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公平优质教育的现代意蕴——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视角

更新时间:2009-03-28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当前我们仍要致力于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持续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彰显出新时代我国教育的重大使命,我们应当努力创造条件不断缩小教育差距。从追求“有学校可以去读书”到“读书要到好学校去”的发展变化,更加显示出我国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实验室设备管理员为其负责的设备设置基本信息和开放参数,如设备的功能描述、技术参数、开放时间、收费标准、机组人员、联系方式等;校园师生或校外用户查看仪器信息,预约实验,并登记实验机时、费用、成果。其主要流程和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200 mM的DTT对不同抗原作用效果也不同。在表1归纳的高频抗原中,DTT可减弱或破坏的抗原有Lutheran系统抗原、Kell系统、Yta、Inb、JMH等;对DTT不敏感的抗原有A1、s、U、P1、PK、Rh系 统、Duffy系 统、Kidd系 统、Dib[11]、Sc1、Coa、CH/RG 系 统、H、Oka、GIL、Jra、Lan、Ii、Ata、Emm、Sda、PEL、ABTI、MAM等;DTT的作用不确定的有Vel、AnWj等。

从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对象看公平优质教育

晏阳初生于四川省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当时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他深受中国古代儒家民本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影响,又通过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和人本主义教育学说,创造性地提出了平民教育理论。平民教育是面向广大人民的教育,受教育对象是平民不是“贫民”,而是占全国人民大多数的民众,他们是国家的基石,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和社会历史进步的真正主人,具体来说就是一个国家的健全公民。[1]

“平”字,就社会层面而言,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晏阳初所说的“平”字是指受教育人群扩大到基层群众,没有放弃教育对象的弱势群体,突出肯定了妇女教育的重要性,使每个人都有受教育和发展自身蕴含潜力的机会。

当今社会,教育“平等”包含了民众受教育机会平等和民众受教育权利平等。受教育机会平等是指受教育机会的起点平等、受教育过程机会平等以及教育结果评价的机会平等。具体而言,在接受教育的起点上,每个人在开始其学习生涯时都能得到平等对待,有教无类,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从接受教育过程的机会来看,每个学生都应当能够获得适合自己个性和身心发展的教育;从教育结果评价的机会方面来看,每个学生都应当能够受到教师公平合理的评价和客观公平的对待,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长善救失,促进学生张扬个性与全面进步协调发展。

公平优质教育要求我们对教育资源进行分配时依据合理的规范和原则,符合社会成员个体需要,符合社会发展情形,两者辩证统一配置教育资源,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政府应对基础设施薄弱的学校进行整改,完善硬件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优秀教师人才,提高教师薪资待遇,缩小城乡教师薪资差距,使农村地区孩子也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真正的公平不只是教育的普及,更不是一味把优质教育资源平均分配,而是提高教育质量,建立类别丰富的学校,设置多元化课程,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求,让他们接受优质教育,实现教育结果的真正公平。[7]只有在公平上精准用力,在质量上求实效,才能实现教育公平,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从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内容看公平优质教育

当今社会,虽然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但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在高等教育领域,很多地区还没有部属院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全国分布不均衡,教育领域存在着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普职教育发展不协调、人才培养结构不太合理等矛盾,要把发展重心从总量增长转到优化结构布局上来。由此看来,公办教育仍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公共财力的限制和学校的差异化特征上。因此,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保障义务教育经费到位、充足。我国教育资源本来就不够充足,因此更不能闲置优质的教育资源。要鼓励民办学校发展壮大,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与公办学校相比较,多数民办学校建校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不足、缺少知名度,导致学校招生生源不足、竞争力弱。民办学校最直接的问题是办学经费有限,长期下来会直接影响骨干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一)从“四大教育”看教育资源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接受教育的质量。然而,当今社会存在着把学校分为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现象,对非重点学校而言,教师的配置、教育资金的投入和生源等方面仍处于劣势状态,久而久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儿童入学时,家长就会根据需求选择学校。择校行为是一种学生和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教育需求,放弃就近入学的教育权利,而选择其他学校的行为。[6]选择优质学校对于拥有多种社会资源的家庭是机会,对于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却是负担。择校行为间接成为社会上层家庭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大多数家庭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失去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此现象有失教育公平。

晏阳初在研究如何实施乡村教育的同时,也摸索出了平民教育思想的内容,概括为“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这无疑同样彰显出时代对公平优质教育的理想追求。

而在对阑尾炎手术切口的处理方面亦有许多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负压引流方式对于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起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其中研究较多的有腹膜外负压引流、皮下负压引流、切口负压引流、真空试管负压引流等,其预防术后感染的作用在复杂型急性阑尾炎术后尤为明显[11],而本研究观察组在引流管的基础上接高真空负压进行持续引流,结果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切口处使用高真空负压引流组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2.5 PERFACT程序(内口烧灼闭合+瘘管定期搔刮清理) PERFACT程序的原理是通过烧灼内口及其周围组织使纤维组织增生从而闭合内口,同时定期搔刮清理管道(包括起初定期到医院给予搔刮清理,以及中后期改为患者自行处理),最终使瘘管逐渐愈合。PERFACT程序由印度医生Garg[31]提出并倡导,在其纳入51例复杂肛瘘患者的前瞻性研究中,随访中位时间为9个月,以患者症状消失及停止排脓为治愈标准,总治愈率为79.5%。PERFACT程序可保留括约肌,但术后定期搔刮清理瘘管较繁琐,易受实际执行情况及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故确切疗效有待更多研究进一步探讨[32-33]。

(二)从“三大方式”看教育择校问题

晏阳初平民教育采取的“三大方式”即学校、家庭和社会。学校教育主要由平民学校和“统一的村学”构成,主要进行识字教育。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对其成员进行公民道德训练、卫生习惯、儿童保护等方面的教育。社会教育主要通过平民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平民学校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继续接受教育。

晏阳初根据中国社会基本问题“愚、穷、弱、私”而提出“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愚”是指中国绝大多数的人民极度缺乏文化知识,由此提出文艺教育,使农民掌握基础文字,获得基础文化知识;“穷”是指绝大多数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为了生存而挣扎,由此提出生计教育,提高农村经济实力和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弱”是指绝大多数的人民身体素质差,医疗条件差,缺乏最基本的公共卫生知识,由此提出卫生教育,宣传大众卫生教育,改善医疗设施,保障人人都有得到医学治疗的机会;“私”是指绝大多数的人民缺乏道德情操,团结意识不够,协作能力差,由此提出公民教育,培养团结力,帮助农民树立良好道德观念,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公民素养。[4]“四大教育”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缺一不可。他从四大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大教育”,论述了每个问题以及具体问题的解决措施。他在平民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别具一格,并把平民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整个社会问题联系起来调查研究,这种做法是一种历史性的创新和进步。[5]

康德认为,人只有受过教育才能成为人,受教育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2]现今各个国家法律或相关条例明确表示,受教育权利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人人生而平等。基于“人人生而平等”的社会属性,教育公平更应关注的是“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而非简单的“人人享有受教育权”[3]。“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与“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相差甚远,前者强调人人都能接受教育或者说人人都要接受教育,后者突出平等,在接受教育时每个独立个体都是被无差别对待的。

从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目的看公平优质教育

由于社会时局的动荡,农业经济受到了巨大冲击,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由此,乡村建设运动兴起,晏阳初期望从教育、卫生、生计等方面的教育来改善农民生活状况。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一种由民间发起的,自下而上的社会改良运动。[8]随着乡村教育实践不断深入,平民教育思想不断进步。平民教育理论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从具体理论到现实实践,成熟发展为系统的且具有独特见解的平民教育思想体系。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是针对中国社会的弊病提出的,他想要通过改造农村进而改造中国社会的现状,改造农村首先就要改造农民。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目的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要除文盲,成为新民;第二个层面要通过改造农民生活的现状,来改造社会,振兴中华。这两个层面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晏阳初认为,拥有文化知识能力是现代国家和社会合格公民最基本的素质。通过平民教育

可以除文盲,使之成为新民,帮助他们树立国家观念,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提高他们参与和管理国家的能力,进而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精神动力。

公平优质教育同样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第一个层面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而且要突出学生的独特个性,具体说来就是要处理好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是要让优质学生服务于国家建设,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创造力。这就要让更多学生获得优质教育,突出强调基础教育,培养优质人才。优质人才需要我们处理好优等生和待优生之间的关系,突出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率,使高质量的教学惠及范围更广。

晏阳初先生为我国乡村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激励着几代年轻人为乡村建设发挥自己的力量。他的平民教育思想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应受到足够的珍视。他重视乡村改造运动,还亲身实践、系统调查、摸清情况、找出主要矛盾、全面规划。但他对旧社会的社会问题分析不够透彻,对教育的作用估计过高,对教育可以救国救天下的理解过于片面,没有认识到中国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今天我们推崇的公平优质教育需要我们处理好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关系,不仅要普及基础教育,还要突出普及优质基础教育,让更多孩子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重视教育公平,强调优质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合理配置教师、教学设施等资源,改善农村教育落后的状态,普及大众,惠及大众,我们才能早日走上强国富国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崔相录.中外教育名著评介[M].第三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2267.

[2] 康德.论教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0.

[3] 雷晓庆.当代教育公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解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7(6):3-7.

[4] 孙培青,李国均.中国教育思想史[M].第三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56-257.

[5] 王小丁.创新——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旋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9):24-26.

[6] 李社亮.我国中小学择校的教育公平问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82-84.

[7] 董裕华.论基于公平的学习教育质量[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4):6-10.

[8] 周逸线,宋恩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历史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18-23.

 
吴丹,康钊
《教育观察》 2018年第10期
《教育观察》2018年第1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