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数学物理学报常务编委会2022

发布时间:2024-07-05 11:34:58

数学物理学报常务编委会2022

一般投稿都是过3审。最后一审叫终审。就是这个过了就可以出现在杂志上面拉。所以你希望很大,改改发过去吧

数学家杨乐教授,江苏南通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并考取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生。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复分析研究。 杨乐在复分析,特别是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方面有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引用,主要研究成果有:合作研究了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亏值与波菜尔方向间的联系,首次在这两个基本概念间建立了紧密和准确的关系;对亚纯函数及其导数的总亏量给予了精确估计,回答了区律欣(D·Drasin)提出的几个问题;引进了亏函数的概念,证明了下级为有究的亚纯函数的亏函数至多是可数的,并给亏量以适当的估计,该课题在80年代为国际上同行所重视;对亚纯函数的奇异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引进了新的奇异方向,对奇异方向的分布给出了简单明了的充要条件(其中部分工作与他人合作);对全纯与亚纯函数的正规族作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正规定则,并建立了正规族与不动点之间的联系;与英国一著名数学家合作研究了角域内全纯与亚纯函数的正规族作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正规定则,并建立了正规族与不动点之间的联系;与英国一著名数学家合作研究了角域内全纯函数的增长与取值问题,解决了著名数学家立特活德的一个猜想;证明了有穷下级为μ的整函数,若其级不低于μ的波莱尔方向数目为有究,则它和所有各级原函数的有究非零亏值数目总和不超过2μ;还将海曼基本不等式两个主项的系数大大降低,成为目前这个课题最好的结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huozheshi 杨乐教授是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教授在复分析上有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引用,先后获得多项重大奖励。 杨乐教授1987年起任数学研究所所长。先后担任第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基金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数学学报》主编,《Results in Mathematics》、《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等职。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 1978年 杨乐教授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与张广厚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多年来,杨乐发表了60余篇学术论文和2本专著,编辑了5本论文集。其专著获1983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首届国家图书奖(1994年)。1979年以来,杨乐先后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普渡大学,瑞典皇家科学院,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哈佛大学、圣母大学作访问教授,应邀到美国、英国、苏联、德国、日本、瑞典、芬兰等到国50多所大学和研究所作学术演讲,在1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主报告或邀请报告。 由于杨乐教授在函数模分布论、辐角分布论、正规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获得第二届华罗庚数学奖。 在2004年12月召开的第三届华人数学家大会上,杨乐教授又获得了陈省身数学奖。

潘承洞 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在解析数论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主要 成 就 涉及算术数列中的最小素数、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以及小 区间上的素变数三角和估计等领域。 姓名:潘承洞 性别:男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年月:1934年 忌辰:1997年12月27日 出生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学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1956) 职称:山东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数学家、教育家 身份:中国科学院院士 所属学部:数学物理学部 专业:解析数论潘承彪 江苏苏州人,汉族,生于1938年3月,数学界著名专家。原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前校长潘承洞之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力系数学专业。1961年至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2年与北京农业大学合并)校任教至今,担任助教职工,副教授,教授。 兼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过“数学分析”、“初等数论”、“模函数”、“黎曼Zeta函数”、“筛法”等课程。 现任《数学学报》编委,《数学进展》常务编委。 他的科研成果“解析数论中的两个问题”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曾于1979年参加中国数学代表团到意大利讲学。1978年3月被评为我校先进工作者。1981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他是市七届政协委员,市八届政协常委。 由于在数学科学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受到农业部表彰,19867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潘承彪教授多年从事解析数论研究与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工作。 著、译专著约十种,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与兄潘承洞合著的《哥德巴赫猜想》(中、英文版), 该书是国际上这个猜想的论述全面、完整的第一本专著, 于1983年5月获山东省科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他们还合著有《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明》、《解析数论基础》、 《初等代数数论》及《初等数论》等。 潘承毅 跟之前他们没什么关系.只是姓相同,可能都是 "承"字辈的

数学物理学报常务编委会

现在,不用讨论这种形式了。各人(组)分管一片。没把握的,转出去,征求意见。最后主意还得自己拿。

1975年3月下放到湖北省钟祥县东桥区当知识青年。1976年4月任湖北省荆州地区文工团手风琴演奏员。1978年2月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1982年1月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11月年在武汉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9月在武汉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6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87年9月任助理研究员,1989年10月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10月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1年1月任所长助理,1994年4月至1996年11月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法人代表并主持全所工作。1996年11月至2004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1994年12月 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青年实验室主任。2004年10月起任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1996年月起任芬兰Helsinki 大学Docent in Mathematics,1998年5月起任芬兰Jyvaskyla大学Docent in Mathematics。1989年起11次在芬兰Helsinki大学、芬兰Jyvaskyla大学、美国康洲大学任教职。现任湖北省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数学会理事,《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数学物理学报》期刊编委。

王先甲,男,1957年9月生湖北汉川,博士,两站博士后。武汉大学首批系统工程专业珞珈学者特聘教授,二级教授。1975年7月高中毕业后下放到湖北省汉川县(现汉川市)国营华严农场任农工;1976年5月到湖北省汉川县(现汉川市)国营华严农场第一子弟中学任高中部任教。 —在武汉大学数学系念本科。指导教师:匡永祝教授。论文题目:最优化理论与应用。—在中科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工作,1986年任助理研究员,团支部书记。—在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7月获水文及水资源专业博士学位,指导教师:冯尚友教授,论文题目:二层系统最优化理论。—在华中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陈挺教授。:博士后研究报告:不完全信息下的协商理论与方法。—在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做第二站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冯尚友教授;1995年12月晋升为教授。博士后研究报告:决策理论与证据不确定性决策分析及应用。今:在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工作,任教授,1997年7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04年武汉大学首批珞珈学者特聘教授。—因获英国皇家学会王宽诚基金资助到英国 Newcastle 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工作一年,还访问过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IRIDA,Universite Libre de Bruxelles) 、法国鲁恩大学数学系(Math Dept, Universite de Rouen of France)和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管理学院(Manchester School of Management,UMIST,UK)。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访问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两周(对方资助) ;访问香港城市大学七周(对方资助);:访问香港城市大学七周(对方资助);2009年7月访问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工作一月(对方资助)。1997-2001曾任水文水资源专业博士导师。1999年作为主要学术带头人申请获得系统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至今任系统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2001年作为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申请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至今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导师。2007年12月被评为武汉大学二级教授。1997年起任武汉大学(1997年至2000年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2005年起武汉大学复杂科学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4月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1999年被批准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7年被批准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6年被选为电力工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9年被评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有突出贡献学术带头人;2003年被选聘为武汉大学首届珞珈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入选湖北省科技精英;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后; 1998年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获得者。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湖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和名誉会长;湖北省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水利水电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武汉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一般系统研究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武汉理工大学、南昌大学、石河子大学、三峡大学兼职教授.任《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杂志副主编;《Advances in Systems Science and Application》国际杂志执行编委;《数学物理学报》常务编委;《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编委;《水电能源科学》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与日本东洋大学合作一项,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二项,香港城市大学一项),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1项,863子项目一项,国家教育部博士学科点项目一项,国家留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项,英国皇家学会奖励基金一项,其它研究项目10余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国家统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获其它省部级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20余项。在科学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10余篇(截至2009年8月,其中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60余篇次)。

数学物理学报中文编委

1975年3月下放到湖北省钟祥县东桥区当知识青年。1976年4月任湖北省荆州地区文工团手风琴演奏员。1978年2月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1982年1月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11月年在武汉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9月在武汉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6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87年9月任助理研究员,1989年10月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10月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1年1月任所长助理,1994年4月至1996年11月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法人代表并主持全所工作。1996年11月至2004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1994年12月 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青年实验室主任。2004年10月起任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1996年月起任芬兰Helsinki 大学Docent in Mathematics,1998年5月起任芬兰Jyvaskyla大学Docent in Mathematics。1989年起11次在芬兰Helsinki大学、芬兰Jyvaskyla大学、美国康洲大学任教职。现任湖北省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数学会理事,《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数学物理学报》期刊编委。

王跃飞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曾入选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曾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评审专家组成员、 “华罗庚数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 “陈省身数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 “钟家庆数学奖”执行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评审专家等。 曾担任下列国内外学术刊物编委《数学学报》(中文版 主编),《中国科学》、《数学学报》(英文版)、《数学物理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东北数学》、《数学季刊》、Mathematische Nachrichten、Interdisciplinary Mathematical Sciences、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Quarterly等。

就是会刊登,但是不是这一期,是以后,具体哪期还不确定。我没投过物理报,不过都是期刊报纸这样的,有时候刊登还会让你交版面费什么的

学报编委会

6月28日。6月28日上午,学报编委会2021年工作会议在行政楼112会议室召开。校长程淮中、副校长王丹出席了会议,学报编委会全体委员参加了会议。编辑委员会简称编委会。是学报编辑部出版工作的学术指导机构,在校长领导下,对学报编辑部出版工作起指导、监督和咨询作用。

编委会主任委员:刘发威副主任委员:武东升、孟秀峰(常务)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马起仓、王宏伟、毕彭、朱宝真、孙光辉、杜锐、李式范、李俊双、宋海田、张占斌、陈喜娥、徐英、盛宝凤、彭杰责任编辑:张伟、刘云霞、郭纹

《天文学报》编委会由30位目前天文学各领域的资深教授、研究员等组成,其中外籍编委3人,形成了包括天体力学、天体测量及天文学史、人造卫星、太阳、行星物理、恒星及星际介质、星系与宇宙学、高能天体物理、天文仪器等学科编委审稿负责制的体系。主编由从事天文学前沿领域研究的专家担任,负责办刊政策,保证刊物学术质量,实现刊物的科学定位。编委会同时聘请了6位熟悉天文学科内容及出版业务的专家,以协助并指导本刊的发展。 《天文学报》第十届编委会名单主编:甘为群 副主编:冯珑珑 李向东 周济林 黄光力(常务) 编委:丁明德 马月华 韦大明 王力帆史生才 邓李才 卢炬甫朱紫吴学兵 李爱根 吴斌 陈阳林 隽杨戟 胡友秋 赵长印侯金良 高煜 常进 崔向群韩金林鲁春林 楼宇庆 褚耀泉樊军辉 顾问:方成 陆本魁 黄天衣 唐玉华曾琴 熊大闰 投稿须知1 摘要中文摘要(1) 每篇论文正文前应附有对文章内容准确概括而不加注释或评论的简要陈述,其内容应包括: 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2)摘要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写成报道/指示性文摘.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也不宜引用正文中的图、表、公式.摘要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中文摘要的篇幅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适当加长英文摘要的篇幅,以满一页为限. 2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中国人名应姓前名后分写,姓全大写,双、单名首字母大写,双名在两个汉字的拼音字母之间加连字符“-”,复姓全部大写.示例: 单名LIU Bing双名 LI Wei-hang复姓 OUYANG Hai 3 标题标题结构层次一般分为二级或三级,每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标题末不加标点符号.各级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取左顶格编排格式. 二、三级标题的编号数字之间用下圆点“.”,例如“”,“”. 4 关键字选自A&A每年第一期. 5 参考文献列入参考文献的必须是作者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未正式发表的文献(包括私人通讯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必要时可作为脚注处理.姓名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外国人名取首字母并须大写.作者之间不用“和”或“and”.每条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列出,超过3人时只列前3人,后加“等”或“et al.”.期刊名须缩写,并与ADS上保持一致,请登陆网址查询。如果所引用的论文被选译发表在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上,引用时应作为两条文献独立引用. 6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与格式专著 作者. 书名. 版本(第一版不标注).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份: 页码示例1:易照华,孙义燧. 摄动理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1: 15-17示例2: Sanderson R T. Chemical Bond and Bond Energie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6: 23-30期刊作者. 刊名,出版年份,卷号: 起始页码示例1: 王家骥,陈 力,赵建洪,等. 天文学报,1996,37: 68示例2: 龚树模. 天体物理学报,1997,17: 337示例3: Bardeen J M,Bond J R,Kaiser N,et al. ApJ,1986,304: 15析出文献文献作者. 文题名// 专著主要负责者. 专著题名.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的起止页码示例1: 白书农. 植物开花研究 // 李承森. 植物科学进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46-163示例2:Weinstein L,Swertz M N. 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 // Sodeman W A Jr,Sodeman W A. 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 of Disease. Phiadelphia: Saunders,1974: 745-772 7 图、表中的文字请统一用英文表述. 图题和表题须中、英文并列且一致. 凡在正文中已说明的事项,在图题和表题中不必重复.

学报编委会章程

学报编辑部是学校的直属部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院学报》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坚持办刊方向,遵守国家出版法规,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建设、增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校影响等服务。 二、 在编委会的指导下,负责提出、确定本刊的指导原则和编辑方针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制定学报编辑部工作规程及有关条例并督促实施。 四、负责提交年度学报出版计划,研究、决定本刊的栏目和内容。 五、负责做好组稿、选稿、审稿、定稿、校对、出版、发行的各项组织安排工作。 六、负责安排来稿的登记、编号,及时向作者反馈处理意见,并做好保密工作。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七、负责来稿的初审,做好来稿的专家复审,常务副主编、主编终审,特别稿件编委会复核等组织工作。 八、组织编辑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和业务进修,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全体编辑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学术水平。 九、负责本部门业务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报批、实施上网等工作;负责本部门年度档案收集、整理和建档归档工作。 十、完成学校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编辑部工作岗位职责1.编辑部主任 (1)负责编辑部的行政事务及编辑出版业务的领导工作,包括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安排、召开编前、编后会及编辑部的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印刷质量问题的把关等。 (2)协助主编组织召开编委会,组织评刊活动,收集编委、作者、读者对学报的办刊质量、栏目设置及编辑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3)制定每期的编辑出版计划及终审、终校工作。 (4)负责分管栏目稿件的初审、送审及编校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讨论。 (5)定期召开编辑部工作会议,组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6)负责对外联系及交流工作,组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会、研究会的有关活动。 2.编辑 (1)负责分管栏目的初审、送审及编校工作,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研讨。 (2)承担编辑部的通联工作。包括与出版局、质检中心、各数据库中心、学会、研究会的外联工作。 (3)承担编辑部的编务工作,包括来稿登记、稿费发放、财务报销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4)负责维护学报(社科版)的网站运行以及数据库更新工作。 (5)负责学报的发行及交流。 (6)做好编辑部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烟台南山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 12月18日,2018年度烟台南山学院学报编委会会议在行政楼二楼会议室召开。编委会主任吴国华,副主任亓学广,17位编委会委员以及学报办公室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编委会副主任亓学广主持。科研处处长孔德斌汇报了2018年烟台南山学院学报的基本情况,并解读了2018年烟台南山学院学报优秀稿件评选办法。根据“南院办字〔2018〕6号关于加强《烟台南山学院学报》工作的通知”第三条规定,每年根据刊稿总数按比例进行优秀稿件评选,所有稿件作者均匿名,所有委员投票均实名。 编委会主任吴国华在会上讲到,烟台南山学院学报从2004年创刊,至今已经14年,每年都按期、按量出刊。学报是学校重要的学术阵地,也是学校的窗口。作为学报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学术性,二是综合性,三是局限性;三个作用:一是培育高校的科研精神,二是推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形成,三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的阵地。吴主任希望学报编辑部一如既往的严把文章质量关,逐步提高学报知名度。 通过此次会议,将评选出26篇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并实施系列积极措施进一步激发校内外科研人员投稿积极性,拓展稿件来源,切实提高稿件质量,为学校持续发展、内涵发展添砖加瓦。 ;

编委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编委会顾 问:李家洋 陈宗懋 束怀瑞主任委员:宛晓春副主任委员:程备久(常务) 夏涛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马友华 马传喜 林毅 林英任 江昌俊朱立武 刘朝良 杜先锋 吴坚 余为一花日茂 李绍稳 岳永德 周逸辛 宛晓春姚佐文 徐小牛 高智谋 夏涛 黄义德章孝荣 程备久 黎志康《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 编:宛晓春副 主 编:程备久 夏 涛 周逸辛编辑部主任:周逸辛编 辑:史成颖 陈 华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