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福建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3 16:33:32

福建论文发表

为什么在福建教育学前教育发表的论文查不到期刊收录1是你收到刊物的时间,如果你是刚收到刊物,你是检索不到的,一般刊物出版后1-2个月知网,万方数据库才会收录该期刊,如果超过3个月你还没检索到那就是真检索不到了,如果在3个月之内没有检索到,那你再等等。2是,你所发表的期刊本身是不被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所以你虽然发表了,但是是检索不到的。更具体的解释,你可以去淘淘论文网上看下,那上面讲得比较详细。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经济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农业也在不断发展中,很多农业领域的专家也针对自己所擅长的专业进行过深入的实验和研究.农业期刊也是我国工程师交流的一个主要平台,有专业性的农业期刊也有综合性的期刊.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部分比较好发表的农业类省级期刊:园艺类省级期刊推荐:《南方园艺》期刊周期:双月刊期刊级别:省级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5-1237/S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069X主办单位:广西柑桔研究所广西果蔬研究所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广西园艺》现用名《南方园艺》,是广西柑桔研究所,广西果蔬研究所主办的省(区)级专业刊物,主要刊载果树种质资源、优良品种选育、实用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后商品代处理,以及贮藏运输、果品加工、产销信息、国外果树等有关文章,兼报道蔬菜、花卉等方面的内容,并刊登与之相关的各种生产资料.本刊执行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本期刊面向基层,面向果农、菜农、花农,为广西果树、蔬菜、花卉生产、科研及教学服务,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实实在在地成为广大读者的好帮手.本期刊是广西柑桔研究所,广西果蔬研究所主办的省(区)级专业刊物,主要刊载果树种植资源、优良品种选育、实用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后商品代处理,以及贮藏运输、果品加工、产销信息、国外果树等有关文章,兼报道蔬菜、花卉等方面的内容,并刊登与之相关的各种生产资料.农业畜牧类期刊推荐:《福建畜牧兽医》期刊周期:双月刊期刊级别:省级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5-1103/S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4331主办单位: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福建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省畜牧兽医总站主管单位: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福建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省畜牧兽医总站《福建畜牧兽医》杂志是由福建省农科院主管,由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福建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省畜牧兽医总站联合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畜牧兽医优秀科技期刊、全国畜牧兽医专业核心刊物.杂志为宣传党的畜牧业政策,报道我省畜牧业最新科研成果、兽医临床和畜牧生产经验、传播最新科技信息及为基层畜牧兽医干部专业养殖户传播畜牧兽医科技经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深受省内外畜牧兽医行业同仁欢迎.省级农业科技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新疆农业科学》期刊周期:月刊期刊级别:省级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65-1097/S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4330主办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学会主管单位:新疆农科院《新疆农业科学》创刊于1958年,是由新疆农科院、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是新疆创办最早、最具影响力的农业学术刊物之一.作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七次荣获新疆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五次荣获新疆期刊奖.刊物的宗旨是"繁荣农业科学、促进农业生产",突出报道新疆干旱、半干旱及绿洲农业的科技成果与先进技术.主要刊登作物育种与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特产、林业、农田水利、畜牧兽医水产、农业机械、生物技术等文章.五十余年来刊物的发展与自治区农业生产与农业科技发展紧密结合,跟进学术前沿,追踪科技创新成果,为促进学术与科技信息交流,推进科技进步,加速农业科研、教育和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考不需要发期刊,发期刊是对你职务晋升或以后考研读博有好处。

在面试或者录取的时候院校会优先考虑录取你,或者重点培养你。期刊发表对升学以及评职称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福建建材发表论文

论述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论文 关键词:建筑信息技术施工管理

论文 摘要: 建筑业,可以说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然而在全球信息化的冲击下,建筑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建筑企业、单位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行业。而对于建筑施工的企业、企业来说,实现建筑施工信息化已经是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了。面对全球化信息的挑战,建筑施工企业、单位能不能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可以说是决定这个企业能不能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其施工项目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比如说分布点比较多、范围比较广泛以及流动性比较大,而这些特点在不同的程度上无疑是限制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但是,施工企业、单位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正面的面对这些问题。 1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局限性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管理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比较具有局限性的,比如说对计算机的应用,仅仅局限的运用于部分的企业,在这些部分的企业中,又往往局限于局部的过程,仅仅只是定位运用在信息检索查询以及打印报表上,没有实现数据的整合以及分析,更不用说与动态的行业信息结合起来。从这一点上看出信息技术并没有从根本融入建筑施工管理中。 1.2 孤立性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出,有些企业、单位虽然已经应用了信息技术,也在管理中建立了局域网并启动项目管理系统,但这些信息仅仅只是在工地的现场以及项目经理内部进行流动,并没有进行对外的流动、互动。看起来,就像一个孤立起来的内容比较丰富的小岛,仅仅是自给自足,并不利于长期的发展。 1.3 应用范围窄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仅仅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比如说招标投标、工程造价预算以及工程的设计上,而在施工的过程中,比如说工程的进度、工程的质量、工程的成本安全控制等等方面,应用得就比较少了,甚至是忽略了,在施工过程总,仍然是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以及处理能力这种传统的模式。由此看来,建筑企业、单位对信息技术采用的范围是比较窄的,而且根本没有充分的利用到,自然体会不到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2 如何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好信息技术 2.1 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很多建筑企业、单位的负责人、管理者,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仍存在着误解性,也就是没有正确的去认识这个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决策者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再利用互联网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相应的给予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信息化,这样的认识自然是表面的,也是不深刻、不正确的。领导、决策者的思想是否正确,可以说是决定企业、单位是否能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正是因为这样,加强对企业、单位领导对信息化认识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样的培训,使他们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认识到,信息是创造附加值以及财富的源泉,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单位信息化的目的,可以说是决定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而服务的,所以企业、单位实行信息化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企业、单位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的,是必须不断应用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 2.2 制定战略计划并实施 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建筑业的运行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可以说建筑企业、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主要就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而建筑施工企业、单位应该根据信息化的特征,并且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战略计划,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逐渐的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比如说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检索工具化等等特征。 2.3 大力推进计算机 建筑施工企业、单位必须大力的推进施工管理的三个控制过程的`相关软件应用,也就是工程的进度、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的成本。比如说,在工程的进度控制方面,可以利用网络计划技术,显示出关键的工作、机动时间以及相互之间制约关系的特性,利用网络的进度管理软件控制好工程的进度,并根据施工的进度及时的进行资源调整,从而使时间得到优化,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了;在质量的控制方面,可以说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拥有信息量比较大,综合性能比较强而且技术难度也比较高的特点,如果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管理,处理的时间就会缩短,结果的可靠性也更高。质量的管理软件系统还可以运用在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以及评定上,包括各种的质量评定报表,各种的质量评定曲线绘制,以及根据各种实测数据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而为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3 总结 我国算得上是建筑大国,拥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单位是数不胜数,而这些企业、单位,在这个信息化来临的时代,也在接受着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造成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的现象发生。综上所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以及分析,可以说是对建筑施工企业、单位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持。可以说,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节省了相应的物力、人力,也节约了相应的时间、相应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有效的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使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忠.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建筑设计管理.2008. [2]李坚.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7. [3]张建平.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 [4]邱仁宗.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 [5]胡明.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07. [6]刘国民.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建设科技.2007. [7]姚邦松.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秉承“科技筑就卓越 创新缔造未来”的建院方针,依靠自身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对工程建设中的热点、难点的关键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攻关,已完成科研成果一百多项,其中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成果达53项, 1998年至2011年承担省级重大重点项目共29项;现有科研项目76项,其中承担省重点科研项目6项,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54项,院自列科研项目16项;共发表科技论文750多篇;主编或参编标准、规范、规程、工法等64项;拥有有效实用新型专利16件。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根据福建省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科研工作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开展行业所需的共性、基础性、公益性技术研究与开发,走科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道路。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实行科研、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在产品研究开发方面,实行技、工、贸一体化的运行机制。科研工作涵盖了岩土与地基基础工程、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环境与节能、建筑抗震、特种工程、路桥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与开发、工程质量检测/检查、工程设计、新型建材产品的研发,同时也承担各类复杂工程及疑难工程的技术咨询与服务、专业工程施工、工程加固维修与装修装饰等技术服务。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更是以特色高新技术,为省内外建设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其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基坑支护技术、预应力专项技术、既有建筑纠偏、加固、移位技术已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业务涉及建筑、交通、电力、石化、市政、铁路等诸多领域:在岩土和地基基础方面,“基桩孔内摄像检测仪”获国家专利,针对福建省沿海地区地质条件开发的组合支护结构和工程降水控制等技术在多项工程中成功应用。在建筑节能方面,2008年成功取得省重大科技专项“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获省科技经费资助700万元,正紧锣密鼓地为“福建省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做准备。在建筑结构方面,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强预应力砼工程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等最新技术成果,进行系统化创新开发,编制的多项技术规程已颁布实施,几年来先后完成了数百项结构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建筑面积累计超过500万㎡。在既有建筑纠偏、加固、移位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2008年不仅圆满完成了四川地震灾后福建省援建项目中技术要求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川西大桥维修加固工程,还顺利完成了福州百年历史文物保护建筑“泛船浦教堂神父楼”整体平移并旋转工程,不仅创下国内首次建筑物定轴旋转90度的奇迹,还创下了“整体旋转移位”保护文物的先例。在新型建材产品研发方面,也时有新亮点,开发出的新一代聚羧酸类外加剂产品不仅大量应用于现浇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中,并可配制高强、超高强、高抗渗、早强、自流平及钢纤维等特种混凝土,积极推动了我省砼施工技术的进步;2008年,新一代绿色环保路面材料---“建科透水砖”,其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是第五届“6.18海峡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参展和成功对接落地的项目,也是福建省建设厅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对推进我省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福建建筑发表论文

蔡雪峰教授主要论著1.《建筑施工---桩基工程施工与质量事故处理多媒体课件》,主创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7,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73.《建筑施工组织》, 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4.《网络计划技术及施工设计》, 副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蔡雪峰教授近5年正式发表的科研教研论文1.钢管扣件节点抗滑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EI).2009.32.“北京地铁暗挖施工技术灰色聚类评估分析”《土木工程学报》(一级)2004.12第一作者3.Xue-Feng Cai,Jin-Ping Zhuang.Ji-Zhong Zhou. RESEARCH ON SLIP OF JOINT FOR FASTENER-STYLE STEEL PIPE FORMWORK SUPPORT.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y Yong Experts. (ISTP),2008.10.4.“灰色关联在桥梁施工设计评审中应用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核心)2004.10第一作者5.“ 胶合板模板设计软件的研制及应用”《施工技术》2004.12(核心)第一作者6.“分级网络法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燕山大学学报》2004.11第一作者7.“建筑施工脚手架方案分析及相应软件设计”《施工技术》2004.12 (核心)第一作者8.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软件研制及应用”《燕山大学学报》2005.3 第一作者9.“数字化教材研究与应用”《中国大学教学》(核心)2009.1 第一作者10. “塔吊基础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3⑴第一作者11.“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教育中的作用”《中国大学教学》(核心)2005.6 第一作者12.“软弱土层中塔吊桩基础设计软件研制与应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4.12第一作者13.“胶合板模板设计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2 第一作者14.“复杂几何建筑体平面施工测量训练研究”《福建建筑》2005.7⑺第一作者15“Crack-tip Stress Fields in FGMs under Anti-plane Shear Impact Loading Using the Non-local Theory”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acture and Damage Mechanics (FDM2007)Madeira,Portual.(EI收录) 16.“土木工程施工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第二作者, 2008.1017.贝壳形钢屋盖大悬挑结构的有限元验算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EI收录).2007.40⑾.18.“土木工程施工立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福建工程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8.1019.“北京地铁五号线项目中期评价研究”《土木工程学报》 (一级刊物)2004.11 第三作者20.“北京地铁五号线暗挖施工技术方案优选探讨”《土木工程学报》2004.9第三作者2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应对”《施工技术》2008.2(核心)第二作者22.“管井降水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12 第三作者23.“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福建建筑》2005.3,第二作者24.“扣件式脚手架大模板支撑安全事故分析与控制”《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2第二作者25.“浅埋连拱隧道地震反应分析”《中南公路工程》(核心)2006.6⑶第二作者26.“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风险评价”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12⑹第二作者27.“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应用” 《福建建筑》2005.8⑻第二作者28.“工程项目成本分析研究”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2⑴第二作者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秉承“科技筑就卓越 创新缔造未来”的建院方针,依靠自身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对工程建设中的热点、难点的关键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攻关,已完成科研成果一百多项,其中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成果达53项, 1998年至2011年承担省级重大重点项目共29项;现有科研项目76项,其中承担省重点科研项目6项,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54项,院自列科研项目16项;共发表科技论文750多篇;主编或参编标准、规范、规程、工法等64项;拥有有效实用新型专利16件。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根据福建省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科研工作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开展行业所需的共性、基础性、公益性技术研究与开发,走科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道路。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实行科研、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在产品研究开发方面,实行技、工、贸一体化的运行机制。科研工作涵盖了岩土与地基基础工程、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环境与节能、建筑抗震、特种工程、路桥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与开发、工程质量检测/检查、工程设计、新型建材产品的研发,同时也承担各类复杂工程及疑难工程的技术咨询与服务、专业工程施工、工程加固维修与装修装饰等技术服务。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更是以特色高新技术,为省内外建设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其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基坑支护技术、预应力专项技术、既有建筑纠偏、加固、移位技术已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业务涉及建筑、交通、电力、石化、市政、铁路等诸多领域:在岩土和地基基础方面,“基桩孔内摄像检测仪”获国家专利,针对福建省沿海地区地质条件开发的组合支护结构和工程降水控制等技术在多项工程中成功应用。在建筑节能方面,2008年成功取得省重大科技专项“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获省科技经费资助700万元,正紧锣密鼓地为“福建省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做准备。在建筑结构方面,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强预应力砼工程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等最新技术成果,进行系统化创新开发,编制的多项技术规程已颁布实施,几年来先后完成了数百项结构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建筑面积累计超过500万㎡。在既有建筑纠偏、加固、移位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2008年不仅圆满完成了四川地震灾后福建省援建项目中技术要求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川西大桥维修加固工程,还顺利完成了福州百年历史文物保护建筑“泛船浦教堂神父楼”整体平移并旋转工程,不仅创下国内首次建筑物定轴旋转90度的奇迹,还创下了“整体旋转移位”保护文物的先例。在新型建材产品研发方面,也时有新亮点,开发出的新一代聚羧酸类外加剂产品不仅大量应用于现浇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中,并可配制高强、超高强、高抗渗、早强、自流平及钢纤维等特种混凝土,积极推动了我省砼施工技术的进步;2008年,新一代绿色环保路面材料---“建科透水砖”,其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是第五届“6.18海峡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参展和成功对接落地的项目,也是福建省建设厅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对推进我省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福建建筑论文发表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是假刊。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期刊/期刊社查询里面没有收录这本刊物,属于假刊,不要上当受了。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秉承“科技筑就卓越 创新缔造未来”的建院方针,依靠自身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对工程建设中的热点、难点的关键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攻关,已完成科研成果一百多项,其中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成果达53项, 1998年至2011年承担省级重大重点项目共29项;现有科研项目76项,其中承担省重点科研项目6项,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54项,院自列科研项目16项;共发表科技论文750多篇;主编或参编标准、规范、规程、工法等64项;拥有有效实用新型专利16件。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根据福建省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科研工作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开展行业所需的共性、基础性、公益性技术研究与开发,走科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道路。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实行科研、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在产品研究开发方面,实行技、工、贸一体化的运行机制。科研工作涵盖了岩土与地基基础工程、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环境与节能、建筑抗震、特种工程、路桥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与开发、工程质量检测/检查、工程设计、新型建材产品的研发,同时也承担各类复杂工程及疑难工程的技术咨询与服务、专业工程施工、工程加固维修与装修装饰等技术服务。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更是以特色高新技术,为省内外建设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其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基坑支护技术、预应力专项技术、既有建筑纠偏、加固、移位技术已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业务涉及建筑、交通、电力、石化、市政、铁路等诸多领域:在岩土和地基基础方面,“基桩孔内摄像检测仪”获国家专利,针对福建省沿海地区地质条件开发的组合支护结构和工程降水控制等技术在多项工程中成功应用。在建筑节能方面,2008年成功取得省重大科技专项“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获省科技经费资助700万元,正紧锣密鼓地为“福建省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做准备。在建筑结构方面,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强预应力砼工程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等最新技术成果,进行系统化创新开发,编制的多项技术规程已颁布实施,几年来先后完成了数百项结构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建筑面积累计超过500万㎡。在既有建筑纠偏、加固、移位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2008年不仅圆满完成了四川地震灾后福建省援建项目中技术要求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川西大桥维修加固工程,还顺利完成了福州百年历史文物保护建筑“泛船浦教堂神父楼”整体平移并旋转工程,不仅创下国内首次建筑物定轴旋转90度的奇迹,还创下了“整体旋转移位”保护文物的先例。在新型建材产品研发方面,也时有新亮点,开发出的新一代聚羧酸类外加剂产品不仅大量应用于现浇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中,并可配制高强、超高强、高抗渗、早强、自流平及钢纤维等特种混凝土,积极推动了我省砼施工技术的进步;2008年,新一代绿色环保路面材料---“建科透水砖”,其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是第五届“6.18海峡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参展和成功对接落地的项目,也是福建省建设厅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对推进我省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1.《泉州古建筑》,1991年2月,天津科技出版社(合著)。2.《童寯文选》,1993年11月,东南大学出版社(译著)。3.《中国建筑?古城泉州》,2002年1月,(台北)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4.《中国木拱桥》,待版,东南大学出版社。5.《闽南石建筑》,待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木拱小记》,待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中国传统建筑》,2006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8.“童寯建筑师”,1986年6月北京中国近代建筑史讨论会宣读,1987年6月第二期《华中建筑》发表,1993年11月《中国建筑史》摘引。9.“外国建筑教育”,1988年5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条目(合撰)。10.“论永定客家土楼得以形成的历史原因”,1989年10月《福建建筑》第三、第四期合刊。11.“开元寺百柱殿落架大修”,1989年11月20日《泉州晚报》。12.“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考”,1989年12月第二期《泉南文化》内刊,1990年8月17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摘录,1991年2月第一期《福建建筑》发表。13.“拘那罗陀与泉州”,1990年6月第一期《泉南文化》内刊,1990年10月,南京博物院第五期《东南文化》发表,1995年9月厦门大学出版社《泉州海外交通史略》及1997年9月厦门大学出版社《福建佛教史》摘引。14.“泉州开元寺大殿修复技术”,1990年7月北京《中国文物建筑保护及理论》。15.“福建泉州开元寺修建工程概述”, 1991年1月台北《第四次古迹修复技术研讨会》大会报告。16.“老君岩可能凿于唐代”, 1991年1月7日《泉州晚报》。17.“泉州老君岩出土石室构件年代考辩”, 1991年6月第一期《泉南文化》内刊。18.“福建泉州开元寺修复经验”,1991年2月第二期台北《雅砌》。19.“闽南小型石构佛塔和经幢”,1991年12月第二期《泉南文化》内刊,1992年5月第 二期《福建建筑》发表。20.“闽西奇特的方言岛文化现象”,1992年9月《华侨大学学报》文科版第二、三期合刊。21.“比较古希腊建筑?论中国木构建筑传统的形成”1992年9月天津大学《第二届中国 建筑传统与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2.“论客家土楼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1992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国际客家学研讨会》大会报告。23.“闽南、粤东北圆楼与客家圆楼的比较”,1992年9月北京中国建筑学会《中日传统民居研讨会》交流论文,1993年5月《福建建筑》第一、二期合刊。24.“福建土楼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992年7月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目结题,审查通过。25.“闽东南沿海小型石塔幢”, 1993年4月第二期《华侨大学学报》。26.“泉州开元寺戒坛出土石刻”,1993年4月第四期台北《空间》。27.“论中国汉地佛教密宗的建筑成就”,1993年8月第三期上海《时代建筑》。28.“早期中国建筑师系列—华盖建筑师事务所”,1994年3月第三期台北《建筑师》。29.“闽南古建筑屋顶曲线构成”,1995年9月总第48期《古建园林技术》(第二作者)。30.“泉州老君岩宋代建筑构件”,1995年10月《华侨大学学报》。31.“永定土楼二题”,1995年11月《永定文史资料》内刊。32.“虹桥考”,1995年11月北京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学报》。33.“闽浙虹桥的调查研究”,1995年11月第四期《福建建筑》。34.“闽南古建筑木构架的基本类型”,1995年12月总第49《古建园林技术》(第二作者)。35.“华侨大学建筑系的回顾与展望”,1995年12月《南方建筑》。36.“欧阳詹的太原之爱”,1996年7月4日和8日《泉州晚报》连载。37.“论建筑历史中的完型现象”,1996年6月北京《建筑师》。38.“叠拱木桥的建筑成就”,1996年11月第四期《华侨大学学报》。39.“关于注册建筑师考试的思考”,1996年第六期《新建筑》。40.“设防住宅的调查研究”,1996年10月北京《建筑师》。41.“古建筑的修旧如旧”,1997年1月《泉州学刊》。42.“泉州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1997年8月北京《建筑学报》。43.“泉州土楼”,1997年10月《华中建筑》。44.“童寯老师的读书与做人”,1997年10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东南大学建筑系成立七十周年纪念专集》。45.“论风水术中的理性因素”,1997年11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东南大学建筑系理论与创作丛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46.“城市别称中的悖论及其它”,1998年9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百家言》。47.“泉州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1998年10月第三期《福建建筑》。48.“明清小说研究综述”,1999年11月北京,作家出版社《中国文学年鉴》。49.“福建佛教丛林与新加坡双林寺的比较研究”,2000年2月总第67期《古建园林技术》。50.“论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成就与局限”,2000年8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百家评论集》。51.“试析武吕兼论初唐闽南的开发”,2000年12月,《华侨大学学报》。52.“学海无涯之乐”, 2000年12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百家回忆录》。53.“闽西客家建筑体现汉文化三个特征”,2000年12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师》。54.“法苑因缘”,2001年10月,新加坡双林寺重修圆成文集。55.“形胜概念在若干古汉字中的痕迹”,2002年1月,《新建筑》。56.“参加华族古建筑修护工作的几点体会”,2002年3月,(新加坡)亚洲华族传统建筑及古迹保留国际研讨会。57.“庆祝双林寺主体竣工”,2002年6月,新加坡莲山双林寺殿塔开幕大典。58.“北大镜春园禄岛水轩复建与荷塘水域整治”,2002年北京大学《大学的校园研讨会》。59.“燕园刍议二则”,2002年北京大学《大学的校园研讨会》。60.“跟随童寯先生读书”,2002年9月,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关于童寯》。61.“山东栖霞牟氏庄园的建筑文化”,2002年10月,北京,《建筑师》100期。62.“佛塔与古代西方文化的东传”,2003年,北京,《建筑百家言续集》,建筑工业出版社。63.“中国木拱桥之我见”,2004年9月,北京,《建筑业导报》。64.“埃菲尔铁塔的花边”2004年11月,北京,《读书》。65.“闽西南土楼与城堡”,2004年11月,台北,中央研究院台史所。66.“论材料与结构的搭配”,2005年,1月,北京,《建筑学报》。67.Beijing-History and Historical Architecture,A+U建筑学杂志,2005年5月。68.自撰个人学术介绍文章“方拥”发表于《建筑史解码人》,2006年6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者话:“(中国建筑史)第四代学人,如…方拥…等,能从世界的角度、从中西建筑的比较来看待中国古代建筑,现今都是建筑史研究和教学领域的中坚力量。”69.“笃旧的至理——《江南园林志》评述”,已完成应约撰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图书中心《建筑百家谈古论今——图书编(第一辑)》,计划2006年9月出版。70.“断金碎玉——《童寯文集》评述”,已完成应约撰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图书中心《建筑百家谈古论今——图书编(第一辑)》,计划2006年9月出版。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期刊/期刊社查询里面是没有收录,它只在电子期刊查询系统里有收录。这个刊物能不能发表职称论文,主要看你所在省份中的规定,我是福建的,福建省住建厅就明确规定电子刊论文不予认可。

福建发表论文

幼儿教育发表的论文在检索网查询的方法是:用户可以前往知网首页上方的个人机构馆,在个人数字图书馆中可以查看已经发表的文章,点击学术搜索,在学术搜索中输入文章标题,点击检索后即可查询到文章发表状态,如已提示发表成功,用户即可在知网中查询到自己发表的文章。

省级专业类刊物《河南图书馆学刊》可以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这个是目前福建省内图书系列评中级比较常发的一个刊物,版面费700。然后返还50稿费。

有要求,核心要一篇以上,不是核心要两篇以上,周期方面没有要求。如果有著作,你写了3万字也可以,就不用论文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