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青少年体能锻炼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10:48:58

青少年体能锻炼研究论文

论文和报告有什么关系吗

对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转载)罗田县骆驼坳镇中心学校 唐东曙 张锦平(438616 罗田县骆驼坳镇北街54号 0713-5773188)【摘 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农村学校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座谈访问、资料收集、网络交流等方式方法,探讨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条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章立制确保落实到位、把握主渠道推进改革创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建议。【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素质 对策建议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校园群众体育氛围。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我县教育、体育和共青团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各方联手,上下联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掀起了全县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县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10月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得到了广泛开展,学校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使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在60分钟的七彩阳光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与局限,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进一步提高。2、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少数学校没有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实施机构;二是虽成立了机构但没有覆行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合力;三是组织领导中存在前后不一致,内外不一致现象。3、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少数学校还没有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存在被动应付现象,部分学校虽有较好的运行机制,但是没有长期坚持运行,部分学校的运行机制受其它因素干扰多,随意性较大。4、活动实施有待进一步创新。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全代替的阳光体育活动;二是完全脱离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和平台,另搞一套;三是有的学校阳光体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学校的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学生疲于应付;四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式方法、活动组织、活动内容等因循守旧,缺乏开拓与创新精神。5、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三是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教育视导检查等进行有机结合起来。6、条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缺乏专门化的体育教师,制约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必要的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三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等设施没有或是不达标,制约了运动的广泛开展。二、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愿意;二是由于家长、教师的较高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无形中导致学生压缩参加阳光运动的时间,少参加或是不参加锻炼;三是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或是活动组织不到位,或是参与面不广泛,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2、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除中心小学外,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学生活动的场所,体育设施欠缺,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3、教师方面的原因:由于部分教师受应付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局限性,以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之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会使学生变得更加不好管理,所以在有意与无意中限制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4、家长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阳光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不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5、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主要还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至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如何,效果怎样,社会上不太关心也不会关心。三、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建议(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1、要认真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必须一以贯之,而不是跟风,不是仅仅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2、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正确理解基础教育的本质和质量观。教育是造就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不仅总是与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忽视了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3、重视阳光体育,发挥阳光体育的育人功能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构建运行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指导各校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要按照“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做到100%学校开展这项活动,100%学生参与这项活动。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主管校长分管,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实行管理责任制,通过“五负责”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即:一是领导负责,组织、指挥晨间锻炼和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校长、行政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二是体育老师负责,对于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活动锻炼的指导的负责;三是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按时、按要求参与活动锻炼,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活动(班主任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表现纳入学期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四是副班主任负责,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活动锻炼,加强安全监管;五是大队部负责,对全校各班级参加活动锻炼的表现、进出的纪律及安全进行督查,结合学校的“五好”竞赛负责组织评比。(三)加强宣传,普及知识,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大张旗鼓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四)建章立制,明确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学校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安排、作息制度、管理制度做了一些调整,更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更有利活动的开展。学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构建阳光体育工程完备的体制放在首位,以制度来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加强管理,将各项有针对的措施落实到位。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总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要求学生努力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学生平时体育锻炼情况以一定比例(8—10分)计入中考体育考试总分,激励学生主动锻炼身体,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五)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 1、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配置和编排上,从学科特征出发,遵循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对阳光体育的求知求学需求,注重教学安排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的三者有机结合,在小学、初中阶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型课程为主。学校并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选择和安排一些农业生产劳动、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学校特色活动、新兴时尚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2、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实行“合班分组选项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对参与课外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按相应时间计算其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各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并向家庭、社区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六)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可以计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健身操比赛、跳长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第二学期举行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研组、各班以及学生会文体部要制定出切实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各校可以在原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毽绳等常规项目比赛基础上,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特点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把“冬季三项”、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列入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更多的学生参加,进一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1、保证活动开展时间:各学校要科学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要确保学生每天有锻炼的一小时,这是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常抓不懈的重要方面。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在制订与安排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时,一方面严格控制学校总体文化教学课程时间的总量,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视学生生活和学习作息时间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迟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和提前晚自习下课时间。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中,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开足、开齐体育课,实行“3课2操2活动”,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2、增加活动经费投入: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3、调配体育师资力量:各学校要在配齐专业、专职的体育教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选聘必要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4、完善配套体育设施:各学校要增加投入,配套、完善必要的阳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满足需要。还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发一些适合农村实际的阳光体育活动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广泛的活动资源了。(八)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 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规则等可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发展。各学校除了选派学生代表参加市、县级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键、健身操、集体奔跑等竞赛项目外的任务外,重点还是要是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组织开展相应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并且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和学生健身需求,依靠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模式,拓展武术、棋牌、台球、拉拉队等各种小型多样、简便灵活的体育健身活动。实现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九)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行的科学指导 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新学期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要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监测,检查监测指标要涵盖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疾病等指标。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监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各学校根据当前学生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世纪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在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一些加强性、针对性的训练。学校做好“阳光体育运动”记录,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指导,切实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对学校及教师体育工作的管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管理1、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一是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沙坑沙质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杂物、单双杠、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二是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护,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三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人体各器官机能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而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另外,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会使人体体温略为升高,肌肉和肌腱的粘滞性减少,弹性和伸展性增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运动,这可使人体恢复平静,消除疲劳,使紧张的人体机能放松,尽快适应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2、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防护。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通过自我检查,了解对锻炼内容和运动量的适应情况,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关于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关系的调查报告研究背景:当前,面对升学等诸多压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平时只注重学习,而忽视了体质。一味地在教室里学习,课余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并不是很多,而且课间在教室睡觉已成为严重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质下降,肥胖率升高,近视率升高等问题,这些将直接影响人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因此,为了改善现状,我组进行了此次研究性学习,希望更多的学生朋友加和主到运动的行列。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萧县中学,初、高中各个年级(包括实验班和普通班)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走访调查、实验证明法1)问卷调查法调查方法:发放问卷 发放范围:萧县中学、高中各个年级发放数量:共发出200份,收回190份。调查问卷分析通过调查,我校学生(所调查的高中生、初中生)在课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数的35%,而65%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并不锻炼,宁愿在教室里睡觉,写作业,而不愿锻炼。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利学习的,我组通过上网查询、查阅资料了解,大脑仿佛一部复杂的机器,但不是一种恒动的机器,是人体中最高级的记录器官,对各种刺激非常敏锐和脆弱,学习工作时间长了,其结果会使大脑血管压务增大,再现保护性意识(暂时性疲劳),在生理上引起头昏、眼花、脑胀、反应迟纯,在心理上表现不集中,思维缓慢,反应力降低,还情绪暴动、忧虑、厌烦、疲倦等。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不但毫无效果,久而久之,还会使大脑和意志失调,造成神经衰弱,不但影响智力发育,而且更重要的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当疲劳出现时,若能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供给大脑充分的养料,合成蛋白质加快,使大脑抑制与兴奋、功能的相互转换,疲劳就很快消失。通过以上资料分析,在课余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我组通过对成绩的优差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分析,35%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成绩优异者占调查人数的52%,(其中8%上等成绩,44%中等成绩)。由此得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要比成绩较差的同学更重视体育锻炼。这也证明了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并不都是书呆子,多数同学能够较好地把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这也证明了我组的观点。适当体育锻炼可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当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够或过度,也会造成负面影响。据调查,学生中有39%的同学认为每天能锻炼小时,29%的同学认为每天锻炼小时,其实这都是很合理的。如果每天锻炼的时间过长和强度过大,就会使身体消耗过多能量而感到疲劳和精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效果,反之中学生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时间应为每天至1小时),保持适当的锻炼强度,不仅可以确保学生每天的锻炼效果,而且还会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我组通过调查分析,“锻炼是否会提高学习效率”这一问题,得到:我校60%的同学认为锻炼会提高学习效率。并且有74%的同学认为体育不会影响学习。我们通过调查“对学习有利的方法”的问卷分析,在我校被调查的学生范围内,49%的同学认为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有利于学习的方法,而27%的同学认为体育锻炼是有利于学习的。由此得到,他们大多数认为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的效果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体育锻炼,这是不可否认的,由此可见,体育锻炼是帮助我们学习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我们通过网上查询相关资料和实践证明,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对疲劳的耐受力,可以使疲劳的视觉、听觉提高30%,同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促使明脑释放内啡状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能促使智力发育,帮助记忆,对提高学习效率作用显著,从而证明了我组以上的观点。其实,体育锻炼,不仅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而且还要注重时间安排的合理性,通过问卷得到:32%的同学在早上锻炼;20%的同学在中午锻炼;20%的同学在下午锻炼;24%的同学在晚上锻炼。其实,在下午或晚上进行体育锻炼是很科学的,由查询资料可得:根据人体生物钟节律,最佳时间是下午5点钟和接近黄昏的时间锻炼,这时的人体处于最佳状态,进行体育锻炼效果最好。问卷调查的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每天锻炼,学习效果最佳,并认为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加体质,调配节身心,陶冶情操,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自己精力充沛,更加健康,保持一个清醒头脑,减少学习压力,集中注意力,放松身心,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思维活跃,有利于身心健康,保持平和的心态。2)走访调查法调查范围:萧县中学校园内,利用早上时间调查锻炼或读书的人(包括各个年级)调查人数:32人为了收集更丰富的信息,获得更多详细的资料,我组又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接近60%的同学在课外不参加体育活动,他们宁愿呆在教室里,也不愿意充分利用那课间10分钟,原因是他们认为这几分钟时间的蹦蹦跳跳只会让他们消耗体力,更加乏力,可经研究表明,适当体育锻炼可消除疲劳,提高脑力活动的效率。所以下课之后多做些放松性的活动,会使我们的课堂紧张学习气氛得以调配节,也使下节课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由于我校体育场地和设施有限,因此学生的体育活动也只能以跑步为主,以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活动为辅。但我校操场正在修建过程中,不久就会竣工,相信有了新操场,同学们的体育活动会更加丰富。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约43%的同学选择在早上运动,的学生在下午和晚上运动,这样的运动时间还是比较合理的,早上运动之后,使得一天的精力都很充沛,而根据人体生物钟规律,暮练的效果更好。将被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相比较,可得出: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成绩为上等或中上等,而其余的人每天锻炼时间持续在1个半小时左右,成绩偏差,而科学的运动时间为.5-1h。这表明,过度的体育锻炼不仅达不到锻炼对学习的促进作用,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的同学认为锻炼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另外还有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会提高学习效率,但经我们口头调查表明,高三毕业班的同学平时不愿意主动去运动,而锻炼时间也经常被文化课老师占用,导致他们每天都不停地学习,大脑得不到休息,因此他们普遍都感觉到乏力,学习效率低。另外,我校有的人认为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劳逸结合是最有利于学习的,适当的体育锻炼被排在第二位,而题海战术被排在第三位。确实,将体育锻炼与学习结合在一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天到晚闭门苦读,不是良策,不要死读书,而忽视了身体健康。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让同学们正确处理好体育运动与学习的关系。要让同学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适当的运动,既不能耽误学习,又可放松神经,调节心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关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梦之队的实践活动是:每天早上7:50—8:00,五个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10分钟的体育锻炼(跑步),另一组不锻炼,然后两组人员回到教室后,在相同的前提下(如:单词是没学地这的,大家之前都不会,大家花相同的时间背相同的单词)。两周后,我们从12天的实践日期中随机抽取其中4天应记忆的单词,找另外的一个人进行提默单记号。通过整理,计算实验材料分析得到两表所示的实验数据:梦之队各成员默对单词的个数表个 天数数人名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袁 梦 2 8 10 6陈 珂 1 7 7 5刘 敏 3 6 10 8王铭铭 3 8 6 5程好强 3 3 3 8注:默写的单词总数为10个。梦之队各成员单词遗忘率表个 天数数人名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袁 梦 80% 20% 0 40%陈 珂 90% 30% 30% 20%刘 敏 70% 40% 0 50%王铭铭 70% 20% 40% 50%程好强 70% 70% 70% 20%注:以上两表中,第4天和第7天为袁棼、陈珂、刘敏锻炼日期。第1天和第10天为王铭铭、程好强锻炼日期。小组间的比较:第1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70%,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80%。第4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30%,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45%。第7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10%,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55%。第10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35%,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队员自身比较:袁梦:锻炼时的遗忘率为10%,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60%。陈珂:锻炼时的遗忘率为30%,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55%。刘敏:锻炼时的遗忘率为25%,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60%。王铭铭:锻炼时的遗忘率为60%,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30%。程好强:锻炼时的遗忘率为45%,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70%。注:由于王铭铭同学是走读生,每天早上都跑着来到学校,运动量有些偏大,所以她的记忆效果并不理想,也是情有可原。通过比较可以得出:无论是从小组间的比较,还是队员自身的比较,锻炼之后记单词的遗忘率明显低于不锻炼记单词的遗忘率,这一点在袁梦和刘敏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由此,可以得出:体育锻炼的确可以提高人们的记忆力,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体育锻炼建议书我们通过问卷、走访等调查及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得知: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我们的身体及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劳逸结合,那么我们的学习效率就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为了倡导更多的学生朋友参与到运动中来,更加轻松快乐地学习,我们特地拟定了这份建议书。具体内容如下:一、对学生的建议1、积极参加体育课。体育课给我们提供了锻炼身体的机会,而且在体育课上,老师会教给我们一些运动的基本要领和注意事项,让我们的锻炼更加科学有效。2、坚持每天早上和课外活动各锻炼半个小时。由于我校目前体育场地和设施有限,所以如果以班级的形式跑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众多的运动类型中,益智作用较好的就有跑步。而且晨练有利于活跃我们的大脑,使我们精力充沛。3、课余时间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下课之后,大脑是很疲劳的。如果我们能走出教室,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我们的大脑就会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使得更加灵活。4、毕业班学生更就注重体育锻炼。高三学生不但学习任务重,而且有巨大思想压力,所以对学生的体质要求更高,所以毕业班的学生应更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为此,我们建议,高三学生每天要跑步不少于1000米,每天锻炼的时间最好不少于半个小时。同学们,相信劳逸结合会提高你们的学习效率,生命中多一点儿运动的刺激,就多一些活力,请记住“生命在于运动“。二、对学校的建议1、加强体育锻炼意义的宣传。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了体育锻炼的好处,学生们才会积极主动得去运动,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喜欢上运动。2、增加一些体育锻炼的设施,如: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是体育锻炼的一种辅助工具,它也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而我们学校的体育设施却很少。如果能适当增加一些,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一定会有很多帮助的。3、体育器材室应在课外活动时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器材,让学生凭证明可以借到器材。跑步是很最单调的锻炼形式,如果能借助器材进行锻炼,相信学生课余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都会提高的。尊敬的领导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请你们也多关注一下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吧。研究性学习小组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关系程度的探讨高二( 20 )研究性学习小组 指导老师:徐 波在应试教育遭到全社会口诛笔伐的今天,分数依然决定学生命运,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在有些学校依然是空洞的口号。多数人认为学习效率总会和时间成正比,付出的时间愈多,收效就愈大,学生们的天职就是学习,抓住分分秒秒的时间学习是最重要的,因此很多老师和家长不让学生们去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一旦要安排开展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就难免会引起一些领导、老师和学生家长的疑虑和不安,甚至反对,长此以往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身体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学生群体中体型发胖.近视率明显提升,身体发育极不协调等症状屡见不鲜。超重与肥胖、视力下降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毕业班的同学为了迎接考试,几乎整天都呆在教室里,一天要学习十四个小时以上。如此大强度超负荷的工作,身体健康该如何保证。那么青少年学生究竟应该怎样去学习、生活,才能既有利于健康成长,又能保持高效率的学习呢?大家知道,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我们的身体及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如果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能够做到劳逸结合,那么我们的学习效率就事倍功半。如果一直学习,而不去调整和放松神经,那么学习效率只能是事半功倍,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那么,正常的体育锻炼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文化学习呢?我们首先看看体育锻炼好处就不言而喻了。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且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肺泡通气量提高,血液含氧量增大,从而增加、改善大脑供血供氧,使人的反应加快,思维更加敏锐,记忆力增强,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高。1、体育锻炼能促进我们智力的发展。健康的身体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身体与智力相互联系,是辨证的统一,智力的增长和发展,要求体力也要得到相应的发展,而身体素质的提高,又是改善智力活动的条件,对于人们的学习能力会产生积极影响。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体育于吾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而收效远。”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在教育上,实践必先于理论,而身体之训练须在智力训练之先。”这些论述都集中说明了智力的发展必须以强壮的身体为基础,这完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许多种体育活动,要求参加者能迅速准确的观察和判断对方的动作和意图,快速作出正确的反应。于是,在这种游戏中,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同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都比较敏锐,大脑神经细胞的反应速度、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也较强。经网上查询,日本科学家Kisou Kubota在不久前也开展了一项关于体育活动与学生学习智力的研究。在研究中,研究人员让七名年轻人每次慢跑30分钟,每周2到3次。在坚持了12个星期后,所有智力测试分数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完成测试的时间也缩短了。这项研究有力的证明了体育锻炼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2、体育锻炼能增强记忆力,还能丰富想象力。 参加体育活动需正确记忆各种动作名称、技术结构、动作要领等,同时还要在脑中想象运动的动作图像,这种明显的体育文化传递性质,直接培养了记忆力、丰富了想象力。相关资料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脑的发育,增加大脑皮层厚度,增多脑神经细胞树突的数目。体育锻炼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感情,锻炼学生意志,培养性格,这已众所周知。而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的动机,成为激励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不知不倦的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针对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记忆力,我们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活动得到了证实。我们五个人分成两组,每天早上7:50—8:00,一组进行10分钟的体育锻炼(跑步),另一组不锻炼,然后两组人员回到教室后,在相同的前提下(如:单词是没学过的,大家之前都不会,大家花相同的时间背相同的单词)。两周后,我们从12天的实践日期中随机抽取其中4天应记忆的单词,找另外的一个人进行提默单词,检查记忆的效果。实验数据如下:梦之队各成员默对单词的个数表:个 天数数人名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袁 梦 2 8 10 6陈 珂 1 7 7 5刘 敏 3 6 10 8王铭铭 3 8 6 5程好强 3 3 3 8注:默写的单词总数为10个。梦之队各成员单词遗忘率表个 天数数人名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袁 梦 80% 20% 0 40%陈 珂 90% 30% 30% 20%刘 敏 70% 40% 0 50%王铭铭 70% 20% 40% 50%程好强 70% 70% 70% 20%注:以上两表中,第4天和第7天为袁棼、陈珂、刘敏锻炼日期。第1天和第10天为王铭铭、程好强锻炼日期。实验结果表明:第1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70%,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80%。第4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30%,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45%。第7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10%,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55%。第10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35%,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队员自身比较:袁梦:锻炼时的遗忘率为10%,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60%。陈珂:锻炼时的遗忘率为30%,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55%。刘敏:锻炼时的遗忘率为25%,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60%。王铭铭:锻炼时的遗忘率为60%,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30%。程好强:锻炼时的遗忘率为45%,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70%。注:由于王铭铭同学是走读生,每天早上都跑着来到学校,和其他组员的正常锻炼时间不能达到一致,他的锻炼时间和强度有些偏大,因而影响了记忆的效果。通过比较可以得出:无论是从小组间的比较,还是队员自身的比较,合理的锻炼之后记单词的遗忘率明显低于不锻炼记单词的遗忘率,这一点在袁梦和刘敏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由此可以得出:体育锻炼的确可以提高人们的记忆力,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3. 体育锻炼能给我们充沛的学习工作精力,可以消除疲劳,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爱因斯坦认为:人用于工作、学习的时间是个常数,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有充沛的精力,而充沛的精力来源于健康的身体,来源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大脑皮层有关区域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易产生保护性意志,学习效率低。适当的体育运动,会引起中枢兴奋,可使与文化学习有关区域的脑细胞得到休息。适当的体育锻炼还是一种运动性的休息,能把因疲劳而减低的视觉、听觉感受力提高30%以上,是学生的精神饱满,思维敏捷。同时,体育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使大脑获得更多的氧,从而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清华大学的学生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总结了“8—1>8”的公式,说明每天从8小时的学习时间里抽出1小时进行体育锻炼后,7小时的学习效率要大于8小时,所以说经常运动可以使脑子更清醒,有助于提高大脑对疲劳的耐受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学习的必要保障,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学习也会力不从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经过了20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学习落后,乃至留级的学生,90%不是由于思维迟钝,而是由于身体虚弱,精力不足,健康不佳所致。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好的帮助。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体育锻炼既可以强身健体,又能够促进青少年智力的发展;既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能够丰富同学们的想象力;既可以提供充沛的学习精力,又可以消除疲劳,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而这些因素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得出,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体育锻炼会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呢?面对升学等诸多压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平时只注重学习,而忽视了体质。考生为了迎考复习,连必要的体育锻炼都停止了,这对于考生是极其不利的。我校作为省级示范中学,也是皖北地区每年升学率较高的一所学校。学生的又是怎样生活和学习的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性小组进行了大量的问卷和走访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学生(所调查的高中生、初中生)在课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总数的35%,而65%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并不锻炼,宁愿在教室里睡觉,写作业,也不愿走出教室活动一下。我们走访调查的结果表明:60%的学生会因经常不进行体育锻炼而导致学习精力不足,上课时出现头晕眼花,脑涨,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急躁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我们将被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相比较,得出: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学习成绩为上等或中上等,而其余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持续在1个半小时左右,成绩偏差。通过调查,我们还得出的同学认为锻炼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另外还有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会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小组成员通过记忆单词的实验活动也证明了这一点。综上所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明:适宜的体育锻炼对我们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什么才是适宜、合理的体育锻炼呢?理论上讲: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系列练习就是适宜、合理的体育锻炼。具体而言就是根据学校体育的目的要求,在早晨、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将学生组织起来,由体育教师及班主任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如:小型的体育比赛,游戏、踢键子、打乒乓球、羽毛球、慢跑等等)使学生锻炼后具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相反,如果中小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则必定影响他们的体质健康,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其后果是严重的。如果每天锻炼的时间过长和强度过大,就会使身体消耗过多能量而感到疲劳和精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效果。如果中学生每天坚持适当合理的体育锻炼(合理时间应为每天1小时左右),不仅可以确保学生的体质健康,而且还会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学习效率与体育锻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正确的处理好课余体育锻炼与学习的关系,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学习观,要学会收发自如。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轻松有效,学习的效率才会更高。

怎样适量运动论文

怎样适量运动论文,青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运动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锻炼身体,坚持运动还有可能长高,在运动中保护好我们的关节才不容易受伤,以下分享怎样适量运动论文。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成员的身心负担逐渐加重,闲暇时间越来越少,以至于绝大部分社会成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体育锻炼,伴随而来的是各种“现代文明病”,比如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而极少部分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们也基本处于盲目的状态,没有科学的、有效的增强体质锻炼方法,容易造成各种运动损伤。

一、体育锻炼的概念

运动生理学角度: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消耗体能的身体活动,即加强机体的异化作用,使得恢复过程的同化作用增强,机体的物质储备水平提高,从而使机体向更完善的方向转化的过程称为体育锻炼。Caspersen等人认为身体活动的概念至少包括三个要素,即:由骨骼肌产生的身体位移、引起能量由低向高变化的消耗、对体质有积极影响。运动训练学角度:人们通过适当的强度的身体活动以及运动负荷对机体新陈代谢过程的一种刺激。它能引起组织系统发生兴奋,加剧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造成代谢的不平衡,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当休息后,机体出现超量恢复的现象称为体育锻炼。卢元镇教授认为体育锻炼,即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二、科学体育锻炼

(一)科学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则

赵厚亚认为:要使体育锻炼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锻炼者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即有益健康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全面锻炼原则、因人制宜原则[3]。何雪竹谈到科学的体育锻炼应注意从实际出发、保持经常性、循序渐进、全面性以及安全性这几个方面。

(二)科学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学基础

运动心理学,是关于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心里变化规律的基本理论。它是开发运动员心理能力,启发他们深刻理解做人和竞技真谛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大众体育锻炼,实际上,对于许多人来说“体育锻炼”这个词似乎还是一个陌生或可怕的词,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要锻炼,或者锻炼身体是一件被动的事情。事实上,当我们遇到超负荷的工作倍感压力时,体育锻炼通常是我们缓减压力的最有力的方式和方法。当我们生活上和感情方面不顺心时,体育锻炼同样是可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调整情绪的良方益药。

(三)科学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学基础

体育社会学是研究运动的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其行为变化规律的学科。所以,要科学的参加体育锻炼首先需要改善群体结构,放大系统功能,人个体和自己的社交网络以及各种体育锻炼场地和器材构成一个小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可忽视。个体应该根据自身年龄、性别、体育锻炼需求等不同要素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和方法;而个体的社交网络当中,自己的朋友喜欢健身的的话,同样会带动自己一起参加锻炼;如果有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就能更加轻松的实现科学的体育锻炼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对策论文篇一:《浅谈如何吸引学生正确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快速提高,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出现了问题。一个民族的生命力是否旺盛,也体现在广大的少年儿童身上。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他们的体魄是否强健、他们的意志是否坚强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而我国现在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却令人堪忧。“阳光体育”就是让青少年儿童更加阳光的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为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对于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在2006年联合进行了一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学生的肥胖率在持续增高,城镇儿童的超重率达到了,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第一大因素。除了肥胖率,视力不良率也有所上升,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为。其中视力不良的初中生成为各学段中涨幅最大的学生群体。我国青少年学生、儿童的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二位;。而少年儿童各种身体素质如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和身体机能的水平却在不断下降。

我国学生各年龄组体质健康不容乐观的状况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为此,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于2007年4月29日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在全国开展学生“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和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从相关的角度来探讨如何科学、正确的来指导少年儿童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活动,并确定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中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及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一、吸引学生走向操场。

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85%的学生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

身体素质是运动能力的基础,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是提高运动技能的前提。少年儿童处于这个长身体、增素质的关键期与敏感期的特殊生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能否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对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目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课余体育的一种形式,也是学校课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内容和手段。课余体育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少年儿童健身活动基本形式,具有突出的特点、多元化的功能以及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二、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体育课作为实现现代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固然十分重要,但是体育课时间有限,每周不过2—3学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体育课还不能独立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因此,体育课必须与课余体育相互配合,而阳光体育运动又是课余体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

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少年儿童阳光体育运动,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和实现全民健身的重要目标之一。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多彩,为能在青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提供了最基本、最便利的组织形式。

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远远超过了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从娱乐性活动、健身性活动到竞技性运动项目等,无所不包。而它的组织形式也非常的多样化,可以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也可以年级甚至全校的方式进行,还可以共同兴趣小组、各种学生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四、强调规范性与自主性。

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某些活动形式是学生必须参加的,如:早操、课间操等,属于强迫性体育活动,它对于统一确保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体育教育具有规定性的作用。但是阳光体育运动中的绝大多数活动形式是属于学生自愿参加的乐趣性很强的自主性活动,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来选择。

五、强调的学生主体性和教师的辅助性。

学生在课余体育中较少收到体育课堂那样的限制,活动自选,发自内心,倾情投入,展现自我。教师只是起到一个指导咨询的辅助性作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才能,表现兴趣,发挥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良好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才能、组织才能和创造才能,并且使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六、选用正确的运动方法,增强学生体质。

选择的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年龄、个性、特征,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地进行运动,这样才能够积极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他们乐在其中,轻松愉快地自觉进行锻炼。

青少年的身体比成年人要小,但绝对不是成年人身体的缩版,因为青少年在机能方面跟成年人相比较而言,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两者具有质的差别。生长发育是从微小量变到根本质变的复杂过程,是在体积增大的过程中,完成结构和机能的分化和成熟[2]。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此阶段会出现第二个生长发育突增期,对处于这个特殊生理阶段的青少年儿童进行运动指导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骨骼

青少年儿童的椎骨尚未完全骨化,髋骨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以软骨连接起来,到15~16岁才愈合,股骨还存在骺软骨,承受压力的能力比成年人差,维持足弓的肌肉和韧带也较弱,因此在进行力量的练习时,一般在10岁以前不宜进行负重练习,可采用抗体重的一些练习,如徒手跑、跳等。12~13岁之间可增加一些抗阻力(如拉橡皮筋)或哑铃等的力量练习。15岁以后,才可进行较大重量的力量练习,并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且青少年的骨骼骨化未完成,易变形,脊柱的生理弯曲较成人弱,缓冲作用比成人弱,故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等练习。

(2)肌肉

12~15岁,青少年儿童的肌肉体积和力量增长速度加快,这一年龄阶段的少年,可采用一些阻力和较轻的负重练习来发展肌肉力量。15~18岁,肌肉体积和力量增长的速度最快,在练习中,可以增加阻力或负重,以有效地发展肌肉力量。但对儿童来说,由于肌肉的纤维较细,肌纤维的张力小,加上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兴奋强度和维持高度兴奋的时间比成人差,对持久而紧张的肌肉收缩更容易疲劳。因此,对他们应采用动力性的力量练习,最好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

(3)营养

青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体育锻炼会消耗较多的能量,因此,要特别注意营养物质的补充,营养对少年生长发育无论在形态、机能和智力方面都会产生一时性和永久性的影响。

(4)心血管

一般青少年对强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短的运动,如60米、100米和200米跑,各种活动性游戏,徒手操及哑铃等力量性练习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而对一些长时间紧张性运动、重量过大的力量性练习及对身体消耗过大的耐力性练习等,则不宜过多采用。在安排青少年的运动负荷时,练习的强度可以稍大一些,但间歇次数应多,密度不应太大。13~14岁以后,心血管机能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可以承受更大的运动负荷,但也要注意循序渐进和区别对待。

(5)神经系统

青少年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做动作时不协调、不准确,易出现多余动作,建立条件反射快,消退的快,重新恢复也快。年龄越小,皮质抑制过程越弱,而且不完善,分化能力也就差。根据其神经中枢的发育特点,在教学与锻炼中应注意下列问题:a、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青少年儿童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组织纪律的思想教育,严格要求学生;b、在教授各种活动内容时可多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方法,如示范动作、模型等,多用简单易懂和比较生动形象的语言或口诀等形式的讲解,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应该引起对直观教学法的重视;c、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排短暂的休息,使学生的情绪饱满,精力旺盛,不易疲劳;d、活动的内容要生动活泼和多样化,中间可穿插游戏和竞赛,避免单调、重复;e、青春期神经系统受内分泌腺活动的影响,会使稳定性暂时下降,表现出动作不协调,少女更为明显,应注意区别对待。

在少年儿童进行体育运动时要注意特殊生理阶段的身体特征,根据青少年儿童的营养、骨骼、肌肉、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方面不同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合理的选择运动内容。结合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特征,选择合理、正确的运动方法,并结合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不但吸引了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健康,更有效的提高了少年儿童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了体质,使学生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对策论文篇二:《试谈如何开展科学的课外体育锻炼》

课外活动是学校在教学计划和教学课标外,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当然也有学生自发组织的课外活动。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外生活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是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有力保证,是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的最好空间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身习惯的好途径。在教育系统越来越完善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地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已受到社会的重视。 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进体质健康,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同时还要注意体育锻炼的最佳时间及正确的体育项目。

要做到科学的课外锻炼所需遵循的原则如下:

1、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优点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的,有了兴趣就有了目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觉性。这样才能自觉积极地投身于锻炼活动,要求明确“生命在于运动”的科学道理,同时锻炼过程中务必做到意念专一,抛出一切杂念。

2、适量性原则

适量性原则主要是指锻炼要有适当的生理负荷,并在渐进的基础上有节奏地加大,并应随着人体机能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上体育课时,则出现了“体质好的吃不饱,体质差的吃不了”的现象,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就能明显的克服这一现象,但在运用实施中也应该注意两点:第一,通过锻炼中的生理测定和锻炼后的自我感觉,做到勤而行。第二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运动负荷量、强度和间隔。

3、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主要是指锻炼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针对进行,不要千篇一律,强行统一。这一点正合乎了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特点。学到了自己想学喜欢学的内容。同时这也是课标内容设计不到的,也是上课教学所达不到的。但在锻炼中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认真制订锻炼计划,严格执行,适时调整。第二最好的锻炼形式是独自锻炼,能够切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若参加集体项目的活动,则应注意自我调节。

人们适应的锻炼时间各有不同,有的人喜欢清晨进行晨跑、太极等活动,有人喜欢晚饭后散步跳舞,我认为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效果最好的锻炼时间是下午的上完课后左右。环保专家研究证明,下午的'空气质量较清晨好。人体经过一天的学习、工作后,无论在生理和心理能力上都进入到了最佳状态,适合进行负荷较大的体育运动。在这一时间段运动会大大提高锻炼效果。

对于体育项目的选择有许许多多,人们的兴趣也各不相同,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这样可以确保运动的时间与效率。另外,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也很关键,有助于我们弥补不足,完善身体条件。例如臂力不足的可以练习哑铃,打打羽毛球排球等等。

开展科学的课外体育锻炼,塑造健康青春的体魄是当代大学生不可忽视的任务,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一定要进行体格的加强,做一个由内到外都充满魄力的人。

一、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为增进健康的运动主要是指有氧运动,因此先说一下什么是有氧运动。人体的运动是需要能量的,如果能量来自细胞的有氧代谢(氧化反应),就是有氧运动。若能量主要来自无氧酵解,称为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主要指运动时间较长,心肺能得到充分刺激的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它们能够增进心肺功能,增加血流量,使更多的血管开放,身体组织得到更多的营养和氧气,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根据笔者在“适当体力劳动能增进健康”(《天津老科协》总第2期)一文所述,适量的体力劳动同样有利于健康。因此,这里的有氧运动除体育运动以外,还应包括有氧体力劳动等。

二、用靶心率作为适量运动的标准

有氧运动是否适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用靶心率衡量,即运动时心率能够基本达到靶心率,作为适量运动的标准。

靶心率有两种计算方法:

1、先算出最大心率,即220减去年龄所得数值。最大心率乘上一个百分数就是靶心率。这个百分数不同文献上用的不完全一致,有的是70~85%,有的是60~70%,还有的用60~85%等。若选用最后一种比率,一个60岁的人的靶心率是:

(220-60)×(60%~85%)=96~136(次/每分钟)

具体选用多少作为自己的靶心率,要根据身体状态和随序渐进的原则来确定。

2、用170减去年龄作为靶心率。仍用上面60岁老人为例,即是:

170-60=110(次/每分钟)

靶心率虽然考虑了年龄因素,但它反应的主要是运动强度。作为适量运动的标准,不可缺少的内容还应该包括运动量或运动时间。因此在用靶心率作标准时,还要附加上每次不应少于20分钟、最好是30~60分钟,每周锻炼3~5次等内容。

三、自我感觉也是掌握活动强度和活动量的重要方法

活动中有轻度呼吸急促、有点心跳、周身有点发热、小汗、面色微红,这表明活动适量。若有明显的气短、心慌、头晕、大汗淋淋、疲惫不堪,说明活动超限。如果在活动中始终保持“面不改色心不跳”,心跳次数与靶心率相差甚远,则在同样的活动时间内,与达到靶心率标准的活动相比,锻炼效果相差甚远。

后发症状也是衡量活动量是否适宜的尺度。活动后可以有轻度的周身不适、肌肉酸痛、疲倦等感觉,休息后很快能消失,说明活动适量。若上述症状很明显,感到疲惫不堪、肌肉酸痛,而且一两天都不消失,说明在细胞和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堆积过多,这是运动时伴随较多的无氧运动的表现,要适当减少活动量。

显然,上述自我感觉也主要是针对一次或一天的活动而言的。为了养生和增强体质,必须坚持经常活动。

四、用“代谢当量小时”总数作为一天活动量的度量

人在休息或活动时的代谢当量(MET)是多少,就是此时身体消耗的能量是基础代谢的多少倍。不少书中都用MET表示活动强度,自然可以用MET乘以进行此项活动的时间(以小时计)表示活动量,即用“代谢当量小时”(这里用MET-h表示)代表活动量。于是笔者提出使用一天内的MET-h总和来表示总的活动量(这里的MET-h不同于国外学者只计算跑步,打球等运动的小时代谢当量),用它作为一种判断活动是否适量的新方法。这里的MET-h总和中可以包括休息、聊天等MET基本是1活动,也可以不包括这些活动。从简便的角度,不包括更好一些。

比如,擦地板或者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散步,MET是3,进行了2小时,则MET-h就是:3×2=6;骑自行车(13km/h)的MET是4~5,骑1小时的MET-h是4~5;篮球赛的MET大约是9,打了40分钟,MET-h为6;……。常见活动、运动、劳动的代谢当量可以在“医学常用数据手册”等书中查到,因此就不难算出一天总的MET-h。

一天的MET-h总数多少为最佳?每个人的年龄、性别、体重、体质、生活习惯等情况千差万别。而且,书中给出的MET一般是一个参考值范围,不同的书上也不完全一样。因此一天的MET-h最佳总数不会是所有人都一样,而且也不应当是一个很精确的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个参考值范围。甚至可以不制订每天的数值,而用每周的最佳MET-h总数作为参考值。

使用这种方法注意要把买菜、做饭、洗衣服、种花、散步等平常不认为是运动的、所有MET大于1的活动都要算进去。另外还要注意,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和活动的多样性:包括老年人不宜做太激烈(MET数值很大)的运动,活动种类要多样,激烈程度要多样,尽量使身体各部位都能得到锻炼等内容。

这种方法既包括了比较激烈的活动,也包括了比较温和的活动,因此在适用人群和包含的活动种类上,都比靶心率方法更广。不仅健康人群可以使用,只要能活动的病人也能使用。另外,从它的原理可知,MET-h总数与身体消耗能量成正比,因此这种方法很适合为糖尿病人和进行减肥的人员制定运动处方。

研究体育锻炼论文

你知道体育锻炼会带来什么好处吗?下面我整理了有关于体育锻炼的好处的论文,供你参考。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一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如何通过运动、营养的手段,促进人们的健康,就成了人们关切的焦点。本文试图从运动与营养、运动与健康、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入手,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明辨其理,比便于更好的为大众健康服务。 关键词:运动;营养;健康 一、运动与营养的关系 运动与营养都是维持人体健康和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运动促进健康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合理的营养又是维持健康和持续运动的物质保障。人体大约共有60万亿个细胞,每天约有1/100的细胞需要更新,使人体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也就是说人体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归根结底是由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而且促使生理机能运行的许多物质也都是由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产物。不言而喻,这些产物的原料都来着食物。因此,要使身体结构得道充分的发育,要使生理机能得道充分运行,就必须由食物供给充足、合理比例的营养。 所谓营养,就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物学过程。营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则可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增强人体机能的作用。合理营养与科学运动相结合,可有效地促进身体健康发育,明显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所以,要想使体育运动获得良好发展,必须有适当的营养保证。近年来,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运动与营养素有了深入的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将运动员营养与运动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高运动成绩。运动与营养素的关系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在群众体育中,体育运动与合理营养的结合在增强人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合理营养和适量运动对防治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等都是有效的。同时,也只有在合理营养的前提下,体育锻炼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的目的。同时,营养手段也是运动后恢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合理的营养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机能状况;营养不合理,将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运动能力下降,甚至产生疾病和创伤。 二、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自从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响彻世纪的运动格言之后,关于运动是否有利于生命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衷讨论的问题之一。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也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这说明运动对于生命健康来说如同空气、阳光、水一样重要。规律的体育活动加合理的营养是获得健康的最重要的保证,因为人的健康10%~15%取决于医疗保健;15%~20%来自于遗传;20%~25%依赖于环境,而生活方式和条件则占了50%~55%。因此,我们要运动,更要强调“生命在于科学的运动”,如果运动不科学,将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运动也是自然界一切动物的生存之道、健康长寿之道,同样,人也是如此,经常参加体 育运动锻炼的人,寿命可能会更长久,更健康。古人也有“动则不衰”之说,只有活动起来,才能很好地保养生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合理运动对于健康有很好的促进功能:如运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运动能提高心脏健康功能;运动能增强肾功能;运动使人精神愉快等,特别是运动能增强肺通气功能,有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能达到9-16厘米,而很少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只有5-8厘米;一般成年男子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常锻炼的人,由于肺脏弹性大大增加,呼吸肌力量也增大,故肺活量比常人大1000毫升左右。此外,运动又可使呼吸加深,提高呼吸效率,经常锻炼的人每分钟可减为8-12次,而一般人为12-16次,呼吸变慢的好处在于能使呼吸肌有较多的休息时间。一般人由于呼吸浅,每次呼吸量只有300毫升左右,而运动员则可达600毫升。还有,经常运动锻炼,又可增强卫外功能,适应气候变化,从而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总之,适量运动对健康是有益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活动,可以改善大脑供血和供氧情况,促使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强,使人的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同时也通过人体的运动,促使肌肉不停地做出收缩和放松反应,从而实现对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机能的锻炼,促使人的反应灵敏度、灵活性得到改善,同时也改善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等器官系统的调节功能,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 三、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综合概念。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神灵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WHO从1947年开始,先后5次对健康概念进行修正,直到1985年WHO提出健康的新概念:健康是指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这是最新的最具有权威性的关于健康的概念,因此,健康是一个动态的适应性过程,意味着不断适应变动不止的生物和社会环境。 在自然界里边,也同样存在合理营养与健康的问题。就拿植物来说,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就是它们的合理营养素,在那样的环境中,植物才能健康成长;否则,植物要是生长在盐碱地、水分胁迫等环境中,则植物的健康成长就受到威胁;同样对于动物界来说,衣食无忧的安逸环境就是顺境,是有利于动物生长的有利环境,而大运动量训练,导致动物内环境的改变等状况就属于逆境,不利于它们的生长,此时就需要改变这种逆境,配合合理的营养,来保证健康成长。 有研究表明,几乎一切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以及肿瘤等,都可以从营养学上找到病因并采取预防措施。以肥胖为例,近年来我国18~45岁的人群中肥胖者占20%左右,肥胖在中国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危害之一。近年来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邀请了8个国家16位著名肿瘤学、营养学、流行病学专家,综合研究了世界4500项有关饮食与癌症预防的最新领先科研成果,在广泛科学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癌症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通过科学饮食能减少300~400万癌症病人。这些疾病的防治也是我们在21世纪将要面临的巨大挑战,合理营养更是人们获得并维护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 总之,我运动、我营养都是为了我的健康服务的,适量运动加上合理营养是维护身体良好发育、维护健康重要因素,任何层次的人的健康来自于良好的营养加有规律运动的生活方式。只要坚持这一准则,生命才更完美,身心更健康。拥有健康,人生才有意义,拥有健康才能合理运动,才能更好地选择营养素,更自信地面对生活。因此,“我运动、我营养、我健康”应该成为我们新时代健康的响亮口号。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二 摘 要: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也就是我国所称的“亚健康状态”。由于都市生活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导致体内酵素大量缺失,体内毒素沉积,从而影响到肌体健康。而体育锻炼正是预防或减轻这种状态最健康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亚健康;肌体健康;体育锻炼 生活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我们的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由此产生的疲惫和焦虑却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人们常常因为工作失去了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时间,外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我们身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能够让人们重新找回生命的活力,愉快的生活和工作。 一、体育锻炼对身体的改变 (一)增强骨骼肌功能,延缓衰老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会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更加旺盛,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逐渐增多,血流量也会增大。这样,肌体内的血液供应能力就会变强,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贮存能力就能增强,人体肌肉会变得更加粗壮和结实。众所周知,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好,就能延缓衰老,使自己变得年轻有活力。长时间的体育锻炼,特别是对于受力部位来说,因为经常活动受力部位会变得更加灵活,骨质密度增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运动会增骨骼对加钙的吸收,在这种程度上来说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有很大的帮助。 (二)保持身材 现在,不论男女都梦想着拥有一副好身材,很多人为了走捷径,通过吃药和打针的方法让自己瘦下来。这种方式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体育锻炼才是让我们保持身材的最健康的方法。运动能恢复肌体对新陈代谢的调节,刺激肌体机能,消耗掉多余的脂肪,进而促进脂肪的代谢。肌肉的运动,会使得肌肉对血液内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利用率增高,让脂肪细胞缩小变瘦,消耗掉身体内多余的糖分,减少脂肪的形成。运动还增加了呼吸肌的力量,增加胸廓活动范围以及肺活量,改善肺通气和换气机能。气体交换的速度加快,就有利于人体燃烧掉更多的脂肪。 (三)调节神经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脑内新细胞的生成速度会减慢,脑组织也在缩小。而体育锻炼能逆转这一趋势。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改善中年人血管,减弱衰老对大脑的影响。大脑需要吸收人体所以氧气的20%,有氧运动还能促进流向大脑的血液,为大脑带来更多所需要的氧气。一种名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化学物质,可以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分化,锻炼的越多,大脑接受到的信息越多,脑神经就能够得到锻炼。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的改变 (一)减压 抑郁会减弱大脑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得我们更难全神贯注以及作出决定,最终导致记忆问题的出现。抑郁初期,人体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这一状况的。因为,运动可以促使身体合成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些正是决定快乐情绪的脑内化学物质,而运动恰好可以提高之一化学物质的含量。大家都应该听过“压力荷尔蒙”,它会使我们的大脑衰老。如果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就会使我们的思考能力变弱,记忆力下降。而运动可以降低皮质醇的含量,让大脑的思绪变得更加清晰。运动还会刺激大脑的中枢神经,让人体变得兴奋,从而减轻身体压力。 (二)提高自信心 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自信心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有专家对“大学生课余体育运动对自信心的影响”做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增加课余体育运动的频率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水平。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对自己外面的主观感受,这是提高人体自信心的一个中介因素。余秋雨曾在《山居笔记》中谈到:“身体的强健和精神的强健往往是连在一起的。”现在的学生党和上班族因为各种压力,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经常感到疲劳,每天给人的精神状态就很不好,对于工作和学习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通过进行体育锻炼,随着机体体能的提高,人的精神状态差的状况就会得到改善,在不知不觉中,自信心就会增进许多。 (三)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奥运赛场上,我们的中国健儿们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豪迈气概领华夏儿女们激动不已。体育运动是一种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运动过程中接受磨炼而获得的。所以,体育锻炼能够磨炼人们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我们要想成功,就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运动就是因为运动本身是个体力活,让人觉得劳累,如果人们克服了这一观点,选择一项或者几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且坚持每天做下去。在这个过程之中,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在无形中培养出来了。因为坚持不懈的名词解释是: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坚持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现,它常常是成功的代名词。 三、总结 生命在于运动,它渗透在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细胞之中,这是生命的运动意义。体育锻炼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帮助,还让我们的心理更加健康。只有身体和心理上健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健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百年!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三 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摘要: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健康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运动可以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通过分析运动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使人们建立正确发展的健康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转变,人们愈来愈注重生活生命的质量,那么健康就是人们不懈追求的起码目标,它是高质量生活的根本保证和基本内涵。我们现代人正以自己的行动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健康就是前提,健康就是保证,健康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之中,健康备受关注,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它的概念、本质、内容、形式被注入新鲜的血液,体现了它的与时俱进,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本质认识。健康第一的思想已转化为行为,终身体育已成为人们的基本思想,同时健康也是素质教育的功能目标之一。 1. 现代健康的新理念 "机体功能活动正常"就是健康,这是对健康的一种认识。尽管这一健康概念较客观地反映了健康在生理学方面的本质,但是它只是注意到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未能涉及人的心理状态,因此,这是不全面的。较确切的健康观念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把人的健康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三者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 在健康的三要素中,身体生理健康是基础。它是其他健康要素的发展前提和保证。身体健康首先应身体机能正常,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配合,代谢良好。较高水平的生理健康表现为体能良好,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它源于身体的能量物质储备器官,运动是提高体能的关键途径,增进健康的有效方式。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运动密不可分,运动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 社会适应能力是对健康概念的科学延伸,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进一步要求。它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 2. 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运动对身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运动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运动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运动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将它送入淋巴和血流,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并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经常参加运动,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影响,可使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加多,因而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也能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欲望和需要量,有利于增强体质。 运动与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挥整个机体活动的"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活动,其本质都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都是经过感知、分析、判断、作出反应这个过程来完成的。经常参加运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之思维敏捷,调控身体运动更准确协调;还能有效地消除脑细胞的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运动与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又称骨骼肌肉系统,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经常参加运动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是由于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变化的结果。经常参加科学的运动,可使人体关节的机能得到提高。关节面骨密质增厚,提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关节面软骨增厚,既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又提高了关节的运动缓冲能力;关节囊增厚,加固关节;关节囊内层的滑膜层分泌滑液功能提高,减少软骨之间摩擦;关节滑膜囊与滑膜皱襞的形态、结构产生良好变化,避免关节面过大的撞击和摩擦;关节周围肌腱和韧带增粗,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提高了运动能力。经常参加锻炼可使肌肉体积明显增大,肌肉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肌肉灵活协调、反应迅速、准确有力、耐久高效。还可以消除多余脂肪,防止肥胖症。 运动与心肺循环系统 在人体的各器官系统中,由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组成的人体氧运输系统(即心肺系统),对人的健康及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作用。人体通过心肺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细胞,同时将其代谢最终产物向体外运输与排出,这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运动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有双向效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科学运动对人体器官系统能产生良好影响;另一方面,如果运动违背了客观规律,也会有害健康。缺少科学性的盲目锻炼,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很小,甚至还可能使锻炼者产生损伤、疲劳等症状,严重损伤身体机能。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原理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运动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经常参加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对外刺激的反映更加迅速、准确,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运动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和改善。运动不但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而且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运动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在运动中,要不断的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在战胜自我的前提下,越是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运动有助于自我正确观念的确立和人际关系的改善。通过运动结识更多的朋友,使每个人都融入集体中,为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而心情舒畅,精神振奋。运动有助于减轻疲劳,消除心理障碍。通过运动,使自身的心理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身心得到一种舒适的感受,减轻疲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3.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分析了运动对健康的影响后,不难看出,运动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还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命活力、心理品格和实现人的现代化,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不仅从身体上,也从精神上、社会适应上达到人的健全、健康状态。 建议 在社区中积极推广体育运动,将体育运动最大限度地在群众中辐射,让更多的社会居民都能参加运动。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制定每10万人口的社区单位最低体育设施条件与体育辅导员数量,从而在硬件与软件两方面保证居民的运动。 运动与卫生预防紧密结合,防治兼备,使锻炼者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锻炼水平和功能状态,保证运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猜你喜欢 1. 锻炼的好处作文4篇 2. 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800字 3. 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3篇 4. 体育锻炼有哪些好处 5. 体育运动带来的好处 6.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7. 浅析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论文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面我整理了体育锻炼论文,供你参考。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一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承受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作为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在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可以说,"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因此,关注和重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为目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只限于强身健体的方面,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 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能够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体育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将极大地鼓舞民心,增强民族认同感。体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一些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健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体育运动好多项目具有竞技与娱乐并存的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能参与,或活动,或比赛。经常参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同时又能提高人的力量、速度、弹跳、灵敏、耐力等专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总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使人们在兴奋与愉快中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二、培养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或训练,会学到很多控制自己情绪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手段和方法,是对自己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锻炼。 三、培养勤奋、助人、拼搏的优秀品质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人的优良体育道德作风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培养人的信息意识、提高配合及应变能力 体育运动在某方面需要一定的判断能力,尤其在现代的体育比赛中,准确的判断已成为制胜因素之一。判断的基础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观察对方和同伴的动作、声音、场上的布局等,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而迅速做出决策。因此,运动员在场上要相互协调,并不断观察同伴的意图,才能默契地与之合作。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参加体育运动必须完成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就是培养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就是培养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 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才会受益于终身。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灵活、耐力、弹跳、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并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况,而且还能培养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素质。也是建设精神文明的一种良好手段。通过一些体育比赛和训练,可以培养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锻炼胜不骄,败不馁,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等良好作用。可以看出,体育运动的意义非常重大。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之美在于它时时刻刻都处于运动之中,而体育,恰好集中了这种美。它将力量与技巧,速度与优美同时体现到了极至,赋予人无限的启示与动力。 体育运动充分地展示了人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成为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才能拥有健康、幸福、美满的人生,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昌盛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适当地抽出一点时间运动锻炼,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让我们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运动也是需要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每天一定量的运动,大家能从中找到运动的乐趣,运动又将伴随你一直走下人生的路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二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有着积极的作用,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锻炼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三、体育锻炼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四、体育锻炼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体育课各种课外文娱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由于体育锻炼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三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之我见 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对于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不但能够增强体质,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能够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实现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的三重健康。因此,体育与健康密不可分。 一、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健康,是人体充分发挥自身机能。 骨骼的生长发育需要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对骨骼的血液供应,同时,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也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良好刺激作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会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肌肉毛细血管增多等等,使身体显得丰满而结实。体育锻炼能促进体内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体育锻炼还能改善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如在长期体育锻炼的影响下,胰高血糖素分泌表现对运动的适应,既是在同样强度的运动情况下,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其意义是推迟肝糖原的排空,从而推迟衰竭的到来,增加人体持续运动的时间 适当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强人体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人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并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同时,体育锻炼可促使大脑清醒,提高学习效率。体育运动能增加大脑的供血,改善大脑血糖和氧的供应,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质的活动能力。提高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敏性和反应性,提高对某些植物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 二、体育锻炼可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精神。 体育锻炼,无论是有组织地或个人单独地进行,对培养和锻炼良好的意识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坚持经常锻炼,需要具有自觉性和自制力。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人都有体会,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坚持长久的。在体育锻炼中,需要完成一定的身体练习和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没有自觉性和坚持性及果断性,是不可能做到的。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个性培养,陶冶情操。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其勇敢、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体育运动可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如:消沉、沮丧、紧张等。体育竞赛运动,特别是一些团体运动,它要求团结协作、诚实、守纪、力争上游、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发展(如增强信心,建立良好的环境,培养稳定的情绪,培养独立和出事果断的能力,提高智力发展等)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不积极的从事体育活动不良情绪的不到彻底宣泄,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良好的情绪主要是指整个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状态有利于保持和促进整个有机体的稳定。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调剂情绪,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对有机体内部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平衡,这对情绪和精神也会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爱好体育的人,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三、体育锻炼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 体育锻炼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在各种锻炼活动中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会接受适当的社会角色,而各种体育运动的场合,则有机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和“做什么,怎么做”的社会意义,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此外,体育竞技中的许多团体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已广泛地得以普及,人们在投身于这些运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会了如何恰当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融入集体之中,与他人沟通及合作,并在其中强化了个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体育运动使人们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练习和比赛,使人们相互之间产生亲切感,尤其集体竞赛项目,可以使直接参与者及间接参与者结识更多的朋友,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友好。 由以上分析可知,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各方面健康极为重要。鉴于此,我结合自身实际,做出如下体育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计划 1坚持长跑训练。在每周一,二,四,六晚进行长跑 。从2000米起,在结合身体素质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运动量。 2我热爱羽毛球,因此在大学期间,希望羽毛球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在每周三下午,周五上午与周日上午均可与朋友打羽毛球进行锻炼。 3我加入了学校精武会,因此每周六日下午均有两次散打训练。坚持散打训练能够全面增强身体体质,是身体机能得到大幅提高。 4我酷爱台球,因此每周三五晚会与朋友打两个台球。 我相信,经过大学生活中的体育锻炼,我的身体素质一定有所提高,阳光快乐地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锻炼与健康的论文 3. 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800字 4.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3篇 5. 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3篇 6. 科学运动与健康论文2000字 7. 大学生运动健康论文

对于我们来说,平时的适当的运动,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还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情,拥有健康的体魄还可交很多朋友。。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运动与健康成果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

营养与健康生活息息相关,本文阐述了生活中与健康营养相关的例子,如何健康减肥,如何有用抗朽迈,一些催进健康品的不错熟悉,健康要从细节做起。主要从健康运动,均衡饮食,心理健康等方面阐述如何健康减肥,抗朽迈,保持健康等。

关键字:

营养健康 减肥 抗朽迈 运动 均衡饮食 心理健康

正文:

在我们的身旁,营养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人的平生总要吃喝吧,那如何吃患上健康喝患上合理,都是营养学食品与健康的范畴。俗话说患上好:身体是革命的资本。一个人没有了健康,别的工具更没法谈了。而健康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前面所说的身体上的,别的一方面就是心理上的健康。健康固然重要,但人要想愉快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也要适当的纵容一下自己。

现在,许多人生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质量也有所要求了。注重了生活上的一些细节。以前只要能吃饱就大好了,而现在不仅要吃饱并且要吃好,还会买点催进健康品补补。经常在告白上呈现一些,像加钙加锌的催进健康品,啥子减肥药,抗朽迈药。它作用真的那么好吗?符共同经营养学的吗?现在我们来切磋一下健康营养与减肥.朽迈等关系:

肥胖是现代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最近身旁的一些同窗正在追求减肥的 方法 ,有的在想试试减肥药,有的去做做针灸,有的节食,试图拥有苗条的身材。但是上完营养学的食品营养与健康选修课,我想这些方法都不是太有用,治标不治本!其实要想减肥,纯真通过节食,削减营养摄入来举行瘦身减肥是不健康的也是不科学的,减肥不能以捐躯健康为代价。营养专家经多年的调研,提出了一个健康的新观点:减肥瘦身应从均衡营养做起。当体内的营养均衡,过剩的营养被消耗,排除出体外,不足的营养素每日患上到数量适宜补充,肥胖天然消掉且保持身体健康。要达到营养均衡,同样平常饮食各方面需多加注意,天天各类食物进餐要多样化、均衡、数量适宜。

健康的减肥是应当限制膳食的总能量,而不仅是限制脂肪的摄入,减肥期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含糖量低和数量适宜脂肪。正常环境下,碳水合合物比例为55—6O%,脂肪为2O~25%,蛋白质约莫为15~闲”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成为了一种奢侈。而天天在严重的8小时工作之后能让自己享受几分钟的平静韶光绝对有帮助于女人把自己塑造成年青的尤物食品与健康。所以,天天不管有多忙,都不要忘了抽出一段时间独处,由于每一个人都需要完全的时间与自己会话。衰总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只能让它减缓下来。希望全国爱美的女士能达到心里美丽的胡想!

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对营养的不不错的理解。像告白商为了能挣钱,夸大了一些催进健康品的作用。并且中国的消费者麻木的追求,让一些本来挺好的产物,运用不当,反倒导致一些欠好的反应。催进健康食品是指构成许多人通常所吃的膳食以外的一些非传统食品或其身分。消费者希望通过食用这些催进健康食品来增强健康水平,改善有机体心理功能,乃至预防疾病。一些告白商却夸大,让消费者麻木认为催进健康品能治病,再加上中国人的那种攀比和多多益善的习气。使患上一些好的方面也被扼杀,甚至变患上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像一些补钙的催进健康品, 儿童 吃患上不当健康食品有哪一些,导致了钙化的环境也是有的。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要掌握适度,才气真正地达到催进健康的作用。也符共同经营养学的要求。其实这些催进健康养生品终极的目的,是要达到健康这个境界。那如何才气健康呢?

健康从细节开始,营养学上非常注更生活上的细节。把健康的希望依靠于医生开药、个人服药的作法是不可取的。由于影响一个人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基因外,主要另有后天的生活体式格局、举动和健康观念等。按照我们的生活习气及一些长寿者的 经验 ,主要是运动、饮食及均衡而宽大旷达的心理素质。 体育运动 勾当要经常、适度:现代人生节律加速、市场竞争力加重、工作效率要求高,大多数人认为没有参加熬炼身体的时间;一些年父老认为,要催进健康靠病院、有疾病找医生,只要离病院近些,有医生护驾,运动不运动都同样,因此不主动参加熬炼酸碱食品与健康。我国唐代闻名医学家孙思邈在 总结 养生健身之道时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强调了要健康长寿必需举行数量适宜的运动。运动时间是非、运动量巨细,应按照差别的季节、气候及个人体状况而定,既无不过,又无不及。如潜泳、爬山、散步、跳舞、练太级剑、书写艺术、绘画、走亲访友、相互扳谈、干些家庭事务等,都有助于舒筋活血、强体健身,不仅能调治个人的情绪,使表情舒服,还能让人精神抖擞,提高工作效率。有关研究也证了然这一点儿,当人运动时,前脑右半部会逐渐活跃,并取患上支配地位,孕育发生愉快感觉,调治人体内部的免疫机制,提高有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心态均衡、乐观向上:医学心理学认为,许多人心田的设法、对事物的观念、理解能力,决定着个人的情绪感触感染状态,其催进健康作用是药物不能相比的。但有时又很难做到心态均衡,如离健康食品网退休、复员、改行、职务调解、工作变更、奖金待遇、同事的理解撑持与否、支属离去等,都会使情绪孕育发生起伏变化,或是焦虑、忧愁、严重、郁结在心没有发泄的,或是愤恨、悲哀、疾苦等。情绪的急速变化,会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促使肝脏中的糖元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提高血糖液体浓度。胰岛素分泌量也有转变,肌肉不能协调,对脏器起不到掩护作用。因此,不管遇到啥子样的环境,都要面对现实,保持脑筋冷静,具体阐发所遇到的各类困难,并要暗示自己能够解决,多看见胜利的希望,以提高勇气和信心,并用积极的办法打败它。同时,要学会与人交流,听听他人的定见,学会理解、尊敬、关心他人,包孕自己的家人。如果问题还患上不到解决,也不要埋怨或严重,而应再换个思维的角度、方法,从头熟悉、不错看待自己,不错看待他人乃至社会形态,做到知足常乐、自患上其乐、乐善好施;既健康 食品恣意品味人生的美好,又经心呈献社会形态;既有事业进取心,又有生活平常心;既要精心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有富厚多彩的 文化 生活。

膳食布局要合理多样: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气是以谷物为主,喜食杂粮。现在的健康观念认为,在制作膳食的历程中应做到荤素、粗细配搭。粗细合用,保障营养,杂粮中的大米和面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纤维素。多食用含维他命多的蔬菜、瓜果类,如莱菔、芹菜、菘菜、豆芽、春笋、橘柑、杏仁、核桃等,多食用含有大量蛋白质、多种维他命及钙、铁等元素的食物。由于其中的维他命C、抗氧化维他命及微量元素,能软化人体血管,断根有害的基,起到掩护心肌的作用。适当吃些鱼、牛羊肉、牛奶、豆成品,此乃蛋白质的来源。猪肉的比例要适当些。少吃盐腌、油炸及熏制的食物,限制盐、动物油、肥肉、动物内脏的摄入。健康的人体需要多种营养食品营养与健康素,纯一种食物难于全数餍足,只有多样化,才气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他命、纤维素,以维持人体酶的系统性,增加免疫,预防疾病的发生。

现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 多健康问题。一些人长时间在电脑上工作、娱乐和“网络漫游”又带来了有损于健康的“电” 脑网络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人们在享受丰富美食的同时,由于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取,能量消耗的不足,造成了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文 明”病的蔓延,且发病年龄日趋提前。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刻不容 缓的事。

健康、长寿、智慧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从几千年前的上古起,人们就一直在苦苦探求防御疾病、延长寿命的奥秘。古希腊 名言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明确提出了跑步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在进入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时代,人们更加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而重视追求生活的质量,健康的地位和价值也随之在提高。

体育运动能提高智力水平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体育运动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活化了右脑,强化右脑的形象思维功能,加开发右脑的智力。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与右脑的 智力开发 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教学是右脑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能够开发参与者的聪明才智。

确立良好的自我观念,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心理特点和情感的综合评价,它是通过很多的自我感觉和评价组成的,包括“自我定位”、“身体技能”、“身体自然条件”、“我的 爱好 取向”等。众所周知,体育锻炼会使人身体强健、精力充沛,所以坚持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学生的身体表象和提高心理素质非常关键。因为身体表象和心理素质对评价学生的自我概念联系非常大,无论高矮胖瘦或男或女,其个体对自身不满意会影响个体的自尊心,使心情低落,进而产生不安的心理状态和忧郁症的发病率。有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肌肉力量水平和个体的心理情绪的稳定性以及自信心成正相关,同时发现通过持续的科学的体育锻炼来加强力量训练,会使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加强从而使个体自我概念显著提高。

世界卫生组认定健康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现代科学研究揭示在所有运动项目中,以有氧耐力项目最利于人们的健康。国外有资料表明,运动状态下的人体吸入的氧气可比安静状态时多8倍,也就是说有氧代谢运动(耐力性运动)可使人体获得最佳摄氧量。各国学者共同推荐的健身性有氧代谢运动为:快步、慢跑、 游泳 、骑自行车、跳 健身操 (舞)。这些运动能有效地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荷载及输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因此有氧运动对人体有生理生化、心理等多面的良好影响。

有氧运动的代谢主要依靠有氧代谢,即在有氧情况,糖、脂肪、蛋白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代谢过程释放能量合成ATP,构成骨骼肌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糠、脂肪和蛋白质称作细胞燃料。其中糖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能量来源的70%之多,以糖元的形式存在。有氧运动时首先消耗肌糖元,当肌糖元不足时由血糖补充,肝糖元又不断补充血糖。长时间锻炼能改善运动时血流分配,使肝血流量增大,流经肝脏的糖异生基质量增多,被代谢用的机率也相应升高。

大学时期的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体育生活化、终身化,也关系到终生健身行为方式的养成。本文分析了体育干预对大学生的身体和身心的影响,旨在为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形成一种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一、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

体育锻炼是通过科学的身体活动形式给予人体各器官、系统一种良性刺激,促使身体的 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和变化,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实践证明,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而且还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体质的强弱受多种因素影响,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现任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主席霍尔曼教授指出:每天坚持中饭步10min 心脏可以年轻20 岁。科学的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系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 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作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不断增多。用脑过度会使脑细胞转入抵制状态。如不做调整,则会导致 记忆力 减退甚至神经官能症而严重影响健康。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改善大脑的供氧状况可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体育锻炼还能使大脑皮质及时、准确地调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尽早地进入工作 状态,使大脑反应快,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加强。

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不仅对人的身体发生影响, 而且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够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 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可以陶冶性情、保持健康的心态, 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 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 体主义精神。

研究表明,有氧锻炼或不强烈的身体锻炼有助于降低轻度和中度精神抑郁者的抑郁水平。如果能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比单纯进行体育锻炼能更有效地降低抑郁。体育锻炼可以锻炼意志,而有坚强的意志 品质才能坚持锻炼,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体育锻炼是一种欢快的活动,它使人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有利于塑造一个愉快、开朗、健康的心灵,促进个性气质的健康发展。

近年体育锻炼研究现状论文

体育锻炼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学校应重视体育理论课的教学。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懂得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体育锻炼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希望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属于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肩负着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直接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近年来高校扩招速度加快,大学生的人数成倍增加,他们所面临的社会有希望也有压力,有机遇也有挑战,对未来的生活既有很多选择又有更多迷茫,因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体育的心理健康效应进行了研究,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总体心态是健康的,但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性的增强,使得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愈来愈高。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现象的产生,如厌学、弃学、焦虑、抑郁、早恋、自卑、自杀等现象在很多学校呈上升趋势,这些现象表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对全国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有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于男生,女生存在问题的比例为,高于男生的,低年级心理健康问题高于高年级,其中二年级心理健康问题最突出,占;从这些数字和事实中不难发现,对处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激烈竞争中的大学生而言, 很多学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背负着就业、生存等社会问题,促使大多数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当压力增大并由此加重其心理负担时,一些悲剧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鉴于此,作为家庭和学校,应当充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在生活和教学中实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大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工作分配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

(二)提高智力功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三)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包括“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等。由于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健、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

(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五)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的情绪消极,或任务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六)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被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来消除焦虑症。在大学生中,有不少人由于学习和其它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焦虑症和抑郁症,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这些心理疾病。

三、通过体育锻炼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通过分析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我认为以下途径与方法可有效的通过体育锻炼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学校应重视体育理论课的教学。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懂得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一不可,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心理健康的体育锻炼的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及时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态。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启发诱导学生。在体育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刚毅、乐观、自信、豁达等良好心理品质构成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站在育人的高度上去帮助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上好体育课并寻找合适的体育项目,坚持锻炼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多样性和多选择性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或让学生自己选择,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都能得以发挥,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教育学生正确投入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

教师要宣传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意识。教育学生要忘却自我地全身心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在健身运动中尽量轻松,在健身运动前听听音乐,和自己的朋友一齐参加健身运动,创造欢乐的气氛,并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和健身运动常识,每次锻炼后要及时总结锻炼效果,根据生理、心理状态,及时调整锻炼计划,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结合体育课内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心理承受能力训练

充分利用体育课中体育活动的优势,根据学生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要求学生参加各种不同的体育锻炼,加强大学生意志力的锻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然我们要选择学生喜欢的和符合学生身体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容和项目,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投入到活动中来,才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达到减轻或治疗各种不同心理疾病的效果。

(四)面向全体同学全方位关爱体育锻炼弱势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只要留心,就会发现每个班里都会有几个心理脆弱、失调,心理素质不稳定的学生,他们的表现往往是:没有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及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对于这类学生老师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强化训练。降低他们练习的难度和要求,即使成绩没有进步,只要他们尽力了,就应给予表扬。其次,在下课后多找这些学生谈心,做他们的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在你面前能够轻松自然,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来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主体意识,增强主动精神,积极投入体育锻炼,逐步扭转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五)学校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育计划

学校要对体育教师等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使他们能够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保健等有关知识、并掌握具体的操作原则。让教师认识到只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还不够,应结合体育的特点,给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针对心理障碍的变化过程和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他们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可能产生的心理困扰,使他们有接受现实和幻想冲击的心理准备。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锻炼,充分发挥体育在健身、健心、娱乐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作用。通过组织许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体育锻炼对于人心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作为改善心理健康的一种途径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体育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能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从事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进而使每一个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3 (3)。

[2] 姒刚彦: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 ,(3) :58 -62。

[3]张力为,毛志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综述)[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 , (4) :42 - 4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面我整理了体育锻炼论文,供你参考。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一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承受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作为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在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可以说,"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因此,关注和重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为目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只限于强身健体的方面,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 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能够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体育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将极大地鼓舞民心,增强民族认同感。体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一些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健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体育运动好多项目具有竞技与娱乐并存的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能参与,或活动,或比赛。经常参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同时又能提高人的力量、速度、弹跳、灵敏、耐力等专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总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使人们在兴奋与愉快中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二、培养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或训练,会学到很多控制自己情绪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手段和方法,是对自己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锻炼。 三、培养勤奋、助人、拼搏的优秀品质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人的优良体育道德作风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培养人的信息意识、提高配合及应变能力 体育运动在某方面需要一定的判断能力,尤其在现代的体育比赛中,准确的判断已成为制胜因素之一。判断的基础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观察对方和同伴的动作、声音、场上的布局等,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而迅速做出决策。因此,运动员在场上要相互协调,并不断观察同伴的意图,才能默契地与之合作。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参加体育运动必须完成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就是培养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就是培养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 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才会受益于终身。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灵活、耐力、弹跳、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并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况,而且还能培养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素质。也是建设精神文明的一种良好手段。通过一些体育比赛和训练,可以培养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锻炼胜不骄,败不馁,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等良好作用。可以看出,体育运动的意义非常重大。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之美在于它时时刻刻都处于运动之中,而体育,恰好集中了这种美。它将力量与技巧,速度与优美同时体现到了极至,赋予人无限的启示与动力。 体育运动充分地展示了人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成为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才能拥有健康、幸福、美满的人生,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昌盛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适当地抽出一点时间运动锻炼,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让我们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运动也是需要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每天一定量的运动,大家能从中找到运动的乐趣,运动又将伴随你一直走下人生的路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二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有着积极的作用,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锻炼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三、体育锻炼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四、体育锻炼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体育课各种课外文娱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由于体育锻炼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三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之我见 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对于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不但能够增强体质,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能够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实现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的三重健康。因此,体育与健康密不可分。 一、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健康,是人体充分发挥自身机能。 骨骼的生长发育需要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对骨骼的血液供应,同时,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也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良好刺激作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会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肌肉毛细血管增多等等,使身体显得丰满而结实。体育锻炼能促进体内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体育锻炼还能改善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如在长期体育锻炼的影响下,胰高血糖素分泌表现对运动的适应,既是在同样强度的运动情况下,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其意义是推迟肝糖原的排空,从而推迟衰竭的到来,增加人体持续运动的时间 适当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强人体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人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并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同时,体育锻炼可促使大脑清醒,提高学习效率。体育运动能增加大脑的供血,改善大脑血糖和氧的供应,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质的活动能力。提高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敏性和反应性,提高对某些植物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 二、体育锻炼可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精神。 体育锻炼,无论是有组织地或个人单独地进行,对培养和锻炼良好的意识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坚持经常锻炼,需要具有自觉性和自制力。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人都有体会,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坚持长久的。在体育锻炼中,需要完成一定的身体练习和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没有自觉性和坚持性及果断性,是不可能做到的。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个性培养,陶冶情操。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其勇敢、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体育运动可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如:消沉、沮丧、紧张等。体育竞赛运动,特别是一些团体运动,它要求团结协作、诚实、守纪、力争上游、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发展(如增强信心,建立良好的环境,培养稳定的情绪,培养独立和出事果断的能力,提高智力发展等)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不积极的从事体育活动不良情绪的不到彻底宣泄,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良好的情绪主要是指整个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状态有利于保持和促进整个有机体的稳定。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调剂情绪,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对有机体内部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平衡,这对情绪和精神也会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爱好体育的人,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三、体育锻炼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 体育锻炼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在各种锻炼活动中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会接受适当的社会角色,而各种体育运动的场合,则有机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和“做什么,怎么做”的社会意义,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此外,体育竞技中的许多团体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已广泛地得以普及,人们在投身于这些运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会了如何恰当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融入集体之中,与他人沟通及合作,并在其中强化了个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体育运动使人们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练习和比赛,使人们相互之间产生亲切感,尤其集体竞赛项目,可以使直接参与者及间接参与者结识更多的朋友,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友好。 由以上分析可知,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各方面健康极为重要。鉴于此,我结合自身实际,做出如下体育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计划 1坚持长跑训练。在每周一,二,四,六晚进行长跑 。从2000米起,在结合身体素质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运动量。 2我热爱羽毛球,因此在大学期间,希望羽毛球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在每周三下午,周五上午与周日上午均可与朋友打羽毛球进行锻炼。 3我加入了学校精武会,因此每周六日下午均有两次散打训练。坚持散打训练能够全面增强身体体质,是身体机能得到大幅提高。 4我酷爱台球,因此每周三五晚会与朋友打两个台球。 我相信,经过大学生活中的体育锻炼,我的身体素质一定有所提高,阳光快乐地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锻炼与健康的论文 3. 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800字 4.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3篇 5. 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3篇 6. 科学运动与健康论文2000字 7. 大学生运动健康论文

你知道体育锻炼会带来什么好处吗?下面我整理了有关于体育锻炼的好处的论文,供你参考。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一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如何通过运动、营养的手段,促进人们的健康,就成了人们关切的焦点。本文试图从运动与营养、运动与健康、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入手,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明辨其理,比便于更好的为大众健康服务。 关键词:运动;营养;健康 一、运动与营养的关系 运动与营养都是维持人体健康和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运动促进健康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合理的营养又是维持健康和持续运动的物质保障。人体大约共有60万亿个细胞,每天约有1/100的细胞需要更新,使人体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也就是说人体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归根结底是由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而且促使生理机能运行的许多物质也都是由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产物。不言而喻,这些产物的原料都来着食物。因此,要使身体结构得道充分的发育,要使生理机能得道充分运行,就必须由食物供给充足、合理比例的营养。 所谓营养,就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物学过程。营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则可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增强人体机能的作用。合理营养与科学运动相结合,可有效地促进身体健康发育,明显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所以,要想使体育运动获得良好发展,必须有适当的营养保证。近年来,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运动与营养素有了深入的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将运动员营养与运动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高运动成绩。运动与营养素的关系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在群众体育中,体育运动与合理营养的结合在增强人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合理营养和适量运动对防治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等都是有效的。同时,也只有在合理营养的前提下,体育锻炼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的目的。同时,营养手段也是运动后恢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合理的营养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机能状况;营养不合理,将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运动能力下降,甚至产生疾病和创伤。 二、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自从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响彻世纪的运动格言之后,关于运动是否有利于生命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衷讨论的问题之一。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也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这说明运动对于生命健康来说如同空气、阳光、水一样重要。规律的体育活动加合理的营养是获得健康的最重要的保证,因为人的健康10%~15%取决于医疗保健;15%~20%来自于遗传;20%~25%依赖于环境,而生活方式和条件则占了50%~55%。因此,我们要运动,更要强调“生命在于科学的运动”,如果运动不科学,将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运动也是自然界一切动物的生存之道、健康长寿之道,同样,人也是如此,经常参加体 育运动锻炼的人,寿命可能会更长久,更健康。古人也有“动则不衰”之说,只有活动起来,才能很好地保养生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合理运动对于健康有很好的促进功能:如运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运动能提高心脏健康功能;运动能增强肾功能;运动使人精神愉快等,特别是运动能增强肺通气功能,有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能达到9-16厘米,而很少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只有5-8厘米;一般成年男子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常锻炼的人,由于肺脏弹性大大增加,呼吸肌力量也增大,故肺活量比常人大1000毫升左右。此外,运动又可使呼吸加深,提高呼吸效率,经常锻炼的人每分钟可减为8-12次,而一般人为12-16次,呼吸变慢的好处在于能使呼吸肌有较多的休息时间。一般人由于呼吸浅,每次呼吸量只有300毫升左右,而运动员则可达600毫升。还有,经常运动锻炼,又可增强卫外功能,适应气候变化,从而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总之,适量运动对健康是有益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活动,可以改善大脑供血和供氧情况,促使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强,使人的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同时也通过人体的运动,促使肌肉不停地做出收缩和放松反应,从而实现对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机能的锻炼,促使人的反应灵敏度、灵活性得到改善,同时也改善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等器官系统的调节功能,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 三、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综合概念。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神灵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WHO从1947年开始,先后5次对健康概念进行修正,直到1985年WHO提出健康的新概念:健康是指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这是最新的最具有权威性的关于健康的概念,因此,健康是一个动态的适应性过程,意味着不断适应变动不止的生物和社会环境。 在自然界里边,也同样存在合理营养与健康的问题。就拿植物来说,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就是它们的合理营养素,在那样的环境中,植物才能健康成长;否则,植物要是生长在盐碱地、水分胁迫等环境中,则植物的健康成长就受到威胁;同样对于动物界来说,衣食无忧的安逸环境就是顺境,是有利于动物生长的有利环境,而大运动量训练,导致动物内环境的改变等状况就属于逆境,不利于它们的生长,此时就需要改变这种逆境,配合合理的营养,来保证健康成长。 有研究表明,几乎一切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以及肿瘤等,都可以从营养学上找到病因并采取预防措施。以肥胖为例,近年来我国18~45岁的人群中肥胖者占20%左右,肥胖在中国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危害之一。近年来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邀请了8个国家16位著名肿瘤学、营养学、流行病学专家,综合研究了世界4500项有关饮食与癌症预防的最新领先科研成果,在广泛科学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癌症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通过科学饮食能减少300~400万癌症病人。这些疾病的防治也是我们在21世纪将要面临的巨大挑战,合理营养更是人们获得并维护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 总之,我运动、我营养都是为了我的健康服务的,适量运动加上合理营养是维护身体良好发育、维护健康重要因素,任何层次的人的健康来自于良好的营养加有规律运动的生活方式。只要坚持这一准则,生命才更完美,身心更健康。拥有健康,人生才有意义,拥有健康才能合理运动,才能更好地选择营养素,更自信地面对生活。因此,“我运动、我营养、我健康”应该成为我们新时代健康的响亮口号。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二 摘 要: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也就是我国所称的“亚健康状态”。由于都市生活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导致体内酵素大量缺失,体内毒素沉积,从而影响到肌体健康。而体育锻炼正是预防或减轻这种状态最健康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亚健康;肌体健康;体育锻炼 生活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我们的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由此产生的疲惫和焦虑却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人们常常因为工作失去了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时间,外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我们身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能够让人们重新找回生命的活力,愉快的生活和工作。 一、体育锻炼对身体的改变 (一)增强骨骼肌功能,延缓衰老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会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更加旺盛,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逐渐增多,血流量也会增大。这样,肌体内的血液供应能力就会变强,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贮存能力就能增强,人体肌肉会变得更加粗壮和结实。众所周知,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好,就能延缓衰老,使自己变得年轻有活力。长时间的体育锻炼,特别是对于受力部位来说,因为经常活动受力部位会变得更加灵活,骨质密度增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运动会增骨骼对加钙的吸收,在这种程度上来说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有很大的帮助。 (二)保持身材 现在,不论男女都梦想着拥有一副好身材,很多人为了走捷径,通过吃药和打针的方法让自己瘦下来。这种方式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体育锻炼才是让我们保持身材的最健康的方法。运动能恢复肌体对新陈代谢的调节,刺激肌体机能,消耗掉多余的脂肪,进而促进脂肪的代谢。肌肉的运动,会使得肌肉对血液内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利用率增高,让脂肪细胞缩小变瘦,消耗掉身体内多余的糖分,减少脂肪的形成。运动还增加了呼吸肌的力量,增加胸廓活动范围以及肺活量,改善肺通气和换气机能。气体交换的速度加快,就有利于人体燃烧掉更多的脂肪。 (三)调节神经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脑内新细胞的生成速度会减慢,脑组织也在缩小。而体育锻炼能逆转这一趋势。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改善中年人血管,减弱衰老对大脑的影响。大脑需要吸收人体所以氧气的20%,有氧运动还能促进流向大脑的血液,为大脑带来更多所需要的氧气。一种名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化学物质,可以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分化,锻炼的越多,大脑接受到的信息越多,脑神经就能够得到锻炼。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的改变 (一)减压 抑郁会减弱大脑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得我们更难全神贯注以及作出决定,最终导致记忆问题的出现。抑郁初期,人体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这一状况的。因为,运动可以促使身体合成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些正是决定快乐情绪的脑内化学物质,而运动恰好可以提高之一化学物质的含量。大家都应该听过“压力荷尔蒙”,它会使我们的大脑衰老。如果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就会使我们的思考能力变弱,记忆力下降。而运动可以降低皮质醇的含量,让大脑的思绪变得更加清晰。运动还会刺激大脑的中枢神经,让人体变得兴奋,从而减轻身体压力。 (二)提高自信心 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自信心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有专家对“大学生课余体育运动对自信心的影响”做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增加课余体育运动的频率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水平。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对自己外面的主观感受,这是提高人体自信心的一个中介因素。余秋雨曾在《山居笔记》中谈到:“身体的强健和精神的强健往往是连在一起的。”现在的学生党和上班族因为各种压力,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经常感到疲劳,每天给人的精神状态就很不好,对于工作和学习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通过进行体育锻炼,随着机体体能的提高,人的精神状态差的状况就会得到改善,在不知不觉中,自信心就会增进许多。 (三)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奥运赛场上,我们的中国健儿们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豪迈气概领华夏儿女们激动不已。体育运动是一种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运动过程中接受磨炼而获得的。所以,体育锻炼能够磨炼人们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我们要想成功,就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运动就是因为运动本身是个体力活,让人觉得劳累,如果人们克服了这一观点,选择一项或者几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且坚持每天做下去。在这个过程之中,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在无形中培养出来了。因为坚持不懈的名词解释是: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坚持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现,它常常是成功的代名词。 三、总结 生命在于运动,它渗透在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细胞之中,这是生命的运动意义。体育锻炼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帮助,还让我们的心理更加健康。只有身体和心理上健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健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百年!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三 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摘要: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健康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运动可以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通过分析运动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使人们建立正确发展的健康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转变,人们愈来愈注重生活生命的质量,那么健康就是人们不懈追求的起码目标,它是高质量生活的根本保证和基本内涵。我们现代人正以自己的行动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健康就是前提,健康就是保证,健康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之中,健康备受关注,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它的概念、本质、内容、形式被注入新鲜的血液,体现了它的与时俱进,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本质认识。健康第一的思想已转化为行为,终身体育已成为人们的基本思想,同时健康也是素质教育的功能目标之一。 1. 现代健康的新理念 "机体功能活动正常"就是健康,这是对健康的一种认识。尽管这一健康概念较客观地反映了健康在生理学方面的本质,但是它只是注意到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未能涉及人的心理状态,因此,这是不全面的。较确切的健康观念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把人的健康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三者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 在健康的三要素中,身体生理健康是基础。它是其他健康要素的发展前提和保证。身体健康首先应身体机能正常,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配合,代谢良好。较高水平的生理健康表现为体能良好,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它源于身体的能量物质储备器官,运动是提高体能的关键途径,增进健康的有效方式。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运动密不可分,运动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 社会适应能力是对健康概念的科学延伸,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进一步要求。它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 2. 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运动对身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运动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运动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运动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将它送入淋巴和血流,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并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经常参加运动,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影响,可使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加多,因而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也能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欲望和需要量,有利于增强体质。 运动与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挥整个机体活动的"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活动,其本质都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都是经过感知、分析、判断、作出反应这个过程来完成的。经常参加运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之思维敏捷,调控身体运动更准确协调;还能有效地消除脑细胞的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运动与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又称骨骼肌肉系统,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经常参加运动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是由于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变化的结果。经常参加科学的运动,可使人体关节的机能得到提高。关节面骨密质增厚,提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关节面软骨增厚,既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又提高了关节的运动缓冲能力;关节囊增厚,加固关节;关节囊内层的滑膜层分泌滑液功能提高,减少软骨之间摩擦;关节滑膜囊与滑膜皱襞的形态、结构产生良好变化,避免关节面过大的撞击和摩擦;关节周围肌腱和韧带增粗,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提高了运动能力。经常参加锻炼可使肌肉体积明显增大,肌肉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肌肉灵活协调、反应迅速、准确有力、耐久高效。还可以消除多余脂肪,防止肥胖症。 运动与心肺循环系统 在人体的各器官系统中,由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组成的人体氧运输系统(即心肺系统),对人的健康及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作用。人体通过心肺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细胞,同时将其代谢最终产物向体外运输与排出,这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运动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有双向效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科学运动对人体器官系统能产生良好影响;另一方面,如果运动违背了客观规律,也会有害健康。缺少科学性的盲目锻炼,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很小,甚至还可能使锻炼者产生损伤、疲劳等症状,严重损伤身体机能。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原理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运动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经常参加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对外刺激的反映更加迅速、准确,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运动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和改善。运动不但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而且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运动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在运动中,要不断的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在战胜自我的前提下,越是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运动有助于自我正确观念的确立和人际关系的改善。通过运动结识更多的朋友,使每个人都融入集体中,为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而心情舒畅,精神振奋。运动有助于减轻疲劳,消除心理障碍。通过运动,使自身的心理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身心得到一种舒适的感受,减轻疲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3.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分析了运动对健康的影响后,不难看出,运动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还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命活力、心理品格和实现人的现代化,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不仅从身体上,也从精神上、社会适应上达到人的健全、健康状态。 建议 在社区中积极推广体育运动,将体育运动最大限度地在群众中辐射,让更多的社会居民都能参加运动。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制定每10万人口的社区单位最低体育设施条件与体育辅导员数量,从而在硬件与软件两方面保证居民的运动。 运动与卫生预防紧密结合,防治兼备,使锻炼者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锻炼水平和功能状态,保证运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猜你喜欢 1. 锻炼的好处作文4篇 2. 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800字 3. 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3篇 4. 体育锻炼有哪些好处 5. 体育运动带来的好处 6.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7. 浅析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论文

研究体育锻炼的论文目的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也必然会促进入的心理健康。通过参加锻炼有助于改善锻炼者的心理状态,获得快乐的运动体验,对锻炼者的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全民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摘 要】 体育 锻炼和 心理健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利于体育锻炼。

【关键词】全民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1 前言

心理健康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根据身心交互作用理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的全民健身也成为热门研究领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笔者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2 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也必然会促进入的心理健康。对这一假设进行的检验首先来自于临床心理学,一些心因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等),在通过健身活动辅以治疗后,不仅生理疾病减轻,心理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目前,对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己取得了一些有新意和有价值的结论。

体育锻炼能延缓机体衰老

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相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此外,体育锻炼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日常生活的紧张,提高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能降低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体育锻炼能提高自我感知和自信心

体育锻炼在个体的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的内容、难度、达到目的,与其他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体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而个体主动体育锻炼活动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感知。同时,个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能力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锻炼的内容,这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能在健身活动中寻求到安慰和满足。笔者通过对江西省随机抽取的200名中学生调查研究表明,体育锻炼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学生比不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中学生有更高的自信,这说明体育锻炼对树立自信心有影响。

体育锻炼能增加社会交往

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和改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因此,体育锻炼就成为一个增进人与人交往的最佳手段。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是人们团队作战,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减轻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缓解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并在体育锻炼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增强和改善人际关系。

体育锻炼有利于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个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从事活动时情绪消极、或当任务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然而,如果在从事体育锻炼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证适当的强度的活动量,就有利于消除疲劳。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输出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有利于消除疲劳。因此,体育锻炼活动对治疗神经衰弱具有特别显著的作用。

体育锻炼能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能带来集体的温暖和在比赛中获胜的情绪体验,并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的协作精神,这些效益是其他的许多学习活动所不能达到的。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抑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平衡而取得缓和,从而缓解和消除心理上的疲劳和抑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效果。

3 心理健康有利于 体育 锻炼

心理健康有利于体育锻炼早己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赫伯特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患有神经过敏性紧张,失眠中的30位老年人,分为三组:甲组服用400毫克氨基甲酸酯镇静药。乙组不服药,但愉快地参加一些喜欢的体育锻炼。丙组不服药,但被迫参加一些不喜欢的体育锻炼。结果表明乙组的效果最好,轻松的体育锻炼,胜于服用药物。而丙组的效果最差,不如吃镇静药的效果好。这说明:体育锻炼中心理因素对健身效果和医疗效果都会产生明显影响。特别是在竞技比赛中,心理因素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的运动员反应敏捷,注意力集中,表象清晰,动作迅速准确,有利于竞技能力的高水平发挥;反之,则不利于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在全民体育锻炼活动中,人们如何在体育锻炼中保持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

要有明确的锻炼目的和强烈的健身欲望

在体育锻炼前要有一种积极参与的锻炼情绪,要有积极参加锻炼活动的自觉性和热情,避免那种“身随而心违的被动状态”。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将思想集中在如何调整呼吸、如何协调身体各部分的关节和肌肉、如何掌握正确动作方法等方面上来。

要尽力使体育锻炼轻松有趣

可以在体育锻炼前听听音乐,也可找自己亲人和知心朋友一齐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相互鼓励,共同创造欢乐的气氛。

要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锻炼项目

特别是注意多参加一些户外野游、爬山、划船、滑冰、跳舞等体育活动,尽量使体育锻炼与娱乐相结合。

要掌握心理调节方法

不断地调节心理。心理调节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心境和意志。比如我们要跑步前,在屋里镜子前照一照,整理一下头发、衣领。看看自己的面容或者伸伸胳膊,摸模隆起的肌肉块。当看到自己脸色很好,肌肉强健时,马上精神振奋起来。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如果在镜子里看到自己面色苍白,眼睛有黑圈,精神不振时,这时就心里想:“一到户外,就会有良好的感觉。我不是那种精神不振,易受情绪制服的人”。于是挺起胸、毅然出门跑步去了。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

4 小结

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应抓住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健康的心理来保证健康的锻炼效果;利用体育锻炼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使全民都认识到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有利于人们自觉、自愿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并以此来调节心情,促进身心健康,从而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 计划的实施中去。

参考文献:

[1]高春东.体育锻炼需要好心情[J].家庭医学,2002,(1):42.

[2]郭献中.浅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M].体育 科学 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1):363-366.

[3]朱敬光.健康心 理学 [M]. 教育 科学出版社,2002,(1):64-6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析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论文

你知道体育锻炼会带来什么好处吗?下面我整理了有关于体育锻炼的好处的论文,供你参考。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一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如何通过运动、营养的手段,促进人们的健康,就成了人们关切的焦点。本文试图从运动与营养、运动与健康、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入手,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明辨其理,比便于更好的为大众健康服务。 关键词:运动;营养;健康 一、运动与营养的关系 运动与营养都是维持人体健康和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运动促进健康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合理的营养又是维持健康和持续运动的物质保障。人体大约共有60万亿个细胞,每天约有1/100的细胞需要更新,使人体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也就是说人体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归根结底是由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而且促使生理机能运行的许多物质也都是由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产物。不言而喻,这些产物的原料都来着食物。因此,要使身体结构得道充分的发育,要使生理机能得道充分运行,就必须由食物供给充足、合理比例的营养。 所谓营养,就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物学过程。营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则可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增强人体机能的作用。合理营养与科学运动相结合,可有效地促进身体健康发育,明显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所以,要想使体育运动获得良好发展,必须有适当的营养保证。近年来,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运动与营养素有了深入的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将运动员营养与运动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高运动成绩。运动与营养素的关系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在群众体育中,体育运动与合理营养的结合在增强人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合理营养和适量运动对防治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等都是有效的。同时,也只有在合理营养的前提下,体育锻炼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的目的。同时,营养手段也是运动后恢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合理的营养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机能状况;营养不合理,将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运动能力下降,甚至产生疾病和创伤。 二、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自从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响彻世纪的运动格言之后,关于运动是否有利于生命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衷讨论的问题之一。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也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这说明运动对于生命健康来说如同空气、阳光、水一样重要。规律的体育活动加合理的营养是获得健康的最重要的保证,因为人的健康10%~15%取决于医疗保健;15%~20%来自于遗传;20%~25%依赖于环境,而生活方式和条件则占了50%~55%。因此,我们要运动,更要强调“生命在于科学的运动”,如果运动不科学,将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运动也是自然界一切动物的生存之道、健康长寿之道,同样,人也是如此,经常参加体 育运动锻炼的人,寿命可能会更长久,更健康。古人也有“动则不衰”之说,只有活动起来,才能很好地保养生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合理运动对于健康有很好的促进功能:如运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运动能提高心脏健康功能;运动能增强肾功能;运动使人精神愉快等,特别是运动能增强肺通气功能,有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能达到9-16厘米,而很少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只有5-8厘米;一般成年男子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常锻炼的人,由于肺脏弹性大大增加,呼吸肌力量也增大,故肺活量比常人大1000毫升左右。此外,运动又可使呼吸加深,提高呼吸效率,经常锻炼的人每分钟可减为8-12次,而一般人为12-16次,呼吸变慢的好处在于能使呼吸肌有较多的休息时间。一般人由于呼吸浅,每次呼吸量只有300毫升左右,而运动员则可达600毫升。还有,经常运动锻炼,又可增强卫外功能,适应气候变化,从而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总之,适量运动对健康是有益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活动,可以改善大脑供血和供氧情况,促使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强,使人的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同时也通过人体的运动,促使肌肉不停地做出收缩和放松反应,从而实现对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机能的锻炼,促使人的反应灵敏度、灵活性得到改善,同时也改善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等器官系统的调节功能,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 三、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综合概念。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神灵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WHO从1947年开始,先后5次对健康概念进行修正,直到1985年WHO提出健康的新概念:健康是指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这是最新的最具有权威性的关于健康的概念,因此,健康是一个动态的适应性过程,意味着不断适应变动不止的生物和社会环境。 在自然界里边,也同样存在合理营养与健康的问题。就拿植物来说,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就是它们的合理营养素,在那样的环境中,植物才能健康成长;否则,植物要是生长在盐碱地、水分胁迫等环境中,则植物的健康成长就受到威胁;同样对于动物界来说,衣食无忧的安逸环境就是顺境,是有利于动物生长的有利环境,而大运动量训练,导致动物内环境的改变等状况就属于逆境,不利于它们的生长,此时就需要改变这种逆境,配合合理的营养,来保证健康成长。 有研究表明,几乎一切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以及肿瘤等,都可以从营养学上找到病因并采取预防措施。以肥胖为例,近年来我国18~45岁的人群中肥胖者占20%左右,肥胖在中国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危害之一。近年来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邀请了8个国家16位著名肿瘤学、营养学、流行病学专家,综合研究了世界4500项有关饮食与癌症预防的最新领先科研成果,在广泛科学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癌症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通过科学饮食能减少300~400万癌症病人。这些疾病的防治也是我们在21世纪将要面临的巨大挑战,合理营养更是人们获得并维护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 总之,我运动、我营养都是为了我的健康服务的,适量运动加上合理营养是维护身体良好发育、维护健康重要因素,任何层次的人的健康来自于良好的营养加有规律运动的生活方式。只要坚持这一准则,生命才更完美,身心更健康。拥有健康,人生才有意义,拥有健康才能合理运动,才能更好地选择营养素,更自信地面对生活。因此,“我运动、我营养、我健康”应该成为我们新时代健康的响亮口号。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二 摘 要: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也就是我国所称的“亚健康状态”。由于都市生活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导致体内酵素大量缺失,体内毒素沉积,从而影响到肌体健康。而体育锻炼正是预防或减轻这种状态最健康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亚健康;肌体健康;体育锻炼 生活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我们的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由此产生的疲惫和焦虑却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人们常常因为工作失去了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时间,外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我们身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能够让人们重新找回生命的活力,愉快的生活和工作。 一、体育锻炼对身体的改变 (一)增强骨骼肌功能,延缓衰老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会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更加旺盛,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逐渐增多,血流量也会增大。这样,肌体内的血液供应能力就会变强,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贮存能力就能增强,人体肌肉会变得更加粗壮和结实。众所周知,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好,就能延缓衰老,使自己变得年轻有活力。长时间的体育锻炼,特别是对于受力部位来说,因为经常活动受力部位会变得更加灵活,骨质密度增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运动会增骨骼对加钙的吸收,在这种程度上来说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有很大的帮助。 (二)保持身材 现在,不论男女都梦想着拥有一副好身材,很多人为了走捷径,通过吃药和打针的方法让自己瘦下来。这种方式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体育锻炼才是让我们保持身材的最健康的方法。运动能恢复肌体对新陈代谢的调节,刺激肌体机能,消耗掉多余的脂肪,进而促进脂肪的代谢。肌肉的运动,会使得肌肉对血液内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利用率增高,让脂肪细胞缩小变瘦,消耗掉身体内多余的糖分,减少脂肪的形成。运动还增加了呼吸肌的力量,增加胸廓活动范围以及肺活量,改善肺通气和换气机能。气体交换的速度加快,就有利于人体燃烧掉更多的脂肪。 (三)调节神经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脑内新细胞的生成速度会减慢,脑组织也在缩小。而体育锻炼能逆转这一趋势。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改善中年人血管,减弱衰老对大脑的影响。大脑需要吸收人体所以氧气的20%,有氧运动还能促进流向大脑的血液,为大脑带来更多所需要的氧气。一种名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化学物质,可以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分化,锻炼的越多,大脑接受到的信息越多,脑神经就能够得到锻炼。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的改变 (一)减压 抑郁会减弱大脑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得我们更难全神贯注以及作出决定,最终导致记忆问题的出现。抑郁初期,人体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这一状况的。因为,运动可以促使身体合成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些正是决定快乐情绪的脑内化学物质,而运动恰好可以提高之一化学物质的含量。大家都应该听过“压力荷尔蒙”,它会使我们的大脑衰老。如果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就会使我们的思考能力变弱,记忆力下降。而运动可以降低皮质醇的含量,让大脑的思绪变得更加清晰。运动还会刺激大脑的中枢神经,让人体变得兴奋,从而减轻身体压力。 (二)提高自信心 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自信心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有专家对“大学生课余体育运动对自信心的影响”做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增加课余体育运动的频率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水平。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对自己外面的主观感受,这是提高人体自信心的一个中介因素。余秋雨曾在《山居笔记》中谈到:“身体的强健和精神的强健往往是连在一起的。”现在的学生党和上班族因为各种压力,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经常感到疲劳,每天给人的精神状态就很不好,对于工作和学习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通过进行体育锻炼,随着机体体能的提高,人的精神状态差的状况就会得到改善,在不知不觉中,自信心就会增进许多。 (三)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奥运赛场上,我们的中国健儿们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豪迈气概领华夏儿女们激动不已。体育运动是一种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运动过程中接受磨炼而获得的。所以,体育锻炼能够磨炼人们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我们要想成功,就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运动就是因为运动本身是个体力活,让人觉得劳累,如果人们克服了这一观点,选择一项或者几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且坚持每天做下去。在这个过程之中,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在无形中培养出来了。因为坚持不懈的名词解释是: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坚持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现,它常常是成功的代名词。 三、总结 生命在于运动,它渗透在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细胞之中,这是生命的运动意义。体育锻炼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帮助,还让我们的心理更加健康。只有身体和心理上健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健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百年!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三 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摘要: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健康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运动可以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通过分析运动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使人们建立正确发展的健康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转变,人们愈来愈注重生活生命的质量,那么健康就是人们不懈追求的起码目标,它是高质量生活的根本保证和基本内涵。我们现代人正以自己的行动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健康就是前提,健康就是保证,健康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之中,健康备受关注,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它的概念、本质、内容、形式被注入新鲜的血液,体现了它的与时俱进,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本质认识。健康第一的思想已转化为行为,终身体育已成为人们的基本思想,同时健康也是素质教育的功能目标之一。 1. 现代健康的新理念 "机体功能活动正常"就是健康,这是对健康的一种认识。尽管这一健康概念较客观地反映了健康在生理学方面的本质,但是它只是注意到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未能涉及人的心理状态,因此,这是不全面的。较确切的健康观念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把人的健康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三者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 在健康的三要素中,身体生理健康是基础。它是其他健康要素的发展前提和保证。身体健康首先应身体机能正常,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配合,代谢良好。较高水平的生理健康表现为体能良好,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它源于身体的能量物质储备器官,运动是提高体能的关键途径,增进健康的有效方式。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运动密不可分,运动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 社会适应能力是对健康概念的科学延伸,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进一步要求。它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 2. 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运动对身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运动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运动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运动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将它送入淋巴和血流,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并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经常参加运动,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影响,可使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加多,因而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也能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欲望和需要量,有利于增强体质。 运动与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挥整个机体活动的"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活动,其本质都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都是经过感知、分析、判断、作出反应这个过程来完成的。经常参加运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之思维敏捷,调控身体运动更准确协调;还能有效地消除脑细胞的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运动与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又称骨骼肌肉系统,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经常参加运动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是由于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变化的结果。经常参加科学的运动,可使人体关节的机能得到提高。关节面骨密质增厚,提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关节面软骨增厚,既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又提高了关节的运动缓冲能力;关节囊增厚,加固关节;关节囊内层的滑膜层分泌滑液功能提高,减少软骨之间摩擦;关节滑膜囊与滑膜皱襞的形态、结构产生良好变化,避免关节面过大的撞击和摩擦;关节周围肌腱和韧带增粗,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提高了运动能力。经常参加锻炼可使肌肉体积明显增大,肌肉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肌肉灵活协调、反应迅速、准确有力、耐久高效。还可以消除多余脂肪,防止肥胖症。 运动与心肺循环系统 在人体的各器官系统中,由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组成的人体氧运输系统(即心肺系统),对人的健康及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作用。人体通过心肺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细胞,同时将其代谢最终产物向体外运输与排出,这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运动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有双向效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科学运动对人体器官系统能产生良好影响;另一方面,如果运动违背了客观规律,也会有害健康。缺少科学性的盲目锻炼,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很小,甚至还可能使锻炼者产生损伤、疲劳等症状,严重损伤身体机能。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原理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运动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经常参加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对外刺激的反映更加迅速、准确,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运动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和改善。运动不但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而且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运动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在运动中,要不断的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在战胜自我的前提下,越是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运动有助于自我正确观念的确立和人际关系的改善。通过运动结识更多的朋友,使每个人都融入集体中,为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而心情舒畅,精神振奋。运动有助于减轻疲劳,消除心理障碍。通过运动,使自身的心理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身心得到一种舒适的感受,减轻疲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3.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分析了运动对健康的影响后,不难看出,运动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还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命活力、心理品格和实现人的现代化,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不仅从身体上,也从精神上、社会适应上达到人的健全、健康状态。 建议 在社区中积极推广体育运动,将体育运动最大限度地在群众中辐射,让更多的社会居民都能参加运动。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制定每10万人口的社区单位最低体育设施条件与体育辅导员数量,从而在硬件与软件两方面保证居民的运动。 运动与卫生预防紧密结合,防治兼备,使锻炼者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锻炼水平和功能状态,保证运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猜你喜欢 1. 锻炼的好处作文4篇 2. 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800字 3. 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3篇 4. 体育锻炼有哪些好处 5. 体育运动带来的好处 6.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7. 浅析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论文

1、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强身健体,学习体育技能,减脂塑形,排遣压力,追求全面发展,培养品德。

2、大学体育活动能使校园师生明确人的全面发展,明晰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能培养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

3、大学体育能对学生个人心理发育有着正面影响,能舒缓压力,减少焦虑、失落等情绪。

4、大学体育活动能激发竞争意识,大学体育课过程中身边的榜样能激发其对体育的兴趣。

5、通过大学体育的训练,对自身的身体素质与中学阶段相比有所提升,坚持体育锻炼使工作、学习效率更高,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到团队带来的快乐。

6、大学体育有“塑造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调适功能”。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具体存在类型,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寓于大学体育之中,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融互通,能让受教育者愉快主动地接受教育。

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生活,通过精心创设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能让受教育者沉浸其中,教育效果良好。大学体育课程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结构,也是社会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这一层面上,大学体育不仅受生物属性的制约,也受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大学体育怎样更好发挥育人功能

高中生体育锻炼研究论文

体育运动 越来越成为素质 教育 下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体育运动相关的论文也有很多。下面我整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供你参考。体育运动的论文 范文 篇一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 很多人在运动之后都叫苦连天,浑身酸痛,好几天都感觉很累,缓不过来。这很正常,运动量大了或者改变训练 方法 ,许多健身 爱好 者就会感觉疲劳。可是,身体累,大多数人都认为需要好好补补,但好好吃就能补回来吗?怎么才能科学的恢复过来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简述运动性疲劳 (一)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疲劳概念的特点是: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二)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 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行为改变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身体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身体疲劳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身体疲劳常因活动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二、消除运动疲劳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科学论文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是肌肉疲劳的表现;第二方面是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经疲劳的表现;第三方面是内脏疲劳,其表现为;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疲劳是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和疲劳的分类,消除疲劳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消除疲劳的途径 1.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如整理活动、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疗、按摩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2.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来消除疲劳。如睡眠、气功、心理恢复、放松练习、音乐疗法等。 3.通过吸氧、补充营养物质及利用某些中药来调节身体机能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促进疲劳的消除。 (二)、消除疲劳的方法 1、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加深的结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时机体感觉减退,意识消失,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睡眠。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8至9小时的睡眠,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机体的疲劳能得到有效得恢复。 2、科学的整理活动 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减少心血输出量,致使血压降低,造成暂时脑贫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机能的恢复、疲劳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因此,在运动后应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做整理活动时量不宜大,动作尽量缓慢、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如进行慢跑、走或做放松操,同时进行深呼吸;也可随音乐进行放松跳动等。若活动量过大则会超量恢复,疲劳不但不会消除还有增加。 3、按摩 按摩是加速疲劳消除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机械按摩(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按摩床、滚动放松机和小型按摩器)、水力按摩、气压按摩以及人工按摩。通过按摩不仅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疲劳的消除。 按摩的部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最大的部位。采用人工按摩时,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和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揉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束洗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员非常疲劳时,需休息2至3小时再按摩。 4、温水浴 运动后进行温水浴,可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同时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放松,达到加速消除疲劳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为40℃士2℃,每次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 5、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主要是意念活动。运动后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可消除神经紧张、心理压抑,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恢复。目前常用的有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如:在全身自然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暗示——“我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空气新鲜;我放松了,没劲了,眼皮发沉,劲部放松,腰背放松,大、小腿放松,全身放松”。在设计暗示语时,勿须考虑语言修饰和语言的逻辑性。暗示放松时间为l0分钟左右。 6、药物疗法 为了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在排除兴奋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维生素或天然提取的专用药物。这样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提高生物氧化过程,补充肌肉营养;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冠状动脉。日前常用的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维生素E,黄芪、刺五加、参三七、人参、鹿茸、冬虫草和花粉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能加快疲劳的恢复。 三、结论 总之,运动性疲劳虽然不是疾病,但疲劳得到累积的话,对人的身体各各机能也会有不良的反应,因此我们要及时的对运动性疲劳加以恢复。以上介绍的方法针对性强,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几种恢复法,如温水浴、按摩、心理疗法等,完全不用花费多少,就得到身体的放松和疲劳的恢复,何乐而不为呢。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二 体育游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 文化 娱乐项目之一,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这一艺术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及时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和集体主义观念等优良品质,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深入地运用游戏教材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下面我谈谈对此问题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部分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操,身体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只限于这一种模式的情况,不但不能活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假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如按上述准备活动的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准备部分中,就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安排“头上跨下传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使学生在竞赛中既活动了身体,又掌握了球性。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各种基本动作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如,上 短跑 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至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行进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的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泛化,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的反复练习,诱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 再如, 长跑 项目是学生的头痛的一个项目。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单调,学习情绪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把长跑课变成游戏课。如,采用“ 接力跑 ”、“追逐跑”、“领先跑”、“队形变换跑”……这样既能使单纯的跑变成各种形式的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体育游戏做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相对间隔时间要大。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进于练习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4.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育游戏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应紧扣课的基本内容.时间不要太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安排,对于动作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 (2)在安排游戏过程中,学生性别不容忽视。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大小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 体操 教学中保护帮助“以人为本”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体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保护和帮助,有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预防运动损伤,便于尽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因此,加强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保护和帮助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胆大粗心的,小胆心细的;对器材有畏惧心理而不敢做动作的等等,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的保护帮助手段对其进行帮助,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本问题加以研究得出结论,供大家参考。 2.结论与分析 以人为本的诠释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 人力资源管理 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我们在体操教学中,借鉴其原则,在保护和帮助中运用其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分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动作。 保护和帮助的重要性 在体操教学中,因思想方面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往往比例较大。其主要表现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保护与帮助,麻痹大意等。出现这种情况,多因保护与帮助未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且未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包括教师自己进行和指定学生之间进行的保护与帮助。为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提高对保护与帮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保护与帮助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将其看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而且要认识到这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加速掌握动作技术进程的有力措施。克服“动作简单,不必保护与帮助”的错误思想,做到耐心细致,即使没有出现危险,也不能麻痹大意,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危险,要有舍己救人的精神,不惜一切竭力救援,使练习者摆脱险境。此外,教师除了指定有关人员实施保护与帮助外,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严密组织好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教法,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为保护和帮助创造良好的条件。 保护帮助在教学中的作用 加速学生对难度动作的掌握 有的体操动作难度较大,练习者难以独自完成,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如双杠的手倒立、跳马的前手翻、吊环的后摆上、自由操的后空翻等。这些较难的动作,对于一般练习者的神经系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想建立动作概念,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 消除练习者的恐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复杂多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而在体操中是常见的。如回环、翻转、腾越等。人在翻转时处于腾空状态,有时甚至要连续做几个翻转,这对人的心理压力极大。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只有反复实践才行。由于人体在一些器械上处于一定的高度且有复杂的空间变化,因此有可能造成脱手碰撞等危险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器械的恐惧,为了保障学习的安全,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正确的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到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在运用保护帮助上应做到区别对待。例如,对肥胖型的学生多助力,以诱导性助力帮助方法,逐步进人正式动作的练习。 3.合理运用“以人为本”原则 保护帮助方法的“以人为本” 保护帮助方法分三种:准备活动中的保护帮助、器械上的保护帮助、他人的保护帮助。 在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需要强调的是,进人具体练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如腕、颈、背等关节往往受伤比例较大一些,因此,在准备活动中根据上述部位的关节做专门的练习,注意局部负荷量,合理安排项目顺序等,是值得教师认真对待的问题。在项目和动作的调配上,支撑项目和悬垂项目,跳跃项目和技巧项目,支撑和垂悬动作等不要重复进行。 在准备活动时要采用“以人为本”,掌握学生的兴奋点,合理利用合理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热身,为下面的课程做好准备。学生中有好动的,你让他跟你正规的做徒手操,拉柔韧,他没激情。根本就热不了身,极大影响下面的课程,那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方法帮助去热身,比如,教师和学生互动做个游戏等,积极性起来了,也热身了,目的达到了,那么课也就能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没有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造成受伤,除表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外,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能“自护”。故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取得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要在每个动作要领的示范讲解后,及时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能独立运用,这是不断提高保护与帮助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教会学生在出现危险情况时,顺势做曲臂、团身、滚动、下蹲等,保持全身肌肉紧张,减缓冲击地面的力量,避免头部直接触地,此外改变动作性质和身体姿势。中止练习,紧握器械等亦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器械上的保护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完成动作的根本。学生能否完成动作,不仅仅是靠自身的大胆和对技术的掌握来衡量,也要靠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保护帮助的合理程度来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了解,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完成动作,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良好体现。 保护和帮助不当亦会造成运动伤害,主要反映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手段上。这方面既包括了教师对所传授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否清楚,也包括学生对该动作的保护帮助是否理解和灵活运用。为掌握好某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必须根据动作技术的需要,处理好站位和观察,操作部位和操作手法,操作时机和脱保等关系。眼疾手快、步伐灵活,判断准确是保护与帮助成败的关键。首先有正确的站位和能迅速起动的身体姿势。一般是两腿自然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两手放于体前,上体前倾,为迅速起动做好准备。双杠支撑的动作一般站在器械的侧面,悬垂类后摆动作应站在器械后侧下方,翻转类动作则应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变化站在做动作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后侧方。在选择好有效位置和保持迅速起动姿势后,要冷静观察练习者完成动作的情况,对技术变化大的动作,手眼协调地作出反映。一旦发现有危险,要立即移动到练习者重心轨迹的垂直线位置,运用保护或帮助的方法,使其完成动作或中断练习。一般而言,对绕横轴翻转动作是观察其头部和身体姿势,对绕纵轴的 翻转和摆动动作是观察其肩部或躯干,而绕复合轴的动作则应观察其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完成动作的规格。 他人的保护帮助,所说“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的不明显,但也是存在的。一学生做动作,而另一学生采取保护动作时,主动保护帮助的学生要根据被保护的学生的现场情况来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保护到位,减少伤害的发生。 保护帮助手法上的“以人为本” 保护手法有直接助力、间接助力两种方法 直接助力的操作的手法包括保护手法和帮助手法。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接、抱、挡和拨等,可以使练习者改变身体位置,减缓或加快动作的速度,避免剧烈摔倒和砸碰器械而获得较为安全的落地姿势。帮助手法有托、送、挡、拨、搓、扶、推、提、拉、压、扶持等。如前手翻(顶、托、扶持)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动作要求和当时情况决定。 之所以有这些手法,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好,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托、送、拨等手法,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的这些措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间接助力主要有信号帮助、标志物帮助和障碍物帮助等手法。信号帮助:常用掌声、语言作为帮助手段。如双杠手倒立时常用收腹、前移、后移等。标志物帮助:通常用竹杆、小旗、实心球等实物。如鱼跃前滚翻时可用竹竿做高度标志、跳马可有小旗做步点标志等。障碍物帮助:常用绳子等实物。如:前空翻时可用绳子做障碍物,让学生越过这个高度。 这些辅助手法的运用,能极大的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做动作时,有这些手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集中注意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采取的,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以人为本”。 4. 结论 保护和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体操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除对体操的恐惧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体操课上的更好。 保护和帮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与完善才能提高作用及质量。因此保护和帮助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实践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 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和手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运用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依据贯彻到每节课中。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运动的短文 3.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4. 有关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论文 5. 体育论文范文 6. 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亲笔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以此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身体和精神健康都有许多益处,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更高质量地享受美好生活。体育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除此之外,体育还有助于人的社会化发展。体育强调规则,尤其强调遵守共同的规则。规则意识和守规能力,是现代社会有序文明发展的基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经常参加体育比赛的人,对于人与团队、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理解会更为全面系统,更善于辩证处理竞争与合作等难题。

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深化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

这是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举措,可以使体育同教育、卫生、旅游等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与人群覆盖面的领域融合发展,实现学习中锻炼、预防中强体、旅游中健身,促进体育生活化,推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让体育走进生活,让体育锻炼人人可为、人人爱为,既是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也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论文和报告有什么关系吗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面我整理了体育锻炼论文,供你参考。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一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承受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作为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在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可以说,"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因此,关注和重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为目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只限于强身健体的方面,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 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能够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体育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将极大地鼓舞民心,增强民族认同感。体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一些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健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体育运动好多项目具有竞技与娱乐并存的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能参与,或活动,或比赛。经常参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同时又能提高人的力量、速度、弹跳、灵敏、耐力等专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总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使人们在兴奋与愉快中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二、培养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或训练,会学到很多控制自己情绪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手段和方法,是对自己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锻炼。 三、培养勤奋、助人、拼搏的优秀品质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人的优良体育道德作风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培养人的信息意识、提高配合及应变能力 体育运动在某方面需要一定的判断能力,尤其在现代的体育比赛中,准确的判断已成为制胜因素之一。判断的基础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观察对方和同伴的动作、声音、场上的布局等,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而迅速做出决策。因此,运动员在场上要相互协调,并不断观察同伴的意图,才能默契地与之合作。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参加体育运动必须完成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就是培养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就是培养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 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才会受益于终身。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灵活、耐力、弹跳、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并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况,而且还能培养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素质。也是建设精神文明的一种良好手段。通过一些体育比赛和训练,可以培养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锻炼胜不骄,败不馁,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等良好作用。可以看出,体育运动的意义非常重大。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之美在于它时时刻刻都处于运动之中,而体育,恰好集中了这种美。它将力量与技巧,速度与优美同时体现到了极至,赋予人无限的启示与动力。 体育运动充分地展示了人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成为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才能拥有健康、幸福、美满的人生,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昌盛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适当地抽出一点时间运动锻炼,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让我们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运动也是需要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每天一定量的运动,大家能从中找到运动的乐趣,运动又将伴随你一直走下人生的路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二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有着积极的作用,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锻炼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三、体育锻炼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四、体育锻炼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体育课各种课外文娱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由于体育锻炼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三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之我见 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对于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不但能够增强体质,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能够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实现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的三重健康。因此,体育与健康密不可分。 一、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健康,是人体充分发挥自身机能。 骨骼的生长发育需要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对骨骼的血液供应,同时,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也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良好刺激作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会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肌肉毛细血管增多等等,使身体显得丰满而结实。体育锻炼能促进体内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体育锻炼还能改善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如在长期体育锻炼的影响下,胰高血糖素分泌表现对运动的适应,既是在同样强度的运动情况下,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其意义是推迟肝糖原的排空,从而推迟衰竭的到来,增加人体持续运动的时间 适当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强人体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人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并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同时,体育锻炼可促使大脑清醒,提高学习效率。体育运动能增加大脑的供血,改善大脑血糖和氧的供应,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质的活动能力。提高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敏性和反应性,提高对某些植物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 二、体育锻炼可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精神。 体育锻炼,无论是有组织地或个人单独地进行,对培养和锻炼良好的意识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坚持经常锻炼,需要具有自觉性和自制力。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人都有体会,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坚持长久的。在体育锻炼中,需要完成一定的身体练习和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没有自觉性和坚持性及果断性,是不可能做到的。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个性培养,陶冶情操。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其勇敢、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体育运动可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如:消沉、沮丧、紧张等。体育竞赛运动,特别是一些团体运动,它要求团结协作、诚实、守纪、力争上游、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发展(如增强信心,建立良好的环境,培养稳定的情绪,培养独立和出事果断的能力,提高智力发展等)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不积极的从事体育活动不良情绪的不到彻底宣泄,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良好的情绪主要是指整个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状态有利于保持和促进整个有机体的稳定。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调剂情绪,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对有机体内部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平衡,这对情绪和精神也会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爱好体育的人,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三、体育锻炼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 体育锻炼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在各种锻炼活动中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会接受适当的社会角色,而各种体育运动的场合,则有机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和“做什么,怎么做”的社会意义,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此外,体育竞技中的许多团体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已广泛地得以普及,人们在投身于这些运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会了如何恰当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融入集体之中,与他人沟通及合作,并在其中强化了个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体育运动使人们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练习和比赛,使人们相互之间产生亲切感,尤其集体竞赛项目,可以使直接参与者及间接参与者结识更多的朋友,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友好。 由以上分析可知,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各方面健康极为重要。鉴于此,我结合自身实际,做出如下体育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计划 1坚持长跑训练。在每周一,二,四,六晚进行长跑 。从2000米起,在结合身体素质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运动量。 2我热爱羽毛球,因此在大学期间,希望羽毛球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在每周三下午,周五上午与周日上午均可与朋友打羽毛球进行锻炼。 3我加入了学校精武会,因此每周六日下午均有两次散打训练。坚持散打训练能够全面增强身体体质,是身体机能得到大幅提高。 4我酷爱台球,因此每周三五晚会与朋友打两个台球。 我相信,经过大学生活中的体育锻炼,我的身体素质一定有所提高,阳光快乐地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锻炼与健康的论文 3. 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800字 4.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3篇 5. 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3篇 6. 科学运动与健康论文2000字 7. 大学生运动健康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