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教育文章类

发布时间:2024-07-07 15:06:48

教育文章类

教师教育叙事文章内容7篇

美术教学要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作为美术老师,你有在美术教学之前写一篇美术教案?块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是否在找“教师教育叙事文章内容”,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教师教育叙事文章内容精选篇1

体育游戏时间,我正和孩子做“网小鱼”的游戏。孩子们扮成小鱼围着我欢乐的游来游去。可是我发现仅有娇娇一个人坐在自我的位置上看着我和小朋友游戏。

娇娇是我们班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她胆子比较小,做事比较慢,对人不信任,总是拿着某种物品作为自我的依恋物。看得出来她也想参加我们的游戏,可是又不敢参与进去。尽管我不停的鼓励她游戏,她还是不愿意。怎样办呢?我想再多等她一会,看看她的表现。我边和小朋友游戏边关注着她。当我唱到“一会上一会下,好像欢乐的小朋友”故意走到她身边和她亲近亲近、和她抱一抱、对她笑一笑。孩子们也模仿我的动作,相互拥抱。娇娇被我们的气氛感染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游戏,在我的邀请下,她最终迈出了第一步和我们一齐游戏。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抱一抱、笑一笑是让他们接纳别人最好的方式。何况和教师的交往才短短的几个星期。活动时她不愿意参加,我没有强求她。因为孩子的适应有快有慢。让她有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最终用自然亲密的动作打动她,让她参与游戏,让她迈出勇敢的第一步。看着她的提高,我也感到无比的欣慰。

教师教育叙事文章内容精选篇2

教育之路已经快一年了,在这一年当中不能说我的经验就积累了很多,相对于其他老教师来说我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孩,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在从事教育这一个行业当中我发现这条路并不像我想象的这么简单,以前我总以为教书很轻松,只要有知识就足够了就可以将学生教好,可现在才发现原来有知识是不够的,因为在一节课当中你不能只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他们学习的也不只是只有知识,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比如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等等,而且一堂课当中纪律好不好直接影响了一节课的质量,学习要在一个宽松安静的环境下才能有良好的效果,所以一个教师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管理的艺术,教育是智慧与爱并存的行业,为了能成为一名好的人民教师我会努力使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丰富起来,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提高,使我的学生能快乐的学习成长。

今年我刚接手了二(3)班这个班,起初我非常不愿意接手这个班,因为在我看来当班主任是一件苦差事而且事实本来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当班主任就是因为做班主任有太多琐碎的事要管了,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就是一块宝,苦口婆心的他也不懂,要想成为一个好的班主任那是非常难得一件事,之前担任过五年级的班主任,虽说年纪会大一点但还是不懂事的孩子,由于经验的不足管理起来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幸亏有学校领导的关心和照顾才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在的这个二年级,人数多管理起来我觉得更加的吃力,孩子的年龄也小很多事还是由班主任亲手做比较多。班上现在有一个多动症的学生,起初想着给他多一点的关心也许能让他变得乖一点,可后来发现他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反而他偷人家的东西的行为更加的频繁,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跟他家人沟通也没办法因为在他家人的眼里他是一个跟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的孩子,我的理解是他的家长已经对他失去了信心了,试想一下连对自己的孩子都没有信心的人老师该如何做?虽然在教育之路上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不管这条路有多难,但我还是坚信有爱有智慧彩虹会在风雨后的,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大爱无痕,润物细无声,教育无处不在,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和蔼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关心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欢乐、带来智慧,我为学生,为事业不懈地努力着。

教师教育叙事文章内容精选篇3

每一位家长都望子成龙,这也就意味着在“成龙”的背后,一定有聪明的家长为他做强大的'后盾。

我是一位平凡的女性,随着女儿的降临,我便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家长。我只有初中学历,在这个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很显然我已经落伍了。当然,我不希望我的女儿像我一样,刚刚步入社会,就被社会的浪潮推上岸边,期盼着她能够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栋梁之才。

在女儿进入校园时,我便买了两本有关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籍,在我认真读过之后,感触很深,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能给其他家长做个参考。

第一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经常陪孩子读一些他感兴趣的书籍,书读得多了,识字自然而然的就多了;关于计算,经常和孩子做开“小卖部”的游戏,让孩子做“售货员”,爸爸妈妈就是顾客,拿“钱”来买他的“商品”,然后让她来计算,由简单到复杂,这样计算便不成问题了。

第二做好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呢?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奖惩都在日常生活里。比如孩子小的时候轻微的磕碰会经常发生,事情发生时,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尽量以轻松快乐的心情相对,让她觉得这是很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假如碰疼她了,我们绝不能去打小板凳,而是赶快亲亲她的疼处,安慰她“马上就不疼了,宝宝不哭了”。等她状况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疼,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疼了”。这样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疼的孩子,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

第三做一个有智慧的家长。设立“记功薄”是个较好的办法,不用金钱和物质奖励孩子,最好的奖励就是这个小本中的一朵朵小红花,它无法用金钱计算价值,却无比珍贵,协助我们培养了孩子许多好品德。

第四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心情学习要比坏心情要好得多,好心情记忆更深刻。或者家长和孩子互换一下位置,让孩子当老师来叫家长学习,或者让孩子给家长判卷,这样孩子会有一种责任在她的身上,就会比较仔细的阅卷。偶尔家长故意出现的小错误被她找出来,他会很有成就感,然后很耐心的给你讲解他的答案,久而久之他就会很仔细了。

作为一个家长,我不认为我是一个合格的家长。我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很愿意与我的女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教师教育叙事文章内容精选篇4

孩子的一日活动中有很多环节,每天中午的午睡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之一。每次中午看午睡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总是有几个孩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难以入睡,我们采取了很多让孩子能够尽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给孩子听,但是对于那些难以入睡的孩子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相信这也是一个困扰我们老师的常规的难题。孩子很难午睡,这可怎么办?

我想:这也许与孩子在家不同的习惯有关。例如:有的孩子在家睡觉时让家长陪着睡觉,有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午睡的习惯等,这些都与孩子在幼儿园难以入睡有关。我想,给幼儿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在睡觉前,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做一些安静的小游戏,还可以讲睡前故事给孩子听等来让孩子入睡,慢慢的让习惯成自然。另外我们还可以将午睡房的光线变暗一点,有一个安静睡觉的氛围。我们还要注意对于那些特别难以入睡的孩子尽量不要不耐烦的大声批评,要给他们讲一些道理,让他们明白如果自己不睡觉,在那里做小动作、发出声音,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的。

以后在睡觉前,我都会看看是哪个小朋友表现的最好,尽量多用鼓励的方式来让他们睡觉。现在,这几个孩子睡觉都比以前好多了,我想这种方法适合他们吧,在以后的时间里,我还会继续摸索方法,让孩子们都能安静入睡,养成每天午睡的好习惯!

教师教育叙事文章内容精选篇5

关于阅读区建立的重要性,我似乎已经不用多说了。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幼儿园都会有阅读区,供小朋友们阅读。然而,在幼儿园小班的阅读区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幼儿园特别是小班的阅读区形同虚设。老师因为惧怕孩子把书撕坏,所以干脆不发给孩子书,除了幼儿的教材以外,不让孩子接触图画书。有的幼儿园虽然为孩子配了书,可是仅限于让老师拿着,给孩子讲,孩子没有操作的机会。笔者调查了几家幼儿园,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问题。

其实,我园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问题,一个学期下来,小班发下去的图书要么像新书一样,没有发挥它的作用,要么就被小朋友撕成一页一页,不能看了。以至于图书在小班变成了一种摆设。

对于小班来讲,图书区的管理是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作为老师,我们要从哪几方面入手,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让我们的图书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这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图书区的建立要遵循几个原则,如便于孩子取放,购买图书时选择孩子感兴趣并对孩子有教育意义的图书,如绘本。在阅读区布置漂亮的环境,让孩子从喜欢环境开始喜欢阅读区,另外,如果有条件,可以放一些轻音乐,孩子会喜欢的。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必须让孩子接触图书。如果孩子没有接触图书的机会,那么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便如纸上谈兵,无从谈起。那种把图书束之高阁的作法无疑是不可取的。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图书买来是看的,幼儿书的价格不菲,小班孩子还不懂事,让他们撕掉了多可惜啊!还不如等他们大了,懂事了再让他们看。是啊,等他们长大了,撕书的机率是少一些了,可是,小班时期接触图书的机会也失掉了,书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来比,哪个更重要?相信老师们的心中都有答案。

接下来,重要的环节就是阅读环节的管理,老师在其中扮演关键的角色。教师示范孩子们取书方法,翻页的方法时,动作要规范,要轻,让孩子在感官上感受到对图书要爱护。

当然,小班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弱,撕书在小班是常常发生的事。小班宝宝为什么会撕书呢?原因有几下几点:

一是孩子的敏感期。三岁左右的孩子,手的肌肉正在慢慢发展,孩子会喜欢做一些手工,撕纸是孩子们喜欢做的工作。老师可以在美工区准备纸让幼儿撕。这样可以降低孩子撕书的概率。

二是图书资源不够。在图书资源比较少的情况下,孩子因争抢而导致图书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再次,不会保护图书,如翻页不注意,扔书等不良习惯。最后,模仿别的小朋友。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看到有的孩子撕书,他们就会跟着学。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防止孩子撕书:

首先,教给孩子正确阅读的方法,从取书、翻书、阅读、收书,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能有效防止孩子撕书。

其次,满足孩子手部肌肉发展需要,在手工区投放材料让孩子自由撕折。但是要尽量避免把旧书撕掉让孩子撕着玩。

再次,发现有损坏书的现象要及时做出反映,不能视而不见。在幼儿规则养成中有一条重要的理论:破窗理论。即,当一个孩子违规而没有被制止,孩子违规的行为会越来越多,相反,如果马上制止,就会有效扼制不利的影响。因此,老师看到孩子撕书时,首先要制止。并和撕书的孩子一起把图书复原。这样做听起来很麻烦,但对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却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让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们的责任,小班阅读区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我们不可忽视小班的阅读区,创造一切条件给小班幼儿阅读提供机会,理智地管理,使阅读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使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师教育叙事文章内容精选篇6

“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师如此细腻的用行动教会孩子怎样去爱。《爱的教育》中,作者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老师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女儿;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你们之中,我一个都不愿责罚,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让我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于他,这位老师的坦诚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我们意识到,老师或家长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每个人在生活中,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错误,可是我们作为小孩子,却常常受到严厉的批评;而我们的进步却常常会被忽略!每个人都不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妈妈不喜欢的坏孩子。“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老师给我们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爱。

《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这本书教会我们要真正的把爱心,献给需要的人,应当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换位思考做起,学会理解、谅解和宽容。这不仅是大人们的事,我们逐渐长大了,很多事,同样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们的老师,和养育我们的父母。有爱,才会让教育显得有意义。这是一本反映同学之间友爱的书。翻开书,将有着耐人寻味的感动!

教师教育叙事文章内容精选篇7

幼儿进入幼儿园就是进入了一个相对矛盾体。此时,幼儿的交往范围扩大,活动机会也与之增加,也就意味着他们生活矛盾不断增多。可以说,幼儿是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中成长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矛盾始终是幼儿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课。教师无疑是引导他们仿效前人,看前人是如何学会理解、处理各种矛盾,从而初步建立幼儿社会交往和独立生活的意识,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一个了良好的铺垫。我想,在这一点的认识上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矛盾处于相对激烈或十分突出的情况下,身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我所在的班级就有这么一个过于“活泼”的孩子,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争夺或索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和文具用品之类的东西,导致班上一系列的哭闹事件时常发生。像他这样侵犯或妨碍别人,随意破坏集体或他人的利益,我该怎么办?作为一名新教师,“耐心的诱导”、“榜样的示范”是我的首选之策,然而,待这些策略用过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处理方法是不大奏效的。

对于自身教育的“失败”,我不断在思考,不断在摸索,不断在探究。我想,此刻讲究艺术地、合理地、适当地进行惩罚是不是必要?这能否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矫正他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动向?是不是能够避免因理论上的回避而带来的实践上的差错?这一认识,恐怕许多人在理论和情感上都不太能够接受。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惩罚并不是因人们感情的接纳与否来确定其存在与否的。如果一定的惩罚能够达到让他释放肝火、提供息怒和静思反省的目的,又为何不可呢?这好比给小树修整枝叶,同浇水施肥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我觉得对于像他这种生活在鲜花和温和语言环境里的幼儿来说,适当的承受一定的压力,尤其是来自集体的“乡规民约”的压力,是否能培养其心理承受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认为,一定的压力有时恰恰能够成为他自尊和自信萌发的初始动力。事实上,通过我的实践证明—我的想法是入理的,“惩罚”运用得当,同样可以成为正面教育的辅助手段。

首先,对于这里所说的“惩罚”。有三点想在此略做解释:

一,端正指导思想。对像这类的幼儿实行适度的处罚,其出发点是帮助幼儿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提供承认并改正错误的机会,让幼儿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园,我们仍应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批评处罚为辅的方式,坚持以尊重幼儿的人格为前提,坚持耐心反复诱导的原则,反对无原则的滥用批评处罚手段。

二,严格掌握分寸。就事论罚、一事一罚,千万不要“算总帐”或采用“抵消法”。我们可采用“众人定罚”,达到全班小朋友共同执罚,相互监督的目的。不可教师一人包办制。

三,强调区别对待。正面教育、批评教育对于不同幼儿而言,效果是不一样的。幼儿的脾气、气质、年龄以及后天所处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幼儿们格式的性格。在此就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施教,切忌教育方法“同出一辙”。

其次,我认为在幼儿园或家庭的一般处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①冷却法:暂行隔离,进行冷处理。但严禁将幼儿关在房子内,时间要控制好。②孤立法:被大家一致认为的规则遭到违反应受到集体的处罚。如,某一时候全体幼儿都不与发错误的幼儿说话。③自我约束法:违反公约和规则,应得不到公约的某些待遇或承诺,如放学前奖励的小红花。但切忌提法,如禁止吃饭、长时间罚站、抄写数字等等。

俗话说,治病要治本。如果能让幼儿少犯错误就可避免运用处罚方式了。所以,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有必要,有义务给幼儿提供一个“和平共处”的友好和谐的生活环境,同时,时刻需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幼儿做良好的示范,并且,应加强道德规范教育。如不得妨碍他人,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做事要有谦让精神等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努力切实做到以上这些,我们的教师、家长就可以从中日解决纠纷的圈子解脱出来。更大程度上我们是拯救了幼儿,履行我们进园的承诺,执行我们应尽的义务。

“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善良和纯真。成人万不可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不谙于世”。幼儿的童心都是闪亮亮的,好似一面玻璃镜,它能毫不保留的折射出一切的光辉。

如何教育好学生?让自己的学生能更快更好的吸收自己传播给他们的知识,这是一个老师经常要考虑的问题。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教育学生优秀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教育学生优秀文章1:教是为了不教

作者:包成海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带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需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这与教是为了不教的道理完全一致。我的侄子在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考试成绩名利前茅,就是因为掌握了学习方法,主要靠自学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教也等于不教。有的学生在上小学时就不想好好学习知识,更不想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如今一看书本就头疼,一说上课就心烦,甚至上课不带书本不带笔,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循循善诱,苦口相劝,难以奏效,严厉管教,甚至拳脚相加都无济于事。有的学生说,老师煞费苦心讲的再好也如同念天书,我一句也听不明白,更听不进去。

这样的学生丝毫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更不想学会学习的方法,要让这样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前提是让他们有想学习的愿望,有愿意学习的兴趣才行。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惯成自然,好习惯成自然是好事,成了习惯就很难改变。同样坏习惯成自然是坏事,要想改过来谈何容易,正所谓得病容易祛病难。十几年养成的不爱学习的习惯,想靠几个月就改变过来是不现实的。特别是文化基础知识很差的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确很有难度,再加上不愿学习,不会学习,只能跳出一米远,真的没啥办法让他跳到两米外。

教是为了不教,我理解就是努力让学生必须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才行,如果学生自己不肯学习,那就无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如果学生愿意学习,才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才会自觉学习,才有教是为了不教的结果,这是显而易见的。

关于教育学生优秀文章2:怎样为人师表

作者:包成海

我认为,为人师表主要是指教师的形象,意思是说作为教师应当在人品、学问等各方面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俗话说的好:“身教重于言教。”因为教师的形象,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都在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叩击着学生的心灵。所以,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教师的必备修养之一。总结自己多年做教师的经验,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

教师的外在形象是仪表大方、举止得体,主要包括教师的容貌、发型、着装、饰物、表情和言谈等,它可以体现出教师的内在气质、学识和修养。

虽然教师不必去做美容或刻意化装,但是教师的容貌要做到让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易于接受。

教师的发型、着装和饰物的搭配,要以简洁明了、大方得体为主要原则。如果一个衣帽不端或浓装艳抹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教育作用。

教师的表情,要丰富自然,富于变化。和蔼时,则如阳光雨露,吹洒学生的心田;严厉时,则如暴风骤雨,一扫学生心灵中的阴霾。

言谈是教师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教师的语言要发音规范,通俗易懂。教师应当善于用清新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教学内容。风趣的表达方式是教师智慧的外在表现,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一种载体。

教师的仪表和言谈举止是自身学识、修养和心灵的真实再现。一个教师的仪表和言谈举止完全可以反映出一个学校、一个单位,乃至整个教师群体的精神风貌。

教师的内在形象是品德高尚、知识丰富,主要包括教师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等。

“育人先育己”,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同时要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自我解脱的能力以及自我表现的能力。面对取舍,做到忧而不悲、喜而不狂;面对环境,逆境中不气馁,顺境中不忘形;在成败之间,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妄自尊大。这样,才能主动面对和迎战来自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

教师的知识水平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广博的知识视野,更是教师形成良好形象的源泉。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所拥有的“一桶水”,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了。教师要与学生一道成长,在把握学科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譬如与教育相关的信息、统计、控制以及电化教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树立新教师形象的根本。

教师形象重在为人师表。自己身为一名教师,要每日三省吾身,发现哪样做得不好,就及时改正,这样才可以不断完善自身形象,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关于教育学生优秀文章3:少一些说教,多听听学生心声

作者:志远2014

一天晚上晚自习时偶然经过六年级的教室,正好看到田老师在一个合堂教室里大声地给同学们讲数学题。学生似乎听得很认真,老师讲的也很投入。但我总有一种担心:学生到底听懂了吗?听懂的能占多少?他们都能跟上并理解老师的思路吗?都能及时消化吸收吗?学生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一样吗?一连串的问题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写下了这篇感想。

其实像这样一言堂式的教法的老师大有人在,因为这是几千年来传下来的,很难改变、很难撼动它的权威。其实很多时候我也是这样讲的,但实际效果都不怎么理想,所以我总怀疑自己、怀疑这种教法。我感觉,学生实在是太被动了,加上“闻道有先后”的天然差距,他们中有很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一时理解不了,或者有自己的想法、疑问也不能说出来展示一下,老师很难做到“对症下药”,所以效果不好的原因是很明显的。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总不能上来就开药方,要讲究个“望闻问切”,然后再下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

所以我今后不能再盲目的一直自顾自的豪言壮语、高谈阔论的讲了,我讲的那都是我自己的,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和接受、甚至不一定认同。我要大胆的放手给学生,然后我做一个观察者、倾听者、救火队长,发现问题再“插嘴”纠正解释一下,做到“对症下药”。 但是往往会出现学生不敢说、不会说、不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要着急,更不要放弃让学生表达展现自己,因为“看病”“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只有让学生尽量表露自己才能更好地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让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认识,较容易的可以让成绩差一些的讲解。因为他们是同一个年龄段的,有“共同语言”,想问题、看事情容易想到一块去,即使讲得不好也不要紧,老师正好借此发现了学生理解和看法的漏洞破绽,直接纠正不合理、不正确的地方就好。

随着当今教育技术与教育科学的快速发展,五花八门的创新式教学方法遍地开花。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即墨第二十八中学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大连市等学校的小班化教学、重庆市双桥中学“三四五六”高效课堂、赏识教育等等,可谓标新立异、开拓创新,引无数同行竞相学习效仿。但学习的结果怎么样呢?没有听说过杜郎口中学第二、昌乐二中第二、洋思中学第二……模仿的结果可想而知。那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习杜郎口、学习昌乐二中,但都坚持不到一两年就不了了之了,为什么呢?你以为把人家的教育模式搬来套在自己身上就如“三三六”“271”这几个数字一样简单吗?要是这样可以的话,全国所有的学校就都是名校了。教育的根本还是教育者本身,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是跟这个学校的教师及领导的教育思想理念及技术水平有着根本联系的。所以要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要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者的水平,有的甚至要进行洗脑式的改变。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真正把“学生为主体”落实到位,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践行这一信条。其实那些名校所谓的创新教学模式无非就是在不同程度上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真正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放手发动学生,尊重他们、赏识他们、开发他们,让他们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提高自己,为他们以后的道路指明方向、帮助他们从小树立适合自己的切合实际的理想。 要让他们成为具有真正健全人格的个体,而不是任老师摆弄的学习机器、高分考手。要努力创设和谐、民主、科学、服务的人文环境,注重文化熏陶、内涵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个未成年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真正的成长、真正的教育。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在写作上创造了“冰山理论”,他写文章力求精练地描述事实,而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妄加议论,自己的看法只是文章的“冰山一角”。尽量展现事情的原貌,从而能将原汁原味的作品展示给读者,从而形成强大的震撼力、感染力。教学也应该是这样,一节课40分钟应该尽量展现暴露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问题,让大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同时发现自己暴露的问题。当他们展现出这些闪光点与不足之处的时候,老师才要当仁不让地站出来赞赏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实行赏识教育。但老师的这种行为却只能站到整堂课的“冰山一角”,学生行为才是整堂课的主体部分。

只要教育者们树立了这样的思想理念,使用哪种教育模式就无关紧要了。所谓“教无定法”,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及学校实际情况随时随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只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了自己,让大家看到了他的独特之处,教师再加以适当的指导引导,使他们想着明确的目标前进,这就是教育的巨大成功。

期待中国的未来能出现一批批在各方面各领域有着诺贝尔奖式的创新人才,而不是一堆堆只擅长考高分的“考试机器”。要培养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人,而不是一个个大同小异的“机器人”。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生成与创造。那么,请点燃自己的心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径,也照亮我们伸手可及的人们。关于教育孩子,父母传递情商和逆商,比传递任何东西都重要,那么教育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今日首发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教育励志文章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励志文章:父母要传递情商和逆商

俞敏洪:父母给孩子传递逆商,比要求他考好大学重要

据我观察,我们的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足,因为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拥有这样的胸怀不太容易。但我们作为父母,大人是应该有这样胸怀的。一旦有了这样的胸怀,就不会太在意你孩子的成绩是班里第一名、第二名,上的大学是北大、南大,还是东大。因为孩子的命运是由多层因素组成的,想清楚了这一点,你就会关注到,你的孩子有没有逆商,能不能承受住打击,打击以后还能不能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更重要。还有,你的孩子有没有情商,跟人打交道是不是特别流畅,做人做得非常到位,赢得周围朋友的信任这种能力就更重要。

最高境界的情商(EQ)、逆商(AQ)都是由家庭传递的。

而父母对孩子传递情商和逆商,比传递任何东西都要重要。你先不要要求孩子考一个好大学,要让他出国,重要的是你把优秀的情商和逆商这样的本领传递下去。而要传递,你本身要有。家长没有的话,怎么传递得了呢?

我身上这种情商能力就是来自我父母。我父亲是一个架大梁的木工,农村盖房子原来不是用水泥,是用树。我父亲架大梁属于当地的一流水平,方圆十里地谁家造房子都请我父亲,那是荣耀。

我父亲知道谁家比较有钱,谁家比较穷。有些人为儿子娶媳妇,攒10多年的钱才盖得起房。这种情况我父亲一分工钱不拿,但是对有钱人,他就会要工钱,去买酒喝。

所以我父亲那种帮助穷人的心态,一直在我心底里落下了根。我现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去帮穷人了,因为我毕竟算是穷人中间长起来的一个苗子。

我母亲当年是妇女队长,人特别善良。我们家和隔壁家都晒着稻谷,有一天要下大雷雨,邻居家里没人,我们先把隔壁家的谷子收完了,大雨就来了。我问母亲为什么不先收自己家的,母亲说,远亲不如近邻,所以我们家就变成全村人聚会的地方,所以我从小就开始喜欢和享受热闹。所以家庭成长的氛围其实对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

李开复:培养孩子的五大方法

李开复说过一句话,3%的时间管教孩子,要用97%的时间和孩子做朋友,因为通过这样的交流,才能让孩子成为讲理的孩子。我跟李开复是好朋友,他教育孩子比我成功很多。

孩子需要“规矩”,但是把规矩定好,在规矩之内完全自由,违反规矩要受到提前讲好的惩罚,最后创造出不需要处罚孩子的环境,养成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同时,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我儿子对机械的、电子的东西很入迷。我给他买个3D打印机他就给拆了,装不回去了,然后我的电脑也被他弄坏了。我就请了老师来维修,让他在旁边看着,他就很喜欢。

我女儿音乐天赋不错,弹钢琴一弹就弹到了十级,我儿子学萨克斯却不那么喜欢,不过他还是坚持学下来了。我知道,必须让他有成就感,在一些场合表现自己的才能,并且被人赞扬。小到在家里先被父母赞扬,再被周围邻居赞扬,再被小社团赞扬,再被同学赞扬——现在他对萨克斯也感兴趣了,主动去吹去练了。以前是我盯着他吹,现在已经很好了。

不要惩罚失败,要惩罚懒惰。

不要说教。好好做人,好好干活儿,好好这个好好那个,孩子烦得不得了。

还有就是凡事不能都包办代替,不要过多插手孩子的事务。前一段时间留学生虐凌案就是一次深刻教训。这事件表面上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根子在家长。这次全国政协会议还专门探讨了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暴力怎么样来定罪的问题。这个案例中,有个父母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到了美国二话不说,先拎了一包钱给法官,结果倒过来父母同时被起诉。这就是中国的思维逻辑,认为孩子犯罪不是罪,有钱能够解决一切。他们的错误观点导致孩子认为只要有钱有势什么都能干。

全惠星:妈妈的素质将决定孩子一生

全惠星博士是耶鲁大学的教授,韩国人。她将6个子女都培养成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她是怎么培养的呢?你看她有句话说,“我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受到了启发,功夫在学外”。妈妈本身要懂得发展自我,就是妈妈本身要变成一个完善的人,不仅要有能力养育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我发现,孩子只要从小到大是在读书的环境中间长大的,这个孩子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就这么简单,所以读书非常地重要。

另一句话也是我一直认可的,“妈妈的素质将决定孩子的一生”,一个家庭哪怕穷到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个家庭都是心灵的圣殿。

好家庭有四条标准:第一,做事情要心平气和,不情绪化的家长更加容易成功;第二,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孩子有安全感,同时也有独立能力;第三条也是“规矩”,不要溺爱。

四五年前,我儿子才上小学六年级,就问我要一个iPad。那时候这种电子产品刚开始流行,我说要好几千块钱呢你知道吗?他说我知道,但是我的同学们都有了。

我说,可以,但爸爸是有条件的,你把这20本书读完,把每本书中讲的关键东西告诉我,爸爸就给你买。他真的开始读了,一个月读了10本书。之后我出差了,结果回来的时候发现孩子手上拿着iPad。因为妈妈说,趁着爸爸出差赶快买。

所以,当你定好规矩以后,夫妻两个不一致很容易被孩子利用。孩子从一岁开始就知道如何利用父母之间的不同,来为自己获取最大利益。这是生物性特性所决定的,更别说小学初中的孩子,太容易通过察言观色来掌握了。有的孩子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还会挑起父母之间的不和。

第四条,整个家庭、父母都喜欢读书,尤其母亲喜欢读书,孩子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励志文章: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当代著名作家王朔致给女儿书

你必须内心丰富,

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

煲汤比写诗重要,

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

头发和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

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王朔致女儿

王朔嬉笑怒骂,大胆张扬的“痞子”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他在女儿王咪六岁时与妻子离婚,在《致女儿书》里这样说:

最后一次离开你们,你妈妈一边哭一边喊你的名字,你不应声,悄悄坐在自己屋里哭,我进你屋你抬头看我一眼,你的个子已是大姑娘了,可那一眼里充满孩子的惊慌。我没脸说我的感受,我还是走了。从那天起我就没勇气再说爱你,连对不起也张不开口,作为人,我被自己彻底否定了。从你望着我的那眼起,我决定既剥夺自己笑的权利,也剥夺自己哭的权利。

也曾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父亲这个角色自己做得很不好,他说:“我其实我真没想过怎么做父亲,假如让我选择,我宁肯选择不当父亲。”

这样的一个父亲,这样的经历,女儿王咪的成长却十分顺利。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回国成为《艺术财经》杂志编辑,低调完婚,一步步顺利地走着自己的人生,王咪没有使用父亲准备的“最坏也不过是,我养她一辈子”这个备案,虽然没有多大的成就,但也正是父亲王朔所说的:不需要成功,一切开心就好。

同时,女儿的出生之后十多年间,王朔的事业更是处于井喷,创造了一系列的影视奇迹,《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大喘气》、《编辑部的故事》、《渴望》、《阳光灿烂的日子》,等诸多的作品,期间,情感经历也屡被关注。父亲与女儿各自精彩,成就着各自的人生。

王朔对于养育女儿的态度,颇为洒脱,甚至任性。除了对女儿的“爱”以外,王朔最看重的是女儿的内在是否强大、是否快乐,至于外在的成绩、成功,在王朔眼里就是个“屁”。

有多爱?

看他这么说:“我干吗不对她宽容?我干吗要对她严厉?我希望她干吗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

我有了女儿后首先痛感儒家伦理有悖生活切实感受,孩子给你带来多大的快乐,早就抵消早就超过了你喂她养她付出的那点奶钱,这快乐不是你能拿钱买的,没听说过获得快乐还让快乐源泉养老的这不是讹人么?她大可不必养我,我不好意思。

我们的父母这一代丧尽安全感,下意识不自觉——个别人故意——把自己的恐惧传递到孩子身上,家庭其实都破裂了但还拿铁丝箍在一起假装完好。老实说,我这一代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这些破裂家庭关系的影响,多少人家演正常的父母其实已经疯了很多年了。

中国的事情很镜相,总给人错位倒置感,最后老是要子女原谅父母,虽然大家都很可怜,其间只见强弱关系的转换,亲人之间的忏悔和赦免搞得像做贼,怕丢脸,结果老人鬼鬼祟祟或者假装文静致远,中年发福的孩子都成了伪君子,一家子演戏勤勤恳恳,说起来都默然嘿然家家一本糊涂账。

譬如说家庭暴力大量的是父母打孩子,这何止是不道德,纯粹是犯罪,弱者的残忍。但是在我们的电视上随便一对父母谈到打孩子都不怕承认——坦承,口口声声为孩子好,我谢你了,真不知道寒碜特别是父亲;心理学家的规劝都极尽温婉生怕惊扰、磕、碰、贬损了他这权力。

善良民俗就认为这是可以的,他拥有这个权力,他终身拥有,不管他走到哪儿,丑恶到什么样,你都要对他尽义务。而且你要强调这个,你就让世代中国小孩这一生得不到他拥有的权利,实际上从一出生就剥夺了他免受屈辱、疼痛的权利。

人是条件反射动物,哺乳动物都是。你打次猫试试,狗是奴才,狗能不反抗,猫反抗不了也跟你玩阴的——你怎么能指望这样的小孩组成的国家将来一直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我觉得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不太正常,孩子承担这么多的义务,父母拼命来要求孩子,说什么赢在起跑线上我特别讨厌这种说法,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赚钱机器,这就叫成功,表面是为孩子好,其实是想自己将来有个靠山,无情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

这是一种颠倒,颠倒的人性,这不是爱孩子,所以就会出现那样奇怪的逻辑,就是我为你好我可以打你,我爱你我打你。我靠,不带这么聊天的。(笑)你说你爱我,其实我很清楚你骨子里是脏心眼,是叫我将来在你老了失去劳动能力后保障你——你不肯学习意味着你将来不打算为我的衰老负责任。

你看这么多父母都快——已经——把孩子打死了。您这不是爱,爱是不能交换的,无条件付出,不要回报,想都不想,起这念已是罪恶了,付出中已经达成次级回报——快乐奖赏了;跟我国人群的基本价值观是混乱的,混沌不明的,越老越不懂事。

至于内在,王朔在送女儿去美国读书的时候,给出的最重要的理由是保护女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她是念到中考的时候,我说你不要参加中考了,你要考过去你就是傻子,你要考不过去,你自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所以我送她去了美国念书。”

“我说上学你就是为自尊心学习,你学习不好,老师会当场奚落你,你会很没面子。有些老师就会这一套,打击小孩的自尊心。”

王朔有多在意女儿的内在,还有另一句广为流传的金句:“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胸和腰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后来这句话还成为了不少女孩的座右铭。

拆解开来:是要会生活,能照顾好自己,独立,健康,内在强大。狂傲不羁的他,却能在养育孩子上凭着这些看上去有点糙有点硌的观点,让女儿健康顺利成长,私以为,这一切是源于王朔对于孩子有很深的信任,这个点是王朔做父亲如此“特立独行”的根本原因。

王朔有句话印象很深刻:“有时候老师找我开家长会,那些老师到现在还这样告状,说某某同学品质不好,让我女儿不要跟那人来往。小时候老师就爱挑拨小孩关系。小孩哪有品质不好的?我听了都懒得搭理。”

可以看到,王朔对女儿的关注,根本不在外在的细枝末节上,他最关注的全部是女儿的内在。在他看来,保护好女儿的自尊,让她建立自信,拥有自爱的能力,她自然能hold住自己的人生,hold住人生所有的状况。

而事实也证明,王朔的做法是正确的。

教育励志文章:现成教育体制的突破路径在哪

作者:刘铁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

我们行动的依据来源于理念,现实在理念中生成,理念赋予现实以和谐的形式,理念高于现实。理念高于现实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也就是强调作为心灵主体的能力。教育作为有灵魂的实践正在于教育实践主体内在理念的引领。理念高于行动,哲学思考的魅力,正在于启迪个人的内在理念,以理念引领个人的实践。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我们的心灯,点燃我们内心的理念之光。我们把自己的心灯点燃,可以照亮自己,可以照亮身边最贴近的人。虽然我们不足以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历史上诸多的教育家们,他们的心灯照亮他们生逢的时代。回望现代中国教育的历史,那些杰出的心灵,王国维、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陶行知等等,他们的行动充满着人性的温情。他们的心灯摆在的合适的位置,被很多人看到了,正如《圣经》上说,“人点灯,不放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灯要放在台子上,才能照得更远。对于我们而言,要把灯摆在合适的位置,可能有很多偶然性,所以最重要的是把心灯点亮。

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杰出的先贤们点燃自己的心灯,赋予学校、教育以生动的精神。象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就是其中杰出的典范。学校的名字本身就是经亨颐等教育理念的表达,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承续与表达。春晖中学很多的建筑,同样深情地烙上了那些杰出的灵魂的印记。夏沔尊把自己的房子命名为平屋,就是认为自己是平凡的人。这正是他们的平凡之所在,他们做的是最平凡的事,但却是最不平凡的。他们就是在学校的命名、建筑的命名中,用自己的内在理念伸展出乌托邦的教育空间,他们让我们感受到教育的美好,让我们明白,学校原来还可以如此这般地充满着生命的、文化的、理想的气质,一所简单的学校原来还可以洋溢着爱、美、自由。是他们,以个人杰出的灵魂改变了学校存在的本质,提升了学校存在的高度,甚至可以说提升了那个时代的教育品质。他们那个时代难不难?难道不比我们今天难?但他们身在其中却弦歌不止,精神依然卓杰,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成长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人才。学校的灵魂从何而来,来源于校长,教师,来源于蔡元培、胡适、经亨颐、夏沔尊、朱自清,来源他们内心,来自于他们高贵的灵魂。

反观我们当下的教育,尽管充满着令人眩目的各种成就,但繁华之中难以掩盖内在精神的贫困,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内心空洞的表演”,我们也早已习惯于生活在表演与观看表演之中。我们经常是认认真真地完成任务,导致我们作为教育人内心的空洞,这种空间是难以用忙碌来填补的,我们的忙许多时候还在加重这种空洞。那么,我们凭什么来填补?就是爱,爱是基础性的质素,爱是填补内心空洞的最重要的尺度。爱有两种基本存在姿态,一种是无对象的爱,一种是具体的爱。我们更习惯于看得见爱,我们缺少的是超越性的爱,是不爱什么东西的爱,这种无条件的爱,它跟对象无关,它关涉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爱乃是显明我们作为积极的存在。爱有三种形式:溺爱,这是占有型的爱,始终把爱的对象置于个人的手掌心;放纵型的爱,其实就是不管;解放型的爱,是让他成为独立的自我,让他成为健全的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爱是至关重要的,在爱之上还有责任,在一个平庸的时代,我们需要担当我们自己的责任,而不是逃避,来显现自我对平庸的超越。

我总在想,我们今天的教育需要学生的感动,惟其如此,教育才能贴近他们生命的深层;也需要我们自己感动,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地投入其中。但仅有感动是不够的,感动后怎么办?要有健康的人生,成为健全的自我,感动而不能伤感,要展现人性的阳光的一面。这同样是我们的教育所缺乏的,那种东西是来源于人性自然。我们需要以阳光的人性来启迪阳光的人性。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一旦我们与孩子相遇,我们就尽可能地把内心的阳光传达给他们,从而启发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世界,给他们奠定阳光人生的基础。我一直记得安南说的一句话,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我们在抱怨周遭世界的同时,更应该释放自我人性的力量。

我们今天谈论日常教育生活的突破,现成体制下,突破的路径在哪里,起点又在哪里?也许,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举起心灯,照亮自己,走出伤感的自我,走向阳光的自我。我们点燃心灯后怎么办?也许我们会被湮灭,但难道我们就不会在铁屋子中找到一片亮光?正是这样一种精神的、生命的历险才足以体现生命的价值,体现人性的尊严。有痛才有希望,这就是痛快。

我们寻找个人教育实践的改造,基本的原则是什么?在我看来,很好的表达乃是钱理群先生所说的“想大问题,做小事情”。所谓想大问题就是一定要从更大的视线中把握当代教育的生存问题,同时寻找这个时代教育的大的出路。我们都是在大教育的背景上来谈教育,要寻找更基本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对症下药,我们今天的时代需要有大胸怀、大气魄。但另一方面,我们要行动,就只能做小事情,从小事着手,一点点改变课堂、改变学校、改变教育,比如说命名,学校宿舍名……我们学校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教学楼可否起个优美的名字?所谓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改革的面愈大,遭遇的阻碍就越大。只有一点点绵延而进,我们的教育改革才能有真正的希望。恰恰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走在最后的乃是民族的真正的希望。因为真正的改革需要的乃是韧性的坚持。从日常生活的改善开始,把教育改革的出路落实到日常教学的一点一滴,今天我们的教育需要的不是诅骂,而是建设,好比田里的禾苗,不是骂杂草长得多么茂盛,而是把苗长起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理念先于实践,宏大的理念一点点生长为实践的肌体。

尽管我们在日常的教育行动中,会遭遇诸多的烦恼,但细心思量,教育乃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事业,因为教育乃是在呵护儿童生命世界的发展,促进健全生命的生长生成。当我们内心的阳光展开,我们一定会发现,立足生成成长的教育是多么的美好!教育工作虽然复杂,而不乏艰辛,但只要我们在理念的世界中找到诗意的阳光,从事教育就会成为一件多么幸福的心志之业。儿童生命世界的成长乃是人世间最崇高的事业,我们要用创意来点燃儿童生命世界的心灯,不是用眼睛来看世界,而是学会用心来看世界;不是教书,而是教育孩童。今天的教育改革应该立足于这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实践指向的究竟是眼睛、脑袋还是心灵,指向的是教书还是育人,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审慎的扣问。

点燃我们的心灯,点燃我们人性的力量,我们就能在日常教育生活的琐碎与平庸中找到突破的可能。把我们内心的教育之光传达给世界,传达给我们伸手可及的人们。当我们这么做时,感受到这种幸福时,跟别人的评价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每天辛勤耕耘,充满劳绩,这个世界究竟谁会在意我们?但我们自己在意,我们生命的力量来自我们的内心。也许,这就是我们反思日常教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我曾在个人的《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刘铁芳教育讲演录》出版之时,写下这么一段话:

“我深知个人生命的有限性,我也知道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真正在意你个人的思考与努力,但这是我内心的渴望,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点燃自己的心上之灯,不求照亮别人,但求温暖自己,照亮自我生命深处的虚空。

“我有时候感觉自己就是一只辛勤采蜜的蜜蜂,不停地让自己保持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思考的张力,使自己常处于一种思考与写作的生命紧张之中。我常常忍不住要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个世界究竟有谁会在意你的存在呢?

“我突然明白,生命的意义原来就在自己不断的思考与创造之中。这不就是尼采所说的‘生命的生成与创造’么?”

是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生成与创造。那么,请点燃自己的心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径,也照亮我们伸手可及的人们。

美术教育类文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幼儿美术 教育 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的相关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优势 第一,培养 思维方式 。幼儿自发性的美术创作绚丽却十分短暂,一旦不受重视或失去引导很容易消失匿迹。多媒体应用可以立体直观的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展现给幼儿,在美的环绕熏陶下培育美好的心灵。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这些幼儿时期对思维、人格的正面积极培育来自于自身体验并长远作用于他们的未来成长。比如在墙上用不同的手势形成各种不同的手影,对于激发 想象力 和提高创造力十分有效。再例如播放圣母与圣子的油画,讲解油画背后的 传说 ,让孩子们感受亲情之美、增添亲情教育。第二,提高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欲望。所以要想做好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相应的知识技巧,更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和环境来提升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枯燥的环境和无趣的氛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幼儿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无法充分利用和发掘孩子们的潜力。多媒体应用的视觉听觉多重刺激可以在吸引兴趣关注的同时,帮助孩子们感受艺术的美,从而在体悟的基础上创造表现出来。比如时下流行的喜洋洋、熊大等就可以引入课堂,帮助孩子们模仿描画小动物。第三,拓展想象能力。爱因斯坦在讨论天才时曾强调,天才来自99%的辛勤努力和1%的想象灵感,而这1%至关重要。现代教育日益重视多方位刺激幼儿大脑发育,在教学信息不断丰富的条件下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扩展了教学方式表现生动鲜明的物体形象,通过视听双重刺激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和想象,体会具体和抽象、简单和复杂的神奇转变。例如播放猩猩群居生活中猩猩母子的互动影像,既可以帮助孩子们感知母爱又能够增强对母亲的认知。 二、多媒体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恰当地对美术作品做一定的技术处理 现代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图片进行多种灵活处理修饰,比如我们熟知的Photoshop这一软件,就可以做到形状切割、色调调整、光效修补等等多种功能,使得不够完美的美术作品得到了极大改善,方便人们欣赏。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技术处理是需要的,但不能够开发过度或形成依赖。比如很多时候图片里物体的形状都被修饰过度导致变形,这就对欣赏无益,变成舍本逐末了。技术修饰的使用过度可能会形成不良心理暗示,比如绘图软件的便捷可能会使得对手绘产生抵触,再比如修图软件的高效多能可能会导致手绘越来越随意粗糙水平降低。这些对将来的美术创作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技术再发达依旧不能取代人工,比如水墨 国画 、油彩水粉这些精髓画种,其历史渊源、审美价值和技巧难度、 文化 底蕴都不是计算机绘图可以比拟的。因此,我们支持辅助手段的运用,但切记不可过度依赖、喧宾夺主。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参与幼儿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创作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于刺激开发幼儿多种感触的作用是很大的。比如可以极限放大图片让孩子们从更广阔细致的视角了解一幅作品,或者用光影色差的变化感悟名人名作的精妙布局上色。也可以播放影音资料补充画作背后的 故事 ,让孩子们从人文到技巧全面的认知作品。孩子们的作品经由多媒体的多角度呈现也会激励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和表现欲望,提高绘画水平。再比如3D建模,从静态局部片段到动态连贯动作的转变呈现,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想象的。但技术的发展应用仍旧离不开基础传统的构图布局构图、透视角度、色彩浓淡。没有了这些根基,美术发展的大树就很难稳固并丧失灵性。 3、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美术与其他知识有效整合 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孩子们绘画的技巧,更是帮助他们对多种知识的扩展认识和感悟体验。因此,幼儿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学科或跨领域的知识巧妙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孩子们画地球、月亮、太阳这些星体的时候,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3D视角,把三者之间的大小、色彩、位置等等信息直观全面的展示出来。配合光影音效转变它们的位置,还可以给孩子们讲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传授地理相关的知识。在持续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并维持高度兴趣的同时,进一步生动形象的渗透更多更全面丰富的知识和体验。 4、利用电脑绘画工具创作作品 在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帮助孩子们打好绘画基础知识,确保他们能熟练运用之后,根据当前社会时代需求老师还可以教授孩子们用电脑绘图工具进行创作。但正如前文所言,多媒体技术再方便再发达,也不可能取代传统的美术教学。孩子们所需的绘画基本功必须是一笔一划的模仿、不断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只有在扎实的基本功的支持下,才能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绘制作品。这两者的顺位关系不可以颠倒,多媒体技术辅助与多媒体技术创作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上的应用是十分有效的,它既转变了教学方式、增加了 教学 方法 ,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通过多途径多角度的刺激幼儿感官,它培育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思维能力并拓展了视野和知识,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胡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二: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思考 1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的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来教学,会让学生感觉比较枯燥,幼儿的好奇心是比较强的,对于新鲜好玩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选择比较有趣的教学方式,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生活当中有很多可利用的材料,比如喝过的矿泉水瓶、纸盒等,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废弃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首先利用这些废弃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这些废弃材料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东西,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制作笔筒,但是做好之后这样的笔筒并不是很好看,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可以在笔筒的周围画上自己喜欢的图画,通过拼接或者是剪贴可以制作一些比较有创意的作品,之后在这些作品上进行绘画,根据自己的想象将自己喜欢的图画画在上面。 2联系生活,开展实践运用 美术素材来源于生活,同时美术作品也展现着生活之美,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美术作品,这些作品能够以其鲜艳的色彩以及独特的艺术创作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所以说幼儿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比如,学生平时都会有写 日记 的任务,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日记本,为了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设计日记本封面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己喜欢的日记本封面,然后将最终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并且对这样的美术创作想法进行分享。总而言之,美术与生活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在生活当中蕴含着很多的美术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元素,让学生感觉美术学习是比较亲切的,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课堂气氛也会显得比较活跃。让学生多积累一些生活中的美术素材,或者是利用废弃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生活中展现美术,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生活。 作者:李瑾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幼儿园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三: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问题探讨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幼教的主要方向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上,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则是注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来进行引导教学。将真实的生活体验融入到美术教育中去,在引导幼儿形成独立个性的同时还能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让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这样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因为幼儿还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通过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能让幼儿在学习中充满兴趣,同时还能让美术教育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下几点突出了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生活化 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而生活则是灵感的源泉。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于平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所看到的事物。但是由于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心理和生理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就导致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往往因为不能很好地将身体的各个机能协调运作,使美术创作在一片狼藉中结束。当幼儿的年龄超过三岁时,进行美术创作已经可以看到他们能通过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述其想表达的意思。所以在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二)游戏性 美术其实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创作时,也是对其生活的一种认知和反馈。因为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还不全面,所以他们完全是遵循内心感受来描述生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通过幼儿的天性“玩”来开展美术教育,在“玩”的同时也是幼儿表达自己生活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让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度,进而获得启迪。 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教育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还能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帮助幼儿塑造个性化的性格。 (一)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智力 智力作为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基础要素,智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在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的智力发展是非常快的,往后的阶段才会逐渐平稳的发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以生活为基础来进行教育的,在幼儿的认知上,熟悉的场景能使他们更好的感知事物,又因为创设的环境极具生活性、形象性,使得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情景画面。同时浓厚的生活氛围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学习兴致,使其主动积极地对美术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问题,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使其 记忆力 和创造力都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非智力的发展 人在成长过程中 兴趣 爱好 、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是必备的品质,幼儿本身都是不同的鲜明个体,所以同一种方式的刺激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幼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因为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能使幼儿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发掘生活中可用的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品往往会使幼儿更加兴奋,同时因为作品与实际的生活贴近,会使幼儿心中产生一种认同感,这种感觉能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同时还会增加幼儿的荣誉感,这就给幼儿的非智力发展带来了动力。 (三)能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所以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教育的形式非常多,而美术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美术教育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这符合幼儿自身的特征,所以通过美术来教育幼儿具有非常实质性的作用。并且,美术教育也可以算是一种感情上的教育模式,因为美术具有审美性,它是反映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内心表达方式,有些甚至能达到社会道德的范畴,所以对教育幼儿的心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在提升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时会不知不觉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 (四)有助于促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美术教育中还可以积极利用教育中的合力作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齐心协力才能使幼儿往健康的道路上发展。两者之间,还是幼儿园更占据主要地位, 家庭教育 只是辅助教育,通过两者之间特有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使幼儿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家长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能为孩子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空间。 三、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 (一)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 幼儿美术教学是需要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的,其中寻找材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这是给孩子提供创造和学习的平台。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单独的教室来给幼儿营造创作的空间,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取一些很容易找到的生活旧物或是天然材料等,这不仅能给孩子带来熟悉感,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二)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上,所有的课程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孩子们缺少了自己的个性特征,所以对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师要摒弃这样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方面来渗透美术元素,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还会给孩子们相互学习交流创造条件。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美术课题“制作小 蛋糕 ”,在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蛋糕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教师适时指点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启发,这也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利用废旧的报纸、丝带等物品来制作一些奇思妙想的玩具,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开拓。通过这样的美术活动,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及不一样的体验。同时还可以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来,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的成品,都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美术教育的快乐,还能体验生活中不能感受到的另一面。 四、结束语 在幼儿的初始教育中,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的心智得到提高,还能拓展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现实世界的美好,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建立在生活氛围中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还能让幼儿对生命之美有初步认识。 作者:胡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美术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这种理念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阐述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的一些列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 故事 。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 想象力 ,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当下有一种观念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美术家或画家的教学。这一观念的误区在于混淆了美术家或画家作为职业分类与精神气息的之间本应有的区分。如果说美术家或画家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性的职业,那么这种观念自有其合理之处,毕竟每个人的心志取向和职业定位有更为丰富与更为多元的自由选择,但紧接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作为普修性质的美术课?还要配备“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来实施开展美术教学?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 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 等多种 思维方式 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 文化 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五、改善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方法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 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010,(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3]杨文虎.艺术思维和创作的发生[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2,(3):107 [5]毕伟民.试论美术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68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高中美术教育尤为突出。在现阶段,美术深入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高中美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感觉。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了创造性教育,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的科学内涵,从而具体阐述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造性教育作用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加入创造性教育元素,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诸多高校忽略美术教育,诸多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讲究美术学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的传授,以教学成绩为最终教学目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意识,教师与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缺少兴趣以及热情。 美术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通常偏向于智力于文化知识教育,忽视美育与道德教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等资源,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程度,没有重视美术课程的创新。在这种传统理念的作用下,美术课程可有可无,甚至没有被纳入期末考核项目中,不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主性以及能动性。同时,美术理论基础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除此之外,在高考中,美术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因而学生也忽视了美术的学习,学生缺乏美术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目的模糊 高考制度强调分数的高低,统考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为了配合制度的发展,诸多高校对高考上线率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设置了色彩以及 素描 等专业课程,但是缺乏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基于文化生渴望获取文化知识方面的前要求下,美术欣赏课程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目的模糊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重视文化,忽略美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在创造性教育中,教师导入自主性与竞争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满足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感悟,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 山水画 赏析时,教师要透视山水画特色,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发掘山水画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进而感受艺术之美。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条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在,积极提倡民主意识,充分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用情感感化学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 人物画 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变革现状,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阶段的状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结合中 国画 变革特点,开展优秀作品赏析活动,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讲堂作为教师为学生传播知识的场所,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角度去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与发展。因此,将创造性教育理念融入美术教学体系中,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导入师生互动模式,有助于让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中探索事物。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漆器、玉器以及织绣工艺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美术,加深对织绣、漆器基本知识与工艺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创作方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不断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基于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有助于为学生的自我创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采取合理方式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在介绍 清明 上河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古画、光盘,教师以张贴挂图或者播放光盘为导入,学生能够展开想象,了解风俗人情、桥梁建筑以及道路交通,学习绘画造型与简单技术操作方式。当学生了解以及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野外写生活动,参观各类画展活动以及书画比赛,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技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空间。 综上所述,创造性教育对高中美术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要遵循学生的需求规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积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模式,让学生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及创造能力,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柳建平.议课改中高中美术创造性教学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0(02) [2]吴燕.勿把“手段”当“目的”―从艺术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教学[J].美术大观,2013(10) [3]戴少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内容与美术作业设计[J].美术大观,2013(09) [4]姚磊.中职新疆班学生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9)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三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升当代学生审美观的必要性 中国史学家陈寅格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期曾提出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思想。”这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也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人文精神。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地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具备的。让学生学会认识美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审美理念看待世界,培养更加适合现代中国社会的审美观念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教学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虽然一直贯穿始终,但是通过各阶段教学中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比重的比较,不难发现,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美术课程占着很大的比重,但是到了高中、大学,很多学生都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绘画技巧,认识不到美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人文修养、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导致了同学基本都不能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这也是美术教育在大学阶段的一个困境[1]。 三、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观的应用策略 (一)汲取优秀的 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开始产生了碰撞、交融,人们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遗失,许多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加青睐于西方,不够本土化,甚至有一些都不够现实,这种现状下就要求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及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给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价值和魅力,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让学生的审美理念更适合中国社会的需求。 (二)搭建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平台,拓宽学生的审美 渠道 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与教育初级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相比有所不同,中小学教育只要求学生的认知和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最基础的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理念,多层次的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绘画,而应该更多地整合信息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作品了解美学的应用,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各种文化背景下社会思想、人文理念、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表达方式,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不同作品的优劣、个人的鲜明特点,为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提供更多的背景、丰富的材料、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感受美术知识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感知美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人文艺术修养。 (三)由美术课堂的教学辐射到日常生活的感知 目前大学美术教学的方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述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来传授基本的美术技法和美术欣赏情趣,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是当前相对匮乏的资源背景条件下较为合理、较为实际的教学方式,这种美术课程也给予了学生了解美、认识美的基础,了解了美术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美的知识是不能只用课堂上的时间就能学全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结果的评价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审美理念的不同,对比优秀的艺术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除了在课堂上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美的实际体验,如野外写生、户外旅游、实地考察、自主设计等,充分利用展览馆、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工艺品市场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美术与现实世界的有效结合方式,美术对于社会、人文、政治、历史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现在的中国社会在教育、艺术、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美的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它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提高了人们的自身修养,带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就需要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不要只注重对学生画技的考评,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同时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品德文化修养,因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素质、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生也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感受、交流体会美的意义,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 四、 总结 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美术教育现状,家长、教师、社会都应转变对美学知识的偏见,改变思想理念,老师应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从中汲取优秀成分,同时参考西方艺术文化,形成对比,体会美学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并且从美术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拓展到多种资源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多感受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提升审美观念,学会用美的眼睛,美的心态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那么关于美术 教育 教学 随笔 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美术教育教学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美术教育教学随笔1

或许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动力,这句话很有道理。

由于参加番禺区小学教学新秀比赛的原因,让我对美术课又有了很多不同的认识,本人自认才疏学浅,对很多看法或许心里能明白,可是却不能运用很好的语言去表达心中的所想所感。

我这次上的内容是五年级的《做个胸卡送老人》,而且这节课也是属于设计·应用方面的领域,而新课标里“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 方法 ,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在设置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紧扣主题,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环节亮点,但是“实在”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美术课的功能性和主动性是我们回归课题最重要的过程。现在很多老师为了设置所谓的亮点课题,而忘记了美术课的初衷,为亮点而亮点,花样百出却没有实质的课堂可操作性,让学生在课堂里跟着老师的步子走,上完整节课都不知道老师想怎样,虽然,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喜欢,可是想想,一节美术课,希望学生能在这节美术课里学到什么?还是打个疑问。

理所当然,我们的美术课题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所谓的美术技能和专业的知识,但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完整节课后,是能够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并且还能够创作美,这才是我们美术课堂的核心所在。

美术课堂的实质有效,不是我们的老师有多么美的课堂设置环节,或者有多么的死气沉沉,关键是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并且能学到相关的知识和锻炼他们美好的情操。当然,老师设置的环节让学生喜欢并且能够很好的地为这节课服务当然是最好的,但是这两张的协调关系往往很难达到高度的统一,要么是有新鲜的环节亮点来吸引学生,要么是按部就班的传授,我的美术课题要做到这些还需要不段地去学习和完善,既能够有亮点又能够把美术课的课题实效性表现出来,那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以上是我上完这节课后的一些感谢,虽然这个学习的过程很艰难,但是过后我发现,学习的重要性远远比成绩来得更重要一些。

关于美术教育教学随笔2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 儿童 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 经验 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新方法,又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 教学方法 。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 故事 、编儿歌、猜 谜语 ,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这些就是我这个月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完善。

关于美术教育教学随笔3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 文化 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小学美术欣赏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一、在欣赏课中凸现人文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站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 国画 《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战士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 传统文化 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如欣赏《秦始王兵马俑》,从中感受祖国艺术文化的瑰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优秀儿童作品时,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鸣。

二、在欣赏课中体现自主性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造成教师的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有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

(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 说说 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

(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的体味。

(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在欣赏课中培养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艺术品。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时,首先展示许多竹编工艺品,当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早已把老师为他们准备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动手编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意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孩子们的欢喜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图片上的实物和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做出评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竹编工艺。

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创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教师教育教学随笔4

不知不觉间,我在教育教学的路上,无论是在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教育教学的效果,都较刚参加工作时成熟了许多,进步了许多。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 反思 =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经验和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学会停下来。”这句话是说在跑步中我们要学会停下来,这样可以对自身做全面彻底地调整,也可以积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试着在教学中多反思,使自身获得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那么,我们的专业技能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

通过我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地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的成长,真的很重要。记得一次交流会上,有个老师就讲起了他对日常教育教学的反思,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专门准备了反思记录本,只要有想到的内容,及时写在上面,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大概内容或是一点想法,然后他会利用空余的时间,把这些内容中特别感兴趣的话题写一写,也便就成了我们所谓的反思,我想这就是一种坚持吧。

我想,只有坚持不懈坐着反思教育的老师,才是真正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收获的人。

一个拥有积极态度的人,总是能在各种逆境中寻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由此想到我们平时教学中的反思也是一样,只有首先抱有积极反思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到反思,做好反思。

所以,想要真正反思成功,先有积极的态度吧。

自古以来,关于“坚持”的 名言 有许多许多,譬如比阿斯说:“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又譬如《论语》中那句“欲速则不达。”人们为什么要一直重复着坚持,可见它是多么的金贵。

从事教育工作三年来,我就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坚持到底。现在的学生与我们存在着很大的观念差异,而且个性都比较强,不能对他们采取压制的手法,刚开始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效果却会适得其反,我们并不是阶级敌人,要真正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更要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面对本学科的特点,要认真思考怎样让他们更好的接受。

教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知识;教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

教师首先要吃透学情,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能发挥潜力!兴趣、方法、习惯、性格、个性、心理品质、目标、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视。

教学要有效果,关键在课堂;课堂要有效果,关键在学生参与!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是关键。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而且要涉猎一些课外书籍的知识,开拓视野,关注身边事,国家事,只有这样才能把教材枯燥的知识讲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更加努力,引领自己不断超越。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实。

教师教育教学随笔5

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低年级英语教师,倘若仅满足于对单词、句型的概念化的解释和程序化的分析,而不求助于情景的感染和形象的描述,就会使课堂语言平淡、气氛沉闷,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 英语学习 中。那么,学生原有的兴趣和想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就会很快丧失殆尽。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吸收直接教学法的长处,重视情景教学。

孩子年龄小,缺乏知识和经验, 抽象思维 不够发达,形象思维占优势,具体的、直观的形象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时,我通常采用的直观情景有实物、图片、头饰、玩具、 简笔画 。如在教学习用品pen、pencil、book、ruler等单词时,直观的实物出示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直观的演示与比较,学生才会迅速领会掌握;如教水果类单词apple、pear、banana、melon等时,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如在教动词sing、dance、draw、write等时,利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有关的英文单词几分钟内就能说出。这样排除了母语作为中介,从而促进学生逐步利用母语的心译过程。

同时,教师正确的身势语也是重要一环。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直观情景,伴随着老师讲话而产生的语气、姿势、表情,有着强烈的解释性和提示性,它不仅有助于老师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是排除母语为中介,把事物与英语直接连接的有效手段。如在进行猜谜游戏时,请小朋友们自己设计肢体语言进行表演,然后请另外的小朋友们通过肢体语言猜出是何物。从中,小朋友不仅培养了表演的才能,更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敢于对教材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而不要教材的奴隶,照本宣科。如把儿歌引入课堂,在教学数字时,请小朋友自己编数字儿歌,于是就有了One,two,three, I can read;Four,five,six, I can write; Seven,eight,nine, I can jump; Ten,leven,twelve, I can draw.这样一来,班里的“英语小博士”越来越多,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又如,本堂课中的儿歌,在巩固新知识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拓展,使学生通过儿歌了解“What have you got?”and “What have I got ?”两句话的意思,在不忘根本的基础上又了创新。

要使学生“吃得好,吃得饱”,“巧设情景、以动激趣,力求创新”的教学思想应贯彻始终。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教学中,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从中获益匪浅。

关于美术教育教学随笔相关 文章 :

1. 美术老师教学随笔

2.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随笔

3. 初中美术教师教学课程反思范文

4. 美术教师个人总结心得

5.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教育管理类文章

教育 管理创新是教育管理对社会、教育管理理论自身发展的一种回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文章 针对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侵权问题,分析了侵权现象的类型,以及造成这种侵权现象的成因,并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小学生维权意识、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等方面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教育;侵权;成因;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 文化 水平的提升和国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权利的认识越来越明晰,懂得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但是对小学生群体合法权利的保护问题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小学生权益受到侵犯的问题时有发生。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综述

小学生除了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外,还享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基础教育法》中有关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但现实却是,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自愿关系,与其对应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不对等的。学校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发生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这些现象总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侵犯学生的健康权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实中侵犯学生健康权的现象很普遍,特别是体罚的现象屡禁不止。我们不时会听到 相关报道 教师体罚学生的事情,情节严重的,对学生造成人身伤害,教师严重侵犯了学生最基本的人身权。而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缺乏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由于害怕,他们有时候会选择沉默,不跟家长说,直到家长发现孩子身体受伤才知道事情真相。有的学校一味追求教学成绩,经常会擅自给学生增加自习时间,还本着自愿的原则,这种行为使学生的学习时间过长,学习效率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状态,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从长远考虑,并不真正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2.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隐私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却存在侵犯学生隐私权的现象。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不会维护自己的隐私权,甚至他们都不知道教师的一些做法是在侵犯自己的隐私权。比如,老师会让小学生养成写 日记 的习惯,会让每个人准备一个本子,每天写一篇日记,这个做法是好的,但是如果教师定期让学生把日记交上来检查,这就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虽然国家已经有明确规定,禁止公开学生的个人成绩,但是大部分学校为了刺激学生竞争以及学校之间各项评比,公开了学生成绩。考试成绩属于自己的隐私,学校在没有经过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公布出去就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3.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学生去学校就是去接受教育的,任何人不能阻止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也是明确写进《宪法》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在现实中,有的教师会因为学生上学迟到或者不好好听课等理由把学生赶出教室,有的教师会因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怕影响班级整体荣誉而让其转学,这种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4.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

中国人向来把尊严看得很高,即使是小学生,也有尊严。但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却常有侮辱、伤害孩子情感的行为,这比暴力行为更不容易被发现,但却实实在在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一些教师由于“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好、调皮捣乱的学生进行言语上的谩骂,比如他们会当着全班的面骂学生“笨蛋”“傻”等恶劣的言语,从而使被骂学生在同学的嘲笑下产生负面的情绪,还有的教师会用下课不准休息惩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这些伤害是极其隐秘的。长期在这种谩骂、侮辱的学习气氛中,孩子的心理会发生扭曲,后果非常严重。

二、成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缘由。

1.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

中国有句古话:“严师出高徒。”我国的学生从小是在尊师重道的教育环境下长大,老师说的话就要服从,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不能顶撞老师,学生和老师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他们不像是朋友,更像一种上下级关系。学生自身就会处于一种弱势状态,特别是小学生更是把老师的话当做“真理”,即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也会默不作声,更别说投诉或者寻求法律保护了。

2.部分教师素质低下

我国近年来一直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但是不得不承认,部分教师的素质还是没有得到提升,特别是教育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教师资源短缺,教师素质不高,有部分老教师的思想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只知道出成绩,不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些教师“倚老卖老”,凭借自己几十年的教育 经验 ,对学生要求过分严格,自身的法律意识又相当淡薄,缺乏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

3.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自我控制的意识与能力两方面 基本素养 的缺乏,使学生在交往时容易产生不能有效保护自己、不能尊重他人权利的现象。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他们一般都是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没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别说法律意识。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权利屡次被侵犯而没有采取 措施 时,其被侵犯的概率就会增加,特别是小学生。

4.法律体系不健全

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基础教育法》,但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学生权益保障等重大问题上,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受教育者维护权利的法律保护方面被忽略。

三、对策思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应共同关注,积极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而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为重大,务需切实履行教育与管理之职责。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教师队伍中的部分人素质较低,不符合教师要求的情况,我们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摒弃应试教育教学的错误观点,加强教队伍建设。首先,要在教师队伍中进行排查,把好教师的入口关;其次,要对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教育,通过学法知法的培训,让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职责和自己的义务和权利,从而自觉地按照法律规范进行自己的教学计划,改变过去错误的 教学 方法 ,注重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2.提高孩子维权意识

课堂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应该定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维权意识的培养,告知学生自己在受教育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一些典型事件的处理解决方法,和学生成为朋友,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做学生行为的引导者。只有学生的维权意识得到提高,才能有效遏制侵权现象的发生。

3.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的素质和法律意识对一个学校的管理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法制意识得到提高,这就需要管理者推出正确合理的管理路线,尊重学生的权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积极组织一些法律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的法制教学章程。从现有的保护未成年合法权利的相关法律看出,我国现阶段的法律还是不够完善。为了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以及各级政府颁布的法律,我们要加大这些法律的教育宣传力度,让教师和学生知法、懂法。

4.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理念

受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和老师现在的观念还是停留在分数上面,教学方面只抓成绩,忽视了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素质教育没有落实到实处。学校应该改变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变“主观”为“客观”,克服管理的主观盲目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变“决策者”为“规划者”,教学计划的实施不能一味独裁,而是应该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规划,并形成统一的目标,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白平则.论学校教育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实现与保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

[2]柳倩华.从中小学教师侵权行为谈如何加强教育法治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2,(24).

[3]余晖,胡爱萍.中小学侵权行为的类型与防范对策[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2,(3).

[4]张冀曼,李欢.中小学教师侵权现象探析[J].中国教师,2007,(S2).

[5]马金富,任玉霞.浅谈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3).

摘要:在特殊教育领域,尤其是在高等特殊教育领域,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及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对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在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包括学生学习生活、 社会实践 等领域,相关能力的提升,都是教育管理工作致力实现的目标。基于此提出了我们必须采取创新型思路与措施来提升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从而真正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在充满人文关怀气息的氛围中实现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更新与创新。

关键词:特殊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1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是新时期与特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特殊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新旧观念交叉碰撞,加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在建立了多年以后开始逐渐进行着自我的完善与更新,人才竞争的市场环境变得日益激烈起来,这就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巨大的压力。因此,高校必须尽快适应新形势与特殊高等教育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迫切需要,紧紧抓住各种发展的机遇与有利条件,努力创新自己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采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来提升教育管理质量,从而有利于特殊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是高校解决自身教育管理中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特殊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较为滞后,其自身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多种问题,很多时候是按照较为传统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方式来处理并解决相关问题的,其真正的民主性特征不够高。因此,为了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管理标准与管理制度,高校必须尽快实现自身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要适当征求被管理者的建议,采用较为综合性与灵活性并存的评价方式与评价体系,这样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才真正有利于满足高校自我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弊端解决的实际需要。

是特殊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时俱进的需要。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正处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金融危机等都影响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当今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对高校学生的要求和标准也在提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面临着多方冲击和压力,如何适应当前的新形势,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做到与时俱进,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的要求。

2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指“学校所制定的制度,其内容不得与国家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抵触”。高等特殊教育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其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制度必须服从国家意志,维护政府尊严,接受政府的领导与指导,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是指学校所制定的制度要从本校实际出发,便于操作,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中庸之道”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重要原则,。中庸之道”的核心是执两用中,这要求教育管理者在学校制度的决策过程中,必须持有辩证思想。如学校的管理制度过于抽象或严格,便难以把握;过于浅显或宽松,便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为此。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在制度决策时,要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根据特殊教育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便于制度的贯彻和执行。

.程序性与高效性相结合的原则。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制度建设的程序性原则有助于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精神。作为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只有掌握了管理的“双重性”,认真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决策、领导、组织、协调与沟通、控制等环节,才能在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设中真正做到程序性与高效性相结合,如高校中的特殊教育学院,大多开设美术、中医、特殊教育等专业。作为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应让各专业教师充分享有民主权、自主权,按程序性原则办事,而在重大问题决策时,管理者应在集思广益后,按高效性原则处理问题。

3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

明确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作为高等特殊教育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深刻地认识到特殊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热情地为师生做好服务工作,以确保学校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并要想方设法地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学以致用,重在实践。同时,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应对新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要加强教育学原理、特殊教育发展史、特殊教育心理学、视力残疾 儿童 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相关方面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工作能力。

营造以人为本的学校组织文化。学校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校在运作过程中所体现的以教育基本理念为指导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残疾学生需要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也比普通教师付出了更多的劳动,为此,营造以人为本的学校组织文化对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尤为重要。这样一来,在增强了学校组织凝聚力的同时,也为学校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可能。

实施全纳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要使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得到落实,就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以让残疾学生融入社会主流为基本教育目的,通过校内、外调查研究和毕业生信息反馈,发现高等特殊教育领域中现有的几个专业已不能满足残疾学生的需要。总之,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特殊高等学校特殊的学生群体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些都影响着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既是通才又是专才,能客观地认识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工作;要求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能在对学校内部的财务、人事、教学、决策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管理的同时,也能站在国家的高度上,集思广益,为学校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

作者:阎洪涛 单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子奇.甘肃本科院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25—26.

在写教育管理类文章或做教育管理类项目时,经常要找合适的理论或模型做支撑,为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如搞实践教学的要研究杜威的“做中学”、做英语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时要研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本文整理了在核心教育管理类论文中常用六种理论模型,供大家在做研究和写文章时参考。 1.杜威“做中学” 杜威(John Dewey)提出“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主要思想是“人的经验如何影响学习”。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how to 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开展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式教学等相关教学研究比较常用。 2.斯金纳“强化理论” 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斯金纳把强化分成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种。教学中的积极强化是教师的赞许等,消极强化是教师不再皱眉等。这两种强化都增加了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斯金纳认为不能把消极强化与惩罚混为一谈。他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出了一条重要结论:惩罚就是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极强化物去刺激某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是不利的。他的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不能减少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斯金纳对惩罚的科学研究,对改变当时美国和欧洲盛行的体罚教育起了一定作用。 3.皮亚杰“认识发展理论” 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的过程,揭示了早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四要素并首次概括了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同时划分心理发展的四大阶段,揭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以及形式运算的一般规律。 4.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条理解儿童发展的途径,其蕴涵的重要思想是:儿童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与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社会交往而获得的。这种理论开展的教学本质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可以使用该理论来探讨(郑秀芬.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及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 2008(12):73-74.)。 5.边际效应(Marginal Effect/ Side Effect) Marginal Effect是经济学概念,基本含义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在教育过程中,随着班主任教育投入的强度增大,效果也随之增加,当投入增大到一定量时,教育效果不再正向增加;若继续强化,教育效果明显下降并出现负向增长。要正确处理好“雪中送碳”和“锦上添花”的关系,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要有区别地给予及时评价或延迟评价,以避免出现“边际效应递减”。 另一种应用在教育评价上。“基于目标的评价”受批评的原因在于超出“目标”的活动(也称为“边际效应”,Side Effect)经常被忽略。在研究学生学习“功利性”问题可能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 6.诺尔斯“成人学习者特质” 诺尔斯(Knowles)提供了从成人经验中学习的视角。他将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质归纳为“五个基本假设”:成人有独立的自我概念并能指导自己的学习,成人拥有丰富的能指导自身学习的经验,成人的学习需求与变化着的社会角色密切相关,成人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并对能立即应用的知识感兴趣,成人内部的学习动机甚于外部动机。假设对于提醒教师关注成人学习特征,并据此设计教学活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多年来,教育管理研究尽管改革创新很多,但一直都在验证这些理论,相信这些理论为大家开展工作有很好的帮助。 如果有帮助请给文章点个赞,您的支持让作者更有动力!

教育管理创新是教育管理对社会、教育管理理论自身发展的一种回应。教育管理创新对于促进社会和教育管理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类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有效实施创新知识管理的策略

1.明确核心目标,透彻了解知识管理的内涵

如果想有效地实施创新知识管理,那么首要条件就是明确自己的目标,深刻了解到底什么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就是把知识作为一个主要的资源,对一个群体或者组织来进行一种科学有效地管理。利用知识来提高效率,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并创造出更好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新维度。

2.与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相结合

虽然原有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理念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传统管理理念非常注重知识的积累和集中的管理。传统教育管理中的教学系统性比较强,管理严格规范;师生、生生之间有充分交流。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知识管理的创新发展,但同时也为创新积累了足够的可参考资料。而新的教育理念中更看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管理方式也比较自由。正所谓有反思才会有创新,要把积累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创新中去,两者相结合,取长补短,方能达到一种理想的平衡。也就是说在系统性的教学管理思路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再由老师从中加以引导。

3.建立有效知识管理的安全架构和知识管理机构

我们需要在不损害原有研究生教育管理理念优点的基础上,合理构建一个安全有效的创新知识管理结构。同时,需要发展一种创新的知识管理模式,制定一种灵活的、参与性强的、安全有效的知识管理结构,以团队合作的概念,将相关人员集中起来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知识管理机构,而一个专业的知识管理机构需要对知识进行蒐集和加工,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机制,提高研究生对知识的利用率。只有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才可以更好地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并依靠这样的专业团队来指导知识管理机构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知识管理的方式方法。

二、结语

知识管理是一个提升各国核心竞争力和组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们也正处于一个高度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当前高校研究生的教育管理程度,直接取决于整个研究生教育管理阶层对于知识管理的认知和对知识管理创新的实践应用。只有不断地提高知识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地激发研究生的潜能,从而使各高校的•研究生们更好地学习与创新,更好地提升自我。把不同学科的知识不同的领域相互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

一、问题视角下的学生管理

问题视角,这种思维模式是以问题为核心,建立于对学生的被动理解上,对问题、差错给予过度的关注。

1.问题学生标签化,消解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

问题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将学生问题化,而学生一旦贴上问题标签,便对学生具有“蚕食效应”,久而久之就会改变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和周围环境对他们的看法。这些变化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同,在集体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心。而教育管理在为学生服务过程中,老师处于主动权威的地位,学生被贴上“问题人”的标签,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传统的问题视角把有问题的学生独立出来,在集体生活中产生了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被削减了,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一蹶不振、“破罐破摔”的现象。

2.干预方式单一化,忽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传统的开展工作的模式是:发现学生问题———找学生及学生家长谈话———探寻原因———找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问题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大多从问题视角入手,忽视了学生自身与环境互动的影响,并由此进行干预。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从学生自身去发掘原因,学生个人的特点、性格、行为等方面形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家庭环境等方面遇到困惑或逆境而引发的,在寻找问题原因时往往忽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显然很难真正解决学生的困扰,通常治标不治本,也很难实现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3.工作过程工具化,师生关系不对等

问题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老师常常以专家、家长身份出现,在教育过程里,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明显的主客体关系。学生的独特性、个体性、价值被忽视,教育管理过程被定义为工具化的过程。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教育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视的“人文关怀”中人的因素被掏空了。在大学校园里,甚至还会出现叫家长这样的局面,很多学生不愿意被叫家长,这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负担,对老师的教诲不接纳。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工具化的工作模式,呈现出学生对老师教育的排斥现象,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良好构建。

二、优势视角下教育管理工作的内涵

“优势视角”StrengthPerspective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运用这一视角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优势视角对人性的假定上是种乐观的人性观,不再专注于问题,而是把眼光投向可能性。优势视角在评估学生问题和需要时强调将他们的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学生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它强调学生的能力、价值、兴趣、资源、成就和抱负在满足自己需要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优势视角超越了传统的问题视角的理论正规化,其核心内容为以下方面。

1.优势视角强 *** 育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

应该是学生与环境互动的资源与优势,而非问题本身。在具体工作中,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发掘学生优势,创造资源,开发学生潜能。优势视角强调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都有他们的天赋、知识、技能或才干,有的较明显地表现出来,有的则未被发现或调动起来,人与人是不完全相同的。在某种情境下,这种潜能是可以激发和调动出来的,通过个体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在操作层面上,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应逐步转移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寻找可发掘的资源,开发学生潜能。

2.优势视角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受到尊重

包括学生的尊严、主体地位与独特性。所以教育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对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尊重。

3.优势视角相信学生是可以改变的

这种改变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优势,个人的经验是一种优势资源。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具备在逆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在具体工作中,优势视角要注重学生如何学习、生活、与他人交往,如何走出困境。

三、优势视角在教育管理工作上的构建和应用

1.承认问题的存在

在开展学生工作时,优势视角理念不能忽略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在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讲述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宣泄情绪,有利于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在讲述自己经历的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哀伤、焦虑甚至愤怒的情绪,这有利于教育管理者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境况,了解他们经历的事情以及他们为改善自己的境况所做过的努力。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者要承认问题是存在的,通过问题来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改变传统教育方式,使学生从困境中获取动力。

2.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优势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强调老师与学生相互之间的双向理解沟通,追求多样性和个别性。优势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递进过程:交流———理解———解释———互助。这里的交流是一种师生之间平等真诚的有效交流,在这个互动过程中,使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老师则扮演指引者、支持者、倾听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角色,师生之间搭建起一种平等合作的平台,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信任、自在的环境,和他们一块讨论并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协助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

3.较少关注问题,关注焦点集中于挖掘学生的能力

问题视角关注如何解决“问题”,忽视对学生自身能力及资源的挖掘,贴标签的做法又放大了所谓的“问题”。从优势视角来进行教育管理工作,在实践上就要求老师较少地关注问题,而把眼光投向可能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能,促使学生形成充满自信的自我认知,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在我们学校的很多活动中,其实已经蕴含了这种做法。比如各种才艺大赛、歌唱比赛、校园之春等团队活动,都是旨在发现并放大学生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发展。

4.使用激发学生优势的语言

优势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老师使用激发学生优势的语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然而当他们经受长期的困惑时,往往会忘记甚至隐藏自己的优势。使用能够激发学生优势的语言,并用这样的语言同学生交谈,传递给学生积极的心态。这种暗含的期待和赞美会增强学生进取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奋发向上,并会慢慢发现并承认自己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要积极回应学生的成功,并帮助学生去发现自身更多的优势,有一颗真正关爱学生的心,并能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敏感体验,善于观察,善于捕捉学生思想、心理、心情、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微笑面对,泰然处之,与学生在思想、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达到以心交心、以情动情,从而真正做到:用爱去感染学生,用心去感化学生,用情去感动学生。当大学生获得老师积极的关注和较多的赞赏时,就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自我认知水平就会提高。大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学习,会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来应对逆境事件,相反,那些得不到老师关注的学生,由于自己的能力得不到老师的赏识,在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也不会及时向老师求助,就会采取消极的方式应对。根据自身经验,老师的每一句鼓励、每一声赞许都会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 *** 作用,激发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5.重视环境因素,将个人和社会环境有机联络起来

优势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强调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也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强调将个人和社会连线起来。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也由关注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同时关注学生生活环境和社会资源的独特性,挖掘其中优势的资源和社会影响力量,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优势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以帮助学生发掘环境中的优势资源和支援力量为工作取向,不仅有助于改善学生当下的问题,更可以形成一种持续的力量,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6.让优势视角成为一种思维习惯

优势视角是一种理论,是一种看待事物,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视角。优势视角不会自动带来积极效果,需要铭记于心,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优势视角不只是为教育他人提供了指导,对于教育工作者自身而言,也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可以使生活更愉快,避免聚焦于问题,有好的人际关系。合理分配发挥自身优势和弥补缺陷的时间,实现高效发展。只有教育工作者自身相信并坚信优势视角是一种好的思维品质,而不只是当作一种教育管理工具,才会更好地利用这一视角来指导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教育教学类文章摘抄

读书笔记 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 读书心得 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下面是我整理的 教育 类书籍读书笔记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读书笔记相关内容推荐↓↓↓

红岩读书笔记精选10篇

关于《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0篇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

红星照耀中国寒假读书笔记600字5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1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 教学 方法 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 措施 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时间,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 文章 。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进;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

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2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以往是父母、教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可是,他们之后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教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厌恶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这让我从中悟到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赏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激励他们。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着名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每个人都有其不一样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我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我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我特有的天赋,所以,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教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3

《爱的教育》让人深受感动,里面的所有 日记 都体现出对老师、父母、同学的爱,让人倍加感动。

《爱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 故事 ,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的动人的每月故事。

爱就像空气,虽然天天都在我们身边,但经常被我们忽略。《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快乐,可爱的少年。他们的身份各不相同,有出生于富裕家庭的,有出身于贫穷家庭的,但他们互相尊敬,互相关爱。这些孩子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爱的教育》里到处都体现了爱。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每月故事——万里寻母记,讲述了主人公马尔可的妈妈为了让家里付起债务,便远渡重洋,孤身一人来到了阿根廷共和国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富人家去做女佣,后来断绝了联系。13岁的主人公马尔可,不顾去美洲的危险毅然向他爸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亲的请求。这件事一开始虽没成功,可两天后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友听说了这件事后,便去找到了他父亲告诉他可以免费带马克尔去美洲。于是,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

掩卷沉思,马尔克是这样的爱妈妈,为了妈妈,他甚至不顾一切危险,远渡重洋,从热那亚来到阿根廷共和国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真另人佩服。

爱的教育真是一本经典的书籍。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4

读书,就一个人而言,正如莎士比亚的诗:“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虽然是教育类书籍,却不同于以往我们常见的那种书卷气,案例分析式讲评,几乎可以涵盖一线老师平时教育中的所有常见问题,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给我一种思想的启迪:教师在教育中出了问题是因为没有寻根求源,而当了情绪的奴隶,使自己的工作陷入非智慧的体力化;学生出了问题,也是因为教师不够了解孩子的原因,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史、 家庭教育 ,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师生关系是最为微妙的,远近皆有度,远近皆因情绪而产生不同的学问;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现实并不理想,这就指导我们有很大的必要性要花精力指导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源头疏堵漏洞,这是使自己的工作趋于轻松的必由之路;管理孩子不如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矗。《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我们班主任比别人更要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要用心关注“优秀生”、“灰色 儿童 ”、“潜能生”,慧眼识金,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助其自主成长。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

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5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 文化 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 经验 ,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形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通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该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 思维方式 ,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篇相关文章:

★ 教育类的读书笔记范文5篇

★ 教育学书籍读书心得5篇

★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

★ 关于教师读书笔记5篇

★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5篇600字

★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3篇

★ 教师教学读书笔记范文5篇

★ 关于小学教师读书笔记5篇

★ 关于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5篇

教育类美文美段摘抄

教育类美文美段摘抄,好词好句的欣赏也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摘抄句子有助于初学者进行模仿和创造,好词好句不应该是作文的工具,摘抄是一种十年如一日的习惯,教育类美文美段摘抄,摘抄是人生的习惯。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2、学生没有教师,就象生活没有阳光。

3、教师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她)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

4、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

5、诚挚的心灵,是学生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

6、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将来超过自己。

7、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8、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9、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10、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11、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

12、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13、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 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14、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认为只有此时,我们才真正拥有 了一切。

15、在集体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位同学,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位同学,让每位同学 对自己都有信心。

16、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

17、愚蠢的教师只会传授真理,聪明的教师应教学生发现真理。

18、感人肺腑的谈话,能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

19、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20、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教育类美文美段摘抄2

1、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爱因斯坦

2、金字塔是用一块块的石头堆砌而成的。——莎士比亚

3、凡事皆有终结,因此,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高尔基

4、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5、成功的秘诀端赖坚毅的决心。——英狄兹雷利

6、成功并非重要的事,重要的.是努力。——泰尔多尔

7、成功是用努力,而非用希望造成。——约翰赫斯金

8、不论成功或失败,皆存乎自己。——朗费罗

9、成功毫无技巧可言,我一向只对工作尽力而为而已。——卡耐基

10、决心即力量,信心即成功。——托尔斯泰

11、不是因成功才满足,而是因满足才获得成功。——阿兰

12、为了不损及莫大的成功,神不能不渗近一滴苦涩的味儿。——希尔提

1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迪生

14、知识辨别力正直学问和良好的品行,是成功的主要条件,仅次于兴趣和机遇。

15、只有胜利才能生存,只有成功才有代价,只有耕耘才有收获。——佚名

16、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牛顿

17、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成功。——牛顿

18、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莎士比亚

19、不应当急于求成,应当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锲而不舍,时间会成全一切。凡事开始最难,然而更难的是何以善终。——莎士比亚

20、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常在于成功者能由错误中获益,并以不同的方式再尝试。——爱默生

21、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法拉第

22、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

23、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人的自我完善。——高尔基

24、出路出路,走出去了,总是会有路的。困难苦难,困在家里就是难。

25、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26、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27、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

28、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巴尔扎克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论语.述而〉〉

31、读书使人充实 ,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美,富兰克林

32、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朱舜水集.劝学》

33、今一切事业,须从科学上解决;而一切学问,须从事实上研究。 黄炎培

34、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 …………郭秉文

《做最好的老师》摘抄及感悟

《做最好的老师》摘抄及感悟,一本好书是一盏希望的灯塔、一本智慧的宝典、一个育人的良师,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下面是《做最好的老师》摘抄及感悟。

读了《做最好的老师》,我感受到教育是美好的——美在理解、美在无私、美在伟大。它告诉我要用爱去教育每一个孩子。

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一举一动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所以,爱就是潜移默化。

李镇西老师在他“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学生活,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论述,把我们引入了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让人羡慕的爱。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拥有高学历和丰富的经验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爱每一位学生的心。《做最好的老师》成了我的理想与追求,是我教师生命中一盏希望的灯塔、一本智慧的宝典、一个我随时可以求助的良师。

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有空灵飘逸感,会让你百看不厌,会让你捧腹大笑。阅读,作为人类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值得后人去研究,发现。

“做最好的老师”一直是我一个我梦寐以求的理想与追求,是我不断孜孜追求的动力,我用整个心灵去品读这本书,静静地去品每一个文字,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故事,我看到了光明,我庆幸自己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某种光明。《做最好的老师》为我指明了方向,它像一盏希望的灯塔,一个智慧的宝典,一个你我随时可以求助的良师时时激励着我前进,前进,再前进。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每个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我们最应该懂得的是,在应该开花的时候绽放,而且,要努力地开,开出自己心中最美最动人的那朵花。

李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接受一次新的洗礼:是呀,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怎样的度过自己的每一天呢?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有没有一天比一天有进步,教学水平有没有一天比一天提高呢?自己有没有尽力做到最好的自己,成为学生心目当中最好的老师呢?

什么是最好的老师?我在《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李老师对学生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我想重要的是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只有爱孩子你才能伏下身去给予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生活点滴,你才能为发现他们成长的欢笑与泪水所影射的点点滴滴,才能与他们的心同步,与他们的心一起跳动,才能理解与倾听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爱而后育,正是因为有了爱,你的呕心沥血,你的殚精竭虑,才有了意义,才得以升华。

李老师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通过一篇篇文章,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我看到了一位老师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

其次,使我强烈感受的是李镇西同志对学生的一腔爱心。这是所有成功教师的共同经验。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爱孩子,才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写下那么多手记、札记,为进一步探索教育的规律积累那么多原始的宝贵的资料

。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可能是他的这本手记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在他和学生之间,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代沟”。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说法来贬低教师。其实,要做孩子们认可的“王”,真是谈何容易!

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和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了我!教育就是一本书,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做一个阅读者,让自己的教育之花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尽我心去做我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最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镇西老师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全书集中展示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在《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浑然一体,全都融汇其中,读后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因此,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所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 甚至每天都有遗憾, 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 坚持不懈, 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在我看来, 一个教师是否"最好", 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学生如此喜欢我,喜欢我的课,这就够了。教师因学生而存在, 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的。我会将李镇西先生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工作中慢慢实施的,为自己加油!自从拜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后,有这样的一段话让我感触特深: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

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人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在学困生的转化上,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收效不大。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从而改变了以往许多的不好做法 ,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去体验,用真心、诚心、耐心来逐渐改变他们,使他们一点一点不断进步。

从事教学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这期间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态问题”——究竟应与学生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在面对学生时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我想,只有处理好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在这方面我的收获极大。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后进生” 转化、早恋、作弊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

然, 在学困生的转化上,要有信心,要持之以恒,就像《做最好的老师》一样,让他们今天比昨天好些,明天比今天强些,那我们对他们的帮助就有收效,就有进步,就是成功。

教育并不只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最后,我还是要以李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

多一些地之灵气;多一些天之浩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教育的发展;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民族的崛起;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寒假期间,我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真是受益匪浅!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理念和实践,其中罗列了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值得我们模仿。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都想要“做最好的老师”。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所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

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这就是这本书首页序言里非常朴实的语言,却让人会有深思和回味。在序言中,李镇西老师的这一段话也令人回味无穷:“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的工人;

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这是写给他学生的,也是写给他自己的。读到这儿时,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对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吗?

是的,“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只要我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天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理清思路,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有所进步。李镇西老师说到,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他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再次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有时我也在怀疑,对于我们班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到底要不要惩罚?

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在李老师从教之初,他也曾经讽刺过学生,曾经辱骂过学生,曾经体罚过学生。但是后来他将这一切都变成了教育财富,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难、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误最终将他磨练成了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

给我印象最深还有第八章学生思想改造工程——后进生的转化。在李老师看来,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他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论文乃至教育专著。李老师之所以把关注“后进生”,一是因为素质教育充满了对人的尊重。二是因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

李老师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他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采用10种有效的具体方法: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对手竞赛;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干部;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读了他的后进生转化手记——我和万同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

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我清楚的记着有这样一个情节他让万同代表班级在全校进行国旗下演讲。为了不失去教育万同的机会,李老师不断鼓励万同,让万同连写三稿,最后抓住“班级的爱就是祖国的爱”这一句闪光的话写的演讲稿,还利用自习课和下午放学后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最后终于让万同信心十足地进行了演讲,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掌声。李老师目中有人,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真令我佩服!

读完他怎样对待“后进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我们班,问题学生很多,有了李老师的指点迷津,心里也有了些许准备,我想在新学期里再面对周志鹏、高立尚、王磊、张磊等孩子时,我一定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着急、困惑,一定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到更适合这些孩子的方法,也更快地为孩子引领一条适合他们学习、成长的道路。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有关教育类的文章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生成与创造。那么,请点燃自己的心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径,也照亮我们伸手可及的人们。关于教育孩子,父母传递情商和逆商,比传递任何东西都重要,那么教育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今日首发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教育励志文章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励志文章:父母要传递情商和逆商

俞敏洪:父母给孩子传递逆商,比要求他考好大学重要

据我观察,我们的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足,因为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拥有这样的胸怀不太容易。但我们作为父母,大人是应该有这样胸怀的。一旦有了这样的胸怀,就不会太在意你孩子的成绩是班里第一名、第二名,上的大学是北大、南大,还是东大。因为孩子的命运是由多层因素组成的,想清楚了这一点,你就会关注到,你的孩子有没有逆商,能不能承受住打击,打击以后还能不能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更重要。还有,你的孩子有没有情商,跟人打交道是不是特别流畅,做人做得非常到位,赢得周围朋友的信任这种能力就更重要。

最高境界的情商(EQ)、逆商(AQ)都是由家庭传递的。

而父母对孩子传递情商和逆商,比传递任何东西都要重要。你先不要要求孩子考一个好大学,要让他出国,重要的是你把优秀的情商和逆商这样的本领传递下去。而要传递,你本身要有。家长没有的话,怎么传递得了呢?

我身上这种情商能力就是来自我父母。我父亲是一个架大梁的木工,农村盖房子原来不是用水泥,是用树。我父亲架大梁属于当地的一流水平,方圆十里地谁家造房子都请我父亲,那是荣耀。

我父亲知道谁家比较有钱,谁家比较穷。有些人为儿子娶媳妇,攒10多年的钱才盖得起房。这种情况我父亲一分工钱不拿,但是对有钱人,他就会要工钱,去买酒喝。

所以我父亲那种帮助穷人的心态,一直在我心底里落下了根。我现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去帮穷人了,因为我毕竟算是穷人中间长起来的一个苗子。

我母亲当年是妇女队长,人特别善良。我们家和隔壁家都晒着稻谷,有一天要下大雷雨,邻居家里没人,我们先把隔壁家的谷子收完了,大雨就来了。我问母亲为什么不先收自己家的,母亲说,远亲不如近邻,所以我们家就变成全村人聚会的地方,所以我从小就开始喜欢和享受热闹。所以家庭成长的氛围其实对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

李开复:培养孩子的五大方法

李开复说过一句话,3%的时间管教孩子,要用97%的时间和孩子做朋友,因为通过这样的交流,才能让孩子成为讲理的孩子。我跟李开复是好朋友,他教育孩子比我成功很多。

孩子需要“规矩”,但是把规矩定好,在规矩之内完全自由,违反规矩要受到提前讲好的惩罚,最后创造出不需要处罚孩子的环境,养成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同时,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我儿子对机械的、电子的东西很入迷。我给他买个3D打印机他就给拆了,装不回去了,然后我的电脑也被他弄坏了。我就请了老师来维修,让他在旁边看着,他就很喜欢。

我女儿音乐天赋不错,弹钢琴一弹就弹到了十级,我儿子学萨克斯却不那么喜欢,不过他还是坚持学下来了。我知道,必须让他有成就感,在一些场合表现自己的才能,并且被人赞扬。小到在家里先被父母赞扬,再被周围邻居赞扬,再被小社团赞扬,再被同学赞扬——现在他对萨克斯也感兴趣了,主动去吹去练了。以前是我盯着他吹,现在已经很好了。

不要惩罚失败,要惩罚懒惰。

不要说教。好好做人,好好干活儿,好好这个好好那个,孩子烦得不得了。

还有就是凡事不能都包办代替,不要过多插手孩子的事务。前一段时间留学生虐凌案就是一次深刻教训。这事件表面上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根子在家长。这次全国政协会议还专门探讨了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暴力怎么样来定罪的问题。这个案例中,有个父母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到了美国二话不说,先拎了一包钱给法官,结果倒过来父母同时被起诉。这就是中国的思维逻辑,认为孩子犯罪不是罪,有钱能够解决一切。他们的错误观点导致孩子认为只要有钱有势什么都能干。

全惠星:妈妈的素质将决定孩子一生

全惠星博士是耶鲁大学的教授,韩国人。她将6个子女都培养成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她是怎么培养的呢?你看她有句话说,“我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受到了启发,功夫在学外”。妈妈本身要懂得发展自我,就是妈妈本身要变成一个完善的人,不仅要有能力养育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我发现,孩子只要从小到大是在读书的环境中间长大的,这个孩子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就这么简单,所以读书非常地重要。

另一句话也是我一直认可的,“妈妈的素质将决定孩子的一生”,一个家庭哪怕穷到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个家庭都是心灵的圣殿。

好家庭有四条标准:第一,做事情要心平气和,不情绪化的家长更加容易成功;第二,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孩子有安全感,同时也有独立能力;第三条也是“规矩”,不要溺爱。

四五年前,我儿子才上小学六年级,就问我要一个iPad。那时候这种电子产品刚开始流行,我说要好几千块钱呢你知道吗?他说我知道,但是我的同学们都有了。

我说,可以,但爸爸是有条件的,你把这20本书读完,把每本书中讲的关键东西告诉我,爸爸就给你买。他真的开始读了,一个月读了10本书。之后我出差了,结果回来的时候发现孩子手上拿着iPad。因为妈妈说,趁着爸爸出差赶快买。

所以,当你定好规矩以后,夫妻两个不一致很容易被孩子利用。孩子从一岁开始就知道如何利用父母之间的不同,来为自己获取最大利益。这是生物性特性所决定的,更别说小学初中的孩子,太容易通过察言观色来掌握了。有的孩子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还会挑起父母之间的不和。

第四条,整个家庭、父母都喜欢读书,尤其母亲喜欢读书,孩子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励志文章: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当代著名作家王朔致给女儿书

你必须内心丰富,

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

煲汤比写诗重要,

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

头发和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

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王朔致女儿

王朔嬉笑怒骂,大胆张扬的“痞子”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他在女儿王咪六岁时与妻子离婚,在《致女儿书》里这样说:

最后一次离开你们,你妈妈一边哭一边喊你的名字,你不应声,悄悄坐在自己屋里哭,我进你屋你抬头看我一眼,你的个子已是大姑娘了,可那一眼里充满孩子的惊慌。我没脸说我的感受,我还是走了。从那天起我就没勇气再说爱你,连对不起也张不开口,作为人,我被自己彻底否定了。从你望着我的那眼起,我决定既剥夺自己笑的权利,也剥夺自己哭的权利。

也曾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父亲这个角色自己做得很不好,他说:“我其实我真没想过怎么做父亲,假如让我选择,我宁肯选择不当父亲。”

这样的一个父亲,这样的经历,女儿王咪的成长却十分顺利。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回国成为《艺术财经》杂志编辑,低调完婚,一步步顺利地走着自己的人生,王咪没有使用父亲准备的“最坏也不过是,我养她一辈子”这个备案,虽然没有多大的成就,但也正是父亲王朔所说的:不需要成功,一切开心就好。

同时,女儿的出生之后十多年间,王朔的事业更是处于井喷,创造了一系列的影视奇迹,《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大喘气》、《编辑部的故事》、《渴望》、《阳光灿烂的日子》,等诸多的作品,期间,情感经历也屡被关注。父亲与女儿各自精彩,成就着各自的人生。

王朔对于养育女儿的态度,颇为洒脱,甚至任性。除了对女儿的“爱”以外,王朔最看重的是女儿的内在是否强大、是否快乐,至于外在的成绩、成功,在王朔眼里就是个“屁”。

有多爱?

看他这么说:“我干吗不对她宽容?我干吗要对她严厉?我希望她干吗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

我有了女儿后首先痛感儒家伦理有悖生活切实感受,孩子给你带来多大的快乐,早就抵消早就超过了你喂她养她付出的那点奶钱,这快乐不是你能拿钱买的,没听说过获得快乐还让快乐源泉养老的这不是讹人么?她大可不必养我,我不好意思。

我们的父母这一代丧尽安全感,下意识不自觉——个别人故意——把自己的恐惧传递到孩子身上,家庭其实都破裂了但还拿铁丝箍在一起假装完好。老实说,我这一代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这些破裂家庭关系的影响,多少人家演正常的父母其实已经疯了很多年了。

中国的事情很镜相,总给人错位倒置感,最后老是要子女原谅父母,虽然大家都很可怜,其间只见强弱关系的转换,亲人之间的忏悔和赦免搞得像做贼,怕丢脸,结果老人鬼鬼祟祟或者假装文静致远,中年发福的孩子都成了伪君子,一家子演戏勤勤恳恳,说起来都默然嘿然家家一本糊涂账。

譬如说家庭暴力大量的是父母打孩子,这何止是不道德,纯粹是犯罪,弱者的残忍。但是在我们的电视上随便一对父母谈到打孩子都不怕承认——坦承,口口声声为孩子好,我谢你了,真不知道寒碜特别是父亲;心理学家的规劝都极尽温婉生怕惊扰、磕、碰、贬损了他这权力。

善良民俗就认为这是可以的,他拥有这个权力,他终身拥有,不管他走到哪儿,丑恶到什么样,你都要对他尽义务。而且你要强调这个,你就让世代中国小孩这一生得不到他拥有的权利,实际上从一出生就剥夺了他免受屈辱、疼痛的权利。

人是条件反射动物,哺乳动物都是。你打次猫试试,狗是奴才,狗能不反抗,猫反抗不了也跟你玩阴的——你怎么能指望这样的小孩组成的国家将来一直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我觉得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不太正常,孩子承担这么多的义务,父母拼命来要求孩子,说什么赢在起跑线上我特别讨厌这种说法,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赚钱机器,这就叫成功,表面是为孩子好,其实是想自己将来有个靠山,无情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

这是一种颠倒,颠倒的人性,这不是爱孩子,所以就会出现那样奇怪的逻辑,就是我为你好我可以打你,我爱你我打你。我靠,不带这么聊天的。(笑)你说你爱我,其实我很清楚你骨子里是脏心眼,是叫我将来在你老了失去劳动能力后保障你——你不肯学习意味着你将来不打算为我的衰老负责任。

你看这么多父母都快——已经——把孩子打死了。您这不是爱,爱是不能交换的,无条件付出,不要回报,想都不想,起这念已是罪恶了,付出中已经达成次级回报——快乐奖赏了;跟我国人群的基本价值观是混乱的,混沌不明的,越老越不懂事。

至于内在,王朔在送女儿去美国读书的时候,给出的最重要的理由是保护女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她是念到中考的时候,我说你不要参加中考了,你要考过去你就是傻子,你要考不过去,你自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所以我送她去了美国念书。”

“我说上学你就是为自尊心学习,你学习不好,老师会当场奚落你,你会很没面子。有些老师就会这一套,打击小孩的自尊心。”

王朔有多在意女儿的内在,还有另一句广为流传的金句:“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胸和腰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后来这句话还成为了不少女孩的座右铭。

拆解开来:是要会生活,能照顾好自己,独立,健康,内在强大。狂傲不羁的他,却能在养育孩子上凭着这些看上去有点糙有点硌的观点,让女儿健康顺利成长,私以为,这一切是源于王朔对于孩子有很深的信任,这个点是王朔做父亲如此“特立独行”的根本原因。

王朔有句话印象很深刻:“有时候老师找我开家长会,那些老师到现在还这样告状,说某某同学品质不好,让我女儿不要跟那人来往。小时候老师就爱挑拨小孩关系。小孩哪有品质不好的?我听了都懒得搭理。”

可以看到,王朔对女儿的关注,根本不在外在的细枝末节上,他最关注的全部是女儿的内在。在他看来,保护好女儿的自尊,让她建立自信,拥有自爱的能力,她自然能hold住自己的人生,hold住人生所有的状况。

而事实也证明,王朔的做法是正确的。

教育励志文章:现成教育体制的突破路径在哪

作者:刘铁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

我们行动的依据来源于理念,现实在理念中生成,理念赋予现实以和谐的形式,理念高于现实。理念高于现实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也就是强调作为心灵主体的能力。教育作为有灵魂的实践正在于教育实践主体内在理念的引领。理念高于行动,哲学思考的魅力,正在于启迪个人的内在理念,以理念引领个人的实践。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我们的心灯,点燃我们内心的理念之光。我们把自己的心灯点燃,可以照亮自己,可以照亮身边最贴近的人。虽然我们不足以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历史上诸多的教育家们,他们的心灯照亮他们生逢的时代。回望现代中国教育的历史,那些杰出的心灵,王国维、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陶行知等等,他们的行动充满着人性的温情。他们的心灯摆在的合适的位置,被很多人看到了,正如《圣经》上说,“人点灯,不放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灯要放在台子上,才能照得更远。对于我们而言,要把灯摆在合适的位置,可能有很多偶然性,所以最重要的是把心灯点亮。

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杰出的先贤们点燃自己的心灯,赋予学校、教育以生动的精神。象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就是其中杰出的典范。学校的名字本身就是经亨颐等教育理念的表达,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承续与表达。春晖中学很多的建筑,同样深情地烙上了那些杰出的灵魂的印记。夏沔尊把自己的房子命名为平屋,就是认为自己是平凡的人。这正是他们的平凡之所在,他们做的是最平凡的事,但却是最不平凡的。他们就是在学校的命名、建筑的命名中,用自己的内在理念伸展出乌托邦的教育空间,他们让我们感受到教育的美好,让我们明白,学校原来还可以如此这般地充满着生命的、文化的、理想的气质,一所简单的学校原来还可以洋溢着爱、美、自由。是他们,以个人杰出的灵魂改变了学校存在的本质,提升了学校存在的高度,甚至可以说提升了那个时代的教育品质。他们那个时代难不难?难道不比我们今天难?但他们身在其中却弦歌不止,精神依然卓杰,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成长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人才。学校的灵魂从何而来,来源于校长,教师,来源于蔡元培、胡适、经亨颐、夏沔尊、朱自清,来源他们内心,来自于他们高贵的灵魂。

反观我们当下的教育,尽管充满着令人眩目的各种成就,但繁华之中难以掩盖内在精神的贫困,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内心空洞的表演”,我们也早已习惯于生活在表演与观看表演之中。我们经常是认认真真地完成任务,导致我们作为教育人内心的空洞,这种空间是难以用忙碌来填补的,我们的忙许多时候还在加重这种空洞。那么,我们凭什么来填补?就是爱,爱是基础性的质素,爱是填补内心空洞的最重要的尺度。爱有两种基本存在姿态,一种是无对象的爱,一种是具体的爱。我们更习惯于看得见爱,我们缺少的是超越性的爱,是不爱什么东西的爱,这种无条件的爱,它跟对象无关,它关涉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爱乃是显明我们作为积极的存在。爱有三种形式:溺爱,这是占有型的爱,始终把爱的对象置于个人的手掌心;放纵型的爱,其实就是不管;解放型的爱,是让他成为独立的自我,让他成为健全的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爱是至关重要的,在爱之上还有责任,在一个平庸的时代,我们需要担当我们自己的责任,而不是逃避,来显现自我对平庸的超越。

我总在想,我们今天的教育需要学生的感动,惟其如此,教育才能贴近他们生命的深层;也需要我们自己感动,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地投入其中。但仅有感动是不够的,感动后怎么办?要有健康的人生,成为健全的自我,感动而不能伤感,要展现人性的阳光的一面。这同样是我们的教育所缺乏的,那种东西是来源于人性自然。我们需要以阳光的人性来启迪阳光的人性。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一旦我们与孩子相遇,我们就尽可能地把内心的阳光传达给他们,从而启发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世界,给他们奠定阳光人生的基础。我一直记得安南说的一句话,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我们在抱怨周遭世界的同时,更应该释放自我人性的力量。

我们今天谈论日常教育生活的突破,现成体制下,突破的路径在哪里,起点又在哪里?也许,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举起心灯,照亮自己,走出伤感的自我,走向阳光的自我。我们点燃心灯后怎么办?也许我们会被湮灭,但难道我们就不会在铁屋子中找到一片亮光?正是这样一种精神的、生命的历险才足以体现生命的价值,体现人性的尊严。有痛才有希望,这就是痛快。

我们寻找个人教育实践的改造,基本的原则是什么?在我看来,很好的表达乃是钱理群先生所说的“想大问题,做小事情”。所谓想大问题就是一定要从更大的视线中把握当代教育的生存问题,同时寻找这个时代教育的大的出路。我们都是在大教育的背景上来谈教育,要寻找更基本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对症下药,我们今天的时代需要有大胸怀、大气魄。但另一方面,我们要行动,就只能做小事情,从小事着手,一点点改变课堂、改变学校、改变教育,比如说命名,学校宿舍名……我们学校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教学楼可否起个优美的名字?所谓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改革的面愈大,遭遇的阻碍就越大。只有一点点绵延而进,我们的教育改革才能有真正的希望。恰恰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走在最后的乃是民族的真正的希望。因为真正的改革需要的乃是韧性的坚持。从日常生活的改善开始,把教育改革的出路落实到日常教学的一点一滴,今天我们的教育需要的不是诅骂,而是建设,好比田里的禾苗,不是骂杂草长得多么茂盛,而是把苗长起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理念先于实践,宏大的理念一点点生长为实践的肌体。

尽管我们在日常的教育行动中,会遭遇诸多的烦恼,但细心思量,教育乃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事业,因为教育乃是在呵护儿童生命世界的发展,促进健全生命的生长生成。当我们内心的阳光展开,我们一定会发现,立足生成成长的教育是多么的美好!教育工作虽然复杂,而不乏艰辛,但只要我们在理念的世界中找到诗意的阳光,从事教育就会成为一件多么幸福的心志之业。儿童生命世界的成长乃是人世间最崇高的事业,我们要用创意来点燃儿童生命世界的心灯,不是用眼睛来看世界,而是学会用心来看世界;不是教书,而是教育孩童。今天的教育改革应该立足于这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实践指向的究竟是眼睛、脑袋还是心灵,指向的是教书还是育人,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审慎的扣问。

点燃我们的心灯,点燃我们人性的力量,我们就能在日常教育生活的琐碎与平庸中找到突破的可能。把我们内心的教育之光传达给世界,传达给我们伸手可及的人们。当我们这么做时,感受到这种幸福时,跟别人的评价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每天辛勤耕耘,充满劳绩,这个世界究竟谁会在意我们?但我们自己在意,我们生命的力量来自我们的内心。也许,这就是我们反思日常教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我曾在个人的《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刘铁芳教育讲演录》出版之时,写下这么一段话:

“我深知个人生命的有限性,我也知道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真正在意你个人的思考与努力,但这是我内心的渴望,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点燃自己的心上之灯,不求照亮别人,但求温暖自己,照亮自我生命深处的虚空。

“我有时候感觉自己就是一只辛勤采蜜的蜜蜂,不停地让自己保持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思考的张力,使自己常处于一种思考与写作的生命紧张之中。我常常忍不住要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个世界究竟有谁会在意你的存在呢?

“我突然明白,生命的意义原来就在自己不断的思考与创造之中。这不就是尼采所说的‘生命的生成与创造’么?”

是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生成与创造。那么,请点燃自己的心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径,也照亮我们伸手可及的人们。

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下面 有关教育的征文,请参考!

在我的童年岁月里,有着数不尽的酸甜苦辣,而在这一堆的酸甜苦辣中,有一次,让我非常难忘。

那一天,我和好朋友杨光在楼里玩耍。也不知道我从哪来的“灵感”,就打起了对话机的主意。我和杨光鬼鬼崇崇的走到楼底下的对话机前,随便按了个号码,然后我们就躲到了楼道里,刚站稳了,就听见对话机里传出了一个声音:“喂,是谁呀?……喂,怎么没人,没人我就挂了啊!喂!”咔嚓!就听见了他挂断电话的声音,我心里正暗自高兴呢。没想到这个人那么傻。

我又跑到对话机前,拨了那个号码,然后躲起来,又听见了那个声音,我就高兴的跳了起来。我又拨了一次那个号码,但这回没躲。因为我想:这几次那个人都是通过对话机对话的,也没有伸出窗户外面看看是谁。所以我就不必担心了。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事情的发展跟我推测的一点儿也不一样。那个人好像被惹恼了,打开窗户,伸出来头,一看是我,马上就跑了下来。我一看大事不妙,撒腿就跑,结果被那个人给追上了。

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个人竟然心平气和的给我讲道理,说这样不对啦,那样怎么啦……,通过这个人的一番道理之后,我终于明白了,搞恶作剧,能让看的人笑,但是被搞的人就会大受打击,如果我是被搞的人,肯定会大发雷霆。那个人说完之后又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回家吧,小伙。”听到这句话时,我像那个被农民捡了的丑小鸭一样倍感温暖。

这次我明白了:只有你不惹别人,别人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吵你。

我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情,但有一件事情却让我记忆犹新,颇受教育,使我改变了对读书的认识。

那是一个周末,我和妈妈去书店买书。妈妈带我来到新华书店,我们开始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了。书店里的人非常多,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也有年过花甲的老年人,还有和我年纪相仿的小孩。

我独自来到文学读物区,想找一本散文。突然,我的目光像磁石一般被一位大叔吸引住了。这位大叔四十出头的样子,他衣衫褴褛,衣服扣子掉了两颗,袖子烂了好几处,系着一副肮脏破旧的领带,他的头发蓬乱蓬乱的,胡子拉碴,脸上沾满了尘埃,身边还放着一个巨大的编织袋。他分明是一个收破烂的!在人群中,他显得格外突兀。只见他专心地看着一本《叶圣陶读本》,津津有味地读着,旁若无人。我从他身边穿过,闻到他身上有一股令人作呕的味。看着他如饥似渴地看着书,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折回去一看,可他确确实实在认真读书,我大为惊讶。以前我总以为,读书是我们这些有条件人的特权,可是今天,我却认识到了:不论是贫穷与富有,低贱或高贵,都有读书、学习的权力,只是在于你想不想使用这个权力。连街上收破烂的人都那么爱看书、学习,那有条件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好地去读书、去学习呢?就像我们语文课本里所说的:“即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一件平凡的事,一个普通的人,却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读书没有贵贱之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优越的读书条件,让我更热爱读书。

在生活中,我经常得到老师、父母的教育,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最近我看到的一篇文章,盲童来佳俊的精神深深地教育了我。

一天,我正在看第四期《儿童文学》,上面的一篇文章《北漂盲童震惊北京城》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盲童的故事。这个盲童名叫来佳俊,12岁,自幼双目失明,但他乐观向上,热爱生活。他刻苦学习,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的钢琴已经考到十级,并和“世界钢琴王子”郎朗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四手联弹;他可以熟练的和外国人用英语对话,看原版英语电影。

一个双目失明的儿童,竟做到了健康儿童也做不到的事,是多么的了不起!

来佳俊刻苦学习、不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想一想,一个双目失明的儿童,想学习该多难啊!但他从不怨天尤人,跟着磁带学英语,跟着电视学钢琴。再想一想自己,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老师耐心地教,有时候还想偷懒,学习怕吃苦,遇到难题就放弃,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能学好吗?

来佳俊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学习。他从三岁开始学钢琴,从六岁开始学英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没有放弃,坚持学钢琴9年,学英语6年,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不是偶然的。再想一想自己,在幼儿园时想学舞蹈,但又怕吃苦,结果半途而废。一年级时学剑桥英语,学了半年又罢了。和来佳俊相比,实在惭愧。

通过阅读《北漂盲童震惊北京城》,来佳俊的故事深深地教育了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只要刻苦、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正如毛主席说的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如果我们仔细思索和发现,就会发现在每一件事中,我们都会受到多少教育。我们人类就是在这点点滴滴的积累中慢慢长大,慢慢变得更加成熟,有了这些教育我们才能慢慢进步。这一次,我就来说一说我在一件事中受到了教育。

三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讲的大道理我大部分都听不懂,所以我才只能在事情中慢慢长大。

在一次我和同学们在我家玩的时候,我们都还没有吃晚饭。我喝了些水,突然想起昨天爸爸给我买的大棒棒糖,我想,:“我先吃几口解解馋吧!”于是我拿起棒棒糖就吃了起来,谁知我竟越吃越馋,拿起来就放不下去了。突然同学叫我去玩,我干脆拿着棒棒糖出去玩了。同学们看着我吃着棒棒糖,都有点嘴馋,可不忍说出来,我就这样玩了。

过了一会,爸爸把我叫进了厨房,对我说:“你怎么拿着棒棒糖出去了?”

我不明白爸爸的意思,以为是怕我把棒棒糖给弄脏了,就给爸爸说:“那我套上个塑料袋吃,这样就不会弄脏了!”

爸爸见我这样说,更加生气了,于是对我说:“难道你不觉得这样做很自私吗?你在这里吃,让别人眼巴巴地看着你吃,认为你很自私吗?”

爸爸严厉的质问把我吓了一跳,我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不想和爸爸争辩,就气呼呼地走了。

爸爸在同学走了以后有对我说:“你想吃就在同学走了再吃,不然那样对你不好!”我这才明白爸爸的用意,点了点头。

这就是让我记忆犹新的“棒棒糖事件”,这个事件激励着我,一直让我养成了不自私,有了好东西与好朋友分享的好习惯,就是这件事非常让我受到教育,让我慢慢地进步。

最近一段时间,每一家人,都是在长辈的带领下,举家祭扫祖先的灵墓,目的是在传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风和美德;每一所学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在德育基地、或在国旗下,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缅怀着创造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革命先辈。这里,小家与大家,都有一个最朴素的思想,就是让我们这些当代中国人,能够永远地烙印着爱国主义情怀,把我们都培养成具有爱国主义的中国人。

有的同学说:什么是爱国主义啊?对中小学学生来说,爱国主义就是爱家庭、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就是我们“爱心校园·快乐校园”里同学们的文明行为,文明学习,文明成长。

爱国主义要有爱的能力,能力来自今天的自觉规范、修养,来自刻苦努力的学习。有的同学不能好好地吃饭,挑食现象严重,这样就不能长成强壮的身体;有的同学一有空就钻进游戏厅,玩坏了自己的眼睛,也染上了不良习气;有的同学今天不爱学习,不好好学习;这样下去,当我们长大以后,就是有爱父母、爱国家的心情,还有没有爱的能力啊!只有今天好好规范自己的行为,刻苦地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有更多的能力,创造更多的财富孝敬父母、报孝祖国。

教育部新颁布了《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希望德育、团队老师和班主任能够带领同学们认真地学习,积极地开展养成活动,锤炼优秀的品质,这就是今天打好爱国主义的重要基矗

××有“爱心校园、快乐校园”的理念和目标,需要全体老师和同学共同努力,这是爱国主义的'最基本的付出,最现实的努力。只有××的每一名师生都付出一点爱,××学校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每一名师生才能天天享有快乐,所以,我满怀真情地倡议:我爱××,我快乐成长!

妈妈是我的启蒙老师,当我粗心的时候,她教导我要认真细心;当我偷懒的时候,她教导我要勤奋刻苦;当我撒谎的时候,她教导我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妈妈总是对的,她的每一次教育都让我难以忘怀,让我记忆犹新,让我刻骨铭心。

这一天,作业不多,我很快完成了数学作业,再画上一个空心圆圈作为句号,语文作业也就完成了,只剩下英语了,虽然家庭作业记载本上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写着:背诵第一单元蓝黑单词,并默写。可是好像有一层云雾遮住了我的双眼,就是没有看到“背诵”两字,还把“默写”看成了“抄写”,马马虎虎抄完就吃饭去了。

吃完了饭,妈妈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检查,突然,她问我:“你第一单元的蓝黑单词背出来了吗?”我急忙说:“背了背了,你检查数学吧。”“不,让我抽背一些单词吧。”妈妈又抽出一本英语书,问:“‘突然’怎么拼?”“啊?这个……”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像个罪犯似的低着头,不停地玩弄着衣角,真是后悔极了,要是我当初细心一点,认真地背了,怎么可能还会这样?我甚至想到了妈妈冷冷的面庞,尖锐的目光。

可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却发现妈妈一脸平静,她把书交给我,我一看,那些单词,字母都睁大了眼睛看着我,充满了讽刺,好像一点也瞧不起我,我十分难过。妈妈说:“以后不要说谎了,现在开始背,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我知道,你这么做会是最后一次。”

妈妈给了我信心,我很快能熟练地背了出来,字母们都微笑地看着我,好像在说:“你真行!”因为我很熟练地背出了单词,所以第二天的默写我默了100分。我十分感谢妈妈,是她教会了我:要成功,是必须付出劳动与汗水的。

记得上个星期一的评价课,我忘记带读书表了,被罚了。这件事让我知道,做什么事都要认真,都要依靠自己。

上星期一评价课,老师让拿出读书表。那时我翻箱倒柜地找我的读书表,书包、桌子都被我翻了个底朝天,甚至连衣服口袋也翻了个遍。哎呀呀!怎么能不带读书表,没带可是要写检查的!“昨天我明明填好了读书表,难道没有装进书包?”我很伤心,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可这有什么用?我只能深深地责备自己。“没带读书表的起立!”郭老师威严的声音终于在班里响起。我只好站了起来。我暗里数了数,十五个!哇,已经突破了十位数了。“那好吧,你们几个今天中午用方格纸抄写第十五课——《景阳冈》!”“天呀!”我在心里暗暗叫苦,“我就这一次忘带读书表!为什么偏偏这时候让抄写!郭老师怎么突然就变了?”

唉,不听也得听。那天中午我一回到家就吃饭,吃完饭就抄,连花儿也没浇。六页!整整六页!我一想起来就害怕。中午,我找了一个干净的写话本开始抄写。时间过得真快,一会儿一个半小时过去了,我却只抄了一半。该上学了,我才抄了大半篇。累死我了!我放下钢笔,妈妈帮我搓已经快定了型的右手。我脑袋里像有块铅一样深深的。

我来到学校,接着抄课文。天呀,郭老师来了!我绝望地望着郭老师。“同学们的课文都没抄完,放学时交吧!”“哦——”我差点高兴地跳起来。后来我下课时不停地抄,老师给我们的自习时间我也在抄。经我的不懈努力,终于抄完了。我数了数,我抄了整整十页!

从此,我再没忘带过东西。是的,什么都要认真细心,什么都要靠自己!

记得那是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还不会骑单车。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到广场上去玩,看见许多与我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都已经悠闲自得地在广场上起单车,再看看我的车子,后面还跟踪两个小轮子,我感到有点丢面子,有点不好意思,为了不让别人笑话我,我当时就要求爸爸赶快也把我车子上的那两个小轮子去掉,然后理直气壮地对爸爸说:“我也要骑单车。”爸爸欣然地同意了。

看看其他小朋友骑得那么好,我以为骑单车是挺简单的一件事,于是二话不说,我骑上去就走,可是还没有走两步,因为掌握不了平衡就重重地从车子上摔了下了。我的自信心开始大幅度地往下降。我想打退堂鼓了,心想:“反正以后机会多得是,有不在这一两次。”爸爸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相信我的儿子是最棒的。”

听了爸爸的话,我又有了自信。于是,我再次跨上车子,扶稳车把,踩好脚蹬,按照爸爸教我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向前驶去。“哎呀,不好,车子又向左歪了。”我尖叫着说。但是因为我操控不灵,我又摔了个四脚朝天,这一摔把我的信心摔没了,把我的笑脸摔飞了,也把我的火花摔出来了。

“不学了,不骑了,骑单车有什么好的”,我赌气地说到。

爸爸在旁边笑着说到:“不学我就把这两个小轮子安上了,我看你还是骑着四轮车比较保险。”

经爸爸这么一说,我又来劲了,急忙爬起来对着车子说:“我就不信我骑不会单车。”

于是经过反复几次的练习,虽然此时的我已摔的鼻青脸肿,但是我心里很是高兴,因为我终于学会了骑单车。

这时,躲在乌云背后的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好像是在为我欢呼,为我跳跃,为我的成功感到高兴!

从这件事中我得到了教育,那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彩虹总在风雨后。

虽然仅仅只是一篇六百字的文章,却能够让很多家长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出现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篇1

傲慢,偏见,这两个毋庸置疑的贬义词,让简•奥斯汀作品成为精致的象征,一时之间闻名遐迩,从而《傲慢与偏见》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伟大著作。

《傲慢与偏见》描写了18世纪英国的乡村,这里居住着一群体面的人家,生活着骑马的绅士和穿着长裙的小姐。作者描写了浪博恩这个地方四对男女的婚姻状况及他们各自的择偶标准与生活理想。家财万贯、态度傲慢的达西是全书的中心,而美丽聪慧的伊丽莎白则是书中的灵魂。他们克服了自身与外界的重重障碍,最终走到了一起。

伊丽莎白很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她非常不希望在别人眼里看来她是一个无知而虚荣、又没有教养的女人,对于个人品格的要求超过了财富的要求,这一点是值得赞赏的,毕竟是在有一个爱钱的母亲的教育下长大的。不过对于这样一个母亲,她还是感到了自卑,才会在面对韦翰的谎言时,盲目的相信那个“高高在上”的达西是个卑鄙的人,从而使自己站在他面前时的自卑心得到解脱。不过幸运的是伊丽莎白没有被这些假象蒙住双眼。最终能与达西喜结良缘。

书中还描写了伯纳特家生性轻浮的三女儿丽迪娅,她主动追求外貌漂亮,但是生活放荡、好赌博、好赊账、品德差的青年军官威肯,与他私奔后结婚,导致了一段失败的婚姻。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了解到19世纪初期…………达到完美婚姻的这一理想境界。

当我合上书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人是不能以贫富而分贵贱,做人在人格上、学识上、教养上是平等的,没有人可以以后来的经济富有,或者地位的高居而傲慢,同时也不能以经济上的贫穷而自卑。此道理联系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是一样,我们不应该因为取得了一点成就就骄傲自大,认为了不起,产生傲慢情绪,也不能因为贫穷而感到自卑,幸福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

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篇2

读完《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明白了“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这既适合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时也适合我们自己。

许多父母,整天逼着孩子学习,缺少的正是对孩子的信心。对孩子‘推着、压着、吵着、骂着’的父母,恰恰是缺少对孩子的自信。

仔细思量自己,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当孩子学不如我所预期的那样好的时候,我自己首先失去信心,并在言语和行动中表露出来,使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产生我就不这块料的想法,让自信的大厦从此坍塌。

其实我也看到在生活中对孩子说:“有进步”、“还可以做得更好”、“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积极有进步的言语暗示时,孩子就会兴高采烈,喜悦洋溢在脸上,更加努力地去做到最好;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脱口而出:“我已经讲了很多遍了,怎么还不会呀”、“怎么讲,你也不会明白的”、“算了,就这样吧”、“怎么这么笨呀”、对孩子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满,品头论足、求全责备,给孩子带来过多的负面信息。看到沮丧孩子写在孩子的脸上的时候,我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言语和指责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心理负担;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信。

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看着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艺术,像卢勤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篇3

这一个暑假不知不觉就已经过去一半的时间了,在这一段日子里,我经历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那是什么?那是一种深刻的教育。它改变了我的态度,改变了我的观点,也改变了我很多很多……

暑假里我做了三件很重要的事情——第一件:静坐思过,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我的素质、教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第二件:提高写作能力,有时间就多写作文,发表到网上,争取每一篇都变成精彩佳作。第三件:加强锻炼,通过游泳、跆拳道、跑步、跳高、仰卧起坐进行锻炼,使得我那筋骨练得棒棒的。这些就是我这个暑假重要的事情,简直就是“雷打不动”!我参加勤工助学写的文章——《深刻的体验》还被发表到了社区的报纸上呢。“只要你努力,什么事情你都能够做好。”妈妈每次都是这样温柔地鼓励我。

“静坐思过”是从学校正式放假以后开始的,因我马上进入六年级了,妈妈针对我的优缺点心平气和的和我谈心,我的性格是动多于静,她说可不可以每天静坐半个小时,半个小时之内要像上课一样不准动。妈妈给我讲了一个达摩祖师面壁的故事,说每天“静坐思过”会对自己有提高的。我感到无奈又没法子,也想让自己静下心来,心想试试看就答应了。最开始静坐的时候,那感觉就像度秒如年啊!但我还是尽量在克制自己,慢慢地也适应的过来,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平时没有什么时间想自己的问题,静坐下来以后,也开始研究自己的功过、做人、处事。而且每一次都要写下心得体会——想了些什么,该怎么改,要怎么做,好不好,都需要去思考。而且妈妈经常都会“故意”去做些什么事情,使我的坏毛病显露出来,又每一次都对症下药,都很成功的!辅导班的老师都说我有悟性,比以前不一样了。这真要感谢那关爱我的母亲啊!

在我的记忆中,我刚刚上小学的时候,作文是文采飞扬、妙语连珠(不是自吹自擂)很受老师的喜爱。那个时候的我可不像后来——干干巴巴、毫无色彩。在这个暑假中,我大量的阅读,并开始仿写了六年级上册的课文,慢慢地感觉就上来了。我仿写课文《山中访友》——《山林中的伙伴》、课文《草虫的村落》——《迷人的蚂蚁世界》,后来这两篇作文在创新作文网发表被选为“精华作文”。

不过我还有一个不好意思的特点——有点胖。为了能够在暑假中减肥,我就得加强锻炼,只好“忍痛割爱”——吃饭只吃一碗;要去练使人最累的游泳;去打会汗流浃背的跆拳道;疯狂的摸顶跳高……为了减肥,我和妈妈是用尽了心思,许多天后我们才见到了那么一点点的成效。这小小成效并没使我失去信心,我更加努力了。虽然这样很痛苦,但我觉得也很不错嘛!要坚持再坚持!

在这段时间里社区开展了不少活动,我都参加了,而且起了带头作用。还自发地邀请几个同学组成了勤工助学小分队,去烈士公园收集废品,这次活动让我体会更深刻,《深刻的体验》就写出了我的真切感受。为了参加“我最满意的社区”绘画比赛,我正在画一幅长幅速写画:将我居住的西湖社区开展的假期活动、比赛,还有小区的老人晨舞、太极拳、锻炼和优美的环境都浓缩进了我的画里。

这就是我暑假的生活,我相信这个暑假很有意义。只要我努力,后面的假期肯定会更开心,也会更精彩!

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篇4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的蓟县。渔阳曾经隶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做事缺德,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一天,他在客店中捡到一袋银子。为找到失主,他在客店里整整等了一天。失主回到客店寻找,他原封不动地将一袋银子归还给失主。一次家里一个穷困的仆人偷拿了二百吊钱,怕被发现,写了一纸说卖二百吊钱还债,挂在其小女臂上逃走了。窦见此,收养此小女,到此女结婚年龄,窦以二百吊钱嫁出。仆归,感激不已,画了一幅窦的画像,日夜祷告他长寿。

窦燕山一生中大行善事,孤遗有女不能嫁的,他出钱替人嫁女;有丧无钱不能葬者,他出资埋葬;窦燕山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请名师教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

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在他悉心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长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尚书;次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侍郎;三子曾任补阙;四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谏议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当时人们称窦氏五龙。( 苏州万达企业服务 - 万达文学 )

一位叫冯道的侍郎曾赋诗一首说:“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这里所说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的颂扬。

宋范仲淹《窦谏议阴德碑》上说:“窦禹钧,范阳人,为左谏议大夫致仕。诸子进士登第,义风家法,为一时标表。”

五子登科的事迹,即使对现代家庭教育也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篇5

星期三的晚上,我到学校参加了我儿子的家长会,当开会时间还没到的时候,我们这些家长已经坐在教室里,等候班主任的到来,大约还有十分钟家长会就要开始了,家长们有说有笑,不久,班主任老师进来了,家长都个个聚精会神的听班主任老师的讲话,他说:“各位家长,我们今天这个家长会来讲一讲一个母亲怎样教育孩子学习的过程”,老师说:“我前几天去一所高中学校听课,听完以后,我作为老师值得让我去学习,真是受益匪浅,为什么,因为讲述的是一个母亲怎样去教育孩子的学习,你们知道吗,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家里条件也不好,经济也不富裕,而这个母亲在外面打工,工钱也很少很辛苦,可是这个女孩的成绩,在学校里算的上是倒数第一,每门功课都考了二三十分,我想:也许他的成绩差,可能是因为和他的家庭有关吧,为什么呢?因为他爸爸早早的去世了,母女俩相依为命,他妈妈在外面打工把一切家务活都留给了他的女儿,后来有一次,他妈妈打电话过来,问她考了怎么样,她女儿说:“妈妈,六门功课有四门不及格”,他妈妈听了这个成绩不但不骂她,并且耐心的跟她说:“要好好的读书,好好地用功,千万不要像妈妈一样是个打工的多不好,虽然这次考的不好,妈妈也有责任但妈妈呢,希望你在学习上能够自强、自立、自学,在学校做作业要认真的做,上课要认真的听讲,下课要多看书,考试的时候要多想想多思考,那么成绩就会提高此时此刻,这个小女孩听了他妈妈这番话,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激说:“妈妈,你放心女儿会把你的话记在心里,女儿会努力会更加的去拼搏,女儿知道妈妈你辛辛苦苦赚钱,为了供我上学,妈妈我不会辜负你对我的一片心血,我会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你”,后来,快要期末考试的时候,这个女孩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复习半个小时回到学校,早上一个人在教室里看书,后来有一个老师走过来,看见这个女孩一个人在教室里看书,对小女孩说:“你怎么这么早啊,一个人在看书”,这个女孩对老师说:“早上早一点对精神好,对学习也有帮助”,老师说:“你以后一定是个读书的料,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来,后来,期末考试开始了,大约过了一星期以后,这个女孩的成绩出来了,竟然四门功课都考上了90多分以上,你知道吗,对于这个女孩来说,考了那么好的成绩,对她来说是个奇迹,后来,她把这个成绩告诉了她妈妈,她说:“妈妈,我四门都考上了好成绩”,他妈妈听了激动的哭了。

我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我想起了有些家长不但不去鼓励自己的孩子,只管自己赚钱而且,他考的不好的时候,甚至去打骂自己的孩子,但对我来说,这样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我想:“应该成绩考差的时候,你要去鼓励他,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去安慰他,这样才是提高他的成绩的好方法。

不管怎么说,我真诚的希望我们的家长,能给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能够给他一份关爱,一份理解,一份鼓励,那么我相信,有一天,他拿着好的成绩站在你的面前的时候,妈妈我考出了全校第一名,这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别提心里有多开心了,那么你的孩子以后一定是你的自豪和光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