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农村特岗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16:34:15

农村特岗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的论文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分析与个人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师寄予厚望,使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到超出其承受范围的压力。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是外因和内因决定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论文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职业压力 对策

压力是我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塞利博士(HansSelye)认为,压力是种认知,认为某种情况超出个人能力所能应付的范围。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使教师个体受到威胁的压力源长期、持续地作用于教师而使教师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过程。有研究表明,教师中感受到压力较大和压力很大的共占%[1]。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处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性任务,在教学中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片刻不得松懈,不能有差错。所以,许多教师感觉压力很大,以至于身心疲惫,大大影响了身体健康,甚至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不乏有英年早逝的先例,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巨大损失。高校青年教师更是职业压力的高发人群。就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的来源进行分析,进一步就如何适应教师职业压力、获得快乐,从教师个人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以抛砖引玉。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外因

1.社会对高校教师期望值过高

高校教师一直被认为是工作在象牙塔中的精英,是为人师表的楷模,是学识渊博、有教养的人,是人格完美、无所不能的人。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社会各界对教师寄予过高的期望,尤其是高校教师,使得高校教师深感压力巨大,但忽略了他们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且社会总希望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迟滞性,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凸显出来。于是在此之前,人们会高频率地看到各种社会舆论、报刊对教师能力的质疑,对教师责任感的指责,对教师德性的拷问,这一切使得高校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

2.高校把社会压力转嫁给教师

当前社会急功近利的趋势十分严重,社会要求学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优秀人才,一旦未能如愿,就可能抱怨、指责,高校深感压力,只能将压力分解消化,转嫁到教师身上。而且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平民化,教学资源相对不足,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不断加重。然而高校教学体制改革不断变化和深入,一方面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大量搞科研,申请课题、发表论文。

这种超常的工作负荷使高校教师不堪重负,产生极度疲劳和心力交瘁,长期处于过高压力的状态。据有研究者对613名高校教师的压力调查显示,%的高校教师工作一天之后感到疲劳[2]。另外,高校教师由于工作负荷量过重,竞争日趋激烈,人际交往时间较短,使得人际交往障碍增多,有效沟通减少,人际关系紧张。剑桥大学的基里亚科等人指出“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恶劣态度”和“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导致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3]。在这种人际交往紧张状态中,缺少家人关心、学校支持、社会理解,极易产生过大的职业压力。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内因

1.教师的能力素质过低

考克斯等人研究调查指出“事业没有发展”、“常常感到压力”等与教师的能力素质差有关。教师备课、授课经验不足,组织能力不强,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等,极易导致工作不顺心,难以承担教学任务。

2.教师自身过高的期望

教师能力素质过低也是教师的职业压力来源。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只是造成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的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而个人因素正是这个内因,主要包括高校教师的自我期望值、能力素质和感受力强度。

3.教师抗压能力过低

教师个人感受力的强度不同,所感知到的职业压力也不同。高校教师作为一名独立的个体,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对压力的感受也是因人而异。在同等的压力状态下,对有些人来说是适度压力,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却是过度压力。感受性过强的教师容易感到职业压力过大,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对自我要求过高,容易产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至于信心不足,进而悲观失望产生压力感。

三、教师职业压力的个人对策

1.教师职业的三个境界

孔子说,学习有三个境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仿效这种说法,教学也有三个境界,即知“为人师”;好“为人师”;乐“为人师”,知“教(为人师)”者不如好教(为人师)者,好教者不如乐教者。

何谓知“教”,其基本条件是在具备专业知识,掌握了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何谓好“教”,其基本条件是了解教书育人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意义,及教师职业的高尚性,甘守清贫,苦中寻乐。何谓乐“教”,不仅知“教”,而且好“教”,并能从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获快乐。这太难了,如何才能做到?

2.怎样做到三个境界

知“为人师”是把教育教学当做一种职业,是平常说的职业境界,是从业的基本条件,从业者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除了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学习教育学,了解传授知识的基本规律,因为要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所以还要掌握心理学基本原理,以完成教与学的互动过程。除了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之外,教师需要多方面的技能,如“三笔字”。目前的大学教学中,由于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新进的老师普遍学历很高,大多是博士,他们制作PPT课件的能力不错,而传统的教师技能则有较大的欠缺,有的老师不要说粉笔字,就是钢笔字都比较差,更不要说毛笔字了,其实这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当前老师在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放弃传统的教学技能。

知“为人师”更多是掌握做教师知识与技能,是把教师职业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在其工作中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因此,教师个人的知识、情感、人格等可能会在学生中有放大的效应,桃李满天下是最好的褒奖,误人子弟则是高悬的警钟。 做教师仅有知识理论是不够的,更是一个实践活动,而且面对的永远是个性多样、充满活力的学生,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比掌握知识更具体,更丰富多彩,也更有挑战性。如果照搬书本知识,就会在实践中碰壁。所以,即使知为人师是第一境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掌握知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直接、间接途径获得,而理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知”易“为”难。如果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可能比较勉强,甚至不喜欢,也可能不太适合从事这种职业,因此,感到学生难教,教学太累。

好“为人师”是把教育教学当做一种事业,就是平常说的把职业当做事业来经营,这是一种颇受推崇的境界。即所谓做一行,爱一行;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凡的业绩,职业变成事业。在教学活动中,觉得自己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感到光荣自豪,是感到教育教学的意义而产生的快乐,未必能体会到教学中的乐趣。

“好”首先是一种态度,爱好或热爱,虽然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但无论什么事情,在行动中保持热爱,就不单单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往往在初为人师时,满腔热情,继而热情逐步平淡,最终不感兴趣,甚至厌烦,也就是爱好容易坚持难,“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所以贵在坚持。教师的日常是很平凡的、周而复始,没有什么新鲜刺激的'事,很容易使人提不起精神,产生职业倦怠感。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好为人师。而真正作到好为人师,必须做到或者向乐为人师努力。乐“为人师”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并享受快乐。

首先,享受学习之乐。教学中获得快乐,包括教的快乐,学的快乐,二者相互影响,教学相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学生有学习的快乐,教师自己要善于学习,并获得学习的乐趣。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所以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而终生学习也不容易坚持,必须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成为一个“乐知者”。“朝闻道,夕死可也”,孔子学音乐,“三月不识肉味”。作为教师,学高为师,学习是应用之义,是必须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然后把这种方法和乐趣传授给学生,是获得乐为人师的第一步。

其次,教学过程之乐,“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怎样把看似重复的课堂教学,变得时时更新,生机盎然;教学本身非苦非乐,关键在于创造性地传授知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智慧。

第三,从教学的成就中获得快乐,这是从结果体会快乐,教学的成就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进步、成长。如果学生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进步,他们会感到快乐,这种快乐将会反馈、传染给老师,从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界。可能更多的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最后,应用积极心理学培养乐观心态。尽管教师职业是高尚的,意义是重大的,但教学活动不可能都是让人满意的,都会给人直接带来快乐的,所以要培养乐观的心态。积极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据此将把人格分为“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前者认为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是特定性的情景事件、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而且这种失败和挫折只限于此时此地,而后者与之相反,会把失败和挫折归咎于自身的原因,并认为这种失败和挫折是长期的、永久的,会影响到自己所做的其他的事情,因而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更容易形成压抑。培养乐观心态的意义在于如何面对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不尽人意之处,如甘守清贫,甘于寂寞,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知足长乐。

参考文献:

[1]米术斌,王芳,张雷.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

[2]陈丽.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应对[J].新校园:理论版,2011,(2).

[3]汪泳,魏玉璞.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2).

摘要教师因职业性质、工作过程、个体因素而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教师的职业压力是当前社会各界必须正确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主要表现在生理、价值、心智、情绪、行为等方面,主管部门可通过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引导教师改变认知,帮助教师应对职业压力,预防职业枯竭。 关键词教师职业压力缓解办法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011-02 “日子难过,最近不知道怎么了,一走到教室看到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回答问题出错,就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借机训斥挖苦,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在办公室与同事们相处时我还能和颜悦色……” “……每当我看到别的教师与学生相处甚好,而我教的学生不服管教,内心就十分自卑,担心别人说年老没用。为拉近师生距离,我只能留披肩发,描眼影、涂腮红,穿艳丽服饰、细高跟鞋……” 上述两则案例就是教师教育教学生活中所出现的职业厌倦问题。教师的职业压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教师职业厌倦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研究教师职业倦殆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职业疲倦的阐释 职业枯竭也可称为“职业厌倦”或“心智枯竭”。它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现代人的一种疲惫病。 二、教师职业疲倦产生的原因 (一)职业性质引发的角色疲倦 1.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值令其不堪重负 社会上人们赞扬说教师是人类最光辉的职业,新闻媒体也频频报道教师舍己救人、慷慨捐助、带病工作的感人事迹,一方面是对教师的颂扬,另一方面,社会给教师群体施加了无形的巨大压力,一句“为人师表”把教师完全扣住,迫使教师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使一些教师形成了极端的完美主义观念,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种“完美”的角色要求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愉快的心情走进教室,一再压抑消极的情绪,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的能量即“感情势能”,这种能量一旦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 2.教育对象的不可选择性导致教师缺乏成就感 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成长中的心理不稳定的青少年,职业有其特殊性。超负荷的工作使工作成就往往滞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对职业的信心。 此外,教师无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反思和规划,每日面对堆积的作业和习题,缺乏职业方向;高付出和无法与之匹配的低回报造成教师强烈的心理落差;高社会关注造成教师过大的心理压力,家长在独生子女的教育方面输不起,于是便对学校教育有强烈的期待,当孩子的成长同自己愿望出现偏差时则会迁怒于教师。 (二)工作过程中的压力 1.教育改革带来的压力 新的教育模式提倡学生终身学习、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势必要经历一系列新旧矛盾的冲突感、自我否定的痛苦感以及由于无法适应而带来的焦虑感和无助感等,长此以往,必然会引发一些身心问题。 2.竞争和评价的引入,加重了教师的心理焦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学校之间的竞争已逐步转化为升学与生源的激烈竞争。另外,教师聘任、职称评定、评优晋级、末位淘汰、片面强调学升率、按绩取酬等制度,使教师之间相互抵制、相互戒备,引发了严重的心理焦虑。 (三)教师个体因素引发的压力 1.对压力的不恰当评价 教师对感受压力的事件等级排列分别是:课程难上、学生难管、同事难处、职称难评、工作得不到承认。面对这种评价方式无疑会增加教师的焦虑感,甚至导致心智衰竭。也有一些教师不重视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不但教学中不善于运用心理知识,自己心理出现问题后,也不会进行调节,这就增加了患职业枯竭症的机会。 2.教师自我保健意识差 因心理不健康而导致生理不健康,促使有些教师英年早逝。事实上,有些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能力还很薄弱! 三、缓解教师压力,避免职业衰竭的措施 职业枯竭又称心理枯竭,与教师的压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说:“职业枯竭的感受正在打击着无数的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们——教师们已在逐渐地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如何让教师愉快的生活工作,如何应对教师职业衰竭,我们的学校作了以下努力: (一)为教师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条件 在班主任培训班和教职工大会上,邀请知名教授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心理调适方法;邀请教育心理学专家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团体心理咨询,把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落到实处。 (二)为教师建立保障、服务系统 研究证明,环境与组织因素在导致枯竭的各种因素中所扮演的角色比个人因素更重要。学校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让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校、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另外,还邀请先进教师报告团做报告,编印教职工荣誉册和发放师德学习文件汇编,在教职工大会上表扬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营造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建立学科竞赛奖励制度、教研组外出考察制度、课堂质量跟踪制度,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防止教师承受过重的心理压力。 (三)引导教师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职业,其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即是一种压力情境,直面倦怠问题本身应是防患于未然的积极行动。教师只要保持对工作的正确态度和观念,就能有效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也有利于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征,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只有有效控制教师职业枯竭现象,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而义务教育更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一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漫谈》

摘要:长期以来,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广大农村中小学校,采取多种 措施 大力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成为摆在广大农村学校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严峻的现实课题。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深感焦虑,下面就农村学校教育发展问题,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

中国分类号:

一、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

总体看来,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教学点教师,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这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整体素质不高。除了统发的财政工资外,基本上无 其它 收入。

二、现状成因

1、工作环境因素

教育基础设施设备薄弱,在农村学校来,办公条件很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约了教师的发展。而有的教师面对着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不再象以往那样的耐心,对自己的工作和教学效果没有更高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越来越对周而复始的劳动感到厌烦,缺失了工作热情。

2、职业及教师专业素质因素

教师被认为是社会上最崇高的职业,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教师又是一种多角色职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疗工作者。而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农村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一是近年来师范院校办学越来越市场化,师范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学生质量下滑,新教师的源头导致教师素质整体质量在下降。二是教师参加工作后的学历进修走过场,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教师的继续教育机会不多、手段单一、资源缺乏、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够,不能跟上基础教育改革步伐。四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终身学习精神,能真正把教书当一门学问来做的教师不多。靠 经验 站在讲台上,吃老本,思想封闭,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把以前的一整套 方法 全都抛掉,确实不适应,农村教师特别是部分中老年教师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还不太适应,有条件的学校已经配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室,但由于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教师又不重视专研,所以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情况并不好,没有充分发挥出这些先进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

3、思想道德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作风的影响和渗透,个别教师沉迷赌博、不务正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向学生及学生家长索要钱物,甚至有道德败坏的案例发生。而当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中,教师聘任制已实施多年,但是学校没有用人自主权,教师违纪了,学校没有权利给予处分甚至开除,即使有校长大着胆子处分一两个教师,但这种处分的震慑力并不大,这部分教师认为校长拿他不敢怎么样,任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4、专业结构失衡

在农村学校,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极为普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普遍较低。农村学校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非常突出,大部分学校专业教师极少,只能由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语文教师教英语、教数学,一个专业 毕业 的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并不少见。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已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5、农村学校学生、家长的因素

农村的孩子由于诸多原因,综合素质往往不随人意,学生越来越难教。目前留守学生占了农村学校学生的绝大部分,这些学生普遍存在行为习惯差、自私、冷漠、不遵守纪律、厌学情绪较重。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以来,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部分家长不够重视孩子的学习,老师不厌其烦的工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家长普遍素质较低。一些家长法纪观念淡薄,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孩子无法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学校教育与 家庭教育 难以形成教育合力,无形中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

6、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教师的收入分配还不够合理

国家虽然多次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但总的幅度不大,人均收入较公务员等其它行业以及城市学校仍然偏低,吸引不了优秀人才落户农村。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政策影响安定、破坏公平、损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切实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多举措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紧迫的任务。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学校要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一是要加强教师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第二,作为校长,学校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情感沟通使教师乐于工作。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取得老师信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缓解教师工作、生活上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三是强化制度建设。要让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聘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在职称聘任和工资待遇上实行能上能下,在用人上能进能出。

(二)扭转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局面,多种举措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教师调配上要充分尊重学校意见,加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尽量让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要通过定期检查学习情况、每年为教师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办好教师阅览室、定期举办教师专业知识考试等形式,营造学习氛围。实行城乡学校的结对帮扶。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城市学校定期到结对学校培训教师,结对学校适时组织教师到结对的城市学校学习、听课,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尽快改革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

政府要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为农村学校建设及教师培训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是关键。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改革和发展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任务繁重,肯定会阻碍重重,但是,教育的振新,国家的发展,唯有在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必须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勇敢前行。

振新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新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学校层面,必须加强教师管理,作为政府层面,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才能实现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二

《农村义务教育对策思考》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倍。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毕业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措施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相关 文章 :

1.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2. 有关农村中学管理论文

3. 农村小学教育的有关论文

4.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相关论文

5. 浅谈小学教育方向毕业论文

6.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研究论文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对策研究论文

疫情下幼儿教师职业怠倦相关论文应该从以下方面:疫情对自己的心理影响,疫情对幼儿园的影响,疫情对幼儿家长及幼儿的心理影响,疫情对社会面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写出幼儿教师怠倦的心情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之分析论文

20世纪70-80年代,教师专业化开始被国际教育界广泛关注,至今方兴未艾,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之分析。我国学术界亦对此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不难看出,在诸多文章中,谈及最多的是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对于幼儿教师专业化只是零星涉及。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建设,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专业特性和幼儿教师职业特点的分析明确幼儿教师的专业性质,同时探讨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仅做引玉之砖。

一、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职业可以分为普通职业和专业性职业,判断一门职业是否是专业需要一定的标准。关于专业化的标准,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虽主张各异,也已基本形成一定共识[1]:1、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在职前必须接受过规定的专业知识与训练,掌握专门的理论教育与技能;2、作为专业的职业和作为专业人员的个人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与个体责任,专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与素质;3、作为专业的职业,在本职业范围内应具有专业性的自主权; 4、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只有被社会需要和认可,建立和实施了一整套相应制度后,才能真正确立或提高专业地位。若按这一标准来衡量,教师职业因其受外部的干预和监控,未取得广泛高度民主的自主权,从业人员接受专门培训的时间较短,也未赢得崇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因此,有人认为教师还不能称为一门专业,只能是“准专业”或“半专业”。但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专业是由其自身性质及发展水平决定的。教师的职业事实上具备一切专业化的特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具有系统、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知识,高超、熟练的教育技能技巧,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获得教师资格认定。这些足以证明教师职业具备专业人员的基本特征,教师职业具有专业属性,[2]只是目前自身发展水平和外部条件不成熟而已。即使是对教师职业专业化持否定态度的人,他们否定的并不是教师专业化的可能性,而是对教师现状的不满意。随着对教师素质的日益关注,把教师或教学作为一个专门职业来看待,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界及社会各界的共识。[3]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极大可塑性和能动性的人,这决定了教师不仅具备一般专业的共性,还具有不同于医生、律师等专业的个性,具体表现在 [4]:(1)教师除了具有专门的科学知识,还应具备实践的智慧、批判性的思维、创造性地行动和寻求变化的能力;(2)对教师的培养提高方式不能只是专业技能的训练,更应强调教师对实际教育情境的反思、探究、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3)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道德具有更强的利他性,这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更基本的专业特征;(4)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教学不仅是拥有知识技能的专业,更是一种人际关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的欲望、情绪、价值信仰等人格特征也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5)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组织的功能主要不在于市场的垄断和自身保护,而在于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

教师专业特殊的知识技能、专业训练、专业道德和专业自主性使得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如同教师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教师的专业特殊性一样,幼儿的身心特点也使得幼儿教师具有不同于其他教师的专业特性。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特性

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幼儿教师属于教师群体,具有一般教师的职业特点,也应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遗憾的是在谈及教育的有关问题时,幼儿教育很容易被“特殊”对待。可能是因为幼儿教师的劳动对象是3-6岁的儿童,所授知识浅显易懂,容易被误认为这是一般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其实,正是幼儿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决定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特性。

第一,幼儿教师的劳动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时期的幼儿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幼儿教师必须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既要向全体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多方面的教育,又要负责幼儿的整个生活;不但要在课上课下言传身教地培养幼儿,还要同社会、家庭密切配合,以取得教育上的一致。这对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思维形式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这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能歌善舞,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并且能掌握幼儿认识的特点,对教学技能技巧的要求也更高。

第三,幼儿的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幼儿时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必须切实地把握幼儿在各阶段发展的规律,留心观察幼儿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各种心理需要,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对幼儿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心理特点的把握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幼儿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四,幼儿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对幼儿教师提出了组织能力方面的更高要求。幼儿的兴趣、个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要求幼儿教师更善于了解幼儿,更善于启发诱导,更善于个别教育。

可见,幼儿教师有其独特的职业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客观基础。全美幼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

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5]

综观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较之于上述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或中师以下学历,文化、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幼儿师范学校的招生起点低,其文化、理论基础较薄弱,而学生在3-4年的学习中,又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专业理论课基础较窄,缺乏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科研能力;然而当前的幼儿教师培训大多是搭小学教师培训的“顺风车”,因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更多的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家园合作也一直进展缓慢。另有资料显示幼儿教师心理压力大,从教热情不高,在热爱儿童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6]。看来中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当前仍存在诸多不利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三、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社会公众对于幼师职业的认同和期望低,幼儿园管理封闭,人文环境不协调等外在因素,也有幼师观念与社会不同步,思维方式单一,知识更新慢等内在因素[7],这里主要从五个方面加以具体的分析,园长之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之分析》。

1、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

社会和家长对教师职业专业性认识较模糊,一般认为幼儿教师只是带带孩子,会唱会跳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因此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期望偏低。对于幼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当幼儿园教师,人们并无异议,但如果本科生去幼儿园任教就可能引来惊讶的目光,至于硕士、博士从事幼教简直想都没想过。这在无形中阻碍了高学历人员进入幼教队伍,不利于幼教师资整体学历层次的提高。除此之外,社会公众特别是某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的认识还存有偏差。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如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养。即使在认知教育上也存在着不少偏颇,重孩子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儿童学习的兴趣、动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8]幼儿园和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便只注重儿童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培养,使得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条件是对幼儿教育、幼儿园尤其是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深入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幼儿教师本身认识不到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为幼儿教师最大的前途莫过于当个园长,从未想过幼儿教师职业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发展余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如果说社会和家长对幼教职业认识上的偏差使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失去了他律的条件,那么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专业性的认识不足则更可怕,因为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还要靠教师自律,要靠教师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究才可能实现。正如皮亚杰所说:“一般的理由是:别人认为,尤其坏的是,他自己也认为:学校教师无论是从技术和科学的创造性上来说,都不是一个专家,而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 [9]。因此,幼儿教师对本职业的专业认同是进行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前提条件。

2、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目前幼儿教师队伍的流动性比较大,特别是民办和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很不稳定。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心理压力大,负担重等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可能还是因为其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也偏低。职业声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某一职业的社会地位。一项有关职业声望的调查显示,大学教授职业声望最高,等级为2;中小学教师等级排名29,而同样在为基础教育做贡献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声望等级却降至36,[10]这在100种职业中声望虽不算低,但与其他教师职业相比仍存在很大差异。笔者在对广东省幼儿园教师调查问卷的统计中发现,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差异很大,月收入多则4000元,少则400-500元,大多数月收入不超过1000元,而且各项保险和福利也很不到位。因此,很多人只是把幼儿教师当成一块跳板,一有合适的机会便会另谋高就,这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也严重地制约了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除了上述显性的表现外,另一种封建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可能也潜在地影响着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在我们的文化中,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价值观是:女性被认为有天生的母性,易动感情,相夫教子,最适合她们的职业是贤妻良母、幼儿教师或小学教师、公司秘书、保育员、护士、服务员等辅助性和抚养性工作。多少年来,妇女的社会地位在人们的观念中是低于男人的,即使做与男人同样的工作,其收入也可能低于男人。尽管已开始提倡鼓励男性加入幼儿教师队伍,但目前,幼儿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还是女性,这势必影响到幼儿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

3、专业自主权不够

专业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如前所述,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教师位于学校行政命令和科层制体系的最底端,他们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教研主任、园长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教师的自主权引起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不仅如此,幼儿教师还会经常被当作“舞蹈演员”使用,频繁的排练节目严重地干扰了幼儿园正常的教学。其它的像卫生、消防等各种检查更是让幼儿园应接不暇。教育行政机关太多的硬性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充分发挥自身特点的自主性,致使一些幼儿园出现“为了做而做”的应付现象。一位办学现状较好的幼儿园园长曾抱怨,自己象“财神爷”一样被一些部门追着拉“赞助”,因而不得不深居简出,每次开完会也尽快“消失”,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看来,要想切实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首先应先给幼儿园“松绑”。

4、理论研究较为欠缺

一门职业要成为专业必须要有系统完整的理论作支持。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虽已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缺乏适合本国幼儿发展的系统理论。总体来看,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处于向国外幼儿教育先进理论学习和引进阶段,当然这是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但由于客观环境的差异,国外理论的引进必然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才能真正适合本国幼儿的发展需要,这可能也是有些幼儿园学习瑞吉欧却不知如何运用的原因。目前,我国的幼教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现有的研究课题大多数都是对儿童的行为、心理发展需要的研究居多,对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的研究较少。此外很多幼儿教育研究实验往往局限于幼儿园的三年时间,缺乏反复验证,很少有象美国开端计划这一类型的长期追踪研究,因而幼儿教育的长期效应难以得知,学前教育的功能缺乏有力地实证证据,从而也降低了幼儿教育科学实验作用于理论形成的实效和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我国幼儿教育起步较晚,专门的幼教科研人员不多,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理论研究的队伍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不够重视,研究得不到应有的经费支持,使得实际研究收效不大。从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来看,其中重大课题有6项,在有较大经费资助的重大课题中,幼儿教育研究课题仅有1项,占有率为17%;面上重点课题9项,当中并没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面上一般课题62项,其中幼儿教育研究课题5项,占有率为8%;专项课题18项,当中也没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可见,幼儿教育科研项目无论在科研项目的数量还是经费支持上都得不到重视,这在客观上影响幼儿教育科研更普遍、更深入的开展。[11]

5、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教师的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教师教育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又没有实践经验,因此,职后教育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我国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由中师来完成,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起点低,职后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事实上,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更多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因素的限制,而不是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也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12] 特别是民办、私立幼儿园的老师继续教育的权力没有任何保障,职后培训成为一大难题。并且,目前主要由幼儿师范学校或区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对幼师的在职培训,存在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惟一研修目标的倾向,甚至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师或高师课程的“重复”,忽视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同时由于承担培训任务人员自身专业水准与教育水准的局限,导致继续教育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甚至脱节,延误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13]《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中将“进行一般文化科学知识的补课”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幼儿园在职教职工培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本职工作能力。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14]可见,我国幼儿教师职后教育还处于补缺补差的低水平状态,远远达不到专业化的要求。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此间不仅需要幼儿教师自身明确认识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并积极进取,也要有适宜的外部环境的支持。只有内外协同发展,才能逐步推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黄伟娣.教师职业、资格与专业化[J].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6).

[2] 于晶.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11).

[3] 瞿葆奎主编.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0[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5.

[4] 参见胡定荣.教师专业标准的反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

[5] NAEYC.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1993,(11).

[6] 杨宁等.关心幼儿教师焦虑状况[J].早期教育,2003,(9).

[7] [13] 彭兵.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障碍及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8] 庞丽娟等.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2,(1).

[9] 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转引自宁虹等.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J].教育研究,2000,(7).

[10]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45-247.

[11] 参见《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名单》.

[12] [14] 卢乐山等主编.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229.

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论文

1我国幼师队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前教育稳步提升的关键在于思想上的不断改进,教师队伍的不断完善与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更加系统的规划,从思想上、认知上得到提升,彻底分析幼教队伍现状是改进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幼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由于绝大部分幼儿教师是初中进入幼儿师范学习的学生,她们年轻、有活力、能歌善舞,但缺乏扎实的文化功底,在校学习期间只重视技能培训,很少接受人格和职业道德培养,多数学生本身就是独生子女,面对孩子时,缺少耐心和担当,还有从农村来的毕业生有地方口音,口语表达能力差等。

幼师队伍缺乏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很多人认为幼教工作就是哄哄孩子,教师保证幼儿在园内吃得好、睡得好,有安全保证,教师能像保育员一样照顾好孩子就行了,对于专业人才的渴求度较低,觉得幼师就是一个简单的重复劳动,是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这是对幼教工作的极度不了解,幼师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从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五大智能及个体化教育的提升等多个角度进行专业培训,这项工作极其烦琐,比任何一个阶段的教师都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不是什么人都能胜任得了的,工作中的艰辛与社会认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教师的责任感也大打折扣。另外,因为幼师岗位没有足够的编制,教师们对于工作的归属感非常低下。许多幼师都是临时职工,不能成为正式在编教师,严重打压和挫伤了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大部分幼师都是聘用的,与园长是雇佣关系,存在随意性大,流动性强等特点,教师在心理上认为是在为老板打工,办园者也本着行就用,不行就换的原则,双方很难建立长期的工作关系,也很难让教师把工作当成事业来看待,从而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幼师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

幼师的学历尽管与小学教师差异不大,但是地位明显偏低,存在歧视与分配不公的现象,民办的幼师中尤其如此。随着国家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师队伍也在每年递增,但与中小学教师相比较,存在的问题与差距还是很大的。无论从教师的学历、职称、社会地位、待遇等问题,使幼教队伍的人才不断外流或转行。我国大部分幼师都没有职称评定,直接影响了她们的社会地位和薪酬待遇,影响了工作的稳定性。在对国家学前教育工作者工资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队伍薪资水平处于底层阶段,教师们在为自己的生存担忧之时,怎么将注意力关注到内心世界的提升之中,怎样才能用一颗纯净的心来对待我们的孩子。

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教师职业倦怠情绪较多

有些民办园为了市场竞争,不断给教师增加工作量,其明目繁多、琐碎,教师每天除了对孩子进行正常生活管理外,还要培养他们进行五大领域的学习,搞各种活动演出,循循善诱与家长沟通等,都是通过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终日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园丁,对幼苗悉心照料,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面对孩子家长的不理解和社会上有些人的漠视,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久而久之产生疲惫和厌倦,影响了队伍的稳定。

2对所存在问题的反思与对策

提高幼师的准入资格,加强幼师的继续教育培训

幼儿教育是人生中发展教育的关键期,受幼师教师的'影响最大。因此,要求幼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有相当的职业素养。所以,在师范入学和进入幼儿园时都要严格把关,让那些德才兼备者进入教师队伍,还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例如:《幼儿教师行为规范》,随时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新教师在入园时要有见习期和实习期,在职教师要重视她们的继续教育,使她们在教育理念、传统文化、技能技巧、安全知识等接受再教育,通过经常化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而提高教师的进取精神。

提升学前教育宣传范围,提高幼师的社会认同感

幼儿时期,是儿童建立健全人格及完善身体机能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各项能力都可得到较好的提升,对待事物的接收程度也显得尤为快速,是人生最好塑造性格和兴趣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对于任何事物都比较容易接受。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望子成龙心切,提高人们对幼师工作的认识,促使家园双向培养,为孩子五大领域的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环境,让孩子得到全身心的发展是我们不断奋斗的目标。要做好幼儿教育工作,首先要做好社会宣传工作,消除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很多人还认识不到幼儿教育对一个人一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不到幼儿教师劳动的艰辛。因此,让家长和社会认识到学前教育及教师的重要性尤为重要。要改变的是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是让更多的人从心里对幼教事业有认同感,从精神上尊重幼师的独特地位,这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是需要社会及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这关系到整个国民的教育发展之路。

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社会保障体系

明确及巩固幼儿教育事业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机制,健全相关法律常识,让教师们得到起码的尊重及保障。教师的编制问题是最为重要的,它是安定教师队伍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让幼儿教师队伍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占据一席之地,让教师富有尊严感。要建立幼师的劳动保障体制,对在职教师队伍建设严加管理,区分职称等级,以此作为提职加薪的标准,及时兑现幼师的合理待遇。

完善幼儿教育的财政体系

由于地域关系,很多较为偏远的地区无法达到教育资源均衡化,设施极为陈旧,幼儿的成长空间与材料非常有限与落后,这种资源的严重不足,影响孩子们的长远发展。教师待遇差,留不住人才,建议我国教育部门要与财政部门协调,鼓励地方及捐赠机构将重心转移至偏远山区,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将教育资金落实到位,提高幼师薪酬,从而稳定幼师队伍。

依法落实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待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儿童学前教育的迫切呼声越来越高,我国由于多方面的资源不足,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入园问题,公立幼儿园也在逐渐递增,但速度远不及孩子们的入园需求。大量企办及民办幼儿园大量涌现出来,但教师的待遇极为堪忧,需要政策上的支持与重视。让民办教师的思想道德与技能技巧得到提升的前提是让他们得到起码的物质保障和尊重,使教师队伍走向稳定。

3结语

当前,学前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在所难免。从发展的眼光看,“幼师专业化”是时代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幼师是基础教育的奠基石,幼儿教师专业化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只有当幼师的知识视野超越幼儿教育的时候,教育水平才会有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张婉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当前幼儿园内处于职业倦怠的教师往往占多数,生理心理上都会表现出疲惫不堪、担心、焦虑、发呆等症状。而且,这种倦怠情结反应到教师身上,最明显的表现是疲惫不堪、其次是过度担心,最后是焦虑情结。什么因素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呢?我认为主要由于以下方面:1.教师自身的厌倦、反感情绪影响。通过资料及自身经验了解到,幼儿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从事教师服务这一工作岗位,对工作的热情逐渐降低,加之自身的教学效能感不能达到园所的要求,久而久之会产生一些厌倦、反感情结。2.教师的性格差异。教师自身的性格差异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工作中,对于一些缺乏耐心的教师,应对幼儿园里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会没有耐心,长时间从事幼儿园工作后会让自己变的很烦躁。3.自身期望价值。很多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都对自身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自己能在幼儿园有很好的成绩。可是长时间下来却发现,自身的价值在幼儿园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实现,因此会逐渐丧失工作激情,紧接着工作的压力就随之而来,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结。4.幼儿园的整体社会环境。幼儿园这个大的社会环境是引起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而幼儿园自身的体制对所有的教师来说都是一种硬性的束缚。在性质上,公办园与私立园之间职业倦怠的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园里对教师考核制度在给教师教学带来督促作用的基础上,也无形中带来了一种压力,时间长了会让教师产生厌倦感。5.社会地位不高,不受重视。国家及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关注程度。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么受人重视,这一职业只不过是非常普通的一个而已,当然幼儿教师的地位也被忽略在内,教师的被关注程度大大降低。6.幼儿园的责任心大,保育工作重。在某些地区,90%的幼儿教师会反映幼儿教师责任心大,工作杂。每天,只要一来幼儿园就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关注周围的一切,生怕有一点没注意到带来严重的后果。在实习期间,听同事说到这样一件事,有个家长把小孩送到幼儿园后,由于教师没有仔细检查幼儿的个人情况,没及时发现幼儿是带着伤来的,最后导致幼儿家长与幼儿园争吵。这样一种情况在幼儿园是经常发生的,让教师压力过大。长此以往,时间一长,幼儿教师们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就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心理会逐渐发生变化,那么工作的热情就会降低,随之倦怠情结越来越严重。7.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大。家长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变高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感增强。他们认为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一旦教学质量下降便会对他们自身大打折扣,影响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这些过高的期望就会让教师工作起来带有压力,如果有家长反映幼儿的学习情况不到位,会让教师压力感倍增,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己的工作自信,教学效能感降低。当前,很多幼儿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可是一有失误,各种责怪就会铺面而来,从而让教师感到巨大的压力。8.特殊幼儿的影响.如果班里有特殊的幼儿(比如多动儿)也会让教师很无奈。在实习的幼儿园里,每个班配备两个老师,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可是由于小班孩子小,再加上几个多动儿的存在(占班级的23%左右),让老师们感到很头疼,对自身的工作感到一定得吃力。如果时间长了,不可避免的会让教师对孩子失去耐心,对工作失去信心,产生倦怠的情结。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和理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这一职业当做自己一生的职业追求,全身心的扑到这一工作领域。如果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耐性足够强大,那么他是不会轻易感到倦怠的。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人们会用自己对工作百分百的热爱去面对。2.提高认知能力。提高教师的自省能力和认知调节能力。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大部分的人往往能看清一些客观现象,但是却很难看清自己,正确的认识自我。教师只有清楚的认知自我,逐渐形成一种意识,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当然,自省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清楚自己是不是属于职业倦怠的敏感人群,若是就改变自己的缺陷,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承受教师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做好防御措施。3.正确看待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了解职业倦怠这一正常现象,并正确看待。不论何种工作,何种地位的人长期从事一种工作后,多多少少都会对自己工作产生厌倦的情结。而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职业倦怠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所以人们要学会适应并慢慢调节这一现象,逐渐减小其症状对自己工作带来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很好的处理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教师要正确审视这一症状并学会处理。4.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回家后不能把工作中的问题也带回家,这样会对自己的家庭造成不良影响。有的老师经常会把幼儿园没做完的事情带回家接着做,这样就减少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淡化了与家人的感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效率。5.学会释放压力。在工作压力大,精神焦虑的情况下,教师要学会向他人倾诉,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大家都知道倾诉是一种良好的心理交往行为,适当的倾诉既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一定得缓解,也更好的促进了自己与周围他人的和睦相处,这一做法既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缓解也维护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让自己能安心工作。6.组织各种活动,激励教师不断进步,提高工作能力。幼儿园管理者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读书活动月,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幼儿园的管理者也可以多鼓励幼儿教师向成绩优异的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健康的教学心理。而且,这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氛围,让幼儿园培养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促进幼儿园的不断发展。7.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方式。在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教师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让自己对工作更富有激情,具有成就感。很多在幼儿园内觉得自己比较自豪的教师,往往都有自己的工作特色,对工作充满激情。同时在工作中突出的表现,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8.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幼儿园要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尽可能的调节自身生活与工作的关系,确保工作的质量。长期给予教师过多的工作会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幼儿园应认真看待幼儿教师的工作量问题,为幼儿教师分配适量的工作,让幼儿教师能轻松工作。9.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问题,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问题,让教师们觉得有动力去干好这份工作。目前,有很多幼儿园对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没有放到台面上,觉得幼儿教师的工资就应该那么多,没必要给太多。也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导致很多的幼儿教师不断地流失,正如现在的幼儿园,虽然是公立园,在某方面可能比私立园要轻松很多,可是43%的教师都因工资问题不满意纷纷开始跳槽。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幼儿园应重视多加重视,努力在园所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让教师能更好的教学,现身幼儿教育事业。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文件,来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在社会上,处于高职位的人们往往能有很高的热情去对待工作,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上升,工作积极性大涨。政府各部门从上到下都应达成一致,努力倡导为幼儿教师提供优越的教育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会让教师身心愉快,更能拥有健康的体魄。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幼儿教师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让自身的工作更加出色。同时,幼儿园可多组织一些活动,让教师们积极参加,这样既可以让幼儿教师强身健体,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幼儿教师压力的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学考研的话相比较其他学硕专业来说 是属于比较热门的专业 如果本科是学前专业的话 自己也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的话可以选择报考 推荐311参考书如下: 311的参考书 《教育学》,王道竣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译文:格业范文网幼教职业论文摘要你有万能模板吗? 摘要要求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最终结论等。 很多学生写这个很辛苦,但实际上请参考范文。本文提供了幼儿教育职业论文的五个论文摘要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论文摘要万能模板1 :幼儿教师薪酬结构、工作强度与职业倦怠——基于公立与私立幼儿园的比较研究现行教育体制下公立与私立幼儿园幼儿教师在薪酬结构、工作强度与职业倦怠上存在共性与差异性。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相结合分析了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在职业待遇、工作强度和职业倦怠等方面的差异性,研究表明:第一,公立幼儿园教师的报酬和福利待遇优于私立园教师; 第二,总体上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私立园教师工作强度大于公立园教师第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严重,公立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严重于私立园教师。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国家应加大对学前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提高幼师待遇。 家长要对教师有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在构建和谐家教关系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要进行自我调节,积极面对压力。论文摘要万能模板2 :民办园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在我国教育体制下,学前教育是其基础阶段。随着民办幼儿园的增多,民办教师也逐渐成为我国学前教育的中流砥柱。围绕民办园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对晋中市4所民办园教师进行了随机访谈,发现民办幼儿教师对职业幸福感的体验度不高。影响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来自幼儿、教师、家长、环境,基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因素提出了营造园所“爱”氛围、教师素养提升、家合作与关爱幼儿四点建议。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为幼儿教师重新认识自我、热爱这份工作、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提供参考价值。论文摘要万能模板三: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以高陵地区农村幼儿园为例职业认同,指个人对自己或他人职业完全认同的态度。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成败与其职业身份有重要的联系。当前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学业水平低,教师队伍不稳定,缺乏专业培训,工作积极性差。 这些问题给幼儿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密切相关。因此,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职业认同的相关调查,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还可以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是否完全了解。这些都有利于农村幼儿园更好地了解教师的需求,促进农村幼儿教师更好地发展,使农村幼儿教师全面认识自己。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选取西安市高陵地区耿镇某公办园4名教师和民办园4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1、高陵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待遇偏低,教师工作积极性不足。2、高陵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自我认同较低。3、高陵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环境较差,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有待提高。4、高陵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低,缺乏系统培训和持续受教育的机会。论文摘要万能模板4 :柳林县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研究教师职业压力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研究的热点,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柳林县几所幼儿园进行了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目前幼儿教师承受较大压力,总的来说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外在因素,主要有保育事故、教育改革压力、工作繁重、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下、人际关系等。 另外,幼儿教师自我期望值和幼儿教师能力素质过低也是造成职业压力的原因。因此,社会、幼儿园、教师自身必须正确对待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论文摘要万能模板5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身心疲惫和枯竭状态,是个体无法应对工作压力时的极端反应,教师是职业倦怠发生的高发群体。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近年来幼儿教师的身心状态备受关注,因此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近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南京市70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选取不同幼儿园、不同年龄、教龄3名教师进行访谈,从情绪衰竭、人性化、个体成就感低下3个维度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并对研究结果提出一些缓解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重,其中个人成就感下降明显2 .随着教龄和年龄的增长,个人成就感下降严重3 .教研任务多,家长赋予的压力、保教结合的特殊工作职责、待遇问题会引起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根据研究成果,本次研究建议:1.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2 .实行人性化制度3 .教师自身积极调整心态。以上是幼儿教育职业论文的摘要模板。 如果有其他论文写作的问题和写作素材的需求,请随时在格业范文网上查阅。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意表现教师职业作为助人的行业,是职业倦怠高发的行业之一。幼儿教师由于独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更容易造成职业倦怠。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最近公布的一份“中国工作倦怠指调查报告”显示,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的比例在所有职业中位于第三,高达,而幼儿教师在所有的教师中最容易发生职业倦怠。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绝大多数属于精疲力竭型,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对他人情感的疏远和冷漠。生理方面的表现为:累、头疼、发牢骚、心绪不宁、浮躁不安、不想说话、面色苍白、血压、心率升高。心理方面的表现为:焦虑、情绪紧张、脾气暴躁、没有信心、个人成就感低、自我效能感低。当幼儿教师进人职业倦怠时,往往会造成工作没有热情,对学生没有耐心,严重的可能还表现出某些过激行为,例如体罚幼儿、自闭等等,从而造成教学质量低,进而导致幼儿身心发展没有保障。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笔者经过与多名在职幼儿教师访谈交流,发现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一)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大。与其它教师相比,幼儿教师不仅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幼儿教师既要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又要承担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既要布置环境,又要准备教具;既要搞好家园合作,又要参加科研工作,工作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师的精力和能力范围。有调查表明,我国幼儿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多出小时,但睡眠时间却比一般职工日平均少小时。②这些工作又多是琐碎而重复的,最重要的是有很多工作并不是幼儿教师职责范围内的或者对于教师成长并无多大裨益的,例如某些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工作。很容易造成幼儿教师带着情绪上班,长期如此,则很容易造成职业倦怠。此外,在完成繁重的本职任务之余,幼儿教师还要不断地参加培训、考试,以适应不断增加的社会竞争。例如笔者认识的一位幼儿园教师,幼师毕业后参加工作,业余时间参加大专的函授培训以及蒙台梭利教学法培训等,占用了很多个人时间。因此,幼儿教师很少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状态中,造成精神压力大,容易造成职业倦怠。(二)社会认同度不高,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和投人也越来越多。但是与之不相称的是,人们对幼儿教师的态度并没有相应的转变。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幼儿教师就是带带孩子,唱唱歌跳跳舞,不需要什么文化,很轻松。”事实上,我国幼儿教师的素质已经普遍得到了提高:基本上为中专学历,大专学历幼儿教师也大有人在,本科生进幼儿园也不再是稀奇的事情。除此之外,社会并没有看到幼儿教师艰辛的付出。“幼儿园阿姨”的称呼就是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偏见的直接表现。仅从实际回报来讲,在我国,无论哪个地区,幼儿教师的薪水都是同层次里较低的。以某地方为例,大学专科学生毕业到幼儿园平均月薪700元,其中有些还不包括住房和饮食等生活费用,实际能够自由支配的钱很少。另外,目前除公办幼儿教育机构外,很多的私立用人单位并没有按《合同法》将聘任的幼儿教师的各项保险福利纳人工资体系,因而不能很好地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使得幼儿教师缺乏社会认同感,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三)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从心理学上讲,个人的人格、气质等心理特征是在遗传、成长和环境、教育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因此每个人的心理状况、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幼儿教师面对工作任务的状态也不相同。按照现代气质学说可以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①胆汁质,②多血质,③粘液质,④抑郁质。一般说来,倾向于胆汁质类型的幼儿教师精力旺盛、争强好胜、为人热情率真,比较能够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处理好各种关系。倾向于多血质类型的幼儿教师情感丰富思维敏捷,适应力强,但是缺乏耐心和毅力。倾向于粘液质的幼儿教师一般情绪平稳、表情平淡、考虑问题周到,但是行动迟缓、缺乏生气。倾向于抑郁质的幼儿教师多愁善感、思维敏锐、自制力强、优柔寡断。面对同样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压力,不同气质类型教师的反应不一样,粘液质与抑郁质的教师更容易陷入职业倦怠。三、消除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策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是众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我们认为,要使幼儿教师热爱本职工作,需要教师、幼儿园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幼儿教师提高自我干预、自我调节能力。职业倦怠是个体在精力过度消耗状态下的表现。应对职业倦怠,首先在于作为主体的幼儿教师自身的干预和调节。自我干预主要可以采用心理转移的方法:首先幼儿教师应该正视它,认识到职业倦怠只是人人都可能体会到的正常心理现象,继而能够用合理的方式宣泄与调节,例如唱歌、运动等,获得心理平衡;然后积极地面对工作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加强自己对职业的热爱,做到真的热爱孩子、热爱工作、热爱幼儿园。此外,培养业余爱好,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生活质量是对职业倦怠最好的调节手段。(二)幼儿园科学管理,营造轻松工作氛围。幼儿教师最大的压力来自园所工作,目前幼儿园里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和分工更是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导火索”,要解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幼儿园领导必须真正关心一线教师,多用换位思考方法体谅幼儿教师工作的艰难;科学地管理,对幼儿教师的任务作出明确的分工,并及时给予反馈:对任务完成较好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为任务完成欠好的教师归因和指导,使教师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幼儿教师在工作中释放自己的才智,挖掘自己的潜力,在幼教园地里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三)加强社会支持,正确评价幼儿教师。幼儿教育是关系国家发展和社会素质的重要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关怀。幼儿教师作为个体人也是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解决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所有人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幼儿教师观,认识到幼儿教师的价值,充分理解、尊重幼儿教师,国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在制定相关法规时维护幼儿教师权益,使幼儿教师真正感受到自己为社会所尊重,才能够从根源上减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机率。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本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提纲、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打印。2、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要求手写。3、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从选题到论文定稿全过程,须注明详细的时间安排。4、主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文献中应尽量有外文资料。5、指导教师意见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提纲是否科学合理,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能否采用等。6、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均要有“同意开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学学生学号:系 别: 教育科学系 专 业: 学前教育届 别:指导教师: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目的2012年10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让人震惊的教师虐童事件,一个女教师居然满脸微笑着,两手拎着五岁孩子的耳朵并提起离地!这个事件发生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都在思考这个教师为什么会这么做,而我认为,职业倦怠感是导致这起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第一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词,”用于描述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衰竭的现象,具体而言,“职业倦怠“是指那些长期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事件过长、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而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使这一问题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对幼儿教师的概念有各种阐释,根据《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幼儿教师是指“在幼教机构中,对 3~6 岁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即指受社会的委托,在幼儿园或其他幼教机构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从事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专职人员。”我们都知道,教师是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的,而幼儿教师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这极大的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对于幼儿的发展也极为不利。本课题通过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分析教师产生倦怠感的主客观因素,从而帮助教师解决或者缓解这一问题,促进教师和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本课题研究提纲前言职业倦怠的定义研究方法的选定三课题研究计划三、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二)实际意义四、我国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一)我国职业倦怠的状况(二)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五、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一)我国的研究现状(二)国外的研究现状六、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建议七、结论1、论题选定()2、搜集整理资料()3、拟定提纲,撰写开题报告()4、进行观察和征询意见调查()5、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情况进行分析()6、撰写毕业论文()7、论文修改()8、毕业论文定稿()本课题研究现状: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Willard )曾经感叹“职业倦怠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使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这个重大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师职业,如果不及时有效地纠正,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临床心理医生Farbe2000估计, 美国有30%一35%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强烈不满,有5%一20%的教师已处于职业倦怠状态。而在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越来越严重。梁慧娟、冯晓霞(2004)对北京447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有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丁海东,李春芳2006对山东省499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较明显倦怠和严重倦怠倾向的教师占68%:曲铁华、梁清(2002),在珠江三角洲,的中学教师表示,如果能获得其他行业的职业,即使工资比现职低,他们也愿意放弃教师职业;如果能获得相等的工资,有的教师愿意转行;如果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则有的教师会离开讲台.这些调查结果显示了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普遍存在的,且现状越来越严峻,这一情况不仅不利于幼儿和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8月1日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纲要》中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并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教师需要面对的是年龄最小的教育对象,他们要在幼儿园中对儿童的认知、情绪、个性、社会性、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成为继父母之后,儿童发展的又一重要他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都有很大影响,这一时刻的教育影响对儿童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较高职业倦怠程度,既影响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给健康带来诸多的问题,妨碍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由此导致工作中的不良表现而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及行为模式,影响着幼儿园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职业倦怠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幼儿园管理方面、社会因素方面、幼儿教师自身因素、职业因素、组织伊苏等方面。而如果想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着手,包括社会的支持、幼儿园进行民主管理、以及幼师自身的努力等。总之,一定要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来预防或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使教师和幼儿的身心都能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1] 梁慧娟,冯晓霞. 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2004,5:32-35.[2] Farber B A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er burnout[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0,565:675-689.[3] 曲铁华,梁清.知识经济与教师待遇探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19-23.[4] 许燕,余华,王芳.心理枯竭: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疾病[J].中国教师,2004,5:4-5.[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C].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6] 丁海东,李春芳.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2.[7] 张冬梅.大连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8] 王欢.昆明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9] 林琳.内江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9.[10] 毛艳美.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11] //.wab.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J]. Handbook of Researlb on Teacher Education. Sikulan Editor, Macmillan,1996:53.[12] 庞丽娟.教育与儿童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3]李悠.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及其与主管幸福感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14] Freudenberger H J. Staff burn-out[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1[15] 谢 蓉, 曾向阳.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 学前教育研究,2011,6:67-69[16] 郑晓边. 现代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J]. 学前教育研究,20013:5-7.[17] 邢少颖, 张亚宁. 幼儿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及其养成[J]. 学前教育研究, 20035:49-51.[18] 蔡军.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J]. 陕西教育,20116:90-92[19] 连桂菊.北京高校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A].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论文集[C]. 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9:2-3,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本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提纲、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打印。2、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要求手写。3、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从选题到论文定稿全过程,须注明详细的时间安排。4、主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文献中应尽量有外文资料5、指导教师意见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提纲是否科学合理,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能否采用等。

教师职业压力论文参考文献中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分析与个人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师寄予厚望,使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到超出其承受范围的压力。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是外因和内因决定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论文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职业压力 对策

压力是我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塞利博士(HansSelye)认为,压力是种认知,认为某种情况超出个人能力所能应付的范围。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使教师个体受到威胁的压力源长期、持续地作用于教师而使教师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过程。有研究表明,教师中感受到压力较大和压力很大的共占%[1]。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处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性任务,在教学中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片刻不得松懈,不能有差错。所以,许多教师感觉压力很大,以至于身心疲惫,大大影响了身体健康,甚至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不乏有英年早逝的先例,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巨大损失。高校青年教师更是职业压力的高发人群。就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的来源进行分析,进一步就如何适应教师职业压力、获得快乐,从教师个人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以抛砖引玉。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外因

1.社会对高校教师期望值过高

高校教师一直被认为是工作在象牙塔中的精英,是为人师表的楷模,是学识渊博、有教养的人,是人格完美、无所不能的人。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社会各界对教师寄予过高的期望,尤其是高校教师,使得高校教师深感压力巨大,但忽略了他们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且社会总希望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迟滞性,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凸显出来。于是在此之前,人们会高频率地看到各种社会舆论、报刊对教师能力的质疑,对教师责任感的指责,对教师德性的拷问,这一切使得高校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

2.高校把社会压力转嫁给教师

当前社会急功近利的趋势十分严重,社会要求学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优秀人才,一旦未能如愿,就可能抱怨、指责,高校深感压力,只能将压力分解消化,转嫁到教师身上。而且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平民化,教学资源相对不足,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不断加重。然而高校教学体制改革不断变化和深入,一方面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大量搞科研,申请课题、发表论文。

这种超常的工作负荷使高校教师不堪重负,产生极度疲劳和心力交瘁,长期处于过高压力的状态。据有研究者对613名高校教师的压力调查显示,%的高校教师工作一天之后感到疲劳[2]。另外,高校教师由于工作负荷量过重,竞争日趋激烈,人际交往时间较短,使得人际交往障碍增多,有效沟通减少,人际关系紧张。剑桥大学的基里亚科等人指出“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恶劣态度”和“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导致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3]。在这种人际交往紧张状态中,缺少家人关心、学校支持、社会理解,极易产生过大的职业压力。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内因

1.教师的能力素质过低

考克斯等人研究调查指出“事业没有发展”、“常常感到压力”等与教师的能力素质差有关。教师备课、授课经验不足,组织能力不强,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等,极易导致工作不顺心,难以承担教学任务。

2.教师自身过高的期望

教师能力素质过低也是教师的职业压力来源。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只是造成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的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而个人因素正是这个内因,主要包括高校教师的自我期望值、能力素质和感受力强度。

3.教师抗压能力过低

教师个人感受力的强度不同,所感知到的职业压力也不同。高校教师作为一名独立的个体,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对压力的感受也是因人而异。在同等的压力状态下,对有些人来说是适度压力,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却是过度压力。感受性过强的教师容易感到职业压力过大,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对自我要求过高,容易产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至于信心不足,进而悲观失望产生压力感。

三、教师职业压力的个人对策

1.教师职业的三个境界

孔子说,学习有三个境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仿效这种说法,教学也有三个境界,即知“为人师”;好“为人师”;乐“为人师”,知“教(为人师)”者不如好教(为人师)者,好教者不如乐教者。

何谓知“教”,其基本条件是在具备专业知识,掌握了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何谓好“教”,其基本条件是了解教书育人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意义,及教师职业的高尚性,甘守清贫,苦中寻乐。何谓乐“教”,不仅知“教”,而且好“教”,并能从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获快乐。这太难了,如何才能做到?

2.怎样做到三个境界

知“为人师”是把教育教学当做一种职业,是平常说的职业境界,是从业的基本条件,从业者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除了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学习教育学,了解传授知识的基本规律,因为要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所以还要掌握心理学基本原理,以完成教与学的互动过程。除了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之外,教师需要多方面的技能,如“三笔字”。目前的大学教学中,由于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新进的老师普遍学历很高,大多是博士,他们制作PPT课件的能力不错,而传统的教师技能则有较大的欠缺,有的老师不要说粉笔字,就是钢笔字都比较差,更不要说毛笔字了,其实这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当前老师在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放弃传统的教学技能。

知“为人师”更多是掌握做教师知识与技能,是把教师职业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在其工作中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因此,教师个人的知识、情感、人格等可能会在学生中有放大的效应,桃李满天下是最好的褒奖,误人子弟则是高悬的警钟。 做教师仅有知识理论是不够的,更是一个实践活动,而且面对的永远是个性多样、充满活力的学生,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比掌握知识更具体,更丰富多彩,也更有挑战性。如果照搬书本知识,就会在实践中碰壁。所以,即使知为人师是第一境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掌握知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直接、间接途径获得,而理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知”易“为”难。如果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可能比较勉强,甚至不喜欢,也可能不太适合从事这种职业,因此,感到学生难教,教学太累。

好“为人师”是把教育教学当做一种事业,就是平常说的把职业当做事业来经营,这是一种颇受推崇的境界。即所谓做一行,爱一行;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凡的业绩,职业变成事业。在教学活动中,觉得自己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感到光荣自豪,是感到教育教学的意义而产生的快乐,未必能体会到教学中的乐趣。

“好”首先是一种态度,爱好或热爱,虽然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但无论什么事情,在行动中保持热爱,就不单单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往往在初为人师时,满腔热情,继而热情逐步平淡,最终不感兴趣,甚至厌烦,也就是爱好容易坚持难,“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所以贵在坚持。教师的日常是很平凡的、周而复始,没有什么新鲜刺激的'事,很容易使人提不起精神,产生职业倦怠感。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好为人师。而真正作到好为人师,必须做到或者向乐为人师努力。乐“为人师”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并享受快乐。

首先,享受学习之乐。教学中获得快乐,包括教的快乐,学的快乐,二者相互影响,教学相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学生有学习的快乐,教师自己要善于学习,并获得学习的乐趣。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所以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而终生学习也不容易坚持,必须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成为一个“乐知者”。“朝闻道,夕死可也”,孔子学音乐,“三月不识肉味”。作为教师,学高为师,学习是应用之义,是必须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然后把这种方法和乐趣传授给学生,是获得乐为人师的第一步。

其次,教学过程之乐,“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怎样把看似重复的课堂教学,变得时时更新,生机盎然;教学本身非苦非乐,关键在于创造性地传授知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智慧。

第三,从教学的成就中获得快乐,这是从结果体会快乐,教学的成就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进步、成长。如果学生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进步,他们会感到快乐,这种快乐将会反馈、传染给老师,从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界。可能更多的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最后,应用积极心理学培养乐观心态。尽管教师职业是高尚的,意义是重大的,但教学活动不可能都是让人满意的,都会给人直接带来快乐的,所以要培养乐观的心态。积极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据此将把人格分为“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前者认为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是特定性的情景事件、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而且这种失败和挫折只限于此时此地,而后者与之相反,会把失败和挫折归咎于自身的原因,并认为这种失败和挫折是长期的、永久的,会影响到自己所做的其他的事情,因而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更容易形成压抑。培养乐观心态的意义在于如何面对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不尽人意之处,如甘守清贫,甘于寂寞,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知足长乐。

参考文献:

[1]米术斌,王芳,张雷.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

[2]陈丽.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应对[J].新校园:理论版,2011,(2).

[3]汪泳,魏玉璞.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2).

心理学参考文献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了解相关论文写作 查阅更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心理学参考文献2 论文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 论文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性事务,同时又面临着职业生存发展的压力,工作和生活的矛盾,以及工作付出与自我价值体现的矛盾,是职业压力的高发群体。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 压力是指个体的身心在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职业压力看作是由于工作环境的某些特点或工作中某些使人烦恼的事件导致其从业人员的身心紧张状态。教师的职业压力则是指教师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身心疲劳过度、神经紧张、挫折、折磨等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有研究表明,教师中感受到压力较大和压力很大的共占①。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处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性任务,承受多方面的压力,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因此,高校青年教师是职业压力的高发人群。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源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生存的压力 从教学方面来讲,青年教师一般是站在教学的第一线,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他们的`教学负担。而且目前高校中普遍采用评教制度,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等都给青年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学生管理方面,有的教师顾忌到评教结果往往对学生不敢严加管教,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往往会受到自身良心的谴责,处于一种矛盾的煎熬状态,这无形中加大了自身的压力。 从高校的考核制度来讲,有研究者曾针对高校的教师考核制度做过调查,结果显示的教师表示所在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估时,教学和科研并重②。这意味着高校教师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承担科研任务。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复杂的、高消耗的脑力劳动,科研成果的创新更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所以,青年教师既要抓教学又要搞科研,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全心地投入到其中一个方面。有调查显示,的教师感到教学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③。这也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职业压力。 另外,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一专多能。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搞好科研以外,还要面临各种考试考核、职称英语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查、公开课教学比赛、班主任工作考核等种种压力。 2.职业发展的压力 从学历提升上看,高校本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环境,随着整个社会受教育层次的提高,高校学历竞争更加加剧,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科研的同时,青年教师要想方设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这种水涨船高的现象本无可厚非且顺应时代发展益处多多,但如若改革未能给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持性环境,如时间、金钱、机遇等,单纯依靠教师自身的力量恐怕困难重重,压力甚大。 从职称晋升的角度来讲,青年教师的职称晋升普遍集中于助教到讲师、讲师到副教授这一阶段,因此,那些教学任务对多而没有时间精力进行科研的教师来说晋升问题难以解决,有晋升要求的青年教师自然会觉得压力过大。 另外,高校教师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处于知识更新的风口浪尖,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知识是教师的从业资本,当这些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断消耗,却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时,教师必然会感到不安。 3.工作付出与价值体现的矛盾 社会普遍认为,高校教师是一个工作轻松、收入高的职业。可现实的状况是,高校青年教师的职称、收入和地位等都相对较低,因而在学校的各项改革方面,在学校的各类评比中,以及在科研项目的申请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这些无疑都给青年教师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上的压力。加上教师工作成果的延迟性,教师在学生毕业前往往看不到自己艰辛工作所创造的成果和价值,难以获得职业成就感,因为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这种高层次的需要,便产生烦闷、压抑的心理问题。 4.人际关系的压力 教师是个体性较强的职业,一项调查表明,高校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6%左右,在校外与人交往的只有12%左右,许多教师感到工作环境单调④。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单调的生活方式会引发心理疲劳,从而诱发心理健康问题。 5.生活与工作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青年教师个人及其家庭对生活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青年教师面临着许多的生活问题,如组建家庭、教育子女、照顾老人、购置住房等,面对这些问题,工作年限短、职称低、资历浅、收入低、经济基础薄弱的青年教师群体难免会感到有压力。这些生活压力往往导致青年教师家庭不和谐,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6.青年教师自身身心特点的影响 相对于一般人群,高校教师群体具有相对较高的智商和更为广博的知识,有着对成才和成功更为强烈的渴望,但高校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功。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青年教师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目标不切实际,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把社会人中少数迅速成功的同龄人作为他们心理上渴望超越的目标,从而产生强烈的不平衡感,感到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没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导致心理上的失落,由此产生压力。 心理学参考文献3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师大出版社. [2]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郑雪.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 [4]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5]徐光新.学校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6]郑希付.健康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7]钱铭怡.变态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8]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M].高等教育出版社. [9]李祚,张开荆.心理危机干预[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0]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M].高教出版社. [11]朱永新.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张保平.犯罪心理学(第五版)[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3]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冯江平.青年心理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6]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M].暨南大学出版社. [17]尾形佳晃.三分钟爱上心理学[M]. ;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本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提纲、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打印。2、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要求手写。3、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从选题到论文定稿全过程,须注明详细的时间安排。4、主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文献中应尽量有外文资料。5、指导教师意见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提纲是否科学合理,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能否采用等。6、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均要有“同意开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学学生学号:系 别: 教育科学系 专 业: 学前教育届 别:指导教师: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目的2012年10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让人震惊的教师虐童事件,一个女教师居然满脸微笑着,两手拎着五岁孩子的耳朵并提起离地!这个事件发生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都在思考这个教师为什么会这么做,而我认为,职业倦怠感是导致这起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第一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词,”用于描述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衰竭的现象,具体而言,“职业倦怠“是指那些长期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事件过长、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而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使这一问题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对幼儿教师的概念有各种阐释,根据《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幼儿教师是指“在幼教机构中,对 3~6 岁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即指受社会的委托,在幼儿园或其他幼教机构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从事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专职人员。”我们都知道,教师是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的,而幼儿教师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这极大的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对于幼儿的发展也极为不利。本课题通过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分析教师产生倦怠感的主客观因素,从而帮助教师解决或者缓解这一问题,促进教师和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本课题研究提纲前言职业倦怠的定义研究方法的选定三课题研究计划三、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二)实际意义四、我国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一)我国职业倦怠的状况(二)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五、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一)我国的研究现状(二)国外的研究现状六、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建议七、结论1、论题选定()2、搜集整理资料()3、拟定提纲,撰写开题报告()4、进行观察和征询意见调查()5、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情况进行分析()6、撰写毕业论文()7、论文修改()8、毕业论文定稿()本课题研究现状: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Willard )曾经感叹“职业倦怠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使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这个重大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师职业,如果不及时有效地纠正,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临床心理医生Farbe2000估计, 美国有30%一35%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强烈不满,有5%一20%的教师已处于职业倦怠状态。而在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越来越严重。梁慧娟、冯晓霞(2004)对北京447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有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丁海东,李春芳2006对山东省499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较明显倦怠和严重倦怠倾向的教师占68%:曲铁华、梁清(2002),在珠江三角洲,的中学教师表示,如果能获得其他行业的职业,即使工资比现职低,他们也愿意放弃教师职业;如果能获得相等的工资,有的教师愿意转行;如果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则有的教师会离开讲台.这些调查结果显示了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普遍存在的,且现状越来越严峻,这一情况不仅不利于幼儿和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8月1日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纲要》中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并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教师需要面对的是年龄最小的教育对象,他们要在幼儿园中对儿童的认知、情绪、个性、社会性、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成为继父母之后,儿童发展的又一重要他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都有很大影响,这一时刻的教育影响对儿童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较高职业倦怠程度,既影响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给健康带来诸多的问题,妨碍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由此导致工作中的不良表现而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及行为模式,影响着幼儿园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职业倦怠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幼儿园管理方面、社会因素方面、幼儿教师自身因素、职业因素、组织伊苏等方面。而如果想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着手,包括社会的支持、幼儿园进行民主管理、以及幼师自身的努力等。总之,一定要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来预防或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使教师和幼儿的身心都能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1] 梁慧娟,冯晓霞. 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2004,5:32-35.[2] Farber B A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er burnout[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0,565:675-689.[3] 曲铁华,梁清.知识经济与教师待遇探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19-23.[4] 许燕,余华,王芳.心理枯竭: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疾病[J].中国教师,2004,5:4-5.[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C].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6] 丁海东,李春芳.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2.[7] 张冬梅.大连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8] 王欢.昆明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9] 林琳.内江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9.[10] 毛艳美.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11] //.wab.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J]. Handbook of Researlb on Teacher Education. Sikulan Editor, Macmillan,1996:53.[12] 庞丽娟.教育与儿童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3]李悠.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及其与主管幸福感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14] Freudenberger H J. Staff burn-out[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1[15] 谢 蓉, 曾向阳.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 学前教育研究,2011,6:67-69[16] 郑晓边. 现代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J]. 学前教育研究,20013:5-7.[17] 邢少颖, 张亚宁. 幼儿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及其养成[J]. 学前教育研究, 20035:49-51.[18] 蔡军.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J]. 陕西教育,20116:90-92[19] 连桂菊.北京高校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A].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论文集[C]. 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9:2-3,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本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提纲、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打印。2、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要求手写。3、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从选题到论文定稿全过程,须注明详细的时间安排。4、主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文献中应尽量有外文资料5、指导教师意见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提纲是否科学合理,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能否采用等。

幼儿园教师压力现状的研究论文

当前幼儿园内处于职业倦怠的教师往往占多数,生理心理上都会表现出疲惫不堪、担心、焦虑、发呆等症状。而且,这种倦怠情结反应到教师身上,最明显的表现是疲惫不堪、其次是过度担心,最后是焦虑情结。什么因素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呢?我认为主要由于以下方面:1.教师自身的厌倦、反感情绪影响。通过资料及自身经验了解到,幼儿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从事教师服务这一工作岗位,对工作的热情逐渐降低,加之自身的教学效能感不能达到园所的要求,久而久之会产生一些厌倦、反感情结。2.教师的性格差异。教师自身的性格差异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工作中,对于一些缺乏耐心的教师,应对幼儿园里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会没有耐心,长时间从事幼儿园工作后会让自己变的很烦躁。3.自身期望价值。很多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都对自身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自己能在幼儿园有很好的成绩。可是长时间下来却发现,自身的价值在幼儿园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实现,因此会逐渐丧失工作激情,紧接着工作的压力就随之而来,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结。4.幼儿园的整体社会环境。幼儿园这个大的社会环境是引起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而幼儿园自身的体制对所有的教师来说都是一种硬性的束缚。在性质上,公办园与私立园之间职业倦怠的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园里对教师考核制度在给教师教学带来督促作用的基础上,也无形中带来了一种压力,时间长了会让教师产生厌倦感。5.社会地位不高,不受重视。国家及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关注程度。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么受人重视,这一职业只不过是非常普通的一个而已,当然幼儿教师的地位也被忽略在内,教师的被关注程度大大降低。6.幼儿园的责任心大,保育工作重。在某些地区,90%的幼儿教师会反映幼儿教师责任心大,工作杂。每天,只要一来幼儿园就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关注周围的一切,生怕有一点没注意到带来严重的后果。在实习期间,听同事说到这样一件事,有个家长把小孩送到幼儿园后,由于教师没有仔细检查幼儿的个人情况,没及时发现幼儿是带着伤来的,最后导致幼儿家长与幼儿园争吵。这样一种情况在幼儿园是经常发生的,让教师压力过大。长此以往,时间一长,幼儿教师们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就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心理会逐渐发生变化,那么工作的热情就会降低,随之倦怠情结越来越严重。7.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大。家长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变高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感增强。他们认为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一旦教学质量下降便会对他们自身大打折扣,影响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这些过高的期望就会让教师工作起来带有压力,如果有家长反映幼儿的学习情况不到位,会让教师压力感倍增,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己的工作自信,教学效能感降低。当前,很多幼儿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可是一有失误,各种责怪就会铺面而来,从而让教师感到巨大的压力。8.特殊幼儿的影响.如果班里有特殊的幼儿(比如多动儿)也会让教师很无奈。在实习的幼儿园里,每个班配备两个老师,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可是由于小班孩子小,再加上几个多动儿的存在(占班级的23%左右),让老师们感到很头疼,对自身的工作感到一定得吃力。如果时间长了,不可避免的会让教师对孩子失去耐心,对工作失去信心,产生倦怠的情结。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和理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这一职业当做自己一生的职业追求,全身心的扑到这一工作领域。如果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耐性足够强大,那么他是不会轻易感到倦怠的。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人们会用自己对工作百分百的热爱去面对。2.提高认知能力。提高教师的自省能力和认知调节能力。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大部分的人往往能看清一些客观现象,但是却很难看清自己,正确的认识自我。教师只有清楚的认知自我,逐渐形成一种意识,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当然,自省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清楚自己是不是属于职业倦怠的敏感人群,若是就改变自己的缺陷,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承受教师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做好防御措施。3.正确看待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了解职业倦怠这一正常现象,并正确看待。不论何种工作,何种地位的人长期从事一种工作后,多多少少都会对自己工作产生厌倦的情结。而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职业倦怠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所以人们要学会适应并慢慢调节这一现象,逐渐减小其症状对自己工作带来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很好的处理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教师要正确审视这一症状并学会处理。4.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回家后不能把工作中的问题也带回家,这样会对自己的家庭造成不良影响。有的老师经常会把幼儿园没做完的事情带回家接着做,这样就减少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淡化了与家人的感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效率。5.学会释放压力。在工作压力大,精神焦虑的情况下,教师要学会向他人倾诉,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大家都知道倾诉是一种良好的心理交往行为,适当的倾诉既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一定得缓解,也更好的促进了自己与周围他人的和睦相处,这一做法既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缓解也维护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让自己能安心工作。6.组织各种活动,激励教师不断进步,提高工作能力。幼儿园管理者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读书活动月,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幼儿园的管理者也可以多鼓励幼儿教师向成绩优异的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健康的教学心理。而且,这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氛围,让幼儿园培养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促进幼儿园的不断发展。7.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方式。在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教师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让自己对工作更富有激情,具有成就感。很多在幼儿园内觉得自己比较自豪的教师,往往都有自己的工作特色,对工作充满激情。同时在工作中突出的表现,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8.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幼儿园要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尽可能的调节自身生活与工作的关系,确保工作的质量。长期给予教师过多的工作会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幼儿园应认真看待幼儿教师的工作量问题,为幼儿教师分配适量的工作,让幼儿教师能轻松工作。9.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问题,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问题,让教师们觉得有动力去干好这份工作。目前,有很多幼儿园对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没有放到台面上,觉得幼儿教师的工资就应该那么多,没必要给太多。也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导致很多的幼儿教师不断地流失,正如现在的幼儿园,虽然是公立园,在某方面可能比私立园要轻松很多,可是43%的教师都因工资问题不满意纷纷开始跳槽。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幼儿园应重视多加重视,努力在园所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让教师能更好的教学,现身幼儿教育事业。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文件,来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在社会上,处于高职位的人们往往能有很高的热情去对待工作,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上升,工作积极性大涨。政府各部门从上到下都应达成一致,努力倡导为幼儿教师提供优越的教育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会让教师身心愉快,更能拥有健康的体魄。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幼儿教师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让自身的工作更加出色。同时,幼儿园可多组织一些活动,让教师们积极参加,这样既可以让幼儿教师强身健体,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竞争也非常激烈,所需要人才不仅具备各种知识,还要具备多种能力等。由于近年来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幼儿教育,关心幼儿的教育质量,然而公办幼儿园教师的流动率却逐渐增加,令人担忧。事实上,公办幼儿园教师待遇低、福利差、工作压力大是导致的幼儿园教师流动率居高不下,以及让有意从事幼教者望而止步的主要原因。幼儿园教师是培养人才的教育者,社会对教育、对人才的高要求,都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并且,由于幼儿园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幼儿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促进者与领导者,还要是教育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还要是课程建设的开者,多样性的角色导致了幼儿园教师产生了工作压力。公办幼儿园教师,是我国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也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不但不利于幼儿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还会对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寻找有效合理是解决对策已是燃眉之急。为此,对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当前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的现状,并为减轻公办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提供一些有效合理的解决对策。

选题定了么,若随便什么研究方向都可以在范文网可以参考。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之分析论文

20世纪70-80年代,教师专业化开始被国际教育界广泛关注,至今方兴未艾,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之分析。我国学术界亦对此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不难看出,在诸多文章中,谈及最多的是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对于幼儿教师专业化只是零星涉及。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建设,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专业特性和幼儿教师职业特点的分析明确幼儿教师的专业性质,同时探讨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仅做引玉之砖。

一、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职业可以分为普通职业和专业性职业,判断一门职业是否是专业需要一定的标准。关于专业化的标准,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虽主张各异,也已基本形成一定共识[1]:1、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在职前必须接受过规定的专业知识与训练,掌握专门的理论教育与技能;2、作为专业的职业和作为专业人员的个人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与个体责任,专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与素质;3、作为专业的职业,在本职业范围内应具有专业性的自主权; 4、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只有被社会需要和认可,建立和实施了一整套相应制度后,才能真正确立或提高专业地位。若按这一标准来衡量,教师职业因其受外部的干预和监控,未取得广泛高度民主的自主权,从业人员接受专门培训的时间较短,也未赢得崇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因此,有人认为教师还不能称为一门专业,只能是“准专业”或“半专业”。但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专业是由其自身性质及发展水平决定的。教师的职业事实上具备一切专业化的特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具有系统、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知识,高超、熟练的教育技能技巧,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获得教师资格认定。这些足以证明教师职业具备专业人员的基本特征,教师职业具有专业属性,[2]只是目前自身发展水平和外部条件不成熟而已。即使是对教师职业专业化持否定态度的人,他们否定的并不是教师专业化的可能性,而是对教师现状的不满意。随着对教师素质的日益关注,把教师或教学作为一个专门职业来看待,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界及社会各界的共识。[3]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极大可塑性和能动性的人,这决定了教师不仅具备一般专业的共性,还具有不同于医生、律师等专业的个性,具体表现在 [4]:(1)教师除了具有专门的科学知识,还应具备实践的智慧、批判性的思维、创造性地行动和寻求变化的能力;(2)对教师的培养提高方式不能只是专业技能的训练,更应强调教师对实际教育情境的反思、探究、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3)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道德具有更强的利他性,这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更基本的专业特征;(4)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教学不仅是拥有知识技能的专业,更是一种人际关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的欲望、情绪、价值信仰等人格特征也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5)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组织的功能主要不在于市场的垄断和自身保护,而在于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

教师专业特殊的知识技能、专业训练、专业道德和专业自主性使得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如同教师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教师的专业特殊性一样,幼儿的身心特点也使得幼儿教师具有不同于其他教师的专业特性。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特性

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幼儿教师属于教师群体,具有一般教师的职业特点,也应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遗憾的是在谈及教育的有关问题时,幼儿教育很容易被“特殊”对待。可能是因为幼儿教师的劳动对象是3-6岁的儿童,所授知识浅显易懂,容易被误认为这是一般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其实,正是幼儿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决定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特性。

第一,幼儿教师的劳动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时期的幼儿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幼儿教师必须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既要向全体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多方面的教育,又要负责幼儿的整个生活;不但要在课上课下言传身教地培养幼儿,还要同社会、家庭密切配合,以取得教育上的一致。这对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思维形式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这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能歌善舞,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并且能掌握幼儿认识的特点,对教学技能技巧的要求也更高。

第三,幼儿的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幼儿时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必须切实地把握幼儿在各阶段发展的规律,留心观察幼儿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各种心理需要,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对幼儿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心理特点的把握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幼儿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四,幼儿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对幼儿教师提出了组织能力方面的更高要求。幼儿的兴趣、个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要求幼儿教师更善于了解幼儿,更善于启发诱导,更善于个别教育。

可见,幼儿教师有其独特的职业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客观基础。全美幼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

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5]

综观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较之于上述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或中师以下学历,文化、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幼儿师范学校的招生起点低,其文化、理论基础较薄弱,而学生在3-4年的学习中,又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专业理论课基础较窄,缺乏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科研能力;然而当前的幼儿教师培训大多是搭小学教师培训的“顺风车”,因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更多的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家园合作也一直进展缓慢。另有资料显示幼儿教师心理压力大,从教热情不高,在热爱儿童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6]。看来中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当前仍存在诸多不利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三、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社会公众对于幼师职业的认同和期望低,幼儿园管理封闭,人文环境不协调等外在因素,也有幼师观念与社会不同步,思维方式单一,知识更新慢等内在因素[7],这里主要从五个方面加以具体的分析,园长之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之分析》。

1、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

社会和家长对教师职业专业性认识较模糊,一般认为幼儿教师只是带带孩子,会唱会跳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因此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期望偏低。对于幼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当幼儿园教师,人们并无异议,但如果本科生去幼儿园任教就可能引来惊讶的目光,至于硕士、博士从事幼教简直想都没想过。这在无形中阻碍了高学历人员进入幼教队伍,不利于幼教师资整体学历层次的提高。除此之外,社会公众特别是某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的认识还存有偏差。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如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养。即使在认知教育上也存在着不少偏颇,重孩子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儿童学习的兴趣、动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8]幼儿园和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便只注重儿童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培养,使得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条件是对幼儿教育、幼儿园尤其是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深入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幼儿教师本身认识不到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为幼儿教师最大的前途莫过于当个园长,从未想过幼儿教师职业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发展余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如果说社会和家长对幼教职业认识上的偏差使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失去了他律的条件,那么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专业性的认识不足则更可怕,因为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还要靠教师自律,要靠教师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究才可能实现。正如皮亚杰所说:“一般的理由是:别人认为,尤其坏的是,他自己也认为:学校教师无论是从技术和科学的创造性上来说,都不是一个专家,而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 [9]。因此,幼儿教师对本职业的专业认同是进行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前提条件。

2、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目前幼儿教师队伍的流动性比较大,特别是民办和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很不稳定。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心理压力大,负担重等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可能还是因为其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也偏低。职业声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某一职业的社会地位。一项有关职业声望的调查显示,大学教授职业声望最高,等级为2;中小学教师等级排名29,而同样在为基础教育做贡献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声望等级却降至36,[10]这在100种职业中声望虽不算低,但与其他教师职业相比仍存在很大差异。笔者在对广东省幼儿园教师调查问卷的统计中发现,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差异很大,月收入多则4000元,少则400-500元,大多数月收入不超过1000元,而且各项保险和福利也很不到位。因此,很多人只是把幼儿教师当成一块跳板,一有合适的机会便会另谋高就,这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也严重地制约了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除了上述显性的表现外,另一种封建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可能也潜在地影响着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在我们的文化中,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价值观是:女性被认为有天生的母性,易动感情,相夫教子,最适合她们的职业是贤妻良母、幼儿教师或小学教师、公司秘书、保育员、护士、服务员等辅助性和抚养性工作。多少年来,妇女的社会地位在人们的观念中是低于男人的,即使做与男人同样的工作,其收入也可能低于男人。尽管已开始提倡鼓励男性加入幼儿教师队伍,但目前,幼儿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还是女性,这势必影响到幼儿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

3、专业自主权不够

专业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如前所述,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教师位于学校行政命令和科层制体系的最底端,他们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教研主任、园长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教师的自主权引起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不仅如此,幼儿教师还会经常被当作“舞蹈演员”使用,频繁的排练节目严重地干扰了幼儿园正常的教学。其它的像卫生、消防等各种检查更是让幼儿园应接不暇。教育行政机关太多的硬性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充分发挥自身特点的自主性,致使一些幼儿园出现“为了做而做”的应付现象。一位办学现状较好的幼儿园园长曾抱怨,自己象“财神爷”一样被一些部门追着拉“赞助”,因而不得不深居简出,每次开完会也尽快“消失”,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看来,要想切实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首先应先给幼儿园“松绑”。

4、理论研究较为欠缺

一门职业要成为专业必须要有系统完整的理论作支持。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虽已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缺乏适合本国幼儿发展的系统理论。总体来看,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处于向国外幼儿教育先进理论学习和引进阶段,当然这是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但由于客观环境的差异,国外理论的引进必然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才能真正适合本国幼儿的发展需要,这可能也是有些幼儿园学习瑞吉欧却不知如何运用的原因。目前,我国的幼教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现有的研究课题大多数都是对儿童的行为、心理发展需要的研究居多,对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的研究较少。此外很多幼儿教育研究实验往往局限于幼儿园的三年时间,缺乏反复验证,很少有象美国开端计划这一类型的长期追踪研究,因而幼儿教育的长期效应难以得知,学前教育的功能缺乏有力地实证证据,从而也降低了幼儿教育科学实验作用于理论形成的实效和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我国幼儿教育起步较晚,专门的幼教科研人员不多,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理论研究的队伍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不够重视,研究得不到应有的经费支持,使得实际研究收效不大。从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来看,其中重大课题有6项,在有较大经费资助的重大课题中,幼儿教育研究课题仅有1项,占有率为17%;面上重点课题9项,当中并没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面上一般课题62项,其中幼儿教育研究课题5项,占有率为8%;专项课题18项,当中也没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可见,幼儿教育科研项目无论在科研项目的数量还是经费支持上都得不到重视,这在客观上影响幼儿教育科研更普遍、更深入的开展。[11]

5、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教师的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教师教育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又没有实践经验,因此,职后教育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我国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由中师来完成,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起点低,职后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事实上,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更多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因素的限制,而不是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也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12] 特别是民办、私立幼儿园的老师继续教育的权力没有任何保障,职后培训成为一大难题。并且,目前主要由幼儿师范学校或区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对幼师的在职培训,存在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惟一研修目标的倾向,甚至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师或高师课程的“重复”,忽视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同时由于承担培训任务人员自身专业水准与教育水准的局限,导致继续教育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甚至脱节,延误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13]《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中将“进行一般文化科学知识的补课”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幼儿园在职教职工培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本职工作能力。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14]可见,我国幼儿教师职后教育还处于补缺补差的低水平状态,远远达不到专业化的要求。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此间不仅需要幼儿教师自身明确认识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并积极进取,也要有适宜的外部环境的支持。只有内外协同发展,才能逐步推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黄伟娣.教师职业、资格与专业化[J].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6).

[2] 于晶.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11).

[3] 瞿葆奎主编.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0[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5.

[4] 参见胡定荣.教师专业标准的反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

[5] NAEYC.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1993,(11).

[6] 杨宁等.关心幼儿教师焦虑状况[J].早期教育,2003,(9).

[7] [13] 彭兵.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障碍及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8] 庞丽娟等.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2,(1).

[9] 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转引自宁虹等.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J].教育研究,2000,(7).

[10]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45-247.

[11] 参见《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名单》.

[12] [14] 卢乐山等主编.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22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