级 2400字符/版《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国家级;2500字/版《农民致富之友》 省级 2500字符/版

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其中,《中国机械工程》入选EI源刊目录,连续12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学生为本,教师至上,自由发展,国际视野”的治学思想,凝练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健全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科技服务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报名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征稿

湖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 任耀武 走进如今的农村,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空中,一架架植保无人机飞转盘旋;田间,装载北斗系统的拖拉机自动驾驶;养殖场,农民一部手机远程操控作业。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技术逐渐运用到农业生产各环节,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关键技术支持,将促进农业信息的数字化,推动数字农业的有效实践。 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它彻底改变传统的种田场景,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务中解放出来,将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省智能农机、智慧农业起步源于国家北斗办与省政府联合实施的北斗高精度定位导航行业应用示范项目。如今,“北斗+农机”技术在我省广泛运用,涵盖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秸秆还田离田、烘干等多个农业环节,累计监测作业达6168万亩。 当前,我省“光芯屏端网”技术产业优势正在显现,成为拓展智慧农业应用场景的“硬核支撑”。在日益完善的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农村新基建加持下,不断迭代的遥感应用技术和图像识别应用技术不断运用,将有效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下一步,我省将围绕水稻、油菜等产业,建设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农场,培育农业数字经济新型服务产业。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信息科学技术和多领域科学技术深度融合,诱发新的产业技术革命。新一代信息 科技 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孕育了第三次农业绿色革命——农业的数字革命,使农业进入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

在农业数字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农业产生了两大变革:一是产生了以 智慧农业 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让农业生产更加“智慧”、更加“聪明”;二是促进了 农业数字经济 发展,激活了“数据要素”的价值潜能,赋能数字农业农村新发展。

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再次对智慧农业的发展给出了指导:“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AI)、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智慧农业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以及远程监控等现代高 科技 对传统农业进行科学化管理,在农业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实现资源消耗最低、环境破坏最少,进而实现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实现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管理学角度而言,智慧农业的生产率及能源使用效率更高。

近10来,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农业发达国家高度关注智慧农业的发展,从国家层面进行战略部署,积极推进 农业物联网、农业传感器、农业大数据、农业机器人、农业区块链 等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的创新发展。

2015年,加拿大联邦政府预测与策划组织发布了《MetaScan3:新兴技术与相关信息图》,指出土壤与作物感应器(传感器)、家畜生物识别技术、农业机器人在未来5-10年将颠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日本2015年启动了“基于智能机械+智能IT的下一代农林水产业创造技术”项目,核心内容是“信息化技术+智能化装备”。

2017年,欧洲农机工业学会提出了“农业4.0(Farming4.0)”计划,强调智慧农业是未来欧洲农业发展的方向。

2018年,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和美国医学科学院联合发布《面向2030年的食品和农业科学突破》报告,重点突出了传感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农业与食品信息化。美国NSTC“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中,将农业作为人工智能优先应用发展的第10个领域,资助农业人工智能 科技 的中长期研发;美国农业部“2018-2022年战略规划”中,突出了农业人工智能、自动化与遥感技术的应用。

根据国际咨询机构(Research andmarket)分析,2019年全球智慧农业市值167亿美元,2027年将达到292亿美元,2021-2027年全球智慧农业市值年复合增长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rate,CAGR)将达到9.7%。

目前,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大田智慧农业、以德国为代表的智慧养殖业、以荷兰为代表的智能温室生产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小型智能装备业,均取得巨大进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技术与产品,而且还形成了商业化的发展模式,为我国发展智慧农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我国2014年提出“智慧农业”的概念,与美国相比落后大约30年。我国农业上应用信息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由于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智慧农业在不同地区发展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因地理优势和经济因素在智慧农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西部地区山区多,发展相对较慢,并且还存在原始的传统农业。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在2009-2015年进入缓慢增长期,2016-2020年进入快速增长期。

我国智慧农业科学研究在实验室中的进展迅速,但在实际应用中进展缓慢,并且依托现代化农业设施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农田改造、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等方面。部分地区发挥其独特优势,尽管总体经济落后。

2016 年,新疆地方政府大力倡导智慧农业概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利用智能专家系统与专家智慧库等技术在呼图壁县红柳塘示范园区进行棉花种植生产布局,并重点建设了“123工程”,因地制宜,大大推进了当地棉花产业体系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浦东新区在智慧农业发展中成果显著。第一,初步建立了智慧农业发展体系,建立了大数据中心、智慧农业工作机制和研发平台;第二,建立“农民一点通”和“惠农通”等服务平台,加强对农民生产技术上的指导;第三,建立了田间档案记录及二维码管理的农产品监控与追溯系统,及时记录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播种、施肥、施药等各种数据,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保障;第四,物联网建设试点初步建立,现有19家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主要利用传感器在大棚中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生产;第五,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一批高 科技 企业,例如:上海孙桥农业园区、多利农庄等。

2020年,广东建立了以政府为引的投资引入民间资本,通过“1+4+N”模式发展智慧农业,即以“基础设施、平台载体、龙头企业和新型农民”为核心要素,优先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N个场景和领域进行推广应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从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及农民文化素质角度来看,智慧农业存在应用难题。由于我国农村人均占地少且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农业生产采用包干到户及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因此在模式上和技术上存在推广难题。

比如,想要实现农业生产转型发展智慧农业的农户只能自己出资购买相应的设备及软件服务,这一方面将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会提升农民的生产经营风险。同时,对于新兴互联网技术而言,我国在应用方面还未实现标准规范化发展,许多传感器、智能设备及机械设备之间无法形成数据信息共享,致使不同厂家的产品只能独立化运营,无法形成规模化发展,同样不利于智慧农业的发展。

其次,在农业数据共享方面,不仅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成熟度不同,导致无法建成健全的农业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同时,由于我国农业统计数据部门较为且各部门的信息化发展程度与技术也存在差异性,进一步加剧了农业数据共享体系建设。具体发展问题包括:不同农业数据统计部门根据自身需求搜集和计算数据,缺乏统一的体系规划,致使农业数据重复获取或者存在数据空白问题;农业数据平台网站较多,但是每个平台之间界限不清,底层架构的不同导致数据无法实现共享。

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进步,智慧农业所涉及的元件更加微型化、功能也更加多样化,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传感器等微型元件的低廉化,使智慧农业的发展更为迅速。智慧农业不是简单的把智能农机搬运到农村作业,还需要一个“智慧乡村”及其完善系统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民重视文化的观念越来越强烈,相信智慧农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期

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入 历史 关口,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对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智慧农业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1年第6期 —— 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

《 农业经济  2021/10 ——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困境与战略对策 》

《 现代农业研究26卷 ——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农业、养殖方面的知识,赶快关注我们!带你走进更专业的技术领域。喜欢就点个关注呗!我们致力于传播农业知识,服务三农;提供农业 科技 咨询服务;生物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科技 项目编制;农场畜牧场规划设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