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期刊新冠论文征稿

发布时间:2024-07-05 17:51:01

期刊新冠论文征稿

得新冠论文初稿可以延期的初稿问题不大,基本就是带论文的老师审查,督促学习,督促写论文而已,但终归是要修改的。如果你的毕业论文需要盲审,那么提交论文初稿的时间大约是3月~4月,如果你的论文不需要盲审,那么初稿往往需要在5月份才会完成。如果你是两年半的学制,那么你提交的论文时间大约应在12月左右。当然也有很多学校并不要求提交初稿,而是只需要按时答辩就可以了。问:本科毕业论文初稿今晚交,但是没写完怎么办w,只写了一半,是直接交呢,还是拖延几天答:肯定是直接和你的指导老师联系后拖延几天交。要记住,指导老师也是人,一样需要尊重,不管是直接交未完成的稿子,还是不打招呼拖

《柳叶刀》。《柳叶刀》是全球最顶级的医学杂志,乙肝和新冠文章可以投《柳叶刀》,是行业内最权威的期刊。杂志,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

不收。《中华护理杂志》2020年第4期,新冠肺炎护理专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外科护理学文章报告收录结束。“中华护理教育《中华护理教育》创刊于2004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主办的护理学术期刊。

科技学术期刊新冠论文征稿

利用“投稿服务”获得优质稿源的步骤:积极策划选题:主动分析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把握当前学术研究的重点、难点或热点课题,发现新的研究领域;充分了解作者状况和 读者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选题策划。优化栏目设置:井然有序而又富有特色的栏目是期刊吸引稿件的窗口。 在明确选题方向的基础上,应结合本刊定位和读者需求,对栏目和专题 进行优化。栏目应清晰的展现期刊宗旨、报道内容、读者对象以及风格 特色:撰写征稿启事:为期刊和重要栏目(专题)撰写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内容包括:征稿内容、征稿对象、征稿方向、撰写要求等。为让作者更有针对性,强烈建议为每个重要的栏目和专题撰写单独的征稿启事。有效宣传推广:在万方数据投稿服务上发布征稿启事,并通过期刊网站、微博等渠道进行宣传。

科技论文写作时一定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科技论文的基础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及其素材,只有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新的成果者才能写出科技论文,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

也就是说,科技论文只是我们从事实验的、理论的或观察的科研工作所取得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格式编写成的报道。因此可以这样定义:科技论文是科技工作者对创造性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并得以公开发表或通过答辩的科技写作文体。一篇科技论文除了具有科学性、首创性和逻辑性外,应该按规范格式和要求来撰写,同时在表达方面力求有较高的可读性。才能被相应的期刊杂志接受,得以有效发表。

2 、正式发表是科技论文的最终完成,依次在论文的编写之前,必须根据科研工作进展状况,取得科技成果的性质、特点,选择合适的科技期刊,参照其《征稿简则》撰写论文。

论文是为哪一家期刊而写,是在论文写作之前就应该明确的,决不可以论文写完了再找相应的杂志,即使稿件能被杂志接受,也得再按照杂志提供的格式进行修改,必然是事倍功半。学术类期刊和技术类期刊对同样内容的科研结论,在表述的要求上,差别是很大的。根据科技成果性质、特点先选择期刊,按期刊征稿简则撰写论文,是论文得以有效发表应注意的首要问题。

随着期刊编排标准化工作的推广,我国绝大多数科技期刊在编排格式上都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标准。期刊征稿启事罗列的事项,除了收稿范围以外,主要是对稿件贯彻国标的具体化要求。因此,论文的内容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应的规范编写,是论文撰写必须注意的问题。

3、在著名的杂志《自然》投稿指南中指出,论文应以带参考文献的正式开始,最多用字进一步介绍该工作的背景知识。作为严肃的学术杂志,不可能接受没有参考文献的投稿,对于一篇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科学的发展是一种接力跑,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后人不必再花力气去做重复劳动。同样,已在期刊上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或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中论述的'观点数据或材料,不容许在其后的论文中重复阐述。在论文编写过程中凡是引用前人或他人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只对它们进行简单的交代,并在文中出现的位置用方括号予以标明,在文末按顺序列出参考文献即可。有经验的编辑,从作者标引的文献中就可以评估论文的起点和深度。有的期刊甚至要求责任编辑亲自核对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事项。现在,参考文献表项目著录不齐全,著录项疏漏,事后补齐困难是编辑和作者修改稿件时遇到最多的问题。因此,在科研工作开题、查阅文献阶段,就要为撰写论文的最后事项:罗列参考文献表做准备。在摘录文献观点的同时,要按照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仔细记录,切勿漏记、错记,这是论文撰写不可忽视的问题。

2064篇。打开中国知网官方网站,在搜索栏中输入新冠病毒,在显示的搜索结果中选择年份为2020年,可以看到结果总共有2064篇。中国知网,又被称为“中国期刊网”,是中国最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和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该网站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创于1996年。国内将知识版权资源聚合在一起的平台还有万方、维普、超星等文献数据库检索平台。

作者撰写稿件将其发表的心里需要赢得同行的认可和尊重,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现作者的自身价内在因素可以激发作者的创新欲望, 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本专业的未知领域。 在内在因素的影响下, 作者往往拥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肃的发表观, 稿件完成后, 倾向于选择行业内知名度较高的期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以使自身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肯定。 外部因素:作者投稿的取向性不仅受到作者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其形成、发展和变化也会受到者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对期刊的认知程度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作者所处的外部环境来说, 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考核、学位获得 发表的难易程度和报酬等因素都可以影响作者的投稿取向性。要获得相应的职称、职务、学位等等发表论文者投稿时首先会考虑期刊是否符合要求能在符合要求的期刊中选择。同时须得到期 接受,投稿和录用是个双向选择,在作者和期刊之间有着期刊声誉、稿件质量、发表周期、编辑服务和付酬等因素的博弈。 外部因素一般而言对作者投稿的取向性有被动影响, 但经过合理的引导,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会影响作者的投稿取向性。作者在投稿时往往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如果作者。科技期刊如何利用作者向性获得优质稿源?通过分析影响作者投稿取向性的各种因素可以了解作者的目的和需求, 技期刊编辑可以有的放矢地从“软指标”两个方面来利用作者的投稿取向获取高质稿件。提高科技期刊的硬指标。这些指标客观反映学术影响力。提升这些硬指标, 可以加重作者投稿选择时的筹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深入发展, 取得的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越来越科技论文出量大幅度增加,影响力逐渐扩大;相应地,作者对发表论文的期刊的选择也越来越严格。

新冠病毒期刊

2064篇。打开中国知网官方网站,在搜索栏中输入新冠病毒,在显示的搜索结果中选择年份为2020年,可以看到结果总共有2064篇。中国知网,又被称为“中国期刊网”,是中国最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和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该网站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创于1996年。国内将知识版权资源聚合在一起的平台还有万方、维普、超星等文献数据库检索平台。

近期,美国疾病管制局期刊《新兴传染病》发表了一篇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的R0中位数为,比原先专家预估的传染性还高了 2 倍。

该研究分析表明,武汉地区新冠肺炎流行初期的倍增时间为天。以假设连续间隔为6–9天,新冠肺炎R0中位数为(95%CI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字也比英国帝国理工学院MRC最近公布的R0 值()还要高。

流行病学家使用了一种被称为 R0 值的方式,来追踪一种疾病的传染性。 R0 值也就是病毒基本再生数,指 1 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

列举近年来比较严重的传染病,可以发现,如果按照美国CDC的数字,新冠肺炎的传播能力,比SARS、MERS都高上了许多。一名SARS病人大约会传染给 名病人,而一名MERS病人大约会传染给 个。然而,新冠肺炎的 R0 高达 ,也就是说在传染力上,威力相当惊人。

不过,因为人类目前对于这个疾病认识不久、也认识不够深,因此新冠肺炎的 R0 值,未来还有可能会变动。

哈佛大学流行病学专家丁亮(Eric Ding)在他的Twitter中谈及这项研究表示,「这是相当不同的传染水平」。更高的R0值将对所需的疫苗策略、治疗方法和遏制措施产生影响。

研究参考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一项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对细胞进入所需受体的亲和力,比2003年SARS病毒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新冠病毒比SARS更容易传播。

研究称,新冠病毒的整体传染性还有待观察。鉴于目前欧洲暴发的疫情迅速蔓延,文章警告,各国需要意识到新冠病毒一旦在新人群中「社区传播」就可能难以控制。因为当20%的传播是由未知感染者驱动时,将需要进行高强度的社交疏离努力。

美国这项研究表明,新冠肺炎传染性比大家之前预测的要高得多,再加上该疾病的无症状性比例较大,这意味着在开发出足够的疫苗之前,重新恢复正常社会活动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

期刊征稿函

据学术堂了解省级期刊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都会投稿的一类刊物,省级期刊的发表速度是比较快速的,而且有的省级期刊影响因子也是比较高的,那么省级刊物发表论文有什么要求呢?每个期刊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会在期刊的征稿函里有明确的标注,最主要的是文章的质量,只要您把控好自己文章的质量度,原创度,然后按照期刊对文章的格式和字数要求修改文章,再进行投稿的话录用几率是比较大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期刊对文章的质量要求:(1)科学性。一篇优秀的科研论文首先应当具备科学性。论文中得出的研究结果和结论,能够被他人和今后的科学实验所证实,同时又能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技术与方法先进,数据准确,结果真确,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解释应有理有据,所得结论正确;(2)先进性。先进性是指科研论文的创造性,包括新的技术与方法、新成果、新理论、新观点和新结论。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能独树一帜,不重复他人的研究。当然,创造性的水平有高有低,可以是前所未有的新发现,也可以是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或国内领先等。领先水平的确认,应该在全面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 基础上,经同行专家鉴定得出结论,切忌自吹自擂、妄称首创;(3)真实性。实事求是是每一个科学工作者都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工作作风。搞科研、写论文都应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切忌弄虚作假、捕风捉影,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猜测设计科研论文。(4)实用性。实用性是指论文应有使用价值,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论文所反映的科研成果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并为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服务。(5)可读性。文章的可读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全面、格式规范、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句通顺、行文流畅、用词准确、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您好,省级期刊要求很简单第一:文章方向符合期刊的收稿栏目。第二:论文查重最好保持在30%以内。其余基本是没有问题的。

《名汇》征稿函 《名汇》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号:CN64-1069/G0国际刊号:ISSN 1674-9766邮发代号:74-28收录:万方       征稿方向:社会科学、文学文化艺术,教育(高校)。主要栏目:文论广角,品艺长廊,教育探索,经管探新。 投稿须知: 年版面1版1800字符内,2020年版面2700字符内 2. 投稿使用word格式并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邮箱。 3. 严谨一稿多投

《中国科技博览》杂志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主管,中国包装总公司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11-4450/T 国际刊号:ISSN1009-914X。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国内外统一公开发行。国家级学术期刊——教育科技论文发表的平台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博览》杂志征稿函

著名期刊新冠论文

可以这么说,新冠时代的“次生灾难”,每个家长都该知道!孩子是环境的产物,身处特殊时代下,我们都不禁担心:新冠一代的孩子们从生理和心理上是否会受到影响呢?毕竟,成年人如你我常会感到异常焦虑,那么对周边环境异常敏感的孩子们,不管是婴幼儿还是青少年,是否会面临更严重的“次生灾害”?疫情会改变孩子的大脑“关在家里,不运动,不社交,我都傻了,何况孩子呢?”跟家长们聊起这项调查,大家都对原因心知肚明。法国一项纵向研究显示,隔离会导致居民心理压力增高,且知觉障碍、亚临床精神病症状和对伪科学的信任有所增加。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在接受凤凰卫视的吴小莉采访时候,也提及自己做过的一个调查——疫情的不确定、大规模暂停社会活动和经济的冲击,大家的心情的确不愉快。心理学有个概念叫镜像思维,在封闭的家庭环境下,家长情绪的波动,直接折射出孩子的变化。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彦平博士分别在2020年与2022年对1600余个青少年家庭做了调查,发现长久居家令亲子关系越发不和谐。而除了家庭环境外,孩子们受到的冲击也来自社会环境。《自然Nature》期刊发布了一篇来自布朗大学的论文,显示新冠一代的儿童大脑已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且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孩子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越多。布朗大学Advanced Baby Imaging Lab的研究发现:相较于疫情前出生的婴幼儿,疫情期间出生的婴儿在IQ测试一系列发育测试中低了近两个标准差,而且男孩受到的影响大于女孩,大运动技能受影响最严重。而孩子的发育与父母是否感染过新冠无关,看起来更像和疫情的大环境有关。疫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环境从新冠疫情已持续三年之久,第一批伴随着疫情爆发出生的宝宝,如今也都快四岁了。疫情3年,没出去旅游过。反反复复的疫情,就连去游乐场也是少得可怜。孩子没有同伴玩,感觉话都不多。新冠这一代的孩子,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大流行时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说是挑战。疫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国教育部估计,超过亿儿童和青少年因疫情被限制在家中。不能去学校上课、户外活动减少、社交活动被限制,这些日常生活模式的突然转变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比较显著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焦虑/抑郁、睡眠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非自杀性自伤/自杀(NSSI)、网络行为问题等方面。1、焦虑/抑郁焦虑和抑郁往往伴随着压力,是最突出的精神问题。国内外几项研究都证实,新冠流行期间儿童青少年的焦虑、抑郁和压力都处于较高水平,对于被隔离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我国一项针对贵阳的隔离儿童和青少年(6 ~15 岁)的研究显示,1036 名孩子中,112名()、196名()和68名()分别表现出抑郁、焦虑和两者都有。其中孩子性别、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年龄、性别、工作日是否有人陪伴等因素与抑郁/焦虑显著相关。2、 睡眠问题你家孩子居家隔离期间出现睡眠问题了吗?学校停课、居家隔离导致的户外活动减少、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间过长、不被约束遵守睡眠时间表,被认为是可能导致睡眠问题的几个因素。一些孩子居家后正常的作息规律会被打乱,充沛的精力无处释放,可能会出现失眠、主动熬夜、起床难等现象。我国的两项研究显示,新冠流行期间儿童和青少年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分别为32% 和56%,均高于疫情前的数据。3、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TSD大家应该并不陌生,生活中的一些小的挫折事件,比如孩子居家时遇到的社交问题、上网课时遇到的学习困难,还有一些大的创伤性事件,比如家庭成员被感染、自己被单独隔离、目睹了一些对自身或他人有威胁的伤害事件等,都有可能引发应激反应,而儿童和青少年正是应激事件的脆弱人群。创伤后应激障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导致认知和情绪产生消极变化,同时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国外的一项综述表明,因为新冠导致的隔离生活可能导致儿童和青少年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疫情会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美国布朗大学有一项研究表明:新冠疫情期间出生的儿童,与疫情前出生的孩子相比,无论在言语、运动和整体认知等方面能力都有显著下降。美国布朗大学研究报告指出:在冠状病毒出现前出生的3个月至3岁婴幼儿IQ是。而在冠状病毒期间出生的孩子IQ竟比之低了27~37,急速下跌约3成,伴随着语言、动作及整体认知能力皆明显下降。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布朗大学儿科(研究)副教授肖恩·迪奥尼(Sean Deoni)说,分数下降背后的最大原因可能是在家里缺乏刺激和互动。不仅如此,今年一月,发表在著名期刊JAMA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了2020年出生的225名儿童。结果显示,和疫情前的数据相比,“新冠宝宝”会爬、会对镜子微笑的人数更少。同时,他们的社交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下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活习惯正在悄然改变:1、语言发展和沟通能力年初时,国外一医院数据显示,疫情期有语言障碍需要到医院治疗的儿童人数增加了近三成。0~5岁是儿童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期,疫情带来的封锁、禁行、居家等情况,导致幼儿不能在外玩耍,或专注电子产品失去与人交流的机会,从而引起语言能力发展问题。2、感觉和社交发展能力语言不是光是听与说,肢体语言和判读表情也同样重要。丰富的面部表情是沟通中的重要一环,但当口罩遮住半个脸庞下,不管大人、小孩都会影响判断他人情绪、想法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是婴幼儿,就更加看不懂“脸色”了,神经系统感知方面发展得不好。表达感觉和情绪方面也少了面部表情,更加错过了学习表达自己的黄金期,社交发展也受到影响。3、身心健康由于户外活动机会减少,孩子无法像新冠疫情之前一样进行大量的运动,导致他们的大运动能力也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孩子缺少了运动、锻炼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家中久坐和长时间维持某种姿势,从而引起肥胖、动作和感觉发展受阻、抵抗力变差等问题。同时,孩子情绪无处宣泄,情绪狂燥或沉闷,心理问题也会增多。为了让孩子们回归正轨,家长们应该这样做:1、共情关注所谓共情关注就是,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换句话说,孩子关注什么,我们就关注什么,并在恰当时机,及时对孩子的行为给以回应。比如,孩子在玩积木的时候,我们可以关注孩子手里拿的是什么样的积木,可以在恰当时机,给以回应,“宝宝手里拿的是一块三角形的积木,它是黄色的。”2、充分沟通所谓充分沟通就是,与孩子充分地交流,和孩子讨论时使用大量的描述性词语。比如,我们收拾家务的时候,可以一边收拾一边说:“我来把沙发上的书本放回书柜,这样家里看起来会更加整洁。”“现在我来把茶几上的杯子洗干净,这样下次喝水会更加干净卫生。”在收拾的时候,如果我们跟大人这样“唠叨”,他多半会疯掉。但对于小孩来说,这种在当下语境中的交流沟通,会让孩子理解起来更加形象具体,会很容易就把事物连接起来,理解书是要放在书柜里的,用过的杯子清洗干净会更卫生。3、轮流谈话和孩子轮流参与谈话十分重要,它的关键在于多跟孩子展开开放式的问答,而不是简单的今天是晴天还是阴天?这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比如:水龙头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为什么要勤洗手呀?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我们可以多引导谈论一些生活类,甚至是社会类的话题。开放式的问题,就会很容易让孩子开始思考和组织语言进行表达。4、保持运动结合孩子的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1小时左右的运动锻炼,如跳健身操、转呼啦圈、踢毽子等。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还能够促进大脑活动。5、做点家务这是一个培养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的好机会,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居家办公、照顾孩子、顾及家务、经济压力,突然的超负荷运转可能使得家长们长期处于高压之下,如果家长经常表现出焦虑、烦躁不安和消极的情绪,孩子的心态也有可能被影响。家长发觉情绪有失控的苗头,可以先一个人静静、平复一下,尽量少的向孩子传达负面情绪,不要吼叫、打骂孩子。当然,人无完人,如果偶尔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负面情绪,也不要过于自责,在平复心情之后和孩子解释清楚,相信孩子一定会理解的。

2020年五月柳叶刀发布了陈薇团队新冠疫苗试验结果柳叶刀是这一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家。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研发了前述Ad5新冠疫苗,并率先开展了I期和II期临床试验。接种后第14天,快速、特异的T细胞应答达到峰值,接种后第28天,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达到峰值。22日中午,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证实,该期刊已确认接受了陈薇院士领衔团队关于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研究论文,走的是快速评审通道,正在进一步处理中,处理完就在线online发表。22日21时许,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在线发表前述研究论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陈薇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教授王伟,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有效的疫苗被视为控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长效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有超过100种新冠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3月16日至3月27日,陈薇领衔团队的研究人员从195人中筛选出108名志愿者,进行I期临床试验。这是该类型的新冠疫苗首次在人体中进行测试。受试者51%为男性,49%为女性,平均年龄岁。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36人。其中,低剂量组注射毫升疫苗,其中含5X10X10个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中剂量组注射1毫升疫苗。高剂量组注射毫升疫苗。Ad5新冠疫苗是使用弱化的普通感冒病毒—复制缺陷型的Ad5腺病毒作为载体,生产出的一种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作为疫苗,它们仍然是一个个腺病毒颗粒,但因为基因被删改而造成的缺陷,它们无法复制,无法肆虐。它们仍然很容易感染人体细胞,但无法引起疾病。它们的基因中还夹带了新冠病毒的一段基因—刺突基因spik。因此,该病毒颗粒成了运载火箭,刺突基因成了搭载其中、要发射的卫星。志愿者手臂被注射一针前述新冠疫苗时,经过改造的腺病毒颗粒进入人体,感染细胞,并将刺突基因传递给细胞。然后,该细胞产生刺突蛋白,后者到达淋巴结。淋巴结因此会产生抗体—识别刺突蛋白并与新冠病毒抗争的抗体。论文称,接种前述疫苗后的7天内,低剂量组的30人83%中剂量组的30人83%高剂量组的27人75%出现了至少一种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超过一半54%,58/108的疫苗接种者在注射部位出现轻度疼痛、发烧(46%,50/108疲劳44%,47/108,头痛39%,42/108和肌肉疼痛17%,18/108。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所有剂量下均具有良好耐受性,在接种后28天内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理想的疫苗能触发人体内两种免疫反应: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以及T细胞应答。研究人员定期检测受试者血样中的成分,来测定疫苗引发免疫反应的强度水平。前述论文显示,接种疫苗后14天内,各剂量组的受试者体内都触发了一定水平的免疫反应,产生了结合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16/36,44%。中等剂量为18/36,50%,高剂量为22/36,61%,一些受试者体内产生了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该疫苗还在大多数志愿者体内触发了T细胞应答。接种疫苗28天后,大多数受试者体内出现T细胞应答,或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28/36,78%,研究人员还发现,受试者体内如果预先存对腺病毒Ad5的免疫那么该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能会弱化,比如免疫反应的峰值水平降低、免疫反应的持续性缩短。据我们所知,这是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首次人体试验FIH的首个研究报告。该论文写道。在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提供的资料中,陈薇表示,这些临床试验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些结果表明,单剂量的Ad5-nCoV新冠疫苗可以在14天内让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让该疫苗有潜力被进一步研究,开发。陈薇同时表示,应谨慎解释这些试验结果。研发新冠疫苗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即使该疫苗有能力触发前述免疫反应,也不一定意味着这种疫苗能帮助人们抵御新冠病毒。前述临床试验结果,展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距离疫苗上市,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人员也注意到,前述临床试验仅有108名志愿者参与,且试验时间较短,同时缺乏随机对照,因此,在发现不良反应事件,或发现疫苗的保护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一项有500名志愿者参与的、随机、双盲、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武汉进行中,以观察前述I期临床试验结果是否能够复制,以及接种后6个月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事件。60岁以上人群也首次作为受试者参与其中。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志愿者,二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首批108名志愿者自3月16日起陆续接种疫苗。随后,他们被安排住进武汉特勤疗养中心集中隔离观察。3月31日起,首批志愿者陆续结束集中隔离观察,回到家中。这些志愿者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前述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于4月12日启动,是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介绍,自中国向WHO分享了科学家分离的基因病毒序列开始,她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开始进行疫苗研究。3月16日,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一期临床获得正式批准,并于当日为第一名志愿者进行了注射。之后疫苗研发进展比较顺利,在7天和14天的安全性均得到统计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前述疫苗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