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植被对红壤坡面侵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南方红壤丘陵区降雨量大且集中,多为暴雨。强降雨加上红壤可蚀性较高的物理性质和人类不合理开发,使得南方红壤区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广、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研究表明,植被因子是影响土壤侵蚀的敏感性因子,具有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的作用[2]。由于植被覆盖度与径流量、土壤侵蚀量之间的强相关性,很多学者研究了植被覆盖度对土壤水土保持的影响[3-8],发现植被覆盖情况对土壤的水土保持有重要作用。坡度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的地形因素,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土壤侵蚀量随坡度增加而增加。许多试验和野外观测资料表明:在坡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土壤侵蚀量反而与坡度呈反比关系,这说明土壤侵蚀量存在一临界坡度[9-12]。本文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讨不同植被覆盖度对红壤坡面侵蚀和临界坡度的影响,对边坡防护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文采用广西河池市红壤,旨在探讨植被覆盖度和坡度对红壤侵蚀的影响。土样基本物理性质见表1。试验植被采用狗牙根草地,此种草可在贫瘠的酸性土中快速生长,适宜在有机质少的红壤中种植。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采用自制的降雨装置,设定降雨强度2 mm/min,降雨历时30 min,用以模拟短历时、强降雨条件。降雨器的降雨面积20 cm×60 cm,试验土壤坡地用木槽盛放,木槽规格70 cm×20 cm×3 cm。

小鸡在花盆下面转圈圈,任周泽赡怎么召唤它,就是不理。周泽赡把它从阳台上抱出来,喂完吃的后,小鸡自己就又跑回“乐园”去了。在看“大结局”的周泽赡,眼睛却不时瞟向阳台,缺失东西的手烦躁地乱掰着。

1.2 试验方法

试验考虑植被覆盖度和红壤坡度两个变量,进行植被覆盖度0、20%、40%、60%、80%、100%,坡度 5°、10°、15°、20°、25°、30°的交叉试验,具体方法如下:

将事先已培育好的不同植被覆盖度的红壤整理成相应规格后置于木槽中,木槽用石块垫住以调节不同的坡度,再整个放入集水箱中。调节降雨器待降雨强度稳定在2 mm/min后,将集水箱放在降雨器下,使土坡完全接受降雨器的降雨,计时30 min,结束后移开集水箱。降雨结束后,土坡在雨滴和流水侵蚀下流入集水箱中。将收集到的含泥沙的水静置24 h,排去上层清液,下层悬浊液放入烘箱烘干,测得的质量即为此坡度、此植被覆盖度下红壤坡面的侵蚀量。

互联网引入教育领域促进继续教育模式的变化,打破学习者资源限制,并摆脱了学习时空制约,使学习者可以在自身教育完成后根据需要选择继续教育,进而实现终身学习。而互联网和终身学习融合的趋势逐渐明显,拓展了继续教育的发展空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被对红壤坡面侵蚀的影响

试验测得各植被覆盖度、各坡度下红壤坡面的降雨侵蚀量。图1显示,在降雨强度和时间一致的情况下,坡面侵蚀量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经分析发现,红壤坡面上种植草本植物对坡面的抗侵蚀效应有明显的增强。与裸露坡面对比,可以看到,当植被覆盖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能有效改善红壤坡面的侵蚀情况。当植被覆盖度<40%时,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红壤侵蚀量迅速降低;当植被覆盖度>60%时,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红壤侵蚀量减小幅度趋于平缓。通过试验发现,植被对红壤坡面侵蚀的改善效果显著,当植被充分覆盖时(植被覆盖度100%),侵蚀量只为裸露坡面的1/38,土壤侵蚀量减少了97%。因此,植被是影响土壤侵蚀的敏感性因子,具有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的作用。

[8]朱冰冰,李占斌,李 鹏,等.草本植被覆盖对坡面降雨径流侵蚀影响的试验研究[J].土壤学报,2010,47(3):401-407.

防治四季柚日灼病,除进行灌水抗旱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石灰水喷果、树干涂白、果实贴面或套袋、多施有机肥、绿肥,特别是多施钾肥。7-9月不要在柚园使用石硫合剂防治害虫,必须使用时,要降低使用浓度和减少次数,浓度以波美0.1-0.2度为宜,1-2次即可,并做到均匀喷药,勿使药液要果面上过多凝聚。

2.2 植被对红壤坡地临界坡度的影响

坡度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的地形因素,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土壤侵蚀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加。前人的研究发现,坡度对土壤的侵蚀存在一临界值,超过这一临界坡度,侵蚀反而减少[8-12]。图3为本试验不同植被覆盖度情况下,侵蚀量随坡度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裸露坡面的临界坡度在25°附近,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临界坡度逐渐减小。当植被覆盖度达到40%时,临界坡度在20°附近。当植被覆盖度继续增加时,侵蚀量在各个坡度下都迅速减少,最终表现为随着坡度的增加侵蚀量缓慢递增的情况,试验中没有出现临界坡度。直至植被覆盖度为100%时,各个坡度下红壤坡面的侵蚀量都几乎相同。

 

表1 土样基本物理性质Tab.1 Bas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il sample

  

比重 天然含水率/% 塑限含水量/% 液限含水率/%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2.72 29.6 26.8 50.5 24 0.12

  

图1 不同植被覆盖度下侵蚀量图Fig.1 The diagram of the erosion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coverages

  

图2 不同植被覆盖度下减沙效益图Fig.2 The diagram of sediment reduction benefit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coverages

  

图3 不同植被覆盖度下侵蚀量与坡度关系图Fig.3 The diagra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rosion and slope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coverages

这一临界坡度的存在机理十分复杂,是雨滴溅蚀力和土壤抗蚀力随坡度变化增加或减少相互影响、作用的综合结果。雨滴的击溅和坡面地表径流的冲刷在坡地侵蚀中起着重要作用,雨滴击溅提供丰富的溅松土颗粒,在坡面地表径流的冲刷下引起水土流失。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临界坡度的存在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随着坡度的增大,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能力加强,同时坡度的增大,降低了土壤的稳定性,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弱。二是因入渗量与坡度成反比关系,随着坡度的增加,入渗量减小,从而地表径流变大,所以坡度直接影响径流的冲刷能力,再与溅蚀后土颗粒受重力的联合作用下,土壤侵蚀量增加。三是随着坡度的增大,在同样的坡长及降雨倾角下受雨面积减小,即较陡的斜坡上表土被水淹没层比在缓坡为小,从而影响到径流量,减弱了土壤侵蚀量。可见,坡度对土壤侵蚀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此增彼减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个界限值。这个界限值目前各家得出的结论差距较大,而且理论值往往大于试验值。吴普特等[14]利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水流侵蚀动力、雨滴击溅和水流共同作用下地表侵蚀与坡度的关系,得出在溅蚀和径流的共同作用下,侵蚀量与坡度的关系曲线中有一临界坡度,其值在26°附近;又在降低雨滴高度以降低雨滴动能后,在30°时还没有临界坡度出现。

结合本试验结果,可以发现植被对雨滴溅蚀、土壤结构和地表径流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土壤的临界坡度也由此出现了变化。当植被覆盖度不大时,植被对土壤结构性的改善作用有限,同时由于植被覆盖度低,不能有效抑制雨滴溅蚀,坡面的侵蚀量仍较大;但本试验采用草本植物,紧贴地面生长,即使在覆盖度较低时,地表茎、叶仍然起到了拦沙、减流的作用,降低了地表径流冲刷效果。由植被对雨滴溅蚀、土壤结构和地表径流的综合作用下,此时临界坡度较裸露坡面时减小,侵蚀量变化曲线较裸露坡面变得平缓。当植被覆盖度大于60%后,土壤结构得到有效改善,雨滴动能也由于植被覆盖而变相减小,溅蚀产生的松动土颗粒大大减少。这时坡面的侵蚀量主要来自径流冲刷和溶蚀作用,所以侵蚀量减少很多,而且随坡度增加呈缓慢递增的关系,直至30°时仍未出现临界坡度,这与吴普特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

3 结论

参考文献:

VR(Virtual Reality,简称VR)即虚拟现实,是一项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集成技术,涉及3D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传感技术、立体显示等高新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输入/输出设备)营造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于一体的三维虚拟世界。VR图书是将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的科教读物相结合,让用户在虚拟环境中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够突破空间、时间以及其它客观限制,带给读者穿越的乐趣和眼见为实的交互式体验,是一种接触式、沉浸式的阅读新方式。具有代表性的VR图书有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恐龙世界大冒险》丛书,海天出版社的《童喜乐魔幻互动百科》系列等。

[5]刘 斌,罗全华,常文哲,等.不同林草植被覆盖度的水土保持效益及适宜植被覆盖度[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6):68-73.

试验固定鲜花椒的添加量为 150 g,菜籽油添加量为 650 g,考察十三香添加量对“贡椒鱼”火锅品质的影响,结果见图2。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各种配套设施的保障。很多学校实验室较少,难以支撑实验实训课程的开设,只能做些简单的模拟训练,影响实践教学质量;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多为理论型人才,具有实践能力和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很多实践课程出现无人可带的局面;实践教学缺乏资金支持,学生外出实习和校内实验实训的经费紧张,难以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校企合作流于表面,旅游企业往往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存在,难以真正融入到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

1)植被覆盖度对红壤抗侵蚀的影响不是线性增强的。在植被覆盖较少时,随着植被的增加,能明显发现土壤的侵蚀量减小;而当植被达到一定覆盖度后,植被对土壤抗侵蚀作用的影响开始下降。

[1]赵其国.我国红壤的退化问题[J].土壤,1995(6):281-285.

[2]焦菊英,王万忠.人工草地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减水减沙效益与有效盖度[J].草地学报,2001,9(3):176-182.

[3]罗伟祥,白立强.不同覆盖度林地和草地的径流量与冲刷量[J].水土保持学报,1990(1):30-35.

[4]张光辉,梁一民. 植被盖度对水土保持功效影响的研究综述[J]. 水土保持研究,1996,3(2):104-110.

为保证试验结果可靠,采用平行试验,每个植被覆盖度和坡度进行两次重复试验,取两次测得的平均值为此坡度、此植被覆盖度下红壤坡面的侵蚀量。

2)对于不同植被覆盖度的红壤坡面,其临界坡度也发生了变化。试验证明了临界坡度是土壤内在性质、植被特性、降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6] ZHANG Y,LIU B,ZHANG Q,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on soil erosion by water[J].植物学报:英文版,2003,45(10):1204-1209.

[7]孙佳美,余新晓,樊登星,等.模拟降雨下植被盖度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35(8):2574-2580.

3)植被对土壤抗侵蚀能力有极大的增强作用。

红壤坡面侵蚀量随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说明,当植被覆盖度达到40%时,植被的茎、叶可以削减降雨动能,减少坡面的溅蚀;植被的根系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水分入渗,从而减小坡面径流带来的侵蚀效应;同时,草本植物紧贴地面生长,有良好的拦沙、截流效果,这进一步改善了红壤坡面的抗侵蚀效果。当植被覆盖度达到60%以上时,覆盖度的增加不能引起减沙效益的大幅度增加(图2),减沙作用趋于稳定,植被减沙效益最高在覆盖度40%~60%之间,即为本试验红壤坡面的临界植被覆盖度。许炯心等[13]的研究也证实了植被对坡面抗侵蚀的作用存在减沙效益临界现象,超过临界覆盖度后,继续增加植被覆盖度不能对水土保持产生明显作用。

[9]RENNER F G. Conditions inf l uencing erosion on the Boise River watershed[J]. Technical Bulletins,1936.

[10]陈法扬.不同坡度对土壤冲刷量影响试验[J].中国水土保持,1985(2):2.

[11]HORTON R E. Erosional development of streams and their drainage basins;hydrophysical approach to quantitative morphology[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Forestry Society,1945,56(3):275-370.

[12]曹文洪.土壤侵蚀的坡度界限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3(4):1-5.

指在企业内部选拔非家族成员作为接班人的模式。此模式在忠诚度方面要优于职业经理人模式,因为每个企业都存在自己的潜规则,外部人不容易一下子看明白,这是内部继任者的优势。由于内部继任者对企业的战略、管理方式以及文化形态有较好的认知,交接后不会发生过于强烈的震荡。对这种模式有较多褒扬的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研究的结论是,历史上优秀公司大多数时期都是选拔内部继任者。这一模式中国公认最成功的企业交接案例是联想,当联想选定了内部接班人以后,比较早地采用了“参与式”的工作方法,并“实现了无缝交接”。

[13]许炯心,孙 季.无定河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的临界现象及其意义[J].水科学进展,2006,17(5):610-615.

[14]吴普特,周佩华.地表坡度与薄层水流侵蚀关系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3(3):1-5.

招投标期间,根据项目招标文件相关规定一般由业主或施工承包商进行施工保险的投保,对于大型项目,由于划分为多个标段施工,一般由业主统一为整个项目进行投保。港珠澳大桥项目便是如此,这样既能避免各个标段承包商独自投保时重复成本支出,又能在出险后,将各标段损失归为一个保险理赔案件中,从而分担一个保险免赔额,使得能从保险公司获得更大的理赔金额。

 
王坤,王保田,唐平慧,张福海,韩少阳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