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俄罗斯教授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6:38:06

俄罗斯教授发表的论文

这一切让彼得罗夫搜集到不少罕见的关于巴金创作的材料,并保证了他后来能够给同行和学生深入介绍巴金创作。彼得罗夫认为:“在吸收着中国和世界文学优秀传统的同时,巴金从来没有模仿别的作家——无论前辈还是同辈的风格。作为真正的艺术家,他在文学道路上挑选了自己的路线”。(注:巴金《爱情三部曲,短篇小说》第26、24页, 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6年。)谈到巴金的创作方法,他曾指出:“巴金作品中梦想永远赶在事件进程的前面,但是其出发点一直是生活的现实。梦想是积极作用于读者的工具”。(注:巴金《爱情三部曲,短篇小说》第26、24页, 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6年。) 作为学者,彼得罗夫特别注意解剖作品思想内容的情节和形象的分析。遗憾的是,教学压力和身体情况没能让他在1960—1980年代把其对巴金创作的理解写成专著。 彼得罗夫巴金研究的追随者是莫斯科大学尼果里斯卡娅教授。“文革”期间,当巴老的命运不明的时候,她正在下功夫写《巴金创作概况》,该书于1976年在莫斯科出版。(注:尼果里斯卡娅《巴金创作概况》第103页,莫斯科:莫斯科国立大学出版社,1976年。)专著的形式允许尼果里斯卡娅更详细地分析巴金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手法。她连续不断地将巴金的创作放在中国和世界文学的框架中。比如,她经常拿巴金与曹雪芹、鲁迅、屠格涅夫、契诃夫作比较。特别成功的是尼果里斯卡娅对巴金艺术手法的考虑。不过,与此同时,她在材料的处理方面颇失平衡。作者把注意力集中于少数的重要作品,如《家》、《雾》、《雨》、《电》、《火》、《寒夜》等,而差不多忽视了巴金其他的著作,如《春》、《秋》、《死去的太阳》、《海底梦》、《雪》、《新生》等。巴金处女作《灭亡》的分析仅占了一页。也就是说,尼果里斯卡娅专著的发表虽然是一个进步,但还是没完成全面研究巴金1920—1960年代创作生涯的任务。理所当然的是,因先后顺序的原因,这本书也未能涉及巴金晚年的散文,如《随想录》系列。 对《随想录》内容、巴金英勇精神、其承认错误勇气的妥当评价,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索罗金教授1991年写的《遥远历程的路标》的序言中才出现。索罗金认为巴金一直保留着下列的核心特点:“……作家对人类的责任意识、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对解除人类所受的各种社会和精神上的奴隶枷锁的痴心”。(注:索罗金《遥远历程的路标》,《巴金选集》第5页,莫斯科:彩虹出版社,1991年。)该序言在回顾巴金创作历程的同时,特别重视作家世界观的演变。 1990年代苏联解体和经济危机对我国中国文学研究产生了极负面的影响。巴金研究也不例外。13年内俄罗斯没发表任何有关这位中国文坛巨匠的文学遗产的研究。 巴金研究新的推动来自巴金先生诞辰100周年。2004年6月22—26日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在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的支持下,举办了纪念巴金百岁的《远东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共有来自世界7国的50位学者与会。 研讨会前出版了一本对巴金伟大人格和独特才华表示亲切敬意的论文集。 该研讨会由圣彼得堡大学谢列布利雅科夫教授题为《在追求善良和正义的道路上》的学术报告开幕。报告中,谢列布利雅科夫提到了巴金创作的道德基础,也考虑了作家世界观的哲学和文学来源。他满怀信心地表示:“21世纪巴金的作品仍然会打开精神顿悟、崇高理想、纯洁意图之世界,它们符合当代读者的道德要求,富有深刻的美感乐趣”。(注:谢列布利雅科夫《在追求善良和正义的道路上》,《远东文学研究·研讨会论文集》第15页,圣彼得堡:和平玫瑰出版社,2004年。)谢列布利雅科夫也认识巴金先生。他跟彼得罗夫一样,1957年11月在列宁格勒第一次与巴金会面。然后1959年8—9 月几次于上海见面。1984年11月他最后一次访问了巴金的家。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捷罗霍夫丘夫教授题为《当代中国文学中巴金的传统》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积极反应。学者将巴金及其同代作家曾面临的挑战与当代文学面临的问题作比较,如对待外国文学问题。从这个角度上看,巴金先生的经验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周期无疑有极大的价值。其实上述论文并不是这位著名学者研究巴金的第一次探索。早在1983年捷罗霍夫丘夫在苏联主导的汉学刊物《远东研究》上业已发表了题为《巴金——爱国主义作家》的论文。(注:捷罗霍夫丘夫《巴金——爱国主义作家》,《远东研究》1983年第4期。)该文章就俄国文学对巴金创作和世界观的影响做出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也对美国学者奥尔伽·浪在《巴金及其创作》中对巴老人生哲学的结论表示不同意见。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扎哈洛娃教授的论文叫做《巴金散文》。她研究了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特点,并评估了巴金对推动散文发展的贡献。除此以外,扎哈洛娃还以题材给巴金所写的散文作了分类。 2004年10月,圣彼得堡俄中友协于圣彼得堡友谊宫举行了纪念巴金诞辰100周年的晚会。该活动吸引了不少学汉语的大中学生以及热爱中国文学的人士。晚会上圣彼得堡大学司格林教授和谢列布利雅科夫教授发表了讲话。后者充满感情地向观众介绍了他几次与巴金的会见和这位伟大作家的命运。 据我看,俄罗斯汉学目前面临着难得的研究巴金的机遇。原因在于:第一,俄罗斯巴金研究确实存在着许多不足;第二,时间确认了巴金遗产的不朽的文学价值;第三,中国出版了巴金全集,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材料不全的问题;第四,经中国学者的努力,20年来发现并发表了许多有关巴金生活和创作的材料,如巴金的书信等;第五,文坛和文学研究的非政治化提供了做出更客观、更灵活评价的机会。 在俄罗斯汉学教育中,比如在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对巴金作品的认识是汉学家培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长达1年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 巴金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巴金的创作被评为体现20世纪中国文学和历史特点的革新路线。巴金代表作《家》为学生必读之书。本科中国文学毕业考试中只有10个涉及现代文学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巴金的创作。再加上,文学翻译课程就是从翻译巴金作品即中篇《雾》和长篇《家》开始。巴金清清楚楚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的外貌和大自然的描写成为培养高级翻译家的上乘教材。除此以外,自1954年起一直到现在,巴金创作研究是我校大学生年级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常见题目。比如最近3年来, 圣大学生在巴金创作的不同问题上写了3篇学士论文和7篇年级论文。这一切让人相信俄罗斯巴金研究和巴金文学翻译肯定会有生力军。 得知巴老走了,心里就有了不同感想,其中最重要的是:巴金一直爱俄罗斯,俄罗斯也一直爱、并且永远会爱巴金。

巴金:世纪文人的情与爱畅文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8年 第2期关于“后启蒙”时期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以“巴金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为主题的研究〈是否可能/如何可能〉坂井洋史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1期论巴金小说的死亡悲剧艺术——以《激流三部曲》为例辛慧 《丝绸之路》2010年 第4期对巴金书信和日记的两点考证肖乃田 《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2010年 第1期鲁迅与巴金的宗教意识比较贾蕾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 第4期从当代散文的嬗变论“以文化自我为中心”的确立的艰难——以巴金、贾平凹和余秋雨为例范培松 《江汉论坛》2010年 第1期“巴金”笔名的由来《内蒙古林业》2009年 第12期从目的论看巴金翻译的《快乐王子》罗丽芸 《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年 第12期巴金致萧乾书信日期考证唐丽君 秦必荣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年 第21期巴金的编辑思想罗晓华 《出版科学》2006年 第1期从忏悔到随想——谈卢梭对巴金的创作影响郑艳 李敬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6期巴金 永远的《随想录》李辉 《中国报道》2009年 第11期情做血脉理做魂——巴金的创作思维初探贾玉民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巴金、朱雯与赛珍珠姚君伟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规训与惩罚——从巴金的创作看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魏巍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巴金小说中的疾病伦理叙事分析邓赛梅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穿越黑暗的飞翔——论巴金桂林文化城时期的散文创作刘铁群 宋扬 《东方丛刊》2008年 第4期作家与人的融合——巴金本色创作论沈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6期巴金、冰心、老舍的精神形态分析巫晓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6期“人类”视野下的历史先声——论巴金小说中的异域历史叙事沈庆利 《济宁学院学报》2008年 第5期巴金文化心理结构解析陈连锦 陈江平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3期巴金:读书的过程就是思索生活、认识生活的过程唐宋元 《社区》2008年 第23期巴金:中国屠格涅夫研究的先行王立业 《俄罗斯文艺》2008年 第3期“出走”背后的“回归”——巴金《家》的再审视王俊忠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文坛上不灭的星斗巴金廖小勤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 第8期试析巴金小说《家》中的“人性恶”李向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近三十年巴金研究述评於可训 李雪 《江汉论坛》2008年 第7期黄裳谈巴金黄裳 《出版参考:新阅读》2008年 第5期巴金《鸟的天堂》赏析罗先万 《科教文汇》2008年 第17期 这一切让彼得罗夫搜集到不少罕见的关于巴金创作的材料,并保证了他后来能够给同行和学生深入介绍巴金创作。彼得罗夫认为:“在吸收着中国和世界文学优秀传统的同时,巴金从来没有模仿别的作家——无论前辈还是同辈的风格。作为真正的艺术家,他在文学道路上挑选了自己的路线”。(注:巴金《爱情三部曲,短篇小说》第26、24页, 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6年。)谈到巴金的创作方法,他曾指出:“巴金作品中梦想永远赶在事件进程的前面,但是其出发点一直是生活的现实。梦想是积极作用于读者的工具”。(注:巴金《爱情三部曲,短篇小说》第26、24页, 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6年。) 作为学者,彼得罗夫特别注意解剖作品思想内容的情节和形象的分析。遗憾的是,教学压力和身体情况没能让他在1960—1980年代把其对巴金创作的理解写成专著。 彼得罗夫巴金研究的追随者是莫斯科大学尼果里斯卡娅教授。“文革”期间,当巴老的命运不明的时候,她正在下功夫写《巴金创作概况》,该书于1976年在莫斯科出版。(注:尼果里斯卡娅《巴金创作概况》第103页,莫斯科:莫斯科国立大学出版社,1976年。)专著的形式允许尼果里斯卡娅更详细地分析巴金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手法。她连续不断地将巴金的创作放在中国和世界文学的框架中。比如,她经常拿巴金与曹雪芹、鲁迅、屠格涅夫、契诃夫作比较。特别成功的是尼果里斯卡娅对巴金艺术手法的考虑。不过,与此同时,她在材料的处理方面颇失平衡。作者把注意力集中于少数的重要作品,如《家》、《雾》、《雨》、《电》、《火》、《寒夜》等,而差不多忽视了巴金其他的著作,如《春》、《秋》、《死去的太阳》、《海底梦》、《雪》、《新生》等。巴金处女作《灭亡》的分析仅占了一页。也就是说,尼果里斯卡娅专著的发表虽然是一个进步,但还是没完成全面研究巴金1920—1960年代创作生涯的任务。理所当然的是,因先后顺序的原因,这本书也未能涉及巴金晚年的散文,如《随想录》系列。 对《随想录》内容、巴金英勇精神、其承认错误勇气的妥当评价,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索罗金教授1991年写的《遥远历程的路标》的序言中才出现。索罗金认为巴金一直保留着下列的核心特点:“……作家对人类的责任意识、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对解除人类所受的各种社会和精神上的奴隶枷锁的痴心”。(注:索罗金《遥远历程的路标》,《巴金选集》第5页,莫斯科:彩虹出版社,1991年。)该序言在回顾巴金创作历程的同时,特别重视作家世界观的演变。 1990年代苏联解体和经济危机对我国中国文学研究产生了极负面的影响。巴金研究也不例外。13年内俄罗斯没发表任何有关这位中国文坛巨匠的文学遗产的研究。 巴金研究新的推动来自巴金先生诞辰100周年。2004年6月22—26日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在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的支持下,举办了纪念巴金百岁的《远东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共有来自世界7国的50位学者与会。 研讨会前出版了一本对巴金伟大人格和独特才华表示亲切敬意的论文集。 该研讨会由圣彼得堡大学谢列布利雅科夫教授题为《在追求善良和正义的道路上》的学术报告开幕。报告中,谢列布利雅科夫提到了巴金创作的道德基础,也考虑了作家世界观的哲学和文学来源。他满怀信心地表示:“21世纪巴金的作品仍然会打开精神顿悟、崇高理想、纯洁意图之世界,它们符合当代读者的道德要求,富有深刻的美感乐趣”。(注:谢列布利雅科夫《在追求善良和正义的道路上》,《远东文学研究·研讨会论文集》第15页,圣彼得堡:和平玫瑰出版社,2004年。)谢列布利雅科夫也认识巴金先生。他跟彼得罗夫一样,1957年11月在列宁格勒第一次与巴金会面。然后1959年8—9 月几次于上海见面。1984年11月他最后一次访问了巴金的家。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捷罗霍夫丘夫教授题为《当代中国文学中巴金的传统》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积极反应。学者将巴金及其同代作家曾面临的挑战与当代文学面临的问题作比较,如对待外国文学问题。从这个角度上看,巴金先生的经验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周期无疑有极大的价值。其实上述论文并不是这位著名学者研究巴金的第一次探索。早在1983年捷罗霍夫丘夫在苏联主导的汉学刊物《远东研究》上业已发表了题为《巴金——爱国主义作家》的论文。(注:捷罗霍夫丘夫《巴金——爱国主义作家》,《远东研究》1983年第4期。)该文章就俄国文学对巴金创作和世界观的影响做出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也对美国学者奥尔伽·浪在《巴金及其创作》中对巴老人生哲学的结论表示不同意见。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扎哈洛娃教授的论文叫做《巴金散文》。她研究了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特点,并评估了巴金对推动散文发展的贡献。除此以外,扎哈洛娃还以题材给巴金所写的散文作了分类。 2004年10月,圣彼得堡俄中友协于圣彼得堡友谊宫举行了纪念巴金诞辰100周年的晚会。该活动吸引了不少学汉语的大中学生以及热爱中国文学的人士。晚会上圣彼得堡大学司格林教授和谢列布利雅科夫教授发表了讲话。后者充满感情地向观众介绍了他几次与巴金的会见和这位伟大作家的命运。 据我看,俄罗斯汉学目前面临着难得的研究巴金的机遇。原因在于:第一,俄罗斯巴金研究确实存在着许多不足;第二,时间确认了巴金遗产的不朽的文学价值;第三,中国出版了巴金全集,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材料不全的问题;第四,经中国学者的努力,20年来发现并发表了许多有关巴金生活和创作的材料,如巴金的书信等;第五,文坛和文学研究的非政治化提供了做出更客观、更灵活评价的机会。 在俄罗斯汉学教育中,比如在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对巴金作品的认识是汉学家培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长达1年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 巴金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巴金的创作被评为体现20世纪中国文学和历史特点的革新路线。巴金代表作《家》为学生必读之书。本科中国文学毕业考试中只有10个涉及现代文学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巴金的创作。再加上,文学翻译课程就是从翻译巴金作品即中篇《雾》和长篇《家》开始。巴金清清楚楚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的外貌和大自然的描写成为培养高级翻译家的上乘教材。除此以外,自1954年起一直到现在,巴金创作研究是我校大学生年级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常见题目。比如最近3年来, 圣大学生在巴金创作的不同问题上写了3篇学士论文和7篇年级论文。这一切让人相信俄罗斯巴金研究和巴金文学翻译肯定会有生力军。 得知巴老走了,心里就有了不同感想,其中最重要的是:巴金一直爱俄罗斯,俄罗斯也一直爱、并且永远会爱巴金。

巴金:世纪文人的情与爱畅文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8年 第2期关于“后启蒙”时期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以“巴金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为主题的研究〈是否可能/如何可能〉坂井洋史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1期论巴金小说的死亡悲剧艺术——以《激流三部曲》为例辛慧 《丝绸之路》2010年 第4期对巴金书信和日记的两点考证肖乃田 《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2010年 第1期鲁迅与巴金的宗教意识比较贾蕾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 第4期从当代散文的嬗变论“以文化自我为中心”的确立的艰难——以巴金、贾平凹和余秋雨为例范培松 《江汉论坛》2010年 第1期“巴金”笔名的由来《内蒙古林业》2009年 第12期从目的论看巴金翻译的《快乐王子》罗丽芸 《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年 第12期巴金致萧乾书信日期考证唐丽君 秦必荣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年 第21期巴金的编辑思想罗晓华 《出版科学》2006年 第1期从忏悔到随想——谈卢梭对巴金的创作影响郑艳 李敬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6期巴金 永远的《随想录》李辉 《中国报道》2009年 第11期情做血脉理做魂——巴金的创作思维初探贾玉民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巴金、朱雯与赛珍珠姚君伟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规训与惩罚——从巴金的创作看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魏巍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巴金小说中的疾病伦理叙事分析邓赛梅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穿越黑暗的飞翔——论巴金桂林文化城时期的散文创作刘铁群 宋扬 《东方丛刊》2008年 第4期作家与人的融合——巴金本色创作论沈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6期巴金、冰心、老舍的精神形态分析巫晓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6期“人类”视野下的历史先声——论巴金小说中的异域历史叙事沈庆利 《济宁学院学报》2008年 第5期巴金文化心理结构解析陈连锦 陈江平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3期巴金:读书的过程就是思索生活、认识生活的过程唐宋元 《社区》2008年 第23期巴金:中国屠格涅夫研究的先行王立业 《俄罗斯文艺》2008年 第3期“出走”背后的“回归”——巴金《家》的再审视王俊忠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文坛上不灭的星斗巴金廖小勤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 第8期试析巴金小说《家》中的“人性恶”李向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近三十年巴金研究述评於可训 李雪 《江汉论坛》2008年 第7期黄裳谈巴金黄裳 《出版参考:新阅读》2008年 第5期巴金《鸟的天堂》赏析罗先万 《科教文汇》2008年 第17期

俄罗斯发表的论文

韩国韩国总统文在寅2017年提出"新北方政策"及其落实措施"九桥战略",旨在加强与俄罗斯在远东和北极地区的合作,开拓新的能源资源基地,打造连通韩国与俄罗斯、欧洲的战略走廊。北极航道和"勒拿河走廊"因此成为这一政策的主轴。韩国的主张得到俄罗斯的积极呼应,两国务实合作快速发展。韩国同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展开了包括"民心相通"的全方位外交。"新北方政策"和"九桥战略"高度关联中国利益。韩国在对俄北极外交,特别是在勒拿河走廊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值得研究和借鉴

是想了解远古的时候微生物的细胞结构都是怎样的?是否像现在一样,拥有细胞壁,细胞核以及完整的构造?

俄罗斯托木斯克工业大学,全俄技术物理科学研究所和布拉克核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最近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混合反应堆的概念,即利用保持在长磁阱中的高温等离子体获得额外的中子的方法。混合反应堆与目前核反应堆的区别在于功率适中,尺寸相对紧凑,操作安全性高且放射性废物量低。布拉克核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安德烈·阿尔汉尼科夫教授说:"在初始阶段,我们使用特殊的等离子枪获得相对比较冷的等离子体。我们通过注入氘气来保持一定数量。向该等离子体中注入粒子能量为100 keV的中性束会产生高能氘和氚离子,并保持氘离子和氚离子相互碰撞,形成氦核,从而释放出高能中子,这些中子可以自由通过真空室的壁,等离子体在真空室的壁上保持磁场,进入核燃料区域后,放慢速度,它们支持重核的裂变,而重核是混合反应堆释放的主要能源。" 混合核聚变反应堆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同时利用重核的裂变反应和轻核的合成,它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单独应用这些核反应的弊端。而且,这种类型的反应堆对等离子体质量的要求较低,并有可能用钍替代高达95%的易裂变铀,这确保了核反应的安全性。此外,混合反应堆相对紧凑,具有高功率并产生少量放射性废物。 托木斯克工业大学自然科学部和同位素分析与技术实验室负责人伊戈尔·沙马宁博士说:“混合反应堆由两个元素组成。主要部分是作为核反应堆活动区的能量产生层。它分散了作为核燃料一部分的核裂变材料。因此,重核的裂变链反应第二部分放置在内部,以产生落入产生能量的的中子,在充满等离子体的内部,发生热核聚变反应,释放出中子。发生裂变反应的运行容器处于亚临界状态(接近临界),在恒定功率水平下运行,常规反应堆在控制和安全系统的支持下处于临界状态”。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考虑选择开发基于这种反应堆的实验台,该实验台将由钍燃料组件和中子源组成。 《等离子体与聚合研究》科学期刊发表了这份报告。

[韩国水产合作社中央联社 社长 金任权]去年12月7日,直属于总统的北方经济合作委员会成立,这也就意味着文在寅上台以来专职负责和俄罗斯合作的机构的正式成立。经委会将全面促进俄罗斯和韩国的合作,调节两方的立场和具体要求,从而建成两方合作的“控制塔”,此项举动是非常值得鼓舞和赞扬的。北方经济委员会成立不久,紧接着颁布了全面推进“九桥战略”的相关文件,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去年9月7日出席东方经济论坛时首次提出“九桥战略规划”,该规划旨在加强韩俄9大领域(汽油、铁路、港湾、电力、北极航道、造船、就业、农业、水产)合作,实现互利双赢。俄罗斯方面提出的“新东方政策”来与之相应对,针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开发和韩俄两国间的经济合作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俄方对“九桥战略”也抱有很高的期望。在2005年,俄罗斯的政治学家弗拉基米尔·苏里在其发表的论文《韩国宣言》中曾提出了“韩俄共生国家论”的构想,他破格地提出了韩国人应该被允许可以自由地移居到西伯利亚和沿海州等远东地区,俄罗斯远东开发部的设立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俄罗斯方面认为韩国是最理想的合作伙伴。这里值得重点关注的点应该是韩俄两国都首先把水产业和能源作为共同合作的领域,这也就意味着在九大领域的合作中,水产和能源的合作是最易、最快、最具实质性的。在能源领域的开发合作中,需要大量的资本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需要制定中长期的计划。相反,水产业领域往往只需要少量的资本就可以立刻见到成效,凭借着俄罗斯丰富的水产资源,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新型就业岗位的增加和促进水产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俄罗斯方面认为和韩国的水产业的合作是最具实效性和实质帮助的。韩国水产合作社中央联社在政府正式推进北方经济合作以前,就一直在设立俄罗斯专门负责小组等投资和民间合作方面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中一项重大的成果便是在去年的7月末和柬恰卡州政府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在此之后,第三届东方经济论坛中俄罗斯政府作为邀请小组,双方就水产领域的合作方案做了具体的商讨,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目前针对韩国水产业渔业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亟需制定具有一定成效的资源恢复的相关方案。同时,为了积极培育被誉为未来产业的养殖渔业,稳定的饲料调配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水产合作社中央联社利用韩国的相关资本投入,建设了调配俄罗斯渔业养殖饲料鱼粉的生产设施。不仅如此,近年来韩国渔船在俄罗斯水域所捕获的水产品数量颇丰,以其作为原料来进行供给的合作方式也在不断推进。这样就形成了不断扩大俄罗斯产业基础和就业岗位、促进韩国饲料原料供给的稳定的协调机制。特别是对于韩国来说,如果加大在俄罗斯水域的捕捞力度,那么就会减少对韩国周边海域的作业,这样对于维持韩国周边海域的资源稳定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两国人民所食用的鱼的种类虽然是与各国的饮食习惯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但就像是韩国所喜爱的明太鱼在面临灭绝的情况下,与俄罗斯水产合作的加强也会在保护鱼种稳定的方面有促进作用。今年,韩国水产合作社中央联社的预算将高达270亿韩元,时刻准备着与俄罗斯方面展开合作,并且预计在今年之内会取得一定的成果。今后,水产合作社中央联社也会以其在水产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希望进行投资合作的强烈意志为基础,和北方经济委员会携手来促进韩俄两国之间的水产业的合作,使之取得一定的成效。水产业的合作是连接韩俄两国的“九桥战略”的桥头堡,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为促进韩俄两国的合作早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希望政府和人民都要给予深切的关注和支持。

俄罗斯教育论文发表

不需要。平台不同对博士毕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越高级的平台,例如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对博士毕业的要求,不单单文章要先出来,文章的质量,文章的层次,论文发表在SCI、EI、ISTP、SSCI等区段,领区不同都有所占比。而且还需要在科研领域里有足够的学术水平。博士研究生,即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博士生,是研究生学位中最高的一级。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考上了博士,读博士等,正是指博士研究生。正在读的还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严格来讲只能称为博士研究生;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士。因此,按照国际惯例,在正式场合,只有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才能冠之以"Dr."称呼;在非正式场合可以不受此限制。

俄罗斯硕士论文一般在2.5万字至4万字之间(中文),1.3万至1.8万单词之间(俄文);论文主体部分英文词数至少20000 words;硕士论文需要通过俄罗斯科学教育部反剽窃系统检查,重复率不能超过15%。

要求:

1、总页数根据学校具体要求有所不同,毕业论文本科50-70,研究生100-120,博士150

2、字体一般为Times New Roman,14号,页边距左3cm,右1cm,上下2cm。1.5倍行间距,段前1.25字符。

3、文章引用部分一定要标明脚注(Сноска)。

摘要要求

摘要分俄语摘要和汉语摘要两部分。中文摘要一般要求500字以内。论文摘要另起页并排在标题页之后,先俄文后中文,分页打印。摘要部分包括论文题目、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俄文题目用Times New Roman三号字居中打印。之后,空两行开始摘要部分。

将“Тезис”一词加方括号,前空两格,用Times New Roman四号字加黑,俄文摘要内容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中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居中,空两行开始打摘要部分。将中文“摘要”二字加方括号,前空两格,用黑体四号字。中文摘要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

俄罗斯发表论文

俄罗斯托木斯克工业大学,全俄技术物理科学研究所和布拉克核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最近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混合反应堆的概念,即利用保持在长磁阱中的高温等离子体获得额外的中子的方法。混合反应堆与目前核反应堆的区别在于功率适中,尺寸相对紧凑,操作安全性高且放射性废物量低。布拉克核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安德烈·阿尔汉尼科夫教授说:"在初始阶段,我们使用特殊的等离子枪获得相对比较冷的等离子体。我们通过注入氘气来保持一定数量。向该等离子体中注入粒子能量为100 keV的中性束会产生高能氘和氚离子,并保持氘离子和氚离子相互碰撞,形成氦核,从而释放出高能中子,这些中子可以自由通过真空室的壁,等离子体在真空室的壁上保持磁场,进入核燃料区域后,放慢速度,它们支持重核的裂变,而重核是混合反应堆释放的主要能源。" 混合核聚变反应堆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同时利用重核的裂变反应和轻核的合成,它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单独应用这些核反应的弊端。而且,这种类型的反应堆对等离子体质量的要求较低,并有可能用钍替代高达95%的易裂变铀,这确保了核反应的安全性。此外,混合反应堆相对紧凑,具有高功率并产生少量放射性废物。 托木斯克工业大学自然科学部和同位素分析与技术实验室负责人伊戈尔·沙马宁博士说:“混合反应堆由两个元素组成。主要部分是作为核反应堆活动区的能量产生层。它分散了作为核燃料一部分的核裂变材料。因此,重核的裂变链反应第二部分放置在内部,以产生落入产生能量的的中子,在充满等离子体的内部,发生热核聚变反应,释放出中子。发生裂变反应的运行容器处于亚临界状态(接近临界),在恒定功率水平下运行,常规反应堆在控制和安全系统的支持下处于临界状态”。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考虑选择开发基于这种反应堆的实验台,该实验台将由钍燃料组件和中子源组成。 《等离子体与聚合研究》科学期刊发表了这份报告。

是想了解远古的时候微生物的细胞结构都是怎样的?是否像现在一样,拥有细胞壁,细胞核以及完整的构造?

俄罗斯的论文可以在中国重新使用,但是在俄罗斯发表过的同一篇论文不能再中国重新发表。

俄罗斯论文发表

不需要。平台不同对博士毕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越高级的平台,例如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对博士毕业的要求,不单单文章要先出来,文章的质量,文章的层次,论文发表在SCI、EI、ISTP、SSCI等区段,领区不同都有所占比。而且还需要在科研领域里有足够的学术水平。博士研究生,即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博士生,是研究生学位中最高的一级。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考上了博士,读博士等,正是指博士研究生。正在读的还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严格来讲只能称为博士研究生;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士。因此,按照国际惯例,在正式场合,只有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才能冠之以"Dr."称呼;在非正式场合可以不受此限制。

人文学院田洪敏老师在A&HCI期刊《俄罗斯文学》(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Russian Literature/ Russkaia Literatura)2020年第2期发表学术论文。论文以上海师范大学为独立署名单位,题目是《契诃夫的另一种文学性研究——基于社会史视角》(BehindtheCounter:《OtherLiterature》byAntonChekhovintheContextofSocialHistory ./За прилавком :《Другая литературность 》А.П.Чехова в контексте социальной истории )。《俄罗斯文学》(季刊)创刊于1958年,俄罗斯科学院彼得堡分院负责发行,属于文学历史研究;《俄罗斯文学》是俄语文学研究权威学术刊物,为A&HCI收录,在世界俄语文学研究中保持恒久和严肃的学术地位;期刊影响范围远涉俄罗斯国内外,为世界各高校、图书馆和研究机构收藏和研究。《俄罗斯文学》期刊当下重要任务之一是研究“科学的文学观念”——新阐释,新观点和新成果。特别关注文学与历史关系的再研究,作家传记和文本阐释的新路径,档案史料的发掘等。我国学者曾在该期刊发表书评、会议综述以及译介等论文,田洪敏的《安东·契诃夫另一种文学性研究》是该期刊近年来首次发表中国学者的立论性质长篇论文,论文不仅是契诃夫研究的补充拓展成果,同时也是对1860-1910俄国历史进程研究的有效文章,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论文主体将1880年代契诃夫开始职业写作的十年作为基本档案史料来源,绕过21世纪以来的后现代主义批评视野,回归文学和历史的本体论意识,在科学史料的基础上讨论契诃夫的文学性问题。论文内部逻辑基于百年来契诃夫研究的学术史展开:1 契诃夫的艺术观念;2 契诃夫的宗教观念;3 契诃夫的社会观念。具体来讲,契诃夫是一个自然主义的作家还是现代主义倾向的作家,是一个宗教主义者还是一个怀疑论作家,契诃夫在世界文学进程的研究新方法等。而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必须面对的是1861年俄国改革之后至1880年代的历史进程——即俄国地主贵族退却,农民阶层进入历史进程,城市化进程加剧;新阶层形成并且起到主导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受契诃夫传记研究者青睐的用以佐证契诃夫“不幸童年”的史料,比如教堂唱诗班,比如父亲经营的以卖外国进口咖啡等物什的小铺子等都应该重新放诸社会史中进行考察。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考察1861改革之后俄国教育风气的转向。农奴出身的父亲对于贵族的羡慕不仅仅是富有,同时因为他们“认字”,可以读书。正是进阶为商人的父亲的坚持,契诃夫在南部港口城市塔甘罗格故乡接受了希腊教育。契诃夫在个体生活和写作中秉持的“平等观念”也是在少年时代已经形成,考入莫斯科大学医学院并且真正行医的经历,导致契诃夫对于自然科学和哲学世界的敏感度居于同时代人前列。同时必须注意到,文学批评在1861年改革之后渐趋职业化,较之19世纪上半叶从事文学批评的人多数是作家的朋友或者是“敌人”,1861年代之后文学批评更加持证,而契诃夫在1880年代开始职业写作的时候就尽可能将自己的作品诉诸所有文学期刊,这也可以解释契诃夫文学批评相对其他作家给后来研究者留下更多的研究空间和史料档案。上述史料的发掘和研究方法都在近年来得到重视。至于契诃夫的市民社会观念(Secular Society)也有更多研究。契诃夫一生经历罗曼王朝最后三代君主,特别是1880-1890年是俄国历史上少有的十年稳定期:没有对外战争,国内经济发展良好,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大范围打破阶层藩篱的时期,缙绅阶层受到挑战;此间,包括契诃夫的行医实践;1894-1897年期间建立地方委员会;个人出资改造乡村教育;参加1897年全俄人口普查;为饥馑的人和患有霍乱的人募捐。在此背景之下可以思索契诃夫作品中的经济生活描写,虽然这一点历来被研究者所忽略,事实上,俄国商业生活的描写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已经出现,虽然其背景不同;1861年改革之后,从事脑力劳动的群体显著增加,1863-1913年俄国人口增加了1,3倍。公务人员,律师,医生和工程师,自由职业者,大学生数量明显增加,国家剧院、出版和工业等新行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同一时期神职人员却很难觅得工作。如果研究契诃夫的小说人物会发现上述新兴阶层无一例外成为契诃夫写作的主人公,进一步来讲1861年之后俄国经济生活的变化甚至影响到了契诃夫的文学观念。至1889年书写来自“环境的人”(человек из среды или обыватель )最终成为契诃夫的艺术原则,至于所有的俄国文学主人公都必须“破坏”现实生活规则才能赢得读者的观念受到契诃夫质疑和摒弃,而这一点也是后来学界对契诃夫作品研究的难点和争议之一。考察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宗教性质必须带有附加条件,如果不研究托尔斯泰个体精神转变便不能考察其作品的宗教性;而屠格涅夫作为叔本华主义者从本质上是无神论者,所以如果讨论契诃夫文学的宗教意识必须结合1880年代之后欧洲哲学、物理学的新发现以及人文学科渴望科学性的愿望带给契诃夫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德国新康德主义者威廉·温德尔班关于历史学科的科学性新论同样也影响了契诃夫关于“永恒文学”的思考。论文是写作者在2016年之后将“斯拉夫研究”作为整体性研究的成果和思考之一,论文写作起源于2016年,至2019年在德国洪堡大学斯拉夫学院访学时期最终完成并发表,尚有很多学术问题值得进一步深究。论文受到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学科资助。РЛ_2_2020俄罗斯文学2020年第2期(1).pdf徐汇校区: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 | 奉贤校区:上海市奉贤区海思路100号 联系电话:邮政编码:200234 Copyright © 2014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0505206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50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