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吉林省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更新时间:2009-03-28

1 节水增粮行动简介

粮食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对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战略意义。吉林省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是采用大垄双行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在吉林省西部平原区的白城、松原地区以及长春和四平地区北部的15个易旱县集中连片建设9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4.99亿kg,年增加产值68.47亿元,人均收入增加1 869元。

由表5可知,经澄清剂处理的红枣白兰地其风味成分的种类数未发生变化,含量变化较小,故对红枣白兰地整体风味影响小。

2 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效果

2.1 社会效果

2.1.1 农民对项目的欢迎程度

我们在9个项目县分别选择20个村,共150人进行了典型调查,其中有117人认可膜下滴灌,有33人选择其他灌溉方式;农民对项目欢迎度达78%。

“工匠是我国古代‘士农工商’四民中‘工’的重要群体,他们熟练地掌握手工业技术,是农业与手工业分工后古代技术发展的主体。”④叶桉、刘琳:《略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载《职教论坛》,2015(34)。古有以鲁班为代表的能工巧匠,近有各种全国闻名的老字号,“工匠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和精神追求,不断孕育着对时代发展具有独特作用的“工匠”精神文化,这种“工匠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新的时代背景下,军队院校教育仍然需要培育具有中国气派、我军特色的“工匠文化”。

2.3.3 地膜回收

(2)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后,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改善了项目区的灌溉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节水意识。

2.1.2 农民的节水意识

图6为两种策略的布局结果对比图,其中,文献[10]方法共浪费306帧(frame)可重构资源,而UPRFloor方法共浪费216帧可重构资源,资源利用率提升了29.41%;布线长度方面文献[10]为2624,UPRFloor方法为2272,节省了13.41%;算法耗时方面,文献[10]的耗时为一个多小时,而UPRFloor方法的耗时总共为6572.62秒,与文献[10]中的方法耗时大体相当.

由于水文序列的随机性、灰色性以及不稳定性等特征,在对径流量进行模拟预测时产生了较大的误差。而误差修正模型则是对当前预测模型的补充,该方法即克服了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又高效地提高了预测模型的适用范围以及其预测精度。文中采用ARIMA模型来对径流量模拟产生的误差进行修正,其具体步骤如下:

从对9个县农户的访谈来看,农民首先看重是产量、成本和效益,对地下水位的变化也给予了关注,灌溉用水会产生动力成本,特别是以柴油作为动力的地块,灌溉成本较高,这些地区的农民在保证作物产量前提下,尽量减少灌水次数或小水勤灌,从调查结果看,农民不知道地下有多少水可供利用,但知道由于连续枯水年时,地下水位下降而无法提水(俗称“掉泵”),在自家洗东西等用水时能注意到节约用水,说明农民有节水意识,但还需要加大农业节水宣传。

2.2 经济效果

2.2.1 粮食产量情况

从调查来看,9个评估县均采用的是不可降解地膜,回收难度较大,0.005mm以下的地膜回收率极低,不超过30%,虽然可降解膜及0.008mm的地膜回收率提高,但因成本高,村民不接受,个别项目村由于春播时间短,甚至没有回收地膜而是直接将地膜打碎翻入地中,白色污染严重。

 

表12013 ―2015年项目实施前后亩均增产情况表

  

县(市、区) 亩均产量(kg) 增产(kg)项目实施前 项目实施后各县平均 547 784 237通榆县 270 720 450洮南市 600 830 230洮北区 600 700 100镇赉县 500 900 400大安市 600 830 230双辽市 550 800 250扶余市 600 780 180前郭县 600 800 200白城市 600 700 100

(1)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后,有效的提高了项目区的亩均产量,降低了运行成本。从评估情况来看,例如膜下滴灌工程亩均可增产100―450kg,按每公斤1.9元计算,扣除覆膜与滴灌带的成本,每亩可增加收入6―671元,并且以电力为动力的灌溉模式大大节约了农民的灌溉成本。但是部分项目县没有对典型地块进行产量测算,因此无法全面准确统计项目县实施后产量增加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大豆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优化,提高了大豆的营销效率,使大豆产品的供给在其他情况不变下得到了提高,进而使大豆价格随之下降。

(1)动力成本。项目实施后采用膜下滴灌,每亩灌溉一次耗电15.6度,农村农用基准电价为0.48元/度,年灌溉 4次,动力成本为 30元/亩;项目实施前采用管灌,每亩灌溉一次消耗柴油4.34升,目前柴油价格为6.91元/升,年灌溉4次,动力成本为120元/亩。因此采用电力作为动力的农田大大减少了运行成本。

(2)人工成本。采用节水灌溉之后,农户灌溉几乎不花费人工成本,而传统的漫灌每公顷地每次约需1个工日,按照每个工日费用130元,每年灌溉3次计算,每亩地可节约人工成本26元左右。同实施前相比费用变化较小。

2.3.1 亩均节水量

各小微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难以承接大量订单及其他业务。技术落后,产品更新换代较慢,与外界信息沟通不畅,对外依赖严重,缺乏关键技术,大部分商家业务、设备仍旧停留在本世纪初水平,缺乏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能耗与产出脱节,对市场把握力度不够,难以符合市场需求。 家族式管理模式为主,内部管理封闭且混乱,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易产生冲突,忽视制度建设,限制了企业潜力,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由于采用何种方式灌溉均需要动力成本,现吉林省正在进行“柴改电”,故以电为动力成本的情况下,玉米按2015年收购价1.9元/kg和现行市场价1.2元/kg,节约人工成本按26元计,则各项目县实施前后增收情况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个别县市中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由于粮食价格的波动和膜下滴灌增加了成本,导致农民种粮和使用滴灌的积极性不高;2017年,农户增加了杂粮杂豆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花生、西瓜、香瓜等作物的种植中,膜下滴灌得到了大面积应用。

2.3 生态效果

(3)滴灌带、地膜成本。滴灌带(0.008mm)和地膜,每亩成本在210元左右,其使用期限仅为一年,此项为节水滴灌增加的成本。

9个评估县户缺少对典型地块的实际灌溉用水量的记录,因此,无法全面准确统计9个评估县实际的节水效果。

2.3.2 地下水埋深

从现场评估看,由于9个评估县都没有对灌溉井的水位变化情况进行观测记录,因此无法准确统计和判断地下水的改善程度。评估组在与项目区农民的座谈中了解到,由于2014年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偏多,部分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工程未使用或使用率不高,所以从目前看,项目开展与当地的地下水储量变化没有明显的有规律性的相关性。

通过与项目区农民的访谈了解到,由于国家投入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普遍对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比较欢迎,在降水量越小、土地质量越差,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块,农民对滴灌项目的欢迎程度越高;但受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方式的影响,农民接受的灌溉形式主要为喷灌和管灌;对于滴灌项目,如国家减少或不投入,由于购买地膜、滴灌带等增加了成本,则会有选择的使用。

对2013―2015年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村民进行了调查;粮食亩均产量比实施前增加100―450kg不等。其中,通榆县边昭镇天宝村粮食平均亩产比实施前增加450kg;洮北区粮食平均亩产比实施前增加100kg左右。从评估的9个县平均来看,项目实施前平均亩产547kg,项目实施后平均784kg,亩增产237kg。 见表1。

 

表22013 ―2015年节水增粮项目实施前后增收对比表

  

县(市、区) 增产(kg) 膜、带成本(元/亩)2016年增收(元/亩)各县平均 238 210 30 238 45通榆县 450 210 30 641 300洮南市 230 210 30 223 36洮北区 100 210 30 -24 -120镇赉县 400 210 30 546 240大安市 230 210 30 223 36双辽市 250 210 30 261 60扶余市 180 210 30 128 -24前郭县 200 210 30 166 0白城市 100 210 30 -24 -120动力成本(元/亩)2013-2015年增收(元/亩)

3 实施效果评估

2.2.2 运行成本情况

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先对六个指数收益率序列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这样有利于后文更好地分析数据之间的相依性。

在调查中也对个别农村合作社进行了走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获得其高度认可,如大安市安广镇长富村的农民合作社,由于采取滴灌,以往灌溉期间需要至少10个人来管理300多公顷的耕地,2015年只用了2个人且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合作社的成本。

(3)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农田用水方式,调整了生产布局和生产结构,合理开发、科学配置了水资源,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改善灌水条件,提高了灌水质量,改善了项目区的地下水生态环境。

(4)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实施,推进了农业合作社和大户经营方式等集约化经营的发展,使部分农民从耕地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

(5)吉林省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大部分为膜下滴灌,但由于种地后需要引苗、覆膜后气温高时烤苗、秋收后形成白色污染、出地桩较多不便耕种及西部地区春季风大容易从引苗口将膜刮起等众多不利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雨水条件较好,导致滴灌的使用率下降。

4 建议

从项目运行管理成效看,易于管理、运行顺畅的节水增粮行动工程主要是种田大户或合作社地块上的工程,工程设备服务一个土地经营者,少了统一思想环节,作物种类容易统一,精心于灌溉时机掌握,养护看管责任心强;而项目所覆盖的耕地多为分散经营,多个种植户共同使用一套灌溉设施,种植面积、种植作物和灌溉需求有所不同,设备难以统一运行,导致设备利用率不高。

通过评估发现,各项目县普遍存在农民使用膜下滴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近年来降水条件好,灌溉设施的使用率不高,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二是春季耕作时雨水条件好,地面湿滑,铺膜机易将膜带起来碾碎,导致春季铺设滴灌管时农民积极性不高;三是残膜回收困难,白色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民使用膜下滴灌的积极性;四是节水增粮行动为国家投资,项目后期管护时,膜、带需由农户自行出资,相应地加大农民负担,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建议各地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项目区土地流转,并利用市场引导、合作组织参与等综合措施将已建工程的分散经营土地流转集中出来,加强项目的运行管理工作;同时对于购置但未铺设的滴灌带,应出台相应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科学进行保管,年度间调节使用。

节水增粮行动项目中滴灌项目在继续发展新增面积的同时,应研究巩固既有面积,并加强建后管护工作,避免“建成一块、荒废一片”。评估组通过在现场对项目区受益者的答卷访问了解到,凡属公司和农场等规模化集中管理的实施节水灌溉片区,到下年度更新地膜和滴灌带的二次资金投入基本都能够自己解决,但散户和农户联合管理的片区农民对二次投入购置地膜和滴灌带问题,都表示自己投入有困难,从调查结果得知,2015年项目除经济作物如花生、香瓜、西瓜等覆膜播种,玉米等粮食作物已基本不覆膜。建议研究推广不覆膜的滴灌耕种模式。

将样品的拉曼光谱图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标准拉曼光谱图(见图4)进行比对,PET类塑料的拉曼光谱主要有633 cm-1、858 cm-1、1 091 cm-1、1 283 cm-1、1 602 cm-1和1 716 cm-1几个主要特征峰。选取3#样品,通过对比发现样品的在633 cm-1、1 085 cm-1、1 296 cm-1、1 596 cm-1、1 712 cm-1处的特征峰(见图5)符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标准拉曼光谱图的特征峰,由此可以认定3#样品主要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张生武,白种万,尚学灵,葛在芝,范丽杰
《吉林水利》 2018年第05期
《吉林水利》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