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比特币有发表论文吗

发布时间:2024-07-02 21:57:00

比特币有发表论文吗

导语本课堂用通俗易懂的系列内容为大家呈现区块链与密码学领域相关知识。这里有知识也有故事,从感兴趣到有乐趣,点宽课堂等你来学。这个系列中的课程内容首先从比特币着手进行入门介绍,再延伸至区块链的相关技术原理与发展趋势,然后深入浅出地依次介绍在区块链中应用的各类密码学技术。欢迎大家订阅本公众号,持续进行学习。【本课堂内容全部选编自PlatON首席密码学家、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德彪教授的《区块链与密码学》授课讲义、教材及互联网,版权归属其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1.0引言我们先从一组小漫画聊起,先看看帅气的我(咳咳)和小明发生的故事。-2--3-看完漫画,大家对用区块链记账有了大概了解嘛?其实在区块链运转机制中,当然不能用石头剪刀布啦!而是让全网节点比赛,看谁先算出一个前X位都是0的随机数,谁就获得记账权,我太难了…举个例子:整个比特币网络要约10分钟才能找出一个前10位都是0的随机数,所以确保同时只有一个节点记账。而如何确保多方互相都信任呢,第一大家一起“抄作业”,并放在自己的书包里(账本),第二确保“作业”在字迹上盖个印章,确保不被篡改。说是照抄一遍,其实交易内容是可以被加密的,虽然密文全网同步备份,没有对应的私钥还是看不到——确保了数据私密性和安全性。(没有钥匙休想打开我的作业本!)而在“作业”上盖章,这个“印章”则是比喻区块正文的对应Hash(Merkel根),Hash相关的知识点在后面的课堂中会讲到,只要正文被篡改了哪怕一丁点儿,Hash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大家”也就知道正文被篡改了。就像是篡改作业的笔记,不管是橡皮擦掉、胶条粘掉、还是用涂改液涂掉,都是留下痕迹哦,而这种篡改内容就会被整个区块链系统无情地抛弃。大家对区块链是不是有一丢丢了解了呢,下面我们言归正传,来看看区块链的“爸爸”比特币的诞生记!1.1比特币“破蛋”2008年11月,一位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密码学论坛 metzdowd.com 发表的一篇名为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中首先提出了比特币。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系统并挖掘出第一个区块,被称为“创世区块”,最初的50个比特币宣告问世。(比特币创世区块)有趣的一点是,中本聪在创世区块中带上了一句话以证明这个区块挖出于2009年1月3日。是什么方式呢?看图~(2009年1月3日《泰晤士报》头版)中本聪将2009年1月3日《泰晤士报》中头版的新闻标题——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财政大臣正处于第二次救助银行之际》)记在了创世区块中,而当时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席卷欧洲,无人幸免。当传统银行在金融海啸中挣扎之际,代表新一代支付方式的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貌似巧合的事情现在看来却意味深长,仿佛是命运的交接棒。比特币趣闻之有史以来最贵的比萨2010年5月2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程序设计员拉斯洛·豪涅茨(Laszlo Hanyecz)用10000个比特币,换了棒约翰(Papa Johns)比萨店的一个价值25美元的奶酪比萨。当时用于换取比萨的比特币目前价值高达605,000,000元人民币!有趣的是,目前棒约翰(PZZA.US)在美股市值约为186亿人民币,10000枚比特币大约占棒约翰总股本的3.2%,妥妥股东前十,一辈子比萨吃不完啦!备注:比特币价格取自2020年5月11日17:34截止2022年,比特币运行了13个年头。比特币无中央管理服务器,无任何负责的主体,无外部信用背书,系统软件全部开源,系统本身分布全球各个角落,就像是一个“三无产品”。然而神奇的是,这样一个“三无”系统,十余年来一直都在稳定运行,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在比特币运行期间,有大量黑客无数尝试攻克比特币系统,均无功而返。这一点也展示了比特币系统背后技术的完备性和可靠性。随着比特币价格的一路走高,比特币风暴席卷全球。从比特币背后引申出的区块链技术,也逐渐成为人们探索的对象。希望将这样一个稳定可靠的系统应用到各类企业应用之中。除了其背后的技术具备的扩展价值,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资产,也逐渐与现实世界中的法币建立起了“兑换”关系,于是也有了狭义的“价格”,如果从法币角度来看,其更像是一种“商品”。比特币趣闻之我不叫加密货币对于以比特币为大哥的众虚拟资产,一直有一个统一的称谓: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但加密一词是一个“未完成”的状态,有加密就必然有解密,难道还有解密货币?所以加密货币的称谓其实是一个误区。Cryptography是“密码学”,包含加密技术和解密技术。消息即为明文,而被加密之后的消息,我们称之为密文。用某种特定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伪装”处理,以隐藏其内容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加密(encryption)。当我们将密文转变为明文,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解密(decryption),所以Cryptocurrency应该译为“密码货币”。以后大家再见到“加密货币”记得要纠正哦~【区块链与密码学】课堂第1-1讲今天就讲到这里啦,其实比特币最吸引人的是它十几年间创造的价格神话,比特币为何总是“大涨大跌”?又是谁推动比特币价格十几年间万倍增长?比特币系统完备性和可靠性背后又是靠什么技术支撑?我们将在之后的第二讲详细拆解比特币背后的技术和比特币价格的细枝末节。敬请期待!关注点宽学园,每周持续更新区块链系列课程,小宽带你进入区块链世界。FOLLOW US© DigQuant点击“阅读原文”,登录官网,一起解锁更多金融科技姿势:涵盖 Python 、 金融基础 、 量化投资 、 区块链 、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 Dig More, Learn More!

比特币的发展历程非常坎坷,但同时也非常传奇。

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比特币本身并没有任何投资价值,几乎所有的投资机构都不认可比特币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之下,因为比特币本身的造富效应比较好,所以很多散户投资人可能会选择盲目投资,这也进一步推高了比特币的价格。在此过程当中,比特币的价格甚至已经暴涨了10万倍以上。

比特币本身诞生于金融危机之后。

之所以会有比特币这种投资产品,主要是因为全球性质的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过后,有一个网名叫中本聪的人发明了比特币的概念。在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认可比特币,那个时候的比特币也没有任何实际的对标价格。当一个美国网友把杜万美比特币换成一个披萨的时候,比特币第1次产生了所谓的金融价值。

比特币的发展历程非常坎坷。

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当时投资比特币的人的数量非常少,所以比特币的价格非常便宜。在经过了一系列的金谷山花的游戏之后,比特币的价格在短短10年之内被推高到了数万美元。这并不意味着比特币本身具有投资价值,相反,很多人会把比特币当成投机取巧的代表。因为比特币可以让一些人一夜暴富,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一夜返贫。

我不建议普通人投资比特币。

正是因为比特币的发展历程非常坎坷,比特币本身的价格也有着极强的波动性,所以比特币的投资行为根本就不适合普通人。当很多人怀着一夜暴富的幻想来投资比特币的时候,这些人其实恰恰就是高位接盘的人,所以我们需要用谨慎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投资行为,一定要为自己的本金负责。

《国际金融研究》发表时刻2013-12-12

这个的话应该很简单,你就让自己做都可以了,你要自己多的话你就可以变聪明了

比特币论文何时发表

比特币就是一个大局,没有发行的物质基础,没有国家信用支撑,不过有一群投机者故意撑着,最终会崩盘,最终的接盘侠会死亡葬身之地。

公平的很,那是他有才华,有本事,不嫉妒,不过这个比特币的背后可能是一个团队

作者:许明恩 Astro Hsu

以太币矿工,台大电子所硕士。白天在台北市政府服役,同时关注区块链、人工智能及工业4.0。晚上是在木栅出没的生活实验家,以理性的态度规划每个感性的突发奇想。

在本文中,笔者会试着用浅显易懂的说法,解读中本聪在2008年发表的〈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P2P的电子货币系统)这篇比特币论文的原文。

这篇论文到现在已经被引用了1700多次,可以说是一篇旷世巨作等级的论文,值得一读;笔者会按照自己认为比较好懂的方式切入,而不会按照论文的章节顺序来谈。

中本聪: 风一般的作者

他声称自己是个日本人,不过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都还不知道这位谜漾的人到底是谁。

不过,因为比特币的协议和软件都是公开发布,发明者本人也无法控制比特币,所以他是谁(在商业上)其实并不太重要。

拿掉手续费: 没有中间人

交易手续费的来源,是因为金融机构(后称银行)作为在线交易的中间人,在每笔交易都承担着交易双方的信任风险。当交易纠纷产生时,银行需要负责调解、赔偿;所以,银行往往会要求双方,在交易之前提供与交易本身完全无关的个人信息,来建立信任基础。

而比特币的创新之处,就是将银行这个中间人去除,不需要由银行负责信任风险;改由网络上所有的计算机来帮忙验证,让双方直接进行P2P交易,而不再透过银行。

由于没有银行扮演中间人,自然就没有交易手续费,也就可以让更多日常的小额交易有更多元的应用。

防伪机制

所谓“数字货币”,是相对于实体发行的货币而言。在实体货币的世界,因为都是银货两讫,所以没有上述的信任问题;而且,政府也会透过在实体货币上加上防伪雷射印刷,或是使用特殊材质、油墨来避免货币被伪造。

但数字货币就不一样了。因为数字媒介的特色,就是非常容易复制,所以每次在线交易就得运用密码学的运算,来产生出一串经过加密的乱码,来确保每次交易的安全性。万一乱码被破解,这笔交易就可以被更改、甚至把钱存入别人的账户内,造成同一笔钱被重复花用(double-spending)的问题。

中本聪在比特币的设计上,是以个人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搭配交易时间戳(timestamp server),来证明该次交易的唯一性,同时也解决重复花用的潜在问题

挖矿: 奖励制度

我们常常听到的“挖矿”这个词,意思就是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执行一个密码学的运算程序,以协助将网络上的每一笔比特币事务数据加密。

当一笔比特币交易出现时,网络上正在执行这个运算程序的计算机,就会纷纷开始进行运算;最先算出结果的计算机,会主动在网络上广播自己已经计算完成。结果经过验证无误之后,就可以获得新的比特币和交易费作为犒赏。

这样的协作机制称为区块链(blockchain);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负责在网络上协助运算、验证、及纪录交易。

也就是说,“挖矿”的本质是透过记账和时间戳的方式,避免比特币被一块钱当两块钱花;因此,系统会奖励维护公平交易的计算机。除了交易公平性之外,防止伪造的交易纪录被恶意放入共同记账本内,也是设计比特币的另一项重点。

防止恶意攻击: 工作量证明

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是用来检验此笔交易是否合法的高效率方式。最简单的比喻,就是用“毕业证书”来理解工作量证明的原理。

学生必须缴注册费、通过考试、并且经过数年的学习,才能获得毕业证书;但是,大学要验证学生是否具备高中程度的学力,只需要让学生出示毕业证书即可。

在比特币上,因为每一笔交易都需要经过计算机运算加密,所以账本上的这些交易,都是需要消耗时间才能注记上去的。要伪造一张纸本的毕业证书,或许还可能可以独立完成;但是要完成一份假的比特币工作量证明,则必须先控制整个网络上过半的计算机,让它们都认证假的交易纪录,才有可能达成。

匿名交易

在传统的在线交易中,银行掌握了交易者、时间、以及金额等重要信息,并且决定了第三方取得交易细节的权限。

而在使用比特币交易时,虽然大众无法得知交易双方是谁,但是交易的时间和金额是公开的;在这一点上,也和股票交易所释出的交易信息相同。

因此,说比特币交易是犯罪者的天堂,是有点夸大了;毕竟在比特币系统上,还是存有交易者的信息和交易发生地点,而且交易的时间、金额是公开的。只是这些信息不掌握在银行手上而已。

理解区块链的第一步

至此为止,笔者已经把中本聪的〈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这篇论文解读完。比特币是这波区块链应用之中最知名的,把这篇原始论文读完,以了解区块链在不同领域上的应用,会很有帮助。

论文内还有几个面向,因为属于技术细节,所以在此因此跳过;例如如何回收占用的内存空间、以及证明为何比特币系统被攻破机率很低的计算过程等等。如果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您对比特币论文的原著和技术面有兴趣,请下载论文原文(PDF档)。

比特币的缺点

说完中本聪的论文,总算可以说说比特币的运作现况:现在已经很少人在挖比特币了。

比特币从2009年开始运作到现在,其实出现了不少缺点。例如比特币系统每隔10分钟才更新一次账本,交易速度被嫌太慢;或是部份“矿工”为了提高挖矿效率,而客制出专门挖比特币的硬件,称为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的挖矿运算能力远比普通计算机强、体积小、而且更省电。拥有ASIC的矿工,因为运算能力比其他计算机强太多,反而破坏了区块链中假设“每台计算机运算能力差不多”的分布式设计,使得攻击者只要攻破少数几个运算能力强大的矿场,就可能制造出假的工作量证明。

所以,其实现在已经没什么散户矿工在浪费电力和运算资源,来跟拥有ASIC的矿场争抢比特币了。

最近,大家都转场去挖以太币(Ethereum)了;因为以太币改善了比特币的缺点,而且应用不再仅限于金融领域的汇款上。笔者会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绍这个目前被全球高度期待未来发展的区块链应用。

关于我们:网站内容更精彩!

物联之家()物联网科技新媒体。我们关注物联网领域的价值发现和趋势,关注该领域的大小公司和大小人物,这里有跟物联网相关的深度观点、测评和剖析。物联网改变世界,我们将参与和忠实的记录改变的过程,见证物联网带给人类的丰硕成果。

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是比特币的创始人,他于2008年10月31日发布了比特币的白皮书,并在2009年1月3日发布了比特币的开源软件。中本聪的身份一直是谜,有些人认为他是一个人,有些人认为他是一个团队,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中本聪在2010年4月份宣布他将不再参与比特币的开发,并将把控制权交给其他开发者,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至今,中本聪仍然是一个谜,许多人仍在寻找他的身份,但是没有人能够确定他的真实身份。

比特币论文发表在哪

来自美国纽约联储的研究人员在一篇论文中称,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并非新型货币,而是新型的货币交换机制。

该论文被发表在《Liberty Street Economics》期刊,作者Michael Lee和Antoine Martin均来自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研究与统计小组。论文中写道,“比特币等加密货币通常被描述为一种新型货币,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比特币可能是货币,但不是一种新型货币。具有类似比特币属性的货币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但是无需受信方即可进行电子交易的能力是全新的。因此,比特币不是一种新型货币,它是一种新型的货币交换机制,这种交换机制可以支持多种形式的货币以及其他类型的资产。”为了支持这一论点,论文将货币和货币交换方式进行了分类。其将货币分为三类,分别是法定货币、资产支持货币和索偿支持货币。资产支持货币和索赔支持货币之间的区别在于有担保债权和无担保债权之间的区别。

论文指出,“法定货币是本质上毫无价值的物体,这些物体具有价值是因为人们相信它们会被接受以交换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纸币。印有二十美元钞票的纸几乎一文不值。但是,消费者可以通过使用那张纸来购买咖啡,因为咖啡师认为她可以使用该纸币来购买有价值的东西。

比特币只是法定货币的另一个例子。”研究者将货币交换机制同样分为三类,分别是物理转移、通过受信任的第三方进行电子转移以及无第三方的电子转移。物理转移对应于直接使用纸币或硬币支付,通过受信任的第三方进行电子转移是当今绝大多数电子支付使用的方式,无第三方电子转移则是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独到之处。通过对比,论文指出,比特币并非新型货币,而流行的稳定币也只是资产支持货币的一种。无第三方电子转移的这一交换方式在2009年之前是完全不存在的,这是加密货币的真正创新之处。

比特币的发展历程非常坎坷,但同时也非常传奇。

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比特币本身并没有任何投资价值,几乎所有的投资机构都不认可比特币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之下,因为比特币本身的造富效应比较好,所以很多散户投资人可能会选择盲目投资,这也进一步推高了比特币的价格。在此过程当中,比特币的价格甚至已经暴涨了10万倍以上。

比特币本身诞生于金融危机之后。

之所以会有比特币这种投资产品,主要是因为全球性质的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过后,有一个网名叫中本聪的人发明了比特币的概念。在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认可比特币,那个时候的比特币也没有任何实际的对标价格。当一个美国网友把杜万美比特币换成一个披萨的时候,比特币第1次产生了所谓的金融价值。

比特币的发展历程非常坎坷。

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当时投资比特币的人的数量非常少,所以比特币的价格非常便宜。在经过了一系列的金谷山花的游戏之后,比特币的价格在短短10年之内被推高到了数万美元。这并不意味着比特币本身具有投资价值,相反,很多人会把比特币当成投机取巧的代表。因为比特币可以让一些人一夜暴富,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一夜返贫。

我不建议普通人投资比特币。

正是因为比特币的发展历程非常坎坷,比特币本身的价格也有着极强的波动性,所以比特币的投资行为根本就不适合普通人。当很多人怀着一夜暴富的幻想来投资比特币的时候,这些人其实恰恰就是高位接盘的人,所以我们需要用谨慎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投资行为,一定要为自己的本金负责。

货币互换能使与美联储互换的国家稳定他们的货币流动性风险,从国际关系角度出发,这种机制不是由经济金融可以决定的,还有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

货币互换是指两笔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货币不同的债务资金之间的调换,同时也进行不同利息额的货币调换,有利于稳定国际金融市场。

比特币论文发表时间

2013年4月1日

比特币就是一个大局,没有发行的物质基础,没有国家信用支撑,不过有一群投机者故意撑着,最终会崩盘,最终的接盘侠会死亡葬身之地。

作者:许明恩 Astro Hsu

以太币矿工,台大电子所硕士。白天在台北市政府服役,同时关注区块链、人工智能及工业4.0。晚上是在木栅出没的生活实验家,以理性的态度规划每个感性的突发奇想。

在本文中,笔者会试着用浅显易懂的说法,解读中本聪在2008年发表的〈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P2P的电子货币系统)这篇比特币论文的原文。

这篇论文到现在已经被引用了1700多次,可以说是一篇旷世巨作等级的论文,值得一读;笔者会按照自己认为比较好懂的方式切入,而不会按照论文的章节顺序来谈。

中本聪: 风一般的作者

他声称自己是个日本人,不过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都还不知道这位谜漾的人到底是谁。

不过,因为比特币的协议和软件都是公开发布,发明者本人也无法控制比特币,所以他是谁(在商业上)其实并不太重要。

拿掉手续费: 没有中间人

交易手续费的来源,是因为金融机构(后称银行)作为在线交易的中间人,在每笔交易都承担着交易双方的信任风险。当交易纠纷产生时,银行需要负责调解、赔偿;所以,银行往往会要求双方,在交易之前提供与交易本身完全无关的个人信息,来建立信任基础。

而比特币的创新之处,就是将银行这个中间人去除,不需要由银行负责信任风险;改由网络上所有的计算机来帮忙验证,让双方直接进行P2P交易,而不再透过银行。

由于没有银行扮演中间人,自然就没有交易手续费,也就可以让更多日常的小额交易有更多元的应用。

防伪机制

所谓“数字货币”,是相对于实体发行的货币而言。在实体货币的世界,因为都是银货两讫,所以没有上述的信任问题;而且,政府也会透过在实体货币上加上防伪雷射印刷,或是使用特殊材质、油墨来避免货币被伪造。

但数字货币就不一样了。因为数字媒介的特色,就是非常容易复制,所以每次在线交易就得运用密码学的运算,来产生出一串经过加密的乱码,来确保每次交易的安全性。万一乱码被破解,这笔交易就可以被更改、甚至把钱存入别人的账户内,造成同一笔钱被重复花用(double-spending)的问题。

中本聪在比特币的设计上,是以个人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搭配交易时间戳(timestamp server),来证明该次交易的唯一性,同时也解决重复花用的潜在问题

挖矿: 奖励制度

我们常常听到的“挖矿”这个词,意思就是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执行一个密码学的运算程序,以协助将网络上的每一笔比特币事务数据加密。

当一笔比特币交易出现时,网络上正在执行这个运算程序的计算机,就会纷纷开始进行运算;最先算出结果的计算机,会主动在网络上广播自己已经计算完成。结果经过验证无误之后,就可以获得新的比特币和交易费作为犒赏。

这样的协作机制称为区块链(blockchain);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负责在网络上协助运算、验证、及纪录交易。

也就是说,“挖矿”的本质是透过记账和时间戳的方式,避免比特币被一块钱当两块钱花;因此,系统会奖励维护公平交易的计算机。除了交易公平性之外,防止伪造的交易纪录被恶意放入共同记账本内,也是设计比特币的另一项重点。

防止恶意攻击: 工作量证明

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是用来检验此笔交易是否合法的高效率方式。最简单的比喻,就是用“毕业证书”来理解工作量证明的原理。

学生必须缴注册费、通过考试、并且经过数年的学习,才能获得毕业证书;但是,大学要验证学生是否具备高中程度的学力,只需要让学生出示毕业证书即可。

在比特币上,因为每一笔交易都需要经过计算机运算加密,所以账本上的这些交易,都是需要消耗时间才能注记上去的。要伪造一张纸本的毕业证书,或许还可能可以独立完成;但是要完成一份假的比特币工作量证明,则必须先控制整个网络上过半的计算机,让它们都认证假的交易纪录,才有可能达成。

匿名交易

在传统的在线交易中,银行掌握了交易者、时间、以及金额等重要信息,并且决定了第三方取得交易细节的权限。

而在使用比特币交易时,虽然大众无法得知交易双方是谁,但是交易的时间和金额是公开的;在这一点上,也和股票交易所释出的交易信息相同。

因此,说比特币交易是犯罪者的天堂,是有点夸大了;毕竟在比特币系统上,还是存有交易者的信息和交易发生地点,而且交易的时间、金额是公开的。只是这些信息不掌握在银行手上而已。

理解区块链的第一步

至此为止,笔者已经把中本聪的〈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这篇论文解读完。比特币是这波区块链应用之中最知名的,把这篇原始论文读完,以了解区块链在不同领域上的应用,会很有帮助。

论文内还有几个面向,因为属于技术细节,所以在此因此跳过;例如如何回收占用的内存空间、以及证明为何比特币系统被攻破机率很低的计算过程等等。如果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您对比特币论文的原著和技术面有兴趣,请下载论文原文(PDF档)。

比特币的缺点

说完中本聪的论文,总算可以说说比特币的运作现况:现在已经很少人在挖比特币了。

比特币从2009年开始运作到现在,其实出现了不少缺点。例如比特币系统每隔10分钟才更新一次账本,交易速度被嫌太慢;或是部份“矿工”为了提高挖矿效率,而客制出专门挖比特币的硬件,称为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的挖矿运算能力远比普通计算机强、体积小、而且更省电。拥有ASIC的矿工,因为运算能力比其他计算机强太多,反而破坏了区块链中假设“每台计算机运算能力差不多”的分布式设计,使得攻击者只要攻破少数几个运算能力强大的矿场,就可能制造出假的工作量证明。

所以,其实现在已经没什么散户矿工在浪费电力和运算资源,来跟拥有ASIC的矿场争抢比特币了。

最近,大家都转场去挖以太币(Ethereum)了;因为以太币改善了比特币的缺点,而且应用不再仅限于金融领域的汇款上。笔者会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绍这个目前被全球高度期待未来发展的区块链应用。

关于我们:网站内容更精彩!

物联之家()物联网科技新媒体。我们关注物联网领域的价值发现和趋势,关注该领域的大小公司和大小人物,这里有跟物联网相关的深度观点、测评和剖析。物联网改变世界,我们将参与和忠实的记录改变的过程,见证物联网带给人类的丰硕成果。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币50个。2010年5月21日,第一次比特币交易:佛罗里达程序员Laszlo Hanyecz用1万BTC购买了价值25美元的披萨优惠券。这项交易诞生了比特币第一个公允汇率,后来面对高昂价格的比特币,Laszlo Hanyecz说“我没感到特别的沮丧,但比萨真的很好吃”

中本聪发表比特币论文

2月8日是中本聪发表比特币白皮书的日子,这一天也被称为比特币的“诞生日”。中本聪在2008年2月8日发表的比特币白皮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子货币系统,它是一种基于密码学的货币,可以让双方安全地进行交易。白皮书中提出的比特币系统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的账本技术,可以记录所有比特币的交易历史,并且不受任何中央机构的控制。白皮书的发表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也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中本聪是比特币的创始人,他是一位神秘的人物,被称为“比特币之父”。中本聪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计算机科学家,他在2008年发表了比特币白皮书,提出了一种去中心化的电子货币系统,从而创造了比特币。中本聪的身份一直是个谜,他的真实身份仍然未知,但有传言称他是日本人。您有其他问题吗?

您好,2月8日是中本聪发表了他的著名的比特币白皮书的日子。当时,中本聪发布了一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白皮书,这是比特币的开端。白皮书提出了比特币的原理,技术架构,安全性,可行性等,并且提出了比特币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线。白皮书的发布引起了全球的热议,也为比特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是比特币的创始人,他于2008年10月31日发布了比特币的白皮书,并在2009年1月3日发布了比特币的开源软件。中本聪的身份一直是谜,有些人认为他是一个人,有些人认为他是一个团队,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中本聪在2010年4月份宣布他将不再参与比特币的开发,并将把控制权交给其他开发者,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至今,中本聪仍然是一个谜,许多人仍在寻找他的身份,但是没有人能够确定他的真实身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