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战略与战略管理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3 05:31:13

战略与战略管理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公司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的加剧,对公司战略的要求愈来愈高。公司战略是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属宏观管理范畴,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风险性六大主要特征。公司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等。公司战略是层出不穷的,例如信息化就是一个全新的战略。公司战略虽然有多种,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的谋略,都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例如:企业竞争战略是对企业竞争的谋略,是对企业竞争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营销战略是对企业营销的谋略,是对企业营销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技术开发战略是对企业技术开发的谋略,是对企业技术开发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人才战略是对企业人才开发的谋略,是对企业人才开发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以此类推,都是一样的。各种公司战略有同也有异,相同的是基本属性,不同的是谋划问题的层次与角度。总之,无论哪个方面的计谋,只要涉及的是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就属于公司战略的范畴。公司战略:是一种应对竞争力量或者寻找产业中最薄弱力量的防御性构筑。摘自--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24页影响公司战略的因素第一个影响战略的因素应该是远景规划。使命,核心价值观和远景是远景规划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存在时最核心的部分。在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使命和远景始终指引着战略制定的方向的要求;而核心价值观引导着战略的思考方式以及执行策略。影响战略管理的第二个因素是外部环境。这个外部环境,包括了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所谓宏观环境主要是看区域的经济状况以及每个经济周期的经济状况。而产业环境则可以借鉴波特的五力模型。包括了:供应商,客户,竞争者,替代者以及潜在的竞争者。同时战略管理也和内部因素是相关的。内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所推崇的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二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公司战略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亨利*明茨伯格《战略历程》):1、决策风格2、阻止战略的转变3、克服对战略改变的阻碍4、主导价值观5、文化冲突基于资源与能力的跨国公司战略管理模式分析基于资源的战略管理模式基于资源的观点认为,公司内部环境同外部环境相比,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对企业创造市场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企业不断地积累战略制定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企业不断学习、超越和创新。企业内部所拥有的资源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企业可以通过资源关联性增长,实现企业市场的扩展,最优的企业成长战略就是实现开发己有资源潜力与发展新资源间的平衡。随着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日趋成熟,跨国公司往往倾向于采取在子公司建立专门的R&D机构,实现R&D本化,这一般都离不开对当地人才的引进。像这样以当地人才为依托,才能更好的提升跨国公司的竞争力。IBM、微软、Intel等巨头就纷纷在全球设立了研发机构,这就是一种基于资源的战略模式。基于能力的战略管理模式基于能力的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知识系统,在组织中通过学习创造新的知识并把创造的新知识传递到组织层面制度化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动态能力。公司能力是公司所积累的存在于公司成员或职能机构中完成某项工作的可能性,是一种主观的行为能力。公司之间的竞争本质在于公司能力的竞争,因而考察公司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不能仅从公司外部的产业环境入手,而应该关注公司的内部,公司竞争优势来源于公司的能力(特别是公司的核心能力)。国际市场中资源与能力的协调运用从战略角度来看,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是建立在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核心能力的构建的基础上的。由于跨国经营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而跨国公司需要发展公司的管理结构以降低资源控制的成本。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外国直接投资来降低不确定性,但公司在未来战略的实施方面增加了资产成本与机会成本并降低了灵活性。因此,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中的资源与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之前战略所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跨国公司往往先以在本国市场上的成功为基础。但是,不同市场的特质与环境是不同的,这也是中国很多企业至今未真正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资源与能力都适合跨国公司,尤其是在新环境中,有些资源与能力根本就不适用。结论基于资源与能力的战略管理模式在跨国公司的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离不开对资源与能力的协调运用。甚至可以说,全球化的跨国公司是市场不能满足其发展目标时,将资源和能力,尤其是无形资产的资源与能力,跨国进行传送的机制。跨国公司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开拓出一片新的市场空间,就要从资源与能力的角度来分析并实施其战略。综上所述,在国际市场中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与能力才是跨国公司取得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利润的保证。公司战略的三种状态战略形态是指企业采取的战略方式及战略对策,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拓展型、稳健型、收缩型三种形态。拓展型战略拓展型战略是指采用积极进攻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行业龙头企业、有发展后劲的企业及新兴行业中的企业选择。具体的战略形式包括:市场渗透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联合经营战略。1、市场渗透战略市场渗透战略是指实现市场逐步扩张的拓展战略,该战略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增加产品功能、改进产品用途、拓宽销售渠道、开发新市场、降低产品成本、集中资源优势等单一策略或组合策略来开展,其战略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利用现有产品开辟新市场实现渗透、向现有市场提供新产品实现渗透。市场渗透战略是比较典型的竞争战略,主要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三种最有竞争力的战略形式。成本领先战略是通过加强成本控制,使企业总体经营成本处于行业最低水平的战略;差异化战略是企业采取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经营特色(从产品、品牌、服务方式、发展策略等方面)的战略;集中化战略是企业通过集中资源形成专业化优势(服务专业市场或立足某一区域市场等)的战略。在教科书上,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被称为“经营战略”、“业务战略”或“直接竞争战略”。2、多元化经营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经营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业的拓展战略,又可称“多行业经营”,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同心多元化、水平多元化、综合多元化。同心多元化是利用原有技术及优势资源,面对新市场、新顾客增加新业务实现的多元化经营;水平多元化是针对现有市场和顾客,采用新技术增加新业务实现的多元化经营;综合多元化是直接利用新技术进入新市场实现的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战略适合大中型企业选择,该战略能充分利用企业的经营资源,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通过扩大经营范围,缓解竞争压力,降低经营成本,分散经营风险,增强综合竞争优势,加快集团化进程。但实施多元化战略应考虑选择行业的关联性、企业控制力及跨行业投资风险。3、联合经营战略联合经营战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经营实体横向联合成立一个经营实体或企业集团的拓展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形式。实施该战略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合理调配,增加经营资本规模,实现优势互补,增强集合竞争力,加快拓展速度,促进规模化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联合经营主要是采取控股的形式组建成立企业集团,各集团的共同特点是:由控股公司(母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建立对子公司的控制关系,集团成员之间采用环行持股(相互持股)和单向持股两种持股方式,且分为以大银行为核心对集团进行互控和以大生产企业为核心对子公司进行垂直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在我国,联合经营主要是采用兼并、合并、控股、参股等形式,通过横向联合组建成立企业联盟体,其联合经营战略主要可以分为:一体化战略、企业集团战略、企业合并战略、企业兼并战略四种类型。企业合并战略是指参与企业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同时有偿转移,实现资产、公共关系、经营活动的统一,共同建立一个新法人资格的联合形式。采取合并战略,能优化资源结构,实现优势互补,扩大经营规模,但同时也容易吸纳不良资产,增加合并风险。企业兼并战略是企业通过现金购买或股票调换等方式获得另一个企业全部资产或控制权的联合形式。其特点是:被兼并企业放弃法人资格并转让产权,但保留原企业名称成为存续企业。兼并企业获得产权,并承担被兼并企业债权、债务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兼并可以整合社会资源,扩大生产规模,快速提高企业产量,但也容易分散企业资源,导致管理失控。稳健型战略稳健型战略是采取稳定发展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中等及以下规模的企业或经营不景气的大型企业选择,可分为:无增长战略(维持产量、品牌、形象、地位等水平不变)、微增长战略(竞争水平在原基础上略有增长)两种战略形式。该战略强调保存实力,能有效控制经营风险,但发展速度缓慢,竞争力量弱小。收缩型战略收缩型战略是采取保守经营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处于市场疲软、通货膨胀、产品进入衰退期、管理失控、经营亏损、资金不足、资源匮乏、发展方向模糊的危机企业选择。可分为:转移战略、撤退战略、清算战略三种战略形式。转移战略是通过改变经营计划、调整经营部署,转移市场区域(主要是从大市场转移到小市场)或行业领域(从高技术含量向低技术含量的领域转移)的战略;撤退战略是通过削减支出、降低产量,退出或放弃部分地域或市场渠道的战略;清算战略是通过出售或转让企业部分或全部资产以偿还债务或停止经营活动的战略。收缩型战略的优点是通过整合有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保存有生力量,能减少企业亏损,延续企业生命,并能通过集中资源优势,加强内部改制,以图新的发展。其缺点是容易荒废企业部分有效资源,影响企业声誉,导致士气低落,造成人才流失,威胁企业生存。调整经营思路、推行系统管理、精简组织机构、优化产业结构、盘活积压资金、压缩不必要开支是该战略需要把握的重点。公司战略特征公司战略是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属宏观管理范畴,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风险性六大主要特征。一、指导性公司战略界定了企业的经营方向、远景目标,明确了企业的经营方针和行动指南,并筹划了实现目标的发展轨迹及指导性的措施、对策,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起着导向的作用。二、全局性公司战略立足于未来,通过对国际、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行业等经营环境的深入分析,结合自身资源,站在系统管理高度,对企业的远景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的规划。三、长远性“今天的努力是为明天的收获”、“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兼顾短期利益,公司战略着眼于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思考,确立了远景目标,并谋划了实现远景目标的发展轨迹及宏观管理的措施、对策。其次,围绕远景目标,公司战略必须经历一个持续、长远的奋斗过程,除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外,制定的战略通常不能朝夕令改,具有长效的稳定性。四、竞争性竞争是市场经济不可回避的现实,也正是因为有了竞争才确立了“战略”在经营管理中的主导地位。面对竞争,公司战略需要进行内外环境分析,明确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设计适体的经营模式,形成特色经营,增强企业的对抗性和战斗力,推动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五、系统性立足长远发展,公司战略确立了远景目标,并需围绕远景目标设立阶段目标及各阶段目标实现的经营策略,以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战略目标体系。同时,根据组织关系,公司战略需由决策层战略、事业单位战略、职能部门战略三个层级构成一体。决策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指导性战略,决定企业经营方针、投资规模、经营方向和远景目标等战略要素,是战略的核心。本书讲解的公司战略主要属于决策层战略;事业单位战略是企业独立核算经营单位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遵照决策层的战略指导思想,通过竞争环境分析,侧重市场与产品,对自身生存和发展轨迹进行的长远谋划;职能部门战略是企业各职能部门,遵照决策层的战略指导思想,结合事业单位战略,侧重分工协作,对本部门的长远目标、资源调配等战略支持保障体系进行的总体性谋划,比如:策划部战略、采购部战略等。六、风险性企业做出任何一项决策都存在风险,战略决策也不例外。市场研究深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准确,设立的远景目标客观,各战略阶段人、财、物等资源调配得当,战略形态选择科学,制定的战略就能引导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反之,仅凭个人主观判断市场,设立目标过于理想或对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偏差,制定的战略就会产生管理误导,甚至给企业带来破产的风险。正确认识何谓战略中国很多企业,在战略规划上常常表现为“有战无略”。这一方面是由于好多企业创战略思维图办人忙于应酬拉关系和营销,不能好好的静下心来思考;但更多的原因却出在对战略管理的认识不够或错误认知,存在着很多的误区。现在,很多企业都把策略当成了战略,就是把做什么、怎么做当成战略了,把具体的操作步骤、流程当作了战略。我们的企业经常是先确定要做什么事情,在这个既定的前提下,将怎么组织人,怎么组织钱,怎么来打市场作为企业的战略。这么做,实际上意味着企业没有战略,而是直接到了策略层面。还有一些企业,比如已经投资布局了几个行业,他们的战略观就是把这几个领域做强做大。这不是战略,这是把目标替代为战略了。战略 策略 战术 即战力战略:是目标和策略的组合,企业远景、使命、命题等的全局规划和方针及定位。战略的核心问题是方向的确定和策略的选择。策略:是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提供指导思想和行动的框架。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目标,计划,行动后的绩效。战术:是执行策略或战略的手段。是执行策略的行动技术。即战力:就是即使进入全新的环境,也能够通过冷静地观察发现事物的本质,继而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计划的专业能力。外语能力、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三大基本能力。先搞清楚概念战略首先是一种选择、一种取舍。所谓策略,就是如何来组织资源来落实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的经营策略是相互依托的。企业在制定其战略和策略时如果概念混淆,把策略和战术问题当做战略问题来思考,这会导致企业的方向性错误。战略的衡量标准决定战略成功的根本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否与行业关键成功要素相匹配。公司战略方向与规划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依托或者是在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一竞争力必须能够同行业成功关键要素咬合在一起。 很多企业做战略,都存在盲目操作的问题,分析完了自身的能力,然后就进行战略规划,光有能力有什么用啊。比如说我现在有大量的资金,似乎就可以投资房地产,问题是房地产行业关键是靠关系,有钱又有什么用。这一点非常关键,一定要分析核心竞争力和关键成功要素,然后才有成功的可能。战略管理上有这样一句话,战略要一次做成,从这角度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了,这是战略的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行业的成功关键要素是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在行业的不同阶段,行业的成功关键要素是不同的,所以企业要不断发展新的核心竞争力,要考虑怎样同行业将来的成功要素相匹配。这一点不难理解,当行业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同一竞争领域的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相差无几的时候,决定企业能否突围的行业关键要素一定会发生变化。战略的形成是一个科学的规划过程,只要内外环境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行业竞争制胜的关键要素没有改变,企业的战略就不需要调整,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实现既定的目标,不能被眼前的一些变化所左右。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有一个实施期的,并非一蹴而就。很多跨国企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连续亏损,但他们仍然坚持了下来,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环境的变数呈几何状增长,技术升级越来越快,资金流动愈加频繁,因此企业必须严密关注环境的变化。战略执行体系战略确定了,怎么建立一个战略执行体系并不难。战略执行体系由战略(方向)、策略(组织)、战术、即战力四个层次构成,这四个层次缺一不可。但在实际操作当中,企业一谈战略执行,就是定指标、配资源,超越了策略层直接跑到具体的战术、计划层,执行层上去了。所谓策略,就是如何来组织资源来落实战略。如何把策略落实下去,就需要形成计划。小企业一般可以合二为一,但是集团化战略规划,一定要分两步来做,一定是要先形成策略。在策略层级最为关键的是组织。战略决定组织,组织传承战略,决定因素在组织上,落实在组织上。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组织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组织结构,更多是指组织状态与布局,组织结构只是组织状态与布局最后的一个载体、一个框架。组织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一个是组织结构,一个是流程,一个是责权体系, 三个组到一块才形成完整的组织。企业如果只抓其中一块,比如说单独进行流程变革而没有结构和责权的调整来配合,往往容易导致失败。人是为组织服务的,所有的人要匹配组织,资金、技术等其它的资源同样需要在战略的指引下依靠组织去配置。绩效考核体系的价值从战略角度而言,绩效考核体系是帮助执行层了解公司战略的工具,而不是“秋后算账”的工具。很多公司战略执行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失误,尤其是对企业中层的考核。企业存在一个“倍乘效应”,中层偏一偏,整个组织下来之后就会离题万里。战略执行体系图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从战略角度设计,并且企业的战略最后一定要落实到绩效管理体系上。原因有二:一是让企业的战略意图真正被战略执行者理解是很困难的事情; 二是执行者即使理解了愿意不愿意遵照执行也是个很大的问题。这样就需要企业依靠绩效考评体系作为指引与约束。 我们从战略规划或者说推导的过程来看一下绩效考核体系的价值。首先企业要做行业的取舍与选择,比如企业做不做餐饮;如果通过各方面分析确定了要进入餐饮业,再就要分析如何布局了,这就进入执行阶段了,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与行业竞争关键要素形成战略点;战略路线确定后,剩下就是人与组织搭配的问题了,简单说,就是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最后,以战略为导向,设定企业相关的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明确了,企业自然会朝着既定战略目标迈进。总结:集团化战略执行步骤首先企业要做行业的取舍与选择 分析如何布局进入执行阶段 确定战略路线 人与组织搭配 最后,以战略为导向,设定企业相关的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体系。公司战略落实中的问题在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有一套清晰的战略。没有战略的企业通常只能着眼于现在,为短期的物质利益而疲于经营,最终往往落得销声匿迹。战略定义和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明确自身需要搭建什么样的架构,需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如何去吸引和培养人才。战略源自组织的使命和远景。只有先明确了组织存在的根本理由和价值之所在,预见并逐步清晰了组织要达到的目标状态,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战略。 战略本身也是一种构想,是对未来的预测,以及对现在的指导。企业的战略构想通常形成于企业的领导者;他们在理解企业的使命和远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企业的现状,通过一系列非因果决定的逻辑、非线性思考进行战略分析,从而确定企业的战略。战略制定出来之后,就需要考虑如何去落实战略。 战略通常以目标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目标是可见的,便于传递和理解,从而使企业所有成员的努力都能够朝向一个共同的东西,以实现领导者的战略意图。但在现实中,企业即使有了一个好的战略,并制定出了相应的目标,也往往难以落实,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其原因何在?影响战略落实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成员的素质、企业文化等;而从目标本身来看,它能否得到有效的传递,是战略能否得以落实的极为重要的先决条件。在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s)[1]能够成为在管理学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意义的概念了。

管理会计论文战略管理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查尔斯·T·亨格瑞等著,潘飞等译,《管理会计(第14版)(翻译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程《高级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于增彪主编,《管理会计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

4.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编审委员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5.托马斯·约翰逊等著,《管理会计兴衰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6.塔克著,《经营保本与利润决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7.孙茂竹著,《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8.欧阳清著,《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9.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0.康H.陈等著,成本管理译丛《成本管理—战略与概论》,华夏出版社,2002

“海尔”的营销战略 “海尔”无疑是当今我国企业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它的成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但其正确而超前的营销战略则具有决定性作用。海尔从创建之初到今天,营销战略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代表了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时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方向。 一、营销客体从“有形具体产品”到“无形企业整体形象” 海尔人最初对营销客体的认识很自然,也很简单,那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把每一件产品做好,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要求。这是因为海尔虽然是电冰箱行业的国家最后一个定点企业,但当时电冰箱既是奢侈品,又是紧俏商品,只要商品适销对路且质量好,根本不愁卖不掉。在这种客观社会经济环境下,海尔人很自然地把以“市场导向”为核心内容的市场营销观念作为自己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因此也便产生了海尔创建之初的一系列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标准与措施。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当时他们对电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规定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重要的七项指标的实测值均优于发达国家水平。为了满足当时用户对高档家电的特殊需求,他们对外观、噪音等指标还作出了特别要求。如冰箱外观,国家标准要求米以内看不出划痕,而他们要求则是米以内不得看出划痕;噪音,国家规定为52dB,海尔企业内控标准为50dB。二是对少数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严厉。如1985年,检查出76台电冰箱不合格,他们不是简单地降价销售,而是抢起大锤把它们砸碎,以显示海尔人生产一流产品的决心与信心。正因为有了这些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标准与措施,才有了80年代末的一系列质量优势与声誉,也才有了海尔立足市场、开拓市场、壮大企业的资本与基础。 但是,到了9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日趋多元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供过于求逐渐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市场供求关系的主旋律,这种单纯依靠技术手段管理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海尔人开始逐步认识到“企业只有在经营观念(经营管理指导思想)上领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领先,即没有思路便没有出路”。海尔人对产品和产品质量问题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着手从理念上、制度上、全员意识上和生产全过程上采取措施,力争在经营观念上有所突破,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解决产品问题: 一是根据自己几年来在产品管理上积累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日清日高管理理念(OEC)”。所谓OEC理念,就是每天所有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不漏项,所有的人均有管理、控制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各自控制的事项,按规定的计划执行,每日把实施结果与计划指标对照、总结、纠偏,达到对事物发展过程日日、事事控制的目的,确保向预订的目标发展。具体来说它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框架:目标系统、日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系统。而日清日高管理理念则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高起点,确立名牌战略;否定自己,创造市场;用户是衣食父母;管理借力论;企业如斜坡上的球,不进则退。 二是率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标准ISO9001系列标准管理法,并于1992年在我国电冰箱行业率先通过了国际认证,1994年又率先通过了ISO9001—94E最新版国际认证、欧共体CE、德国GS等国际质量认证,从而把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全过程的产品管理与控制纳入规范化轨道,为产品质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是随着人类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海尔承担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应负的责任,1996年又率先通过了ISO14000系列认证。 此外,为了赋予品牌更丰富的内涵,塑造海尔企业整体形象,它们还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服务上,在原来良好服务基础上推出一条龙六位一体星级服务:电话咨询上门设计、免费送货、免收材料费、24小时服务到位、用户跟踪回访,“你只需打个电话,其余的事我们来做”,继而又推出“红地毯”服务,即对因搬运与安装可能给现代家庭居室带来的不便全面承担责任;宣传上,在海尔总体形象下,结合近几年海尔国际化趋势,推出海尔广告“国际篇”,打出“海尔,中国造”这一长民族志气、树品牌国际化形象的宣传口号,从而使承载海尔企业整体形象的企业品牌形象更加丰满,内涵更加丰富;在产品延伸上,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与更具个性化的新产品,例如,他们根据重庆一位吴先生来信,能否为其家有幼儿、年迈老人的家庭设计一种能超远距离控制的遥控器的要求,经过夜以继日的开发、设计、生产,仅用6个月时间,国内首创的大圆弧外形,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超级三段式蒸发器、全塑永不生锈室外机壳,具有人机对话功能的“小超人”变频空调就问世了;在多角化和资产重组方面,他们利用海尔品牌形象所代表的企业整体形象作为核心,通过激活“休克鱼”的方式,进军黑色家电市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海尔电视便在竞争激烈的彩电市场上独树一帜,所向披靡。 1997年海尔人明确提出了“卖信誉,不卖产品”的口号,那么,这里的“信誉”就是指“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是企业整体形象最简洁、最直观、最通俗的概括和表达。海尔人终于实现了营销客体从“有形的具体产品”向“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的根本转变。 二、品牌策略从“名牌产品战略”走向“名牌企业战略” 虽然海尔人从一开始就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立足点和重要策略,但是今天我们所认识、熟悉,并认同和信赖的驰名海尔企业品牌实际上是海尔人经过十几年痛苦的自我否定之否定,经过不断完善,并伴随着海尔人从“名牌产品战略”逐步走向“名牌企业战略”而逐步形成的名牌企业品牌,并最终成为海尔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和象征。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1984年由濒临倒闭的两个集团小厂合并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5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当时,为体现这是双方合作的成果,也由于受“市场营销观念”的支配,将该产品定名为“琴岛-利勃海尔”,产品标志以德方标志为基础经修改绘制而成,当时从电冰箱的装饰考虑,成功地设计了象征中德合作的儿童吉祥物。这些视觉识别标志及名称,构成了海尔集团产品的第一代识别标志,它们在广告中的良好运用,对推动企业的发展、开拓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的多元化、产品的畅销,尤其是随着海尔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原来以产品品牌为基础的标志和名称与德方相似,严重影响了国际市场的开拓。而且,产品品牌的名称、标志与“青岛电冰箱总厂”的企业名称不统一,其弊端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经过几次变更,1991年海尔人把企业名称简化为“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产品品牌名称也同步简化为“琴岛海尔”牌,初步实现了企业品牌名称与产品品牌名称的统一。与此同时,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企业整体形象识别系统,推出了以“大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阳”为企业理念的新标志,以“海尔蓝”为企业标准色等,这样便逐步形成了海尔集团第二代识别名称与标志。这一次自我否定过程表明海尔人在品牌策略上的一次飞跃。他们开始意识到确立企业品牌,并在企业品牌下建立产品品牌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应该说,经过改进后,海尔人品牌策略更加明确。但是从技术上说这些标志与名称也存在着诸如不够凝练、整体感不强、技术特征不明显等弱点。伴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多角化、国际化经营作为企业发展重点战略的确定与进一步实施,它们又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企业需要更为超前的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为此,1993年5月,海尔人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决定对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企业品牌识别系统做根本改造:第一,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第二,将英文“Haier”作为企业品牌主识别文字标志;第三,使产品品牌商标标志与企业品牌简称和标志统一起来。经过这次改造,达到了以下目的:第一,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名称与标志统一起来了,达到了优化、简化的目的,便于人们对企业品牌的认识、记忆、熟悉,最后走向认识、记忆;第二,由于品牌设计简洁、稳重、大方、信息更加凝练,也便于社会公众的认识、记忆;第三,建立了自己独立的企业品牌,终于摆脱了当初“引进”的阴影;第四,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更加明确。现在,经过两次否定之否定后的海尔,企业品牌已成为海尔集团的象征、海尔产品品质的象征、海尔文化的象征、海尔信誉的象征。至此,海尔终于从产品品牌走向了企业品牌,在名牌战略上也从名牌产品战略过渡到了名牌企业战略。 在从“名牌产品战略”到“名牌企业战略”过渡的过程中,海尔在电冰箱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洗衣机、展示柜、小家电等七大类产品、65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现在又进军黑色家电领域,从而逐步形成了一个大型的集团公司,半年销售收入便超过百亿元。而对如此庞大的产品家族,海尔为了既给不同的产品以自己独特的个性,不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又能充分利用“海尔”企业品牌这块金字招牌,他们在实施名牌企业战略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把企业品牌作为企业所有产品的总标志,然后根据不同的产品特征确定具体产品的类别名称和销售识别名(称副品牌),形成三个层次的主体品牌策略构架。这样做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Haier(海尔)”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可以在促销宣传上利用“海尔”连贯、一致的企业品牌形象,大大降低信息传播成本,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维护和完善企业品牌所代表的企业整体形象,为企业进行整合信息传播奠定了基础,又可以突显不同类别和不同规格产品的个性特征,并使两者相得益彰,强化了企业品牌的载体功能和作用。 围绕上述三个层次主体品牌策略构架,海尔集团的电视广告在海尔集团总形象篇下,相继完成了“服务篇”、“技术篇”、“国际篇”等具体形象的宣传,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诠释、丰富海尔集团总体形象———“真诚到永远”的内涵,避免了内容的空洞化。此外,海尔集团在三个层次的整体宣传推广上始终从企业整体形象的角度把握宣传风格,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个性。 在这样的总体思想指导下,当新产品推出时,海尔集团不是孤立地宣传新产品质量与特性,而是给消费者(受众)一个信得过的依据。所以,在操作上他们以多年形成的“海尔———高质量”的集团整体形象作先导与支撑,使新产品具有一个消费者熟悉可信的背景,影响和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青空牌”空调、“得贝”冰柜、“琴岛———夏普”洗衣机经质量认证后归为“海尔”总品牌后所形成的旺销,足以证明这一点。 今天,“海尔”已成为一种象征,已成为一面旗帜,成为海尔企业整体形象名副其实的物质载体。 三、营销对象“从目标市场”到“目标社会公众” 最初的海尔与许多企业一样,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以具体产品为营销客体,把营销对象主要定位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身上。但是随着海尔人因经营观念变化而导致营销客体变成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和名牌企业战略实施的深入发展,从90年代开始,海尔人开始把营销对象的选择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扩大到目标社会公众,在广泛且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目标产生影响的目标社会公众中传播、维护和完善目标企业形象,这是海尔经营观念改变的必然结果。在此我们采撷其中两个精彩的片断。 从1996年8月起,青岛海尔冰箱股份有限公司陆续投入近千万元,为139个县的农民送映1万多场电影。据报道,那场激动的23场电影首映式,就迎来了5万多农民兄弟,最多的一场挤满了5000多名观众。海尔冰箱放映队在每场电影放映前总要放一段专题片。该专题中不仅有宣传“海尔”及其产品的有关内容,而且还集中宣传中国民族家电工业的发展道路及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教育农民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为国争光。同时,“海尔”还充分利用这一个极好而又难得的机会在农民兄弟心目中传播、维护和完善“海尔”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电影场,他们把经特别设计、印刷精美的《农村手册》赠送给农民兄弟。手册中有许多农民熟悉而又陌生的并且是作为一个新时代农民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1997年6月16日至7月16日,海尔冰柜总公司在南京举行“海尔冷柜夏令营欢迎您”活动。全国其他地区也同时开展这一活动。通过这项活动,推选出100名青少年参加7月中旬在青岛举办的“海尔冷柜夏令营”活动。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时刻对入营青少年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以丰富广大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激活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彩电大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许多厂商都采取降价销售、“买一送一”、清仓大甩卖、特价销售等促销手段争取市场。这些促销手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眼睛只盯着某种具体商品的目标消费者,希望通过这些促销活动在某一特定期限内提高该商品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从而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以目标市场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阶段。相反,海尔集团公司下属的三大公司所开展的每次宣传促销活动则已不是针对某种具体产品而进行的,不是以短期内提高某种具体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为惟一目标,而是集中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海尔”的目标社会公众中传播、维护和完善“海尔”良好的企业形象,树“海尔”这块牌子,更重要的是把营销对象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

战略管理相关的论文参考文献

迪奥企业主要经营香水、时装、首饰、化妆品等高档奢华消费品,迪奥 企业战略 管理是指如何制定、实施、评价企业战略以保证企业组织有效实现自身目标的艺术与科学。下面是我整理了迪奥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迪奥企业战略管理论文篇一 《企业战略管理视角下法国迪斯尼经营分析》 【摘 要】法国迪斯尼和香港迪斯尼是迪斯尼公司除美国本土以外最具代表性的海外乐园,可是,这两个迪斯尼乐园的初期经营过程中,经营效果出现了很大的差异。笔者旨在通过两者的比较研究,寻找出经营差异出现的原因,以及原因背后的企业高层经营战略的选择问题。 【关键词】迪斯尼;比较研究; 文化 差异;战略管理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企业战略管理可以定义为一门关于如何制定、实施、评价企业战略以保证企业组织有效实现自身目标的艺术与科学。它主要研究企业作为整体的功能与责任、所面临的机会与风险,重点讨论企业经营中所涉及的跨越如营销、技术、组织、财务等职能领域的综合性决策问题。企业战略管理有助于企业走向成功之路。但是不正确的战略管理有时会适得其反。因此,战略管理要遵循科学的原则。 (1)适应环境原则。来自环境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方向。战略的制定一定要注重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互动性。 (2)全程管理原则。战略是一个过程,包括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与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互为支持、互为补充的,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阶段,企业战略管理都不可能成功。 (3)整体最优原则。战略管理要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来处理,要强调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战略管理不强调企业某一个局部或部门的重要性,而是通过制定企业的宗旨、目标来协调各单位、各部门的活动,使他们形成合力。 (4)全员参与原则。由于战略管理是全局性的,并且有一个制定、实施、控制和修订的全过程,所以战略管理绝不仅仅是企业领导和战略管理部门的事,在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中,企业全体员工都将参与。 (5)反馈修正原则。战略管理管理涉及的时间跨度较大,一般在五年以上。战略的实施过程通常分为多个阶段,因此分步骤的实施整体战略。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环境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此时,企业只有不断的跟踪反馈方能保证战略的适应性。 二、法国迪斯尼的情况介绍 (一)前期筹备情况 1955年,投资1700万美元,占地30公顷的迪斯尼乐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开放;1972年,迪斯尼世界在佛罗里达州建成,成为迪斯尼公司新的赚钱机器;1983年,迪斯尼公司又走向日本,建成了占地200英亩的东京迪斯尼公园。迪斯尼在商业上接二连三的成功,使他们决定把迪斯尼在美国和日本成功的套路嫁接到欧洲,在欧洲再建一座迪斯尼乐园,便可能创造迪斯尼的第四个奇迹。市场调研人员在经过长期的调研后,选择将欧洲的迪斯尼建在法国,主要原因在于: (1)巴黎所具有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影响选址的关键因素。驱车2小时内到达巴黎的人数为1700万,驱车4小时内到达巴黎的人数为4100万,乘飞机2小时内到达巴黎的人数为亿。(2)巴黎为欧洲最大的旅游活动胜地,是欧洲游客最集中的地方,每年吸引2000多万游客。(3)建造迪斯尼乐园将为法国创造至少3万个就业岗位,法国政府将会对该项目给与大力支持。(4)相比美国人,欧洲人有更长的假期。 最终决定将欧洲迪斯尼乐园建成为一家总投资高达44亿美元的主题公园占据巴黎以东20英里的5000英亩土地,配有6家饭店共5200个房间。同时会开发一个商用综合楼群,计划将建成购物中心、公寓住房、 高尔夫球 俱乐部、度假村。 (二)建成后的经营状况。巴黎迪斯尼乐园自1992年4月开业以来,其收入就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1993年,亏损8780万美元,同时,还有40亿美元的贷款。2002年,巴黎迪斯尼乐园的营业收入为亿欧元,与2001年相比下降了;亏损额高达5600万欧元,与2001年相比增加了70%。 (三)法国迪斯尼失败原因分析 1.经营原因分析。首先,来自美国的项目经理们在欧洲迪斯尼乐园的建设和运营中,过于迷信他们在美国和日本取得的管理 经验 ,不顾法国当地的实际情况,也不重视法国员工的合理意见。其次,建设指导思想的偏差或许才是导致欧洲迪斯尼乐园项目陷入危机的根本原因。同迪斯尼公司在开发佛州迪斯尼乐园时的规划思想类似,欧洲迪斯尼乐园的兴建实际上是迪斯尼公司在该地实施的一项大规模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一部分。根据迪斯尼公司的最初规划,一期除了该主题公园之外,还包括兴建若干座饭店,客房总计5200间。这甚至超过当地原有的住宅总量。第三,美国加州迪士尼乐园,25年累计入园人数达到2亿人;世界上第3座迪士尼乐园―东京迪士尼,却只花了14年零3个月就达到了这个目标,比美国快上10年。1998年,东京迪士尼丝毫不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年入场人次创下1700万的新高。这样惊人的成绩是如何创造的呢?关键是“重复游客”(即回头客)。东京迪士尼乐园从开张第10年起,重复游客的比例超过90%。1998年、1999年的游客都是重复游客。入园超过10次的游客多达一半,更有16%的游客造访不下30次。东京迪士尼的创始人物高桥知政,当年不惜排除所有专家意见,坚持只有一个出口,就是为了让游客一步一步走进迪士尼,享受连贯性的娱乐,就像看电影,没有人会从中间看起 2.决策原因分析。(1)决策者认为,法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美国大体上一致,举例如下:a.迪斯尼的服务方针包括不准在乐园内出售酒类,这说明迪斯尼并不了解当地人的习惯,认为酒类在法国如同在美国一样是可有可无的消费品,但是其实上酒类在法国如同面包成为午餐的必需品。b.迪斯尼认为周一是游客较少的一天,而周五是游客较多的一天,并按此配置职工,而事实上刚好相反,结果造成了周一的人力资源的稀缺,周五时人力资源的闲置。c.迪斯尼认为游客会在主题公园逗留四五天,但是大多数的欧洲人只逗留一两天,公司所投入几十亿美元的巨资建造旅馆等设施全部成了摆设。 (2)对于法美中的饮食习惯的不同,法国消费者更喜欢自身早已养成的习惯而难于迅速接受另一种饮食习惯。a.迪斯尼被告知“欧洲人不用早餐”所以公司缩小了餐厅的规模,但是在早餐时间却人满为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b.迪斯尼认为在法国迪斯尼乐园典型的法国羊角面包和咖啡会更受欢迎,但是事实证明游客们居然想要熏肉和鸡蛋。 三、结论 迪斯尼怎样才能在法国有一个更为良好的开端?采取什么步骤可使欧洲迪斯尼的午餐供应减少错误? 迪斯尼在确定项目时不应该只注重潜在的商业利益而忽视潜在可能遇到的问题,应该深入调查了解主题公园在法国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文化的不同,忽视了法国和欧洲本土文化对美国文化的抵制;还包括当时美国政府和法国农民之间的矛盾,顾忌到这些因素,某些策略或是 措施 就会被实施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两个解决方案 第一,可以在迪斯尼项目开始之前做关于午餐等诸多方面的 市场调查 ,这样可以分析市场调查的结果得出相应结论而对项目中的某些策略做出合理的调整。 第二,可以试营运一段时间,通过不断的实践与调整方案来适应当地的需求,不过这种 方法 对于这样一个大的项目来说应该还是比较难以实施,一来试营运风险很大,二来一旦形成试营运的规模后,项目本身很多事项也很难再予改动。 【参考文献】 [1]郭英之.旅游吸引物管理新的方向[M].大连: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5. [2]王俊鸿,季哲文.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3]匡林.旅游业投资效果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2). 作者简介:姬利军(―),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四川大学旅游学院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 迪奥企业战略管理论文篇二 《浅议企业战略管理》 摘要:实行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在当今企业环境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多变,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战略管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的活动内容,越来越显示出它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 战略管理 品牌战略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的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过程。其本质从管理理论的层次来看,战略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它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其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企业战略管理是 企业管理 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经济日新月异,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涌现以及信息交流过程发生根本性变革的超竞争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战略管理的关键词不是战略而是动态的管理,它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特点是指导企业全部管理活动的企业战略,全部管理活动的重点是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而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的关键都在于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对企业的内部条件和素质进行审核,并以此为前提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管理的任务,就在于通过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日常管理,在保持这种动态平衡的条件下,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由此,可以将战略管理定义为: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一、战略管理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实际 企业规模扩大并不等于规模经济,那种认为通过利用各种资产手段将劣质资产大量纳入自己企业,并在短时期内迅速膨胀构成“规模经营”格局的企业领导应该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要老想着实现快速增长,尽快追赶上领先自己的竞争对手。海尔公司在制定战略管理目标时,能够从企业实际出发,不片面求大。实际上,企业规模只有与其所拥有的资源能力相适应时,才能发挥规模效应。海尔从多元化海尔开始向国际化转移,这个转移要经过以下几步:首先是加快出口,通过加快出口促进本土化设厂,通过本土化设厂来创造本土化名牌,通过创造本土化名牌来获得更多的用户资源,然后整合更多的资源,增强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企业决策层如果能用战略管理眼光进行观察分析,最大程度地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和内部优势,同时使环境对企业的威胁和内部不利因素降到最低,那么企业完全能靠适合本企业的战略管理得到稳定发展。在制定战略管理时,首先要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会的战略管理;其次是发挥优势避开威胁的战略管理;再其次是克服弱点抓住机会的战略管理;最后是尽量克服弱点避开威胁的战略管理。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而战略的选择和制定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又是很基础的一部分,所以,有必要在战略的选择和制定上下功夫,把握好这个大方向,战略的实施才有依据去进展。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方案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在中国,由于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还仅仅是一个开头。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战略目标,有了战略目标关键看怎样去实现,这是重中之重,然而将目标一步一步实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有了战略目标之后,制定一套完整的战略方案来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程序。 企业需要时刻监测环境,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持续评价,企业战略管理一经确定并付诸实施,可能会遇到既定战略管理和变化的环境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会导致战略管理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偏离原来的目标。战略管理评价就是分析在战略管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或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纠正偏差。企业发生战略管理危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往往有一个潜伏期,如果在这个时候没有能引起企业领导的注意,没有对其做出评价,当企业在外部或内部出现某种诱因时,战略管理危机就会爆发,令人措手不及。这就要求企业应该建立持续的战略管理评价的机制。同样,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评价时,决不能只做定性分析,应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的、统一的分析和经济的战略管理评价活动。利用计算机能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管理者制定各种形式的战略管理 报告 。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大量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可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将大大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评价的准确度。在 企业文化 建设方面,实华也许并没有面面俱到,但其思想理念是完全值得推崇的,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保证企业文化同企业宗旨、理念、战略管理目标的统一,是企业战略管理实施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激励和凝聚作用把员工统一到战略管理目标中去是战略管理实施的保证。所以,企业文化应适应并服务于企业制定的战略管理。在制定新战略管理时,企业领导应该重视和保存现有企业文化中那些支持新战略管理的方面,当然企业现有文化中与新战略管理相矛盾的方面也应该得以确认和改变。事实上,改变企业的文化使其适应新的战略管理,通常要比改变经营战略管理使其适应现有文化要更为有效.改变企业文化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招聘新雇员、员工培训、调动和提升、榜样示范以及正面加强等。只有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匹配相适应时,企业文化才能有效地推动战略管理实施,否则,它将对战略管理的实施起到一定的阻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战略管理也逐步变成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战略观,企业战略目标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翼生.企业战略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7-19 [2]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M].华夏出版社,2001:8 [3]范晔.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6):12 [4]王化军.企业战略管理[J].科技咨询导报,2007.(3):24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浅谈创业型企业战略管理模式》 就目前来看,关于创业型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发展模式上,对于其战略管理模式的研究较少,创业型企业对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创业型企业往往会沦为弱势地位。只有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创业型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建立 明确企业发展愿景 企业的发展愿景代表着企业在未来一个阶段下的发展方向,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何种地位,发展能力等等。作为创业型企业,首先要有清晰的发展愿景,作为企业决策人员,要明晰自身的优势所在,理性客观的分析企业所在的竞争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提出具有吸引力的计划,指导企业的各项行动。 确定企业发展使命 创业型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企业资源、发展能力、社会经济状况来确定企业的发展使命,使命需要通俗易懂,让员工可以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内涵,并主动为了共同的使命来奋斗。一般情况下,使命需要涵盖到国家、社会、员工三个方面,在国家使命上,创业型企业要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来制定发展策略,考虑到社会的发展需求,按照规定纳税,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在社会使命上,应该致力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繁荣,用自身的行动来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员工使命上,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发挥出员工的才能,提升他们的自豪感。 二、创业型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应用 科学的战略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实现管理目标,创业型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管理模式,常见的模式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指挥型管理模式 指挥型管理模式就是企业管理人员要求计划人员来决定企业发展的战略,管理人员在制定出战略之后,即可要求员工将其落实到实处,当然,自己也需要投身于战略实施活动中,与员工一起体验战略实施的快乐与艰辛,及时有效的掌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为后续管理战略的制定奠定好基础。 合作型管理模式 合作型管理模式就是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合作共同实施战略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员工可以直接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管理人员再根据员工的意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将其考虑到自己的决策中,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让战略管理模式可以得到顺利的实施。 变革型管理模式 变革型管理模式强调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将主要精力放置在管理战略的实施上,在各个部门的共同协作下根据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改革,组织新的信息系统和组织结构,进行合并,采用一系列的创新激励措施,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寻求员工的支持,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增长型管理模式 增长型管理模式就是企业决策者让其他管理人员制定发展战略,再从中选择出最优的战略,这可以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让企业价值可以得到顺利的实现。这种战略模式将企业员工的智慧集齐,企业决策者可以根据员工的心声来选择发展战略,实现了企业发展的人性化。 三、创业型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模式的注意事项 创业型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模式时,要着重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只要企业可以制定出正确的决策,将员工的个人成长与企业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员工的协作、敬业和沟通能力,就可以为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好基础。同时,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后是否得到落实,检查是关键一环,否则企业的战略目标沦为 口号 。只有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人性化的适合于自身企业战略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才能达到实现战略目标、完成企业任务的目的。此外,在网络经济发展的时代,企业间的竞争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可以通过战略联盟转化掉某些经营资源方面的劣势,竞争优势将更多地依赖于对投入要素的合理利用,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源于技术上的创新和企业间的信息共享 四、结语

“海尔”的营销战略 “海尔”无疑是当今我国企业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它的成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但其正确而超前的营销战略则具有决定性作用。海尔从创建之初到今天,营销战略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代表了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时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方向。 一、营销客体从“有形具体产品”到“无形企业整体形象” 海尔人最初对营销客体的认识很自然,也很简单,那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把每一件产品做好,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要求。这是因为海尔虽然是电冰箱行业的国家最后一个定点企业,但当时电冰箱既是奢侈品,又是紧俏商品,只要商品适销对路且质量好,根本不愁卖不掉。在这种客观社会经济环境下,海尔人很自然地把以“市场导向”为核心内容的市场营销观念作为自己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因此也便产生了海尔创建之初的一系列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标准与措施。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当时他们对电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规定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重要的七项指标的实测值均优于发达国家水平。为了满足当时用户对高档家电的特殊需求,他们对外观、噪音等指标还作出了特别要求。如冰箱外观,国家标准要求米以内看不出划痕,而他们要求则是米以内不得看出划痕;噪音,国家规定为52dB,海尔企业内控标准为50dB。二是对少数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严厉。如1985年,检查出76台电冰箱不合格,他们不是简单地降价销售,而是抢起大锤把它们砸碎,以显示海尔人生产一流产品的决心与信心。正因为有了这些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标准与措施,才有了80年代末的一系列质量优势与声誉,也才有了海尔立足市场、开拓市场、壮大企业的资本与基础。 但是,到了9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日趋多元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供过于求逐渐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市场供求关系的主旋律,这种单纯依靠技术手段管理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海尔人开始逐步认识到“企业只有在经营观念(经营管理指导思想)上领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领先,即没有思路便没有出路”。海尔人对产品和产品质量问题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着手从理念上、制度上、全员意识上和生产全过程上采取措施,力争在经营观念上有所突破,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解决产品问题: 一是根据自己几年来在产品管理上积累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日清日高管理理念(OEC)”。所谓OEC理念,就是每天所有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不漏项,所有的人均有管理、控制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各自控制的事项,按规定的计划执行,每日把实施结果与计划指标对照、总结、纠偏,达到对事物发展过程日日、事事控制的目的,确保向预订的目标发展。具体来说它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框架:目标系统、日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系统。而日清日高管理理念则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高起点,确立名牌战略;否定自己,创造市场;用户是衣食父母;管理借力论;企业如斜坡上的球,不进则退。 二是率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标准ISO9001系列标准管理法,并于1992年在我国电冰箱行业率先通过了国际认证,1994年又率先通过了ISO9001—94E最新版国际认证、欧共体CE、德国GS等国际质量认证,从而把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全过程的产品管理与控制纳入规范化轨道,为产品质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是随着人类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海尔承担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应负的责任,1996年又率先通过了ISO14000系列认证。 此外,为了赋予品牌更丰富的内涵,塑造海尔企业整体形象,它们还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服务上,在原来良好服务基础上推出一条龙六位一体星级服务:电话咨询上门设计、免费送货、免收材料费、24小时服务到位、用户跟踪回访,“你只需打个电话,其余的事我们来做”,继而又推出“红地毯”服务,即对因搬运与安装可能给现代家庭居室带来的不便全面承担责任;宣传上,在海尔总体形象下,结合近几年海尔国际化趋势,推出海尔广告“国际篇”,打出“海尔,中国造”这一长民族志气、树品牌国际化形象的宣传口号,从而使承载海尔企业整体形象的企业品牌形象更加丰满,内涵更加丰富;在产品延伸上,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与更具个性化的新产品,例如,他们根据重庆一位吴先生来信,能否为其家有幼儿、年迈老人的家庭设计一种能超远距离控制的遥控器的要求,经过夜以继日的开发、设计、生产,仅用6个月时间,国内首创的大圆弧外形,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超级三段式蒸发器、全塑永不生锈室外机壳,具有人机对话功能的“小超人”变频空调就问世了;在多角化和资产重组方面,他们利用海尔品牌形象所代表的企业整体形象作为核心,通过激活“休克鱼”的方式,进军黑色家电市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海尔电视便在竞争激烈的彩电市场上独树一帜,所向披靡。 1997年海尔人明确提出了“卖信誉,不卖产品”的口号,那么,这里的“信誉”就是指“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是企业整体形象最简洁、最直观、最通俗的概括和表达。海尔人终于实现了营销客体从“有形的具体产品”向“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的根本转变。 二、品牌策略从“名牌产品战略”走向“名牌企业战略” 虽然海尔人从一开始就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立足点和重要策略,但是今天我们所认识、熟悉,并认同和信赖的驰名海尔企业品牌实际上是海尔人经过十几年痛苦的自我否定之否定,经过不断完善,并伴随着海尔人从“名牌产品战略”逐步走向“名牌企业战略”而逐步形成的名牌企业品牌,并最终成为海尔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和象征。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1984年由濒临倒闭的两个集团小厂合并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5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当时,为体现这是双方合作的成果,也由于受“市场营销观念”的支配,将该产品定名为“琴岛-利勃海尔”,产品标志以德方标志为基础经修改绘制而成,当时从电冰箱的装饰考虑,成功地设计了象征中德合作的儿童吉祥物。这些视觉识别标志及名称,构成了海尔集团产品的第一代识别标志,它们在广告中的良好运用,对推动企业的发展、开拓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的多元化、产品的畅销,尤其是随着海尔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原来以产品品牌为基础的标志和名称与德方相似,严重影响了国际市场的开拓。而且,产品品牌的名称、标志与“青岛电冰箱总厂”的企业名称不统一,其弊端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经过几次变更,1991年海尔人把企业名称简化为“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产品品牌名称也同步简化为“琴岛海尔”牌,初步实现了企业品牌名称与产品品牌名称的统一。与此同时,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企业整体形象识别系统,推出了以“大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阳”为企业理念的新标志,以“海尔蓝”为企业标准色等,这样便逐步形成了海尔集团第二代识别名称与标志。这一次自我否定过程表明海尔人在品牌策略上的一次飞跃。他们开始意识到确立企业品牌,并在企业品牌下建立产品品牌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应该说,经过改进后,海尔人品牌策略更加明确。但是从技术上说这些标志与名称也存在着诸如不够凝练、整体感不强、技术特征不明显等弱点。伴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多角化、国际化经营作为企业发展重点战略的确定与进一步实施,它们又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企业需要更为超前的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为此,1993年5月,海尔人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决定对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企业品牌识别系统做根本改造:第一,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第二,将英文“Haier”作为企业品牌主识别文字标志;第三,使产品品牌商标标志与企业品牌简称和标志统一起来。经过这次改造,达到了以下目的:第一,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名称与标志统一起来了,达到了优化、简化的目的,便于人们对企业品牌的认识、记忆、熟悉,最后走向认识、记忆;第二,由于品牌设计简洁、稳重、大方、信息更加凝练,也便于社会公众的认识、记忆;第三,建立了自己独立的企业品牌,终于摆脱了当初“引进”的阴影;第四,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更加明确。现在,经过两次否定之否定后的海尔,企业品牌已成为海尔集团的象征、海尔产品品质的象征、海尔文化的象征、海尔信誉的象征。至此,海尔终于从产品品牌走向了企业品牌,在名牌战略上也从名牌产品战略过渡到了名牌企业战略。 在从“名牌产品战略”到“名牌企业战略”过渡的过程中,海尔在电冰箱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洗衣机、展示柜、小家电等七大类产品、65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现在又进军黑色家电领域,从而逐步形成了一个大型的集团公司,半年销售收入便超过百亿元。而对如此庞大的产品家族,海尔为了既给不同的产品以自己独特的个性,不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又能充分利用“海尔”企业品牌这块金字招牌,他们在实施名牌企业战略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把企业品牌作为企业所有产品的总标志,然后根据不同的产品特征确定具体产品的类别名称和销售识别名(称副品牌),形成三个层次的主体品牌策略构架。这样做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Haier(海尔)”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可以在促销宣传上利用“海尔”连贯、一致的企业品牌形象,大大降低信息传播成本,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维护和完善企业品牌所代表的企业整体形象,为企业进行整合信息传播奠定了基础,又可以突显不同类别和不同规格产品的个性特征,并使两者相得益彰,强化了企业品牌的载体功能和作用。 围绕上述三个层次主体品牌策略构架,海尔集团的电视广告在海尔集团总形象篇下,相继完成了“服务篇”、“技术篇”、“国际篇”等具体形象的宣传,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诠释、丰富海尔集团总体形象———“真诚到永远”的内涵,避免了内容的空洞化。此外,海尔集团在三个层次的整体宣传推广上始终从企业整体形象的角度把握宣传风格,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个性。 在这样的总体思想指导下,当新产品推出时,海尔集团不是孤立地宣传新产品质量与特性,而是给消费者(受众)一个信得过的依据。所以,在操作上他们以多年形成的“海尔———高质量”的集团整体形象作先导与支撑,使新产品具有一个消费者熟悉可信的背景,影响和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青空牌”空调、“得贝”冰柜、“琴岛———夏普”洗衣机经质量认证后归为“海尔”总品牌后所形成的旺销,足以证明这一点。 今天,“海尔”已成为一种象征,已成为一面旗帜,成为海尔企业整体形象名副其实的物质载体。 三、营销对象“从目标市场”到“目标社会公众” 最初的海尔与许多企业一样,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以具体产品为营销客体,把营销对象主要定位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身上。但是随着海尔人因经营观念变化而导致营销客体变成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和名牌企业战略实施的深入发展,从90年代开始,海尔人开始把营销对象的选择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扩大到目标社会公众,在广泛且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目标产生影响的目标社会公众中传播、维护和完善目标企业形象,这是海尔经营观念改变的必然结果。在此我们采撷其中两个精彩的片断。 从1996年8月起,青岛海尔冰箱股份有限公司陆续投入近千万元,为139个县的农民送映1万多场电影。据报道,那场激动的23场电影首映式,就迎来了5万多农民兄弟,最多的一场挤满了5000多名观众。海尔冰箱放映队在每场电影放映前总要放一段专题片。该专题中不仅有宣传“海尔”及其产品的有关内容,而且还集中宣传中国民族家电工业的发展道路及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教育农民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为国争光。同时,“海尔”还充分利用这一个极好而又难得的机会在农民兄弟心目中传播、维护和完善“海尔”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电影场,他们把经特别设计、印刷精美的《农村手册》赠送给农民兄弟。手册中有许多农民熟悉而又陌生的并且是作为一个新时代农民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1997年6月16日至7月16日,海尔冰柜总公司在南京举行“海尔冷柜夏令营欢迎您”活动。全国其他地区也同时开展这一活动。通过这项活动,推选出100名青少年参加7月中旬在青岛举办的“海尔冷柜夏令营”活动。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时刻对入营青少年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以丰富广大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激活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彩电大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许多厂商都采取降价销售、“买一送一”、清仓大甩卖、特价销售等促销手段争取市场。这些促销手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眼睛只盯着某种具体商品的目标消费者,希望通过这些促销活动在某一特定期限内提高该商品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从而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以目标市场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阶段。相反,海尔集团公司下属的三大公司所开展的每次宣传促销活动则已不是针对某种具体产品而进行的,不是以短期内提高某种具体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为惟一目标,而是集中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海尔”的目标社会公众中传播、维护和完善“海尔”良好的企业形象,树“海尔”这块牌子,更重要的是把营销对象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下面是我整理了房地产战略管理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M房地产有限公司战略管理研究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型的房地产公司除在一线城市开展业务外,更是纷纷进驻二、三线城市,这既带动了许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也加剧了行业间的竞争。本文从M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以及公司面对的实际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对该公司公司进行宏观环境、企业能力、SWOT等分析,进而总结出A房地产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保证战略实施的措施,为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房地产,战略发展,实施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房地产行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行业也日益受到政府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一、M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

M房地产具有国家一级开发资质,注册资本近亿元,业务领域涉及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和物业服务等领域,年开发能力50万平方米。

从2001年运作第一个项目开始,经过十几年的潜心发展,M房地产从淄博起步,先后进入青岛、济南,并继续向环渤海城市圈拓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跨区域、规模化的开发模式。

M房地产凭借卓越的企业品牌形象,在10年的发展中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赢得了客户、合作伙伴、业内同行、政府的信任。

二、M房地产有限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在房价过快上涨、社会资源过度向房地产行业集中的背景下,为了保持宏观经济和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新增了限价、限购和房产税等行政和税收手段以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

系列调控政策的叠加,将会在短期内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波动影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任何行业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包括房地产市场。

(二)行业基本经济特性分析

房地产市场供求双方的经济特征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当市场供应量大于需求量的时候,房地产市场相对销售速度较慢,反之,则销售速度加快。同时,房地产价格除了供求关系之外,土地价格、建设成本等相关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行业竞争状况分析(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由政府、开发商、已购买者、潜在购买者、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五种力量组成的,这五种力量相互作用决定了房地产价格的涨跌。

资本的逐利性使开发商和已购房者希望房价永远上涨。

政府是宏观调控者,负责整个行业的平稳发展,维持房价既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既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同时又能迎合"民意"。

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当然也是希望房价持续上涨,只有持续上涨,它的房贷业务才能增长,它既有的风险才能化解。

只有潜在购房者是真正希望房价越低越好的,他们虽然相对是弱势群体,是社会的中下层,但因为数量众多,不可忽视。

(四)行业内的战略群体分析

行业内形成了以万科、恒大为代表的大型开发企业,他们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大部分国企也涉及房地产领域,他们的竞争实力较为强大。

三、M房地产有限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前期项目开发十年的经验;

2.企业处于成长期,产品系列和研发设计能力具备一定发展的基础和实力;

3.项目团队特色,产品由全球顶级团队设计团队打造,项目周边环境及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4.清晰地区域定位,业务定位,产品定位和客户定位。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本公司规模较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模式;

2.缺乏长效的盈利模式,盈利能力低;

3.品牌营销与危机公关意识不强,不能系统地利用媒体来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4.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管理层级多,效率低,新架构的运营有待启动。

(三)机会分析(opptunities)

1. 土地市场上激烈的竞争局面趋缓;济南市场上房产成交量呈上升趋势,居民住房占到总成交量的64%;

2.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省内人口进入济南,这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会;

3.济南房地产市场整体战略规划以东拓西进为主旋律,而公司目前的项目就在东拓方向上。

(四)威胁分析(treats)

1.房地产市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规范化,这不仅使得运作成本高,而且促使各种资本进入房地产市场,使得市场竞争激烈;

2.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上升幅度较大。

3.土地供应和信贷控制仍是政府调控两大手段,土地资源短缺和融资问题是房地产业的两大难题;

4.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剧,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措施不断出台,且一轮比一轮严格,各地相继出台了"限购令"。

四、M房地产有限公司的战略发展

M房地产有限公司的经营宗旨是服务顾客,富裕员工,回报股东,奉献社会。公司使命就是实现公司的愿景,即:成为一家持续百年经营的企业,成为中国建筑文明的倡导者。

(一)公司的阶段战略目标

571战略--用五年的时间,完成至少七个城市的战略布局,力争成为山东省民营房地产企业第一。全国战略--2015年成功上市后布局全国。

(二)公司层战略

五年内立足山东,稳固淄博等三线城市,着力发展济南、青岛等二线城市,逐步在其他城市有所作为,完成至少七个城市的战略布局。 (三)业务层战略

1.核心竞争策略

"三快"策略:快速拿地、快速制造、快速销售。

成本领先策略:全过程的、科学的成本领先。

差异化策略:全方位的、有竞争力的差异化。

2.市场拓展策略

扩展速度:六个月之内不能达到开工条件的项目不拿。

拓展方式:主要通过市场行为,非战略布局需要不拿地王;除直接投资之外,也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

拓展范围:放在全山东的任何一个二、三、四线城市。

3.市场营销策略

快速销售策略:开盘一个月内实现放盘量的60% 。

定价原则策略:客户定价原则。不追求单个项目的利润最大化, 追求资金的快速周转。

样板领路策略:售楼处、样板间、景观示范区先行。

五、M房地产公司保证战略实施的措施

(一)寻求政策优势,结合brt和政府东迁的机会,主攻住宅开发,审慎的选择商业项目。

(二)抓好细分市场,加强专业化经营并适时寻求战略伙伴合作,加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做好政府和银行营销及公关,丰裕公司土地储备与银行贷款,避免资金风险。

(四)优化开发环节,降低经营成本,通过量的积累和扩张求得效益增长。

(五)抓好员工团队建设,通过内部培养提高员工素质,降低人员转换成本。优化员工团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实施针对细分市场的低成本战略。

(六)做好融资与资本变现工作,确保资金流动畅通。

六、结语

在当今房地产行业环境因素越来越复杂多变,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 战略管理已成为M房地产有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它在公司管理中的重要性。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战略管理分析方法,得出了以下结论:该公司应该结合brt和济南东扩的机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公司的融资能力,加强实施品牌战略;建立房地产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评价体系,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以适应市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专著:李延喜著,《次贷危机与房地产泡沫》[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一109。

[2]专著: 陈建明著,《商业房地产投资融资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一18。

[3]期刊论文:赵奉军,《房价长期上涨的神话与现实》[J],中国房地产,2009年1月,第31-34页。

[4]期刊论文:梁建军,《浅议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北京,现代商业,2008年4月,第185页。

[5] 期刊论文:郭婷婷,《促进房地产开发持续健康发展》[J]. 现代商业银行,2001,(2)。

[6]专著:叶样松著,《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一19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房地产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浅谈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综观国内外迅速发展壮大的企业与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同时存在,优胜劣汰,两极分化十分明显。中小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战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战略管理是着眼长远,为适应企业内外形势而作出的总体性规划。战略管理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衰与亡。它指明了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生存态势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竞争方式。关键词:中小企业 战略管理 创新 战略分析 战略定位所谓企业战略,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总体的、长远的谋划与对策它具有:全局性——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需要规定企业的总体行为;纲领性——规定着企业的目标、重点、措施,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纲要;长远性——为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开拓未来的前景;竞争性——为谋求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同竞争对手争高低;应变性——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以适应变化后的情况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和拓业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针它应该根据企业拥有的资源情况,企业的产品、技术、信息优势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他一般应包括:发展方向战略、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市场竞争战略、人才管理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等等企业战略一般应随企业资源优势的变动而变动没有战略的企业,其生命力是短暂的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一个企业在战略定位上不准,那么,企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一撅不振,导致破产从一定意义上说,今天的企业已进入了战略竞争的年代,企业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中心问题,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因此,如何在激烈动荡的市场竞争中,制定和执行正确的企业战略,已经成为决定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1.缺乏战略制定和执行方面的技能我国有些中小企业缺乏战略思想,对什么是战略、战略对企业有什么价值认识不足,认为战略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因此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目标。但更多的企业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活动的频繁和自身认识的提高,也逐渐认识到了战略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由于自身能力的原因,对制定什么样的战略、如何制定战略以及怎样有效地执行战略等问题缺乏认识。很多中小企业把企业赢利当成企业的战略目标,但对挣哪方面的钱、挣谁的钱等问题缺乏深入思考。企业今天是做机械加工的,明天就有可能进入保健品、房地产等行业,使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大。我国中小企业寿命较短与缺乏战略制定和执行方面的技能有很大关系。2.中小企业战略不能与国家的政治及经济环境相适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领导人认为,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与企业生产经营关系不大,甚至无暇顾及这些问题。我国的中小企业业主的绝大部分时间,要亲自处理紧急事务,难以挤出时间进行战略思考,竭尽全力的是如何解决企业的生存和员工的吃饭问题,因而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及存在问题等大方向知之甚少,信息闭塞,认识肤浅,而且不善于将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紧密联系起来,对政策和经济的把握相对迟缓,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甚至有的企业由于和政策指导方向不一致,导致面临倒闭和破产的危险。3.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行为短期化比较严重部分中小企业主不了解战略管理的意义,认为战略管理是大企业的事,其实,战略管理对于中小企业同样重要。因为中小企业的诞生,往往是因为发现了市场空缺,在短时间内创办起来,即使没有足够多的资金、足够领先的技术也可以很快的生存发展,正是由于这种偶然性,使很多中小企业在开始就没有一个完整的企业规划,其结果造成了企业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变化及企业的应对措施。4.规划脱离实际,使得企业达不到战略目标很多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时候,没有真正了解市场环境、目标消费者和企业自身的实力,仅从老板的良好意愿出发,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这些口号其实根本不能算是战略,因为它并不能把企业未来该往哪走和怎么走描绘清楚,永远只能停留在口号这个阶段上,使得企业的运营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员工和老板心中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正如一棵树和一片树林对暴风雨的抵抗能力不同一样,中小企业作为市场游戏规则的参与者而不是制定者,抗风险能力较差,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也很大,面对“市场环境的风云变幻”,中小企业在获得市场信息方面存在资金、人才短缺等问题,从而降低了其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度,也很难在最佳时机进行战略调整,从而达不到战略目标。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和数量都有跨越式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但要想生存并发展下去必须制定完善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才能保障企业不走或少走弯路,健康持续地发展。二、中小企业如何开展战略管理:1.有针对性地进行战略分析战略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地位,评价影响企业目前和今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而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为制定企业战略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使企业战略管理按照经济规律来指挥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不能把战略分析当作一项临时任务,组织若干人马应付了事,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要针对性地掌握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以这为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企业的战略管理。2.要有准确的战略定位我国的中小企业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加之面对加入世贸组织,进行战略定位,确实是难了一些。但面对现实,面对比较优势又必须尽早地进行重新认识。中小企业一般不易搞多角化经营,这是由产品的生命周期所决定的。中小企业是选择某一产业的整体,还是选择这一产业的环节,都要很好地把握,主要是利用比较优势。企业对自身的比较优势的重新认识过程,也是对自身市场定位的一个再认识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认识和发挥比较优势,关键是看问题要站得高,“一览众山 小”。比如:施乐公司的复印机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时期,全球许多著名公司也曾采取过与它相同或相似的战略旨在争夺市场,但都未能获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未能发现或创造独特的战略定位。而佳能公司则选择施乐公司战略定位之外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用户作为切入点。通过不断渗透,最终发展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市场领先者。由此,使我们认识到,中小企业要在国内外大企业夹缝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研究自身能力和比较优势,善于发现行业战略的空缺点,在不同的大企业的战略定位之外另辟路径,穿插迂回,方能由小变大,立于不败。3.实施战略管理要依靠科学理论和方法战略管理是一种以思想性创新为特征的管理,所以要依靠科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做为指导。目前流行的战略管理理论方法还不完善,还在发展之中。主要是基于战略管理是针对环境不断变化产生了大量不确定因素,使企业仅仅使用以可控性为主要特征的系统工程方法难以发挥作用。因此,战略管理要应用统筹学理论和系统方法结合才会更有效。中小企业群体作为国民经济的新生力量群体,科学的运用企业管理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立于常青之地。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和数量都有跨越式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但要想生存并发展下去必须制定完善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才能保障企业不走或少走弯路,健康持续地发展。古往今来优秀的战略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个优秀的商场战略者,运用企业战略管理技术,也能够在没有硝烟的商场中取胜。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没有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的企业,往往只能看见眼前的利益,而缺乏相对稳定的长期策略。当遇到难题的时候则很难存活。反观最成功的那些企业,都有着明确而有力的企业战略。人们意识到,战略管理,是一个企业长期永葆活力的根本保证。任何企业,只有在生产经营中讲究战略,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生存,并且不断发展壮大。我市中小企业若想取的长足发展,必须不断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和水平。总之,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战略观、指导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战略目标以实现。只有以人为本,合理规划、协调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前行。参考文献:[1]陈章武,李朝晖.范围经济: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思路[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12):18-24.[2]宋永高.品牌战略和管理[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3][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7.[4]聂正安.管理学[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5]袁界平.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成因及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5,(2).[6]曹志平.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成因及管理[J].管理世界,2007,(3).没有战略的企业,其生命力是短暂的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一个企业在战略定位上不准,那么,企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一撅不振,导致破产。从一定意义上说,今天的企业已进入了战略竞争的年代,企业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中心问题,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因此,如何在激烈动荡的市场竞争中,制定和执行正确的企业战略,已经成为决定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战略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2] 师东菊,安祥林,赵兴艳.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7,(02) . [3] 王宁. 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探讨[J].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7,(05) . [4] 李春献,高安吉,刘均敏. 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及其应用[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7,(01) . [5] 袁华.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分析框架[J]. 商场现代化, 2007,(14) . [6] 任利军,李永,张永宏.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及其实施程序探析[J]. 会计之友(下), 2007,(03) . [7] 熊建新. 战略成本管理的运用[J]. 审计与理财, 2007,(02) . [8] 刘芳. 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商场现代化, 2007,(03) .\

公司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的加剧,对公司战略的要求愈来愈高。公司战略是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属宏观管理范畴,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风险性六大主要特征。公司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等。公司战略是层出不穷的,例如信息化就是一个全新的战略。公司战略虽然有多种,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的谋略,都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例如:企业竞争战略是对企业竞争的谋略,是对企业竞争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营销战略是对企业营销的谋略,是对企业营销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技术开发战略是对企业技术开发的谋略,是对企业技术开发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人才战略是对企业人才开发的谋略,是对企业人才开发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以此类推,都是一样的。各种公司战略有同也有异,相同的是基本属性,不同的是谋划问题的层次与角度。总之,无论哪个方面的计谋,只要涉及的是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就属于公司战略的范畴。公司战略:是一种应对竞争力量或者寻找产业中最薄弱力量的防御性构筑。摘自--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24页影响公司战略的因素第一个影响战略的因素应该是远景规划。使命,核心价值观和远景是远景规划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存在时最核心的部分。在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使命和远景始终指引着战略制定的方向的要求;而核心价值观引导着战略的思考方式以及执行策略。影响战略管理的第二个因素是外部环境。这个外部环境,包括了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所谓宏观环境主要是看区域的经济状况以及每个经济周期的经济状况。而产业环境则可以借鉴波特的五力模型。包括了:供应商,客户,竞争者,替代者以及潜在的竞争者。同时战略管理也和内部因素是相关的。内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所推崇的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二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公司战略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亨利*明茨伯格《战略历程》):1、决策风格2、阻止战略的转变3、克服对战略改变的阻碍4、主导价值观5、文化冲突基于资源与能力的跨国公司战略管理模式分析基于资源的战略管理模式基于资源的观点认为,公司内部环境同外部环境相比,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对企业创造市场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企业不断地积累战略制定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企业不断学习、超越和创新。企业内部所拥有的资源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企业可以通过资源关联性增长,实现企业市场的扩展,最优的企业成长战略就是实现开发己有资源潜力与发展新资源间的平衡。随着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日趋成熟,跨国公司往往倾向于采取在子公司建立专门的R&D机构,实现R&D本化,这一般都离不开对当地人才的引进。像这样以当地人才为依托,才能更好的提升跨国公司的竞争力。IBM、微软、Intel等巨头就纷纷在全球设立了研发机构,这就是一种基于资源的战略模式。基于能力的战略管理模式基于能力的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知识系统,在组织中通过学习创造新的知识并把创造的新知识传递到组织层面制度化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动态能力。公司能力是公司所积累的存在于公司成员或职能机构中完成某项工作的可能性,是一种主观的行为能力。公司之间的竞争本质在于公司能力的竞争,因而考察公司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不能仅从公司外部的产业环境入手,而应该关注公司的内部,公司竞争优势来源于公司的能力(特别是公司的核心能力)。国际市场中资源与能力的协调运用从战略角度来看,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是建立在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核心能力的构建的基础上的。由于跨国经营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而跨国公司需要发展公司的管理结构以降低资源控制的成本。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外国直接投资来降低不确定性,但公司在未来战略的实施方面增加了资产成本与机会成本并降低了灵活性。因此,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中的资源与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之前战略所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跨国公司往往先以在本国市场上的成功为基础。但是,不同市场的特质与环境是不同的,这也是中国很多企业至今未真正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资源与能力都适合跨国公司,尤其是在新环境中,有些资源与能力根本就不适用。结论基于资源与能力的战略管理模式在跨国公司的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离不开对资源与能力的协调运用。甚至可以说,全球化的跨国公司是市场不能满足其发展目标时,将资源和能力,尤其是无形资产的资源与能力,跨国进行传送的机制。跨国公司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开拓出一片新的市场空间,就要从资源与能力的角度来分析并实施其战略。综上所述,在国际市场中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与能力才是跨国公司取得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利润的保证。公司战略的三种状态战略形态是指企业采取的战略方式及战略对策,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拓展型、稳健型、收缩型三种形态。拓展型战略拓展型战略是指采用积极进攻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行业龙头企业、有发展后劲的企业及新兴行业中的企业选择。具体的战略形式包括:市场渗透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联合经营战略。1、市场渗透战略市场渗透战略是指实现市场逐步扩张的拓展战略,该战略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增加产品功能、改进产品用途、拓宽销售渠道、开发新市场、降低产品成本、集中资源优势等单一策略或组合策略来开展,其战略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利用现有产品开辟新市场实现渗透、向现有市场提供新产品实现渗透。市场渗透战略是比较典型的竞争战略,主要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三种最有竞争力的战略形式。成本领先战略是通过加强成本控制,使企业总体经营成本处于行业最低水平的战略;差异化战略是企业采取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经营特色(从产品、品牌、服务方式、发展策略等方面)的战略;集中化战略是企业通过集中资源形成专业化优势(服务专业市场或立足某一区域市场等)的战略。在教科书上,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被称为“经营战略”、“业务战略”或“直接竞争战略”。2、多元化经营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经营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业的拓展战略,又可称“多行业经营”,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同心多元化、水平多元化、综合多元化。同心多元化是利用原有技术及优势资源,面对新市场、新顾客增加新业务实现的多元化经营;水平多元化是针对现有市场和顾客,采用新技术增加新业务实现的多元化经营;综合多元化是直接利用新技术进入新市场实现的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战略适合大中型企业选择,该战略能充分利用企业的经营资源,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通过扩大经营范围,缓解竞争压力,降低经营成本,分散经营风险,增强综合竞争优势,加快集团化进程。但实施多元化战略应考虑选择行业的关联性、企业控制力及跨行业投资风险。3、联合经营战略联合经营战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经营实体横向联合成立一个经营实体或企业集团的拓展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形式。实施该战略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合理调配,增加经营资本规模,实现优势互补,增强集合竞争力,加快拓展速度,促进规模化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联合经营主要是采取控股的形式组建成立企业集团,各集团的共同特点是:由控股公司(母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建立对子公司的控制关系,集团成员之间采用环行持股(相互持股)和单向持股两种持股方式,且分为以大银行为核心对集团进行互控和以大生产企业为核心对子公司进行垂直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在我国,联合经营主要是采用兼并、合并、控股、参股等形式,通过横向联合组建成立企业联盟体,其联合经营战略主要可以分为:一体化战略、企业集团战略、企业合并战略、企业兼并战略四种类型。企业合并战略是指参与企业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同时有偿转移,实现资产、公共关系、经营活动的统一,共同建立一个新法人资格的联合形式。采取合并战略,能优化资源结构,实现优势互补,扩大经营规模,但同时也容易吸纳不良资产,增加合并风险。企业兼并战略是企业通过现金购买或股票调换等方式获得另一个企业全部资产或控制权的联合形式。其特点是:被兼并企业放弃法人资格并转让产权,但保留原企业名称成为存续企业。兼并企业获得产权,并承担被兼并企业债权、债务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兼并可以整合社会资源,扩大生产规模,快速提高企业产量,但也容易分散企业资源,导致管理失控。稳健型战略稳健型战略是采取稳定发展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中等及以下规模的企业或经营不景气的大型企业选择,可分为:无增长战略(维持产量、品牌、形象、地位等水平不变)、微增长战略(竞争水平在原基础上略有增长)两种战略形式。该战略强调保存实力,能有效控制经营风险,但发展速度缓慢,竞争力量弱小。收缩型战略收缩型战略是采取保守经营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处于市场疲软、通货膨胀、产品进入衰退期、管理失控、经营亏损、资金不足、资源匮乏、发展方向模糊的危机企业选择。可分为:转移战略、撤退战略、清算战略三种战略形式。转移战略是通过改变经营计划、调整经营部署,转移市场区域(主要是从大市场转移到小市场)或行业领域(从高技术含量向低技术含量的领域转移)的战略;撤退战略是通过削减支出、降低产量,退出或放弃部分地域或市场渠道的战略;清算战略是通过出售或转让企业部分或全部资产以偿还债务或停止经营活动的战略。收缩型战略的优点是通过整合有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保存有生力量,能减少企业亏损,延续企业生命,并能通过集中资源优势,加强内部改制,以图新的发展。其缺点是容易荒废企业部分有效资源,影响企业声誉,导致士气低落,造成人才流失,威胁企业生存。调整经营思路、推行系统管理、精简组织机构、优化产业结构、盘活积压资金、压缩不必要开支是该战略需要把握的重点。公司战略特征公司战略是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属宏观管理范畴,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风险性六大主要特征。一、指导性公司战略界定了企业的经营方向、远景目标,明确了企业的经营方针和行动指南,并筹划了实现目标的发展轨迹及指导性的措施、对策,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起着导向的作用。二、全局性公司战略立足于未来,通过对国际、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行业等经营环境的深入分析,结合自身资源,站在系统管理高度,对企业的远景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的规划。三、长远性“今天的努力是为明天的收获”、“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兼顾短期利益,公司战略着眼于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思考,确立了远景目标,并谋划了实现远景目标的发展轨迹及宏观管理的措施、对策。其次,围绕远景目标,公司战略必须经历一个持续、长远的奋斗过程,除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外,制定的战略通常不能朝夕令改,具有长效的稳定性。四、竞争性竞争是市场经济不可回避的现实,也正是因为有了竞争才确立了“战略”在经营管理中的主导地位。面对竞争,公司战略需要进行内外环境分析,明确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设计适体的经营模式,形成特色经营,增强企业的对抗性和战斗力,推动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五、系统性立足长远发展,公司战略确立了远景目标,并需围绕远景目标设立阶段目标及各阶段目标实现的经营策略,以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战略目标体系。同时,根据组织关系,公司战略需由决策层战略、事业单位战略、职能部门战略三个层级构成一体。决策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指导性战略,决定企业经营方针、投资规模、经营方向和远景目标等战略要素,是战略的核心。本书讲解的公司战略主要属于决策层战略;事业单位战略是企业独立核算经营单位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遵照决策层的战略指导思想,通过竞争环境分析,侧重市场与产品,对自身生存和发展轨迹进行的长远谋划;职能部门战略是企业各职能部门,遵照决策层的战略指导思想,结合事业单位战略,侧重分工协作,对本部门的长远目标、资源调配等战略支持保障体系进行的总体性谋划,比如:策划部战略、采购部战略等。六、风险性企业做出任何一项决策都存在风险,战略决策也不例外。市场研究深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准确,设立的远景目标客观,各战略阶段人、财、物等资源调配得当,战略形态选择科学,制定的战略就能引导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反之,仅凭个人主观判断市场,设立目标过于理想或对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偏差,制定的战略就会产生管理误导,甚至给企业带来破产的风险。正确认识何谓战略中国很多企业,在战略规划上常常表现为“有战无略”。这一方面是由于好多企业创战略思维图办人忙于应酬拉关系和营销,不能好好的静下心来思考;但更多的原因却出在对战略管理的认识不够或错误认知,存在着很多的误区。现在,很多企业都把策略当成了战略,就是把做什么、怎么做当成战略了,把具体的操作步骤、流程当作了战略。我们的企业经常是先确定要做什么事情,在这个既定的前提下,将怎么组织人,怎么组织钱,怎么来打市场作为企业的战略。这么做,实际上意味着企业没有战略,而是直接到了策略层面。还有一些企业,比如已经投资布局了几个行业,他们的战略观就是把这几个领域做强做大。这不是战略,这是把目标替代为战略了。战略 策略 战术 即战力战略:是目标和策略的组合,企业远景、使命、命题等的全局规划和方针及定位。战略的核心问题是方向的确定和策略的选择。策略:是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提供指导思想和行动的框架。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目标,计划,行动后的绩效。战术:是执行策略或战略的手段。是执行策略的行动技术。即战力:就是即使进入全新的环境,也能够通过冷静地观察发现事物的本质,继而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计划的专业能力。外语能力、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三大基本能力。先搞清楚概念战略首先是一种选择、一种取舍。所谓策略,就是如何来组织资源来落实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的经营策略是相互依托的。企业在制定其战略和策略时如果概念混淆,把策略和战术问题当做战略问题来思考,这会导致企业的方向性错误。战略的衡量标准决定战略成功的根本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否与行业关键成功要素相匹配。公司战略方向与规划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依托或者是在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一竞争力必须能够同行业成功关键要素咬合在一起。 很多企业做战略,都存在盲目操作的问题,分析完了自身的能力,然后就进行战略规划,光有能力有什么用啊。比如说我现在有大量的资金,似乎就可以投资房地产,问题是房地产行业关键是靠关系,有钱又有什么用。这一点非常关键,一定要分析核心竞争力和关键成功要素,然后才有成功的可能。战略管理上有这样一句话,战略要一次做成,从这角度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了,这是战略的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行业的成功关键要素是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在行业的不同阶段,行业的成功关键要素是不同的,所以企业要不断发展新的核心竞争力,要考虑怎样同行业将来的成功要素相匹配。这一点不难理解,当行业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同一竞争领域的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相差无几的时候,决定企业能否突围的行业关键要素一定会发生变化。战略的形成是一个科学的规划过程,只要内外环境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行业竞争制胜的关键要素没有改变,企业的战略就不需要调整,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实现既定的目标,不能被眼前的一些变化所左右。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有一个实施期的,并非一蹴而就。很多跨国企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连续亏损,但他们仍然坚持了下来,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环境的变数呈几何状增长,技术升级越来越快,资金流动愈加频繁,因此企业必须严密关注环境的变化。战略执行体系战略确定了,怎么建立一个战略执行体系并不难。战略执行体系由战略(方向)、策略(组织)、战术、即战力四个层次构成,这四个层次缺一不可。但在实际操作当中,企业一谈战略执行,就是定指标、配资源,超越了策略层直接跑到具体的战术、计划层,执行层上去了。所谓策略,就是如何来组织资源来落实战略。如何把策略落实下去,就需要形成计划。小企业一般可以合二为一,但是集团化战略规划,一定要分两步来做,一定是要先形成策略。在策略层级最为关键的是组织。战略决定组织,组织传承战略,决定因素在组织上,落实在组织上。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组织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组织结构,更多是指组织状态与布局,组织结构只是组织状态与布局最后的一个载体、一个框架。组织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一个是组织结构,一个是流程,一个是责权体系, 三个组到一块才形成完整的组织。企业如果只抓其中一块,比如说单独进行流程变革而没有结构和责权的调整来配合,往往容易导致失败。人是为组织服务的,所有的人要匹配组织,资金、技术等其它的资源同样需要在战略的指引下依靠组织去配置。绩效考核体系的价值从战略角度而言,绩效考核体系是帮助执行层了解公司战略的工具,而不是“秋后算账”的工具。很多公司战略执行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失误,尤其是对企业中层的考核。企业存在一个“倍乘效应”,中层偏一偏,整个组织下来之后就会离题万里。战略执行体系图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从战略角度设计,并且企业的战略最后一定要落实到绩效管理体系上。原因有二:一是让企业的战略意图真正被战略执行者理解是很困难的事情; 二是执行者即使理解了愿意不愿意遵照执行也是个很大的问题。这样就需要企业依靠绩效考评体系作为指引与约束。 我们从战略规划或者说推导的过程来看一下绩效考核体系的价值。首先企业要做行业的取舍与选择,比如企业做不做餐饮;如果通过各方面分析确定了要进入餐饮业,再就要分析如何布局了,这就进入执行阶段了,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与行业竞争关键要素形成战略点;战略路线确定后,剩下就是人与组织搭配的问题了,简单说,就是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最后,以战略为导向,设定企业相关的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明确了,企业自然会朝着既定战略目标迈进。总结:集团化战略执行步骤首先企业要做行业的取舍与选择 分析如何布局进入执行阶段 确定战略路线 人与组织搭配 最后,以战略为导向,设定企业相关的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体系。公司战略落实中的问题在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有一套清晰的战略。没有战略的企业通常只能着眼于现在,为短期的物质利益而疲于经营,最终往往落得销声匿迹。战略定义和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明确自身需要搭建什么样的架构,需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如何去吸引和培养人才。战略源自组织的使命和远景。只有先明确了组织存在的根本理由和价值之所在,预见并逐步清晰了组织要达到的目标状态,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战略。 战略本身也是一种构想,是对未来的预测,以及对现在的指导。企业的战略构想通常形成于企业的领导者;他们在理解企业的使命和远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企业的现状,通过一系列非因果决定的逻辑、非线性思考进行战略分析,从而确定企业的战略。战略制定出来之后,就需要考虑如何去落实战略。 战略通常以目标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目标是可见的,便于传递和理解,从而使企业所有成员的努力都能够朝向一个共同的东西,以实现领导者的战略意图。但在现实中,企业即使有了一个好的战略,并制定出了相应的目标,也往往难以落实,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其原因何在?影响战略落实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成员的素质、企业文化等;而从目标本身来看,它能否得到有效的传递,是战略能否得以落实的极为重要的先决条件。在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s)[1]能够成为在管理学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意义的概念了。

张瑞敏说 海尔是海

emba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是论文的有力辅助。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一:参考文献

[1]缪清照 刘焕荣: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培训的变革.石油教育,2003(1).

[2]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小勇:100个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12-213.

[5]章景萍.企业员工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安徽大学,2007.

[6]崔毅:人力资源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李浩:企业培训与企业创新.成人教育,2001年第10期.

[8]陈良政黄俭: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9]张晓彤:员工关系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罗伯特L马希斯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2).

[11]朱钧侃现代企业人才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

[12]郁义鸿著.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78-79.

篇二:参考文献

[1]蔡防.关于中国人口及相关问题的苦干认识误区.国际最济评论,2010 (6),81-94.

[2]奥尔淼.集体行动的`逻辑.上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8-14.

[3]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3,88-102.

[4]白菊红.农户家庭劳动力进城务工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14.

[5]卞萤萤,韦丽军和杨徼等.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农牧户收入来源的影响因素分析.千单区资源与环境,2009(2),78-83.

[6]朝前.村民自治中的非正式制度.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 (4),77-79.

[7]白晋湘.潮西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农并经济问题,2003(11),47-50.

[8]陈勇勤.论中国小农经济的劳动投入问题.求索,2006(9),1-5.

[9]陈宝胜.非正式制度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机制.行政论坛,2008 (2),45-47.

[10]曹阳,李庆华.我国农户劳动力配置决策模型及其应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48-53.

[11]陈瑜琦,李秀彬和朱会义等.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农户耕地利用决策的影响一一以河南省睢县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10(9),369-377.

[12]陈绪敖.基于生态保护视角的秦巴山区林权制度改箪探析.生态经济(学术版),201 1 (2),293-295,303.

[13]Anderson,.,& Bandiera, enforcement and soci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5(77),341-362.

[14]Brauw,,Huang,J.,Zhang,“ et aL The feminization of agriculturewith Chinese Discussion Paper 01189,2012(6),1-24.

[15]Barmtt,.,Sherlund,.,& Adesina, wages,aUocativeinefficiency,and labor supply in smallholder ,2008(38),21--34.

[16]Biener,C.,& Eling,M,Organization and efficiency in the internationalinsurance industry: a cross-frontier Journal of OperationalResearch,2012,221(2),454-468.

篇三:参考文献

[1]马斯洛着.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王朱信息技术的采纳和使用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3),48-55.

[3]李怀袓.管理研究方法论.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鲁耀斌,徐红梅.技术接受模型及其相关理论的比较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 (10) : 176-179.

[5]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陈明亮.客户重复购买意向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2003,24(1):110-115

[7]陈文波,黄丽华.组织信息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软科学,2006,20(3),1-4

[8]Berlyne, and ,1966,153,25-33.

[9]Adams,A.,Nelson, Todd, usefulness,ease of use,and us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Quarterly,1992,16(2),227-247.

[10]Ajzen,I.& Fishbein,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 Prentice-Hall,1980.

[11]Deci, of externally mediated rewards on intrinsic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1,18(1),105-115.

[12]Deci, motivation,extrinsic reinforcement,and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2,22(1),113-120.

[13]Anderson, Dissatisfaction: The effect of disconfirmedexpectancy on perceived product of Marketing Research,1973,10(1),38-44.

[14]Ajze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Human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179-211.

篇四:参考文献

[1]黄林华,顾戛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监督[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4(10)

[2]戴中亮。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商业研究。2004(19)

[3]王丽莉,田凯。新公共服务: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与超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5)

[4]常畅。论创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财政政策选择[J].中国科技产业。2004(09)

[5]秦文志。论树立服务理念和强化服务意识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J].行政论坛。2004(03)

[6]刘俊生。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基础与理论基础[J].南京社会科学。2004(05)

[7]尹素琴,黄辉。服务型政府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8]迟福林,方栓喜。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若干建议(24条)[J].经济研究参考。2004(13)

[9]侯玉兰。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J].理论前沿。2003(23)

[10]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研究[J].行政论坛。2003(05)

[11]沈荣华,周义程。善治理论与我国政府改革的有限性导向[J].理论探讨。2003(05)

[12]郁建兴,吕明再。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J].求是学刊。2003(04)

[13]何亚东,胡涛。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03)

[14]向荣,贾生华。对代理理论的综述与反思[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08)

[15]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06)

[16]陈庆云。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综合评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0(07)

[17]木坤坤。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郑州大学2014

[18]崔海燕。山东省沂源县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燕山大学2014

[19]王宇博。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行为的法律规制[D].湘潭大学2014

工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有

工商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是备受学生们喜欢的学科。下面是我分享的工商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L. D. 彻纳东尼, M. 麦克唐纳. 创建强有力的品牌.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1.

[2]王新新. 新竞争力. 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0.

[3]余鑫炎.品牌战略与决策.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陈放,谢宏.品牌策划.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1.

[5]艾丰. 中国品牌价值报告.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

[6]刘佳,从可口可乐看企业品牌塑造. 黑龙江对外贸易,经营之道. :144.

[7]许喜林,吴文国.品牌之道:品牌建设9S模式及其应用.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8]何心展,俞丽敏. 我国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15~16.

[9]康晓光. 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困境与突破方向. 深圳大学学报. :03~05.

[10]相晓冬. 品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品牌视点. :22~25.

[11]何忠保,何飞云. 民营企业品牌塑造探析. 商场现代化. :136~138.

[12]郑昭,丁轩.民企成长与品牌战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13]李月华.论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区域化策略.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14]徐丽瑛,李正良. 中小企业品牌塑造误区与对策. 企业管理. :1~3.

[15]谢付亮. 品牌策划的五大关键点. 中国质量与品牌. :53~55.

[16]田双全,陈永丽. 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塑造之战略选择. ENTERPRISE VITALITY. :43~45.

[17]刘峻松.品牌三藏:中国本土化的品牌观.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8]苏勇,林展圣.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 当代财经. :63~65.

[1]徐春玲.ERP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与分析.安徽电力[J],2005,2(3):74-81

[2]孙滨丽.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55

[3]王要武.管理信息系统(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1.

[4]黄卫东.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26.

[5]李西平、刘芙蓉.我国电力企业ERP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63-65

[6]林勇.ERP理论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199

[7]黄小原、卢震、赵晓煜.ERP理论与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2

[8]张海全、王英豪、韩玉辉.做好电力企业ERP的实施[J],电力信息化,2005,3(7): 57-58

[9]陈广宇.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51.

[10]颜安.企业ERP应用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74-76

[11]黄晓英,赵海燕.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5.

[12]诺顿·佩里着.战略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3](美)迈克尔.A .希特,R ·杜安.爱尔兰,罗伯特. E ·霍斯基森等着.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4]斯莱沃斯基,韦伯等着.战略风险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15]金达仁.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J],信息系统工程,2009,2.

[16](美)小阿瑟.A ·汤普森,A·J ·斯特里克兰,约翰. E ·甘布尔等着.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M],本经:北京大学出版社,

[17]李森,杨锡怀,戚桂清.相同企业竞争与合作策略的受益与风险分析[J].沈阳东北大学学报,2005. 6

[18]王方华,吕巍.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没有具体的题目不好找,将就看看这个大纲吧。呵呵,要更多的参考资料自己去这个网站看吧。战略管理在成长期中小企业XXX公司的实践探讨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 绪论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成长期中小企业的界定和内涵 成长期中小企业的定义与内涵 成长期的企业特征 中小企业成长中的困境和特点 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第2章 成长期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及探讨 战略管理理论的概念及演变 国外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 国内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 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关键与选择 成长期中小企业适用的战略管理探讨 中小企业在成长期的战略管理实施路径 战略实施应避免的误区 22第3章 AG公司现状及内外环境分析 AG公司现状 AG公司在成长期的战略管理需求分析 AG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PEST一般环境分析 安防行业环境分析 波特五力行业竞争模型分析 AG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AG公司价值创新分析 34第4章 AG公司业务技术工具分析诊断及战略实施 AG公司SWOT分析 AG公司波士顿矩阵分析 AG公司GE矩阵分析 AG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 战略管理实施后的评估与控制 54结论 57参考文献 59致谢 63

战略管理与大数据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论文战略管理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查尔斯·T·亨格瑞等著,潘飞等译,《管理会计(第14版)(翻译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程《高级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于增彪主编,《管理会计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

4.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编审委员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5.托马斯·约翰逊等著,《管理会计兴衰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6.塔克著,《经营保本与利润决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7.孙茂竹著,《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8.欧阳清著,《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9.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0.康H.陈等著,成本管理译丛《成本管理—战略与概论》,华夏出版社,2002

大数据论文参考文献回答于2018-09-14现今人们的生活到处充斥着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便利,那么大数据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小编为方便大家特意搜集了一些大数据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大数据论文参考文献一:[1] 陈杰. 本地文件系统数据更新模式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4[2] 刘洋. 层次混合存储系统中缓存和预取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3[3] 李怀阳. 进化存储系统数据组织模式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6[4] 邓勇强,朱光喜,刘文明. LDPC码的低复杂度译码算法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06(07)[5] 陆承涛. 存储系统性能管理问题的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0[6] 罗东健. 大规模存储系统高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1[7] 王健宗. 云存储服务质量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8] 余雪里. 金属氧化物pn异质结对光电响应与气体敏感特性的作用[D]. 华中科技大学 2014[9] 王玮. 基于内容关联密钥的视频版权保护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4[10] 韩林. 云存储移动终端的固态缓存系统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4[11] 田宽. 宫内节育器用Cu/LDPE复合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3[12] 聂雪军. 内容感知存储系统中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3] 王鹏.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应用于存储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3[14] 刁莹. 用数学建模方法评价存储系统性能[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15] 符青云. 面向大规模流媒体服务的高性能存储系统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6] 王玉林. 多节点容错存储系统的数据与缓存组织研究

“海尔”的营销战略 “海尔”无疑是当今我国企业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它的成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但其正确而超前的营销战略则具有决定性作用。海尔从创建之初到今天,营销战略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代表了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时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方向。 一、营销客体从“有形具体产品”到“无形企业整体形象” 海尔人最初对营销客体的认识很自然,也很简单,那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把每一件产品做好,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要求。这是因为海尔虽然是电冰箱行业的国家最后一个定点企业,但当时电冰箱既是奢侈品,又是紧俏商品,只要商品适销对路且质量好,根本不愁卖不掉。在这种客观社会经济环境下,海尔人很自然地把以“市场导向”为核心内容的市场营销观念作为自己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因此也便产生了海尔创建之初的一系列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标准与措施。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当时他们对电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规定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重要的七项指标的实测值均优于发达国家水平。为了满足当时用户对高档家电的特殊需求,他们对外观、噪音等指标还作出了特别要求。如冰箱外观,国家标准要求米以内看不出划痕,而他们要求则是米以内不得看出划痕;噪音,国家规定为52dB,海尔企业内控标准为50dB。二是对少数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严厉。如1985年,检查出76台电冰箱不合格,他们不是简单地降价销售,而是抢起大锤把它们砸碎,以显示海尔人生产一流产品的决心与信心。正因为有了这些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标准与措施,才有了80年代末的一系列质量优势与声誉,也才有了海尔立足市场、开拓市场、壮大企业的资本与基础。 但是,到了9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日趋多元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供过于求逐渐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市场供求关系的主旋律,这种单纯依靠技术手段管理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海尔人开始逐步认识到“企业只有在经营观念(经营管理指导思想)上领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领先,即没有思路便没有出路”。海尔人对产品和产品质量问题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着手从理念上、制度上、全员意识上和生产全过程上采取措施,力争在经营观念上有所突破,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解决产品问题: 一是根据自己几年来在产品管理上积累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日清日高管理理念(OEC)”。所谓OEC理念,就是每天所有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不漏项,所有的人均有管理、控制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各自控制的事项,按规定的计划执行,每日把实施结果与计划指标对照、总结、纠偏,达到对事物发展过程日日、事事控制的目的,确保向预订的目标发展。具体来说它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框架:目标系统、日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系统。而日清日高管理理念则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高起点,确立名牌战略;否定自己,创造市场;用户是衣食父母;管理借力论;企业如斜坡上的球,不进则退。 二是率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标准ISO9001系列标准管理法,并于1992年在我国电冰箱行业率先通过了国际认证,1994年又率先通过了ISO9001—94E最新版国际认证、欧共体CE、德国GS等国际质量认证,从而把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全过程的产品管理与控制纳入规范化轨道,为产品质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是随着人类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海尔承担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应负的责任,1996年又率先通过了ISO14000系列认证。 此外,为了赋予品牌更丰富的内涵,塑造海尔企业整体形象,它们还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服务上,在原来良好服务基础上推出一条龙六位一体星级服务:电话咨询上门设计、免费送货、免收材料费、24小时服务到位、用户跟踪回访,“你只需打个电话,其余的事我们来做”,继而又推出“红地毯”服务,即对因搬运与安装可能给现代家庭居室带来的不便全面承担责任;宣传上,在海尔总体形象下,结合近几年海尔国际化趋势,推出海尔广告“国际篇”,打出“海尔,中国造”这一长民族志气、树品牌国际化形象的宣传口号,从而使承载海尔企业整体形象的企业品牌形象更加丰满,内涵更加丰富;在产品延伸上,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与更具个性化的新产品,例如,他们根据重庆一位吴先生来信,能否为其家有幼儿、年迈老人的家庭设计一种能超远距离控制的遥控器的要求,经过夜以继日的开发、设计、生产,仅用6个月时间,国内首创的大圆弧外形,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超级三段式蒸发器、全塑永不生锈室外机壳,具有人机对话功能的“小超人”变频空调就问世了;在多角化和资产重组方面,他们利用海尔品牌形象所代表的企业整体形象作为核心,通过激活“休克鱼”的方式,进军黑色家电市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海尔电视便在竞争激烈的彩电市场上独树一帜,所向披靡。 1997年海尔人明确提出了“卖信誉,不卖产品”的口号,那么,这里的“信誉”就是指“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是企业整体形象最简洁、最直观、最通俗的概括和表达。海尔人终于实现了营销客体从“有形的具体产品”向“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的根本转变。 二、品牌策略从“名牌产品战略”走向“名牌企业战略” 虽然海尔人从一开始就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立足点和重要策略,但是今天我们所认识、熟悉,并认同和信赖的驰名海尔企业品牌实际上是海尔人经过十几年痛苦的自我否定之否定,经过不断完善,并伴随着海尔人从“名牌产品战略”逐步走向“名牌企业战略”而逐步形成的名牌企业品牌,并最终成为海尔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和象征。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1984年由濒临倒闭的两个集团小厂合并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5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当时,为体现这是双方合作的成果,也由于受“市场营销观念”的支配,将该产品定名为“琴岛-利勃海尔”,产品标志以德方标志为基础经修改绘制而成,当时从电冰箱的装饰考虑,成功地设计了象征中德合作的儿童吉祥物。这些视觉识别标志及名称,构成了海尔集团产品的第一代识别标志,它们在广告中的良好运用,对推动企业的发展、开拓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的多元化、产品的畅销,尤其是随着海尔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原来以产品品牌为基础的标志和名称与德方相似,严重影响了国际市场的开拓。而且,产品品牌的名称、标志与“青岛电冰箱总厂”的企业名称不统一,其弊端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经过几次变更,1991年海尔人把企业名称简化为“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产品品牌名称也同步简化为“琴岛海尔”牌,初步实现了企业品牌名称与产品品牌名称的统一。与此同时,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企业整体形象识别系统,推出了以“大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阳”为企业理念的新标志,以“海尔蓝”为企业标准色等,这样便逐步形成了海尔集团第二代识别名称与标志。这一次自我否定过程表明海尔人在品牌策略上的一次飞跃。他们开始意识到确立企业品牌,并在企业品牌下建立产品品牌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应该说,经过改进后,海尔人品牌策略更加明确。但是从技术上说这些标志与名称也存在着诸如不够凝练、整体感不强、技术特征不明显等弱点。伴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多角化、国际化经营作为企业发展重点战略的确定与进一步实施,它们又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企业需要更为超前的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为此,1993年5月,海尔人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决定对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企业品牌识别系统做根本改造:第一,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第二,将英文“Haier”作为企业品牌主识别文字标志;第三,使产品品牌商标标志与企业品牌简称和标志统一起来。经过这次改造,达到了以下目的:第一,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名称与标志统一起来了,达到了优化、简化的目的,便于人们对企业品牌的认识、记忆、熟悉,最后走向认识、记忆;第二,由于品牌设计简洁、稳重、大方、信息更加凝练,也便于社会公众的认识、记忆;第三,建立了自己独立的企业品牌,终于摆脱了当初“引进”的阴影;第四,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更加明确。现在,经过两次否定之否定后的海尔,企业品牌已成为海尔集团的象征、海尔产品品质的象征、海尔文化的象征、海尔信誉的象征。至此,海尔终于从产品品牌走向了企业品牌,在名牌战略上也从名牌产品战略过渡到了名牌企业战略。 在从“名牌产品战略”到“名牌企业战略”过渡的过程中,海尔在电冰箱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洗衣机、展示柜、小家电等七大类产品、65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现在又进军黑色家电领域,从而逐步形成了一个大型的集团公司,半年销售收入便超过百亿元。而对如此庞大的产品家族,海尔为了既给不同的产品以自己独特的个性,不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又能充分利用“海尔”企业品牌这块金字招牌,他们在实施名牌企业战略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把企业品牌作为企业所有产品的总标志,然后根据不同的产品特征确定具体产品的类别名称和销售识别名(称副品牌),形成三个层次的主体品牌策略构架。这样做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Haier(海尔)”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可以在促销宣传上利用“海尔”连贯、一致的企业品牌形象,大大降低信息传播成本,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维护和完善企业品牌所代表的企业整体形象,为企业进行整合信息传播奠定了基础,又可以突显不同类别和不同规格产品的个性特征,并使两者相得益彰,强化了企业品牌的载体功能和作用。 围绕上述三个层次主体品牌策略构架,海尔集团的电视广告在海尔集团总形象篇下,相继完成了“服务篇”、“技术篇”、“国际篇”等具体形象的宣传,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诠释、丰富海尔集团总体形象———“真诚到永远”的内涵,避免了内容的空洞化。此外,海尔集团在三个层次的整体宣传推广上始终从企业整体形象的角度把握宣传风格,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个性。 在这样的总体思想指导下,当新产品推出时,海尔集团不是孤立地宣传新产品质量与特性,而是给消费者(受众)一个信得过的依据。所以,在操作上他们以多年形成的“海尔———高质量”的集团整体形象作先导与支撑,使新产品具有一个消费者熟悉可信的背景,影响和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青空牌”空调、“得贝”冰柜、“琴岛———夏普”洗衣机经质量认证后归为“海尔”总品牌后所形成的旺销,足以证明这一点。 今天,“海尔”已成为一种象征,已成为一面旗帜,成为海尔企业整体形象名副其实的物质载体。 三、营销对象“从目标市场”到“目标社会公众” 最初的海尔与许多企业一样,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以具体产品为营销客体,把营销对象主要定位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身上。但是随着海尔人因经营观念变化而导致营销客体变成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和名牌企业战略实施的深入发展,从90年代开始,海尔人开始把营销对象的选择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扩大到目标社会公众,在广泛且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目标产生影响的目标社会公众中传播、维护和完善目标企业形象,这是海尔经营观念改变的必然结果。在此我们采撷其中两个精彩的片断。 从1996年8月起,青岛海尔冰箱股份有限公司陆续投入近千万元,为139个县的农民送映1万多场电影。据报道,那场激动的23场电影首映式,就迎来了5万多农民兄弟,最多的一场挤满了5000多名观众。海尔冰箱放映队在每场电影放映前总要放一段专题片。该专题中不仅有宣传“海尔”及其产品的有关内容,而且还集中宣传中国民族家电工业的发展道路及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教育农民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为国争光。同时,“海尔”还充分利用这一个极好而又难得的机会在农民兄弟心目中传播、维护和完善“海尔”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电影场,他们把经特别设计、印刷精美的《农村手册》赠送给农民兄弟。手册中有许多农民熟悉而又陌生的并且是作为一个新时代农民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1997年6月16日至7月16日,海尔冰柜总公司在南京举行“海尔冷柜夏令营欢迎您”活动。全国其他地区也同时开展这一活动。通过这项活动,推选出100名青少年参加7月中旬在青岛举办的“海尔冷柜夏令营”活动。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时刻对入营青少年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以丰富广大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激活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彩电大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许多厂商都采取降价销售、“买一送一”、清仓大甩卖、特价销售等促销手段争取市场。这些促销手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眼睛只盯着某种具体商品的目标消费者,希望通过这些促销活动在某一特定期限内提高该商品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从而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以目标市场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阶段。相反,海尔集团公司下属的三大公司所开展的每次宣传促销活动则已不是针对某种具体产品而进行的,不是以短期内提高某种具体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为惟一目标,而是集中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海尔”的目标社会公众中传播、维护和完善“海尔”良好的企业形象,树“海尔”这块牌子,更重要的是把营销对象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