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高水平论文写作与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4 14:29:18

高水平论文写作与发表

论文对于硕士,尤其博士,一种技能,也是一道难关。所谓大道无形,小道可走。下面给出一些博士期间的写作心得,希望能有所裨益。论文可以有三个境界:毕业、科研、贡献。现在只说第一个,为了毕业。这里的论文,可以指EI论文、SCI/E论文。我把论文分成三个阶段:读、写、改。

学术论文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什么是高水平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什么是高水平学术论文 前言后面一般都是材料与方法。材料与方法是论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国外期刊对此尤其重视,国内限于文章篇幅,对此要求不是很严格。该部分应该达到的效果是:让他人看到你的论文后能重复所开展的研究工作。 后面紧跟着的是结果与讨论。绝大部分研究者写论文的时候都是结果和讨论放在一起。有些国外专家认为我们中国人写文章讨论不够深入,因此我写文章倾向于把结果和讨论分开来写。这样也显得更干净利索。下面我先说一下结果部分。一般情况下,在结果的开始部分需要简单介绍原理和实验目的,一句话就可以。然后按照图表,看图说明,描述具体结果。按照结果在正文和图表中的逻辑顺序,不能遗漏。实验结果的顺序,绝不是按获得数据的先后排列,而是要按企图说明问题的逻辑顺序排列。在此部分中,要学会合理使用图、表和文字说明。要敢于舍弃不必要的数据!很多学者觉得做了一大堆数据扔了哪个都可惜,所以都直接放到文章中去了,其实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让很多老外感觉我们仅仅是在罗列数据,没有逻辑可言。 讨论部分是国人做得最差的地方,原因是我们不愿意去正视我们的缺点和遗憾。在讨论部分中我们应该对结果中出现的发现或问题寻找原因并展开论述、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引用可以支持你结论的文章。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害怕这样会降低文章的创新性。其实不然,这样不但不会影响或降低文章的创新性,反而会引起审稿人和所引论文作者的尊敬。除此之外,更应该指出该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缺点(或局限性)是什么?为什么? 文章的最后是结论。在结论部分中应该强调的是What do we learn from this research?首先先简要概括主要发现,但是不要重复前言和结果,更不要做太多假设,不要夸大不能被实验数据完全支持的结论。此外,在结论的最后要突出研究的重要性!也可以展望一下前景。 参考文献是应该重点强调的部分,因为这一块正是大部分科研初学者最忽略的地方。目前国内科研评价指标已经慢慢转向按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研究成果。SCI里面除了收录论文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之位外,还将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全部收录下来,这样可以勾画一篇论文同其他论文之间的学术联系。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文章其难易程度相差可能很大,参考文献对计算影响因子和评价论文水平所引起的巨大作用。 我们在写论文时一定要将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献列举出来,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哪些文献资料的启发,从哪些论文中获得了教益,促进了研究进度,属于这类的文献均应列出;撰写论文时应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进行检索,看看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 此外,编辑和审稿人根据参考文献,初步判断该论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对有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断作者的科学道德,如果未能列出密切相关的主要文献,读者、编辑和审稿人可能会看作是一种不良学风。参考文献关系到论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声誉。国内一些低档次期刊对参考文献极不重视。我们的研究者们也犯一些错误,比如:为了省事,转引二手文献,既不核对,自己也没有看过或浏览过;只引自己的论文,是自负又是无知的表现;阅读的是中文文献,引用的是外文文献;论文中引用近三年的文献比例少。 最后一点是署名和致谢。优秀科技论文的署名反映了作者的科学道德,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论文作者和参与工作的人应区别开,这一点国内很多课题组比较混乱。致谢:国内一般是感谢基金支持。课题组的集体力量、同行的学术交流等等都应当致谢。致谢不是可有可无的,论文公开发表后,就用书面形式记载了你的科研成果,同时也记下了你的科研道德。 关于情绪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决策中的情绪 摘 要:近年来情绪对人类理性认知活动的建设性作用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决策领域已经趋于成熟。本文依据情绪参与到决策的过程,将决策中的情绪分为预期情绪、决策后情绪与即时情绪,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决策 预期情绪 决策后情绪 即时情绪 1、引言 决策是一种高级认知过程,也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人们总是面临着决策的情境。从选择上哪所学校、学什么专业到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等,时刻面临着决策。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真正的“理性人”,人们在决策时必然会受到偏好、信息不完全、情境不确定性、时间压力和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决策行为的完成需要较多其他高级的认知能力的参与,想要达成一个最佳的决策,就会受到来自情绪影响的阻碍以及困惑,致力于研究决策问题的心理学家们试图探讨情绪在决策中的影响机制。 近年来情绪对人类理性认知活动的建设性作用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随之成为决策领域研究的热点。 2、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从早期的决策理论完全忽视情绪到现在情绪成为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情绪参与决策过程的方式主要有预期决策结果可能引发的情绪、决策结果直接引发的情绪和在决策过程中情绪改变认知过程,从而对决策行为产生影响。这三类情绪, 即预期情绪、决策后情绪和即时情绪。 2.1预期情绪 预期情绪,也即,在决策时没有经历情绪本身,是决策者对决策行为所导致的可能结果的情绪体验。例如,在决定是否投资高风险、高效益的商业开发项目的时候,一个潜在的投资者可能会试图预测如果她没有在这项工程上投资,工程却取得了巨大的收益(或损失)时她是否会感到后悔(或安慰)。根据前景理论,效用受决策现状和未来效益变化的影响,但是决策现状却不是唯一能预测出决策结果的标准,预期情绪也会改变决策行为。主要的预期情绪包括后悔理论,失望理论和主观预期愉悦理论。 Loomes和Sugden、Bell分别提出后悔和失望理论,阐述预期后悔情绪和预期失望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当人们在决策之前产生了后悔或失望情绪,就会倾向于尽力减少或避免可能引起这些情绪的决策行为,力争决策结果的后悔情绪或失望情绪的最小化。后悔和失望理论都是通过比较自己所选择的结果与其他的可能结果,将预期情绪引入决策,然而并未得到实际的验证。 Mellers等人提出了主观预期愉悦理论,主观预期愉悦理论认为决策者通过权衡每一个决策行为的预期愉悦和预期痛苦, 对每一个决策进行评估, 考虑每一个决策的平均的预期愉悦程度, 从而选择有更大的预期愉悦程度的决策。 预期情绪显然在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两个主要因素限制了基于预期情绪的决策的功效。首先,人们对自己的决策可能结果产生的情绪反应会出现错误预测。第二,预期情绪不能把握住决策者应该关心的所有因素,从而遗漏掉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标准。 2.2 决策后情绪 决策后情绪是个体决策后产生的复杂情绪,是人类独有的高级情绪,情绪影响决策行为,决策结果必然引发决策后情绪,影响我们对于获得的决策结果的满意度,而这样的情绪必然影响后续决策行为的变化。目前,先前决策事件产生的情绪对人们再次遇到类似事件时的决策的影响的研究正在成为决策后情绪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显示,决策后的情绪主要包括后悔情绪与失望情绪。 Zeelenberg认为后悔是当我们意识到当我们选择了别的行为,但当前的处境可以更好的时候体验到的消极的情绪。研究表明,后悔和责任感有关联:低责任感的被试后悔程度低,高责任感的被试后悔程度高。Zeelenberg还对后悔情绪与失望情绪的区别进行了探讨:当人们得知预期的结果,但事后却意识到另一行为过程产生的结果会更好时,他们将体验到后悔情绪;而当某一选择的结果比预期的要差时,他们会体验到失望情绪。 Van Dijk通过在实验中研究投资检测了失望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决策后体验到失望情绪的个体对之后的失望更为敏感,体验到的失望情绪更加强烈,从而不大可能做出会导致更大的失望的选择,不大愿意做出随后的决策。研究表明,一个好的决策产生的令人不快的结果,所引发的消极情绪将促使人们在下一次同样的决策情境时不去选择最有可能成功的选项。 后悔情绪与失望情绪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和风险决策的不确定性相关,都源于已获得的结果和预期结果的对比,都与接近性效应有关。 2.3即时情绪 与预期情绪这样认知评估参与的情绪不一样的是,即时情绪是在决策时体验到的真实情绪。即时情绪可能导致决策者的决策行为与预期的结果大相径庭,一般来说,即时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预期的影响和偶然的影响。 (1)预期的影响,是来源于对决策自身结果的预期产生的即时情绪的影响。例如,考虑投资于高风险项目的可能结果,投资者在想到项目失败时可能会体验到即时焦虑,这种类型的即时情绪也被称为整合情绪。尽管源于对决策结果的考虑,整合情绪取决于多种对预期情绪几乎没有有影响的因素,因此,这种预期的影响从本质上不同于预期情绪。 首先,整合情绪对概率相对的不敏感。第二,整合情绪对结果的时机和生动性尤其敏感。随着一个事件在时间上的接近,整合情绪诸如恐惧趋向于加剧,甚至可能高估或者保持不变地评估事件的概率。 (2)偶然的影响,偶然影响是指由即将到来的决策无关的因素引起的即时情绪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个体的直接环境或慢性意向的影响。例如,如果天气晴朗,矛盾的投资者在考虑她的选择的时候可能体验到偶然的快乐,这种类型的即时情绪也通常被称为偶然情绪。 偶然情绪的影响难以证明,因为这样的情绪,明显源于偶然的与决策无关的因素。尽管如此,很多研究已经揭示在决策中偶然情绪的强大效果。偶然情绪的影响在风险决策时是明显的,一般来说,人们在心情好时比在心情不好时往往更为乐观。目前的研究已经揭示出更多特定情绪的微妙的影响。例如,恐惧的个体做出相对悲观和风险规避的选择,愤怒的个体做出相对乐观和风险追求的选择。 看了“什么是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高水平自然学术论文 2. 安全高水平学术论文 3. 安全高水平学术论文写作 4. 什么叫学术论文类 5. 成功的学术论文的特点

1、SCI论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学引用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 2、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 3、sci论文写作发表的注意事项:(1)首先是大量阅读文献,如果要撰写高水平论文,基础是读很多高水平文献。建议多看影响因子高的国外文献,最好IF>3以上。(2)看文献的同时注意随时摘录。英语论文的写作实际上又很多现成固定的模式和表达方法,将这些固定用法随时做笔记,并随时复习,加上不断阅读新文献,自己动手写时也就不会举步维艰。(3)课题设计的IDEA十分重要,观点的创新性决定了文章能否受editor和reviewer青睐。

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另一个是要让写出来的论文成为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我本人呢,经历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历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结束都要完成毕业设计,都要写一篇毕业论文来给阶段性的学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本人的硕士毕业论文是全国百篇优秀毕业论文之一,博士论文是省级优秀毕业论文。

高水平SCI论文写作与发表

来源:写手315网站写作论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表,可是并非所有的文章发表都会一帆风顺,在SCI论文发表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以下考验?1、如思路或意思表述不充分长期从事科研与论文写作的一线医学工作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思路或意思表述的不充分多半就是源自文献阅读量不够。一篇文章存在刊发的可能性不是因为出现了阳性的结果,而是能为其他医学工作者提供学术指引,能解决别的研究未曾解决的学术问题。从以上方面看来,没有一定文献阅读量就不会了解研究的进展,也不能为本研究提供一个学术定位。2、语言问题中文SCI论文作者都会遇到因一些语言问题而拒稿的情况。很多作者求助于翻译公司,将中文论文翻译为英文。这是一种合理的途径,但关键在于是如何选择价位合理、品质保证的医学翻译公司。在选择SCI医学论文服务机构时,一定要对其实力进行综合性考察,尤其是公司基本资质与无发表及审稿成功的经验。3、投稿毫无准备通常在投稿前要准备的材料包括选定目标期刊、修改论文基本格式、撰写Cover Letter及推荐审稿人等等。这些信息来源主要依靠登录期刊官方网站查看相应栏目获得。在这之中,很多作者将撰写Cover Letter仅仅看成是一封简单的信件,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具有丰富发表经验的作者将Cover Letter视为展现文章研究价值,促进文章审稿(而非直接拒稿)的必备之法。在Cover Letter中用简短的句子就能全面概括论文的中心思想,加深编辑对文章价值的理解。4、不了解在线投稿界面多数网站的投稿界面是一种递进式的程序界面,任何一步操作有误或者信息输入格式不正确,最终都不能投稿。因此,必需先查看投稿须知。论文发表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就是选择审稿人,此问题可根据期刊的相应档次选择适当审稿人,查找推荐审稿人的姓名及Email等等需要的信息。5、决定投哪一份SCI刊物首先作者应在撰写论文前就要做出决定,主要依据主题内容的合适、学术声誉、读者现状等。当然,也参考自身的专业的领域。切记勿一稿多投,按照每份刊物的投稿要求去投稿,一般投稿清单包括:投稿信?足够稿件数、图表的齐全和其他要求材料,将上诉清单内容打包邮寄或以电子邮件形式投递。6、论文投出,刊物编辑会给作者发送稿件通知如果编辑觉得论文题材不适合所投的刊物则会回信退稿。相反,作者就会进入等待期。收到稿件后,编辑挑选2-3名同行对论文进行评审。而编辑在审稿过程是仲裁者。审稿期间都会有一定周折,返修-修改-返修-再修改,一般在4-6个月时间。若无任何信息,可以与编辑联系催促一下了解情况。7、论文被期刊收录论文若收录,按照提供印刷稿件要求投稿后,下一回就是收到印刷编辑寄回的校样。校样需尽快寄回给印刷编辑,对校样要认真阅读,特别需要注意公式和图表。出版商会要求填写版权转让书(Transfer of copy right),并告知支付版面费和订购单行本的办法。许多刊物也不收版面费,但对特殊印刷,如彩板印刷收费。有的对超过定额免费页数的页面按页收费。

流程一、SCI论文写作首先,写作前的准备。写作一篇高水准的SCI论文,建立在课题研究基础之上,没有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无法得出高水准的实验结果,就无法彰显自己的科研水平。其次,撰写SCI论文内容。流程二、SCI论文完稿后进行修改、润色一篇让审稿人看不懂的SCI论文,哪怕自认为研究成果价值多么高,也是失败的,被录用的几率为零。为了保证SCI内容没有语法错误、没有错别字,通俗易懂,符合投稿期刊的录用要求,当SCI文章初次写完后要找多人来审阅查看,反复修改后定终稿。

流程三、SCI论文投稿投稿时,先要确认投稿是最终版本,图片清晰,coverletter中的主编名字拼对等等,再进行稿件上传。上传成功后要对生成的PDF文件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无误后点击确认,即投稿完成。

流程四、修改或拒稿应对策略投稿初审后的结果:拒稿、修稿和录用。对于拒稿,你要查看是什么原因,如果是误判,想办法申请再次审稿的机会,如果不是误判,看看是否有机会投稿其他期刊。对于修稿,你必须要严格按照审稿意见进行修改,否则再次投稿,被录用的几率还是很低。对于直接录用,只有高质量的作品才有可能,非常少见。流程五、最后准备投稿录用后,期刊那边可能还需要作者做些事情或提交材料,作者要及时的查看邮件,进行及时的回复,以便SCI论文能够赶上期刊最新一期见刊。

1、SCI论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学引用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 2、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 3、sci论文写作发表的注意事项:(1)首先是大量阅读文献,如果要撰写高水平论文,基础是读很多高水平文献。建议多看影响因子高的国外文献,最好IF>3以上。(2)看文献的同时注意随时摘录。英语论文的写作实际上又很多现成固定的模式和表达方法,将这些固定用法随时做笔记,并随时复习,加上不断阅读新文献,自己动手写时也就不会举步维艰。(3)课题设计的IDEA十分重要,观点的创新性决定了文章能否受editor和reviewer青睐。

医学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技巧。SCI论文是指发表在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期刊上的论文。 SCI 是国际著名的3大检索系统之一。全世界出版发行的科技期刊有20多万种,但被SCI 收录的杂志只有 8005 本,其中,口腔医学类杂志仅有 74本因此,SCI 收录的杂志是真正的精品杂志,发表在这类杂志上的论文,水平普遍较高,SCI论文是反映一个人、一个团队学术水平最可靠的指标之一,也是创新性发现的体现。 SCI 论文是评价科研以及临床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撰写与发表 SCI 论文,对交流科研及临床成果、体现其价值和参与国际竞争显得尤为重要,口腔医学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技巧。论文撰写前的准备科研设计及选题选题需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即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好的科研设计,选题是关键,要目标明确,依据充分,充分体现创新精神,并最终能解决科学研究或临床实际问题。选题的创新分源头创新和跟踪创新,大多数科研以跟踪创新为主,在原有理论或方法等基础上进行改进、补充或革新,如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或通过查阅大量医学文献综合分析,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选题的创新观念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科研执行(1)制定研究方案:(2)预试验(3)计划调整医学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技巧:围绕论文标题,集中取舍实验材料,尽管实验观察是按原定实验设计进行的,但当实验结束时,在资料上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原设计选定的项目或指标,观察充分,数据完备;②项目或指标发生偏差、离散或不够充分;③有的项目或指标意义不大,有的出现原设计没有预料的数据和现象。 因此资料需要根据论文阐明科学假说及分段观点。保持分组材料之间的层次及内在联系 实验和观察到的数据、图表资料。医学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技巧:整理参考文献,查阅参考文献,分门别类,归类整理。把与研究题目紧密关系的内容摘引下来,注明文献出处、作者、题目、杂志的名称、卷、期、页数、年份等,以备后用。医学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技巧:提炼观点,明确结果,提出结论。拟定提纲,可将研究者的思维逻辑、学术观点和实验材料等,按撰写论文的程序,简明而系统地展示出来,以免撰写时遗漏。这是实验性研究论文提纲的项目。 在临床研究中,常用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来总结观察的结果,形成文章。 其内容包括:(1)标题;(2)前言;(3)病例与方法(对象与方法, 病例报告);(4) 结果;(5) 讨论;(6) 结论;(7) 参考文献。 所以,拟定论文提纲,实际上是对所从事的科研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和构思的过程。

高水平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是基础研究工作者的责任大者作为国家,小者作为一个研究群体或个人,在高影响因子的SC]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多寡,显然是基础研究水平的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志。罗伯特戴在其名著《如何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的序言中指出,“对一个科学家的评价,从研究生开始,就主要不是看他在实验室操作的机敏,不是看他对或宽或窄的研究领域固有的知识,更不是看他的智能和魅力,而是看他的著述。他们因此而出名,〈或依然默默无闻〉。”他曾领导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工作19年并作为《细菌学》杂志的主编。他的深刻的见地值得从事基础研究的同事们思考。1.原创性和显著性是论文的生命.正如邹承鲁院士等在“再论科学道德问题”中指出,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原则上都应当是“在国际上首次”描述的新的观测和实验事实,首次提出的概念和模型,首次建立的方程,也包括对已有的重大观测(实验)事实的新的概括和新的规律的提炼。与原创性相联系,任何期刊都不希望发表已经见于其它杂志,或由其它语言发表、或以稍有不同的形式发表的论文。太阳物理学权威刊物《太空物理学》(Solar physics)主编Harvey曾专门谈到,曾有少数作者在主要结果用中文发表后又寄给《太空物理学》。他强调,过去这是可以容忍的,但现在已不允许。一个公认的原则是,作者不能把已在经过审稿的杂志发表的主要结果再以不同的形式投寄给其它杂志再发表。发表在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不仅应该是原创性的,其结果还必须是显著的,井对学科发展有所推动。用Harvey的话来说,“至少有一、两个其他研究者会读这篇文章,并利用这些结果发表他们自己的工作。”对成果显著性的检验是论文被引用的多寡。作者应当关心自己论文被引用的情况,注意国际学术界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包括得到肯定和批评的方面,特别是注意同行们对自己发表结果的不同的理解。这是提高自己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2.充分评价已有的工作体现作者的学术水平是否客观而充分地评价了以往的工作,常常是审稿人和读者衡量作者学术水准和学术风范的重要方面。我们一部分作者往往愿意引述国外知名学者的工作,有点“言必称希腊”的味道,但对国内同行发表的工作重视不够。有时明明是中国学者首先做的工作,都没有得到自己的国内同行的充分评价。较多地并且适当地援引国内同行工作,是应当提倡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学习少数日本作者,他们绝少引用日本学者之外的文章。部分同行在论文中引述相当数量公式,但却不列出公式的出处,让读者分不清是作者发展的,还是引自他人以往的工作。原则上,除了教科书上公认的方程和表达式外,对于用于特定目的、特定条件和问题的推演,只要不是作者自己的工作,都要列出出处和适用的条件;即便是作者自己以往的工作,也要列出相应的文献,让读者在必要时参考。作者在充分评价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应当清晰地指出自己在当前工作中的独创性的贡献。这是作者对科学负责的表现,是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开宗明义必须写清楚的内容。3.要特别重视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每一位作者都有阅读大量论文的经验。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首先浏览目录,只有对题目有兴趣才愿意翻到有关论文;对一篇题目有兴趣的论文,读者又首先读论文摘要;如果对摘要还有兴趣,接着会去看论文的图表,因为图表往往最清楚地反映了论文的结果。看过图表之后,如读者还有兴趣,会接着读论文的结论。通常只有少数读者会读论文的全文。作者应当清晰地知道,论文的题目将被数以千计的读者读到。对题目的每一个字都要审慎地选择,用最少的词语最确切反映论文的内容。5.正确对待审稿意见和退稿国际核心刊物的审稿人大多是各个领域的权威学者。杂志的出版社会经常征询编委的意见,选择最佳的审稿队伍。审稿是无报酬的。审稿人的工作态度大多极其认真。对审稿意见要十分尊重,对每一条批评和建议,都要认真分析,并据此修改论文。对自己认为是不正确的意见,要极其慎重和认真地回答,有理有据地与审稿人探讨。如何对待被杂志拒绝的论文,常常是作者犯难的问题。这里必须分析被拒绝的理由。第一类拒绝是一种“完全的拒绝”,主编通常会表达个意见,对这类文章永远不愿再看到,再寄送这类文章是没有意义的。有一类是文章包含某些有用的数据和信息,主编拒绝这类文章是由于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对这类文章作者不妨先放一放,等到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的结论,再将经过修改的“新”文章寄给同一杂志。主编通常是会考虑重新受理这类文章的。这两年,至少有两位审稿人向笔者抱怨,个别中国同事在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 又原封不动地将稿件寄给另外一家杂志,而他们再次被邀请做审稿。他们对此非常反感。论文理所当然地被拒绝。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宇宙物理学》(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的科学主编Thomas提出,“在一篇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不经修改又寄给另一个杂志,这是一个很糟的错误。通常,审稿人做了很认真的工作指出论文的问题,并建议了修改。如果作者忽视这些忠告,这是对时间和努力的真正浪费。同时,寄一篇坏的文章,对于作者的科学声望是一种严重的损害。” 实际上,影响因子不同的学术刊物,接受论文的标准和要求差别很大。如果被拒绝的论文不是由于文稿中的错误,而是重要性或创新性不够,作者在仔细考虑了审稿人的意见,认真修改文稿后,是可以寄给影响因子较低的学术刊物的。值得注意的是,审稿人由于知识的限制和某种成见,甚至学术观点的不同,判断错误并建议退稿是会发生的。如何处理情况,有两个例子供参考。最近一位年青人的论文被一杂志拒绝。经过反复的讨论检验,我们判断审稿人是错误的。为了论文及时发表,我们建议这位作者礼貌和认真地回信给主编,指出审稿人的错误,并要求主编将他的意见转给审稿人,然后撤回论文,再将论文做必要改进,寄给另一影响因子更高的杂志。论文立即被接收,并得到很好的评价。在这一例子中,论文并没有经过重要修改就改寄其他杂志。但是作者却负责地请主编把对审稿人的意见转寄给审稿人。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改寄其他杂志是不应受到限制和责难的。但前提是对论文结果的反复检验,对论文的正确性有了确切的把握。笔者组内一篇论文在一重要杂志经过两年半才得以发表,主要的原因是第一位审稿人对我国向量磁场测量的可靠性提出质疑,不同意发表这篇论文。通过向权威的同事请教和反复的思考,我们确认对所进行的研究,所采用的测量,是充分准确和可靠的。作者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与审稿人讨论,不但论文得以发表,还与审稿者和主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篇论文发表后得到了良好的国际引述。7.花大力气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我国SCI论文和引述偏少,除了基础研究水平的限制,语言的障碍不容忽视。每一位基础研究工作者必须把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作为一个艰巨的任务。这里有三个成功的经验供参考。中国科技大学的胡友秋教授总是把审稿人的英文修改和自己的原稿中被修改的部分单独抄在本子上,一一对照。细心琢磨并背下来,一点一滴地提高自己英语写作水平。他寄往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常被审稿人称为well-written 。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有一个内部的审稿制度,其目的主要是保证论文的正确性,同时对研究也有相互影响和砥砺的好处。不经过内部审稿的论文不能寄给杂志。资深太阳物理学家Sara Martin 建议找--些可作为范例的论文精读,学习怎样组织和写出好英语,她特别提到已故著名天体物理学家Zwaan的论文,可作为范文来效仿。论文初稿完成之后,一定要做拼写检查,不出现简单的拼写出错。如果对自己的英文写作无把握,请一位英文好的同事和国外同行把把英文关必要的。为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学者英语水平,我们建议对研究生必须开设英语写作课程。在写英语上,我们实在需要打个翻身仗。

学术论文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什么是高水平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什么是高水平学术论文 前言后面一般都是材料与方法。材料与方法是论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国外期刊对此尤其重视,国内限于文章篇幅,对此要求不是很严格。该部分应该达到的效果是:让他人看到你的论文后能重复所开展的研究工作。 后面紧跟着的是结果与讨论。绝大部分研究者写论文的时候都是结果和讨论放在一起。有些国外专家认为我们中国人写文章讨论不够深入,因此我写文章倾向于把结果和讨论分开来写。这样也显得更干净利索。下面我先说一下结果部分。一般情况下,在结果的开始部分需要简单介绍原理和实验目的,一句话就可以。然后按照图表,看图说明,描述具体结果。按照结果在正文和图表中的逻辑顺序,不能遗漏。实验结果的顺序,绝不是按获得数据的先后排列,而是要按企图说明问题的逻辑顺序排列。在此部分中,要学会合理使用图、表和文字说明。要敢于舍弃不必要的数据!很多学者觉得做了一大堆数据扔了哪个都可惜,所以都直接放到文章中去了,其实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让很多老外感觉我们仅仅是在罗列数据,没有逻辑可言。 讨论部分是国人做得最差的地方,原因是我们不愿意去正视我们的缺点和遗憾。在讨论部分中我们应该对结果中出现的发现或问题寻找原因并展开论述、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引用可以支持你结论的文章。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害怕这样会降低文章的创新性。其实不然,这样不但不会影响或降低文章的创新性,反而会引起审稿人和所引论文作者的尊敬。除此之外,更应该指出该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缺点(或局限性)是什么?为什么? 文章的最后是结论。在结论部分中应该强调的是What do we learn from this research?首先先简要概括主要发现,但是不要重复前言和结果,更不要做太多假设,不要夸大不能被实验数据完全支持的结论。此外,在结论的最后要突出研究的重要性!也可以展望一下前景。 参考文献是应该重点强调的部分,因为这一块正是大部分科研初学者最忽略的地方。目前国内科研评价指标已经慢慢转向按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研究成果。SCI里面除了收录论文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之位外,还将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全部收录下来,这样可以勾画一篇论文同其他论文之间的学术联系。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文章其难易程度相差可能很大,参考文献对计算影响因子和评价论文水平所引起的巨大作用。 我们在写论文时一定要将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献列举出来,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哪些文献资料的启发,从哪些论文中获得了教益,促进了研究进度,属于这类的文献均应列出;撰写论文时应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进行检索,看看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 此外,编辑和审稿人根据参考文献,初步判断该论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对有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断作者的科学道德,如果未能列出密切相关的主要文献,读者、编辑和审稿人可能会看作是一种不良学风。参考文献关系到论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声誉。国内一些低档次期刊对参考文献极不重视。我们的研究者们也犯一些错误,比如:为了省事,转引二手文献,既不核对,自己也没有看过或浏览过;只引自己的论文,是自负又是无知的表现;阅读的是中文文献,引用的是外文文献;论文中引用近三年的文献比例少。 最后一点是署名和致谢。优秀科技论文的署名反映了作者的科学道德,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论文作者和参与工作的人应区别开,这一点国内很多课题组比较混乱。致谢:国内一般是感谢基金支持。课题组的集体力量、同行的学术交流等等都应当致谢。致谢不是可有可无的,论文公开发表后,就用书面形式记载了你的科研成果,同时也记下了你的科研道德。 关于情绪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决策中的情绪 摘 要:近年来情绪对人类理性认知活动的建设性作用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决策领域已经趋于成熟。本文依据情绪参与到决策的过程,将决策中的情绪分为预期情绪、决策后情绪与即时情绪,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决策 预期情绪 决策后情绪 即时情绪 1、引言 决策是一种高级认知过程,也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人们总是面临着决策的情境。从选择上哪所学校、学什么专业到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等,时刻面临着决策。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真正的“理性人”,人们在决策时必然会受到偏好、信息不完全、情境不确定性、时间压力和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决策行为的完成需要较多其他高级的认知能力的参与,想要达成一个最佳的决策,就会受到来自情绪影响的阻碍以及困惑,致力于研究决策问题的心理学家们试图探讨情绪在决策中的影响机制。 近年来情绪对人类理性认知活动的建设性作用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随之成为决策领域研究的热点。 2、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从早期的决策理论完全忽视情绪到现在情绪成为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情绪参与决策过程的方式主要有预期决策结果可能引发的情绪、决策结果直接引发的情绪和在决策过程中情绪改变认知过程,从而对决策行为产生影响。这三类情绪, 即预期情绪、决策后情绪和即时情绪。 2.1预期情绪 预期情绪,也即,在决策时没有经历情绪本身,是决策者对决策行为所导致的可能结果的情绪体验。例如,在决定是否投资高风险、高效益的商业开发项目的时候,一个潜在的投资者可能会试图预测如果她没有在这项工程上投资,工程却取得了巨大的收益(或损失)时她是否会感到后悔(或安慰)。根据前景理论,效用受决策现状和未来效益变化的影响,但是决策现状却不是唯一能预测出决策结果的标准,预期情绪也会改变决策行为。主要的预期情绪包括后悔理论,失望理论和主观预期愉悦理论。 Loomes和Sugden、Bell分别提出后悔和失望理论,阐述预期后悔情绪和预期失望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当人们在决策之前产生了后悔或失望情绪,就会倾向于尽力减少或避免可能引起这些情绪的决策行为,力争决策结果的后悔情绪或失望情绪的最小化。后悔和失望理论都是通过比较自己所选择的结果与其他的可能结果,将预期情绪引入决策,然而并未得到实际的验证。 Mellers等人提出了主观预期愉悦理论,主观预期愉悦理论认为决策者通过权衡每一个决策行为的预期愉悦和预期痛苦, 对每一个决策进行评估, 考虑每一个决策的平均的预期愉悦程度, 从而选择有更大的预期愉悦程度的决策。 预期情绪显然在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两个主要因素限制了基于预期情绪的决策的功效。首先,人们对自己的决策可能结果产生的情绪反应会出现错误预测。第二,预期情绪不能把握住决策者应该关心的所有因素,从而遗漏掉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标准。 2.2 决策后情绪 决策后情绪是个体决策后产生的复杂情绪,是人类独有的高级情绪,情绪影响决策行为,决策结果必然引发决策后情绪,影响我们对于获得的决策结果的满意度,而这样的情绪必然影响后续决策行为的变化。目前,先前决策事件产生的情绪对人们再次遇到类似事件时的决策的影响的研究正在成为决策后情绪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显示,决策后的情绪主要包括后悔情绪与失望情绪。 Zeelenberg认为后悔是当我们意识到当我们选择了别的行为,但当前的处境可以更好的时候体验到的消极的情绪。研究表明,后悔和责任感有关联:低责任感的被试后悔程度低,高责任感的被试后悔程度高。Zeelenberg还对后悔情绪与失望情绪的区别进行了探讨:当人们得知预期的结果,但事后却意识到另一行为过程产生的结果会更好时,他们将体验到后悔情绪;而当某一选择的结果比预期的要差时,他们会体验到失望情绪。 Van Dijk通过在实验中研究投资检测了失望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决策后体验到失望情绪的个体对之后的失望更为敏感,体验到的失望情绪更加强烈,从而不大可能做出会导致更大的失望的选择,不大愿意做出随后的决策。研究表明,一个好的决策产生的令人不快的结果,所引发的消极情绪将促使人们在下一次同样的决策情境时不去选择最有可能成功的选项。 后悔情绪与失望情绪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和风险决策的不确定性相关,都源于已获得的结果和预期结果的对比,都与接近性效应有关。 2.3即时情绪 与预期情绪这样认知评估参与的情绪不一样的是,即时情绪是在决策时体验到的真实情绪。即时情绪可能导致决策者的决策行为与预期的结果大相径庭,一般来说,即时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预期的影响和偶然的影响。 (1)预期的影响,是来源于对决策自身结果的预期产生的即时情绪的影响。例如,考虑投资于高风险项目的可能结果,投资者在想到项目失败时可能会体验到即时焦虑,这种类型的即时情绪也被称为整合情绪。尽管源于对决策结果的考虑,整合情绪取决于多种对预期情绪几乎没有有影响的因素,因此,这种预期的影响从本质上不同于预期情绪。 首先,整合情绪对概率相对的不敏感。第二,整合情绪对结果的时机和生动性尤其敏感。随着一个事件在时间上的接近,整合情绪诸如恐惧趋向于加剧,甚至可能高估或者保持不变地评估事件的概率。 (2)偶然的影响,偶然影响是指由即将到来的决策无关的因素引起的即时情绪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个体的直接环境或慢性意向的影响。例如,如果天气晴朗,矛盾的投资者在考虑她的选择的时候可能体验到偶然的快乐,这种类型的即时情绪也通常被称为偶然情绪。 偶然情绪的影响难以证明,因为这样的情绪,明显源于偶然的与决策无关的因素。尽管如此,很多研究已经揭示在决策中偶然情绪的强大效果。偶然情绪的影响在风险决策时是明显的,一般来说,人们在心情好时比在心情不好时往往更为乐观。目前的研究已经揭示出更多特定情绪的微妙的影响。例如,恐惧的个体做出相对悲观和风险规避的选择,愤怒的个体做出相对乐观和风险追求的选择。 看了“什么是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高水平自然学术论文 2. 安全高水平学术论文 3. 安全高水平学术论文写作 4. 什么叫学术论文类 5. 成功的学术论文的特点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第一,小论文字数及重复率要求在职研究生小论文字数要求不会太高,一般在3000字到5000字左右就可以了,根据学员所学的专业内容以及自己的写作方向,把字数控制在这个区间内是比较好的,因为需要发表到期刊或者报纸杂志,或者其它刊物上,所以对文字量的把握一定要十分准确,因为太长或者太短不利于排版。所以这是要公开发表的,因此对重复率要求也比较高,通常重复率要求在10%左右,如果重复率过高会影响发表。第二,发表投递要注意的事项当学员完成论文写作发表论文投递的时候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投递的时机。我们要知道,尤其是研究生这种小论文,大家都是集中发表的,所有毕业生几乎都在同一时间发表论文,这时候大家就要尽早发表,因为越早发表就越容易抢到先机,毕竟大家有这么多人在学习研究生课程,而学的专业是有限的,所以相同专业的学员发表的论文内容可能比较相近,这时候后发的人可能就面临查重的问题,所以先发就能避免很多烦恼。另外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把论文写作时候的参考文献标注清楚,以及文中引用的地方都要明确地标注出来,以脚注的方式标注。另外论文写作一定要有严谨的写作风格,避免错别字以及用词不当,因为公开发表要求质量较高。

关于高水平论文写作与发表

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是基础研究工作者的责任大者作为国家,小者作为一个研究群体或个人,在高影响因子的SC]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多寡,显然是基础研究水平的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志。罗伯特戴在其名著《如何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的序言中指出,“对一个科学家的评价,从研究生开始,就主要不是看他在实验室操作的机敏,不是看他对或宽或窄的研究领域固有的知识,更不是看他的智能和魅力,而是看他的著述。他们因此而出名,〈或依然默默无闻〉。”他曾领导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工作19年并作为《细菌学》杂志的主编。他的深刻的见地值得从事基础研究的同事们思考。1.原创性和显著性是论文的生命.正如邹承鲁院士等在“再论科学道德问题”中指出,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原则上都应当是“在国际上首次”描述的新的观测和实验事实,首次提出的概念和模型,首次建立的方程,也包括对已有的重大观测(实验)事实的新的概括和新的规律的提炼。与原创性相联系,任何期刊都不希望发表已经见于其它杂志,或由其它语言发表、或以稍有不同的形式发表的论文。太阳物理学权威刊物《太空物理学》(Solar physics)主编Harvey曾专门谈到,曾有少数作者在主要结果用中文发表后又寄给《太空物理学》。他强调,过去这是可以容忍的,但现在已不允许。一个公认的原则是,作者不能把已在经过审稿的杂志发表的主要结果再以不同的形式投寄给其它杂志再发表。发表在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不仅应该是原创性的,其结果还必须是显著的,井对学科发展有所推动。用Harvey的话来说,“至少有一、两个其他研究者会读这篇文章,并利用这些结果发表他们自己的工作。”对成果显著性的检验是论文被引用的多寡。作者应当关心自己论文被引用的情况,注意国际学术界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包括得到肯定和批评的方面,特别是注意同行们对自己发表结果的不同的理解。这是提高自己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2.充分评价已有的工作体现作者的学术水平是否客观而充分地评价了以往的工作,常常是审稿人和读者衡量作者学术水准和学术风范的重要方面。我们一部分作者往往愿意引述国外知名学者的工作,有点“言必称希腊”的味道,但对国内同行发表的工作重视不够。有时明明是中国学者首先做的工作,都没有得到自己的国内同行的充分评价。较多地并且适当地援引国内同行工作,是应当提倡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学习少数日本作者,他们绝少引用日本学者之外的文章。部分同行在论文中引述相当数量公式,但却不列出公式的出处,让读者分不清是作者发展的,还是引自他人以往的工作。原则上,除了教科书上公认的方程和表达式外,对于用于特定目的、特定条件和问题的推演,只要不是作者自己的工作,都要列出出处和适用的条件;即便是作者自己以往的工作,也要列出相应的文献,让读者在必要时参考。作者在充分评价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应当清晰地指出自己在当前工作中的独创性的贡献。这是作者对科学负责的表现,是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开宗明义必须写清楚的内容。3.要特别重视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每一位作者都有阅读大量论文的经验。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首先浏览目录,只有对题目有兴趣才愿意翻到有关论文;对一篇题目有兴趣的论文,读者又首先读论文摘要;如果对摘要还有兴趣,接着会去看论文的图表,因为图表往往最清楚地反映了论文的结果。看过图表之后,如读者还有兴趣,会接着读论文的结论。通常只有少数读者会读论文的全文。作者应当清晰地知道,论文的题目将被数以千计的读者读到。对题目的每一个字都要审慎地选择,用最少的词语最确切反映论文的内容。5.正确对待审稿意见和退稿国际核心刊物的审稿人大多是各个领域的权威学者。杂志的出版社会经常征询编委的意见,选择最佳的审稿队伍。审稿是无报酬的。审稿人的工作态度大多极其认真。对审稿意见要十分尊重,对每一条批评和建议,都要认真分析,并据此修改论文。对自己认为是不正确的意见,要极其慎重和认真地回答,有理有据地与审稿人探讨。如何对待被杂志拒绝的论文,常常是作者犯难的问题。这里必须分析被拒绝的理由。第一类拒绝是一种“完全的拒绝”,主编通常会表达个意见,对这类文章永远不愿再看到,再寄送这类文章是没有意义的。有一类是文章包含某些有用的数据和信息,主编拒绝这类文章是由于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对这类文章作者不妨先放一放,等到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的结论,再将经过修改的“新”文章寄给同一杂志。主编通常是会考虑重新受理这类文章的。这两年,至少有两位审稿人向笔者抱怨,个别中国同事在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 又原封不动地将稿件寄给另外一家杂志,而他们再次被邀请做审稿。他们对此非常反感。论文理所当然地被拒绝。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宇宙物理学》(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的科学主编Thomas提出,“在一篇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不经修改又寄给另一个杂志,这是一个很糟的错误。通常,审稿人做了很认真的工作指出论文的问题,并建议了修改。如果作者忽视这些忠告,这是对时间和努力的真正浪费。同时,寄一篇坏的文章,对于作者的科学声望是一种严重的损害。” 实际上,影响因子不同的学术刊物,接受论文的标准和要求差别很大。如果被拒绝的论文不是由于文稿中的错误,而是重要性或创新性不够,作者在仔细考虑了审稿人的意见,认真修改文稿后,是可以寄给影响因子较低的学术刊物的。值得注意的是,审稿人由于知识的限制和某种成见,甚至学术观点的不同,判断错误并建议退稿是会发生的。如何处理情况,有两个例子供参考。最近一位年青人的论文被一杂志拒绝。经过反复的讨论检验,我们判断审稿人是错误的。为了论文及时发表,我们建议这位作者礼貌和认真地回信给主编,指出审稿人的错误,并要求主编将他的意见转给审稿人,然后撤回论文,再将论文做必要改进,寄给另一影响因子更高的杂志。论文立即被接收,并得到很好的评价。在这一例子中,论文并没有经过重要修改就改寄其他杂志。但是作者却负责地请主编把对审稿人的意见转寄给审稿人。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改寄其他杂志是不应受到限制和责难的。但前提是对论文结果的反复检验,对论文的正确性有了确切的把握。笔者组内一篇论文在一重要杂志经过两年半才得以发表,主要的原因是第一位审稿人对我国向量磁场测量的可靠性提出质疑,不同意发表这篇论文。通过向权威的同事请教和反复的思考,我们确认对所进行的研究,所采用的测量,是充分准确和可靠的。作者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与审稿人讨论,不但论文得以发表,还与审稿者和主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篇论文发表后得到了良好的国际引述。7.花大力气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我国SCI论文和引述偏少,除了基础研究水平的限制,语言的障碍不容忽视。每一位基础研究工作者必须把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作为一个艰巨的任务。这里有三个成功的经验供参考。中国科技大学的胡友秋教授总是把审稿人的英文修改和自己的原稿中被修改的部分单独抄在本子上,一一对照。细心琢磨并背下来,一点一滴地提高自己英语写作水平。他寄往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常被审稿人称为well-written 。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有一个内部的审稿制度,其目的主要是保证论文的正确性,同时对研究也有相互影响和砥砺的好处。不经过内部审稿的论文不能寄给杂志。资深太阳物理学家Sara Martin 建议找--些可作为范例的论文精读,学习怎样组织和写出好英语,她特别提到已故著名天体物理学家Zwaan的论文,可作为范文来效仿。论文初稿完成之后,一定要做拼写检查,不出现简单的拼写出错。如果对自己的英文写作无把握,请一位英文好的同事和国外同行把把英文关必要的。为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学者英语水平,我们建议对研究生必须开设英语写作课程。在写英语上,我们实在需要打个翻身仗。

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另一个是要让写出来的论文成为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我本人呢,经历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历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结束都要完成毕业设计,都要写一篇毕业论文来给阶段性的学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本人的硕士毕业论文是全国百篇优秀毕业论文之一,博士论文是省级优秀毕业论文。

专业相差太大,又是在职硕士论文,我也不好妄下结论。但是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学科来说,优秀的学位论文都不是写出来的,而是靠平时的积累。研究成果多了,发表的小论文水平高了,串成大论文自然水平也高。也做过硕博学位论文的评阅,写作水平肯定有影响,但是论文的创新性,以及有无高水平小论文支撑,这部分打分几乎占到一半比例。

1、SCI论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学引用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 2、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 3、sci论文写作发表的注意事项:(1)首先是大量阅读文献,如果要撰写高水平论文,基础是读很多高水平文献。建议多看影响因子高的国外文献,最好IF>3以上。(2)看文献的同时注意随时摘录。英语论文的写作实际上又很多现成固定的模式和表达方法,将这些固定用法随时做笔记,并随时复习,加上不断阅读新文献,自己动手写时也就不会举步维艰。(3)课题设计的IDEA十分重要,观点的创新性决定了文章能否受editor和reviewer青睐。

高水平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

本文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吴菡同学在教管博党支部与教育博士临时党支部共建活动的经验分享整理而成,分享内容由吴菡同学的写作体会和叶富贵老师《中文学术规范与写作》课程的课程笔记组成。

一个好的idea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广泛的阅读经典专著和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此外,做到跨学科涉猎,融会贯通,例如社会学、管理学领域的专著, 注意积累理论框架 。其中,阅读经典专著的优先级大于阅读文献。

通过专业书籍、相关课程和在线资源积累研究方法。

此外,关于阅读方法。阅读专著时,忌囫囵吞枣,求量不求质,既要借鉴,也要内化。借鉴即为多做读书笔记,记录经典/独到的观点。(注意记下页码!)内化即为对有价值的观点进行整合,注意对比和延伸。

阅读文献时,做好文献管理,析出核心/经典文献,善用Endnote、NoteExpress等文献管理工具,并对重要文献进行整合(如列出表格)。在读文献时,从标题入手,关注研究方法、理论框架、行文结构(逻辑)、用词(白话or典雅),把握文献的写作节奏。此外,关注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定位经典文献,了解领域概况。学习、模仿经典文献的写法。在引用相关文献时,随手标注出处/页码。

选题时,要有问题意识,并兼顾创新性。所选题目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可以研究,二是值得研究。

在选题时,着重思考如下问题:

先列提纲(标题),理清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再写作。此外,在写作之前,确定文章的大概字数,以及每部分所分得的字数,做到各个小节的内容大体相等。

文章标题的作用是高度概括论文主要内容、强调论文的研究方法、突出论文的主旨和核心论点、表明论文研究和写作的目的等。

文章标题的类型包括:描述式、问题式、比较式、对比式等,

好的标题的标准:准确、简练、清晰、陈述明白、引入关注等。

在写作时,可以到知网翻阅与研究主题或使用研究方法类似的文章,模仿别人的标题的形式、用词等。

(部分内容整理自叶富贵老师《中文学术规范与写作》课程)

一个理论能被证明成立,就具备预测、假设和指导作用。理论在于整合存在的“事实”,将这些事实整合并赋予其意义;同一事实可以用不同理论来整合,不同理论就同一事实产生的不同解释和意义,引发更多的研究。所以,在文章中应用的理论,可以起到框架的作用。

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都需要依托理论,一方面是提出研究假设、构建分析框架,整合资料、解释资料,赋予资料以意义;另一方面,也能验证理论、回应理论、完善理论,或者生成新的理论。

这里所指的理论不仅是指具体的某一个理论,还可以是多个理论的有机融合,也可以是基于现有理论构建新的理论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在论文写作中(特别是小论文写作),尽量不要用过于宏大的理论,中层理论和小理论是较好的。

(部分内容整理自叶富贵老师《中文学术规范与写作》课程)

关于研究方法的总的原则是:研究方法(工具)为研究问题服务;了解多种研究方法,选择自己认可的研究范式和自己能够驾驭的研究方法,做规范的研究。

研究方法要注意:1)研究范式;2)研究方法:量化研究、质性研究、混合研究、思辨研究……3)数据收集方法:田野调查、问卷、访谈、观察、政策文本、文献、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4)数据分析方法及数据分析软件。

(1)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特定主题有关的文献的综合和解释。当你进行文献综述时,你要确定一个研究问题,然后用系统的方法,对期刊文章、书籍和其他文献进行书面总结(这些文献描述了知识在过去和现在的状态),通过搜索和分析相关文献来寻求答案。

文献综述是将文献表达为一个发展线索,一条看得见的清晰的河流,一个理路、进路。文献综述的重点不是罗列文献,而是按照自己的意图、想法把文献排列组合。

(2)文献综述的目的与特征

文献综述的根本目的和目标:1)了解和掌握研究领域和问题的前沿知识;2)了解已有研究的矛盾、冲突、不一致、空白;3)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是制造问题,寻找空隙、发现矛盾,比较、对比、分析不同文献的矛盾、冲突、不一致、空白,分析不同作者、文献之间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从而寻找自己研究的空间。

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不是报道性的,而是持批判性立场的批评、辨析。

文献综述的范围:最早的、开创性的;最权威的;研究转向的;最新的;理论的、方法的、问题的、观点的、材料数据的。

(3)文献综述的范式

有3种范式。一是编年式,按照产生时间写,需要把握时间脉络。二是主题式按照子问题的几个方面来写。三是漏斗式,逐渐聚焦,从学科内的普遍性问题向自己研究的问题过渡。

从个人的经验看,可以先按照编年式写,然后改成主题式或者漏斗式。

(4)常见问题

一是罗列堆砌,没有线索理路。文献综述一定要有一个逻辑,例如:归纳、演绎;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由一般到专门;纵的、横的;理论、政策、现象;正反……

二是肤浅表面,没有对文献和问题深入理解。

三是片面偏颇,没有全面系统梳理和分析文献,不当处理文献。

四是引用过多,大段大段引用,或一个文献引用多次。即使引用,也要转换成自己的话来说。

五是评价不当,全面肯定、过度否定都不对。

六是评论过度,文献综述的功能是引出问题,要辨析,但不是论证。也就是说,不需要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只要暗含观点,否则正文就容易没有新的内容和观点表达了。

(内容整理自叶富贵老师《中文学术规范与写作》课程)

论文发表有6点值得参考的地方,一是善于利用课程作业。二是反复打磨 / 隔一段时间再回看。三是重视同行/专家评议。四是了解期刊栏目/特色/层次/审稿周期。五是认真对待审稿人的建议。六是拒稿是常事,要有平常心。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对于学术研究,其成果通过学术论文展现出来是最好的方式,而且也是最好途径;其次,学术论文也是检验研究水平和层次的一个媒介,可以凸显学术研究水平,也是将研究成果共享给同行的一个途径。对于某些高学历研究,学术论文也是衡量是否具备相关学历的依据,故高校对研究生都有论文的要求。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是基础研究工作者的责任大者作为国家,小者作为一个研究群体或个人,在高影响因子的SC]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多寡,显然是基础研究水平的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志。罗伯特戴在其名著《如何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的序言中指出,“对一个科学家的评价,从研究生开始,就主要不是看他在实验室操作的机敏,不是看他对或宽或窄的研究领域固有的知识,更不是看他的智能和魅力,而是看他的著述。他们因此而出名,〈或依然默默无闻〉。”他曾领导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工作19年并作为《细菌学》杂志的主编。他的深刻的见地值得从事基础研究的同事们思考。1.原创性和显著性是论文的生命.正如邹承鲁院士等在“再论科学道德问题”中指出,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原则上都应当是“在国际上首次”描述的新的观测和实验事实,首次提出的概念和模型,首次建立的方程,也包括对已有的重大观测(实验)事实的新的概括和新的规律的提炼。与原创性相联系,任何期刊都不希望发表已经见于其它杂志,或由其它语言发表、或以稍有不同的形式发表的论文。太阳物理学权威刊物《太空物理学》(Solar physics)主编Harvey曾专门谈到,曾有少数作者在主要结果用中文发表后又寄给《太空物理学》。他强调,过去这是可以容忍的,但现在已不允许。一个公认的原则是,作者不能把已在经过审稿的杂志发表的主要结果再以不同的形式投寄给其它杂志再发表。发表在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不仅应该是原创性的,其结果还必须是显著的,井对学科发展有所推动。用Harvey的话来说,“至少有一、两个其他研究者会读这篇文章,并利用这些结果发表他们自己的工作。”对成果显著性的检验是论文被引用的多寡。作者应当关心自己论文被引用的情况,注意国际学术界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包括得到肯定和批评的方面,特别是注意同行们对自己发表结果的不同的理解。这是提高自己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2.充分评价已有的工作体现作者的学术水平是否客观而充分地评价了以往的工作,常常是审稿人和读者衡量作者学术水准和学术风范的重要方面。我们一部分作者往往愿意引述国外知名学者的工作,有点“言必称希腊”的味道,但对国内同行发表的工作重视不够。有时明明是中国学者首先做的工作,都没有得到自己的国内同行的充分评价。较多地并且适当地援引国内同行工作,是应当提倡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学习少数日本作者,他们绝少引用日本学者之外的文章。部分同行在论文中引述相当数量公式,但却不列出公式的出处,让读者分不清是作者发展的,还是引自他人以往的工作。原则上,除了教科书上公认的方程和表达式外,对于用于特定目的、特定条件和问题的推演,只要不是作者自己的工作,都要列出出处和适用的条件;即便是作者自己以往的工作,也要列出相应的文献,让读者在必要时参考。作者在充分评价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应当清晰地指出自己在当前工作中的独创性的贡献。这是作者对科学负责的表现,是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开宗明义必须写清楚的内容。3.要特别重视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每一位作者都有阅读大量论文的经验。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首先浏览目录,只有对题目有兴趣才愿意翻到有关论文;对一篇题目有兴趣的论文,读者又首先读论文摘要;如果对摘要还有兴趣,接着会去看论文的图表,因为图表往往最清楚地反映了论文的结果。看过图表之后,如读者还有兴趣,会接着读论文的结论。通常只有少数读者会读论文的全文。作者应当清晰地知道,论文的题目将被数以千计的读者读到。对题目的每一个字都要审慎地选择,用最少的词语最确切反映论文的内容。5.正确对待审稿意见和退稿国际核心刊物的审稿人大多是各个领域的权威学者。杂志的出版社会经常征询编委的意见,选择最佳的审稿队伍。审稿是无报酬的。审稿人的工作态度大多极其认真。对审稿意见要十分尊重,对每一条批评和建议,都要认真分析,并据此修改论文。对自己认为是不正确的意见,要极其慎重和认真地回答,有理有据地与审稿人探讨。如何对待被杂志拒绝的论文,常常是作者犯难的问题。这里必须分析被拒绝的理由。第一类拒绝是一种“完全的拒绝”,主编通常会表达个意见,对这类文章永远不愿再看到,再寄送这类文章是没有意义的。有一类是文章包含某些有用的数据和信息,主编拒绝这类文章是由于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对这类文章作者不妨先放一放,等到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的结论,再将经过修改的“新”文章寄给同一杂志。主编通常是会考虑重新受理这类文章的。这两年,至少有两位审稿人向笔者抱怨,个别中国同事在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 又原封不动地将稿件寄给另外一家杂志,而他们再次被邀请做审稿。他们对此非常反感。论文理所当然地被拒绝。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宇宙物理学》(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的科学主编Thomas提出,“在一篇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不经修改又寄给另一个杂志,这是一个很糟的错误。通常,审稿人做了很认真的工作指出论文的问题,并建议了修改。如果作者忽视这些忠告,这是对时间和努力的真正浪费。同时,寄一篇坏的文章,对于作者的科学声望是一种严重的损害。” 实际上,影响因子不同的学术刊物,接受论文的标准和要求差别很大。如果被拒绝的论文不是由于文稿中的错误,而是重要性或创新性不够,作者在仔细考虑了审稿人的意见,认真修改文稿后,是可以寄给影响因子较低的学术刊物的。值得注意的是,审稿人由于知识的限制和某种成见,甚至学术观点的不同,判断错误并建议退稿是会发生的。如何处理情况,有两个例子供参考。最近一位年青人的论文被一杂志拒绝。经过反复的讨论检验,我们判断审稿人是错误的。为了论文及时发表,我们建议这位作者礼貌和认真地回信给主编,指出审稿人的错误,并要求主编将他的意见转给审稿人,然后撤回论文,再将论文做必要改进,寄给另一影响因子更高的杂志。论文立即被接收,并得到很好的评价。在这一例子中,论文并没有经过重要修改就改寄其他杂志。但是作者却负责地请主编把对审稿人的意见转寄给审稿人。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改寄其他杂志是不应受到限制和责难的。但前提是对论文结果的反复检验,对论文的正确性有了确切的把握。笔者组内一篇论文在一重要杂志经过两年半才得以发表,主要的原因是第一位审稿人对我国向量磁场测量的可靠性提出质疑,不同意发表这篇论文。通过向权威的同事请教和反复的思考,我们确认对所进行的研究,所采用的测量,是充分准确和可靠的。作者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与审稿人讨论,不但论文得以发表,还与审稿者和主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篇论文发表后得到了良好的国际引述。7.花大力气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我国SCI论文和引述偏少,除了基础研究水平的限制,语言的障碍不容忽视。每一位基础研究工作者必须把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作为一个艰巨的任务。这里有三个成功的经验供参考。中国科技大学的胡友秋教授总是把审稿人的英文修改和自己的原稿中被修改的部分单独抄在本子上,一一对照。细心琢磨并背下来,一点一滴地提高自己英语写作水平。他寄往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常被审稿人称为well-written 。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有一个内部的审稿制度,其目的主要是保证论文的正确性,同时对研究也有相互影响和砥砺的好处。不经过内部审稿的论文不能寄给杂志。资深太阳物理学家Sara Martin 建议找--些可作为范例的论文精读,学习怎样组织和写出好英语,她特别提到已故著名天体物理学家Zwaan的论文,可作为范文来效仿。论文初稿完成之后,一定要做拼写检查,不出现简单的拼写出错。如果对自己的英文写作无把握,请一位英文好的同事和国外同行把把英文关必要的。为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学者英语水平,我们建议对研究生必须开设英语写作课程。在写英语上,我们实在需要打个翻身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