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中国空气动力学报

发布时间:2024-06-30 16:15:31

中国空气动力学报

不是。《空气动力学学报》是由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主管、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刊物,不算sci。《空气动力学学报》创刊于1980年,始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一览财贸经济半导体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材料研究学报(材料科学进展)地球科学大学图书馆学报低温工程低温物理学报地质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学报地质科学电子科学学刊电工技术学报电子学报电信科学动力工程动物学报法学研究分析化学复合材料学报钢铁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分子学报(中英)高能物理与核物理高等学校化工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国际问题研究光电工程工程热物理学报固体力学学报管理世界国际贸易光学学报光子学报硅酸盐学报航空学报环境科学学报海洋学报海洋与湖沼化学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化工学报(中英)化学物理学报会计研究计量学报经济研究机械工程学报计算力学学报(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研究所)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学报计算数学建筑结构学报金属学报近代史研究金融研究建筑学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科学学研究科学通报科研管理矿物学报空气动力学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历史研究力学学报马克思主义研究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煤炭学报磨擦学学报内燃机学报内燃机工程汽车工程情报学报软件学报热力发电燃料化学学报日语学习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水力发电学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声学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生物工程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化学杂志生物物理学报生理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世界历史世界宗教研究水利学报石油学报数学年刊(A、B辑)数学学报数学进展太阳能学报体育科学天文学报通信学报土木工程学报外国文学研究外国语外语界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研究文艺遗产物理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微波学报微生物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无机材料学报现代外语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细胞生物学杂志心理学报学术月刊应用数学学报仪器仪表学报遗传学报有机化学岩土工程学报哲学研究自动化学报振动工程学报植物学报自然科学进展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植物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新化文献收录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国高教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中国法学中国翻译中国机械工程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中国公路学报中国环境科学中国农村经济中国激光中国科学(A~E辑)中国劳动学中国体育科技中国社会科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政治学研究中国音乐学中华医学杂志(中英)中国语文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不是,是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空气动力学学报》的国内外重要数据库系统国外:1.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2. 美国国际宇航文摘(IAA)3. 俄罗斯文摘杂志(AJ)4.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国内: 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的《中国科学论文统计与分析》系统 2.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原数字化期刊群) 3. 清华大学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4. 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系统 5.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系统 6. 中国科协的《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空气动力学学报》 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主管的国家一级刊物,是一种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是全国科技期刊三个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和评选出的重要核心期刊,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局、国家科委、中国科协评出的获奖优秀期刊,在全国科技期刊界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有较高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涉及空气动力学各领域及其相关科学。它刊载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理论、技术、实验、应用研究中的最新成果最新进展,研究综述,也发表流体力学、风工程等方面的好论文。本刊还不定期地组织空气动力学领域前沿课题如分离流、涡控制、非定常效应等方面的专集,并积极开展学术讨论。

空气动力学学报审稿

国内的话力学杂志有《力学进展》、《力学与实践》等。给lz一些国际的期刊。国际知名的力学期刊 刊名 原文名 创刊年 附注《应用数学和力学》(中国) (AppliedMa hematics and Mechanics) 1980《应用数学和力学》编辑委员会 《热应力杂志》(美) Journal of Thermal Stresses 1978 美国 Hemispheres Publishing Co. 《国际非线性力学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 1966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1965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国际多相流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 1973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地震工程与结构动力学》 (英)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tructural Dynamics 1972 英国John Wiley Sons Ltd.《国际热与热流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FluidFlow 1979 英国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ubli-CationsLtd.《国际地震工程与土壤动力学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oil Dynamics1981 英国 CML Publications《工程断裂力学》(英)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1968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国际压力容器与管道杂 志》(英)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ureVessels Piping 1973 英国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 Ltd. 《国际工程数值方法杂志》 (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in Engineering 1969 英国John Wiley Sons Ltd.《工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 (英) Fatigu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1978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国际疲劳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1979 英国 IP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学及地 质力学文摘》(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MiningScienc Geomechanics ABSTRACTS 1964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水利》(法) La Houille Blanche 1902 法国《理论与应用力学杂志》(法) Journal de Mecanique Theorique et Appliquee(Le) 1962 法国Centrale des revues DunodGauthier-Villars《工程师文献》(联邦德国) Ingenieur-Archiv 1929 联邦德国 Springer-Verlag《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 (奥地利) Rock Mechanics Rock Engineering1929 奥地利 Springer-Verlag 《固体力学文献》(荷兰) Solid Mechanics Archives 1976 荷兰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应用力学和工程技术中的计算机方法》(荷兰)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1972 荷兰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风工程和工业空气动力学杂志》(荷兰)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1975 荷兰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原名为Journal of Industrial Aerodynamics,1980年改为 现名)《国际断裂杂志》(荷兰)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1965 荷兰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水利学研究杂志》(荷兰) 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 1963 荷兰International Assiciation for Hydraulic Research《非牛顿流体力学杂志》 (荷兰) Journal of Non-Newtonian Flluid Mechanics 1975 荷兰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波动》(荷兰) Wave Motion 1979 荷兰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 《土木工程学报》(中国)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1954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Society《力学学报》(中国) Acta Me-chanica Subuca 1957 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学报》编辑委员会(The Editorial Board of ACTAMECHANIC A SINICA,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力学译丛》(中国) 1964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分所《力学进展》(中国) 1982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应用力学》(中国) 1982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分所《固体力学学报》(中国)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1980 《固体力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员《应用数学和力学》(中国)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1980 《应用数学和力学》编辑委员会《建筑结构学报》(中国)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1980 中国建筑学会《上海力学》(中国) 1980 《上海力学》编辑部 《爆炸与冲击》(中国) 1981 《爆炸与冲击》编辑部 《振动与冲击》(中国) 1982 《振动与冲击》编辑委员会《空气动力学学报》(中国) 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1983 《空气动力学学报》编辑委员会《数学物理学报》(中国) 1981 《数学物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实验应力分析学会会报》 (美) 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Analysis 1943 美国实验应力分析学会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 《实验力学》(美) Experimental Mechanics 1961 美国实验应力分析学会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 《结构力学杂志》(美) Journal of Structural Mechanics 1972 美国Marcel Dekker Ine.《流变学杂志》(美) Journal of Rheology 1957 美国John Wiley Sons Inc. Publishers. 《液压与气体力学》 (美) Hydraulics Pneumatics; Magazine of Fluid Powerand Control Systems 1948 美国Penton/IPC 《流体物理学》(美) Physics of Fluids 1958 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流体力学年评》(美) 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 1969 美国Annual Review Inc.《应用力学杂志》(美) Journal of AppliedMechanics 1935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Mechanical Engineers)《实验应力分析学会年度春 季会议录》(美) Proceedingsof the SESA Annual Spring Meeting 美国实验应力分析学会(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聚合物科学杂志》(美)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1946 美国John Wiley Sons Inc Publishers《生物工程学杂志》(美) Journal of BiomechanicalEngineering 1977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Mechanical Engineers)《复合材料杂志》(美)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1967 美国 Technomic Publishing Company Inc.《流体工程学杂志》(美) Journal of FluidsEngineering 1973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Mechanical Engineers)《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报--工程力学组杂志》(美)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Engineers- Journal of the Engineer Mechanics Division 1873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自动车工程师学会汇刊》 (美) SAE Transactions 1906 自动车工程师学会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船舶研究杂志》(美) Journal of ShipResearch 1893 造船与轮机工程师协会 (Society of NavalArchitects Marine Engineers)《美国航空与航天学会志》 (美) AIAA Journal 1930 美国航空与航天学会 (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苏联流体力学研究》(美) Fluid Mechanics-Soviet Research 1972 美国 Scripta Publishing Co. 《流体动力学》(美) Fluid Dynamics 1966 美国 Plenum Publishing Co.《伦敦皇家学会会报,A辑: 数学及物理科学》(英)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A:Mathematical Physical Sciences 1854 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伦敦皇家学会哲学汇刊,A 辑数学与物理科学》(英)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Society of London,SeriesA:Mathematical PhysicalSciences 1854 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1887年(第178卷)起分A,B两辑出版《力学研究通讯》(英) Mechanics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1974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生物流变学》(英) Biorheology 1963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生物力学杂志》(英)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1968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材料科学杂志》(英)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1966 英国 Chapman and Hall Ltd.《应变》(英) Strain 1964 英国应变测量学会 (British Society for Strain Measurement)《工程设计应变分析杂志》 (英) Journal of Strain Analysis for EngineeringDesign 1965 英国 Mechanical EngineeringPublications Ltd.《力学研究》(英) Research Mechanica 1980 英国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计算机与结构》(英) Computers Structures 1971 英国 《计算机与流体》(英) Computers Fluid 1971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 《水力气体机械动力》(英) Hydraulic Pneumatic Mechanical Power 1955 英国Trade Technical Press Ltd. Ltd. 《飞机工程》(英) Aircraft Engineering 1929 英国 Bunhill Publications Ltd.《航空季刊》(英) Aeronautical Quarterly 1949 英国皇家学会(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航空杂志》(英) Aeronautical Journal 1897 英国皇家学会(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星际航行学报》(英) ActaAstronautica 1955 英国1974年改为现名,1955~1973年刊名为Astronautica Acta,Pergamon Press Ltc.《应用数学与力学杂志》(英)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Mechanics1958 英国1974年改为现名,1955~ 1973年刊名为Astronautica Acta,Pergamon Press Ltd《理性力学与分析文 献》(联邦德国) Archive for Rational Mechanics and Analysis 1957 联邦德国 springer-Verlag 《流变学学报》(联邦德国) Rheologica Acta 1958 联邦德国 Dr. Dietrich Steinkopff Verlag 《流体力学实验》(联邦德国) Experiments in Fluid 1983 联邦德国springer-Verlag 《油压力学与气体力学》 (联邦德国) Olhydraulik und Pneumatik 1957 联邦德国 Krausskopf Verlagsgruppe 《数学生物学杂志》(联邦德国)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iology 1974 联邦德国 springer-Verlag《热力学与流体力学》 (联邦德国) Warme-und Stoffubertragung 1968 联邦德国 springer-Verlag 《法国流变学小组手册》 《通报》(法) Cahiers et Bulletin du Groupe Franais de rheologie 1965 法国《法国科学院会议周报,A-B辑:数理科学》(法) Comptes Rendus Hebdomadaires des Seances deL’Academie des Sciences, Series A et B:”Sciences Mathematiques,SciencesPhysiques” 1835 法国 Centrale des Revues Dunod Gauthier-Villars《应用力学纪事》(法) Journal de Mecanique Appliquee 1977 法国Centrale des Revues Dunod Gauthier-Villars 《力学》(意) Mechanica 1966 意大利 Pitagora Editrice《力学学报》(奥地利) Acta Mechanica 1965 奥地利 Springer-Verlag 《弹性体杂志》(荷) Journal of Elasticity 1971 荷兰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天体力学》(荷) Celestial Mechanics 1969 荷兰 Publishing Co.《工程数学杂志》(荷)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1966 荷兰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材料力学》(荷) Mechanics of Materials 1981 荷兰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 《澳大利亚地质力学杂志》 (澳) The Australian Geomechanics Journal 1971 澳大利亚《加拿大航空与空间杂志》 (加) Canadian Aeronautics SpaceJournal 1955 加拿大,1962年改为现名,1955~1961年刊名为:Canadian Aeronautics Journal.《核工程与设计》(瑞士)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1965 瑞士Elsevier Sequoia . 《应用数学与力学杂志》 (民主德国) ZAMM-Zeitschrift fur Angewandt Mathematikund Mechanik 1921 民主德国 Akademic-Verlag 《理论与应用力学》(波兰) Mechanika Teoretyczna i Stosowana 1964 波兰 PWN 《工程汇刊》(波兰) Rozprawy Inzynierskie 1953 波兰 PWN 《力学文献集》(波兰) Archives of Mechanics 1849 波兰 PWN 《罗马尼亚技术科学杂志, 应用力学辑》(罗) Revue Roumaine des sciencesTechniques,Serie Mecanique Appliquee1956 罗马尼亚科学出版社《应用力学研究》(罗) Studii si Cerctari de Mecanica Applicata 1942 罗马尼亚科学出版社《日本应用力学全国会议 录》(日) Proceedings of the Japan 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Mechanics 1953 日本中央科学社 《材料》(日)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Materials Science 1952 日本材料学会《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日) Transactions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 1935 日本机械学会 《土木协会论文报告集》(日) Proceedings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1944 日本土木工学会《日本造船协会志》(日) Bulletin of the society of Naval Archiects of Japan 1915 日本造船协会《流体工程学》(日) 流体工学 1965 日本产业开发社(原名:学, 1965~)《日本材料强度学会志》 日本材料强度学会志 1967 日本材料强度学会《力学研究所报告》(日) 力学研究所报告 1967 日本力学研究所《日本流变学会志》(日) 日本一学会志 1973 日本流变学会《应用数学与力学》(苏联) 1936 苏联《苏联科学院通报:固体力 学》(苏) 1966 苏联,美国出版有英译本《磁流体力学》(苏) 1965 苏联,美国出版有英译本《燃烧与爆炸物理学》(苏) 1965 苏联《应用力学与物理学杂志》 (苏) 1960 苏联,美国出版有英译本《应用力学》(苏) 1955 苏联《复合材料力学》(苏) 1965 苏联《建筑力学与建筑物计算》 (苏) 1959 苏联《莫斯科大学力学通报》(美) Moscow University Mechanics Bulletin 1969 美国 Allerton Press Inc (译自俄文) 《得克萨斯大学巴尔科研究 中心年报》(美) Annual Repoet-Balcones Research Center, Texas at Austin 美国《剑桥哲学会数学汇刊》(英) Re Mathematical Proceedings of the CambridgePhilosophical Society 1977 英国Cambridge ,1977年改为现名,1843~1976 年名为Proceedings of Cambridge Philosophical Society;Mathematical Physical Sciences 《力学与应用数学季刊》(英) Quarterly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1948 英国 《流体力学杂志》(英)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1956 英国 Cambridge 《应用力学研究所报告》(日) Reports of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pplied Mathematics 1952 日本九州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 《东京大学航天研究所报告》 ISAS (Institute of Space Aeronautical Science,Univ. Tokyo) 日本东京大学航天研究所 《布加勒斯特乔治乌德治工 学院通报:力学辑》(罗) Buletinul Institutului Politehnic“Gheorghe Gheorghiu-Dij” 1949 罗马尼亚《列宁格勒大学通报:数学, 力学和天文学类》(苏) 1946 苏联《莫斯科大学通报:数学力学类》(苏) 1946 苏联《国外科技资料馆藏目录━ 数学,力学》(中国)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力学文摘━流体力学部分》 (中国) 1958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 分所翻译,苏联科学院科学情报 研究所文摘编辑委员会编辑《力学文摘━一般力学部分》 (中国) 1958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 分所翻译,苏联科学院科学情 报研究所文摘编辑委员会编辑《力学文摘━弹性力学部分》 (中国) 1958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 分所翻译,苏联科学院科学情 报研究所文摘编辑委员会编辑《数学文摘》(美) Mathematical Reviewswith Index toMathematicalReviews 1940 美国数学会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冲击与振动研究辑要》(美) Shock and Vibration Digest 1969 美国冲击与振动情报中心《流变学通报》(美) Rheology Bulletin 1937 美国物理学会 American Institute ofPhysics《应用力学文摘》(美)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 1948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地震工程文摘杂志》(美) Abstracts Journal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968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 校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Univ. of California,Berkeley,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工程索引》(美) Engineering Index (Annual) 1884 美国 Engineering Index Inc.《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汇 刊》(美)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Engineering 1852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科学引文索引》 (美) Science Citation Index 1961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土木工程水利文摘》(英) Civil Engineering HydraulicsAbstracts 1968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 British Hydromechanics Research Association《流变学文摘》(英) Rheology Abstracts 1940 英国 Pergamon Press《固体-液体流文摘》(英) Solid-Liquid FlowAbstracts 1973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 British HydromechanicsResearch Association《工业空气动力学文摘》(英)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Abstracts 1970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 British Hydromechanics《流体动力学文摘》(英) Fluid Power Abstracts 1965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 Hydromechanics Research Association《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文 摘》(英) ICE Abstracts 1972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1974 年改为现名(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 文摘通报,第130辑:数学, 物理,光学,声学,力学, 热学》(法) Bulletin Signaletique du 130 hysique Mathematique, Optique, Acoustique, Mecanique, Chaleur 1961 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机 械工学编》(日) Currdnt Bibliography on Science Technology 1975 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 (日本科学技术情报)《文摘杂志:力学(综合本) 》(苏) 1953 苏联全苏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力学与实践》(中国) 1979 《力学与实践》编辑委员会 《美国物理学杂志》(美)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1933 美国物理学会 American Institute

桃李芬芳】校友李其畅:廿八载气动强军志今朝商业航天追梦人浏览次数:5524 次 2018-03-06 16:58:19校友办T T李其畅校友 李其畅是我校原基础一部(师范部)85721班(首届物理专业)校友。这位来自大别山区的农村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工作,同时参军入伍,由“天之骄子”成为一名国防青年技术军官,1990年正式接触空气动力学专业。从军28年,成长为专业技术大校、研究员。参加工作后,在单位领导和相关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李其畅刻苦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试验空气动力学专业人才。先后负责完成了以“神舟”、长征火箭系列、四代机等为代表的我国各项重点武器装备(包括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高速风洞试验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300余项。关注国际国内航空航天飞行器发展的新趋势与热点问题,他带领的团队主攻专业方向为飞行器大气数据设计与风洞试验技术研究、飞行器大攻角非定常动态气动力试验与研究。参加“高速风洞激光光纤蒸汽屏流态显示技术研究”课题。国内首次在高速风洞中开发应用激光器光纤片光技术,攻克了高速风洞运行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光纤传导激光与片光的技术难题。在某型导弹研制过程中,获取了该导弹模型的流态显示试验结果,为澄清其大攻角、高马赫数条件下的空气动力特性“异常”问题提供了关键技术佐证,风洞试验的综合结果与后来的打靶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该型导弹定性列装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极大提升我国军机作战能力。李其畅参与或负责了“921”工程(后来命名为“神舟”)之运载火箭、逃逸塔、返回舱等气动外形优化设计,返回舱动稳定性预测与评估,运载火箭脉动压力特性预测与评估,运载火箭发射时大气数据受感标定等的风洞试验,为“921”工程的外形设计、结构设计、安全发射、安全返回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风洞试验依据,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瞄准武器装备的难点技术问题,开展飞行器大气数据试验研究与设计研究工作。立足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FL-21风洞平台进行技术攻关,将其发展为国内目前唯一的空速管标定高速风洞试验技术平台;为我国现役军机飞行分层高度达到300米的国际标准,攻克了核心的风洞试验技术瓶颈。率领研发团队开展“嵌入式大气数据系统设计研究”课题研究,得到国内多家重点航空航天工业部门以及“总装备部武器装备空气动力学关键问题预先研究”项目基金的支持,所取得的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且先后成功应用于四代机、航天工程某型号、某型号导弹等新一代武器装备。紧盯以SU-27飞机“眼镜蛇机动”为代表的非定常动态空气动力学热点问题,李其畅带领团队开展“飞行器高速动态空气动力学问题”风洞试验模拟研究,在高速不同尺度风洞建立了配套的动态试验技术平台,居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研制新一代飞行器(J20为代表)的动态气动力问题探索、飞行品质评估、控制律设计提供核心技术支持。为了系统提升风洞试验的效能与管理标准化,李其畅受命开展“高速风洞试验质量保证体系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通过对当时ISO-2001版质量认证体系的系统研究,结合我国风洞试验的工程实际,为气动中心高速所风洞试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取得巨大的生产和社会效益。应某型导弹研制之急需,李其畅开展了超声速级间分离关键气动力问题研究。国内首次开发了超声速风洞级间分离与网格测力试验技术。获取了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级间分离安全边界等关键气动力数据,为我国某型号的成功研制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在30年的空气动力学试验与空气动力学热点问题研究实践过程中,李其畅认真负责,作风严谨,待人热情;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积累了大量的科研实践与团队管理的工作经验。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六项;主持编写“大气数据受感器风洞试验方法”国军标一项;申请专利一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国际、国内各种学术会议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多数被EI或SCI收录。李其畅被聘为“第五、六届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流动显示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系我国“空气动力学学报”、“实验流体力学”核心刊物审稿专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让李其畅更深刻的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17年,抓住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瞄准民营商业火箭研发的商机,紧扣军民融合主题,李其畅与志同道合的战友联合创立北京星途探索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系统级航天防务产品研制,航天运载器与飞行器研发及相关技术服务。李其畅校友带领北京星途探索科技有限公司倡导探索、创新、融合的企业精神,瞄准商业航天的商机与广阔应用前景,为实现商业航天的梦想,正在与团队一道,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相关信息暂无资料上一条:人民日报刊发我校文法学院聂平平教授理论文章 [ 2018-03-13 ]下一条:省教育厅就教育服务航空

《空气动力学学报》是全国科技期刊三个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和评选出的重要核心期刊,是中宣部、国家科委、国家科协评出的获奖优秀期刊。它主要刊载空气动力学领域具有创造性的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论文、综述性专题论文及研究简报、学术讨论等。多年来,刊物在学会的领导下,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支持下,在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遵循“理论上有创新、学术上有新思想、理论与实际结合上有新特色、新方法、应用上有较大价值”的办刊宗旨,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使刊物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代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和发展水平的高科技学术期刊,成为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的佼佼者。

空气动力学报副主编

百度百科上有的,你可以自己去搜,很详细的

进入四类机构的人员与未进入四类机构的人员有不同的推荐和遴选程序。参考遴选条件仅作为参考,关键看人选的水平、能力、影响力和贡献。即使不符合参考遴选条件,但实际贡献大、水平高的人选,同样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遴选、推荐。院组织开展了2015年度特聘研究员推荐工作。按照特聘研究员相关管理规定,经院属单位遴选、推荐,并经院审核,确定了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拟聘人选。拟聘人员须为承担研究所“一三五”任务的骨干人员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人员。特聘核心骨干重点支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代表国家一流水平,主持重大科研任务,具有领军才能和优秀团队组织能力,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等相关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产出的杰出人才。

院补助的人员经费应专款专用、统筹安排,只能用于特聘研究员本人的人员费支出,以提高稳定支持的比重。由此置换出的特聘研究员本人原薪酬中来源于竞争性经费的部分人员费,可用于其团队成员的人员费用支出。具体到某一位特聘研究员,应该置换出多少人员费?是否需要调增薪酬水平?调增多少?完全由用人单位(四类机构)自主决定。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建立所级特聘研究员制度”。鼓励研究所建立所级特聘研究员制度,形成院所两级特聘研究员体系,共同激励保障科技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应根据特聘研究员承担工作职责、工作绩效等合理确定其薪酬水平,加强薪酬的规范化管理。用人单位可以依据上述因素,使用院拨特聘研究员的经费,适当调增薪资水平,调增多少应因人而异。

中国近代和现代天文学双奠基人张钰哲(),福州闽侯人,(1923年),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天文系。留在该校叶凯士天文台做纬度测定工作。 [随后在叶凯士天文台 观测研究工作。1929年,以论文《关于双星轨道极轴指向在空间的分布》获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张钰哲归回报效祖国。誉满国际天文学界,国际天文学界为了纪念他,将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新星命名为“张钰哲星”。科学研究涉及小行星、彗星、日食、恒星天文、航天和中国天文学史等方面, 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近代和现代中国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梁守槃(1916年4月13日~2009年9月5日),福建福州人,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3年(17岁),受当时“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热潮影响,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从此走上“航空救国”之路。1938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193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45年到杭州浙江大学航空系任教授;1949年任浙江大学航空系系主任。中国导弹之初,梁守槃被任命为总体设计师,于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事业的序幕。闯过了航天事业初创时期一系列技术难关。1956年梁守槃(40岁),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守槃成为首批科技工作者,为“两弹一星”工程正式奠基。主持和组织研制成功亚音速、超音速、小型固体三个系列岸对舰、舰对舰、空对舰多种海防导弹,C801超音速固体反舰导弹,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c101,东风一号,东风2号导弹,鹰击8号等一糸列导弹。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美国国际空间大学创办者协会初始会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获国家科委一等功勋、中国科学院学部一等功勋等荣誉。获一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中国近代和现代空气动力学以及流体力学宗师,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奠基者之一。林同骥,(1918——1993),空气动力学家以及流体力学家 1918年12月12日生于北京,籍贯福建福州。世界空气动力学及流体力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中国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在飞机制造、人造卫星回收、洲际导弹 研制方面卓著功勋。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力学学报》主编。1942年林同骥从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在重庆市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工作,他跟随他哥哥林同骅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架“C—1010”运输机并同他哥哥林同骅一起充当试飞员,完成了从重庆飞往成都的处女航。1945年进入伦敦大学航空工程系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48年获得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先后在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从事研究工作;1955年,为了建设新中国,林同骥偕同夫人张斌和尚未满月的女儿回国。他是一位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了空气动力学家。力学所研究员吴应湘跟着林同骥学习工作了12年,是恢复学位制后林同骥的第一批硕士生,也是第一个博士生。“他的水平很高,当时几乎没有人可以对他的学术成就作出完整评价。”吴应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谈及恩师,他数次哽咽、眼泛泪光。他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暂冲式超声速风洞和气源系统;提出的端头热应力匹配问题和相应研究,为中国第一代洲际导弹弹头防热材料的选择和结构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依据烧蚀图像的研究为中国洲际导弹的防热设计,这一设备后来所提供的大量实验数据、方法与经验,为中国航空、航天以及兵器工业开创时期的设计与研制作出突出的贡献。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U型振荡水槽,采用抽吸式空气活塞激振以及对水槽弯段的精心设计,以较低的成本达到了很好的试验段流场品质。他向国家提出开发海洋的建议,推动中国海洋工程力学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教委联合开展的“八五”海洋工程力学方面的重大科研项目,在他领导和组织推动下,取得了丰硕研究的成果。 林同骥一生著作,主要有《高速声速空气动力学》、《双曲型翼截面柱体的圣维朗扭转问题》、《曲线叶栅的绕流问题》、《吉林陨石烧蚀图象分析》、《有序熔楔和转捩》、《矩形截面直管中的振荡流动》、《现代力学的发展》、《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烧蚀图象与流动模型》等。中国近代和现代空气动力学创立者,中国航空航天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沈元()福建福州人,空气动力学家和航空工程学家,中国航空航天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1年,清华大学成立航空工程学院,沈元被任命为院长。1952年,中国将8个大学的航空系合并成立北京航空学院,沈元参加组建工作并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在培养航空航天科技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有卓越建树。1956年,他参与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预见到宇航事业和火箭、导弹工业需要人才的紧迫性,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创建了火箭、导弹等方面的一整套新专业,这些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如今已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栋梁之才。 沈元早年在福州英华中学任教,其间教过的学生中有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的陈景润,他是陈景润开始对“哥德巴赫猜想”产生浓厚兴趣的启蒙老师。60年来他一直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他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实际及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获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荣誉奖,获航空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荣誉奖,获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获1993年世界杰出知识分子”荣誉称号及金质证章。北航最高荣誉奖叫“沈元奖章” 。

风工程与空气动力学学报

不是,是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空气动力学学报》的国内外重要数据库系统国外:1.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2. 美国国际宇航文摘(IAA)3. 俄罗斯文摘杂志(AJ)4.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国内: 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的《中国科学论文统计与分析》系统 2.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原数字化期刊群) 3. 清华大学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4. 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系统 5.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系统 6. 中国科协的《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空气动力学学报》 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主管的国家一级刊物,是一种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是全国科技期刊三个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和评选出的重要核心期刊,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局、国家科委、中国科协评出的获奖优秀期刊,在全国科技期刊界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有较高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涉及空气动力学各领域及其相关科学。它刊载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理论、技术、实验、应用研究中的最新成果最新进展,研究综述,也发表流体力学、风工程等方面的好论文。本刊还不定期地组织空气动力学领域前沿课题如分离流、涡控制、非定常效应等方面的专集,并积极开展学术讨论。

不是。《空气动力学学报》是由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主管、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刊物,不算sci。《空气动力学学报》创刊于1980年,始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很牛的。姓名:柯世堂性别:男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办公电话: 025-84891754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最后学历:博士毕业最后学位:博士最后毕业学校:同济大学电子邮件: 工作单位:航空宇航学院◇学科研究方向一:二级学科名称:结构工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科代码11: 0814021.超高层/高耸建筑抗风与抗震2.核/火电厂重要建筑物抗风与抗震3.大型风力发电系统结构风场模拟与抗风设计◇个人简历(学历、学术经历及社会兼职):柯世堂,安徽池州人,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博士后,日本东京工芸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成果:发表期刊和会议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是国内外重要期刊《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Wind and structures》、《Structure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Engineering Structures》、《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土木工程学报》、《工程力学》、《振动与冲击》、《空气动力学学报》、《实验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学报》、《建筑结构学报》、《振动工程学报》、《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审稿专家。*主持纵向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江苏省博士后科研基金、广东省高校结构与风洞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引进人才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育基金等多项纵向课题。*主持横向课题:主持宁夏马莲台发电厂超大型冷却塔、台州刚泰国际商业中心超高层建筑、南京高淳秀山电视塔、苏州吴江金茂中心超高层建筑、内蒙古京能盛乐电厂超大型冷却塔等国内重要工程风洞试验和抗风/抗震动力计算;主持大型隧道内支架抗强风性能测试、超大型冷却塔风振分析理论研究与风振系数计算软件开发等横向项目。*主讲课程:本科生课程:《土木工程结构抗风设计》;研究生课程:《结构风工程》。◇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情况:发表期刊和会议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40余篇。*其中部分代表作如下:• [1] S T Ke, Y J Ge, L Zhao, Y Tamura. A new methodology for analysis of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s on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s[J].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2012, 111(3): 30-39• [2] S T Ke, Y J Ge, L Zhao, Y Tamura. Wind-induced Responses Characteristics on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s[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3, 20(11):3216-3227• [3] S T Ke, Y J Ge. The influence of self-excited forces on wind loads and wind effects for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s [J].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2014,132: 125-135• [4] S T Ke, T G Wang, Y J Ge, Y Tamura. Wind-induced responses and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s of tower-blade coupled large wind turbine system.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4, 52(3): 485-505• [5] S T Ke, Y J Ge, T G Wang, J F Cao, Y Tamura. Wind field simulation and wind-induced responses of large wind turbine tower-blade coupled structure.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2014,• [6] X. X. Cheng, L. Zhao, Y. J. Ge, S. T. Ke, X. P. Liu. Wind Pressures on a Large Cooling Tower,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 press• [7] L Zhao, X Chen, S T Ke, Y J Ge. Aerodynamic and aero-elastic performances of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s[J], Wind and Structures, 2014, 19(4): 443-465• [8] J. F. Zhang, H. Chen, Y. J. Ge, L. Zhao and S. T. Ke. Effects of stiffening rings on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hyperboloidal cooling tower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4, 49(5): 619-629• [9] S T Ke, L Zhao and Y J Ge.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ing for large cooling towers[C].The 3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ing,(NSFC-JST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ject). Beijing, China, May 29-30, 2011• [10] S T Ke, L Zhao and Y J Ge. Coupling Effects of Resonant Components of Aerodynamic Loads Acted on Hyperbolic Spacial Structures[C].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Bluff Body Aerodynamics & Applications. Shanghai, China, September 3-6, 2012• [11] S T Ke, Y J Ge, L Zhao. Evaluation of Strength and Local Buckling for Cooling Tower with Gas Flue[C].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ationa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Beijing, China, August 8-10, 2009• [12] S T Ke, X A HOU. Calcul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s on Hyperbolic cooling towers [C]. Chinese societ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dustrial cooling tower of the 2012 Annual Academic Conference Papers. Hainan, China, November 1-2, 2012• [13] J F Cao, T G Wang, S T Ke. Investigation of dynamic loads on large wind turbines based on the wake method[C]. Proceedings of IWEC 2013, the 5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Energy Conversion. Shantou, China, November 25-27, 2013• [14] L Zhao, S T Ke and Y J Ge. Extreme Value Estimation of Non-Gaussian Aerodynamic Series of Cooling Tower[C]. 16th IAHR Cooling Tower and Air-cooled Heat Exchanger Conference. Bensberg,Germany, June 20-23, 2012• [15] J F Zhang, S T Ke, L Zhao and Y J Ge. Re-recognition of the BSS Approach for Hyperboloidal Cooling Towers[C]. 16th IAHR Cooling Tower and Air-cooled Heat Exchanger Conference.Bensberg, Germany, June 20-23, 2012• [16] 柯世堂,赵林,邵亚会,葛耀君. Wavelet_Huang和Hilbert_Huang用于非高斯风压信号分析的比较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11, 44(6): 21-27• [17] 柯世堂,侯宪安,赵林,葛耀君.超大型冷却塔风荷载和风振响应参数分析:自激力效应[J].土木工程学报. 2012, 45(12): 45-53• [18] 柯世堂,葛耀君.基于一致耦合法的大型博物馆结构风致响应精细化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2012,33(2): 23-29• [19] 柯世堂,赵林,葛耀君,张军锋.大型双曲冷却塔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和响应特性[J].建筑结构学报.2009, 31(2): 61-68• [20] 柯世堂,陈少林,赵林,葛耀君.济南奥体馆屋盖结构风振响应和等效静力风荷载[J].振动工程学报. 2013, 26(2): 41-48• [21] 柯世堂,王法武,周奇,周志勇,赵林.等效静力风荷载背景和共振之间耦合效应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3, 35(6): 114-119• [22] 柯世堂,王同光,赵林,葛耀君.风力机风振背景、共振响应特性及耦合项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V33(24): 63-70• [23] 柯世堂,王同光,陈少林,等.大型风力机全机风振响应和等效静力风荷载[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48(4): 686-692.• [24] 柯世堂,葛耀君,赵林.基于EMD和小波变换结构风振高阶参振模态识别方法探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1, 43(4): 1569-1574• [25] 柯世堂,赵林,葛耀君.大型冷却塔结构风振与地震作用影响比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0,42(10): 281-287◇科研成果获奖及专利:申请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纵向课题: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208254),“复杂环境下超大型冷却塔风振机理与等效静风荷载研究”,经费: 25万,起止时间:2013-20162.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2390),“超大型冷却塔风振耦合机理及气动抗风措施研究”,经费: 20万,起止时间:2012-20153.主持广东省高校结构与风洞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301),“大型冷却塔群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研究”,经费: 2万,起止时间:2013-20144.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2013M530255),“周边干扰下冷却塔群抗风设计精细化研究”,经费: 8万,起止时间:2013-20155.主持江苏省博士后基金(1202006B),“火/核电超大型冷却塔三维风荷载与抗风设计方法研究”,经费:3万,起止时间:2012-20146.主持引进人才基金(YAH12010),“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计算方法研究”,经费: 6万,起止时间:2012-20147.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育基金(YAH12010),“核电超大型冷却塔风振机理研究”,经费: 2万,起止时间:2013-2014* 主持横向课题:1.主持“宁夏马莲台电厂二期超大型冷却塔风洞试验及对一期冷却塔安全影响分析”(KFA13668),经费:60万,起止时间:20132.主持“台州刚泰国际中心超高层建筑群体风荷载风洞试验与风振分析”(KFA13756),经费: 36万,起止时间:2013-20143.主持“南京高淳电视塔与秀山地形风洞试验与风振分析”(KFA14063),经费: 38万,起止时间:20144.主持“苏州吴江金茂中心超高层建筑风荷载数值模拟研究”(KFA14078),经费: 8.5万,起止时间:2013-20145.主持“内蒙古京能盛乐电厂超大型冷却塔塔群风洞试验与抗风抗震计算”(KFA14085),经费: 25万,起止时间:2013-20146.主持“TDRRU隧道支架抗强风性能测试风洞试验”(KFA14***),经费: 4.0万,起止时间:20147.主持“超大型冷却塔风振计算理论研究及风振软件开发”,经费: 90.5万,起止时间:2014-20168.主持“大型冷却塔模态特性现场实测与抗风抗震动力影响评价”,经费: 140万,起止时间:2014-20169.主持“MD6000/3000型湿烟气低浓度烟尘仪前置加热器进出口风速测试”,经费: 4万,起止时间:2014* 参与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内超大跨度桥梁和超大型冷却塔等重大工程风洞试验和抗风抗震研究等多个课题◇指导研究生情况:◇备注:欢迎有志于结构工程、风工程和地震工程研究的同学加入我们的团队。E-mail:keshitang@163.com.办公电话:025-84891754.手机:.

空气动力学学报格式问题

《空气动力学学报》是全国科技期刊三个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和评选出的重要核心期刊,是中宣部、国家科委、国家科协评出的获奖优秀期刊。它主要刊载空气动力学领域具有创造性的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论文、综述性专题论文及研究简报、学术讨论等。多年来,刊物在学会的领导下,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支持下,在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遵循“理论上有创新、学术上有新思想、理论与实际结合上有新特色、新方法、应用上有较大价值”的办刊宗旨,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使刊物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代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和发展水平的高科技学术期刊,成为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的佼佼者。

空气动力学跟航空相关,投航空学报,北航学报,力学学报,请注意空气动力学学报已经被EI剔除,现在不是EI。中文EI检索的期刊每年都有变化,可以去EI官网查看。

张继发(国际计算力学协会(IACM)会员)

张继发, 男,甘肃省岷县人。工学博士,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系副研究员。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际计算力学协会(IACM)会员。

航天工程学系副研究员

主要经历

1992-1996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系;1996-1999年硕士毕业于西安工程学院(现长安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系;1999-2002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2002-2004年在浙江大学工程与科学计算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2006年任教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2007 年起任教于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成果概述

主要从事大规模工程与科学计算和计算力学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讲授课程

高端计算及其应用 (硕博生)

复合材料与结构力学 (硕士生)

研究项目

国防“973”项目,2006-06~2009-12

基于无网格方法的材料大变形并行数值模拟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会,2008-01~2010-1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2009-01~2012-12

国防基础科研项目,2006-06~2010-12

代表论文

1. Li X, Zhang J, Zheng Y. NURBS-based isogeometric analysis of beams and plates

using high 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3;2013:1-9.

2. Li X, Zhang J, Zheng Y. Static and free vibration analysis of laminated composite

plates using isogeometric approach based on the third 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4;2014:1-16.

3. Zhang J, Xie X, Zeng G. Studies of large strain consolidation of soil layer in a thickness

increasing with time. Shuili Fadian

Xuebao/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2003(4):39.

4. Xie L, Zheng Y, Zhang J, Huang X, Huang Z. EEMAS: An enabling environment for

multidisciplinary application simulation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including subseries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ecture Notes in Bioinformatics).

2004;3252:681-8.

5. Xin-yu X, Ji-fa Z, Guo-xi Z. Similarity solution of self-weight consolidation problem

for saturated soil.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005;26(9):1165-71.

6. 杨红坡 谢新宇 张继发 谢康和. 弹塑性土质边坡再生核质点法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6;40(3):490-3.

7. 张继发 张文普 郑耀. A meshfree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elasto-plastic problems.

浙江大学学报:A卷英文版. 2005;6(2):148-54.

8. 谢新宇 张继发 曾国熙. Similarity solution of self-weight consolidation problem for saturated soil.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2005;26(9):1165-71.

9. 谢新宇 张继发 曾国熙. 饱和土体自重固结问题的相似解.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05;26(9):1061-6.

10. 刘开富, 谢新宇, 张继发, 朱向荣. 软土地基上路堤填筑的破坏性状分析.

岩土力学. 2009(7):2075-80.

11. 杨红坡 谢新宇 张继发 曾国熙. 潜水一维非稳态运动的解析理论及应用.

水科学进展. 2004;15(1):82-6.

12. 解利军 张帅 张继发 郑耀 周迪斌. 基于特征的流场数据挖掘.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0;28(5):540-6.

13. 谢新宇 刘开富 张继发 曾国熙. 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的对称性及lie群变换求解.

科技通报. 2003;19(5):351-4.

14. 谢新宇 张继发 等. 饱和土体一维主固结解析方法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36(4):347-51.

15. 谢新宇 张继发 等. 半无限体地基一维非线性大变形固结解析分析研究.

水利学报. 2002(7):16-22.

16. Yao Zheng, Guanghua Song, Jifa Zhang, Jianjun Chen. An enabling environment for

distributed simulation and visualization. ; 2004.

17. Zheng Y, Xie L, Zou J, Chen J, Zhang J. Aerospac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digital

prototyping technologies. ; 2010.

18. Zhang J, Zheng Y. Parallel computing of a meshfree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 200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