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调查及创新途径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新媒体(New Media)这一概念于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是指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新型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中国互联网发展劲头迅猛,“万物互联”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民生生活的基础设施,对各行业产生了深刻的革命性影响。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新媒体更是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重要渠道之一,对广大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乃至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模式和方法。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普及给新时期的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在现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求助渠道畅通V4(78.7)中的二级指标面对面求助渠道畅通V41(77.9)、在线求助渠道畅通V42(78.4)分值均较低。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常态下,引导学生学会自学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差异性,若在自学的过程中碰到的困惑无法及时得到解答,将极大地降低其自学的自信心和能动性,所以教师为其建立畅通的求助渠道是非常重要的。当前,该任课教师此项得分最低,需进行求助渠道的快速完善。如建立该门课程的微信群、QQ群等线上交流平台,建立学生互助奖励机制,分组时尽量考虑同寝室的一组,以便线下互助。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工作内容,必须首先充分了解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就业压力与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利用新媒体做出改变,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本研究将首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开展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需求及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与时俱进、创新性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途径。

按照前面的分析,该线路的串联补偿装置安装位置应在整条线路电压降的中间位置,即电压为9.6 kV处,串入电容器的补偿度为1.25,此时,加入串补装置后,风孟线全线电压分布情况如图8所示。

一、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就业与就业指导工作

1.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就业

美国的科研设备通常位于联邦资助研发中心(FFRDC),由政府资助或部分资助。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拥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先进经验。

右丙亚胺为双内酰亚胺类化合物,也属于细胞内交联剂,可轻松穿透细胞膜,水解成开环螯合剂,可与多种金属离子螯合,去除三价铁离子,抑制自由基,减轻心脏毒性[1]。参麦注射液属于中医现代注射剂,麦冬与红参是其主要成分,红参为君药,益气固脱,缓解心肌缺氧、缺血状态,麦冬为臣药,养阴生津,且可抗心律失常,二者协同,增强心肌收缩力,有效扩张外周血管,缓解心脏负荷[2]。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发现,急性白血病化疗联合应用右丙亚胺与参麦注射液,可有效减轻心脏毒性,效果显著。

作为网络原住民的90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离不开微信、QQ和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更别说很快将迈入大学校门的00后准大学生们。互联网对于他们就像水和鱼的关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他们必备的通信工具,移动上网成为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们能够轻松地运用新媒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浏览和查询各类资讯,传递、分享和发布各类信息。在求职过程中,90后大学生们能够有意识自觉自发地利用新媒体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网络上搜索大量有价值的相关信息并加以运用;同时,用人单位能够随时随地将招聘信息通过网络发布出去,不受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人才供需关系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联系,不受时空限制,人才网络筛选、远程招聘、QQ面试、微信面试、视频面试等屡见不鲜。可以说,新媒体大幅拓宽了大学生求职渠道,提高了大学生就业效率,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信息媒介。

然而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运用新媒体也存在不少问题。众多社会招聘网站等新媒体上的海量招聘信息虽然迅速拓宽了大学生的求职渠道,但是社会化求职信息平台质量良莠不齐,不少虚假、欺骗、恶性炒作性质的招聘就业信息夹杂其中,真假难辨。大学生求职心切,网络防范意识薄弱,容易引发上当受骗等不良后果,近年来,大学生遭遇网络招聘陷阱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值得信赖的、系统功能强大的官方就业信息渠道,满足大学生求职需要。

2.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问卷调查结果

进一步,在大学生希望学校提供哪些就业指导服务的调查中(见表2),结果依次为:招聘信息(62.18%)、应聘面试技巧(57.98%)、就业实践实习机会(52.94%)、简历制作指导(45.38%)、就业心理、择业观与职业道德辅导(37.82%)、个人职业规划辅导(37.82%)、个人性格、职业兴趣度测评(36.97%)、就业政策与相关法律的宣讲说明(29.41%)。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调查

在各类社交新媒体中,借助于移动端优势,微信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公众平台是建立在微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功能模块,在就业信息的传播方面具有其他任何方式都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不仅可以实现一对多、即时、定向、可靠、广泛、精准到达的信息推送,还可以实现实时互动地沟通与分享,用户使用粘性高。高校应该把握机会,充分利用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优势,积极搭建微信公众平台。此外,高校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就业需求和资源情况开发校园就业APP,虽然就业APP的传播覆盖面不如微信公众平台,但是在用户信息追踪与分析上具有优势,能够满足更加深入复杂的就业信息查询与互动功能需求。例如可以根据大学生个体情况量身定制面试技巧和咨询服务,跟踪反馈成功校友的典型事例,整合大学生就业信息数据库和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实现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信息智能化双向匹配与推送。

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给高校就业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学生培养最后一个环节,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一般集中在大学最后一年或者最后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由学生工作部门来实施,专职人员少,就业指导工作不够系统化、经常化,内容上局限于招聘信息发布、政策宣讲和执行、举办集中性的招聘会、面试技巧培训和就业协议办理等,缺乏专业性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在新媒体时代,新一代的大学生更加推崇和青睐微信、QQ、微博等网络沟通发布平台,传统就业指导途径无法满足众多大学生就业需求。新媒体以其开放、互动、自由等显著特点不仅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同时也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工作载体。

调查也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技巧、观念和知识的前三个主要获取途径分别是网络自学(53.78%)、学校就业指导部门(41.18%)和企业实习实践(38.66%);此外,来自辅导员(32.77%)、家人朋友(32.77%)和专业老师(30.25%)的指导也是大学生获取就业技巧、观念和知识的重要途径;28.57%的大学生也会选择书籍、报刊这一学习途径。调查表明,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知识学习和信息搜寻,在临近毕业时获取就业技巧、观念和知识最主要的方式是网络自学。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立体化平台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在实际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还应该注意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1)关于就业意向和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有71.43%计划找工作,9.24%选择考研或出国,2.52%打算创业 ,10.92%选择暂不就业或自由职业,5.88%有其他打算;经过最后一学年或一学期的求职,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对目前个人就业形势总体上并不悲观,42.86%的大学生表示“比较乐观”和“很乐观”,近 40%认为就业形势一般,仅10.92%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6.72%认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4.严防浮头。秋季,鱼类时常因水质过肥、天气闷热而缺氧浮头,极易造成死鱼现象。鱼类浮头有轻重之分,一般早晨开始浮头是轻浮头,半夜开始浮头为重浮头。在池中浮头则较轻,周边浮头则为重;稍受惊动鱼就下沉者轻,受惊后鱼无反应者重。对于浮头的防治措施有:①勤于预防。一般每天巡塘三次以上,重点时期在黎明、中午、黄昏,严格检查吃食情况和有无浮头之兆。②常清池塘。勤除池塘及饲料台残饵、污物,清除池周杂草。③发现浮头预兆,应停止施肥并控制投饵量,高温季节要求下午4时前吃光饲料,尽量不吃夜食。④定期加注新水,改良水质。⑤浮头后立即采取增氧措施,不可贻误时机,造成损失。

(3)关于学校就业指导情况。本文主要就大学生从学校获取招聘信息的主要渠道、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新媒体平台、学校提供就业信息的质量和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看法这些方面进行了调查。

首先,调查显示(见表1),大学生在校内获得招聘信息的三个主要渠道依次是:校园招聘会(73.95%)、学校就业网站(50.49%)、企业宣讲会(48.74%);26.89%和17.65%的大学生从学校就业微信公众平台和学校就业官方微博获取招聘信息。目前来看,学校就业微信公众平台和官方微博的利用率尚不够高。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联合中国科技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运用单分子实时测序、单分子光学图谱和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对中国国审大豆品种“中黄13”的基因组( Gmax_ZH13 )进行从头组装,最终得到其基因组序列,包含20条染色体和1条叶绿体。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的Gmax_ZH13和美国的Williams 82基因组之间存在着大量的遗传变异。

总而言之,Wachendorff的通用型以太网编码器Universal IE的突出卖点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一种硬件支持写入多种以太网协议——备件替换灵活、节省采购成本、优化库存;第二,无电池无齿轮磁性技术——抗振动和冲击,适用于恶劣环境;第三,最小的结构设计——满足小型化设备设计需要;第四,支持网页浏览器在线升级——升级方便,在将来也不会过时。

 

表1 大学生校内获取招聘信息的来源

  

大学生在校内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 比例(%)学校就业网站 50.42学校就业微信公众平台 26.89学校就业微博 17.65校园招聘会 73.95企业宣讲会 48.74校园海报 15.97老师介绍 13.45其他 14.29

其次,据调查(见图1),校内最为大学生们所熟知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新媒体服务平台是就业网站(67.23%),42.86%的受访者表示学校有就业微信公众平台,20.17%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有就业APP,18.49%的大学生表示学校开通了就业官方微博,24.37%的大学生不清楚学校有哪些就业指导新媒体服务平台。

  

图1 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新媒体平台

再次,进一步的调查显示(见图 2-3):只有不到40%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所提供的就业信息比较齐全,45.38%的受访者认为信息齐全度一般;52.94%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比较及时”,8.40%认为“非常及时”,31.09%认为及时性“一般”。总的来说,大学毕业生认为学校所提供的就业信息齐全度不够,及时性尚可,两方面均有待提高。

在农电线损管理人员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能力不够。随着我国电网涉及的范围逐渐广阔,导致其管理人员在对农村电网进行管理时工作强度加大,进而在其工作能力方面出现不足的现象。第二方面,管理人员对于工作的认真程度不够。由于我国供电公司为国企,导致管理人员在对农村电网的线损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存在形式化的状态,对于某些线损并不在意,进而导致我国农村电网线损处于较为严重的情况[4]。

  

图2 学校就业信息齐全度

  

图3 学校就业信息及时性

面临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新媒体新兴力量,不少高校纷纷开通就业指导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也有高校开发就业APP,积极利用新媒体服务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但是亦有大多数高校仍然沿用互联网发展初期传统的就业工作指导模式,线上活动仅仅停留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就业创业政策、职场或面试技巧等,互动少,更新慢,作用有限。一些高校即使开通了就业指导微博或微信公众号,但是建设维护不够,一手信息资源缺乏,更新不及时,在线互动少,过于依赖资源推送,线上线下融合不够,立体化意识较弱,不能发挥新媒体强大的功能,对大学生吸引力不够,对就业指导的促进作用有限。

 

表2 大学生希望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大学生希望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比例(%)招聘信息 62.18应聘面试技巧 57.98就业实践实习机会 52.94简历制作指导 45.38就业心理、择业观与职业道德辅导 37.82个人职业规划辅导 37.82个人性格、职业兴趣度等测评 36.97就业政策与相关法律的宣讲说明其他29.41 4.20

  

图4 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新媒体的看法

最后,调查显示(见图4),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新媒体方式普遍持认可态度。13.4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实用”,48.74%认为“比较实用”,28.57%认为“一般,有一定的作用”,仅不到10%的大学生认为“没太大作用”和“无所谓”。

2.调查结论分析

(1)大学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与知识的正式渠道仍然相对狭窄。虽然新媒体已经全方面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但是在获取就业信息、就业技巧、观念和知识方面,权威可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官方渠道还是相对比较狭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仍然是人才市场招聘会、求职就业网站和校园宣讲会或招聘会。虽然微信或微信公众平台、手机求职APP、微博、QQ等新媒体渠道逐渐为大学毕业生求职所用,但仅起到补充作用。调查也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技巧、观念和知识的首要获取途径是网络自学,排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企业实习实践、学院辅导员之前,这说明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就业学习的网络意识比较强烈,传统正式的就业学习方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2)高校就业指导对新媒体的运用处于起步阶段,相对滞后。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从学校获取招聘信息的主要渠道按使用频率排序依次是校园招聘会、就业中心网站、企业宣讲会,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可见,目前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和就业官方微博等新媒体的使用率并不高,调查也显示,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学校推出的就业指导新媒体平台并不熟悉。虽然大学生普遍认为学校使用新媒体进行就业指导是有效的,对大学生就业能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学校所提供的就业信息齐全度和及时性尚不能完全满足就业需求。近年来,随着微博和微信的大规模普及,大部分高校开通了就业指导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但是有些新媒体平台只是简单地将招聘信息、就业和创业政策、面试技巧、简历制作、法律法规等网站内容直接“搬运”到新媒体平台上推送给学生,没有精心筛选和设计,缺乏针对本校学生的一手信息,也不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在开通初期或就业高峰期会积极更新,而在就业淡季则疏于打理。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无法在平台上有效沟通,缺乏个性化指导和精准匹配,线上线下不能有机融合,对学生吸引力不够。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途径——大学生就业指导立体化平台

目前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越来越依赖新媒体工具,微信、QQ、APP、微博等手机新媒体日常使用频率远高于传统纸媒,甚至是官方就业网站。但是很多高校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仍然仅局限于重视招聘会、就业讲座和模拟面试等线下活动和就业网站的建设,忽略了新媒体应用的重要性。事实上,以移动智能手机为主要媒介的新媒体,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应该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助手和工作手段。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到大学生获取信息方式的转变,贴近他们的就业信息需求,创新思路,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立体化平台。当前,线上除加强官方就业网站和官方微博的建设外,还应重视构建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或开发大学生就业APP。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主动认知和现实需求,本文设计了相应的问卷调查,于2017年6-7月向厦门理工学院、集美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龙岩学院四所福建省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大学四年)发放网络电子问卷,回收问卷752份,通过问卷筛选剔除18份,有效问卷734份,有效率97.6%。

紧张的施焊开始了。首先由专人对焊条进行烘干处理,先将焊条放入80摄氏度的烘箱内预热,以防暴温造成药皮断裂,然后放入460摄氏度的烘箱内烘干,再放入150摄氏度的恒温箱里。焊工作业前,从中挑出药皮完好的焊条放入随身携带的保温筒,并佩带面罩、眼镜,随身携带钢筋、手把式角砂轮、钢刷、创锤、扁铲、焊口检测器等,一个个“全副武装”,像是待命冲锋陷阵。

(2)关于大学生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观念与知识的获取来源。从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来源看,主要的信息来源依次:人才市场招聘会(58.82%)、求职就业网站(57.98%)和校园宣讲会或招聘会(57.14%),可见,高校大学生与社会企业之间沟通的主要渠道还是比较狭窄,除了浏览求职就业网站外,主要还是依靠人才市场招聘会和校园宣讲或招聘会这两类线下交流形式。值得关注的是,求职就业网站(57.98%)、用人单位网站(36.97%)、学校就业网站(31.09%)、手机求职 APP(27.73%)、微信或微信公众平台(11.76%)、微博(10.08%)这些新媒体渠道在大学生求职中逐渐凸显出重要性。

(一)打造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提高就业指导平台服务质量

要构建高质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立体化平台,最关键的是要建设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首先,就业指导团队应具备较强的新媒体意识和新媒体运营水平,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发展趋势,充分结合本校就业工作特点及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输送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信息优势;其次,就业指导团队应掌握一定的新媒体技术,新媒体平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就业信息的即时推送和交流互动都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有力保障;再次,就业指导团队需要有较强的数据信息分析能力,深刻透彻的就业大数据分析需要具备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数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最后,就业指导团队应具有充分的协调沟通能力。大学生就业指导立体化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生、用人单位、高校、政府、中介机构及社会大众均参与其中,有效的信息对接与沟通离不开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团队。

(二)贴近大学生就业信息需求,增强就业指导平台吸引力

首先,应该适应新媒体时代语境,增强传播信息的可读性。新媒体信息阅读具有“碎片化”特征,与文字相比,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传播形式更受大学生欢迎,新潮、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更能赢得大学生群体的关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该适应新媒体时代语境,尽量改变严肃刻板、通知命令式的文风,善用图表解读、提取关键词、数字图解等形式,增强就业信息的可读性。

其次,要充分调研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使得就业指导更加人性化。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在信息采集上的优势,从大学生就业需求出发,一方面充分考虑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要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就业需要。例如,本文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最希望学校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依次为:招聘信息、应聘面试技巧、就业实践实习机会、简历制作指导、就业心理、择业观与职业道德辅导、个人职业规划辅导、个人性格、职业兴趣度测评、就业政策与相关法律的宣讲说明。在平台建设时应根据信息需求程度设计和调整就业信息内容。同时,根据就业需求数据搜集与分析情况,对就业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分类信息的精准推送,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就业服务。

最后,积极更新、加强互动,增强平台的吸引力。在就业淡季,大学生对就业信息关注度不够,就业指导工作容易陷入停滞,不利于就业指导工作功能的发挥。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足准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在毕业季短时期能完成的。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就业指导新媒体平台在信息传递、沟通和分享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平时就开展各类宣传培训、信息咨询、经验分享和个体辅导,强调较为开放自由的互动与交流,增强就业指导新媒体平台的吸引力,提升用户粘度。

(三)建设就业信息大数据库,提升就业指导平台服务能力

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在数据信息收集上,还局限于组织学生填写毕业生求职、就业、创业信息和对用人单位的信息登记上,众多海量信息未能作为数据对象进行收集,自然也无法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所开发利用。大数据时代,社会尤其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需求大幅扩容,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精准对接需求日益迫切,高校应该抓紧整合新媒体资源,建设就业信息大数据库,提升就业指导平台的个性化服务和精准服务能力。

高校就业指导大数据库的建设应该着重在三个阶段注重对就业多样化数据的搜集。一是在就业启动前,搜集就业政策、就业形势、行业发展、求职技巧、用人单位招聘需求、毕业生个人信息和就业意向等方面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处理;二是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实时更新就业市场数据变化,大学生求职信息数据库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形成供需精准对接平台,智能化匹配学历、专业、条件和地域等关键信息,为双方推送符合要求的供需信息,提高就业效率;三是就业结束后,对大学生的毕业去向、当前发展(就业行业、岗位数据、发展前景和成长路径等)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总结就业工作经验,帮助未来的毕业生更加充分地认知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此外,高校还可以和大型知名招聘网站合作共建共享数据库,比如2015年同济大学与“前程无忧”招聘网站签约合作,携手分析招聘用人信息的海量数据,实现就业服务的“大数据化”。

(四)线上线下有效融合,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渠道

大学生就业指导立体化平台并不意味着就业指导活动从“线下”移到“线上”,而是指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的有效融合。新媒体平台仅是一种新的手段,就业指导不能完全依赖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推送和线上互动,人才交流会、校园宣讲或招聘、模拟面试、就业指导课、就业培训、经验讲座、就业竞赛、辅导面谈和咨询交流等线下就业指导活动都是线上平台必不可少的服务支撑。学校和用人单位通过线下活动与大学生实现“零距离”接触,对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提供帮助。线上平台与线下平台有效对接,丰富就业指导形式,拓宽就业指导服务指导渠道,形成相辅相成的局面,才能有利于从真正意义上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立体化平台。

(五)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保障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平台在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但是不少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人财物的投入不能满足当前需求,加上部分经费不能合理使用,就业指导工作处于保守和被动局面。就业指导工作本质上贯穿和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参与和支持。学校应建立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体,院系、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指导工作格局,明确“一把手”责任制;下放相应的权力,统一责、权 、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人财物的配备,健全工作队伍,加大经费的投入,建立新媒体多功能洽谈室、视频面试室、毕业信息咨询室、就业资料室和电子阅览室等,全面保障立体化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与完善。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立体化平台是今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大势所趋,通过新媒体平台,大学生、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和中介机构等可建立起高速便捷的沟通渠道,形成联系紧密、畅通无阻、多方交互的立体化信息传播网络,树立起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钟兰.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开发研究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89-93.

[2]刑献昆.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影响及促进作用[J].新媒体研究,2015,1(20):19-20.

[3]雷旭斌.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J].中国市场,2013(21):105-107.

[4]叶召友.自媒体时代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5):122-123.

[5]仲小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指导网络平台建设——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2):121-124..

[6]高歌.信息不对称视阀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6,31(5):108-112.

 
刘与愿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8年第01期
《景德镇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