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形势下推进“互联网+民主监督”的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7〕13号)对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性质、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位,首次明确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一种协商式监督。这既是将协商民主贯穿于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全过程的进一步深化,也是进一步凸显政协民主监督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创造和重要制度安排的重要地位。《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中同时提出:“各级政协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民主监督方式方法。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同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形式的协调配合,更好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作用。”

当前,我国社会已经全面迈入互联网时代,包含手机在内的互联网媒体迅速发展,给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带来积极转型和深刻变革,国家层面已经将“互联网+”正式纳入十三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提升至97.5%,平均每个中国网民使用手机时长在3小时以上,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网民传递信息、表达意见、评论时政、释放情绪的主要渠道,网民通过网络舆论对权力进行约束和监督,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

“粮食银行”的出现,使农户的粮食不仅能够“保价”,而且还能像在银行存钱一样,从“银行”里获得利息或者是以物抵息。这样的存储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农户存粮难、卖粮难的问题;解决了国家收储难以克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减少了粮食储备损耗;于粮企而言,也可以通过规模化运作和粮食深加工从中获利。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政协协商式民主监督深入推进两种新形势下,如何在“互联网+”和政协民主监督两者之间找到内在的契合点,通过对接融合网络监督的优点,进一步增强和扩展政协民主监督的协商性,使协商式民主监督更加顺应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更好回应亿万网民的政治参与和权益诉求,更好地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协商民主精神,通过探索实施“互联网+政协民主监督”,体现时代性、提高实效性,找准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诠释人民民主的真谛,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

大量研究表明,协作是获得群体智慧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关于产品创新设计领域的群体协作的相关研究还很少,也没有统一的结论。本文基于第一手实验数据研究了异步协作模式下的设计师创新行为特征以及团队创新产出结果,并结合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二、互动与互补:“互联网+民主监督”的价值分析

网络所自带的线上即时互动的特性,打破了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对信息的限制。借助互联网这一现代技术手段,任何公民,不分性别、年龄、职业、党派,都可以在网络上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任何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发表意见、提出批评和建议,进行监督,这就进一步激发了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焦点、痛点,都会通过网络互动的方式反映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座谈会上讲话要求,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涉及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中广泛商量;涉及一个地方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众利益、特定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部分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商量”,这其中涵盖的四个层面的协商,都可以在网络互动中显现出来,围绕这四个层面群众关切的问题开展协商式监督,自然更需要借重互联网的渠道,通过广泛有效的线上线下互动,从而以最低的成本在最大程度上发扬民主、凝聚共识。

(一)融合“互联网+”的创新性,保持政协民主监督的先进性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对“互联网+政协”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就“互联网+政协民主监督”的探索尚处在初始阶段,其中湖北省政协在东湖论坛征集网友对协商议题的意见建议,杭州市政协与网民积极互动开展提案办理监督,襄阳市政协组织开发了政协官方微博、微信,都在“互联网+政协民主监督”探索中作出有益尝试,初步建构了政协的网络民意通道、网络议政平台、网络监督渠道,目前各地相关工作都在积极探索之中。综合各地实践经验,当前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协民主监督”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融合“互联网+”的互动性,凸显政协民主监督的协商性

政协民主监督作为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权威性和科学性的优点,但是相较于政府行政监督、人大权力监督以及党内纪律监督等刚性监督而言,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一种协商式监督,并没有强制性,这就使得政协的民主监督具有一种“软约束”的特点。而互联网平台中的多样性、互动性、开放性、平等性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创新提供了深厚资源和广阔平台,对于拓展民主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民主监督的实效具有重要价值。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组织优势和网络监督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整体联动,有利于使“软监督”产生“硬效果”。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三)融合“互联网+”的便捷性,提升政协民主监督的时效性

网络改变了以往获取信息的方式,它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使网络监督的范围不受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能够全天候地传播信息与实时发布信息,使得网络监督也具有了方便快捷的特点。特别在如今微博、微信流行的自媒体时代,每一个网民通过文字、图画、视频各种形式将信息公布于网上,及时、便利、充分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网上公布之后就可以快速随时随地传递,并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从而使得网络监督不仅廉价、便捷,而且快速、有效。相比之下,在传统的民主监督方式中,由于信息传递方式和流通途径局限于各级组织内部,中间层级和环节较多,导致效率较低成本较高,有些政协民主监督建议经历提交--承办--反馈等环节,有时会出现年初提交、年中承办、年终草草答复的情况。为此,在政协民主监督中融合互联网监督的便捷高效的优点,特别是针对一些委员和参加单位反映的事关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卫生等时效性较强的监督意见,对实现即时监督、扁平化监督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四)融合“互联网+”的广泛性,彰显政协民主监督的界别性

牛顿早有名言“如果我所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大量的研究表明知识对学生数学创造性表现的重要性[20].庞加莱和阿达玛则从数学创造机制上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数学创造本质上就是组合和选择[21].处理数学问题时,人利用头脑中已有的数学概念和思想形成无数个可能的组合,再在众多组合中选择少数有价值的组合.显然,头脑中拥有的数学概念和思想越多,产生的组合也越多,获得成功创造的可能性也越大.创造力研究领域有所谓的“十年法则”,即通常需要在一个领域勤奋工作及研习至少10年才可能产生真正有创意的作品

三、互商与互信:“互联网+民主监督”的路径探索

创新是互联网发展的最大驱动力,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即时反映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表达着公众对于政治参与的意见和诉求。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网络监督在本质上都是最广泛的民意监督,互联网为民主监督带来的价值优势已经明显地体现出来,得到了党政部门的积极回应。在此形势下,政协更应该积极转变观念,迎接网络监督时代的到来,在与时俱进的创新中不从时代掉队,保持监督的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就提出“政协要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积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目前,微信、微博、新媒体、社交网站等新兴网络服务发展迅猛,超过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人民政协作为“非官非民”“亦官亦民”的参政议政组织,应积极顺应这些趋势和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政协民主监督在监督方式、监督手段、组织管理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和变革。

人民政协是唯一由界别组成的政治组织,政协委员的“三个作用”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因此,以委员为主体开展的政协民主监督也带有较强的界别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机制不够明确,渠道不够畅通,政协委员在民主监督活动中的界别代表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通过彰显界别性,提升政协民主监督的专业性、权威性和代表性的独特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在互联网时代,基于网民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地域分布,政协组成单位的各个界别都会被涵盖,各个界别的群众不受宗教信仰、年龄性别、文化、财产地位的限制,也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都可以在网络组织中平等地、自主地对界别中存在的问题和其它公共性事件畅所欲言,这就为政协民主监督提升界别性提供了良好契机。可以通过合适的“互联网+界别”机制建设,广泛收集界别群众信息,精准反映界别监督意见,把民主监督与网络监督由单一监督融合成复合监督,为各党派、各团体、各界别、各民族提供一个求同存异、包容并蓄、多元化表达的协商平台。

各处理水稻各部位镉/砷含量见表3。施加零价铁未对稻米镉含量产生明显影响;施加腐殖质、复合调理剂则明显地降低了水稻各部位镉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施加腐殖质和复合调理剂后,早稻稻米镉含量分别下降14.3%和35.5%;晚稻稻米中镉含量分别下降33.3%和57.4%,差异显著(P<0.05)。施加复合调理剂,早稻稻米镉含量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2)。

(一)完善群众互动机制,提升政协民主监督的开放性和参与性

充分认识“互联网+”平台在民主监督中具有的优势以及发挥的作用,以开放包容、积极参与的心态接纳社会各界,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政协民主监督,与民众形成互动、互补、互信的沟通新常态。一方面,政协要畅通网上通道,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分析、研判机制,将网上反映强烈、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重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交各专委会或界别委员,由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解疑释惑,形成提案建议,上升为民主监督的形式,加大监督的深度和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完善政协组织、委员与人民群众联系与沟通的机制。让公众通过网络更多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比如,可以将民主监督议题、民主评议等工作放在网上进行,广泛征求委员、市民对解决该问题的意见建议,并将这些意见建议反馈给承办部门,以利于承办部门更好地解决问题;也可以将承办部门的办复情况在网上公布,接受委员、市民的监督,最终让人民及时了解政协监督职能的发挥情况及所关心问题的解决情况,通过舆论的持续关注和跟进,延展政协民主监督的效能。

(二)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提升政协民主监督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从政治学角度看,网民政治参与是原生的、粗放的、无序的,特别在当前改革关键期、矛盾多发期、社会转型期网民的政治参与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矛盾性和对抗性的特征。因此,网民参与政治需要理性和健康的引导。政协委员是来自社会各界别的代表,在各界别群众中具有很强的话语权,以政协委员为主体开展的民主监督具备较强的代表性、政治性、权威性,可以充分运用专业而权威的力量去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网民有序、理性参与政治。这就要求政协委员自身要树立正确导向、充分利用联系群众涵盖面广、地位较为超脱的优势,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做好引导人们思想的“意见领袖”。为此,要鼓励政协委员使用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与界别群众展开交流对话。通过界别公众号、微信群、QQ群、论坛等,深入了解日常工作难以触及的社情民意,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帮助群众了解和判断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廓清模糊认识,正本清源,以科学和权威的声音争取更大的影响力。同时要对重大问题进行客观、深入分析探讨,对社会不良现象和问题进行公正批评和理性监督,超越普通网民个体自发认知的偏差和狭隘,积极回应网络舆论的热点焦点问题,以主流的声音、权威的言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形成“客观反映、理性表达”的网络监督文化氛围。此外,当前部分政协委员因兼职较多、工作繁忙,其中不乏“网络盲”,还难以成为网络上“会议政、善协商”的网络达人和意见领袖,需要政协组织进一步加强委员通过网络履行监督能力的培训和引导。

(三)强化阵地建设,提升政协民主监督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针对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特点,在民主监督网络阵地建设上,应坚持传统网站和手机新媒体并重,通过优化网站阵地,创新新媒体阵地,实现两种参与方式的优势互补,形成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促成群众与政协互商互信的良好局面。一方面,政协官方网站的架构应该充分重视沟通平台的设计,既便于民众通过政协网站表达意见和诉求,也便于政协组织广泛地了解民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要特别重视提案管理系统、社情民意管理系统、民主监督互动板块的设计运用。比如,要求有关部门在网上进行提案答复,并将不涉密的提案内容、答复内容公布在政协网站上,接受社会的广泛评议。政协组织可以主动联系和团结一批网民,通过网上、网下互动,进一步提高民主监督的精准性、时效性,选择适当时机组织一些网民代表参与政协组织的专题议政活动,引导更多的网民积极建言、理性建言,提高提案的质量。还可通过政协网站,面向广大网民征集社情民意信息线索,定期公布有关社情民意信息内容和办理反馈情况,让通过政协渠道参与民主监督的各界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发新媒体的即时互动功能,通过与网民的积极互动,丰富民主监督的主题和资源,提升民主监督的响应速效,及时将网民的监督诉求进行客观的分析、论证、引导。在通过新媒体与网络民意的互动中,坚持围绕民心关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提倡和引导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吸引公众充分参与到民主监督论坛中来;对某个部门进行民主评议时,可将方案公布上网,委员、市民可以广泛参与互动讨论,最终形成容纳各方意见、建议的评议报告。

 
张灵超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