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国外教师礼仪规范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04:55:41

国外教师礼仪规范研究论文

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画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前不遮眉,后不过颈,侧不过耳),女生不穿高跟鞋。平等待人,与人为善 、待客热情,起立迎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女教师着装礼仪1)鞋子鞋跟不宜过高,不能发出明显的声音;鞋型不宜过于前卫;夏日若穿凉鞋,不宜将脚趾甲涂抹成鲜艳的颜色。2)袜子不论你的腿有多漂亮,都不应在面试时露着光腿。时装设计师们都认为,肉色作为正式着装是最适合的。为保险起见,你应在包里放一双备用,以免脱丝能及时更换。3)发型建议不要染发长发要束成马尾刘海不要遮住眼睛短发最好露出耳朵4)饰品配饰宜求简洁高雅。不宜配戴造型过于夸张、花哨、会叮当作响的饰品,会给人以庸俗、轻浮、稚气的印象。戴首饰的重要原则是:少则美。项链、戒指、耳环一些细小的东西可以戴,但是不宜戴一些绚丽夸张的。男教师着装礼仪1)鞋子选择平时习惯穿的皮鞋皮鞋要擦亮,鞋跟要结实鞋带干净且系紧切勿把黑鞋与棕色西装搭配,这样会十分不谐调。2)袜子袜子的颜色应当和西服相配。通常应选蓝、黑、深灰或深棕色,不要穿颜色鲜亮或花格袜子。袜子要够长,使你在叠起双腿时不至露出皮肤。袜子要有足够的弹性,使它们不至于从腿上滑下或缩成一团。3)发型头发要干净、自然,精心梳理,不要给人油光发亮、湿淋淋的感觉;发型简单、朴素、稳重大方,不要留鬓角,最好不要留中分头;头发也不能压着衬衣领子;胡须最好刮干净,不要留人丹胡、络腮胡。

论礼仪在秘书工作中的意义和关系摘要:礼仪与秘书人员辅助决策,协调关系,自身提高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在秘书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秘书人员不可忽视的一种修养和技能.秘书工作不能忽视礼仪内容,而礼仪在秘书全部工作中具有自己的特殊意义.关键词: 礼仪 秘书工作 公共关系秘书人员作为领导的辅助者,必须完成各种有助于领导管理,决策的工作与事务,这种工作特性决定了秘书工作是一个外向性的岗位,秘书人员必须在各社会组织的公务行为中广泛地接触各色人等,处理各种关系,安排各种活动,这些行为都含有礼仪的内容或直接就是一项礼仪活动,如迎送客人,宴请等等.因此,作为领导的浦助者,秘书与其他职能人员不同,他必须代领导处理各种交往接待事宜,礼仪内容贯穿于秘书工作的全过程,它在秘书的全部工作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与秘书人员的其他工作结成了特殊的关系。一、秘书礼仪工作的意义 从秘书工作产生那天起,"礼仪',便是秘书工作的重要职能,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礼仪的内容和方式有了巨大的变化,秘书人员礼仪素质和操办礼仪活动的能力要求也有了相应变化,但无论这种变化多么广泛,多么深刻,礼仪工作从未离秘书工作而去.秘书工作起源于奴隶社会,当时的史官可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秘书人员.史官执掌的工作内容极其宽泛,其中的重要职责便是负责主持祭祀婚冠大礼—这是典型的礼仪内容.到了战国时期,《周礼》详备地记载了周朝史官的职务和分工,这使我们了解到"史官"的工作内容与"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今天看去,将史官定为"秘书人员'一或"从事秘书性质工作的辅助人员"是较合适的,而礼仪则是秘书工作的当然内容.为了更好地辅助领导决策并处理事务,秘书承担了与自然与社会各种关系打交道的任务,这个任务中的一切安排打点是礼仪工作的主要内容."礼"的起源,也与原始社会中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分不开.秘书以执掌祭祀来为领导权威的决策行为和国家重大活动作准备,作铺垫,作为行动的参考系数.领导权威无论是表示"顺天承运",还是具体紧张的日理万机,在当时,总缺不了这种形式的辅助,因为这种形式对领导权威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可见,礼仪原是秘书辅助决策的重要手段.现代社会,礼仪在生活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秘书工作对领导负责,技术水平高,工作质量好,办事效率快固然是秘书人员的重要素质体现,但礼仪行为的得当,职业形象的得体,也是领导决策获得成功的有效因素.秘书的形象会影响客人或员工是否接受你们的要求或想法,通过秘书的态度,姿势,仪表,谈吐给对方留下重要的印象,甚至是关键的印象.饱满的精神,真诚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得体的举止本身也就是秘书人员素质高,业务精的体现.一般说来,领导之所以选聘秘书,很大程度上也是为礼仪的需要,在礼仪的层面上开展工作,从而辅助领导进行决策活动.领导的决策往往是刚性的,强硬的,在具体执行中不容许有任何伸缩,而秘书的礼仪却是柔性的,弹性的,它可以缓冲决策的压力,调节决策带来的紧张,沟通因决策而产生的误解隔阂.在任何社会条件下,礼仪总是人们共同的需求.因此礼仪对秘书工作具特殊意义.利用宣传和传播的手段,使一个社会组织和它的公众相互了解和适应,这便是公共关系的任务.秘书工作起着信息的汇总和传播的作用,建立良好的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关系,树立组织及秘书本人在各界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和信誉,是秘书公关的主要内容,在公共关系中,要做好这些工作,离不开礼仪,应努力发挥礼仪的优势来为公关服务.礼仪可以调节感情,润滑关系,这与公共关系"内求团结完善,外求和谐发展"的宗旨是相一致的,公关的对象具有不同层次,但无论是什么群体或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因此,不能撇开礼仪搞公关.拙于策划会使公关实务失败,而疏于礼仪同样不能使精良的策划得以完满体现.可以说,公关是礼仪最适用领域,对礼仪的领悟,把握和运用程度的高下直接关系到公关实务的操办水平.同时,公关作为一种以传播手段来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行为,不假以礼仪,也不能实现传播的双向信息传递.而由于公关活动中公众始终是变化着的,不定的问题形成时有公众对象,问题一旦消失,这层意义上的公众也随之消失,所以,礼仪总在各种公众对象中以新鲜的,积极的感觉体现,极大地帮助了公共关系的实施.公关对象的多种多样,形成了不同的员工关系,顾客关系,媒介关系,股东关系,社区关系,政府关系,名流关系等,要适应这不同的关系,依靠顺意公众,转化逆意公众,争取边缘公众,取得公众的信任和理解,这绝对少不了礼仪.公共关系的另一实务活动就是将社会组织的信息传播给公众,并把公众的信息反馈给社会组织的决策层,秘书要做好辅助决策工作,必须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将信息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传播沟通.传播沟通有多种形式,然而人际传播还是最基本的,没有人际传播,便是大众传播也不会顺利进行下去.人际传播,无论是通过仪表服饰,语言,举止等媒介进行,还是通过电话,电报,书信等书面性媒介进行,都离不开礼仪表现。可以说,礼仪是传播的重要媒介.礼仪在公关实践中塑造着组织的形象,创造着组织的信誉.它可以帮助体现一个组织的坦诚热情,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可以承载这种态度,有了这种真诚的礼仪表现,才能实现"和谐发展",争取支持的公关目的.所以,礼仪在秘书的公关行为中具有关键意义.二、礼仪与秘书工作的关系辅助领导是秘书的天职,辅助领导的手段多种多样,以礼仪辅助领导是其中之一.领导是决策者,并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威,这使领导既没必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领导又因作为一种机构的代表,权力的象征,需要在行事时有相关礼仪的配衬.秘书的岗位,紧贴领导,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由秘书安排各种礼仪事项,自然再顺理成章不过了.礼仪是秘书的常务工作,在辅助领导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对礼仪程序作妥善安排,使领导在具体的活动中既体面又掌握主动,是秘书工作者办事能力的反映.如A企业的经理与B企业的经理在N企业晤面,秘书在事先将有关时间,地点通知对方,并认真打扫好会客室,安排好茶水和午餐,准备好相关文件材料,精神饱满,态度从容地迎接S企业的经理并将之向N企业经理介绍,使会晤在以秘书为主营造的良好气氛中进行.这个开始也许会给整个晤面的结果带来影响.礼仪的周到,使人精神放松,心情舒畅,双方开诚布公,容易促使事情成功或好转.在某些重要场合,领导需有些象征性的行为,如剪彩,奠基等,秘书必然要在事先作好准备,将必要的工具装饰好,地点选定并完满考虑到在象征性行为完成后领导的合理退场.这种礼仪性的安排,虽属工作中较琐碎一面,却不可不做,而且事虽小却影响大,为领导个人,为企业都塑造了形象.当然,秘书只隐在这些体面的礼仪背后,秘书工作的特性之一是潜隐性.即使秘书人员代领导前去慰问,拜望某人时,起的也只是礼仪象征的作用,是代领导行事而不是以秘书本人身份行事.即使秘书的良好态度和典雅举止吸引了客人,客人仍A先记着的是"某公司有个好秘书",而不是"某秘书在某公司".所以,礼仪工作做好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领导的工作效率,实现了领导的威信.至于平时的文书往来,其中涉及到的文书礼仪,包括礼仪性的内容和礼仪套话更是秘书为领导服务.辅助领导决策的一个常规工作,秘书必定要掌握这些知识,并要能娴熟地运用,以使自己更好地尽到秘书的责任. 秘书是某个社会组织中专为领导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辅助者,社会交往活动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秘书工作的特点是跟"人"打交道.无论是他的服务对象一一领导,还是在为领导服务的过程中,要形成的各种关系,归根结蒂,都是人际关系.处理好各种不同关系是秘书工作艺术的体现,恰当地运用礼仪来理顺关系,对秘书工作总体效益的提高大有帮助.首先,秘书与领导形成了紧密的固定关系,由于这种关系十分重要.双方在最初接触磨合的过程中都会小心翼翼,而一且觉得不称心会立刻撒手.反之,一旦发现配合默契,便越发珍惜和依赖这种关系.从理论上说来,领导与秘书的关系越紧密,就越富有工作创造力,但在实践中却未必如此,关系紧密了,有时也就结成了一种同盟,可能反而有碍甚至破坏企业或国家的利益.因此,规范领导与秘书的关系,除各种原则制度的保障之外,礼仪自古就有的"别异"作用,仍有现实意义.礼仪可以帮秘书工作者把准自己的地位,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播越,不轻浮.尊重领导权威,尊重领导意见,按正常渠道上情下达沟通信息,同时也在礼仪中保全自己的人格尊严.其次,作为管理层中的中介部门,秘书还要与各职能部门和外部世界联系沟通,良好的礼仪在沟通中有助于消除隔阂,增进理解.由于身处领导近旁,会使其他人对秘书有特殊看法,秘书人员这时除了以诚相见之外别无他法.以诚相见不仅是感情的真挚,也包括礼仪的周到.如尊重对方的地位,理解对方的处境,同情对方的闲难,赞赏对方的成就.通过这些取得对方的信任。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礼仪又是一个窗口,从中可以窥得一个单位的精神面貌和经营品质,这是许多社会组织重视礼仪工作的原因之一.即使在不成功的谈判与合作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或可以做到买卖不成友情在,或可以用原则和礼仪击退交往中的不正常行为.三、秘书礼仪与秘书自身提高礼仪是社会的规范,秘书礼仪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密切关系.通过礼仪的学习和掌握,不仅可以提高秘书工作者个人修养,还可由此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由于工作特点,秘书人员的地位特殊,他既在单位内部起联系沟通作用,又在社会上成为本单位的窗口和代表,所以礼仪在秘书人员身上是"全方位"地体现的.首先,秘书人员的个人礼仪应讲究.他是在一个"外向'性的岗位上,与多种对象打交道,如果不修边幅,不注重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来访者或被访者的情绪并影响办公室同事的情绪.所以许多单位对秘书人员的衣着,饰物,化妆品都有规定.这种规定,当然不是针对某个秘书人员个人,而是针对秘书这个岗位的.此外秘书工作者的礼仪知识,操办礼仪活动的能力,对在不同情况下的礼仪要求应有较多较完善的掌握.要在礼仪活动中分清主次,内外,把握各种分寸,分量,要对各国,各地,各民族,各宗教的文化风俗礼仪习惯有所了解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尤其在21世纪,人类进人了一个新纪元,对许多客观事物的理解认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保护环境,与动物友好相处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礼仪行为也必须跟这种认识结合起来.倘在给外宾送礼时,把动物毛皮当作贵重礼品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了.酒宴上的山珍海味,也有许多不该成为餐餐之徒的腹中之物.礼仪活动中若缺乏这种现代意识,是会使整个礼仪水平都大打折扣的.可见,礼仪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远不是懂外语,会电脑,人漂亮就能够胜任礼仪工作的.它的文化内涵十分精探并总是与时俱进的,秘书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在礼仪场合游刃有余.秘书礼仪说大也大—它在秘书的全部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说小又小—它总是琐碎地体现在细枝末节上,研究这个问题,以促进秘书工作水平的提升,对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与世界交往,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一轮国际挑战是很有帮助的.

中华文明灿烂几千年,神州华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礼仪文化博大精深,礼仪历来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首先从个人修养角度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社会交往角度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和方法。礼仪课上,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到礼仪的重要,腾老师在课堂上总能举出古今中外或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实例。比如讲到职场礼仪那节课时,老师既回忆起自己当初刚工作时在学校办公室的亲身经历,也列举了最近几年她的学生中毕业找工作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老师所讲的那么多实例,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礼仪课上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那节自我介绍的课堂实践活动。由于很紧张,我站在讲台上表现的不是很理想。然后老师和同学对我们每个人的自我介绍给予点评,同学和老师的点评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以后必定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自己在以后面对工作面试或各种陌生环境下能表现得更从容,走向社会时能更加自如的与人交往。一个学期的礼仪课,不仅帮着我们更加规范了言行举止,更让我们学会了接人待物,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是多么重要。礼仪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幸福和事业成败,更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国民素质和繁荣昌盛。一个国家只有人人以礼相待,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并创造出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使社会真正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当今世界,尽管各国的社会形态及其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但各名族都很注重礼貌和礼节。在国际交往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更加关注。因为个人形象不仅真实的体现着个人的教养和品质,也体现着一个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程度。一般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主要来自于他有机会接触到得中国人。正因此,我们每个人如果不注意维护个人自身的形象,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到集团的形象和国家的形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从而维护单位民族和国家的形象。总得说来,一学期的国际礼仪课让我深刻的认识到礼仪的作用,礼仪可以塑造我们的形象,提高我们的修养,协调好我们的人际关系,使我们正确的沟通信息。只要我们能严格按照老师课上说的那些礼仪技巧和基本规范去做的话,对我们的成长将会有很大帮助,同时对社会的和谐也大有益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礼貌讲礼节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是多么的和谐与美好!呵呵,这是选修课上的!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竟争日益激烈,人与人的交往日趋重要。然而礼仪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它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在进行礼仪交往时了存在不少差异。本文从礼仪的基本概述、中外礼仪的差异、形成中外礼仪差异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几个问题来对本文进行探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促进国际间的沟通构建良好的国际关系。关键词:礼仪;国际礼仪;差异; 习俗一、国际礼仪的概述(一)国际礼仪的基本涵义礼仪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规范与准则,体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具体形式。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彼此用以规范行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互尊互敬、促进了解的形式,是约定俗成的准则,是一个民族道德修养、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国际礼仪 也称为涉外礼仪,是指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在对外国人表示友好、尊重的各种礼仪,以及进行各种活动和庆典的仪式中,逐步形成的对外礼仪规范。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政治、科技、文、体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往日益频繁,涉外礼仪日趋重要。一方面,它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它在一定意义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民族文化和文明程度。(二)国际礼仪的发展及过程1、在远古时期,人类在狩猎时代就已知道要有礼貌,因为在打猎时.狩猎者相互间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而且即使没有猎获什么,也要讲一番有关野味的趣闻,使同伴们不致扫兴而归。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2、在阶级社会时期, “礼”的发展也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候.“礼”已不仅是个人之间交往的“私人礼节”,而且成了国家统治的一种手段。由于国家的产生,也就有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国际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准则.在长期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许多国家间通行的国际礼仪。现代的国际礼仪正是历史上国际礼仪的继续和发展。3、随着近代工业的迅速兴起,商品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交通邮电事业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日趋频繁.人们更需要用“礼节”来调节和增进彼此间的关系。交际礼仪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4、现代的国际关系。礼仪习惯的演变.加上国际关系迅速、广泛、深入的发展.必然使国际间过去通用的礼仪程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现代的国际礼仪。现代的国际礼仪,包含有国际交往中的日常交际礼节、典礼仪式、外交礼遇、外交特权与豁免等多方面的内容。它们中有的已形成国际公约,例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已具有法律效力,在国际上有约束力。而其余大部分则是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逐步成为国际惯例,为各国所普遍承认和接受.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三)国际礼仪的特点1、必须以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为基础。现代的国际关系,应当是完整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与过去的封建割据、闭关自守的封建国象之间关系不同;也与宗主国同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关系不一样。我们认为现代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主权应当一律平等。因此,现代的国际礼仪也应当能体现这种主权国家间的相互关系。2、多边来往大量增加。由于前面讲到的国际环境、条件的变化,国家之间,除了双边关系的发展外,多边来往急剧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从而在礼仪做法上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必然出现一些新做法。3、国际礼仪的内涵更加丰富。包括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军事国防以及民间往来等各方面、多层次的国际来往,也都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来进行活动。社会团体、民间来往更含有大量的社交活动。特别是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许多公司、企业都设有专职礼仪人员或公关部门。4、礼仪活动更加讲求实效,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具体安排更加灵活。例如,领导人之间的实质性会谈更加受到重视;日程安排更加紧凑合理;举行宴会讲究礼仪但不事铺张;参加宴会的人数有所压缩;在宴会上发表正式讲话的次数有所减少;相互访问的代表团人数注意控制,生活接待更加注意安全、舒适、方便,而较少铺张等。总之,礼宾程序和礼仪做法,随着时代的前进.也在不断变化更新,我们应当不断加以注意和研究。(四)学习国际礼仪的意义国际礼仪是一种跨国际交往的交际规范。认真学习正确运用,就会充分发挥出它的功能,成为我们达到预期目的的得力助手。1、为进一步强化全民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科教兴镇战略,全面提高全民综合素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2、提升自己的内强素质。作为现代人,你跟别人打交道也好,你要做好本职工作也好,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3、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也好,在国内交往中也好,员工的个人形象,就是代表组织形象,就是代表产品和服务形象。4、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习礼仪有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如说话时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它有游戏规则。对此,我们要了解,更要遵守。二、中外国际礼仪的差异由于文化背景、习惯等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现主要以西方国家来说,具体如下: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的差异。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二、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的差异。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见面、道别时的礼貌演变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见”两个短语,客气的顶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种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显得简洁而卫生而又体面。然而西方国家,见面就要先送贴面礼、亲吻礼和吻手礼,让我们很不习惯也不能接受。三、在宴客方面的差异。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四、在禁忌与习俗方面的差异。中国人不喜欢说4,觉得8非常吉利,而西方人不喜欢13和星期五。五、待客和做客的差异。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尽责的客人总是尽量不去麻烦主人,不让主人破费,因而对于主人的招待总是要礼貌地加以谢绝。在餐桌上,主人总是不停地给客人劝酒劝菜。所以,中国人的待客和做客场面往往气氛浓烈。而西方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无需客套。在餐桌上,主人会问客人还要不要再来点,如果客人说够了,主人一般不会再向客人参加革命吃请喝。六、时间安排上的差异。西方人大多时间观念很强,日程安排很紧凑。如果要拜会或宴请西方人,一定要提前预约,预约时间通常在一周以上。如果你没有预约而突然拜访或临时约请对方,对方一般会拒绝你。而且,对于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有严格的区分。如果是工作交往,应选择在对方的工作时间里进行。如果是私人交往,就要选择在对方下班里进行。七、在送礼方面的差异。西方人不是很重视送礼,尽管他们也常常在节日、生日和拜访时向亲朋好友赠送礼物。他们一般不看重礼品的价值,而是赠送一些小礼物,只是为了表达感情而已。而中国人大多比较看重礼品的价值,礼品的价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送礼人的情意。上述提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了解这之间的差异,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与外国人交流、合作,更好的树立中国人的形象,也能更好地交流与学习,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对西方的精华进行吸取,从而取得社会文明的进步。三、造成中外国际礼仪差异的原因(一)地域型文化差异由于地理环境与气候对文化的生成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它们对人类自身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对思维方式、社会文化潜在地发挥制约作用。我们可以把中外文化分别归强求为地域性文化差异。相对闭塞的中国在地理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这样中华文明保持了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古希腊处于整个地中海区域的中间位置,使得希腊人拥有海上交通便利的天然优势。海洋带来激烈的竞争形成其开放的文化品格,造就其灵活、开放、进取的民族精神。(二)习俗差异由于社会的背景不同导致在习俗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如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神圣的象征,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而在西方文化中却不然,这足以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龙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首先是因为龙包含着自然崇拜的因素,即人们把龙当作主宰风雪雨露的神来敬重。实际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只不过是观念上的东西,是对现实存在的某种或某几种东西的附会和异化。龙在西方文化中也是常见的。然而,与中华文化大相径庭的是,西方文化中往往把龙描述为一种巨型怪兽,形似鳄鱼,身披鳞甲,长有巨爪和翅膀,能游水能飞行,还能喷火,凶猛异常,破坏力极大的邪恶势力的象征。(三)文化差异众所周知,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处在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因此,华夏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而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好的统治人民,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灌输一些思想。而纵观西方文化历史,其开始形成如今的资本主义文化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这场文化运动中,人们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会带有其“人文主义”的特征。(四)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在中国,不论是外来的佛教还是土生土长的道教,讲究的是逆来顺受、讲究的是来生。而西方的教义,虽然也强调来生,讲究受难,但不论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也都很讲究个反抗异族压迫,反抗异教徒等,这种在宗教上的差异的形成也与其形成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导致国际礼仪差异的原因远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但主要都是因为历史发展的背景所导致的。所以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礼仪必须先了解这个国家的发展背景,从而进行有效的国际沟通。四、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交往日趋频繁。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了很多截然不同的的地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呢?主要从以下三个基本要求和三个基本原则来说明:(一)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个要求就是要自尊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一个人在国际交往中,不讲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你自己要把你当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大方。第二个要求就是尊重自己的职业。工作你分工不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真正被人家尊重的人,是有实力的人,是学有所长的人,是专业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要爱岗敬业,这样的人才会赢得尊重,各国皆然。第三个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单位。我们的国家、民族和公司,那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它的尊严和形象。其次我们强调要尊重交往的对象,不仅要自尊,而且要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我们一般要讲五句话:“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这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要尊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礼于人,尊重为本。(二)国际交往礼仪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指接受对方。所谓接受对方就是你跟别人打交道时,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是什么国格、人格、党纪、国法大是大非的问题,一般性沟通,要有这样一个理念:客人永远是正确的,客人没有错,不要寻衅滋事,找别人毛病。第二个原则是指重视对方。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要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有人也重视对方,但他找人家毛病。第三个原则是赞美对方。有一位著名的行为科学家、美国著名的学者乔治·枚奥先生说过,“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那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好学。”他强调这个。所以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你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长。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 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17大报告中着重指出,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正在各个方面赶超西方国家,包括文化领域等。 我国是个开放的国家,我们加强国际礼仪交往等知识的学习,是为了2008年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的形象,构建和谐、安详的国际社会关系。

教师礼仪规范文章

教师的仪表应整洁大方, 基本素养 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教师的仪容仪表是一种很重要的礼仪行为。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师的礼仪素养,方便大家学习。

教师的基本礼仪:

1、站姿:站姿是教师在课堂中最要的举止之一。在课堂上教师不同的站立姿势,对学生的心理有不同的影响。站姿要求端正、稳重、亲切、自然。

2、坐姿:教师的坐姿,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姿,会给学生以优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坐姿要求:头要端正、上身直立、手臂的摆放

3、走姿: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适当走动,变换一下位置,可以改变学生注视教师的角度,减轻视觉疲劳。教师的走姿要优雅、稳重、从容、落落大方。

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1、 教育 理念: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显现出个人的教育理想,奠定了教师基本的教育判断能力。一个教师是否具有对自己所从事教育职业的理念,往往是判断专业与非专业人员的一个重要依据。

2、专业态度:教师应树立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并将这种专业精神转化为个体生命的组成部分,体现出强烈的生命力;树立服务意识,明确教师不是公共权力的贯彻者,不是道德裁判,也不是真理的代言人,教师应为社会和个人发展提供精神和知识服务。

3、师德: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不仅是上课,而且还有言传身教。只有在职业道德、人格修养、待人接物等方面都能起到榜样作用,才能成为一名在学生心目中有地位的教师。

4、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在教师教育和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实用性知识。新世纪将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有更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简单组合,而应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教师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和教育类知识。

仪表得体

一个懂礼的人,仪表应当是得体的。仪表是教师的教养与形体给学生的整体感觉。作为教师,尤其是女教师,恐怕是很难回避化妆这一问题的。不过,适当的化妆是可以提倡的。但是,我们在强调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化妆的前提下,要注意一些基本的礼仪规则:第一,要自然。要自然而然,让人觉得你天然若此。第二,要美化。你的妆饰要符合常规的审美标准,不能浓妆艳抹。第三,要避人。要遵循避人原则,不当众化妆。不仅是化妆,尤为重要的应该是着装。特别是在校园里,要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穿着应大方得体,干净整齐。如若你穿一身奇装异服、穿个拖鞋、染个指甲再烫个头发啥的。这样不但会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会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今后的着装和修饰自己,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特别的注重。

举止得当

一个懂礼的人,举止应当是得当的。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从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方面来要求自己。

第一,坐就坐正,站就站直,走就走稳。举止端庄典雅,这样一看上去你就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

第二,表情应当自然,自然其实也是一种自信。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和学生家长接触的时候表情不要太夸张,过分的夸张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当然也不能没有表情,没有表情深不可测也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

第三,手势不宜过多,手势要符合实际。手势多了,会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手势不符合实际,也会误导学生。

第四,身教重于言传,老师的很多行为习惯会影响到学生。例如,地上有垃圾,一种是你光批评学生,而自己不动手。另一种是批评完学生之后,自己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这两种行为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合和当着学生家长及学生的面抽烟……

因此,我们在教学岗位上,应当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

关于教师的礼仪素养相关 文章 :

★ 教师的礼仪修养

★ 如何加强教师的礼仪修养

★ 教师礼仪修养的重要意义

★ 谈教师的礼仪修养(2)

★ 教师礼仪与职业素养

★ 关于教师职业礼仪的具体详解

★ 浅谈教师礼仪修养

★ 教师个人修养礼仪

★ 小学教师的礼仪与修养须知

1.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幼儿认真负责,热爱尊重每一个幼儿;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勇于吃苦,为了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能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与幼儿园、前途和社会发展的关系。2.善于团结协作,妥善处理与周围同事之间关系:善于交流、化解矛盾;以集体利益为重,与人为善、和谐;能意识到与他人合作的价值。

教师礼仪规范要求 一、礼仪的含义所谓礼仪,通常是指人们在其人际交往中用以维护自尊,并用以尊重其交往对象的一系列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孔子有言:“礼者,敬人”。孟子则说过:“恭敬之心,礼也”。“礼”所规范的是一个人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社会的基本态度。“礼”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并尊重社会。“仪”的含义则是规范的表达形式。任何“礼”的基本道德要求,都必须借助于规范的、具有可操作特征的“仪”,才能恰到好处地得以表现。就礼仪而言,没有“礼”,便不需要“仪”;没有“仪”,则又难以见识何为“礼”。当代美国著名的学者亚历山大·温特曾经说过:一个国家,除了生存、独立、经济发展三种基本的国家利益之外,还必须拥有第四种国家利益,即自尊,即民族的集体自尊。教师礼仪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以及社会活动中,在与学生、家长、同事及社会各方面交往时必须遵循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二、礼仪规范的重要性人生一世,必须交际。任何一个正常人如果打算完全回避人际交往,都是绝对不可能的。进行交际,需要规则。没有规则,人际交往便会自行其是,难以沟通,难以修成正果。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在此背景下,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如何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以便获得满意待遇、社会的认可。每一位现代人都应该尊重自己。一个人不尊重自己,就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尊重自己的具体要求是:首先,要尊重自身;其次,要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最后,要尊重自己所在的单位。每一位现代人都应该尊重别人。因为“来而不往,非礼也。”一个人不尊重别人,就难以得到对方的尊重。尊重别人,具体要求往往有所不同: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学生和家长,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则是一种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教养。每一位现代人都应该尊重社会。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都生活于社会。尊重社会,将美化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并有助于人类的最优化发展。尊重社会的具体要求是:首先,要讲究公德;其次,要维护秩序;再次,要保护环境;最后,要爱国守法。三、现代礼仪的基本特征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所讲究的自然是现代礼仪。一般而论,现代礼仪通常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普遍性。在任何国家、任何场合、任何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必须自觉地遵守礼仪。2、规范性。讲究礼仪,必须采用标准化的表现形式,才会获得广泛认可。3、对象性。在面对各自不同的交往对象,或在不同领域内进行不同类型的人际交往时,往往需要讲究不同类型的礼仪。4、操作性。在具体运用礼仪时,“有所为”与“有所不为”都有各自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方式与方法。四、教师礼仪规范的日常要求教师是一个特定的职业群体,教师在礼仪推广和普及过程中扮演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重要角色,教师最大的力量就在于他们自身树立的榜样。教师礼仪修养的高低对学生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教师的礼仪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接待家长中、同事相处中、社会生活中。(一)、校园礼仪1、进出校门礼仪(1)在校内或进出校门时,应遵守交通规则,主动避让其他车辆和行人。(2)在校园遇到同事或来宾,应主动微笑地问候、致意。(校内一律以岗位职务相称;对外:了解对方职务的,以职务相称;不了解的,一声“您好”即可)。(3)行走在校园中,不随手扔杂物,看到杂物主动弯腰捡拾,用实际行动给学生做榜样,一起维护校园的公共卫生。2、课堂礼仪(1)进教室前,教师应整理好上课用品,并检查整理好自己的仪表,关闭通讯工具,或将通讯工具设置成静音。(2)上课开始时,组织教学的礼仪①上课预备铃响,教师和蔼可亲、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轻轻、稳当地摆放好上课用品,并了解学生上课准备情况。②上课铃响,教师从容走上讲台,规范的站立。教师:“上课!”班长:“起立!”教师:“同学们好!”(面带微笑,上半身身体略向前)全班同学:“×老师,您好!”教师面带笑容,用温和的目光把全班同学环视一遍:“请坐!”(3)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的礼仪总的要求是:微笑、和气、文雅、不恶语伤人。①用普通话教学,并多用敬语“请”字和规范的手势动作。(手势的基本要求,不能用食指)②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发言,中途不打断。③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不侮辱学生人格,不挖苦讽刺学生,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④语气语调亲切友好,要冷静,要诚恳,对学生不能使用蔑视语和烦躁语;不能对学生粗暴地大喊大叫。(注意自己的形象、风度;彼此不能感到尴尬)。⑤仪态举止优雅。讲课时不坐着,不靠着,也不过多地来回走动,同时注意避免不雅举止。(不能坐在桌子上,两手不能撑在讲台上或伏在讲台上)。⑥珍惜学生的上课时间。不讲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在学生面前标榜自己)不长时间责备学生等。⑦学生练习时,教师认真耐心细心地巡回辅导,关注每一个同学,不做与辅导无关的事。(4)下课时,组织教学的礼仪下课时,教师要与学生礼貌告别,保持愉快的心境。其礼仪程序是:教师:“下课!”班长:“起立”教师:点头致礼,“同学们再见!”(面带微笑,上体略向前)全体学生,精神抖擞地回应:“老师再见!”或“老师您辛苦了!(教师切忌:①拖堂;②学生施礼时,教师埋头收拾自己的东西或急匆匆离开教室。)3、办公室礼仪办公室是教职工在学校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也是教职工集体生活的场所。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应该互敬互爱,互帮互助。(1)以礼相待。早晨相遇,主动打招呼,互祝“早上好!”,课间相见,点头微笑,互致“你好”。下班道别,说声“再见!”得到人帮忙,赶紧说声:“谢谢!”“辛苦了!”(2)言行高雅。同事之间彼此要互相尊重,不随意取笑或奉承别人,夸奖别人要有度(男士别夸女士的身材,得到夸奖说声谢谢);在办公室不要长时间闲聊大声谈笑,要保持安静,认真工作、认真学习、认真研究,不说不做任何与办公无关的事。(3)清洁整齐。做好办公室的整洁卫生和物品摆放工作。办公用品的摆放时刻保持整洁、美观。(私人物品不能随意摆放,如有家长来访,很不雅观)(4)热情待客。有客人(或家长)来访时,应热情欢迎,微笑起立,让座请茶:“您好!”“请坐!”“请喝茶”(注意手势动作)。接待客人时如果要离开,或手头正有要紧的事要处理,应对客人讲“对不起,请稍后”。回来后或处理好事后,应向客人说“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如果被访的教职工正好不在,其他教师也要热情接待,并帮助寻找被访者。客人走时应起立、送至门口道一声:“欢迎您下次再来!”“慢走!”“再见!”。(5)不妨碍他人。集体办公室内不得吸烟,不高声讲话,不做体育游戏,不玩电脑游戏,不高声放录音等。4、电话礼仪(1)打电话礼仪当电话接通后,应首先说:“您好!我是×××”。无论是给家长或同事打电话,说话时要保持一种愉快的语气和声调(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微笑),切忌冷漠无情,但也切忌声音过大。交谈结束后,应客气地道上一声:“再见!”并轻轻挂断电话,切忌鲁莽地将电话“喀啦”一声挂断(接听电话有一个重要的礼节就是谁先挂谁后挂的问题。一般讲,地位高者决策终止通话,即上级、长辈先挂;我为学生服务,我和学生家长通话,学生家长先挂)。(2)接电话礼仪当听到电话铃响(一般不应超过三声),便要拿起话筒,用普通话说:“您好!我是×××(自报姓名),请讲。”接话完毕,应谦恭地问一下对方:“请问您还有什么事情吗?”然后再道一声“再见!”。在一般情况下,接电话者让对方先挂机。5、与学生交往礼仪(1)与学生相遇时的礼仪师生在校园里朝夕相处,如果相遇时,通常由学生主动向教师打招呼,教师应面带微笑回应学生的问候:“早上好!”“同学好!”或“同学再见!”。(一定要回应,否则学生会尴尬的)(2)与学生谈话时的礼仪①选择好地点和场合,有利于学生接受意见。如果是表扬或研究工作,可在教室或办公室进行谈话;如果是批评或了解情况,宜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进行谈话。②师生平等,平易近人,不训话。教师要做到“蹲下来与学生面对面谈话,做到心与心沟通”。谈活时要认真,虚心倾听学生意见(包括片面的、错误的意见),然后真诚地、实事求是地谈出自己的看法(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声音的大小)。③教师自己如有缺点,也应向学生当面道歉。④要讲究礼节。学生应命来到时,教师要面带微笑地迎接学生,热情有礼,不能板着面孔,冷冰冰地说话。谈话前,可请学生就座(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谈话后,应送学生离开。6、与学生家长交往的礼仪(1)家长会的礼仪(包括在学校会见家长时的礼仪)服饰庄重,举止文雅,给家长以亲切和信任感。尊重家长,语言礼貌(如家长来访,应停下手中的事情)。做好准备,中心突出,内容丰富,热情待客,使家长高兴而来,满意而归。①实事求是地介绍学生的情况;②对学生多一些表扬、鼓励,少一些批评指责;③对家长应用商量的口吻,不能用命令的口气;④多给家长一些发言机会;⑤不要把家长当作发泄的对象,不要教训家长(切忌学生和家长一起训)。(2)家访礼仪①选好时机,预约前往。家访前应写便条或打电话预约,并把家访的主要内容告诉家长,让家长有思想准备。预约的口气,应该是真诚、友好、请求、商量式的。②举止稳重,温文尔雅。③用语合理,要有分寸,避免单纯的“登门告状”。(二)、教师的仪表、仪容、仪态礼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蕴含着教育的力量,对学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仪表、仪容、仪态,是其精神面貌、内在素质的外观体现。1、仪表及要求(1)服饰的要求整洁、文雅、大方、美观。这是社会评价教师服饰的基本尺度,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要求。教职工不应该把穿着打扮看成是个人的事,而应与自己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注意着装的“T(时间)P(地点)O(场合)”原则和“四协调”(职业、年龄、身材体形、所处场合)原则。①整洁:整整齐齐、无异味、无异物。②文雅:显得有教养,有艺术品味。③美观:赏心悦目,符合常规审美标准。④大方:和谐而得体,自然而朴实,不过分时尚和前卫。(“老师给学生系鞋带”的故事)切忌:脏、破、乱穿、杂(色彩、面料、款式不搭配)、过露、过透、过紧、过小。夏天上装忌穿背心、吊带衫,下装裙、裤不得高过膝盖15厘米。忌穿拖鞋。(2)表情的要求①眼神:在与学生(或同事)交往中,特别是在交谈中,要注视对方,这是一种最起码的礼仪要求。这样做,不但将自己的心情、思想传达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的眼神中获取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心灵交流。②微笑:真诚的微笑,是待人友好热情的标志(上课之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和心态,才会有好的表情)。2、仪容及要求仪容基本要求是:端庄、整洁、自然、大方(1)勤换衣、勤洗脸。(2)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上课前避免食用会产生口腔异味的食品,牙齿上不能有陈物。(3)指甲要经常修剪,保持清洁,不涂有色指甲油,不留长指甲。(4)面部要注意清洁与适当的修饰。为使自己容光焕发、充满活力,男教师胡须要剃净、鼻毛应剪短、鬓角不宜太长,不留小胡子和大鬓角。女教师可适当化妆(工作妆、日妆、透明妆),前留海不能及眉、眼,发不遮脸。3、仪态及要求(1)站姿——端正、自然、亲切、稳重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得最多的姿势就是站姿。礼貌的站姿,给人舒展俊美、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积极向上的好印象,能衬托出美好的气度和潇洒的风度。站姿的基本要求:上身正直、头正目平、面带微笑、微收下颌、肩平挺胸、收腹立腰。切忌:双手抱胸或叉腰;不倚靠在物件上。男士站立时两脚略分开,与肩同宽,要注意表现出男子的刚健、英武、潇洒的风采;女士站立时两脚要并拢,不分开,要表现出娴静、典雅、亭亭玉立的感觉。切忌:双手抱胸或叉腰,不倚靠在物件上。(2)走姿——从容、稳健、轻盈、充满自信走姿的基本要求:上体正直,跨步均匀,双膝靠近,步伐稳健有节奏感,切忌大摇大摆或左右摇晃。只能有脚落地的声音,不能有脚在地上摩擦的声音。(3)坐姿——端正、文雅、自如坐姿的基本要求:入座要轻,上体自然挺直,双肩平正放松,女士双膝靠拢,男士双腿自然开列。双手(女士一般双手相搭)自然放置大腿上,或小臂放置桌上,身体不东倒西歪,不前倾后仰。在领导和长辈面前不能翘二郎腿。手势运用要给人一种含蓄、彬彬有礼、优雅自如的感觉。(4)手势手势是人们交往时不可缺少的动作,是富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手势美是一种动态美。得体适度的手势,可增强感情的表达,能在交往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手势运用要给人一种含蓄、彬彬有礼、优雅自如的感觉。基本要求:自然优雅,规范适度。五、批评学生的话怎样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被批评也是少不了的。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艺术,爱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一)、客观公正好好说批评学生要客观,就学生所犯错误本身讲道理,提要求,不要加入过多感情色彩,张口闭口用侮辱贬低性语言:“你真没出息”、“你真蠢”……。如此责骂不休,不仅不能把学生往正道上引,还会让学生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甚至走上邪路。批评应该恰如其分,在客观公正地指出错误后,用积极正面的语气给予引导。批评应该对事不对人,学生和教师,被批评者和批评者,人格应该平等,正是基于这一点,教师才能严肃认真又心平气顺地对待学生。(二)、和风细雨慢慢说教师如在“气头”上教育学生,难免会有一场“暴风骤雨”。容易把学生的过错无限放大,上纲上线,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学生犯错时,教师最好采用“延时冷却法”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即教师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教育学生。一个好教师在面对学生犯错时,首先自己应该保持心平气和,批评学生时应做到慢条斯理,轻言细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真诚地关心帮助自己,而不是在体罚为难他。(三)、批评的话悄悄说试想一下,教师大声当众训斥学生,何尝不是把学生推向尴尬境地?即使学生想承认错误,也一时找不到台阶下。批评话儿如能悄悄说,既可体现教师与学生友好协商的姿态,又能让学生感到最终作出的决定是自己思考的结果,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四)、就事论事明白说少数教师批评学生喜欢旧帐新帐一起算,以为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反思,实际这种做法极不可取。如果经常翻旧帐,难免让学生心理上产生厌烦情绪,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即便教师说的有道理,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论事不提旧账。比如,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和学生坐下来一起分析一下考试失利的原因,提醒学生以后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就比批评学生不用功、上课不认真效果要好得多。批评教育学生,最好一次解决一个问题,不要几个问题一起批评,让学生无所适从;也不要翻“历史旧账”,使学生惶恐不安;更不要一有机会就零打碎敲地数落,结果把学生说疲塌了,最后却无动于衷。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不能一味责怪。批评学生要讲艺术,只有教师教育得当,才能使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快乐健康地成长。从我三十年的教学经历表明,教师必须谨慎把握三类学生的批评教育“火候”:一是偶尔犯一次错误的学生,教师不能因为他是第一次犯错误而原谅,更不能盲目批评,要让学生说话,了解事实真相,这是我们对学生可能发怒之前必须要做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尊重学生,真正了解学生,打心底里感到“调皮蛋”其实往往也是那样的可爱。若是因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限制,必须实施先批评,事后一定要查明原因,加以沟通。二是受到批评后不动声色的学生,教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批评力度不够,而应再做好仔细的调查,以防细节出错委屈了好人。三是受到批评后变本加厉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是破罐破摔,已非常讨厌上学读书,或非常讨厌批评他的教师。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要做到查根源、找“闪光点”,才会使批评有效,这也是挽救一个后进生必须做到的。在对学生实施批评,甚至是发怒之前,我们只需用一点点的理智,很快地思考:究竟是什么惹恼了自己?除了当下的情绪,自己心中是否还有别的情绪干扰着,学生是否正好成了出气筒?教师只有冷静地思考,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六、给青年教师的十条建议教师这个职业需要我们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些人的背景和受教育情况各不相同。因此,一定要懂得如何同各类人交往,培养交往需要的技能。教师需要和身边的每一个人建立联系,无论是学生的监护人、食堂的员工、门卫、其他教师,还是家长。和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关键。1、友好待人,了解身边的每个人。一定要让和你交往的人知道,你真心地想要了解他们,欣赏他们的工作,也愿意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停下来笑一笑,问声早上好,或者问问他们是否一切都好。如果有人向你诉说,要认真倾听。日后参加某个项目或在同一个委员会工作时,平时建立的联系将会帮上大忙。如果周围的人感觉你平易近人、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他们也会有相同的表现。2、选择职业发展课程。只要有机会就要选择职业发展课程,因为这门课程有助于你成为一名更出色的教师。学习过后,在课堂上实践学习到的新策略。然后和同事、同年级的教师甚至所有的教师分享实践的结果。和校长谈一谈你的实践过程以及你打算如何同其他老师一起分享实践成果。3、阅读专业材料,掌握最新的优秀教学方法。有很多专业杂志和教学出版物可供阅读,学校的图书管理员也可以帮助你寻找一些期刊。很多商店和目录也提供有关最新教学实践的丰富材料。学校系统的课程专家也会为你推荐一些书籍、课程、研讨会或期刊。4、利用网站。互联网也是寻找优秀教学策略的绝佳途径。5、敞开教室的大门。有时,其他教师希望向你学习教学方法,想去你的课堂听课。选择一个双方都方便的时间安排听课,他们可能会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好建议。其他教师应用你的教学方法时,你也可以去听课,以便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应该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但事先一定要作好准备。6、愿意同他人分享。发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和感兴趣的教师一起分享,你的热情会感染周围的人。当其他教师发现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也会付诸实践。不要忘记和校区课程部的教师一起分享你的方法。邀请教学专家来听课,或者在课堂上实践专家推荐的优秀教学方法。认真听取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对前来听课的教师和专家表示感谢。7、申请教授职业发展课程。教授职业发展课程也是同其他教师分享优秀教学实践的好方法,因此,有机会一定要申请。通常,和校区课程部取得联系有助于你教授这门课程。你教授的课程可能是上级安排好了的,也可能需要你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来讲授一节课。8、寻求资金帮助。申请资金资助学校项目,或许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有很多组织为学校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你所在的学校体系也一定有一位了解资金信息和申请办法的联络员,他可以帮助你填写申请。9、利用志愿者。完成学校的某个教学项目时,你需要别人的帮助。当地社区可以帮助你寻找志愿者,学校或许已经联系到一些愿意帮助的当地企业。让志愿者知道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何时需要,几天后再次同他们取得联系。通常,退休员工中心和老年公寓也有联络人员负责安排志愿者。此外,不要忘了请求家长志愿者和你所在学校的员工帮忙。10、为了成为一名教育学家,你需要充分利用校区、当地研究机构和市、县教育部门提供的一切机会。只有这样,你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为别人提供学习机会。最终,你的学生也会从中受益,因为他们拥有一位称职、敬业的老师。七、有关教育教学艺术1、要求6个学会 a.学会尊重(人格、处境); b.学会宽容(原谅学生过失); c.学会等待(不要过急); d.学会欣赏(“你真行……”); e.学会合作(家长、老师、学生); f.学会创造(教无定法)。 2、批评的艺术(1)教师情绪不稳,不批评;(2)学生情绪激动时,不批评;(3)不了解情况时,不批评;(4)话不要过长;(5)批评不宜占上课时间。3、教师的人格品质(1)能增强他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能缓解他人的焦虑感;(3)能树立他人的果断性;(4)能助人形成并巩固为人处事的积极态度;(5)能提高他人的求知能力;(6)具有“潜在值”的进取心(这种人有“后劲”)。 a.知识丰富且好学,善于运用聪明的头脑; b.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感染人的艺术; c.友善的待人方法; d.深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表达能力。4、理想教师的八种形象(1)充满理想和激情,富有诗意。有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他每天的教育都是“新的”,他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当一个人教育激情停止时,良好的教育就会终结。人会做梦,优秀的教师永远伴随着梦想。这种梦想集中体现在教育出好学生。(2)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在灵魂深处不自贬。自信使人自强。他懂得:培养人,首先培养自信;摧毁人,首先摧毁自信。(3)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远,攀不高。缺乏合作精神,与别的教师斤斤计较,不会有大出息。学会在竞争和合作中“双赢”。非常尊重同事,非常尊重领导,善于帮助和调动其他教师积极性。(4)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爱学生,爱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任何一位教师教育成功的基础。决不当“教育警察”。(5)追求卓越,富有创造精神。凡教育上成功的人,都是教育上的有心人,追求卓越的人,有创造之心的人。(6)坚韧、刚强、不向挫折低头弯腰。(7)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8)关注人类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然环境责任感。5、教师的修炼眼神修炼:清澈明亮 和颜悦色 眉目澄澄 佛眼相视面容修炼:满面春风 和蔼可亲 盈盈欲笑 平易近人语言修炼:妙语解难 谈笑风生 对答如流 出口入耳仪表修炼:举止自若 落落大方 温文尔雅 庄严正大才学修炼:博览群书 博闻强识 通今博古 才华横溢品行修炼:正大光明 气慨高亮 宠辱不惊 问心无愧八、教师要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我们面临的每一个学生,可以形象地用一个 “人”字来表示,它包括了两个主要的方面,一个是身体的发展,一个是心理的变化。1、丰富心理健康知识,明晰学生问题 ;2、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3、尊重学生,实施有效的沟通 ;4、完善自我,持有一个健康的心。

教师礼仪研究毕业论文

同学,你把模板发给我看看。

幼儿期是礼仪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因此,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幼儿园礼仪教育》

【摘 要】 幼儿期是礼仪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因此,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开展礼仪教育的方法是什么呢?文章从幼儿园目前礼仪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整理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探索可操作性强的礼仪培养方法。

【关 键 词】 幼儿园;礼仪教育;内容;方法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被世人称为“礼仪之邦”。讲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长期以来,懂得基本的礼仪之道成为衡量国家进步的道德标尺,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让幼儿园的孩子从小知礼仪、懂礼仪、会礼仪,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才能得以传承。因此,礼仪教育这需要我们从娃娃抓起。

一、目前幼儿的礼仪现状分析

当前,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溺爱现象很严重,孔融让梨式的历史美谈渐渐淡去,从而渐渐导致孩子从小形成“唯我独尊”的秉性。这现象和礼仪教育的“尊重、关爱他人”的核心思想是格格不入的。许多家长自身缺乏礼仪行为的认识,也不懂得去引导幼儿学习礼仪言行。由此导致了目前许多孩子在礼貌用语、仪容仪表、体态行为等方面的弱化发展。

二、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进行礼仪教育的最关键的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家长培养的孩子良好习惯开始,从老师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开始。在孩子发展的敏感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孩子就会得到与平时发展事半功倍的效果。蒙台梭利博士提出的:抓住了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乐、和谐的一生。所以,礼仪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课。

三、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 个人礼仪:幼儿个人礼仪一般来说包括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等内容,仪表仪容主要是梳洗打扮(包括洗脸、刷牙、漱口、咳嗽、打喷嚏、抠鼻孔)、穿衣着装(包括穿衣、戴帽、穿裤子、穿鞋子的技能及装饰美化)等方面,形体姿态主要是坐、立、走、躺、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细节规范。

2. 亲子礼仪:幼儿亲子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与兄弟姐妹)相处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请求、应答、敲门、就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长辈、体贴关爱、招呼告别等内容。

3. 师幼礼仪:幼儿师幼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幼儿教师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入园问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听从教导、请求帮助、感恩老师、离园告别等内容。

四、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

(一)宣传礼仪

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公共区域宣传板、宣传栏和家园共育窗口来创设礼仪教育园地。如在幼儿园的内围墙及走廊上进行宣传板或宣传栏创设“礼仪长廊”,设置礼仪教育课题介绍,家长、教师、幼儿的礼仪规范,张贴礼仪图片,主要是创造园内的礼仪教育气氛,给家长视觉上的冲击,并通过宣传板让家长和孩子耳濡目染地受到礼仪的渲染。

(二)三位一体学礼仪

1. 教师学礼仪: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礼仪行为的形成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幼儿园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之前,幼儿园首先要对全园教师进行礼仪培训,教师首先要详细了解幼儿园礼仪的各项细化内容及礼仪标准化言行举止。

2. 家长学礼仪:幼儿园在学期初首先要召开一个礼仪教育家长学校:通过这个活动让家长能够明白为什么要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礼仪对幼儿的将来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礼仪教育可以使家庭、幼儿园及社会都能得到哪些好的发展。使家长从意识上感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从行动上来支持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同时组织家长学习成人基本礼仪,从而更好地监督幼儿的行为,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习惯。

3. 幼儿学礼仪:

(1)活动室内礼仪公约布置。每个班级都可以依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创设班级礼仪公约,将适合本班孩子的礼仪内容布置到墙面上,让孩子时时都能看到,巩固幼儿的礼仪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将这些礼仪常识内化变成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2)区域游戏中礼仪言行的渗透。充分利用活动室里的区角,如娃娃家、表演区、美工区等与礼仪主题相结合。在娃娃家可以让幼儿从邀请同伴的游戏中学习如何接待客人,从人物的扮演中感受父母的爱,学习成人为人处事的语言、行为等,在过家家的游戏中体验进餐的礼仪习惯等。

(3)我是礼仪小天使。组织优秀幼儿开展礼仪小天使值日工作,入园离园环节在班级门口和老师一起迎接和送别同伴和家长们,培养幼儿主动与人问好、再见、鞠躬敬礼的师幼礼仪、幼幼礼仪言行;进餐环节作为幼儿进餐礼仪典范带领同伴安静、整洁用餐,发挥同伴的榜样力量逐渐带动大家都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4)一日生活中的礼仪随机教育。为了更好地实施礼仪教育,还应把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培养的好机会,教师应在每一个环节随时关注幼儿,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总之,家园共育,齐抓共管是实施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园我们是孩子的镜子,在家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因此在幼儿园里,幼儿的礼仪由教师负责,而家庭和社会中的礼仪就需要我们的家长来负责。只有我们每位孩子身边的成人做出自己礼仪的表率,才能潜移默化、一点一滴地影响孩子逐渐成为一个知礼仪、懂礼仪、会礼仪的人。

【参考文献】

[1] 北京小红花图书工作室. 幼儿礼仪教育1[M]. 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11.

[2] 刘海燕. 礼仪常识[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

开展 文明礼仪 教育 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寻求礼仪教育的有效 方法 ,将有力促进对幼儿进行产生一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礼仪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期待效应”策略在幼儿礼仪教育中的实践和应用,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相结合的重要体现,这对于启发幼儿的心智、德育、礼仪、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至为重要的作用。给予幼儿适度的期待,能够从心底里给予他们自信,从而加速对于他们的礼仪教育。本文将重点分析和探索“期待效应”策略在幼儿礼仪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为具体的实践提供可行性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期待效应;幼儿礼仪;德育;人格

期待效应,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通常是指在 人际交往 中,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对于幼儿礼仪教育来说,通过教师的有效期待,对幼儿进行适时的鼓励,对于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幼儿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学的重点,通过“期待效应”的渗透,能够启发幼儿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德育水平,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1“期待效应”策略对于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德育、行为习惯

就幼儿礼仪教育来说,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个人礼仪 、亲子礼仪和师幼礼仪。个人礼仪,主要强调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等;亲子礼仪,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相处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请求、应答、敲门、就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长辈、体贴关爱、招呼告别等;师幼礼仪,则强调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幼儿教师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入园问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听从教导、请求帮助、感恩老师等。这些礼仪是幼儿整体涵养和素质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期待效应”策略能够对他们进行鼓励,引导幼儿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德育和行为习惯。

实现对于幼儿人格培育的有效“拔高”

“期待效应”策略对于幼儿人格培育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帮助幼儿树立自信,让他们对自己产生自豪感,这样可以让他们在礼仪教育中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并且能够自觉地展现个人礼仪的“魅力”,引导他们突破自我,展现出远远超越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的潜能,实现有效的“拔高”“。期待效应”策略对于幼儿的人格培育和未来的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期待效应”策略在幼儿礼仪教育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幼儿进行科学期待,杜绝盲目性

在对幼儿进行“期待效应”的时候,应该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期待,即给予幼儿有目的的“期待”,杜绝期待的盲目性。在幼儿礼仪教学中,每一项“期待”的背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论依据,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方式期待?采取这种期待方式的出发点是什么?这种期待方式带给幼儿什么意义和影响?这些问题都应该进行充分地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期待效应”产生实际的意义,减少无意的期待,以此来实现幼儿和教师之间有效的心理互动,促进幼儿礼仪教学的顺利开展。

遵从幼儿的成长规律实现“有效期待”

在幼儿礼仪教学中,要遵从幼儿的成长规律来实现有效的“期待效应”。幼儿每位孩子的性格特点、家庭生活背景、表现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很不同,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对幼儿进行足够的研究,准确地把握他们的成长规律和心理规律,在这个基础之上来进行“有效期待”,这样才能够让幼儿更好地领会老师的“期待”心理,在礼仪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促进礼仪教学效果的提高。

3“期待效应”策略在幼儿礼仪教育中的运用

准确把握和观察给予期望的时机

实现“期待效应”策略在幼儿礼仪教育中的运用,首先要准确地把握和观察给予幼儿期望的时机。针对幼儿个人情况的不同来实现有效的期待,比如要明确幼儿性格差异,有的幼儿性格活泼,比较外向,在他们对老师问好、帮助同学的时候,应该进一步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礼仪欲望,提升个人的德育素质。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来说,他们不太愿意自我表现给老师和同学,一般课堂的礼仪活动也很少参加,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对他们进行鼓励,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们的一点进步进行表扬,从而让他们战胜自我,实现突破;另外,还应该从幼儿兴趣点出发,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小动物,就可以带他们到动物园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当活动礼仪,增加他们的热情。此外,要掌握幼儿情绪变化情况,在他们情绪低谷的时候适当激励,提升礼仪教育。

善于借助其他辅助形式实现

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时候,可以适时地借助于一些辅助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通过肢体语言表达的方式,对幼儿牵手、轻轻摸摸头、拍拍幼儿肩膀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期待,激发他们在礼仪学习中的热情;还可以通过奖品激励,可以通过每天评比“礼仪之星”的方式,获得“礼仪之星”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一颗糖果、一张鼓励纸条等,让他们沉浸到喜悦中去,提升他们的礼仪素质。此外,实现有效的家长、学校与幼儿的三方互动,多举行礼仪活动,并将这些成果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和教师,在双方力量的簇拥下,孩子会获得更多的自信。

对幼儿适度拔高,突破自我

给予幼儿最佳期待,并对幼儿进行适度拔高,可以引领他们突破自我,不断实现个人礼仪素质的提升。比如面对衣冠不整、不注重仪表的孩子,作为老师不能强求他们立刻改变过来,可以通过期待语言来对他们进行鼓励:没关系,我相信你明天一定会穿戴干净到学校的!这样,孩子就会从心里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包容和爱,从而能够很自觉地重视起老师说的话,这样自发地开始改变自己的仪表,从而实现最高层次的礼仪教育。对幼儿适度的拔高,其实就是激发他们的感情和欲望,让他们改变自我,这是“期待效应”的最高实现形式。

4结语

幼儿礼仪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期待效应”在幼儿礼仪教育中的渗透,能够加速对于幼儿礼仪的培养,提升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期待的科学性、目的性,充分把握幼儿的成长规律,做到“期待”的有效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地把握和观察给予期待的时机,善于借助于其他辅助形式来进行,病适度对幼儿进行拔高,实现自我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幼儿礼仪规范,为他们今后的进步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沈亚娟.“期待效应”策略在幼儿礼仪教育中的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2,06.

[2]李红.分析"期待效应"策略在幼儿礼仪教育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6.

[3]胡碧霞.幼儿教育应当给孩子希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8.

[4]葛亦华.浅议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期待的建立[J].学周刊,2013,04.

作者:王思维 单位:苏州国际外语学校

下一页更多精彩“幼儿礼仪教育论文”

国外对礼仪研究的现状论文

国内外礼仪教育研究现状及综述周 轶渊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河南窑郑州 450009冤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1-0044-02摘 要 不同的国度和区域具备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 外的各种人际关系,避免伤害,防止“搏斗”或者“战争”,渐 之间有着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的差别。主要从两方面介绍 渐形成了与“格斗”和“战争”相关的各类动态礼仪。譬如为 东西方礼仪教育研究的特色,一方面东西方礼仪文化教育 了示意自己手里没有兵器,为了让对方感到自己没有恶意 拥有共通性, 无论任何形式, 都存在着固定或者特定的共通 而创造了举手礼,后来演化为握手礼。为了表达相互的友好 准则;另外一方面礼仪教育在差异的文化背景中又表现了不 和尊重,情愿在对方眼前“丢盔卸甲”,由此脱帽礼等礼仪从 同的内涵和实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看重礼仪的“共性”, 中诞生。古希腊的文献曾记载,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 尊重礼仪的“个性”,可以增强我们对文化差别的敏感性以 多德等前贤的著述中,关于礼仪的论述有许多。 及对其他文化的顺应能力。 2 礼仪教育的发展和差异 关键词 东西方礼仪差别 价值观念 共通 礼貌方面的突出得体是西方文化所强调的,“贬己尊人” The Status and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Etiquette Educa鄄 则是中国礼仪教育始终强调的 tion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 Zhou Yi 中国礼文化来源于儒家的礼传统。“夫力者, 自卑而尊 Abstract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人。”要求我们在待人接物之时要自谦、自贬, 同时更加要尊 and different thinking methods and value ideas. This paper 重他人。基本上中国人很少呈现自己抬高自己,自我吹嘘的 mainly introduces the features of researches on Chinese and 情形。如:中国人在古代称谓自己和与自己相关的人或事时 Western etiquette education. Based on it, we should pay more at- 人,在下,卑职,鄙处, 寒舍,舍下,舍间„„”,在称谓 都说“鄙tention to the "common properties" on etiquette and respect "in- 他人时则大都习惯使用“阁下,贵姓,尊姓、贵府”等等。假如 dividuality" on etiquette, so as to enhance our sensibility of cul- 把中国人认为礼貌客气客套的相关词融入到英语对话当中, 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 ability of adapting to other cultures. 西方人都会感到莫名其妙。由于西方人比较强调和崇尚个 Key word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ti- 体价值、个人价值,在来往中重视同等和得体。利奇礼貌 quettes;idea of value;common properties 的第一个原则“得以原则”,焦点便是“尽可能减少 “六原则”他人付出的代价, 增大对给予他人的益处”。所以在西方文化中,假如对方赞扬您,礼貌的做法通常是欣然接受, 在听到 1 礼仪教育的来源 对方的赞扬之词时,经常使用的回复是“Thank you”等,以获 中国古代礼仪的来源 得对方的好感和尊重。 中国在古代有“华夏”之称。华为礼仪之大,夏为章服之 美。古时候,华夏族就以博大精湛的礼仪文化受到周边各个 西方礼文化提倡自由平等,中国礼文化提倡尊卑有序 民族的赞誉和推许。并在孔子以前,就有夏礼、殷礼、周礼三 顾曰国先生在其礼貌五原则中指出与对方打招呼要用适宜的称呼,同时要斟酌到对方的身份、年龄、场合等各种因 素。代之礼,因革沿袭,到周公期间的周礼,已比较接近于完美。 就是为了让我们尊敬长者和位尊者,理解礼让, 维护高低 尊卑孔子可谓我国汗青上第一名的礼仪专家,他把“礼”作为治 的社会秩序。见了老年人称老先生、老师傅、老大娘等。 在单国安邦的基础。孔子的思想至今都有深远的影响。孟子看重 位时候称呼同事, 应该对年纪比自己大的称老加姓。晚 辈和“礼”,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品德规范。他认为礼的发端 下级平时要尊重上级和长辈的意见, 不随意自由发表 个人观与核心是“谦让之心”与“恭敬之心”。荀子更加看重“礼”,他 点,防止冲突和驳扣了对方的面子, 有不尊之嫌。而在 西方,文的很多著作论证了礼的发源以及社会发展的作用。他认为 艺复兴前就已经提出人权思想, 赞扬个人的价值, 张 扬个性,倡“礼者,人道之极也”,把礼看做是做人的基础甚至是最高理 导个性发展。现在自由平等的观念更是深入民心, 人们对尊卑想,并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权衡人的贤愚和高下贵贱的重 界限并没有显著区别。因此大多西方人在称谓 方面喜欢简单要标准。他始终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 明确,经常使用的是 MISS、MR、MRS,示意职务 的词语很少被礼则不宁。”管仲则也把礼看做人生的主导思想以及维持鼎 用做称谓, 比如同学在称呼老师时, 并不像中 国习惯称姓 + 祚的重要支柱,认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 老师, 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大都在姓前加 Miss、Mr、Mrs 就灭亡”。以上诸位思想家相关的言论著作中,不难看出,它是 可以了。交往的方式上, 西方人更是很随意, 每一个人不管年顺应调理人际关系的需要而合理产生发展的。 纪、职位均可以自由发表观点,比如上课时 学生可以随意打断 国外礼仪教育的起源 老师授课,向老师发问,这种行为在中国 认为是不尊重老师的,在西方,礼仪这个词,可以追溯到法语的 Etiquette ,原 有可能会遭到舆论的谴责。 意为“法庭上的通行证”。翻译后,才有了礼仪的含意,意思 西方人提倡个人,中国人注重主义 为“人际交往的通行”。很大程度上西方文明史表现了人类 在中国,很早人们就已经提出了家天下的观念, 家长制 对礼仪的寻求和演进的历史。为了保持和发展血缘亲情之 渊下转第 46 页冤 作者简介:周轶(1980—),女,河南新野人,大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经济的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多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并存和碰撞,这些道德、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一方面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向前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今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当广,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耳闻目睹社会上的一切,由于8、9岁的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所以社会上不良的风气和负面效应直接影响着他们,给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混乱。3.空洞的学校教育,导致礼仪的缺失。在学校教育中,由于长期追求“高、大、全”的教育目标,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只重形式,不求实效,没能遵循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在小学生礼仪教育方面显得苍白无力或时有时无。三、应对策略“礼仪”指的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中华民族的礼仪中,保留了丰富的优秀文化元素,它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体现。实行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续与发扬。同时也是对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当前小学生中礼仪缺失的现状,不妨采取如下对策:策略一:学校要高度重视礼仪教育。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而小学生礼仪教育则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小学生的礼仪教育。一是以少先队大队活动和中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我是礼仪小使者》《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等。还可以根据礼仪教育的内容入手,制定出课前礼仪、课堂礼仪、课间礼仪、进校、离校礼仪、坐立走礼仪、仪表、升旗礼仪等。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而且要指导学生做到,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二是所有教师要成为学生良好礼仪行为养成的引领者。三是营造良好的充满礼仪文化背景的校园环境,使学生一走进校园就受到环境的熏陶、影响和制约,自觉产生遵守礼仪规范的意识,融入校园的礼仪氛围。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竟争日益激烈,人与人的交往日趋重要。然而礼仪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它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在进行礼仪交往时了存在不少差异。本文从礼仪的基本概述、中外礼仪的差异、形成中外礼仪差异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几个问题来对本文进行探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促进国际间的沟通构建良好的国际关系。关键词:礼仪;国际礼仪;差异; 习俗一、国际礼仪的概述(一)国际礼仪的基本涵义礼仪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规范与准则,体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具体形式。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彼此用以规范行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互尊互敬、促进了解的形式,是约定俗成的准则,是一个民族道德修养、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国际礼仪 也称为涉外礼仪,是指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在对外国人表示友好、尊重的各种礼仪,以及进行各种活动和庆典的仪式中,逐步形成的对外礼仪规范。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政治、科技、文、体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往日益频繁,涉外礼仪日趋重要。一方面,它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它在一定意义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民族文化和文明程度。(二)国际礼仪的发展及过程1、在远古时期,人类在狩猎时代就已知道要有礼貌,因为在打猎时.狩猎者相互间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而且即使没有猎获什么,也要讲一番有关野味的趣闻,使同伴们不致扫兴而归。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2、在阶级社会时期, “礼”的发展也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候.“礼”已不仅是个人之间交往的“私人礼节”,而且成了国家统治的一种手段。由于国家的产生,也就有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国际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准则.在长期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许多国家间通行的国际礼仪。现代的国际礼仪正是历史上国际礼仪的继续和发展。3、随着近代工业的迅速兴起,商品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交通邮电事业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日趋频繁.人们更需要用“礼节”来调节和增进彼此间的关系。交际礼仪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4、现代的国际关系。礼仪习惯的演变.加上国际关系迅速、广泛、深入的发展.必然使国际间过去通用的礼仪程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现代的国际礼仪。现代的国际礼仪,包含有国际交往中的日常交际礼节、典礼仪式、外交礼遇、外交特权与豁免等多方面的内容。它们中有的已形成国际公约,例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已具有法律效力,在国际上有约束力。而其余大部分则是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逐步成为国际惯例,为各国所普遍承认和接受.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三)国际礼仪的特点1、必须以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为基础。现代的国际关系,应当是完整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与过去的封建割据、闭关自守的封建国象之间关系不同;也与宗主国同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关系不一样。我们认为现代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主权应当一律平等。因此,现代的国际礼仪也应当能体现这种主权国家间的相互关系。2、多边来往大量增加。由于前面讲到的国际环境、条件的变化,国家之间,除了双边关系的发展外,多边来往急剧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从而在礼仪做法上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必然出现一些新做法。3、国际礼仪的内涵更加丰富。包括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军事国防以及民间往来等各方面、多层次的国际来往,也都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来进行活动。社会团体、民间来往更含有大量的社交活动。特别是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许多公司、企业都设有专职礼仪人员或公关部门。4、礼仪活动更加讲求实效,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具体安排更加灵活。例如,领导人之间的实质性会谈更加受到重视;日程安排更加紧凑合理;举行宴会讲究礼仪但不事铺张;参加宴会的人数有所压缩;在宴会上发表正式讲话的次数有所减少;相互访问的代表团人数注意控制,生活接待更加注意安全、舒适、方便,而较少铺张等。总之,礼宾程序和礼仪做法,随着时代的前进.也在不断变化更新,我们应当不断加以注意和研究。(四)学习国际礼仪的意义国际礼仪是一种跨国际交往的交际规范。认真学习正确运用,就会充分发挥出它的功能,成为我们达到预期目的的得力助手。1、为进一步强化全民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科教兴镇战略,全面提高全民综合素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2、提升自己的内强素质。作为现代人,你跟别人打交道也好,你要做好本职工作也好,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3、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也好,在国内交往中也好,员工的个人形象,就是代表组织形象,就是代表产品和服务形象。4、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习礼仪有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如说话时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它有游戏规则。对此,我们要了解,更要遵守。二、中外国际礼仪的差异由于文化背景、习惯等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现主要以西方国家来说,具体如下: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的差异。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二、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的差异。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见面、道别时的礼貌演变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见”两个短语,客气的顶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种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显得简洁而卫生而又体面。然而西方国家,见面就要先送贴面礼、亲吻礼和吻手礼,让我们很不习惯也不能接受。三、在宴客方面的差异。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四、在禁忌与习俗方面的差异。中国人不喜欢说4,觉得8非常吉利,而西方人不喜欢13和星期五。五、待客和做客的差异。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尽责的客人总是尽量不去麻烦主人,不让主人破费,因而对于主人的招待总是要礼貌地加以谢绝。在餐桌上,主人总是不停地给客人劝酒劝菜。所以,中国人的待客和做客场面往往气氛浓烈。而西方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无需客套。在餐桌上,主人会问客人还要不要再来点,如果客人说够了,主人一般不会再向客人参加革命吃请喝。六、时间安排上的差异。西方人大多时间观念很强,日程安排很紧凑。如果要拜会或宴请西方人,一定要提前预约,预约时间通常在一周以上。如果你没有预约而突然拜访或临时约请对方,对方一般会拒绝你。而且,对于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有严格的区分。如果是工作交往,应选择在对方的工作时间里进行。如果是私人交往,就要选择在对方下班里进行。七、在送礼方面的差异。西方人不是很重视送礼,尽管他们也常常在节日、生日和拜访时向亲朋好友赠送礼物。他们一般不看重礼品的价值,而是赠送一些小礼物,只是为了表达感情而已。而中国人大多比较看重礼品的价值,礼品的价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送礼人的情意。上述提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了解这之间的差异,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与外国人交流、合作,更好的树立中国人的形象,也能更好地交流与学习,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对西方的精华进行吸取,从而取得社会文明的进步。三、造成中外国际礼仪差异的原因(一)地域型文化差异由于地理环境与气候对文化的生成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它们对人类自身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对思维方式、社会文化潜在地发挥制约作用。我们可以把中外文化分别归强求为地域性文化差异。相对闭塞的中国在地理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这样中华文明保持了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古希腊处于整个地中海区域的中间位置,使得希腊人拥有海上交通便利的天然优势。海洋带来激烈的竞争形成其开放的文化品格,造就其灵活、开放、进取的民族精神。(二)习俗差异由于社会的背景不同导致在习俗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如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神圣的象征,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而在西方文化中却不然,这足以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龙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首先是因为龙包含着自然崇拜的因素,即人们把龙当作主宰风雪雨露的神来敬重。实际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只不过是观念上的东西,是对现实存在的某种或某几种东西的附会和异化。龙在西方文化中也是常见的。然而,与中华文化大相径庭的是,西方文化中往往把龙描述为一种巨型怪兽,形似鳄鱼,身披鳞甲,长有巨爪和翅膀,能游水能飞行,还能喷火,凶猛异常,破坏力极大的邪恶势力的象征。(三)文化差异众所周知,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处在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因此,华夏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而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好的统治人民,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灌输一些思想。而纵观西方文化历史,其开始形成如今的资本主义文化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这场文化运动中,人们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会带有其“人文主义”的特征。(四)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在中国,不论是外来的佛教还是土生土长的道教,讲究的是逆来顺受、讲究的是来生。而西方的教义,虽然也强调来生,讲究受难,但不论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也都很讲究个反抗异族压迫,反抗异教徒等,这种在宗教上的差异的形成也与其形成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导致国际礼仪差异的原因远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但主要都是因为历史发展的背景所导致的。所以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礼仪必须先了解这个国家的发展背景,从而进行有效的国际沟通。四、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交往日趋频繁。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了很多截然不同的的地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呢?主要从以下三个基本要求和三个基本原则来说明:(一)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个要求就是要自尊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一个人在国际交往中,不讲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你自己要把你当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大方。第二个要求就是尊重自己的职业。工作你分工不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真正被人家尊重的人,是有实力的人,是学有所长的人,是专业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要爱岗敬业,这样的人才会赢得尊重,各国皆然。第三个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单位。我们的国家、民族和公司,那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它的尊严和形象。其次我们强调要尊重交往的对象,不仅要自尊,而且要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我们一般要讲五句话:“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这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要尊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礼于人,尊重为本。(二)国际交往礼仪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指接受对方。所谓接受对方就是你跟别人打交道时,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是什么国格、人格、党纪、国法大是大非的问题,一般性沟通,要有这样一个理念:客人永远是正确的,客人没有错,不要寻衅滋事,找别人毛病。第二个原则是指重视对方。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要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有人也重视对方,但他找人家毛病。第三个原则是赞美对方。有一位著名的行为科学家、美国著名的学者乔治·枚奥先生说过,“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那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好学。”他强调这个。所以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你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长。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 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17大报告中着重指出,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正在各个方面赶超西方国家,包括文化领域等。 我国是个开放的国家,我们加强国际礼仪交往等知识的学习,是为了2008年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的形象,构建和谐、安详的国际社会关系。

你好,希望采纳!古代礼仪礼仪即礼节与仪式。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五礼的内容相当广泛,从反映人与天、地、鬼神关系的祭祀之礼,到体现人际关系的家族、亲友、君臣上下之间的交际之礼;从表现人生历程的冠、婚、丧、葬诸礼,到人与人之间在喜庆、灾祸、丧葬时表示的庆祝、凭吊、慰问、抚恤之礼,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的尚礼精神。吉礼居五礼之手,它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其主要内容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祭天神,即祀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第二是祭地祗,即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等。第三是祭人鬼,主要为春夏秋冬享祭先王、先祖。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它的主要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区礼,以吊礼哀祸灾,以桧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其中,丧礼是对各种不同关系的人之死亡,通过规定时间的服丧过程来表达不同程度的北上;荒礼是对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受到饥馑疫疠的不幸遭遇,国王与群臣都采取减膳、停止娱乐等措施来表示同情;吊礼是对同盟国或挚遇有死丧或水火灾祸而进行吊唁慰问的一种礼节。这三种礼节各级贵族都可举行。桧礼是同盟国中某国被敌国侵犯,城乡残破,盟主国应会合诸国,筹集财货,偿其所失;恤礼是某国遭受外侮或内乱,其邻国应给予援助和支持。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它主要包括朝、宗、觐、遇、会、同、问、视八项。军礼时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军礼主要有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大师之礼是军队征伐的仪礼;大均之礼是王者和诸侯在均土地、征赋税时举行军事检阅,以安抚民众;大田之礼是天子的定期狩猎,以练习战阵,检阅军马;大役之礼是国家兴办的筑城邑、建宫殿、开河、造堤等大规模土木工程时的队伍检阅;大封之礼是勘定国与国,私家封地与封地间的疆界、树立界碑的一种活动。嘉礼是和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嘉礼的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燕之礼、赈幡之礼、贺庆之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为什么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 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 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 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 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国人的道德形象意识是实用型的道德形象意识,不是原罪型的。实用型的道德形象意识指的是从功利的角度来对待道德形象和行为。这种道德意识要求道德行为给个人带来社会回报,不能从社会得到好处和奖励,那么,人们会暂时的道德放在一边。在熟人社会和私人社会,道德的奖励或惩罚的主体是具体的,实在的,因道德行为可以带来实际的好处,可以树立良好的名声和形象,在你要帮助的时候,有好的道德形象的人,就可以得到亲朋好友的的帮助,但是这种道德意识是机会主义的。一旦进入公共领域,由于面对的是陌生人的社会,道德行为不能直接给人带来可预见的物质和精神回报。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 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 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 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 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现试分述如下:一、尊老敬贤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 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注:《孟子?告子下》)。“庆”就是赏赐。古代这种传统 礼仪,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不管过去和现代,都起着重要作用。说到尊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并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观念和说教上,也并不仅 止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从君主、士族到整个官绅阶层,都在身体力行,并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规矩和养老的 礼制。《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注:《礼记?祭义》)。就是说,五十岁以 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一些古籍,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声量,也作了明 确的要求。如《养蒙便读》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注:《养蒙便读?言语》) 。《弟子规》又说:“低不闻,却非宜”。总之,上至君王贵族,下达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 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任何形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不仅因为老人阅历深,见闻广,经验多,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 ,理应受到尊敬;同时,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 青年,对长者和老人,应该做到:路遇主动谦让,乘车主动让座,在商店、戏院等公共场所,应尽量考虑到为 老人创造方便条件。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 ,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 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视尊贤用贤,视之为国家安危的决定因素。平时不敬 贤,到了紧急关头,贤才就不会为国分忧。不是贤才不为国家着想,而是国家缓贤忘士,如此“而能经其国存 者,未曾有也”(注:《墨子?亲士》)。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敬贤之礼”,须赋予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当今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种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至国家民族,小到公司企业,要 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都必须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只有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上尊重、爱护人才, 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足够强大的人才队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二、仪尚适宜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 俗成的仪矩。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久而久之,就形成许多节庆及礼仪形式 ,如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等,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礼俗。在古代,婚、丧和节庆等活动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来对待的,其礼仪规定得格外详尽而周密,从服饰 、器皿到规格、程序和举止的方位,都有具体的规定。今天,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在适宜。即如二程所主张:“ 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注:《二程集》程氏外书卷六)。可见,仪式的规模在于得当,适当 的文饰是必要的,但文饰过当就会造成奢侈浪费,偏离礼规的要求;而过于吝啬,妨碍到仪式的实行也是不得 体的。古人这种见解非常精辟,对我们今天举行各种仪式具有指导作用。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举行各种仪式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公司开张、儿女婚嫁,各种节庆活动,都有不同 的仪式。我们要把握好各种仪式的规模,就必须掌握好适度的原则,要使必要的仪矩同现代文明相结合,相关 的活动既隆重其事,又不至于华而不实。我们尤其要反对那种借婚丧庆典之机,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 反对那种认为仪式越隆重越好,越豪华越合乎礼规的做法。如:当今不少新婚夫妻为使婚礼够排场,摆阔气, 互相攀比,搞到债台高筑,造成巨大浪费。甚至有些领导干部不顾影响,为子女以权谋私,收受大宗贺礼,助 长奢靡之风。这既不符合我们优良传统,又不符合我们的国情、民情。三、礼貌待人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 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一个民 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其中许多耐人寻味的经验之淡,无论过去和现 在,都给人以启迪。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点:(一)与人为善与人相处,为善当先。而这个“善”,应是出自内心的诚意,是诚于中而形于外,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 形式的繁文缛节。《礼记》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注:《礼记?曲礼上》)。如果表面上恭敬热情, 而内心虚伪,或是仅仅内心尊敬,而毫无表情,都是不够的。应该表里一致,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 隔阂、摩擦,进而互敬互爱,友好相处。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贵贱等级,一视同仁。如果只对上层人士献其礼敬,以财势取人,以利益 交人,其实是小人所为。《论语?子罕》载:孔子看见穿丧服、戴礼帽穿礼服的人和盲人。相见时,即使这些 人年轻,孔子必定站起来。行过别人面前时,一定快步走过,以示敬意。古人敬人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要尊重他人的意愿,体谅别人的需要和禁忌,不能强人所难 。不苛求别人做不能做的事,不强求别人接受不喜欢的东西。古人说:“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 人所不好”(注:《文中子?魏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论语?颜渊》)”,就是这个意思。 在与人交往中,幽默与善意的玩笑往往给人带来轻松愉快,但决不可戏弄取乐。如果拿别人姓名为笑料,或给 人起不雅的绰号,都是十分不敬的。南北朝时颜之推就曾对此种不敬气愤而言:“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相 指名为豚犊者,有识旁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二)礼尚往来礼尚往来,是礼貌待人的一条重要准则。就是说,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这样,人际交 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种良性循环中持续下去。因此,《礼记》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 往,亦非礼也”(注:《礼记?曲礼上》)。对于受恩者来说,应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古人眼中,没有比忘恩负义更伤仁德。孔子说:“以德报 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注:《礼记?表记》)。可见,“以德报德”,有恩必报, 是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修养。当然,往来之礼,也该适度。送礼的本意,在于表达敬意答射之意,所谓礼轻意 重,并非越多越好。正如《庄子?山木》篇说所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 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四、容仪有整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 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古代思想家曾经拿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 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仪礼,也就是不成为人了。古人对仪表的要求,不免过于繁琐。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三个方面。(一)衣着容貌:《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规范,对现代人来说, 仍是必要的。帽正纽结,鞋袜紧切,是仪表类观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鞋袜不正,往往会使人产 生反感甚至恶心,有谁会亲近这样的人呢。当然,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相处的 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只会适得其反。(二)行为举止: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注:《论语?学而》)。这是因为,只有庄 重才有威严。否则,即使学习了,也不能巩固。具体说来,要求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就是站要正,坐要稳,行动利索,侧身而睡。在公众场合举止不可轻浮,不可亵,应该庄重、谨慎而又从容, 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注:《论语?颜渊》),处处合乎礼仪规范。(三)言语辞令: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古人所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注:《易?乾文》)。将诚恳地修饰言辞看成是立业的根基,有一定的道理。并且要“言必信,行必果”( 注:《论语?子路》)。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于人的。其次是慎言。古人说,上天生人,于舌头上下 两排牙齿紧密围裹,又在外面包一层厚厚的嘴唇,就是要人们说话一定要谨慎。当然古人并是要求人们少言语 ,而是说话要视具体情况,当说则说,当默则默。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注:《论语?卫灵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以上几方面,是我国传统礼仪的精华。虽说时代不同了,但古人对仪容仪表的重视及整洁仪容要求,是值 得今人借鉴的。外在形象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人对整个生活 的内心态度。具有一个优雅的仪表,无论他走到哪里,都给那里带来文明的春风,得到人们的尊敬。毫无疑问,传统礼仪文明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 个社会便越和谐、安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教养有素,礼貌待人,处事有节,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多一些愉悦 ,而国家、社会更多一些有序与文明。从这一点讲,礼仪对社会起着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 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 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 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中国礼仪研究论文

在商务交往中,普普通通的接打电话,实际上是在为通话者所在的单位、为通话者本人绘制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电话形象。 所谓电话形象,即人们在通电话的整个过程之中的语言、声调、内容、表情、态度、时间感等的集合。它能够真实地体现出个人的素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通话者所在单位的整体水平。 与日常会话和书信联络相比,接打电话具有即时性、经常性、简洁性、双向性、礼仪性等较为突出的特点。所谓即时性、经常性、简洁性、双向性都不难理解,而所谓礼仪性却不能够不为之“正名”。 (一)电话的礼仪性特点,直接与前面提到过的“电话形象”密切相关。它指不论是打电话还是接电话,都必须以礼待人,克己敬人。假如不注意在使用电话的过程中讲究礼貌,先敬于人,无形之中将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受到损害。 使用电话通讯,有主动地拨打电话与被动地接听电话之别。从礼仪方面来讲,拨打电话与接听电话时有着各自不同的标准做法。 拨打电话时,对一个人的电话形象影响最大的,当首推他自己的语言与声调。从总体上讲,应当简洁、明了、文明、礼貌。 在通话时,声音应当清晰而柔和,吐字应当准确,句子应当简短,语速应当适中,语气应当亲切、和谐、自然。 有一点务必请注意,打电话时,嘴部与话筒之间应保持三厘米左右的距离。这样的话,对方接听电话时,才能听得最清晰。 打电话时所使用的语言,应当礼貌而谦恭。应尽快地用三言两语把要说的事情说完。应遵循“通话三分钟”原则。 打电话时,每个人开口所讲的第一句话,都事关自己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所以应当慎之又慎。 打电话时所用的规范的“前言”有两种。第一种适用于正式的商务交往中,要求用礼貌用语把双方的单位、职衔、姓名一一道来。其标准的“模式”是: 您好!我是×××公司××部副经理×××,我要找×××分公司经理×××先生,或者是副经理×××先生。 第二种适用于一般性的人际交往,在使用礼貌性问候以后,应同时准确地报出双方完整的姓名。其标准的“模式”是: 您好!我是×××。我找×××。 如果电话是由总机接转,或双方秘书代接的,在对方礼节性问候之后,应当使用“您好”、“劳驾”、“请”之类的礼貌用语与对方应对,不要对对方粗声大气,出口无忌,或是随随便便将对方呼来唤去。 得知要找的人不在,可请代接电话者帮叫一下,也可以过后再打。无论如何,都不要忘了说话要客客气气的。 在通话时,若电话中途中断,按礼节应由打电话者再拨一次。拨通以后,须稍作解释,以免对方生疑,以为是打电话者不高兴挂断的。 当通话结束时,别忘了向对方道一声“再见”,或是“早安”、“晚安”。按照惯例,电话应由拨电话者挂断。挂断电话时, 应轻放。(二)要有喜悦的心情 打电话时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即使对方看不见你,但是从欢快的语 调中也会被你感染,给对方留下极佳的印象,由于面部表情会影响声音的变化,所以即使在电话中,也要抱着“对方看着我”的心态去应对。 (三)清晰明朗的声音打电话过程中绝对不能吸烟、喝茶、吃零食,即使是懒散的姿势对方也能够 “听”得出来。如果你打电话的时候,弯着腰躺在椅子上,对方听你的声音就是懒散的,无精打采的,若坐姿端正,所发出的声音也会亲切悦耳,充满活力。因此打电话时,即使看不见对方,也要当作对方就在眼前,尽可能注意自己的姿势。 (四)迅速准确的接听 现代工作人员业务繁忙,桌上往往会有两三部电话,听到电话铃声,应准确 迅速地拿起听筒,最好在三声之内接听。电话铃声响一声大约 3秒种,若长时间 无人接电话,或让对方久等是很不礼貌的,对方在等待时心里会十分急躁,你的单位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即便电话离自己很远,听到电话铃声后,附近没有 其他人,我们应该用最快的速度拿起听筒,这样的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这样的习惯是每个办公室工作人员都应该养成的。如果电话铃响了五声才拿起话 筒,应该先向对方道歉,若电话响了许久,接起电话只是“喂”了一声,对方会十分不满,会给对方留下恶劣的印象。 (五)认真清楚的记录 随时牢记5WIH技巧,所谓5W1H是指① When何时② Who何人③ Where何地 ④ What何事⑤ Why为什么⑥ HOW如何进行。在工作中这些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对打电话,接电话具有相同的重要性。电话记录既要简洁又要完备,有赖于 5WIH技巧。 (六)了解来电话的目的 上班时间打来的电话几乎都与工作有关,公司的每个电话都十分重要,不可 敷衍,即使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切忌只说“不在”就把电话挂了。接电话时也要尽可能问清事由,避免误事。我们首先应了解对方来电的目的,如自己无法处理,也应认真记录下来,委婉地探求对方来电目的,就可不误事而且赢得对方的好感。 (七)挂电话前的礼貌 要结束电话交谈时,一般应当由打电话的一方提出,然后彼此客气地道别, 说一声“再见”,再挂电话,不可只管自己讲完就挂断电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话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离 不开电话,每天要接、打大量的电话。看起来打电话很容易,对着话筒同对方交 谈,觉得和当面交谈一样简单,其实不然,打电话大有讲究,可以说是一门学问、 一门艺术。 二、使工作顺利的电话术 (一)迟到、请假由自己打电话; (二)外出办事,随时与单位联系; (三)外出办事应告知去处及电话; (四)延误拜访时间应事先与对方联络; (五)用传真机传送文件后,以电话联络; (六)同事家中电话不要轻易告诉别人; (七)借用别家单位电话应注意 一般借用别家单位电话,一般不要超过十分钟。遇特殊情况,非得长时间接 打电话时,应先征求对方的同意和谅解。 ■ 通话时声音不宜太大,让对方听得清楚就可以,否则对方会感觉不舒服,而且也会影响到办公室里其他人地工作。 ■ 接起电话时首先应自报单位名称及所属部门。 ■ 接听电话时,要询问对方单位名称及所属部门,接转电话时为指定受话人提供便利。 ■ 当对方要找地人不在时,在不了解对方地动机、目地是什么时,请不要随便传话。未授权地情况下不要说出指定受话人地行踪。 ■ 当你正在通电话,又碰上客人来访时,原则上应先招待来访客人,此时应尽快和通话对方致歉,得到许可后挂断电话。不过,电话内容很重要而不能马上挂断时,应告知来访地客人稍等,然后继续通话。 ■ 在电话中传达事情时,应重复要点,对于数字、日期、时间等,应再次确认以免出错。 ■ 如果对方没有报上自己地姓名,而直接询问上司地去向,此时应客气而礼貌地询问:"对不起,请问您是哪位?" ■ 要转告正在接待客人地人有电话时,最好不要口头转达,可利用纸条传递口信,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泄露秘密,也可以避免由于打岔引起地尴尬和不悦。 ■ 听不清楚对方说话地内容时,最好不要犹豫,应立即将状况明确告知对方,请对方给予改善。 ■ 如果电话突然发生故障导致通话中断,此时务必换另外地电话再拨给对方,向对方解释清楚。 ■ 挂断电话前地礼貌不可忽视,要确定对方已挂断电话,才能放下听筒。

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 生活中,社交礼仪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良好的社交礼仪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先来谈谈个人礼仪吧。一、修饰与衣着修饰是指女士穿戴不要太华丽了,太耀眼了,如果这样去面试,我想机会就已经了了无几了。因为你是来工作的,要庄重,不要给人一种浮的感觉。我觉得不化妆也不太好,最起码要化些淡妆,这也是对别人尊重的一种做法。想想看打扮的整整洁洁是不是让别人看上去很舒服呀!你想如果一个老农民和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找你谈判,你是不是要选择那个西装革履的人呀!当面试时,有的人说:"面试时,不就是到那天从里到外都换上新衣服,穿的整整齐齐的,然后到发廊整理一下头型吗?"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一、会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提前准备了,有的时候连刚打上去的发胶还在头上呢,一看就知道你是刚从发廊里出来的。二、由于刚穿上新衣服,一切都是新的,你会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所以你最好要提前一、两天就穿上,适应一下。也就是面试前要提前一、两天做好准备。面试时要多带几份简历,因为你交到面试官那的已经订成厚厚的一打了。他要看你的简历还要翻找一下才能找到,这时你就要拿出你已提前多准备的简历给他,他会觉得的很舒服的。当面试完后要给面试官写感谢信,虽然现在有许多人一般都不写,但这是礼仪,我还是希望大家写,你想别人都不写,你写了是不是会引起注意呀。在面试或会议时要带上比较精致皮面的笔记本,还有好的笔,不要随便找一个本或笔。面试时要提前半小时去,先与他们的总台人熟悉一下,总台是个很关键的人物,多打听一下有关将要面试你的上级的消息。如称呼等。有一次一位王女士,接了一个电话说:你好,我是xx公司的王浩,请你明天九点到我们公司来接授面试。第二天,他八点半就到了,和总台服务员聊了一会,服务员打了一个电话,说"王总,王小姐到了",这时她才知道,原来给她打电话的就是王总呀!在这之前她还把这个人当成小人物呢?因为一般打电话通知的都是小人物或员工做的事。所以她进去面试时,说了你好!王总。你想想假如她说,你好,王浩!王总会怎么个想法,"王总"叫了几年了,都已经叫习惯了,突然叫他王浩,他能够习惯吗?二、自我介绍。应筹式:在不太重要的场合。如在火车上等场合只要说出叫什么名字就可以了,不必报上职务等。工作式:你好,我是xx公司的xx经理。交流式:你好,我是xx,请多多关照,或送上名片。比较随便。礼仪式:如:开学仪式,升旗仪式等等。比较庄严。三、眼神时间:与别人谈话30分钟时,如果只有10分钟以内对方是看着你的,说明他在轻视你。如果10分钟至20分钟之间,说明他对你是友好的。20分钟至30分钟说明两种情况:一、重视。二、敌视。也就是与别人谈话时眼睛要注视谈话时间的2/3。部位:额头上,属于公务型注视。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时间也不太长的情况下。眼睛上,属于关注型注视。睛睛至唇部,属于社交型注视。眼睛到胸部,属于亲密型注视。角度:平视,表示平等。斜视,表示失礼。俯视:从上往下看,轻视别人。四、面容有的时候皱眼眉,表示不奈。撅着嘴表示生气。"噢"?表示惊呀!五、笑容要学会微笑。微笑很重要,谁喜欢天天面对着冷冰冰一点笑容的人呀。像储蓄所、银行的职员,当你去取钱时,他们是不是很冷冰冰的,一点笑容也没有。像别人欠他们什么似的,感觉不太好吧,其实那是他们的职业病,已经习惯了。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以前有一家公司让他们的员工去拿一份重要的材料,结果去的都被骂了回来。老板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李,小李很愁呀!但这份材料不拿还不行,结果还是去了。到那时,只见那位科长还在破口大骂呢?这时小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笑、微笑还是微笑,嘴里说着:"噢?这样呀?是吗?",只是点着头微笑着。后来,那个吴科长骂了一阵子的时候,小李说:"吴科长,你很会善于表达你内心里的愤怒呀!"。后来,吴科长看了看小李说:"嗯!这小伙子不错!我也不为难你了,你就拿回去吧!",就这样别人没有拿到的,他却拿到了。六、需要避免的身体语言。当与别人谈话时不要双手交叉,身体晃动,一会倾向左边,一会倾向右边,或是摸摸头发、耳朵、鼻子给人以你不耐烦的感觉。一边说话一边在玩笔,有的人特别喜欢转笔,好像在炫耀,你看我转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个笔来回的按。虽然与同辈之间还算说的过去吧,但是跟长辈谈话时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下面我们来说说拜访的基本礼仪中华民族大都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来客,不管是预约好的,还首先是拜访做客的基本礼仪。做客有不同情况:初次登门拜访,老朋友串串门,应邀赴约聚会,有事求助于人等等,因而礼节也稍有不同,不过无论何种情况,作为客人的身份一样,都要为主人着想,客随主便,少给主人带来不便,也就有些需遵循的大致相同的礼节。(1)注意时间的选择。一般来说,访问某人,应事先选择好时间,不宜选择对方较忙或三餐时间,晚上不宜太迟。节假日和周末,本是访问的好时机,但如果没有预约,也不要贸然前往,这些时间主人往往另有安排。预先约定时间,最符合礼貌。尽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请自到。预约好的拜访,宾主都要守时、守约、守信。客人应准时或稍提前一点儿到达,因特殊情况不能赴约,应想办法通知对方,无声无息地取消预约是极不礼貌的。(2)注意服装的选择。一般的访问,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不必太过华丽。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对主人的不敬。去庆贺喜事,就须讲究些。(3)进门时先敲门或按门铃。敲门要有节奏感,不轻不重,不急不慢,敲两三下为宜。虚掩着或开着的门也不可破门而入,给主人一个措手不及则很失礼,进室后最好等要拜访的人来后才落座。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等候,可先落座与接待者交谈或看些报纸书刊杂志之类的读物,要拜访的人来后应起立寒暄。对于约好的正式拜访,无论事情多急,拜访的时间很紧,在门口也只能寒暄问候,不要谈正题,入室落座后再谈,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要穿拖鞋的在门口就换好,见到其家人应问好致意,不打招呼是失礼的。(4)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主人敬茶或糖果等小食品时,应起身或欠身双手接过,并说声“谢谢”,若敬烟,作为学生应婉言谢绝。(5)交谈过程中,要注意交谈的礼仪和技巧,谈话要简要,少说消极、沉闷的话。善于倾听,作出积极反应,不要随意中断别人的谈话。客人在主人家不宜东张西望。不要随便走进主人的卧室,除非主人主动邀请。(6)掌握好告辞的最佳时机。一般性拜访,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匆忙。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若是事务、公务性拜访,则可视需要决定时间的长短。客人提出告辞的时间,最好是与主人的一个交谈高潮之后,或者是在又有新客人来时,交谈中主人若有疲劳感或有家人来提示有什么急事要办等情况时,适时告辞较为得体。告辞时应对主人及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谢。如果主人家有长辈,应向长辈告辞。综上所述,作为客人应遵守的基本礼节概括为:事先预约,不做不速之客;如期而至,不做失约之客;彬彬有礼,不做冒失之客;衣冠整洁,不做邋遢之客;举止端庄,谈吐文雅,不做粗俗之客;适时告辞,不做难辞之客。关于社交礼仪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谈谈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在大理提倡社会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体的社会公德。本文着重探讨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性及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等。关键词:礼仪 修养 礼貌 大学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走向全面小康的当今社会中,崇尚礼仪是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成员的精神要求。注重礼仪,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尽管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在国内已经有所发展,特别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成大势所趋。可是礼仪教育,还未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大多数高校还未开设礼仪课程。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亦不鲜见,如关门之时声震如雷、打电话从不自我介绍、不再礼让教师、端着饭盒边走边吃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而且有着愈加普遍的趋势。造成一些大学生礼仪素养低下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副作用。在这个层面上,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捧的魔力使中小学的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长期受到不应该的冷落。学生把分数看成是“命根”,老师把分数看成是“法宝”,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品格的全面发展。这种只用学习成绩的名次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就决定只在教学上下工夫而在塑造孩子的灵魂方面却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看来教育的制度是要大力的投入,不断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制度中的合理的成分,不断地完善一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第二点:社会的转型。当社会初于价值的转型,伦理,道德,观念,都处系乱状态之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的大学生,也是难作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大学城已非伊甸园般的净土。作为一个典型的亚文化圈,大学城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在商品化和传煤化的社会里出,不吃人间烟火的象牙塔早已不复存在。当代的中国正面临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大学生正经历着一个痛苦的“断奶”历程,如何判断真、善、美,是他们的是他们急待祢补的课程。第三点:社会的不良的风气的影响。就大学生身边的就很多的不良风气,像如“课桌文学”,“厕所文学”的泛滥,图书馆的书被乱图乱写,某些大学教授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被揭露,有些教师为了创收而对上课敷衍了事……,还有是社会上的凶杀,色情,受贿,贪污,蒙……由此大学生们应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学习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方可立足于社会、立足于风潮的前端,方可得到人们更多的肯定。其实,不知道大学们是否曾想过:当你在社会交往中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谈;用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用得体的文书与人交流,人们一定会感触到你彬彬有礼的气度,落落大方的气质,文明道德的修养,都会平生出几分敬意。优雅合理的谈吐,亲切整体的仪容,会是人感到一股温馨的春风吹来一股热情洋溢周身。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由于礼仪的缺憾而影响交往是在是因小失大。不独对外交往,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视礼仪,养成习惯,自然成为一种修养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品味。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在中国更加向世界开放的今天,礼仪不仅体现出丰厚的历史优秀传统,更富有鲜明的时代内涵。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文明礼仪呢?即:人与人社会交往时,把待人接物的内心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式表达出来。从社会交往来说,文明礼仪不仅是立身处世之本,也是一门待人交友的学问。每个人只要置身于社会,无论从政还是经商,日常工作还是出入重要场合,居家还是外出,均离不开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无处不在,他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风度和魅力,还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学识和文化修养。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想要做一个懂文明讲礼仪的人,不单单只要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不乱扔废弃物,尊老爱幼,这些都是最根本的。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构成整个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礼仪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礼仪论文 范文 一:大学生礼仪素养强化路径分析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言,表达了社会对老师的职业与无悔付出的劳动的尊重。然而世事变迁,在我们工作的高职校园中,尊师重教礼仪严重弱化:学生遇到老师不主动问好,视同遇上陌生人;老师上课写满字的黑板,学生不会主动去擦,认为老师自己擦黑板是理所当然;教师还没有宣布下课,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收拾书包了;校园行走,听见学生骂粗话,即使有老师在场,他们仍面无愧色,毫不收敛等等。同学之间朝夕相处,情同手足,这份情义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然而,高职院校大学生中一些非礼行为随处可见,缺乏一些基本的交往礼仪,情义礼仪淡薄;一些同学追求时尚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把与大学生身份不符的一些行为和理念看成自己的个性,与学校的校纪校规背道而驰;在宿舍里不遵守作息时间,无视宿舍其他同学感受,不按时熄灯就寝,大声说话,通宵上网,肆无忌惮地打扰其他同学的休息;没有保持宿舍清洁卫生的自觉意识,既不注重个人卫生,更缺乏主动搞好宿舍卫生的热情,喜欢对同学的体态相貌仪表穿着等品头论足,甚至给同学起一些带有人身攻击的绰号等。

当前时尚化风气日趋严重,学生与道德礼仪渐行渐远,逐渐迷失自我。高职院校校园内男学生脚踏拖鞋横行、进出教室还自认为惬意潇洒;女学生的一些独特发型发色让人瞠目结舌,一些个性化开放化服装如吊带装、超短裙等充斥课堂,逐渐远离学生应有的内敛和朴实。校园内男女学生搂搂抱抱,卿卿我我,公开调情场景屡见不鲜;教室里,学生吃东西、睡觉、玩手机的大有人在;在课桌椅上乱写乱画等屡屡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手机短信、纸条、枪手、课桌上涂鸦等行为进行作弊的屡见不鲜,且考试作弊方式日新月异,让老师防不胜防。

礼仪素养缺失原因分析

(一)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公民素质,社会道德修养整体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作为个体的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怀、良好指导及示范,这其中一方面由于家庭对其的影响力不够,特别是对于一些双亲都远赴外地打工,他们的孩子缺失家庭温暖和 家庭 教育 ;另一方面,在孩子礼仪修养形成的重要中小学阶段,由于我国过份重视应试教育,对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学校甚至缺失基本的礼仪教育课程。童蒙养正时期的礼仪素养教育缺失使得其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按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言行习惯我行我素。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冲击

当前,社会 文化 中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一些人道德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尤其在礼文化中有些畸形发展,礼自身的精神价值逐渐被弱化,其物质价值、商业价值被迅速膨胀,礼品的往来成为我们不堪重负的人情债,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亵渎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礼文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受到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竟出现为了评奖学金,评先进,竞选学生干部等而请客送礼,严重亵渎了高校的校园文化,为了有效地抑制丑恶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高校礼仪素养教育任重道远。

(三)实用化价值取向与多面性的礼仪规范矛盾

当代高职大学生为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找到合适的工作,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礼仪素养文化随社会风气的腐蚀也日趋功利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礼仪素养系统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全面推进。过于重视对专业知识的索求及一些以功利为目的基本技能的学习,学生实用化价值理念的过分追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导致学生的价值取向及人格发展过于单面化及片面化,这势必造成部分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礼仪素养教育弱化,出现有才无德、书呆子等难以融入社会的现象,单方面实用化价值取向与礼仪素养的多面性矛盾,不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 基本素养 的培育。

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

(一)把礼仪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意识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将礼仪素养教育纳入高职院校的常规课堂教学体系,与其专业教学体系紧密结合,配备专业礼仪素养教学师资,使学生从理论上对礼仪素养文化进行理解,并结合思想道德修养系统教育,掌握礼仪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丰富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内涵。实践表明,接受过礼仪素养系统教育的同学,其为人处事, 言行举止 ,内在散发出的涵养素质、人格魅力等都有明显的优势。

(二)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

人们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是授人于鱼,更应授人于渔,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及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自身的礼仪素养、言谈举止等常常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讲授礼仪素养系列课程的教师,其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散发出的人格魅力等对学生的影响,远超过礼仪书本及课程本身的影响,因此我们广大高职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礼仪素质和礼仪形象,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及高尚情操,为高职学生们树立榜样。

(三)于实践中强化礼仪素养教育

礼仪素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之就是为了更好地用之,以提高自身道德水准和人格修养。在实施礼仪素养教育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实施礼仪素养教育的教师要敢于创新 教学 方法 ,开拓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别于一般的专业知识教学手段,要将礼仪素养理论讲活,将一些知识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现实社会中,更可在课程上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模拟,变枯燥生硬的知识讲解为活跃的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学生的求知能动性,使礼仪素养文化深入学生心中,进一步升华学生们的礼仪意识。

结语

礼仪素养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大学生礼仪素养行为培养为核心,可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大学生礼仪论文范文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礼仪课的重要性

摘要: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礼仪”很早就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的方法来使用。在多元化思想并行的今天,部分大学生礼仪修养严重缺失:如上课睡觉、看手机现象屡禁不止,在教室吃饭、吃零食现象普遍,在校园穿着暴露或随意,甚至在课堂辱骂老师现象频现,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建设和谐优美校园的理念大相径庭,因此利用现代礼仪的规范塑造大学生思想,影响大学生行为,提高大学生素质是有效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现代礼仪;素质教育

1.礼仪的内涵和作用

礼仪的内涵。礼仪是在 人际交往 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内化于个人修养、道德规范、交际艺术、沟通技巧、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的作用。从人际交往角度看,礼仪是建立、巩固和改善各种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从公众形象角度看,礼仪是建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前提;从职业发展角度看,礼仪是事业成功的条件;从对外交往角度看,礼仪是组织形象的保证、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

2.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包括培养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等素质。具有时代性、全体性、综合性、主体性和长效性。素质教育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要求其具备宽大的胸怀、谦虚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应对各种挑战;其次,在当今社会,时代主题是以人为本,所以我们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第三,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最后,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这是时代的需要,教育发展的必然。

3.开设现代礼仪课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

礼仪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规范和教化的过程。通过学习礼仪的起源与历史演变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礼仪到底是什么,涵盖哪些方面,了解学习礼仪的历史文化精髓;通过学习礼仪概念、原则、表现形式等,可以使学生了解礼仪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学习目的与意义;通过日常礼仪规范和专项礼仪规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礼貌,懂礼节,将礼仪规范贯彻于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些对于学生自身修养提高、和谐优美校园建设、顺利地与社会接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礼仪与德育育人

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而礼仪教育正是上述四项基本任务的交织点。因为礼仪教育,是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部分。所以,只有以礼仪教育为契机,才能带动四项德育工作的开展。学习现代礼仪有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包括忠心报国,公而忘私,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等等,现代我国提倡的“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等都是对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这些内容在礼仪的基本原则中都有体现,要利用礼仪课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奉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过程中领悟文明、践行礼仪。

现代礼仪与文化育人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中国现代礼仪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礼仪的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又结合国际礼仪惯例而形成的个性与共性相融合的一种新时代的礼仪规范。学习现代礼仪暨要学习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又要学习西方礼仪文化。比如宴会礼仪方面中西方的差别就很大,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通过这些文化差异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了解并热爱中西方优秀历史文化。

现代礼仪与审美育人

良好的审美素质决定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为人处事的基本态度。现代礼仪中的礼仪美不同于自然美,也不同于艺术美,而是注重修饰美,而且是恰到好处的修饰美。现代礼仪中的 个人礼仪 不但包涵整洁的仪容、优雅的仪表,还涉及端庄得体的仪态,礼貌的言语和沟通技巧。礼仪贯穿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习这些礼仪规范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化学生行为的过程,通过言谈举止等礼仪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改善个人形象,自觉规范行为,塑造良好的气质,交往中有助于加深认识、增进了解,赢得公众的好感和尊重。对于培养具有形象美、姿态美、言语美、心灵美等外在与内在美相统一的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从礼仪教育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因此在现代礼仪课作为基础课程,对于塑造学生的行动与思想,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礼仪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商务礼仪毕业论文范文

2. 商务礼仪论文范文

3. 学习大学生礼仪的心得体会

4. 大学礼仪策划书范文3篇

5. 学习学生礼仪的心得体会6篇

生活中,社交礼仪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良好的社交礼仪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 先来谈谈个人礼仪吧。 一、修饰与衣着 修饰是指女士穿戴不要太华丽了,太耀眼了,如果这样去面试,我想机会就已经了了无几了。因为你是来工作的,要庄重,不要给人一种浮的感觉。我觉得不化妆也不太好,最起码要化些淡妆,这也是对别人尊重的一种做法。想想看打扮的整整洁洁是不是让别人看上去很舒服呀!你想如果一个老农民和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找你谈判,你是不是要选择那个西装革履的人呀! 当面试时,有的人说:"面试时,不就是到那天从里到外都换上新衣服,穿的整整齐齐的,然后到发廊整理一下头型吗?"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一、会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提前准备了,有的时候连刚打上去的发胶还在头上呢,一看就知道你是刚从发廊里出来的。二、由于刚穿上新衣服,一切都是新的,你会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所以你最好要提前一、两天就穿上,适应一下。也就是面试前要提前一、两天做好准备。 面试时要多带几份简历,因为你交到面试官那的已经订成厚厚的一打了。他要看你的简历还要翻找一下才能找到,这时你就要拿出你已提前多准备的简历给他,他会觉得的很舒服的。当面试完后要给面试官写感谢信,虽然现在有许多人一般都不写,但这是礼仪,我还是希望大家写,你想别人都不写,你写了是不是会引起注意呀。在面试或会议时要带上比较精致皮面的笔记本,还有好的笔,不要随便找一个本或笔。 面试时要提前半小时去,先与他们的总台人熟悉一下,总台是个很关键的人物,多打听一下有关将要面试你的上级的消息。如称呼等。有一次一位王女士,接了一个电话说:你好,我是xx公司的王浩,请你明天九点到我们公司来接授面试。第二天,他八点半就到了,和总台服务员聊了一会,服务员打了一个电话,说"王总,王小姐到了",这时她才知道,原来给她打电话的就是王总呀!在这之前她还把这个人当成小人物呢?因为一般打电话通知的都是小人物或员工做的事。所以她进去面试时,说了你好!王总。你想想假如她说,你好,王浩!王总会怎么个想法,"王总"叫了几年了,都已经叫习惯了,突然叫他王浩,他能够习惯吗? 二、自我介绍。 应筹式:在不太重要的场合。如在火车上等场合只要说出叫什么名字就可以了,不必报上职务等。 工作式:你好,我是xx公司的xx经理。 交流式:你好,我是xx,请多多关照,或送上名片。比较随便。 礼仪式:如:开学仪式,升旗仪式等等。比较庄严。 三、眼神 时间:与别人谈话30分钟时,如果只有10分钟以内对方是看着你的,说明他在轻视你。如果10分钟至20分钟之间,说明他对你是友好的。20分钟至30分钟说明两种情况:一、重视。二、敌视。也就是与别人谈话时眼睛要注视谈话时间的2/3。 部位:额头上,属于公务型注视。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时间也不太长的情况下。 眼睛上,属于关注型注视。 睛睛至唇部,属于社交型注视。 眼睛到胸部,属于亲密型注视。 角度:平视,表示平等。斜视,表示失礼。 俯视:从上往下看,轻视别人。 四、面容 有的时候皱眼眉,表示不奈。撅着嘴表示生气。"噢"?表示惊呀! 五、笑容 要学会微笑。微笑很重要,谁喜欢天天面对着冷冰冰一点笑容的人呀。像储蓄所、银行的职员,当你去取钱时,他们是不是很冷冰冰的,一点笑容也没有。像别人欠他们什么似的,感觉不太好吧,其实那是他们的职业病,已经习惯了。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以前有一家公司让他们的员工去拿一份重要的材料,结果去的都被骂了回来。老板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李,小李很愁呀!但这份材料不拿还不行,结果还是去了。到那时,只见那位科长还在破口大骂呢?这时小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笑、微笑还是微笑,嘴里说着:"噢?这样呀?是吗?",只是点着头微笑着。后来,那个吴科长骂了一阵子的时候,小李说:"吴科长,你很会善于表达你内心里的愤怒呀!"。后来,吴科长看了看小李说:"嗯!这小伙子不错!我也不为难你了,你就拿回去吧!",就这样别人没有拿到的,他却拿到了。 六、需要避免的身体语言。 当与别人谈话时不要双手交叉,身体晃动,一会倾向左边,一会倾向右边,或是摸摸头发、耳朵、鼻子给人以你不耐烦的感觉。一边说话一边在玩笔,有的人特别喜欢转笔,好像在炫耀,你看我转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个笔来回的按。虽然与同辈之间还算说的过去吧,但是跟长辈谈话时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 下面我们来说说拜访的基本礼仪 中华民族大都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来客,不管是预约好的,还首先是拜访做客的基本礼仪。 做客有不同情况:初次登门拜访,老朋友串串门,应邀赴约聚会,有事求助于人等等,因而礼节也稍有不同,不过无论何种情况,作为客人的身份一样,都要为主人着想,客随主便,少给主人带来不便,也就有些需遵循的大致相同的礼节。(1)注意时间的选择。一般来说,访问某人,应事先选择好时间,不宜选择对方较忙或三餐时间,晚上不宜太迟。节假日和周末,本是访问的好时机,但如果没有预约,也不要贸然前往,这些时间主人往往另有安排。预先约定时间,最符合礼貌。尽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请自到。预约好的拜访,宾主都要守时、守约、守信。客人应准时或稍提前一点儿到达,因特殊情况不能赴约,应想办法通知对方,无声无息地取消预约是极不礼貌的。(2)注意服装的选择。一般的访问,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不必太过华丽。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对主人的不敬。去庆贺喜事,就须讲究些。(3)进门时先敲门或按门铃。敲门要有节奏感,不轻不重,不急不慢,敲两三下为宜。虚掩着或开着的门也不可破门而入,给主人一个措手不及则很失礼,进室后最好等要拜访的人来后才落座。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等候,可先落座与接待者交谈或看些报纸书刊杂志之类的读物,要拜访的人来后应起立寒暄。对于约好的正式拜访,无论事情多急,拜访的时间很紧,在门口也只能寒暄问候,不要谈正题,入室落座后再谈,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要穿拖鞋的在门口就换好,见到其家人应问好致意,不打招呼是失礼的。(4)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主人敬茶或糖果等小食品时,应起身或欠身双手接过,并说声“谢谢”,若敬烟,作为学生应婉言谢绝。(5)交谈过程中,要注意交谈的礼仪和技巧,谈话要简要,少说消极、沉闷的话。善于倾听,作出积极反应,不要随意中断别人的谈话。客人在主人家不宜东张西望。不要随便走进主人的卧室,除非主人主动邀请。(6)掌握好告辞的最佳时机。一般性拜访,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匆忙。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若是事务、公务性拜访,则可视需要决定时间的长短。客人提出告辞的时间,最好是与主人的一个交谈高潮之后,或者是在又有新客人来时,交谈中主人若有疲劳感或有家人来提示有什么急事要办等情况时,适时告辞较为得体。告辞时应对主人及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谢。如果主人家有长辈,应向长辈告辞。综上所述,作为客人应遵守的基本礼节概括为:事先预约,不做不速之客;如期而至,不做失约之客;彬彬有礼,不做冒失之客;衣冠整洁,不做邋遢之客;举止端庄,谈吐文雅,不做粗俗之客;适时告辞,不做难辞之客。 关于社交礼仪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