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论文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05 03:46:01

论文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作文教学。细致比较起来,写作教学的范围则宽泛一些,它包括小学低年级的说话和写话,也包括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本章中的写作与作文,基本上是同一个概念。一、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规定:“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任务。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要实现上述教学目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起着集成和展现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具体地说,小学作文教学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有人说:“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却问题最多。”这种说法虽不全面,但却反映出教师和社会对作文教学重要性的关注。二、写作与听话、说话、阅读的关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这四种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听话和说话能力借助于口头语言信息的传递,阅读和写作能力借助于书面语言信息的传递。听话能力促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促进写作能力。这是因为书面文章是口语的浓缩和提炼,好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语文课文就是其中的典范。说话和写作都是运用语言的表达,而说话时思维的速度比写文章时思维的速度更快,这就是许多人发言要事先写好讲稿,甚至“照本宣科”,只有思维敏捷的人才能脱稿即兴发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听话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通过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反作用于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反作用于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和阅读能力。阅读的重要作用是知识的积累,知识丰富了,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自然都会提高,写作是语言的综合运用,是对所积累知识的再创造,经过认真构思,反复修改的文章显然是思维成熟的结果。写作能力提高了,在听话、阅读接受新信息时比较、分析的能力就会增强,在说话时内容也会更新颖、充实,条理性也会更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说到底,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听话和说话的能力也自然会相应提高。但由于这四种语文特殊能力具有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四种能力的基础都是语言信息的处理,而语言首先是声音符号,离开了声音,语言信息就失去了“本”,因此,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许多教师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也是作文构思创作的主要渠道,欣赏则是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可见,要指导小学生写出好作文,就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欣赏。近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正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针对作文教学中,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严重的现状,根据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思考,“生活即教育”来研究作文教学。研究者认为: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转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具体方面,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就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借鉴、实践和探索。这些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都从不同角度探索着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三、作文教学的要求小学作文教学,在低中高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要求:写话: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中年级要求:习作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觉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学写日记、书信。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另外,还要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高年级要求:习作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还要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关于习作:小学低年级可以练习写话。一般从中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要练习写简单的记叙文,还要根据日常需要,练习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讲评要肯定成绩,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批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故事入门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作文”还是一个新的概念,多数教师为突出重点,引起学生兴趣,都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是一节作文课”。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好奇之心,但也有“大帽子压人”之嫌,让不解“作文”为何意的学生产生畏惧。因此,教师大可以淡然处之,可以说“我们来上一节有趣的故事课”。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听着母亲讲故事长大的,故事是儿童接触到的最具直观性和趣味性的文体。因为内容浅显,充满情趣而被儿童喜欢。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深入人心”的特点,由故事引入作文。例如,在指导《妈妈病了》(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下同。)时,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都听过哪些感人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学生纷纷举手,把听过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当学生进入状态后,我趁热打铁,“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这样的提问,会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联想起日常生活,并与刚刚讲过的故事发生衔接,接下来再进入看图习作的主题便水到渠成了。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当前,作文教学仍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大部分学生都是“谈文色变”,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作文质量更是无从说起。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如何做好小学生作文指导实施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小学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纵观我校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不注意交给学生观察方法,再加上学生生活面狭窄,体验不丰富,素材积累不充分,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作文时学生多半是无病呻吟;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学以专题组织单元,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完美结合,都在利图改变学生这一“怪现象”。我们进行小学生活作文的研究,就是试图从“生活”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让学生作文中有话可写,且表达真情实感。因而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尝试着迈上了“生活化”作文教学改革之路。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解除学生的畏作心理,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作文教学是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学作文就是学做人,学生能写出真、善、美的习作使学生敢于、勤于、善于,乐于说真言、写实话、吐真情。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以及对生活和习作负责任的态度。逐步提高学生生命质量。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实践能力及教学科研能力。三、理论依据(一)、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奠定了语文教学走向开放、走向实践、走向综合的基础,也为作文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生活背景。(三)、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也是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从作文教学来看一大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形式化,比较空洞,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内容与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与创新意识。为了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且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四)、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培养生活实践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大自然和社会中到处都有知识,到处都可以成为作文教学的课堂,打破作文教学模式,使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因此,从研究者对生活作文的研究积累与研究的背景来看,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在本校具有可行性。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索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融各种教学方法于生活化教学策略。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行—知—行”的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认识。(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三)、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四)、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评改上,作文教学过程是在作文生活化策略理论指导下,融作文内容生活化策略和作文训练生活化策略于一体的。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一)、通过研究和实践,高效达到小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力求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使小学毕业生的作文能力能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二)、寓作文于育人之中,寓育人于作文之中。指导学生审视学校、家庭、社会所包含的内容与展示的形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与辨别,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与判断,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与呼唤,展示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思想追求,从而培养学生求真、善、美的良好品德。(三)、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基本目标、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四)、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外阅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起巨大作用。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应“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乐于作文,乐于表达,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进而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六、课题的研究方法:(一)、现状调查法:调查分析小学生作文的现状,对该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编制问卷对四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摸清情况,为完善“小学作文生活化作文策略研究”这一理论提供依据。(二)、研究文献法:通过研究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三)、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四)、个案研究法:树立作文优秀的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七、课题研究的的步骤和计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了解学校中年级作文教学现状。明确研究内容和职责,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并申报立项。第二阶段:实施阶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一:全面探索“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教学策略:(一)、师生共同开发作文资源,丰富学生个性化的生活经验。(二)、引导学生自由表达,使作文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需要。(三)、改革教师的指导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习作的合作伙伴。(四)、改革教师的作文评价方式。二:展示优秀成果(一)、撰写研究论文。分阶段对课题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课题实施方案。(二)、汇编优秀习作。

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掀起十年之久的今天,新旧教育观念在碰撞中交融、更替。时代呼唤语文教学树立大语文观。尤其是我校的《学校创新性活动开展与幸福教育体系研究》方案的实施,使处于新旧观念交替中的我们愈发感觉到传统作文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局限性。教学策略、写作策略、评价策略都有不同程度低于现实作文教学脱节。目前国内作文教学开始关注习作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倡导个性化的语言,不拘于文体限制的表达方式,教学形式也更具人性化,更关注学生个人的感受。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将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的角度对“作文教学”的教、写、评做系统的研究。其实在学生中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宁做数学一百题,不写作文三五句”,在对作文的兴趣、选材、观察、审题、修改等方面,很多学生是没有或者不会,多数学生要么写的文章内容不具体,没有过程,要么入题慢,前面一大堆废话,凑字数。后面草草收尾,头重脚轻。而语文恰恰就是作文和阅读这两大块对于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用。小学生作文分数是30分,初中是50分,到了高中就是60分了。我们所学的字词句,都是为了阅读和写作服务的。小学的作文更是为学生一生奠定基础的。因此本课题的提出与确立源于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扭转小学生作文中长期普遍存在的概念化、程序化及抄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等现象,改革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习作的模式化、评价的大套话等陈旧作文教学观,从而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新颁“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出发而设计的探索性教改实践研究”。第二 ,改变作文教学中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忙于传授布置,学生疲于接纳应付而出现的惧怕习作的局面,摒弃缺少灵气,缺少个性,给人“千人一面、百部一腔”的感受的文章,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立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作文风格,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探索作文教学的新策略”。第三,针对教师评改学生作文惯用的成人处世哲学和经验的语言,以及他们一贯遵从的原则和理论的高度上提出的种种苛求对学生作文带来的压力,我们主张与学生用人性的思想交流,用人性的语言倾诉,用人性的心态欣赏,这样的作文教学,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既然学生的生活空间是色彩纷呈的,那么教师的评语就应该是百花齐放!《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创造性地全面落实新课标对小学作文教学方面提出的要求,从而促使素质教育的落实,我们六年级语文组特研究本课题。三、实验研究的原则:我们在这个课题的试验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验研究中,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能力,发展个性,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表达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2、“真实性”原则:写作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个性化的实验一定要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将作文个性化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中,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3、“实践性”原则: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学生作文个性与各种写作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个性。4、“创造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因此,鼓励学生创新,必须贯穿整个研究的始终。5、“因材施教”的原则: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差异性,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活动中探索出适应自身特点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模式。在研究中既注重全体学生的稳定发展,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训练,再结合教师的分层指导,学生就能向着自己不同的学习目标发展,使人人有追求成功的动机,个个有品尝成功的喜悦。四、课题准备实施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做法:1、理论依据:(1)、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告诫我们,只有解放学生的心灵,关注生活,充盈学生的感性认识,才能写出充满灵气的富有个性的文章。(2)、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新课程改革理论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制度价值观的关系。要求我们面对每一名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别加强习作质量的个性化练习,为学生的全面的、发展的人服务(3)、目前国内作文教学开始关注习作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倡导个性化的语言,不拘于文体限制的表达方式,教学形式也更具人性化,更关注学生个人的感受。在多次参加全国“现代与经典”的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中,我们多次听到薛法根在课堂教学的每篇课文中,总不忘记渗透习作,写片段,小练笔,写感想,写体会,模仿写……形式灵活多样。学生的习作极具个性化生活化。还有张祖庆老师的《写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的习作指导,涵盖了如何让学生的习作从生活中来,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把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人写得生龙活虎,栩栩如生。给我们对学生的写作辅导树立了典范。(4)、《学校创新性活动开展与幸福教育体系研究》中指出:为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同步发展创造最佳的环境和条件,使在文昌小学接受教育的所有学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体验幸福的境界、奉献幸福的人格。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提高孩子们的习作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2、我们的课题准备实施的具体做法是:(1).课内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的习作。利用课文进行习作指导,抓住文中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欣赏美词佳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及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总结学法的习惯。(2).阅读中积累,扩大学生知识面。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还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丰富表达方式。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并指导学生做好有效的摘抄。针对这一点我们不仅结合学校的“好书伴我行,智慧满人生”的要求买课外书看,还每天布置阅读作业,还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感受,背诵优美词句。学会在作文中运用背过的日积月累、每日一句等。(3).勤练笔。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心由情动,文随情发。”先让学生“心动”,再让学生“情动”,最后到“笔动”。A、课文仿写法:如学习了课文《山中访友》后,也让学生照着五自然段的样子,和山中的其他朋友打打招呼。B、小练笔:每学完一篇课文,都可以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写作。如:学了《草虫的村落》后,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C、续写:例如学了《穷人》这课后,展开想象,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一家七口人是怎么“熬”的?D、写感想:例如学了《怀念母亲》后,你有什么感受。如果有触及你的心灵深处,写写你自己的母亲。或者结合生活实际写写,六年级上册二单元全部是爱国题材的课文,请根据当前的形势,写写钓鱼岛的作文。或者写写“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E、写片段: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随时写几句感想体会,或者就某个话题写个片段。这是所有教育专家们的一贯做法。听教学大师们的课几乎每堂课都会读与写紧密结合。F、配图写话:就你喜欢的人、物、事、景,配上你的图画,写出文章。D、流动美文:对每天犯错误,尤其是课堂上不听讲的学生多布置一项作文。就是老师命题写一篇600到800字的作文。作文本由老师买来,本子上只写班级,不写学生姓名。学生写作文题的下面一行写作者的名字。作文字数一个都不能少。比别人多的这项作文用三易通单独告知该学生的家长,让家长知道并督促完成。(4).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学生说。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是紧密相连的。但是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别,书面表达可以先想好在书写,而口头表达却需要边思考边讲述,如此看来,口头表达似乎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说,也是我们帮助孩子提高习作水平的举措。(5)、学会观察: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通过观察,可以获得生活的第一首材料。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是学生养成良好习作的基础。第一,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抓住特点观察,其次有顺序地观察,再就是在观察中比较分析鉴别。第二,拓宽视野。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帮助学生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耳朵倾听万籁,敞开心灵感悟生活,让真情在笔尖流淌。第三,亲近大自然。关注身边的大自然,去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在观察中感受,这些感受便是珍贵的习作源泉。第四,开展多彩的活动。各种**活动,升旗仪式,精选干部,野炊,远足,运动会,诗歌朗诵会等。给学生多一些观察空间,多一些交流机会。观察是习作基础,只有在对事物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写好文章。生活就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必须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宝藏,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和神经。第五、走向家庭,在体验家庭生活中写出真情实感。家是一个港湾,是一张小床,家是阳光,是父母温暖的阳光。平时我们要求学生用心去体会家庭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甜酸苦辣,或与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菜,一块儿干干家务活;或与爸爸妈妈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心,去体会家庭的温馨快乐,去体会家庭中的亲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第六、走向社会,到社会上搜集作文素材。我们常常鼓励学生走进社会,用自己一双慧眼去洞察社会中的真、假、美、丑。让他们从平凡的社会生活中,体察人物的情感,希望他们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6)、自改互改为主要的评价手段。课标中对第三学段习作教学提出了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所以本学期我们准备把批改与讲评的权利还给学生,在自改和互改等多种形式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以便于学生“我手写我心,我语表我情”,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展示语言、表达感受的机会,从中体验到乐趣。这时教师并不是没有作用了,我们还要考察学生的批改能力。对学生的批改做一些要求和评价。(7)、抓教师的作文评价语言:教师的作文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人文性、赏识性、赞美性。不能干瘪无肉、不能生硬。摒弃大套话和用在每篇文章里都合适的格式化语言。摒弃挖苦讽刺的语言。(8)、提倡教师“下水”:如果一个老师自己基本不写文章或者老师自己本身就不怎么会写文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很难指导学生写出好文章来。我们觉得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写文章。这样,不仅可以体味作文甘苦,不会对学生过分苛求和指责,还能体会写作得失,指导学生作文更得法,更能一语中的,批改学生作文更能切中要害。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信任度,使其指导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当然。老师的下水文要放在学生的第一次草稿完成之后,如果老师的下水文念早了,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我们打算侧重拔高训练培养一部分尖子生,方向是在写作理通文顺的基础上,要求协作能进行据经引典,旁征博引,尽量展示出已有的知识积累。让作文尖子生批改其他学生作文。对其余的学生,在课标规定的学段目标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做到理通文顺即开篇点题定位准,中间承上续写文。重点段落详细写,结尾照应点中心。第二是书写规范、整洁。标点正确。语言缺少了智慧,便如同大地少了阳光,多了些许暗色,少了些许明媚;就象佳肴少放了盐,枯燥乏味,人们便失去了欣赏的乐趣。只有智慧的语言,才耐人寻味。所以,我们要做智慧老师,说智慧语言,教智慧学生,写智慧文章。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 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本来就有很强的生活化色彩,学生接触到的写作主题以及相应的写作训练目标大部分是从生活出发,这使得在写作教学中践行生活化宗旨成了一种必然。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关键词】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践行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宗旨,会让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更具活力,学生更容易找到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并且更加有助于学生写作技能的积累与丰富。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本来就有很强的生活化色彩,学生接触到的写作主题以及相应的写作训练目标大部分是从生活出发,这使得在写作教学中践行生活化宗旨成了一种必然。然而,教师如何选择和利用广泛的生活化素材,如何有效组织构建课堂,这仍然值得我们分析探究。有效地进行教学过程的组织构建,才能够更好地让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得到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也会更充分。一、利用多媒体构建生活化情境教师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当下一些十分实用的教学辅助工具,比如利用多媒体来创设生活化场景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对于小学生作文写作教学来说,首先要让他们产生表达的兴趣与热情,将学生充分引入到作文训练的主题中。形成了这个良好的整体教学开端后,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才会更强烈,大家也会在特定的主题下找到更多想要陈述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些学生熟悉且喜爱的场景,无论是美好的自然景观还是好玩的游戏环节,这些内容的呈现都可以立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学生思维集中的前提下进一步呈现一些更生动的场景或者画面,并且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在观察的背景下让学生慢慢形成自己的想法乃至思考,然后再引导学生将这些内容表达到自己的作文中。比如,在一次作文课堂上,我采取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我出示了这样一个多媒体课件:伴随着古筝的《春风》这首歌曲,视频上出现了一幅春天的美景:柳树开始发芽,春水开始变暖,小鸟在春风里快乐地飞舞。远处的湖边百花盛开,一群小朋友在花丛中串来串去,玩捉迷藏游戏。近处的一大片草地上都是放风筝的游人,满天的风筝在高空盘旋,似乎在迎接春天的到来……”看到如此美好的春的景色,同学们似乎已经深陷其中,大家都看得十分专注与陶醉。欣赏完这一组美好的画面后,我随之给学生提出了写作任务:让学生以“春天来了”为主题进行作文写作。有了上述铺垫后,学生表达的欲望明显变得更加浓厚,学生也可以搜寻到更多适合写作素材资源,有了这样的背景,学生的语言表达会更畅通,能够写出质量更好的习作。二、创设具备生活化色彩的游戏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喜爱毋庸置疑,教师如果能够将游戏和作文教学进行融合,这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以及锻炼学生语言表达与应用能力的帮助会十分明显。对于小学作文教学而言,锻炼学生对于活动,尤其是活动中涉及的一些肢体动作的生动描摹,是一个训练难点。大部分学生都还停留在能否将一个具体活动或者事件描摹清楚的水平,想要让他们生动直观地呈现活动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难度很大。教师要开拓自己的教学思维,可以通过将生活中大家熟悉的活动过程引入课堂,在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来进行写作。有了观察过程后,学生对于活动的认识更清晰,更容易抓住其中的一些要点,在自己的习作中对于肢体动作的描述也比原来要娴熟一些。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写作任务,而是把全班同学带到了操场上,要求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一些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道具拿出来,与同学们一起玩游戏。这个提议让同学们倍感兴奋,他们有的三五一群跳皮筋,有的一起踢毽子,有的一起滚铁环……各种生活中的游戏似乎都被他们搬到了操场上。十几分钟过去之后,我要求大家停止游戏,回到课堂上。等同学们都坐定之后,我问道:“刚才的游戏玩得开心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玩。在学生还沉浸在活动中时我随之提出,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游戏,然后用200字将游戏过程描述出来。有了前面的活动作为铺垫,学生描述与表达游戏过程的障碍明显小了很多,不少学生都在自己的习作中有出彩的表现。三、展开生活化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展开对于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这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那些值得我们留意的瞬间的教学引导过程,尤其是在有一个明确的活动主题和训练目标的背景下,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会更高,活动带给学生的启发会更加明显,而这些都会成为后续学生独立写作时很重要的指引与参照。一次我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的河流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在调查之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安排记录员、小记者和统计员。经过为期一周的调查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我问道:“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调查,你们发现我们学校周边河流的污染情况如何呢?”有的同学说:“我们学校周边的河流污染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很多河流的水已经开始变黑和发臭。”学生普遍发现了这个问题,大家还纷纷记录下了自己的一些观察和调查的结果。看得出来,学生对于这个课外实践活动很有心,并且在调查中有了较为丰富的收获。有了这个基础后,再要求学生以此为主题进行习作训练,学生会有大量想要表达的观点、想法及见解,这会让学生找到丰富的写作内容和题材,学生还可以相应地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考。这样的作文教学组织形式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这会让学生的习作有更多闪光之处。

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探究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要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水平的持续性提高,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其全面发展,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与时俱进。因此,在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探索更多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方式,以期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多媒体 游戏 生活化

语文这门学科无疑在任何学生时代,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标改革力度的日益加大,传统的应试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亟待进一步的创新与完善;与此同时,新课改要求教育教学要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进步打好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满足新课标要求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的目的。以下内容将对此做出比较具体性的分析。

一、 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小学语文教师巧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符合时代与新课改的发展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详细一点来讲,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特征以及教学需求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比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篇课文时,先播放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半洒云天、凌空而下的奇特美观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并且配上美的音乐、美的解说,让学生仿若身临其境,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后,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从而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与认识,并且领悟作者那种丰富的想象与强烈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在写作文时常常会出现抄袭作文书、错字连篇等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在面对《课间十分钟》这样一道作文题时,教师可以事先运用摄像机在不经意间将学生们的课间活动记录下来,然后在作文课上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一看就会发现课间十分钟原来这么精彩,这种直观性的呈现能够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感官与写作欲,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再者,小学语文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之时,要注重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等,要使得所选择的多媒体素材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此一来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喜好游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利用这一特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其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课都有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字词,死记硬背的方式根本无法让学生牢记于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事先在课前准备一个转盘,在学习生字时,指名让学生们转转盘,随着转盘的不断转动,形旁与声旁就会组成不同的汉字,比如“氵”、“马”、“女”、“亻”分别与“也”字组成了池、驰、她、他。然后让转转盘的同学对自己所转到的字进行记忆,这样一种有趣的拼字游戏,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一些有规律的汉字,而且活跃了课堂氛围,便于今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二,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法时一定要注重结合所学课文的主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课文主旨。比如在教学完《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适当分组,让学生把组内学生的友谊以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借助段话剧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整个过程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充当裁判的角色进行评比,这样的游戏方式不仅能够寓教于乐,让学生体会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怀,而且融洽了师生关系,利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 尝试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语文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大多数是源自生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源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寻找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让生活中的点滴也能成为教育教学的素材。比如在学习了《火烧云》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观察放学前傍晚的晚霞,并且鼓励学生积极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美景,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有,生活化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争取家长的参与,鼓励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让孩子接触社会,比如经常带孩子旅游、逛公园、烧烤、参加少儿比赛等,不断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学习的素材,为其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再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采用风趣幽默、贴近生活的语言去感染小学生,主动去融入到学生的世界中去,在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本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

结束语: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论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是素质教育的普及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遵循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与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良好途径与策略,不断地增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熊广平.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08)

[2].唐现弟. 《浅谈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开展》.求知导刊.2016(03)

当前,小学生由于受家庭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限制,再加上自身不注意平时语言的积累,导致了小学生写作语言的匮乏,表达的欠缺,以致出现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和“有话说不出”的现象。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刻不容缓,怎样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以写作为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本上是让他们对写作感兴趣,以写作为快乐。一旦他们对写作有兴趣,他们就会“想写,爱写,愿意写”而不是将写作作为一种负担。

首先:让他们知道写作来源于生活。儿童时期就是一个玩的阶段,我们必须引导他们从游戏中激发灵感,从生活中开启思维。比如让他们写《最开心的一件事》或《最难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告诉他们可以写自己曾经做游戏的经历或者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老师也可以与他们一起做一些游戏,让他们游戏的同时记录游戏的过程和感受。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写作。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小学生的特点是敢于幻想,我们应该鼓励支持他们大胆的去想象,去比喻,而不是对他们的“异想天开”一概否定,我们要肯定他们的想法与进步,及时的表扬他们让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这样他们才会对写作感兴趣。另外,为了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应该多的举行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带他们去写生,让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为写作提供素材,让他们在玩中学习知识,从而充分提高他们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写作材料。

写作源于生活。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好的观察能力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发现美与丑。小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指导学生观察。比如说,为了让学生有物可以观察,就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了一块生物角,让学生亲手在花盆中种上小草,由专人负责,浇水施肥,并观察它每天的变化;买个小鱼缸,养几只小蝌蚪,让他们观察它们如何变成青蛙的。另外,课余时间可以带学生去农田观察庄稼的生长或者去树林观察昆虫的成长,让他们学会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发现它们细微的变化。正因为通过细致地观察,学生才能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书是人类“智慧”的载体。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及其重要。

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要腾出课堂教学的时间用以自读,学生阅读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难,有什么体会,可以随时表达。气氛宽松,探讨热烈,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鼓励发挥想象力。

小河边一座古老的民居,民居被绿色的草环绕着,看起来幽雅、别致。

绿树掩映的山村民居,红的瓦,白的墙。远远望去金灿灿的玉米挤满了房屋上的横梁,一串串干辣椒挂在房柱上,火红的春联、年画,古色古香。屋后的黄羊三五一群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低头吃草。牛儿追逐“哞、哞”,在呼唤主人的到来。蓝天、白云、小草、野花,宁静的山村宛如一幅绝妙的水彩画。

山村里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水长年“哗啦哗啦”的响着,伴奏出一首优美的乐曲,树上的鸟儿也不甘寂寞,在欢快地唱歌,似乎在与溪水声相应和,构成了一首动人的交响曲。

我喜欢秋天的山村,不仅仅那里有我至亲的外婆,还因为那里的天是蔚蓝的,朵朵白云在天空中悠悠然然地飘荡,平淡之中充满着乐趣。

村子东西两边,各有一条小溪,缓缓地流着,要是站在高山顶上望去,就像系在村腰上的两条绿色的绸带。

山村的黎明,在鸡笼里睁开了眼睛。随着“喔、喔、喔”一声雄鸡报晓,拥抱了一夜,亲吻了一夜的天和地,依依不舍地松开了手,在天地的唇边,便展现出了一个光明的世界。露珠,沿着蒲公英和草的梦境滚落,溅起一片片透明的阳光。在一种金黄般的喧哗中,孵出一个新的黎明。

那缕缕似浮云般冉冉上升的农家房屋顶上的炊烟,那由牧童吹着笛赶着回来的耕牛发出的“哞哞”声,还有那农人扛着锄头回归时叱喝出来的充溢着山野粗犷的没有韵律不成调的乡歌,勾勒出一幅山村平静生活如同“世外桃源”般的暮归图。(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纵观我校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不注意交给学生观察方法,再加上学生生活面狭窄,体验不丰富,素材积累不充分,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

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作文时学生多半是无病 ***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学以专题组织单元,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完美结合,都在利图改变学生这一“怪现象”。我们进行小学生活作文的研究,就是试图从“生活”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

让学生作文中有话可写,且表达真情实感。 因而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尝试着迈上了“生活化”作文教学改革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解除学生的畏作心理,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作文教学是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学作文就是学做人,学生能写出真、善、美的习作使学生敢于、勤于、善于,乐于说真言、写实话、吐真情。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以及对生活和习作负责任的态度。

逐步提高学生生命质量。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实践能力及教学科研能力。

三、理论依据 (一)、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奠定了语文教学走向开放、走向实践、走向综合的基础,也为作文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生活背景。 (三)、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也是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从作文教学来看一大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形式化,比较空洞,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内容与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与创新意识。

为了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且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四)、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

教育要通过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培养生活实践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大自然和社会中到处都有知识,到处都可以成为作文教学的课堂,打破作文教学模式,使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

因此,从研究者对生活作文的研究积累与研究的背景来看,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在本校具有可行性。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索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

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融各种教学方法于生活化教学策略。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行—知—行”的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认识。

(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三)、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

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

(四)、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评改上,作文教学过程是在作文生活化策略理论指导下,融作文内容生活化策略和作文训练生活化策略于一体的。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研究和实践,高效达到小学生。

当前,小学生由于受家庭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限制,再加上自身不注意平时语言的积累,导致了小学生写作语言的匮乏,表达的欠缺,以致出现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和“有话说不出”的现象。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刻不容缓,怎样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谈几点肤浅认识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以写作为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本上是让他们对写作感兴趣,以写作为快乐。一旦他们对写作有兴趣,他们就会“想写,爱写,愿意写”而不是将写作作为一种负担。

首先:让他们知道写作来源于生活。儿童时期就是一个玩的阶段,我们必须引导他们从游戏中激发灵感,从生活中开启思维。

比如让他们写《最开心的一件事》或《最难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告诉他们可以写自己曾经做游戏的经历或者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老师也可以与他们一起做一些游戏,让他们游戏的同时记录游戏的过程和感受。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写作。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小学生的特点是敢于幻想,我们应该鼓励支持他们大胆的去想象,去比喻,而不是对他们的“异想天开”一概否定,我们要肯定他们的想法与进步,及时的表扬他们让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这样他们才会对写作感兴趣。另外,为了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应该多的举行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带他们去写生,让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为写作提供素材,让他们在玩中学习知识,从而充分提高他们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写作材料。写作源于生活。

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好的观察能力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发现美与丑。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指导学生观察。

比如说,为了让学生有物可以观察,就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了一块生物角,让学生亲手在花盆中种上小草,由专人负责,浇水施肥,并观察它每天的变化;买个小鱼缸,养几只小蝌蚪,让他们观察它们如何变成青蛙的。另外,课余时间可以带学生去农田观察庄稼的生长或者去树林观察昆虫的成长,让他们学会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发现它们细微的变化。

正因为通过细致地观察,学生才能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生动。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书是人类“智慧”的载体。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及其重要。

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要腾出课堂教学的时间用以自读,学生阅读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难,有什么体会,可以随时表达。气氛宽松,探讨热烈,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鼓励发挥想象力。

《怎么丰富学生作文的文化内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新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在语文教学中,文章是最富有人文性的板块,教材中的课文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容,负载着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那些优秀作品的精彩之处,更是作家人格的闪现与思想的灵光。走进这些语言文字,接受它的熏陶,发现与感悟其中的人文内涵,逐渐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学生的人文品格自然得以提升。

写作教学,是表现人文精神,培养着人文精神以及提升人文品格的重要途径。濡染了人文色素的作文,往往是鲜活的、独特的、明敏的、高尚的,而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的洗礼。一句话,舍弃了人文精神便是舍弃了语文的灵魂,不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便不是健全的教育,所以,我们想借助作文来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而我们提出进行“丰富学生作文文化内涵”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通过教学实践和探讨,引领学生开掘文化的精髓,在写作教学与文化内涵的有机契合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拓宽写作教学的领域,提升写作教学的质量,形成切实可行的写作教学理论体系。同时借此过程能提升学生的人文品格,回归语文教学的真正面目。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丰富学生作文的文化内涵,我们将进行四个方面的有效链接。

链接课堂

营造民主的教学的氛围,以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写作教学过程,使写作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创作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写作、乐于写作、善于写作的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突出写作教学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建立民主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自由而理想的发展。总结其特征,构建多种有效的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课堂教学模式。

链接文本。

语文文本(教材与课外读物)中的人文内涵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挖掘教材中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的人文内涵,厘清其表现特征,以文本中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再通过文字外化为一种表达方式。

后进生,即我们平时说的”差生”,其实,“差”只是暂时的,任何一个所谓的“差生”都存在着成为好学生的潜能。

如何去激发学生的深层潜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他们的最终成功打好基础,这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我班是全校知名的“吵包”班,学风差,纪律差,主要原因是后进生多,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差,学习缺少积极性。

长此以往,肯定不利于全班学生的健康成长。经过半年的观察和思考,我觉得很多后进生其实是可以转化和提高的。

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一、信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而那些“后进生”思想就更脆弱,他们遇到困难时往往意志薄弱,无所适从,甚至“破罐子破摔”。

这种脆弱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原因是他们在求的道路上极少获得成功的喜悦,一次次的挫折使他们心里产生了障碍,失去了信心和动力。因此,我们要尊重他们、鼓励他们,为他们架起一座成功的桥梁。

二、关爱,激发学生的信心没有爱就没教育。教师应尊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学生也会逐渐向老师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

后进生,即我们平时说的”差生”

其实,

“差”只是暂时的,任

何一个所谓的“差生”都存在着成为好学生的潜能。如何去激发学生

的深层潜能,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为他们的最终成

功打好基础,这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

我班是全校知名的“吵包”班,学风差,纪律差,主要原因是后

进生多,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差,学习缺少积极性。

长此以往,肯定不利于全班学生的健康成长。经过半年的观察和

思考,

我觉得很多后进生其实是可以转化和提高的。

以下是我的点滴

体会。

一、信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

弱的东西,

对待它要极为小心,

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

露珠”

而那些“后进生”思想就更脆弱,他们遇到困难时往往意志

薄弱,无所适从,甚至“破罐子破摔”

这种脆弱心理形成的原因主

要原因是他们在求的道路上极少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次次的挫折使他

们心里产生了障碍,失去了信心和动力。因此,我们要尊重他们、鼓

励他们,为他们架起一座成功的桥梁。

二、关爱,激发学生的信心

没有爱就没教育。教师应尊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学

生也会逐渐向老师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

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

小学作文生活化小课题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有效化解数学的抽象性,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认知亲切感,更好地促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论文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如果能从某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利用,就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接受数学知识,进而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笔者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创设情境,感受数学价值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生学习每节新知识时,从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明白,并引起一种想知道究竟的渴望,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学习有兴趣,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如在教学人民币这个新知识时,小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可以问学生你们到超市去买过东西吗?你带了多少钱?买了什么物品,是怎样付钱的?然后,投影仪出示人们买东西的生活情境,从中留下悬念。如果买35元的计数器,可以怎么付钱?小朋友一一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后,再次组织学生在班上开展“小小商店”购物活动,让学生拿着钱购买需要的商品,并且算一算付出多少,应找回多少钱,在实际购物中巩固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生自己去体验购物,解决问题,体会付钱、找钱,与小伙伴们合作、交流、讨论,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二、课中探究,融进生活画面

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习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教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一些教师直接把“先做乘除法再做加减法”、“有括号先算括号”等这些运算顺序直接灌输给学生,往往这样做的效果是不太理想的。教学这一内容时,可以展示生活情境:学生喜爱的快餐店,同时出示一个标价为8元的汉堡包和一杯标价为5元的可乐,问学生如果让他们买这些食物多少钱。然后再加1杯可乐,问:“现在你应付多少钱?”学生列式是“8+5+5”或“8+5×2”。讨论“8+5×2”怎样算?有的学生说先算加法,有的说先算乘法在讨论之后,统一认为该先算5×2,教师立即追问为什么先算9与2的积,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根据具体的事例说明:因为买的是两杯可乐,如果先算8+5再乘2就是两份汉堡包加可乐了。

在具体事例中让学生抽象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动手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当学生在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去开展讨论、研究甚至动手操作,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好学、好问、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这样的课堂总结设计使整堂课的教学得到了升华。《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到家里去计算一下金鱼缸(长方体的)、纸板苹果箱、火柴盒外盒的表面积。教学简单的统计后,问学生统计表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制作一张本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使他们知道课本例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了“认识人民币”后,布置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购物。教学了“认识时间”后,布置学生:①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②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安排表。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可让学生到校园外观察,找一找生活环境的那些地方运用到轴对称图形。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店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小书包、小房间整理好。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三、教学手段生活化,检测数学学习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由于其直观、形象,又“声色俱备”,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在教学中应用广泛,然而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学时,适时选取一些辅助性的生活内容,更贴近学生。例如,教学《什么是周长》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描一片叶子、一本书的封面、文具盒一个面的边线,让学生明白从边上的任意一点出发,绕边线一周回到原点才是图形的周长。再设计了“你摸我看”活动:

①选择你身边的一样物体,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摸一周。

②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③动笔算,要求学生量一量刚才摸的一个面的边线,算出它的周长。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年龄小,往往难以理解,学起来常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富有生活性又贴近学生的游戏教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设计摸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规律。数学来源于实践,在获得对现实的数学认识并总结到数学原理或规律后,还必须回复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检验。这既是检验原理、规律可靠性的过程,也是数学应用的过程,并且是保持数学生气勃勃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例如,在学过“比多比少应用题”后,我出了一道题:“爸爸今年33岁,比儿子大20岁,儿子今年几岁?”有位学生说:33+20=53(岁)。师问:你为什么这样解答?生:因为大10岁就加上20岁,所以就是53岁。大部分学生回答:不符合实际。教师肯定了大部分学生用生活验证的做法,指出要形成自觉从生活经验角度去检测数学学习的结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合理性。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让学生全玩百度。

一、课题研究背景:二十一世纪,归根到底是教育的世纪,全社会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基础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国家教育部决定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育思想、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小学语文学科的改革已进入实质性的阶段。 新理论在不断产生,新方案相继在实施,新教材在逐步推行,因此,在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教育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出路就是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渠道。它得天独厚的特点,为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然而据我们2012年抽样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是“谈写色变”,教师视作文教学为烦恼。又从历届小学毕业生考试情况来看,我校小学语文成绩普遍低,特别是占有相当比重的作文这一块成绩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试图改进方法,积极创设条件,促成学生主动参与,努力探索一条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就是我们的研究动机。。另一方面,我校一直重视教师的科研。认识到教师科研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最好途径,是由教书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课题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希望通过教育科研提升自己并构建出有效的促进小学生作文的教学模式。二、课题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探索有效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让小学生喜爱写作。从三四年级开始,通过兴趣的培养与策略的学习,促进学生喜欢作文,善于写作文。同时在学校形成浓厚的作文教学教研氛围,寻找更适合提高作文教学的途径。1、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2、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通过研究,探索小学生各学段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三、研究对象、方法与步骤:1、研究对象:以所任教的柿子园乡中心小学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2、课题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解决“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的问题,来探索和构建小学生如何爱上写作的教学模式。按照“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再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课题组将会定期的组织研讨——研究的主题、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策略的分享等等,通过严格的测量评价行动的结果并发现问题,形成一套可操作的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模式。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2)、实验研究法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促进策略可以通过实验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说,用行动研究法探索和构建小学生如何爱上写作的教学策略和模式,用实验研究法检验行动研究提出的策略。(3)、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培养习作兴趣”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培养习作兴趣”的重要性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常上语文网站,参与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 3、研究步骤:1、课题酝酿、启动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工作目标:为课题的启动作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工作:成立实验年级(样本),进行课题论证,组织课题论证会;组织学习广泛吸取意见,进一步完善课题实验方案,组织课题开题论证会。2、实验研究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6月)工作目标:围绕课题进行层次研究,全面实施完成实验方案所规定的实验内容,达成课题研究目标。主要工作:规范实验操作,深入开展实验研究,召开实验研讨会,积累实验资料,组织撰写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初步形成实验研究成果。3、结题总结阶段(2014年6月---2014年7月)工作目标:全面形成课题成果,达成实验研究目标,课题结题鉴定。主要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举行研究论文报告会,编印论文集、学生优秀作品集。四、研究内容:中年级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一)链接生活,激发欲望,个性写作:王景燕老师针对所执教的四年级学生,她认为作文教学首要的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树立其写作的信心,这样学生才能表真情、吐真言,作文内容自然充实而有个性。她认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教学应努力生活化。依据这样的理念,她的作文教学设计着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精心设计参与过程,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利用各种感官体验,从而为自主作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她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淡化习作痕迹,以情趣激荡情趣;2、创设生活氛围,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3、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积累个性化素材;4、抒写独特的感受,表达真实的自我。(二)引发写作之源 激发写作之趣我在上三年级习作课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的源泉,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一、 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写作素材二、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有感而发、积极写作三、学会修改评价作文,让学生感受作文的乐趣在我上三年级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写一写,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之前都没接触过作文,所以讲解起来有些费劲。不但要把写作文的格式和要求讲清楚,而且还要让学生看例文。我让学生看的是语文课本习作一的例文,有两篇,一篇是《好阿姨》一篇是《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其中在看第二篇的时候,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让我特别感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说的是小作者的愿望“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为小鸟画上一片片大树林,为鱼儿画上一条条清澈的小溪......为祖国的大西北画上一条条公路,为盲人画上一双眼睛......”给学生范读完一遍之后,我问同学们:“文章的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小作者这样的用意是什么?”没想到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小作者还有很多很多话要说。”我心里暗喜,学生的理解力还不错嘛。我接着又问:“那,同学们,你能把小作者还想说的话说出来吗?”教室里刚才还气氛热烈,霎时鸦雀无声了。我心里一沉,没有一个学生能说出来吗?肯定是怕说不好出糗。我试着引导他们:“同学们,这和我们二年级学过的仿写句子是一样的,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最想画的是什么呢?”话音刚落,只见王童怯怯的把手举了起来:“老师,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给大草原画上一群群的绵羊。”“说得真好”我不失时机的鼓励了王童。有一个开头的,其他的同学都顺着王童的思路走了,有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给大草原画上一群群的牛”的,还有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给大草原画上一束束牧草”的等等,都是和大草原有关系。我不禁暗自苦笑,想把这个话题结束。突然,赵杨说:“老师,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给爸爸妈妈画上一段美好的时光”,我对赵杨伸出了大拇指。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热了起来,夏艳芳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给奶奶画上一个机器人,奶奶累的时候,让他给奶奶捶背。”张多周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给灾区的小朋友画好多好多的新房子,这样他们就有地方住了”......我的眼睛湿润了,多好的孩子啊!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获取写作素材,让学生的作文由原来的“无米之炊”变成现在的“有米之炊。”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校德育中心、学校大队部开展的活动设计了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参与的活动。例如:结合学校五月读书节活动在班里开展了好书推荐、讲故事比赛、背诵古诗词比赛、制作精美书签、设计并填写读书卡等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学生感受很深,再引导学生作文,这样写得就生动了。冯老师这样通过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写作素材,让他们积极参与活动,从情感体验中有感而发、积极写作,这样,不仅大大地降低了学生作文的难度,还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高年级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一)随笔式作文,无拘无束的表达高年级的孙凤平老师认为:文章本由心而生。人们写文章,首先是因为胸中有了“积蓄”(即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感情或某种看法),而且不吐不快,于是才有了写作的动机和欲望。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在语言文字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在学习生活中也有自己烦恼与快乐的生活体验,在作文实践中尝试“随笔式作文”,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所谓随笔式作文是指不受内容、形式的限制,心之所想,兴之所至,形诸文字,是为随笔式作文。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她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平时写小日记(内容不限,篇幅随意),节假日写大日记(内容不限,篇幅在400字以上)。学生的日记,从篇幅上看,有长有短,长到几百上千字,短到只有一两句话。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有写人的,有记事的,有写景的,有状物的,有议论的,也有写读书心得、影视观感的。学生喜欢日记这种表达方式。因为随心随意,亲切自然,能让他们感受到表达的快乐。很多学生都说他们迷上了写日记,若一天不写会觉得少了点什么。更喜欢老师评讲日记。每次日记一交上来就催老快点批阅,早点评讲。为了写日记,学生自觉地关注起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来。因此,让学生写日记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二)利用阅读教学,培养习作兴趣。教六年级的张喜春老师则认为利用好阅读教学同们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引导仿写,教《少年闰土》一课,她问学生:“作者是抓住少年闰土的哪几个特点来写他的外貌?”学生回答“紫色的圆脸”、“小毡帽”、“银项圈”。学生和她通过分析讨论,明白了写人物外貌是为了写人,要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当堂她请了一位男同学上台,先让全班同学观察这位同学的外貌,再让学生进行片断练习。有材料有例子,这样就收到了令人满意的写作效果。(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喜爱活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而丰富多彩的活动又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写作素材。因此可采用先动后静的方法,诱导学生实践活动中练习写作。每周星期五下午可利用班会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故事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小厨师活动”等,在愉快的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抒展自己的才能。活动结束后,再让大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给大家听,然后写下来。学生由于亲自参于,亲眼目睹,个个胸有成竹,兴趣盎然,好像有满肚子的话要说出来,都有东西可写(四)加强课内外阅读,剪报评报,提高写作五、学生的习作整理六、结论与思考:1、这一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使我们学校的教师获益匪浅,特别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获得了较大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内在的潜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2、由于这一课题仅仅搞了一年的时间,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离目标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作文变快乐,还有很大的距离。学生进入初中、高中阶段后,还应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 3、.这一课题的推广,特别是全镇语文教师都来搞这方面的实验与研究时,师资培训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小学道法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分析

实施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在社会中更加联系实际,会生存的人,而不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公主王子们,使得他们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这个世界,培养正常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下面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分析论文,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摘要: 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在国家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目前正处于研究发展阶段。首先阐明生活化教学的理论观念,并说明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接着讲其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手段及应用方法,最后阐明生活化教学理念如何在高中实际课堂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手段;重要作用

在我国当今的教育现状,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下,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今我们国内的教育中永远固定不变的模式就是老师在台前讲,学生在台下听,少了实践,少了乐趣,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孩子们创新意识和思维的拓展。使学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根本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现今高中历史教学的需要。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及内涵

历史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据重要意义,一个没有自己历史的民族,就好比没有灵魂的躯壳。这足以证明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但是如今学生们普遍认为历史讲的都是许久以前的事情,对于当今社会及自身工作学习来说没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历史时懒散懈怠,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们学习历史只为追求考试成绩,偏离了最初开设历史这门学科的`初衷,生活化教学理念就是在这一前提下提出来的。

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历史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虎门销烟,中日八年抗战等等都与当今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是一种以当今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实际为主的教学理念。第二就是更加体现学生生活,指导学生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如何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历史教学中

当今课堂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课上讲解,布置作业,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高中学生早已厌倦了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他们更追求课堂上的激情和自我个性的张扬。因此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

1.老师应该将生活化的历史内容融入到历史教学中。比如说虎门销烟与当今的禁烟活动,与学生言明吸烟的危害,并放相关的视频给这些高中学生看,对学生予以警告。还有中日战争,老师应该就当今的中日形势,中日交流等当今的外交形式对学生们进行普及,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氛围,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并不是枯燥无味的。

2.更加注重实事教学。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也对于中日关系,经济发展,伊拉克战争等等津津乐道,兴趣盎然。老师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在日常类历史教学中多联系时事,采取时事竞答辩论等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类似的情景。

4.开放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亲身去参与一些与历史有关的活动,比如参观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扫墓活动,寻找南京大屠杀留下的印迹等等。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强烈的感受到自己的爱国情怀,摆脱在历史课堂上纸上谈兵的局面。

三、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运用

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根据当今我国的教育现状,考试成绩往往比学生的个性张扬,交际能力和兴趣爱好更重要,要不然高考会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说呢。因此在教育改革当中应该更注重学生自身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发展。

历史在学习中同数学一样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老师严谨的教学手段和学术性的教学语言会造成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历史课程就是历史资料的阅读课,枯燥无味。因此老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语言方式,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更加生动有趣的讲解历史课程,使得历史不再变得遥不可及,更加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四、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修养及教学水平

老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联系历史课堂教学学生的表现,制定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更合实际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课下应该做足准备工作,查阅相关的文献视频资料,请教一些资历深,声誉好的教师,共同探讨研究生活式教学理念更好的教学方式。

并且要比之以前更要加深对于历史课本内容的理解,注意在课堂中讲解时所需要的情绪,注意自己情感表达的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及国家时事,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比如活动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角色扮演活动等等,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改正自己在教学模式上的错误,创造最佳的历史情境,附以最丰富的情感表达,注重自己声调的扬抑,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时时改进,以求做到最好。

结束语

高中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期,学生们已经开始理智冷静的思考问题,使学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一个重要时期。实施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在社会中更加联系实际,会生存的人,而不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公主王子们,使得他们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这个世界,培养正常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宋锦国.谈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层次性[J].科学大众,2009(02).

[2]韩丽群.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和实践[J].网络财富,2009(11).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有效化解数学的抽象性,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认知亲切感,更好地促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论文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如果能从某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利用,就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接受数学知识,进而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笔者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创设情境,感受数学价值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生学习每节新知识时,从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明白,并引起一种想知道究竟的渴望,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学习有兴趣,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如在教学人民币这个新知识时,小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可以问学生你们到超市去买过东西吗?你带了多少钱?买了什么物品,是怎样付钱的?然后,投影仪出示人们买东西的生活情境,从中留下悬念。如果买35元的计数器,可以怎么付钱?小朋友一一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后,再次组织学生在班上开展“小小商店”购物活动,让学生拿着钱购买需要的商品,并且算一算付出多少,应找回多少钱,在实际购物中巩固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生自己去体验购物,解决问题,体会付钱、找钱,与小伙伴们合作、交流、讨论,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二、课中探究,融进生活画面

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习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教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一些教师直接把“先做乘除法再做加减法”、“有括号先算括号”等这些运算顺序直接灌输给学生,往往这样做的效果是不太理想的。教学这一内容时,可以展示生活情境:学生喜爱的快餐店,同时出示一个标价为8元的汉堡包和一杯标价为5元的可乐,问学生如果让他们买这些食物多少钱。然后再加1杯可乐,问:“现在你应付多少钱?”学生列式是“8+5+5”或“8+5×2”。讨论“8+5×2”怎样算?有的学生说先算加法,有的说先算乘法在讨论之后,统一认为该先算5×2,教师立即追问为什么先算9与2的积,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根据具体的事例说明:因为买的是两杯可乐,如果先算8+5再乘2就是两份汉堡包加可乐了。

在具体事例中让学生抽象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动手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当学生在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去开展讨论、研究甚至动手操作,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好学、好问、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这样的课堂总结设计使整堂课的教学得到了升华。《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到家里去计算一下金鱼缸(长方体的)、纸板苹果箱、火柴盒外盒的表面积。教学简单的统计后,问学生统计表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制作一张本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使他们知道课本例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了“认识人民币”后,布置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购物。教学了“认识时间”后,布置学生:①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②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安排表。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可让学生到校园外观察,找一找生活环境的那些地方运用到轴对称图形。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店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小书包、小房间整理好。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三、教学手段生活化,检测数学学习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由于其直观、形象,又“声色俱备”,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在教学中应用广泛,然而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学时,适时选取一些辅助性的生活内容,更贴近学生。例如,教学《什么是周长》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描一片叶子、一本书的封面、文具盒一个面的边线,让学生明白从边上的任意一点出发,绕边线一周回到原点才是图形的周长。再设计了“你摸我看”活动:

①选择你身边的一样物体,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摸一周。

②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③动笔算,要求学生量一量刚才摸的一个面的边线,算出它的周长。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年龄小,往往难以理解,学起来常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富有生活性又贴近学生的游戏教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设计摸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规律。数学来源于实践,在获得对现实的数学认识并总结到数学原理或规律后,还必须回复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检验。这既是检验原理、规律可靠性的过程,也是数学应用的过程,并且是保持数学生气勃勃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例如,在学过“比多比少应用题”后,我出了一道题:“爸爸今年33岁,比儿子大20岁,儿子今年几岁?”有位学生说:33+20=53(岁)。师问:你为什么这样解答?生:因为大10岁就加上20岁,所以就是53岁。大部分学生回答:不符合实际。教师肯定了大部分学生用生活验证的做法,指出要形成自觉从生活经验角度去检测数学学习的结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合理性。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是新任老师学习高效教学课堂的一种方法,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

从教多年,为了能给学生更好的课堂,将知识以更艺术的方式传播给他们,我阅读了许多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和名著。最近我拜读了《经典课堂》一书,此书收录了窦桂梅、郭初阳、贾志敏等名师的经典教学实录,让我的确受益匪浅。拜读名著的同时,我常常在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究竟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读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认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教师给孩子什么样的课堂,孩子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如何给孩子一个经典的课堂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情感的课堂

1.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教师应该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中学习和成长。如教授《渔歌子》一课,教室通过激情的配乐朗读,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与作者张志和同喜同乐,达到情感的共鸣。

2、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有了它,才能在课堂中使学生充满情感,融情于课堂,融情于人生。在“情”中体验人生,学会成长。

(二)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对话,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在交流中塑造经典课堂。自读课文的教学,全部采用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

( 三)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我认为,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教师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展示自己,以课堂为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最“真”的情感,最“实”的体验,最“美”的心灵。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四)感悟的课堂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在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录像资料等位学生展示美丽的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四、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1、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2、有趣的作业形式

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3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经典的语文课堂回会给学生带来精彩的人生!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2

回首几年教六年级的历程,学生每一批都有每一批的不同,但是,细想来,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六年级的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呢?

一、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的心理情绪去影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反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从积极的情感出发,抓住作品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调动情感,深入学习。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之道,贵在启发潜能。教育心理学研究业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让学生在学习上 “主动”起来,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相信每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对知识,我愿是大海;做教师,我愿是春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它使师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互动,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感悟学生的真情。

二、“把学生当正常人看”。

我们要及时地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长短处,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适当地引导,努力让他们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在众多的学生当中,有着一些特殊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处于正常规律之外,即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智力超常或低常,他们也被称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而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获得施教者和周围人的重视与爱护。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接触的特殊学生往往是那些表现不好、成绩又不理想的学生,他们也被称为是问题学生,而这样的学生,老师也往往是最感头疼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可取之处,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潜能”,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努力发掘学生这种潜能,多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好正确的引导。要知道垃圾尚且是被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更何况是学生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既是资源,就该好好开发利用。

我们班的王同学是一个胆儿小,有些口吃甚至近乎自闭的孩子。今天的语文课上,该轮到他回答问题了,只见他红涨着小脸,低着脑袋,结结巴巴的声音蚊子一般大小,他越是惊恐,学生们越是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王同学竟然紧张地哭了。看着他痛苦的样子,我懊悔地自责起来:真不应该让他回答,让他在众人面前出丑,刺伤他的自尊心,可是如果不让他参与,不是更挫伤他的积极性吗?在这尴尬之际,我倏地灵机一动,捕捉到了瞬间灵感:这名学生不就是不习惯在众人面前说话吗?我微笑地对大家说:“请大家趴在桌子上,只需用耳朵听就可以了。”学生们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都假装若无其事趴在桌子上。王同学慢慢地把头抬起来,从他明亮的眼睛里我看到了轻松和自信。此时此刻,就象有一股暖流涌遍了我的全身。不知在什么时候,他早已不在害怕,他镇定自若的和大家的目光对视着,他获得了成功。王同学脸上带着灿烂的微笑。学生们使劲的为他鼓掌,我也拼命地鼓掌,为他闯过难关,赢得自信,更为我自己鼓掌,能在关键时刻如此地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难道不是吗?孩子的心就如同破土的嫩芽,老师对他的一点点保护就如同丝丝春雨让他有了争春的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这也成为我今后工作中努力的一个方向,不以成绩取人,善待每一个学生。

三、在实践中探求兴趣

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而不是天天强迫自己去学习,那样显然效率不高。假如老师在课堂上能有意识地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使得课堂充满趣味,我想大家应该会很主动地去学习,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在讲解课文或者试卷的时候我们不妨联系现实或者相关的资料绘声绘色的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

例如,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方式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相关内容整合起来,最大限度激发积极性。倡导写读后感,排练故事使学生自觉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把看过的《超人》写成读后感,再和其它同学的读后感制成电子版;有的学生喜欢与同伴合作把大家收集到的名人故事、自己的成长故事以及读后感办成一份电子报,也有能力高的学生利用网络办自己的电子报。有的学生找几个伙伴一起分角色排练喜爱的成长故事。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厕所里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更多的学生早在第一学期就忙着写临别赠言。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组织学生为校园小报、广播站积极撰稿。在练笔、讨论、推敲中学生乐而不疲,尊师爱校、友爱同学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

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助能力,使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让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

四、融会贯通,以一当十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例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相机返顾或推荐《小珊迪》《小音乐家杨科》等课文,引导学生把几个人物作横向比较,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分析感悟能力,这是从文章的内容方面相串联的;还可以从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学习小组里交流安徒生这位“世界童话大王”的名作,花时少、收效高,关键是培养了学生广读博览的兴趣;还可以进行读写知识的迁移,在阅读教学中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新年的阳光照着小女孩小小的尸体上,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火柴梗。新年的街头热闹依旧,可怜的小女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由此,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求,让这一久远的童话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小女孩被奶奶紧紧地搂在怀里,她俩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到那没有饥饿、寒冷、痛苦的饿地方去了。她们向着光明和幸福飞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泼的孩子们把她们吸引住了,她们来到了,来到了你们的中间。你会 ,你会 ,你会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

激发同学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要让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在他们的影集里、校园网里有珍贵的镜头;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双赢”,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我,资质平平,不求做一名 “艺术家”,但求做一个让课堂神采飞扬的教书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3

文章千古事。科举时代,又有一篇文章定终身的制度。的确,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过去的作文教学指导课,我们往往是给学生一个题目,在简单地讲解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讲解完后,台下立刻显出一片“皱紧眉头,咬断笔头”的习作场面,之后的批改中总是会出现主题轻浅甜腻,思想触角只停留在生活的表象,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未探入复杂的深层,题材如出一辙,语言贫困乏味,假话空话一大堆,缺乏真情实感,生搬硬套,结构方法机械雷同,导致了学生作文与做人的背离,作文中所描述的生活形态与亲身经历的两者之间相去甚远,同时导致了学生的思维指向单一、空间狭小。

作文指导课,教师须讲究“导”的方法与形式,注重解决三个问题,即一、为什么写?二、写什么?三、怎么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写作不仅是拿起笔来写在纸上那一段时间内的事情,意思的发生,需要的提出,都在动笔之前。认定中心,审查材料,也在动笔之前。提起笔来写在纸上,不过完成这工作的一段步骤罢了。有些人认为写作的工作在提笔来的时候才开始,这显然是错误的。如果如此,写作就成为一种无需要,无目的,可做可不做的事了。”

一、为什么写?——明确写作目的,预防空洞、不知所云。

检验小学生作文的标准是:是否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文字通顺地记叙了事物。因此,作文指导课,教师必须设法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显生活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教师的指导,不能只把思路局限于大场面、大事件,应该让学生跳出课堂小圈,放大生活外延,跳出教材小书,放大阅读范围,不但面对生活琐屑的表象,而且也透视其间深蕴的生活真谛和本质。换句话说,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就是为了使学生确立真实和真诚的情感态度,在明明白白地弄懂“为什么写”这个问题的前提之下来进行习作。学生作文应该是从一己心灵体验出发,逐步地达到不自觉地“泻泄”和“倾吐”的境界,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便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时刻,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不可抑止地发生了通过文字倾泻心绪的写作冲动。

二、写什么?——真实的表达。

教师的作文指导过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我们所一直强调的“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处处有生活”,就是为了让学生能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劳动等方面逐步积累经验、体验感情,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之后能充分地运用习作素材。

学生习作素材的来源在于一、现实生活本身;二、现实生活在书本中的反映;三、现实生活在图画中的反映。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人与事,景与物,为我所用;二、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大力提倡“读写结合”。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从丰富的语文教材中挖掘读写训练的结合点,把作文片断训练经常地、持久地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教会学生能运用教材中的写作因素来进行习作训练,这样做,既巩固了阅读教学效果,又促进了学生读写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作文指导过程,解决了“写什么”,也就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积累到表达”的训练过程。修订大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过去的语文教育,是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而目前的语文教育,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因此,作文指导就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指导,教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表达。

三、怎么写?——正确的表达方法和技巧。

“怎么写”就是如何表达,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语言描述见闻、感受,追求平白质朴,追求真实,反对虚假。即使学生的观点有些偏颇,也不要大惊小怪,认真加以引导,正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职责。让孩子放开胆子写作文,是消除害怕作文情绪的关键,也是学好作文的良好开端。

“怎么写”这个指导环节,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对学生作文的基本语言要求,诸如贯穿语脉句序的通顺、吻合语境要求的得体、状物写形的准确、用词组句的简洁、整体风貌的朴素等,但是我们还应该提倡个性化行文,所谓个性化行文,体现在遣词、造句乃至文体的选择等各项硬指标与语调、文势和韵味等各项软指标,凡率性而为,凸显生命本色,无所粉饰,无所遮掩,一任才情,皆无不可。

“怎么写”涉及到写作方法的指导问题,教师在学生写作训练的内容、形式、方法上应该狠下一番功夫,努力激活学生写作兴趣,促使学生“爱写”。《修订大纲》中把中年级习作的重点放在“自由表达”上,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体现了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有利于中年级学生打消顾虑,放开手脚,放胆习作,做到“敢写”;高年级,则加以收束,要求学生能全面地达到习作要求,实现“会写”。

学生要真正具备写作的硬功夫,关键还在于通过练笔和练口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如果能坚持以写日记、随笔和口头作文等形式来作写作训练,并循序渐进、科学引导、辅之以艺术化的精神激励,不失为实用价值颇高而又不使学生负荷过重、束缚过多的有效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素质教育的内容要更加的新颖,具有时代创新精神,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更加贴近生活,语文本身就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一门学科,在学生今后的社会交流以及人际交往当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谓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更多的交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的内容更加贴近自身的实际生活,这样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更加愿意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将抽象的知识点生活化,让学生更加自主的去探索和学习知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课程

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最终的目的就是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灵活的运用语文知识,进行人际交往以及参与社会活动,所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联系实际的生活状况,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活动,让他们在生活环境当中真切的去体会,当教材上要学习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的比较密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些联系生活的调查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当学习到关于环境污染的课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小区内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和更多的人接触,在实际的交流中获得想要的答案,同时也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在活动中感受语言的使用技巧。这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愿意和人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锻炼语言交流的能力。

二、加强生活体验,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还不是很丰富,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一些事物的观察也不是很到位,很多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并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说教师要有意识的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带领学生认真的观察生活。小学的作文课程一向是让学生感觉到头疼的项目,缺少写作的素材,不知道从何下笔都是学生在写作中常见的问题,这也是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造成的。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联系实际的生活。比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的时候,文章中生动的描述学生可能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感受,这时如果是适当的季节的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踏青,让学生真正的走进大自然当中,认真的观察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学生有的观察河边的垂柳,对于柳树的状态,发芽的情况以及一些姿态的变化都进行认真的观察,有的学生则是对初春的小草比较感兴趣,同时在观察的时候也感受到了小草强大的`生命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强大孕育能力。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学生对课本上的描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理解作者的每一种比喻和每一个形容词,在写作的课程中学生也不会再感觉到迷茫,有了实际的生活经历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写作素材,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无疑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秋景或者是丰收的景色,这样的情境在文学作品以及写作当中都是很常见的,联系实际生活,增加生活体验,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三、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形式,还要跟随着时代的变化注入新鲜的元素,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的元素,这并不能说是脱离了语文教学本身,而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文章的含义,有些时候语言上的描述并不能直观的帮助学生的理解,教师也不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所以说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学习《荷花》这篇文章的时候,文章描述荷花的美丽,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于荷花的那一份喜爱之情,脑海中也会出现荷花的景象,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心中想象到的荷塘的样子画出来,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样照顾到了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由的进行发挥,学生运用画笔将自己心中想到的荷塘的样子呈现出来,每个学生都运用不同的图画展现着自身独特的想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绘画作品了解学生的掌握状况,同时选出画的比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的联系生活的方式不仅让学生能够学好语文课程同时还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发挥。

四、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内容

传统的语文作业的形式基本上就是课文的背诵或者是生字的抄写,形式单一枯燥,机械式的作业形式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在作业的布置方面教师也应该更加的联系生活,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学习语文知识。比如,在学习《老槐树》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家庭作业,找到生活中的槐树,并且要学会认识槐树的样子,将找到的槐树的叶子画下来,了解槐树的生活习惯以及它的花朵和果实的样子,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感觉到比较新奇,不用动笔但是需要更加留意生活,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致也会比较高,这样的作业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了解生活。

总之,语文的学习是为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在生活当中也有许多的语文知识,二者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元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探究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要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水平的持续性提高,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其全面发展,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与时俱进。因此,在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探索更多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方式,以期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多媒体 游戏 生活化

语文这门学科无疑在任何学生时代,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标改革力度的日益加大,传统的应试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亟待进一步的创新与完善;与此同时,新课改要求教育教学要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进步打好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满足新课标要求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的目的。以下内容将对此做出比较具体性的分析。

一、 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小学语文教师巧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符合时代与新课改的发展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详细一点来讲,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特征以及教学需求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比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篇课文时,先播放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半洒云天、凌空而下的奇特美观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并且配上美的音乐、美的解说,让学生仿若身临其境,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后,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从而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与认识,并且领悟作者那种丰富的想象与强烈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在写作文时常常会出现抄袭作文书、错字连篇等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在面对《课间十分钟》这样一道作文题时,教师可以事先运用摄像机在不经意间将学生们的课间活动记录下来,然后在作文课上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一看就会发现课间十分钟原来这么精彩,这种直观性的呈现能够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感官与写作欲,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再者,小学语文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之时,要注重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等,要使得所选择的多媒体素材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此一来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喜好游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利用这一特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其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课都有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字词,死记硬背的方式根本无法让学生牢记于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事先在课前准备一个转盘,在学习生字时,指名让学生们转转盘,随着转盘的不断转动,形旁与声旁就会组成不同的汉字,比如“氵”、“马”、“女”、“亻”分别与“也”字组成了池、驰、她、他。然后让转转盘的同学对自己所转到的字进行记忆,这样一种有趣的拼字游戏,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一些有规律的汉字,而且活跃了课堂氛围,便于今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二,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法时一定要注重结合所学课文的主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课文主旨。比如在教学完《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适当分组,让学生把组内学生的友谊以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借助段话剧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整个过程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充当裁判的角色进行评比,这样的游戏方式不仅能够寓教于乐,让学生体会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怀,而且融洽了师生关系,利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 尝试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语文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大多数是源自生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源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寻找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让生活中的点滴也能成为教育教学的素材。比如在学习了《火烧云》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观察放学前傍晚的晚霞,并且鼓励学生积极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美景,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有,生活化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争取家长的参与,鼓励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让孩子接触社会,比如经常带孩子旅游、逛公园、烧烤、参加少儿比赛等,不断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学习的素材,为其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再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采用风趣幽默、贴近生活的语言去感染小学生,主动去融入到学生的世界中去,在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本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

结束语: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论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是素质教育的普及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遵循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与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良好途径与策略,不断地增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熊广平.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08)

[2].唐现弟. 《浅谈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开展》.求知导刊.2016(0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