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关于语素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2024-07-03 10:38:15

关于语素论文范文资料

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也能够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语的语素叫自由语素。例如:人——人们、人民、人类、人生、众人、强人…… 电——电灯、电话、电影、电视、闪电、静电……定义剖析关于自由语素,严格的定义是能单说的语素,或能单独成句的语素。自由语素与粘着语素相对,是按语素活动能力所作的分类之一。自由语素两端都可以有停顿,即两端都是自由的,不与别的语素固定地粘附在一起。如汉语“好”“去”“家”“葡萄”。但自由语素不是永远自由的,大多数自由语素都能跟别的语素组合成复合词,此时即不再是自由语素。所以自由语素是有时自由,有时不自由。粘着语素也称粘附语素。不能单说或不能单独成句的语素。粘着语素的位置是不自由的,总是附着在其他语素的前面或者后面。如“第”、“子”等。...粘着语素总是跟别的语素粘附如“椅”、“脑”、“民”、“鲤”、“涤”、“究”、“于”、“第”、“被”等。有的语法著作只把定位语素*称为不自由语素,如前缀“第”、“初”等。

武汉地名的语言文化考察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武汉城市化进程加速,加强对地名的规范管理工作显得日益紧迫。文章以武汉地名为研究对象,归纳出武汉地名的四种结构形式,即“专名+通名”型、“专名”型、“附加”型、多层结构型;并概括出武汉地名的六种命名方法:说明法、借词派生法、形象命名法、缩略法、借词转化法、谐音雅化法等。从而进一步总结出武汉地名的命名规律及其反映出的武汉地域文化特点,并对武汉地名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相关意见。关键词:地名 结构方式 命名方法 地域文化地名是一定社会群体为特定的地域约定的专有名称,是历史的产物、地理的反映,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简单地说,也就是地理实体和行政区域的名称,地理实体和行政区域名称构成了地名的两大组成部分。美国人类学家克鲁克曾说“文化既包括显性式样又包括隐性式样”,地名也就是隐性式样和显性式样的综合体。用系统论的观点把复杂的地名现象看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外部也就是地名的物质材料——语言文字形式及结构形式,是作为地名的显性形态而存在的;地名系统的内部主要由与文化、社会、历史、地理、生活发生联系的多种因素构成,是地名的隐性内涵。地名的显性形态是隐性内涵的外化,要受到隐性内涵的种种限制、规约;同时通过对地名的显性形态进行描写、分析,可以较准确地把握隐含在其背后的种种观念,从而揭示地名与文化的深刻关系。一.武汉地名的结构形式地名首先是一种语言现象,其结构形式是指从词或词组的结构平面来观察其结构组合的项以及项与项之间的关系与层次,是横向平面的、静态的共时范畴的概念。下面结合1990程干庭的《武汉地名志》以及2010搜狗语料库中收录的最新语料分析武汉地名的结构形式。地名的出现经历了从单音节向双音节及多音节发展的过程,这与汉语词汇化、双音化有关系。起初的结构方式复杂多样并无固定的词汇结构模式,后来发展到成熟阶段出现了“专名+通名”的结构形式,它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地名的指位和指类功能,即专名指“位”指示某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或者人文地理特征,通名指“类”指示某地的地理性质、地理类型,专名通名便于区别和识别不同位置、不同性质的地理事物。通名如“街、道、巷、村、路”等,专名如“天门墩”、“桂子山”、“街道口”等。现代武汉的地名也是在“专名+通名”这种基本格式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的。现代武汉地名从这一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专名+通名”型、“专名”型、“附加”型、多层结构型。1.“专名+通名”型.专名为简单的结构类型这种类型中的专名由单纯词、合成词或者词组构成。(1)单纯词作专名:该类型多为双音节地名,专名由单纯词构成,多保留古代汉语单音词特点,在语法功用上相当于一个词。如花山、双墩、猴山、汉江等。(2)合成词作专名:其中发现名词作专名数量最多,所占比例最大,动词次之,形容词的数量最少。a.名词:金鸡山、竹叶山、龙灯堤、白沙洲b.动词:建设路、复兴村、团结村、解放桥c.形容词:快活岭、崇仁路、汇通路、幸福村(3)词组作专名:a.偏正结构:十里铺村、白沙洲大桥、升官渡小区b.述宾结构:循礼门、归元寺、打网台、兴华路c.主谓结构:石榴红村、诸葛祭风台、刘备郊天台d.并列结构:武汉法国街、东风阳光城、湖北东湖大厦e.数量结构:一一六街、一二一街、二七花园、八一路.专名为复杂的结构类型这种结构的完整形式为“专名+通名+通名”。“专名+通名”作为一个整体转化为另一个新地名的专名部分,原通名的指类功能消失,附加其他通名形成“转类地名”,原地名多为路标性地理实体,新地名在其附近。如金珠港湾、莲溪寺路、团结村路、解放公园路等。2.“专名”型一个地名中只有专名成分,省略了通名部分,一般来说是种不完整的地名形态。近年来由于人们为包装产品求新求异,使得这种地名迅速增加,常见于各种楼盘、公寓的名称中。这类地名多为四音节词,且“2+2”型要远多于“1+3”或“3+1”,赵元任分析原因为3+1的3多为2+1或1+2,仍能造成2+2的效果。如银湖翡翠、山水星辰、华城新都、澜花语岸等。3.附加型附加型是指把表数字、方位、大小新旧等性质的语素粘附在通名或某一专名及原地名前。附加语素起定位作用,位置不定,一般分前置、后置两种类型。其中较能产的附加成分是表方位的“东、西、南、北、中、上、下、前、后”及表性质的“大、小、老、新”。如西港、东港、东湖、老北湖、小洪山、大郭湾等。4.多层结构型一般多为“专名+通名+专名+通名”,由“专名+通名”型叠加而成,前后两个“专名+通名”分别表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地段,这是应地理实体数目增加的需要,在原地名基础上增加区别项的结构形式。如四官殿仁海路、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中华路汉阳门、蔡甸三眼桥等。二.武汉地名的命名方式及特征意义地名的命名方式是指造出、发展出地名的途径,是对地名的扩充方式在纵向平面的动态考察。通过语料分析,我们归纳武汉地名的命名方式主要有:说明法、派生法、形象命名法、缩略法、借词转化法、谐音雅化法等。地名的意义主要包括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基本意义主要是指地理实体的类型、方位、范围等;附加意义包括特征意义和隐含意义,特征意义指该地的自然景观、经济文化背景、历史人物事件等,隐含意义指人们在命名地名时对该地的认识及寄寓的愿望。1.说明法说明法是指大量地名通过其命名方式可以立知其命名意义,或是表明地理位置起到标记作用,或说名该聚落地居民的姓氏,或说明该地盛产的资源或曾作为生产、商贸交流、宗教祭祀场所的历史背景。该方法在武汉地名中运用最广。说明地理方位地名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与地理位置、方位无法解开的渊源关系,地名最为突出的功能即为标记作用。在武汉地名中有许多这种以地理方位命名以说明地理位置的例子,如“沿江大道、拦江路”标明在长江边上,洲尾街、洋湖大道、堤后街、上堤前街等均属此类。说明人口姓氏及来源在古代常常人的姓氏得源于地名,如古代诸侯大夫的封地采邑等。据清代黄本骥《姓氏解纷》中收单、复姓3795个,按照书中解释约有一半以上的姓氏是以“地”为姓,包括封国、封邑、食采、出生地、祖籍等。现代地名也有以古封国、古村镇来命名的,如湖北随州市(春秋随国)、鄂州市(楚鄂王封地)、樊城(古代樊国)等县市的得名。但后世往往出现地因居于其地的氏族而得名的现象,这多与氏族的迁徙有关。这种命名方式在武汉的聚落名中最为常见,如马家庄、陈家湾、熊家台、徐家棚等,反映的是最初驻足该地始建村民的姓氏。再如很多聚落往往包含两个姓氏,如乔木湾、程杨湾、尤李村等,反映的则是该聚落主要的姓氏包括两大家族。说明手工业、商贸发展、宗教建筑武汉出现了不少因行业命名的地名,如筷子街、玻璃街、洋油坊、打扣巷说明这些地名曾经作为手工业生产基地兴盛一时;再如高坡店、叶麻店、十里铺、孟家铺、张家铺这些通名为“店”、“铺”的地名反映该地曾作为商贸集市而存在;再如火官庙、龙王庙、长春观、四官殿、青菱寺、归元寺则折射出该地曾经、现在作为宗教场所的信息。说明军事设施、官署衙门武汉以旧官署衙门、文化设施、军事设施及编制命名的地名也较为突出,如察院坡、抚院街、都府堤、粮道街等传达出武汉历史上区域政治中心的地位;再如御书楼、学府街、崇文坊、文昌阁等说明武汉是一座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城市;如辎重营、汉防营(今汉防街)、戈甲营、广埠屯等说明武汉在历史上作为军事重镇的地位。说明对生活的美好愿景这类地名多含褒义色彩,表吉祥、发家发财的美好寓意。如地名祥和苑、升官渡、怡博苑、仁寿路、吉庆街、平安路等。2.派生法派生法主要是由原生地名附加某种成分派生而出新地名的方法,既无需另起炉灶又点名地理方位。随着武汉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类地名也日渐增多,最为常见的演化关系就是“对称地名”和“联称地名”的产生,此外还有附加序数词的方法。对称地名主要是附加“大中小、南北、上下、新老”等词义相反相对的反义词。如知音东村、知音西村,上堤前街、下堤前街,下钱东村、下钱西村等。联称地名通常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原生地名各抽取部分缩略合成一个新地名的造词方法。如武汉市的得名就是“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减缩造词后的结果,再如其他宋徐湾、肖陈湾、程杨湾、尤李村等都可看作是联称地名。附加序数词通过在“街、道、巷、路、村”等通名前附加序数词,形成序列化数字地名群。如康居系列的“康居二路、康居三路、康居四路”,古田系列“古田一、二路”,再如将军一路至七路、常青一路至四路,将东西湖吴家山地区的一支沟至九支沟改名为一清、二雅、三秀、四明、五环、六顺、七雄、八方、九通等路名。3.借词转化法借词转化法是指很多地名中往往借用别的名称转化而来,并加上一定的通名,多起纪念意义,也是运用名词联合短语构成的“熟悉陌生原则”的典范,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把与武汉密切相关的如由人名、事件名、典故、其他城市名转化命名一些街道聚落。a.人名:中山路、黄兴路、张之洞路、张自忠路、张公堤b.事件名:二七街、八一街、首义路、广埠屯、九女墩c.典故名:钟家村、落驾山、卓刀泉、梳妆台、楚望台d.城市名:北京路、广东巷、四川路、江西路、福建路a中分别为缅怀孙中山、黄兴等人;a中为纪念二七惨案、八一南昌起义、武昌起义、广埠屯源于明代楚王的仓库名广埠及屯田制、太平天国起义;c中为追思高山流水、楚庄王平叛、关羽卓刀、万历太后礼佛、楚王朱桢不忘父恩;d中现象在其他城市也普遍存在。4.形象命名法形象命名法是在武汉地名的命名中多使用比拟的方法,即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如金鸡山、狮子山、元宝山、凤凰山等。比拟法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造像“,创造情景或景象引起人们的联想。5.缩略法缩略法是从中国的古籍经典中提炼压缩有关含义赋予地名古雅的文化内涵。如一元路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义。与一元路平行的还有五条路,直通二至六码头。为相互对应,“二曜路”路取“日月光曜”之义;“三阳路”取“三阳开泰”之义;“四维路”取“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义;“五福路”取“寿、富、康、德、命名为五褔”;六合路”取“六合同春”之义。6.谐音雅化法谐音雅化法是指原来本地有一个名字,但是比较俗气不雅,往往以接近的语音所代表的高雅化的词语来命名这个地方的地名。如武汉的积玉桥,原称鲫鱼桥,后谐音雅化为积玉桥。同样的还有武汉的珞珈山原名为落驾山,“落驾”与“珞珈”二字谐音,寓意当年在落驾山筚路蓝缕、辟山建校的艰难。三.武汉地名与地域文化地名是文化的镜像与载体,并与文化的共生共变,地名的命名总是有它独特的由来和含义的,也总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民族风俗等密切相关。武汉地名充分体现了武汉的地形水文以及历史文化特色。1.武汉地名与水文地形多湖、多湾、多墩、多桥,约占武汉地名的13%。武汉素有“百湖之市”之称,众多的湖泊和河流,几乎曾占据了武汉整个地域。含桥、口、渡、湾的地名非常的多,这也反映出武汉市的水系比较发达。众多含墩、台、塆的地名则说明因为湖泊众多,人们为避水害需筑堤围湖并垒土为墩,以营建居室,形成聚落。多“场、坝、坪”说明武汉地处江汉冲积平原、地形平坦,人口集中,聚落密布。2.武汉地名与移民文化武汉地名成了“江西填湖广”的一部“活教材”。相比较其他城市的地名,我们发现武汉地名中含有姓氏的特别多,这些姓氏地名多是从明朝开始有的,且其祖先多为江西人,如杨家湾、尤李村、马家庄等。这与从明初开始明末清初达到高潮的人口大迁移有关,“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是这一地名现象的最好注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人的宗族家庭观念,而武汉山水阻隔的地理环境更为血缘族群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3.武汉地名与历史传统荆楚文化武汉是荆楚文化的腹心也是荆楚文化重要的传承地,在地名中也可见一斑,体现出荆楚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如经典故事类,与高山流水有关的“钟家村、琴台路、知音路”,与楚庄王有关的“落架山、鼓架山、清河桥”等。三国文化武汉在三国时期属于吴国,称为夏口,苏轼《赤壁赋》中“东望夏口,西望武昌”的夏口即武昌,武昌是现在鄂州市的鄂城县,至今武汉地名尚留三国印记。a.与关羽有关的:卓刀泉、洗马长街、藏马洞、关帝街b.与鲁肃有关的:鲁山、鲁山城、白马洲、鲁肃湾等c.与三国故事有关的:如诸葛祭风台、刘备郊天台等。4.武汉地名与世俗文化一个城市的大街、大道多由政府、文人来命名,但是小街小巷多由市井乡民随意命名,并流传下来,这类地名往往能够反映城市的世俗文化。如搞条街、杨簸箕湾、王麻子河、光秃岭、新屋熊等,名虽不雅但却折射出武汉人豪爽直率的性格特征。而如仁寿里、升官渡、平安路等则反映老百姓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5.武汉地名与时代发展如与辛亥革命有关的一系列地名如首义路、民主路、民权路、民生路等;与殖民统治有关的梅神父路、巴黎路、洋园、渣甸路、猪巷地名的演变等。进入新中国后,前进村、向阳村、跃进村、红卫村等带有浓重时代气息的地名在武汉也十分常见。由于近年来武汉与台湾交流合作密切,出现大量以台湾的市、县名做专名的地名,如台北路、高雄路、澎湖路、马祖路。四.结语综上所述,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具有标志意义的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地名与语言学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对地名的结构形式以及命名方法的归纳,我们可以总结出武汉地名的命名规律及其反映出的武汉地域文化特点。地名是时代的标志,地名常常随着自然环境的沧海桑田、时代更替、人口迁移、科技发展、经济进步、文化繁荣而发生更改,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不同的地名。但是另一方面地名的产生发展变化却往往滞后于自然地理以及人文社会的变化。武汉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做好地名的管理规范工作有助于确保城市中系统内信息交流机制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城市地名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并有助于城市文化品位的提高与升华。一方面要保持地名相对稳定,能不改的尽量不改;如若必须更名,应审慎地把握武汉地名的命名规律进行科学论证;无论更名与否,都不能切断历史文化血脉。另一方面要努力解决重名现象、一个地名多种书写形式,做好地名标志以及地名工具书的编撰工作,将武汉地名“数字建设”。

一、词素

词素是构成词的要素。是语言中最小单位的音义结合体。词素是比词低一级的单位,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是指词在句法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从语言的词本身来讲,很多词可以进一步分析成若干个最小的音义统一体,即词素。

二、语素

语素是指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就是说一个语言单位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最小、有音、有义”才能被称作语素,尤其是“最小”和“有义”。单音节的语言单位可以直接运用语素的定义进行判定,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语言单位可以使用替代法,即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的语言单位。不论是成词语素还是不成词语素都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扩展资料

与字的关系:

(一)、词素

(1)、有的汉字实际上代表着几个不同的词素。如:“副”这个字就起码代表三个词素——“副1”:表示“第二的、次级的”的意思;“副2”:表示“相配、相称”的意思;“副3”:表示某种事物的计量单位。

(2)、同一词素也可以同时由不同的汉字来表示,如:“来吧”的“吧”也可以写成“罢”。

(3)、一个汉字还可以包含两个词素。如:“俩”、“仨”,它们实际上分别都包含了两个词素“两个”、“三个”。四、有些汉字在某些场合代表词素,在某些场合又不代表词素。如:“沙”“巧”“马”等字在“泥沙”“恰巧”“马路”里,它们有意义,都分别是词素;可是在“沙发”“巧克力”“马达”里,它们都不表示意义,都不是词素,只是作为一个音节的代表。

(二)、语素

(1)、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一个语素,大部分的单音节语素属于这种情况。如:“痼”对应难以治愈的疾病。

(2)、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多个语素,也就是所谓的多义字,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如:“香”对应香味、味道好、受欢迎、亲吻等多个语义。

(3)、多个汉字对应同一个音节、一个语素,汉语中的异体字是典型代表。

(4)、一个汉字对应多个音节、多个语素。汉语中的多音多义字属于这种对应关系。

(5)、有的汉字本身没有意义,不代表任何语素。也就是说一个语素由多个汉字、多个音节对应。如:“巧克力”,他们都不是语素,而是一个记录音节的符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语素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概念。这四个概念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结构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语素可以组合成词,有的可以单独成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书写符号的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音节: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觉到的语音单位。上述四个概念中,前两个概念属于语法上的概念,而汉字和音节分别属于文字及语音范畴的概念。我们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四者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们都是中国人。在这个句子中,共有7个音节。每个字都是一个音节,换句话说,每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注意:这中间多音字例外,属于一个汉字对应多个音节);有7个汉字,有7个语素;有5个词。这儿容易搞不清的主要是语素和词的划分。如句中的“都”、“是”、“人”可以独立运用,无需组合,这便是一个语素,同时也是一个词;“我们”中的“们”不可独立运用,必须和代词“我”组合在一起,所以是两个语素组合而成的一个词;“中国”一词中的“国”是个半自由语素,意即它在使用时通常需要和别的语素组合,但是组合成词时位置不固定,可前可后,所以称其为半自由语素。因此也应当看做是两个语素,一个词。

关于素质论文范文资料

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篇二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承担对全体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任,是一个由必修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等各部分组成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体系。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目前关键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转变、师资力量准备,课程内容和形式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课程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二是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三是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四是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主要出发点,而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2]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 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概念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指人“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3]人的素质包含有三个部分。一是自然素质,亦称生理素质或身体素质,它是先天的,是人与生俱来的的一系列的生理特点。二是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诸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三是社会素质。它纯粹是人在后天适应与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4]人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心理素质是中介。“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5]心理素质处在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中间,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是人整体素质形成的内部动力,是使人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依据。心理素质同时制约着人自然素质的提高,社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心理素质培养不仅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基础性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首先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在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学生自然素质的培养有一个以体育必修课为主干的课程体系,而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社会素质培养也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承担。与此相比,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任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却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明显落后的局面是造成高职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局部性的,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和矫正,对全体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关注不够。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多数高职院校只开设了一些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存在有诸多的弊端:一是由于学生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重要性认识上的不同,导致不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不能有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课时、教师和选修学生情况的巨大差异,各类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逻辑联系,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使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效果上大打折扣;三是因为选修名额的限制,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课堂得到心理素质的培养;四是因为上课人数多,难以关照到不同的心理需要,难以组织有效的师生互动,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心理训练活动;五是因为心理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有误解,参加专题心理讲座的积极性也大受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教育,着重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更好地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本质。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定位于素质培养,属于课程的“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承担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而向全体高职学生,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提高心理调节水平和心理活动的状态水平。在知识学习目标上,要求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意义,了解心理健康有关理论,熟悉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掌握心理自助方法与途径;在能力培养上,重点发展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人格自我教育与危机应对能力,有效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在情感行为目标上,主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6]这些目标的实现非零散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讲座所能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做保障。 二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广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它既满足了全体高职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需要,又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知识与技能的特殊需要。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以下的构成:一是必修或必选课程;二是选修课程;三是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四是心理训练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是实现高职院校实现由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转变,从 重视个案心理疾患的治疗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转变的关键一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大版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高职学生,使所有高职学生都能够真正享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益处,必修课或必选课是最好的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必选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在课程建设上能够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学质量有保障,不象选修课程那样随意性较大。学校按照学生所在年级、专业统一组织安排教学,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完善个性,开发心理潜能,为学生未来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同时,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必选课程能够覆盖所有的高职学生,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恐惧和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误解,唤醒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拉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这也就为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其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需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以选修课形式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的情况,就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教育,如关于人际交往心理、管理心理、社会心理、成功心理、恋爱与性心理、职业心理、青年心理等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对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多样化需要。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点课程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出现。热点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结合对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热点,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各级教育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活动进行。如生命教育、心理危机干预、贫困面对、宿舍关系等的专题,既是高职学生的热点心理问题,也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所一再强调;如结合“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的各种专题;结合每年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组织的有关专题等等。这样的课程由于选题时效性强、切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实际和需要,对高职学生的帮助及时有效,会很受学生欢迎。 如果说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更多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传授的话,心理训练课程则更侧重于学生思维方式改变、情绪情感的调控和行为的塑造,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知易行难的问题,高职学生尤甚。高职学生心理训练课程一是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开设,如针对有情绪方面问题的学生开设情绪调控活动课程;针对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开设人际交往训练课程;针对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开设的自信心训练课程;针对焦虑或抑郁情绪严重的学生开设的团体辅导、治疗课程等。二是针对学生在心理潜能开发、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而开设,如演讲训练、领导能力培养、意志力训练、素质拓展等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心理训练课程一起构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内各部分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个网络和体系的良好运行既能够起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又能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开辟道路。 三 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当前,还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真正重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这一工作真正放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定位,加强对这一工作领导。要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彻底改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旧观念,把目光由“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投向“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为辅的原则规划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所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开发,使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全体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是要放眼长远,储备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同其它教学工作一样,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长远规划,从长讲议,逐步实施。一方面,对于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高职院校要能够为他们准备必要的工作条件,解决他们工作的困难,积极支持他们工作,同时要肯花钱培养,使他们能得到专业上的成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多吸收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专业的研究生充实辅导员队伍,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开设准备人才条件。 三是要加大研究,深化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更有吸引力。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形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突出矛盾。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而不断压缩非专业教育的内容,有些院校虽然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重视,但缺乏研究,导致谁有权威、甚至谁喊得多就上谁主张的课,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获得应有席位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定要在必要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际和学校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出发,确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内部的层次和比例;要加大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互补的途径,避免两种课程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复; 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各类 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其课程内容能够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避免给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负担;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研究的力度,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心理健康知 识的 应用性和学生的心理体验,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效果。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在思想观念、工作模式和教育方式上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对高职院校来说越来越无法回避,加大对这一问题研究和 实践的力度,必将有力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2007-02-01. [2]江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及其实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103. [3]潘懋元.试论素质教育[J].新华文摘,1998(2):168. [4]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2000(3):72. [5]肖仕元.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9(4):27. [6]何进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实践探索[J].教育与 职业,2009(15):136. 看了“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 2.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2) 3.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 4.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5. 写教育高考材料作文范文4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其素质教育格外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幼师素质;幼儿教育

一、教师不良素质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师素质,尤其是情感情绪,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很多学校、老师未能对自身的心理障碍有所正确的审视与认知,而且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总是很容易地将不良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孩子们,而后者因自身不成熟,很容易会接受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日常学习过程中,老师将惧怕情绪传递给了孩子们,并使他们形成类似的惧怕心理。有一则案例是这样描述的:春天到了,有些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在花园里观察花朵,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了老师的肩上,眼尖学生马上对老师说:“老师。您肩上有只飞虫!”这是如果老师马上尖叫,并将虫子抖落、踩死,则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幼儿对生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好奇,甚至会和小动物们做“游戏”,而老师的这一反应,无疑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冲击:感觉飞虫是很可怕的东西,从而失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失去对有生命的东西的喜爱,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对昆虫过敏性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动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示范作用非常的显著。教师在幼儿的心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总是模仿老师的样子做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习惯于在板书的时候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有一次,几个小朋友随手将吃过的东西丢在了地上,老师觉得非常的奇怪,于是便询问这几个小朋友,不料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跟你学的,全班小朋友都会啦!”这位教师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经对幼儿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做孩子们的榜样。

二、幼儿教师素质养成的建议

一方面,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选择幼教这一行业,应当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来看待,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教书育人、乐业敬业,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时,还要具备团结合作的集体观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需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理好与集体、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境。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因为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同时,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合作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合作也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所以,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注重幼儿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养成以下能力。

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幼儿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全面了解幼儿特点、实际情况基础上,才能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幼儿自身具有较差的控制力,而且情绪也很容易外露,内心、身体状况通过表情和动作即可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教育监控能力。“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监控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组织教学活动的自我认知、调节与反思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准备、信息反馈以及评价和控制等环节。教育监控能力,实际上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彰显,教师对其教育过程的监控,同时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育实践,分析、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解决,或者解决到哪一步,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幼儿教师,“对儿童要恪尽我们的天职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尽的贡献和奉献。

参考文献

1、试论幼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贾志方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6-30

2、幼师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杨维农福建师范大学2002-08-01

摘要: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

关键词:文学素养;幼师;综合素质培养

一、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已经逐渐由传统的重视教育属性过度为以服务性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学前教育阶段。面对着新形势赋予的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探索精神发展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新举措、寻找新途径,摒弃一切传统教学观念,构建符合当代幼儿教育综合素质发展、提高的人文环境。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精于本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逐步提高文学素养,以此提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文化水平。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策略应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践向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跨越。其中包括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发现和解决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总结经验,对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强化自身能力

目前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这些幼儿教师虽然接受过一些比较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的基础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这些理论知识和音、体、美等知识心急如火相结合,必然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总体来看,往往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常常导致部分刚毕业的幼师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不善于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教学中遇见不同障碍。幼儿教师需要实时调整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幼儿的一些提问把握不准,教师常常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幼儿错误的回答也不能及时纠正,无法关于基本正确的回答,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专业领域的问题,更无从回答甚至束手无策,满足不了科学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也不善于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幼儿,开展个别教育,也不善于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注重实施人文环境影响下的评价性教育,对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缺乏研究,方法简单。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开展科学教育,不善于创造性应用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小培养科学意识,使幼儿科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束语

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方式,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立足于文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进一步优化调整激励方式,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在幼儿园实施各种教育要素的整体优化,突出科学育人氛围,强化文学素养的重要促进力量,使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效服务于幼儿教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让幼儿在浓郁民族文化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师艺术体操教学与素质教育吴苏秀体育科技1998-12-30

关于素数论文范文资料

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素数是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用描述法表示素数的集合为{x|x中的因数只有1和x}。因为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分解为几个素数的积;而N和N+1的最大公约数是1,所以不可能被p1,p2,……,pn整除,所以该合数分解得到的素因数肯定不在假设的素数集合中。素数质数计算:1、在一个大于1的数a和它的2倍之间(即区间(a,2a]中)必存在至少一个素数。2、存在任意长度的素数等差数列。 3、一个偶数可以写成两个合数之和,其中每一个合数都最多只有9个质因数。4、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合成数,其中合数的因子个数有上界。扩展资料素数推导公式:素数及伪素数通项公式把它拓展到实数那么它的切线为:由切线方程知,素数永远在斜率3的折线上摆动,最大斜率3+,最小斜率3-。n为偶数时:x,y均自然数。n为奇数时:。当n为素数或1时,等于1,当n为合数时,等于0得素数密度公式,素数密度公式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质数

质数(又称素数),是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除0以外)的数称之为素数(质数)。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根据算术基本定理,每一个比1大的整数,要么本身是一个质数,要么可以写成一系列质数的乘积;而且如果不考虑这些质数在乘积中的顺序,那么写出来的形式是唯一的。质数可分基本质数(2和3),阴性质数(6N-1形)和阳性质数(6N+1形)。阴性不等数(不等于6NM+-(M-N)两式)乘以6减去1是阴性质数;阳性不等数(不等于6NM+-(N+M)两式)乘以6加上1是阳性质数。关于质数有很多世界级的难题,如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等。

1,素数为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

2,1-20以内的所有素数:2,3,5,7,11,13,17,19。

如下图为1到312内的所有素数:

素数的性质:

质数的个数是无穷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有一个经典的证明。它使用了证明常用的方法:反证法。具体证明如下:假设质数只有有限的n个,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p1,p2,……,pn,设N=p1×p2×……×pn,那么,  是素数或者不是素数。如果  为素数,则

要大于p1,p2,……,pn,所以它不在那些假设的素数集合中。

1、如果 为合数,因为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分解为几个素数的积;而N和N+1的最大公约数是1,所以不可能被p1,p2,……,pn整除,所以该合数分解得到的素因数肯定不在假设的素数集合中。因此无论该数是素数还是合数,都意味着在假设的有限个素数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素数。所以原先的假设不成立。也就是说,素数有无穷多个。

2、其他数学家给出了一些不同的证明。欧拉利用黎曼函数证明了全部素数的倒数之和是发散的,恩斯特·库默的证明更为简洁,哈里·弗斯滕伯格则用拓扑学加以证明。

关于关键因素论文范文资料

过完年又是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到来,想必很多同学都还没有完成论文写作,对于那些初次了解论文写作的同学,更是不知如何着手写作,今天,paperfree小编跟大家分享三个关于毕业论文撰写的关键点,掌握这几个关键点饿了,可以快速的完成毕业论文写作,顺利毕业。 1、论文提纲是关键 在论文提纲写作前期,需做好相关的准备思想、进行论文谋篇布局的构思。然后再通过论文的提纲,进行论文内容的详细规划容,那样论文的基本框架就搭建好了,然后只需使自己表达的观点明确化、条理化,然后找出目前行业重点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 论文提纲是一般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 这个环节是指导教师必须要重视的一个环节,在草拟提纲阶段,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反复的修改,最终形成了一个较明确的思路和文章结构。这不仅有利于组织论文材料,也避免文章思路混乱、层次不清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恰恰是最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2、初稿内容要丰富 当我们在编写毕业论文初稿的时候,要层次分明,突出中心论点。在论文写作时,为了使文章层次分明,应该按照之前论文提纲来开展写作,将论文中的大小标题、顺序号逐次例举出来。 每篇论文都有他的核心论点,这是论文中最重要的内容部分,不能平铺直述,使人不得要领。要自始至终注意让读者对文章的中心论点有明确、深刻的印象。论文的初稿可以把想写明的东西全部写出来,所用的材料也可以多用一些,以便我们在后续定稿的时候可以删去一些内容。 3、形成定稿 当论文的初稿完成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多次的修改,这是论文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修改论文的初稿原因有几方面,一方面是去其糟怕,取其精华,去伪存真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降低论文的重复率,或者润色论文中的部分内容。 一般来说,修改时应该先着重内容会让结构的修改,把内容、顺序、层次安排妥当;其次在则重修辞其他细节,初稿在这方面往往是比较粗糙,在修稿中则要一丝不苟、反复推敲、刻意求精。论文经过反复的修改,几次清稿,就可以为定稿。

1.以企业文化为重点的一些资料---“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是当今企业界的热点话题。何谓“做文化”。把实施文化战略视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从企业实际出发,透过文化现象,把握文化规律和本质,建设富有时代特色的、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这就是“做文化”的体现。任何一个企业自诞生起,就存在了企业文化现象。固然,这些现象有优与劣、好与坏、主流与非主流之分。企业要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祛除文化劣根,发挥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创新发展,驭势而为,就要透过企业文化现象,抓住企业文化本质特征,在传承和创新基础上,挖掘和提炼企业的优秀文化元素,并形成先进的、特色化的企业文化体系。特色化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之间的最本质的区别,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独特性,而且是让企业赢得起输得起的有力武器。一般说,它的独特性由企业文化传统、企业家、地域和行业所决定。一、企业文化传统文化是软东西,它不能改革,只能改良。因此,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具有着传承性。一个企业的文化烙印,总是在企业文化的演变中积淀而成。企业背景、发展历史、重大事件、创始人、领导者、先进模范等,对企业文化的形成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并形成了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传统、企业精神、企业哲学和企业价值观,形成了有别与其它企业风格和风貌。比如,军工企业的军队历史和背景,使得他们形成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有党性、特别重科技、特别重质量和特别讲奉献,”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军工特色文化。二、企业家风格很大程度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一个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家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和行为规范就是企业所追求的价值观念,所奉行的经营思想,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可以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在整个组织的扩大化。而且企业家文化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方向、主流、品位和风格。三、地域性一方水土一方人。因为所在的地域的传统、风俗、习惯、礼节等不同,所以会形成不同心理架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些直接为企业文化特色性提供了最鲜活的有机组成元素。比如说,东北人的豪爽、南方人的精明、晋商的诚信、渐商的低调,无不影响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格调。四、行业性不同行业,产品与服务、竞争对手、主业盈利模式就不一样。正因如此,企业的物质文化也就不同。它影响着企业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也是决定企业文化特色性的重要因素。譬如,航空企业的服务必然不同于生产企业的服务,家用电器业的文化肯定不同于汽车制造业的文化。因此,企业文化的特色性一定要体现出行业性。企业文化的特色性,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形成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一方面要继承企业传统、地域文化和行业文化的精粹,比如,敬业乐群、以人为本、拼搏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它正是铸就特色化企业文化的根基。一方面要突破常规,大胆创新,以适应时代、全球化与信息化发展。史蒂夫·乔布斯带领的苹果,新近被《商业周刊》推举为全球十大最具影响力公司之首。斯蒂夫·乔布斯,“苹果”电脑的创始人,他因创建苹果电脑公司而出名.,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1997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同年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声名显赫的“计算机狂人”。苹果是“酷”的代名词。虽然它一向以高端专业的形象饮誉业内,就苹果电脑从来都不平庸。从1976年4月1日成立,到1977年注册成为公司,并启用了沿用至今的新苹果标志。同时,苹果也获得了第一笔投资——MikeMarkkula的92000美元。1978年苹果公司启动上市,之后创出了着微机历史上许多第一:第一次有塑料外壳;第一次自带电源装置而无需风扇;第一次装有英特尔动态RAM;第一次在主板上带有48K容量;第一次可玩彩色游戏;第一次设内置扬声器接口;第一次装上游戏控制键;第一次具有高分辨率图形功能;第一次实现CPU和主板共享RAM……苹果电脑公司通过AppleII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发了个人电脑革命,Macintosh的推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彻底改造了个人计算机。通过其创意性的硬件、软件和Internet技术及设备,苹果公司致力于将最佳的计算机使用体验带给全世界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创意专家及普通消费者。于是乎,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成为一个享誉世界的著名品牌,苹果公司及其产品一直扮演着潮流领导者的形象,创造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第一”。苹果既做台式机,也做服务器,还做笔记本,从PC整机到鼠标、打印机、扫描仪,应有尽有。苹果成功开发了用于高速连接数码设备的火线接口和USB;第一个在PC中装进了DVD刻录机;第一个推出史无前例的17吋笔记本电脑。苹果自主开发的许多小软件都很优秀,比如,编辑小电影的iMovie,浏览数码像片的iPhoto,制作DVD的iDVD,用于组织和制作个人MP3的iTunes,都是行业的先行者,操作很简便,功能相当强大。最终成为拥有iPod和iTunes的媒体巨擎,这些,让那些忙于制定固化标准,躺在品牌上睡大觉得公司吃不消。过去18个月中,苹果已销售了1300多万部iPhone。即使处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之中,乔布斯依然痴迷于开发新产品。他知道,只有“小物件”,而不是那些美好的概念和宣传词,才能转动“大世界”。2.综合来说影响企业的因素---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影响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那么,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因素有那些呢?概括起来,可将这些因素分为两类:一是企业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这就是通常所言的投资环境,其二是企业本身的内在素质。1.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企业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和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建设等。当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较差时,企业与外界的信息联系、原材料的组织供应、人力资源的投入、正常的生产秩序、产品的销售等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的经营会处于相对困难的境地,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经营效益的发挥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环境又可简单地分为三部分,一是政治及社会发展情况,另外就是经济发展情况,其三是社会服务条件包括配套设施的建设等。政治及社会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权或政府的稳定状态、是否有战争发生、社会安定情况等。(1)战争。战争对股价的影响有长期的,亦有短期的;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良的方面;有范围广的,也有单一项目的;到底影响力度如何,要视战争的性质而定。战争会使武器及医疗等工业需求增加,与此相关的股票价格就可能上涨;如果战争中断了原材料或产品的运输,影响了购买力或原料的供应,相应的股票价格就会下跌。但总的来说,在一国国内发生的战争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不良的,因为它既影响社会的安定,也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2)政权。政权的转移、政府的更叠,都将影响社会的安定及人心的稳定,它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如美国股市,曾就因总统艾森豪威尔心脏病复发、肯尼迪的遇刺而大幅下跌。而在我国沪深股市,每到一个阶段性的顶部,就有关于领导人健康问题的传言,从而导致股市的暴跌。(3)社会安定情况。当一个社会安定,治安情况良好时,就有利于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地区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就会影响所在地企业的经营。经济发展情况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产业政策。(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即经济从谷底向上翻升,经扩张期到高峰后,复又下降,经收缩期再跌至谷底,构成一个循环,这就是复苏、繁荣、危机和萧条四个阶段。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市场建设尚待完善,经济的周期性并不十分明显,但我国将来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将会对股市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经济进入危机和萧条阶段,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此时,社会的总需求不强,产品的销售发生困难,原材料的供给也不通畅,许多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甚至倒闭状态,企业的经营处于较困难时期,其经营业绩低下。而当经济走出低谷从复苏阶段向繁荣阶段过渡时,此时的经济发展会处于一种高速增长状态,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显得生机勃勃,对各类产品的需求处于极度的旺盛状态,此时的企业经营水平一般都会发挥到最佳状态,经营业绩也处于较高水平。(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比较复杂,它既能刺激企业的生产,又能压抑企业的经营。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过多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面造成的物价上涨现象。货币供应量增加,开始时能增加市场需求并拨高产品价格,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销售额并导致利润的增长。但当通货膨胀对国家的经济生活以至社会安定造成威胁时,中央政府一般会采取如紧缩银根、提高银行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将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又抑制了市场的需求,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萎缩,引起经营水平的下降。(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为某些产业制订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以及实施措施等。毫无疑问,当企业所处的产业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时,企业的经营如相关项目的审批、原材料和资金等的供给乃至税收等方面都可能会享受到国家的一些优惠,从而有助于经营水平的提高。反之,如企业处在产业政策的限制之列时,企业的经营将要受到较大的影响。如1996年,我国政府为鼓励和扶持汽车行业的发展,曾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汽车产业的生产与消费。企业所在地的社会服务水平及配套设施情况也是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方面主要包括运输、通讯、电力供应等等。如通讯设施落后,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就会发生困难,影响信息的传递及产品的销售等等。如我国过去违反生产力布局的基本原则,将一些工厂建在偏僻的大山沟中,当地的水、电供应及通讯、运输条件都相对比较落后,从而造成了这些企业的经营困难。这些企业的大部分现在都陷入困境。2.企业的内在素质。除了外部的经营环境外,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就是企业的内在素质,它包括:企业领导者的素质与管理水平、企业的规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数量、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文化素养、生产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工艺水平和企业的外部形象等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项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影响成本的增减,从而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益。(1)领导者的素质与管理水平。这是一家企业经营管理的决定因素,企业领导者的品质优良,思维敏锐、作风正派、处理问题果断、决策水平高、组织能力和号召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就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奠定了基础。反之,即使一家再好的企业,如果领导人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低下,其良好的经营业绩也难以为继,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本来一家企业经营得好好的,换了一个厂长或经理后,用不了几年,企业就陷入了倒闭的边缘。所以在香港,证券管理机构对企业的领导人都有特别的规定和要求,如在多少年内曾有犯罪记录的人就不得就任上市公司的董事及经理等等。(2)企业的规模。企业的规模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一是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基础产业及支住产业,如钢铁、汽车、房地产等,它们的兴衰对国民经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国家制定各项政策包括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时,都对大中型企业有一定的照顾,如我国近期在经济上所制定的各项措施都是围绕着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个目标进行的;其二是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在经济不景气或发生经济危机时,往往都是中小企业倒闭得多,而大型企业承受能力较强,且政府一般也不会对大型企业的倒闭坐视不管,因为大型企业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及安定。其三是大型企业的竞争能力较强,它们的人力资源较为丰富、物质基础雄厚,它们往往能集中相当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及解决生产及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且由于其生产规模较大,它们一般都能适应规模经济的要求,将产品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如汽车生产,其经济规模一般都在每年二十万辆以上。生产规模达不到要求的,其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就要差得多。如我国的一汽集团、二汽东风集团及上海大众公司,其经营效益就比其它中小型汽车制造厂要好得多。(3)产品。产品是企业生存的依托,发展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产品,没有相当的市场竞争能力及市场占有率,企业不但难以发展,甚至连生存都非常困难。在业绩较好的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都有好的产品作为依托,如众口皆碑的春兰空调、海尔电器、美菱电器等,其产品都是市场中的名牌;而业绩较差的公司,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主导产品,主营方向不明,或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价高质次。影响企业内在素质的因素有许多,但最关键的是领导者的素质与管理水平、企业的规模和产品三项。3.以企业信息化管理为重点的一些材料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可以预见,在未来企业的的产品成本中,管理成本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在管理成本的构成中,获取信息、分析决策、协调以及购销过程的信息搜索和推广等项经营活动的成本将占主要部分,管理产品成本和产品创新应该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管理的运行效率如何,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仔细分析当前影响我国企业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发现如下问题:首先,存在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思想的制约,管理流程不清晰,岗位职能不明确;其次,对于迅速变化的市场反应迟钝,缺乏市场风险的防范机制、应急策略以及风险的转移能力,对市场供应链缺少基本的整合能力;第三,对于迅速变化的技术反应迟钝,缺乏对新技术的跟踪和发现能力,技术需求的定位不准确,因而丧失了产品创新的能力;第四,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成本高,不善于利用金融市场,同时企业内部的资金监控不得力、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第五,管理人才以及与产品相关的专业人才匮乏,缺少完整的人才吸引、使用和培养的机制。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也已经提出许多年了,但是从建设投入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看,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并不理想。如何建设一个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目前摆在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研究人员以及众多企业经营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我们把这个问题作为人民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的一个重点研究项目,结合对经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以及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得出一些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工作方法。 对一个企业来说,首先要结合信息系统建设进行全面的企业过程重组(BPR)。BPR侧重企业业务流程的整体最优化,ERP侧重在合理的业务流程基础上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为了实现两者的目标,BPR和ERP几乎是互为条件,与此同时在流程管理与资源管理方面又互为补充。因此,BPR的实施与ERP系统的应用能显著地改善现代企业管理的效率,两者结合是比较有效的。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和领导,通常是设置企业副总裁级的信息主管(CIO),其任务为协助第一把手把现代信息技术用于实现本单位的战略目标;建设和管理本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本单位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实施BPR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检查的过程,在这个检查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目前市场上产业结构变化的情况,调整自己的业务外包方式。一些自己做成本高,又做不好的事情,可以交给市场上其它的企业做,自己则专心于自己的价值链中最高效率的一部分业务。其次,按照新的电子商务(EC)的环境,还应发展和扩充企业MIS。EC的中心环节是每个企业都关心的事情:购买和销售,以及企业运作,所以EC是要把购买和销售放在INTERENT上,以简单的方法把企业过程管理、运作最大程度地联接到全世界,并在其中改变企业管理流程。它将精力集中在三个方面:基础设施服务,包括网络集成、安全和目录服务;应用集成,包括企业资源计划和已有软件;基于WEB的企业应用重组。其目的在于为企业实现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在EDI阶段,企业MIS与EDI系统集成到一起,不同的企业系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以实现企业到企业的最佳贸易合作。但它们都是局限在一个相当范围的独立环境中的,是隔绝于外界尤其是小型合作企业和最终消费者。而EC需要的是全部贸易角色、贸易手段的集合,处于世界贸易之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应是环球企业,企业原有的内部管理系统MIS和EDI系统都必须集成到全球的公共网络中去,这样才能与原来的盲区联接起来。例如,随着市场中的提供网络电子商务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的采购业务可以首先到一些采购网站或B2B网站上进行相关的价格搜索,包括替代产品的搜索。原来这些信息搜索的成本较高,但是现在通过传统企业逐步融入电子商务的市场交易环境中,这类信息搜索的成本可以极大的降低。第三,对于管理的其他方面,也要尽量把信息的利用和使用信息的意识强化起来。例如,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建立网络的应对和管理机制,把对于风险的防范和处理作为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把对于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掌握作为员工的考察和任用的重要依据等等。好啦~~估计够用了哦~~~呵呵~~~2个材料都有案例,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相信可以给你一些灵感~~~望有所帮助!!

合理决策是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所必须行使的的重要职能。但是,进行合理决策经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应该引起决策者的注意。(一)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组织决策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具体表现在各种环境条件对组织决策的制约性。例如,组织在历史环境与形式机环境;优势环境与劣势环境;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等方面不同的特点或起点,都对组织决策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环境是决策方案产生的载体,也是决策方案得以实现的保障。关键是取决于管理者能否全面有效的把握和利用有关的环境信息,能否根据环境信息的各种不同情况作出相关的反应。所以,管理者在行使决策职能时,首先应该对组织的所有环境条件进行详尽的调查和分析,并合理确定组织在未来活动中的起点和预期目标,使组织决策保持良好的连续性和发展性。(二)决策者决策者是影响决策过程的关键因素。决策者对决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决策者的知识、心理、观念、能力等各种因素对决策产生作用。这就是说,决策的过程就是对决策者的一种全面的检验。在决策时,无论是确定目的还是选择手段,都要对各种目的和手段进行比较。为了全面决策,还需要全面预测,而全面预测要求收集全面的情报和掌握全面的知识。在决策时,决策者还需要调动心理因素,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此外,决策者还必须具备承担决策风险的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任何决策都在不同程度带有一定的风险,组织及其决策者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会影响决策方案的选择。愿意承担风险的决策者,通常会在被迫对环境作出反应之前就已采取进攻性的行动,并经常会进行新的探索;而不愿意承担风险的决策者,通常只对环境作出被动的反应,并习惯于是过去的限制,按过去的规则策划将来的活动。对于决策者,行使决策职能,经常会受到自身的知识条件,心理条件和其他一些能力条件的选择,所以,管理者在学习决策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 (三)组织作为组织的决策,其都会受到组织的影响和制约。因为任何决策,都是对过去在某种程度上的否定,;任何决策的实施,都会给组织带来某种程度的变化。组织成员对这种可能产生的变化会怀有抵御或欢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种不同的态度会直接影响组织的决策。组织对决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组织的文化来制约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及行为方式,并通过组织文化来影响人们改变态度而发生作用的。如果在偏向保守、怀旧、的组织中,人们总是根据过去的标准来判断现在的决策,总是担心在变化中会失去什么,从而对将要发生的变化产生怀疑抵御的心理与行为;而在具有开拓和创新气氛的组织中,人们总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决策的合理性,总是希望在可能产生的变化中得到什么,因此渴望变化、欢迎变化、支持变化。由此可见,欢迎变化的组织文化有利于新决策的实施,而抵御变化的组织文化则可能给新决策带来种种阻抗。所以,建立一种有利于变化与发展的组织文化是有效实施新决策的重要内容。 (四)时间时间本身就是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限制决策的重要因素。美国学者威廉。R.。金和大卫。I。克里兰.把决策分为时间敏感决策和知识敏感决策。所谓知识敏感决策,着重于未来,而不是现在;着重于机会的运用,而不是避开威胁。所以决策时,在时间上相对宽裕,并不一定要求在某一日期以前完成。而所谓时间敏感决策是指那些必须迅速尽量准确的决策,这种决策对速度的要求超过对质量的要求。相对知识敏感决策,时间敏感决策对时间的要求比较严格,这类决策的执行效果主要取决于速度,所以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时间对决策的影响作用,并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作出正确的决策。三、园所决策职能的实施根据决策的基本理论来分析我国园所管理的现实状况,我们可以发现园所管理者在决策职能的行使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管理者应该根据自己在决策管理中的问题,努力学习决策理论,强化决策意识,更新决策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 (一)强化决策意识在我国园所管理中,管理者决策意识淡薄,不善于用决策的方法来拓展园所事业;不善于用决策思维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而只是凭感觉、经验和各种管理矛盾的驱使,整天被动地、目光短浅地重复着低水平的管理工作。这种丧失决策意识的组织以及管理者,经常会处于失去方向、失去动力的管理困惑之中。所以,作为园所管理者,必须与"无决策"的管理方式作彻底的决裂,应该充分认识决策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应该把决策职能的行使放在首位,并自觉承担决策的管理职能,运用决策的管理方法来推进园所工作的不断提高。(二)决策不是管理者的个人行为在园所管理中,把决策看作是管理者的个人行为,这是决策管理的一大误区。管理者把决策看成是自己个人的专利,组织的存在与发展都由管理者一人或管理层的几个人来策划。这样的决策,既违背了决策的基本理论,又不利于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因为决策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决策是组织行为,决策是为了组织的决策。所以,决策应该有组织及其成员的基础,决策应该有组织的运作。因此,管理者在行使决策职能时,应该正确处理组织决策与个人决策的关系,使园所的决策方案能真正代表广大员工的利益,能真正成为组织的行动纲领。 (三)决策不是管理者的瞬间行为在园所管理中,管理者经常会把决策看成是管理者在关键时刻的关键决定,或者是关键时刻的瞬间行为。这是管理者容易陷入的又一个决策管理的误区。如果把决策理解为管理者的瞬间行为,那么这种管理就必然导致管理上的短期行为,而不可能带来长远的发展。虽然,管理者的"关键决定"、"瞬间行为"对组织的管理也能产生一定的作用,但实际上,园所组织的现时存在与长远发展,都不是靠临时的、即兴的、瞬间的决定来保证的,而是必须依靠对组织进行全面的和全方位的思考、选择和调整。所以,决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作为决策职能的行使,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四)决策制定的过程决策是一个过程,其主要表现在决策的制定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决策的有效性取决于决策制定过程的完整性。决策制定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四个阶段所构成。1、情报活动阶段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环境条件和寻求决策的条件,收集有关决策的资料与信息,为决策提供充足的信息依据。2、设计活动阶段主要是创造、分析和制定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而且形成的方案,不只是一套,应该是数套行动方案。3、抉择活动阶段主要是从设计活动阶段形成的多套行动方案中,通过比较、分析,最后选择出可资利用的一套方案。4、审查活动阶段主要是对过去的抉择进行评价,对已经选出的行动方案进行最终的审核。这个活动阶段,一般还可以由有关领导与专家的参与,由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对行动方案进行审定,以此确保决策的先进性与合理性。由此可见,决策制定的过程是以"找出制定决策的依据;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在诸多的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这四个阶段进行的。这四个阶段在操作时各自所占的份量与时间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决策者应该将大部分时间用来进行调查和分析形势,用较大部分的时间进行创造、分析和制定可能的行动方案,用较少的时间选择方案,用适量的时间去进行评价。实际上,这些阶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经常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各个阶段的运行次序,也会根据情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农业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篇一 我国发展农业科技的战略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过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面对目前的国内外形势,急切需要新的突破。 关键词:农业科技;战略 一、发展农业科技的十项战略 (一)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 这就是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又充分考虑农业科技地域性、周期性、公益性的特点。一是优化专业结构,使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科技力量配置科学合理,当前的重点是加强产前、产后的科技力量;二是优化布局,逐步改变农业科研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格局,建立以生态类型区为基础的新型科研组织体系;三是扩大开放,更多的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引进资金和先进的设备、设施。 (二)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的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 (三)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针对农业产业化对技术的需求,筛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适当引进进行组装配套,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的科技进步,积极引导东部乡镇企业上水平、上规模、出效益。 (四)切实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 一是突出应用研究,努力解决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难题;二是抓好基础研究与基础性工作,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特别要抓好基因工程、光合作用机理、杂交优势机理和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工作;三是要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五)建立一个宏大、高质量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国的人口多,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还很低,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大。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拥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体系。 (六)加速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由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科技管理和科技企业等部分组成。针对农业科技多头管理、重复和分散的现状,建立协调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对农业科技机构进行分类重组,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机构。 (七)抓紧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 通过信息体系的完善,使科研单位更迅速方便地了解农业生产实践对科技的需要,使生产经营单位更容易地了解和得到农业技术信息,促进科研面向生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八)抓紧建立农业标准体系 尽快制定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内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 (九)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和农科教结合的突破口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按照实现农业区域布局合理化的要求,在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依靠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建立一批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十)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 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各级政府、全社会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特别要增加各级财政科技投入,中央和地方每年都要在基建拨款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 二、突出科教改革 (一)战略重点和布局 在科技项目发展上,不断总结成就,寻找差距,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重要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进行攻关。近期重点:农业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农业新阶段对科技的需求,在原有增产类技术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有关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对技术的需求。中远期战略重点:1、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动植物新品种,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2、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3、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地加强灌溉农业、节水农业、雨养农业和旱地农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的配套技术研究。4、关注食物安全、国人营养和健康。5、提高科学种植与养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动植物综合生产力。6、改进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储运、包装、销售和综合利用等技术,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保证,尤其要重视发展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7、关注转基因动物和植物的研制和生产,使我国农业紧跟世界高科技先进水平。此外,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等也都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方向。8、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的实际,利用信息社会即将到来的有利时机,把农业生产中的“软件”部分,特别是管理水平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二)在科技的使用上进行革命性变革,重视发挥科技的综合作用,借助综合国力,深层次地改变农业生产的重大机制问题 1、由传统的粮食开发机制转向大食物开发机制。由于我国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和人口众多,通过科技的作用,使尚未被用作人类食物的资源成为人的食品以及创造出新的食品种类,其革命性变革的巨大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2、由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机制转向三元结构机制。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转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这是挖掘饲料潜力,增加我国优质饲料的重要途径。 3、由传统的耕地资源开发机制转向整个国土资源开发机制。我国广大的丘陵山区、草地、海陆水面和滩涂都可发展各具特点的农业产业,特别是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开发出人类未曾有过的农业产业,前途不可限量。 4、由传统的农产品简单加工机制转向多次增值的现代化农产品制造业机制。使农产品在农村多层次地利用,形成巨型的现代化产业。 (作者单位:鸡西市园林管理处)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篇二 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要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就要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加大政策支持,构建多渠道投入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农村教育质量;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调整农业科技结构,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业科技产品。 关键词: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研体制 作者简介:周志太(1956-),男,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2-0037-04 一、我国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据资料显示,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已连续7年没有农业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农业每年也只有1至2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在国内日趋不足,其原因如下: (一)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农业科技的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我国目前的农业投资强度不到,远远低于世界农业平均投资强度,而比起发达国家普遍达到的2%-4%,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更显得微乎其微。 我国农业科技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支出,其它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一是企业和农户的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二是外资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足。 (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不足 科技以人为本。但是,由于农业科研环境差、待遇低,使得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许多涉农高校的教学方式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创新教育,教学内容“过期”;缺乏与国外著名涉农高校的联系、交流与合作。 (三)农业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这是由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其中有4点表现较为严重: “重物轻人”,重成果而轻发现、培养、稳定和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农业科研机构缺乏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测评机制,从而很难把握每个科技人员的真实水平,经常出现一些有能力、创新意识强的优秀科技人才被埋没的情况。 农业科研管理条块分割严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指挥,导致科研力量分散,科研项目重复,经费严重浪费,难以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究其原因:一是科研与实际相脱节,科研机构与推广部门、生产部门相脱离。我国许多农业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只停留在实验室,依靠理论进行研究,而与市场和实际缺乏联系,信息闭塞,常常造成科研项目脱离实际需要,使得科研成果使用价值有限。二是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往往由于一些人为因素而使得某些缺乏可行性的科研项目“过关”,这使一些科研成果成为“次品”。三是科技推广队伍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推广能力低。 此外,我国农民的科技需求不足,农民收入不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投资不足。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农村中“文盲”和“半文盲”的农民还不少,尤其是有文化的青年农民进城打工,老农民种地,而老农民中,文盲、半文盲比重大。因此,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有限,这就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二、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一)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意义的认识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促使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其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都制定长期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改革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当前,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可持续性的因素很多,如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愈演愈烈等。只有靠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基本问题,使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村经济走产业化道路的重要依托。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重大飞跃,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农业产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尽快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这些都需要农业科技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同时,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加速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使得竞争日益激烈。而农产品要想具有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质量,这只能依靠农业科技创新。 (二)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 由于农业科技具有长期性、公共性和外部性,需要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主体,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支出。 充分发挥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对落后产业――农业的财政支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 大力调整农业投资结构。适当减少一些具有竞争性的农业财政投资项目,如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的一些生产性投入,相应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 尽快解决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低的不利局面,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争取到2015年把科技投资强度提高到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把科技投资强度提高到2%的水平,以提高农业科研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科技对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支撑能力。 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使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始终保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并可以用相关的法律形式加以确定。 (三)构建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 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所需资金多,单靠政府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求更多、更广的投资途径。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倾斜、政府奖励等政策,调动企业投身农业科技研究的积极性。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企业,可得到利率低、额度充足的银行贷款;农业科技研究成果丰硕的企业,可得到政府提供的补贴和奖励。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企业可凭借其科技成果,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待遇。凡是“效益优、力量强”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可得到政府的相关扶持。 尽快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吸引社会各界向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农业科技领域进行投资,从而筹集农业科技资金。 重视引进外资和人才,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机构与国外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对一些重大科技项目的共同研究与开发,解决科研资金和人才不足的问题。 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以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股份制或利用信贷资金等形式和方式,兴办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走自我发展之路。 三、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竞争实际是人才竞争。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依靠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来推动,这就需要加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途径有: (一)加强农业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应尽快实现从学历教育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转变。 提高农业科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通过互派学者、合作研究、举办双边研讨、联建实验室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与其他国家的研究所、大学、公司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培养创新人才。(1)密切关注农业科技的最新走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农业专家、农业教授和学生的互动,把握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内容、课程和学科。大量引进反映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的书籍报刊,建立有关知识的电子阅览室,给师生提供一个便捷的信息平台。(2)加强高校与农业科技创新企业之间的联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西北农大与企业以股份制形式于1994年4月成立的亚洲第一所葡萄酒学院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学院通过建立稳固的校外产学研综合生产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进行系统的实岗实练,查漏补缺,按缺补学,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 (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者和终端主体,是农业科技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农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针对农村教育严重落后的状况,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从而逐渐提高农村教师质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通过发展网络、电视广播讲座,创办农村科技知识学习培训基地,建立农村科技咨询服务站等形式,加大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普及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密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根据农业劳动者与非农业劳动者、外出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普通从业者与经营管理者的不同需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的需要,选择最有效的培训方式,将集中培训与单独指导、课堂传授与实地讲解、有偿培训与无偿培训结合起来。 重点选拔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农民到大学深造,让他们发挥科技带头人的作用,从而实现“一小批”科技能人带动“一大批”农民的效果。 四、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不仅要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还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投入资金的效益。 (一)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 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充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农研管理体制创新。全国一盘棋,按照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人才培养与使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通过“并、转、建、撤”的整合、改革、改造和改建,解决国有科技力量分散、课题重复、农业科技资源浪费的问题,逐步建立以重点农研机构和涉农大学为主体、科技力量集中、机构精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竞争合作、与生产者联系紧密、社会各界参与、共同发展、效益优化的农业科技体系。 不断满足科技人员的课题经费要求,给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使他们能够一心一意、心情舒畅地搞科研。 建立公平竞争、奖惩分明的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高额奖励,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效率低、考评不合格的科研人员给予惩处,如降低待遇、调离或解聘等。 鼓励农业科技人才走出去,到田间地头去创新、创业。这样,他们才能选准课题,抓住和解决突出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鼓励科技参股,鼓励以科技项目、科技专利为主建立农业科技型企业,让农业科学家先富起来。 (二)加快农业科技结构调整,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业科技产品 以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为重点,加快开发良种扩繁技术,建立完善良种检测标准和技术体系,推动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符合市场需要、丰富多样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的良种。 以农产品加工技术为重点,大力提高农业后续经济效益。把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作为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增长点,通过星火计划、 中小企业科技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等工作,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通过综合利用,多层次转化增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为重点,提高农产品与食品的安全性。 (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部门及科研人员、推广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来完成。 努力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加快培养农业优秀科技人才,引进先进农业科研设施,保证软件和硬件的配套,并使之有机结合,产生合力。 建立广泛有效的信息网络渠道,把握农业科技发展最新动态,了解对农业科技的最新需求。随“需”应变,使科研始终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适销对路”。 加强项目的评审,保证项目评审公开、公平、公正,确保优先选拔成熟、可行性强、紧密联系现实的科研项目立项,保证科研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依靠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保证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数量和质量的统一。由农业部牵头,科技部门、高校、研究单位配合,组织科技下乡、科技流动站、科技特派员,利用互联网实现农业科技与农村试验田的“互联”和无缝对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更快更好的传播、转化。通过利益导向、科学准确考评考核,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对科技产品的购买力。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 黄天柱.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 商五一.新时期农业科技投入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看了“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的人还看: 1. 农业科技论文范文 2. 大学科技论文范文参考 3. 大学科技论文范文 4. 科技小论文范文 5. 大学科技小论文范文

关于语用论文范文资料

随着对 英语 文化 学习的不断深入,随着英语重要地位的不断确立,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深入。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 范文 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1 浅探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幽默是指在人类交际的过程中,能够引人发笑的话语、动作和表情等,其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例幽默话语、幽默动作、幽默音乐等等。因为人们的交际活动多依赖于语言,所以幽默也多来源于话语当中。 一、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在繁忙的生活中,幽默是一剂强力润滑剂。幽默话语是借助于语言手段来表述幽默的。它是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定的情境下,以轻松诙谐的语调,机智、风趣、戏谑的话语风格,通过讽刺、夸张、映射、双关等手法,来表达话语者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使受话者不知不觉地接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和境界。幽默话语往往带有一些意味深长的色彩,对揭露生活中的丑恶或不公平现象,还可以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而对于受话者来说,要把话语和当时具体的语境线索结合起来,利用自己既有的语言知识和社会认知,去发现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和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才能真正的理解幽默,并从中获得愉悦。 例如,“Mr Zhou have a sharp tongue,look out,it doesn’t cut your throat.”这句话看起来是像是在说舌头,但是,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语境中,就可以想到,这里的“a sharp tongue”并不是什么锋利的舌头,而是牙尖嘴利、毒舌的意思,是发话者幽默、含蓄、间接的表达方式。 二、幽默话语与合作原则 (一)合作原则 胡范畴认为,所谓幽默话语是语言的各要素通过变异和创造而出来的。而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则认为,幽默话语的作用是为了确保交际活动顺利进行。Grice认为,在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交际的双方(发话者和受话者)还要遵守一些先决条件和原则,例如使用双方都能熟练运用的语言、交谈内容是双方都熟悉的话题,还有最重要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CP)。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在合作原则下,要求发话者和受话者者要端正态度,在谈话中做到“一唱一和”,避免造成“鸡同鸭讲”“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 (二)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关系 如果说要遵循“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的合作原则是一位西装革履、步态稳健的中年人,那么幽默话语就是一位穿着休闲时尚、语态随意轻松的新新人类。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结合,就是传统沉稳美与时尚活力没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中,传统的合作原则难免要接受新的挑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以下,本文以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为例,对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进行举例分析。 (1)幽默话语与数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交谈的内容要包含适当的信息量。但是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常常需要打破这一数量原则,来起到幽默话语的喜剧效果。例如: Jack:I saw Mr Green having lunch with a woman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Eason:Oh my god!Is she beautiful? Jack:Yes,she is not only beautiful,but also young. Eason:Dose Mrs Green know about it? Jack:Of was the young and beautiful woman. 在这段对话中,Eason理解的和Mr Green共进午餐的年轻貌美的女人应该是除了Mrs Green以外的其他女人,同时也不是Mr Green家里的其他女性亲戚。而Jack如果不想引起误会的话,应该直接说他前天看到Mr Green和Mrs Green共进午餐,但是为了引起Eason的好奇心,促使他进一步追问,就在第一句话中只说看到Mr Green与一位女性共进午餐,这虽然是违反了数量准则的,但也就此产生体现了幽默话语的有趣、逗乐原则。而Eason心理期待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落差导致其认知的突然重构,给交谈双方带来乐趣,达到愉悦和反讽的效果。 (2)幽默话语与质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说无稽之谈,但是在幽默话语中,说话者经常会采用诸如反语、夸张的休息手法。这样虽然会打破“质量准则”,但是带来的幽默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在上世纪90年代即被引入中国并风靡十几年的美国NBC情景剧《老友记》中就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 Phoebe:You do not want to wine the lottery? Rose:Uh surely I do,and I want to be the king of my own country. 通过思考并分析这段对话,我们得出Phoebe问Rose,你是否对有意买彩票,有没有兴趣去试一下自己的运气,通过片中的特点情景和人物关系,我们可以看出Rose对彩票不感兴趣,但是她没有直接了当的说“没兴趣”,而是采用了幽默话语说“想啊,我当然想,我还想当国家元首呢。”因为一个平民是几乎没有可能成为国家元首的,所以Rose的话语是违背了质量准则的。但是,这种“有意违背”和“夸大其词”正是这段对话的笑点所在。 三、幽默话语与指称语 指称语(indexicals)就是具有指称功能的语言结构形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发话人与受话人,在共同的知识环境、语言环境下,可以彼此理解的,映射出话语的,潜在的指称义和指称关系。当指称语所指示的信息不明确或者出现谬误,发话人的意思就是变得令人费解,幽默话语很可能就此产生。同时,指称语还受到人文背景、社会文化、交际距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指称语可以分为人称指称语、时间指称语、地点指称语等等,其中以人称指称语最为常见。我本文就以人称指称语为例,幽默话语和指称语之间的关系。 人称指称语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是对话参与者角色关系的客观体现。第一人称是发话人、第二人称是受话人、第三人称是话语谈及的对象。在话语中,如果这种规则被打破,就会出现人称指称语不相对应的现象,可能会起到幽默效果。例如: Jim was down the local pub with his mate Mark. Jim:Do you know,Mark,I never kissed my wife before we were about you?” Mark:I don’t know,What was her maiden name?” 这段对话是Jim与Mark之间的酒后之言。Jim的提问,真正的意思是“Have you ever kissed your wife before you were married?” 在指称语中,第二人称是针对受话人而言的,谈及的是隐私或伤痛,所以受话人Mark就采用了幽默话语来回避问题,轻描淡写地将这一问题带过去了,其机智幽默值得我们参照和学习。 四、关联理论与幽默话语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受话者会故意曲解发话者的意图,到处与发话者截然相反的信息,产生意外的幽默效果。例如: Teacher:Tom,there were three peaches,ate one,how many would you have? Tom:Three,tow outside and one inside. Tom作为孩子,其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不同于成人,因为无法认清老师出题的意图,而给出出人意料的答案,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结语: 从上述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语境中,人们会对对话意义、指称语、 语言意义等的理解产生偏差或者错位。幽默话语具有深层次的、含蓄的、深沉的、巧妙的作用,避免交际中的尴尬或难堪,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可以起到愉悦交流、点缀生活的作用。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2 浅谈从建构主义角度探析英语语言学教学 21 世纪 教育 的基点是终身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英语语言学这门课更加的枯燥,无味和吃力。英语语言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概念多、理论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英语语言学课时少,而语言学的发展引起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充,暴露出和教学时数有限之间日益严重的矛盾。因而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必须用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和老师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倡导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到英语语言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 在 学习 方法 上建构主义提倡的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在学习环境上要求是开放的、充满意义解释和建构性的,理想的学习环境主要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意味着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要把为学生创设建构意义的情境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 社会实践 、向学生提供网络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协商的意思。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推进学习进程。在会话的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 建构主义环境下对英语语言学教学启示 强调以学为中心的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师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因此,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在建构主义的语言学教学中,学习环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具体来说,英语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应该激发教学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注重教学环境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重心便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这里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围绕支持学习者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来创设支持条件。它主要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真实情境的设计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的宗旨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例如,在讲授语言的任意性时,不少学生对于语言中音和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属性存在疑惑,原因是在语言中的确存在一些音和义有一定联系的语言现象,如拟声词,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在深入讲解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课前收集英语中的拟声词,并让其与汉语中对应的拟声词相比较,然后以 报告 的形式在课上做出来,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监督、组织的作用,在学生做完报告后,教师做出归纳 总结 。 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 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任务太困难或太容易都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选择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时,应适当减少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选课堂教学内容如下:语言、语言学、语音学、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二语习得、语言与文化。明确学习任务,选择训练方式,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练习。教师应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积极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应及时地对正确回答问题,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如:Well done!Very good!Good job! Excel lent!这些词语看似简单,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同时,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要多指导,少批评少责备。 3 建构主义的教学评价 建构主义评价观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诊断性和 反思 性是建构主义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其次,建构主义评价观认为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因此,建构主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再次,建构主义认为,评价是学习者活动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后的评价,它是一个持续性和实时性的镶嵌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强调过程性评价,倡导“质性”的方法。所谓过程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可见,建构主义评价观提倡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4 结束语 建构主义教学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模式,为习惯于被动式接受的学生阐释了学习的新理念,从而为英语语言学课堂的教与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体验。在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教授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改进 教学方法 。这些方面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社会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J].外语论坛, 2003(1). [2]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 2002(3). [3]盛群力、__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言学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语言学的发展与趋势

论文摘要: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决定了语言交际的重要性。研究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特别是以英语为目的语的外语教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立足于语言学的基础发展,着眼探讨其发展趋势,试图从其中把握其研究热点。

1 语言学的发展

语言学的前身应该可以被既定为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追溯更早则称之古代语文学阶段。现代语言学是从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新时期,这一时期索绪尔()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Th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结构主义中以美国结构主义影响最大,, , 三者较为出名,他们创立了新结构主义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三者中以后者较为出名,所以美国语言学也叫“布龙非尔德主义”。

美国的结构主义

美国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四种:替换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分布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1)替换分析法(Substitutional Analysis),即用一个语言单位代换另一个语言单位是否得到新的事实。

(2)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找出他们相同或不同部分从而确定单位性质。

(3)分布分析法 (Distribution Analysis)为研究词位出现的位置,词类(实、虚)分布的位置。

(4)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一个句子首先可切分成两个部分,切到词素为止。

(5)序列分析法(String analysis)是把句子带有修饰或不带有修饰的基本单位、结构成分或基本单位、修饰成分。

(6)转换分析法(Transformational analysis) 为把任何的结构看成核心句(Kernel sentence)的转换,所谓核心句是基本句型(SVO, SV等)其他是核心的拓展或是从核心句转换而来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 . Halliday (韩礼德) 师从伦敦学派(弗斯)。后来,我国的两名学者罗常培和王力,打破传统语言或结构主义的根本,把语法形式意义、语言用法等系统地有机地连结起来。

转换生成语法

20世纪50年代Chomsky 对美国结构语言提出挑战,创立了转换生成词法或形式语言学,提出研究重点人是如何从有限的语言单位创造出无限的语用句型。这一时期的发展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经典理论时期、标准理论时期、扩充标准理论时期、修正式扩充标准理论时期、最简的解释理论时期。这个时期Chomsky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深层和表层结构。这两个概念对“同形异义、异形同义”歧义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 语言学的动态研究

语用学 (Pragmatics) 即语言使用学,其主要研究问题包括:指示语 (Deixis)包含人称指示、时间指示、话语指示、承接指示;前提 (Presuposition), 语用推论, 以语言结为根据,靠逻辑推论语言的前提条件;语用含义(Implicative)话语含义, 给语法事实提供重要功能解释。

语篇学

语篇学是在句法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叫篇章语法或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语言学由静态到动态的大转变,由结构研究到功能研究。篇章语法主要解决篇章结构研究;篇章语义主要解决篇章意义连贯,研究篇章的层次。篇章的语用研究,重点探讨会话结构、话轮(说话顺序)邻近配对(前者说话的反应),也解决影响会话因素(心理因素、文化),篇章理论研究,研究篇章的产生。

社会语言学

社会于语言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交叉科学。从社会变化与发展来研究语言变化,又由语言变化来研究社会的规律。其分为微观社会语言学与宏观社会语言学。微观是研究具体的语言与社会关系,如语言与性别、语言与民族等,也研究语言的细节,如语言世界、语言等。宏观主要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对语言的选择,如国际文化交流中采用哪几种语言、在本国推广哪几种语言、语言的推广和文字改革等等。

3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

单以核心刊物《外国语》上发表有关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有30多篇;《外语教育研究》上发表有10多篇;出版的重要著作有胡壮麟先生的《系统功能语法概念》于1989年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语篇的衔接语连贯》;程琪龙的《系统功能语法导论》。论文集有湖南教育出版社的《语言系统与功能》;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语篇·语境》;任绍鲁的《语言·系统·结构》等等。系统功能的基本概念的引进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胡壮麟为首,系统功能的语法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观于方法论;对系统功能语篇研究理论进行实践和补充。

语用学的研究

近年来,《外国语》在语用学发表文章达3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出版的专著主要有:何自然的《语用学概论》;何兆熊的《新编语用学概要》。语用学在90年代最现风光,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最核心的科目,其研究有三个特点:

(1)在继续引导外国的方法的同时,通过对语言具体事实提出修正何补充。例如:何自然的《国外语言学的研究》。

(2)对语用学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开拓。比如何自然的《语用模糊》、《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由卫国的《现在完成时的语用含义》。

(3)从翻番而论转入专题研究。把汉语与外语的研究联系起来。例如刘绍忠的《“清”字用法汉英对比》。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外国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共有10多篇;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1)由宏观方法转入微观具体语言现象分析,例如:《委婉语社会语言研究》、《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2)从解释的社会学角度转向心理学语言运作的社会心理机制。例如:王德青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科性质语研究对象》和素定芳的《委婉语研究》。

话语分析研究

《外国语》中有将近2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从80年代中期开始系统介绍西方话语分析基本概念与理论。90年代转入英汉对比分析。从话语口语转入语篇研究。近几年来,话语分析有交叉和重叠趋势。

4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趋势

(1)研究对象看,由微观转入宏观,语言本身系统转向跨学科研究,出现交叉学科,如跨文化交际学、国情语言学;由结构研究转入功能和应用研究,由静态到动态,如描写构词句法规则到句法结构的不同功能;单个词的意义到单词在特定环境中的意义;由单一语言研究转向多语言的对比研究,如对比语言学,包括双语对比、多语对比,包括同族语对比、非同族语对比,即有语言自身的对比,也有语言与文化的对比,如跨文化交际学。

(2)研究方法看,由单层次和单角度,静态研究转入多层次、多角度、动态研究。

(3)研究目的看,目标不断从窄到广,从肤浅到深度;从描写转向解释 Chomsky 试图从大脑的遗传基因来解释语言的事实;从理论的探讨转向应用价值分析,如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语言学,语用学的分析应用到法庭审讯中等。

(4)发展趋势看,语言学研究有三个:①侧重宏观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②着眼认知语言,语言与大脑关系;③鼓励用科学技术研究,如《对学者个人差异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浅议对比语言学

摘 要:对比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研究事物的最常用方法,其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一支,发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本文仅就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分类、历史发展、原则与程序做一简单概述。

关键词:对比;对比语言学;定义;分类;历史发展;原理与方法

一、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及分类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许余龙1992/2008)。对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理解如下:首先,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它和其他分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其次,对比语言学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而普通语言学则是对某一种语言的普遍描述。再次,对比语言学是在共时理论的框架下发展的,也就是说其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发展状态,而不是其演变。最后,对比语言学虽然研究描述语言之间的异同,但重点却在不同的方面。

对比语言学可划分为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应用对比语言学两大类。理论对比语言学又由一般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构成。一般对比语言学是一般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研究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对比语言学是具体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运用对比语言学的原理和其他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应用对比语言写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其也可以划分为两类,即一般应用对比语言学,它旨在研究如何将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语言外语教学活动中去。另一类是具体应用对比语言学,其任务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以便为某一具体的应用活动服务。

二、对比语言学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自从人类产生了语言后,语言之间的比较与研究便蓬勃发展起来,对比语言学学科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两个渊源,一是起源于欧洲,其二是起源于美国。欧洲的对比语言学学科始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初,其理论框架为对比型理论性的共时语言分析,而后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承发展。美国的对比语言学发展于二战期间,对比语言学的英文名称contrastive linguistics一词,由语言学家Whorf于1941年在其著作《语言与逻辑》一书中首次提出。而与欧洲传统的对比语言学特点不同,美国对比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的。表现在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进行语言接触和双语现象研究等理论方面的探索,另外还运用对比语言学研究为外语教学服务。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比分析的两个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受到极其严厉的批判,对比语言学也开始走下坡路,从此一蹶不振。而与此同时,对比语言学在欧洲却持续发展,大部分的语言学家则采用转换生成语法作为对比描述的语言学框架。在此后的30多年中,理论对比语言学在欧美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学科地位得到提高,学术界对对比语言学本身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的探讨也逐渐深入。我国国内的对比研究学者有严复,此外还有马建忠、黎锦熙、赵元任、王力和吕叔湘等都对汉外对比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对比语言学的原则与研究程序

(一)对比语言学的一般原则:共时对比原则和同语体对比原则。

共时对比原则:对比研究是一种共时比较,当我们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状态进行对比描述时,不能拿不同时代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

同语体对比原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具有不同的功能语体,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选择、使用、组织语言单位的规范和规则。书面语与书面语对比,口语与口语对比,即相同的语体进行对比。

(二)对比研究的程序:

1、确定对比范围。首先确定对比的范围,即描述的对比层面是什么。比如在音、词、句、篇章、语用等选择一个层面来进行比较。其次需要进一步确定其具体对比描述对象是什么,也就是对比的语言单位。例如,在语法层面上,可以选择词组或句子结构等单位作为对比的对象。最后就是对比的语言学内容。

2、文献搜集与研究。首先先要搜集某一对比范围内已有的对比研究,这样可以使我们避免重复做别人做过的工作。其次就要搜集出这个研究范围内对两种语言分别所作的分析研究。

3、确定理论框架。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指以某一种语言分析研究的理论或模式为基础的对比描述方法。选择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语言描述的可比性。我们常用的对比描述方法有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近年来,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等也被许多研究学者所采用。而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的选择取决于对比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4、搜集语言材料。语料可以分为实例语料和内省语料。而内省语料又可以分为自我内省语料和实验内省语料。选择语料我们需要考虑对比研究的性质和目的、理论框架、描述内容这些因素。

5、分析对比。对比分析是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某一确定的理论框架对搜集的语言材料作某一方面的分析和对比。

6、总结。分析对比后,我们要总结这一对比的成果是什么,讨论其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找出其局限性,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四、总结

对比语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殊途同归是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对比可以在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层次进行,也可以从语言的文化、心理、民族角度进行对比研究。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对比语言学这一学科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和青睐。

参考文献:

1、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第2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0

2、王利众.对比语言学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