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企业并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15:15:47

企业并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论文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国际商法案例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摘要:

传统的国际商法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培养要求,案例教学可以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不足,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国际商法;案例教学;法学教育

案例教学法一直是西方国家颇为重视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法。自传入我国后在法学教育中推广应用,并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因其在应用性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价值,也引起了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一、案例及案例教学的内涵解读

案例是指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进行的客观描述,以备查询和再现。

关于案例教学的定义有很多种,对各层次属性不同的排列组合、不同的取舍形成了不同的案例教学概念,也反映出对该教学法不同的认识程度。

大多数对案例教学的界定着眼于它的教学方式上。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际案例、撰写案例总结报告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共同进行讨论,并写出有关案例分析报告。这些界定对案例教学中的一些核心要素都有强调,侧重面不一样。

下面是一则比较完整的关于案例教学的定义,它也代表本研究对案例教学的界定:案例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挑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国际商法案例教学的价值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商法的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讲授的方法。中国高校传统的`讲授式教育还是有其优越性的,如传授的专业知识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便于学生作笔记和掌握。但是,讲授式方法存在着其特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思考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法律和法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主要是书本法律知识和经过教授智力加工的研究成果,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具体、充分地讨论实际案例。虽然近些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改变讲授式方法给学生带来的被动局面。但在这方面我们同其他国家相比做得还很不够。我们的教学方法应当移植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改变单向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

(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国际商法》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课程,单调的法律条文和基本概念众多,专业性强,内容庞杂,具有枯燥性的特点,如果只是简单地教授知识,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更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现实生活中的生动、逼真的事例引入课堂,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气氛;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自由讨论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进行教学,就比较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二)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商法》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国际商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其运用于国际商事交往实践中。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法,能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式的理论知识,却难以获得运用该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由于通过让学生认真分析案例,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开展,通常是由教师事先选择教学案例,通过教学案例的呈现创设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就是在围绕这个具体案例开展的分析讨论中进行的。学生通过案例中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便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学会遇到类似的情境或问题时该如何对待,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而且由于大量案例并没有唯一确定的解决办法,可以给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和讨论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案例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特别依赖并突出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实践证明,一个彼此合作、相互支持的团体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好于单个人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讲授方法中很难培养或提高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地掌握专业知识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应该会涉及很多问题,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单纯依靠某一部分的内容去分析整个案例,必须对学习的整体内容都非常熟悉并且能够前后融通、综合运用。所以,案例教学在无形之中将学生所学习到的全部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将课程不同内容和知识点系统化方面起到了红线的作用。

三、案例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要实行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切不可提倡了案例教学,而丢弃了理论教学,因为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没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能力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无论是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案例教学不是替代理论教学,讲授教学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应选择典型的案例

由于课时数的限制, 案例的选择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关键在于所选用案例能更好地适应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的需要。教师应精选并提炼国际贸易法方面的现实典型判例充实国际商法案例库,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法学基本理论之目的。因为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引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而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理的一般原理原则,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越经典,学生就越有兴趣,参与程度就越高,学习收获也就越大。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韩国、俄罗斯等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因此,我们也应特别注意选用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相关的典型案例。

(三)应注意及时更新案例

国际商法的案例伴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商法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国际贸易具有涉及面广、变化快等特点,国际贸易活动在网络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因此,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必须适应国际商法实践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案例教学选择的案例必须不断更新,才能保证实际教学的需要。

(四)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有时会产生耗费时间较多而收效甚微的结果[5]。案例教学在时间和效益上存在着矛盾,案例教学需要耗费的时间较多,它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案例教学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

总而言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践上是必要的,是符合课程教学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在国际商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益于师生的共同提高,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增长实际操作能力。不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性。

参考文献:

[1] 邹丽敏.案例教学的教育价值及教学流程探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2):38-39.

[2] 杨清源.如何推行案例教学法[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8):44.

[3] 潘学中.论师资培训中的案例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6):13.

[4] 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增刊:98-99.

[5]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1.

拓展: 国际商法论文选题

1、论经济法与行政法的互动关系

2、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辨正

3、经济法与弱势群体的保护

4、市场经济与反垄断的立法建设

5、论规模经济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6、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

7、反垄断法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

8、加入WTO与加强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的研究

9、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精神

10、新型消费领域消费者权利保护研究

11、税负公平原则和农村税费改革

12、税收司法保障研究

13、税法公平价值论

14、政策性银行运行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15、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策略研究

16、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的若干法律问题

17、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在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18、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础

1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20、新形势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法律制度的建构

21、国外社会保障税对我国社会保障税法的借鉴

22、国外社会救助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23、工伤保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24、论土地征用制度

25、房地产项目公司的法律问题研究

26、土地储备制度研究

27、论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28、农村土地权属法律模式研究

29、城市失地农民利益保护的法律思考

30、权法律制度研究

31、劳动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32、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研究

33、论商法的基本原则

34、我国《证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建议

35、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监管

36、证券发行保荐人民事责任研究

37、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研究

38、试论我国证券发行制度的完善

39、试论我国企业立法体系的重构

40、合伙协议法律性质研究

41、公司章程法律性质研究

42、论有限责任与债权人保护

4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创新研究

44、上市公司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研究

45、《破产法》若干问题研究

46、论独立董事的义务

47、公司资本制度研究

48、论股权

49、我国股份回购的现实意义与立法完善

50、股东知情权研究

51、企业并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52、关联交易法律问题研究

53、股东诉权的司法实务研究

54、股权转让合同效力与股东登记的法律问题研究

55、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立法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56、清算中公司的性质及其责任的承担

57、审理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法律问题研究

58、论保险利益

59、票据权利研究

60、信托的法律性质与基本理念

61、保险委付研究

62、论保险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1. 论经济法与行政法的互动关系 2. 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辨正 3. 经济法与弱势群体的保护 4. 市场经济与反垄断的立法建设 5. 论规模经济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6. 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 7. 反垄断法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 8. 加入WTO与加强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的研究 9.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精神 10. 新型消费领域消费者权利保护研究 11. 税负公平原则和农村税费改革 12. 税收司法保障研究 13. 税法公平价值论 14. 政策性银行运行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15.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策略研究 16. 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的若干法律问题 17.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在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18. 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础 19.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20. 新形势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法律制度的建构 21. 国外社会保障税对我国社会保障税法的借鉴 22. 国外社会救助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23. 工伤保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24. 论土地征用制度 25. 房地产项目公司的法律问题研究 26. 土地储备制度研究 27. 论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28. 农村土地权属法律模式研究 29. 城市失地农民利益保护的法律思考 30. 罢工权法律制度研究 31. 劳动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32. 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研究 33. 论商法的基本原则 34. 我国《证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建议 35. 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监管 36. 证券发行保荐人民事责任研究 37. 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研究 38. 试论我国证券发行制度的完善 39. 试论我国企业立法体系的重构 40. 合伙协议法律性质研究 41. 公司章程法律性质研究 42. 论有限责任与债权人保护 43.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创新研究 44. 上市公司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研究 45. 《破产法》若干问题研究 46. 论独立董事的义务 47. 公司资本制度研究 48. 论股权 49. 我国股份回购的现实意义与立法完善 50. 股东知情权研究 51. 企业并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52. 关联交易法律问题研究 53. 股东诉权的司法实务研究 54. 股权转让合同效力与股东登记的法律问题研究 55.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立法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56. 清算中公司的性质及其责任的承担 57. 审理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法律问题研究 58. 论保险利益 59. 票据权利研究 60. 信托的法律性质与基本理念 61. 保险委付研究 62. 论保险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 需要更多内容可参考中国论文援助中心

企业并购问题研究论文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论文

摘要:

在当今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企业为实现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越来越依靠兼并、收购(以下简称并购)这一手段来进行企业整合,增强实力,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的外部增长目标。

然而,作为一项复杂的资本运作活动,企业并购蕴含着大量风险,它由多种风险组成,其中财务风险是核心。如何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概率,几乎成为每个参与并购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试图对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企业并购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健词: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一种方法能像并购那样迅速而神奇地改变企业的价值。在西方企业发展史上,并购至少己经历了四次高潮,而且至今为止依然热潮不退,第五次并购的高潮又方兴未艾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以前任何一次也无法比拟的。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我国企业并购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并购范围已从并购境内企业发展到并购境外企业,企业并购对并购企业的高速发展和技术提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巨大风险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蕴藏巨大风险的投资业务。并购成功,能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源源动力,实现跨越式增长;但并购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一旦失败,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为最大限度减少并购风险,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从目标企业选择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控制、融资风险控制、支付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进行论述。

一、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风险与控制。

目标企业的选择即并购前的决策问题,目标企业的选择是一个科学、理智、严密谨慎的分析过程,是企业实施并购决策的首要问题。一旦对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或对自身能力评估失误,轻则造成并购效率低,使企业失去机会成本;重则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针对目标企业的选择进行风险控制,首先要判断目标企业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目标,这作为判断条件之一进行初步遴选,把不符合公司战略的初选企业淘汰掉;其次利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对初步判断人围的目标企业进行筛选,根据初步调查的资料,可参考目标企业的历史财务状况,预测企业并购情况,判断并购的投入能否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进一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目标企业作为并购目标;最后,对筛选出的目标企业进行深人的重点跟踪,同时评估自身状况,基于资源与能力对并购动因进行分析判断,对目标企业进行进一步取舍。总之,审慎地选择目标企业,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可以控制公司并购风险,提高并购效率,节约并购成本。

二、目标企业并购评估风险控制。

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主要活动,恰当的企业价值评估、合适的交易价格是衡量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但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分析判断过程,企业价值评估涉及多方面的因素。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主体企业对其未来收益大小和时间的预期,以及实现未来收益可以承担的风险,即可接受并购项目的内部收益率。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主要体现在主体企业与目标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与实际产生较大偏差,支付的并购成本大于并购收益,形成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目标企业的估值与评价直接关系到企业并购的成败,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

因此,控制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需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要避免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首先要加强尽职调查,以有效降低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诸多风险,为控制企业价值评估提供分析依据;其次应重视尽职调查,完善尽职调查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

第三,做好尽职调查,需审慎选择中介机构。从并购实践来看,做好尽职调查,仅依靠公司内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借助外部中介机构的力量是弥补尽职调查内部力量不足的有效途径。但把尽职调查工作完全外包,这种做法也是不J哈当的,需审慎选择中介机构,利用好外部中介机构,协助公司并购决策。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需考虑中介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如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中介机构选派项目组成员与公虱尽职调查组人员在知识结构上是否具有互补性等等,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加入目标并购项目是尽职调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四,重视尽职调查资料的分析是控制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通过外聘中介机构、行业专家与公司人员共同组建专业团队,从资产、负债、财务、经营、市场、战略与法律等多角度对目标企业进行一系列深人调查核实,取得详尽的调查资料是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控制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对尽职调查取得的资料进一步甄别,分析判断,利用财务分析方法、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等,利用调查资料,根据不同的评估方法建立相应的估价模型,并根据并购后企业的发展对现有的估价模型进行完善。对同一目标,企业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并购价格,主体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并购动机和对目标企业的基础分析评估资料选取合适的估价方法和模型。在价值评估的过程,企业价值估算涉及的因素,均应全面考虑,通过估算出的企业价值为支付对价和并购谈判提供决策依据。

三、企山乙并购的支付n险。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不当所带来的风险,与并购资金使用风险、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混合支付(现金十股票十债券),不同的支付方式带来了不同的支付风险。

1、现金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受并购方现金流量和融资能力的约束。

(2)当并购与国际资本市场相联系时,并购方面临汇率风险。

(3)加重目标公司股东的税收负担。

2、股票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稀释并购方的股东权益,损害股东价值,使并购交易流产。

(2)导致并购企业的控制权旁落,股权结构变化,甚至导致大股东变换。

(3)对并购后的企业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

3、混合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企业的资本结构确认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2)支付往往分多次完成,延迟了整个并购过程,给后期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支付风险的控制,要对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及资本结构进行准确评估,结合并购目标的情况,考虑并购动因,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

实践证明,基于并购动因,选择灵活的对价支付方式,是有效控制并购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例如A公司在2003年并购湖北某民爆企业时,由于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生产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选择现金支付,会带来较大的融资成本及风险。通过与并购目标企业谈判沟通后,在不丧失绝对控股地位的情况下,A公司选用股票支付方式。这样不但节约了并购资金的支付,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及其他的并购项目所需资金,也实现了并购方与被并购方股东双赢,减少了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随后,A公司在并购湖南及重庆某企业的.过程,又采用“现金+承担部分债务”的方式,使并购交易成本达到最低,现金支付满足了被购企业原股东退出的要求,承担债务也减轻公司现金支付的规模。同样,在并购西南某矿业公司的民爆资产时选择股票支付方式。采用这一支付方式主要基于以后整合及矿产开采业务合作双方共赢的基础所做出的决策。综合分析并购参与双方的实际情况,选择灵活适合的支付方式,是有效避免支付风险的有效途径。

四、企业并购的融资J又L险。

融资风险是由于企业在收购过程中往往需要注入大量资金,而并购的资金需要主要取决于并购成本所产生的。对并购企业而言,并购的成交价并不等于并购的全部成本,并购成本一般由并购完成成本、整合与营运成本、机会成本等构成,企业融资额度的确定是由并购资金需要量决定的。由于目标企业的选择、交易成本和中间费用的不确定性,整合与营运成本所需投人的资金的不确定性,势必会增加并购完成成本确定的难度。同时,企业在筹资过程中所采取的筹资方式会导致自身的财务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发财务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资金在时间和数量上是否可以保证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动机,现金支付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国际并购中,是否考虑支付货币的选择以及汇率波动的风险。

对于融资风险的控制,必须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资金预算。具体而言,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自有资金和债务资金的融资比例问题。如果债务融资所占比例太高,将会导致债务风险加大,最终无法清偿债务,加大并购企业融资风险;而如果负债融资比例太低,又会导致并购成本加大,失去财务杠杆作用。二是在并购融资决策中,需结合并购项目的特点及周期,预测利率周期的变化,并测算不同利率对融资成本造成的影响,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预算可接受利率变化的风险范围,对融资试点及时间周期进行决策。三是并购融资风险的控制决策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状况和融资后的资本结构变化。现代企业财务理论表明,企业的一切财务风险最终表现为资本结构风险。这进一步说明了收购方在为企业并购融资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状况和融资后的资本结构变化。企业只有在最优资本结构条件下进行融资安排,才能有效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如果只考虑企业能否融到资本,而不考虑融资的比例安排,不顾融资后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动,势必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并购企业在并购完成后陷人长期困境,甚至被并购拖跨。四是国际并购中需要结合货币支付与汇率波动来灵活安排,采取必要的套期保值操作。五是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融资结构合理化。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的组合,做到内外兼顾,达到控制风险、降低并购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瑞娟、英艳华。2010。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技术与创新管理,2002。陈蓉平。2010。企业并购财务风险2乏其控制。现代经济信。息。11。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探索的论文

摘要:在互联网企业大规模并购背后,新企业财务压力通常会更加沉重,部分企业财务危机显现,深刻影响其持续运营能力。本文选择F分数分析模型,以20家完成并购的上市互联网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对其并购财务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财务风险显著增加;并购后第二年开始,经过管理层控制,财务风险水平处于持续降低态势;要有效控制并购财务风险,需要从并购前、并购中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对策。更多计算机网络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论文

一、引言

经过多年迅速发展,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参与者,并深刻影响经济、社会以及公众生活。在互联网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间并购态势越来越强。尤其是2012年以后,经过激烈并购活动,数十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产生,极大增强了互联网行业公众认知度及影响力。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众多学者及调研机构进行研究。Edmans(2009)对企业并购后管理成效与财务健康水平进行关联研究,结果发现许多并购失败的案例有一个共同点:由于新企业管理水平不足以支撑新组织,管理效率低下导致财务水平下滑。等(2011)从组织适应性角度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如果新企业组织适应性低,将难以完成两家或者多家企业资源整合,从而导致运行混乱,影响财务健康水平。Megginson等(2012)认为,互联网企业并购并不会必然增加企业价值,它与并购企业业务匹配度等因素有关。DavidW.等(2005)对互联网企业如何应对并购财务风险进行研究,认为资源整合以及组织协调是关键。尽管国内企业并购历程较短,然而相关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张远德等(2014)学者对互联网企业并购案例进行大样本研究,发现存在最佳并购方案。然而,该方案非一成不变,它需要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类型、企业规模以及市场环境进行灵活变化。王蕾(2012)对如何进行并购财务风险评估进行研究,提出AHP-GRAM模型。吴泗宗等(2014)对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进行案例分析,发现财务风险普遍存在。周雪等(2009)认为,在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关键是做好危机预警。通过量化研究,提出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财务风险模糊预测模型。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通过F分数模型以及SPSS分析软件,本研究将对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现状进行研究。同时,对如何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进行讨论。通过相关研究和讨论,希望对改善互联网企业并购效益有积极参考价值。

二、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估

(一)财务风险模型的选取

如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研究人员提出过众多理念与方法。经过不断验证,最终受到广泛认可的财务风险模型包括Z-Score模型与F分数模型。二者在适用范围与分析精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分析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时,为确保相关分析过程及结果具有可靠性,首先须确保所选择分析模型具有最佳可靠度。(1)Z-Score模型。Z-Score模型由美国财务研究人员EdwardAltman于1968年提出。在运用该模型对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时,须对主要财务预警因素赋予一定权重,并根据最终加权得分来表征其财务风险综合水平。基于该理念,Z-Score模型基本表达式为:Z=(1)其中,X1为产规模及其变现能力;X2为企业累计获利能力;X3为总资产利润率(税前);X4为股东权益总值与企业总负债比值;X5为总资产周转率。根据Z值计算结果,不同得分预示所评估企业处于不同财务风险水平。在研究实践中,形成如下判别规则:当Z<时,所评估企业财务风险极高,正面临“财务困境”状态;当时,所评估企业财务风险较低,企业未处于财务困境状态,且经营效率良好。(2)F分数模型。20世纪90年代,西方大型企业集团出现,且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构成复杂。在这种背景下,为确保财务风险分析过程能够包含足够大样本,财务分析人员提出F分数模型,其表达式为:F=(2)其中,X1为资产变现能力;X2为累计获利能力;X3为实际偿债能力;X4为股东权益理论偿债能力;X5为总资产现金创造能力。如表1所示,为上述各参数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运用F分数模型时,对其计算结果参照如下规则进行判断:当F<时,所评估企业(行业)处于“财务困境”状态,经营水平差;当f>时,所评估企业(行业)生存状况良好,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低。(3)模型比较。为检验Z计分模型与F分数模型适用性,本研究以TG公司(被标记为ST公司)财务数据为例,对比分析不同模型财务风险评估结果可靠度。如表2所示,为TG公司2012~2015年度财务数据统计结果。由表3可知,TG公司2012年未发生财务危机,从2013年开始便一直处于财务困境状态。由表4可知,TG公司2012年、2013年处于财务困境状态,2014年以及2015年则处于财务水平正常状态。事实上,TG公司于2012年被作ST标记处理;2014年公司完成重组,财务指标恢复健康,并被摘除ST标记;2015年,公司财务水平正常。对比可知,Z计分模型存在预测滞后,而F分数模型预测结果则更加及时,其可靠度更高。因此,本研究将运用F分数模型对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二)样本数据选取

在选择样本数据时,遵循如下几点基本规则:公司于2013年完成并购;持续经营,且近四年财务数据完整;从互联网上市公司数据库中随机选择,降低主观干扰;以A股互联网上市企业未研究对象。通过新浪财经上市公司数据库,本研究共随机选择20家A股互联网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其公司代码分别为:、、、、、、、、、、、、、、、、、、、。

(三)财务风险分析

在完成数据收集后,运用软件进行资产负债率指标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在完成并购后,所选取互联网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总体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发生财务危机风险偏高,须及时采取财务控制措施。如表6所示,为置信区间下样本公司描述性统计F值计算结果。由表6可知,在完成并购前,样本公司财务F值均值为;在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当年F值降低至;后续经营过程中,F值持续下降至、。可见,在完成并购后,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显著增加,且保持连续上升态势。如表7所示,为各个样本公司F值分年度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为20家样本公司多重比较F值计算结果。结合表7与表8可知:完成并购后,各公司F值呈明显波动,表明并购活动加大了公司财务压力,提升了公司财务危机;在完成并购后第二年,样本公司F值有所提升,表明公司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自身所面临财务风险,并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并购前一年与并购后第三年的F值均值差达到,且显著性水平为(小于)。可见,即使上市公司管理层采取了财务危机应对措施,然而其财务风险仍然较高。

三、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在经历“野蛮生长”后,互联网企业之间进行并购是产业规律所致,它不仅有助于增加行业运行效率,而且可以为督促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上文分析结果可知,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确会增加其财务风险,为此需要在并购前、并购过程中以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应对策略。(一)并购前的'应对措施在提出并购目标后,须制定完善的并购方案。在制定并购方案时,需要确定资本回报率、短期财务压力以及并购后公司中长期经营目标。互联网技术及产品存在更新换代快、客户群体流动性大等特点,因而在确定并购目标时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及合理预测。若企业财务储备不足以应对短期财务压力,且并购后可能带来的资本会回报率又难以积极支撑企业发展目标,则需要谨慎做出并购决策。(二)并购过程中的应对措施(1)合理分析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形成与显现有一个过程,在预测时需要确定合理的测试时间长度。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至少需要分析并购后三年的财务风险。若预测年限过短,既有可能由于过于短视而夸大财务风险水平,也有可能难以预测到后续财务状况改善的希望。(2)构建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在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时,既需要结合原公司、新公司实际情况选择财务指标,也需要根据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尤其是在引进国外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时,一定要进行合理改造及优化。(三)并购后的应对措施(1)积极改善现金流等财务指标。互联网企业产品研发及推广需要投入大量现金。尤其是在完成并购初期,会对新企业现金周转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对管理层而言,需要制定合理的并购预算,并在完成并购后严格实施预算方案。同时,需要对现金流进行监控,提升资产周转率,并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提供准备金。(2)快速整合并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进行并购的目的是改善企业经营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因此,完成并购仅仅是新企业经营活动的开端。对新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改善其治理体系,尤其是对原公司经营场所、人员结构、资产分布、市场份额以及组织架构等进行有效对接与融合,避免由于治理混乱而带来成本提升,从而有效改善财务水平。

四、结论

本文以20家互联网上市互联网合并企业为样本,对其并购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如何应对该类风险进行讨论,得出如下几点结论:其一,相比较于并购前一年,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各年度财务风险显著增加;其二,并购后第二年开始,经过管理层控制,财务风险水平处于逐渐降低态势;其三,并购财务风险显现及发生存在时间持续性,要有效控制并购财务风险,需要从并购前、并购中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对策。

参考文献:

[1]藏秀清、张远德:《并购风险的多层次权重分析研究》,《技术经济》2014年第11期。

[2]王蕾、甘志霞:《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财会通讯》2012年第5期。

[3]杨柳、吴泗宗、佟爱琴:《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4年第30期。

[4]周雪、顾晓敏:《动态现金流量模型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中的运用》,《财会月刊》2009年第2期。

许多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并购失败的案例也不少见。企业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⑴难以整合各自的企业文化。⑵过于高估平并购的潜在经济效益。⑶支付过高的并购费用,⑷决策不当的并购。

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研究论文

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及作用论文

摘要:

企业并购是实现企业战略意图的重要步骤,而在实现这一战略意图时运用好财务分析则显示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并购中对财务分析及其作用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企业并购。财务分析。作用

企业并购是市场行为,是企业实现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为目的,其并购动机是强化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所谓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总称。企业兼并一般是指一个企业的全部资产与责任都转为另一个企业所有,被兼并方不需要经过清算即不复存在,兼并方以自己的名义继续运作下去。企业收购是指一个企业经由收买股票或股份等方式,取得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或管理权,另一个企业继续存在而不必消失。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等核算资料为基础,采用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研究与评价,为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债权人和社会其他各界的经济预测或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项财务管理活动。

企业在并购决策上通常参考诸多因素,从战略出发、从全局出发对企业进行并购。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中,财务分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具有双重目的:一是剖析洞察企业自身财务状况与财务实力。二是分析判断外部利害相关者的财务状况与财务实力。财务分析主要是根据企业或外部利害相关者的财务报告资料进行的,其内容可归纳为: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与发展能力分析。

1、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主要考查资产的营运效率,即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对财务目标所产生的作用。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与生产资料资源营运能力分析。其中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主要涵盖人力资源劳动效率分析与人力资源的有效规模分析。在企业并购中有时会出现大幅度的人员减少,这是因为根据人力资源劳动效率=商品产品销售净额/平均职工人数的原理分析,企业并购后人员重组减少后,人员减少岗位不变从而增强了劳动效率并降低的人力资源成本。而并购后的企业必然维持一定的员工数量,这时财务分析赋予我们在研究人力资源有效规模时,主要从人力资源技术构成、目标劳动效率及定岗目标的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企业员工数量。

生产资料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主要通过三项财务指标开展,总资产周转率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与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在企业并购中,就市场竞争角度和企业并购的目的而言,企业若要达到行业平均先进资产收益率,主要有四种途经:第一、保持现有资产结构而使流动资产收益率提高。第二、在流动资产获利能力既定的情况下,追加流动资产投资。第三、缩减固定资产并追加到流动资产中。第四、通过扩大销售、压缩存货与应收帐款,保持应收帐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相对快速与稳定的周转速度。

2、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现金保障程度。企业的长期债务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分析一个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为了确定该企业偿还债务本金和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由于长期债务的期限长,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资产与负债的比例关系,取决于获利能力。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四个: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和长期资产适合率。

需要注意的是:债权人、股东和经营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资产负债率有不同的期望值,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企业在确定资产负债率时,应当兼顾各方利益,审时度势,在充分预计预期利润和风险的基础上,权衡利弊作出决算,合理配置资本结构。企业在确定其他指标时,同样应在考虑高回报的同时,要兼顾风险控制问题,还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参照同行业的水平,确定适合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水平。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一年内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的能力,它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多少,流动资产的变现速度、流动资产的结构以及流动负债的多少等因素影响。衡量短期偿债能力大小的指标主要有三个: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企业在进行指标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应收帐款和存货的质量、应收帐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对指标的影响,应尽可能通过企业资源的合理调配,将三个比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以避免货币资金的闲置浪费,提高资金的运营能力。

3、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实现企业总目标的收益及获利能力。也是观察企业资金投资的增值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有六个: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一般情况下,这六个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在这六个指标中,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

企业应通过以下工作提高盈利能力:

(1)开发在市场上富有竞争力、具有发展潜力、盈利水平高的高附加值的产品。

(2)在减少企业成本费用上做文章,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综合利用效果。

(4)保障职工利益,及时足额上缴各种税费,与社会共同发展。

4、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潜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和三年资本增长率等。这五个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发展能力越强。企业应通过以下工作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

(1)开发适销对路、质高价低的产品,保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趋势。

(2)控制总资产的盲目增长,使其与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

(3)加快技术更新速度,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4)根据发展战略,确定合理的利润目标,保持企业稳定发展的趋势。

二、财务分析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与并购财务决策的前提条件。

价值评估理论作为并购决策的重点,大多着眼于对被兼并企业的现实价值的评估。而并购财务决策则是通过测算企业并购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未来价值变化,对并购行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进而作出并购决策。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为基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研究和评价,以揭示企业过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帮助企业规划未来,优化投资决策。因此,财务分析不仅对企业并购前后的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可相应预测并购企业后期的绩效变化,是企业并购中财务决策的重要条件。

2、财务分析是企业并购后整合的基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产业整合和发展成为全球并购的主题。通过产业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并购的内在动因。在产业集中度上,我国产业分散、企业规模小,面对全球竞争,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唯一出路就是实行产业整合,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并购来进行的产业整合不但能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而且能有效地消灭竞争对手,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并购双方的整合是并购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是整个并购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整合的目的是使并购发挥作用,整合的成功与否,在企业并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企业并购中应注意的整合问题有:

(1)制定系统的整合规划和有效的整合执行计划。

(2)加强并购双方的沟通、交流和协调措施以便使整合过程顺利进行。

3、财务分析可以有效的防范企业并购重组中的风险。

企业并购重组比日常经营更复杂,在进行投资、控股扩张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企业风险。除了原有的经营风险继续存在外,增加了一些与企业并购重组相关的特殊风险。为了使企业的并购重组、资产重组工作达到预先设定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是防范风险的决定因素。

企业并购中需要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论作为支持,而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作为一种科学的、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将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并购中实现资产整合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玄能。企业并购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王长征。企业并购整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论文

摘要:

在当今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企业为实现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越来越依靠兼并、收购(以下简称并购)这一手段来进行企业整合,增强实力,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的外部增长目标。

然而,作为一项复杂的资本运作活动,企业并购蕴含着大量风险,它由多种风险组成,其中财务风险是核心。如何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概率,几乎成为每个参与并购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试图对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企业并购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健词: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一种方法能像并购那样迅速而神奇地改变企业的价值。在西方企业发展史上,并购至少己经历了四次高潮,而且至今为止依然热潮不退,第五次并购的高潮又方兴未艾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以前任何一次也无法比拟的。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我国企业并购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并购范围已从并购境内企业发展到并购境外企业,企业并购对并购企业的高速发展和技术提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巨大风险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蕴藏巨大风险的投资业务。并购成功,能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源源动力,实现跨越式增长;但并购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一旦失败,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为最大限度减少并购风险,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从目标企业选择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控制、融资风险控制、支付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进行论述。

一、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风险与控制。

目标企业的选择即并购前的决策问题,目标企业的选择是一个科学、理智、严密谨慎的分析过程,是企业实施并购决策的首要问题。一旦对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或对自身能力评估失误,轻则造成并购效率低,使企业失去机会成本;重则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针对目标企业的选择进行风险控制,首先要判断目标企业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目标,这作为判断条件之一进行初步遴选,把不符合公司战略的初选企业淘汰掉;其次利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对初步判断人围的目标企业进行筛选,根据初步调查的资料,可参考目标企业的历史财务状况,预测企业并购情况,判断并购的投入能否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进一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目标企业作为并购目标;最后,对筛选出的目标企业进行深人的重点跟踪,同时评估自身状况,基于资源与能力对并购动因进行分析判断,对目标企业进行进一步取舍。总之,审慎地选择目标企业,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可以控制公司并购风险,提高并购效率,节约并购成本。

二、目标企业并购评估风险控制。

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主要活动,恰当的企业价值评估、合适的交易价格是衡量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但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分析判断过程,企业价值评估涉及多方面的因素。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主体企业对其未来收益大小和时间的预期,以及实现未来收益可以承担的风险,即可接受并购项目的内部收益率。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主要体现在主体企业与目标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与实际产生较大偏差,支付的并购成本大于并购收益,形成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目标企业的估值与评价直接关系到企业并购的成败,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

因此,控制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需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要避免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首先要加强尽职调查,以有效降低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诸多风险,为控制企业价值评估提供分析依据;其次应重视尽职调查,完善尽职调查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

第三,做好尽职调查,需审慎选择中介机构。从并购实践来看,做好尽职调查,仅依靠公司内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借助外部中介机构的力量是弥补尽职调查内部力量不足的有效途径。但把尽职调查工作完全外包,这种做法也是不J哈当的,需审慎选择中介机构,利用好外部中介机构,协助公司并购决策。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需考虑中介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如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中介机构选派项目组成员与公虱尽职调查组人员在知识结构上是否具有互补性等等,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加入目标并购项目是尽职调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四,重视尽职调查资料的分析是控制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通过外聘中介机构、行业专家与公司人员共同组建专业团队,从资产、负债、财务、经营、市场、战略与法律等多角度对目标企业进行一系列深人调查核实,取得详尽的调查资料是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控制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对尽职调查取得的资料进一步甄别,分析判断,利用财务分析方法、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等,利用调查资料,根据不同的评估方法建立相应的估价模型,并根据并购后企业的发展对现有的估价模型进行完善。对同一目标,企业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并购价格,主体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并购动机和对目标企业的基础分析评估资料选取合适的估价方法和模型。在价值评估的过程,企业价值估算涉及的因素,均应全面考虑,通过估算出的企业价值为支付对价和并购谈判提供决策依据。

三、企山乙并购的支付n险。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不当所带来的风险,与并购资金使用风险、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混合支付(现金十股票十债券),不同的支付方式带来了不同的支付风险。

1、现金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受并购方现金流量和融资能力的约束。

(2)当并购与国际资本市场相联系时,并购方面临汇率风险。

(3)加重目标公司股东的税收负担。

2、股票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稀释并购方的股东权益,损害股东价值,使并购交易流产。

(2)导致并购企业的控制权旁落,股权结构变化,甚至导致大股东变换。

(3)对并购后的企业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

3、混合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企业的资本结构确认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2)支付往往分多次完成,延迟了整个并购过程,给后期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支付风险的控制,要对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及资本结构进行准确评估,结合并购目标的情况,考虑并购动因,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

实践证明,基于并购动因,选择灵活的对价支付方式,是有效控制并购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例如A公司在2003年并购湖北某民爆企业时,由于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生产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选择现金支付,会带来较大的融资成本及风险。通过与并购目标企业谈判沟通后,在不丧失绝对控股地位的情况下,A公司选用股票支付方式。这样不但节约了并购资金的支付,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及其他的并购项目所需资金,也实现了并购方与被并购方股东双赢,减少了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随后,A公司在并购湖南及重庆某企业的.过程,又采用“现金+承担部分债务”的方式,使并购交易成本达到最低,现金支付满足了被购企业原股东退出的要求,承担债务也减轻公司现金支付的规模。同样,在并购西南某矿业公司的民爆资产时选择股票支付方式。采用这一支付方式主要基于以后整合及矿产开采业务合作双方共赢的基础所做出的决策。综合分析并购参与双方的实际情况,选择灵活适合的支付方式,是有效避免支付风险的有效途径。

四、企业并购的融资J又L险。

融资风险是由于企业在收购过程中往往需要注入大量资金,而并购的资金需要主要取决于并购成本所产生的。对并购企业而言,并购的成交价并不等于并购的全部成本,并购成本一般由并购完成成本、整合与营运成本、机会成本等构成,企业融资额度的确定是由并购资金需要量决定的。由于目标企业的选择、交易成本和中间费用的不确定性,整合与营运成本所需投人的资金的不确定性,势必会增加并购完成成本确定的难度。同时,企业在筹资过程中所采取的筹资方式会导致自身的财务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发财务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资金在时间和数量上是否可以保证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动机,现金支付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国际并购中,是否考虑支付货币的选择以及汇率波动的风险。

对于融资风险的控制,必须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资金预算。具体而言,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自有资金和债务资金的融资比例问题。如果债务融资所占比例太高,将会导致债务风险加大,最终无法清偿债务,加大并购企业融资风险;而如果负债融资比例太低,又会导致并购成本加大,失去财务杠杆作用。二是在并购融资决策中,需结合并购项目的特点及周期,预测利率周期的变化,并测算不同利率对融资成本造成的影响,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预算可接受利率变化的风险范围,对融资试点及时间周期进行决策。三是并购融资风险的控制决策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状况和融资后的资本结构变化。现代企业财务理论表明,企业的一切财务风险最终表现为资本结构风险。这进一步说明了收购方在为企业并购融资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状况和融资后的资本结构变化。企业只有在最优资本结构条件下进行融资安排,才能有效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如果只考虑企业能否融到资本,而不考虑融资的比例安排,不顾融资后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动,势必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并购企业在并购完成后陷人长期困境,甚至被并购拖跨。四是国际并购中需要结合货币支付与汇率波动来灵活安排,采取必要的套期保值操作。五是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融资结构合理化。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的组合,做到内外兼顾,达到控制风险、降低并购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瑞娟、英艳华。2010。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技术与创新管理,2002。陈蓉平。2010。企业并购财务风险2乏其控制。现代经济信。息。11。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论文

企业并购中会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这个过程所产生的会计问题要合理地去解决,那又该如何规划呢?

论题观点来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司之间的并购已经是很多企业快速的发展的重要方法的一个方面,企业并购是为了发挥双方资产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投入产出最大化,即实现利润最大化,事实上对于并购的企业来说,并购发生产生后,该并购活动宣布结束,这并不能表明并购后的企业会实现利润最大化,所有的这些整合是企业并购最最核心的工作,整合并购是每个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假设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已变成影响企业并购是否成功的非常主要原因。对于公司并购中所看到的这些问题,如人力资源和文化整合、有效的沟通以及保留核心员工等,应是公司并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论文基本观点

并购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系列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并购后企业的一些优势将会消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难以达到并购的目的.,最终导致并购失败,而能够做好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工作,对于减少或消除消极的严重后果,加强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具有非常的重要意义。

一、相关理论基础

企业并购

人力资源整合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整合过程冗杂

缺少有效的沟通

忽视企业文化的整合

三、企业并购过程的人力资源整合的策略

优化人力资源的整合配置

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

重视企业文化的整合

参考文献

1.王长征.并购整合:通过能力管理创造价值,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0年第12期

2.万希.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战略整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年第1期

3.欧亚菲、肖恒.解决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年第2 期

扩展阅读

有关财务分析的论文:企业并购的风险

论文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有关财务分析的论文。

企业并购是实现企业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不少企业通过并购取得了超速的发展和骄人的业绩,但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分析,成功的并购案例并不多见。因为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的经营活动,一旦控制稍有偏差,便会导致失败。由于财务活动几乎贯穿于整个并购过程,因此由财务活动所引起的财务风险便成为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是并购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的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定义是“企业并购活动未能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的可能性”。这表明所说的财务风险不仅仅限于并购融资所造成的风险,而且还包括并购过程中各种可能影响企业财务指标的各种风险因素,如并购前的投资风险、并购过程中的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并购后的整合风险等等。

投资风险是并购前财务风险的主要种类,它是指企业在并购投资过程中因并购时机和目标企业选择不当而形成的风险。

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风险。并购的目标行业选择不当是一种常见的并购问题,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缺乏透彻的掌握。企业并购的行业选择是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的,尤其是跨国并购,它是一种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行为。如果高层决策人对本企业整个发展战略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和清醒的认识,跨国并购不是出于战略需要,而是出于偶然因素而突然对目标企业产生兴趣,盲目地选择目标企业,或是出于机会主义心理在毫无准备之下就卷入并购浪潮,就很容易出现投资决策上的巨大风险。如果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不清,选择并购目标企业不当的话,容易导致并购失败。 并购的时机选择不当风险。企业并购的时机选择不当风险主要分为外部时机选择风险和内部时机选择风险,因此要高度重视并购的时机选择。(1)外部时机选择。经济不景气时,中小企业易倒闭和破产,大企业可以依仗势力强大资金雄厚寻找并购机会。此外,企业并购活动与扩大再生产周期在同一个轨迹上运行,这就是说并购活动有极强的时间性。因此,企业并购要把握时机,注意当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2)内部时机选择。企业产品存在着周期性:开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开创期新开发的产品技术在不断完善中,具有高度技术垄断、产品成本高、市场需求有限等特点。如果企业处在开创期,切忌盲目出击。产品进入成长期以后,生产技术逐步提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管理水平日臻提高,市场渠道不断拓宽,产品产量和企业利润都有了迅速增长。这是企业进行并购的一个好时机。成熟期市场极易趋于饱和,产品销售量开始下滑,企业利润开始减少。企业的技术垄断开始削弱。一般来讲,一个企业在这个阶段并购其他企业,比较容易实现。衰退期产品已进入老化阶段,企业销售额与利润呈下降趋势,企业实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企业需要考虑并购那种产品还处于开创期的企业。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都是由不合理的定价引起的。因此,我们将并购中财务风险分为三类: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定价风险。定价风险主要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风险。即由于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估计过高,以至出价过高而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尽管目标企业运作很好,过高的买价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满意的回报。定价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风险。信息不对称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是深远的。当目标企业是缺乏信息披露机制的非上市公司时,并购方往往对其负债多少、会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抵押担保等情况估计不足,无法准确地判断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导致定价风险。即使并购目标是上市公司,也会因对其资产可利用价值、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了解不充分,导致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很大,甚至整合失败。(2)目标企业的会计报表风险。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并购过程中,对企业会计报表的过分倚重和事前调查的疏忽。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首先要确定目标企业的并购价格,主要依据便是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会计报表等。对会计报表固有缺陷的认识不足,会直接影响到并购价格的合理性,直接导致并购方的损失或并购失败。 融资风险。企业并购需要大量资金,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以保证并购能顺利进行。并购决策往往会对企业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利用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并购所需要的资金是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企业并购筹集资金主要有四种渠道:留存收益、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

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及作用论文

摘要:

企业并购是实现企业战略意图的重要步骤,而在实现这一战略意图时运用好财务分析则显示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并购中对财务分析及其作用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企业并购。财务分析。作用

企业并购是市场行为,是企业实现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为目的,其并购动机是强化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所谓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总称。企业兼并一般是指一个企业的全部资产与责任都转为另一个企业所有,被兼并方不需要经过清算即不复存在,兼并方以自己的名义继续运作下去。企业收购是指一个企业经由收买股票或股份等方式,取得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或管理权,另一个企业继续存在而不必消失。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等核算资料为基础,采用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研究与评价,为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债权人和社会其他各界的经济预测或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项财务管理活动。

企业在并购决策上通常参考诸多因素,从战略出发、从全局出发对企业进行并购。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中,财务分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具有双重目的:一是剖析洞察企业自身财务状况与财务实力。二是分析判断外部利害相关者的财务状况与财务实力。财务分析主要是根据企业或外部利害相关者的财务报告资料进行的,其内容可归纳为: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与发展能力分析。

1、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主要考查资产的营运效率,即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对财务目标所产生的作用。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与生产资料资源营运能力分析。其中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主要涵盖人力资源劳动效率分析与人力资源的有效规模分析。在企业并购中有时会出现大幅度的人员减少,这是因为根据人力资源劳动效率=商品产品销售净额/平均职工人数的原理分析,企业并购后人员重组减少后,人员减少岗位不变从而增强了劳动效率并降低的人力资源成本。而并购后的企业必然维持一定的员工数量,这时财务分析赋予我们在研究人力资源有效规模时,主要从人力资源技术构成、目标劳动效率及定岗目标的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企业员工数量。

生产资料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主要通过三项财务指标开展,总资产周转率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与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在企业并购中,就市场竞争角度和企业并购的目的而言,企业若要达到行业平均先进资产收益率,主要有四种途经:第一、保持现有资产结构而使流动资产收益率提高。第二、在流动资产获利能力既定的情况下,追加流动资产投资。第三、缩减固定资产并追加到流动资产中。第四、通过扩大销售、压缩存货与应收帐款,保持应收帐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相对快速与稳定的周转速度。

2、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现金保障程度。企业的长期债务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分析一个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为了确定该企业偿还债务本金和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由于长期债务的期限长,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资产与负债的比例关系,取决于获利能力。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四个: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和长期资产适合率。

需要注意的是:债权人、股东和经营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资产负债率有不同的期望值,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企业在确定资产负债率时,应当兼顾各方利益,审时度势,在充分预计预期利润和风险的基础上,权衡利弊作出决算,合理配置资本结构。企业在确定其他指标时,同样应在考虑高回报的同时,要兼顾风险控制问题,还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参照同行业的水平,确定适合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水平。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一年内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的能力,它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多少,流动资产的变现速度、流动资产的结构以及流动负债的多少等因素影响。衡量短期偿债能力大小的指标主要有三个: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企业在进行指标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应收帐款和存货的质量、应收帐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对指标的影响,应尽可能通过企业资源的合理调配,将三个比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以避免货币资金的闲置浪费,提高资金的运营能力。

3、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实现企业总目标的收益及获利能力。也是观察企业资金投资的增值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有六个: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一般情况下,这六个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在这六个指标中,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

企业应通过以下工作提高盈利能力:

(1)开发在市场上富有竞争力、具有发展潜力、盈利水平高的高附加值的产品。

(2)在减少企业成本费用上做文章,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综合利用效果。

(4)保障职工利益,及时足额上缴各种税费,与社会共同发展。

4、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潜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和三年资本增长率等。这五个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发展能力越强。企业应通过以下工作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

(1)开发适销对路、质高价低的产品,保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趋势。

(2)控制总资产的盲目增长,使其与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

(3)加快技术更新速度,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4)根据发展战略,确定合理的利润目标,保持企业稳定发展的趋势。

二、财务分析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与并购财务决策的前提条件。

价值评估理论作为并购决策的重点,大多着眼于对被兼并企业的现实价值的评估。而并购财务决策则是通过测算企业并购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未来价值变化,对并购行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进而作出并购决策。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为基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研究和评价,以揭示企业过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帮助企业规划未来,优化投资决策。因此,财务分析不仅对企业并购前后的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可相应预测并购企业后期的绩效变化,是企业并购中财务决策的重要条件。

2、财务分析是企业并购后整合的基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产业整合和发展成为全球并购的主题。通过产业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并购的内在动因。在产业集中度上,我国产业分散、企业规模小,面对全球竞争,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唯一出路就是实行产业整合,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并购来进行的产业整合不但能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而且能有效地消灭竞争对手,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并购双方的整合是并购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是整个并购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整合的目的是使并购发挥作用,整合的成功与否,在企业并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企业并购中应注意的整合问题有:

(1)制定系统的整合规划和有效的整合执行计划。

(2)加强并购双方的沟通、交流和协调措施以便使整合过程顺利进行。

3、财务分析可以有效的防范企业并购重组中的风险。

企业并购重组比日常经营更复杂,在进行投资、控股扩张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企业风险。除了原有的经营风险继续存在外,增加了一些与企业并购重组相关的特殊风险。为了使企业的并购重组、资产重组工作达到预先设定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是防范风险的决定因素。

企业并购中需要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论作为支持,而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作为一种科学的、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将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并购中实现资产整合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玄能。企业并购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王长征。企业并购整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企业并购战略问题研究论文

企业并购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 “整合经理”(1)出处:中外企业家 文: 中外企业家 评论 ( 0 ) 条 ( 0 ) 砖 ( 0 ) 好 论坛 博客阅读提示:在企业并购日益成为经济领域焦点的今天,人们通过对并购失败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并购整合工作的失败。本文将对整合经理的产生背景、角色定位、工作要求和基本素质等四个方面加.....在企业并购日益成为经济领域焦点的今天,人们通过对并购失败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并购整合工作的失败。现阶段,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在欧美的并购实务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并购整合职务——整合经理(Integration Manager)。目前,“整合经理”这一职务已经在诸如通用电气这样的欧美大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通过实践证明,整合经理正以其特殊的定位和职权,在并购整合这一充满了诸多复杂和不确定因素的系统工程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作用。本文将对整合经理的产生背景、角色定位、工作要求和基本素质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和分析,力图勾勒出这一新生职务在并购整合中的定位和功能。一、整合经理的产生背景1、"整合经理"产生的现实背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受全球范围内产业升级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企业并购(Merger & Acquisition)的数量和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据统计,1999年全球企业并购总额达到万亿美元,比1998年上升了32%,比1996年增长了倍。近两年虽然趋缓,但每年的并购交易额仍超过1万亿美元。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数据表明,超过50%的并购企业没有达到预期的并购目标。这使得企业并购陷入了一种高增长率和高失败率的尴尬境地。同时,据贝恩管理咨询公司(Bain & Company)的一项关于并购失败问题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并购失败的案例中,20%发生在正式签订并购和约之前,是源于对并购的准备不足而导致谈判破裂;80%发生在签订和约之后1~3年的整合期中,是因为整合工作开展不力。这些整合工作的失败可能源于关键人物的辞职、技术力量或客户资源的流失、企业文化冲突、整合期工作效率低等众多因素。许多类似的研究和调查也有着相似的结果。于是,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并购整合。"整合经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2、"整合经理"产生的理论基础"整合经理"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原本是二战后期应用于大型军工项目的一种管理模式,自20世纪50年代起,为企业界所借鉴,开始应用于工商企业管理。一般意义上的项目管理是指:根据特定的规范、在预算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控制下完成的一次性任务。

企业并购中会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这个过程所产生的会计问题要合理地去解决,那又该如何规划呢?

论题观点来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司之间的并购已经是很多企业快速的发展的重要方法的一个方面,企业并购是为了发挥双方资产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投入产出最大化,即实现利润最大化,事实上对于并购的企业来说,并购发生产生后,该并购活动宣布结束,这并不能表明并购后的企业会实现利润最大化,所有的这些整合是企业并购最最核心的工作,整合并购是每个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假设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已变成影响企业并购是否成功的非常主要原因。对于公司并购中所看到的这些问题,如人力资源和文化整合、有效的沟通以及保留核心员工等,应是公司并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论文基本观点

并购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系列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并购后企业的一些优势将会消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难以达到并购的目的.,最终导致并购失败,而能够做好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工作,对于减少或消除消极的严重后果,加强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具有非常的重要意义。

一、相关理论基础

企业并购

人力资源整合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整合过程冗杂

缺少有效的沟通

忽视企业文化的整合

三、企业并购过程的人力资源整合的策略

优化人力资源的整合配置

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

重视企业文化的整合

参考文献

1.王长征.并购整合:通过能力管理创造价值,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0年第12期

2.万希.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战略整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年第1期

3.欧亚菲、肖恒.解决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年第2 期

扩展阅读

有关财务分析的论文:企业并购的风险

论文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有关财务分析的论文。

企业并购是实现企业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不少企业通过并购取得了超速的发展和骄人的业绩,但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分析,成功的并购案例并不多见。因为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的经营活动,一旦控制稍有偏差,便会导致失败。由于财务活动几乎贯穿于整个并购过程,因此由财务活动所引起的财务风险便成为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是并购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的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定义是“企业并购活动未能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的可能性”。这表明所说的财务风险不仅仅限于并购融资所造成的风险,而且还包括并购过程中各种可能影响企业财务指标的各种风险因素,如并购前的投资风险、并购过程中的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并购后的整合风险等等。

投资风险是并购前财务风险的主要种类,它是指企业在并购投资过程中因并购时机和目标企业选择不当而形成的风险。

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风险。并购的目标行业选择不当是一种常见的并购问题,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缺乏透彻的掌握。企业并购的行业选择是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的,尤其是跨国并购,它是一种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行为。如果高层决策人对本企业整个发展战略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和清醒的认识,跨国并购不是出于战略需要,而是出于偶然因素而突然对目标企业产生兴趣,盲目地选择目标企业,或是出于机会主义心理在毫无准备之下就卷入并购浪潮,就很容易出现投资决策上的巨大风险。如果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不清,选择并购目标企业不当的话,容易导致并购失败。 并购的时机选择不当风险。企业并购的时机选择不当风险主要分为外部时机选择风险和内部时机选择风险,因此要高度重视并购的时机选择。(1)外部时机选择。经济不景气时,中小企业易倒闭和破产,大企业可以依仗势力强大资金雄厚寻找并购机会。此外,企业并购活动与扩大再生产周期在同一个轨迹上运行,这就是说并购活动有极强的时间性。因此,企业并购要把握时机,注意当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2)内部时机选择。企业产品存在着周期性:开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开创期新开发的产品技术在不断完善中,具有高度技术垄断、产品成本高、市场需求有限等特点。如果企业处在开创期,切忌盲目出击。产品进入成长期以后,生产技术逐步提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管理水平日臻提高,市场渠道不断拓宽,产品产量和企业利润都有了迅速增长。这是企业进行并购的一个好时机。成熟期市场极易趋于饱和,产品销售量开始下滑,企业利润开始减少。企业的技术垄断开始削弱。一般来讲,一个企业在这个阶段并购其他企业,比较容易实现。衰退期产品已进入老化阶段,企业销售额与利润呈下降趋势,企业实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企业需要考虑并购那种产品还处于开创期的企业。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都是由不合理的定价引起的。因此,我们将并购中财务风险分为三类: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定价风险。定价风险主要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风险。即由于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估计过高,以至出价过高而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尽管目标企业运作很好,过高的买价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满意的回报。定价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风险。信息不对称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是深远的。当目标企业是缺乏信息披露机制的非上市公司时,并购方往往对其负债多少、会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抵押担保等情况估计不足,无法准确地判断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导致定价风险。即使并购目标是上市公司,也会因对其资产可利用价值、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了解不充分,导致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很大,甚至整合失败。(2)目标企业的会计报表风险。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并购过程中,对企业会计报表的过分倚重和事前调查的疏忽。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首先要确定目标企业的并购价格,主要依据便是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会计报表等。对会计报表固有缺陷的认识不足,会直接影响到并购价格的合理性,直接导致并购方的损失或并购失败。 融资风险。企业并购需要大量资金,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以保证并购能顺利进行。并购决策往往会对企业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利用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并购所需要的资金是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企业并购筹集资金主要有四种渠道:留存收益、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

企业并购是正常的经济活动,只不过近年来企业并购日益加剧,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企业间之所以会产生并购与被并购现象,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市场。换言之,企业的并购行为原因和目的都在于改变和理顺市场供需关系的秩序.实现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获得最大利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企业并购也在不断的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的并购数量逐渐增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1对我国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分析1.1政府原因1.1.1各级政府政策的不完善、不兑现在财税政策方面,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并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一方面推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调整,但另一方面,由于政策不配套、不完善,也带来了很多消极作用。如1997年夏天,曾经轰轰烈烈、引入注目的跨省兼并——湖北康赛集团兼并浙江亚马丝绸集团公司,最终以亚马集团关门停产、1200名职工下岗告终。究其原因,是兼并后兼并方未获得被兼并方当地政府兼并前的优惠政策与银行贷款承诺。1.1.2现行财税体制对企业并购的制约需要政府出面协调由于企业所得税归地方各级政府所有,地方政府为保证财政收入,不愿让优势企业的产权进行交易。同时,我国金融机构和信贷规模按块设立和分块分配模式,使企业实施跨地区兼并后,贷款指标不能随之划转。被兼并企业在兼并企业所在地无法获得贷款,而且在本地区也失去了贷款机会.制约了优势企业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和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兼并。1.2企业原因1.2.1涉足新行业高风险的存在为了规避行业内风险,满足高速增长的需要,许多企业实施跨行业混合并购。这类并购往往对并购方提出更高的要求:强大的多元化集团驾御能力;很强的新领域适应能力;跨行业的开拓型管理能力等等。一些企业恰恰忽视了这些先决条件,冒然进入新行业,结果导致铩羽而归。国内外实践表明,跨行业并购失败率是行业内并购的3倍。1.2.2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导向的并购思维现阶段我国企业并购的实际,就是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导向的战略思维,在并购过程中没有考虑核心竞争能力的构筑和培育。企业集团发展贪大图快、政府部门搞“拉郎配”、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实行无关联多元化经营战略、过分强调低成本扩张、盲目地大量并购中小企业,规模迅速膨胀,而管理体制没有相应改进,导致管理成本大量增加等等问题,就是简单地进行外部扩张,没有考虑企业核心能力培育的结果所造成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