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子宫内膜癌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2024-06-28 23:45:48

子宫内膜癌论文文献

主要研究方向:1、妇科肿瘤2、子宫内膜异位症学术任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二级综合医院学组副组长奉贤区妇产科专业学组组长奉贤区围产协作组组长代表论文:1、、VEGF、TSGF与子宫内膜癌关系初步探讨,山东医药,2008年第48卷第19期,第60-61页2、新辅助动脉栓塞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中国临床医学,2005年12月第12卷第6期,第1063-1064页3、子宫内膜癌瘤组织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第26卷第12期,第1239页主要获奖情况:1、课题“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表现与异位内膜性激素受体的关系及药物治疗的研究”1997年曾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新技术项目“先天性宫颈阴道闭锁手术改良” 2005 年获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科研课题:1、microRNA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2008年7月-2011年7月,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6万元2、主要参与上海市卫生局青年基金课题“奉贤地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管理模式探讨”,经费:2万元3、主要参与奉贤区妇女儿童基金课题“奉贤地区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疾病干预性治疗模式探讨”,经费:1万元。

子宫内膜癌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

引导语:毕业论文是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一、二位。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助化疗是宫颈癌、卵巢癌重要的治疗手段。紫杉醇作为植物类抗肿瘤药因为疗效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即刻性过敏毒性反应的后果严重,给临床护理带来风险。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妇科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宫颈部、卵巢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宫颈癌、卵巢癌患者26例,年龄25~64岁,平均39岁。宫颈癌7例,均为宫颈鳞状细胞癌,4例为术前诱导化疗,5例为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的辅助化疗; 卵巢癌19例,为卵巢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

化疗给药方法

为预防紫杉醇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用药必须预处理,即化疗前12h和6h分别口服20mg,注射输注前30min,苯海拉明 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mg静滴。紫杉醇每次用量180~210mg,间隔3~4周。宫颈癌术前诱导为1周,1~2个疗程。

25例患者完成全程化疗,2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1例较严重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4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副反应,1例出现静脉给药药液渗漏,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

化疗前护理

①化疗前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心脏病史。②用紫杉醇前必须进行预处理,是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护士必需严格遵医嘱按时给、苯海拉明、雷尼替丁等药物。③用药前准备好心电监护、吸氧装置、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急救药品。

心理护理

对于年轻患者或者首次化疗患者,患者难以接受病情,易产生怀疑、不愿面对现实、抑郁、恐惧心理,并认为癌症是绝症,无法医治,部分患者消极对待治疗。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国内外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列举科学数据和成功病例除其顾虑,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化疗治疗及护理。对于复发或反复化疗患者,患者因为疗效不佳对治疗信心不足,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密切充分的沟通,防止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对所有患者要介绍药物疗效、用药途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要体贴患者、理解患者的心情和诉求。

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紫杉醇过敏反应属于I型过敏反应,轻度I型过敏反应发生率40%,重度发生率大约为2%。80%的病例在紫杉醇用药后10 min内出现,最常见的症状为面部潮红、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脉搏加速、低血压甚至休克,后果严重,必须高度重视,为预防过敏反应,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化疗前12 h和6h分别口服20 mg,注射输注前30 min,苯海拉明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 mg静滴。②用药前备好氧气、心电监护装置,急救药品。③输注紫杉醇时,使用专用的非聚氯乙烯输液器,末端装有的过滤器,可防止紫杉醇稀释液中细小微粒进入患者体内。④输注紫杉醇80qo病例在用药IO min内出现反应,因此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输注开始的10 min内.滴速10滴/min,若无不适,可将滴速调至45滴/min。⑤运用试用量,即先静滴30 mg,30 min IAJ用完,没有反生严重过敏反应后 h点滴完全量。⑥专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化疗开始即给予心电监护,输注中每隔10mln监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专人看护30 min,以后每1 h测1次,并详细记录监测情况,应严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以及时发现过敏反应;本组有3例患者l0min内出现面部潮红、心率加快,立即暂停用药,用20 mg静脉注射、吸氧,约30 min后症状缓解,剩余药量以30滴/min用完。这些反应可能与紫杉醇注射液中所含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有关;l例患者经处理后症状不能缓解,呼吸困难停用紫杉醇方案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心性的.护理

紫杉醇的心性主要有: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以心动过缓最常见,发生率 30%。用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用药时给予全程心电监测,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并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防止发生严重的心性。如发现异常心电图形立即停药,请心内科医生评估心功能,给予对症处理,减轻心性反应。

预防静脉炎护理

正确的给药途径可以防止静脉炎,首先要有计划,合理选择和保护静脉血管,从远端向近端,逐渐向近心端,左右侧轮流交替;应用静脉留置针,动作轻柔,选柔软、直、有弹性的血管,保证穿刺准确成功率,防止反复穿刺造成皮下瘀斑或血肿,必要时使用颈内深静脉置管术或PICC置管术;在化疗前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确保针头在静脉中方可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输注结束后再输注等渗盐水50 -100 mg,减少药物的刺激作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药液外漏、红肿、硬结。若药液漏出血管外,及时停药,抽吸血管内药液、局部冷敷33%硫酸镁、外涂喜疗妥软膏。

骨髓抑制护理

紫杉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一般发生于化疗后8-10 d,为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主要引起白细胞下降,当白细胞低于×109/L时应给予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发生败血症,每日紫外线消毒房间,居室要清洁卫生,减少探视,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要戴口罩,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亲属和医护人员。血小板低于50×109/L者要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等异常,嘱患者卧床休息、慢活动、避免外伤、用软牙刷;各项护理操作轻柔,防止出血。

紫杉醇的胃肠道反应常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等,影响患者进食和正常的消化活动,频繁呕吐会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化疗开始正确评估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做好护理措施包括:①选用有效的镇吐剂;②选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调整进食时间,避免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 -2 h进食;③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看报、做游戏或与家人聊天等;④出现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减少不良刺激。

脱发的护理

紫杉醇脱发发生率80%,首次化疗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脱发发生的可能性,及停药后可重新长出更亮、更好的头发,让患者心理上有准备;对化疗后出现脱发的患者,鼓励其说出感受,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假发或带头巾,减少患者因形象紊乱而造成忧虑、悲伤等不良情绪。

4 小结

紫杉醇为植物类抗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通过对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的3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在临床化疗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全面掌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特点,化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并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毒副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专题型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论辩型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综述型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综合型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妇产科医生守护着女性的健康,迎接每一个小生命的降生,为未来人口的身体质量把好第一关。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妇产科医师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妇产科医师论文篇1 论妇产科临床护理的方法 【摘要】从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将要探讨的内容,临床护理的作用无需多言,尤其是在妇产科中,其重要性更大。所以,应当做好妇产科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在这一方面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妇产科护理,本文将对妇产科临床护理的重要性和提供优质护理方法的影响的前提下对护理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方法;重要性;人性化护理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女性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情感波动明显比男性要大,而且其心理承受能力与其身体状况联系密切,一旦心理受到挫折,其心理上和身体上都会受到双方面严重打击[1]。所以,不论任何方面都要更加关注女性的心理问题。在妇女临产的护理方面更是如此,一个人性化的护理,使女性心理舒适的护理会产生一系列的良好反应,反之则会使情况越来越糟,以至于最终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 1妇产科临床护理的方法 在临床护理中应当做到人性化,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处理好各个细节的问题,并在实际的服务中落到实处。 改变传统护理的理念服务人员只有什么样的认识,这将决定着其将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所以要做好护理人员对护理的认识问题。在主管护理的科室中做好对护士的观念宣传工作,让其正确认识护理的重要性,增强对患者的关爱意识,发挥用于创新护理方式,提供优质的、人性化的护理,同时采取措施调动其服务的积极性,通过鼓励在工作中尽力的人员来带动其他人。 提高护理人员的大局意识在全院内开展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良好的信念,将服务中的服务态度,服务方式作为最好的考核,将对医院整体的付出作为人才选拔培养的重点,将护理人员的命运与医院的整体命运连接在一起[2],做到真正为患者提高良好、优质的服务环境。形成良好的护理模式,创新服务手段。在全院内建立评比方法和专栏,每一个月评选出优秀的科室作为榜样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护理人员为全院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不断地加强学习现代社会是一个发展、创新的社会,没有任何人、任何集体能够通过独立的活动生存下来,所以,在护理方面也是如此,要想生存,就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但是闭门造车式的工作模式已经不适合今天的社会,应当加强学习和借鉴,组织专门的人员都其他医院学习,并在全院开展学习活动,不断创新护理模式。 树立良好的护理人员形象,提高护理能力在护理中,要做到每一步都要专门的人员对被护理人员进行关心和照顾。另外,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也是实现人性化护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将护理态度贯彻到每一步,做到实处。对患者不懂或者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详细、耐心地讲解。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3]医院应当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在培训中让护理人员进行充分的实践,做到每一次护理都能让患者满意。还应当提高护理人员应对一些急救情况的能力,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识。同时,还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培养,增强其法律意识,防范不必要的问题产生。 2妇产科临床护理方法的意义 医院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能否达到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的要求,决定着患者能否在医院得到良好的治疗,也关系到能否得到大众对医院的认可。 能够改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理解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能够使护理人员对在学校学习的护理知识有个全新的认识,同时还可以让其掌握一些必要的医学知识,掌握应变能力,改变其以前对护理简单的认识,通过与其他兄弟医院的交流学习[4],充分、全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这样可以从各个方面改变其对护理这一职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加强在平时的学习,努力提高其护理水平。 能够协调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能够使患者心情舒适,病情得到及时的好转,如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够为患者提供比较安全的环境,在输液的护理中让患者的到及时的服务。同时,护理也是一个沟通的机会,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让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认可,也是对医院整体的认可,加强医院和患者之间的感情沟通。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医患纠纷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处理好了医院和患者之间的问题,就是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良好的护理服务也是社会问题的间接手段。 更加有利于患者的迅速康复心情是治疗病症的一剂良药,有了一个好的心情,能够主动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反应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让护理人员有充分的准备,可以为以后的治疗提供一个好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护理,这有利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有一个好的心情,使患者能够及时恢复。在妇产科的护理更加有利于女性的心理健康,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病症发生。 3结语 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应当在护理的同时加强与女性患者的交流,护理人员是与患者直接接触最多的医院人员,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方式、技术直接与患者的心情、接受治疗的心情有关,间接上与医院与患者的关系和社会的问题也是密切相关,所以应当从多个方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同时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多进行一些沟通,了解被护理人的想法,并及时改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学习,开展一些培训课程,在服务水平上和对职业认识上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赵锦秀,邓晓杨.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成效[J].中国民康医学,2010,(16). [2]杨小妮,廖艳萍.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作用[J].临床医学实践,2009,(11). [3]陈艳,陈红宇,付沫,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现场会的实践与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7,(07). [4]李平,田晓丽,高艳红,等.我院规范聘用护士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06). 妇产科医师论文篇2 浅析妇产科医生在诊疗中的医患沟通 摘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健的要去也随之提高,同时人们的法律观念也越来越强,维权意识越来越浓,社会对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有着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和期望。在这样的医疗环境下,医患关系变得复杂而又敏感,医疗纠纷发生率相当高,其中没有做好医患沟通,往往是引发纠纷的导火索。因此,做好医患沟通是防范医疗纠纷非常关键的措施。妇产科诊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是人际关系的一门学问,许多医疗纠纷就是因为没有良好沟通导致的,所以妇产科医学需要培养自己与病人沟通的计较,从而让病人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诊疗效果。良好的医患关系会让病人在心情愉悦中完成治疗,也会让医生得到成就感满足感。 关键词:妇产科 医患纠纷 沟通 1 妇产科的特殊性 学科自身的特殊性。 妇产科的医疗活动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产科危重症更往往缺乏预见性,病情复杂,变化快速,医生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并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甚至起死回生的效果。否则,可能贻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妇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可能涉及能否保留生殖器官,维持生育功能的决策,直接影响患者日后家庭生活,故患者对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危险性都有迫切了解的愿望,这就要需要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且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解释和沟通,与他们达成共识做出适当的决策。 疾病的特殊性。 妇科的肿瘤,有其特点,宫颈癌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卵巢癌往往发现已经是晚期,需要比较大的手术,甚至化疗,预后不良;妇科良性肿瘤往往发生在生育妇女,严重影响生育功能,生活质量,可以反复发作,需要反复治疗。对这些疾病,医患之间需要反复沟通,患者知晓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及远期风险,与医生共同决策,密切配合,才能长治久安。产科患者大多数在正常状态,不是疾病。 2 医患沟通中常面临的问题 医患沟通用语欠妥当。在妇产科诊疗过程中医患沟通用语欠妥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跟患者陈述病情时使用专业术语过多。由于不同的患者文化水平不一样,并且医学专业术语相对难懂,当实习医学生使用过多专业术语向患者陈述病情时,患者会对自己的病情不甚理解,甚至产生误解。这不仅会影响沟通的效率,还很可能会产生医患纠纷;另一方面是陈述病情时出现错误的表达。当医生面对病情严重的患者时,很容易会说出诸如“我们不能再做得更多了”、“你是否希望我们去尽一切可能”、“撤掉设备吧”等话语。这些话语不仅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还造成患者对其误解,甚至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避免专业术语,注意表达准确。在进行医患沟通时,要时刻提醒自己考虑患者对医学的不熟悉程度,沟通时尽量避免使用医学专业术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代替。做到自己与患者都能清晰地了解病情。另外要注意表达用词的准确性,当面对病人时不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在开口前组织好自己的语言,用最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3 妇科实践中的医患沟通 首诊沟通的重要性。 应该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让患者就诊开始就感受医生的充分关注,知晓自身的诉求能够得到医生理解。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体现对患者的关切之情,尽可能从患者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沟通的目的是使医患双方对诊疗方案达成共识,共同承担责任,实行医患双赢。如子宫肌瘤患者,有许多治疗方式,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孰轻孰重,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年龄,治疗愿望,生育要求来决定,需要医生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认真询问病情,了解过去治疗,结合检查结果,准确判断病情,根据医疗条件,告知患者方案利弊,与患者商量治疗措施。医生在沟通中体现医疗水平,促进自身深入学习医疗技术;患者在沟通中体会医生一切为患者着想。充分的沟通促进了相互信任和理解,使治疗方案制定更加合理。即使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医患双方都有心理准备,使医患冲突的风险降低。 妇科不同场景的沟通。 妇科以手术为主,手术前后的充分沟通,至关重要。对手术的决策,需要患者理解和配合。医生需要根据医学原则和规范,要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需要,与患者商量,以做出更适当的治疗决策。如子宫肌瘤的治疗,是切除肿瘤,还是保存子宫,是腹腔镜,还开腹手术,需要使患者知晓各种方法的疗效和风险,使患者充分理解目前医生能够做到的程度及可能遇到的风险,让患者深思熟虑,以决策者的角色和医生取得共识,一起决定手术方式。恶性肿瘤,疾病本身对于患者及家属的坏消息,医生应该以恰当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传达,说明治疗方法,预后,并且进行鼓励,给予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必须进行手术的危重患者,需要尽快准备手术,需要向患者,家属充分说明手术的必要性,紧迫性,风险性。对于暂时没有手术适应症的妇科疾病,需要病情稳定以后,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更需要向患者家属解释流程,取得理解配合。对于症状不典型,罕见,合并症疾病,目前医疗条件限制的疾病,医生需要组织医院会诊,医院外会诊,积极推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坦诚,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会诊情况,说明病情,下一步诊疗措施,告知医学的未知数,没有办法解决的,告知医学发达国家也不能解决,医院和医生不是包治百病,使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效果有客观的期望值,能够积极配合,不是一味焦虑,埋怨。任何治疗都是有连续性,疾病需要定期随访,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一直在关心他,牵挂他,对病情有整体把握。这样对患者的了解会越来越充分,对医学知识的认识也是越来越充分,健康因为沟通而达成,医学因为沟通而促进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月丽,魏琳,王萍.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出现医患沟通障碍的探讨.中国医疗前沿,2007,1(1):106―107 [2] 张师前,沈祥芹,纪春岩,加强对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疗前沿,2007,2(13):28―29 [3] 陈世荣.临床带教中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8,7(5):507―508 猜你喜欢: 1. 有关妇产科临床论文范文 2. 妇产科医学毕业论文 3. 妇产科医学论文范文 4. 妇产科毕业论文范文 5. 妇产科职称论文范文

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论文1000字

子宫内膜癌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像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就是其中一种情况,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在子宫内膜癌中还是比较危险的,对于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常见是切除子宫,通常是全切,当然这不一定能完全治好低分化子宫内膜癌,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吧。

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能活多久

妇科癌症有低分化子宫内膜癌,那么得了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能活多久呢?

低分化是指恶性程度高,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能够活三年左右,但是最终的时间取决患者疾病分期的情况及治疗的效果决定,早期子宫内膜癌采取手术治疗是可以达到治愈的情况。而中晚期子宫内膜癌主要还是需要采取放化疗治疗,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疾病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复发及转移的概率则是比较高,可以达到50%以上。

子宫内膜癌的原因迄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子宫内膜癌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特点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绝大部分为子宫内膜样癌,少部分为黏液腺癌;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包括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

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全切复发率

低分化子宫内膜癌有些直接选择全切去治疗,那么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全切复发率有多少呢?

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全切复发率主要是取决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的分类、组织学的细胞类型以及患者对治疗是否敏感。一般来讲,早期临床一期的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经过手术以后五年生存率能到80%-90%。但如果是一个晚期的低分化子宫内膜癌,两年的生存率都很低。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不仅仅只做子宫的全切,还要对双侧的附件进行切除,还要对盆腔的淋巴以及腹主动脉旁的淋巴进行清扫。如果子宫内膜癌已经到了Ⅱ期,可能还要做广泛的全子宫切除,还要切除部分的阴道。

其实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

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能治愈吗

患有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还是比较严重的,那么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能治愈吗?

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很难治愈。通常分级越高的子宫内膜癌,愈后比较好,而分化越差,恶性程度越高。病人的病情比较严重,而且治疗的方法就比较没有效果。这个时候已经确诊是低分化,那么需要进一步积极去配合治疗。低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需要进一步去根据癌症病人的年龄、病人总体的身体状况、还有癌细胞的病变范围去做治疗。而且需要根据组织学类型,选择适合病人的适当的治疗方式。

而子宫内膜癌手术以后到底能活多久,还要对切下来的子宫以及淋巴进行病理的检查,进行分期。分化程度越好的,则复发的概率越低。分化程度越差的,已经有淋巴转移,复发率就会很高,所以到底复发率有多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腺癌

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腺癌是癌症来的,那么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腺癌是什么来的呢?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虽说低分化癌的恶性程度高,但具体生存期还是和分期情况有关,早期通过手术将病灶部位清除干净,后期调理得当的话,生存期还是非常可观的,中晚期效果可能就不那么理想了,患者可结合实际判断。

而腺癌是肺癌的一种,它的发生与吸烟关系最小,占肺原发肿瘤的40%。常位于肺的周边部,还累及胸膜并形成相关的疤痕圈和胸腔积液。周围型腺癌发生在和结核或梗死或其他损害相关的疤痕区的理论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疤痕癌的概念提示癌前病变上皮在疤痕区发生改变引起癌。然而一些研究者则提出疤痕继发于癌。腺癌是腺上皮恶性肿瘤,可以有腺泡、乳头、细支气管肺泡或实性生长方式。它常伴有黏液产生,检测黏液需要特殊的染色,尤其在分化差的肿瘤。黏液的检测有时能够鉴别实性腺癌与其他形态表现一样的大细胞癌。

1. 上皮性低分化卵巢癌的微血管超微结构特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细胞器定位研究 2. 上皮性低分化卵巢癌的微血管超微结构与VEGF的细胞器定位研究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4. 外阴癌临床分析及预后因素的探讨5. Ⅱ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评估6. 上皮性卵巢癌肿瘤血管生成活性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7. 子宫内膜癌累及宫颈30例临床分析8. 宫颈癌放疗后300例死亡病例分析9. 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的探讨10. 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预防11. 输卵管结扎术后宫外孕10例分析

期刊:Cell;影响因子:   发表单位:德克萨斯州休斯敦贝勒医学院等         子宫内膜癌是源自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2020年2月13日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子宫内膜癌的大规模多组学研究报道,描述了95例子宫内膜癌的特征,包括83个子宫内膜样肿瘤和12个浆液性肿瘤,以及49个正常组织。研究人员对每个肿瘤和正常样品进行了全外显子组、全基因组、全转录组和miRNA测序、以及DNA甲基化分析,并量化了样品中蛋白质和翻译后修饰(PTM)位点的相对水平。         肿瘤分为四个基因组亚型:POLE,一种罕见的超突变亚型,具有子宫内膜样组织学和良好的预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一种超突变的子宫内膜样亚型;低拷贝数(CNV),由其余大多数子宫内膜异位病例组成;高CNV,包括所有浆液性和最具侵袭性的子宫内膜样肿瘤。该队列包括7个POLE、25个 MSI、43个低CNV和20个高CNV肿瘤,蛋白质和PTM水平在基因组亚型之间有所不同。         研究小组报告说,所有的体细胞突变中约有61%发现于7个POLE肿瘤中,而MSI肿瘤携带了该队列中所有InDel的88%。此外,他们还确定了INPPL1、KMT2B和JAK1作为MSI亚型的推定显著突变基因(SMG)。在另一项分析中,研究小组检查了TP53突变,在该队列的23个肿瘤中发现了它们,包括所有浆液性癌。没有将所有TP53突变的肿瘤分组在一起并寻找单一的分子表型,而是通过突变类型和位置将它们分开,并鉴定了一些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特征。         研究小组还比较了癌症亚型之间的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变化。他们根据DNA损伤反应(DDR)标记磷蛋白为每个样品产生了分数,发现DDR高样品富含浆液性肿瘤,因此富含CNV高亚型;而子宫内膜样肿瘤来自高CNV、POLE和MSI基因组亚组。这表明活性DNA损伤信号转导很大程度上不依赖于基因组亚型。         作者强调,将蛋白质、磷酸化和乙酰化的全面定量测量与基因组和转录组学测量相结合,不仅为与癌变相关的基本生物学过程提供了新颖的见解,而且还为子宫内膜癌的潜在治疗方法提供了有趣的线索。         对95个子宫内膜癌进行了全面的蛋白质组学表征,包括83个子宫内膜样癌和12个浆液性肿瘤。这项分析揭示了扰动对p53和Wnt /β-catenin途径的可能新结果,确定了circRNA在上皮-间质转化中的潜在作用,并提供了有关临床和基因组肿瘤亚组的蛋白质组学标志物的新信息,包括与已知的关系可药物化途径。广泛的全基因组乙酰化调查对连接Wnt信号传导和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机制产生了深刻见解。研究还表征了肿瘤免疫状况的各个方面,包括免疫原性改变、新抗原、常见的癌症/睾丸抗原和免疫微环境,所有这些都可以为免疫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蛋白质基因组学为子宫内膜癌的致癌信号传导提供了新的见解; 全乙酰化组和磷蛋白组的调查发现了新的调控机制; QKI、circRNA和miRNA形成一个潜在的反馈环,促进EMT; 抗原呈递缺陷可使MSI肿瘤对检查站封锁产生抵抗。         95个子宫内膜癌肿瘤(83个子宫内膜样和12个浆液性)中,包括7个POLE、25个MSI、43个低CNV和20个高CNV肿瘤。基因组亚型之间的蛋白质和PTM水平有所不同,低CNV亚型的细胞周期蛋白相对磷酸化相对较低,且磷酸化与细胞转运和代谢蛋白的增加有关。高CNV高亚型在参与ATM信号转导的蛋白质上具有增强的磷酸化作用。POLE,MSI和高CNV亚型通常会抑制错配修复。浆液样品具有最高上调的核糖体生物发生,这与癌症的预后不良有关。         大约所有体细胞突变中的61%出现在7个POLE肿瘤中。MSI肿瘤携带了队列中所有InDel的88%,并且微卫星InDel分析发现该亚型中的显著突变基因(SMG)的突变率更高。所有JAK1移码突变都在MSI样品中,并且来源于微卫星插入缺失,其与高肿瘤等级相关并促进MSI样品中的免疫逃逸。         第一部分首先通过多组学全局关联的方式,概况所有样本特征。在下文中,则更侧重在2-3个组学的局部关联,并在特定的分子或通路水平上阐释某些细节特征。以显著突变基因(SMG)入手,讨论对蛋白质组(关注突变与蛋白表达量的联系)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关注突变与蛋白活性的联系)的影响。在具有TP53突变的肿瘤中观察到p53自身水平以及p53途径中的其它蛋白质(例如CDK1和CHEK1)的水平增加。顺式磷酸化的ARID1A、MAP3K4、KMT2D和INPPL1的水平降低,但磷酸化的β-catenin和p53的水平升高。截断突变导致ARID1A,INPPL1,JAK1,PTEN和RBM27蛋白水平降低。突变对队列中蛋白质水平的影响往往与磷蛋白水平相关,结合RNA水平的无差异性表明了强有力的翻译和蛋白质稳定性相关的调节。    患者来源的癌症组织乙酰酶组的表征受到限制,观察到乙酰化蛋白质在参与剪接、转运RNA、蛋白质合成和降解以及代谢途径的子宫内膜癌肿瘤的富集。组蛋白乙酰化模式存在很大程度的异质性,但与离散的基因组亚型或临床特征无强关联。BRD3蛋白水平与几个H2B N端乙酰化位点之间存在正相关,表明BRD3可能与H2B N端乙酰基残基结合防止其脱乙酰。IRT1和SIRT3与H3乙酰化之间的负相关性表明这些组蛋白脱乙酰基酶可以调节H3K27和K36乙酰化水平。     评估突变如何影响组蛋白乙酰化,强调了乙酰化驱动机制在Wnt信号传导中的重要性,CTNNB1热点突变体中BRD3和SIRT1蛋白水平的增加,具有高H2B乙酰化水平的样品中的几个Wnt途径基因中的基因表达上调。     FOXA2-K274在脱乙酰基时会降低FOXA2的稳定性,低CNV亚型中增加的FOXA2乙酰化可能表明该蛋白的稳定性和活性得到改善,这可能会促进低CNV的子宫内膜癌肿瘤的增殖。     该部分是乙酰化和基因组变异的局部关联分析,结果突出了子宫内膜癌中乙酰基的异质性以及显著突变基因(SMG)对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潜在影响,可能通过与Wnt信号通路、BRD蛋白和甲基化蛋白相互作用对肿瘤生物学产生总体影响。还确定肿瘤特异性上调翻译延伸因子和甲基转移酶蛋白中乙酰化水平的上调,以及在更具侵略性的CNV高亚型中FOXA2的潜在作用。    DNA甲基化分析显示MSI肿瘤中全基因组CpG岛甲基化升高,并导致DNA修复途径的抑制。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对体细胞拷贝数变化(SCNA)的综合分析显示,高CNV的肿瘤中反式作用最强的SCNA 集中在1q、3q、4q和20q染色体上。1q扩增与p53途径抑制相关,与3q扩增呈正相关的蛋白质包括DNA复制和细胞周期蛋白质,受4q损失影响最大的途径包括细胞骨架和纤毛组装。联合DNA甲基化修饰,阐述DNA修复途径的表观沉默;拷贝数变异和表达谱分析的结合,阐述缺失或扩增与表达失调。    还基于ceRNA机制讨论了小部分的circRNA。circRNA调节剂QKI的蛋白质水平在EMT期间被上调,并且可以通过调控数百个选择性剪接靶标来促进EMT。由于circRNA可以充当miRNA海绵来调节miRNA活性,作者预测了circRNA中与QKI水平相关的miRNA结合位点,并发现这些miRNA的活性可能被QKI阻止,提示了促进DNA修复中EMT的机制。    大规模组学数据集的最终目的是寻找明确区分疾病亚型的关键分子。确定分子亚型标志物至关重要,以期促进早期诊断和确定可能的治疗靶点。作者联合基因组变异、转录、蛋白以及表观修饰水平寻找标记,考虑到药物靶向主要是蛋白互作结合,因此将蛋白磷酸化修饰作为重点。由于具有高CNV肿瘤的患者无论组织学如何,其预后都特别差,因此着重于寻找过度激活的蛋白质来开发新的化学疗法药物。基于磷酸蛋白质组学数据推断的激酶活性,在高CNV的子宫内膜样肿瘤中被激活的几种激酶可被多种FDA批准的药物作为靶向。        将蛋白质、磷酸化和乙酰化的全面定量测量与基因组和转录组学测量相结合,不仅为与致癌相关的基本生物学过程提供了新颖的见解,而且为子宫内膜癌的新治疗方法提供了引人入胜的线索。这项研究在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水平上全面介绍了子宫内膜癌的分子系统。证实了先前在基因组和转录组学水平上描述的预测事件的蛋白水平表达,并证明了不同的子宫内膜癌亚型可以通过其蛋白质水平和随后的翻译后修饰模式可靠地加以区分。尽管本文提供的结果主要是观察性的,但它们为临床相关性的多个假设提供了基础,科学界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假说。

子宫内膜异位征论文研究

2005年赴瑞典参加昆明医学院-瑞典厄尔布鲁大学校际交流,代表昆医作“Motherhood safety in Yunnan Province”发言;2005年在韩国举办的“XIXth Asian and Oceanic Congress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代表中国作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 length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nese women” 大会发言。2006年在马来西亚举办的“XVIII FIGO世界妇产科大会”担任“Mortality & Morbidity”session”分会主席。成为本次盛会应邀的为数不多的中国专家之一,并在该会作“Reducing maternal mortality in resource-limited area, China”发言。2004年承担国际合作课题“昆明香港地区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及与膳食的关系”获18万元,已结题。2007年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妇女妊娠期糖尿病内脏和外周脂肪Omentin、Islet-1、vaspin mRNA 表达差异的研究”一项,获5万元。至今第一作者共发表SCI收录英文论文4篇,其中一篇FI ; 第一作者国内核心期刊共发表中文论文30余篇。2007年参编《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基础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待出版;2007年参编《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救治的基础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待出版;2008年参译《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人民卫生出版社待出版。,女,43岁,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云南省妇产科分会委员,昆明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1985年7月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留附一院妇产科工作迄今。其间,1989年在上海中医药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妇科专业攻读硕士,1992年7月获医学硕士学位;2003年在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人类遗传中心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7月获博士学位。2003年4月到5月间作为卫生部特邀专家参加英国DEFID项目研究。2006年1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往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做访问学者一年。近五年撰写论文并公开发表30篇,其中4篇被SCI收录。先后参加过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研究,课题“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性周期β—内啡肽变化”,获2001年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二),“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获2006年昆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子宫腺肌病E-cad、MMP-2的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研究”获2006年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一)。目前已培养研究生15名,临床方面主要擅长中西医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孕症等的治疗及各种妇科手术。

《妇科炎症防治288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合编《专家医案精选》 金盾出版社 参加编写《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诊疗规范》 参加编写消异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中国医药学报 2002;(4):223第一作者消异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6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4):60 第一作者李光荣教授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1)87 第一作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与实验研究。2002年中国中医药年鉴。第一作者。痛经的实验研究。2003年中国中医药年鉴。第一作者。外阴白斑的治疗。2003年中国中医药年鉴。第一作者。卵巢早衰的治疗与研究。2004年中国中医药年鉴。第一作者。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2005年中国中医药年鉴。第一作者。归翘栓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58 第三作者。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不孕的主因之一

台湾试管婴儿之父曾启瑞医师表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很常见的疾病,尤其介于生育年龄的女性是子宫内膜异位症高危险群。

女性月经来的时候,大部分的经血会由 *** 排出,但有少部分的经血可能会产生逆流跑到腹腔,其逆流经血中的内膜碎片会生长附着在卵巢或膜腔壁上,造成卵巢组织的破坏或是输卵管粘连、发炎,进而导致不孕。

研究也显示,一般育龄妇女患有不孕症的机率约15%,但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罹患不孕症的机率高达30-50%,可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造成不孕症的主因之一。

及早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助怀孕

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不易发现,所以,多数患者平均延误就医6-7年,有些是症状恶化造成不孕,才开始接受治疗。

如果是较轻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会考虑采用药物或针剂治疗,目的是造成假性停经,使异位的内膜组织逐渐萎缩,停药之后排卵慢慢会恢复正常,如果超过5公分以上的囊肿则会考虑用腹腔镜方式摘除。

想要怀孕的女性如果有接受治疗,不管是人工受孕或试管婴儿,都会比没有治疗的患者提高成功受孕率。

想要有好孕医师小叮咛

曾启瑞医师表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症状严重,治疗会更加复杂且容易复发,怀孕的机率也比较低,能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一定是比较好的,所以,有相关症状的女性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筛检。

曾医师在今年发表的论文研究中也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塑化剂偏高,所以,他建议日常保健上,要减少塑胶制品的使用,同时少用香水、乳液或化妆品,并且多吃含有维他命A、C、E可对抗自由基的食物,以减少塑化剂对身体的伤害。

▲曾启瑞医师

现任/

台北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

台北生殖医学中心创办人tfcivf.

台北医学大学名誉教授

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学会理事

台湾子宫内膜异位症学会理事长

宫颈癌论文文献

中外医学家联合研制出了一项可在两个半小时左右快速筛查宫颈癌的技术。9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这项名为HPV快速筛查法(careHPV)的技术与现在普遍使用的两种宫颈癌检测法相比,能够更加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到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导致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该研究项目临床试验的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乔友林教授说:“临床检测结果显示,这项技术的假阴性率为10%,假阳性率为16%,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使用的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比较令人满意。” 在美国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下,流行病学家乔友林和他的研究团队与美国卫生科技推广研究所(PATH)和德国凯杰公司(QIAGEN)合作,历经5年,研究成功了这项筛查技术。 与目前通常使用的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技术相比,HPV快速检测技术实验设施简单,操作容易。乔友林说:“乡村卫生员经过基本训练,就能很好地掌握这个技术,而且,可以在没有水电的情况下操作。”他率领研究团队在山西襄垣县和武乡县,采用三种方法——HPV快速筛查法(careHPV),醋酸染色后观察(VIA)法,以及杂交捕获二代技术检测(HC2)法对2388名30-54岁妇女进行了对比检测。 结果表明,HPV快速筛查技术,识别宫颈癌与高度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大大优于醋酸染色后观察法,并与杂交捕获二代技术的检测准确度相差不大。 这项技术在中国应用获得成功,改写了宫颈癌生化检测技术的历史。“它的准确度与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相差甚小,但费用却比它少10倍,”乔友林说。 作为一种面向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宫颈癌预防的实用方法,HPV快速筛查技术拥有广阔的前景。 HPV病毒几乎在所有子宫颈癌病例中都存在,是引发子宫颈癌的元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子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威胁妇女健康的第二杀手。全球每年大约有47万妇女罹患宫颈癌,中国约有10万,其中70%是农村妇女。著名艺人梅艳芳和李媛媛,都不幸死于这一疾病。 自巴氏涂片1941年问世以来,宫颈癌早期病变检出率增加,全球宫颈癌发病率下降了80%。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该技术却比较困难。 乔友林说,“首先,它需要建立高标准的细胞学检查系统,以及培养训练有素、能准确阅读巴氏涂片的细胞学技术人员,这两方面所需的费用都相当可观。”另外,巴氏涂片的敏感度并不令人满意,假阴性率约可高达40%。 从理论上讲,液基细胞学加杂交捕获二代的HPV检测技术是最佳检测方法,其假阴性率为2%,假阳率为15%。“唯一的问题是,做一次这样的检测需要花费500多元人民币,即便是对大城市的工薪阶层妇女也太高了。它只适合深圳等高收入城市,”乔友林说。目前,醋酸染色观察法是贫困地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模式。这个检测只需要10元人民币,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他说,“如果妇科医生不熟练,或没有接受良好的培训,肉眼观察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可以高达40%和20%。” 尽管国际上研究开发的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获准上市,但是,疫苗只能预防70%左右的宫颈癌,而且对已经感染HPV病毒的妇女不起作用。 因此,HPV病毒的检测对防治宫颈癌仍然至关重要。研究出经济、准确、安全、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也因此成为学术界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妇女一生中能做一次,作到早诊早治疗,那么,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望下降三分之一,”美国卫生科技推广研究所的约翰·瑟拉斯(John Sellors)博士说。

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随访中的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随访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HPV-DNA检测(HC-2)、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对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174例病人进行追踪随访。

结果经规范治疗后随访过程中,术后1、3、10与22月HR-HPV-DNA检测预测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与,阴性预测值均为100%。

宫颈锥切组1、3、10及 22月HPV阴性率分别为、、与;全子宫切除组1、3、10及 22月HPV阴性率分别为、、与;广泛子宫切除组1、3、10及 22月HPV阴性率分别为、、与。

结论HR-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后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针对不同级别病变采用的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清除HPV感染,但其转阴需要一定时间。

治疗后HR-HPV仍阳性者应及时进行干预,以减少病变复发。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宫颈肿瘤;随访研究

[ABSTRACT]ObjectiveTo approach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 in the follow-up of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using HPV-DNA testing (HC-2) and thin-layer liquid-based cytology (LCT) on 174 patients,whose postoperative histological diagnosis was cervical cancer or precancerous lesion.

ResultsWith standard treatment, After 1 month,3 months,10 months,22 months of follow-up, HR-HPV-DNA test results can predict residual or recurrent lesions, and it’s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 , , , respectively;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all 100%.

After 1 month,3 months,10 months,22 months of follow-up, HPV-negative rates of the patients who had cervical conization were ;the rates of the patients who had hysterectomy were ;and the rates of the patiens who had radical hysterectomy were dete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ervical cancer and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follow-up.

The surgical modes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disease can removal HPV infection effectively. However,it perhaps takes some time.

After treatment,the HR-HPV-positive patients should been intervened in oder to reduse the residue or recurrence.

[KEY WORDS]human papillomavirus; uterine cervical neoplasms; follow-up studies

目前根据我国国情,预防宫颈癌最有力的措施是消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

但有研究显示,CIN经宫颈锥切术后残留和复发率仍达到~[1-2],因此随访监测不可轻视。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 生殖道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病原学因素[3],但其对病变预后的影响,各文献报道不一。

本研究旨在对宫颈癌及CIN治疗前后HR-HP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借以评估宫颈病变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情况。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2006年9月1日—2007年4月30日,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均行严密随访的宫颈癌及CIN病人174例,年龄22~56岁,平均岁。

所有病人治疗前均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及HR-HPV检测,经规范的治疗后随访中复查LCT及HR-HPV,随访时间为术后1、3、10个月,3次结果均正常后则每年随访一次,检测结果异常的病人行阴道镜检查。

随访时间最短者2年,最长者年,平均年。

研究方法

检测对受检者进行HR-

HPV机会性筛查,以细胞学涂片采样后,采用美国Digene公司的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2Ⅱ)的采样工具包从宫颈管采集相应标本,检测目前已知的13种致癌型HPV-DNA,检测标本以HPV-DNA≥ ng/L为阳性。

标本均采用Autocyte液基薄层制片机(美国Tripath Imaging公司产品)制片,全自动巴氏染色。

按照细胞病理学系统(TBS,2001)标准进行诊断。

宫颈病理学检查对因细胞学异常而HPV检测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病变或HPV反复阳性的病人行宫颈3、6、9、12点钟及可疑病变处多点活检,对宫颈活检异常者根据宫颈疾病诊治指南进行相应的`治疗。

所有病理标本由病理科医师进行阅片,以病变程度最重处作出最终的病理诊断。

诊断标准连续两次细胞学检查均正常且阴道镜检查无异常即认为无残留或复发,无论HR-HPV-DNA检测结果如何;组织学证明存在任何级别的CIN均认为存在病变残留或复发[4]。

所有肿瘤经根治性手术切除且标本切缘无肿瘤,初次手术1年后又出现肿瘤的,定为术后复发;如果手术后术野内大体肿瘤持续存在或初次手术后1年内局部肿瘤再现的,称为术后肿瘤未控[5]。

2结果

术后HR-HPV-DNA检测阳性与阴性预测值

经规范治疗后随访过程中,存在病变残留或复发(宫颈癌为术后未控或复发)者共16例,术后1、3、10与22月HR-HPV-DNA检测结果阳性预测值分别为、、与,阴性预测值均为100%。

术后HR-HPV阳性与病变残留或复发关系

经规范治疗后宫颈癌组与宫颈病变组各8例病变残留、未控或复发。

1个月随访时HR-HPV阳性者随访结束后癌前病变残留或复发率为(8/44),宫颈癌未控或复发率为(8/23);3个月时分别为(8/38)、(8/14);10个月时分别为(8/19)、(8/10);22个月时分别为(8/19)、(8/16)。

不同手术方式后HR-HPV清除率比较

本文90例行冷刀锥切术的病人术后1、3、10与22月HR-HPV阴性的例数分别为59、62、79与78例。

34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术后1、3、10与22月HR-HPV阴性的例数分别为21、24、26与27例。

50例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病人术后1、3、10与22月HR-HPV阴性的例数分别为27、36、40与34例。

其中,冷刀锥切组和全子宫切除组术后10、22月阴性率差异不明显,广泛子宫切除组术后22月阴性率反而较术后10月下降。

3讨论

术后HR-HPV感染情况与宫颈病变残留或复发的关系

研究证实,HR-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因素,其感染是否持续存在对宫颈癌及CIN的发展和转归至关重要[6]。

HPV阳性者在随访过程中确诊为CINⅠ的概率为阴性者的倍,发展为CINⅡ和CINⅢ的可能性为阴性者的倍,且HPV检测可预测宫颈癌病人的预后,HPV阴性者其累计无瘤生存率为100%,而阳性者仅为56%[7]。

经合理规范的治疗后,CIN复发、持续和进展为浸润癌的发生率仍比正常人高4~5倍,其危险因素来自于多个方面。

然而,有文献报道,年龄、锥切术的病理结果、腺体浸润、宫颈内的边缘情况、间质浸润及宫颈内搔刮术结果并不是病变残留独立的高危因素,而术后HR-HPV的清除情况却直接影响病变的残留或复发[8]。

NAGAI等[9]认为,HPV阳性是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标志。

本研究对174例行规范治疗后的病人进行随访,结果显示,术后1月HR-HPV的感染情况与病变的残留或复发密切相关,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阳性者中病变残留或复发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由此可见,术后应早期进行随访,对于HR-HPV阳性者,应及早采取措施,并严密监测。

我院对术后3个月随访时HPV仍为阳性的病人进行干预治疗,并缩短随访间隔,以密切监测HPV负荷量的变化情况。

文献报道,CIN病人经干预治疗后,大于50%病人的HPV感染可在个月内清除,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宫颈HPV携带率[10]。

对于细胞学无异常且HR-HPV阴性者,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

不同手术方式疗效评价

有的学者认为,绝经后是CIN复发的高危因素[8];也有研究报道,对于CIN Ⅲ,锥切可完全替代全子宫切除术,即使老年病人也不例外[11]。

故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病变级别的处理还存在一些争议,尤其是绝经后的CIN Ⅲ病人,因其鳞柱交界部受性激素影响内移,其手术方式选择存在差异。

本组纳入研究的174例病人,不同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相应级别的CIN,并可有效清除其HR-HPV感染,在术后1、3、10月的3次随访中其阴性率均存在较大差异,可见术后HPV清除需要一定时间,资料显示为8~10个月。

本研究中术后1月HPV阳性者可在术后3月~1年的复查过程中转为阴性,其中18例持续阳性者16例细胞学存在异常,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病变残留或复发。

因此,病人术后HPV阴性或其负荷量持续降低提示病变预后良好,对于术后HPV检测持续阳性且呈升高趋势者应高度警惕其病变残留或复发。

本研究结果中,广泛子宫切除组22月HPV阴性率较术后10月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行广泛子宫切除术者病变程度较重,术后复发率较高;其次,这部分病人术前HR-HPV负荷量较高,拷贝数多,清除困难;再次,部分病人依从性差,术后未行彻底辅助治疗,以及病人自身免疫力较差,再感染可能性大等多种原因导致此部分病人术后22个月的HPV阴性率低于术后10个月的阴性率。

由此可见,宫颈癌病人术后应相对缩短随访间隔,并延长随访时间,针对术后HPV阳性者更应密切监测,并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毕蕙,廉玉茹,李克敏. CIN Ⅱ~Ⅲ LEEP治疗后随访情况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22:37-39.

\[2\]SIRIAREE S, SRIS O J, KIET P C, et al. High 2 grade squamous intraep ithelial-lesi on with endocervical cone margin involvement after cervical l 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what should a clinician do\[J\]? Asian Pac J Cancer Res, 2006,7:463-466.

\[3\]KHAN M J, SCHIFFMAN M, JERONIMO J. et al. Accurac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in primary screening of cervical neoplasia: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study in India\[J\]. Int J Cancer, 2005,116(5):830-831.

\[4\]IMMACULADA A, AURELI T. Pre-and post-conization high-risk HPV testing predicts residual/recurrent disease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CIN 2-3\[J\]. Gynecologic Oncology, 2006(103):631-636.

\[5\]连利娟. 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94-402.

\[6\]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1):29-32.

\[7\]郎景和. 宫颈病变的诊治\[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5,14(5):341-352.

\[8\]周明,马小玲.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锥切术后残留/复发的研究现状\[J\]. 中国肿瘤临床, 2007,34(9):536-538.

\[9\]NAGAI Y, MAEHAMA T, ASATO T, et al. Persist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fter therapeutic conization for CIN 3: is it an alarm for disease recurrence\[J\]. Gynecol Oncol, 2000,79:294-299.

\[10\]PARASKEVAIDIS E. The role of HPV DNA testing in the folloe-upperiod after treatment for CI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tilerature\[J\]. Can Treat Rew, 2004,30:205.

\[11\]戴志琴,潘凌亚,黄惠芳,等. 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后切缘的评价\[J\]. 中华肿瘤杂志, 2007,29(2):153-154.

现阶段我国的护理 教育 基本上是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很多开设护理专业的医学类院校把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了护理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术的训练方面,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护理 毕业 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倪平。 舒适护理在对疝气患儿进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7,(04):177-178.

[2]张娟慧。 舒适护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7,(03):160-161.

[3]邱文丽,戴举响,胡小艳,仲小宁。 舒适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02):128-130.

[4]王满金,廖俪娣。 舒适护理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04):44-45.

[5]莫然。 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04):53-54.

[6]毛智慧,张欢,孙晓婷,刘晓亭。 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7,(05):513-517.

[7]徐建波。 硬膜外分娩镇疼孕妇中舒适护理的运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1):223.

[8]林健,杨英,何育教。 舒适护理在创伤性血气胸急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4):56-57.

[9]杨明英。 剖宫产留置尿管患者120例舒适度的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4):99-100.

[10]吴妙君,林丹凤,周利琼,张君平,文艳。 舒适护理干预对妇产科肿瘤手术患者焦虑和抑郁影响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7,(04):101-103.

[1]李峰.韩杰临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0,24(lC):266-267

[2]谭静.朱京慈.鲁芳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1,(4):110-111.

[3]袁长蓉.王志红.陈国良.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42-44

[4]黄金月高级护理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李霓,郑荣寿,张思维,等.2003~2007 年中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

[6]张锐,孙美榕,张正,等.基因治疗与人类健康[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 24(1):84-90.

[7]蒋超.徐丽华.ICU人工气道吸痰最佳护理实践标准研究现状及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18-20

[8]黄世英.李连梯.朱文平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吸痰的时机和 方法 [J].广东医学.2013,34(8):1308-1310.

[9]何秀曼.许倩茹.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35-336

[10]童亚林.缪洪城.冯小艳.等.加强呼吸道管理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1):6-10

[11]刘广琴.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最佳时机的探讨[J].当代护士.2010,3(专科版):105-106

[12]江方正.李雪.叶向红等.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28-130

[13]蔡瑞霞.介绍一种新的气管切开换药方法.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29

[14]毕娜,王建荣.静脉输液技术环节风险评价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61-763

[15]毕娜,吴冬梅,王建荣.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13-1615

[1]杨柳凤。 舒适护理对于牙周龈下刮治患者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2017,(07):146-147.

[2]窦中娜。 舒适护理在呼吸机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17,(06):928-930.

[3]余健。 舒适护理对肛肠手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02):238-240.

[4]左海琴。 舒适护理对老年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7,(09):1087-1088.

[5]魏虹。 浅析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中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8):255-256.

[6]张玉萍。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03):467-468.

[7]何敏仪,骆燕香。 慢性咳嗽应用舒适护理的价值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8):100-101.

[8]刘燕,隗春燕,姜永光。 冠脉支架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围术期的舒适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7,(05):447-449.

[9]齐乐。 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7):223-224.

[10]胡林爱。 协同护理对白内障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探析[J]. 临床医药实践,2017,(03):230-232.

[11]陈艳。 萧式双C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对面颅骨多发骨折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3):51-53.

[12]蒋艳。 舒适护理与健康教育对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率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3):48-49.

[13]黄纪媛,侯晓燕,诸运青。 健康教育结合舒适护理对阑尾炎手术病人疼痛、负性情绪及身体恢复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7,(06):650-653.

[14]王文川。 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护理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6):210.

[15]孟伟。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舒适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7,(06):132-13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