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阻滞增长模型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6-30 19:44:02

阻滞增长模型论文题目

不要理他们~~~我自己以前写过一篇类似的日志 你改一改拿去吧一.绪论昨日买甘蔗,发现一整根甘蔗四元,如果分段卖每段一元,分段方法是把一根甘蔗按长度等距离分四段。而由于不同部分的甘蔗粗细程度跟甜度不一样,造成了购买者的不公平,这与我们社会主义分配要重视公平与效率有极大矛盾,而且蔗头部分食用价值小,导致蔗头的那段往往卖不出去,这又减少了蔗农收入,甘蔗作为我国南方重要产物,既是广大蔗农唯一的可靠收入来源,又是重要的食品业原料,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胡主席曾说过,三农问题是我国的基础问题,其中促进农民增收又是基础中的基础,本文为贯彻十七大精神及胡主席讲话精神,为了保证广大蔗农的利益和社会主义分配的公平进行,对甘蔗进行分节的合理化做了初步的推算,推算的思路如下:1.计算出甘蔗的总含糖量2.按总含糖量把甘蔗平分作为甘蔗分节的初步依据3.在2的基础上考虑吃甘蔗的成本(如更粗的甘蔗吃起来更累等),对甘蔗分节进行进一步合理化二.理论模型(一)甘蔗的总含糖量1.截面积公式设甘蔗的截面积与高度的函数关系为f(x),其中x为高度,由常理推断可知:f(x)为x的减函数,即:f’(x)<0,为方便期间,假设甘蔗截面积为圆形,截面圆半径与高度的函数关系为一次函数,即:r(x)=b-ax,(a,b为参数)则有:f(x)=πr(x)²=π(b-ax)² (1) 2.甜度公式设在高度x处,每单位体积甘蔗的含糖量为g(x),甘蔗的总含糖量为u,则在高度x处含糖总量du有:du=g(x)dv (2)而dv=f(x)*dx (3)由(2)(3)式可知:du=f(x)g(x)dx (4)由生物学知识可知:g(x)一般为指数式衰减,当高度达某一程度h时可近似认为含糖量为0,所以可设 : 得到:由此,我们得到了甘蔗的甜度公式:这个甜度公式反映了甜度与高度的函数关系,由式中可以看出甜度与高度呈明显的减函数关系。3.总含糖量下面我们开始计算甘蔗的总含糖量u,经过计算得:这就是长度为h的甘蔗的总含糖量(二)把甘蔗进行分节假设把甘蔗分为n段,则每一段含糖量为u/n。则有:则可以通过上式推导出每一个由于要吃午饭,本文暂不推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计算。(三)考虑吃甘蔗的成本假设吃甘蔗的痛苦程度与截面积的关系为线性关系,即p(x)=m*g(x)则吃甘蔗的享受程度q(x)=u(x)-p(x)即:享受程度与甜度成正比,与痛苦程度成反比由此得到然后将(二)中u(x)替换为q(x),求出各个hi,然后hi-h(i-1)即为各段长度三.结论及展望从上述结论可以看出为保证广大蔗农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公平,甘蔗的分段应遵循科学原则,合理分段。未来的工作:由式中可以看出,本文计算还即为粗糙,下一步研究要利用统计学原理对甘蔗甜度及痛苦程度等进行精确测定模拟函数。

这是一个论文的模板 你可以参考下 还望采纳 谢谢!江西省人口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一、摘要: 本文建立了两个人口增长预测模型,对未来人口问题和未来人口结构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并综合分析了未来我们人口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社会影响。模型I: 无论是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还是未来的远景规划,人口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的模型的局限性,就因为它没有考虑到有限的生存空间与资源,生产力,文化水平等因素对出生率的影响,在考虑到有限的生存空间及资源后,于是本文又给出了模型Ⅱ。模型Ⅱ:建立只考虑现有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率两个因素用于短期预测的阻滞增长人口预测模型(Logistic),并利用2001-2009年人口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2001年到2009年数据检验出总体上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符合程度较好,误差全都控制在以内。用此模型对未来20年内人口数据进行了预测,计算出未来各年总人口数,其中2015年社会总人数为万人,2020年人数为万人。关键词:分析与预测 马尔萨斯模型 Logistic模型二、问题的背景:人口问题不仅是21世纪我省所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之一,而且在新世纪中将继续存在。无论是对我省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还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人口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人口进行预测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提出来的。过去几千年,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发展缓慢,人口变动和增长也很迟缓,因而客观上对人口未来的发展变化的探讨显得必要性较小。当前生产力发展达到空前的水平,生产已经不是为满足生产者个人的需求,而是要面向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了解需求和供应的未来趋势,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发展。为了加快江西省的经济建设进程,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体制改革,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实现人口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因此建立一个人口增长预测的数学模型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三、问题重述: 人口是反映省情、省力基本情况的重要指标,是区域研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现状、制定规划时首先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例如评价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时离不开现在与今后各类人口数量、比例指数和年龄分布。故人口预测是制定和顺利实现社会经济各项战略设想的基础和出发点, 制定正确人口政策的科学依据。江西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省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我省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速度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乡村人口城镇化、医疗卫生的提高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关于江西省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参考相关数据(同时也搜索相关文献和补充新的数据),提出以下问题:(1) 建立江西省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江西省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2) 分析模型中的优点和缺点。四、模型假设: (1)假设题中所给数据基本真实有效(2)假设没有重大的自然灾害发生(3)在较近一段时期,政府政策基本不发生重大变化(4)在较近一段时期,医疗卫生条件保持不变(5)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太大的人口迁入与迁出(6)男性比率之和和女性比例之和的总和在1附近。可以近似认为1(7)假设现今有关人口方面的国策在长时间内不会发生重大的改变(8)把研究的社会人口当作一个系统考虑,不考虑其与系统外的人口流动模型Ⅰ建立只考虑现有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率两个因素用于短期预测的阻滞增(),得到了本论文中计算所用到的所有数据。五、分析与建立模型模型I:指数增长模型(马尔萨斯人口模型malthus)模型的建立 记时刻t=0时人口数为 ,时刻t的人口为x(t),由于量大,x(t)可视为连续、可微函数。t到 时间段内人口是增量为: 于是x(t)满足微分方程: ……………(1)模型的求解:解微分方程(1),得: ……………………………………….(2)表明: 模型的参数估计:要用模型的结果(2)来预报人口,必须对其中的参数r进行估计,这可以用附录中附件1的表1中的数据通过拟合得到。通过2000-2009年的数据拟合得r=拟合图如图1: 图模型的检验: 将 代入公式(2),求出用指数增长模型预测的2000-2020年的人口数见图2和表2。图2江西省实际人口与按指数增长模型计算的人口比较年(公元) 实际人口(万) 指数增长模型 预测人口(万) 误差(%).21 4186 4222 4254 4284 4311 4339 4368 4400 4432 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6-2009年间的预测人口数与实际人口数吻合较好,但2001-2005年的误差越来越大。分析原因,该模型的结果说明人口将以指数规律无限增长,而事实上,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限制越来越显著。如果当人口较少的自然增长率可以看作常数的话,那么当人口增加到一定数量以后,这个增长率就要随着人口增加而减少,于是应该对指数增长模型关于人口净增长率是常数的假设进行修改。模型推广利用上述模型对2010-2020年江西人口总数的预测,预测结果见表32010-2020江西预测人口年(公元) 2013 2014预测人口(万) 年(公元) 2018 2019预测人口(万) 年(公元) 2020 预测人口(万) 表35.2 模型I :Logistic人口预测模型 模型的建立 logistic是根据malthus人口模型改进得来的,其中引入常数 (最大人口容量),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所能容许的最大人口数。并假设:人口增长率r为人口x(t)的函数r(x)(减函数),x(t)为t时刻的人口,由于量大,x(t)可视为连续、可微函数,记时刻t=0时人口为 最简单地可假定r(x)=r-sx,r,s>0(线性函数),r叫做固有增长率。 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年容纳的最大人口容量为 。当x= 时,增长率应为0,即r( )=0,于是s= ,代入r(x)=r-sx,得: r(x)=r(1- )………………………(2)将(2)式代入(1)式得: 模型: ……………(3)模型的求解 解方程(3)得: X(t)= …………………(4) 根据方程(3)作出 的曲线图,见图1,由该图可看出人口增长率随人口数的变化规律,根据(4)的结果做出x-t曲线,见图2,由该图可看出人口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图2 图模型的参数估计 利用表1中2000-2009年的数据对r和 拟合得: r=, 18540 图5 模型的检验 将r=, =18540代入公式(4),求出用指数增长模型预测的2000-2009年的人口数,见表4第3、4列,见图6。也可将方程(3)离散化,得: x(t+1)=x(t)+ =x(t)+r[1- ]x(t),t=0,1,2,…… (5)江西人口与按阻滞增长模型计算的人口比较年(万) 实际人口(万) 阻滞增长模型 公式(4) 公式(5) 预测人口(万) 相对误差 预测人口(万) 相对误差.98 .23 4222 4254 4284 4311 4156 4339 4368 4400 4432 表4图模型应用 现应用该模型预测人口,用表1中2000-2009年的全部数据重新估计参数,可得r=, 13040,用公式(4)作2010-2020年的人口预测得:见图7和表5:图82010-2020年江西预测人口年(公元) 2013 2014预测人口(万) 年(公元) 2018 2019预测人口(万) 年(公元) 2020 预测人口(万) 表5【模型评价】 优点: [1]马尔萨斯人口预测模型是在当人口较少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可以看做常数的话这是马尔萨斯模型对人口的预测比较方便简单准确。[2]人口增长短期预测方面Lotistic模型效果比较好,理论比较成熟,且运算求解方法简单且Logistic模型所描述的变化过程符合人口的增长模式。运用阻滞增长模型原理,设立阈值,使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更接近。 缺点: [1] 没有考虑到男女出生性别比例、城镇化程度、生育率和人口数量的关系,从而不能有效地避免了预测期太长导致误差出现累积效应而过大。 [2]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限制作用越来越显著,我们这两个模型对人口的预测的误差就会越来越大。六、参考文献[1] 谭永基等,数学模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姜启源等,大学数学实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 赵静,但琦,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4] 盛聚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6] 薛定宇,陈阳泉,高等应用数学问题的MATLAB求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九江大论坛()七、附录附件1: 2000-2009年江西人口统计表 年(公元) 2003 2004人口(万) 4254 4284年(公元) 2008 2009人口(万) 4400 4432表1附件2:拟合程序 years=2000:1:2009;population=[ 4432];y=2001:1:2008;P=interp1(years,population,y,'spline');plot(years,population,'+',y,P,years,population,'r:')附件3:马尔萨斯人口预测模型程序 #include""#include""void main(void){ int gvelocity; int dvelocity; int year,total; clrscr(); printf("total population of this year.\n"); scanf("%d",&total); printf("per year grow velocity.\n"); scanf("%d",&gvelocity); printf("per year die velocity.\n"); scanf("%d",&dvelocity); printf("the result is after.\n”); }附件4: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程序 Logistic模型 -x曲线程序: xm=input('请输入xm=');r=input('请输入r=');n=1;for x=0: p(n)=r*x*(1-(x/xm)); n=n+1;endx=0:;Plot(x,p);Logistic模型曲线程序:xm=input('请输入xm=');r=input('请输入r=');x0=input('请输入x0=');n=input('请输入x坐标长度=');i=1;for t=0:; k=(xm/x0-1)*exp((-r)*t); p=xm/(1+k); x(i)=p; i=i+1;endt=0:(t,x)

像这种非线性的问题 最好用平衡相变或者对称破缺建模,可以参照下图林的细胞描述论文,洛伦兹的气象研究论文 都是此类的建模

叫你考试,你还来作弊!找到你后记过处理。

人口增长数学模型论文模板

都市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数学模型。2、建立数学模型寻找影响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主要因素或指标。3、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在近几年的时间内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是扩大、缩小还是维持不变?4、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请从消费结构的角度出发,建立有关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此模型预测仿真未来三年时间内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5、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结果,对缩小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提出你们的这是一个论文的模板 你可以参考下 还望采纳 谢谢!江西省人口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一、摘要: 本文建立了两个人口增长预测模型,对未来人口问题和未来人口结构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并综合分析了未来我们人口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社会影响。模型I: 无论是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还是未来的远景规划,人口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的模型的局限性,就因为它没有考虑到有限的生存空间与资源,生产力,文化水平等因素对出生率的影响,在考虑到有限的生存空间及资源后,于是本文又给出了模型Ⅱ。模型Ⅱ:建立只考虑现有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率两个因素用于短期预测的阻滞增长人口预测模型(Logistic),并利用2001-2009年人口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2001年到2009年数据检验出总体上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符合程度较好,误差全都控制在以内。用此模型对未来20年内人口数据进行了预测,计算出未来各年总人口数,其中2015年社会总人数为万人,2020年人数为万人。关键词:分析与预测 马尔萨斯模型 Logistic模型二、问题的背景:人口问题不仅是21世纪我省所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之一,而且在新世纪中将继续存在。无论是对我省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还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人口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人口进行预测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提出来的。过去几千年,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发展缓慢,人口变动和增长也很迟缓,因而客观上对人口未来的发展变化的探讨显得必要性较小。当前生产力发展达到空前的水平,生产已经不是为满足生产者个人的需求,而是要面向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了解需求和供应的未来趋势,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发展。为了加快江西省的经济建设进程,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体制改革,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实现人口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因此建立一个人口增长预测的数学模型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三、问题重述: 人口是反映省情、省力基本情况的重要指标,是区域研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现状、制定规划时首先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例如评价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时离不开现在与今后各类人口数量、比例指数和年龄分布。故人口预测是制定和顺利实现社会经济各项战略设想的基础和出发点, 制定正确人口政策的科学依据。江西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省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我省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速度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乡村人口城镇化、医疗卫生的提高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关于江西省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参考相关数据(同时也搜索相关文献和补充新的数据),提出以下问题:(1) 建立江西省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江西省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2) 分析模型中的优点和缺点。四、模型假设: (1)假设题中所给数据基本真实有效(2)假设没有重大的自然灾害发生(3)在较近一段时期,政府政策基本不发生重大变化(4)在较近一段时期,医疗卫生条件保持不变(5)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太大的人口迁入与迁出(6)男性比率之和和女性比例之和的总和在1附近。可以近似认为1(7)假设现今有关人口方面的国策在长时间内不会发生重大的改变(8)把研究的社会人口当作一个系统考虑,不考虑其与系统外的人口流动模型Ⅰ建立只考虑现有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率两个因素用于短期预测的阻滞增(),得到了本论文中计算所用到的所有数据。五、分析与建立模型模型I:指数增长模型(马尔萨斯人口模型malthus)模型的建立 记时刻t=0时人口数为 ,时刻t的人口为x(t),由于量大,x(t)可视为连续、可微函数。t到 时间段内人口是增量为: 于是x(t)满足微分方程: ……………(1)模型的求解:解微分方程(1),得: ……………………………………….(2)表明: 模型的参数估计:要用模型的结果(2)来预报人口,必须对其中的参数r进行估计,这可以用附录中附件1的表1中的数据通过拟合得到。通过2000-2009年的数据拟合得r=拟合图如图1: 图模型的检验: 将 代入公式(2),求出用指数增长模型预测的2000-2020年的人口数见图2和表2。图2江西省实际人口与按指数增长模型计算的人口比较年(公元) 实际人口(万) 指数增长模型 预测人口(万) 误差(%).21 4186 4222 4254 4284 4311 4339 4368 4400 4432 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6-2009年间的预测人口数与实际人口数吻合较好,但2001-2005年的误差越来越大。分析原因,该模型的结果说明人口将以指数规律无限增长,而事实上,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限制越来越显著。如果当人口较少的自然增长率可以看作常数的话,那么当人口增加到一定数量以后,这个增长率就要随着人口增加而减少,于是应该对指数增长模型关于人口净增长率是常数的假设进行修改。模型推广利用上述模型对2010-2020年江西人口总数的预测,预测结果见表32010-2020江西预测人口年(公元) 2013 2014预测人口(万) 年(公元) 2018 2019预测人口(万) 年(公元) 2020 预测人口(万) 表35.2 模型I :Logistic人口预测模型 模型的建立 logistic是根据malthus人口模型改进得来的,其中引入常数 (最大人口容量),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所能容许的最大人口数。并假设:人口增长率r为人口x(t)的函数r(x)(减函数),x(t)为t时刻的人口,由于量大,x(t)可视为连续、可微函数,记时刻t=0时人口为 最简单地可假定r(x)=r-sx,r,s>0(线性函数),r叫做固有增长率。 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年容纳的最大人口容量为 。当x= 时,增长率应为0,即r( )=0,于是s= ,代入r(x)=r-sx,得: r(x)=r(1- )………………………(2)将(2)式代入(1)式得: 模型: ……………(3)模型的求解 解方程(3)得: X(t)= …………………(4) 根据方程(3)作出 的曲线图,见图1,由该图可看出人口增长率随人口数的变化规律,根据(4)的结果做出x-t曲线,见图2,由该图可看出人口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图2 图模型的参数估计 利用表1中2000-2009年的数据对r和 拟合得: r=, 18540 图5 模型的检验 将r=, =18540代入公式(4),求出用指数增长模型预测的2000-2009年的人口数,见表4第3、4列,见图6。也可将方程(3)离散化,得: x(t+1)=x(t)+ =x(t)+r[1- ]x(t),t=0,1,2,…… (5)江西人口与按阻滞增长模型计算的人口比较年(万) 实际人口(万) 阻滞增长模型 公式(4) 公式(5) 预测人口(万) 相对误差 预测人口(万) 相对误差.98 .23 4222 4254 4284 4311 4156 4339 4368 4400 4432 表4图模型应用 现应用该模型预测人口,用表1中2000-2009年的全部数据重新估计参数,可得r=, 13040,用公式(4)作2010-2020年的人口预测得:见图7和表5:图82010-2020年江西预测人口年(公元) 2013 2014预测人口(万) 年(公元) 2018 2019预测人口(万) 年(公元) 2020 预测人口(万) 表5【模型评价】 优点: [1]马尔萨斯人口预测模型是在当人口较少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可以看做常数的话这是马尔萨斯模型对人口的预测比较方便简单准确。[2]人口增长短期预测方面Lotistic模型效果比较好,理论比较成熟,且运算求解方法简单且Logistic模型所描述的变化过程符合人口的增长模式。运用阻滞增长模型原理,设立阈值,使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更接近。 缺点: [1] 没有考虑到男女出生性别比例、城镇化程度、生育率和人口数量的关系,从而不能有效地避免了预测期太长导致误差出现累积效应而过大。 [2]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限制作用越来越显著,我们这两个模型对人口的预测的误差就会越来越大。六、参考文献[1] 谭永基等,数学模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姜启源等,大学数学实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 赵静,但琦,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4] 盛聚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6] 薛定宇,陈阳泉,高等应用数学问题的MATLAB求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九江大论坛()七、附录附件1: 2000-2009年江西人口统计表 年(公元) 2003 2004人口(万) 4254 4284年(公元) 2008 2009人口(万) 4400 4432表1附件2:拟合程序 years=2000:1:2009;population=[ 4432];y=2001:1:2008;P=interp1(years,population,y,'spline');plot(years,population,'+',y,P,years,population,'r:')附件3:马尔萨斯人口预测模型程序 #include""#include""void main(void){ int gvelocity; int dvelocity; int year,total; clrscr(); printf("total population of this year.\n"); scanf("%d",&total); printf("per year grow velocity.\n"); scanf("%d",&gvelocity); printf("per year die velocity.\n"); scanf("%d",&dvelocity); printf("the result is after.\n”); }附件4: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程序 Logistic模型 -x曲线程序: xm=input('请输入xm=');r=input('请输入r=');n=1;for x=0: p(n)=r*x*(1-(x/xm)); n=n+1;endx=0:;Plot(x,p);Logistic模型曲线程序:xm=input('请输入xm=');r=input('请输入r=');x0=input('请输入x0=');n=input('请输入x坐标长度=');i=1;for t=0:; k=(xm/x0-1)*exp((-r)*t); p=xm/(1+k); x(i)=p; i=i+1;endt=0:(t,x)

这是一个论文的模板 你可以参考下 还望采纳 谢谢!江西省人口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一、摘要: 本文建立了两个人口增长预测模型,对未来人口问题和未来人口结构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并综合分析了未来我们人口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社会影响。模型I: 无论是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还是未来的远景规划,人口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的模型的局限性,就因为它没有考虑到有限的生存空间与资源,生产力,文化水平等因素对出生率的影响,在考虑到有限的生存空间及资源后,于是本文又给出了模型Ⅱ。模型Ⅱ:建立只考虑现有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率两个因素用于短期预测的阻滞增长人口预测模型(Logistic),并利用2001-2009年人口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2001年到2009年数据检验出总体上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符合程度较好,误差全都控制在以内。用此模型对未来20年内人口数据进行了预测,计算出未来各年总人口数,其中2015年社会总人数为万人,2020年人数为万人。关键词:分析与预测 马尔萨斯模型 Logistic模型二、问题的背景:人口问题不仅是21世纪我省所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之一,而且在新世纪中将继续存在。无论是对我省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还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人口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人口进行预测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提出来的。过去几千年,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发展缓慢,人口变动和增长也很迟缓,因而客观上对人口未来的发展变化的探讨显得必要性较小。当前生产力发展达到空前的水平,生产已经不是为满足生产者个人的需求,而是要面向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了解需求和供应的未来趋势,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发展。为了加快江西省的经济建设进程,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体制改革,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实现人口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因此建立一个人口增长预测的数学模型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三、问题重述: 人口是反映省情、省力基本情况的重要指标,是区域研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现状、制定规划时首先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例如评价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时离不开现在与今后各类人口数量、比例指数和年龄分布。故人口预测是制定和顺利实现社会经济各项战略设想的基础和出发点, 制定正确人口政策的科学依据。江西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省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我省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速度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乡村人口城镇化、医疗卫生的提高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关于江西省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参考相关数据(同时也搜索相关文献和补充新的数据),提出以下问题:(1) 建立江西省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江西省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2) 分析模型中的优点和缺点。四、模型假设: (1)假设题中所给数据基本真实有效(2)假设没有重大的自然灾害发生(3)在较近一段时期,政府政策基本不发生重大变化(4)在较近一段时期,医疗卫生条件保持不变(5)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太大的人口迁入与迁出(6)男性比率之和和女性比例之和的总和在1附近。可以近似认为1(7)假设现今有关人口方面的国策在长时间内不会发生重大的改变(8)把研究的社会人口当作一个系统考虑,不考虑其与系统外的人口流动模型Ⅰ建立只考虑现有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率两个因素用于短期预测的阻滞增(),得到了本论文中计算所用到的所有数据。五、分析与建立模型模型I:指数增长模型(马尔萨斯人口模型malthus)模型的建立 记时刻t=0时人口数为 ,时刻t的人口为x(t),由于量大,x(t)可视为连续、可微函数。t到 时间段内人口是增量为: 于是x(t)满足微分方程: ……………(1)模型的求解:解微分方程(1),得: ……………………………………….(2)表明: 模型的参数估计:要用模型的结果(2)来预报人口,必须对其中的参数r进行估计,这可以用附录中附件1的表1中的数据通过拟合得到。通过2000-2009年的数据拟合得r=拟合图如图1: 图模型的检验: 将 代入公式(2),求出用指数增长模型预测的2000-2020年的人口数见图2和表2。图2江西省实际人口与按指数增长模型计算的人口比较年(公元) 实际人口(万) 指数增长模型 预测人口(万) 误差(%).21 4186 4222 4254 4284 4311 4339 4368 4400 4432 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6-2009年间的预测人口数与实际人口数吻合较好,但2001-2005年的误差越来越大。分析原因,该模型的结果说明人口将以指数规律无限增长,而事实上,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限制越来越显著。如果当人口较少的自然增长率可以看作常数的话,那么当人口增加到一定数量以后,这个增长率就要随着人口增加而减少,于是应该对指数增长模型关于人口净增长率是常数的假设进行修改。模型推广利用上述模型对2010-2020年江西人口总数的预测,预测结果见表32010-2020江西预测人口年(公元) 2013 2014预测人口(万) 年(公元) 2018 2019预测人口(万) 年(公元) 2020 预测人口(万) 表35.2 模型I :Logistic人口预测模型 模型的建立 logistic是根据malthus人口模型改进得来的,其中引入常数 (最大人口容量),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所能容许的最大人口数。并假设:人口增长率r为人口x(t)的函数r(x)(减函数),x(t)为t时刻的人口,由于量大,x(t)可视为连续、可微函数,记时刻t=0时人口为 最简单地可假定r(x)=r-sx,r,s>0(线性函数),r叫做固有增长率。 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年容纳的最大人口容量为 。当x= 时,增长率应为0,即r( )=0,于是s= ,代入r(x)=r-sx,得: r(x)=r(1- )………………………(2)将(2)式代入(1)式得: 模型: ……………(3)模型的求解 解方程(3)得: X(t)= …………………(4) 根据方程(3)作出 的曲线图,见图1,由该图可看出人口增长率随人口数的变化规律,根据(4)的结果做出x-t曲线,见图2,由该图可看出人口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图2 图模型的参数估计 利用表1中2000-2009年的数据对r和 拟合得: r=, 18540 图5 模型的检验 将r=, =18540代入公式(4),求出用指数增长模型预测的2000-2009年的人口数,见表4第3、4列,见图6。也可将方程(3)离散化,得: x(t+1)=x(t)+ =x(t)+r[1- ]x(t),t=0,1,2,…… (5)江西人口与按阻滞增长模型计算的人口比较年(万) 实际人口(万) 阻滞增长模型 公式(4) 公式(5) 预测人口(万) 相对误差 预测人口(万) 相对误差.98 .23 4222 4254 4284 4311 4156 4339 4368 4400 4432 表4图模型应用 现应用该模型预测人口,用表1中2000-2009年的全部数据重新估计参数,可得r=, 13040,用公式(4)作2010-2020年的人口预测得:见图7和表5:图82010-2020年江西预测人口年(公元) 2013 2014预测人口(万) 年(公元) 2018 2019预测人口(万) 年(公元) 2020 预测人口(万) 表5【模型评价】 优点: [1]马尔萨斯人口预测模型是在当人口较少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可以看做常数的话这是马尔萨斯模型对人口的预测比较方便简单准确。[2]人口增长短期预测方面Lotistic模型效果比较好,理论比较成熟,且运算求解方法简单且Logistic模型所描述的变化过程符合人口的增长模式。运用阻滞增长模型原理,设立阈值,使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更接近。 缺点: [1] 没有考虑到男女出生性别比例、城镇化程度、生育率和人口数量的关系,从而不能有效地避免了预测期太长导致误差出现累积效应而过大。 [2]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限制作用越来越显著,我们这两个模型对人口的预测的误差就会越来越大。六、参考文献[1] 谭永基等,数学模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姜启源等,大学数学实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 赵静,但琦,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4] 盛聚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6] 薛定宇,陈阳泉,高等应用数学问题的MATLAB求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九江大论坛()七、附录附件1: 2000-2009年江西人口统计表 年(公元) 2003 2004人口(万) 4254 4284年(公元) 2008 2009人口(万) 4400 4432表1附件2:拟合程序 years=2000:1:2009;population=[ 4432];y=2001:1:2008;P=interp1(years,population,y,'spline');plot(years,population,'+',y,P,years,population,'r:')附件3:马尔萨斯人口预测模型程序 #include""#include""void main(void){ int gvelocity; int dvelocity; int year,total; clrscr(); printf("total population of this year.\n"); scanf("%d",&total); printf("per year grow velocity.\n"); scanf("%d",&gvelocity); printf("per year die velocity.\n"); scanf("%d",&dvelocity); printf("the result is after.\n”); }附件4: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程序 Logistic模型 -x曲线程序: xm=input('请输入xm=');r=input('请输入r=');n=1;for x=0: p(n)=r*x*(1-(x/xm)); n=n+1;endx=0:;Plot(x,p);Logistic模型曲线程序:xm=input('请输入xm=');r=input('请输入r=');x0=input('请输入x0=');n=input('请输入x坐标长度=');i=1;for t=0:; k=(xm/x0-1)*exp((-r)*t); p=xm/(1+k); x(i)=p; i=i+1;endt=0:(t,x)

都市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数学模型。2、建立数学模型寻找影响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主要因素或指标。3、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在近几年的时间内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是扩大、缩小还是维持不变?4、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请从消费结构的角度出发,建立有关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此模型预测仿真未来三年时间内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5、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结果,对缩小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提出你们的合

我们也在作这个题 感觉数据有点问题啊

数学建模人口增长模型论文模板

我去年就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这些资料是我去年暑假整理的论文模板,如果资料不足的话,再联系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本科组参赛队从A、B题中任选一题,专科组参赛队从C、D题中任选一题。 论文用白色A4纸单面打印;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厘米的页边距;从左侧装订。 论文第一页为承诺书,具体内容和格式见本规范第二页。 论文第二页为编号专用页,用于赛区和全国评阅前后对论文进行编号,具体内容和格式见本规范第三页。 论文题目和摘要写在论文第三页上,从第四页开始是论文正文。 论文从第三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 论文不能有页眉,论文中不能有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的标志。 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并居中;二级、三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左端对齐(不居中)。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打印时应尽量避免彩色打印。 提请大家注意:摘要应该是一份简明扼要的详细摘要(包括关键词),在整篇论文评阅中占有重要权重,请认真书写(注意篇幅不能超过一页,且无需译成英文)。全国评阅时将首先根据摘要和论文整体结构及概貌对论文优劣进行初步筛选。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在不违反本规范的前提下,各赛区可以对论文增加其他要求(如在本规范要求的第一页前增加其他页和其他信息,或在论文的最后增加空白页等);从承诺书开始到论文正文结束前,各赛区不得有本规范外的其他要求(否则一律无效)。 本规范的解释权属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注]赛区评阅前将论文第一页取下保存,同时在第一页和第二页建立“赛区评阅编号”(由各赛区规定编号方式),“赛区评阅纪录”表格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各赛区自行决定是否在评阅时使用该表格)。评阅后,赛区对送全国评阅的论文在第二页建立“全国统一编号”(编号方式由全国组委会规定,与去年格式相同),然后送全国评阅。论文第二页(编号页)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取下保存,同时在第二页建立“全国评阅编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2009年3月16日修订数学建模论文一般结构1摘要 (单独成页)主要理解 、主要方法、 主要结果、 主要特点 (不要图、不要表)作用:了解文件重要性,对文件有大致认识最佳页副:页面2/3。2、问题重述和分析3、问题假设假设是建模的基础,具有导向性,容易被忽视。常犯错误有缺少假设或假设不切实际。对一些关键性的或对结果有重大影响的条件或参数应该在假设中明确约定。作假设的两个原则:① 简化原则:抓住主要矛盾,舍弃次要因素,方便 数学处理。② 贴近原则:贴近实际。以上两个原则是相互制约的,要掌握好“度”。通常是先建模后假设。4、符号说明 (可以合并)5、模型建立与求解(重要程度 :60%以上)6、模型检验(误差一般指均方误差)7、结果分析 (可以合并)8、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或 模型的推广9、模型优缺点10、参考文件11、附件(结果千万不能放在附件中)论文最佳页面数:15-21页 论文结构一题目摘要1.问题的重述2.合理假设3.符号约定4.问题的分析5.模型的建立与求解6.模型的评价与推广1、误差分析2、模型的改进与推广对XXXX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1.……2.…………7.参考文献8.附录 数学建模论文一般格式 摘要(主要理解、主要方法、主要结果、主要特点)或(背景、目标、方法、结果、结论、建议) 问题重述与分析 问题假设 符号说明 模型建立与求解 模型检验 结果分析 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模型优缺点优秀论文要点:1. 语言精练、有逻辑性、书写有条理2. 文字与图形相结合,使内容直观、清晰、明了、容易理解3. 切忌只用文字进行说明,多运用图形或表格,并对图形或表格做精简的分析,毕竟文字性东西太过于枯燥、乏味,没人有耐性去看那么冗长的文章4. 对论文中所引用或用到的知识、软件要清晰地予以说明。5. 在附录中附上论文所必须要的一些数据(图形或表格),并将论文中所编写的程序附上去各步骤解释摘要:主要理解 、主要方法、 主要结果、 主要特点 (不要图、不要表)作用:了解文件重要性,对文件有大致认识最佳页副:页面2/3问题重述与分析: 一向导、对题意的理解、 建模的创造性创造性是灵魂,文章要有闪光点。好创意、好想法应当既在人意料之外,又在人意料之中。新颖性(独特性)与合理性皆备。误区之一:数学用得越高深,越有创造性。解决问题是第一原则,最合适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误区之二: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建模与求解上。创造性可以体现在建模的各个环节上,并且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误区之三:好创意来自于灵感,可遇不可求。好创意来自于对数学方法的掌握程度与对问题理解的透彻程度。 表达的清晰性好的文章 = 好的内容 + 好的表达 替读者着想。该交代的要交代,如对题目的理解,关键指标或参数的引入,建模的思路,结果的分析等。 写好摘要,包括:建模主要方法、主要结果,模型主要优点。 专人负责写作,及早动手。考虑写作的过程也是构思框架、理清思路的过程,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建模的思路,反过来促进建模。 适当采用图表,增加可读性。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初中数学建模论文题材及范文已发送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本科组参赛队从A、B题中任选一题,专科组参赛队从C、D题中任选一题。 论文用白色A4纸单面打印;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厘米的页边距;从左侧装订。 论文第一页为承诺书,具体内容和格式见本规范第二页。 论文第二页为编号专用页,用于赛区和全国评阅前后对论文进行编号,具体内容和格式见本规范第三页。 论文题目和摘要写在论文第三页上,从第四页开始是论文正文。 论文从第三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 论文不能有页眉,论文中不能有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的标志。 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并居中;二级、三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左端对齐(不居中)。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打印时应尽量避免彩色打印。 提请大家注意:摘要应该是一份简明扼要的详细摘要(包括关键词),在整篇论文评阅中占有重要权重,请认真书写(注意篇幅不能超过一页,且无需译成英文)。全国评阅时将首先根据摘要和论文整体结构及概貌对论文优劣进行初步筛选。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在不违反本规范的前提下,各赛区可以对论文增加其他要求(如在本规范要求的第一页前增加其他页和其他信息,或在论文的最后增加空白页等);从承诺书开始到论文正文结束前,各赛区不得有本规范外的其他要求(否则一律无效)。 本规范的解释权属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注]赛区评阅前将论文第一页取下保存,同时在第一页和第二页建立“赛区评阅编号”(由各赛区规定编号方式),“赛区评阅纪录”表格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各赛区自行决定是否在评阅时使用该表格)。评阅后,赛区对送全国评阅的论文在第二页建立“全国统一编号”(编号方式由全国组委会规定,与去年格式相同),然后送全国评阅。论文第二页(编号页)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取下保存,同时在第二页建立“全国评阅编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2009年3月16日修订数学建模论文一般结构1摘要 (单独成页)主要理解 、主要方法、 主要结果、 主要特点 (不要图、不要表)作用:了解文件重要性,对文件有大致认识最佳页副:页面2/3。2、问题重述和分析3、问题假设假设是建模的基础,具有导向性,容易被忽视。常犯错误有缺少假设或假设不切实际。对一些关键性的或对结果有重大影响的条件或参数应该在假设中明确约定。作假设的两个原则:① 简化原则:抓住主要矛盾,舍弃次要因素,方便 数学处理。② 贴近原则:贴近实际。以上两个原则是相互制约的,要掌握好“度”。通常是先建模后假设。4、符号说明 (可以合并)5、模型建立与求解(重要程度 :60%以上)6、模型检验(误差一般指均方误差)7、结果分析 (可以合并)8、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或 模型的推广9、模型优缺点10、参考文件11、附件(结果千万不能放在附件中)论文最佳页面数:15-21页 论文结构一题目摘要1.问题的重述2.合理假设3.符号约定4.问题的分析5.模型的建立与求解6.模型的评价与推广1、误差分析2、模型的改进与推广对XXXX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1.……2.…………7.参考文献8.附录 数学建模论文一般格式 摘要(主要理解、主要方法、主要结果、主要特点)或(背景、目标、方法、结果、结论、建议) 问题重述与分析 问题假设 符号说明 模型建立与求解 模型检验 结果分析 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模型优缺点优秀论文要点:1. 语言精练、有逻辑性、书写有条理2. 文字与图形相结合,使内容直观、清晰、明了、容易理解3. 切忌只用文字进行说明,多运用图形或表格,并对图形或表格做精简的分析,毕竟文字性东西太过于枯燥、乏味,没人有耐性去看那么冗长的文章4. 对论文中所引用或用到的知识、软件要清晰地予以说明。5. 在附录中附上论文所必须要的一些数据(图形或表格),并将论文中所编写的程序附上去各步骤解释摘要:主要理解 、主要方法、 主要结果、 主要特点 (不要图、不要表)作用:了解文件重要性,对文件有大致认识最佳页副:页面2/3问题重述与分析: 一向导、对题意的理解、 建模的创造性创造性是灵魂,文章要有闪光点。好创意、好想法应当既在人意料之外,又在人意料之中。新颖性(独特性)与合理性皆备。误区之一:数学用得越高深,越有创造性。解决问题是第一原则,最合适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误区之二: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建模与求解上。创造性可以体现在建模的各个环节上,并且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误区之三:好创意来自于灵感,可遇不可求。好创意来自于对数学方法的掌握程度与对问题理解的透彻程度。 表达的清晰性好的文章 = 好的内容 + 好的表达 替读者着想。该交代的要交代,如对题目的理解,关键指标或参数的引入,建模的思路,结果的分析等。 写好摘要,包括:建模主要方法、主要结果,模型主要优点。 专人负责写作,及早动手。考虑写作的过程也是构思框架、理清思路的过程,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建模的思路,反过来促进建模。 适当采用图表,增加可读性。

数学建模论文格式模板以及要求

导语:伴随着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下面是我分享的数学建模论文格式模板及要求,欢迎阅读!

(一)论文形式:科学论文

科学论文是对某一课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见的文章。

注意:它不是感想,也不是调查报告。

(二)论文选题:新颖,有意义,力所能及。

要求:

有背景.

应用问题要来源于学生生活及其周围世界的真实问题,要有具体的对象和真实的数据。理论问题要了解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其理论价值。要做必要的学术调研和研究特色。

有价值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理论价值,或教育价值,学生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掌握必须的科学概念,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

有基础

对所研究问题的背景有一定了解,掌握一定量的参考文献,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所研究问题的数据资料是能够获得的。

有特色

思路创新,有别于传统研究的新思路;

方法创新,针对具体问题的特点,对传统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结果创新,要有新的,更深层次的结果。

问题可行

适合学生自己探究并能够完成,要有学生的特色,所用知识应该不超过初中生(高中生)的能力范围。

(三)(数学应用问题)数据资料:来源可靠,引用合理,目标明确

要求:

数据真实可靠,不是编的数学题目;

数据分析合理,采用分析方法得当。

(四)(数学应用问题)数学模型:通过抽象和化简,使用数学语言对实际问题的一个近似描述,以便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所研究的对象。

要求:

抽象化简适中,太强,太弱都不好;

抽象出的数学问题,参数选择源于实际,变量意义明确;

数学推理严格,计算准确无误,得出结论;

将所得结论回归到实际中,进行分析和检验,最终解决问题,或者提出建设性意见;

问题和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和展望。

(五)(数学理论问题)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了解透彻

要求:

对问题了解足够清楚,其中指导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

问题解答推理严禁,计算无误;

突出研究的特色和价值。

(六)论文格式:符合规范,内容齐全,排版美观

1. 标题: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主要内容的逻辑组合。

要求:反映内容准确得体,外延内涵恰如其分,用语凝练醒目。

2. 摘要:全文主要内容的简短陈述。

要求:

1)摘要必须指明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的主要方法,得到的主要结论和成果;

2)摘要用语必须十分简练,内容亦须充分概括。文字不能太长,6字以内的文章摘要一般不超过3字;

3)不要举例,不要讲过程,不用图表,不做自我评价。

3. 关键词:文章中心内容所涉及的重要的单词,以便于信息检索。

要求:数量不要多,以3-5各为宜,不要过于生僻。

(七). 正文

1)前言:

问题的背景:问题的来源;

提出问题:需要研究的内容及其意义;

文献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的回顾和存在的问题;

概括介绍论文的内容,问题的结论和所使用的方法。

2)主体:

(数学应用问题)数学模型的组建、分析、检验和应用等。

(数学理论问题)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等。

3)讨论:

解释研究的结果,揭示研究的价值, 指出应用前景, 提出研究的不足。

要求:

1)背景介绍清楚,问题提出自然;

2)思路清晰,涉及到得数据真是可靠,推理严密,计算无误;

3)突出所研究问题的难点和意义。

5. 参考文献:

是在文章最后所列出的文献目录。他们是在论文研究过程中所参考引用的主要文献资料,是为了说明文中所引用的的论点、公式、数据的来源以表示对前人成果的尊重和提供进一步检索的线索。

要求:

1)文献目录必须规范标注;

2)文末所引的文献都应是论文中使用过的文献,并且必须在正文中标明。

(七)数学建模论文模板

1. 论文标题

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使读者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一般说来,摘要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研究的主要问题;

②建立的什么模型;

③用的什么求解方法;

④主要结果(简单、主要的);

⑤自我评价和推广。

摘要中不要有关键字和数学表达式。

数学建模竞赛章程规定,对竞赛论文的评价应以:

①假设的合理性

②建模的创造性

③结果的正确性

④文字表述的清晰性 为主要标准。

所以论文中应努力反映出这些特点。

注意:整个版式要完全按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的要求书写,否则无法送全国评奖。

一、 问题的重述

数学建模竞赛要求解决给定的问题,所以一般应以“问题的重述”开始。

此部分的目的是要吸引读者读下去,所以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要过于分散、琐碎,措辞要精练。

这部分的内容是将原问题进行整理,将已知和问题明确化即可。

注意:在写这部分的内容时,绝对不可照抄原题!

应为:在仔细理解了问题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将问题描述一篇。应尽量简短,没有必要像原题一样面面俱到。

二、 模型假设

作假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为问题有帮助的所有假设都应该在此出现,包括题目中给出的假设!

②重述不能代替假设! 也就是说,虽然你可能在你的问题重述中已经叙述了某个假设,但在这里仍然要再次叙述!

③与题目无关的假设,就不必在此写出了。

三、 变量说明

为了使读者能更充分的理解你所做的工作,

对你的模型中所用到的变量,应一一加以说明,变量的输入必须使用公式编辑器。 注意:

①变量说明要全 即是说,在后面模型建立模型求解过程中使用到的所有变量,都应该在此加以说明。

②要与数学中的习惯相符,不要使用程序中变量的写法

比如:一般表示圆周率;cba,, 一般表示常量、已知量;zyx,, 一般表示变量、未知量

再比如:变量21,aa等,就不要写成:a[0],a[1]或a(1),a(2)

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要特别突出你的创造性的工作。在这部分写作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①一定要有分析,而且分析应在所建立模型的前面;

②一定要有明确的模型,不要让别人在你的文章 中去找你的模型;

③关系式一定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易读易懂。

④建模与求解一定要截然分开;

⑤结果不能代替求解过程:必须要有必要的求解过程和步骤!最好能像写算法一样,一步一步的.写出其步骤;

⑥结果必须放在这一部分的结果中,不能放在附录里。

⑦结果一定要全,题目中涉及到的所有问题必须都有详细的结果和必须的中间结果!

⑧程序不能代替求解过程和结果!

⑨非常明显、显而易见的结果也必须明确、清晰的写在你的结果中!

⑩每个问题和问题之间以及5个小点之间都必须空一行。

问题一:

1.建模思路:

①对问题的详尽分析;

②对模型中参数的现实解释;这有助于我们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同时也会使数学公式充满生气,不再枯燥无味

③完成内容阐述所必需的公式推导、图表等

2.模型建立:

建立模型并对模型作出必要的解释

对于你所建立的模型,最好能对其中的每个式子都给出文字解释。

3.求解方法:

给出你的求解思路,最好能想写算法一样,写出你的算法。

4.求解结果:

你的求解结果必须精心设计(最好使用表格的形式),使人一目了然。

结果必须要全,对于你求解的一些必须的中间结果,也必须在这里反映出来。

5.模型的分析与检验

在计算出相应的结果之后,你必须对你的结果做出相应的解释。 因为你的结果往往是数学的结果,一般人无法理解。 你必须归纳出你的结论和建议。 这里主要应包括:

①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是否达到了建模目的?

③模型的适用范围怎样?

④模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如何?

问题二:

问题三:

问题四:

问题五:

五、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这一部分应包括:

①你的模型完成了什么工作?达到了什么目的?得出了什么规律?

②你的建模方法是否有创造性?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什么思路?结果有什么理论或实际用途?

③模型中有何不足之处?有何改进建议?

④模型中有何遗留未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这一部分一定要有!

六、参考文献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

书籍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七、附录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资料都收集在这里。 应包括:

①某一问题的详细证明或求解过程; ②流程图;

③计算机源程序及结果;

④较繁杂的图表或计算结果(一般结果只要不超过A4一页,尽量都放在正文中)。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并保证最终解释权。

中国新古典增长模型研究论文

fbdbdb

是广工的吧!haha ^^我也是写这个的..............

由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是由人们的行为决定的,也是可以通过政策等加以影响的,在不同的经济中期水平很不相同。因此,当新古典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增长时,我们自然会想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等重要参数作为内生变量来考虑。从而可以由模型的内部来决定经济的长期增长率,这些模型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概述 内生增长理论概述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揭示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和解释持续经济增长的可能。尽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导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率,但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能够从理论上说明持续经济增长的问题。内生增长理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突破在于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并把相关的变量内生化。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内容 内生增长理论的内容1、储蓄率内生早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储蓄率是外生的,Cass(1965年)和Koopmans(1965年)把Ramsey的消费者最优化分析引入到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因而提供了对储蓄率的一种内生决定:储蓄率取决于居民的消费选择或者说对现期消费和远期消费(储蓄)的偏好。内生储蓄率意味着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供给的内生决定,从而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投入要素(资本)从数量上得以在模型内加以说明。然而,Ramsey-Cass-Koopmans模型对储蓄的内生性的技术处理并没有消除模型本身长期人均增长率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外生技术进步的依赖。Ramsey模型暗示长期增长率被钉住在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值x上。一个更高的储蓄意愿或技术水平的增进在长期中体现为更高的资本或更有效的工人产出水平,但却不会引起人均增长率的变化。2、劳动供给内生新古典的另一个关键外生变量是人口增长率。更高的人口增长率降低了每个工人的资本和产出的稳态水平,因而趋于减少对于一个给定的人均产出初始水平而言的人均增长率。然而标准模型没有考虑人均收入及工资率对人口增长的影响——被Malthus所强调的那种影响——也没有把在养育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考虑在内。内生增长理论的一条研究路线通过把迁移、生育选择和劳动/闲暇选择分析整合进新古典模型中来使人口增长内生化。首先,考虑针对经济机会的移入(immigration)和移出(emigration)。对于给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而言,这一过程改变了人口及劳动力;其次,引入有关出生率的选择。这是容许人口和劳动力的内生决定的另一条渠道;最后,另一条与在一个增长框架中劳动供给的内生性有关的研究思路则涉及迁移及劳动/闲暇的选择——劳动力与人口不再相等。Becker,Murphy and Tamura(1990年), Ehrlich and Lui(1991年), Rosenzweig(1990年)讨论了劳动供给、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3、内生技术进步把技术变迁理论包括进新古典框架中是困难的,因为这样做的话标准的竞争性假设就不可能得到维持。技术进步涉及新观念的创造,而这是部分非竞争性的,具有公共品的特征。对于一种给定的技术,换言之,在给定有关如何生产的知识水平的情况下,假定在标准的竞争性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和土地中规模报酬不变是合理的,则以相同数量的劳动、资本和土地来复制一个企业从而得到二倍的产出是可能的。但是,如果生产要素中包括非竞争性的观念,那么规模报酬则趋于递增。而这些递增报酬与完全竞争相冲突。特别的,非竞争性的旧观念的报酬与其当前的边际生产成本(等于零)相一致,这将不能为体现于新观念创造之中的研究努力提供适当的奖励。经济的长期增长必然离不开收益递增,新古典增长理论之所以不能很好地解释经济的持续增长,在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稳定均衡是以收益递减规律为基本前提的。内生增长理论在理论上的主要突破在于把技术进步引入到模型中来,其消除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报酬递减的途径有三种:1、要素报酬不变: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考虑把物质和人力资本都包括在内的广义的资本概念(AK模型)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函数是研究经济增长的关键。新古典增长理论假设总量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性质。内生增长理论的关键性质是资本报酬不再递减,其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关键修正在于将技术因子A看成是经济的内生变量。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框架中,因为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决定了资本的净增长上限必然为零,所以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决定了资本投入量的上限,从而使得均衡增长状态的效率人均资本的增长也等于零。如果能够避免资本边际生产力递减现象出现,则有可能使得均衡增长状态的效率人均资本能够持续增长。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下限不为零仅意味着,在一定的范围内,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现象的消失。一个不存在递减报酬的最简单的生产函数是AK函数。Jones,L. and Manuelli,R.(1990);Rebelo(1991)论证了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技术足以保证经济实现内生增长。具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单部门模型在某种意义上与AK模型是一致的。而为了区别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许多内生增长模型都假设经济是由两个部门组成的,资源需要在两个部门之间进行配置。Uzawa-Lucas模型是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的代表。2、干中学与知识的外溢Arrow(1962)和Sheshinski(1967) 通过假设知识的创造是投资的一个副产品来消除掉报酬递减的趋势。Arrow指出,人们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知识的,技术进步是知识的产物、学习的结果,而学习又是经验的不断总结,经验的积累体现于技术进步之上。一方面一个增加了其物质资本的企业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有效率地生产,生产或投资的经验有助于生产率的提高——经验对生产率的这一正向影响被称为干中学(learning-by-doing)或边投资边学(learning-by-investing)。另一方面一个生产者的学习会通过一种知识的外溢过程传到另一个生产者,从而提高其他人的生产率。一个经济范围内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更大的资本存量将提高对每一生产者而言的技术水平。这样,递减资本报酬在总量上不适用,而递增报酬则有可能。干中学和外溢效应抵消了单个生产者所面临的递减报酬,但社会水平上报酬是不变的。社会资本报酬这种不变性将产生内生增长。模型的关键在于:第一,干中学要靠每个企业的投资来获得。特别地,一个企业资本存量的增加导致其知识存量Ai同样增加。第二个关键假设是每一个企业的知识都是公共品,其他任何企业都能无成本地获得。换言之,知识一经发现就立刻外溢到整个经济范围内。这样一个瞬时扩散过程之所以在技术上可行,是因为知识是非竞争性的。Romer(1986)后来证明在这种情形下仍可以在竞争性框架中决定一个均衡的技术进步率,但是所造成的增长率将不再是帕累托最优。更一般而言,如果发明部分地依赖于有目的的R&D努力,而且如果一个人的创新只能逐步扩散给其他生产者,则竞争性框架 将崩溃。在这样的现实构架中,一种方法是把不完全竞争整合到模型中去。另一种方法是假设所有的非竞争性研究——一种经典的公共品——都由政府通过非自愿的税收来予以融资。3、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另一个途径是人力资本的积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劳动生产要素的引入,使得有关人力资本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研究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劳动投入是指一般的劳动投入,看不出不同质量或不同技术熟练程度的劳动的投入对于产量所起的作用大小的差异,需要对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行进一步的区分,以说明人力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Lucas(1988)引入了Schultz和Becker提出的人力资本概念,在借鉴Romer(1986)的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对Uzawa的技术方程作了修改,建立了一个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型。在Lucas(1988)中,企业能获得的知识的多少不依赖于总资本存量,而依赖于经济的人均资本。Lucas假设学习和外溢涉及人力资本,且每一个生产者都得益于人力资本的平均水平而非人力资本的总量。不再考虑其他生产者所积累的知识或经验,而是考虑从与掌握了平均水平的技能与知识的平常人的(自由)互动中得来的收益。4、研究和开发(R&D)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技术水平可以被诸如R&D支出之类的有目的的活动所推进,这样的内生技术进步将使得我们从总量水平上的递减报酬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特别是如果技术上的进步能以一种非竞争的方式被所有生产者分享的话。对于知识进步,也就是对新思想而言,这一非竞争性是存在的。将R&D理论与不完全竞争整合进增长框架中始于Romer(1987年;1990); Aghion and Howitt(1991);Grossman and Helpman(1991,chapter3, chapter4)。在这些模型中,技术是有目的的R&D活动的结果,而且这些活动获得了某种形式的事后垄断力量作为奖励。如果经济中不存在想法、观念耗竭的趋势,那么增长率在长期中可以保持为正。然而由于新产品及新生产方法的创造有关的扭曲的缘故,增长率和发明活动的基本数量趋于不再是帕累托最优。在这些框架中,长期增长率依赖于政府行动,诸如税收,法律和秩序的维护,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对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其他方面的管制。因而政府通过它对长期增长率的影响具有好或坏的巨大影响。新的研究也包括了技术扩散的模型。虽然对新发现的分析与领先经济中的技术进步率有关,对扩散的研究却属于分析后进经济在这一进步过程中如何通过模仿来分享好处。既然模仿比创新要来得便宜,扩散模型预测了一种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预测类似的条件收敛形式。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思路 内生增长理论思路结论在引进技术创新、专业化分工和人力资本之后,内生增长理论得出以下结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是决定技术创新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政府实施的某些经济政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相比哈德罗的改变内容是资本劳务能相互替代,市场完全竞争,不存在资源和劳务的闲置。由此引入了k=K/N由△k=sY-(n+g+σ)K,此时的σ就可以看作折旧率得σ=(sY-△k)/K-n-gsY是储蓄,△k是资本深化,n是劳动力增长率,g是给定的外生变量技术增长率假定储蓄率,资本深化,劳动力增长率不变,就能得到折旧率和经济国民收入的关系

数学建模论文人口增长题目

别想不劳而获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的数学模型 摘要: 本文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及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建立了数学模型,分别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 文中共涉及两个基本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和基于系统要素法的预测模型。首先,由于人口增长的规律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可以先把人口系统看作一个灰色系统,通过对原始人口总数的生成处理来寻求人口总数变动的规律,得到具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建立相应的优化灰色模型,从而预测人口总数的发展趋势与未来状态,同时采用残差、关联度、后验差三种方法检验模型合理性。然后综合考虑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的作用,建立了两个基于系统要素法的子模型,分别用来做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预测。在初步只考虑老龄化(年龄构成)与出生人口性别比因素条件下,做出合理化假设,认为在短期内从乡村迁往城镇的人口数为零,建立要素法短期模型,采用多种方法拟合确定相关参数后,与原始数据相结合得到对于中短期人口总数的预测,并与灰色预测模型所得结果相互比较印证;进一步兼顾乡村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基于系统要素法做长期预测时,加入了三个控制因子:总和生育率、出生人口性别比和乡村与城镇之间的人口迁移率,分别对三个因子进行单因素分析,考虑其不同取值对人口发展趋势的影响,得到人口发展趋势与三个控制因子的定量或定性关系,再结合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及控制力度,对人口发展趋势做出长期预测。利用 Matlab 和 Excel 软件联合求解,给出各项指标下的图表与曲线,有效的分析了各因素的作用,如人口金字塔图直观表明总和生育率对年龄结构的影响等。 最后,针对相应模型预测的可信性与有效性的分析指出模型的优缺点。 关键词:人口预测、灰色预测、要素法、单因素分析 1 --------------------------------------------------------------------------------Page 2 目录 1 问题的提出 ............................................................3 2 问题的分析 ............................................................3 3 模型假设及概念说明.....................................................34 符号说明 ...........................................................4 5 模型建立及求解........................ ...............................5 灰色预测模型 模型建立 ................... ............................... 5 模型求解及分析...............................................6 基于系统要素法的短期预测模型 模型建立.....................................................7 参数确定.....................................................8 模型求解与分析...............................................9 基于系统要素法的长期预测模型 模型建立.....................................................9 参数确定.....................................................9 模型求解与分析..............................................10 6 模型扩展 ...........................................................16 7 模型评价 ...........................................................16 8 参考文献 ...........................................................17 9 附录 ...........................................................17 2 --------------------------------------------------------------------------------Page 3 1问题的提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虽然我国自 1973 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生育率迅速下降,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是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二是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三是人口素质状况明显改善、四是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下降 1/3 ,为经济增长创造了 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 ”期、五是为世界人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人口发展面临着的严峻挑战仍然不容小视: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人口素质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人口结构性矛盾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影响日益显现、人口调控和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风险。因此,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可以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出发,参考相关数据、搜索相关文献和补充新的数据,建立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并指出模型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2 问题的分析 本题是一个中国人口增长的预测问题。所谓预测,是指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对特定的对象未来发展的趋势或状态做出科学的推测和判断。我们通过分析相关数据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人口增长预测模型,做出较准确的预报,可以有效控制人口的增长,而这里需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及人口增长中老龄化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农村人口城镇化等的因素的影响,建立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模型对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做出预测。 预测都是建立在对以往数据的分析统计上做出事先的推测或测定,本题所给调查数据包括 2001 至 2005 年的市、镇和乡的不同性别的人在该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及生育率,但这些相关信息往往具有不完全性,且个别数据有异常,在允许一定统计漏报率的条件下通过与国家统计局的一些相关数据[1]的比对提取所需数据并做出相应的简化假设,从而建立相应模型。 首先是数据的分析,题给数据中关于市、镇、乡男女人口总数的数值所给统计指标不准确,统计数据的调查百分比也有偏差,通过网上查阅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获得所需数据。在数据中可以统计获得 01~05 年老龄化指标、出生性别比及城镇化水平;从这 5年的数据里也可以得到市、镇、乡的总和生育率及各年龄段死亡率的指标进而预测以后的总和生育率及死亡率;另外从总的人口的变化趋势可以基本判断未来人口总数的走势。 其次是模型的建立。利用资料中提取的数据和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可以在考虑系统间因素对系统未来影响的预测建立要素法模型,同时也考虑灰色系统建立相应模型共同预测我国人口增长。最后分析了相关模型在预测时的应用上的优劣以及模型考虑长短 3 模型假设及概念说明 表中的统计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即能正确反映01年至0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及生育率和死亡率 表中的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大致相同,即数据具有正确性统计误差很小 3 -----------------------------------------------------------------------..............................见:

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直接建模。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将题材设条件翻译成数学表示形式应用题 审题 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 求解选定可直接运用的数学模型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数学建模的前提,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创设一个新的背景,也针对问题本身使用一些专门术语,并给出即时定义。如1999年高考题第22题给出冷轧钢带的过程叙述,给出了“减薄率”这一专门术语,并给出了即时定义,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综合素质,这种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建模质量。3.2强化将文字语言叙述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将数学应用题中所有表示数量关系的文字、图象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即数、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种译释能力是数学建成模的基础性工作。例如: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为a元,在今后几年内,计划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经过五年后的成本为多少?将题中给出的文字翻译成符号语言,成本y=a(1-p%)5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函数建模类型 实际问题一次函数 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二次函数 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三角函数 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对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数学建模的应用也是科学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通过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结合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探索。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学生提出新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其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新大纲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数学学习不仅要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在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同样需要得到训练和提高,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要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明确探究方向,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并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就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谈几点体会。一.要重视各章前问题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际意义。教材的每一章都由一个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入,可直接告诉学生,学了本章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后,这个实际问题就能用数学模型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创新意识,对新数学模型的渴求,实践意识,学完要在实践中试一试。如新教材“三角函数”章前提出:有一块以O点为圆心的半圆形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划出一个内接矩形ABCD辟为绿册,使其册边AD落在半圆的直径上,另两点BC落在半圆的圆周上,已知半圆的半径长为a,如何选择关于点O对称的点A、D的位置,可以使矩形面积最大?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好时机要注意引导,对所考察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新旧两种思路方法,提出新知识,激发学生的知欲,如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失去“亮点”。这样通过章前问题教学,学生明白了数学就是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追求新方法的意识及参与实践的意识。因此,要重视章前问题的教学,还可据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及学生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补充一些实例,强化这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重视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2.通过几何、三角形测量问题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思维过程。学习几何、三角的测量问题,使学生多方面全方位地感受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认识更多现在数学模型,巩固数学建模思维过程、教学中对学生展示建模的如下过程:现实原型问题数学模型数学抽象简化原则演算推理现实原型问题的解数学模型的解反映性原则返回解释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在数学建模思维过程,要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背景材料,对问题加以变形,使其简单化,以利于解答的思想。且解题过程中重要的步骤是据题意更出方程,从而使学生明白,数学建模过程的重点及难点就是据实际问题特点,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概括等基本思想,联想现成的数学模型或变换问题构造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如利息(复利)的数列模型、利润计算的方程模型决策问题的函数模型以及不等式模型等。3.结合各章研究性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拓展数学建模形式的多样性式与活泼性。高中新大纲要求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如“数列”章中的“分期付款问题”、“平面向是‘章中’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等,同时,还可设计类似利润调查、洽谈、采购、销售等问题。设计了如下研究性问题。例1根据下表给出的数据资料,确定该国人口增长规律,预测该国2000年的人口数。时间(年份) 人中数(百万) 39 50 63 76 92 106 123 132 145分析:这是一个确定人口增长模型的问题,为使问题简化,应作如下假设:(1)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稳定;(2)该国的人口增长数由人口的生育,死亡引起;(3)人口数量化是连续的。基于上述假设,我们认为人口数量是时间函数。建模思路是根据给出的数据资料绘出散点图,然后寻找一条直线或曲线,使它们尽可能与这些散点吻合,该直线或曲线就被认为近似地描述了该国人口增长规律,从而进一步作出预测。通过上题的研究,既复习巩固了函数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用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及生活中“数”意识和观察实践能力,如记住一些常用及常见的数据,如:人行车、自行车的速度,自己的身高、体重等。利用学校条件,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实习活动,活动一结束,就回课堂把实际问题化成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如:推铅球的角度与距离关系;全班同学手拉手围成矩形圈,怎样围使围成的面积最大等,用砖块搭成多米诺牌骨等。四、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完善数学建模思想。由于数学模型这一思想方法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小学解算术运用题中学建立函数表达式及解析几何里的轨迹方程等都孕育着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我认为这就要求培养学生以下几点能力,才能更好的完善数学建模思想:(1)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2)洞察能力,即关于抓住系统要点的能力;(3)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4)“翻译”能力,即把经过一生抽象、简化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文符号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模型的能力和对应用数学方法进行推演或计算得到注结果能自然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5)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6)通过实际加以检验的能力。只有各方面能力加强了,才能对一些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如下例就要用到各种能力,才能顺利解出。例2:解方程组x+y+z=1 (1)x2+y2+z2=1/3 (2)x3+y3+z3=1/9 (3)分析:本题若用常规解法求相当繁难,仔细观察题设条件,挖掘隐含信息,联想各种知识,即可构造各种等价数学模型解之。方程模型:方程(1)表示三根之和由(1)(2)不难得到两两之积的和(XY+YZ+ZX)=1/3,再由(3)又可将三根之积(XYZ=1/27),由韦达定理,可构造一个一元三次方程模型。(4)x,y,z 恰好是其三个根t3-t2+1/3t-1/27=0 (4)函数模型:由(1)(2)知若以xz(x+y+z)为一次项系数,(x2+y2+z2)为常数项,则以3=(12+12+12)为二次项系数的二次函f(x)=(12+12+12)t2-2(x+y+z)t+(x2+y2+z2)=(t-x)2+(t-y)2+(t-z)2为完全平方函数3(t-1/3)2,从而有t-x=t-y=t-z,而x=y=z再由(1)得x=y=z=1/3,也适合(3)平面解析模型方程(1)(2)有实数解的充要条件是直线x+y=1-z与圆x2+y2=1/3-z2有公共点后者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圆心(O、O)到直线x+y的距离不大于半径。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学出现的实际的问题,根据当地及学生的实际,使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就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直接建模。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将题材设条件翻译成数学表示形式应用题 审题 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 求解选定可直接运用的数学模型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数学建模的前提,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创设一个新的背景,也针对问题本身使用一些专门术语,并给出即时定义。如1999年高考题第22题给出冷轧钢带的过程叙述,给出了“减薄率”这一专门术语,并给出了即时定义,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综合素质,这种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建模质量。3.2强化将文字语言叙述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将数学应用题中所有表示数量关系的文字、图象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即数、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种译释能力是数学建成模的基础性工作。例如: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为a元,在今后几年内,计划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经过五年后的成本为多少?将题中给出的文字翻译成符号语言,成本y=a(1-p%)5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函数建模类型 实际问题一次函数 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二次函数 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三角函数 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对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数学建模的应用也是科学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可以参考《丁克现象与中国人口增长》 作者:孙蕾 赵兴 李云辉 指导老师:贺明峰 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学院 文章的思路不错 也可以参考“2007年A题《中国人口增长预测问题》题目、论文、点评” 这就是关于丁克现象的模型。 里面的思路很清晰,一目了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几乎就是详细版的答案咯! 加油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