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贵州西部大开发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4:00:29

贵州西部大开发论文

1.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西部大开发健康发展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2. 西部大开发的金融支持 天府新论 2007/S2 3. 东西合作的新探索——西部大开发中的“浙江模式”初探 中国金融 2008/04 4.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科技与经济画报 2007/06 5. 非公经济管理对西部大开发质量的影响 武警学院学报 2007/01 6. 投资主体转换与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7. 发展县域经济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动力 特区经济 2007/02 8.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外资引进问题 甘肃农业 2007/04 9. 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几点思考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7/01 10. 试论经济法视野中的西部大开发 科学时代 2007/01 11. 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西部大开发 2007/04 12. 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投资战略的评价 今日湖北(理论版) 2007/03 13. 如何实施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S3 14. 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法律思考 时代金融 2006/02 15. 略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经济观念和文化观念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02 16. 西部大开发经济增长极的抉择和构筑——经济增长极和区域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和新思考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17. 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调整与银行信贷资金有效配置问题研究 青海金融 2002/06

一、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提前实现了本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但是近20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西部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严重制约着西部经济的发展。正是由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但是西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如何在开发西部经济的同时,以可持续的方式建设西部的生态环境,是关系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敦煌生态的恶化已呈加剧之势,人类奇观月牙泉面临干渴的危险。生态环境的恶化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据专家介绍,缺水导致的沙漠化加剧了莫高窟文物保护的难度。在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中,已有一半以上的壁画和彩塑出现了起甲、空鼓、变色、酥碱、脱落等问题。历史明确记载了许多绿洲和城市被掩埋在百尺黄沙之下的例子:已经被黄沙取代的丝绸之路西出阳关以后的路段,还有现代人尚且知道的楼兰古国、罗布泊……,以及已鲜有人知的且末、精绝、若羌、寿昌……这些绿洲、古城大都因为河流挟带大量泥沙、上游破坏植等原因被毁灭。古楼兰的消失是最有代表性的,当鄯善的居民兴修水利,迫使孔雀河、塔里木河不复流入浦昌海,造成水源断绝,楼兰被弃时,一处闪烁在丝绸之路上的绿洲终于消失。据笔者调查得知,敦煌天然林由建国初期的219万亩锐减到现在130多万亩,减少了40%;胡杨林仅存14万亩,减少了67%;可利用草场减少77%,且现存草场不同程度地存在沙化和盐碱化的现象。敦煌的湿地以平均每年2万亩的速度在消失;土地沙化面积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增加。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淡水湖。湖西北角已被10多平方公里的沙丘包围,湖区的沙滩盐渍化严重,鸟岛周围满目黄沙。鸟岛在20多年前还是一个湖中孤岛,1978年成为三面临水的半岛,而现在已成为离湖岸几公里的陆岛了。湖南部黄河段,草场向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明显,退化面积迅速增加。海晏县青海湖畔的沙龙已经向湟水河谷移动,根据6年前的数字,青海湖周边区域内现有沙漠化面积万公顷,天然灌木森由以前的34万亩锐减为现在的14万亩。敦煌、青海湖只是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的一个缩影。可喜的是,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西部地区又是长江、黄河等重大江河的发源地。上游的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危及中下游的生态安全。近年来,长江、黄河水灾不断,主要原因就是中上游地区林草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涵养水份能力降低。据不完全测算,贵州、四川、重庆每年流人长江的泥沙量有6亿多吨,占长江上游输沙量的六成多;每年冲走的泥沙使河水变浑,水质变坏,使河床渠堰淤高阻塞,河道扩展,河水泛滥,不少耕地冲毁不能复耕,万年形成的沃土,被洪水毁于一旦。 我国西北地区又是全球四大沙尘暴区之一,是现代沙尘暴高发区。甘肃省除了绿洲之外有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1 428.9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31.8%,环绕绿洲而形成的风沙线长达1 600公里,并广布在千里河西走廊……从青藏高原到河西走廊,从云贵高原到八百里秦川,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草场退化,林木减少,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的现象。我们拥有的极其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正在危及着全国生态环境改善的大局。二、西部生态恶化的原因西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破坏自然法则。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人类杜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中国,从远古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到五十年代末对“人定胜天”的自信和对“科学技术”的推崇,进一步到“天人台一”可持续发展观的确定,是一个艰难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每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方面要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则制造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结局换取的。(1)自然因素:由于大部分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异常干旱,湿地的水源上游又进行截流开发,造成河流断流,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整个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的雪线逐年升高,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祁连山地的冰川大幅度退缩,有些地区退缩速度每年达16米以上。因此,发源于祁连山地的各内陆河流出山径流量逐年减少,已由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亿立万米,下降到20世纪末的56亿立万米左右,减少了17%以上。(2)人为因素:据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料统计,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疏勒河、党河上游建坝截流,地处下游保护区段河水断流,因失去滋养水源,湿地萎缩,天然植被衰退,灌丛大量枯死,河流沿岸胡杨林失去再生能力。如内蒙古自治区与甘肃省酒泉交界的地方,有个小镇叫额济拉旗,那里成片成片的胡杨林死亡就是活活的例子。其二是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补排失衡,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据敦煌水利资源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建国初期与1998年相比,地下水净补量减少了亿立方米。比如,敦煌的阳关镇被誉为我国的“第二个葡萄沟”。近些年由于葡萄价格的一路飚升,阳关林场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并将大片防护林砍伐种植了葡萄,使敦煌的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沙尘暴逐年增多,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挑战。 这些由人为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在我国西部的陕西、宁夏、内蒙等地屡见不鲜。这些都与人类的生存环境背道而驰,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的法则,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经济学家认为,环境和整个经济是不可分的,环境恶化不是扶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基于某些社会的经济的原因。在中国,长期以来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认为发展即是增长。改革开放后,国家对西部地区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粮棉基地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这些开发无疑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主要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能源作为获得经济增长的手段,具有浓厚的政府行为和计划经济的色彩。近几年随着国家提高粮食价格,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又出现了一股开荒热,真正的荒地开垦所剩无几,拖拉机开进了林地和草场。所有这些对西部生态环境均造成了极大损害。三、要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与西部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应采取以下方面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将生态做为西部开发切人点的决策是科学和现实的,因为西部的生态环境已极其脆弱且又危及着整个中国的生态,是西部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因为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长久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然而,西部地区人口多,底子薄,生态环境压力大。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的1/4,而环境所受的压力确是世界平均值的四倍以上。如果我们不珍惜和保护这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使其失去生物能力或者降低生物生产能力,人民的生活问题将受到很大影响。我国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加入了WTO后对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的转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的环境保护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一)、避免走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路子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走过的弯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为此,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发展经济,走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开展节水运动,杜绝浪费。(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要改变以往水资源开发利用只考虑工农业及城乡用水,不考虑生态环境用水的做法。要保护水资源,充分发展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开发利用,努力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三)、搞好水利扶贫工作西部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在脱了贫的人口中每年还有15%~20%返贫,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水资源。(四)、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西部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西部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经济建设中,必须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社会生产力才会得到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严重威胁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威胁着中华民族的长远生存与发展。历史不应也不允许再重演,更不能在更大力量的推动下让更严重的不良后果重演。因此,西部大开发应树立新的开发观,新的资源观。西部大开发应树立可持续发展开发观。实施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中国21世纪的发展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西部发展摆脱目前经济系统、社会发育系统和生态系统脆弱的困境,不能再继续使用传统的开发方式,而需要寻求摆脱困境的新战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意义十分重大。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根据新闻出版署网站公开信息,截至2021年12月22日,2021年新批准创办13种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现将名单整理如下,供学界参考。 新创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更名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回族研究》更名为《民族学论丛》 《缔客世界》更名为《工业信息安全》 《钱经》更名为《丝路文明》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经济视角》更名为《经济发展研究》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更名为《体育教育学刊》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更名为《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国土资源情报》更名为《自然资源情报》 《当代继续教育》更名为《教育科学探索》 《南方国土资源》更名为《南方自然资源》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更名为《福建市场监督管理》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更名为《市场监管与质量技术研究》 《未来教育家》更名为《中国基础教育》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武警学院学报》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更名为《伊犁师范大学学报》、《伊犁师范学院学报(哈萨克文)》更名《伊犁师范大学学报(哈萨克文)》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创意商业评论》更名为《应用经济学评论》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故事林》更名为《海峡文艺评论》 《经济数学》更名为《湖湘法学评论》 《世界古典文明史》更名为《古代文明(中英文)》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祝你幸福》更名为《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读书文摘》更名为《荆楚法学》 《今参考》更名为《全媒体探索》 《中国扶贫》更名为《中国乡村振兴》 《预测》更名为《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家庭·育儿》更名为《家庭教育研究》 《文物世界》更名为《文物季刊》 《父母世界》更名为《早期儿童发展》 《防务视点》更名为《军队基层建设》 《尚漫》更名为《营销科学学报》 《健康人生》更名为《科教发展研究》 《江河》更名为《水文化》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更名为《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满意答案メ_ā_メ 雪6级2010-01-08哈哈~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是再好不过了。我是一名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第一次招收五年制大专被蒙蔽上来的,一直就没有回过母校,校址都搬了两回。一开始在三桥,学校名称叫: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第三教学部。后来搬到紫林庵,改叫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再后来改名叫: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高等职业学院。哈哈哈~你说的这个应该就是我们学校的第四次更名吧。 追问: 你后悔来这个学校了吗?这个学校真拉 回答: 那是当然,你们是在紫林庵吗?想当年最起码如果考高中也是个重点,就是家里情况不好,才被蒙蔽上来读这个垃圾学校!~现在时间也赔进去了,什么也没有学到!~你如果刚刚才进校,建议你回去重考一次吧,说明白情况,家人会支持你的~! 追问: 恩,我不在紫林庵,在金阳这边,可是当年考得也差啊!我好后悔来这里!你呢。后悔吗!

您好 这些都是 1、教学与研究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马克思主义研究 、公共管理学报 、半月谈 、社会主义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共党史研究 、理论与改革3、新视野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理论探讨 、开放时代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探索 、党的文献 、行政论坛4、求实 、瞭望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毛泽东思想研究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5、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经济学动态 、经济科学 、经济学家 、经济评论 、当代财经 、财经科学 、经济管理 、南开经济研究6、当代经济科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当代经济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经济纵横 、现代财经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7、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东商学院学报 、经济学 、经济经纬 、经济问题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8、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财贸经济 、商业经济与管理 、国际经贸探索 、国际商务 、商业研究 9、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国际经济合作 、价格理论与实践 、国际商务研究 、财贸研究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10、对外经贸实务 、价格月刊 、商业时代大学图书馆学报 、情报学报 、图书情报工作 、图书馆论坛 、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11、图书馆杂志 、图书情报知识 、情报理论与实践 、情报科学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情报杂志 、情报资料工作12、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教育科学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师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13、教育学报 、中国教育学刊 、外国教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当代教育科学 、电化教育研究

西部大开发的论文范文

大家快来回答!答得好再给100分!0

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色彩!西部世界上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下,西部又焕出勃勃的生机,现在我们就来走进西部,来感觉它的美。

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是新疆面临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全面展开,新疆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对自身发展的优势与弱势,难得历史机遇与挑战,立足新疆实际,避其弊取其利,以全新的发展思路促进新疆跨域发展,建设人民幸福、环境美好、和谐安定、团结文明的新疆,有必要对当下新疆的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 1.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优势 (1)丰富的资源优势 资源丰富是新疆的一大优势,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目前已发现矿产138种,占全国已知矿种的;新疆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新疆风能资源丰富,拥有小草湖、达坂城、罗布泊等九大风区,可开发利用总面积15万平方千米,又是我国风电研发较早的地方之一,为风电开发奠定了基础;新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797小时,光热资源开放潜力巨大;另外,区内还有优良的牧场,也是我国主要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基地之一。 (2)独特的地缘优势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地处祖国最西部,周围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是中国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区,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1/4,是我国面积最大、毗邻国家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区,具有与多国接壤的地理优势,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目前,境内现有国家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国家批准的开放县(市)75个,控制对外开放县(市)8个,已初步形成了沿边、沿桥和沿交通干线向国际、国内拓展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成为我国开拓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市场的重要大通道和桥头堡。 (3)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资源分类,在中国旅游资源68种基本类型中新疆至少拥有56种,居全国之冠,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旅游资源宝库”。新疆自然景观别致,以“三山夹两盆”的独特地形地貌,构造了雪山、草原、湖泊、沙漠、绿洲等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著名的自然风景区有喀纳斯、那拉提草原、慕士塔格峰等,奠定了新疆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新疆又是多种宗教文化的交汇之地,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宗教文化资源是民族的象征,有著名的楼兰遗址、香妃墓、柯尔克孜千佛洞等著名人文景观;新疆又是多民族聚居区,民俗旅游资源独特,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和风情习俗绚丽多彩,包括民族建筑、饮食、服饰、歌舞、工艺、礼仪等,都是取自不尽、用之不竭的旅游资源。 2.新疆跨域式发展的劣势 (1)观念、人才是发展的最大障碍 新疆是较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而陈旧。长期以来,形成了外地人才不愿来,本地人才又大量外流的现象,近20年来新疆人才流失达20多万人,其中高级教师、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骨干、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达10多万人,人才资源严重匮乏,远不能适应现在大发展大开发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南疆三地州及偏远贫困地区人才严重不足。 (2)资源环境发展的制约 新疆正处于由传统经济快速向现代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期,能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环境污染,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随着新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必将出现资源掠夺性开采,资源地质储量、生态存量与资源开发、供给能力形成了约束,过度依赖资源能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颁布实施,新疆许多地方被划分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发展不仅面临资源与环境的约束,还面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天”条件不足的困境。 (3)交通运输的制约 新疆深处内陆,远离中东部发达地区,交通运输犹如新疆的生命线。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交通建设史上出现了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新疆交通运输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新疆航空运输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全国机场数量最多的省区。然而随着新疆大开发大发展大建设推进,货运量和客运量的快速增长,新疆交通运输仍面临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运输承载能力与新疆快速发展不协调、道路运输服务亟待加强等问题。 3.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1)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新疆作为开发的重点区域和对外开放的西部桥头堡,为实现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新疆特色经济、优势产业的发展和重点地带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疆“大通道”的内涵更为丰富,为更好的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为新疆“双向开放,东进西出”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2)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展开 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全面展开,又给新疆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此次援疆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全国19个省市及企业大力支援,其中包括在新疆南部的喀什和西部的霍尔果斯建立特殊经济开发区,掀起了支援建设新疆的新阶段新高潮。来自祖国各地的援疆人才齐聚新疆,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对口援疆作为推进新疆跨域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必将给新疆带来又一新的发展机遇。 (3)国家战略基地的确立 新疆的发展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国家赋予新疆越来越多的重要战略定位,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果畜四大生产基地、大型油气生产和储备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还要努力建设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为新疆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4.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威胁 (1)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又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集散地。从地缘角度来说,新疆与中亚山水相连,在文化、民族、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中亚局势的变动对新疆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中亚的政局动荡已久,随着国际势力的侵入与干预,中亚局势越来越复杂多变。近年来,新疆发生的一系列暴力恐怖活动都是“境外指挥、境内行动”,如乌鲁木齐“7·5”事件,新疆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民族团结工作将面临新的考验。 (2)疆内社会形势依然严峻 新疆的问题不只是历史问题,也有不少现实问题。随着新疆开放建设,对少数民族的利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问题并未得到及时的解决;另外,大量外来人员进入,不尊重地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屡有发生,引起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不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都或多或少的起到加剧和激化矛盾的作用。面对新问题、新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创新型社会管理,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管理理念。 (3)激烈的国际竞争 边境贸易是新疆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出口的主要商品涉及服装、鞋帽、箱包以及建筑材料和设备、农产品等,边贸进口的主要是资源性产品。随着新疆周边各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直接影响到新疆对外贸易的进展;随着经济发达国家进入中亚市场,又增加了新疆对外贸易的强劲竞争对手。从新疆发展现状分析,新疆底子薄、基础差、生产力水平低等多方面的原因,要扩大对外开放的水平,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实现新疆跨域式发展,面对机遇与挑战,要结合自身的优势,转变发展思路和政府职能,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疆特色旅游业,努力开拓挖掘“沙产业”,积极探索新疆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新疆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再上新台阶,生态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社会稳定跨上新台阶,真正实现新疆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建设各族人民群众满意的新疆。

一、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提前实现了本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但是近20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西部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严重制约着西部经济的发展。正是由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但是西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如何在开发西部经济的同时,以可持续的方式建设西部的生态环境,是关系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敦煌生态的恶化已呈加剧之势,人类奇观月牙泉面临干渴的危险。生态环境的恶化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据专家介绍,缺水导致的沙漠化加剧了莫高窟文物保护的难度。在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中,已有一半以上的壁画和彩塑出现了起甲、空鼓、变色、酥碱、脱落等问题。历史明确记载了许多绿洲和城市被掩埋在百尺黄沙之下的例子:已经被黄沙取代的丝绸之路西出阳关以后的路段,还有现代人尚且知道的楼兰古国、罗布泊……,以及已鲜有人知的且末、精绝、若羌、寿昌……这些绿洲、古城大都因为河流挟带大量泥沙、上游破坏植等原因被毁灭。古楼兰的消失是最有代表性的,当鄯善的居民兴修水利,迫使孔雀河、塔里木河不复流入浦昌海,造成水源断绝,楼兰被弃时,一处闪烁在丝绸之路上的绿洲终于消失。据笔者调查得知,敦煌天然林由建国初期的219万亩锐减到现在130多万亩,减少了40%;胡杨林仅存14万亩,减少了67%;可利用草场减少77%,且现存草场不同程度地存在沙化和盐碱化的现象。敦煌的湿地以平均每年2万亩的速度在消失;土地沙化面积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增加。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淡水湖。湖西北角已被10多平方公里的沙丘包围,湖区的沙滩盐渍化严重,鸟岛周围满目黄沙。鸟岛在20多年前还是一个湖中孤岛,1978年成为三面临水的半岛,而现在已成为离湖岸几公里的陆岛了。湖南部黄河段,草场向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明显,退化面积迅速增加。海晏县青海湖畔的沙龙已经向湟水河谷移动,根据6年前的数字,青海湖周边区域内现有沙漠化面积万公顷,天然灌木森由以前的34万亩锐减为现在的14万亩。敦煌、青海湖只是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的一个缩影。可喜的是,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西部地区又是长江、黄河等重大江河的发源地。上游的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危及中下游的生态安全。近年来,长江、黄河水灾不断,主要原因就是中上游地区林草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涵养水份能力降低。据不完全测算,贵州、四川、重庆每年流人长江的泥沙量有6亿多吨,占长江上游输沙量的六成多;每年冲走的泥沙使河水变浑,水质变坏,使河床渠堰淤高阻塞,河道扩展,河水泛滥,不少耕地冲毁不能复耕,万年形成的沃土,被洪水毁于一旦。 我国西北地区又是全球四大沙尘暴区之一,是现代沙尘暴高发区。甘肃省除了绿洲之外有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1 428.9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31.8%,环绕绿洲而形成的风沙线长达1 600公里,并广布在千里河西走廊……从青藏高原到河西走廊,从云贵高原到八百里秦川,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草场退化,林木减少,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的现象。我们拥有的极其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正在危及着全国生态环境改善的大局。二、西部生态恶化的原因西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破坏自然法则。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人类杜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中国,从远古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到五十年代末对“人定胜天”的自信和对“科学技术”的推崇,进一步到“天人台一”可持续发展观的确定,是一个艰难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每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方面要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则制造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结局换取的。(1)自然因素:由于大部分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异常干旱,湿地的水源上游又进行截流开发,造成河流断流,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整个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的雪线逐年升高,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祁连山地的冰川大幅度退缩,有些地区退缩速度每年达16米以上。因此,发源于祁连山地的各内陆河流出山径流量逐年减少,已由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亿立万米,下降到20世纪末的56亿立万米左右,减少了17%以上。(2)人为因素:据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料统计,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疏勒河、党河上游建坝截流,地处下游保护区段河水断流,因失去滋养水源,湿地萎缩,天然植被衰退,灌丛大量枯死,河流沿岸胡杨林失去再生能力。如内蒙古自治区与甘肃省酒泉交界的地方,有个小镇叫额济拉旗,那里成片成片的胡杨林死亡就是活活的例子。其二是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补排失衡,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据敦煌水利资源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建国初期与1998年相比,地下水净补量减少了亿立方米。比如,敦煌的阳关镇被誉为我国的“第二个葡萄沟”。近些年由于葡萄价格的一路飚升,阳关林场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并将大片防护林砍伐种植了葡萄,使敦煌的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沙尘暴逐年增多,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挑战。 这些由人为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在我国西部的陕西、宁夏、内蒙等地屡见不鲜。这些都与人类的生存环境背道而驰,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的法则,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经济学家认为,环境和整个经济是不可分的,环境恶化不是扶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基于某些社会的经济的原因。在中国,长期以来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认为发展即是增长。改革开放后,国家对西部地区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粮棉基地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这些开发无疑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主要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能源作为获得经济增长的手段,具有浓厚的政府行为和计划经济的色彩。近几年随着国家提高粮食价格,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又出现了一股开荒热,真正的荒地开垦所剩无几,拖拉机开进了林地和草场。所有这些对西部生态环境均造成了极大损害。三、要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与西部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应采取以下方面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将生态做为西部开发切人点的决策是科学和现实的,因为西部的生态环境已极其脆弱且又危及着整个中国的生态,是西部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因为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长久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然而,西部地区人口多,底子薄,生态环境压力大。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的1/4,而环境所受的压力确是世界平均值的四倍以上。如果我们不珍惜和保护这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使其失去生物能力或者降低生物生产能力,人民的生活问题将受到很大影响。我国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加入了WTO后对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的转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的环境保护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一)、避免走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路子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走过的弯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为此,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发展经济,走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开展节水运动,杜绝浪费。(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要改变以往水资源开发利用只考虑工农业及城乡用水,不考虑生态环境用水的做法。要保护水资源,充分发展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开发利用,努力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三)、搞好水利扶贫工作西部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在脱了贫的人口中每年还有15%~20%返贫,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水资源。(四)、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西部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西部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经济建设中,必须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社会生产力才会得到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严重威胁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威胁着中华民族的长远生存与发展。历史不应也不允许再重演,更不能在更大力量的推动下让更严重的不良后果重演。因此,西部大开发应树立新的开发观,新的资源观。西部大开发应树立可持续发展开发观。实施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中国21世纪的发展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西部发展摆脱目前经济系统、社会发育系统和生态系统脆弱的困境,不能再继续使用传统的开发方式,而需要寻求摆脱困境的新战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意义十分重大。

推进西部大开发1500论文

西部大开发 这个学期的语文第一单元,是关于西部的。在这之前,我对于西部并不了解,知之甚少。但是通过了学习与搜集资料,使我对西部有了一些了解,也知道了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与重要性。 通过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才发现西部是那么美丽,与我想象中的相差甚远。真正的西部,是有着湛蓝、可爱的天空,有着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还有着成群的牛、羊、马……西部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就像仙境一样,丝毫没有缺点。然而,这么完美无暇的西部,却有着落后的面貌。在1999年6月,江总书记在西安就这个问题发表了演讲,强调西部大开发不仅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央的战略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社会各阶层无不为之心潮澎湃。 好!这真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策略!就拿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来说吧!在恶劣天气,极度缺氧的重重困难之下,筑路大军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想出了许多办法来解决。露出狰狞面目的风火山面对筑路大军的执着精神和智慧结晶,不得一次次地低下了他那高傲的头。 在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时,各种关于这条“天路”的消息铺天盖地,报纸上,电视上,天天都有关于这条“天路”的新闻。这证明人们对这条铁路是多么关注,党政府对这个策略是多么重视。青藏铁路通车后,有许许多多的人了解了西部,而西部人民也从对比中,改善自己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稳定的和谐社会。 西部开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改革的春风阵阵吹来。我要加倍努力学习,长大成为一个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我望着地图上西域的版块,朦胧之中仿佛看到了西部繁荣昌盛的未来……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002年末人口亿人,占全国的。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余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探索西部大开发的新路子。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协调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有重点、有步骤地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坚持把西部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国家政策支持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1世纪头10年,力争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有较大发展,重点地带开发步伐明显加快,科技教育和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明显加强,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西部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发展科技教育,培育和用好各类人才;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这里

设一方,造福一方 工程处政委陈勇告诉记者:“建设一方就要造福一方,是我们每个官兵共同的西部情结。”他们先后完成的120余个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见证了他们帮助西部各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个个感人故事。 几年前,该处承建了云南迪庆机场建设任务。工地周围整天无所事事看热闹的老百姓,引起曹定国的注意。“作为工程兵部队,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机会,责无旁贷!”党委随之作出决定,工程建设实施“三优先”原则:优先使用当地材料,为群众创造致富门路;优先考虑当地机械车辆,积极提供致富机会;优先使用当地民工,建一项工程,富一方百姓。 从此以后,他们每到—处工地,都积极开展技术扶贫活动,为西部地区留下了—支“不走的施工队”。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处共在贫困边远地区征用民工5万余人次,民工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每年为各施工地群众带来直接经济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他们为地方带出施工企业20多家,帮助施工所在地建起年产值60万元以上的采石、加工和采矿工厂20余个。这些队伍和厂矿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响当当的企业,成为西部基础建设的生力军。 在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时,各种关于这条“天路”的消息铺天盖地,报纸上,电视上,天天都有关于这条“天路”的新闻。这证明人们对这条铁路是多么关注,党政府对这个策略是多么重视。青藏铁路通车后,有许许多多的人了解了西部,而西部人民也从对比中,改善自己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稳定的和谐社会。 西部开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改革的春风阵阵吹来。我要加倍努力学习,长大成为一个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我望着地图上西域的版块,朦胧之中仿佛看到了西部繁荣昌盛的未来……

一、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提前实现了本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但是近20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西部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严重制约着西部经济的发展。正是由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但是西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如何在开发西部经济的同时,以可持续的方式建设西部的生态环境,是关系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敦煌生态的恶化已呈加剧之势,人类奇观月牙泉面临干渴的危险。生态环境的恶化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据专家介绍,缺水导致的沙漠化加剧了莫高窟文物保护的难度。在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中,已有一半以上的壁画和彩塑出现了起甲、空鼓、变色、酥碱、脱落等问题。历史明确记载了许多绿洲和城市被掩埋在百尺黄沙之下的例子:已经被黄沙取代的丝绸之路西出阳关以后的路段,还有现代人尚且知道的楼兰古国、罗布泊……,以及已鲜有人知的且末、精绝、若羌、寿昌……这些绿洲、古城大都因为河流挟带大量泥沙、上游破坏植等原因被毁灭。古楼兰的消失是最有代表性的,当鄯善的居民兴修水利,迫使孔雀河、塔里木河不复流入浦昌海,造成水源断绝,楼兰被弃时,一处闪烁在丝绸之路上的绿洲终于消失。据笔者调查得知,敦煌天然林由建国初期的219万亩锐减到现在130多万亩,减少了40%;胡杨林仅存14万亩,减少了67%;可利用草场减少77%,且现存草场不同程度地存在沙化和盐碱化的现象。敦煌的湿地以平均每年2万亩的速度在消失;土地沙化面积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增加。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淡水湖。湖西北角已被10多平方公里的沙丘包围,湖区的沙滩盐渍化严重,鸟岛周围满目黄沙。鸟岛在20多年前还是一个湖中孤岛,1978年成为三面临水的半岛,而现在已成为离湖岸几公里的陆岛了。湖南部黄河段,草场向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明显,退化面积迅速增加。海晏县青海湖畔的沙龙已经向湟水河谷移动,根据6年前的数字,青海湖周边区域内现有沙漠化面积万公顷,天然灌木森由以前的34万亩锐减为现在的14万亩。敦煌、青海湖只是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的一个缩影。可喜的是,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西部地区又是长江、黄河等重大江河的发源地。上游的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危及中下游的生态安全。近年来,长江、黄河水灾不断,主要原因就是中上游地区林草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涵养水份能力降低。据不完全测算,贵州、四川、重庆每年流人长江的泥沙量有6亿多吨,占长江上游输沙量的六成多;每年冲走的泥沙使河水变浑,水质变坏,使河床渠堰淤高阻塞,河道扩展,河水泛滥,不少耕地冲毁不能复耕,万年形成的沃土,被洪水毁于一旦。 我国西北地区又是全球四大沙尘暴区之一,是现代沙尘暴高发区。甘肃省除了绿洲之外有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1 428.9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31.8%,环绕绿洲而形成的风沙线长达1 600公里,并广布在千里河西走廊……从青藏高原到河西走廊,从云贵高原到八百里秦川,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草场退化,林木减少,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的现象。我们拥有的极其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正在危及着全国生态环境改善的大局。二、西部生态恶化的原因西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破坏自然法则。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人类杜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中国,从远古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到五十年代末对“人定胜天”的自信和对“科学技术”的推崇,进一步到“天人台一”可持续发展观的确定,是一个艰难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每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方面要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则制造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结局换取的。(1)自然因素:由于大部分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异常干旱,湿地的水源上游又进行截流开发,造成河流断流,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整个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的雪线逐年升高,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祁连山地的冰川大幅度退缩,有些地区退缩速度每年达16米以上。因此,发源于祁连山地的各内陆河流出山径流量逐年减少,已由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亿立万米,下降到20世纪末的56亿立万米左右,减少了17%以上。(2)人为因素:据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料统计,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疏勒河、党河上游建坝截流,地处下游保护区段河水断流,因失去滋养水源,湿地萎缩,天然植被衰退,灌丛大量枯死,河流沿岸胡杨林失去再生能力。如内蒙古自治区与甘肃省酒泉交界的地方,有个小镇叫额济拉旗,那里成片成片的胡杨林死亡就是活活的例子。其二是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补排失衡,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据敦煌水利资源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建国初期与1998年相比,地下水净补量减少了亿立方米。比如,敦煌的阳关镇被誉为我国的“第二个葡萄沟”。近些年由于葡萄价格的一路飚升,阳关林场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并将大片防护林砍伐种植了葡萄,使敦煌的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沙尘暴逐年增多,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挑战。 这些由人为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在我国西部的陕西、宁夏、内蒙等地屡见不鲜。这些都与人类的生存环境背道而驰,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的法则,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经济学家认为,环境和整个经济是不可分的,环境恶化不是扶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基于某些社会的经济的原因。在中国,长期以来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认为发展即是增长。改革开放后,国家对西部地区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粮棉基地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这些开发无疑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主要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能源作为获得经济增长的手段,具有浓厚的政府行为和计划经济的色彩。近几年随着国家提高粮食价格,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又出现了一股开荒热,真正的荒地开垦所剩无几,拖拉机开进了林地和草场。所有这些对西部生态环境均造成了极大损害。三、要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与西部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应采取以下方面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将生态做为西部开发切人点的决策是科学和现实的,因为西部的生态环境已极其脆弱且又危及着整个中国的生态,是西部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因为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长久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然而,西部地区人口多,底子薄,生态环境压力大。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的1/4,而环境所受的压力确是世界平均值的四倍以上。如果我们不珍惜和保护这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使其失去生物能力或者降低生物生产能力,人民的生活问题将受到很大影响。我国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加入了WTO后对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的转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的环境保护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一)、避免走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路子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走过的弯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为此,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发展经济,走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开展节水运动,杜绝浪费。(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要改变以往水资源开发利用只考虑工农业及城乡用水,不考虑生态环境用水的做法。要保护水资源,充分发展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开发利用,努力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三)、搞好水利扶贫工作西部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在脱了贫的人口中每年还有15%~20%返贫,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水资源。(四)、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西部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西部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经济建设中,必须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社会生产力才会得到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严重威胁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威胁着中华民族的长远生存与发展。历史不应也不允许再重演,更不能在更大力量的推动下让更严重的不良后果重演。因此,西部大开发应树立新的开发观,新的资源观。西部大开发应树立可持续发展开发观。实施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中国21世纪的发展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西部发展摆脱目前经济系统、社会发育系统和生态系统脆弱的困境,不能再继续使用传统的开发方式,而需要寻求摆脱困境的新战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意义十分重大。

贵州教育发表

在91阅读网上在杂志图框里输入贵州教育报查询,出来按照日期排好的顺序,选出自己的文章即可。

就是正式刊物有的能查到有的也查不到。若评聘职称需在联系我:代发教育类报刊文章,费用最低,服务最好,信誉最佳,多篇从优,收到付费,至少省级。有需求者请将文章以WORD的形式发送致邮箱:,有不详之处发信息到邮箱咨询。

学术咨询服务学术咨询、出版出书、期刊推荐、sci/ssci/ei、翻译润色等咨询服务在线咨询咨询月期刊咨询网请输入关键词当前位置:首页>>期刊知识>>正文贵州有哪些教育杂志所属栏目:期刊知识发布时间:2018-03-20 10:06:34 更新时间:2018-03-21 15:24:02在每个省市中都会有相应的专业的期刊事项,就拿在贵州来说有:教育、农业、经济、建筑、环保、水利等等不同专业的期刊。在这里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在贵州的一些影响较大的教育类的刊物,希望对于教学工作者朋友选择期刊上有所帮助。《贵州教育》杂志是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指导刊物,由教育部主管、 贵州省教育厅主办的全国性教育类学术期刊,于1938年创刊,是中文科技文献和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数据库双源期刊,中国教育资讯全文收录期刊。本刊遵循“搜 寻教育视点、探求教育理论、传播教育信息、开掘教育实践”办刊宗旨。另外还有贵州师院学报,贵州体育科技,贵州大学学报等等。

贵州教育发表论文不是很难,稿件查重不超过百分之五就可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