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围绕自我成长为主题的心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20:29:42

围绕自我成长为主题的心理论文

主要写自己的一个学习的经历。从小到大的。个人成长历程

站在历史的堤岸,看那海浪漫溯上那一道道历史的沟渠:楚大夫纵然被谄媚污染视听,也不随波逐流;魏武帝纵然魂归狼烟,也要名留青史;陶渊明纵然一身清名,也愿躬耕陇亩。那正是认清自己、明确目标的态度,令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可见成长过程中的我们也需明确目标、认清自我,不应该在花花世界中失去了本心。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一眼看穿别人固然可贵,然有自知之明的人却更容易走向成功。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记者询问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当初为什么选择了数学,陈省身回答:别的都不会,只好做数学。无独有偶,另一位记者采访著名画家黄永玉,问他当初为什么学画。他的回答也是,别的什么都不会,只好作画。这仅仅是说明了两位大师的谦虚吗?当然不,这表明他们都能在成长过程中认清自己,明确目标,然后专注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从而成为了一代名家。《孙子兵法》的作者孙子也曾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认清自我,才能在漫漫人生路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著名的跨栏运动员刘翔曾经是跳高运动员,试想他当初没有认清自己,没有完成从短跑到跨栏的华丽转身,怎会有今天的成就,成为“110米栏”项目的世界级明星。所以说,人生路上要正确认识自己,明确目标,从而实现自身价值。认清自我,也能使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更良好的心态。刚刚进入初中时,害怕不适应新生活,学习跟不上,于是我盲目地报了许多培优班,每天活得昏天暗地,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成绩也不尽人意。后来我尝试冷静下来,去倾听自己的心声,终于认清了自己的弱项与强项,正确的“补短”,成绩也逐渐升了上去。李白认识自己的才能,成为中国史上最著名的“诗仙”;范仲淹认识自己的职责,坚持为官一方,就造福一方;陶渊明认识自己的所好,隐居田园,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无数事实证明,认清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鱼朔浅底,鹰击长空。我们都应该正确认识自我的价值,向成功迈近。

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非常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自我成长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并且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出发,指出了课程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教学改革;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674-9324(2013)35-0064-02

一、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生活质量,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学业受挫、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等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为此,在普通高校,不仅仅师范类院校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现在已有许多非师范类院校的学生也开始主动选修心理学这门课程,希望从中获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校从2011年秋季开始,在本科新生中开设了《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求每名大学新生必须选择。课程主要分为以下8个章节:适应与发展、自主学习、学会共处、爱与亲密关系、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时间管理 以及意义与价值。设置该门课程的目的是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让新生更多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心理学既可以是一门高深的科学,也是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对心理问题有基本的鉴别能力,并且能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同时也让新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听课同学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觉得课程的开设是有意义的,对心理学的学习寄予厚望,但对课程的最大意见就是“学时无趣、学后无用”,这无疑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甚至危及到了课程本身的价值。因此,如何开展好这门课程,使心理学课“心理化”,神秘地谈心理,真实地讲自己,实用地指导生活,已成为当前这门心理学课程重要的课题。

二、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1. 教学 方法 单一化。目前,大部分授课教师还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单一途径。而对学生参与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活动互动教学则应用较少。即使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了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自说自解的方式,对学生的引导性欠缺。因此,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倦怠感,学习动机也不断弱化。

2.课程内容体系有待商榷。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的内容分为适应与发展、自主学习、学会共处、爱与亲密关系、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时间管理以及意义与价值这八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的授课内容有重复的部分,且部分内容,如自主学习、学会共处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有所重复,思想道德修养课也是在新生刚入学时讲授的,重复的内容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3.考试方法单一化。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而成。平时成绩一般所占的比例较小,包括课堂考勤和课堂回答问题两部分,而期末考试则是提交一篇课程相关的论文。所以学生只要考勤过关、提交了论文就可获得较好的分数。特别是提交的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多数同学绝大部分内容是在网上下载的,只有少数同学结合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教学形式的改革。改变教师讲授的单一形式,增加课堂互动活动,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会共处一章中,笔者开展了互动游戏叠罗汉,将全班分为5个小组,每组15名同学,从任一人开始作 自我介绍 :我是谁,来自哪里,性格怎样……后面的同学要将前面同学的话复述一遍后再开始自我介绍,如此类推,直到每一位同学都将其他所有组员的介绍记下为游戏结束,比赛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准。在情绪管理一章中,笔者通过音乐(欢快的和悲伤的)、动作(大笑、低头)、思考(想悲伤和快乐的事情)让每一位同学亲身感受情绪的变化会与哪些因素相关。在压力管理中,笔者让每一位同学将最近最困扰自己的事情写在纸上,揉成团后一起放在纸袋子里,然后随机抽取一些,一一给予解答,有效地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舒缓压力。笔者将这些形式和方法引入该课程课堂教学,使学生以活动课程的方式方法学习课程知识。实践证明,这些形式既保证了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笔者认为可以在课程内容中增加心理学与人格形成的内容,作为一个章节来讲述。使学生了解到健全人格者的特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能够自知、自尊以及自我悦纳;以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使学生能够用心理学的知识辅助自己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另外,在心理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从心理学的视角审视问题。因此,在课程中可以增加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如可以通过一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典型案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增加一些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评价方式还是以 总结 性评价为主,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主动积极地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等目标方面还存在欠缺,也不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改进学习和教学。笔者认为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评价改革的具体方法是:改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的比重。可以适量布置平时作业,如可布置学生撰写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的案例 报告 ;对所学内容所提出的问题;阅读、观看与心理学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之后的感想;组织或参加小组讨论的情况记录等等一系列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的小作业,便于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习迁移,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哪些知识,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是有作用的。最后,可按照生作业的完成程度、认真程度、主动程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 自我评价 的深度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为降低作业难度,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上作业。此外,还要加大平时课堂互动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在最后成绩评定中的比重,这样既可以活跃课程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互动,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至于期末考试的论文撰写,笔者认为应该降低比重,甚至可以予以取消。

综上所述,在非师范类院校开设心理学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全面发展。针对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这门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应从改革教学形式、课程的内容体系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等方法入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增强学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摘 要: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资本,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自信)、韧性、乐观和希望四个维度,我国有将近3000万的各类大学生,因此本研究希望简要的探讨一下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启示,以使对大学生自我成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心理资本;大学生;自我成长

作者简介:陈礼灶(1984-),男,福建龙岩人,兰州大学 教育 学院,高等教育学。研究方向:大学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1--01

2002年美国管理学家 luthans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心理资本理论,并认为心理资本理论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等四个方面。为了与其他积极心理学的要素区分开来,luthans 把心理资本定义为:符合POB(积极组织行为学)标准的,即积极性、以理论与研究为基础的、可测量的、可开发的、类状态的个体特征、影响绩效的积极心理学要素。Luthans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将心理资本定义为: 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2]。现在,心理资本已经逐步成为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后的又一资本优势。

2008年前后,在我国李超平翻译了Luthans所著《心理资本》前后,心理资本也逐步引起了我国一些学者的关注。仲理峰[3]和王雁飞[4]等分别对心理资本进行引进性的介绍。柯江林[5]和张阔[6]等分别对心理资本问卷进行本土化的编制。

本研究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启示意义。

1.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树立自信心

自信,又称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如果,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则说明他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则自我效能感较低。

研究表明,自信与心理健康存在着正相关(毕重增,黄希庭),自信有助于个体减少其人际困扰 (张继元,毕重增),自信的个体拥有积极的归因方式(秦东波等),自信的人更倾向于追求成功的动机,而非避免失败的动机(车丽萍)。研究同样表明,自我效能感(自信)与抑郁显著负相关(葛明贵),与自尊有显著正相关(李妲等),与特质焦虑和考试焦虑存在负相关(李守龙,李晓芹),与人际关系困扰总分负相关(张倩,桂守才)。由此可见,自信对自我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要树立自信心。

2.在成长的道路上锻炼韧性

韧性,又称复原力,不仅意味着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最初状态,在压力的威胁下能够顽强持久、坚韧不拔,更强调个体在挫折后的成长和新生。韧性高的人,不仅表现在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正常状态,同样也表现在从强度很高的正面情绪恢复到正常状态。范进中举中的主人公,最后之所以发疯,跟未从强烈的正面情绪(高兴过头)恢复到正常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表明,复原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性作用(胡海利等),复原力与抑郁存在负相关(王秀希等),复原力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正相关(Kari),复原力有利于在逆境中成长(Sean)。由此可见韧性对自我成长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要锻炼锻炼自己的韧性。

3.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心怀希望

堪萨斯大学的临床心理学教授里克·斯奈德(Rick Snyder)认为:希望是在成功的动因(指向目标的能量水平)与路径(实现目标的计划)交叉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即希望=意志力+途径,希望不仅需要坚定的意志力,同样也需要明确目标的指引。

刘孟超,黄希庭在其《希望:心理学的研究述评》的论文指出:希望较高的人,具有较高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水平也比较高,与生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关系等。Snyder等人认为,希望对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等具有积极的影响。Luthans等人研究表明,在 人力资源管理 领域上,希望与组织认同感显著正相关, 且只有希望与工作表现正相关。由此可见,希望对自我成长亦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要心怀希望。

4.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学会乐观

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塞利格曼(习得性无助和习得性乐观提出者)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也就是把积极的事件归因于自身的、持久性的和普遍性的原因,而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性的及与情境有关的原因。

研究表明,乐观与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正相关(袁莉敏等),乐观的人更长寿(Matuuta),乐观的人更幸福(Taylor),乐观与抑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袁立新)。气质型乐观能够更好地预测人们的未来,能够改善人们的心境,减少精神疾病,从而能保证适应现实生活(段海军,霍涌泉)。由此可见,乐观对自我成长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要学会乐观。

5.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注重多种基本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

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的心理资本概念,提出了一个包括多方面的正面心理学概念,与以往的单独研究自我效能感、韧性、乐观、希望等研究,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总体心理品质。研究表明,在一个方面心理品质较高的人,并不一定在其他的方面心理品质也较高。例如,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往往也较高,但是在韧性、乐观和希望三个方面并没有因此也高于其他同学,或者这表明了,为什么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容易造成更高强度的心理冲突(自信较高,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却不高)(彭贤、陈礼灶)。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子饿哦成长的道路上要注重基本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某一方面心理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Luthans F ,Youssef CM,Avolio BJ,著.李超平,译.心理资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

[2]Luthans Youssef C ,social,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Dynamic,2004,33( 2 ).

[3]仲理峰.心理资本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心理学报,2007,39(2):328-334.

[4]王雁飞,朱瑜.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5):32-39.

[5]柯江林,孙健敏,李永瑞.心理资本:本土量表的开发及中西比较. 心理学报,2009,41(9):875-888.

写作思路: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正文:

时间一颗甜蜜的糖果,越吃越觉得有味道。时间是一种药,有点苦,有点涩。时间是一块木糖醇,偶尔会让你清醒。我的人生就像糖果,药,木糖醇。正因为它们,我的人生成长路充满缤纷的色彩。

时间,记录着我的成长路。小时候的我,很调皮。由于妈妈忙,我只好和外婆一起生活。外婆习惯做农活,我就一直在她的身边玩玩。我喜欢玩土,把自己弄得黑黑的,这样大家就认不出我来咯!哈哈!我还喜欢弄花草,喜欢研究它们。

我经常把外婆家弄得不安宁。一不小心把碗弄破了,一不小心摔了。我可真不让父母他们省心啊!小时候的我因为给家里增添了不少的欢乐和笑声,我的生活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就这样我慢慢的成长着。

时间,记录着我的成长路。从小学到初中,也许大家对我的印象是乖乖女。因为我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是听父母的话,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我都不会去做。就这样,我在父母的良好教育下,慢慢成长了。在小学里,我和同学们玩得很疯狂。我们经常一起去吃小吃,一起去海边玩。在初中,我开始学会要懂得如何读书。

我开始学会做更多的家务。甚至我学会了如何帮妈妈卖肉。在这阶段里,我学会的更多的东西。我学会了帮助爸爸妈妈,学会给他们按摩,学会和他们谈心,学会体谅身边的人,学会了如何照顾人。因为父母的教育,让我学会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是宝物。我会一直利用和珍藏着。因为父母,我的生活充满缤纷的色彩,我继续慢慢的成长着。

时间,记录着我的成长路。上了高中,我才知道,原来我还是有人关注的。以前我总抱怨说,爸爸妈妈他们都太偏心了,哥哥可以什么事情都不做,但我就不行。但父母让我读高中的做法,改变了我的想法。高一到高二两年了,父母的关心和老师的关心,让我逐渐东得我该如何学习。我更加学会了感恩!因为父母,我懂得我的人生梦想。

因为老师,我懂得问问题,懂得和老师交流,懂得如何努力去奋斗。现在的我是高三的学生了,我的感触挺多的。父母一天天的忙,我怕他们身体吃不消。哥哥在大学里,是否有好好照顾自己。外婆过得好不好。

他们是我最亲的人,他们的关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我会带着他们的爱一直努力到高考结束。也许大家都说高三很辛苦,但我觉得,因为有他们的爱,我并不孤单,即使再累,我也愿意,这也值得。因为高三,是我追逐梦想的奋斗年。我的高三,我奋斗!因为他们的爱,我的人生充满缤纷色彩。

我走在路上,尝到了成长的辣。就像四川辣椒一样,辣得你够呛,辣得你直流眼泪。当我走到那段充满辣味儿的路时,正是小学六年级快要毕业的时候。那时,语文老师正在马不停蹄地给我们复习,只见他右手从粉笔盒中挑出一支完整的粉笔,折掉三分之二,接着转过身以刘翔式的速度把知识点用端正的字体“挥霍”在黑板上,嘴巴一张一合,同学们都在记笔记。

我的同桌和前桌的两个男同学却说得天马行空,心思都到宇宙上找外星人去了,而我总在认真听讲着。当时,我被他们的声音吵得无法听讲,虽不是震耳欲聋,但他们像苍蝇一样“嗡嗡”地在你耳边叫着,能不烦吗?

我便忍不住去劝他们停止演讲,而老师就在我开口的那个瞬间直盯着我,当我的目光和老师的目光像两条射线相交在一起时,一种莫名的感觉油然而生。我自认坦荡,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我说话是为了能更好地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但老师怎么……他的眉头紧皱,目光死死盯着我,从他的眼神中透出几分愤怒,而我的脑袋仍打着个大大的问号。

下课后,老师“飘移”着来到我桌前,还是以同样的眼神盯了我许久,才面无表情地吐出一句:“去抄20次中小学生守则。”我愣了一下,当我回过神来时,老师的背影已远去。

我快速地穿过人群,在走廊才追上老师,我走到老师跟前,“老师,你听我说……”我才刚开口,没想到老师就狠狠地说:“你不要解释,有什么好解释的,说话就是说话,去抄!”老师给了我一块重重的“必死金牌”。我赌着气,委屈地抄着,边抄边哭了。那种感觉,像辣椒般的辣,把我的眼泪都辣出来了。

我仍继续地走着,也尝到了酸,尝到了苦,尝到了路上各种各样的滋味。我回头望去,这条路上有我留下的笑容,也有我撒下的泪水,但我喜欢这样的道路,这样丰富的人生。

阳光依然那么耀眼,丝丝的凉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我想远方望去:天上白云朵朵,路旁的树木挥动着几片叶子向我友好地招手。我挺起胸膛,微笑地继续走下去……

人的一生都在成长,有快乐,有烦恼,更有收获,虽然有时我们并不想长大,不想承受成长的压力和责任,但是成长是避不开的,与其消极的对待,不如奋起,所以作为阳光少年,我一定要乐观的、快乐的成长,努力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以自我成长为主题的心理论文题目

这个有一定格式的,呵呵,我这有很多范文。

心理分析可以做好心理治疗;能够完善心理教育;能够帮助自我个性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自我分析的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自我心理分析》

摘要: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不停地思考,选择和探索,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所以,正确的自我心理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法、经验法、反省法来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学会完善自我。

关键词:自我分析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

一、引言

本次研究以“我”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法、经验法、反省法来审视研究自己的心理,发现存在的问题,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出发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完善自我的方案。

二、自我分析

现代人有很多文化经验,科学知识,可说无所不知,但却少自知。而自知乃是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Jone和Hary提出关于人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这次我也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了一番分析。

自我分析的方法

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他人是反应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我们先从家庭中的感情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有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有自知之明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但是通过和人比较认识自己应该注意比较的参照物。

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我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成败得失,其经验的价值也因人而异。对聪明又善用智慧的人来说,成功失败的经验都可以促进他再成功,因为他们了解自我,有坚强的人格精神,善于学习,因而可以避免再重蹈覆辙;而对于某些自我比较脆弱的大学生,失败的经验更使其失败。

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经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实则困难。自我观察无疑是一个好方法,自我观察是我们教育自己,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自我心理分析

心理困惑和问题

一、学习方面

在平常的学习或是工作中,我总会认真,严谨的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尽量做到完美,但是,与此同时,我总是不断追求新的东西,然后坚持不了一段时间,就会打退堂鼓,也就是说干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够下定决心,坚持下去。而且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着很多女大学生的通病:在专业志向上比较麻木,对将来事情考虑的较少,对专业修养的培养一般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专业综合知识的来源基本上是老师讲的和同学议论的东西。基本因循老师的教学内容,认为将来的事到时候再说。对专业、事业成功者的先例,不会受到什么鼓舞,觉得太高太远,特别是对男生的成功事例觉得隔自己太远。但是我在专业学习上还是很努力的,上课的时候会坐在前排仔细记笔记,对老师的课堂演示很注意,作业按老师的进程去做。我在校学习专业知识基本上不会以自己的兴趣做转移,在校内只是按照学校老师的安排完成作业不怎么管它将来的实际用途。

二、情绪方面

我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不论是在初中、高中、还是大学,身边的朋友总是说我好像从来没有发过什么脾气,一直笑着,难道我真的是没有烦恼吗?其实苦恼啊、烦恼啊是肯定存在的,不过我坚信:只要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何况整天愁眉苦脸的也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影响身边人的心情。不是常说船到桥头自然直吗。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和各种问题,我一般也能比较沉着的应对,但遇到重大挫折是,或在紧急状况下,难免会有一些情绪波动,不能较好的协调自己的想法和别人想法,一方面,虽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但很可能会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有时候不听别人的意见,会固执己见。我心气平和,坦然宁静,容易适应环境,知足常乐。既不过于保守,也不过于激进,一般情况下,有较好的自制力,比较尊重礼俗,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会情绪失控或有所懈怠。通常所体验到的紧张程度和大多数人差不多,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在遇到重大挑战或紧急情况时,也可能会比较紧张。

三、人际交往

大学是一个尽展人生风采的舞台,而恰巧在刚入校时,我还带有一定高考失利的情绪,以至于我不愿去参加太多社团活动,因为我想好好学习,多看书,考个好点的研究生院,可是慢慢的,我发现大学和中学是不同的,这里的学生有着更多的自由,这就意味着我周围的同学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中生了,况且大家的学习目标都由原来的追求高分变成只求不挂科了。图书馆里的藏书对我也是个很大的诱惑,我在兼顾专业课的同时开始翻阅一些哲学、文学类的书籍。

学校的宿舍是六人间,可能是因为大家脾性相投,生活习惯相似,我和室友相处的很好,关系融洽、人际和谐。也就是在与大家相处的过程中,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做事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毅力,并且能很好的觉察到他人的情绪变化,与他人较好的相处。我始终认为,人性会有一些优点和弱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人的要求不能太苛求完美,我相信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按照他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很多一开始我们认为不可理解的行为就都变得可以理解了。对于生活中碰到的感到不友好的人,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容易看淡这些事情,毕竟每个人是不同的,矛盾不可避免,没必要和他们理论或是在背后议论他们,这种做法既不能让自己痛快,更不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某些方面的缺陷并加以改正,只会最后让矛盾加剧,大家大眼瞪小眼,一见面就总是有浓浓的火药味,这又是何必呢。

总的来说,我是比较热情开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的。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交际处于中等水平,像大多数人一样,在通常的交际中,都能表现的轻松,但有时在周围的人都不熟悉的环境下,也会认生,也有可能保持沉默。客观理智,注重现实,但是有时可能会少许冷漠。一般情况下,倾向于认为他人是真诚的、值得信任的,但是对有些人或事也会保持一定的警惕。待人比较真诚,但也不至于过于感情用事,比较认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说法。

朋友们都说我最大的特点是待人真诚,开朗友好,有爱心,有责任心。我很喜欢试着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解释身边的现象。随着我对心理学的了解逐渐深入,我发现心理学是很有意思并且是很有用的,我羡慕像张厚粲先生那样的心理学大家,也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人是应该有所追求、不断拼搏的。

产生原因

一、学习及情绪方面

浅层分析

1. 太难了所以学不会

2. 太耗时间所以不想学

3. 没有相关知识技能所以无法学

4. 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做不好所以不轻易学

深层分析

1. 完美主义

所有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忙开始,要万事俱备才行,所以造成了拖延症的习惯。

2. 抵制与敌意

某个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太差了或者是某个老师讲课只是照着书本念,所以不高兴学他的课。

3. 容易颓废

任务太难了,或者别人都没有做那我也不用做了,不能忍受持续做一件事,所以放到明天再做吧,但是到了明天,还是不想做,有继续往后退。

二、人际交往方面

1.客观因素

首先是家庭的影响。我是一个独生女。不可否认,很多独生子女步人大学后就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为人处事、与人沟通的能力差。再加之有些大学生所处的群体环境一般,又不善于自我疏导,长此以往形成了孤独心理。其次是环境变化的影响。进入大学,原来相对稳定、熟悉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学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较为宽松的管理模式,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修养、行为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更为重视和强调个人的兴趣和发展。加之接触的老师、同学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地区,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去适应全新的环境。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交往方法不当,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导致失败,交往失败的影响又使得一些人把交往看成是一种负担,渐渐地使人变得封闭自己或上网寻找慰藉,从而忽视与同学、朋友、教师之间人际交往活动。

2.主观原因

生活在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基本相近,一般来说,我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因而人际交往问题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而受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则较大。一是社会认知不当。社会认知主要包括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大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强烈、最明显的时期之一,我们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探索并确定人生之路的发展阶段,因而难以正确全面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不能正确与别人进行比较,有些学生专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越比越气,由此形成自卑心理。在对他人认知方面,由于认知偏差的影响,大学生存在着简单化、情绪化、主观性强等特点,容易对别人产生“信任危机”,从而影响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二是遭受挫折,归因不当。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在工作学习中每个人都会遭遇挫折,但如果不能正确归因,挫折的消极影响就会成为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有时在众人面前发言屡遭冷淡和交往效果不如意,就埋怨哀叹自己天生不善交往,是个招人烦、惹人厌的倒霉蛋。以后遇到类似场合,就会逃避,远离群体。

如何处理和应对

一、学习及情绪方面

1.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已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 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生存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4.培养更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发展,要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选择了的事情就要坚持到底。

二、人际交往方面

1.要改变社交观念,不能把必要交往看作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而应看作是扩展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

2.要扩大交际范围,只要对学习、思想有所启发,都要乐于接触,形成立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3.要多渠道交往,利用业缘圈、地缘圈、趣缘圈以及郊游、联欢、寒暑假、社会调查等加强交往实践。

4.尽量发扬自己的优点,用自己开朗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周围的人,诚心与人交往,用心与人交流。

三、结束语

通过对自己的全面分析,我更加明白了自身的优缺点,也有了明确的完善自我的方案,让我明确了今后的路途中应该注意哪方面的问题,也让我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有了更加清晰的想法。

四、参考文献

[1]张忠明,张晓林,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浅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03)

[2]卢晓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10(6).

[3]何维林,李哲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4(8):47-48.

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非常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自我成长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并且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出发,指出了课程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教学改革;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674-9324(2013)35-0064-02

一、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生活质量,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学业受挫、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等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为此,在普通高校,不仅仅师范类院校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现在已有许多非师范类院校的学生也开始主动选修心理学这门课程,希望从中获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校从2011年秋季开始,在本科新生中开设了《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求每名大学新生必须选择。课程主要分为以下8个章节:适应与发展、自主学习、学会共处、爱与亲密关系、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时间管理 以及意义与价值。设置该门课程的目的是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让新生更多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心理学既可以是一门高深的科学,也是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对心理问题有基本的鉴别能力,并且能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同时也让新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听课同学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觉得课程的开设是有意义的,对心理学的学习寄予厚望,但对课程的最大意见就是“学时无趣、学后无用”,这无疑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甚至危及到了课程本身的价值。因此,如何开展好这门课程,使心理学课“心理化”,神秘地谈心理,真实地讲自己,实用地指导生活,已成为当前这门心理学课程重要的课题。

二、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1. 教学 方法 单一化。目前,大部分授课教师还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单一途径。而对学生参与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活动互动教学则应用较少。即使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了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自说自解的方式,对学生的引导性欠缺。因此,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倦怠感,学习动机也不断弱化。

2.课程内容体系有待商榷。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的内容分为适应与发展、自主学习、学会共处、爱与亲密关系、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时间管理以及意义与价值这八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的授课内容有重复的部分,且部分内容,如自主学习、学会共处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有所重复,思想道德修养课也是在新生刚入学时讲授的,重复的内容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3.考试方法单一化。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而成。平时成绩一般所占的比例较小,包括课堂考勤和课堂回答问题两部分,而期末考试则是提交一篇课程相关的论文。所以学生只要考勤过关、提交了论文就可获得较好的分数。特别是提交的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多数同学绝大部分内容是在网上下载的,只有少数同学结合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教学形式的改革。改变教师讲授的单一形式,增加课堂互动活动,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会共处一章中,笔者开展了互动游戏叠罗汉,将全班分为5个小组,每组15名同学,从任一人开始作 自我介绍 :我是谁,来自哪里,性格怎样……后面的同学要将前面同学的话复述一遍后再开始自我介绍,如此类推,直到每一位同学都将其他所有组员的介绍记下为游戏结束,比赛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准。在情绪管理一章中,笔者通过音乐(欢快的和悲伤的)、动作(大笑、低头)、思考(想悲伤和快乐的事情)让每一位同学亲身感受情绪的变化会与哪些因素相关。在压力管理中,笔者让每一位同学将最近最困扰自己的事情写在纸上,揉成团后一起放在纸袋子里,然后随机抽取一些,一一给予解答,有效地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舒缓压力。笔者将这些形式和方法引入该课程课堂教学,使学生以活动课程的方式方法学习课程知识。实践证明,这些形式既保证了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笔者认为可以在课程内容中增加心理学与人格形成的内容,作为一个章节来讲述。使学生了解到健全人格者的特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能够自知、自尊以及自我悦纳;以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使学生能够用心理学的知识辅助自己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另外,在心理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从心理学的视角审视问题。因此,在课程中可以增加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如可以通过一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典型案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增加一些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评价方式还是以 总结 性评价为主,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主动积极地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等目标方面还存在欠缺,也不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改进学习和教学。笔者认为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评价改革的具体方法是:改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的比重。可以适量布置平时作业,如可布置学生撰写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的案例 报告 ;对所学内容所提出的问题;阅读、观看与心理学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之后的感想;组织或参加小组讨论的情况记录等等一系列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的小作业,便于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习迁移,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哪些知识,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是有作用的。最后,可按照生作业的完成程度、认真程度、主动程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 自我评价 的深度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为降低作业难度,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上作业。此外,还要加大平时课堂互动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在最后成绩评定中的比重,这样既可以活跃课程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互动,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至于期末考试的论文撰写,笔者认为应该降低比重,甚至可以予以取消。

综上所述,在非师范类院校开设心理学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全面发展。针对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这门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应从改革教学形式、课程的内容体系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等方法入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增强学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摘 要: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资本,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自信)、韧性、乐观和希望四个维度,我国有将近3000万的各类大学生,因此本研究希望简要的探讨一下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启示,以使对大学生自我成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心理资本;大学生;自我成长

作者简介:陈礼灶(1984-),男,福建龙岩人,兰州大学 教育 学院,高等教育学。研究方向:大学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1--01

2002年美国管理学家 luthans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心理资本理论,并认为心理资本理论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等四个方面。为了与其他积极心理学的要素区分开来,luthans 把心理资本定义为:符合POB(积极组织行为学)标准的,即积极性、以理论与研究为基础的、可测量的、可开发的、类状态的个体特征、影响绩效的积极心理学要素。Luthans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将心理资本定义为: 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2]。现在,心理资本已经逐步成为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后的又一资本优势。

2008年前后,在我国李超平翻译了Luthans所著《心理资本》前后,心理资本也逐步引起了我国一些学者的关注。仲理峰[3]和王雁飞[4]等分别对心理资本进行引进性的介绍。柯江林[5]和张阔[6]等分别对心理资本问卷进行本土化的编制。

本研究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启示意义。

1.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树立自信心

自信,又称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如果,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则说明他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则自我效能感较低。

研究表明,自信与心理健康存在着正相关(毕重增,黄希庭),自信有助于个体减少其人际困扰 (张继元,毕重增),自信的个体拥有积极的归因方式(秦东波等),自信的人更倾向于追求成功的动机,而非避免失败的动机(车丽萍)。研究同样表明,自我效能感(自信)与抑郁显著负相关(葛明贵),与自尊有显著正相关(李妲等),与特质焦虑和考试焦虑存在负相关(李守龙,李晓芹),与人际关系困扰总分负相关(张倩,桂守才)。由此可见,自信对自我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要树立自信心。

2.在成长的道路上锻炼韧性

韧性,又称复原力,不仅意味着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最初状态,在压力的威胁下能够顽强持久、坚韧不拔,更强调个体在挫折后的成长和新生。韧性高的人,不仅表现在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正常状态,同样也表现在从强度很高的正面情绪恢复到正常状态。范进中举中的主人公,最后之所以发疯,跟未从强烈的正面情绪(高兴过头)恢复到正常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表明,复原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性作用(胡海利等),复原力与抑郁存在负相关(王秀希等),复原力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正相关(Kari),复原力有利于在逆境中成长(Sean)。由此可见韧性对自我成长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要锻炼锻炼自己的韧性。

3.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心怀希望

堪萨斯大学的临床心理学教授里克·斯奈德(Rick Snyder)认为:希望是在成功的动因(指向目标的能量水平)与路径(实现目标的计划)交叉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即希望=意志力+途径,希望不仅需要坚定的意志力,同样也需要明确目标的指引。

刘孟超,黄希庭在其《希望:心理学的研究述评》的论文指出:希望较高的人,具有较高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水平也比较高,与生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关系等。Snyder等人认为,希望对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等具有积极的影响。Luthans等人研究表明,在 人力资源管理 领域上,希望与组织认同感显著正相关, 且只有希望与工作表现正相关。由此可见,希望对自我成长亦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要心怀希望。

4.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学会乐观

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塞利格曼(习得性无助和习得性乐观提出者)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也就是把积极的事件归因于自身的、持久性的和普遍性的原因,而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性的及与情境有关的原因。

研究表明,乐观与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正相关(袁莉敏等),乐观的人更长寿(Matuuta),乐观的人更幸福(Taylor),乐观与抑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袁立新)。气质型乐观能够更好地预测人们的未来,能够改善人们的心境,减少精神疾病,从而能保证适应现实生活(段海军,霍涌泉)。由此可见,乐观对自我成长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要学会乐观。

5.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注重多种基本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

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的心理资本概念,提出了一个包括多方面的正面心理学概念,与以往的单独研究自我效能感、韧性、乐观、希望等研究,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总体心理品质。研究表明,在一个方面心理品质较高的人,并不一定在其他的方面心理品质也较高。例如,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往往也较高,但是在韧性、乐观和希望三个方面并没有因此也高于其他同学,或者这表明了,为什么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容易造成更高强度的心理冲突(自信较高,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却不高)(彭贤、陈礼灶)。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子饿哦成长的道路上要注重基本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某一方面心理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Luthans F ,Youssef CM,Avolio BJ,著.李超平,译.心理资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

[2]Luthans Youssef C ,social,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Dynamic,2004,33( 2 ).

[3]仲理峰.心理资本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心理学报,2007,39(2):328-334.

[4]王雁飞,朱瑜.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5):32-39.

[5]柯江林,孙健敏,李永瑞.心理资本:本土量表的开发及中西比较. 心理学报,2009,41(9):875-888.

心理论文主题自我成长

就是写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

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非常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自我成长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并且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出发,指出了课程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教学改革;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674-9324(2013)35-0064-02

一、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生活质量,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学业受挫、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等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为此,在普通高校,不仅仅师范类院校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现在已有许多非师范类院校的学生也开始主动选修心理学这门课程,希望从中获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校从2011年秋季开始,在本科新生中开设了《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求每名大学新生必须选择。课程主要分为以下8个章节:适应与发展、自主学习、学会共处、爱与亲密关系、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时间管理 以及意义与价值。设置该门课程的目的是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让新生更多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心理学既可以是一门高深的科学,也是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对心理问题有基本的鉴别能力,并且能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同时也让新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听课同学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觉得课程的开设是有意义的,对心理学的学习寄予厚望,但对课程的最大意见就是“学时无趣、学后无用”,这无疑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甚至危及到了课程本身的价值。因此,如何开展好这门课程,使心理学课“心理化”,神秘地谈心理,真实地讲自己,实用地指导生活,已成为当前这门心理学课程重要的课题。

二、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1. 教学 方法 单一化。目前,大部分授课教师还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单一途径。而对学生参与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活动互动教学则应用较少。即使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了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自说自解的方式,对学生的引导性欠缺。因此,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倦怠感,学习动机也不断弱化。

2.课程内容体系有待商榷。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的内容分为适应与发展、自主学习、学会共处、爱与亲密关系、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时间管理以及意义与价值这八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的授课内容有重复的部分,且部分内容,如自主学习、学会共处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有所重复,思想道德修养课也是在新生刚入学时讲授的,重复的内容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3.考试方法单一化。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而成。平时成绩一般所占的比例较小,包括课堂考勤和课堂回答问题两部分,而期末考试则是提交一篇课程相关的论文。所以学生只要考勤过关、提交了论文就可获得较好的分数。特别是提交的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多数同学绝大部分内容是在网上下载的,只有少数同学结合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教学形式的改革。改变教师讲授的单一形式,增加课堂互动活动,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会共处一章中,笔者开展了互动游戏叠罗汉,将全班分为5个小组,每组15名同学,从任一人开始作 自我介绍 :我是谁,来自哪里,性格怎样……后面的同学要将前面同学的话复述一遍后再开始自我介绍,如此类推,直到每一位同学都将其他所有组员的介绍记下为游戏结束,比赛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准。在情绪管理一章中,笔者通过音乐(欢快的和悲伤的)、动作(大笑、低头)、思考(想悲伤和快乐的事情)让每一位同学亲身感受情绪的变化会与哪些因素相关。在压力管理中,笔者让每一位同学将最近最困扰自己的事情写在纸上,揉成团后一起放在纸袋子里,然后随机抽取一些,一一给予解答,有效地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舒缓压力。笔者将这些形式和方法引入该课程课堂教学,使学生以活动课程的方式方法学习课程知识。实践证明,这些形式既保证了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笔者认为可以在课程内容中增加心理学与人格形成的内容,作为一个章节来讲述。使学生了解到健全人格者的特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能够自知、自尊以及自我悦纳;以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使学生能够用心理学的知识辅助自己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另外,在心理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从心理学的视角审视问题。因此,在课程中可以增加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如可以通过一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典型案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增加一些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评价方式还是以 总结 性评价为主,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主动积极地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等目标方面还存在欠缺,也不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改进学习和教学。笔者认为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评价改革的具体方法是:改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的比重。可以适量布置平时作业,如可布置学生撰写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的案例 报告 ;对所学内容所提出的问题;阅读、观看与心理学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之后的感想;组织或参加小组讨论的情况记录等等一系列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的小作业,便于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习迁移,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哪些知识,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是有作用的。最后,可按照生作业的完成程度、认真程度、主动程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 自我评价 的深度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为降低作业难度,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上作业。此外,还要加大平时课堂互动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在最后成绩评定中的比重,这样既可以活跃课程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互动,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至于期末考试的论文撰写,笔者认为应该降低比重,甚至可以予以取消。

综上所述,在非师范类院校开设心理学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全面发展。针对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这门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应从改革教学形式、课程的内容体系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等方法入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增强学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摘 要: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资本,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自信)、韧性、乐观和希望四个维度,我国有将近3000万的各类大学生,因此本研究希望简要的探讨一下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启示,以使对大学生自我成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心理资本;大学生;自我成长

作者简介:陈礼灶(1984-),男,福建龙岩人,兰州大学 教育 学院,高等教育学。研究方向:大学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1--01

2002年美国管理学家 luthans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心理资本理论,并认为心理资本理论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等四个方面。为了与其他积极心理学的要素区分开来,luthans 把心理资本定义为:符合POB(积极组织行为学)标准的,即积极性、以理论与研究为基础的、可测量的、可开发的、类状态的个体特征、影响绩效的积极心理学要素。Luthans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将心理资本定义为: 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2]。现在,心理资本已经逐步成为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后的又一资本优势。

2008年前后,在我国李超平翻译了Luthans所著《心理资本》前后,心理资本也逐步引起了我国一些学者的关注。仲理峰[3]和王雁飞[4]等分别对心理资本进行引进性的介绍。柯江林[5]和张阔[6]等分别对心理资本问卷进行本土化的编制。

本研究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启示意义。

1.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树立自信心

自信,又称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如果,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则说明他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则自我效能感较低。

研究表明,自信与心理健康存在着正相关(毕重增,黄希庭),自信有助于个体减少其人际困扰 (张继元,毕重增),自信的个体拥有积极的归因方式(秦东波等),自信的人更倾向于追求成功的动机,而非避免失败的动机(车丽萍)。研究同样表明,自我效能感(自信)与抑郁显著负相关(葛明贵),与自尊有显著正相关(李妲等),与特质焦虑和考试焦虑存在负相关(李守龙,李晓芹),与人际关系困扰总分负相关(张倩,桂守才)。由此可见,自信对自我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要树立自信心。

2.在成长的道路上锻炼韧性

韧性,又称复原力,不仅意味着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最初状态,在压力的威胁下能够顽强持久、坚韧不拔,更强调个体在挫折后的成长和新生。韧性高的人,不仅表现在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正常状态,同样也表现在从强度很高的正面情绪恢复到正常状态。范进中举中的主人公,最后之所以发疯,跟未从强烈的正面情绪(高兴过头)恢复到正常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表明,复原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性作用(胡海利等),复原力与抑郁存在负相关(王秀希等),复原力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正相关(Kari),复原力有利于在逆境中成长(Sean)。由此可见韧性对自我成长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要锻炼锻炼自己的韧性。

3.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心怀希望

堪萨斯大学的临床心理学教授里克·斯奈德(Rick Snyder)认为:希望是在成功的动因(指向目标的能量水平)与路径(实现目标的计划)交叉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即希望=意志力+途径,希望不仅需要坚定的意志力,同样也需要明确目标的指引。

刘孟超,黄希庭在其《希望:心理学的研究述评》的论文指出:希望较高的人,具有较高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水平也比较高,与生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关系等。Snyder等人认为,希望对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等具有积极的影响。Luthans等人研究表明,在 人力资源管理 领域上,希望与组织认同感显著正相关, 且只有希望与工作表现正相关。由此可见,希望对自我成长亦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要心怀希望。

4.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学会乐观

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塞利格曼(习得性无助和习得性乐观提出者)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也就是把积极的事件归因于自身的、持久性的和普遍性的原因,而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性的及与情境有关的原因。

研究表明,乐观与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正相关(袁莉敏等),乐观的人更长寿(Matuuta),乐观的人更幸福(Taylor),乐观与抑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袁立新)。气质型乐观能够更好地预测人们的未来,能够改善人们的心境,减少精神疾病,从而能保证适应现实生活(段海军,霍涌泉)。由此可见,乐观对自我成长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要学会乐观。

5.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注重多种基本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

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的心理资本概念,提出了一个包括多方面的正面心理学概念,与以往的单独研究自我效能感、韧性、乐观、希望等研究,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总体心理品质。研究表明,在一个方面心理品质较高的人,并不一定在其他的方面心理品质也较高。例如,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往往也较高,但是在韧性、乐观和希望三个方面并没有因此也高于其他同学,或者这表明了,为什么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容易造成更高强度的心理冲突(自信较高,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却不高)(彭贤、陈礼灶)。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子饿哦成长的道路上要注重基本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某一方面心理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Luthans F ,Youssef CM,Avolio BJ,著.李超平,译.心理资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

[2]Luthans Youssef C ,social,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Dynamic,2004,33( 2 ).

[3]仲理峰.心理资本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心理学报,2007,39(2):328-334.

[4]王雁飞,朱瑜.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5):32-39.

[5]柯江林,孙健敏,李永瑞.心理资本:本土量表的开发及中西比较. 心理学报,2009,41(9):875-888.

心理健康 教育 课程是当前高校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而其中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自我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个大学新生,升入大学来,我一开始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确实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 经验 和能力来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因此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模式自然非常重要。首先,在主观方面要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心理认识。接下来,因为知识水平有限,我将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自己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自我分析就是要自我观察,自我反省。首先,我认为我的心理还是是比较健康的。一些学者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做出这些解释:情绪较稳定,无长期焦虑、忧郁,少心理冲突,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能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且乐于和他人交往;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且有自我悦纳的态度;对于生活环境有适当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我基本符合上述要求。

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来判断:

1,智力表现正常:我认为我不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我的智力水平不是很突出,但是我有较强的求知欲,并且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大学里虽然氛围很宽松,学习的气氛没有高中时那么浓厚,但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不可以放松的,这是我们以后再社会上打拼的基础。

2,情绪稳定:在情绪方面,我是属于那种隐忍不动的类型,平时能够顶住一些不开心的情况,保持相当稳定的状态,但是,脾气也会有爆发的时候,就像火山的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在遇到挫折和压力等情况时,如前期的晚上睡眠问题,也会有一定的焦虑和忧郁,但很快就能进行自我调整,恢复正常。

比如说睡觉的时候让同学关灯,戴耳机玩电脑,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情况还好,以后遇到情况变化再做处理。总体上是属于情绪较稳定的类型。

3:意志健全:这个标准要求我们拥有良好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我觉得我的自觉性和自制力都还可以,能够抵制住诱惑特别是不良诱惑,能够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一定方式解决问题,不会盲目行动,畏惧困难乃至顽固执拗。

4,人格完整: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我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会产生自我统一性错乱,而且我一直都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且为此而行动。比如说大学的目标,奖学金,资格证书, 考研 等等,都是要积极进取才能得到的。

5,对自己能充分了解,知道自己的长处及弱点,这个我对自己还是有一定认识的,在大部分时候明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要求,以及自我的能力范围。但有时候也会产生一定的迷茫,往往是自信与自卑并存,内向与外向并存,挺矛盾的感觉,自己也说不清。

6,与人和谐交往:在交往中,我还是能够和同学们处理好关系,并且有自己的亲密的朋友,有独立完整的人格,交往的目的很少有功利性。

7,能较快适应社会: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协调自己和客观环境的关系,我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的,我愿意接触社会,在社会中能够学到很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真正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该有与年龄和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大学生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a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b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c承担社会义务 d开始恋爱、结婚。个人分析大一新生还未能全部达到上述标准,但会在将来逐步完成。

以上是我对自己的一个简短的分析,接下来简单阐述一下提升自己能力的设想。大学是一个宽广的舞台,这里也有很多锻炼的机会。自己能力的提升主要来自生活(包括社团活动和班级工作)和学习两个方面。在生活中,我会积极参加各类能够锻炼自己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学术比赛等等,在活动中既展现了自己又锻炼了自己,同时又加强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在班级工作中,锻炼与人沟通,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认真工作的同时也会被大家认可,何乐而不为呢?心理素质也会在各类活动中得到提升,同时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会让我获得正确的心理学知识从而获得正确的指导。在学习上,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毕竟 文化 知识是以后在社会上奋斗的基础,同时也会涉猎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多泡图书馆,认真学习,不能松懈,要有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决心和毅力。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诱惑,会很孤独,也会有巨大的压力。但是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必须抵得住诱惑,忍得了寂寞,顶住压力,比如考研,准备阶段的那段时光是枯燥乏味的,因此要有强大的毅力和决心,为了目标努力奋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因为心中有理想,所以便只顾风雨兼程。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自我成长分析论文,主要是就本人的成长经历,兴趣,性格,能力,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职业理想等方面对自己进行分析,提出完善自我的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认识、自我成长分析、自我完善。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一跃而过,转瞬即逝。虽未留下什么痕迹,但却带来了微风拂过的平静,那般温暖。时间亦是如此,他没有留下什么,却留下了生活上和心理上的丝丝变化。通过整整一个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从心理学的定义到如何进行自我完善,如何进行情绪的调控,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如何看待爱情、亲情、友情,学习心理到社会心理,非常的全面。因此根据这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成果,对本人自我进行了分析。

一、我的成长经历和影响

(一)简单的 自我介绍

我,1992年04月03日出生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的一个普通家庭,我的到来,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四口之家庭。在温馨家庭中长大的我,勇于承担责任,勤劳刻苦,因由哥哥的照顾和家人的爱护下未受过多大的挫折,故养成了外向开朗的性格。现在我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是一个刚刚经历了大学第一学期的大学生。

(二)出生到学前班阶段

5岁以前的我,处于懵懂之中,我记事是从6岁开始。不过经常听妈妈说起。我小时是一个怎样顽皮的孩子。不过,尽管如此,在我家里父母对我要求很是严格的。8岁的我,被父母送到了永州冷水滩的一个学校,爱听话的我深受老师的喜爱,经常得到表扬。

(三)小学阶段

成绩一向比较优异的我,一直担任我们班的班委,从未间断。为了让我更好地接受教育我和哥哥一起住宿,在这里,每天和哥哥一块儿上学、休息。因初次离开家乡来到外地读书,记得刚开学时父亲帮我们报完名要离开时怕我们兄弟俩会不肯,父亲在交代好生活上的事和给了我们一笔钱就匆匆躲着我们走了,父亲离去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就这样我们带着迷茫离开家人温暖的怀抱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异地生活,虽只有8岁但在宿舍的生活中我学会开始学习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在生活的磨练下意志逐渐得到成长,从刚开始一想家就哭着打电话回家到默默在心里想念。正值少年的我们却流露着老道。后来,我以较好的成绩顺利考上冷水滩的一所重点中学——京华中学。

(四)初中阶段

很听话,很爱学习的我,很受老师的喜欢。初二的时候,却感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茫然,我也不知怎的从那时起,我不怎么爱学习了,有时还逃课。没有多长的时间,就被老师发现了我的异常。当时京华还没有寄宿的宿舍,在父母的关系下我就住在了我们教导主任王老师的家里,班主任向王老师反映了我的情况,记得那晚王老师狠狠的骂了我一顿,我重新拾回信心开始了学习。后来进入我市重点的高中永州市第四中学。

(五)高中阶段

这是我来到这个城市的第6年,对现在的我来说虽是外地生活,但一切都显得那么平淡,完全没有了以前的那种不安的感觉。而后,网络第一次进入了我的生活。刺激的网络生活让我一步步远离学习,远离学校。父母不在身边,我开始蹉跎岁月。三年很快就过去,高考后。我以不理想的成绩只上了三本,我被第一志愿的湖南农大东方科技学院录取了,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六)大学阶段

大学,一直是我所梦求的。来到长沙,我很激动,很开心。因为我终于可以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开始另外的一段美好而新鲜的生活。但大学的自由让我又开始蹉跎岁月。但我总是试着去改变,改变现状,改变生活。现在我还在进行着,希望可以有所改变。

(七)对成长经历的 总结

写了这么多,其实很为简略。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同,人正是由于先天的和后天的原因——成长经历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才有了不同的人生。

二、自我分析

(一)性格

热情开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适应的能力特别强。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我是一个不喜欢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的人。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也比较能和对方聊得来。在集体中我比较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智力水平较高,思维比较敏捷,头脑比较灵活,学习理解能力很强。同时我的情绪比较稳定,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和各种问题,一般都能比较沉着地应对,但遇到一些重大挫折时,或在紧急情况下,也可能会有一些情绪波动。我能较好地协调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对事物我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不会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不会固执己见。我很注重个人原则,在不触及到原则底线时,我都比较愿意去做。在集体中我比较引人注目、受人欢迎,对人对事非常热心。有时也可能过分冲动,自我约束力比较差,但我能很快的调整过来。 我是一个喜欢自由生活的人,我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虽然不是特别远大,但会持续地去追求。一般情况下,我会遵纪守法,但有时也喜欢游走于法律边线。对人对事我都会负起自己的责任。我的交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像大多数人一样,在通常的交际中,都能表现得比较轻松,但有时在周围的人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可能保持沉默,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一般情况下,我倾向于认为他人是真诚、值得信任的,但对有些人或事也会保持警惕,但当完全了解他人之后,会乐于接受和信任他们,因为我相信这个世界好的一面还是大于坏的一面。我能较好地平衡理想和现实,既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会考虑现实可能性,没有一定的把握或可能性,我会在一开始就放弃。在工作中我能够脚踏实地,有时也会陷入幻想,但只是想想,一会儿又会回到现实中来。我待人比较真诚坦率,但也不会过于轻信或感情用事,比较认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同时我也比较认可“以德报德,以怨抱怨”的说法。我乐观自信,心平气和,坦然宁静,容易适应环境,知足常乐,不会过分的去苛求不能得到的,见好就收。

有时我可能过于自负,自命不凡,也可能缺乏同情而引起别人的反感。认为传统中有些东西可以保留,也有些东西需要变革。一般情况下,有较好地自制力,比较尊重礼俗,能坚持完成自己计划的事情,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会情绪失控或有所懈怠。通常所体验到的紧张程度和大多数人差不多,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在遇到重大挑战或紧急情况时,也可能比较紧张。

(二)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1.自身的优势

在规范、传统、稳定的环境下工作,我可以给他人提供服务或帮助。我适合在责任清晰,有一定私人空间、人际关系和谐的氛围中工作,这样才能够发挥我出色的观察力和对细节的关注能力。工作能够让我集中精力,去关注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如果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得到同事和上级的认可、欣赏和鼓励。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开展工作,我不喜欢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把我的成果展示给别人。务实、实事求是是我的工作原则,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我喜欢团队合作,收集和考察丰富的外在信息。

2.自身的不足

我有时不自觉的陷入日常事务的细节中去,以至于没完没了的工作。每件事情我都喜欢从头做到尾,因此感觉压力很大,有时会过度紧张,甚至产生消极情绪。有时,我的情感会影响到我的工作,有时情绪波动还比较大。我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日常生活没有规律。

三、完善自我的方案

1、经常参加 户外运动 ,调整自己的呼吸,以此缓解学习工作压力。

2、多多参加校园活动, 社会实践 活动,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消除自己在大场合的怯场心理。

3、情绪不好时多与心理咨询老师沟通,从而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不好情绪。

4、每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规律。 如何检验效果与目标修正每月进行一次,要与自己的情况相辅相成,随时进行调整及修正,订立阶段小目标,更多的与外因和内因相联系。最终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展望未来,回眸过去。在过去的不足中改进自己所缺,才能更顺利的把握未来的命运。通过写这篇 报告 我再次的认识了自己!其实每个人对于自我的分析还是很必要的,不断的完善自我才是美满的人生!非常感谢老师这一个学期内对我们的教导!

参考文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个人成长报告论文主题就是围绕个人成长心理上的变化进行描述,各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样的。

正文

自从踏上这神圣的三尺讲台开始,已经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了三整年,在这三年里,通过自身的努力钻研,通过前辈的指导和引领,不再是曾经充满学生气息的新老师,在教育教学道路上不断成长。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做到爱学生、爱自己、爱职业、爱思考、爱创新……其中最根本是爱学生,爱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需要来思考问题,这是教师成长的基点。脱离了学生的需要,孤立地谈教师发展是没有意义的,更不会有好的效果。

如果我们去用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哪一个优秀教师不是把学生成长作为自身职业发展的出发点?我们常说“教学相长”,其中也有这样一层意思,就是教师的成长是建立在学生成长和发展基础上的。不爱学生,教师就不可能爱事业;不爱事业,教师也就很难在教学实践中用心思考、追求创新。

如果一个教师不是用口号,而是能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就会成为教师本人的需求。

扩展资料:

写作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以自我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论文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新的历史条件下,伴随着高校扩招生源的复杂化、独生子女的增多以及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不仅体现出个体特殊心理发展阶段呈现出的特点,而且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特征。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成为各高校和教育者们所关注的大学生培养的重点。在这一过程中,大学校园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它通过规范、暗示、潜移默化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行为习惯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而直接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本文以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为理论背景,以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分三个层次,分析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并提出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对策。具体而言,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意义以及文章的创新点,并对校园文化的概念和大学生心理的特点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以“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为理论背景,分析了校园文化影响大学生心理的作用机制、功能体现和特点;第三部分,从校园物质文化的层次具体分析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校园物质文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具体对策;第四部分,从校园制度文化的层次具体分析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提出了规范校园制度文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一长的具体对策;第五部分,从校园精神文化的层次具体分析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提出了内化校园精神文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具体对策;第六部分,以结语的形式对全文做出总论。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生心理;影响;研究

1绪论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处于激烈竞争的时代,所谓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领域肩负着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实践表明,要想有效地完成此重任,就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其必然的重要工作目标。而心理素质作为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和关键一环,其重要性随着西方思想渗透、传播媒介增多等社会因素的变化日趋凸显。高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课堂,更应该积极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保障其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继而走向社会为国建功。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呢?在有关学者的研究以及许多高校的实践中都有一些有益的探索,但这些研究和实践大多侧重于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后的应对和处理,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个案的处理为主,仍然采取的是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忽视了文化环境对整个群体心理的优化。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表现为“心理学的文化转向”的理论认为,人类心理是社会文化中的在,是与社会文化相互创生的过程,文化对于心理行为方式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心理学研究也应该是社会、文化框架中的研究,对于心理行为意义的理解必须以社会文化为参照的语境。那么,我们在研究大学生心理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了校园文化的作用,甚至因为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其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更为显著。如果能够正确分析这种影响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这种影响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实现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必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介于此,本文选取了这样一个题目,希望通过对校园文化影响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理论依据、作用机制及具体表现的分析,找到对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益的东西。

研究意义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校园文化影响大学生心理的作用机制并提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出相应的对策,对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理念,但将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成长相联结的系统研究几乎没有。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往往在具体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应对,忽视了大学生心理的成长与发展,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浸染作用。由于“心理学的文化转向”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仍处于理论综述阶段,在此基础上形成心理学分支还存在着争论和对立的地方,所以针对大学生校园文化心理的研究十分少见。但是,作为社会先进文化代表的大学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心理成长显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在综合有关“心理学文化转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锁定大学生这一特殊文化群体,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大学生理的产生、发展、变化,深入探讨了校园文化影响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理论依据和实现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在实践中,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把重点放在了问题出现后的引导和处理上,即便对校园文化建设有所关注,也往往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缺少针对性和系统性。但介于大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他们在面对心理问题、处理心理问题上的态度和作法往往不利于这种“事后处理”型的教育方式,校园文化则能借助其方式隐蔽、作用持久的优势,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深远健康成长的具体对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文献综述

国内

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的关注。但在众多的研究中,往往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表现论述较多,而对于如何才一能实现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相对薄弱,主要集中在个体的自我调适、心理咨询与引导上。例如,魏莉莉发表于《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第10期的文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研究》,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的五大问题即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情绪、情感和性以及自我意识问题,并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力图从课程、自我教育、心理咨询和体育运动这四个方面促进和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些论述,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的分析较为成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熟,但涉及到应对往往更侧重于针对具体心理问题的调适与咨询、引导等,忽视了非病态的学生心理亦需要成长,需要完善。另外,随着“校园文化热”的兴起,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校园文化,提出通过建设校园文化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但相关的研究往往是点到为止,对于校园文化影响大学生心理的作用机制以及具体的、可操作的应对策略更是少有提及。例如,陈启文发表于《思想政治教育》2007年第3期的文章《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在第四条防治对策中提出“应着重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尤其要净化网络文化,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和谐的环境”,但为什么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具体如何优化都没有论述。李琳发表于《滁州师专学报》2004年第6卷第2期的文章《试论校园文化的心理功能》,在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之后,分析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示范、感染、激励、调适功能,并提出从优化校园环境、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发挥学生社团的主体作用、注重个别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五个方面作出努力。此文的论述虽进了一步,但仍不够系统,并且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持。

国外

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心理学尤其是技术心理学已经非常成熟,有关的研究与实践往往更注重技术性的处理方法,以心理咨询、心理保健为主要手段来解决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例如,美国在1940年前后就开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现在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设有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类机构,并配有专职人员。’由于国外特别是西方对待心理问题远不像国内那么讳莫如深,心理咨询、心理保健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外,针对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国外的研究更注重物质文化层面的作用,如校园选址、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例如,19世纪末,美国著名建筑师欧姆斯特()主持的伯克利校园的规划,主张学校应靠近城市,其环境应是自然的、公园式的,认为这种优美的环境能够陶冶和培养学生文明的习惯以及自尊和自重。再如,美国东南麻省大学的校园入口被特意设计成聚合性较强的围合空间,周围建筑底层局部架空,形成面向广场的灰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国外这种校园文化建设的偏重,多少与技术心理学在西方国家的成熟以及西方人追求个性发展有关,对于我国大学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并对校园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这里校园文化指的是课堂教学以外的校园文化现象,涵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第二部分,介绍了“心理学文化转向”的有关理论,分析了大学生心理的校园文化特性,找到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的契合点。接下来,第三、四、五部分分别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深入探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并提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本文的重点在分析研究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搜集法,查阅国内外学者关于心理学文化转向、校园文化、大学生心理等的相关理论,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多可资参考和借鉴的东西。

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为两点:第一,以“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为理论背景,将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联系起来,分析校园文化影响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作用机制、功能体现及特点;第二,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等三个层次,分析研究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具体对策。

概念说明

校园文化的界定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应当是在“校园”出现时就存在了的,但“校园文化”一词在中国大陆的提出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探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讨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校园文化概念的不同界定。其实,不同研究者对校园文化概念不同的界定并没有孰是孰非之分,而是每个人从不同角度分析、概括同一个问题的结果。本文认为,首先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必然具备作为文化组成要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包括校园主体所处的校园环境、校园的规划布局、校园主体的消费倾向等;制度文化涵盖校园主体应当遵从的各种管理、奖惩等的准则;精神文化主要体现为学校的精神、学风、师德教风、人际关系等。三要素之间并不是径渭分明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园精神文化,后者也要靠前两者及校园主体的行为表现出来,但归根结底三者都是在以不同的形式体现人的思想和精神创造。其次,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特殊载体或背景的文化,这一点决定了校园文化与其他种类社会亚文化的不同,师生员工特别是学生构成了校园文化的主体,内容涵盖上述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据此,本文对校园文化的概念界定如下: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内容以外,师生员工在校园这个特殊环境中进行物质和精神创造的总和。

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特点

随着高校扩招,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数量迅速攀升,特殊的年龄段、简单的社会生活经验、不同的生活背景,多重因素作用下,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呈现出复杂的状态。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握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特点,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心理实施积极正面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成长表现出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认识。

1、特殊年龄段体现出的特点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一23岁,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步入成人行列,但单纯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经验的缺乏,使他们在心理上还未真正成熟起来。

首先,大学生智力水平进一步发展,但缺乏相应的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经历过高考步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智力发展通常比较好,不存在智力低的问题。而大学期间,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大学生的智力水平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猎奇心理的存在以及别能力、自控能力的相对缺乏,也让部分大学生在面对一些新鲜事物时,表现出认知结构和思维的片面、肤浅及单纯,对真伪、好坏的识别能力差;并且在有些时候即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仍然执迷于错误的做法,无法完全自控。

其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但容易陷入自我为中心或消极情绪中。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随着知识面的扩大和理解的加深,生活经验的丰富和个体需要的增长,开始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关注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迫切要求了解自己,并力图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中把握自己、认识自己,以追求自我完善。而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生活阅历的有限、社会实践能力的欠缺,也造成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等方面的偏差。在自我体验方面表现为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强的自卑感;在自我认知方面表现为过度的自我接受和自我拒绝。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度的自我接受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往往表现为自我为中心,排斥他人的帮助、建议等。过强的自卑感和自我拒绝则会导致大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陷入消极情绪中,自我放弃。

再次,大学生的情感日益丰富,但也容易为一时的情绪所控制。大学生正值青年时期,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使其情感日趋复杂,并表现出强烈跌宕、不协调的特点。这种强烈情感的内容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生活空间的扩大、业余生活的丰富、自我意识的增强而日臻多姿多彩。但由于他们对社会的复杂性、自己欲望行为的合理性缺乏足够的正确认识,加之他们风华正茂,精力旺盛,自尊感强烈而敏锐,情绪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带有明显的两极性:既表现为热情奔放、勇往直前,又表现为遇事不冷静,容易冲动和盲目狂热,为一时的情绪所控制。

2、社会发展带来的新特点

写作思路: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正文:

时间一颗甜蜜的糖果,越吃越觉得有味道。时间是一种药,有点苦,有点涩。时间是一块木糖醇,偶尔会让你清醒。我的人生就像糖果,药,木糖醇。正因为它们,我的人生成长路充满缤纷的色彩。

时间,记录着我的成长路。小时候的我,很调皮。由于妈妈忙,我只好和外婆一起生活。外婆习惯做农活,我就一直在她的身边玩玩。我喜欢玩土,把自己弄得黑黑的,这样大家就认不出我来咯!哈哈!我还喜欢弄花草,喜欢研究它们。

我经常把外婆家弄得不安宁。一不小心把碗弄破了,一不小心摔了。我可真不让父母他们省心啊!小时候的我因为给家里增添了不少的欢乐和笑声,我的生活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就这样我慢慢的成长着。

时间,记录着我的成长路。从小学到初中,也许大家对我的印象是乖乖女。因为我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是听父母的话,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我都不会去做。就这样,我在父母的良好教育下,慢慢成长了。在小学里,我和同学们玩得很疯狂。我们经常一起去吃小吃,一起去海边玩。在初中,我开始学会要懂得如何读书。

我开始学会做更多的家务。甚至我学会了如何帮妈妈卖肉。在这阶段里,我学会的更多的东西。我学会了帮助爸爸妈妈,学会给他们按摩,学会和他们谈心,学会体谅身边的人,学会了如何照顾人。因为父母的教育,让我学会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是宝物。我会一直利用和珍藏着。因为父母,我的生活充满缤纷的色彩,我继续慢慢的成长着。

时间,记录着我的成长路。上了高中,我才知道,原来我还是有人关注的。以前我总抱怨说,爸爸妈妈他们都太偏心了,哥哥可以什么事情都不做,但我就不行。但父母让我读高中的做法,改变了我的想法。高一到高二两年了,父母的关心和老师的关心,让我逐渐东得我该如何学习。我更加学会了感恩!因为父母,我懂得我的人生梦想。

因为老师,我懂得问问题,懂得和老师交流,懂得如何努力去奋斗。现在的我是高三的学生了,我的感触挺多的。父母一天天的忙,我怕他们身体吃不消。哥哥在大学里,是否有好好照顾自己。外婆过得好不好。

他们是我最亲的人,他们的关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我会带着他们的爱一直努力到高考结束。也许大家都说高三很辛苦,但我觉得,因为有他们的爱,我并不孤单,即使再累,我也愿意,这也值得。因为高三,是我追逐梦想的奋斗年。我的高三,我奋斗!因为他们的爱,我的人生充满缤纷色彩。

我走在路上,尝到了成长的辣。就像四川辣椒一样,辣得你够呛,辣得你直流眼泪。当我走到那段充满辣味儿的路时,正是小学六年级快要毕业的时候。那时,语文老师正在马不停蹄地给我们复习,只见他右手从粉笔盒中挑出一支完整的粉笔,折掉三分之二,接着转过身以刘翔式的速度把知识点用端正的字体“挥霍”在黑板上,嘴巴一张一合,同学们都在记笔记。

我的同桌和前桌的两个男同学却说得天马行空,心思都到宇宙上找外星人去了,而我总在认真听讲着。当时,我被他们的声音吵得无法听讲,虽不是震耳欲聋,但他们像苍蝇一样“嗡嗡”地在你耳边叫着,能不烦吗?

我便忍不住去劝他们停止演讲,而老师就在我开口的那个瞬间直盯着我,当我的目光和老师的目光像两条射线相交在一起时,一种莫名的感觉油然而生。我自认坦荡,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我说话是为了能更好地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但老师怎么……他的眉头紧皱,目光死死盯着我,从他的眼神中透出几分愤怒,而我的脑袋仍打着个大大的问号。

下课后,老师“飘移”着来到我桌前,还是以同样的眼神盯了我许久,才面无表情地吐出一句:“去抄20次中小学生守则。”我愣了一下,当我回过神来时,老师的背影已远去。

我快速地穿过人群,在走廊才追上老师,我走到老师跟前,“老师,你听我说……”我才刚开口,没想到老师就狠狠地说:“你不要解释,有什么好解释的,说话就是说话,去抄!”老师给了我一块重重的“必死金牌”。我赌着气,委屈地抄着,边抄边哭了。那种感觉,像辣椒般的辣,把我的眼泪都辣出来了。

我仍继续地走着,也尝到了酸,尝到了苦,尝到了路上各种各样的滋味。我回头望去,这条路上有我留下的笑容,也有我撒下的泪水,但我喜欢这样的道路,这样丰富的人生。

阳光依然那么耀眼,丝丝的凉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我想远方望去:天上白云朵朵,路旁的树木挥动着几片叶子向我友好地招手。我挺起胸膛,微笑地继续走下去……

人的一生都在成长,有快乐,有烦恼,更有收获,虽然有时我们并不想长大,不想承受成长的压力和责任,但是成长是避不开的,与其消极的对待,不如奋起,所以作为阳光少年,我一定要乐观的、快乐的成长,努力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大学生成长的原创性就不高,可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写起

心理论文自我成长题目

站在历史的堤岸,看那海浪漫溯上那一道道历史的沟渠:楚大夫纵然被谄媚污染视听,也不随波逐流;魏武帝纵然魂归狼烟,也要名留青史;陶渊明纵然一身清名,也愿躬耕陇亩。那正是认清自己、明确目标的态度,令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可见成长过程中的我们也需明确目标、认清自我,不应该在花花世界中失去了本心。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一眼看穿别人固然可贵,然有自知之明的人却更容易走向成功。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记者询问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当初为什么选择了数学,陈省身回答:别的都不会,只好做数学。无独有偶,另一位记者采访著名画家黄永玉,问他当初为什么学画。他的回答也是,别的什么都不会,只好作画。这仅仅是说明了两位大师的谦虚吗?当然不,这表明他们都能在成长过程中认清自己,明确目标,然后专注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从而成为了一代名家。《孙子兵法》的作者孙子也曾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认清自我,才能在漫漫人生路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著名的跨栏运动员刘翔曾经是跳高运动员,试想他当初没有认清自己,没有完成从短跑到跨栏的华丽转身,怎会有今天的成就,成为“110米栏”项目的世界级明星。所以说,人生路上要正确认识自己,明确目标,从而实现自身价值。认清自我,也能使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更良好的心态。刚刚进入初中时,害怕不适应新生活,学习跟不上,于是我盲目地报了许多培优班,每天活得昏天暗地,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成绩也不尽人意。后来我尝试冷静下来,去倾听自己的心声,终于认清了自己的弱项与强项,正确的“补短”,成绩也逐渐升了上去。李白认识自己的才能,成为中国史上最著名的“诗仙”;范仲淹认识自己的职责,坚持为官一方,就造福一方;陶渊明认识自己的所好,隐居田园,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无数事实证明,认清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鱼朔浅底,鹰击长空。我们都应该正确认识自我的价值,向成功迈近。

健康论文题目有很多,这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方面去做出题目,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内容,成果过程来定题目,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去概括这样的心理健康的题目,一般是关于心理健康,尹如何引导人走出阴影?动能方面的这方面的题目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出合理的题目

写作思路: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正文:

时间一颗甜蜜的糖果,越吃越觉得有味道。时间是一种药,有点苦,有点涩。时间是一块木糖醇,偶尔会让你清醒。我的人生就像糖果,药,木糖醇。正因为它们,我的人生成长路充满缤纷的色彩。

时间,记录着我的成长路。小时候的我,很调皮。由于妈妈忙,我只好和外婆一起生活。外婆习惯做农活,我就一直在她的身边玩玩。我喜欢玩土,把自己弄得黑黑的,这样大家就认不出我来咯!哈哈!我还喜欢弄花草,喜欢研究它们。

我经常把外婆家弄得不安宁。一不小心把碗弄破了,一不小心摔了。我可真不让父母他们省心啊!小时候的我因为给家里增添了不少的欢乐和笑声,我的生活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就这样我慢慢的成长着。

时间,记录着我的成长路。从小学到初中,也许大家对我的印象是乖乖女。因为我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是听父母的话,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我都不会去做。就这样,我在父母的良好教育下,慢慢成长了。在小学里,我和同学们玩得很疯狂。我们经常一起去吃小吃,一起去海边玩。在初中,我开始学会要懂得如何读书。

我开始学会做更多的家务。甚至我学会了如何帮妈妈卖肉。在这阶段里,我学会的更多的东西。我学会了帮助爸爸妈妈,学会给他们按摩,学会和他们谈心,学会体谅身边的人,学会了如何照顾人。因为父母的教育,让我学会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是宝物。我会一直利用和珍藏着。因为父母,我的生活充满缤纷的色彩,我继续慢慢的成长着。

时间,记录着我的成长路。上了高中,我才知道,原来我还是有人关注的。以前我总抱怨说,爸爸妈妈他们都太偏心了,哥哥可以什么事情都不做,但我就不行。但父母让我读高中的做法,改变了我的想法。高一到高二两年了,父母的关心和老师的关心,让我逐渐东得我该如何学习。我更加学会了感恩!因为父母,我懂得我的人生梦想。

因为老师,我懂得问问题,懂得和老师交流,懂得如何努力去奋斗。现在的我是高三的学生了,我的感触挺多的。父母一天天的忙,我怕他们身体吃不消。哥哥在大学里,是否有好好照顾自己。外婆过得好不好。

他们是我最亲的人,他们的关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我会带着他们的爱一直努力到高考结束。也许大家都说高三很辛苦,但我觉得,因为有他们的爱,我并不孤单,即使再累,我也愿意,这也值得。因为高三,是我追逐梦想的奋斗年。我的高三,我奋斗!因为他们的爱,我的人生充满缤纷色彩。

我走在路上,尝到了成长的辣。就像四川辣椒一样,辣得你够呛,辣得你直流眼泪。当我走到那段充满辣味儿的路时,正是小学六年级快要毕业的时候。那时,语文老师正在马不停蹄地给我们复习,只见他右手从粉笔盒中挑出一支完整的粉笔,折掉三分之二,接着转过身以刘翔式的速度把知识点用端正的字体“挥霍”在黑板上,嘴巴一张一合,同学们都在记笔记。

我的同桌和前桌的两个男同学却说得天马行空,心思都到宇宙上找外星人去了,而我总在认真听讲着。当时,我被他们的声音吵得无法听讲,虽不是震耳欲聋,但他们像苍蝇一样“嗡嗡”地在你耳边叫着,能不烦吗?

我便忍不住去劝他们停止演讲,而老师就在我开口的那个瞬间直盯着我,当我的目光和老师的目光像两条射线相交在一起时,一种莫名的感觉油然而生。我自认坦荡,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我说话是为了能更好地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但老师怎么……他的眉头紧皱,目光死死盯着我,从他的眼神中透出几分愤怒,而我的脑袋仍打着个大大的问号。

下课后,老师“飘移”着来到我桌前,还是以同样的眼神盯了我许久,才面无表情地吐出一句:“去抄20次中小学生守则。”我愣了一下,当我回过神来时,老师的背影已远去。

我快速地穿过人群,在走廊才追上老师,我走到老师跟前,“老师,你听我说……”我才刚开口,没想到老师就狠狠地说:“你不要解释,有什么好解释的,说话就是说话,去抄!”老师给了我一块重重的“必死金牌”。我赌着气,委屈地抄着,边抄边哭了。那种感觉,像辣椒般的辣,把我的眼泪都辣出来了。

我仍继续地走着,也尝到了酸,尝到了苦,尝到了路上各种各样的滋味。我回头望去,这条路上有我留下的笑容,也有我撒下的泪水,但我喜欢这样的道路,这样丰富的人生。

阳光依然那么耀眼,丝丝的凉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我想远方望去:天上白云朵朵,路旁的树木挥动着几片叶子向我友好地招手。我挺起胸膛,微笑地继续走下去……

人的一生都在成长,有快乐,有烦恼,更有收获,虽然有时我们并不想长大,不想承受成长的压力和责任,但是成长是避不开的,与其消极的对待,不如奋起,所以作为阳光少年,我一定要乐观的、快乐的成长,努力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非常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自我成长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并且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出发,指出了课程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教学改革;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674-9324(2013)35-0064-02

一、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生活质量,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学业受挫、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等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为此,在普通高校,不仅仅师范类院校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现在已有许多非师范类院校的学生也开始主动选修心理学这门课程,希望从中获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校从2011年秋季开始,在本科新生中开设了《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求每名大学新生必须选择。课程主要分为以下8个章节:适应与发展、自主学习、学会共处、爱与亲密关系、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时间管理 以及意义与价值。设置该门课程的目的是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让新生更多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心理学既可以是一门高深的科学,也是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对心理问题有基本的鉴别能力,并且能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同时也让新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听课同学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觉得课程的开设是有意义的,对心理学的学习寄予厚望,但对课程的最大意见就是“学时无趣、学后无用”,这无疑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甚至危及到了课程本身的价值。因此,如何开展好这门课程,使心理学课“心理化”,神秘地谈心理,真实地讲自己,实用地指导生活,已成为当前这门心理学课程重要的课题。

二、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1. 教学 方法 单一化。目前,大部分授课教师还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单一途径。而对学生参与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活动互动教学则应用较少。即使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了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自说自解的方式,对学生的引导性欠缺。因此,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倦怠感,学习动机也不断弱化。

2.课程内容体系有待商榷。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的内容分为适应与发展、自主学习、学会共处、爱与亲密关系、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时间管理以及意义与价值这八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的授课内容有重复的部分,且部分内容,如自主学习、学会共处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有所重复,思想道德修养课也是在新生刚入学时讲授的,重复的内容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3.考试方法单一化。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而成。平时成绩一般所占的比例较小,包括课堂考勤和课堂回答问题两部分,而期末考试则是提交一篇课程相关的论文。所以学生只要考勤过关、提交了论文就可获得较好的分数。特别是提交的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多数同学绝大部分内容是在网上下载的,只有少数同学结合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教学形式的改革。改变教师讲授的单一形式,增加课堂互动活动,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会共处一章中,笔者开展了互动游戏叠罗汉,将全班分为5个小组,每组15名同学,从任一人开始作 自我介绍 :我是谁,来自哪里,性格怎样……后面的同学要将前面同学的话复述一遍后再开始自我介绍,如此类推,直到每一位同学都将其他所有组员的介绍记下为游戏结束,比赛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准。在情绪管理一章中,笔者通过音乐(欢快的和悲伤的)、动作(大笑、低头)、思考(想悲伤和快乐的事情)让每一位同学亲身感受情绪的变化会与哪些因素相关。在压力管理中,笔者让每一位同学将最近最困扰自己的事情写在纸上,揉成团后一起放在纸袋子里,然后随机抽取一些,一一给予解答,有效地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舒缓压力。笔者将这些形式和方法引入该课程课堂教学,使学生以活动课程的方式方法学习课程知识。实践证明,这些形式既保证了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笔者认为可以在课程内容中增加心理学与人格形成的内容,作为一个章节来讲述。使学生了解到健全人格者的特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能够自知、自尊以及自我悦纳;以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使学生能够用心理学的知识辅助自己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另外,在心理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从心理学的视角审视问题。因此,在课程中可以增加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如可以通过一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典型案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增加一些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评价方式还是以 总结 性评价为主,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主动积极地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等目标方面还存在欠缺,也不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改进学习和教学。笔者认为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评价改革的具体方法是:改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的比重。可以适量布置平时作业,如可布置学生撰写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的案例 报告 ;对所学内容所提出的问题;阅读、观看与心理学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之后的感想;组织或参加小组讨论的情况记录等等一系列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的小作业,便于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习迁移,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哪些知识,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是有作用的。最后,可按照生作业的完成程度、认真程度、主动程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 自我评价 的深度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为降低作业难度,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上作业。此外,还要加大平时课堂互动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在最后成绩评定中的比重,这样既可以活跃课程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互动,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至于期末考试的论文撰写,笔者认为应该降低比重,甚至可以予以取消。

综上所述,在非师范类院校开设心理学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全面发展。针对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这门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应从改革教学形式、课程的内容体系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等方法入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增强学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摘 要: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资本,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自信)、韧性、乐观和希望四个维度,我国有将近3000万的各类大学生,因此本研究希望简要的探讨一下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启示,以使对大学生自我成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心理资本;大学生;自我成长

作者简介:陈礼灶(1984-),男,福建龙岩人,兰州大学 教育 学院,高等教育学。研究方向:大学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1--01

2002年美国管理学家 luthans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心理资本理论,并认为心理资本理论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等四个方面。为了与其他积极心理学的要素区分开来,luthans 把心理资本定义为:符合POB(积极组织行为学)标准的,即积极性、以理论与研究为基础的、可测量的、可开发的、类状态的个体特征、影响绩效的积极心理学要素。Luthans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将心理资本定义为: 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2]。现在,心理资本已经逐步成为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后的又一资本优势。

2008年前后,在我国李超平翻译了Luthans所著《心理资本》前后,心理资本也逐步引起了我国一些学者的关注。仲理峰[3]和王雁飞[4]等分别对心理资本进行引进性的介绍。柯江林[5]和张阔[6]等分别对心理资本问卷进行本土化的编制。

本研究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启示意义。

1.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树立自信心

自信,又称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如果,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则说明他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则自我效能感较低。

研究表明,自信与心理健康存在着正相关(毕重增,黄希庭),自信有助于个体减少其人际困扰 (张继元,毕重增),自信的个体拥有积极的归因方式(秦东波等),自信的人更倾向于追求成功的动机,而非避免失败的动机(车丽萍)。研究同样表明,自我效能感(自信)与抑郁显著负相关(葛明贵),与自尊有显著正相关(李妲等),与特质焦虑和考试焦虑存在负相关(李守龙,李晓芹),与人际关系困扰总分负相关(张倩,桂守才)。由此可见,自信对自我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要树立自信心。

2.在成长的道路上锻炼韧性

韧性,又称复原力,不仅意味着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最初状态,在压力的威胁下能够顽强持久、坚韧不拔,更强调个体在挫折后的成长和新生。韧性高的人,不仅表现在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正常状态,同样也表现在从强度很高的正面情绪恢复到正常状态。范进中举中的主人公,最后之所以发疯,跟未从强烈的正面情绪(高兴过头)恢复到正常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表明,复原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性作用(胡海利等),复原力与抑郁存在负相关(王秀希等),复原力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正相关(Kari),复原力有利于在逆境中成长(Sean)。由此可见韧性对自我成长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要锻炼锻炼自己的韧性。

3.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心怀希望

堪萨斯大学的临床心理学教授里克·斯奈德(Rick Snyder)认为:希望是在成功的动因(指向目标的能量水平)与路径(实现目标的计划)交叉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即希望=意志力+途径,希望不仅需要坚定的意志力,同样也需要明确目标的指引。

刘孟超,黄希庭在其《希望:心理学的研究述评》的论文指出:希望较高的人,具有较高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水平也比较高,与生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关系等。Snyder等人认为,希望对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等具有积极的影响。Luthans等人研究表明,在 人力资源管理 领域上,希望与组织认同感显著正相关, 且只有希望与工作表现正相关。由此可见,希望对自我成长亦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要心怀希望。

4.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学会乐观

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塞利格曼(习得性无助和习得性乐观提出者)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也就是把积极的事件归因于自身的、持久性的和普遍性的原因,而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性的及与情境有关的原因。

研究表明,乐观与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正相关(袁莉敏等),乐观的人更长寿(Matuuta),乐观的人更幸福(Taylor),乐观与抑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袁立新)。气质型乐观能够更好地预测人们的未来,能够改善人们的心境,减少精神疾病,从而能保证适应现实生活(段海军,霍涌泉)。由此可见,乐观对自我成长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要学会乐观。

5.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注重多种基本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

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的心理资本概念,提出了一个包括多方面的正面心理学概念,与以往的单独研究自我效能感、韧性、乐观、希望等研究,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总体心理品质。研究表明,在一个方面心理品质较高的人,并不一定在其他的方面心理品质也较高。例如,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往往也较高,但是在韧性、乐观和希望三个方面并没有因此也高于其他同学,或者这表明了,为什么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容易造成更高强度的心理冲突(自信较高,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却不高)(彭贤、陈礼灶)。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子饿哦成长的道路上要注重基本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某一方面心理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Luthans F ,Youssef CM,Avolio BJ,著.李超平,译.心理资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

[2]Luthans Youssef C ,social,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Dynamic,2004,33( 2 ).

[3]仲理峰.心理资本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心理学报,2007,39(2):328-334.

[4]王雁飞,朱瑜.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5):32-39.

[5]柯江林,孙健敏,李永瑞.心理资本:本土量表的开发及中西比较. 心理学报,2009,41(9):875-88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