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测绘学报参考文献字体多大

发布时间:2024-07-05 23:59:59

测绘学报参考文献字体多大

参考文献是五号字

1、“参考文献”四个大字,用3号字体大小,黑体2、中文参考文献内容,用五号字体大小,宋体3、英语参考文献内容,用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字体大小4、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以英文半角符号书写(逗号、句号、冒号后空一个字符)5、参考文献中的字母、数字:Times New Roman字体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一般的正文是小四号字体,参考文献是五号字体,具体的要看论文要求。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参考文献”,四个字格式为4号黑体,后接冒号。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为5号宋体。书写时需另起一行,书写顺序为:(中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或者(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在整篇论文中,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需要注意的`有三点:1.在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各条参考文献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注意一定要按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2.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中文参考文献请改为中英文对照;3.文后期刊类、会议论文集中的参考文献表中的英文期刊名称、会议论文集名请写全称。

“参考文献”四个字格式为4号黑体,后接冒号。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为5号宋体。书写时需另起一行,书写顺序为:(中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或者(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在整篇论文中,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另外,需注意以下三点:

1、在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各条参考文献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注意一定要按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2、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中文参考文献请改为中英文对照。

3、文后期刊类、会议论文集中的参考文献表中的英文期刊名称、会议论文集名请写全称。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的作用是:

⑴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⑵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⑶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⑷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⑸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测绘学报字体要求

电路图转PCB布线图如下:

电路图(circuit diagram)的定义:用导线将电源、开关(电键)、用电器、电流表、电压表等连接起来组成电路,再按照统一的符号将它们表示出来,这样绘制出的就叫做电路图。电路图是用符号表示实物图的图示。电路图采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辅助设计、虚拟的电路实验(教学使用),可提高工程师工作效率、节约学习时间。

自己画吗?按尺寸画就可以了,然后更新原理图就OK了

1、标题; 2、作者单位与姓名及邮政编码; 3、论文摘要; 4、关键词; 5、正文:包括论文撰写的背景与该问题的研究意义;论证;结论; 6、参考文献。

【篇一】研究生自我鉴定1500字

思想方面。我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认真执行学校、实验室的决议;尊敬导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勇于奉献,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能遵守国家法律、法令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和一名学生干部,我始终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在自己进步的同时还不忘帮助别人进步,先后担任了几位同志的入党介绍人、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学业方面。我的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主要研究兴趣为三维模型的简化与网络传输。学术思想活跃、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学风良好,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在所选的研究生课程中,成绩全部为优良;在国际会议发表了学术论文两篇;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两个科研项目并在项目中独立负责一个模块,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

工作方面。我曾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会副主席、实验室政治协理员。在担任副主席期间,组织了多场晚会、联谊会、弘毅讲堂系列学术讲座;成功策划了首届“学术科技节”活动、组织了本室的学术之星评比,推荐、协助钟艳飞博士参加校级选举并荣获“十大学术之星”称号。我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认可,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干部”。作为政治协理员,积极的配合分管党务工作的老师、指导和协调各班党支书开展工作,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其它方面。研究生的确应该视学术为生命,但是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最重要的。我组织和参与了实验室的系列体育赛事,并获得了不错的名次;积极参加学校的辩论赛。坚持听一些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名家讲座,提高自身的修养。业余时间爱好摄影,作为青年志愿者参与了国际学术会议的拍摄工作并负责实验室重大活动的摄影任务;在摄影专业杂志发表文章一篇。

今后,我将再接再厉,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完善自我,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我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作者,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二】研究生自我鉴定1500字

在学习上,文化课的学习使我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使我对专业的相关进展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实验相关的课程使我对很多仪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了知识和经验。在平常的实验中,提高了动手技能。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相关的领域有了全面而具体的认知。

在生活中,我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与同寝室、同专业、同班级的同学保持十分融洽的关系。平常注意锻炼身体,参加丰富多彩的各种体育活动,并且在足球、篮球等有特长的方面努力为集体争取荣誉。保持朴素的生活作风,注意节俭,抵制各种浪费行为。提高自身修养,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

在思想觉悟上,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处处以身作则,以一名合格党员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关心国家大事,经常通过各种媒体了解时事新闻,对国内外发生的事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当然,在不断进步的同时,自己还是暴露了一些缺点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例如,在两年的学习中并没有发表相关的论文,说明自己在学术研究上还需要继续努力。平常的待人处事中容易冲动,有时脾气比较急躁,做起事情来有些时候也欠缺考虑。所以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更加努力,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从各个方面完善自我,继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篇三】研究生自我鉴定1500字

我在政治上、思想上一直积极要求进步。进入北大后,通过参加业余党校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并于xxx年xx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党组织1年预备期的考察,于xxx年xx月如期转为正式党员。我决心要做一名合格的、模范的共产党员,在学习、工作、思想上起带头作用,特别是在政治上起先锋模范作用。自入党以来,我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拥护党的纲领,执行党的决议,履行党员的义务,遵守党的纪律,在群众中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我被评为北京大学xxx年度优秀共产党员,我觉得这是党组织对我工作的承认,同时也是对我的鞭策,促使我不断完善自己,更加努力地工作,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参加了北京大学第二期研究生干部学校的培训,通过学习和讨论《邓小平文逊》、听取各种讲座以及其它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不但提高了理论水平,而且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并应用所学到的知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研究生工作,为学校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为学生我从不放松学习,在上研第一年,我修完了导师指定的各门研究生课程,总学分达到了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要求,成绩优秀。另外我还参加了教学实习,带本专业本科生的遗传毒理学实验课,以及协助本科班的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我从xxx年初开始进入实验室工作,广泛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从准备实验材料、摸索实验方法到完成实验设计都投入了大量的劳动。上研期间整理的一篇文章被《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接收,最后还认真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并顺利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

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之余,我还热心社会工作,积极为同学服务。上研究生后我主动承担起临时班长的职务,在新生入学的一系列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老生”的优势,热情周到地为同学服务。尽管学业和科研任务繁重,但为了配合院学生工作组老师做好学生工作,我服从组织安排,在团学联中担任学生工作助理。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我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坚决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并注意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在迎接和庆祝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各项活动中,我积极配合学校和学院,充分贡献自己的力量。校庆期间,我配合院里的老师圆满完成了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联席会议的会务工作,还配合学工组的老师组织学生参加校庆的各项庆祝活动。我注意培养自己稳重、严谨的工作作风,受到人事部老师的好评。

上面主要是我在过去三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收获和今后要继续发扬的优点。当然,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时工作还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这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提高的地方。

【篇四】研究生自我鉴定1500字

第一,研究生是要做研究性的学习或工作的。这一点我在考研前就已经确认无疑,并最终通过三年的学习将其证实。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毕竟学不完,到了研究生层面,已经不在于‘得’,而是要学会判断舍去哪些以及如何去舍。如果不能够坚持专注的进行研究,那么这三年无疑沦落为了本科的翻版;如果仅仅为了掌握一些知识或者技能甚至技巧(固然也重要),那研究生的价值仍未被有效开发。只有通过研究性的学习学会独立的思考,这三年才算物有所值,学到了真东西,也不枉那么家人和朋友那么多年无言的支持和默默的期望。

第二,人要习惯于多读书。高三分班的时候,当时的班主任祝渊博先生曾寄语予我:“要多读点书,让才华内敛,精气外蕴”云云,这句话到今天为止我依然在不断的琢磨。由于我当时在学校里,各方面的专业表现都比较突出,老师可能担心我过早沉迷于外在语言性的表达而忽视了精神自我的实现,恐于成长不利,故有此言。所万幸的是,后来的这十年,我逐渐学会了思考并让自己安静下来,在喧闹的环境当中发现进步的可能性,所以一部分时光与书为伴,自己不觉烦躁且乐此不疲。估计这种情况也会持续以后的余生。

第三,要能明白别人对你的好是什么。这里也有意想做一个相对于论文答辩而言深度的致谢。因为答辩最后每个人都要致谢来致谢去,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10年前传播系成立,开始招收第xx届本科生,5年前,开始招收研究生。如果没有王国宾教授在2001年的教学改革、和张朝霞教授这么多年来、他们一起对艺术传播系的悉心呵护与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我想我不可能有今天,我所有的可能性也将化归为零。毕业论文成稿和研究生学习的跨度虽然并不长,但是这个学科给了我机会,并且给予了我10年的滋养,也让我知道了以后要走向何方。一粒砂可以看到世界,一朵花可以看到天堂,我们一起走过了10年,我也有信心在接下来的10年里,和这个学科、和大家一起成长。

这三个方面既是自己对之前经历的感悟,也是对以后人生的希望。在研究生阶段,自己学会了做减法,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不足,希望今后能将这种学习的状态保持下来,持续的有所提高与进步,以便能帮助更多人、更好的回馈于社会。

【篇五】研究生自我鉴定1500字

本人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主动和党组织靠拢,尽管自己还没有计入党组织,但是自己始终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本人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人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在英语学习方面,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在撰写论文期间,查阅了大量的英文资料。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查阅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在课堂上在快乐中吸收各个知识点。同时自己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参与了导师多项课题的研究,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同时顺利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本人在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在担任支委期间,热情为同学们服务。

本人在研究生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三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本人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测绘学报参考文献

工程测量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关于工程测量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以下是我整理的工程测量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 李青岳. 工程测量学[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84

[2] 李青岳, 陈永奇. 工程测量学[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95

[3] 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正禄等. 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07

[5] 张正禄等. 地下管线探测和管网信息系统[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07

[6] 黄声享,郭英起,易庆林.GPS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M]. 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

[7] 张希黔,黄声享,GPS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8] 黄声享,尹 晖,蒋征.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9] 张正禄主编. 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10] 尹晖 编著.时空变形分析与预报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2

[11] 张正禄等. 工程测量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12] 齐民友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3] 张正禄等. 科傻系统使用说明书[M], 2006.

[14]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5] 潘正风,杨正尧等.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16] 李庆海,陶本藻. 概率统计原理和在测量中的应用[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82

[17] 张正禄, 吴栋材等. 精密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2

[18] 吴翼麟, 孔祥元等. 特种精密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3

[19] 陈龙飞, 金其坤. 工程测量[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0

[20] 于来法, 杨志藻. 军事工程测量学[M]. 北京: 八一出版社, 1994

[21] 覃辉等. 土木工程测量[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22] 王兆祥等. 铁道工程测量[M] . 北京: 铁道出版社, 1998

[23] 陈永奇, 李裕忠等. 海洋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1

[24] 吴子安, 吴栋材. 水利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90

[25] 钱东辉. 水电工程测量学[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26] 秦昆, 李裕忠等. 桥梁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1

[27] 吴栋才, 谢建纲等. 大型斜拉桥施工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6

[28] 张项铎, 张正禄. 隧道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8

[29] 田应中,张正禄等. 地下管线网探测与信息管理[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8

[30] 冯文灏. 工业测量[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1]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5-171.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7.

[3]陈泽民.中国矢量数据交换格式的应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5):451-455.

[4]吴文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8-29.

[5]Kang-tsungChang著,陈建飞等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3-44.

[6]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7]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0-133.

[8]陈先伟,郭仁忠,闫浩文.土地利用数据库综合中图斑拓扑关系的创建和一致性维护[J].武汉大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30(4):370-373.

[9]毋河海.关于GIS中缓冲区的建立问题[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J].1997,22(4):358-364.

[10]张国辉,胡闻达,李慧智.基于GDI+的缓冲区建立及边界描述方法[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27(3):292-232.

[11]冯花平,连文娟,卢新明.求缓冲区算法[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57-59.

[12]张欣,陈国雄,钟耳顺.优化栅格细化算法的线状地物提取[J].地球信息科学,2007,9(3):25-27.

[13]潘瑜春,钟耳顺,刘巧芹.土地资源数据库中线状地物面积扣除技术研究[J].资源科学,2001,24(6):12-17.

[14]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15]尹为华,刘盛庆.ARCGIS在地类面积统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9.

[16]刘洪江,曹玉香.基于ArcGIS实现地类图斑净面积的计算[J].城市勘测,2012(10)114-116.

[17]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18]任娜,张道军.基于空间推理及语义的图斑扣除线状地物面积关键算法及其在土地调查建库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39(35):22013-22016.

[19]计长飞.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矢量化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4):159-163.

[20]马欣,吴绍洪,康相武.线状地物的区域影响模型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1):87-94.

[1]吴战广,张献州,张瑞,杨龙杰。基于物联网三层架构的地下工程测量机器人远程变形监测系统[J].测绘工程,2017,02:42-47+51.

[2]付海军。浅谈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6:5-6.

[3]赵红强,成晓倩,韩瑞梅。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12:33-36.

[4]张冠海。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7,01:84.

[5]何屹雄,花向红,许承权,姚周祥,黎洋。全站仪建筑物立面图测量方法研究及工程实践[J].测绘地理信息,2017,01:10-13.

[6]冯志成。工程测量中应用GPS控制测量平面及高程精度[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1:111-113.

[7]练伟东。提高水利工程测量水平的措施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03:285.

[8]丛林,孙梅君。城市规划管理中工程测量的作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3:142.

[9]黄维。建筑工程测量模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03:196.

[10]程永刚。浅谈建筑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作用和意义[J].江西建材,2017,02:228.

[11]缪健军。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测量技术应用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68-69.

[12]尤潇华。大伙房输水工程TBM2标隧洞测量贯通控制技术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17,01:8-10+71.

[13]张健,魏峰,詹勇。现代工程测量新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3:219-220.

[14]岳太恒。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测量施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1:251.

[15]高爽。浅析摄影测量与遥感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3:98.

[16]胡杨。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7,03:157-158.

[17]史雨露,李宗义。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7,01:340.

[18]崔继忠。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4:282.

[19]卢秋羽,殷润浩,张俊毅。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7,01:282.

[20]杨紫薇。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2:95-96.

[21]赵海龙。工程测量技术现状与发展[J].门窗,2017,01:235.

[22]吴涌泉,石频。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门窗,2017,01:240.

[23]胡斐。施工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7,03:205-206.

[24]张建媛。浅论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03:216.

[25]汤棹颖。路桥工程测量中GPS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福建建材,2017,01:27-28.

[26]王献奇,张翠萍。激光跟踪测量在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的应用[J].水电与新能源,2017,02:22-25.

[27]徐辉,袁子喨。发电工程测量中UTM投影变形的处理与实践[J].工程勘察,2017,03:53-58.

[28]罗毅。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2:48+50.

[29]王芳,戴建安,晏承志,孟伟。工程测绘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01:129-130.

[30]王学强。工程测量中GPS控制测量高程精度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08-209.

[31]罗琼。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电力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6,23:179-180.

[32]杨天。精密工程测量中全站仪三角高程精度分析[J].四川建材,2017,02:187+191.

[33]陆立飞。浅论GPS(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其优点[J].世界有色金属,2017,01:83+85.

[34]李宇。工程测量中GPS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7,01:69+71.

[35]熊金鹤。现代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的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01:57+59.

[36]史晓峰。影响工程测量中的精度因素及控制分析[J].地下水,2017,01:117+172.

[37]庞秀淼,李胜利。免棱镜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01:116-117.

[38]陈晨。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01:126-127.

[39]唐信东。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14.

[40]张树升。建筑工程中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17+221.

工程测量参考文献二:

[41]杨雪芬。浅析工程测量技术及应用[J].低碳世界,2017,03:97-98.

[42]张城泉。探讨RTK技术在市政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2:7-8.

[43]朱庆伟,王家伟,王涛。工程测量中高精度对中杆设计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7,02:280-284.

[44]王文贤。工程测量与现场施工管理的关系[J].交通世界,2017,08:126-127.

[45]刘勇。GPS测量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7,02:92-93.

[46]张欣,王章朋,罗斌,丁剑。基于参考线方法的大型建筑工程放样测量[J].施工技术,2017,06:136-138.

[47]李宗义,史雨露。工程测量在信息化测绘战略跨越中的拓展[J].四川水泥,2017,02:278.

[48]潘雨竹。公路工程中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6:225+228.

[49]章锦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建筑工程测量”综合实训课中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02:63-65.

[50]姚海军。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77+105.

[51]张莞玲。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78+102.

[52]田峰,苏宗跃。基于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8:88-89.

[53]许东昕。电力线路设计工程中的测量设备结合卫星地图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121+126.

[54]胡兴强。浅论GPS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7,03:272.

[55]李晓伟。轨道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在地铁轨道运营维护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勘察,2017,02:1-6.

[56]王素权。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01:276-277.

[57]黄勇。对于工程测绘测量技术应用的分析与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03:198-199.

[58]郭伟。GPS实时动态(RTK)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7:54-55+58.

[59]张元。建筑工程测量模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03:16-17.

[60]娄义康。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03:13-14.

[61]何民华。浅谈建筑工程测量在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7,09:29.

[62]付鹏程。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资讯,2017,06:161+163.

[63]王秀春。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江西建材,2017,10:215+219.

[64]屈秀杰。工程测量与三维测绘技术的发展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04:205+207.

[65]黄勇。工程测量的重要性与测量技术及其发展方向[J].世界有色金属,2017,04:230-231.

[66]王恩强。地质工程测量中新型测绘技术的应用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04:238+240.

[67]孙立业。论工程测量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J].世界有色金属,2017,04:203-204.

[68]李石贵。浅谈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的特点[J].价值工程,2017,15:126-127.

[69]李贝,陈羽,孙平,李冰,刘万锋。滚动摩擦系数工程测量方法与验证[J].工程机械,2017,04:29-32+7-8.

[70]许康艳。浅谈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11:215+218.

[71]宁林春,方荣华,黄辰虎,王玉春。海港工程浚后测量的实施[J].海洋测绘,2017,02:39-41+50.

[72]王朕。论建筑工程测量中的数字测量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1:71-72.

[73]何小文。建筑工程测量施工的放样方法及具体运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7:170-171.

[74]王恩强。地质工程测量中新型测绘技术的应用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04:238+240.

[75]郭刚,贾卫国,张社安,李静,张静波。配电网工程电缆长度测量仪的研制与应用[J].河北电力技术,2017,02:19-21.

[76]何小文。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8:155-156.

[77]廖全军。浅析数字化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8:165-166.

[78]赵敏。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完善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17,05:70-71.

[79]冯宇华。工程测量与三维测绘技术发展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3:149-150.

[80]霍栋良。影响工程测量精度的因素及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6,01:243.

摘要在现有成果向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作中,各省市都做了很多理论研究和实际转换工作。本文阐述了现有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方法,对不同数据、不同方法转换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成果的影响,为今后现有成果向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以确保成果转换的质量。关键词:CGCS2000;坐标转换;大地控制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GNSS基准站;三角点;4D产品自 2008 年 7 月 1 日起,我国启用 2000 国家大 地坐标系( CGCS2000) ,各地有关部门开展了现有各 类测绘信息成果到 CGCS2000 的转换工作,积极推 进 CGCS2000 的推广使用。为做好启用 CGCS2000 的实施工作,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 2008 年 7 月组 织编制了《启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实施方案》和《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 指南》。为加快 CGCS2000 推广使用工作,进一步指 导各部 门、各单位顺利完成原有坐标系成果向 CGCS2000 转换,确保转换技术方法正确,国家测绘 地理信息局于 2013 年 6 月组织编制了《2000 国家 大地坐标系推广使用技术指南》和《大地测量控制 点坐标转换技术规程》。CGCS2000 转换涉及的测 绘地理信息成果主要包括大地控制点类成果( GNSS 基准站、GNSS 控制点、三角点) 和基础地理信息数 据成果( DLG、DOM、DEM、DRG) 。文献[1—2]从总 体上介绍了 CGCS2000 的构建、精化、维持和更新, 以及可用于转换工作的国家级成果。文献[3—11] 研究了 GNSS 基准站、大地控制点、4D 产品的转换 方法。文献[12] 探讨了转换的检查方法。本文对 省级坐标转换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一坐标转换方法1. 大地控制点类成果( 1) 坐标归算本方法适用于非 CGCS2000 的省级 GNSS 基准 站和卫星大地控制点坐标向 CGCS2000 的坐标转 换。即对拟转换点采用与周边稳定的 IGS 站及国家级的 GNSS 连续运行基准站进行联测的方法,获得 各站点在现 ITRF 框架、观测历元下的位置,经过历 元归算、板块运动改正、框架转换[13]3 个步骤进行 坐标计算。用这种方法进行转换必须要知道网中各 站的速度场。( 2) 参数转换本方法适用于未联测已知点的卫星大地控制点 和三角点坐标向 CGCS2000 的坐标转换。即按照转 换区域选取适当的转换模型( 布尔莎模型、三维七 参数模型、二维七参数模型、三维四参数模型、二维 四参数模型、多项式拟合模型等) ,选择重合点,经 粗差剔除后计算转换参数,进行坐标转换。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转换针对分幅数据或数 据库实体数据,采用不同的坐标转换方法。比例尺 大于 1 ∶ 1 万的 DLG、DEM 数据一般采用高分辨率 的格网坐标改正量进行逐要素点转换的方法完成转 换; DOM、DRG 数据一般采用平移或纠正的方法完 成转换,转换参数一般采用高分辨率的格网坐标改 正量进行表达。二常见问题及分析1. 大地控制点类成果( 1) 坐标归算采用坐标归算方法进行坐标转换的关键工序主 要有: 基准控制点( IGS 站、国家级 GNSS 基准站、国 家 GNSS 大地控制点) 的选取、高精度数据处理、板块 运动改正、框架转换等。坐标归算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基准控制点的选取和板块运动改正两个方面。①起算点坐标非国家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权威发 布的 CGCS2000 坐标部分省建立基础控制网采用的 GCS2000 起算 点坐标非国家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权威发布,或不能 量值溯源到国家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权威数据。表 1 为某省 C 级控制网建立时采用的 IGS 站或 国家级 GNSS 基准站的 CGCS2000 坐标与国家权威 数据的较差统计值,这一差异导致转换数据整体出 现系统性偏差。②起算点精度等级达不到相应等级控制点要求 部分省市坐标基准框架或基础控制网的建立未与 IGS 站或国家级 GNSS 基准站进行联测,仅与本 省市及周边省市 2000 国家 GPS 大地控制网( 三网 平差) 控制点进行联测,经约束平差获得 CGCS2000 坐标。这种方法在对 C、D 级 GPS 控制点进行转换 时确保了成果与本省区域内的其他成果的一致性。省级 GNSS 基准站作为省级大地基准的骨干和主要 支撑,采用这种方法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和过渡期内 实现了 CGCS2000 在省级的快速推广使用,但在现 阶段不利于维持省级三维、动态地心坐标系统,不利 于保证大地控制网点位三维地心坐标的精度、现势 性及全国的统一。表 2 为某省采用坐标归算方法以 A、B 级点为 基准建立的 56 个省级 GNSS 基准站 CGCS2000 坐标 的外符合精度情况统计,可以明显看出在空间三维 方向上均存在一定的误差,并且均具有系统性偏差。这些误差已经对 GNSS 基准站的服务造成了一定 影响。③未考虑框架不同历元间由于板块运动引起的坐标变化值部分省在进行历元归算后,未考虑计算框架所 对应历元下坐标从观测历元到需转换历元之间,由 于板块运动引起的坐标变化值,把坐标变化值带入 到转换成果中,引起转换成果误差。ITRF 2005 转换到 ITRF 2000 框架时站的速度 场起主要作用,因此若所确定的速度场不准确对转 换结果有很大的影 响。而 从 ITRF 2000 转 换 到 ITRF 97 框架下起主要作用的是框架之间的转换关 系,对所需转换的站的速度场要求不是很高[13]。表 3 为部分点不同年代观测数据联合平差时,因板块运动而引起的坐标变化值无法消除,最终转换成果产生的系统误差。( 2) 参数转换采用参数转换方法进行坐标转换的关键工序主 要有: 转换分区、转换模型的选取、重合点的选择和 剔除、转换参数计算、外部检核等。参数转换常见问 题主要集中在转换分区、重合点覆盖范围、重合点的 剔除、检核点分布 4 个方面。1) 由于 1954 北京坐标系的坐标是采用逐级控 制分区平差的方法推算的,存在明显的平差变形,甚 至个别地区在分区或锁网接合部点出现了成果不一 致或产生了裂缝[14],因此在这类地区不宜采用一个 分区和一套转换参数,以避免产生较大误差。2) 重合点选取的基本原则为等级高、精度高、 局部变形小、分布均匀及覆盖整个转换区域。当重 合点不能覆盖整个转换区域时,不能覆盖的区域转 换参数只能通过外推得到,但转换精度可能随外推 距离放大而急剧损失,导致转换后的成果与邻省成 果间存在不接边的情况。对于从国家申领的具有 CGCS2000 坐标的一、二、三、四等天文大地网点,不 加区别全部用于转换模型的计算,造成了重合点利 用的等级和精度不统一,转换精度不高,局部变形 较大。3) 粗差点剔除不严密,不严格按照大于 3 倍点 位中误差进行,易导致局部转换参数的变形。粗差 点的剔除还应包括造成重合点分布不均匀的点,如应最大限度避免模型中狭长三角形的出现,这种点 可作为外部检核点使用。4) 利用未参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作为外 部检核点,其点数应不少于 6 个且分布均匀。外部 检核点不足时应进行野外实测检核,尤其应注意对 转换区域边缘的检核。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 1) DEM 转换由于生产 DEM 成果的过程数据( 等高线、特征 线、高程点等) 一般不存在,DEM 转换不能按照相关 生产技术规程构造 TIN 并内插重新生成 DEM,一般 选用高分辨率格网坐标改正量并采用平移或双线性内插的方法对图幅进行坐标转换,同时参考像素分 辨率确定起算坐标进行数据重采样,按 CGCS2000 新的图廓及重叠像素进行图幅裁切,更改数据头文 件中定位坐标,修改元数据相关条目。DEM 转换常 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平移方法进行 DEM 转换,以图幅 4 个 角点平移量的平均值作为图幅左下角点改正量,不 进行数据重采样,DEM 数据仍以原坐标系图廓范围 进行单幅存储。这种方法的图幅起始点坐标为非格网间距的整 数倍,因相邻图幅坐标平移量不一致导致图幅不接 边。在后期 DEM 数据应用时,接边区域内高程仍需 处理,并造成重采样精度损失。2) 采用平移方法进行 DEM 转换,坐标平移量 归整化为 DEM 格网间距的整数倍,不进行数据重 采样。这种方法会产生 DEM 局部相邻图幅间相差一 排( 一列) DEM 格网点,导致局部图幅接边处格网数 值不唯一,出现少一排( 一列) 或重合一排( 一列) 的 情况( 如图 1 所示 ) 。因坐标平移量规整化为格网 点间距整数倍,导致 DEM 转换精度损失,进而转换 精度超限。表 4 为某省不同地形类别区域的 DEM 转换精度统计,可见这种方法在山区容易导致部分图幅转 换精度超限。( 2) DOM 转换DOM 转换一般选用高分辨率格网坐标改正量 采用平移或纠正的方法对图幅进行坐标转换,按 CGCS2000 规定的新的图廓及重叠像素进行图幅裁 切,按像素关系计算移动量( 像素数) ,更改数据头 文件中定位坐标,修改元数据相关条目。DOM 转换 常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M 转换过程中将平移量规整化为 DOM 地面 采样间距的整数倍后对整图进行坐标平移,以及局 部相邻图幅间相差一排( 一列) DOM 栅格点,导致局 部相邻图幅接边区域数值不唯一。这种转换方法虽 不会对 DOM 转换精度造成重大影响,但转换工作 并未全面完成,宜对接边成果进行重采样处理,完善 转换工作。三建议及措施1. 大地控制点类成果1) 平差计算过程中的起算控制点 CGCS2000 成果不能仅利用向国家申领的 2000 国家 GPS 大地 控制网成果( 三网平差成果,地心坐标精度平均优 于 3 cm) 中的大地点成果,需要更加充分利用精度 更高的 2000 国家 GPS 大地控制网中的 GNSS 连续 运行基准站坐标( 坐标精度为毫米级) 。2) 在坐标归算过程中顾及板块运动的特性和 不同历元间框架的严格转换关系,充分利用可用于 转换工作的国家级最新速度场成果 CGCS2000 板块 运 动 模 型 ( China Plate Model-CGCS2000,CPM- CGCS2000) 和 CGCS2000 格网速度场模型。CPM- CGCS2000 是目前国内最精确的相关模型,解决了 CGCS2000 动态维持及我国已有基础测绘成果转换 的难题,适用于基于 ITRF 框架非 2000 历元下各类 GNSS 定位成果到 CGCS2000 的转换。3) 各省与邻省进行重合点数据交换,建立参数 转换模型的重合点尽可能覆盖全部转换区域; 不能 覆盖的转换区域转换参数可通过平滑外推得到,但 要加强外部检核工作和邻省的接边工作。4) 采用不同转换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绘制点位 残差分布图和点位残差等值线图,选择最优模型进 行坐标转换。采用多项式拟合模型进行坐标转换, 还应参考布尔莎模型、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等适合 于全国及省级范围的转换模型进行精度分析,剔除 残差较大点。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现有成果转换工作量大,且各省现有基础地理 信息数据成果为过渡性成果,随着基础测绘工作的 持续开展,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宜直接采用 CGCS2000 生产,各省市对现有成果的转换工作,以 满足实际应用为目的进行,转换过程中应保证转换 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唯一性,确保转换到位、接边 到位。加强转换工作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的全面质量 评估,避免数据转换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四结束语现有成果向 CGCS2000 转换工作是一项系统工 作,在转换过程中,尽管各省市结合自身情况,开展 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转换工作,但是在转换 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检查中发现的转换工 作 相 关 问 题 进 行 整 理 分 析,旨 在 为 今 后 的 CGCS2000 转换工作、为 CGCS2000 推广应用中的生 产和质量检查工作提供参考,确保成果转换的质量。参考文献[1] 陈俊勇,杨元喜,王敏,等. 2000 国家大地控制网的构 建和它的技术进步[J]. 测绘学报,2007,36( 1) : 1-8.[2] 宁津生,王华,程鹏飞,等.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框架 体系建 设 及 其 进 展[J]. 武 汉 大 学 学 报 ( 信 息 科 学版) ,2015,40( 5) : 569-573.[3] 王文利,程传录,李东,等.1954 年北京坐标系和 1980 西安坐标系精度分析及其适用性研究[J]. 大地测量 与地球动力学,2012,32( 5) : 68-71,77.[4] 成英燕,程鹏飞,秘金钟,等. 基于现框架下的省市级 CORS 站 到 CGCS2000 的 转 换[J]. 测 绘 通 报,2011 ( 7) : 1-3,14.[5] 成英燕,程鹏飞,顾旦生,等. 三维 4 参数模型实现地 图到 CGCS2000 的转换[J].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 版) ,2010,35( 6) : 747-751,755.[6] 郭春喜,王文利,白贵霞,等. 坐标系转换中全国高精 度高分辨率格网改正量的确定[J]. 测绘科学,2013, 38( 2) : 5-7.[7] 吕志平,魏子卿,李军,等.CGCS2000 高精度坐标转换 格网模 型 的 建 立[J]. 测 绘 学 报,2013,42 ( 6) : 791- 797.[8] 成英燕,程鹏飞,秘金钟,等.大尺度空间域下 1980 西 安坐标系与 WGS-84 坐标系转换方法研究[J]. 测绘 通报,2007( 12) : 5-8.[9] 韩买侠,郭 春喜,王 文利,等. 小比例尺基础数据由 1980 坐标系向 2000 坐标系转换的方法[J]. 测绘科 学,2014,39( 1) : 32-34,58.[10] 庞尚益,郭春喜,程传录. 国家基本比例尺 DLG 数据 坐标转换方法的研究[J]. 测绘科学,2006,31 ( S1) : 28-29.[11] 郭春喜,韩买侠. 数字高程模型( DEM) 和数字线划图 ( DLG) 的坐标转换方法[J]. 测绘通报,2013( 1) : 57- 59.[12] 张训虎.现有成果转换为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 检查方法探讨[J].工程勘察,2015( 2) : 85-89.[13] 程鹏飞,成英燕,文汉江,等.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实 用宝典[M].北京: 测绘出版社,2008: 130-132.[14] 董鸿闻. 1954 年北京坐标系的历史注释[J]. 东北测 绘,2001,24( 2) : 16-17,社群交流/原创投稿/ 商务合作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测绘之家”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测绘之家”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测绘通报和测绘学报

这是上课的时候老师推荐的,本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没能一一查看这些期刊,觉得测绘学报还可以,以下还有关于GIS、 RS 的一些期刊,一并附上,希望有所帮助。(1)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 (2) 3S世界 (3) 测绘学报 (4) 测绘通报 (5) 地球科学进展 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 (6) 中国科学(D缉) 中科院 (7) 地图 中国地图出版社,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8) 地理学报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9) 地理知识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 (10)地球科学 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11)地学前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2)遥感技术与应用 遥感联合中心,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13)遥感信息 国家遥感中心,国家测绘局 (14)遥感学报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中科院遥感所

本文内容转载自微信 公 众 号: 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所刊载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场。

2021年12月2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5米光学02星。12月27日晚,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国土卫星中心”)成功接收到地面系统传输的第一轨全色和多光谱影像。收到数据后,经波段配准、正射纠正、融合等处理,成功制作了真彩色融合影像产品。初步结果表明: 影像清晰、纹理特征丰富,影像质量良好 。

自然资源部作为牵头主用户主持建造5米光学02星,对该卫星工程建设负总责;国土卫星中心作为该卫星工程项目法人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卫星主要载荷为1台可见近红外相机、1台高光谱相机和1台红外相机,可有效获取115公里幅宽的9谱段多光谱数据、60公里幅宽的高光谱数据以及热红外数据,其中全色谱段空间分辨率可达米、多光谱为10米、高光谱优于30米、热红外优于16米。

目前,多光谱相机已成功获取数据,高光谱相机预计在 2022年2月开始成像 ,将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定量化调查监测能力,支撑及时掌控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监管提供数据保障。红外相机预计也将在2022年2月开始成像,可为钢铁、煤炭等去产能综合遥感监测评估提供数据保障,支撑行业监管。

下一步,国土卫星中心将进一步履行好法人单位职责,会同相关单位,按照在轨测试工作方案安排,牵头做好5米光学02星在轨测试,为卫星在轨交付顺利投入业务使用奠定基础。同时,基于自然资源领域部省市县贯通的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加快高光谱等新型载荷数据及应用技术推广。

初审:张艳玲

复审:宋启凡

往期推荐

资讯

《测绘通报》2022年广告全面招商

5米光学02星成功发射 自然资源质量生态监测再添利器

荐书 | 《CGCS2000坐标转换》

重大调整!新版学科专业目录,拟新增6个交叉学科一级学科

会议

第七届普适定位、室内导航与基于位置服务(UPINLBS 2022)国际会议(一号通知)

高俊院士、王家耀院士等6位著名科学家获“2020-2021年度中国地理学会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

关于第24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预通知

第一届深度学习与地球科学专题研讨会

《测绘学报》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许智宾:双目视觉与惯导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定位方法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李帅鑫:面向点云退化的隧道环境的无人车激光SLAM方法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詹智成:用于智能驾驶的动态场景视觉显著性多特征建模方法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邵晓航:语素关联约束的动态环境视觉定位优化

《测绘通报》

室内高精度三维测图新技术

面向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型测绘

图像全站仪及图像测量发展与展望

《测绘通报》2021年第11期目录

《北京测绘》

《北京测绘》2021年第9期摘要推荐

《北京测绘》2021年第8期摘要推荐(下)

《北京测绘》2021年第8期摘要推荐(上)

《北京测绘》2021年第7期摘要推荐(下)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1期重点论文推荐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3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2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4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5期摘要推荐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年第10期佳文推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年第9期佳文推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年第11期佳文推介

专刊征稿: 社会 感知与地理大数据挖掘(征稿中)

《测绘工程》

摘要 |《测绘工程》2021年第5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工程》2021年第4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工程》2021年第6期摘要推荐

测绘教学 |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创新——以测绘类课程视角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年第6期摘要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年第5期摘要推荐

摘要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年第3期摘要推荐

火卫二地形地貌探测综述

《卫星应用》

综述 | 北斗系统应用趋势分析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测绘学报(英文版)》(JGGS)LiDAR专刊发布

《测绘学报(英文版)》(JGGS)第一次编委会会议顺利召开

Special Issue on New LiDAR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Stefano TEBALDINI et al. |《测绘学报(英文版)》(JGGS)精选论文

《测绘学报(英文版)》专刊征稿 | 地图学与地球空间信息教育:理论与实践

《Satellite Navigation》

[综述]| 高扬教授:GNSS智能手机定位:进展、挑战、机遇和未来展望| SANA佳文速递

熊超教授:地磁暴期间夜间低纬电离层和赤道等离子体不规则体| SANA佳文速递

徐元博士:面向有色测量噪声下UWB/INS组合行人导航的分布式卡尔曼滤波| SANA佳文速递

杨飞博士:GNSS天顶对流层精化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SANA佳文速递

牛小骥教授:用半解析法分析GNSS/INS在铁路轨道测量中的相对精度| SANA佳文速递

《自然资源遥感》

《自然资源遥感》入驻“智绘科服”融媒体平台!

《自然资源遥感》征稿:“海岸带空间资源及生态 健康 遥感监测”专栏

摘要 |《自然资源遥感》2021年第3期摘要推荐

《 Journal of Geovisualiz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

《Journal of Geovisualiz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入驻“智绘科服”融媒体平台!

JGSA国际期刊2021年第5卷第2期论文摘要

《测绘学报》《测绘通报》《测绘科学》《遥感信息》《测绘文摘》《地理信息世界》《中国测绘》《现代测绘》等 还有很多大学自己有学报期刊。

国内的,测绘学报吧。

测绘学报参考文献格式叫什么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测绘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反映作者论文写作经验和治学态度,下同时也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测绘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于武盛,王守杰,吕锦有等.辽宁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2):25-29

[2]李智慧,姜延辉,郁凌峰.辽宁省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11(11):30-34

[3]赵秀风,弓丨水隧洞洞内消能问题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2006.

[4]袁丹青,陈向阳,白滨等.水力机械空化空蚀问题的研究进展[J]#灌机械,(27):269-272

[5]肖富仁,苏玮,消能工的发展及其在工程中旳应用[J].水电站设计,(1):63-69.

[6]李超,管道内部锥阀水流水力特性及消能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

[7]王才欢,肖兴斌,底流消能设计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四川水力发电,(1):79-85.

[8]张慧丽,王爱华,张力春,底流消能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

[9]方神光,吴保生,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闸前变水位运行方式探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10]李冰,变水头无压输水隧洞洞内消能和稳定输水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

[11]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水力计算手册[M].水利出版社,1980.

[12]SL20~92.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S].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13]赵昕,赵明登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4]刘亚坤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15]李桂芬.水工水力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3):183-189

[16]左东启等.模型试验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17]SL155—95.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1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工(专题)模型试验规范(SL156~165-95)[M],水利水电出版社.

[19]电力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陈肇和等人翻译,泄水建筑物水力计算手册[M],.

[20]刘士和.高速水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1]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编,水工模型试验(第二版)[D],水利出版社,1985.

[1]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5-171.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7.

[3]陈泽民.中国矢量数据交换格式的应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5):451-455.

[4]吴文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8-29.

[5]Kang-tsungChang著,陈建飞等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3-44.

[6]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7]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0-133.

[8]陈先伟,郭仁忠,闫浩文.土地利用数据库综合中图斑拓扑关系的创建和一致性维护[J].武汉大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30(4):370-373.

[9]毋河海.关于GIS中缓冲区的建立问题[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J].1997,22(4):358-364.

[10]张国辉,胡闻达,李慧智.基于GDI+的缓冲区建立及边界描述方法[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27(3):292-232.

[11]冯花平,连文娟,卢新明.求缓冲区算法[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57-59.

[12]张欣,陈国雄,钟耳顺.优化栅格细化算法的`线状地物提取[J].地球信息科学,2007,9(3):25-27.

[13]潘瑜春,钟耳顺,刘巧芹.土地资源数据库中线状地物面积扣除技术研究[J].资源科学,2001,24(6):12-17.

[14]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15]尹为华,刘盛庆.ARCGIS在地类面积统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9.

[16]刘洪江,曹玉香.基于ArcGIS实现地类图斑净面积的计算[J].城市勘测,2012(10)114-116.

[17]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18]任娜,张道军.基于空间推理及语义的图斑扣除线状地物面积关键算法及其在土地调查建库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39(35):22013-22016.

[19]计长飞.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矢量化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4):159-163.

[20]马欣,吴绍洪,康相武.线状地物的区域影响模型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1):87-94.

[1]韩绍伟.GPS组合观测值理论及应用.测绘学报,1995,21(2):8-13.

[2]常青等.GPS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理论研究.航空学报,1998,5(19):614-616.

[3]王泽民,柳景斌.Galileo卫星定位系统相位组合观测值的模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28(6):723-727.

[4]申俊飞,何海波,郭海荣,王爱兵.三频观测量线性组合在北斗导航中的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12,37(6):690-695.

[5]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版)[R].2013,12:3-6.

[6]邢喆,王泽明,伍岳.利用模糊聚类方法筛选GPS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1):23-26.

[7]黄令勇,宋力杰,刘先冬.基于自适应聚类算法的GPS三频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优化选取[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31(4):99-102.

[8]高新波.模糊聚类分析及其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9]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0]熊伟,伍岳,孙振冰,王泽民.多频数据组合在周跳探测和修复上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2(4):319-322.

[11]伍岳.第二代导航卫星系统多频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D].武汉大学,2005.

[12]楼晓俊,李隽颖,刘海涛.距离修正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2,32(3):646-648.

[13]徐军,陶庭叶,高飞.GLONASS三种载波频率组合值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33(1):86-89.

[14]陶庭叶,高飞,李晓莉.一种高精度GPS卫星钟差预报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3-4:56-61.

[15]何伟,陶庭叶,王志平.基于改进FCM的北斗三频组合观测值选取[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已录用).

[16]何伟,李明,阚起源.抗差加权非等时距GM(1,1)模型在大型建筑物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14-3,34-37.

[17]徐军,陶庭叶,高飞,张京奎.基于GLONASS三频组合观测值的周跳探测与修复[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33(6):45-49.

[18]罗腾,白征东,过静珺.两种周跳探测方法在北斗三频中的应用比较研究[J].测绘通报,2011(4):1-3.

[19]范建军,王飞雪,郭桂蓉.GPS三频非差观测数据周跳的自动探测与改正研究[J].测绘科学,2006,31(5):24-26.

[20]刘旭春,伍岳,黄学斌等.多频组合数据在原始载波观测值预处理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7(2):14-17.

[21]梁开龙,张玉册.现代化GPS信号的宽巷组合及其求解模糊度研究.测绘通报,2002年第4期:l-3

[22]张成军,许其凤,李作虎.对伪距/相位组合量探测与修复周跳算法的改进[J].测绘学报,2009,38(4):402-407.

[23]刘旭春,伍岳,张正禄.GPS三频数据在周跳和粗差探测与修复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6,31(5):334-339.

[24]王帅,高井祥.利用三频组合观测值进行GPS周跳探测与修复[J].测绘科学,2012,37(5):40-42.

标准在参考文献中用[S]引用,引用格式为:[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在引用国家标准时,需要查明该标准的编号和具体名称,以S代号作为文献类型辨别符号进行书写,格式如下。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参考文献:

一:专著、论文集、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刘国钧,陈绍业.图书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序号] 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号]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序号] 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文献中的英文名字不可进行缩写

一定要写正确的人名称呼。中文和英文参考文献书写并不相同。中文的作者一般是“姓+名”;而英文参考文献是采用“姓,名.”的方式。

如果引用的中文文献作者有多个,一般是采用前三位作者署名,第三位作者后面添加等字;英文文献则采用,“姓,名,and名姓”的方式进行书写,除第一位以外,都按照正常顺序写。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注意无意间的空格,尤其是在书写英文的参考文献当中。参考文献要按照论文引用文献顺序依次书写,这样论文的整体比较严谨,也不会混乱。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