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写学位论文的心得体会一千字左右

发布时间:2024-07-05 23:26:31

写学位论文的心得体会一千字左右

论文都总结的话,就要把之前那个看的你说你所那个描述的事件的一个总结,以及你以后要对于这样的发展。

读后感,就是写一个人读了某本书、某篇文章、某个故事后获得的一些心得和体会,然后把这种体会用文字记录和表达出来的文体,就是读后感。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论文读后感怎么写,希望对你有帮助。想要把论文读后感写得出彩的话,并不十分难,关键是你能读懂文章,然后把你的一些个人简洁给完整表达出来即可。不过有些人对读后感的写作感觉比较难。第一步:要把所读的论文给吃透。比如说这个论文的主题是什么,产生背景是怎样的,它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的观点有意义吗或者有趣吗?它论证这个问题或观点时采取的是哪些论据和论证手段,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这样的结论有什么意义或者其实,这个结论是否存在问题和不足等。要把这些都搞懂了,你后期写读后感就利索多了。第二步:把你对论文的理解和想到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在内心梳理好,打好腹稿了,才开始下笔写文章。读后感虽然讲究的是随个人的性致来发散思考,但是你个人引发出的论点和论题也不应该离所读的论文主旨太远,否则两者之间就没啥联系了。第三步:要谨记写论文读后感要有明确的论点、论据。而非是让你写流水账,也不是让你写记叙文,让你写的是自己真心实意的感受,对这个论文的看法,以及你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看法,对你未来的人生和处事方法等有哪些借鉴或者改变、指导等。第四步:执笔为读后感拟题目。一般常见的题目格式大概为——“读《……》有感”或者“《……》读后感”,这种格式就是使用你所看到的论文题目直接加上“读后感”这三个字就行了,简单明了,不拐弯抹角,很直白。不过你想让题目更出彩一点的话,可以把你自己论文的观点当主标题,然后副标题再写上“读《……》有感”就行了。第五步:简述所看论文的主要内容。把你所看的论文的.主旨内容用自己的文字复述简明扼要的复述一遍,然后重点阐释自己的总体感受和观点。这是作为文章的第一段开头来写的,文字不需要太多,以免出现凤头鸡尾的现象,两三百字就可以了。第六步:叙述你这篇读后感的主要内容和自身的感受。这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多段表述,首先你对所读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然后再细细地去论证就好了。其中,也可以重点针对所读论文的一些内容和语句进行感情抒发。毕竟这里写的是读后感嘛,有点真情实意表达在里边才比较妥当。不然整个文章看起来冷冰冰的,实在是不成功的一篇读后感哟。第七步:写你读完这篇论文后,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带来哪些思考。这个思考可以是对你的学习、生活、信心等各方面的,也可以是对现在社会的一种呼吁、感触和思量。不管怎么说,写论文的读后感,主要是写你内心切实的一种感受,而非让你“强附上一些浮夸的东西”,所以抓住了你的真实感受,就能够很好的组织语言写下来了。

阅读了一篇学术论文写作,感受到其中的学术水平,也知道了其中的学术论文结构。现在就让我分享一下关于学术论文的读后感吧! 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 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心得 摘要: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通过认真参加了四次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对我以后的论文写作有着很大的帮助,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导。 关键词:论文写作;规范;心得 前言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通过认真参加了四次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将本学期的收获与心得进行如下总结。 1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 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 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 义。 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2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 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 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3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硕士论文的撰写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研究训练过程。从选题开始到答辩为止,包括一系列互相衔接而又密不可分的环节。只有把握好这些环节,才能达到培养独立研究能力的目的。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撰写和遵守学术规范的认识,现以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规范为例,就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谈一下自己 的心得和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选题 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首要环节。选题的好坏往往是决定论文成功与否的关键。要选好题目,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选题要符合研究方向,不能超出本专业研究方向的范围随意去选,否则即使论文作得不错,也不易被通过。 第二,选题的价值性。研究课题在理论上要有开拓价值。凡是难以提出自己见解的题目,最好不要去选。 第三,要有现实意义。选题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不但要考虑“热点”问题,而且要善于发现具有发展潜力和前途的题目。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需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也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四,选题的可行性。要在研究方向的范围内,根据所掌握的或可能掌握的资料,确定论文的题目。一方面要“小题大作”,而不要“大题小作”。另一方面要考虑题目是否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如果资料很少,无法下手,也是不可取的。把握好这两点,论文就好拓宽加深,比较容易写深写透,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能做到得心应手。 做好开题,架好桥梁 开题是介于选题和写作之间的中间环节。做好开题工作,就能架起课题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将研究构思真正地开始付诸于实施。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查阅、消化和综合文献。题目确定后,要集中一段时间查阅文献。科学研究必须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或走弯路,并力求有所前进。在这个过程中要与导师多加沟通,根据导师提供的一些主要文献扩大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并根据已经掌握的文献,从这些文献所引证的参考文献目录中进一步去查找其他文献。这种“顺藤摸瓜”的方法,是一个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较多资料的捷径。另外还要查阅与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关的学术期刊,特别是一些重要期刊,要尽量精查精读,读一些重点文章。这里,起码要看完所有目录。这样,就可以了解本学科专业在这个问题上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便从中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还要重视报刊文摘中的“二次文献”。 在研究文献资料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弄清别人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有无创新,有无偏颇之处;二是要弄清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别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三是要弄清别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不要盲目追随,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能够举一反三、扬长避短。 开题阶段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包括进展与问题;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和基本思路;论文完成时间,等等。开题报告在导师规定时间写好后,提交导师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进入写作阶段。在写开题报告之前,最好能写出一个研究综述来。这样,开题报告就会写得很实在、很具体,也为下一步拟订大纲奠定扎实的基础。 论文写作,重中之重 学位论文写作的第一阶段是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形成详细的写作提纲。提纲一定要经过导师的审阅和批准,方可开始写作。对于提纲,首先是要推敲好题目。论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要使读者一看就能抓住该文的主要特点。题目要具体不要空泛,要醒目不要流于一般,要简练不要冗长,更要注意思想的确定性,不要给人以似是而非的印象。 第二阶段是论文写作。论文写作忌匆忙从事,且不要无纲而作或草纲而作,以免走弯路,做无效劳动。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提纲中的问题,要注意及时加以修正。硕士学位论文一般控制在3~5万字,不易过长或过短。正文写好后,还要写好以下内容: 1、论文摘要。摘要是论文的“窗口”,要以十分简练的语言概括论文的精华。摘要最好是在全文完成以后再写,这样可以概括得更准确一些。写外文摘要时最好不由中文摘要直接翻译,因为中、外文的写作习惯是不同的,直译往往效果较差。应当摆脱中文的束缚直接用外文写作。篇幅还可以稍长一些。 2、关键词。要精选能反映本文主要特点的单词或词组。词组应简明通用,约定俗成,不要生编乱造。词组不宜过多,一般以3~4个为宜。 3、引言。引言的内容是要提供该论文的研究背景,包括研究的意义、历史和现状,由此引出写作论文的目的。 4、注释。注释要求准确、统一、标准化。引证一定要核对原文。特别是经典著作,有新版本的就不能引用老版本。格式要按照新闻出版署的规范要求进行统一。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目录不规范是论文写作中的通病。列举参考文献时应注意:只能列出自己读过的文献,不能列出自己没有读过的文献;只能列出和本文有关的文献,不能列出不相干的文献;文献目录编排一定要分类,分类的参考系可以自己酌情而定。 6、致谢。这也是论文中必须有的内容。对自己论文的写作过程作些说明是必要的,对曾经支持和帮助过自己写作的人,特别是对自己的授课教师、论文的指导教师,表示感谢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分寸,溢美之词太多是不必要的,把一些不大相干、无关紧要的东西也写了上去,是不合适的。 论文的写作过程,一般要经过大纲、初稿、定稿几个阶段。只有精心修改数易其稿,才能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一般地说,在内容上要具有理论感、现实感和历史感。就是说,一定要有理论的深度,要有历史的根底,要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在 逻辑上,要具有整体性、规范性、朴实性,即体系要严密,表述要规范,包括印制成册过程中的校对,都要一丝不苟;文章要朴素无华,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要弄些故意让人读不懂的东西。 精心准备,做好答辩工作 答辩是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争取学位必须通过的环节,是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以组织的形式对学位论文进行集体审查和评定。它不仅考查学位论文是否合格,而且考查学生在这个领域里所达到的理论水平。在答辩过程中,要认真准备好发言提纲。要把论文的精华部分特别是具有创造性的部分的思路整理出来,要突出重点,不要什么都讲。要记熟发言的内容,发言时不要念稿子。稿子只能作为发言时的“备忘录”。对于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做好记录。需要回答的问题,一般是答辩委员会主席指定回答的几个问题。有时候需要进行归纳概括,回答几个主要问题。在答辩中回答问题,要掌握好时间,长话短说,少而精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发言,切忌长篇大论,虎头蛇尾;不可偏离主题,答非所问;要谦虚,禁忌强不知以为知。 4总结 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仅仅遵守写作格式和体例规范是不够的,除了必要的知识要求和技巧方面的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首先,学贵有恒。在为学的道路上,有中道而废和功成业就两种可能性,功亏一篑和大功告成完全取决于学者有恒和无恒。通过了解大师的学术生涯和治学之路,我深刻体会到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应当发扬有恒的精神,锲而不舍。第二、学贵专一。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治学必须注意精力集中。最后,学贵于勤。“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一名研究生,无论是进德还是修业,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精益求精。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也深刻认识到,论文要讲究社会责任。论文的功能是发现真理,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造福于大众,而不是危害社会和大众。论文的发表,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也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论文的内容不可违法,包括论文作者不允许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作为自己论文里的内容,所有引用文献都应在论文里加以注释。论文的质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质。 一个学期的课程接近尾声,通过学习与研究,我对于如何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怎样遵守学术规范以及怎样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秉承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同时还要注重论文的社会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会谨记老师的教导,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同时牢记作为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导! 关于时间的学术论文写作 何谓“时间”? 摘要:随着二元论世界观的由盛而衰,从传统到近现代,西方哲学家眼中的时间经历了一个由外在到内在、由“纯粹客观”到与实存主体融合的过程,这对实存生命价值的呈现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时间;客观;实存主体;生命价值 从哲学上定义“时间”是件困难的事情,奥古斯丁说:“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时,我倒清楚;当有人问我而我想要解释时,却茫然了。”1,205页但西方的哲学家并没有停止探索何谓“时间”这一问题。 一、西方传统时间观 古希腊哲学家基本把时间看成外在于主体的存在。以亚里士多德为例,他这样定义时间:“时间正是这个――关于前后的运动的数”2,219页。即时间不等同于运动本身,但是通过运动和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时间的存在。此时,时间是主体可以感受,却不会随主体状态而变迁的。 中世纪时对时间做出解释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这位神学家认为时间是上帝创造的,可见时间在此仍是外在于主体的客体,仍停留在二元论的思维框架内。不过,上帝创造了时间之后,“时间存在于我们心中”3,247页,“时间不是自在之流,而是思想的延展”3,253页。时间不再是独立的自在存在,时间客体由此出现了融入主体的萌芽状态。 康德突破了从经验中得出时间概念,他认为,事物经验中的同时存在或者彼此相继是以时间为条件才可能的;康德也避免像神学家一样从神学的角度规约时间,他认为时间是感性的主观的形式,康德说时间的特点在于它是“内感官”的形式,即“时间是(我们灵魂的)内部出现的直接条件,从而就是外部出现的间接条件”,“是我们(人类)的直观的纯然主观条件(我们的直观总是感性的,即在我们为对象所刺激的限度内),而离开主体,在其自身说来,是无意义的”4,75页。康德创造性地将这两方面结合到一起,提出时间的“经验的实在性”。时间这一感性的主观形式唯有在应用到感性的现象上,才有实在性,也就是客观有效性。也就是说,时间这一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必须与感性的现象相结合。这二者,彼此脱离对方,即会落空,成为“空观念”。康德所说的感性的现象,也不是我们日常所指的现成的自然中存在的客观的现象,而是感性所挑起、呈现的,与感性主体发生关系的现象。可见,康德的时间观中已然呈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呈现、相互成就。 二、西方近现代时间观 跨出传统的时间观范畴之后,西方哲人的时间观进一步由外在而走向内在。 胡塞尔的时间观即是如此,他的时间是主体的内在时间。此一内在时间是纯粹意识时间。这种内在时间意识整理和统摄心理体验、感受、情绪和意志,但它不是对象性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本身,而是把体验与体验连在一起的这种必然形式。“不可能有延存的体验,除非它被构成与一个作为过程或绵延统一物的诸所与样式的连续之流中……‘当下’的连续性是一种永远更新的内容形式的连续性”5,205-206页。这些相互分离,零散杂乱的心理感受内容之所以能以统一化的绵延形式出现在心理过程中,就在于它们被纳入了一个统一化的秩序之中,而这种先验的统一化的秩序就是内在时间。胡塞尔的内在时间包含有时间的对象性和自我性两方面的功能。对象性是指绵延的时间意识将诸多零散的内知识材料统一化,从而实现了内在时间;自我性意味着内在时间在构造对象的同一性的时候也依其自身实现了自我的自身构造。 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则将时间内化到本体中,上升到本体论的层面。在海德格尔的哲学理论中,此在由时间的视野而领会着、解释着存在的一切。所以,时间是与人的生命存在紧密相连的。此在、存在都是时间性的,所以,必须先要理解时间。在海德格尔看来,时间有众多的特点,如立体的、动态的等等。 在人们日常的观念中,时间是单向流动的、是线性的,然而在海德格尔看来,时间是“将来”、“过去”、“当前”三种时间样式的共同到时。“时间性根本不是‘存在着’,时间性不存在,而是‘到时候’”6,375页,“到时不意味着诸绽出样式的‘前后相随’将来并不晚于曾在状态,而曾在状态并不早于当前,时间性作为曾在的当前化的将来到时”6,398页。其实这就意味着,时间是一个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位一体、交互伸达的立体的整体。时间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时间并非先是一存在者,而后才从自身中走出来;而是时间性的本质即是在诸种绽出的统一中到时。”6,375页时间的这一系列特点,与此在的存在状态直接相关。在三维交互伸达、动态变化的时间中来理解此在,则“此在并没有一个它只是停留于其上的终结,而是有终结的生存着”6,346页。此在的存在的终结就不是简单的在某一特定的时刻的终结问题,而生存与终极的时时并存,使得此在的存在处在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的状态中。 三、时间观变迁的意义 西方人对时间由外在而内化地看待的、不断哲理化的过程,是与西方人基本的世界观变化相一致的。传统西方以二元对立的世界观看问题,强调以理性、客观的态度中立地分析问题,在走向近现代之后,这种思维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与质疑,尤其是科学、理性与信仰的冲突,使得他们更倾向于破除二元对立的格局,关注人的实存问题。随着这种变化,时间也就由外在的一个标尺,而内化到实存主体的生命品质、生命尊严,乃至生命价值之中。所以,时间观的变迁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时间不再是传统的衡量人生命长短的、外在的、恒定的度量单位,而是有助于实存主体体尝生命价值、实现甚或创造生命意义的内在视野,是实存生命本然性的必须。 参考文献: 1、奥古斯丁:《忏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2、亚里士多德著,张明竹译:《物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3、奥古斯丁:《忏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5、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6、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 作者简介:张乃芳(1975―),女,山西人昔阳人,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哲学。安月兴(1962―),男,河北人,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哲学。看了“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的人还看: 1. 毕业论文写作心得体会3篇 2. 本科的学术论文心得 3. 论文心得体会范文 4. 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5. 谈谈广播电视学术论文的写作

本学期我所学的金融双学位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上大四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再到论文撰写的过程,都让我受益匪浅。下面仅是我这半年来写论文的一些心得体会。在双学位论文布置后,我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确定了写关于我国融资融券建设方面的问题。通过对网络上和书籍上的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和论文初稿。在广泛地浏览阅读资料时,当遇到和自己所写内容相关的问题是就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接着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分成: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对同一问题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最后将自己在研究学习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论文写起来也会比较得心应手。

写学位论文的心得体会一千字

阅读了一篇学术论文写作,感受到其中的学术水平,也知道了其中的学术论文结构。现在就让我分享一下关于学术论文的读后感吧! 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 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心得 摘要: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通过认真参加了四次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对我以后的论文写作有着很大的帮助,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导。 关键词:论文写作;规范;心得 前言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通过认真参加了四次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将本学期的收获与心得进行如下总结。 1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 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 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 义。 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2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 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 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3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硕士论文的撰写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研究训练过程。从选题开始到答辩为止,包括一系列互相衔接而又密不可分的环节。只有把握好这些环节,才能达到培养独立研究能力的目的。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撰写和遵守学术规范的认识,现以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规范为例,就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谈一下自己 的心得和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选题 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首要环节。选题的好坏往往是决定论文成功与否的关键。要选好题目,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选题要符合研究方向,不能超出本专业研究方向的范围随意去选,否则即使论文作得不错,也不易被通过。 第二,选题的价值性。研究课题在理论上要有开拓价值。凡是难以提出自己见解的题目,最好不要去选。 第三,要有现实意义。选题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不但要考虑“热点”问题,而且要善于发现具有发展潜力和前途的题目。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需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也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四,选题的可行性。要在研究方向的范围内,根据所掌握的或可能掌握的资料,确定论文的题目。一方面要“小题大作”,而不要“大题小作”。另一方面要考虑题目是否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如果资料很少,无法下手,也是不可取的。把握好这两点,论文就好拓宽加深,比较容易写深写透,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能做到得心应手。 做好开题,架好桥梁 开题是介于选题和写作之间的中间环节。做好开题工作,就能架起课题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将研究构思真正地开始付诸于实施。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查阅、消化和综合文献。题目确定后,要集中一段时间查阅文献。科学研究必须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或走弯路,并力求有所前进。在这个过程中要与导师多加沟通,根据导师提供的一些主要文献扩大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并根据已经掌握的文献,从这些文献所引证的参考文献目录中进一步去查找其他文献。这种“顺藤摸瓜”的方法,是一个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较多资料的捷径。另外还要查阅与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关的学术期刊,特别是一些重要期刊,要尽量精查精读,读一些重点文章。这里,起码要看完所有目录。这样,就可以了解本学科专业在这个问题上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便从中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还要重视报刊文摘中的“二次文献”。 在研究文献资料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弄清别人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有无创新,有无偏颇之处;二是要弄清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别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三是要弄清别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不要盲目追随,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能够举一反三、扬长避短。 开题阶段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包括进展与问题;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和基本思路;论文完成时间,等等。开题报告在导师规定时间写好后,提交导师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进入写作阶段。在写开题报告之前,最好能写出一个研究综述来。这样,开题报告就会写得很实在、很具体,也为下一步拟订大纲奠定扎实的基础。 论文写作,重中之重 学位论文写作的第一阶段是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形成详细的写作提纲。提纲一定要经过导师的审阅和批准,方可开始写作。对于提纲,首先是要推敲好题目。论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要使读者一看就能抓住该文的主要特点。题目要具体不要空泛,要醒目不要流于一般,要简练不要冗长,更要注意思想的确定性,不要给人以似是而非的印象。 第二阶段是论文写作。论文写作忌匆忙从事,且不要无纲而作或草纲而作,以免走弯路,做无效劳动。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提纲中的问题,要注意及时加以修正。硕士学位论文一般控制在3~5万字,不易过长或过短。正文写好后,还要写好以下内容: 1、论文摘要。摘要是论文的“窗口”,要以十分简练的语言概括论文的精华。摘要最好是在全文完成以后再写,这样可以概括得更准确一些。写外文摘要时最好不由中文摘要直接翻译,因为中、外文的写作习惯是不同的,直译往往效果较差。应当摆脱中文的束缚直接用外文写作。篇幅还可以稍长一些。 2、关键词。要精选能反映本文主要特点的单词或词组。词组应简明通用,约定俗成,不要生编乱造。词组不宜过多,一般以3~4个为宜。 3、引言。引言的内容是要提供该论文的研究背景,包括研究的意义、历史和现状,由此引出写作论文的目的。 4、注释。注释要求准确、统一、标准化。引证一定要核对原文。特别是经典著作,有新版本的就不能引用老版本。格式要按照新闻出版署的规范要求进行统一。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目录不规范是论文写作中的通病。列举参考文献时应注意:只能列出自己读过的文献,不能列出自己没有读过的文献;只能列出和本文有关的文献,不能列出不相干的文献;文献目录编排一定要分类,分类的参考系可以自己酌情而定。 6、致谢。这也是论文中必须有的内容。对自己论文的写作过程作些说明是必要的,对曾经支持和帮助过自己写作的人,特别是对自己的授课教师、论文的指导教师,表示感谢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分寸,溢美之词太多是不必要的,把一些不大相干、无关紧要的东西也写了上去,是不合适的。 论文的写作过程,一般要经过大纲、初稿、定稿几个阶段。只有精心修改数易其稿,才能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一般地说,在内容上要具有理论感、现实感和历史感。就是说,一定要有理论的深度,要有历史的根底,要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在 逻辑上,要具有整体性、规范性、朴实性,即体系要严密,表述要规范,包括印制成册过程中的校对,都要一丝不苟;文章要朴素无华,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要弄些故意让人读不懂的东西。 精心准备,做好答辩工作 答辩是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争取学位必须通过的环节,是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以组织的形式对学位论文进行集体审查和评定。它不仅考查学位论文是否合格,而且考查学生在这个领域里所达到的理论水平。在答辩过程中,要认真准备好发言提纲。要把论文的精华部分特别是具有创造性的部分的思路整理出来,要突出重点,不要什么都讲。要记熟发言的内容,发言时不要念稿子。稿子只能作为发言时的“备忘录”。对于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做好记录。需要回答的问题,一般是答辩委员会主席指定回答的几个问题。有时候需要进行归纳概括,回答几个主要问题。在答辩中回答问题,要掌握好时间,长话短说,少而精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发言,切忌长篇大论,虎头蛇尾;不可偏离主题,答非所问;要谦虚,禁忌强不知以为知。 4总结 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仅仅遵守写作格式和体例规范是不够的,除了必要的知识要求和技巧方面的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首先,学贵有恒。在为学的道路上,有中道而废和功成业就两种可能性,功亏一篑和大功告成完全取决于学者有恒和无恒。通过了解大师的学术生涯和治学之路,我深刻体会到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应当发扬有恒的精神,锲而不舍。第二、学贵专一。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治学必须注意精力集中。最后,学贵于勤。“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一名研究生,无论是进德还是修业,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精益求精。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也深刻认识到,论文要讲究社会责任。论文的功能是发现真理,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造福于大众,而不是危害社会和大众。论文的发表,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也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论文的内容不可违法,包括论文作者不允许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作为自己论文里的内容,所有引用文献都应在论文里加以注释。论文的质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质。 一个学期的课程接近尾声,通过学习与研究,我对于如何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怎样遵守学术规范以及怎样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秉承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同时还要注重论文的社会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会谨记老师的教导,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同时牢记作为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导! 关于时间的学术论文写作 何谓“时间”? 摘要:随着二元论世界观的由盛而衰,从传统到近现代,西方哲学家眼中的时间经历了一个由外在到内在、由“纯粹客观”到与实存主体融合的过程,这对实存生命价值的呈现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时间;客观;实存主体;生命价值 从哲学上定义“时间”是件困难的事情,奥古斯丁说:“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时,我倒清楚;当有人问我而我想要解释时,却茫然了。”1,205页但西方的哲学家并没有停止探索何谓“时间”这一问题。 一、西方传统时间观 古希腊哲学家基本把时间看成外在于主体的存在。以亚里士多德为例,他这样定义时间:“时间正是这个――关于前后的运动的数”2,219页。即时间不等同于运动本身,但是通过运动和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时间的存在。此时,时间是主体可以感受,却不会随主体状态而变迁的。 中世纪时对时间做出解释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这位神学家认为时间是上帝创造的,可见时间在此仍是外在于主体的客体,仍停留在二元论的思维框架内。不过,上帝创造了时间之后,“时间存在于我们心中”3,247页,“时间不是自在之流,而是思想的延展”3,253页。时间不再是独立的自在存在,时间客体由此出现了融入主体的萌芽状态。 康德突破了从经验中得出时间概念,他认为,事物经验中的同时存在或者彼此相继是以时间为条件才可能的;康德也避免像神学家一样从神学的角度规约时间,他认为时间是感性的主观的形式,康德说时间的特点在于它是“内感官”的形式,即“时间是(我们灵魂的)内部出现的直接条件,从而就是外部出现的间接条件”,“是我们(人类)的直观的纯然主观条件(我们的直观总是感性的,即在我们为对象所刺激的限度内),而离开主体,在其自身说来,是无意义的”4,75页。康德创造性地将这两方面结合到一起,提出时间的“经验的实在性”。时间这一感性的主观形式唯有在应用到感性的现象上,才有实在性,也就是客观有效性。也就是说,时间这一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必须与感性的现象相结合。这二者,彼此脱离对方,即会落空,成为“空观念”。康德所说的感性的现象,也不是我们日常所指的现成的自然中存在的客观的现象,而是感性所挑起、呈现的,与感性主体发生关系的现象。可见,康德的时间观中已然呈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呈现、相互成就。 二、西方近现代时间观 跨出传统的时间观范畴之后,西方哲人的时间观进一步由外在而走向内在。 胡塞尔的时间观即是如此,他的时间是主体的内在时间。此一内在时间是纯粹意识时间。这种内在时间意识整理和统摄心理体验、感受、情绪和意志,但它不是对象性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本身,而是把体验与体验连在一起的这种必然形式。“不可能有延存的体验,除非它被构成与一个作为过程或绵延统一物的诸所与样式的连续之流中……‘当下’的连续性是一种永远更新的内容形式的连续性”5,205-206页。这些相互分离,零散杂乱的心理感受内容之所以能以统一化的绵延形式出现在心理过程中,就在于它们被纳入了一个统一化的秩序之中,而这种先验的统一化的秩序就是内在时间。胡塞尔的内在时间包含有时间的对象性和自我性两方面的功能。对象性是指绵延的时间意识将诸多零散的内知识材料统一化,从而实现了内在时间;自我性意味着内在时间在构造对象的同一性的时候也依其自身实现了自我的自身构造。 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则将时间内化到本体中,上升到本体论的层面。在海德格尔的哲学理论中,此在由时间的视野而领会着、解释着存在的一切。所以,时间是与人的生命存在紧密相连的。此在、存在都是时间性的,所以,必须先要理解时间。在海德格尔看来,时间有众多的特点,如立体的、动态的等等。 在人们日常的观念中,时间是单向流动的、是线性的,然而在海德格尔看来,时间是“将来”、“过去”、“当前”三种时间样式的共同到时。“时间性根本不是‘存在着’,时间性不存在,而是‘到时候’”6,375页,“到时不意味着诸绽出样式的‘前后相随’将来并不晚于曾在状态,而曾在状态并不早于当前,时间性作为曾在的当前化的将来到时”6,398页。其实这就意味着,时间是一个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位一体、交互伸达的立体的整体。时间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时间并非先是一存在者,而后才从自身中走出来;而是时间性的本质即是在诸种绽出的统一中到时。”6,375页时间的这一系列特点,与此在的存在状态直接相关。在三维交互伸达、动态变化的时间中来理解此在,则“此在并没有一个它只是停留于其上的终结,而是有终结的生存着”6,346页。此在的存在的终结就不是简单的在某一特定的时刻的终结问题,而生存与终极的时时并存,使得此在的存在处在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的状态中。 三、时间观变迁的意义 西方人对时间由外在而内化地看待的、不断哲理化的过程,是与西方人基本的世界观变化相一致的。传统西方以二元对立的世界观看问题,强调以理性、客观的态度中立地分析问题,在走向近现代之后,这种思维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与质疑,尤其是科学、理性与信仰的冲突,使得他们更倾向于破除二元对立的格局,关注人的实存问题。随着这种变化,时间也就由外在的一个标尺,而内化到实存主体的生命品质、生命尊严,乃至生命价值之中。所以,时间观的变迁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时间不再是传统的衡量人生命长短的、外在的、恒定的度量单位,而是有助于实存主体体尝生命价值、实现甚或创造生命意义的内在视野,是实存生命本然性的必须。 参考文献: 1、奥古斯丁:《忏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2、亚里士多德著,张明竹译:《物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3、奥古斯丁:《忏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5、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6、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 作者简介:张乃芳(1975―),女,山西人昔阳人,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哲学。安月兴(1962―),男,河北人,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哲学。看了“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的人还看: 1. 毕业论文写作心得体会3篇 2. 本科的学术论文心得 3. 论文心得体会范文 4. 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5. 谈谈广播电视学术论文的写作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本学期我所学的金融双学位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上大四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再到论文撰写的过程,都让我受益匪浅。下面仅是我这半年来写论文的一些心得体会。在双学位论文布置后,我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确定了写关于我国融资融券建设方面的问题。通过对网络上和书籍上的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和论文初稿。在广泛地浏览阅读资料时,当遇到和自己所写内容相关的问题是就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接着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分成: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对同一问题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最后将自己在研究学习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论文写起来也会比较得心应手。

毕业论文心得体会2000左右

本论文在XX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构思和内容,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四年的本科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本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正是有了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XX大学,金融系的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论文个人总结2000字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下面是论文个人总结2000字,请参考!

2010年3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时至今日,论文基本完成。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历经了几个月的奋战,紧张而又充实的毕业设计终于落下了帷幕。回想这段日子的经历和感受,我感慨万千,在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回忆和收获。

3月初,在与导师的交流讨论中我的题目定了下来,是:8031单片机控制LED显示屏设计。当选题报告,开题报告定下来的时候,我当时便立刻着手资料的收集工作中,当时面对浩瀚的书海真是有些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我将这一困难告诉了导师,在导师细心的指导下,终于使我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方向和方法有了掌握。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认真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我在学校图书馆,大工图书馆搜集资料,还在网上查找各类相关资料,将这些宝贵的资料全部记在笔记本上,尽量使我的资料完整、精确、数量多,这有利于论文的撰写。然后我将收集到的资料仔细整理分类,及时拿给导师进行沟通。

4月初,资料已经查找完毕了,我开始着手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我就及时和导师联系,并和同学互相交流,请教专业课老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困难一个一个解决掉,论文也慢慢成型。

4月底,论文的文字叙述已经完成。5月开始进行相关图形的绘制工作和电路的设计工作。为了画出自己满意的电路图,图表等,我仔细学习了Excel的绘图技术。在设计电路初期,由于没有设计经验,觉得无从下手,空有很多设计思想,却不知道应该选哪个,经过导师的指导,我的设计渐渐有了头绪,通过查阅资,逐渐确立系统方案。方案中LED显示屏行、列驱动电路的设计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在反复推敲,对比的过程中,最终定下了行驱动电路采用74LS154译码器,列驱动电路采用74HC595集成电路。

当我终于完成了所有打字、绘图、排版、校对的任务后整个人都很累,但同时看着电脑荧屏上的毕业设计稿件我的心里是甜的,我觉得这一切都值了。这次毕业论文的制作过程是我的一次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在论文中我充分地运用了大学期间所学到的知识。

我不会忘记这难忘的几个月的时间。毕业论文的制作给了我难忘的回忆。在我徜徉书海查找资料的日子里,面对无数书本的罗列,最难忘的是每次找到资料时的激动和兴奋;亲手设计电路图的时间里,记忆最深的是每一步小小思路实现时那幸福的心情;为了论文我曾赶稿到深夜,但看着亲手打出的一字一句,心里满满的只有喜悦毫无疲惫。这段旅程看似荆棘密布,实则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我从资料的收集中,掌握了很多单片机、LED显示屏的知识,让我对我所学过的知识有所巩固和提高,并且让我对当今单片机、LED显示屏的最新发展技术有所了解。在整个过程中,我学到了新知识,增长了见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仍然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争取在所学领域有所作为。

脚踏实地,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在这次设计中最大的收益。我想这是一次意志的磨练,是对我实际能力的一次提升,也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

在此更要感谢我的导师和专业老师,是你们的细心指导和关怀,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我的学业和论文的研究工作中无不倾注着老师们辛勤的汗水和心血。老师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启迪。从尊敬的导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扎实、宽广的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在此我要向我的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2009年11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写作到现在论文基本完成。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进行精心的`修改,不断地去研究各方面的文献,认真总结。历经了这么久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在这次毕业论文的写作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感动和收获。12月初,在与导师的交流讨论中我的题目定了下来,是:传播学视野下的青春文学现象——从80后作家谈起.当开题报告定下来之后,我便立刻在学校的图书馆着手资料的收集工作中,当时面对众多网络资料库的文章真是有些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我将这一困难告诉了指导老师,在老师的细心的指导下,终于使我了解了应该怎么样利用学校的浩瀚的资源找到自己需要的青春文学方面的资源,找了大概100篇左右相关的论文,认真的阅读,总结笔记,为自己的论文打好基础。主要是为了发现过去那些论文之中的观点,然后避免有重复的观点出现,争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研究青春文学。

在搜集资料后,我在电脑中都进行分类的整理,然后针对自己不同部分的写作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尽量使我的资料和论文的内容符合,这有利于论文的撰写。然后及时拿给老师进行沟通,听取老师的意见后再进行相关的修改。老师的意见总是很宝贵的,可以很好的指出我的资料收集的不足以及需要什么样的资料来完善文章。

1月初,资料已经查找完毕了,我开始着手论文初稿的写作。初稿的写作显得逻辑结构有点不清晰,总是想到什么相关的问题就去写,而没有很好的分出清晰的层次,让文章显得有点凌乱,这样的文章必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但毕竟是初稿,在老师的指导下还要进行反复的修改。

写作毕业论文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一段过程,也是我们毕业前的一段宝贵的回忆。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努力有收获的时候,总是会有那么一点点自豪和激动。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子,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去做,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认真严谨,有了好的态度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一开始都觉得毕业论文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大家都难免会有一点畏惧之情,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经过不断地查找资料后总结,我们都很好的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这种收获的喜悦相信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这是一次意志的磨练,是对我实际能力的一次提升,相信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毕业论文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商量相关专业问题,这种交流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的我们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大学四年都一起走过了,在最后我们可以聚在一起讨论学习,研究专业问题,进而更好的了解我们每个人的兴趣之所在,明确我们的人生理想,进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学好自己的专业,成为一个对于社会有用的人。

在此更要感谢我的专业老师,是你们的细心指导和关怀,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老师对于学生总是默默的付出,尽管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并没有特别重视论文的写作,没有按时完成老师的任务,但是老师还是能够主动的和我们联系,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修改论文,怎么样按要求完成论文相关的工作。老师的检查总是很仔细的,可以认真的看论文的每一个细小的格式要求,认真的读每一个同学的论文,然后提出最中肯的意见,这是很难得的。

珍贵的两年半的大专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大专两年半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接近毕业,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通过两年半的大专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回顾两年半,本人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专业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学习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专业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在学习工作上,根据导师的指导,研读了大量论著,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与师长同学间的探讨交流,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在这期间,综合分析等基本素质不断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锤炼,尤其是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这些对于未来的工作也都是大有裨益的。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根据自身爱好和能力,业余参与了一些活动,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毕业在即,在工作实践中,除了提升适应工作要求的具体业务能力,还提高了和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素质也得以培养,为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做好了准备。本人在大专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生活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两年半。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自从XX年xx月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以来,这三年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收获很多,成长很快。

我在政治上、思想上一直积极要求进步。进入北大后,通过参加业余党校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并于1996年1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党组织1年预备期的考察,于1997年1月如期转为正式党员。我决心要做一名合格的、模范的共产党员,在学习、工作、思想上起带头作用,特别是在政治上起先锋模范作用。自入党以来,我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拥护党的纲领,执行党的决议,履行党员的义务,遵守党的纪律,在群众中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我被评为xx大学199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我觉得这是党组织对我工作的承认,同时也是对我的鞭策,促使我不断完善自己,更加努力地工作,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参加了xx大学第二期研究生干部学校的培训,通过学习和讨论《x文逊》听取各种讲座以及其它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不但提高了理论水平,而且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并应用所学到的知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研究生工作,为学校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为学生我从不放松学习,在上研第一年,我修完了导师指定的各门研究生课程,总学分达到了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要求,成绩优秀。另外我还参加了教学实习,带本专业本科生的遗传毒理学实验课,以及协助本科班的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我从1998年初开始进入实验室工作,广泛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从准备实验材料、摸索实验方法到完成实验设计都投入了大量的劳动。上研期间整理的一篇文章被《xxxx技术学报》接收,最后还认真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并顺利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

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之余,我还热心社会工作,积极为同学服务。上研究生后我主动承担起临时班长的职务,在新生入学的一系列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老生”的优势,热情周到地为同学服务。尽管学业和科研任务繁重,但为了配合院学生工作组老师做好学生工作,我服从组织安排,在团学联中担任学生工作助理。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我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坚决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并注意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我与团学联成员精诚合作,完成了在生物楼大厅橱窗中进行97年度、99年度学生工作总结的宣传任务,组织举办了我院98年、99年元旦晚会、校史知识竞赛(我院获得优秀组织奖)、98年地球日的海洋知识宣传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98年、99年xx大学学生田径运动会以及“北大杯”蓝球赛和足球赛。我还帮助学工组的老师顺利完成98和99年度的奖、助学金发放工作。在迎接和庆祝xx大学百年校庆的各项活动中,我积极配合学校和学院,充分贡献自己的力量。校庆期间,我配合院里的老师圆满完成了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联席会议的会务工作,还配合学工组的老师组织学生参加校庆的各项庆祝活动。98年年初,我应聘成为学校人事部的学生秘书,在那里我注意培养自己稳重、严谨的工作作风,受到人事部老师的好评。

上面主要是我在过去三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收获和今后要继续发扬的优点。当然,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时工作还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这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提高的地方。

语言学论文一千字左右

替你找了两篇1)关于《语言学概论》的一点学习心得《语言学概论》这本书主要介绍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了解语言的性质、功能以及它的结构。掌握语言的现状、变化以及一般的发展规律。它是一门多边缘、多层次的立体性学科。它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交叉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语言学显得越发重要。通过读书,以及自己原有的一些观念,我对语言现在是这样认识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我们人类特有的。语言与我们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以前,一直以为语言是与生俱来的,是平常生活中看似最简单不过的现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发现,其实不然,原来越是简单的事越是有大奥妙。说话、写文章都要遵循语法规律。从婴儿时期的呀呀学语,到长大成人规范地使用语言,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语言,人们互相学习各种不同的语言,学习一定的语言学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性地认识它,并且更好地掌握它,更好地为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服务。2)《英语语言学概论》学习心得当我第一次翻开《英语语言学概论》的教材书时,心里“咯噔”一下,真的是挺吓人的一本书,满眼都是生疏的单词,还有各种不知所云的图表。当时真的很怀疑自己这么多年的英语是不是白学了。但当我静下心,并结合历年真题试卷细细分析了一下,其实英语语言学概论中的单词只是更偏重于学术性而已,并且有很多的单词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已经识记的一些词根词缀猜出大概的意思,记忆起来并不是很难。我觉得,首先,我们应该克服对于偏于学术的英语的胆怯心理,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动力在英语语言学概论这门科目的学习中,我特别推荐给我们上课的支老师和王老师主编的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语言学概论自学指导》。这本书是对于英文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用中文进行了归纳,方便我们对于课本进行更为透彻的理解。当然,这本书始终只是辅导教材,大家万万不可将其作为重点,而抛弃了英文原教材。这本书只是帮助理解、防止发生理解错误的,我们一定要勇于去阅读全英文的书,这样对于培养英语思维有非常大的益处。 下面就具体讲讲我是怎么准备英语语言学概论的考试的。 起初,对于英语语言学的知识积累不多,开始时接触的知识都是似懂非懂,没有非常切实的体会。于是我采取了一个笨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我的“死记硬背”是通过不断地重复实现的,我将刚才提到的《自学指导》的单元课后练习用铅笔做,做完后对照答案修改,错误的题目擦去,重点记忆后下次再做,再改。就在不断重复中,我不仅记住了生词,还一遍又一遍的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现在看来,这个阶段在我的英语语言学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通过记忆将知识内化,之后再反复揣摩、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培养了“语言学的语感”。 在此,我想提醒一下大家,通过我的实践并向老师进行了求证,《自学指导》中的一些练习题由于是选自高校考研真题,对于我们本科段的学生而言偏难,遇到这样的题目大家不用太过沮丧或浪费太多时间,可以适当跳过。 语言学这门课真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有的要记忆的东西一定要保质保量的准确记忆。例如,第三章中的英语辅音和元音的分类表,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要牢牢记住,并且很多的知识点都可以借助这两张表来掌握。 此外,我建议大家参加第二专业学历教育的课程。语言学这门课相对来说比较学术,和以前我们接受的英语教育相比有很大不同,有了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最后,我有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不要追逐成功,做到卓越,成功自然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在语言学的学习中不要只关注考试分数,试着去体会其中的乐趣,你会发现这也是一门很有趣的课,那分数一定不会和你作对。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Strategies 二语词汇习得策略 [摘 要]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习得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著名语言学家. Wilkins (1972) 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这就说明了词汇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本文旨在分析二语词汇习得策略并应用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正确的习得方法和策略学习词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习得效果。 关键字: 二语词汇习得 词汇习得策略 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 Abstract Vocabulary is the basic unit of a language. Language acquisi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anguage learning. Famous linguistics D. A. Wilkins said, “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Lewis, 1993:16).” It speaks volumes for the importance of vocabulary in language learning.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sis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rategies and applies to different levels of learner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levels, the learners should choose the proper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o promote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acquisition effect. Key words: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Strategies; Metacognitive strategy; Cognitive strategy Introduction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ulti-polarization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population of the internet, English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ecause it is considered as the tool for absorbing and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As we all know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s one of the most noticed-question of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Vocabulary” appears in the area of linguists’ study. Nowadays, researchers still can not give a complete and reasonable definition of vocabulary. Since 1970s, the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research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hot point and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research area. These researches aim to discuss the efficiency vocabulary memory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memory skills and vocabulary levels. Then how to acquire vocabulary become popular among the researchers. Wenden &Rubin (1987), O’Malley& Chamot (1990) refer to the content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strategies; Rubin (1987) and Oxford (1990) classify the memory strategy to the direct cognitive strategies. Especially, CohenAphek (1981), Porte (1988), O’Malley (1990), Vann (90), Cohen (1990), etc made a basic searching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word, there are various opinions in how to acquire vocabulary. Firstly, it talk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vocabulary. Secondly, what does it mean to “acquire” a word? This paper mainly aims to the detail analysis of th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from three aspects:Meta-cognitive Strategy; Cognitive Strategy and Social or Affective Strategy. Especially, it highlights the effect of the context and rending to vocabulary acquisition. This paper talks about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strategies. And it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o the acquisition. It includes the mother tongue, age, language contact,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identity degree, and academic motivation .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ise the awareness of English learners that the importance of vocabulary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strategies can not be neglected, and each strategies is deeply rooted in its languag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study, the paper tries to draw the learner’s attention to the strategie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using the vocabulary in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quisition efficiency, some strategies put into practice are introduced. The first presents the importance of vocabulary, some basic concepts of vocabulary and vocabulary learning, the second part tells what does it mean to know a word, the third part deals with the theory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presents the factors and differences influencing th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The fourth part is detailed discussion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strategies in different levels of learners. The last part is conclusion. Literature review 1. The importance of vocabulary As the first time, when we go to school and our English teacher will tell us that vocabular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learning English. After several years, we understand words gradually, especially when we study in high school. If we know a little about vocabulary, we may have poor English. That is because the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how the necessary of learning vocabulary. Many researchers agree that lexis is at least as important as structure, because it is using wrong words and not wrong grammar that usually breaks down communication. Mistakes in lexis much more often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 and may be less generously tolerated outside classroom than mistakes in syntax. (Carter, 1987). As Stephen Krashen remarked, “When students travel, they don’t carry grammar books, they carry dictionaries. A significant role of vocabulary in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es was first stated by Stephen Krashen in The Natural Approach (1985): “Vocabulary is basic for communication. If acquirers do not recognize the meaning of the key words used by those who address them they will be unab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Words are basic tools in human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hey determine the main part of people’s life-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and associations with the surrounding world that people live in. The larger one’s vocabulary, the easier it is to express one’s thoughts and feelings. In real communication, correctly and idiomatically used vocabulary can even decrease some structural inaccuracy and grammar errors. (Zhang Jiying, 2002). So learners should enrich and expand their knowledge of words as much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a foreign language. 2. What does it mean to “know” a word? Knowing a word is not a simple phenomenon. In fact, it is quite complex and goes far beyond the word’s meaning and pronunciation. (Zhang Jiying, 2002). Richards (1976) think knowing a word means also knowing the frequency of words and their likely collocates; being aware of the functional and situation limitations that apply; knowledge of the “syntactic behavior”; derivational forms and word class; associative and connotative knowledge; semantic value-breaking down words into minimal units as with componential analysis (see Katz&Fodor1963or Leech1974); knowing the other (possible) meaning associated. Nagy and Scott (2000) identify several dimensions that describe the complexity of what it means to know a word. First, word knowledge is incremental, which means that readers need to have many exposures to a word in different contexts before they “know” it. Second, word knowledge is multidimensional. This is because many words have multiple meanings and serve different functions in different function in different sentences, texts, and even conversations. Third, word knowledge is interrelated in that knowledge of one word connects knowledge of other words. What all of this means is that “knowing” a word is a matter of degree rather than an all-or-nothing proposition (Beck&Mckeown, 1991; Nagy&Scott, 2000). The degree of knowing a word are reflected in the precision with which we use a word, how quickly we understand a word, and how well we understand and use words in different modes and different purpose. The memory strategy, cognitive strategy, social strategy and metacognitve strategy are used more frequently than the affective strategy and compensative strategy. Conclusion This paper has attempted to provide some 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some strategies. Such as metacognitive strategy, cognitive strategy, and social strategy. However, this paper also put forward some microcosmic strategy. As a matter of fact, vocabulary acquisition should combine the context. In addition, this paper hasn’t mentioned that culture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i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and the acquiring resul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strategies. Bibliography [1] . Chamot.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of ESL Students. In A. L. Wenden & J. Rubin, (eds), 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1987. [2] Cater. R. and M. McCarthy.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 New York: Longman, 1987. [3] Nation, L. S. P.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 New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90. [4] O’Malley, J. & Chamot, A. 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12-15. [5] 陈桦,张益芳.中国儿童英语词汇记忆策略探究[J].外语学刊,2001(4). [11] 戴曼纯. 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 [12] 徐德凯.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6] 王文宇.观念、策略与英语词汇记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 [13] 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 吴霞,王蔷.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水平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 [15] 张纪英.英语词汇学教学与研究[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16] 朱厚敏.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言学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语言学的发展与趋势

论文摘要: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决定了语言交际的重要性。研究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特别是以英语为目的语的外语教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立足于语言学的基础发展,着眼探讨其发展趋势,试图从其中把握其研究热点。

1 语言学的发展

语言学的前身应该可以被既定为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追溯更早则称之古代语文学阶段。现代语言学是从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新时期,这一时期索绪尔()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Th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结构主义中以美国结构主义影响最大,, , 三者较为出名,他们创立了新结构主义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三者中以后者较为出名,所以美国语言学也叫“布龙非尔德主义”。

美国的结构主义

美国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四种:替换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分布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1)替换分析法(Substitutional Analysis),即用一个语言单位代换另一个语言单位是否得到新的事实。

(2)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找出他们相同或不同部分从而确定单位性质。

(3)分布分析法 (Distribution Analysis)为研究词位出现的位置,词类(实、虚)分布的位置。

(4)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一个句子首先可切分成两个部分,切到词素为止。

(5)序列分析法(String analysis)是把句子带有修饰或不带有修饰的基本单位、结构成分或基本单位、修饰成分。

(6)转换分析法(Transformational analysis) 为把任何的结构看成核心句(Kernel sentence)的转换,所谓核心句是基本句型(SVO, SV等)其他是核心的拓展或是从核心句转换而来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 . Halliday (韩礼德) 师从伦敦学派(弗斯)。后来,我国的两名学者罗常培和王力,打破传统语言或结构主义的根本,把语法形式意义、语言用法等系统地有机地连结起来。

转换生成语法

20世纪50年代Chomsky 对美国结构语言提出挑战,创立了转换生成词法或形式语言学,提出研究重点人是如何从有限的语言单位创造出无限的语用句型。这一时期的发展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经典理论时期、标准理论时期、扩充标准理论时期、修正式扩充标准理论时期、最简的解释理论时期。这个时期Chomsky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深层和表层结构。这两个概念对“同形异义、异形同义”歧义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 语言学的动态研究

语用学 (Pragmatics) 即语言使用学,其主要研究问题包括:指示语 (Deixis)包含人称指示、时间指示、话语指示、承接指示;前提 (Presuposition), 语用推论, 以语言结为根据,靠逻辑推论语言的前提条件;语用含义(Implicative)话语含义, 给语法事实提供重要功能解释。

语篇学

语篇学是在句法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叫篇章语法或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语言学由静态到动态的大转变,由结构研究到功能研究。篇章语法主要解决篇章结构研究;篇章语义主要解决篇章意义连贯,研究篇章的层次。篇章的语用研究,重点探讨会话结构、话轮(说话顺序)邻近配对(前者说话的反应),也解决影响会话因素(心理因素、文化),篇章理论研究,研究篇章的产生。

社会语言学

社会于语言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交叉科学。从社会变化与发展来研究语言变化,又由语言变化来研究社会的规律。其分为微观社会语言学与宏观社会语言学。微观是研究具体的语言与社会关系,如语言与性别、语言与民族等,也研究语言的细节,如语言世界、语言等。宏观主要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对语言的选择,如国际文化交流中采用哪几种语言、在本国推广哪几种语言、语言的推广和文字改革等等。

3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

单以核心刊物《外国语》上发表有关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有30多篇;《外语教育研究》上发表有10多篇;出版的重要著作有胡壮麟先生的《系统功能语法概念》于1989年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语篇的衔接语连贯》;程琪龙的《系统功能语法导论》。论文集有湖南教育出版社的《语言系统与功能》;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语篇·语境》;任绍鲁的《语言·系统·结构》等等。系统功能的基本概念的引进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胡壮麟为首,系统功能的语法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观于方法论;对系统功能语篇研究理论进行实践和补充。

语用学的研究

近年来,《外国语》在语用学发表文章达3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出版的专著主要有:何自然的《语用学概论》;何兆熊的《新编语用学概要》。语用学在90年代最现风光,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最核心的科目,其研究有三个特点:

(1)在继续引导外国的方法的同时,通过对语言具体事实提出修正何补充。例如:何自然的《国外语言学的研究》。

(2)对语用学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开拓。比如何自然的《语用模糊》、《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由卫国的《现在完成时的语用含义》。

(3)从翻番而论转入专题研究。把汉语与外语的研究联系起来。例如刘绍忠的《“清”字用法汉英对比》。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外国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共有10多篇;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1)由宏观方法转入微观具体语言现象分析,例如:《委婉语社会语言研究》、《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2)从解释的社会学角度转向心理学语言运作的社会心理机制。例如:王德青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科性质语研究对象》和素定芳的《委婉语研究》。

话语分析研究

《外国语》中有将近2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从80年代中期开始系统介绍西方话语分析基本概念与理论。90年代转入英汉对比分析。从话语口语转入语篇研究。近几年来,话语分析有交叉和重叠趋势。

4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趋势

(1)研究对象看,由微观转入宏观,语言本身系统转向跨学科研究,出现交叉学科,如跨文化交际学、国情语言学;由结构研究转入功能和应用研究,由静态到动态,如描写构词句法规则到句法结构的不同功能;单个词的意义到单词在特定环境中的意义;由单一语言研究转向多语言的对比研究,如对比语言学,包括双语对比、多语对比,包括同族语对比、非同族语对比,即有语言自身的对比,也有语言与文化的对比,如跨文化交际学。

(2)研究方法看,由单层次和单角度,静态研究转入多层次、多角度、动态研究。

(3)研究目的看,目标不断从窄到广,从肤浅到深度;从描写转向解释 Chomsky 试图从大脑的遗传基因来解释语言的事实;从理论的探讨转向应用价值分析,如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语言学,语用学的分析应用到法庭审讯中等。

(4)发展趋势看,语言学研究有三个:①侧重宏观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②着眼认知语言,语言与大脑关系;③鼓励用科学技术研究,如《对学者个人差异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浅议对比语言学

摘 要:对比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研究事物的最常用方法,其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一支,发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本文仅就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分类、历史发展、原则与程序做一简单概述。

关键词:对比;对比语言学;定义;分类;历史发展;原理与方法

一、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及分类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许余龙1992/2008)。对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理解如下:首先,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它和其他分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其次,对比语言学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而普通语言学则是对某一种语言的普遍描述。再次,对比语言学是在共时理论的框架下发展的,也就是说其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发展状态,而不是其演变。最后,对比语言学虽然研究描述语言之间的异同,但重点却在不同的方面。

对比语言学可划分为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应用对比语言学两大类。理论对比语言学又由一般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构成。一般对比语言学是一般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研究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对比语言学是具体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运用对比语言学的原理和其他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应用对比语言写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其也可以划分为两类,即一般应用对比语言学,它旨在研究如何将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语言外语教学活动中去。另一类是具体应用对比语言学,其任务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以便为某一具体的应用活动服务。

二、对比语言学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自从人类产生了语言后,语言之间的比较与研究便蓬勃发展起来,对比语言学学科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两个渊源,一是起源于欧洲,其二是起源于美国。欧洲的对比语言学学科始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初,其理论框架为对比型理论性的共时语言分析,而后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承发展。美国的对比语言学发展于二战期间,对比语言学的英文名称contrastive linguistics一词,由语言学家Whorf于1941年在其著作《语言与逻辑》一书中首次提出。而与欧洲传统的对比语言学特点不同,美国对比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的。表现在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进行语言接触和双语现象研究等理论方面的探索,另外还运用对比语言学研究为外语教学服务。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比分析的两个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受到极其严厉的批判,对比语言学也开始走下坡路,从此一蹶不振。而与此同时,对比语言学在欧洲却持续发展,大部分的语言学家则采用转换生成语法作为对比描述的语言学框架。在此后的30多年中,理论对比语言学在欧美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学科地位得到提高,学术界对对比语言学本身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的探讨也逐渐深入。我国国内的对比研究学者有严复,此外还有马建忠、黎锦熙、赵元任、王力和吕叔湘等都对汉外对比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对比语言学的原则与研究程序

(一)对比语言学的一般原则:共时对比原则和同语体对比原则。

共时对比原则:对比研究是一种共时比较,当我们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状态进行对比描述时,不能拿不同时代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

同语体对比原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具有不同的功能语体,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选择、使用、组织语言单位的规范和规则。书面语与书面语对比,口语与口语对比,即相同的语体进行对比。

(二)对比研究的程序:

1、确定对比范围。首先确定对比的范围,即描述的对比层面是什么。比如在音、词、句、篇章、语用等选择一个层面来进行比较。其次需要进一步确定其具体对比描述对象是什么,也就是对比的语言单位。例如,在语法层面上,可以选择词组或句子结构等单位作为对比的对象。最后就是对比的语言学内容。

2、文献搜集与研究。首先先要搜集某一对比范围内已有的对比研究,这样可以使我们避免重复做别人做过的工作。其次就要搜集出这个研究范围内对两种语言分别所作的分析研究。

3、确定理论框架。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指以某一种语言分析研究的理论或模式为基础的对比描述方法。选择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语言描述的可比性。我们常用的对比描述方法有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近年来,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等也被许多研究学者所采用。而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的选择取决于对比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4、搜集语言材料。语料可以分为实例语料和内省语料。而内省语料又可以分为自我内省语料和实验内省语料。选择语料我们需要考虑对比研究的性质和目的、理论框架、描述内容这些因素。

5、分析对比。对比分析是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某一确定的理论框架对搜集的语言材料作某一方面的分析和对比。

6、总结。分析对比后,我们要总结这一对比的成果是什么,讨论其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找出其局限性,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四、总结

对比语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殊途同归是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对比可以在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层次进行,也可以从语言的文化、心理、民族角度进行对比研究。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对比语言学这一学科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和青睐。

参考文献:

1、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第2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0

2、王利众.对比语言学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

最好是自己写是比较,要是没有时间再去找别人去写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是要找正规的。

写学位论文的心得体会

阅读了一篇学术论文写作,感受到其中的学术水平,也知道了其中的学术论文结构。现在就让我分享一下关于学术论文的读后感吧! 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 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心得 摘要: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通过认真参加了四次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对我以后的论文写作有着很大的帮助,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导。 关键词:论文写作;规范;心得 前言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通过认真参加了四次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将本学期的收获与心得进行如下总结。 1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 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 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 义。 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2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 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 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3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硕士论文的撰写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研究训练过程。从选题开始到答辩为止,包括一系列互相衔接而又密不可分的环节。只有把握好这些环节,才能达到培养独立研究能力的目的。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撰写和遵守学术规范的认识,现以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规范为例,就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谈一下自己 的心得和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选题 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首要环节。选题的好坏往往是决定论文成功与否的关键。要选好题目,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选题要符合研究方向,不能超出本专业研究方向的范围随意去选,否则即使论文作得不错,也不易被通过。 第二,选题的价值性。研究课题在理论上要有开拓价值。凡是难以提出自己见解的题目,最好不要去选。 第三,要有现实意义。选题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不但要考虑“热点”问题,而且要善于发现具有发展潜力和前途的题目。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需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也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四,选题的可行性。要在研究方向的范围内,根据所掌握的或可能掌握的资料,确定论文的题目。一方面要“小题大作”,而不要“大题小作”。另一方面要考虑题目是否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如果资料很少,无法下手,也是不可取的。把握好这两点,论文就好拓宽加深,比较容易写深写透,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能做到得心应手。 做好开题,架好桥梁 开题是介于选题和写作之间的中间环节。做好开题工作,就能架起课题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将研究构思真正地开始付诸于实施。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查阅、消化和综合文献。题目确定后,要集中一段时间查阅文献。科学研究必须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或走弯路,并力求有所前进。在这个过程中要与导师多加沟通,根据导师提供的一些主要文献扩大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并根据已经掌握的文献,从这些文献所引证的参考文献目录中进一步去查找其他文献。这种“顺藤摸瓜”的方法,是一个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较多资料的捷径。另外还要查阅与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关的学术期刊,特别是一些重要期刊,要尽量精查精读,读一些重点文章。这里,起码要看完所有目录。这样,就可以了解本学科专业在这个问题上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便从中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还要重视报刊文摘中的“二次文献”。 在研究文献资料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弄清别人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有无创新,有无偏颇之处;二是要弄清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别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三是要弄清别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不要盲目追随,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能够举一反三、扬长避短。 开题阶段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包括进展与问题;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和基本思路;论文完成时间,等等。开题报告在导师规定时间写好后,提交导师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进入写作阶段。在写开题报告之前,最好能写出一个研究综述来。这样,开题报告就会写得很实在、很具体,也为下一步拟订大纲奠定扎实的基础。 论文写作,重中之重 学位论文写作的第一阶段是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形成详细的写作提纲。提纲一定要经过导师的审阅和批准,方可开始写作。对于提纲,首先是要推敲好题目。论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要使读者一看就能抓住该文的主要特点。题目要具体不要空泛,要醒目不要流于一般,要简练不要冗长,更要注意思想的确定性,不要给人以似是而非的印象。 第二阶段是论文写作。论文写作忌匆忙从事,且不要无纲而作或草纲而作,以免走弯路,做无效劳动。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提纲中的问题,要注意及时加以修正。硕士学位论文一般控制在3~5万字,不易过长或过短。正文写好后,还要写好以下内容: 1、论文摘要。摘要是论文的“窗口”,要以十分简练的语言概括论文的精华。摘要最好是在全文完成以后再写,这样可以概括得更准确一些。写外文摘要时最好不由中文摘要直接翻译,因为中、外文的写作习惯是不同的,直译往往效果较差。应当摆脱中文的束缚直接用外文写作。篇幅还可以稍长一些。 2、关键词。要精选能反映本文主要特点的单词或词组。词组应简明通用,约定俗成,不要生编乱造。词组不宜过多,一般以3~4个为宜。 3、引言。引言的内容是要提供该论文的研究背景,包括研究的意义、历史和现状,由此引出写作论文的目的。 4、注释。注释要求准确、统一、标准化。引证一定要核对原文。特别是经典著作,有新版本的就不能引用老版本。格式要按照新闻出版署的规范要求进行统一。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目录不规范是论文写作中的通病。列举参考文献时应注意:只能列出自己读过的文献,不能列出自己没有读过的文献;只能列出和本文有关的文献,不能列出不相干的文献;文献目录编排一定要分类,分类的参考系可以自己酌情而定。 6、致谢。这也是论文中必须有的内容。对自己论文的写作过程作些说明是必要的,对曾经支持和帮助过自己写作的人,特别是对自己的授课教师、论文的指导教师,表示感谢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分寸,溢美之词太多是不必要的,把一些不大相干、无关紧要的东西也写了上去,是不合适的。 论文的写作过程,一般要经过大纲、初稿、定稿几个阶段。只有精心修改数易其稿,才能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一般地说,在内容上要具有理论感、现实感和历史感。就是说,一定要有理论的深度,要有历史的根底,要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在 逻辑上,要具有整体性、规范性、朴实性,即体系要严密,表述要规范,包括印制成册过程中的校对,都要一丝不苟;文章要朴素无华,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要弄些故意让人读不懂的东西。 精心准备,做好答辩工作 答辩是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争取学位必须通过的环节,是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以组织的形式对学位论文进行集体审查和评定。它不仅考查学位论文是否合格,而且考查学生在这个领域里所达到的理论水平。在答辩过程中,要认真准备好发言提纲。要把论文的精华部分特别是具有创造性的部分的思路整理出来,要突出重点,不要什么都讲。要记熟发言的内容,发言时不要念稿子。稿子只能作为发言时的“备忘录”。对于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做好记录。需要回答的问题,一般是答辩委员会主席指定回答的几个问题。有时候需要进行归纳概括,回答几个主要问题。在答辩中回答问题,要掌握好时间,长话短说,少而精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发言,切忌长篇大论,虎头蛇尾;不可偏离主题,答非所问;要谦虚,禁忌强不知以为知。 4总结 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仅仅遵守写作格式和体例规范是不够的,除了必要的知识要求和技巧方面的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首先,学贵有恒。在为学的道路上,有中道而废和功成业就两种可能性,功亏一篑和大功告成完全取决于学者有恒和无恒。通过了解大师的学术生涯和治学之路,我深刻体会到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应当发扬有恒的精神,锲而不舍。第二、学贵专一。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治学必须注意精力集中。最后,学贵于勤。“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一名研究生,无论是进德还是修业,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精益求精。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也深刻认识到,论文要讲究社会责任。论文的功能是发现真理,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造福于大众,而不是危害社会和大众。论文的发表,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也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论文的内容不可违法,包括论文作者不允许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作为自己论文里的内容,所有引用文献都应在论文里加以注释。论文的质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质。 一个学期的课程接近尾声,通过学习与研究,我对于如何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怎样遵守学术规范以及怎样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秉承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同时还要注重论文的社会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会谨记老师的教导,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同时牢记作为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导! 关于时间的学术论文写作 何谓“时间”? 摘要:随着二元论世界观的由盛而衰,从传统到近现代,西方哲学家眼中的时间经历了一个由外在到内在、由“纯粹客观”到与实存主体融合的过程,这对实存生命价值的呈现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时间;客观;实存主体;生命价值 从哲学上定义“时间”是件困难的事情,奥古斯丁说:“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时,我倒清楚;当有人问我而我想要解释时,却茫然了。”1,205页但西方的哲学家并没有停止探索何谓“时间”这一问题。 一、西方传统时间观 古希腊哲学家基本把时间看成外在于主体的存在。以亚里士多德为例,他这样定义时间:“时间正是这个――关于前后的运动的数”2,219页。即时间不等同于运动本身,但是通过运动和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时间的存在。此时,时间是主体可以感受,却不会随主体状态而变迁的。 中世纪时对时间做出解释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这位神学家认为时间是上帝创造的,可见时间在此仍是外在于主体的客体,仍停留在二元论的思维框架内。不过,上帝创造了时间之后,“时间存在于我们心中”3,247页,“时间不是自在之流,而是思想的延展”3,253页。时间不再是独立的自在存在,时间客体由此出现了融入主体的萌芽状态。 康德突破了从经验中得出时间概念,他认为,事物经验中的同时存在或者彼此相继是以时间为条件才可能的;康德也避免像神学家一样从神学的角度规约时间,他认为时间是感性的主观的形式,康德说时间的特点在于它是“内感官”的形式,即“时间是(我们灵魂的)内部出现的直接条件,从而就是外部出现的间接条件”,“是我们(人类)的直观的纯然主观条件(我们的直观总是感性的,即在我们为对象所刺激的限度内),而离开主体,在其自身说来,是无意义的”4,75页。康德创造性地将这两方面结合到一起,提出时间的“经验的实在性”。时间这一感性的主观形式唯有在应用到感性的现象上,才有实在性,也就是客观有效性。也就是说,时间这一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必须与感性的现象相结合。这二者,彼此脱离对方,即会落空,成为“空观念”。康德所说的感性的现象,也不是我们日常所指的现成的自然中存在的客观的现象,而是感性所挑起、呈现的,与感性主体发生关系的现象。可见,康德的时间观中已然呈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呈现、相互成就。 二、西方近现代时间观 跨出传统的时间观范畴之后,西方哲人的时间观进一步由外在而走向内在。 胡塞尔的时间观即是如此,他的时间是主体的内在时间。此一内在时间是纯粹意识时间。这种内在时间意识整理和统摄心理体验、感受、情绪和意志,但它不是对象性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本身,而是把体验与体验连在一起的这种必然形式。“不可能有延存的体验,除非它被构成与一个作为过程或绵延统一物的诸所与样式的连续之流中……‘当下’的连续性是一种永远更新的内容形式的连续性”5,205-206页。这些相互分离,零散杂乱的心理感受内容之所以能以统一化的绵延形式出现在心理过程中,就在于它们被纳入了一个统一化的秩序之中,而这种先验的统一化的秩序就是内在时间。胡塞尔的内在时间包含有时间的对象性和自我性两方面的功能。对象性是指绵延的时间意识将诸多零散的内知识材料统一化,从而实现了内在时间;自我性意味着内在时间在构造对象的同一性的时候也依其自身实现了自我的自身构造。 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则将时间内化到本体中,上升到本体论的层面。在海德格尔的哲学理论中,此在由时间的视野而领会着、解释着存在的一切。所以,时间是与人的生命存在紧密相连的。此在、存在都是时间性的,所以,必须先要理解时间。在海德格尔看来,时间有众多的特点,如立体的、动态的等等。 在人们日常的观念中,时间是单向流动的、是线性的,然而在海德格尔看来,时间是“将来”、“过去”、“当前”三种时间样式的共同到时。“时间性根本不是‘存在着’,时间性不存在,而是‘到时候’”6,375页,“到时不意味着诸绽出样式的‘前后相随’将来并不晚于曾在状态,而曾在状态并不早于当前,时间性作为曾在的当前化的将来到时”6,398页。其实这就意味着,时间是一个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位一体、交互伸达的立体的整体。时间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时间并非先是一存在者,而后才从自身中走出来;而是时间性的本质即是在诸种绽出的统一中到时。”6,375页时间的这一系列特点,与此在的存在状态直接相关。在三维交互伸达、动态变化的时间中来理解此在,则“此在并没有一个它只是停留于其上的终结,而是有终结的生存着”6,346页。此在的存在的终结就不是简单的在某一特定的时刻的终结问题,而生存与终极的时时并存,使得此在的存在处在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的状态中。 三、时间观变迁的意义 西方人对时间由外在而内化地看待的、不断哲理化的过程,是与西方人基本的世界观变化相一致的。传统西方以二元对立的世界观看问题,强调以理性、客观的态度中立地分析问题,在走向近现代之后,这种思维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与质疑,尤其是科学、理性与信仰的冲突,使得他们更倾向于破除二元对立的格局,关注人的实存问题。随着这种变化,时间也就由外在的一个标尺,而内化到实存主体的生命品质、生命尊严,乃至生命价值之中。所以,时间观的变迁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时间不再是传统的衡量人生命长短的、外在的、恒定的度量单位,而是有助于实存主体体尝生命价值、实现甚或创造生命意义的内在视野,是实存生命本然性的必须。 参考文献: 1、奥古斯丁:《忏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2、亚里士多德著,张明竹译:《物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3、奥古斯丁:《忏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5、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6、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 作者简介:张乃芳(1975―),女,山西人昔阳人,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哲学。安月兴(1962―),男,河北人,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哲学。看了“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的人还看: 1. 毕业论文写作心得体会3篇 2. 本科的学术论文心得 3. 论文心得体会范文 4. 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5. 谈谈广播电视学术论文的写作

写大学毕业论文的5种心情,经历了:1、兴奋2、草率3、压力4、忐忑5、兴奋6、幸福7、受益具体来讲,感受如下:1、兴奋:期待着开题,看到题目后,很兴奋,因为认为自己学习了好多知识,不怕!于是向导师提出写作大纲,导师回复:大纲可以。2、草率:大纲通过了,就认为自己的写作成功了,今天想来全是错误、泪水!于是,上网上去找资料,间中,也买本书参考,就开始写作,根本没有正确理解学校的论文写作要求。3、压力:提交了初稿,导师回复要作修改,这时候导师的评论,多是轻描淡写,根本无法抓住重点,这时,自己虽有些沾沾沾自喜,但无形的压力已过来了。4、忐忑:在二稿中,老师的评价多是很详细的,这里有问题,那里有问题,几乎要重写,你不仅是有压力,而可能是要失眠了,在忐忑不安中,提交了二稿,于是,就寝食不安,天天在等待老师的回复或是结果。5、兴奋:结果可能是:同学,你的论文基本合格,理论部分还要充实、实践方面薄弱,需要再充实。这个基本合格,是很要命的,因为,你一下子就被老师打晕了,到底合不合格,因为,要申请“学位”,论文成绩是必须要在合格以上的,每个学校要求也不尽一样,这要根据学校的要求来定。终稿提交后,一个月应有结果,当打开电脑,在祈祷中,睁开眼,“合格”扑入眼睛,于是兴奋不已,连眼泪,都不知何时掉下来的。6、幸福:毕业了,并顺利获得了毕业证和相应的学位,这时,会将喜悦分享给周围的朋友、家人,多幸福啊,尤其是听来家人和朋友的祝福时。7、受益:如果真正认真地准备论文,你的收获将是无价的:A 学术理论框架B 严谨的逻辑C 分析问题的能力D 指导实践的能力E 概念能力,将复杂的事情抽象能力以上,仅是我的个人感受,仅供参考,希望朋友们多写论文,事实上,“工作”不就是一篇篇论文吗?与家人、朋友共处不也是“论文”吗?有了知识,并加以理解了,就是“有知”,否则,就“无知”了,希望大家对知识、信息每天都保持着无尽的贪欲!

花钱就能解决~

一、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二、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 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