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地铁站点与地面空间设计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20:44:33

地铁站点与地面空间设计毕业论文

关于地,,铁方面的, 。我。给你,。吧

轨道交通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那么,轨道交通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收集一些优秀的范例,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1]艾里克.拉斯缕森,博萍与信息-博弃论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白慧明.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建议[J]理论探讨,2011 (3) :16-18.

[3]白树强,全球竞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白云峰.髙速铁路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5]包昌火,谢新洲.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4.

[6]北京一上海高速铁路运输需求量顶测研究报告.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0.

[7]陈建南,赖小平等,广东医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3 (3): 11-34.

[8]陈杰、史峰,提高广州地区铁路货运效率的分析与对策,《铁道运输与经济》,’ 44-45.

[9]陈牛生.我国铁路货运价格改革初探[J].综合运输,2005(11) :1-20.

[10]陈学武.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结构预测的层次分析法[J].东南大学学报,1998,28(3) :23-26.

[11]戴玲玲.髙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关系研究--以京沪线为例[D]: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2]丁小玲.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绿色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13]樊纲.比较优势也是竞争力[J].经济日报,2002.

[14]樊一江.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D]:学位论文.陕西:长安大学,2009.

[15]范英书.优化运输组织扩大运输能力[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6) :35-36.

[16]方琪根.高速铁路运营成本的作业成本法测算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10):134-136.

[17]费志刚.铁路、民航客运市场竞争焦点及对策探讨[J].铁路运输与经济,2003 (9):4"6.

[18]冯焕焕:区域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分担率的研究仁[D],哈尔滨五业大学.2005:30 - 46.

[19]傅选义.高速铁路与资源节约[J].中国铁路,2010. 12

[20]高速铁路客货运量预测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模式的研究分题报告之十[R].天津: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1995.

[21]龚深弟.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情况与趋势[J].高速铁路与铁道建筑,2003 (4): 1-13.

[22]郭大为.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J].国外铁路,2004 (8): 79-81.

[23]郭晶伟.基于效能价格的出租车合理比价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2): 53-57.

[24]郭晶伟.基于效能价格的出租车合理比价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2): 53-57.

[25]郭文军等.髙速铁路对交通运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J].中国铁路,2000(4):56-59.

[26]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7]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7)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安全评价通则[S]

[2]安监管技装字[2003]79号、安全验收评价导则[S]

[3]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S]、北京,2004

[4]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地铁工程质童验收管理办法[S]、广州,2002

[5]刘铁民,钟茂华,等、地下工程安全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8]国建华.时代呼唤“绿色交通”--铁路与我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J].铁道知识,2010(1):60-64.

[29]韩雪松.产品竞争力的综合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 (4): 30-31.

[30]郝艺.中国高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比价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 邹胜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08.

2 David BAYLISS.世界范围的城市交通可达性现状(英文)[J].TRI杂志(交通版),2006(2):17-18.

3 樊颖玮.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06(2):67.

4 全永棠,孙壮志.关于BRT与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17.

5 孙章.城市轨道交通的世纪回眸[J].上海交通运输,2006(3):14.

6 P.Y.Loo,L.Y.Chow.可持续城市交通:理念,政策与方法(英文)[J].ASCE,2006(6):76-77.

[1]芮睿,王昊,杜春茂等、浅议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3(4):156-157

[2]刘磊,孙智宏,周鹏等、提高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建议[J]、都市快轨交通,2014,27(2):30-34

[3]肖本江、景观影响调查在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的初步尝试[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7,34(3):111-115

[4]孙翠菊,陈侠,李晓娟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1]孙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铁路,2008(4):51-55.

[2]欧阳洁,钟振远,罗竞哲.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32.

[3]李耀宗.关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规模的反思[J].都市快轨交通,2005,18(4):83-85.

[4]孟迎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5]杨京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与布局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3.

[1]谢凯旋,缑小涛,孙天轶.轨道交通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以杭州地铁一号线乔司站为例[J].建筑技艺,2015,10:112-115.

[2]杨佩云.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设计的调查研究[J].设计,2015,21:111-113.

[3]李政,王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的导向研究---以武汉轨道交通换乘站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0:56-60+4.

[4]王成芳,孙一民,张春阳,黄烨勍,李敏稚.基于“节点-场所”特性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设计[J].规划师,2014,10:30-34.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

[2]朱顺应、郭志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管理[U].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赵惠祥、余世昌.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4]张殿业、金键、杨京帅.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研究体系[J].都市快轨交通,[5]施毓凤、杨晟、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问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6]《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2009

[7]费安平.地铁运营安全管理.

[8]费安平、周世爽、吴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9]费安平、顾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0] 韩荔.站务员行车组织教材.

[1] 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2] GB50090-99,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

[3] 许有全,高 亮.城市轨道交通用道岔有关问题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3(5).

[4] 陈后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3(8).

[1]杜建卿.新公共管理理论评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

[2]谢晓忠,李淑庆,冯绍海.城市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建设关系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05.

[3]陆锡明,陈必壮,王祥.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大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理念[J].城市交通,2010,04.

1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出现了诸如交通拥挤、生活质量下降、环境品质恶化等一系列“城市病”。同时,城市的蔓延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占用了大量农田,极大浪费土地资源。为了缓解大城市中心区的功能衰退,吸引力下降等“边缘化”问题,提高城市功能运转效率,切实保护耕地,节约土地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开发,实现城市的“真三维”立体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捷径。目前,以地铁轨道交通建设为龙头的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正在国内悄然兴起。以地铁为发展轴的地下空间线性开发,结合以地铁站为枢纽的综合节点开发,必将带动整个城市地下空间网络的形成。然而在大规模地铁建设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在规划设计之初未能预料到的问题,以及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静安寺地铁站及其周边的开发,从城市设计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前地铁站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鉴戒,为以后此类地区的开发积累经验。2上海静安寺地铁站及周边开发简介上海静安寺地区位于南京西路的西端,是集商务、商业、高档住宅、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魅力都市副中心。地铁二号线在本地区设静安寺站(如图1所示),共有5个出入口。其中在静安公园下结合5号出入口建设静安寺下沉广场。地区内南京西路与华山路交叉口车流量较大,人车混杂,是本地区的交通瓶颈。远期规划中的地铁6号线与地铁7号线分别在华山路与常德路设站。静安古寺结合轨道2号线同步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地区内城市九百广场等一批商业建筑业已建成,商务写字楼宇、高级宾馆淋漓,其地下均已被大规模开发,配建了一定数量的地下停车库。地区内规划建设的大型地块正在加紧开发之中。3城市设计的理论概念由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作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不可逆的演化过程,以及城市设计尚未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当前对城市设计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内涵。综合各家所长,概括地讲,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体型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城市设计贯穿城市规划的始终,即从总体规划阶段到详细规划阶段都要进行城市设计。内容城市设计内容大致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工程设计型和政策过程型。前者是以具体方案设计为成果,一般都以规模比较小、内容比较具体的空间地段为对象,例如局部地段的城市设计;后者则以政策导引为成果,一般是规模范围较大的地区或者是整座城市,例如某某地区城市设计或者某某市总体城市设计等。当前一般情况下对于同一地段上述两种类型的城市设计都要用到。城市设计根据设计对象的不同,其内容、深度也略有不同。以静安寺地区的城市设计为例,属于局部城市设计,其内容包括用地功能整合、道路交通系统、开放空间(地下开放空间)、步行系统、绿地保护、历史保护、整体建筑形式、街廓设计、城市形态等九个方面。理念城市设计的理念概括为以下五点:(1)体现城市性质,注重文化传统;(2)设计尺度应与城市规模相适宜;(3)突出城市特色,重塑城市形象;(4)强调以人为本,满足市民社会生活需要;(5)注重资源节约,构建友好环境。原则城市设计的一般原则为:(1)文脉性:城市设计首要考虑的是该区域的背景。(2)社会性、公众性:每一项设计成果都要求有公众、社会的参与。(3)过程性:要注重合理的创造过程,而并非引导某种固定的产品结果。(4)累积性:最终完成一个优秀的城市设计,需要几代人沿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4地下空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静安寺地铁站在开发及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在开发地铁站时首当其冲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下面简要概述静安寺地区地下空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下沉式广场规划设计使用中的问题当前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市民对城市开放空间的需求又很大,这就导致了下沉广场的大量产生。同时,下沉广场作为采光、换气、集散以及紧急疏散的公共空间,被大量运用于地铁站出入口。下沉广场产生了新的城市三维广场空间,是集交通、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多功能高效叠合空间,为市民提供了较好的私密性,塑造了“城市客厅”的新形象。但是,就静安寺下沉广场而言,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不足:标志下沉广场地面部分没有明显的标志物或标识物。以致笔者实地考察时,站在静安寺一侧还未发现下沉广场,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诸多不便。凡此种种,严重影响了下沉广场作为“城市客厅”的形象。尺度下沉广场竖向太深,宽高比不符合美学的审美要求(理论认为,宽高比宜控制在D∶H=1∶1~1∶3之间)。实测已经小于1∶1,故实际使用上给人一种压抑感。分析原因:地铁2号线深度已确定,为了营造水平进入地铁站的出入模式,下沉广场只能与地铁5号出入口保持同一地坪深度;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扩大静安公园的绿地面积,则下沉广场水平方向受到限制。因此,选择现在这一尺度是上述因素相互妥协的结果。然而这种设计效果的好坏最终还要接受实际使用的检验。从对下沉广场使用人流量的观察来看,更多的人流是通过式的,很少停留,能坐下来的就更少,可见吸引力不足。显然这种现象不是设计者的初衷。天际线站在静安寺下沉广场上,环顾四周,天际线杂乱无章,没有高大明确的地标。连最具特色的静安古寺也被地面上鲜有人使用的残疾人电梯亭遮挡了。这就使得下沉广场的使用者容易迷失方向,产生不安、错觉等急躁情绪。可见,下沉广场的附属设施以及周围高大建筑物等的位置规划是值得认真商榷的,要组织好天际线。环境的适宜性地下建筑物的附属设施,例如地铁车站的风井,地下变电站的排风口等,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历来是一个摆在设计者面前的难题。这些设施如果处理不当,不能与周围环境融合,不仅破坏地面的景观,而且影响地区整体的环境效益。将静安寺广场西北角地铁车站的风井设计为带音乐喷泉的水池,既美化了环境,同时也使得风井与周围公园、古寺的环境氛围融为一体,吸引了大量的人流驻足观看,可谓一大创新。但是从下沉广场本身的使用效率来看,利用率并不高。其设计形态、装饰装修、建筑小品、商业餐饮业态等是需要重新思考的。周边交通的组织问题当前开发地下空间的首要目的是解决中心区的交通拥堵。修建地铁、地下停车库、地下车行道、地下人行道等可以有效地组织人流、车流,实现地面上人、车分流,彻底解决交通瓶颈,进而支撑商圈的繁荣。目前静安寺地铁站的交通组织归纳起来存在以下问题:地下人行道尚未形成网络地下人行道只有设置成网络覆盖到地铁站周围一定半径范围时,才能发挥地下连通的作用。就静安寺地铁站而言,跨越华山路的地下通道还没有建成。乘坐地铁的人流要从华山路一边到另一边,必须垂直上下,而且在拥挤的道路上等待红绿灯。人车混杂,步行环境十分恶劣。结合轨道交通2号线对地下通道设置了预留,尽管远期规划了地下通道,但是对现阶段繁忙的华山路、南京西路交叉口的瓶颈问题并未得到及时疏解。这违背了城市设计的原则:过程性。即城市设计不是追求最终的结果,而是要在执行每一步的过程中都尽可能达到最优。静安寺地铁站的建设没有及时解决局部的交通瓶颈问题。地下停车场规划建设不统一由于此地段规划建设的时间参差不齐,控制标准和力度不统一,致使有些建筑物配建了地下停车库,有些建筑物至今没有开发地下空间;而且即使配建了地下停车库的建筑物,其开发的规模大小、深度的控制等也有很大差别。这就使得地下停车场相互之间的连通有困难,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同时各个建筑物分别修建地下停车库,不能共用地下车行道进而形成网络,这对地下空间资源构成极大的浪费;而且错综复杂的地面出入口也会对动态交通产生影响。地下车行道实施困难规划中的此地区地下将建成连通大部分地下停车库的地下车行环道。然而实施起来困难比较大。由于本地区规划中还有地铁6号线在华山路设站,地铁7号线在常德路设站,乌鲁木齐北路又有地下过境道路,这就使得地区内原本紧张的道路地下空间资源更加吃紧。归根到底是在规划设计之初对地下车道考虑不周全,缺乏全面的统筹,系统的规划。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案是设置半环(沟通本地区一部分地下停车库),这样地下车库群的规模效应将会大打折扣,对环境的改善也不是十分显著。如图2。周边地块的开发问题静安公园与下沉广场的结合是非常具有创意的。下沉广场南侧的伊美购物中心建筑顶面高出地面2m左右,结合静安公园在其上面作堆土处理,植树种草,布置凉亭,构造公园高低起伏的山丘地貌,可谓是匠心独用。对静安古寺这一历史遗留的保护结合地铁站的开发同步进行。将静安古寺的地下一层开发作为设备、藏储经书等用房,其地面一层东、西两侧开发商业用房,弥补了商业的不足,改善了购物环境,满足了香客购物的需求。成功实现了对静安古寺的现代化改造。值得一提的是,此地区的商业、商务等大体量建筑物的开发。九百城市广场由于进行了很好的城市设计,其建筑体量、高度、装修装饰风格、建筑小品、色彩等均与古寺环境相融合。但是在开发周边建筑时未考虑建设的时间周期,没能统筹安排建设时序,使得本来能够解决的问题被无限制的拖延了。例如华山路西侧在建的会德丰广场,从招投标到中标到最后的建成,历时已经很久,目前仍在建设中。这就使得华山路地下过街通道得不到及时落实,交通混杂迟迟得不到解决。合理的做法应当是如前所述,先期结合地铁2号线开发过街通道,后期再与会德丰广场地下主体工程连通。开发管理问题静安公园和静安寺下沉广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业主,静安古寺与地铁2号线也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集团。如何打破各自的权限与地域界限,实现不同实体的空间整合;如何制定公平的费用分摊政策与合理的管理开发体制,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是开发管理的重要环节。不同业主的紧密配合与协调沟通,将推动地区的一体化建设,既节约了建设资金,也创建了高效和谐的环境。静安寺地区的开发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事例。由于各个城市、各个地块的历史文脉不同,建设背景相异,所以在此问题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不同功能地块的整合。5城市设计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整合建设地下开放空间的地上、地下整合作为地下开放空间的下沉广场可以与地下商场或地铁车站出入口等整合建设。要始终围绕“让绝大部分公众喜欢的、适合各个年龄段人群使用”的“城市客厅”新形象的建设理念,在选址、标志、尺寸、围合、天际线、环境等方面慎重设计,实现地上、地下的统一。建设真正服务市民的高效城市开放空间。建筑与交通系统的整合运用地下空间解决交通的拥堵问题,实现城市的三维空间高效运转。依靠轨道交通建设,在地铁站周围一定范围内开发建筑物的地下空间,用地下步行道连通起来。同时与地铁车站、公交换乘、地下停车库等相互连通,实现不同交通工具的零换乘以及方便快捷的到达各个建筑物内部。地下停车库统一规划,用地下环道连通,控制并合理布置出入口数量,实现地下空间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有效解决地面交通问题。人工与自然环境的整合当前城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地方能够保持像静安公园这么大的一块公共绿地已是十分困难的了。这就得益于政府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与城市设计的实施。为了弥补中心区的功能性缺陷,弥补绿地占用而造成的建设空间的不足,应大面积开发公共绿地下的地下空间,作为商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公共服务部门、市政基础设施或停车库等用途,作为地面功能的补充。静安寺下沉广场与静安公园的结合就是这方面非常好的一个实例。历史传统与新建筑环境的整合中心区的历史遗留保护将带来许多问题:占用宝贵的地面空间;削弱中心区作为商务、商业等的职能;给本已不堪重负的交通带来额外的旅游交通负担等。但是一个地区的文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历史遗留,故城市设计必须将其保护并更新作为本地区的特色,吸引游客提升地区知名度。因此对历史遗留的保护就必须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开发地下空间资源,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对静安寺的改造和地下空间的利用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整合地下建筑的一些附属设施,例如地铁站风井, 地下商店街排风口,变电站通风口等都要置于地面,而且还要裸露地面一定高度。在本地区寻找安置的地段已经相当困难,与周围环境处理不当则有损地区整体环境形象。例如日本长崛地下街的排风口直接设置于道路一侧,虽经装修设计,但仍显突兀,没有很好地融入周围环境,损坏了地区景观。采用城市设计手法,巧妙将这些附属设施与城市景观整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静安寺地铁站西风井设计成带音乐喷泉的水池,可谓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用地功能整合开发地下空间,归根到底是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来支撑地面功能,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制约因素。为此,根据发展规划与需求预测,把需要建设在地下的设施逐步转入地下,例如交通、商业、基础设施等,以支持地面功能的正常高效运转。地铁站周围适宜结合站址建设大型地下换乘枢纽以及方便的地下步行网络,连通的地下停车系统,有魅力的地下开敞空间,开放绿地、历史遗留地段的地上、地下整合开发,共创友好环境,实现地上、地下功能的整合,资源的合理重组和集约利用,共同满足市民的工作、生活、居住、旅游的需求。6结语当前我国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人性化的设计成为我们规划设计中应始终坚持的原则和努力追求的目标。为此设计要尽可能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体现对人性的关怀。另一方面“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张,对于各项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地下空间可以发挥自身的特点及优势,在节约城市建设空间资源,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做文章,向人性化的方向迈进。地铁站及其周边的开发是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核心节点地区。在国内已有许多案例,分析这些成功的和不成功的案例,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少走弯路。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有效组织和配置地块内地上、地下的功能,合理衔接地上、地下以及地下设施间的空间,优化空间资源的利用,达到城市建设空间一地多用及最大化节约,实现最高效率。同时,以城市设计为规划设计的理念和原则,把握设计文脉,突出城市(或地区)特色,体现对人的关怀,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实现社会的公平。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地铁车站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一种比较正规的审查形式,有组织、有准备、有鉴定、有计划的。答辩会由校方、答辩委员会还有答辩者组成。 毕业论文答辩流程 1、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2、答辩人陈述: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标题;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文章的创新部分;结论、价值和展望;自我评价。 3、提问与答辩: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4、总结:上述程序一一完毕,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5、致谢: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答辩开场白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土木工程XX班的,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温州宇钢钢构公司轻钢结构厂房设计。本次毕业设计是在XX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首先要向认真严谨的a老师表示真挚的敬意和谢意,也向在坐的X老师、X老师、X老师等所有老师四年来孜孜不倦的教诲、以及今天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与指导。 首先我向各位老师介绍下本毕业设计主要内容。 本设计分成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建筑设计。这部分主要在说明建筑物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构造要求的设计根据、具体内容、具体措施以及图纸。本工程为单脊双坡两跨结构的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跨度21m,柱距,A3工作制的20t桥式吊车2台,牛腿标高,粗糙度B类。 本厂房地处温州,该地区基本风压为,基本雪压为因而选取屋面板以及墙面板均为蓝色YX35125750压型板。 由于该厂房纵向长度为,所以不需设置伸缩缝;土壤地质条件较好,不需设置沉降缝;根据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也不需设置防震缝。 屋面排水方式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面排水坡度1/20,内天沟纵向坡度千分之五,雨水管每侧6根,中间11根,用直径φ160的PVC雨水管。天沟宽度以及深度均根据规范要求设计。 此外,外墙底部窗台以下部分防撞墙采用240厚的空心砖墙,高度为米,墙下设基础梁支撑在柱基础上,窗台以上部分采用35厚压型墙板(YX35125750)外墙,墙板采用C型墙梁与刚架柱连接。 第二部分是结构图的设计。这部分主要是对结构的檩条、墙梁、抗风柱、柱间支撑、水平支撑、吊车梁、边柱、中柱、横梁节点以及基础进行内力分析计算和截面选取验算,此外,此部分还包括相关图纸。 其中,檩条选用截面为的冷弯薄壁卷边槽钢,按双向受弯构件验算。檩条跨度6米,故在跨中处设一道拉条。在屋脊处和屋檐处设置斜拉条,水平檩距。 围护墙墙梁跨度为,间距为。山墙墙梁跨度为,间距为。在墙梁间跨中位置设置一道拉条(φ12),在屋檐处设置斜拉条。墙梁选用截面为冷弯薄壁卷边槽钢,按双向受弯构件验算。 山墙抗风柱截面选用高频H型钢两端铰接计算长度系数:,檐口设计标高为,抗风柱顶标高,地面以下,按照压弯构件验算。 屋面横向水平支撑截面均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其中横杆按压杆验算稳定与强度,交叉斜杆按照拉杆验算强度。(A、B、C轴)柱间支撑截面均采用热轧无缝钢管,按压杆计算强度与稳定。 吊车梁选取腹板厚12mm高度726mm,上翼缘截面均采宽度420mm厚度12mm,下翼缘截面均采用宽度250厚度12mm,验算吊车梁强度、稳定、挠度均符合规范要求。支座加劲肋厚度10mm宽度250mm,对其承压与稳定验算均符合要求。腹板横向加紧肋厚度10mm宽度110mm,验算其承压及稳定均符合要求。 本结构设计的关键部分是刚架计算与选取,边柱和中柱皆选用焊接工字钢,截面尺寸为5525112、5025114、梁选用焊接工字钢,截面尺寸为6025112,对其强度稳定以及变形进行验算均符合要求。 节点计算里,我验算了柱脚处、梁柱连接处、牛腿处进行内力计算、截面设计。与此同时,我还对基础梁与基础进行计算设计。 在做这个设计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从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自己学识浅薄,认识能力不足,在理解上有诸多偏颇和浅薄的地方;也由于理论功底的薄弱,存有不少逻辑不畅和辞不达意的问题;加之时间紧迫和自己的粗心,与老师的期望相差较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这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设计得到完善和提高。 我的介绍完了,谢谢!请各位老师提问。

论文答辩的技巧答辩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答辩者的准备。要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和效果,关键在答辩者一边。论文作者要顺序通过答辩,在提交了论文之后,不要有松一口气的思想,而应抓紧时间积极准备论文答辩。首先,要写好毕业论文的简介,主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姓名,选择该题目的动机,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以及本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论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等。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就要作好充分准备——补充、修正、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堵死一切漏洞,这样在答辩过程中,就可以做列心中有数、临阵不慌、沉着应战。第三,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写论文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存在着哪些争议?有几种代表性观点?各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倾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本;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在答辩前做到有比较好的了解和掌握。第四,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触的问题,还有哪些在论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过程中确已接触到了并有一定的见解,只是由于觉得与论文表述的中心关联不大而没有写入等等。第五,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来说,还要搞清楚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新见解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对上述内容,作者在答辩前都要很好地准备,经过思考、整理,写成提纲,记在脑中,这样在答辩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作答。

地铁报站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地铁方面的毕业论文是多少字呢?具体么题目么我帮你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2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一般要有这样几部分组成:提出问题,阐明基本概念和基本观念;分析问题,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你的观点;解决问题,拿出解决问题方案,至于顺序,你可根据你的文章去定。也就是说论文由论点、论据、引证、论证、结论等几个部分构成。1、题目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并不设副标题。2、 摘要与关键词摘要: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3、毕业设计(论文)正文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关于地,,铁方面的, 。我。给你,。吧

先给你说下大概的具体你--呼我名字 (一)摘要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主要信息的简要陈述,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摘要内容包括本论文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千万不要讲一些人们已经做过的工作。要开门见山地讲本文的主要工作。摘要分中文摘要和外文摘要,中文摘要在前,一般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另起一页,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二)正文毕业论文正文部分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论。前言作为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说明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要求突出重点,实事求是。主体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要求在15000字以上。有创新的论文,字数不受限制。文中插入的图表要符合国家标准,经过精心设计后用计算机绘制,尽量避免扫描图表。结论是整个毕业论文的最后总结,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以下内容:(1)毕业论文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规律;(2)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3)与同类研究工作的异同;(4)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三)参考文献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有10篇以上的中外文参考文献,其中至少有一篇与设计(论文)内容相关的外文文献。毕业设计(论文)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毕业设计(论文)直接有关的文献为主。凡引用本人或他人已公开或未公开发表文献中的学术思想、观点或研究方法、设计方案等,不论借鉴、评论、综述,还是用做立论依据,都应编入参考文献目录。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的文献引用序号顺序排列。

轨道交通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那么,轨道交通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收集一些优秀的范例,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1]艾里克.拉斯缕森,博萍与信息-博弃论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白慧明.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建议[J]理论探讨,2011 (3) :16-18.

[3]白树强,全球竞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白云峰.髙速铁路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5]包昌火,谢新洲.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4.

[6]北京一上海高速铁路运输需求量顶测研究报告.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0.

[7]陈建南,赖小平等,广东医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3 (3): 11-34.

[8]陈杰、史峰,提高广州地区铁路货运效率的分析与对策,《铁道运输与经济》,’ 44-45.

[9]陈牛生.我国铁路货运价格改革初探[J].综合运输,2005(11) :1-20.

[10]陈学武.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结构预测的层次分析法[J].东南大学学报,1998,28(3) :23-26.

[11]戴玲玲.髙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关系研究--以京沪线为例[D]: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2]丁小玲.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绿色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13]樊纲.比较优势也是竞争力[J].经济日报,2002.

[14]樊一江.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D]:学位论文.陕西:长安大学,2009.

[15]范英书.优化运输组织扩大运输能力[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6) :35-36.

[16]方琪根.高速铁路运营成本的作业成本法测算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10):134-136.

[17]费志刚.铁路、民航客运市场竞争焦点及对策探讨[J].铁路运输与经济,2003 (9):4"6.

[18]冯焕焕:区域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分担率的研究仁[D],哈尔滨五业大学.2005:30 - 46.

[19]傅选义.高速铁路与资源节约[J].中国铁路,2010. 12

[20]高速铁路客货运量预测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模式的研究分题报告之十[R].天津: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1995.

[21]龚深弟.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情况与趋势[J].高速铁路与铁道建筑,2003 (4): 1-13.

[22]郭大为.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J].国外铁路,2004 (8): 79-81.

[23]郭晶伟.基于效能价格的出租车合理比价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2): 53-57.

[24]郭晶伟.基于效能价格的出租车合理比价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2): 53-57.

[25]郭文军等.髙速铁路对交通运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J].中国铁路,2000(4):56-59.

[26]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7]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7)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安全评价通则[S]

[2]安监管技装字[2003]79号、安全验收评价导则[S]

[3]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S]、北京,2004

[4]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地铁工程质童验收管理办法[S]、广州,2002

[5]刘铁民,钟茂华,等、地下工程安全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8]国建华.时代呼唤“绿色交通”--铁路与我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J].铁道知识,2010(1):60-64.

[29]韩雪松.产品竞争力的综合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 (4): 30-31.

[30]郝艺.中国高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比价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 邹胜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08.

2 David BAYLISS.世界范围的城市交通可达性现状(英文)[J].TRI杂志(交通版),2006(2):17-18.

3 樊颖玮.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06(2):67.

4 全永棠,孙壮志.关于BRT与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17.

5 孙章.城市轨道交通的世纪回眸[J].上海交通运输,2006(3):14.

6 P.Y.Loo,L.Y.Chow.可持续城市交通:理念,政策与方法(英文)[J].ASCE,2006(6):76-77.

[1]芮睿,王昊,杜春茂等、浅议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3(4):156-157

[2]刘磊,孙智宏,周鹏等、提高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建议[J]、都市快轨交通,2014,27(2):30-34

[3]肖本江、景观影响调查在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的初步尝试[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7,34(3):111-115

[4]孙翠菊,陈侠,李晓娟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1]孙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铁路,2008(4):51-55.

[2]欧阳洁,钟振远,罗竞哲.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32.

[3]李耀宗.关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规模的反思[J].都市快轨交通,2005,18(4):83-85.

[4]孟迎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5]杨京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与布局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3.

[1]谢凯旋,缑小涛,孙天轶.轨道交通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以杭州地铁一号线乔司站为例[J].建筑技艺,2015,10:112-115.

[2]杨佩云.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设计的调查研究[J].设计,2015,21:111-113.

[3]李政,王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的导向研究---以武汉轨道交通换乘站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0:56-60+4.

[4]王成芳,孙一民,张春阳,黄烨勍,李敏稚.基于“节点-场所”特性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设计[J].规划师,2014,10:30-34.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

[2]朱顺应、郭志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管理[U].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赵惠祥、余世昌.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4]张殿业、金键、杨京帅.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研究体系[J].都市快轨交通,[5]施毓凤、杨晟、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问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6]《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2009

[7]费安平.地铁运营安全管理.

[8]费安平、周世爽、吴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9]费安平、顾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0] 韩荔.站务员行车组织教材.

[1] 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2] GB50090-99,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

[3] 许有全,高 亮.城市轨道交通用道岔有关问题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3(5).

[4] 陈后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3(8).

[1]杜建卿.新公共管理理论评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

[2]谢晓忠,李淑庆,冯绍海.城市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建设关系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05.

[3]陆锡明,陈必壮,王祥.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大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理念[J].城市交通,2010,04.

地铁设计毕业论文

关于地,,铁方面的, 。我。给你,。吧

议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 论文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广州地铁功能 论文摘要: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发展,居民生活需求的变化,轨道交通的功能也在不断变化。本文以广州地铁为例,在说明轨道交通系统运输和战备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对城市区域发展的引导功能,推动城市发展缩短空间距离的功能,同时预测未来轨道交通企业可能体现的商业、文化、旅游的功能。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城市的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 轨道交通基本功能是承担城市交通运输任务,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广州地铁线网从最早的1条线5个车站发展到2011年的9条线146个车站,日客运量达到万人次,占广州市内交通客运量近40%。轨道交通的运输功能不断强大,未来城市的交通系统一将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模式,而轨道交通系统则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其庞大的运输功能不容忽视。 (二)防空战备功能 北京地铁最早的设计方案在1953年诞生,人防战备是当时地铁设计的主要功能之一。1999年9月2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要求,广州地铁在广州市建委的领导下研究制定了“广州地铁二号线地下段兼顾人民防空技术要求”的规范,按照人防战术技术标准建设了广州地铁二号线。伴随着各条线路的开通,如今广州地铁隧道就是广州市区内最大的`防空洞。 二、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 (一)引导城市发展的方向 城市初期地铁建设规划都是集中在人口密集区域和繁华地段,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地铁的开通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和商业聚集,加速繁荣了带状区域经济,促进城市发展。因此地铁线路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 广州市《城市战略发展规划》中“东进西联南拓北优”城市发展策略,地铁线路规划设计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即将开通的广州地铁六号线和十三号线正是迎合了“东进”这一发展战略,拉动了广州东部黄埔增城区域的发展。2006年开通的三号线让南部的番禺区不再遥远,明显的房地产价格优势让众多广州市民选择在番禺区定居。一条地铁线路开通让各大地产商趋之若鹜,不仅拉动了房地产业,对于广州南部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二)缩短城市的“空间距离” 出行方式和交通工具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工作生活的半径。选择步行或者自行车代步,生活半径只有5-10公里。城市公交系统的平均时速约为20公里/时,拥堵时段时速不到10公里/时。而地铁的平均时速达到35公里/时,将人们的生活半径扩大了近3倍。而地铁99%以上的准点率让人们可以准确计算出行时间,减少旅行时间的冗余。时间消耗的减少让人们产生“空间距离“缩短的感受,不仅拓宽了市民居家工作生活的选择范围,同时拉近了各个区域商业圈的距离,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2010年11月开通的广佛线是国内第一条全地下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它的开通让盼望已久的“广佛同城”从概念变为现实。广佛线首通段长公里,平均时速达到37公里/时。市民乘地铁从佛山到广州市中心只需要30分钟,相对于原来2小时的车程,人们觉得城市近了,城间的概念模糊了。走进地铁车站如同走进了两个城市的时空隧道,人们可以瞬间完成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变换。 (三)城市的应急组织系统 2008年春运的冰雪灾害让人们意识到轨道交通在城市应急组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非常春运的应急方案是将滞留的乘客集中到琶洲会馆候车。地铁公司根据铁路班次的加开专列,将会馆的乘客从地铁的琶洲站运送到火车站站,再通过地铁与火车站的连接通道让乘客直接进入火车站的站台。为了减轻火车站广场的压力,地铁公司启动多个越站和关站的措施,尽量减少向火车站广场输送旅客;地铁各个站点大力宣传火车站的输运信息,让旅客提早知道紧急输运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2008年春运的应急方案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认可,广州地铁爱心专列成了广州每年春运工作的必要环节。轨道交通以它巨大的运力,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城市应急组织系统的中坚力量。 三、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 (一)轨道交通体现城市文化 地铁是城市文明的延伸和提升,它对城市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地铁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城市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不论是北京地铁西苑站的文化墙,还是广州地铁的一站一景,都是城市文化气息的体现;而唱响中国的西单女孩也是地铁文化的另一种产物。 (二)轨道交通成为城市的旅游景点 凝聚尖端科技的列车、优质的乘车环境、浓郁的城市文化气息,这些都是轨道交通吸引人们关注的地方。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车站可以把旅游资源开发作为发展方向。地铁车站可以打造成为城市的文化长廊,隧道和列车一样可以成为市民参观了解的场所,轨道交通系统要建设一个展示自身文化科技实力的平台。 (三)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融合 地铁车站配有商铺、书店等服务设施,也有与其他物业连接的通道,但因为轨道交通建设的规划时间、建设标准要求和周边系统不匹配,所以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是独立的。汽车加油站可以演变发展成公路服务中心,轨道交通系统也可以和其他商业、物业系统融合在一起,让乘客出行购物更简便,更轻松。 随着城市的发展未来的轨道交通将具备更丰富更庞大的功能,将成为一个集运输、地产、商业、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服务机构,成为引导城市发展、繁荣城市经济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许晶华.以国家战略提升广州交通功能[N].广州日报, [2]张日明,贺福海.地铁建设如何兼顾人民防空需要[N].中山日报,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运营管理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标准论文格式1、120个字。、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昆明地铁平面设计论文

构筑我国地下空间利用权法律制度若干问题浅探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地下空间利用权法律制度产生的动因及其法律特质,在介绍国外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剖析我国建构地下空间利用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具体措施。关键词:地下空间 所有权 利用权 法律构想一、引言所谓地下空间利用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利用地表以下一定范围的空间并排除他人干扰的权利。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生活载体,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物质前提。因此,对土地进行利用并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既事关一国的经济发展,又映照其上层建筑的完善程度。随之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土地的利用逐渐从地表延及地表上空,而后延至地表以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空间权(包括地上空间权和地下空间权)作为一项崭新的权利类型在美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现已为大多数国家法律所承认。反观我国的土地立法,目前尚无关于地下空间权的统一法律规范,这与蓬勃发展的土地利用现状格格不入。因此,构建我国的地下空间权法律制度势在必行。二、地下空间利用权产生的动因和法律特质(一)地下空间利用权产生的动因1、地下空间利用权产生的社会物质动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土地立体化开发利用的客观需要是土地权利理念更新、“地下空间利用权”作为一项全新的财产权得以产生的动因。人类利用土地的程度和范围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发展水平。19世纪工业革命以前,人类对于土地的利用,一般以地表平面利用为主。工业革命的完成,使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进步,使得土地由平面的所有与利用转向立体的所有与利用。各国工商业经济由此兴旺繁荣,进而促成世界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使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和珍贵。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此间土木建筑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对于土地的利用扩及于空中和地中,这就是土地的立体利用。地下铁道、地下街、地下停车场、上下水道及排水沟等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地下空间不再附属于地表,而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物。因之,对地下空间的利用用法律形式加以规范便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2、地下空间利用权产生的理论动因在传统的土地法理念和土地法制度下,土地所有权效力的范围是以地表为中心而有上下的直接支配力。换言之,土地所有人除对地表有支配力外,尚对土地之空中和地中有法律上的支配力。作为土地所有权客体的土地于物理上虽可区分为地表、空中及地中三部分,但在法律制度与社会观念上,仍是将三者视为一个整体。这种绝对的土地所有权理念直接导致了权利滥用。土地私有的独占性、排他性与土地利用的公共性之间的矛盾激化,国家开始对土地所有者的空间使用权实施限制。[1]相对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及相关立法应运而生,为地下空间利用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理论基础。(二)地下空间利用权的法律特质1、 权利客体具有独立性和容纳性。空间“因其系离开地表,在地上之空中或地下之中的空间里具有独立的支配力,因而与传统土地所有权之以地表为中心而有上下垂直的支配力不同。”[2]换言之,特定于地表之下一定范围的空间可以从地表游离出来并为人们所开发利用,如建造地下商场、游乐园、地铁等,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且可通过登记的方式确认其范围,并为权利人独立支配,成为物权客体。地下空间是一种三维立体空间,具有容纳性。特定的地下空间并不会因人们的使用、开发而减少或消耗。人们可根据自身需要在其间进行生产和生活,或构建建筑物,或铺设管道,或堆放物品,这些活动都不引至空间的减损。2、 权利内容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一种商品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其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地下空间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资源,能为人们所发现、占有和利用,无疑具有使用价值;当空间作为一种资源被人们所开发利用时,因其消耗了一定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凝聚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故具有价值。又因之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可通过一定量的比例与其他商品相交换,具有交换价值,地下空间权利人可借以将其有偿出让、出租或转让。3、权利取得方式的特殊性。地下空间是基于一定的地表而存在的物质载体,可从长、宽、高三维加以确定;同时,由于其具有体积的固定性,可视为不动产,故,其取得方式得遵照关于不动产取得的相关规定,即以登记作为权利确认、公示公信的唯一合法方式。三、地下空间利用权在国外的立法状况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适应和保障地下空间的发展需要,在政策和立法上都有许多明确的规定,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这里仅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例。(一)美国就法律传统而言,美国法虽属英美法系,但其传统的包括不动产在内的财产法制却继承了罗马法,从而认为土地所有权的范围"上达天宇"、"下及地心",而且不承认土地上的建筑物为单一的独立不动产。然而,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飞机发明之后,美国法律界不得不承认,在保护土地所有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在不妨害土地所有人的限度内,飞机等有在他人土地上空飞行的权利。[3]这样,所谓土地所有权"上达天宇","下及地心"的法律原则便被打破,土地所有权的有限性原则获得确立,这就为后来美国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土地的立体开发运动奠定了法律基础。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美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城市土地的立体开发与利用时期。这一时期,让与、出租某一被规定上下范围的地上、地下空间,以获取经济利益的现象不断发生。这种以空中之一特定"断层"为客体而成立的权利,被称为"空间权"(空中权)或者 "开发权"(Development Rights)1927年,美国伊利诺斯州制定《关于铁道上空空间让与与租赁的法律》,是为美国法制史上有关空间权问题的第一部成文法。1958年,美国议会作出州际高速道路(Inter State High Way)的上空与下空空间可以作为停车场使用的决定,空间权概念由此被广泛传播开来。1970年,美国有关部门倡议各州使用"空间法"这一名称来制定自己的空间权法律制度。1973年,俄克拉荷马州率先完成立法,此即著名的"俄克拉荷马州空间法"(Oklahoma Air space Act)。该法集有关空间权领域的判例与研究成果之大成,详细规定了空间权制度,美国现代空间权制度,莫不深深地打上了该法的烙印。(二)德国德国有关空间权问题的最早立法见于1896年《德国民法典》第1012条:"土地得以此种方式(地上权方式)其他权利,使因设定权利而享受利益的人,享有在土地、地上或地下设置工作物的可转让或可继承的权利"。可见,《德国民法典》上的空间权制度,实质仍不过为空间地上权制度,即以保有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为目的而使用他人土地空间的权利。但是,由于德国民法典对于包括空间地上权在内的全部地上权的规定仅设有6个条文,因而每每发生不敷使用的状况。有鉴于此,1919年1月15日,德国单独制定共计39个条文的《关于地上权之命令》(Verordnung uber das Erbbaurecht),史称"地上权令"。[4]依此"地上权令",德国空间权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三)日本1956年,日本私法学会第18次会议集中讨论了"借地借家法的改正问题"这一主题,这次会议实际上是为日本在立法上确立空间权制度作理论上的准备。1966年,日本修正民法典,在第269条之2追加规定空间权(区分地上权)制度,此即日本现行空间权制度。第269条之2第1项:"地下或空间,因定上下范围及有工作物,或以之作为地上权的标的。于此情形,为行使地上权,可以以设定行为对土地的使用加以限制"。②据此规定,可知日本民法典上的空间权,就是指以他人土地空中或者下空的某一特定断层空间为客体而成立的特殊地上权,即区分地上权。区分地上权的客体,为空中或地中的某一特定断层空间。为配合这一区分地上权的规定,日本不动产登记法第111条第2项还特别规定了设定区分地上权的登记程序。依该法第111条第2项,设定区分地上权时,除须登记设定目的、存续期间及地租金额外,还须登记空中或地中的上下范围,及有关土地使用的限制性约定等等;就登记的效力而言,此登记为区分地上权的生效要件,亦即非经登记不生区分地上权的效力。虽则各国立法并未明确提出“地下空间权”或“空间地下(上)权”的称谓,然而,地下空间权制度的客观存在及相关概念的提出,无疑是对传统物权概念的革命,为地下空间开发的进行乃至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四、我国地下空间利用权的立法现状及简析目前,我国关于地下空间利用方面的专门立法尚属空白,仅存在相关的单行法及一些地方性法规。如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上海市人大通过的《上海市民防条例》、《上海市规划条例》、《上海市民防工程管理办法》等。建设部于1997年10月27日颁布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专章规定了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工程建设及工程管理,为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时下正在进行的地下空间立法主要有深圳市规划国土局起草、申报的《深圳市地下空间使用条例(送审稿)》和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立法研究课题组起草的《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草案)》。勿庸置疑,我国当前地下空间利用的立法正一步步趋于完善,一些较为突出的法律盲点正逐步得到祢补,这为我们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界定地下空间产权关系、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同样勿庸置疑的是,这些立法仍明显滞后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实践,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开发地下空间的社会需求。因此,构建我国具有前瞻性、行之有效的地下空间利用法律体系乃当务之急。五、构建我国地下空间利用权法律体系的具体设想(一)法律前提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土地所有权的公有性质,即土地只能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与此相应,笔者认为,地下空间利用权立法也应遵从这样一个法律前提:地下空间所有权的国有性质。明确地下空间所有权的国有性质一方面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吻合,另一方面,在操作上可确保土地统一规划及其分层次合理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同一块土地的使用者而言,其对土地的使用本身即包括了对地表上下一定空间的使用,也就是所谓的“土地对空间的吸附”。国家对地下空间的分层次利用不能妨碍原土地使用人依法定用途而对地下一定程度空间进行的合理利用,如打地桩、建地下车库等。因此,立法上应明确土地使用人享有的依附于土地使用权的地下空间范围,即,将地下空间利用权的标的限定为土地使用人依法定或约定而为合理使用的地下空间之外的三维空间。(二)关于地下空间权的登记笔者以为,地下空间权本质上属于不动产用益物权,其权属确认、变更、消灭等皆须遵从房地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关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规定。有学者认为,地下空间是一种特殊物质,难以从法律登记上确定其范围(包括深度、宽度和长度)。事实上,只要明确土地使用权吸附地下空间的范围,地下空间利用权的范围即可确定。而这种产权划定在目前的建筑技术支持下是完全可行的。我认为,可借鉴《深圳市城市地下空间使用条例(送审稿)》的做法,认定:地表土地使用权已出让或划拨的,并批准建设建筑物、附着物的,视为土地使用权人已取得该宗地表以下至建筑物、附着物的最深基础平面以上的地下空间权;除此以外的地下空间由政府依法出让。地下空间利用人要取得一定的地下空间,必须交纳一定数额的出让金,并进行登记,领取《地下空间利用权证书》,其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不得超出登记范围,也不得妨碍土地使用权人行使其权利。(三)关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部门在如何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部门的问题上,存在如下几种不同主张:1、在成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的基础上,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统称“省”)规划局管理地下空间规划,省建委管地下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省民防办管民防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这种方案的优点在于既尊重现状,即目前地下空间的规划,地下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是分别由上述部门进行,又在体制上有所突破,避免了地下空间权的登记与发证之争,有利于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这种方案的缺点是牵涉的范围比较广,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2、授权省民防办作为地下空间的主管部门,扩充省民防办的管理范围,使省民防办作为地下空间权的登记、发证机关、地下工程规划的主管部门,地下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和地下工程管理的主管部门。这种方案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我国地下空间开发起源于人民防空的需要。但是,省民防办对民防工程的专业管理与对所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管理毕竟不同,同时,某些省级政府(如上海)颁布的城市规划条例(如《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也明确规定,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坚持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原则,实际上是将地上空间的规划权赋予了省规划局,因而,授权省民防办对地下工程的规划管理也还存在着法律上的障碍。3、在将地下工程区分为民防工程和一般地下工程的情况下,由省规划局负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规划管理及一般地下工程的详细规划管理,省建委负责一般地下工程的建设、管理,省房地局负责一般地下工程的登记、发证管理,省民防办负责民防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民防工程的登记、发证管理。这种方案的优点本身就是其缺点,即迁就现有管理体制、调整幅度不大,易为各方面接受。笔者认为,从操作性上讲,第三种方案更具科学性。(四)关于土地使用权人开发地下空间的优先权问题土地使用权人开发其土地下的空间,与其他申请开发这一地下空间的人相比,是否具有优先权?一种观点认为应当具有优先权,其理由是空间权是土地权的延伸,且这样容易处理相邻权问题,或者说是容易处理相邻关系问题;另一种认为不应当具有优先权,其理由是地下空间权是一种有别于土地权的物权,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存在多个申请人的情况下应当通过招投标方式解决。我们认为,原则上土地使用权人对其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并不具有优先权。因为土地使用权的行使有其特定的空间范围,亦即规划批准的建筑范围(包括地面使用面积、底下使用深度和地面建筑高度),除了这一特定的空间范围,都与土地使用权没有法律上的所有与使用关系。因而,作为一种有别于土地使用权的地下空间权,土地使用权人对其地下空间的开发并不具有优先权。但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如果房地产权人建设地上地下连体建筑或者房地产权人在已建地下工程的情况下再开发地下空间,显然以优先考虑房地产权人为宜。 ② 《日本民法典》第269条之2第1项的地上权实质是指区分地上权,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地下空间权

怎样写科学小论文 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有些同学把写科学小论文看得很神秘,认为是科学工作者的事,对我们少年儿童是高不可攀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同学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学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要短一些、浅一些。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那么,科学小论文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它必须具备"三性"。 1、科学性。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当然,你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颖、独到而又论据充分、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不失创造性。 3、实践性。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以上"三性"是衡量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如写"太阳花",尽管你的观察细致入微,它的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它的品格剖析得完美无缺,但如果没有获得科学的、有意义的结论,那最多只能算是一篇好的散文或观察日记,而不是科学小论文。 写科学小论文是一件很艰辛的工作,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成功属于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青少年朋友! 二科学小论文的类型 科学小论文最常见的形式有科学观察小论文、科学实验小论文、科学考察小论文和科学说明小论文。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是在自然发光的条件下不加以人为控制发生的,所以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应是作者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详尽,数据准确,说明力强,得出的结论真实可信,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科学实验小论文。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一等奖的《愿胜天水库的水常绿》一文中,小作者们对水库的地理生态环境、库容等作了实地考察,并力所能及地进行了实测,找出水库存在的隐患,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文中除写明了考察时间、对象、内容及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外,还绘出了"胜天水库集雨图"、"强烈侵蚀中山示意图",加上一些实际数据,使读者对考察对象有比较概括清晰的认识。 写科学考察小论文时,有时还应将有关动植物、岩石、土壤等标本或照片附在文后,以增强说服力。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为什么说贵阳是祖国的第二春城》是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三等奖的小论文,该文作者的研究方法有其特别之处,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坚持记录整理贵阳与昆明两地的天气和温度;二是利用现成的科研成果《中国气候图集》找出有代表性的重庆、北京的气温情况来同贵阳、昆明相比较;三是从书上查证昆明与贵阳1、4、7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进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这类文章虽然没有前三类的亲自实践得到论据,但它毕竟是通过作者精心地收集整理资料,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所以也承认它是科学小论文。 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小论文的选题 写作小论文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究的对象,考虑研究什么问题,这就是选题。有人说,选择好题等于完成小论文的一半,可见小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有的同学说,大自然的奇妙现象太多了,研究什么好呢?有的同学说,大自然的事物我都已看惯了,没有发现什么新奇现象。再说,我想研究的东西别人已经研究过了,写了没多大意义。 实际上,只要你明白了选题的基本原则,掌握常见的几种选题方法,而且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科技活动中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发现值得探讨的题目。 科学小论文选题的方法很多,个人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选择。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选题方法,供同学们选题时参考。 1、偶然发现法。一个星期天,松滋的胡长城同学在屋后的小沟边玩耍。沟里有许多小蝌蚪游来游去。忽然,他发现有一个小蝌蚪与其它蝌蚪不和似的,孤独地在一边游。他用小树枝把那脱群的蝌蚪拔到成群的蝌蚪中去,不一会儿,它又孤独地游到一边去了。他感到奇怪,就用瓶子将他和另外成群的几个小蝌蚪分别装起来,放在家里饲养观察。最后,不合群的小蝌蚪成了青蛙,其它长成了癞蛤蟆。通过长期观察,它弄清了青蛙和癞蛤蟆的幼子之别,写出了一篇优秀小论文。 这种选题没有事先考虑,只是对偶然发现的一瞬即逝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从而抓住不放,追根求源。 2、课堂延伸法。小学自然课《动物与环境》中,同学们研究了蚯蚓与光、温度及水分的关系,弄清了蚯蚓喜欢阴暗、超市、温暖的环境,而且学会了用差异法进行试验以判断失误因果联系。课后,你可用学过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蚂蚁等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你可以继续研究蚯蚓的其他奥秘:如蚯蚓有眼睛吗?蚯蚓张耳朵吗?蚯蚓的再生能力、松土能力等。 3、问题探究法。苍蝇这个小东西真讨厌,它是传染疾病的罪魁祸首呢!但他也真怪,它经常接触各种细菌而自己却为什么不会的病呢? 睡觉可以解除疲劳,恢复精力,那整天在水里悠闲游荡的鱼类也睡觉吗? ……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肯定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你能不能把它作为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呢? 湖南省道县五年级学生毛登圣,一天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学校附近的竹林里玩,为竹子里面究竟是空的还是装有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 细心的毛登圣一直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它课余查资料,做实验,用大量的证据得出了结论:竹子里面不是空的,装有空气,有氧、氮、二氧化碳等气体。据此写的《竹子里面有什么》小论文,荣获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小论文竞赛一等奖。 4、教师指导法。如果你饲养了一只小动物或栽培了一些花卉,项研究它们但又不知从哪方面入手,你可去请教老师,让老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课题。 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你可以把研究的设想告诉老师,请老师确定研究的题目,你再围绕题目去观察、实验。 5、成语、谚语科学验证法。成语大多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有的是来自寓言故事、民间传说,也有些是约定俗成的。其中少数成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你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辨析和验证。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是大家熟悉的,意思是水不住地滴下来,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但常识告诉我们,"水滴"只不过是一滴液体,他力量很小,冲击速度也不算太快,怎么能把坚硬的岩石滴穿呢?成员同学从对这个成语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开始,通过做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验证了这个成语的科学性。 "春东风,雨祖宗"是一句流传得比较广泛的气象谚语。一位同学3月份一个月的气温、风向、天气情况作了详细观察记录,然后利用科学统计法得出了这句谚语的适用范围,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参考基数。 "葵花朵朵向太阳"这还有假吗?但湖南蒋林波同学对这一定论发起了挑战。他通过两年的实验观察,以令人信服的论据得出了"葵花并不是总向太阳转""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应该是指花蕾期,到开花后,就不转动了"的结论。 由此看来,即使对早已被公认的结论,也要认真地研究,不要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特别要注意的是,选题时要考虑主客观条件。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选题时要龙清楚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自己对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兴趣,有没有这个能力把它研究清楚,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个知识层次和认识水平,自己受否有毅力去完成这个题目以及是否具备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器材、场地等。 如果完成《探索一种蛇的奥秘》这个题目,研究前就必须掌握有关蛇的基础知识,具备捕捉蛇的本领,能够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掌握被毒蛇咬伤的救护方法。此外,还要具备饲养蛇的器具等。否则,还是换一个更切合主客观条件的选题为好。 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 选题确定后,就可进行取材与分析了,具体内容为制订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深入实地考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各种材料,归纳得出结论。 (一)取材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云南庄跃平同学利用2_0_天时间详细观察了家鸽孵化的全过程,几乎每天都有新发现,连小鸽子身上一粒黑点、眼皮上的皱纹都没放过,所以写出的小论文《家鸽孵化的观察》真实可信,内容丰富。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 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 昆虫的后腿有什么作用?湖北的张俊同学先后捉来了蝗虫、蜢蚱、蟋蟀等十几种昆虫,分别将它们的后腿切断,通过反复实验,观察比较,发现了昆虫的许多特殊功能。 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如熊小佳同学研究蚯蚓的视力,她选择了4个材料(1)用木棍\红领巾、铅笔等在蚯蚓面前晃动的现象;(2)蚯蚓面对各种食物的反应;(3)蚯蚓放在"屋"门口的反应;(4)请叫爷爷得出关于蚯蚓是否有眼睛的材料。它通过前三个实验分析,初步判断蚯蚓没有眼睛,是*嗅觉找到食物,*感光细胞找到阴暗的地方。第四个材料更加证实了她的推论,使得论点论证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 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谓"确切",就是小论文的标题必须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使人一目了然,不能离题或扣题不紧,更不能用夸大的字眼。所谓"简明"是指标题要精炼,既要概括全面,又能突出主题,做到言简意骇。 开头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 《为什么说贵阳是祖国的第二春城》一文开头:"我住在贵阳,常听人们说'昆明是春城,贵阳是第二春城'。至于为什么,我也弄不明白,我决心记录天气预报,看贵阳真是第二春城吗?"由常言产生验证其科学性的欲望。 有些文章的问题是在偶然观察中产生、发现的,你也可以开头先根据时间顺序叙述其过程,再适时提出问题。 正文 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 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结尾 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 《蚯蚓的视力》一文结尾:"噢,我明白了,蚯蚓是不折不扣的瞎子,它是*嗅觉来寻找爱吃的食物,用感光器来辨别光的强弱。"以得出结论做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 小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还要反复修改。看开头是否简明扼要,论据是否典型真实,论证是否符合逻辑,论点是否新颖一致,段落是否衔接自然,语言是否通顺准确等。改好后再让同学和老师帮助修改,逐步完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