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6:27:44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毕业论文

西邮的王牌专业,排名第二,仅次于西电同类。就业很不错,抢手人才。考研靠自己呀!希望你能成功!

西安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是陕西省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品牌专业,是西安邮电大学最好的专业之一,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生源比较优质,毕业生就业质量也蛮好,就业率稳居西安邮电大学前列,历年的毕业生待遇均超过了平均薪酬不少,总的来说是一个不错的专业。

一、主要课程

通信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性教学等。课程设置应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应支持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

通识教育类学分占总学分的40%左右。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分、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学分、经济管理课程学分、外语课程学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学分、创新创业课程学分和体育课程学分。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学分。

二、就业前景及方向

学生毕业后适合邮电部所属各邮电管理局及公司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经营及管理工作,可入职移动应用产品经理、增值产品开发工程师、数字信号处理工程师、通信技术工程师、有线传输工程师、无线通信工程师、电信交换工程师、数据通信工程师、移动通信工程师、电信网络工程师等岗位。

通信业就业主要企业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华为、中兴、烽火科技、朗讯、西门子、富士通等设备厂商;华为、苹果、三星、小米、VIVO、OPPO等智能手机厂商。

三、考研

可报考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以及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西安邮电大学就业最好的专业有: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1、通信工程:

该专业具有理工融合的特点,主要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光学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工程设计及系统实现技术,并以数学、物理和信息论为基础,以电子、光子、信息及与之相关的元器件、电子系统、信息网络为研究对象,应用领域广泛,发展迅速,是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和提升传统产业的主干专业。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9月,教育部将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取代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仿真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

3、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电子信息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正式出现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

最好近营运商,要不想刚才那位仁兄说的进开发或生产厂家,进施工单位你没资历还不一定要你,而且收入很低。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毕业论文

楼主,给你推荐两个网站“北邮人”和“灰虎网”,在这里你能了解很多北邮考研的信息,包括你想知道的通信方向的研究生导师。因为通信方向的导师太多了,也不好一一详细介绍,去网站看看吧,里面的介绍都非常详细祝你成功~~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前景是很好的。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是北京邮电大学下设的以信息科技为特色的二级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5年北京邮电大学建校初期的有线电工程系和无线电工程系。2008年,按照“学科归位”的改革措施。

师资力量:

根据2020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总计博士生导师80余名,硕士生导师190余名。

包括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邮通信工程

一、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一)田宝玉、林家儒导师组:2)周炯槃,男,中国工程院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信息论奠基人,长期以来从事信息论、通信理论等领域研究,主持完成了“中国信息技术发展战略与政策”、“高速信息网中关键基础问题”等国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项;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原邮电部“七五”期间重大科研一等奖、原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专著《信息理论基础》、《通信网基础》分别获得原邮电部全国邮电院校优秀教材特等奖、原国家教委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原国家教委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2)吴伟陵,男,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变参信道的信息传输、移动通信及信息理论与编码。长期从事信息与通信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和承担973、863及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国家奖励两次、部级奖励四次。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专利7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专著4本:《信息处理与编码》、《移动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和《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曾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信息论分会主席,广电总局科技部专家委员。3)田宝玉,男,1946年8月出生;北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1982年获北邮信息论专业硕士学位;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字移动通信、信源编码理论与技术;完成多项部队、国家、部级以及横向合作科研项目,多次获军队科技成果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编写《工程信息论》、《信息论基础》(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等教材。现任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二)曾志民导师组:1)曾志民,男,195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下一代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责任教授。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处处长。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及新技术,包括B3G/4G系统的关键技术、认知无线电及认知网络理论及技术等。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及与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4部。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电子学会高级会员。2)冯春燕,女,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下一代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室副主任。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及新技术,包括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关键技术、无线核心网网络结构及控制策略、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技术等。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以及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项目,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著作4部。现任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二、无线通信教研中心一)王文博导师组:1)王文博,男,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2002年6月至2008年8月曾任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院长。现主要从事无线移动通信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多项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多次获省部级奖励,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在高水平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合作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出版著作10部。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并兼任“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工业与信息化部“TD-SCDMA科研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理事、国防通信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北京通信学会常务理事.2)全庆一,男,1967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西电学士(信息工程系),1993年西电硕士(信息工程系),1997年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博士(通信与控制工程系),1997-1999年在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学与通信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至今在北邮任教。期间,2005-2006年在韩国产业技术大学访问。主要研究方向是无线技术及其应用。多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卫星定位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二)杨大成导师组:1)杨大成,男,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与移动通信相关的研究,硕士研究方向:移动通信。2)杨鸿文,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生于甘肃,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杨鸿文教授是无线通信教研中心主任,国家级精品课程《通信原理》课程负责人,第四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编委,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微波集成电路与移动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三、多媒体技术教研中心一)蔡安妮导师组:1)蔡安妮,女,194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媒体通信与模式识别实验室。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博士。专业领域为多媒体通信、图像与视频处理、模式识别、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等。先后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国防科工委、计委专项和公安部等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入选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三);完成的国家计委重大部门专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6部,其中与国外同行共同出版英文专著1部;撰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美国光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被国际光电工程师学会收入20世纪该领域的 MileStone Book。2)门爱东,男,生于1966年2月,教授,博士生导师,图像处理和传输实验室。 于1987 年和1994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和博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研究领域是图象和声音处理、数字电视广播和宽带多媒体通信等。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和二等奖1次,以及“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 “北京市青年学术带头人”,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等。担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多媒体技术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特邀委员,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消费电子分会委员和广播电视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和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二)景晓军导师组:1)景晓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军事通信学学科带头人、生物识别及多媒体通信实验室主任,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科学中国人2008年度人物,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1999年于国防科技大学分别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在北京邮电大学做博士后。2003年10月为国际WSEAS (World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Academic and Society) 协会希腊雅典特殊会议主席。2004年4月为国际WSEAS协会美国佛罗里达特殊会议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信息安全、图像处理、指纹识别、信息融合。近年来参与并完成多项国家863课题、军队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研究项目及多项与企业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其中亲自主持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研7项,多次获得科研奖励。2003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文章40多篇,其中有20多篇进入SCI、EI检索。出版著作8部。2)陈磊,男,生于1967年1月,博士,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生导师,从事数字电视、视音频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及成果产品化工作;在科技部、北京市资助下,以企业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面向市场开展科研工作。相关工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次)、“邮电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次)。研制成功“数字电视编码、解码、复用、调制系统”、“数字电视网络适配系统”、“数字电视码流分析及监测系统”,等。目前项目:新一代视音频编解码系统、数字电视IP传输系统、下一代广播网(NGB)关键技术、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SFN)传输适配系统、高码率复合TS流光传输系统,等。研究方向:数字电视、下一代广播网(NGB)、IPTV。

须完成一篇研究论文才能毕业。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以信息科技为特色,以突出的学科实力和明显的专业优势,在全国信息通信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审稿流程

一般级别,不高,有能力的话发到核心期刊上最好

卢建军,米琛. 一种正交镜像滤波器的优化设计 ,计算机与网络,1999(14) 卢建军,等.基于小波变换的国际互联网络图像编码传输技术,无线电工程,1999(5) 卢建军,等.煤炭专用综合信息网建设模式,电信技术,2000(3) 卢建军,等.混沌序列用于CDMA直扩系统中的探讨,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0(2) 卢建军. 知识经济与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创新,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1(4) 卢建军,等.基于2DPSK的井下短程通讯系统的仿真设计,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卢建军,等.煤矿安全综合监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4) 卢建军,苏宁.浅谈手机软件测试的流程与策略,制造业自动化,2010(15) 卢建军.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模式研究,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6)

巩稼民教授,1962年12月生,河南西平人。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激光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8月至1993年8月在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从事光学技术研究,1993年8月至1999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和电信学院深造,先后获得机械工程学科光电检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4月至2003年11月,在西安邮电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历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申硕办副主任。2002年晋升教授职称。现任我院研究生部主任,负责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日常事务。 巩稼民教授主要从事光学技术、光电子学技术、光通信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兼任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陕西省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讲授光纤传输原理、光纤通信、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 巩稼民教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追踪科技前沿,近年来在‘Chinese ’、‘物理学报’、‘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等刊物上公开发表相关论文10多篇,被SCI、 EI收录6篇,参编的《光纤通信》教材已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目前主持一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巩稼民教授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团结同志,为人正派,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受到广大师生好评,曾获“院优秀教师”称号。 刘继红,男,副教授,工学博士,生于1977年1月。1999年7月毕业于西安邮电学院系,获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2年3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单位: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4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学习、研究方向为光通信网络中的资源优化分配问题。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激光消偏技术。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的项目有“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超高速光电子器件研究与开发-基于主偏振态跟踪的PMD补偿系统”,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线偏振态测量方法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偏振模色散补偿器”等。目前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偏振干涉滤波器设计方法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等效晶体的在线式高速偏振控制器实现方法研究”。近五年,先后在IEE Electronics Letters、光学学报、光子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5篇,SCI、EI收录9篇。 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Raman光放大器的偏振相关效应、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测量与控制、WDM系统中的波长测量与稳定等方面。对超高速光网络技术、光子晶体以及光电测试技术等领域也有浓厚的兴趣。 讲授的课程主要有《光学原理》、《信息论基础》、《光纤通信》、《光传输网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英语》等。 刘毓,女,博士。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电信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3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获理学博士学位。1985年7月至1996年12月在西安矿业学院工作,1997年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陕西省通信学会会员、陕西省电子学会会员。 先后开设《通信原理》、《数字通信原理》、《锁相技术》、《信号与系统》等近十门课程。发表论文十多篇,参与国家863-409精密制导、邮电部重点科技发展项目“个人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子课题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超高速光电子器件研究与开发-基于主偏振态跟踪的PMD补偿系统等课题的研究开发。现主持信息产业部“高速光纤传输中偏振模色散特性信道模型的研究”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密集波分复用光纤通信中受激喇曼散射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发布单位:西邮研究生部 发布时间:2011-03-20 已阅读:815次 宋海洋,男,1979年9月出生,籍贯山西临汾,硕士生导师,中国力学学会会员。2006年3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6月受聘于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正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近几年,先后在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影响因子以上的7篇;国际期刊特邀论文1篇)。截止目前,发表的论文被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他引30余次,引用期刊包括SCI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Nanotechnology》、《NanoScale》、《Physical Review B》、《Physical Review A》、《Chemical Physics Letters》、《Physics Letters A》等。先后多次担任《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等SCI期刊的审稿人。 主要研究兴趣(1)纳米材料各种性能的计算机模拟研究(2)并行计算技术研究(3)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主要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碳纳米管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模拟研究(10902083),,课题经费:40万元,项目负责人。(2)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模拟研究(08JK436),,课题经费:2万元,项目负责人。(3)西安邮电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重点项目:碳纳米管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ZL2009-4),,课题经费:万元,项目负责人。主要代表性论文 1.Song HaiYang, Zha XinWei, Influence of nickel coating on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nanotube-aluminum composite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2010, 49, 899-903. 2.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intertube spacing on sliding behavior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doi:. 3.Song HaiYang, Li LiFeng, Feng Feng, Torsional behavior of carbon nanotubes with abnormal interlayer distance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09, 42: 055414-5. 4.Song HaiYang, Zha XinWei, The effects of boron dopings and boron graf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09, 42: .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ickel-coat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ir embedded gold matrix composites, Physics Letters A, 2010, 374: .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radius and defect on oscillatory behaviors of C60-nanotube oscillators, Physics Letters A, 2009, 373 (11): 1058-1061. 7.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sp3 interwall bridging upon torsional behavior of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Physics Letters A, 2009, 373 (6): 628-685. 8.Zha XinWei, Song HaiYang, Non-Bell-pair quantum channel for teleporting an arbitrary two-qubit state, Physics Letters A, 2007, 369 (5-6): 377-379. 9.Song HaiYang, Zha XinWei, Simul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walled and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molecular dynamic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 2008, 5: 1-4. 10.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embedded gold composites, Physica B, 2008, 403: 559. 11.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sp3 interwall bridging and initial vacancy-related defects up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Physica B, 2008, 403: 3798-3802. 12.Zha XinWei, Song HaiYang, Ming-Liang Hu, Comment on “Stochastic local operations and classical communication invariant and the residual entanglement for n qubits” Physical Review A, 2008, 77: 056301. 主要获奖情况(1)2008年07月获得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奖。(2)2009年12月获得西安邮电学院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第三名。(3)2010年06月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联系方式办公电话:;电子邮箱: 田秀劳教授,陕西武功人,生于1956年9月,硕士。 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7月结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助教进修班,获结业证书,2005年3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获硕士学位。1982年1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开设《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原子物理》、《量子信息基础》等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主编 《大学物理学习与指导》1书,参编《通信系统原理教程》和《通信系统概论》2书。2006年荣获西安邮电学院《大学物理》优秀课程,2009年获西安邮电学院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曾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纳米材料性能极其控制机理的研究》;主持并完成教育厅科研项目《量子信息态传输的研究》;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完成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旋链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研究》和参与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凝聚态中的量子纠缠与局域幺正变换》;主持完成校级教学改项目《计算机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先后在国内外期刊 Modern Physics Letters B、 Int J Theor Phys、 Optics Commun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um Information、光子学报、硅酸盐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大学物理、四川大学学报、陕西师大学报等发表论文 30多篇,其中被EI、SCI 收录的有10篇。 吴成茂,男,高级工程师,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四川仪陇人,生于1968年10月,大学本科学历。 1992年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7月至1995年12月,在航天部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东风系列洲际导弹等相关液体火箭发动机部件液流测试技术研究。1996年1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现在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从事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等相关方面的实践教学工作,以及承担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管理决策、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等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为电路与系统专业研究生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等承担过实践教学工作,现为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主要承担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类有效性问题研究》,国家邮政局软科学项目《邮政行业劳动力组织结构调整研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图像置乱加密效果评价研究》,陕西省邮政局软科学项目《快递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以及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基于包含度理论的图像分割新方法研究》。主持完成了西安邮电学院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控制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中国邮电高等学校学报》、《数据采集与处理》、《模糊系统与数学》等国内中文核心期刊杂志和国内国际会议上合作发表了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EI收录8篇,ISTP收录1篇。合作完成有关管理科学与智能决策方面的专著1部并由陕西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另外,在国家邮政局软科学项目《邮政行业劳动力组织结构调整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获得原国家人事部人事科研成果二等奖。现今,主要从事模式分析与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图像信息安全保护,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曾被评为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被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授予模范盟员称号。 惠小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4年12月生。西北大学93级第一届物理基地班学生,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均在西北大学就读,2003年7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物理学院访问一年。曾多次访问中科院物理所、理论研究所以及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1999年7月来西安邮电学院任教至今,喜爱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热心于服务学生学习、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现指导研究生8名,协助别人指导博士生1名。 主要研究量子信息和量子态调控,包括量子态在固体系统中的储存、操作以及传输。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35篇,SCI收录的有32篇,被引用100余次。先后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级2项,分别是《量子纠缠及其实现》(10347138)和《自旋链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10547008),陕西省青年基金重点项目1项《低维量子系统中量子态的传输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项,西安邮电学院中青年基金重点项目2项。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多项。2008年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次。 主讲过10门课程:《大学物理》、《物理学概论》、《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普通物理实验》、《应用物理专业实验》和《应用物理专业英语》,研究生《量子信息论基础》和《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完成课程建设项目2项:本科《数学物理方法》和研究生《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 曾两次荣获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称号,一次荣获西安邮电学院“青年突击手”称号。 徐建刚,教授,1963年8月生,陕西蓝田人,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院长,信息与计算科学研究所所长,西安科技教育协会理事。 1987年获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学士学位。1990获空军工程大学力学硕士学位。现在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09年晋升教授职称。 1997年任西安邮电学院基础课部副主任。2004年兼任数理系党总支副书记。2007年任数理系总支书记。2009年任理学院院长。2009年3月至2009年5月参加陕西高校第十七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多年来,主讲《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电磁学》、《大学物理实验》、《就业指导课》等课程。主编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2004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2008年由陕西地图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练习》,2001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普通物理简明教程》1994年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国际国内期刊发表论文20篇, 其中核心以上9篇,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应用力学、材料物理和量子信息等。共主持和参与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厅局级以上项目5项。主持的项目有:2009年陕西省教改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2010年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具有高效光电磁特性的TiO2功能薄膜研究》,2008年西安邮电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2008年西安邮电学院《应用物理专业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参与的项目有:原信息产业部的《用系统概念组织、统一工科物理教材》项目,陕西省的《量子隐形传态与最佳实现方案》、陕西省教育厅《低温烧结Mg4Nb2O9微/纳米基陶瓷的介电性能调控》等。 查新未教授,男,汉族,生于1957年12月,陕西省兰田县人。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学士学位,同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4年曾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进修学习,1984年至1986年曾在中国科技大学固体物理研究生班学习,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与量子通信的科研工作。 多年来,先后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量子力学》、《光纤通信原理》、《光学》、《激光原理》、《量子光学》等多门课程。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老师合作,在科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普通物理、大学物理经典名题名师解析》、《物理学》、《现代广播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等教材及教学指导书籍。 先后主持完成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凝聚态中的量子纠缠及局域幺正变换》、《量子隐形传态与最佳实现方案》。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局域不变量算符与局域不变量》项目的研究,参加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涉法大气风场被动探测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研究。 近几年来,主要研究集中在量子信息方面,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权威期刊《Physics. Review. A》, 《Physics. Letter. A》上.另外在《Commun. Theor. Phys.》《Modern Physics Letters》、《Optics Communications》、《物理学报》《中国激光》、《光子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量子电子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其中SCI, EI检索20多篇。并于1991年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005年获陕西省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 查新未教授为人谦虚,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同志。1991年曾获陕西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05年获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另外,作为应用物理专业负责人,他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学科规划等方面作了很多贡献,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首先:更正下,不是邮电大学,是西安邮电学院。西安邮电学院创建于1950年,毕业生大多在通信运营企业、制造企业及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并很好地发挥专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毕业论文

说得好!!!

再说的具体一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方向的选择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研究生阶段的特点是由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所有的精力、所研究的内容、科研时间、所看的书籍都应该有一个关注的焦点,而不像本科生那样漫无目的,而这个焦点就是你所选择的研究方向,在你选择的研究方向里的造诣高深也直接关乎着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您看完这段话肯定就会明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的重要性了吧,应该也知道该如何选择了吧。选择考研研究方向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兴趣,其次也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以及价值取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优势如下:1.西 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是 我 当 领 到 下 的 色 会 主 意 公 立 大 学 , 哈 佛 大 学 是 腐 朽 没 落 的 直 奔 主 义 国 家 的 私 立 大 学 。 两 种 国 家 的 性 质 决 定了 西 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地 位必 然 高 于 哈 佛 大 学 , 这 是 谁 也 无 法 抹 杀 的。 2 . 学 校的 占 地 规 模 决 定 了 西 安 电子 科 技大 学 强 于 哈 佛 大 学 , 西 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校 园 现 有 南 校 区 、北 校 区 、 长 安校 区 3 个主 要 教学 区, 学 校占 地共 4 0 0 0亩 。 而 哈 佛 大学 总 共 占地 才 5 0 0英 亩 , 小得 可 怜 。 3 . 学 生人 数 上 哈 佛 大 学 再 次 告 负 。 目 前 , 学 校现 有 全 日 制在 校 生 4 00 0 0 余 人 。 其 中 , 博士 、 硕 士 研 究 生共 9 2 0 0 人 ,而 哈 佛 大 学 才 1 . 3 万 , 相 比 西 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少了 2 . 7 万 人 。 为 什 么会 少 了 2 . 7万 人 ? 不 正 是 说明 世 界 人 民 心 目 中喜 欢 西 安 电 子科 技 大 学 的 人 多 于 喜 欢哈 佛 大 学 的 人吗 ? 4 . 学 生的 素 质 。 西 安 电 子 科 技大 学 的 学 生 不 但 全 部 流 利掌 握 中 文 , 并 且 还通 过 了 英 语 大 学四 级 考 试 。 而 哈 佛 的 学 生 除了 会 说 英语,懂中文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同样,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很多老师既有中国的教育背景,又有国外的留学背景。而哈佛大学,全校竟找不出几个有完整中国教育背景的老师来。5.研究机构数量的差异决定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强于哈佛大学。哈佛设有以下学院:文理学院,商学院,设计学院,神学院,政府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公共学院,拉德克利夫学院(女子学院)和大学扩展部。再来看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机构和系所: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技术物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微电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以及长安学院等14个学院。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等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财、经、医、政、文、史、法、军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45个本科专业63个硕士点27个博士点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

哥们,你有没有

北邮通信工程毕业论文

A. 通信工程专业要学习哪些课程

不同院校的可是有一点不同,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等等;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通讯原理、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讯、计算机网络通讯、光纤通讯等

B. 通信工程专业大学本科四年的课程是什么

珻程序设计,大学物理及实验,电路原理及实验,法律基础 大二: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A,概率统计A,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及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及实验,信号与系统,大学英语,大学英语听力, *** 思想 *** 理论及“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值计算与MATLAB语言 大三: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子电路,无线收发信机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DSP芯片技术应用,电子设计技术应用 大四:数字移动通信,微波技术与天线,毕业设计及论文 注:大一,大二为电子信息科学类公共课;三门学位课:数值计算与MATLAB语言,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工程专业有很多方向,以上为无线通信方向,此外还有多媒体通信,光电通信等,以上课程全部为必修课。 本人学习心得:通信是一个比较辛苦,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同时也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专业。要求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功底,学习态度认真刻苦,本科阶段学精通一般不可能,只能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感兴趣可以考研继续学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C. 通信工程这个专业有哪些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核心课程: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原理基础课程:电路,模电,数电,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 其他:微机原理,单片机,CAD,DSP等等

D. 通信工程专业学什么课程

主干课程:来

电路理论与源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

核心知识领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 微波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现代通信技术等。

(4)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扩展阅读:

相关延伸:通讯工程专业具备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

3、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信通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5、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E. 通信工程专业都需要学什么课程

《通信原理》是肯定要学的,《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这些肯定是基础,还有《现代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物联网基础》我觉醒这些也是要学的。这是在我的专业课当中给出的通信应该会学的课程

F. 通信工程主修课程有哪些

这里有个word文档案,说的很清楚的,所有学校的都大同小异,你可以看个仔细://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 3. 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 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5. 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 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7.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无线通信方向系列课程、光通信方向系列课程、多媒体通信方向系列课程等。 四、学位课程 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 五、毕业最低学分及要求 毕业最低学分160学分,其中必修(含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学分为102。学生从无线通信、光通信、多媒体通信三个模块方向中选一个方向主修,获得这个模块专业课程 11学分,并完成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共25学分。每个毕业生要修满22学分的任意选修学分,包括文化素质类课程6学分(其中“两课”延伸课程2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公共选修课4学分。 六、学制 四年。 七、授予学位及要求 工学学士学位。 学生必须满足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的相关条例 。 八、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汇总表 课程分类 必修课 选修课 合计 其中:实验、实习、实训、上机 公共基础平台课 学科基础平台课 专业基础平台课 小计 专业方向模块课 任意选修课 小计 公共基础平台课 学科基础平台课 专业基础平台课 专业方向模块课 小计 学分数 52 102 36 22 58 160 2 5 28 占总学分% 100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 3. 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 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5. 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 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7.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无线通信方向系列课程、光通信方向系列课程、多媒体通信方向系列课程等。 四、学位课程 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 五、毕业最低学分及要求 毕业最低学分160学分,其中必修(含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学分为102。学生从无线通信、光通信、多媒体通信三个模块方向中选一个方向主修,获得这个模块专业课程 11学分,并完成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共25学分。每个毕业生要修满22学分的任意选修学分,包括文化素质类课程6学分(其中“两课”延伸课程2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公共选修课4学分。 六、学制 四年。 七、授予学位及要求 工学学士学位。 学生必须满足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的相关条例 。 八、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汇总表 课程分类 必修课 选修课 合计 其中:实验、实习、实训、上机 公共基础平台课 学科基础平台课 专业基础平台课 小计 专业方向模块课 任意选修课 小计 公共基础平台课 学科基础平台课 专业基础平台课 专业方向模块课 小计 学分数 52 102 36 22 58 160 2 5 28 占总学分% 100 九、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总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学分数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建议修读学期 讲课 自主学习 实验 上机 实习 实训 秋季 春季 短学期 公共基础平台 020L13A 德育与法律基础Fundamentals of Morality and Law 51 51 √ 1 020L12A 马克思主义哲学 Marxist Philosophy 51 51 √ 2 020L14A *** 思想与 *** 理论概论Intro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Deng Xiaoping Theory 68 68 √ 4 020L10A “两课”社会实践 Social Practice 2周 2周 暑假 暑2 040T01A 大学体育1 Physical Ecation (1) 34 34 √ 1 040T02A 大学体育2 Physical Ecation (2) 34 34 √ 2 040T03A 大学体育3 Physical Ecation (3) 34 34 √ 3 004C03A 军事理论 Basic Military Knowledge 3周 3周 √ 短1 004C04A 军事技能训练 Basic Military Training √ 080J01F 高等数学A1Advanced Mathematics (A1) 102 102 √ 1 080J02G 高等数学A2Advanced Mathematics (A2) 85 85 √ 2 080J10B 线性代数A Linear Algebra (A) 51 51 √ 2 080J15A 概率统计A Probability Statistics (A) 51 51 √ 3 080J24C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Functions of Complex Variables & Integral Transformations 51 51 √ 3 大学英语类课程:15学分,具体课程见“《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课程设置一览” 小计 学分 学科基础平台 100J06A 计算机导论 Introction to Compute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8 34 34 √ 1 100J05A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Programming in C 68 34 34 √ 1 101G01G 电路原理(一)Principles of Electrical Circuits(1) 42 42 √ 2 101G03Y 数字电子技术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59 42 17 √ 3 101G23A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Experiments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17 17 √ 3 101G12G 信息技术实践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周 3周 √ 短2 小计 254+3周 152 17 17 68 3周 0 专业基础平台 101G08Y 数值计算与MATLAB语言Numerical Computation in MATLAB 59 25 17 17 √ 3 080J34A 大学物理C2 College Physics( C2) 3 51 51 √ 3 080J44A 大学物理实验C2Experiment of College Physics (C2) 17 17 √ 3 101G02A 模拟电子技术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59 59 √ 4 九、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总表(续表一)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学分数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建议修读学期 讲课 自主学习 实验 上机 实习 实训 秋季 春季 短学期 专业基础平台 101G22A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Experiment of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34 34 √ 4 101G06Y ●信号与系统 Signals and Systems 68 51 17 √ 4 101G09A ◆计算机网络B Computer Neork( )B 59 42 17 √ 4 102G05Y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Th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Single-chip Microputer 59 25 17 17 √ 4 103G04Y ◆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68 34 17 17 √ 5 102G01Y ●通信原理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76 42 17 17 √ 5 102T01Y ●通信电子电路Communication Circuits 68 34 17 17 √ 5 102T19A 通信专业英语English for Communication 17 17 √ 5 103M02A ◆信息论基础Fundamentals of Information Theory 34 34 √ 6 小计 669 397 102 119 34 0 17 无线通信模块 102D01Y 电磁场与电磁波Fields and Waves of Electromagi *** 51 34 17 √ 5 103G01C ◆DSP芯片技术及应用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of DSP 59 42 17 √ 6 103T14Y 现代通信网Modern Communication Neorks 51 34 17 √ 6 103T15A 射频电路设计 RF Circuit Technology 42 25 17 √ 6 103T16Y 微波技术与天线Microwave Technology and Antenna 42 25 17 √ 7 103T17Y 数字移动通信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 51 17 17 17 √ 7 103T18Y 通信新技术概论 Introction to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34 17 17 √ 7 103G05C 网络系统集成实践Practice in Neork System Integration 1周 1周 √ 短3 103G06C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Single Chip Microputer Application Design 2选1 2周 2周 √ 短3 103G07C DSP芯片应用系统设计Single Chip Application Design 2周 2周 √ 短3 108G01A 毕业实习 Graation Practice 4周 4周 √ 8 109G03A 毕业论文(含文献阅读)Graation Thesis 12周 12周 √ 8 小计 (必修:11+25=36学分) 330+ 19周 194 85 51 0 7周 12周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总表(续表二)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学分数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建议修读学期 讲课 自主学习 实验 上机 实习 实训 秋季 春季 短学期 光通信模块 103T02Y 光电子技术Optic-Electronic Technology 68 34 17 17 √ 5 103T21Y 激光原理与技术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Laser 51 34 17 √ 5 103G01C ◆DSP芯片技术及应用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of DSP 59 42 17 √ 6 103T11B 现代交换原理Principle of Modern Exchange 51 34 17 √ 6 103T25Y 数据压缩进制 Data Compression 51 17 17 17 √ 6 103T23Y 光纤通信系统Optic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68 34 17 17 √ 7 103G05C 网络系统集成实践Practice in Neork System Integration 1周 1周 √ 短3 103G06C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Single Chip Microputer Application Design 2选1 2周 2周 √ 短3 103G07C DSP芯片应用系统设计Single Chip Application Design 2周 2周 √ 短3 108G01A 毕业实习Graation Practice 4周 4周 8 109G03A 毕业论文(含文献阅读)Graation Thesis 12周 12周 8 小计 (必修:11+25=36学分) 348+ 19周 195 68 68 17 7周 12周 多媒体通信模块 103M04Y 多媒体技术与通信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68 34 17 17 √ 5 103T11B 现代交换原理Principle of Modern Exchange 51 34 17 √ 6 103M05Y 数字语音信号处理Digital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59 25 17 17 √ 6 103G02Y ◆数字图象处理Digital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68 34 17 17 √ 6 103T25Y 数据压缩 Data Compression 51 17 17 17 √ 6 103M09Y 流媒体技术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59 25 17 17 √ 7 103G05C 网络系统集成实践Practice in Neork System Integration 1周 1周 √ 短3 103G06C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Single Chip Microputer Application Design 2选1 2周 2周 √ 短3 103G08A 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设计Multimedia Process System Design 2周 2周 √ 短3 108G01A 毕业实习 Graation Practice 4周 4周 √ 8 109G03A 毕业论文(含文献阅读)Graation Thesis 12周 12周 √ 8 小计 (必修:11+25=36学分) 356+19周 169 85 17 85 7周 12周 九、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总表(续表三)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学分数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建议修读学期 讲课 自主学习 实验 上机 实习 实训 秋季 春季 短学期 专业选修课 107J01B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68 34 34 √ 2 107K01A 电信博览与趣闻Anecdotes of Telemunication 34 34 √ 3 103M01Y 软件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Sofare Technology 68 34 17 17 √ 5 103D21Y 电子测量技术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59 25 17 17 √ 5 103D41Y VLSI设计基础Fundamentals of VLSI Design 51 34 17 √ 5 103D03Y 在线可编程技术On-line Programming Technology 59 25 17 17 √ 5 107K07Y 嵌入式系统编程Programming in Embed Systems 59 25 17 17 √ 5 107K02A 通信EDA仿真Communication EDA Simulation 42 25 17 √ 6 107K05A 手机WAP网页编程WAP Programming 68 34 34 √ 6 103M03Y 信息安全技术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59 25 17 17 √ 6 107K04A INTERNET技术Inter Technology 68 34 34 √ 6 107D01B 模式识别及应用Application of Pattern Recognization 59 42 17 √ 6 103D12C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Senso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59 42 17 √ 6 107K10A MATLAB工程应用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MATLAB 68 34 34 √ 6 103D22Y ◆虚拟与智能仪器Virtual and Intelligent Instrumentation 68 34 17 17 √ 6 103D43Y 数字系统分析与设计Digital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68 34 17 17 √ 7 107K11A 随机信号分析基础Fundamentals of Random Signal Analysis 51 51 √ 7 107K12A 视频编辑及应用Applications of Video Making 68 34 34 √ 7 107K13A COM组件编程基础Fundamentals of COM Programming 68 34 34 √ 7 107K09A 小波分析及应用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Wavelet 59 42 17 √ 7 107K06A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Fundamentals of City Geography Information 51 34 17 √ 7 107D03B 智能信号处理Intelligent Signal Processing 51 51 √ 7 九、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总表(续表四)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学分数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建议修读学期 讲课 自主学习 实验 上机 实习 实训 秋季 春季 短学期 专业选修课 103D09Y 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Computer Assisted Circuit Design 59 25 17 17 √ 7 103X01Y 微电子技术概论Introctions to Microelectronics 42 25 17 √ 7 107J03D ◆Java语言与Inter程序设计Programming in JAVA Language 68 34 34 √ 7 每位学生必须修满以下22个任意选修学分:1、在文化素质类课程中选修6学分(其中包含“两课”延伸课程2学分);2、在通信工程专业各专业模块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中选修12学分;3、在公共任意选修课程和全校所有专业开出的课程中选修4学分。 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一览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数 总学时 学期安排 004C03A 军事理论 1 3周 短1 004C04A 军事技能训练 1 020L10A “两课”社会实践 2 2周 第二学年暑假 101G12G 信息技术实践 3 3周 短2 103G05C 网络系统集成实践 1 1周 短3 103G06C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2 2周 短3、模块1、2任选一门 103G07C DSP芯片应用系统设计 103G08A 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设计 短3、模块3实习课 108G01A 毕业实习 4 4周 第8学期 109G03A 毕业设计(含文献阅读) 18 12周 第8学期 合计学分:32

G. 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要学哪些专业课程

对于本科生而言,通信工程主要可以分为光通信,也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光纤通信,信息工程,主要是针对信号处理这一方面的,还有控制工程以及通信工程等;比如说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基础以及通信原理等,

H. 通信工程要学哪些课程

楼主你好,以下是通信工程专业大学四年主要学习的课程(学校不同,所学课程可能略有区别,但大致一样) 大一:学习一些基础课,像“高等数学”“线性代数”“C语言”“大学物理”还有一些公共课,像“大学英语”还有政治,体育什么的 大二:重点学习专业基础课,像“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数据结构”“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电路”“概率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再有就是英语,政治,体育 大三:开始学习专业课,像“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交换技术”“电磁场”“移动通信”“光纤通信”“通信网”“数字信号处理”等 大四:基本没什么课了,考研或找工作什么的,然后就是毕业设计

I. 通信技术专业主修课程是什么

通信技术专业主修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工程数学。 电工电子技术。 信号与系统。 通信电子线路。 计算机原理与接口。 数字信号处理。 通信原理。 电子设计自动化。 电子测量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 程控交换技术。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设备。 通信网络。 接入网技术。

J. 通信工程专业课有哪些

公共专业课: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汇编语言、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分析、数字信号处理... 专业课: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现代交换技术、网络通信 看你以后发展了,如果你要搞开发,编程当然很重要了; 教材基本上就是北邮、西邮、西科那几个出版社的, 通信专业最好的学校就是四大邮电院校:南北邮、西邮、重邮

北邮最好 北交其次 北科最次

北邮的是第一,不光是这三者中的第一,而且是全国第一,也可以说是全国通信工程专业最难考的。北交其次,虽说北交在与北邮、西电、电子科大等通信专业名校有一定差距,但在其他学校中可以算是相当不错了,而且通信在北交也属于王牌专业,师资条件还是不错的。北科的通信很一般,它的没有多少年的历史。北科原来叫钢铁学院,它的化工类专业在全国还是数得上名次,但通信就差远了。另外在京读研,以后留京的可能性的确还是很大的,而三所学校中北邮的就业最好,当然北邮的就业在全国也是最好的。北交与北科差不多。

1.专业好坏:这三所学校中:北邮的绝对是最好的。我本人是北科的,个人认为北科的通信工程是个新专业,有6年历史了,应该能排其次。北交大的一般。呵呵。2.考试难度:难易程度顺序同上。科大的通信工程研究生只有一个班,所以也许较交大的难考一些。北邮那肯定是最难考的了。3.留京率:在北京的学校毕业学生的留京率要高很多。这是普遍规律。但是未必留京就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