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紫杉醇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4:20:49

紫杉醇的研究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

引导语:毕业论文是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一、二位。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助化疗是宫颈癌、卵巢癌重要的治疗手段。紫杉醇作为植物类抗肿瘤药因为疗效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即刻性过敏毒性反应的后果严重,给临床护理带来风险。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妇科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宫颈部、卵巢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宫颈癌、卵巢癌患者26例,年龄25~64岁,平均39岁。宫颈癌7例,均为宫颈鳞状细胞癌,4例为术前诱导化疗,5例为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的辅助化疗; 卵巢癌19例,为卵巢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

化疗给药方法

为预防紫杉醇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用药必须预处理,即化疗前12h和6h分别口服20mg,注射输注前30min,苯海拉明 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mg静滴。紫杉醇每次用量180~210mg,间隔3~4周。宫颈癌术前诱导为1周,1~2个疗程。

25例患者完成全程化疗,2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1例较严重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4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副反应,1例出现静脉给药药液渗漏,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

化疗前护理

①化疗前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心脏病史。②用紫杉醇前必须进行预处理,是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护士必需严格遵医嘱按时给、苯海拉明、雷尼替丁等药物。③用药前准备好心电监护、吸氧装置、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急救药品。

心理护理

对于年轻患者或者首次化疗患者,患者难以接受病情,易产生怀疑、不愿面对现实、抑郁、恐惧心理,并认为癌症是绝症,无法医治,部分患者消极对待治疗。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国内外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列举科学数据和成功病例除其顾虑,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化疗治疗及护理。对于复发或反复化疗患者,患者因为疗效不佳对治疗信心不足,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密切充分的沟通,防止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对所有患者要介绍药物疗效、用药途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要体贴患者、理解患者的心情和诉求。

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紫杉醇过敏反应属于I型过敏反应,轻度I型过敏反应发生率40%,重度发生率大约为2%。80%的病例在紫杉醇用药后10 min内出现,最常见的症状为面部潮红、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脉搏加速、低血压甚至休克,后果严重,必须高度重视,为预防过敏反应,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化疗前12 h和6h分别口服20 mg,注射输注前30 min,苯海拉明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 mg静滴。②用药前备好氧气、心电监护装置,急救药品。③输注紫杉醇时,使用专用的非聚氯乙烯输液器,末端装有的过滤器,可防止紫杉醇稀释液中细小微粒进入患者体内。④输注紫杉醇80qo病例在用药IO min内出现反应,因此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输注开始的10 min内.滴速10滴/min,若无不适,可将滴速调至45滴/min。⑤运用试用量,即先静滴30 mg,30 min IAJ用完,没有反生严重过敏反应后 h点滴完全量。⑥专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化疗开始即给予心电监护,输注中每隔10mln监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专人看护30 min,以后每1 h测1次,并详细记录监测情况,应严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以及时发现过敏反应;本组有3例患者l0min内出现面部潮红、心率加快,立即暂停用药,用20 mg静脉注射、吸氧,约30 min后症状缓解,剩余药量以30滴/min用完。这些反应可能与紫杉醇注射液中所含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有关;l例患者经处理后症状不能缓解,呼吸困难停用紫杉醇方案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心性的.护理

紫杉醇的心性主要有: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以心动过缓最常见,发生率 30%。用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用药时给予全程心电监测,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并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防止发生严重的心性。如发现异常心电图形立即停药,请心内科医生评估心功能,给予对症处理,减轻心性反应。

预防静脉炎护理

正确的给药途径可以防止静脉炎,首先要有计划,合理选择和保护静脉血管,从远端向近端,逐渐向近心端,左右侧轮流交替;应用静脉留置针,动作轻柔,选柔软、直、有弹性的血管,保证穿刺准确成功率,防止反复穿刺造成皮下瘀斑或血肿,必要时使用颈内深静脉置管术或PICC置管术;在化疗前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确保针头在静脉中方可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输注结束后再输注等渗盐水50 -100 mg,减少药物的刺激作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药液外漏、红肿、硬结。若药液漏出血管外,及时停药,抽吸血管内药液、局部冷敷33%硫酸镁、外涂喜疗妥软膏。

骨髓抑制护理

紫杉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一般发生于化疗后8-10 d,为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主要引起白细胞下降,当白细胞低于×109/L时应给予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发生败血症,每日紫外线消毒房间,居室要清洁卫生,减少探视,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要戴口罩,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亲属和医护人员。血小板低于50×109/L者要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等异常,嘱患者卧床休息、慢活动、避免外伤、用软牙刷;各项护理操作轻柔,防止出血。

紫杉醇的胃肠道反应常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等,影响患者进食和正常的消化活动,频繁呕吐会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化疗开始正确评估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做好护理措施包括:①选用有效的镇吐剂;②选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调整进食时间,避免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 -2 h进食;③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看报、做游戏或与家人聊天等;④出现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减少不良刺激。

脱发的护理

紫杉醇脱发发生率80%,首次化疗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脱发发生的可能性,及停药后可重新长出更亮、更好的头发,让患者心理上有准备;对化疗后出现脱发的患者,鼓励其说出感受,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假发或带头巾,减少患者因形象紊乱而造成忧虑、悲伤等不良情绪。

4 小结

紫杉醇为植物类抗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通过对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的3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在临床化疗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全面掌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特点,化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并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毒副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1. Keyang Huang, Huili Ma, Juan Liu, Shuaidong Huo, Anil Kumar, Tuo Wei, Xu Zhang, Shubin Jin, Yaling Gan, Paul C. Wang, Shengtai He*, Xiaoning Zhang*, and Xing-Jie Liang*. Size-Dependent Localization and Penetration of Ultrasmall Gold Nanoparticles in Cancer Cells, Multicellular Spheroids, and Tumors in Vivo. ACS NANO, 6(5), pp 4483-4493, . Mingshu Ma, Yanli Hao*, Nan Liu, Zhe Yin, Lan Wang, Xing-Jie Liang, Xiaoning Zhang*. A novel lipid-based nano-micelle of docetaxel: evaluated antitumor efficiency and biodistribution with optical imaging in vivo. In J Nanomedicine ,7, pp 3389-3398, . Zhe Yin, Nan Liu, Mingshu Ma, Lan Wang, Xing-Jie Liang, Yanli Hao*, Xiaoning Zhang*. A novel EGFR-targeted gene delivery system based on complexes self-assembled by EGF, DNA and activated PAMAM dendrimers, In J Nanomedicine 7, pp 4625-4635, . Nan Liu, Yanli Hao*, Zhe Yin, Mingshu Ma, Lan Wang, Xiaoning Zhang*. Self-Assembled Human Serum Albumin-Coated Complexes for Gene Delivery with Improved Transfection. Die Pharmazie, 67(2), pp 174-181, 2012/. Lan Wang, Yanli Hao*, Nan Liu, Zhe Yin, Mingshu Ma, Xiaoning Zhang*. Enhance the dissolution rate and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pranlukast by preparing nanosuspensions with high-pressure homogenizing method. 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 2012 (in press, doi:)6. Xue Xue, Song You, Qiang Zhang, Yan Wu, Guo-zhang Zou, Paul C. Wang, Yu-liang Zhao, Yan Xu, Lee Jia, Xiaoning Zhang, Xing-Jie Liang*.Mitaplatin Increases Sensitivity of Tumor Cells to Cisplatin by Inducing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2012, 9(3), 634−6447. Xiaowei Ma, Yanyang Wu, Shubin Jin, Yuan Tian, Xiaoning Zhang, Yuliang Zhao, Li Yu, Xingjie Liang*. Gold nanoparticles induce autophagosome accumulation through size-dependent nanoparticle uptake and lysosome impairment. ACS NANO, 2011, 5(11):8629-86398. Feng-Yun J. Huang, Te-Wei Lee, Chih-Hao K. Kao, Chih-Hsien Chang, Xiaoning Zhang, Wan-Yu Lee, Wan-Jou Chen, Shu-Chi Wang, and Jem-Mau Lo. Imaging, Autoradiography, and Biodistribution of 188Re-Labeled PEGylated Nanoliposome in Orthotopic Glioma Bearing Rat Biotherapy & Radiopharmaceuticals. 2011, 26(6): . Mi Wang, Yue Yuan, Yang Gao, Hongmei Ma, Hongtao Xu,Xiaoning Zhang, Weisan Pa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5- fluorouracil pHsensitive niosome and its tumor targeted evalu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 38(9), pp 1134-1141, . Hongtao Xu, Ling He, Shu fangNie, Jin Guan, XiaoningZhang, Xing gangYang, Weisan Pan*. Optimized preparation of vinpocetine proliposomes by a novel method and in vivo evaluation of its pharmacokinetics in New Zealand rabbits. J. Controlled Release, 2009, Nov 16; 140(1):. Wei Wei, Sanjun Shi, Jie Liu, Xun Sun, Ke Ren, Dong Zhao, Xiaoning Zhang, Zhirong Zhang, Tao Gong. Lipid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10-hydroxycamptothecin-phospholipid complex developed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J. Drug Targeting 2010,18(7):. Xiaoyu Chen, Xun Sun, Ke Ren, Xiaoning Zhang*, Zhirong Zhang, Tao Gong*. Enhanced aqueous solu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capsaicin by the preparation of inclusion complex. Arzneimittel-Forschung (Drug Research)2010,60 (9): 571-57413. Xuan Qin, Yang Yang, Tingting Fan, Tao Gong, Xiaoning Zhang, Yuan Huang*.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vo evaluation of bergenin phospholipids complex. ACTA Pharmacol. Sin. 2010, 31(1):. Chun-Yang Zhuang; Ning Li; Mi Wang; XiaoNing Zhang; Wei-San Pan; Jun-Jie Peng; Yu-Sheng Pan; Xin Ta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vinpocetine 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NLC) for improved oral bioavail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marceutics, 2010, 394(1-2):. Fang Fang, Changyang Gong, Zhiyong Qian, Xiaoning Zhang, Maling Gou, Chao you, Liangxue Zhou, Jiagang Liu, Yu Zhang, Gang Guo, Yingchun Gu, Feng Luo, Lijuan Chen, Xia Zhao, Yuquan Wei*. Honokiol Nanoparticles in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 Therapeutic Effects on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ACS-NANO 2009, 3 (12):4080-408816. Shaozhi Fu, Gang Guo, Changyang Gong, Shi Zeng, Hang Liang, Feng Luo, Xiaoning Zhang, Xia Zhao, Yuquan Wei, Zhiyong Qian*. Injectable Biodegradable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 Composite for Orthopedic Tissue Engineering. 1.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hydroxyapatite/Poly(ethyleneglycol)-Poly(ε-caprolactone)-Poly(ethylene glycol) Hydrogel Nanocomposites. J. Phys. Chem. B. 2009, 113 (52):16518– Lai, Feng Zhu, Wenmin Yuan, Na He, Zhirong Zhang, Xiaoning Zhang, Qin 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unit colon-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by using alginate: in vitro and in vivo evaluation. 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 37(11), pp 1347-1356, 2011/. Xuanmiao Zhang, Xun Sun, Jilong Li, Xiaoning Zhang, Tao Gong, Zhirong Zhang. Lipid nanoemulsions loaded with doxorubicin-oleic acid ionic complex: characteriz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PHARMAZIE, 66(7), pp 496-505, 2011/. 孙敏敏,郝艳丽,邰文,刘楠,马茗舒,殷哲,聂尚海,张小宁*. 白蛋白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抑瘤效果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 2011, 46(3):55-5920. 郝艳丽,王兰,马茗舒,刘楠,殷哲,张小宁*. 鸸鹋油纳米乳剂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1):94-9721. 王兰,郝艳丽,刘楠,马茗舒,张小宁.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普伦斯特磷脂复合物的制备.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1, 42(11):815-81822. 邰文,孙敏敏,刘楠,黄志起,聂尚海,郝艳丽*,张小宁*. 应用动物活体生物发光技术观察紫杉醇混合胶束的抑瘤效果. 药学学报, 2010, .45(4): 530-534

紫杉醇的文献综述论文

尽管溶剂型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与一定毒性(特别是与其他制剂联用时)相关,但是它的辅助、新辅助和转移灶治疗方案对乳腺癌有效。纳米颗粒白蛋白结合型 (nab ) 紫杉醇的研发旨在解决这些对毒性的担忧,且在转移性乳腺癌中进行的研究显示,与溶剂型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相比,nab 紫杉醇单一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更高。 本文是对某些研究的文献综述,这些研究评估了在不同的乳腺癌治疗环境中,nab 紫杉醇与其他制剂的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所确定的大部分文献为小型、II 期非比较性研究。在 HER-2 阳性患者中联用 nab 紫杉醇与曲妥珠单抗的研究表明疗效与溶剂型紫杉烷曲妥珠单抗联合治疗相当,在辅助、新辅助和转移灶治疗方案中的耐受性令人满意。关于 nab 紫杉醇 + 贝伐单抗的研究表明,在 HER-2 阴性转移性疾病患者中其具有可接受的疗效和耐受性。关于 nab 紫杉醇与其他化疗(如卡铂、吉西他滨及卡培他滨等)联用的研究显示,其具有与溶剂型紫杉烷方案类似的疗效。3/4 级疼痛、疲劳和神经病变是最具显著性的 nab 紫杉醇联合治疗毒性,研究认为每周方案为最佳。结论作者总结道:“尽管该综述的结果显示在联合方案中,nab 紫杉醇可能是对[溶剂型紫杉烷]的合适替代,在向所有治疗环境建议常规使用 nab 紫杉醇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其地位及成本效益。

主要以正文框架的各组成部分进行技巧的分享与提炼,正文包含5-6个章节,一般分为引言、理论基础、研究假设、论证过程、研究结论、研究不足与展望这几部分。

(一)引言

引言也叫绪言、绪论。这部分主要是提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向读者勾勒出全文的基本内容和轮廓。关键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2. 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勾勒大体轮廓;

3. 阐述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等。

如果论文相对简短,引言也可以相对比较简短。可以简单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等,然后介绍自己的目的以及主要内容。至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甚至可以省略。

(二)理论基础/文献综述

我们的研究往往是基于前人在本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与理论之上展开的,理论基础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让我们的论文更加有说服性,更加有理有据。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去组织:

1. 研究国内相关的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现有研究的优缺点,总结出自己的文献评述;

2. 介绍论文重点研究的相关概念,例如教育管理机制是什么,怎么完善优化,目前国内外现状如何;

3. 结合自己的论文对论文使用到的相关理论内容、作用、方法以及理论的提出者进行介绍。

(三)提出研究假设

(三)(四)(五)部分是全文写作的核心内容,提出研究假设与你是否能提出好的选题密切相关,研究者的 “问题意识”至关重要,选题的好坏取决于研究者能否就研究对象提出一个或一组 “有意义的问题”或假设。

(四)论证过程

这部分需要大家对收集的数据或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来论证研究假设是否成立,此过程会涉及到研究或者计算,如果做出来的实验有问题,需要反复进行验证。

(五)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主要是阐述研究过程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但如果你的文章是应用类的,就不仅仅是阐述研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更关系到论文的成果到底有什么意义,有没有实用价值。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这部分大家可以挑几个研究中非原则性的问题谈一谈,例如: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够广,理论模型可以再细化等。展望部分可以简单表达,例如:希望未来有人可以做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首先确定好你所要撰写的主题或者说题目,然后收集相关资料,毕竟如果你没有看过大量的相关资料的话你是不知道你要写什么的,再看资料的过程中把你觉得重要的或许需要的资料标记出来,然后进行整合,借鉴你所看到通类型的论文撰写目录,基本目录定好了,框架也就出来了。比如写紫杉醇的药用价值,那么你需要去查找关于紫杉醇的相关论文,比如提取方法,其存在再说什么是植物里,其分子结构,其主要的药理基础,等等这些,等你把这些都了解清楚了,你就知道自己论文大概的框架是什么了

杉木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的论文

方向一 :林木种质创新与利用●种质资源评价技术体系:以杨树、落叶松、杉木、桉树等树种为对象,开展产量、材质、抗逆等重要经济性状育种值的BLUP估计、综合和特异性状鉴定与早期选择研究,建立高效、精准林木种质资源评价技术体系。开展杨树、白桦等重要树种的特异种质全基因组测序,发掘重要性状关联的功能基因,为林木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基础。●育种群体构建:研究杨树、落叶松、杉木、马尾松等林木遗传变异规律,评价主要经济性状的育种值,筛选优质核心种质2000份;利用EST-SSR、SNP等分子标记系统评价优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距离,构建主要树种的育种群体5-10个。●优异种质创新与利用:利用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创制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的杨树、落叶松、杉木、桉树等优异种质材料60-80个,审(认)定良种或获得新品种权5-7个,推广面积100万亩以上,进一步提高我国林木良种使用率。方向二:林木分子育种●功能分子标记开发与利用:利用EST-SSR、SNP、EST-SNP、Indel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发杨、松、杉、桉等主要造林树种特有的新型分子标记;通过QTL定位和关联遗传学分析,鉴定控制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阐明相关标记的有效性和育种价值;利用已开发的功能标记开展前述树种的辅助选择育种研究。获得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功能分子标记10-15个,鉴定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种质50-60份,相关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和多基因聚合育种:深入研究多基因转化及外源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体系,拓展和改进林木转基因聚合育种技术;基于品种设计,利用生长、材质、抗性等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通过多基因转化获得优良性状聚合表达的植株。选育出目标性状有重大突破的林木新品种10-15个。方向三:林木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解析林木材性、抗性形成的分子基础:以杨树、落叶松、白桦、柽柳等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学及功能基因组学等技术,建立林木材性品质形成以及不同发育时期组织、器官在高盐、干旱、重金属等逆境胁迫下的转录组及表达谱,鉴定和克隆影响这些目的性状的关键基因,揭示其基因调控网络,阐明目标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初步建立起高通量分析性状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平台,形成每年能够筛选、鉴定候选基因50-80个的能力,明确抗逆调控基因调控信号通路并确定其所调控的下游靶基因及生理学代谢途径,林木适应逆境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分离、鉴定决定林木材性、抗性的功能基因:在前期筛选得到的大量与木材材性、抗性等相关候选基因的基础上,利用基因超表达、RNAi、突变体分析等手段,分析转基因植株的材性变化,鉴定出控制木材形成的关键基因,确定其对林木目标性状改良的作用。5年内在木质部分化机理上取得突破,获得用于材性改良的功能基因3-5条;通过转基因技术对候选基因进行耐盐功能的验证,评估其用于耐盐分子育种的价值,获得具有育种价值的功能基因5-7条,为优质、抗逆种质的创制提供重要功能基因。●林木细胞生长、次生代谢过程的调控机制:利用代谢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等手段,阐明紫杉醇等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及调控机理,分离鉴定调控其合成过程中的限速基因,研究其表达与次生代谢合成的关系;研究细胞生长、胚性诱导等过程的调控机制,建立林木细胞生长、代谢等调控技术体系。获得有林木改良价值的基因2-3个。

树木育种学在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1938年,叶培忠在四川农业改进所峨嵋山林业试验场率先在中国进行树木人工有性杂交育种试验工作。在中华民国时期,我国虽有少数林学家、园艺学家、植物学家做过一些树木育种的研究,但研究成果寥寥无几,无人作过系统的研究,各大学农学院森林系的必修课程中,也没有单独开设这门学科。叶培忠从华中农学院到南京林学院后,专心致力于树木育种的研究工作,查阅外国有关文献,收集整理自己和国内其他学者在树木育种方面的研究资料,废寝忘食地编写树木育种学讲义。这部讲义集以往树木育种研究之大成,开后世树木育种研究之先声。1956年,他率先在南京林学院开始讲授树木育种学。1960年他主编的《树木育种学》(教学参考书)(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是中国历史上树木育种方面第一本系统、完整的教材。叶培忠除为本科生讲授树木育种课程外,还担负培养树木育种研究生和进修生的任务。他亲自培养的研究生和进修生有好几十人。树木育种专家陈岳武就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中国杨树杂交育种工作起步较晚,始于1946—1947年。叶培忠是这项工作的开创者。40年代,他在甘肃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工作时,首次利用当地河北杨与山杨、毛白杨、响叶杨进行杂交育种,获得了优于亲本的杂交苗木。尽管当时试验规模小,但积累了宝贵的试验资料,为中国以后开展杨树杂交试验开辟了道路。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职工为纪念叶培忠在天水的功绩,把他培育的杨树新品种中的一个,起名为“叶氏白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各地杨树杂交育种工作,基本上是在叶培忠40年代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进行了400个杂交组合,既有种内、种间杂交,也有派间、属间和复式杂交,其中生长表现优良的杂交组合,包括叶培忠亲自培育的银毛杨、小意杨、赛山杨等约有40个。这些杨树杂交品种已在全国广大地区推广繁殖。50年代末,他在南京林学院树木园内建立了杨树引种区,引种国内外杨树200多个无性系,成为国内杨树育种研究试验基地之一。1972年,以梁昌武、吴中伦为首的中国林业代表团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席第七届林业会议后,考察了意大利林业,带回一批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插穗。吴中伦将这些插穗送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学院、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和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4个单位分别引种试验。南京林学院引种的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有I—63杨、I—69杨、I—72杨、I-214杨等4个品系61根插穗。由于插穗经旅途耽搁,已开始变色发黑,处于垂死状态。叶培忠在接到这些插穗后,立即组织树木育种教研室部分教师进行抢救。他们把插穗扦插在校内苗圃地里,经过科学培植和精心管理,这些垂死的插穗竟奇迹般地被培育成苗,当年成苗49株,株高二三米。以后他们又用这些苗木进行无性繁殖,到1974年年底共培育大苗1000株,引种试验成功。叶培忠及其助手并没有将引种研究停留在校园里,而是把这些优良无性系在林业生产中推广应用。参照这些优良无性系原产地(美国南部)的气候生态条件,他们选定江苏北部平原地区进行小片试种,效果显著,二三年生胸径可达20多厘米。此项成果于1979年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0年代末,这4个杨树优良无性系已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地区广为栽植。据不完全统计,栽植面积达520万亩以上,年净收益超过5亿元。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引种栽培的成功,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打破了南方不能大面积栽培杨树的传统观点,丰富了林木引种的理论。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叶培忠十分重视杉木的遗传改良工作,从60年代初期开始就指导陈岳武进行研究。为了改良杉木品种,他们深入闽、赣、湘、川、黔等省各个杉木林区,调查杉木生物学特性,选择杉木优良类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杉木自然类型的划分、优树选择方法、早期选择、遗传型与环境互作,以及遗传稳定性、种子生活力的变异、种子园遗传增益等方面做了大量而系统的育种试验。运用选择、引种、杂交授粉等技术,培育了一些杉木优良新品系。1966年,他们在福建省洋口林场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正规的杉木初级无性系种子园。用第一代种子园的子代造林,其产材量比一般商品种子增产15—20%。此项成果对中国发展杉木速生丰产林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以后又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农牧渔业部、林业部的农林科技推广奖。此外,叶培忠在长期研究杉木遗传改良工作中,于70年代初发现杉木花粉在一般贮存条件下,能保持生活力达17年之久。由于杉木花粉能长期保存生活力,可以向外地寄送,因此,能简便地引用外地花粉进行杉木杂交育种,对今后杉木引种繁育具有重要意义。叶培忠不仅在杨树和杉木的育种、引种研究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而且对马褂木、楸树、松树、墨西哥落羽松等树种的育种试验,也取得了具有开拓性的成果。例如,他将马褂木用中国马褂木与北美鹅掌楸进行正反人工杂交授粉,得到的杂种马褂木生长势优于亲本,株高和根颈生长比亲本马褂木分别增长42%和137%。杂种抗性较强,秋季落叶时间比亲本晚。楸树具有自花不孕性,年年开花,极少结实,大量繁殖造林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个问题,叶培忠用滇楸与楸树、滇楸与灰楸、灰楸与滇楸等3个杂交组合进行异花授粉,获得杂交种子1000多粒,这一成果解决了以往楸树不能进行有性繁殖的问题,为推广这个优良树种创造了条件。他用13种松树先后选配了近30个杂交组合,选育出3个优良组合,即黑松与长叶松、黑松与云南松、黑松与混合花粉(湿地松十火炬松十云南松)。这3个杂交组合的第一代杂种长势都强于母本黑松自由授粉后代,株高生长分别超过母本55%、35%、69%,根颈生长分别超过母本44%、20%、34%。1963年3月20日, 叶培忠用中国柳杉作父本,墨西哥落羽杉作母本进行属间杂交试验,后来奇迹般地得到了3个球果,经播种培育出12株杂交墨杉小苗。经过多年不断扦插扩繁,到1972年,南京林学院林场共培育出6000多株性能大大优于亲本的杂交墨杉幼苗。他将杂交墨杉幼苗分送给了上海、武汉等地很多林业生产部门试种。1978年叶培忠故世,该品种曾一度不为人们瞩目。多年后,该树种的速生、抗台风、抗盐碱、耐水湿、落叶期短、可净化空气等优良性状被上海林业总站总工程师叶增基和站长沈烈英等人发现并努力加以抢救、扦插和扩繁。他们培育的种苗在上海浦东川沙林场营造了一片近2000株的杂交墨杉种群。2003年8月,叶增基、徐炳声等人在美国的SIDA杂志发表论文,向世界介绍了这一新树种。根据植物国际命名法则,他们将杂交墨杉正式命名为“培忠杉”(xTaxodiomeria peizhongii),商品名为“东方杉”。2004年7月,国家林业局批准授予“东方杉”植物新品种权,上海市林业总站和南京林业大学是品种权人。2007年,美国联邦专利局邀请世界上同行专家审核,认可东方杉的国家知识产权属于中国,并颁发了证书,获得美国植物专利(美国专利号:United States Patent PP17767),这是我国木本植物新品种首次在国外获得专利,这一杂交新品种得到了国内外一致认可。 水土保持在我国作为生产实践自古有之,而作为专门学科研究,则始于40年代。1943年春,叶培忠参加了以美国人W.C.罗德民(Lowdermilk)博士为首的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团,担任保土植物的考察任务。在4个月的考察期间,他采集植物标本2000多号,其中以西北的禾本科与豆科植物标本最多,较为齐全;采集抗寒耐旱的保土植物种子,计禾本科54种、豆科木本类14种、灌木类10种、其他17种。这些植物标本与种子,为开展西北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重要资料。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工作结束后,他被留在农林部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工作。在当时人手少、设备差的条件下,他同傅焕光(实验区主任)、任承统、蒋德麒等人一起,克服重重困难,为中国水土保持事业艰苦创业。实验区的具体科研工作大多由叶培忠负责指导和处理。他经常顶烈日、冒严寒,奔波于实验区各个试验场圃之间。1945年6月,傅焕光赴美考察,由他接任实验区主任,从此他的工作更加繁重忙碌。叶培忠在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工作5年多的时间里,做了大量水土保持试验,诸如河北省苗圃牧草原种场的建设与育种、选种试验;保土植物试验;特用经济植物的引种与繁殖试验;荒山沟壑造林试验等。这些试验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譬如,他创建的河北苗圃牧草原种场,是当时国内规模较大的牧草试验基地,场内引种的品种300个左右,其中被选出推广的优良品种有草木樨、狼尾草、野牛草、苏丹草、二叶草、葛藤等。草木樨是他1946年引进美国品种培育的,已在西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被誉为西北的“宝贝草”。狼尾草是全国有名的优良牧草,在西北地区已广为种植,被誉称“叶氏狼尾草”。他培育的野牛草,1959年从天水引种到北京,大量繁殖于“十大建筑”周围,成为北京草坪的主要草种之一。1945年由叶培忠鉴定的产于天水县李子园的天水葛藤,经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种植,较西南引种之葛藤耐寒抗旱;1948年寄往美国贝尔茨维尔(Beltsville)试种,能在-10°C低温下安全越冬,被美国作为推广之良种。此外,在荒山沟壑造林试验中,他还通过20多个树种试验效果的比较,发现刺槐作荒山沟壑造林树种,效果显著。刺槐被誉为天水三大宝之一,不仅在甘肃省广为种植,而且在全国推广。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高新技术学科,必须经过长期培养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一定的效果,生物技术研究的范围也很广。生物技术专业的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生物技术专业论文选题题目_生物专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生物论文题目

[1]不同温度下制备的生物炭对水相Cu~(2+)的吸附表现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治疗药物监测实验室的感染防控策略

[3]脱毒地黄试管苗的微扦插快繁技术研究

[4]水产蛋白源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5]杉木ClSAUR25基因5’侧翼序列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6]芒果MiTFL1-4基因启动子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7]乳酸菌调控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机制研究进展

[8]基于模拟胃肠道消化的云南民族乳制品蛋白肽研究

[9]肠道派氏结M细胞在淋巴传递中的生物功能及靶向载体研究进展

[10]家禽肠道健康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11]生物素对动物毛发生长的影响及其应用

[12]Bacillus asahii OM18菌剂载体筛选及其对玉米的促生效果

[13]江苏省湖泊水生植物优势种对氮、磷去除效果比较研究

[14]三维荧光分析评价腐殖酸高级氧化前处理效果的研究

[15]生物炭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及水稻Cu累积的影响

[16]基于鱼类需求的淮河上游息县枢纽工程闸下河段环境流量研究

[17]基于高通量测序探讨大宁河不同水华期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组成

[18]裂解温度对不同原材料生物炭理化特性的影响

[19]山楂鲨烯合酶CpSQS1,CpSQS2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20]甜菜素合成相关基因BvDDC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1]“伞形集团”典型国家LULUCF林业碳评估模型比较研究

[22]小麦和苜蓿套作 种植 对土壤水分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3]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对模拟降水变化的响应

[24]重庆都市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

[25]黄土高原降雨梯度对刺槐不同器官内源激素分布格局及生长的影响

[26]基于改进参数的长三角城市生态足迹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价

[27]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群落盖度与地上生物量关系

[28]模拟降雨量变化与CO_2浓度升高对小麦光合特性和碳氮特征的影响

[29]黑色地膜覆盖土壤水热效应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0]生物土壤结皮生态修复功能研究及对石漠化治理的启示

[31]__核电厂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和污染指数评价

[32]鸡和鸭对山苍子果渣养分和能量利用率的研究

[33]多级AO+潜流湿地对生活污水中的EDCs及常规污染物的去除试验研究

[34]人类生物医学干预是合法的政策监管手段吗?

[35]Rev-erb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36]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在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术后的应用

[37]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38]化学动力学疗法:芬顿化学与生物医学的融合

[39]金银花和蒲公英对肉源性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

[40]亿年前动物“临终遗迹”的发现将分节动物的祖先推前了一千万年

[41]趋磁细菌磁小体合成的相关操纵子和基因

[42]霉菌毒素的生物脱除 方法 及机理研究进展

[4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畜禽寄生虫病调查

[44]基于O_2/Ar比值估算海洋混合层群落净生产力的研究进展

[45]海岸线的溢油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进展

[46]海洋中挥发性卤代烃的研究进展

[47]海水养殖生境中硫化物污染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48]紫檀芪改善睡眠限制小鼠运动耐力的作用及其机制

[49]华癸中慢生根瘤菌多铜氧化酶基因mco的功能研究

[50]中南民族大学教师团队在自然指数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发表研究成果

生物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

1、基于多元相场理论的细菌生物膜生长动力学建模及其数值模拟

2、血管紧张素II经酸性鞘磷脂酶/神经酰胺通路致动脉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

3、盐胁迫对鹅耳枥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4、2种应激诱导大鼠迷走复合体神经元的Fos表达

5、重组大肠杆菌SAHN和Lu_S蛋白表达及群感效应分析

6、基于线粒体控制区Dloop序列的长臀(鱼危)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7、喉功能保留外科的喉功能解剖

8、褪黑素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9、生长分化因子-11促进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10、脂肪因子CTRP3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11、治疗性血管化策略研究进展

12、SD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

13、牛血清在百日咳毒素CHO细胞簇聚试验中的影响

14、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鉴定与群体进化分析

15、B细胞受体核心岩藻糖基化调节成熟B细胞的信号转导

16、NaHS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

17、利用果蝇模型探讨SCA3/MJD与PD发病机制的相关性

18、纳米金属氧化物对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影响

19、果胶酶液体发酵条件优化与酶学特性研究

20、丛枝菌根真菌根外菌丝形成时间及对牧草的促生长效应

21、左心耳形态和功能影像学评估的研究进展

22、金胺O荧光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3、上海常绿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益研究

24、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5、城镇化对物流业碳排放变动影响研究

26、干扰素γ增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27、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

28、南北贸易、产权维护不对称与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贫瘠化

29、朱溪流域植被覆盖变化与居民点的空间关系

30、布氏田鼠秋季家群数量与捕食风险的关系

31、圆蟾舌蛙鸣声特征分析

32、大渡河流域黄石爬鮡的年龄与生长

33、雅砻江短须裂腹鱼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发育

34、基因序列的搜索与相似性比对

35、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生物标记物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36、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抑制细胞自噬减轻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37、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血管损害的临床特点与相关因素

38、华卟啉钠的光漂白性质研究

39、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核设施周围水域的遗传毒性

40、鲤鱼墩遗址史前人类行为模式的骨骼生物力学分析

41、稳定微环境微流控细胞培养芯片的设计与制备

42、国产与进口心脏单腔起搏器临床应用比较

43、心房电极导线脱位到心室致反复心室安全起搏一例

44、谷氨酸受体在实验性青光眼视网膜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45、基于恢复动力学生态系统恢复建设的研究

46、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毒种的遗传稳定性

47、一株鸡源乳酸菌FCL67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48、人凝血/抗凝血因子类产品蛋白含量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49、肺孢子菌肺炎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50、气象因素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关联研究

生物技术毕业论文选题

[1]生物技术本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禽源HSP70、HSP40和RPL4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3]中间锦鸡儿CiNAC038启动子的克隆及对激素响应分析

[4]H9和H10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5]单细胞测序相关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6]动物细胞工程在动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7]现代生物化工中酶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8]GIS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概述

[9]现代生物技术中酶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0]两种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试剂盒获批

[11]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燃料领域的应用进展

[12]基于CRISPR的生物分析化学技术

[13]生物信息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14]高等工科院校创新型生物科技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5]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16]生物技术启发下的信息技术革新

[17]日本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推进管理

[18]中国基因技术领域战略规划框架与研发现状分析及建议

[19]鸡细小病毒与H_9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0]基于化学衍生-质谱技术的生物与临床样本中核酸修饰分析

[21]合成生物/技术的复杂性与相关伦理 政策法规 研究的科学性探析

[22]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3]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

[24]知识可以改变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吗?——探究科技争议下的极化态度

[25]基因工程在石油微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26]干细胞技术或能延缓人类衰老速度

[27]生物技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8]动物转基因高效表达策略研究进展

[29]合成生物学与专利微生物菌种保藏

[30]加强我国战略生物资源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31]微生物与细胞资源的保存与发掘利用

[32]颠覆性农业生物技术的负责任创新

[33]生物技术推进蓝色经济——NOAA组学战略介绍

[34]人工智能与生物工程的应用及展望

[35]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回顾与展望

[36]桓聪聪.浅谈各学科领域中生物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37]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检测技术

[38]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39]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及其考核方式的改革

[40]生物技术处理船舶舱底含油污水

[41]校企合作以产学研为平台分析生物技术类人才培养

[42]生物技术专业“三位一体”深化创新创业 教育 改革

[43]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44]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45]生物有机化学课程的优化与改革

[46]地方农业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

[47]不同育种技术在乙醇及丁醇高产菌株选育中的应用

[48]探秘生命的第三种形式——我国古菌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49]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50]我国科研人员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选题题目相关 文章 :

★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 我们身边的生物技术论文(2)

★ 初中生物科技论文范文(2)

★ 生物类学术论文(2)

★ 生物制造技术论文范文(2)

★ 生物制药技术论文范文两篇(2)

★ 浅谈现代生物技术论文(2)

★ 生物制药技术论文两篇

★ 关于生物科技论文范文2000字(2)

★ 生物工程技术论文(2)

研究人员皮质醇论文

早起是健康没错啦,但是我的论文都是夜深人静时才写出来的。思路这些晚上才有,白天润润色修饰下而已。主要看你自己,早上、晚上哪个时间让你更有灵感和方向才重要啊。我早上起不来,强迫自己起心情不好更不想写了,而且起再早到了7,8点宿舍和周围环境也开始乱糟糟的。晚上就不同,夜猫子嘛瞬间思路清晰。取决于你自己

唐 ·布拉德利(Dawn Bradley)是一位早教老师。在与3~5岁儿童长期相处中,她发现很多时候儿童得不到应有的表扬。她说,大人们只是告诉孩子要“服从指示”,或者“只用回答是与否的问题”。然而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自由学校(Libertas School of Memphis)的5年教学生涯中,布拉德利看到,孩子们会坚持尝试解决数学问题,直到获得正确答案;会在不小心撞到朋友时表现得得彬彬有礼;也会提出各种关于昆虫身体部位或附近河流特点的敏锐问题。

在美国的许多学前班课堂中,老师只是单纯地教孩子辨认形状或者字母,或者让他们安静地坐在垫子上听故事。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逐渐推翻传统的早期教育模式。这些研究支持了布拉德利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当孩子们学习某种技能(例如集中注意力)时,如果老师 运用 游戏 或者对话的方式促使他们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 ,这些孩子未来在社交和学业上都会有更好的表现。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从学前班开始对儿童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如果教师在此类能力培养方面受过训练,他们教出来的儿童会比接受传统教育的儿童获得更好的成绩。

执行功能包括一系列认知能力,例如将想法保存在大脑中并在短时间内回忆起来(工作记忆)的能力,控制冲动和情绪的能力,以及在不同任务间灵活转换注意力的能力等。口语技能也不单是发出声音或者说出单词,而是将它们运用于涉及复杂句型的有意义的交谈中。

“这些是未来成功的基础,”弗吉尼亚大学教育和人类发展学院院长罗伯特·C·皮安塔(Robert C. Pianta)说,“我们对此的研究越深入,就越了解那些我们重视的学业技能是由什么构成的。”这种长期的提升对于低收入水平家庭的孩子意义重大。他们不仅是许多公共学前教育项目的受众群体,而且研究表明,进入一年级时,这些孩子更可能在早期语言和数学能力方面落后于他们的同伴。

今年早些时候,在华盛顿一所名为“突破蒙台梭利”(Breakthrough Montessori)的公立学校,一个穿着粉红衣服、梳着整齐辫子的小姑娘,站在了一张木桌前。当时是上午10点,小女孩正抱着一个新鲜的石榴,看着桌上放着的空玻璃碗。这是她的老师玛丽萨·豪瑟(Marissa Howser)精心设计的多个活动之一,每一个活动都意图培养一种新能力,例如在没有成年人帮助的情况下完成任务,以及训练精确的动作协调能力。

小女孩的任务是剥石榴,剥下来的石榴粒就是上午的点心。所以,她急切地开始尝试将红色透明的石榴粒从白色的果皮上分开。她的手指尝试不停地推拉,脸上的神情是如此专注。“看,我弄下来一粒!”她突然惊呼。她把这一粒放进碗里,然后继续剥下一粒又一粒,坚持了至少20分钟,其间没有休息也没有成人的指导。

站在桌边剥石榴,似乎与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没什么关系。但是,认知科学家和行为学家从几十年前就开始研究,儿童什么时候能发展出“ 自我调节 ”(self-regulate)的能力,即明白何时该控制情绪以及如何才能坚持完成任务,即便这些任务很困难。小女孩不断尝试剥下滑溜溜的石榴粒,就是这样一种坚持。(“自我调节”这个术语有时也用“执行功能”替代。)

克兰西·布莱尔(Clancy Blair) 是纽约大学的发展心理学教授,也是最早设计实验研究儿童执行功能原理的研究者之一。布莱尔说:“我是从影响执行功能发展的因素开始研究的。我们能培养和提高这一能力吗?”

布莱尔等人设计的 游戏 实验中,儿童需要记住规则并克制做其他事情的冲动。例如,有一个 游戏 叫做木桩敲击。在这个 游戏 中,当研究人员敲击一次,儿童需要敲击两次,或者研究人员敲击两次,儿童敲击一次。2005年,布莱尔报告说,压力对儿童的表现有明显影响。他测量了 游戏 参与者唾液中皮质醇的含量后发现,若皮质醇含量先升高但随后降低(表明压力也随之降低),儿童就能更好地记住 游戏 规则。 一项任务的成功不只来自重复训练,还需要在任务中降低压力。

此外,儿童不仅需要能够让他们保持专注的环境,同时也需要训练专注的机会。梅甘·麦克莱兰(Megan McClelland)是俄勒冈州立大学的一名儿童发展研究者,她和同事肖娜·托米尼(Shauna Tominey)开发了一套叫做“红灯和紫灯”(Red Light, Purple Light)的 游戏 ,共六款,然后研究玩这些 游戏 是否能让儿童的注意力更集中。其中一款 游戏 和“西蒙说”(Simon Says,美国小孩常玩的一种 游戏 )的规则相似,你必须等到合适的信号出现时才能行动。另一款 游戏 要求孩子在音乐响起时跳舞,音乐停止时停下。

启智计划(Head Start)是一个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学前教育项目,在2015年对启智计划中276个孩子进行的研究中,普渡大学的萨拉·施米特(Sara Schmitt)和同事麦克莱兰等人发现,相比对照组,每周玩两次 游戏 的孩子具有更好的执行功能。他们也发现在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中,较高的执行功能分数与较好的数学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有机会练习独立和自主能力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2018年,一项发表于《应用发展心理学》(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的研究显示, 孩子的执行功能提升与家长给予的自主程度有关。 这样的结果激发了人们对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兴趣,而该模式让孩子有机会选择展现自我能力的活动,比如匹配相同颜色或为团队准备零食。许多研究比较过蒙台梭利项目中的低收入儿童和其他低收入儿童,结果表明,参与蒙台梭利项目的儿童在执行功能测试中得分更高。研究人员猜测,学校对儿童自主性的重视是原因之一。

另一个研究的焦点是 心智工具 (Tools of the Mind)。这是一种结合读写和数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有时间谈论自己的学习计划,并运用道具和服装进行角色扮演。丹佛大都会州立大学的教授德博拉·莱昂(Deborah Leong)与心理学家埃琳娜·波德罗娃(Elena Bodrova)一起设计了这个课程,其理念是在促进学习的同时让学校充满欢乐,避免“死读书”。

一些幼儿园在运用心智工具进行教学时,会使用《神奇树屋》(The Magic Tree House)系列从书。这套书的主角是杰克(Jack)和安妮(Annie),他们是两个时间旅行者,能够穿越时空,游览不同时代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学生们可以假想他们是正在 探索 雨林的杰克和安妮。他们可以穿上道具服、带上背包,讨论他们的冒险计划,并分配角色。学前教育项目也会使用心智工具,但并不依赖书本,而是让孩子扮演熟悉情境中的角色,比如管理一家社区餐馆或者通过邮局寄信。这些活动由老师略加引导,但是完成任务的还是孩子本人。“心智工具课堂的参与度非常高。”吉莱特小学的学前班教师莱斯莉·佩卡雷克(Leslie Pekarek)说。她已经使用这种方法四年了,她表示:“当孩子们参与编排自己的剧本时,他们会更有掌控感,感觉整个故事是他们自己的想法。”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发展认知心理学家阿黛尔·戴蒙德(Adele Diamond)是研究过心智工具影响的几位学者之一。在2007年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的文章中,她和几位合作者对147名儿童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儿童的平均年龄约为5岁,来自同一个城区,且他们的老师拥有相同的教学资源和培训经历。其中一组儿童的老师使用了心智工具,另一组则保留了传统的读写训练课程。一年后, 接受心智工具教育课程的儿童在有关执行功能的测试中得分更高。 此后,心智工具也被重新设计,因此老师能够更方便地使用它,并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调整。2014年,布莱尔等人对改进版本的研究显示,在29所运用心智工具的学校中,孩子们都收获了重要的学习能力。

接受心智工具或类似方法的儿童不只是在学习制定计划和扮演角色,他们也在发展 语言能力,而这是研究中强调的第二种基本技能 。当孩子停止发脾气(或者至少缩短发脾气的时间),并开始用语言交流时,老师和家长就能注意到这种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让大人更加轻松,也让孩子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从而增进友谊,并且给了他们向大人和老师提问的能力,比如询问他们在书本或者视频中看到的新内容。当儿童开始上幼儿园或者一年级时,这些语言技能与他们阅读和理解课本的能力息息相关。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读写能力研究者索尼娅·Q·卡贝尔(Sonia Q. Cabell)认为,在儿童的早期发展中,这些技能很重要,因为 它们以后会带来更成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方法 。如果开始得太晚,就很难进行弥补,差距也会逐渐变大。“那些落后的孩子一般很难赶上。”

在早期的研究中,人们就发现口语和读写能力是帮助儿童学习阅读的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纷纷表明,单纯地向孩子诵读一本图画书,不如中途停下来,和孩子进行“对话式”阅读。关于书本的互动对话,可以帮助孩子认识新单词并理解故事的含义。一篇发表于2002年的高被引论文显示,老师在课堂上的说话方式(无论是读书还是其他对话)的不同,能够导致学龄前儿童语言学习方面的差异。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调查了超过300名来自不同 社会 经济背景的儿童。他们发现, 运用复杂句式说话的老师教出的学生,一年后自发使用复杂句型的次数明显增加。 而在那些句型不复杂(比如较少使用多重从句)的老师带出的学生中,则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

如今,不断有证据支持这一点:更多高质量的轮流对话能培养儿童的口语技能,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例如,卡贝尔和同事今年在《早期教育和发展》(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调查对象是美国多个地区的417名学龄前儿童,他们调查了这些儿童的老师用何种方式为他们读书。结果显示,当老师中途停下来对故事进行评论,并问儿童一些相关问题时,这种被称为“ 超文本 ”(extratextual)的对话方式,对孩子总体的读写和语言能力有巨大影响。一些科学家正尝试将这些关于教师说话方式的成果应用于实践,以帮助发展迟缓的孩子。

苏珊·C·莱文(Susan C. Levine)是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也是2002年那篇高被引论文的作者之一。她同时也探究了成人(包括家长和老师)谈论数学的方式,对孩子学习数学有什么影响。在2006年的研究中,她长时间观察了老师和学龄前儿童的互动。一年后的结果发现,老师使用“我们要均匀分配”和“你们三个都来帮我”之类的数学相关语言越频繁,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越高。

促进更多对话的策略是心智工具的一部分 。莱昂说:“这个项目的设计初衷是让儿童互相对话,然后老师再和他们对话,而到那时他们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练习。”孩子不仅在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和使用新的单词,也在学习相互倾听。她表示:“这使班级变得平等,并创造了一个学习团体,而这个团体中的儿童相互尊重彼此的观点。”

为了鼓励这种对话,老师必须预先计划好并设立一套规则,以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公平有序的感觉。在超文本对话研究中,卡贝尔和同事发现,只有在高度有组织的阅读环节中,围绕书本内容的对话才会对儿童的词汇学习产生促进作用。当教室环境变得混乱时,老师也就不太可能进行有利于儿童语言发展的对话。

麦克莱兰表示,不管具体使用何种方法,有关口语技能和执行功能的策略都是相互协作并且互为基础的。 老师给孩子做选择的机会能帮助他们发展执行功能,执行功能又进一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和控制情绪。 这些都可能有助于孩子解决数学题或尝试新单词和复杂句型,从而帮助他们学会阅读,并在学校取得成功。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压力,以及更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许正是这样互相交织的联系,使得这些技能在人的一生中如此重要。“所有的一切都是共同发展的。”麦克莱兰说。

早期教育带来的终生优势也恰恰凸显出了某种不公平性,因为在美国,大多数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无法获得良好的学前教育。美国一些州(例如俄克拉荷马州、西弗吉尼亚州和华盛顿特区)推出了免费学前班,接受任何有意向的居民的孩子。然而大多数州只有非常有限的课程,有些州甚至没有提供任何学前教育选择。美国政府资助了启智计划,瞄准贫困家庭、寄养儿童、无家可归的儿童以及有特殊需求的儿童。然而根据美国启智协会(National Head Start Association)的说法,只有31%的人享受到了该计划。

罗格斯大学的美国国家早期教育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 at Rutgers University)对接受资助的学前班教师的备课水平以及其他评价指标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全美范围内只有9%的儿童参加了质量评价分数较高的启智计划。

这种教育差距会带来长期的影响。 对幼儿教育成果的研究显示,学前教育质量越高,孩子在高中毕业时和成年后的生活中就越成功 。今年,非营利组织学习政策研究所(Learning Policy Institute)发布了对21个公共学前教育项目的最新分析,报告指出,高质量项目“有助于缩小低收入家庭孩子和高收入家庭孩子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差距”,比如更高的高中毕业率,以及更低的被解雇率或者入狱率。

现在有证据表明,一个好的学前教育项目甚至能带来跨越多代人的影响 。2000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和耶鲁大学经济学家加内什·卡拉帕库拉(Ganesh Karapakula)进行了一项新研究,追踪了密歇根州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佩里学前教育计划(Perry Preschool Project)。其中使用的课程叫做高瞻课程(HighScope),如今的一些学前班仍在使用。该课程与蒙台梭利方法和心智工具理念一致,强调执行功能和语言发展。赫克曼和卡拉帕库拉发现,参加佩里计划的孩子们长大后,他们的下一代学历更高,纪律或者法律方面的麻烦更少,有些人的 健康 状况甚至都比对照组的孩子更好。

研究还表明, 这种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需要相应的优质教师 。这就意味着,如果政府继续资助学前教育项目,而且贝索斯的学前教育网络得以建立,那么在教 育儿 童的同时还要加强教师的培训。“这些口语和执行功能方面的技能必须更明确地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弗吉尼亚大学的皮安塔说,“这并不只是‘让他们玩’,或者只是‘训练他们认识字母’。”

在2005年左右开始的研究中,科学家强调了这种教学效果。他们追踪了在芝加哥城中开展启智计划的学校的数百名学生,而他们的老师一半接受过鼓励执行功能发展的培训,另一半则没有。这些培训包括如何帮助孩子管理他们的情绪,以及如何组织课堂并避免充当独裁者的角色。通过对比测试孩子们参加学前教育前后的表现,纽约大学C·西贝莱·雷弗(C. Cybele Raver)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如果老师受过培训,学生就会有更好的自控能力和学习技能。10年后,研究者追踪调查了这些已经是青少年的孩子,以确定这种效果是否能够持续。结果发表于2018年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并给出了肯定的答复——这些学生依然拥有更好的成绩。

培训教师的另一种方法是,让他们反思自己每天与孩子进行了哪些互动。观察者会坐在教室后面,对老师的各项能力进行记录,这些能力包括对孩子的发言进行拓展并且教授他们新的单词,在孩子注意力分散的时候引导他们重回课堂,认清每个孩子的需求,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担忧给出有思想的回答等。然后,研究人员会根据几种不同的课堂环境评分标准,分析这些课堂记录。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者开发了其中一种课堂评分系统,该系统会评估老师和孩子之间包括对话在内的互动,现已被启智计划采用。

也许这种行为示范可以解释,为什么剥石榴的小女孩能够努力地工作很长时间。那天早晨,她的老师与其他几个孩子进行了一对一的对话,让这个三岁半的小女孩独自剥水果。到了点心时间,小女孩为同学们准备好了一整碗美味香甜的石榴粒。她把碗拿给了一个正在搭积木的小男孩。“石-榴,”她大声地练习这个刚学会的单词,“你喜欢吗?”

撰文 :丽莎 · 格恩齐(Lisa Guernsey)

翻译 :章熠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环球科学”。原标题《多项研究颠覆幼儿教育:上这么多学前班,不如提高这两项技能》。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博士(Elizabeth Blackburn),于200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在一篇论文开头这样说道: “人保持年轻的秘诀不是哀悼、担忧,或预期麻烦,而是明智认真地活在当下。”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博士从小开始就对生命如何运作着迷。生于1948年,她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上一个海边的偏远小镇长大。在那里,她从花园里收集蚂蚁,从海滩上把水母带回家。当开始科学研究生涯时,她转向在分子水平分析生命系统。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博士 在上世界70年代,布莱克本博士在耶鲁大学发现在染色体顶端存在一种重复DNA结构,这种结构像一个保护帽,在细胞进行分裂,DNA复制时保护染色体的顶端。这种结构称为 端粒 (telomere)。 端粒 (telomere) 是保护染色体的“帽子”,简单比喻,我们身体里的端粒就像一具“生命时钟”,它的缩短就是细胞衰老的生物学标记。 在上世纪80年代,布莱克本博士与她的研究生Carol Greider女士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现了 端粒酶 , 这种酶能够保护和重建端粒。 端粒酶可以比喻成“生命时钟”的维修工,它负责维修并增加它的寿命。你看到的没错,衰老这一过程也是可逆、可逆、可逆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博士后来的研究中发现练习正念就能做到这一点 。布莱克本博士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让她在 2009年 获得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布莱克本博士正是通过端粒 / 端粒酶的途径,将正念冥想与抗衰老结合在一起,并得出延缓衰老结论的。 比如说,布莱克本博士团队,招募志愿者,然后让这些志愿者去北科罗拉州的香巴拉山静修,那些完成了为期3个月静修的志愿者,他们的端粒酶水平远比正在等待静修人群高出了30%。 一次偶然的开启 在2000年,一次意想不到的会面改变了她研究的方向。前来造访她的是Elissa Epel博士,当时是UCSF心理学系的博士后。 心理学家和生物化学家 通常没有很多共同语言,但是Epel博士对长期精神压力对身体的损伤非常感兴趣,而且她有一个非常前卫的提议。 (Elissa Epel博士和布莱克本博士) Epel博士如今是UCSF衰老、代谢和感情中心主任。她一直对意识与机体之间的关系感兴趣。对她影响很深的学者包括整体健康大师Deepak Chopra先生和生物学先驱Hans Selye博士。 他们在上世纪30年代第一次描述 长期精神压力可以在大鼠身上导致慢性病的发生。 “ 任何压力都会留下一个无法磨灭的疤痕,生物体经受压力环境付出的代价是它们会变得老一些 。”Selye博士说。 在2000年的时候,Epel博士想要发现那个“疤痕”。“我对这个想法非常有兴趣: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细胞,我们可能可以测量每天经受的压力给细胞带来的磨损。”她说。在阅读了布莱克本博士关于衰老的研究之后,她觉得端粒可能符合这些条件。 怀着面对著名资深科学家的忐忑,当年的博士后向布莱克本寻求帮助进行一项实验。这项实验的对象是照顾患有慢性病儿童的母亲,她们可能经历着人生中压力最大的日子。 Epel博士的设想是检测这些妇女感受到的精神压力的程度,然后看看她们的精神状态和端粒的状态之间有没有相关性。 她在犹他大学的合作者可以测量端粒的长度,而布莱克本的团队将检测端粒酶的水平。 到那时为止,布莱克本博士的研究都是在实验中精密控制的优雅实验。而Epel的研究对象,则是现实中复杂的人,拥有现实而复杂的人生。“对于我来说,这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布莱克本博士说。最初,她很怀疑精神压力和端粒之间会不会有任何有意义的联系。基因本认为是最可能决定端粒长度的因素。测量环境因素,而且还是个心理因素对端粒的影响,在当时是非常有争议的。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布莱克本博士被那些受到精神压力折磨的母亲的困境所吸引,她说:“你无法不心生怜悯。” Epel和布莱克本博士花了 4年 时间,终于做好准备从58名母亲那里获得血样。这是一个小型的试点研究,想要获得有意义的结果,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妇女需要尽量相似。她们有类似的年龄、生活习惯和背景。Epel在选择实验对象方面可谓费尽苦心。然而,布莱克本说,她一直觉得这个实验不过是个可行性研究,直到有一天Epel博士打电话来,告诉她“你肯定不敢相信!” 结果非常清晰明了—— 母亲汇报经受的压力越大,她们的端粒越短,而且她们的端粒酶水平越低。 研究结果及延展 数据结果在这项研究中 压力最大的妇女 与 压力最轻的妇女 相比 , 端粒长度上的表现就 好像她们衰老了10年 , 而且 端粒酶的水平也减半 。“我激动极了。”布莱克本博士说。她和Epel将现实生活的经历与细胞内的分子机制连接在了一起。 这是第一次证据表明 精神压力不但损害我们的健康,它实实在在地让我们衰老。 意外的发现很自然地引起别人的怀疑。布莱克本和Epel博士最初很难找到一家杂志愿意发布她们的跨界论文。当这篇论文最终在 2004年12月 在《PNAS》发表后,它激起了广泛的媒体关注和称赞。 斯坦福大学压力研究先驱Robert Sapolsky博士将这项合作描述为“飞跃广阔的跨学科峡谷”。 这项研究触发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大爆发:研究人员们随后发现感受到的精神压力与健康女性中更短的端粒长度相对应。照顾阿兹海默病的亲属,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以及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身上的端粒都会变短。“ 10年过去了,现在我可以很肯定地说环境对端粒长度会有一定影响。”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研究端粒疾病的临床医生兼遗传学家Mary Armanios博士说。 关于机制的研究也出现了进展。实验研究表明, 应激激素皮质醇能够降低端粒酶的活性,而氧化应激和炎症这两种心理压力的生理后果,则能够直接侵蚀端粒。 这似乎对我们的健康有着灾难性的后果。与年龄相关的多种疾病,包括骨性关节炎、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阿兹海默病和中风,都被发现与更短的端粒有关。 研究人员现在面对的问题是:端粒只是与年龄相关损伤的一个无害标志物(比如白头发),还是本身对造成这些健康问题产生重要影响。 在编码端粒酶的基因上携带突变的人群中,他们的端粒长度比正常值更低,而这些人会患上衰老加速综合征,他们的器官会逐渐衰竭。但是Armanios博士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因为经受压力而导致端粒长度的小幅度减少是否和健康相关,尤其是在端粒长度本身非常多样的情况下。 布莱克本博士指出,有些基因突变影响端粒的维持,它们虽然对端粒的影响不如Armanois博士研究的综合征那么严重,但是还是会增加在生命晚期出现慢性疾病的风险。有些研究表明我们的端粒能够预测未来的健康水平。 例如, 一项研究表明,在两年半的时间里端粒长度减短的老年男性,在未来9年里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那些在同样时间里端粒长度没有变化或变长的男性的3倍。 布莱克本博士正在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包括与北加州的Kaiser Permanente医疗系统合作,检测100,000人的端粒。这项研究的目标是将志愿者的端粒长度数据与他们的基因组数据和电子病例结合在一起,从而发现端粒长度与疾病之间的联系,以及影响端粒长度的基因突变。这项研究已经揭示了端粒长度和长寿之间的关系,布莱克本博士说。 通常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平均端粒长度会变短,但是,当年龄增长到75-80岁时,平均端粒长度反而上升,这是因为端粒长度短的老人们都去世了。 这意味着那些拥有更长端粒的老人确实活得更长。 在布莱克本和Epel发表最初研究后的10年里,精神压力通过端粒让我们加速衰老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大众文化之中。除了获得很多科学奖项以外,布莱克本在2007年被时代周刊评为“世界上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新问题:如何保护端粒 随着端粒缩短导致机体损伤的证据越来越多,她开始思考一个新的问题:如何保护端粒。 世界上有上百种内观的方法,而来自东方 佛教的一种正念修习方式让人们关注于当下的感受 。端坐在垫子或椅子上,只是简单地觉察到不同思绪的发生和消退,不去评价它们或者对它们做出反应,只是全然的体验当下所发生的内在外在的一切。对练习者来说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通过让不重要的思绪、感受、情绪消退,他们希望能够更接近现实的真正面目。 布莱克本同样对现实的本质非常感兴趣,不过将整个职业生涯用来关注能够测量和量化的事物之后,正念最初既不能引起她的个人兴趣,也不能激发她的职业兴趣。“ 10年前,如果你这样告诉我,我会说我们之间有一个人脑子有问题。 ”在2007年她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候这样说。然而,她对端粒的研究将她带到了正念。自从与Epel合作的最初研究问世之后,这两位科学家与世界各地多达50-60个研究团队进行了合作。其中很多团队聚焦于寻找保护端粒不受压力影响的方法。 大量不同的试验表明,身体锻炼,健康饮食和社会支持都有帮助。但是最有效的干预方法之一是正念冥想,它不但能够减缓端粒的磨损,甚至可能增加端粒的长度。 目前大多数研究规模都比较小,但是它们的结果都指向同一个方向。例如,布莱克本博士和她的合作者让志愿者去北科罗拉州的香巴拉山静修。 那些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静修课程的志愿者的端粒酶水平比等待静修的人群高30%。 在2013年,UCLA的Irwin博士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实践 一种古老的名为Kirtan Kriya的冥想的志愿者,与听放松音乐的志愿者相比,端粒酶水平显著升高。 在最新的研究中,Epel和布莱克本博士在对180名母亲进行随访。她们中间有一半人的孩子有自闭症。这项试验会在两年中检测这些妇女的精神压力程度和端粒长度,然后检测一种短期正念培训的效果。 在一项包含239名健康女性的研究中,那些思绪游走更少的女性(正念冥想的主要目的)的端粒长度显著长于那些思绪乱飞的女性。“虽然我们报道的只是相关性,然而有可能正念的思想状态可以促进健康生化环境的产生,从而促进细胞寿命的延长。”研究人员表示。 关于正念如何提高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水平的假说有不少种,但是大多将原因归咎于精神压力的减轻。 正念(mindfulness)通过一种以不评判的方式,对当下所发生的内在、外在身心体验保持觉察的方法,如对呼吸的觉察、对身体的扫描练习等,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体,让我们从战斗或逃跑的自动化反应中解脱出来。它可能同时有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让我们可以后退一步,发现那些负面或者让我们感到有压力的念头并不见得是真实世界的反映,而是短暂并且终将过去的事件。它也可以帮助我们珍惜当下,而不是为过去而懊悔,或者为未来而担忧。 “ 能够专注于当下的活动是非常宝贵的 ,”Epel博士说:“我认为我们的社会普遍存在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尤其是当人们精神压力很大,并且没有资源让他们能够专注于当下。” 一位诺奖获得主将正念作为研究课题无疑会带来不少非议。有些布莱克本博士的怀疑者虽然对正念练习的健康效果有怀疑,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她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当然也不乏有学者觉得这些早期研究的结果被过分宣扬和解读。 “人们对mindfulness的概念非常不舒服。”布莱克本博士说。她把这归结于对正念的不了解和正念与宗教实践的联系。“我们从来都是尽可能的谨慎,一直说‘ 这是初步结果,这是一个试点试验。 ’但是人们都不去读这些话,他们只是看到了头条标题,然后就慌了。” 不过现在情况正在改变,得益于NIH的资助,研究人员可以开发与宗教无关的基于正念的降压疗法,并且发现它们可以提供一系列健康益处,包括降低血压、提高免疫反应,和预防抑郁症。过去几年中, 多项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即使是短暂的正念也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 “现在大脑数据和这些临床数据的发布,让人们更容易接受正念,”哈佛大学的神经科学家Sara Lazar博士说:“但是总会有一些人不会相信它有任何好处。” 布莱克本博士对正念的观点是: 它是一个可以被研究的课题 ,只要研究方法足够强大。所以当她的研究结果指向这个方向时,她并没有因为这些研究可能对她的名声不好而退缩。 而且,她自己尝试了正念练习,加入了在圣巴巴拉的一个为期6天的集训。“我很喜欢。”她说。她仍然会抽空进行短暂的冥想,她说这会帮助她让思维更为清晰,避免忙碌和分散的思维状态。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无论科学是否走到如今这个阶段,在东方传统智慧文化中,佛教、道教都认为正念冥想可以帮助人员获取健康和长寿,甚至帮助人们进一步的发现生命的真相和奥秘,而布莱克本博士和她的同事们的研究只是再一次验证古老智慧的正确性。 你身边有练习正念的人吗?尝试去问一问,去观察一下,甚至自己也可以尝试一下,看看是否可以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 文:源自“药明康德”,一心正念适当删减、调整 图:来自网络参考资料: [1] Can meditation really slow ageing? Retrieved November 19, 2018, from [2] Elizabeth Blackburn on the telomere effect: ‘It’s about keeping healthier for longer’. Retrieved November 19, 2018, from [3] The Telomere effect. Retrieved November 19, 2018, from [4] The science of cells that never get old. Retrieved November 19, 2018, from

过敏性紫癜研究论文

现在对过敏性紫癜得研究还是比较的多的,在郑州,也是由比较权威的医院治疗这个病,可以不用去上海、北京等大地方。给你推荐: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任献青另外郑州大学三附院 也可以考虑下。如果感兴趣可以给你链接一个任献青最近发表的关于过敏性紫癜的科普论文。

过敏性紫癜的特色疗法中医“激素替代疗法”治疗过敏性紫癜3-5天消除过敏性紫癜症状 过敏性疾病的最佳治疗方式就是脱离过敏原,所以查清过敏原、对症用药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必要条件,很多过敏性紫癜患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原因,就是没有弄清楚过敏原、脱离过敏原和用药的不系统郑州中原医院二楼过敏科,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专业医疗机构,引进美国过敏基因监测系统,一滴血即可查清过敏基因及过敏原。在科学诊断的同时,针对过敏性紫癜的不同病情,不同的过敏基因,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传统的治疗方法,独创中西免疫结合的“三联疗法”和“激素替代疗法”,运用于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效果好而且避免了激素的副作用。经多年和数千例患者验证,3-5天可消除过敏性紫癜症状,取得非常好的疗效。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一般表现为下肢特别是小腿皮下出血现象,起始为针尖样小红点,发展后为成片的紫癜,严重者全身紫癜症状,会伴有关节痛和腹痛症状。本病为一种较顽固性过敏性疾病,往往容易反复,患者有几个月到几年的病史,有累及肾脏现象,尿液检查会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出现。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20岁前发病率占本病的,春秋两季发病较多见。一般认为它的发病与药物、食物、病毒感染、虫咬以及其他过敏原有关。临床症状一、皮肤紫癜 常为起病时的首先表现,紫癜大小不等,高出皮肤表面,呈紫红色,压之不退色,可融合成片,或呈疱疹状、荨麻疹样或多形性红斑,并可伴神经性水肿。紫癜多见于四肢伸侧和臀部,以下肢和踝、膝等关节处较为明显,呈对称性分批出现,易反复发作。二、胃肠症状 不少患者有腹痛,多为阵发性剧烈性绞痛,或为钝痛,以脐周或下腹部明显,有压痛,但无腹肌紧张。可伴有腹泻及轻重不等的便血,粪便呈柏油样或为鲜红色。重症还可有呕吐,但呕血少见。三、关节症状 部分患儿有关节肿痛,多累及大关节,如膝、踝、腕、肘等,小关节不受累。可单发,多发或呈游走性。关节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局部常伴微热,重者有灼热感。关节症状消退后无后遗症。四、泌尿系统症状 因泌尿道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出现血尿及微量蛋白尿,随着紫癜的隐退而消失。但紫癜的患者中约1/3~1/2肾脏受累,称紫癜性肾炎。多数患者表现为尿中有少量蛋白及显微镜下有红细胞,亦可出现肉眼血尿。一般预后佳,偶呈急进性肾炎经过,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者,预后不良。 血尿、蛋白尿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最后多数仍能完全痊愈。极少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而呈慢性肾炎经过,最后发展为慢性肾功衰竭。过敏性紫癜的危害过敏性紫癜一般表现为下肢皮肤特别是小腿皮下出血现象,起始为针尖样小红点,发展后为成片的紫癜,严重者全身紫癜症状,会伴有关节痛和腹痛症状。有累及肾脏现象,尿液检查会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出现。胃肠症状又称腹型紫癜,患者有严重的腹痛,可伴有腹泻及轻重不等的便血,粪便呈柏油样或为鲜红色,重症还可有呕吐、呕血,肠梗堵、肠坏死等现象。另外患者中约1/3~1/2肾脏受累,称紫癜性肾炎。多数患者表现为尿中有少量蛋白及显微镜下有红细胞,亦可出现肉眼血尿。一般预后佳,偶呈急进性肾炎经过,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者,预后不良。血尿、蛋白尿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最后多数仍能完全痊愈。极少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而呈慢性肾炎经过,最后发展为慢性肾功衰竭。传统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方式和弊端过敏性紫癜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选用抗组胺类药物如扑尔敏、大剂量的激素如强的松、另外辅助使用芦丁、维生素C、钙片和雷公藤等药物,这些药物有一定的作用,但副作用很大,易复发。(注大量使用激素的副作用:1、身体发胖; 2、可以引起骨质疏松,引发股骨头坏死; 3、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血糖升高、皮质类固醇征、消化道溃疡、电解质紊乱等等。 4、影响小儿发育等。)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具有抗过敏及改善血管通透性作用,是常规方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物。过敏性紫癜一般以强的松(泼尼松)30毫克—40毫克/d分3—4次口服,或地塞米松每天毫克,分3—4次口服,严重者可用氢化可的松每天100—200毫克或地塞米松每天10—20毫克静脉滴注,连用3—5天。病情稳定好转后,改用口服强的松,病情控制后将肾上腺皮质激素剂量递减到最小维持剂量。疗程视病情而定,一般需要3—4个月。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此类药物,可引起肥胖、多毛、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皮肤变薄、痤疮、低血钾、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抑制机体的防御功能,诱发或加重感染,或使机体潜在的病灶扩散、恶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较难控制等;可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少数患者可诱发胰腺炎或脂肪肝等消化系统并发症;也有可能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也可引起骨质疏松、脱钙、病理性骨折、伤口愈合不良等,因此,尽量避免长期或大剂量用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机能亢进、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糖尿病、精神病、癫痫病、手术后病人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有角膜溃疡、肠道疾病或慢性营养不良的病人应避免使用;孕妇应慎用或禁用。停药时应该逐渐减量,不宜骤停,以免复发或出现肾上腺皮质机能不足的症状。传统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规用药一般使用抗组胺药如扑尔敏、大剂量维生素C和钙剂、芦丁片、安络血、激素、抗生素等,近几年治疗过敏性紫癜的西医用药方法有进一步发展。 1. 西咪替丁 , 为H2受体阻滞剂,能竞争性拮抗组胺,阻止组胺激活小血管H2受体,使其通透性降低,从而减轻皮下组织、黏膜、内脏器官水肿出血,疼痛。另一方面,能调节淋巴细胞功能,促进IL-2水平的提高。提高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增强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和免疫球蛋白的分泌,促进抗原引起的B细胞增殖,增加抗体产生。新近研究表明西咪替丁还能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抑制炎症介质分泌而减轻过敏症状。临床研究证明西咪替丁作用迅速,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过敏性紫癜有效的药物。 2. 尼莫地平 , 可抑制血管壁钙离子内流,有效地调节胞内钙水平,使之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该药能抑制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前列腺素、5-羟色胺)及其降解产物引起的血管收缩,若血管活性物质的减弱,血管损伤便减少,血管渗透性降低,血管炎症得到减轻。因此可缓解其所引起的皮肤甚至系统症状。对46例具有过敏性紫癜临床诊断标准的23例患者予安络血、强的松片、比特力片进行常规激素治疗,余23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结果数据显示,使用尼莫地平后患者的皮疹、尿血以及便血的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且使用尼莫地平大大缩短了病程,仅仅经过两周治疗,有90%的病人基本康复,尤其对病情较重的病人减少了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3. 盐酸普鲁卡因加大剂量维生素C , 普鲁卡因为麻醉剂,其机制是阻断身体病灶向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促进受损组织修复,此外还具有兴奋肾上腺素能反应系统和抑制单胺氧化酶的作用。大剂量维生素C可以减轻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临床将两药合用发现皮肤紫癜迅速吸收消退,并能缓解腹痛及关节肿痛。 4. 丙种球蛋白, 丙球中的IgG亚类组成接近正常成人生理状态,可使患者血清中IgG及亚类恢复正常,其次丙球可改变抗原抗体比例,使免疫复合物分子变小,易被机体清除而不易沉积,从而减轻III型变态反应造成的损伤,而且丙球可消除过敏原,反馈抑制抗体产生,调节免疫功能。有报道将丙球与激素比较治疗过敏性紫癜,发现丙球组较激素组皮疹消退时间快,住院天数短,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且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以避免激素的副反应,疗效确切,对重症过敏性紫癜患者适用。西医治疗本病,疗效迅速,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如用量多,疗程长,且副作用大,停药容易复发,新近研究的如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疗效确切使用安全,但费用太高,在这些方面,祖国医学存在于现代医学互补的地方,而现代研究证明过敏性紫癜在发病机制中的免疫失衡以及高凝血状态与中医辨证其病机主要为瘀、虚也不谋而合,这预示着两大医学门类在治疗过敏性紫癜将有更多的交集和互补。中医药取其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少,价格低廉,复发率低的特点,在过敏性紫癜今后的治疗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依旧存在不足点,如分型比较混乱,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导致重复试验增多,再者大多数中医药研究仅仅停留在药物对本病的疗效观察,作者认为中医药应该抓住针对点,突出特点,例如专门针对如何降低复发率,是否在治疗的中期及后期着重机体的免疫调节,而在口服药物的同时,中药外用对于本病也有进一步90探究的空间。(部分内容节选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紫癜是指皮肤粘膜以及内脏器官出血所形成的瘀点瘀斑。本病可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与过敏性紫癜两大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因血小板减少造成血液凝固障碍而发 生的,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过敏性紫癜是由过敏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二者的临床表现常为皮肤粘膜的出血瘀斑、关节肿痛、腹痛等。 意见建议:饮食上来说,一般是清淡的食物,多吃青菜,茄子对紫癜患者很不错,可以起到消炎的作用。主食的话可以吃一些黑米饭(就是白米饭中加一点黑米)或者豆饭,因为紫癜病人要少吃高蛋白类食物,所以适当吃点豆类以补充蛋白质。不要吃肉类海鲜类辛辣类食物。 零食水果类,多吃橙子,猕猴桃等VC含量高的水果,少吃柑桔类,虽然富含VC,但也容易上火,对病不好。如果有条件可以吃番石榴,VC之王。草莓,火龙果等凉血水果也可以吃。

建议你可以到北京来查过敏原,因为目前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专家只有北京比较权威,现在的治疗方法都采用中医中药综合调理治疗的,要经过专家的辩证施治才能对症用药治疗更彻底的康复。不复发的可能,但是你日常的饮食要注意不要使用海鲜等刺激性的食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