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水利史研究室五十周年学术论文集

发布时间:2024-07-07 04:35:32

水利史研究室五十周年学术论文集

1、《明清两代宦官专权与封建专制的关系》,《汕头大学学报》1985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分册 1986年2期全文转载,《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1985年2期登载。获汕头大学1986年科研二等奖,汕头市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社会1986 年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从临清的兴盛看明代漕运的经济影响》,《松辽学刊》1986年增刊。3、《历代宦官名称及其演变考述》,《汕头大学学报》1986年2期。4、《历代宦官来源考述》,《汕头大学学报》1986年4期。5、《试论宦官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中国社科院)《未定稿》1986年11期。6、《从临清的衰落看清代漕运经济影响的终结》,《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2期。7、《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看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4期。8、《试论北魏宦官制度》,《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1、2合期。9、《略论北宋宦官》,《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4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元明清》分册1989年3期全文转载。10、《宦官生理及心理特点再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5期,《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年2期登载。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分册1988年12期全文转载。11、《司马迁是不是宦官》,(吉林)《史学集刊》1989年1期。12、《建国以来宦官制度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9期。13、《张居正与宦官关系述评》,《汕头大学学报》1990年2期,获汕头大学1992年科研二等奖。14、《近四十年来港台地区宦官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0年12期,本人为第二作者。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一)(先秦至隋唐)1991年2期。15、《三杨与宦官制度》,《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分册1992年9期全文转载。获汕头大学1994年科研论文奖三等奖。16、《略论明朝初期军事制度之转变》,《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4期。17、《也谈崇祯朝宦官》,(上海)《学术月刊》1993年3期。18、《翁万达与安南莫登庸之“招抚”》,载于1992年《翁万达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潮汕文化研究论集二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19、《无法超越的困惑━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论宦官制度》,载于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20、《明代宦官监军制度述略》,《汕头大学学报》1994年3期。21、《明代思想家与宦官关系》,(上海)《学术月刊》1994年10期。22、《明代政治家与宦官关系论略》,《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2期。23、《叶向高与宦官关系论略》,《汕头大学学报》1995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元明清史》分册1995年10期全文转载。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当代思潮》,汕头大学学报1996年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研究》分册1996年9期全文转载。25、《东南亚潮人的文化特点》,汕头大学学报1997年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分册1998年3期全文转载。26、《明清以来韩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几点意见》,《潮学》创刊号,1993年12月。27、《浅论榕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研究》,《潮学》2期。28、《榕江流域社会经济史资料及研究目录索引》,潮汕历史文化中心揭阳市研究会1994年出版。29、《十六世纪历史变化中的潮汕海上“盗商”》,1994年《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30、《东南亚海外潮人在汕头的投资及其反映》,第一届马来西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英文),1997年6月出版。31、 《叶向高与东林党》,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1期。32、《东南亚海外潮人移民形态的演变轨迹》,《广东史志》1998年3期。33、《严嵩与宦官关系论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3期34、《明嘉靖朝的安南之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3期35、《中国古代农业对西方的贡献》,《农业考古》1998年3期。36、《海外潮人与暹罗曼谷王朝初期的制糖业》,《汕头》1998年1期。37、《泰国曼谷王朝海外潮人制糖业的兴衰》,《汕头大学学报》1998年5期38、《李时岳与汕头大学的历史学科建设》,《纪念李时岳先生纪念文集》,辽宁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39、论文《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理论与现代化》1998年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分册1999年2期全文转载。40、论文《社会思潮变化中的汕头文化建设》,《社科大观》1998年3、4期41、论文《中国制糖业在日本的传播》,《学术研究》1998年12期。42、《海外潮人与马来西亚麻坡的德教会》,《汕头》1999年1期。43、《明清海禁政策对闽广地区的影响》,《人文杂志》1999年3期44、《18世纪清朝与缅甸及暹罗吞武里王朝的关系》,《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期。45、《中国瓷器在东南亚的传播》,《东南亚纵横》1999年1期46、《叶向高‘东林党魁’考辨》,台湾《明史研究专刊》第12期。47、 《东南亚海外潮人与德教的关系》,《当代宗教研究》1999年2期4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的传播》,《东北亚研究》1999年2期。49、《发挥历史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发展研究》(原《上海高教研究》)1999年6期50、《明清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5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的传播》,《海交史研究》1999年1期52、《中国古代炼丹术在西域的传播和演变》,《化学教学》1999年10期53、《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在欧洲的传播》,《历史教学》1999年11期54、《蓝鼎元视野下的清初潮汕社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4期55、《潮汕地区的制糖业》,《中国农史》1999年4期,页74-80。56、《郑信与暹罗吞武里王朝的灭亡》,《潮学研究》7期57、《双性同体的历史衍变及文化含蕴》,《文艺争鸣》1999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分册》1999年12期全文转载。58、《妇女在中国传统性别观念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2期59、《潮州学与客家学刍议》,《广东史志》1999年1期60、《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分册2000年8期全文转载。61、《90年代中国宦官研究综述》,《史学月刊》2000年3期62、《妇女解放运动与“双性同体”观念的衍变》,《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2期63、《海外潮人在汕头的投资》,1998年晋江《中国侨乡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文卷,页306-316,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64、《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与地方社会研究述评》,《海交史研究》2000年2期65、《潮汕海外移民研究管窥》,《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1期。66、《戚继光平定海盗吴平论析》,《戚继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67、《理想完美人格的追求--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双性同体”》,《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分册2001年12期全文转载。68、《国家、区域社会的外延变异—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1999年湖南石门《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69、《“双性同体”在文学中应用综述》,《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分册2002年1期全文转载。70、《历史教学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2期。71、《历史信息化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6期。第二作者72、《明代潮州海盗论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2期。73、《开设全校选修课的几点体会》,《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9期74、《“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5期,页149-151。第二作者。75、《“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清史研究》2003年1期,第二作者。76、《明清潮州海商研究》,《地位、权力、角色:明清时代中国商人与社会的分区域研究》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2001年2月出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期。77、《戚继光视野下的明代潮州社会》,《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3期。12000字。78、《论明代潮州海盗》,《李询先生纪念文集》页351-364,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79、《增设历史与社会新专业的实践与探索》,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80、《中国火药和火器在亚洲的传播和演进》,《历史教学》2005年9期。核心期刊81、《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师德观》,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5年12月出版。82、《郑和下西洋与岭南关系论略》,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1期。

1现任职务 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满学会会长 北京孔庙与国子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蓬莱市戚继光研究会名誉会长[3] 2人物经历 1934 年4月24日,阎崇年出生在山东蓬莱的解宋营一户渔民家庭,阎崇年在这个半渔半农的村子一直生活到15岁。谈起童年,他还有很清楚的印象。那时他随着家里务农,也随着渔民出海,体会过烈日炎炎的辛苦,也见过波涛汹涌的危险场面。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人生道路影响很大。也正是在村里,阎崇年开始上学读书,也初次接触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满学。 治学历程 敬畏历史 “我们应当对历史感到敬畏:为什么要“ 敬”?因为吸取前人经验会得到宝贵的智慧;为什么要“畏”?因为重蹈前人错误要受到历史的惩罚。应当敬畏历史,既不要忘却历史的耻辱,更不要抹去历史的辉煌。”[4] 学术足迹 阎崇年曾应邀赴 美国 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常青藤盟校讲学,并到 日本 、韩国、蒙古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访问研究和参加学术会议。 阎崇年回忆说:“我在中学时开始喜欢历史,从高中毕业后我就开始学历史,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我的中学是北京市第六中学,是当时全市最好的中学之一。考试时,我的历史成绩非常好。我的数理化成绩也很好,考过班上与全年级的第一。大学历史课学完后,就要选择某段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最初选择的是先秦的历史。当时,我二十多岁,去找一位我很崇拜的老先生,给他看我写的文章。老先生说好,鼓励我。他又提出自己的看法,说你最好不要研究先秦史,研究先秦史的优势在西安,陕西的考古发现与文献的第一手资料在那里。你在北京,从地理区位的优势上讲,你最好研究 清朝 历史,北京是清朝历史的重地。我觉得老人家讲得非常有道理。从1962年开始,我就开始研究清朝历史,一直没有动摇过。”[5] 百家讲坛回报民众 从2004年3月走上《百家讲坛》,阎崇年已经渐渐成为一个公众人物。有人评价其大器晚成,到了70岁才盛名在外。但阎崇年却认为,成功是一个过程,没有终点。 “其实我到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之前,同行都知道我。世界上从事清史和满学研究的同行,也都知道我。但是走向广大的观众,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群体,我却还是第一次。”阎崇年指出,一个专家学者,首先必须要同行认可才行,其次,才要广大群众的认可。“一个人得到两个认可是很难的。纯学者的话,有同行认可就可以了。能够走向广大群众,再得到他们的认可,当然就更好了。” 在求学路上屡获助学金帮助的阎崇年,更是把回报民众作为学者的职责之一。“一个学者有多种责任,第一种责任叫做学术责任。主要是与同行交流,推动学术交流。但学者还应有别的责任,就是把所学的知识,来自人民的,还要还给人民。我学习和研究清史有50年了,我想把我学的东西尽可能地回报给社会,回报给民众。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学者应该有的责任。 正说风尚 2004年,阎崇年初登CCTV-10频道“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系列,共37讲。阎崇年自此成为“百家讲坛”走出低谷的转折点,并开创了正说历史的风尚。当时,阎崇年出版过 一本《努尔哈赤传》,因此被认为是讲《清十二帝疑案》第一讲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最佳人选。栏目制片人聂丛丛拿着聘书到阎崇年家,阎崇年很是犹豫,只答应试一试。结果试讲效果非常好。录完以后,聂丛丛和编导请阎崇年吃饭,并提出请他负责讲完全部《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不敢答应,只同意再讲一集皇太极。讲完皇太极后,《清十二帝疑案》的收视率开始节节高升,“百家讲坛”的综合排名保持在科教频道的第二位。阎崇年也慢慢有了信心,于是又讲了康熙、雍正、乾隆,就这样延续下去,一直讲到了宣统。《清十二帝疑案》讲完了,阎崇年又开始讲《清十二帝疑案总说》、《清十二帝疑案答疑》,创下了当时科教频道的最高收视率。[6] 阎崇年在讲稿基础上出版了《正说清朝十二帝》一书,热销数十万册,好评如潮。阎崇年曾说:这本书的读者面比较宽,上到院士,下至8岁的小学生都可以读。具体说来,这本书在四个方面有所尝试,即“正说”、“细说”、“通说”、“新说”。 “正说”——与“戏说”历史不同,这本书强调“正说”。“正说”是按照历史原貌,向广大受众公正地、真实地讲述历史。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清朝历史和清朝皇帝情有独钟,并且逐渐“戏说”成风。这既引发了人们对清史的关注,又对它的真实性疑惑不解。人们普遍期待“正说”清史,这本书卖得好正是“久旱逢甘雨”的结果。其实,人们对“正说”与“戏说”都需要,既不能要求史家去“戏说”,也不必苛求影视家去“正说”。对受众来说,看“戏说”时应该知道这是“戏”,看的是热闹,不可当真;看“正说”时,应该知道这是“史”,了解的是“真实”,不能只图热闹。老百姓的文化素养提高了,就能辨别。 “细说”——历史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过去的历史书比较粗,教科书和史学著作通常是概括地梳理历史发展脉络,阐述重大历史事件,评述重要历史人物。比如光绪皇帝的死,就一个“崩”字。但这些小事件往往是观众、读者关注的重点、热点和疑点。阎崇年就把有关光绪帝死因的五种说法详细列出,从以前的档案、文献、口碑、论著的观点与资料出发,分析综合,加以解说。既有鲜明的观点、丰富的史料,又有细致的讲说、深入的分析,并讲述自己的见解。这样,历史就变得有血有肉,读起来就有味儿了。 “通说”——阎崇年认为,对一个朝代的兴盛衰亡,横着看不出来,只有纵着看才可以。清朝全史、清朝列帝其贯通的内在联系,其兴衰、成败、治乱、福祸之镜鉴,需要系统地进行解说。比如,清朝十二帝各有其历史贡献,也各有其政弊。那么,清朝的兴、盛、衰、亡,有些什么经验与教训呢?清太祖努尔哈赤既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了“光宣衰世”的基因。显然八旗制度是其“种子”与“基因”的一个枢轴。八旗制度是清朝根本性的社会制度。八旗盛则清兴,八旗衰则清亡。 “新说”——对清朝的好多事件,阎崇年做了“新说”。比如鸦片战争,以前中学教科书突出“落后就要挨打”,阎崇年讲 “落后可能挨打”,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责任主要由道光帝承担。当时英军入侵,后方在大西洋那边,如果号召“勤王”,道光皇帝是有可能打败敌军的。弱胜强,少胜多的例子,历史上是很多的。道光皇帝的祖先,当年进行的萨尔浒之战、松锦之战,八旗军都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5] 讲坛传奇 2006年9月,阎崇年再登“百家讲坛”,主讲《明亡清兴六十年》系列,共46讲,并出版同名图书。 2008年3月,阎崇年三登“百家讲坛”,主讲《康熙大帝》系列,共23讲,并出版同名著作。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当阎崇年研究清史时,就是从研究康熙入手的。1964年,他写出论文《评康熙帝》,但过了多年才获发表。尔后,他研究重点转到清入关前,但对康熙朝历史的关注从未懈怠。“四十多年来我一直没有放弃对康熙朝历史的学习与关注,时时事事处处,始终萦绕于心。”也因此,在百家讲坛完成《康熙大帝》系列讲座,当他对康熙朝历史做一次系统的梳理后,他认为这也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7]在《康熙大帝》一书中,阎崇年从国际、平民、电视、公正和人文等五大视角,对康熙的成长经历、丰功伟绩、日常生活、遗憾缺失等一一进行阐述,视野开阔,情节跌宕,分析精当,给读者呈现出一位性格鲜明、大智大勇、文韬武略的千年一帝的丰满形象。[8]阎崇年说,希望这本书成为励志读物,他认为,励志的对象可以说是遍及各种读者类型。对于小读者而言,康熙的自强不息值得推崇,他小时候就失去父母,还患过天花,但他克服困难,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宏愿。对于中年读者来说,应该从书中了解康熙如何为了国家进行不屈不挠的奋斗。而作为特定读者群的公务员从中会汲取营养,那就是了解康熙如何治国。而说到康熙个人修养、自身学习时,阎崇年很推崇一句话:“圣人、贤人和凡人、俗人有什么区别,就两个字——志、学。”[9] 故宫热潮 2012年,阎崇年第四次登上“百家讲坛”,主讲《大故宫》系列,共64讲。同时出版《大故宫1》、《大故宫2》、《大故宫3》三部著作,在全国掀起关注、学习和研究故宫的热潮。阎崇年担任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等职务,其历史研究课题多与故宫相关。在多次实地考察北京明清故宫、沈阳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地后,阎崇年首次提出“大故宫”概念,旋即引发了创作灵感DD在大中华文化背景下,从故宫入手,寻求解读历史的突破口。在这一灵感的激发下,阎崇年决定打开故宫外延,首次将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沈阳故宫、南京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等,纳入故宫姻系,并以此为脉络,透彻解析绵延千百年的封建皇家族系、机制构架、社会人文、文化渊源,以及建筑、文物、民风等,做一个“故宫大百科”式的宏大项目。 阎崇年说,他以往的讲坛类节目,主要沿历史人物的生命轨迹,以时间为顺序,逐渐演绎推进;这次主讲《大故宫》,则是以建筑空间为顺序,作为讲述的主线索。每一讲,都先设定一个空间的概念,再让这个空间里的时间、人物、事件、建筑、文物等“落地生根”。 在阎崇年看来,要讲清楚“大故宫”,必须“先看世界,再看中国”。为此,阎崇年广泛联系了国外史学家、汉学家,并与两岸故宫博物院“掌门人”,以及建筑、历史、文物等领域的诸多专家沟通,力求为“大故宫”获得立足于东西方比较文化根基之上的多视角、多元化解读。阎崇年说,仅仅是资料搜集、联系专家等准备工作,就花费了他整整一年的时间。[10] 阎崇年的“大故宫”构架,主要从五方面概括: ——规模大。“大故宫”概念中的北京故宫,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故宫内有各类殿宇房屋 9000余间,外有高10米、周长3428米的紫禁城墙,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这里是明清盛时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版图、四万万人民和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集中展现。 ——历史久。北京故宫先后有明清二十四位皇帝和一位慈禧“女皇”在此治居,统治中国近500年。故宫从决策兴建至今已经609年,举世无双。 ——珍宝多。北京故宫现珍藏文物180万件,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传世珍宝65万件、档案约40万件,还有分藏于国家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南京博物院、颐和园管理处、天坛公园管理处的文物,以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1000万件档案、200万件满文档案等,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是中华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涵盖广。“大故宫”不仅包括紫禁城,还包括与故宫相关的坛庙寺院、皇家园林、行宫陵寝,及沈阳故宫、避暑山庄、木兰围场、明中都和明南京相关历史遗迹等,还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的珍品等,凡原内务府管理的范围,大体都涵盖在“大故宫”之内。 ——子午线。故宫的建筑严格地遵循对称规则,沿一条南北走向的子午线,即中轴线,依次排列,对称展开,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建筑形式,都显示出庄严、雄伟、壮丽、中和的气度。故宫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正安和理念的精髓。[11] 3个人作品 (1)《努尔哈赤传》,北京出版社,25万字,1983年,北京。 (2)《满学论集》,民族出版社,35万字,1999年,北京。 (3)《正说清朝十二帝》,中华书局,25万字,2004年,北京。 (4)《明亡清兴六十年》中华书局,2006年(上),2007年(下),北京。 (5)《康熙大帝》中华书局,2008年,北京。 (6)《大故宫》(1)(2)(3),长江文艺出版社,80万字,2012年,北京。 (7)《古都北京》,朝华出版社,1986年,北京。 (8)《合掌录:阎崇年对话星云大师》,九州出版社,2009年,北京。 (9)《努尔哈赤全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江苏。 阎崇年,汉族[1],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2]。著名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清史、满学,兼及北京史。出版专著数十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日、韩等国文字。为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和“大故宫”系列讲座,在国内外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被誉为《百家讲坛》的“开坛元勋”。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2]。 倡议并创建了第一个专业满学研究机构——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倡议并主持第一至第五届国际满学研讨会。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先后赴美国、日本、韩国、蒙古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或学术交流。

著作: 1.《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典型——孔府研究》,与何龄修等(本人承担8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9月2.《中国古代史料学》,与陈高华等,北京出版社,1983年出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再版3.《清代全史》10卷,任第3卷分卷主编(本人写17万字);担任第二、三、四卷写作,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方志出版社,2007年4月再版4.《中国政治制度史》,白钢主编(撰写5万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再版5.《海上丝绸之路》,与陈高华等,海洋出版社,1991年6.《中国屯垦史》下册,与王毓铨等(本人承担10万字),农业出版社,1991年7.《清朝典制》,与李新达等(负责通稿,本人承担16万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8.《清代皇族人口行为和社会环境》,与李中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9.《中国史稿》第七册,合著(与何龄修共同负责通稿,本人承担17万字),人民出版社,1995年10.《康熙帝本传》,与杨珍(29万字),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11.《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清代卷》,主编并参与写作,本人承担8万字,齐鲁书社,1996年11月12.《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清代编》,与李新达等(负责通稿,本人承担30万字),人民出版社,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修订重印13.《中国航运史》,与张泽咸(20万字),文津出版社,1997年14.《中国屯垦史》,与张泽咸(20万字),文津出版社,1997年15.《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45万字),商务印书馆,2000年16.《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史》,参加农业编第二、三章写作(14万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再版17.《婚姻家庭与人口行为》(40万字),与李中清等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8.《水利史话》(11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再版19.《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35万字),与定宜庄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20.《清代民间婚书研究》(28万字),与定宜庄,人民出版社,2005年21.《民命所系:清代的农业和农民》(45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7月22.《中国妇女通史·清代卷》(71万字),杭州出版社,2010年11月论文:1.《江南地主阶级与清初中央集权的矛盾及其发展和变化》,《清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79年2.《略论我国封建时代的粮食生产》,与张泽咸、王曾瑜,《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3期3.《清初封建国家垦荒政策分析》,《清史论丛》第2辑,中华书局,1980年4.《论“摊丁入地”》,《清史论丛》第3辑,中华书局,1982年5.《清初人口统计中的一些问题》,《清史研究集》第2辑,中华书局,1982年6.《清代国内的海运贸易》,《清史论丛》第4辑,中华书局,1982年7.《从辽饷九厘银的重新征收论清初的三饷蠲免》,《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8.《康乾盛世》,《文史知识》,1983年第3期9.《明末的三饷加派》,《明史研究论丛》第2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清代田土计量种种》,《清史研究通讯》,1984年第1期11.《清代地方志的纂修》,《中国地方志通讯》,1984年第2期12.《清代的人口增长和人口流迁》,《清史论丛》第5辑,中华书局,1984年13.《郑成功和施琅》,与何龄修,《台湾郑成功研究论文选》(续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14.《怎样学习清史》,《书林》丛书《怎样学习中国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15.《清代的量器和量法》,《清史研究通讯》,1985年第1期16.《清朝的会典和则例》,《清史研究通讯》,1985年第4期17.《清前期天津的海上交通》,《天津史志》,1985年第3期18.《清代的粮食贸易》,《平准学刊》第1辑,1985年19.《川剧“拉郎配”史实考》,《学林漫录》第11辑,中华书局,1985年20.《简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1986年第1期21.《从宗谱资料看清代的人口迁徙》,《清史研究通讯》,1986年第2期22.《古籍所载有关玉米别称的几点辩证》,《中国农史》,1986年第2期23.《番薯在浙江的引种和推广》,《浙江学刊》,1986年第3期24.《清朝政府对明军屯田的处置和屯地的民地化》,《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第4期25.《玉米、番薯在中国传播中的一些问题》,《清史论丛》第7辑,中华书局,1986年26.《清代的亩制和流行于民间的田土计量法》,《平准学刊》第3辑,中国商业出版社,1986年27.《珍贵的资料、丰富的收藏——介绍美国犹他家谱学会所藏我国台湾家谱资料》,《台湾研究集刊》,1987年28.《清代牛租剥削初探》,《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第1期29.《清代人口问题与婚姻状况的考察》,《中国史研究》,1987年第3期30.《犹他家谱学会和它收藏的中国资料》,《中国史研究动态》,1987年第4期31.《曲阜孔府与明清贵族地主》,《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1988年32.《清初四川外来移民和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33.《康熙朝官员的“捐助”活动》,《历史档案》,1989年第1期34.《述康熙整饬吏治》,《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第4期35.《康熙禁航南洋和雍正重开南洋贸易》,《平准学刊》第4辑(下),1989年36.《花生别称小考等二篇》,《平准学刊》第5辑(上),1989年37.《康熙五十五年至六十一年国外来船等三篇》,《平准学刊》第5辑(下),1989年38.《论明清时期的关羽崇拜》,《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3期39.《孔姓家谱和孔氏家族组织——介绍曲阜孔府所藏家谱资料》,《谱牒学研究》第1辑,1990年40.《清代人口流动与边疆开发》,《清代边疆开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41.《明清两代诏选“淑女”引起的动乱》,《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年第1期42.《清代的贵州古州屯田》,《清史研究》,1991年第1期43.《制度史研究的新成果——〈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4期44.《清初的更名田》,《清史论丛》第8辑,中华书局,1991年45.《清代蠲免政策中有关减免佃户地租规定的探讨》,与李新达,《清史论丛》第8辑,中华书局,1991年46.《康熙帝玄烨》,《清代皇帝传略》,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47.《清代湘西苗区屯田》,《民族研究》,1992年第2期48.《清代江南大侠甘凤池》,《文史知识》,1992年第11期49.《清初四川“招民垦荒”和经济发展》,《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中华书局,1992年50.《明代的内河航运》,《明史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51.《清代山东粮食亩产的估算》,《庆祝王钟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52.《清代农村伙种关系试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1期53.《刷新政治、改革经济的清世宗》,《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海南出版社,1993年54.《小农经济运作中的几个关系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55.《清前期南方稻作区的粮食生产》,《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56.《清代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分类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第2期57.《清代粮食市场和商品粮食数量的估测》,《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4期58.《清宗室的等级结构及经济地位》,《清代皇族人口行为和社会环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59.《近世商业观念的转变》,(台湾)《历史月刊》第81期,1994年60.《漫谈清代的人口政策》,(台湾)《历史月刊》第81期,1994年61.《清前期内河航运考略》,《清史论丛》,1994年62.《读〈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沿革史〉》,《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8期63.《三藩事件后清朝的军制改革》,《商鸿逵教授逝世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64.《清代北方旱作区的粮食生产》,《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1期65.《清代的皇族》,《文史知识》,1995年第12期66.《清代绅衿阶层婚姻状况的考察》,《华夏文明与传世藏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67.《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婚姻、家庭史研究概述》,(日)《中国史学》第6卷,1996年68.《清代的纳妾制度》,《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4期(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6年69.《清宗室的等级和特权》,(台湾)《历史月刊》第109期,1997年2月70.《清代的劳动力状况和各从业人数的大体估测》,《庆祝杨向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71.《清代的童养媳——55例刑事案例抽样分析》,(韩)《东洋学研究》,1998年4月72.《18、19世纪的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民》,《中国历史上的农民》,(台湾)文教基金会,1998年2月73.《中国社会史研究五十年》,《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74.《清代男女的初婚年龄》,《庆祝王钟翰教授八十五暨韦庆远教授七十华诞学术论文合集》,黄山书社,1999年75.《清代婚姻关系的变化与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第2期76.《清代403宗民刑案例中的私通行为考察》,《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77.《补阙拾遗 以小见大——读〈清代科举制度考辩〉》,《史学集刊》,2000年第3期78.《嘉庆间图钦图敏信奉天主教论处案——兼及宗室苏努获罪被纠史实拾遗》,《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论文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79.《介绍辽宁省档案馆典藏的明清档案和曲阜孔府档案》,(台湾)《近代中国》第139期,2000年80.《清代人口流动和婚姻地域圈的关系》,《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辑,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81.《清代的寡妇转房》,《清史论丛》1999年号,2001年82.《寻找真正的活历史:人口统计、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结合的新尝试》,与定宜庄,《婚姻家庭与人口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3.《清代妇女的守节和再嫁》,《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84.《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生活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学刊》第1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85.《清宣统年间北京城内人口死亡情况的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3期86.《从赘婿地位看入赘婚的家庭关系——以清代为例》,《清史研究》,2002年第4期87.《开展性别史研究需要做大量基础工作》,《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88.《清代刑案中记录的蒙汗药》,《清史论集:庆祝王钟翰教授九十华诞》,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89.《读〈清代科举家族〉》,《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1期90.《情理法的矛盾:清乾隆朝妇女奔逃案件中的情欲因素》,《情欲明清·达情篇》,(台)麦田出版社,2004年91.《曲阜“孔府档案”中记载的乾隆南巡和东巡》,《明清史论丛——孙文良教授诞辰七十周年纪念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92.《清代男女生育行为的考察》,《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2期93.《清代小农家庭规模的考察》,《中国社会经济史论丛:吴承明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94.《清代的妇德教育》,《清史论丛》2007年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95.《自杀与社会:以清代北京为例》,《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7辑,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96.《清代社会变动和妇女的思想行为》,《纪念许大龄教授诞辰85周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7.《清代的灾害和农业:兼及农业外延式发展与生态的关系》,《中国古代灾害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98.《清代的山西商人:根据136宗个人样本所作的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1期(《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Higher Education Press,Volume4-Number2-June2009)99. 《清代的任官回避制度》、 《清代的“黄宗羲定律”效应》、《清代的“农转非”》《清史镜鉴:部级领导干部清史读本》第1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100.《清代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营的新概念》,《清史镜鉴:部级领导干部清史读本》第2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101. 《清代的自耕农和自耕农经济》,《清史论丛》2009年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02. 《政策与效应:清中叶的农业生产形势和国家政策投入》,《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1期103.《清代北京的山东移民》,《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2期104.《农民进城和我国早期城市化:历史的追溯和思考》,《浙江学刊》,2011年3期史料整理:1.《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二编(明代档案史料)》,合作项目选编,齐鲁书社,1980年2.《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清代档案史料)》,合作项目选编,齐鲁书社,1980年——1985年3.《古代中越关系史料选编》(清代部分),与陈智超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4.《有关玉米、番薯在我国传播的资料》,与邓自燊,《清史资料》第7辑,中华书局,1990年

水利渔业学术论文集1979

1. Wang .,Dostatni,N. The effect of the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HMGD on the development of Drosophila. Proceedings of the 19th international zoological conference.. August 23-27,2004. . 张天澍,杨晓菁,邹中菊,朱朝兵,王玉凤(*通讯作者). 罗氏沼虾四倍体诱导的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2004.(已接受)3. 王玉凤,Nathalie Dostatni,杜新征. Hira基因在动物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2004年广东、湖南、江西、湖北暨武汉市动物学会“海大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邹中菊,姜红霞,段德勇,熊勤,董天红,王玉凤(*通讯作者). 盐度对罗氏沼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8⑴:. WANG Yufeng,Zhu Chaobin,Guo huashan et al. Ultrastructural study on the spermatogenesis of the freshwater prawn Macrobrachuium rosenbergii.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7⑷:. 张天澍,王玉凤(*通讯作者)。罗氏沼虾染色体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7⑵:231-2327. 桂建芳主编,王玉凤等参编。发育生物学。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8. WANG Yufeng,Wei Qingshan & Peng Yu. Fish Host Requiments of Lamprotula scripta Hude (Mollusca:Unionidae).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25⑴:72-. Wang Yufeng,Yang Zhongan,Gui Jianfang.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MPF kinase activity during oocyte maturation in vitro in gynogenetic crucian carp and amphimictic crucian carp. 动物学报,2000,46⑴:. 郑亢,郭海涛,王玉凤. 四种经济蛙类脂酶同功酶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2000,12,pp256?26011. 王玉凤,堵南山,赖伟.罗氏沼虾卵母细胞细胞器与卵黄发生的关系.水生生物学报,1999,23⑴ :. YANG Zhongan,Qunhua Li,WANG Yufeng & GUI Jianfang.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n spindle behavior and MPF activity during oocyte maturation between gynogenetic and amphimictic crucian carp. Cell Research,1999,9:. 王玉凤,堵南山,赖伟.罗氏沼虾精子棘状部的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水生生物学报,1998,22⑷ :. Wang Yufeng,Du Nanshan & Lai Wei. Cytological study on fertilization mechanism in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动物学报,1998,44⑵:. 王玉凤,杨仲安,桂建芳.雌核发育银鲫和两性融合彩鲫卵母细胞体外诱导成熟过程中的蛋白合成研究.中国科学院首届博士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 WANG Yufeng,Du Nanshan & Lai Wei. Changes of the eggs during fertilization in Freshwater prawn,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by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动物学报,1997,43⑴:. 王玉凤,堵南山,赖伟.罗氏沼虾雄性生殖系统组织化学研究.中国水产科学,1997,4⑶:. 王玉凤,堵南山,赖伟.罗氏沼虾卵子发生的细胞化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⑷:. CHEN Li-qiao,ZHAO Yun-long,WANG Yu-feng. Studies on triploidy and tetraploidy induction by cytochalasin B in the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Eriochei sinensis. Asian Fisheries Science. 1997,10⑵:. 陈立侨,赵云龙,王玉凤.中华绒螯蟹多倍体的诱导研究 I.细胞松弛素B 诱导中华绒螯蟹三倍体和四倍体胚胎.水产学报,1997,21⑴:. 王玉凤,魏青山,陈立侨.洞穴丽蚌寄生生活的研究.淡水渔业,1996,26(增刊):. 陈立侨,王玉凤,赵云龙.中华绒螯蟹人工授精和体外培养的研究.淡水渔业,1996,26(增刊):. 彭宇,王玉凤.家蝇幼虫对糖化饲料转化利用的研究.湖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5,17⑴: . 王玉凤,魏青山,David H. Stansbery. 刻裂丽蚌的繁殖生物学.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⑵:. 王玉凤等.洞穴丽蚌的繁殖生物学.中国动物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论文集,1994,. 魏青山,王玉凤. 论丽蚌的资源保护和增殖.水产科技情报,1994⑴:. 魏青山,傅彩虹,王玉凤.珠蚌科六种蚌的钩介幼虫形态比较研究.水生生物学报,1994,18⑷: . 王卫民,魏青山,王玉凤.涨渡湖的浮游动物.水利渔业,1993,65⑷:25-27.

承办并定期公开出版《China Ocean Engineering》(英文版,国内外发行,SCI、EI全文检索)、《水科学进展》(EI全文检索)、《岩土工程学报》(EI全文检索)、《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海洋工程》、《小水电》、《SHP News》、《水利信息化》等8种期刊。《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原名:水利水运科学研究)系水利部主管,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报导:水利水电、水运、海洋工程和土木建筑工程的规划、可靠性研究、科研、设计、施工、监理以及管理工作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等。《海洋工程》《海洋工程》创刊于1983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海洋学会主办,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学术性季刊(刊号ISSN1005-9865),面向国内外发行。《海洋工程》以促进学科理论发展、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宗旨,主要刊载近岸工程、海岸工程、海洋能源利用工程、水下工程、潜水技术、救捞技术等领域具有理论水平及实践经验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综合评论、调查报告、成果介绍及学术动态报道。《海洋工程》已被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收录,并作为核心期刊收录于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及正式出版的检索刊物《海洋文摘》中。同时《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2000年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六个全国性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岩土工程学报》创办于1979年,在江苏南京登记,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水科学进展》《水科学进展》是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学会主办,以水为论述主题的学术期刊,主要反映暴雨、洪水、干旱、水资源、水环境等领域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重要进展、当代水平和发展趋势,报道关于水圈研究的新事实、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交流新的科研成果、技术经验和科技动态,是全方位和深度了解中国水科学进展的重要窗口。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美国《Ei》和《CA》收录,2003、2004、2005年连续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4年获江苏省优秀期刊奖,并入选江苏省期刊方阵。《小水电》《小水电》杂志是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发电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小水电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小水电专业委员会、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唯一小水电专业技术性期刊。《China Ocean Engineering》China Ocean Engineering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海洋工程学会主办,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编辑的英文版综合性学术季刊(刊号ISSN0890-5487)China Ocean Engineering办刊宗旨是向国外介绍我国与海洋工程有关的研究、设计、试验、生产、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成果以及学术动态,扩大对外宣传和交流,展示我国的研究水平。主要刊载离岸工程、海洋工程、海洋能源利用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工程、水下工程、潜水技术、救捞技术等方面的稿件。稿件内容包括工程建筑物(海洋平台、防波堤、码头、堤防、锚泊系统等),物理和数学模型试验技术,结构材料,结构应力分析,海洋工程土力学,海岸泥沙及波浪动力学等。《水利信息化》经主管单位水利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自2010年4月起《水利水文自动化》更名为《水利信息化》,指导单位为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单位为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更名后的《水利信息化》杂志以服务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为宗旨,紧紧围绕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权威发布水利信息化建设政策、法规和标准,及时介绍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成果,介绍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敏锐追踪信息化建设热点、难点和焦点,推动信息化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促进水利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加强水利信息化的宣传工作,传达水利信息化政策,普及信息化知识,促进水利信息化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

(1)谢文星、黄道明、谢山,杨汉运,俞伏虎,张晓敏,雷欢:丹江口水利枢纽兴建后汉江中下游四大家鱼早期资源及其演变。水生态学杂志,2009,2(2):44-49(2)张晓敏、黄道明、谢文星,冯瑞萍,杨汉运,胡望斌:汉江中下游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水文特征。水生态学杂志,2009,2(2):126-129(3)黄德林、黄道明: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的生态效应及对策。水利水电快报,2005,26(18):1-6(4)Huang D., Liu J. & Hu C., 2001. Fish resources in Chinese reservoirs and their utilization. P 16-21, in S S De Silva(editor): Reservoir and Culture-based Fisheries: Biology and Management, Procee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held in Bangkok, Thailand from 15th-18th February 2000. Canberra: Australian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5)常秀岭、黄道明,谢文星,张庆,谢山,杨汉运:红旗湖浮游植物及渔业利用。水利渔业,1999,19(6):33-35(6)万成炎、林永泰、黄道明:鲂胚胎的发育。湖泊科学,1999,11(1):70-75(7)万成炎、林永泰、黄道明:鲂胚后发育。湖泊科学,1999,11(4):357-362(8)Daoming Huang,Yongtai Lin,Chenyan Wan,Guoxiang Liu,Zhiqiang Ni. Preliminary study on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bream in Fuqiaohe Reservoir。International Review of Hydrobiology, 1998,83, Special Issue:539-548。(SCI收录)(9)黄道明、林永泰、万成炎、刘元军:浮桥河水库鲂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水生生物学报,1997,21(1):15-23(10)黄道明、林永泰、万成炎,朱子义:金沙河水库鲂成鱼食性研究。鱼类学论文集(第六集)。科技出版社出版,:98-106

测绘学报65周年报告会第十五场

1904年 6月10日,林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陆官巷住宅。 原籍福建闽侯,祖父林孝恂,光绪己丑科(1889年)进士,为政知县候选,历任浙江海宁、石门、仁和各州县,他资助青年赴日留学的学生,多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祖母游氏,生有子女七人。 徽因父林长民(1876年生),字宗孟,为孝恂长子,1906年赴日留学,不久回国,在杭州东文学校毕业,后再度赴日早稻田大学,习政治法律;叔林天民(1887年生),字希实,早年亦留学日本,习电气工程;大姑林泽民,嫁王永昕;二姑生一女后去世;三姑林嫄民,嫁卓定谋;四姑林丘民,嫁曾仙舟;五姑林子民,嫁李石珊。 徽因之堂叔林觉民、林尹民均为黄花冈革命烈士。 1909年 是年,迁居蔡官巷一宅院,林徽因随祖父母、姑母等居此,由大姑母林泽民发蒙读书。 1910年 是年,林长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善诗文、工书法,回国后与同学刘崇佑创办福州私立法政学堂,并任校长。 1911年 是年,祖母游氏因心脏病逝世于杭州。 是年,武昌起义后,林长民赴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宣传辛亥革命。 1912年 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林长民为福建代表,任参议院秘书长。并与汤化龙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共和建设讨论会" 4月13日,正式成立"共和建设讨论会",拥在日的梁启超为领袖,电其归国。 10月27日,将"共和建设讨论会"、国民协会等团体合并,林长民参与组织民主党。 是年,林长民住北京,全家由杭州移居上海,住虹口区金益里,徽因与表姐妹们人附近爱国小学,读二年级,并侍奉祖父。 1913年 是年,林长民被选为众议院议员,任秘书长。母亲何雪媛(1882年-1972年,林长民第二夫人,浙江嘉兴人)带妹妹麟趾(后夭折)去北平,住前王公厂旧居,徽因留沪。 是年,林长民与第三夫人程桂林(上海人)成婚,一说1912年。 1914年 是年,林长民任北京政府国务院参事,全家迁居北京。 祖父林孝恂因胆石症病逝。 是年,二娘程桂林生妹燕玉。 1915年 是年,二娘程桂林生弟桓(现在美国俄亥俄美术学院任院长)。 1916年 4月,袁世凯称帝后,全家迁居天津英租界红道路,林长民仍留北京。 5月,林长民去津,又同二娘程桂林回京。 秋,举家由津返京。 9月,在梁启超支持下,林长民参加并组织"宪法研究会。" 是年,林徽因与表姐们同人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子中学读书。 是年,二娘程桂林生弟恒。 1917年 张勋复辟,全家迁居天津,惟徽因留京。后徽因同叔叔林天民至津寓自来水路,诸姑偕诸姊继至。林长民由宁归,独自回京。 7月17日,因支持段棋瑞讨伐张勋复辟,林长民被任命为司法总长 8月,举家由津返京。 11月15日,"安福系"崛起,林不再受重视,辞司法总长之职。 1918年 3月24日, 林长民与汤化龙、蓝公武赴日游历。家仍居北京南长街织女桥,徽因自信能编字画目录,及父归,阅之以为不适用,颇暗惭。但徽因料理家事,屡得其父褒奖。 是年,认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是年,成立国际联合协会中国分会,林长民是发起人之一,任协会总干事,为国联事务常住欧伦。 1919年 是年,林长民任巴黎和会观察员,著书立说,抨击亲日派,反对日本承认德国在华权益。 是年,二娘程桂林生弟暄。 1920年 春,林长民赴英讲学,林徽因亦随父去读中学。 3月,林长民赴瑞开国联会,由法去英,居阿门二十七号 7月,林徽因随父到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等地旅行,9月回伦敦,以优异成绩考入′sCollege(圣玛莉学院)学习。 9月24日,徐志摩由美到英。 10月上旬,与在伦敦经济学院上学的徐志摩初次相遇。 1921年 8月,徽因随柏烈特全家赴英南海边避暑。林长民独居伦敦。 9月14日, 租屋期满,因归期延至10月14日,徽因借住柏烈特家,林长民住他处。 10月14日,徽因随父由英赴法,乘"波罗加"船归国。 11、12月间,林长民、林徽因抵上海,梁启超派人接林徽因回北京,仍进培华女中读书,林长民暂居上海。 1922年 在培华女中读书。 3月,徐志摩赴柏林,经金岳霖、吴经熊作证,与张幼仪离婚。 春,林徽因、梁思成婚事"已有成言",但未定聘。 9月,徐志摩乘船回国,10月15日抵达上海,不久北上来京,林、徐暂告不欢。 是年,二娘程桂林生弟垣。 1923年 在培华女中读书。 春,新月社在西单石虎胡同七号成立,林长民、林徽因等参加并祝贺。 5月7日,梁思成带梁思永骑摩托车去追赶"国耻日"游行队伍,至南长街口被一大轿车将左腿撞断, 住协和医院。彼时林徽因到医院探望。7月出院后,终身留下残疾。 是年,林长民任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曹锟贿选总统时,他在沪参与反直运动。 是年,林徽因经常与表姐王孟瑜,曾语儿参加新月社俱乐部文学、游艺活动。 是年,林徽因毕业于培华女中,并考取半官费留学。 1924年 4月23日, 印度诗哲泰戈尔来华访问,在日坛草坪讲演,林徽因搀扶上台,徐志摩担任翻译。文载:"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一时成为京城美谈。 5月8日,为庆祝泰戈尔先生六十四诞辰,林徽因、徐志摩等在东单三条协和小礼堂演出泰翁诗剧《齐德拉》,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徐志摩饰爱神玛达那。演出前,林徽因饰一古装少女恋望"新月",以示新月社组织的这场演出活动。 泰戈尔在京期间,由林徽因、徐志摩等陪同,前往拜会了溥仪、颜惠庆。 6月,林徽因、梁思成、梁思永同往美国留学,7月7日抵达绮色佳康奈尔大学。 林选户外写生和高等代数;梁选水彩静物画、户外写生和三角。 9月,结束康校暑期课程,林、梁同往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 同月,梁思成母亲李惠仙病故。 是年,"有几个月(林徽因、梁思成)在刀山剑树上过活。比城隍庙十五殿里画出来还可怕。思成后来忏悔了。" 1925年 在宾大学习。 1月18日,林徽因与闻一多等在美参加"中华戏剧改进社"。 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倒戈反奉,通电张作霖,林长民受邀为"东北国民车"政务处长。 12月24日,郭部兵败,林长民被流弹击中,死于沈阳西南新民屯,年49岁。 1927年 9月, 林徽因结束宾大学业,得学士学位,后转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贝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半年。 12月18日,梁启超在北京为梁思成、林徽因的婚事"行文定礼"。 1928年 3月,结束舞美学业。 3月21日, 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姐姐家结婚。之后按照其父梁启超的安排,赴欧洲参观古建筑,于8月18日回京。 9月, 梁思成、林徽因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分别为主任、教授。林徽因回福州探亲,受到父亲林长民创办的私立法政专科学校同人欢迎和宴请。 11月,梁启超病重住院,梁思成、林徽因赶赴北京。 1929年 1月19日,梁启超病故,梁思成、林徽因为其父设计墓碑。 8月, 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在协和医院生下其女儿,取名再冰,意为纪念已故祖父梁启超"饮冰室"书房雅号。 是年,张学良以奖金征东北大学校徽图案,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中奖。 1930年 秋,徐志摩到沈阳,劝林徽因回北平治病。 12月,林徽因肺病日趋严重,协和医院大夫建议到山上静养。 1931年 3月, 林徽因到香山双清别墅养病。先后发表诗《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及短篇小说《窘》。 9月, 梁思成、林徽因应朱启钤聘请,离开东大,到中国营造学社供职。梁任法式部主任,林为"校理"。 秋,林徽因病愈下山。 11月19日,林徽因在协和小礼堂为驻华使节讲中国古代建筑。 同日,徐志摩为听林徽因学术报告,乘机遇雨触济南党家庄开山身亡。 11月22日,林徽因、梁思成得悉徐志摩坠亡,即以铁树、白花编制小花圈,梁思成随与金岳霖、张奚若赶到徐遇难处处理后事。 同月,由林徽因等主持,在北平为徐志摩举行追悼活动。 12月7日,发表散文《悼志摩》。 1932年 元旦、正月初一,分别两次致胡适信。 6月中旬,林徽因再次到香山养病。 夏,林徽因、梁思成去卧佛寺、八大处等地考察古建筑,并发表《平郊建筑杂录》。 7月至10月,作诗《莲灯》、《别丢掉》、《雨后天》。 8月,子从诫生。意为纪念宋代建筑学家李诫。 是年,在一次聚餐时林徽因结识美籍学人费正清、费慰梅夫妇。 1933年 是年,林徽因参加朱光潜、梁宗岱举办的文化沙龙,每月集会一次,朗诵中外诗歌和散文。 秋,林徽因与闻一多、余上沅、杨振声、叶公超等筹备并创办了《学文》月刊。 9月,林徽因同梁思成、刘敦桢、莫宗江去山西大同考察云冈石窟。 10月7日,发表散文《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 11月,林徽因同梁思成、莫宗江去河北正定考察古建筑。 11月18日,发表诗《秋天,这秋天》。 同月,林徽因请萧乾、沈从文到北总布胡同谈《蚕》的创作。 12月,作诗《忆》。 1934年 1月, 中国营造学社出版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林徽因为该书写了绪论》。 2月、5月,发表诗《年关》、《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 年初,为叶公超主编的《学文》月刊一卷二期设计了富有建筑美的封面。 夏,林徽因、梁思成同费正清夫妇、汉莫去山西汾阳、洪洞等地考察古建筑。 9月5日,发表散文《窗子以外》。 10月,林徽因、梁思成应浙江建设厅邀请,到杭州商讨六和塔重修计划,之后又去浙南武义宣平镇和金华天宁寺做古建筑考察。 1935年 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合著《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一文。 6月,发表诗《吊玮德》,短篇小说《模影零篇:一、钟绿,二、吉公》。 10月,作诗《灵感》、《城楼上》。 11月19日,发表散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冬,林徽因经常与费氏夫妇到郊外练习骑马。 1936年 1至11月, 发表诗《深笑》 、 《静院》、《风筝》、《记忆》、《无题》、”题剔空菩提叶》 、 《黄昏过泰山》、《昼梦》、《八月的忧愁》、《冥思》、《空想外四章:你来了、"九一八"闲走、藤花前、旅途中》、《过杨柳》、《静 坐》;散文《蛛丝和梅花》、《究竟怎么一回事》;短篇小说《模影零篇:三、文珍》。 5月28日, 林徽因、梁思成等去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封及山东历城、章邱、泰安、济宁等处作古建筑考察。 9月,担任《大公报》文艺作品征文评委。 10月,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的宣言》中,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日救亡八项要求,林徽因为文艺界发起人之一,并在宣言上签名。 是年,选编《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并为之作序。 1937年 1至7月,发表诗《红叶里的信念》、《十月独行》、《时间》、《古城春景》,《前后》、《去春》;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模影零篇:四、绣绣》。 是年,任朱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编委。 是年,林徽因、梁思成应顾祝同邀请,到西安做小雁塔的维修计划,同时还到西安、长安、临潼、户县、耀县等处作古建筑考察。 7月, 林徽因同梁思成、莫宗江、纪玉堂赴五台山考察古建筑,林徽因意外地发现榆次宋代的雨花宫及唐代佛光寺的建筑年代。 7月12日,林徽因一行到代县,得知发生"卢沟桥事变",于是匆匆返回北平。 8月, 林徽因一家从天津乘船去烟台,又从济南乘火车经徐州、郑州、武汉南下,9月中旬抵长沙。 11月下旬,日机轰炸长沙,林徽因一家险些丧生。不久,他们离开长沙,经常德、晃县、贵阳、镇宁、普安、曲靖到昆明。 1938年 1月, 林徽因一家住昆明翠湖前市长巡律街住宅,不久,莫宗江,陈明达、刘志平、刘敦桢也到昆明,经与中美庚款基金会联系,组建营造学社西南小分队。 是年,作诗《昆明即景:一、茶铺,二、小楼》。 1939年 年初,因日机轰炸,林徽因一家搬至郊区龙泉镇麦地村。 2月5日,发表散文《彼此》。 6月28日,发表诗《除夕看花》。 冬,梁思成、刘敦桢等去云南、四川、陕西、西康等地作古建筑考察,林徽因为云南大学设计女生宿舍。 1940年 初冬,营造学社随史语所入川,林徽因一家亦迁四川南溪县李庄镇上坝村。不久,林徽因肺病复发,从此抱病卧床四年。 1941年 在李庄镇。 春,三弟恒在对日作战中身亡。 1942年 在李庄镇。 春,作诗《一天》。 是年,梁思成接受国立编译馆委托,编写《中国建筑史》,林徽因为写作《中国建筑史》抱病阅读二十四史,作资料准备。她写了该书的第七章,五代、宋、辽、金部分,并承担了全部书稿的校阅和补充工作。 11月4日,费正清、陶孟和从重庆溯江而上,去李庄访问林徽因、梁思成。 1944年 在李庄镇。 是年,作诗《十一月的小村》、《忧郁》、《哭三弟恒》。 是年,费慰梅到李庄访问林徽因。 1945年 在李庄镇。 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是年,梁思成陪林徽因到重庆检查身体,大夫告诉思成,徽因将不久于人世。 1946年 2月, 林徽因在费慰梅陪同下乘机去昆明拜会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建议清华大学增设建筑系,住唐继尧后山祖居一座花园别墅,与张莫若、钱端升、金岳霖等旧友重聚。 7月31目, 同西南联大教工由重庆乘机返回北平。为清华大学设计胜因院教师住宅。 10月,梁思成应聘赴美耶鲁大学作访问教授。 11月24日,发表散文《一片阳光》。 是年,作诗《对残枝》、《对北门街园子》。 1947年 夏,饱经欧战浸染的萧乾,由上海来清华园探望林徽因,二人长谈七年来各自的经历。 是年,作诗《给秋天》、《人生》、《展缓》、《病中杂诗·小诗(一)、小诗(二)、写给我的大姊、恶劣的心绪》。 12月,做肾切除手术。 1948年 2月18日,作诗《我们的雄鸡》。 2至5月,发表诗《空虚的薄暮》、《昆明即景》、《年青的歌》、《病中杂诗首》、《哭三弟恒》。 11月, 国民党当局迫使北平高校南迁。 清华园展开反迁校斗争,林徽因说:"我们不做中国的'白俄'。" 是年,大军攻城前夕,张奚若带两名解放军到林徽因家,请梁、林划出保护古建筑目标,为此深感新政权对他们的信任。 是年,叔林天民故。 1949年 北平解放,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 2月,为百万大军挥师南下,与梁思成等编印《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 春,送女儿再冰参加南下工作团。 7月, 政协筹委会决定把国徽设计任务交给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由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畅中等七人参加设计工作。 1950年 6月,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设计的国徽图案完成并在中南海怀仁堂评选,经周总理广泛征求意见,清华小组设计图案以布局严谨、构图庄重而中选。 6月23日,林徽因被特邀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 9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国徽图案命令。 是年,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提出修建"城墙公园"设想。 是年,妹燕玉故。 1951年 是年,为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抱病与高庄、莫宗江、常莎娜、钱美华、 孙君莲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 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苏联文化代表团"献上一批礼品,深受与会人 员欢迎。 1952年 是年,梁思成、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抱病参加设计工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经过认真推敲,反复研究,终于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 5月,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高潮,林徽因、梁思成翻译了《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并由上海龙门书局印行,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 是年,应《新观察》杂志之约,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我国古建筑的文章。 1953年 10月,当选为建筑学会理事;并任《建筑学报》编委。 是年,被邀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江丰在美术家协会的报告上,对林徽因和清华小组挽救景泰蓝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954年 6月,林徽因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秋,林徽因不抵郊外风寒,由清华园搬到城里去住。不久,因病情恶化住同仁医院。 1955年 4月1日6时20分,病逝于同仁医院。 4月2日,《北京日报》发表讣告,治丧委员会由张奚若、周培源、钱端升、钱伟长、金岳霖等13人组成。 4月3日在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追悼会,遗体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参考资料:<林徽因传> 来源:“林徽因纪念馆”网站

林徽因 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 。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论文题目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70年前,中华民族用热泪与热血的奔流,结束苦难而悲壮的历史;70年前,八年的抗战,中华民族用钢铁与烈火的交迸,铸就坚强不屈的脊梁。对于现在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对于正在纪念抗战胜利的我们,千万不要忘记70年前的那段耻辱!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70年前,一名中国记者登陆刚刚投降的日本进行采访,把他在日本的见闻和感受都记录了下来,告诫中国人:所谓的投降在日本人看来只不过是临时休战而已。警钟长鸣,70年后的今天重读旧文,相信读者心有戚焉……从1937年到1945年,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中国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70周年,铭记烈士的鲜血,反思国家民族的未来。通过纪念,增强爱国之情和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不再受外敌欺辱,我们做得到!今天,我们缅怀历史,听抗战老兵讲述抗战的故事,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痛定思痛,奋勇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如:'金属疲劳强度的研究'过于笼统,若改为针对研究的具体对象来命题。效果会好得多,例如'含镍名牌的合金材料疲劳强度的研究',这样的题名就要贴切得多。再如:'35Ni-15Cr型铁基高温合金中铝和钛含量对高温长期性能和组织稳定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这样的论文题目,既长又不准确,题名中的35Ni-15Cr是何含义,令人费解,是百分含量?是重量比?体积比?金属牌号?或是其它什么,请教不得而知,这就叫题目含混不清,解决的办法就是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清晰地点示出论文研究的内容。假如上面的题目中,指的是百分含量,可放在内文中说明,不必写在标题中,标题中只需反映含Ni和Cr这一事实即可。可参考的修改方案为:'Ni、Cr合金中Al和Ti含量对高温性能和组织稳定性的影响'。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二.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常见了繁琐题名如:'关于钢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既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钢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这样一改,字数便从原21个安减少为12个字,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如?quot;(主标题)有源位错群的动力学特性--(副标题)用电子计算机模拟有源位错群的滑移特性'。三.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如:'对农村合理的全、畜、机动力组合的设计'这一标题即存在逻辑上的错误。题名中的'人',其外延可能是青壮年,也可以是指婴儿、幼儿或老人,因为后者也?quot;人',然而却不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显然不属于命题所指,所以泛用'人',其外延不当。同理,'畜'可以指牛,但也可以指羊和猪,试问,哪里见到过用羊和猪来犁田拉磨的呢?所以也属于外延不当的错误。其中,由于使用'劳力'与'畜力',就不会分别误解成那些不具有劳动能力和不能使役的对象。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可以的,大概什么时候需要呢

题目定了吗,需要写多少iz呢

第二十五届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

荷载大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随机疲劳载荷解析及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会议-钛学术文献服务平台“随机疲劳载荷解析及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文献出自《中国兵工学会第十四届测试技术年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二届仪器科学及测控技术年会》。主题关键词涉及有结构疲劳寿命、随机应力载荷、功率谱...百度学术2021-06-08载荷状况对三支承轴的疲劳寿命的影响-豆丁网载荷状况对三支承轴的疲劳寿命的影响 阅读:0次 页数:91页 2012-03-10 相关文档 ...豆丁高强度载荷对桥梁疲劳全寿命的影响-豆丁网导航 高强度载荷对桥梁疲劳全寿命的影响 阅读:0次 页数:3页 2012-03-10 null 相关文档豆丁网其他人还搜了疲劳荷载模型3是什么荷载荷载疲劳应力计算过程疲劳荷载梁腰筋构造疲劳荷载实验例题疲劳荷载推导疲劳荷载应力根据什么修正载荷作用次序对疲劳寿命影响的试验研究-豆丁网载荷作用次序对疲劳寿命影响的试验研究 分类 专题 Plus会员 我的 建筑 考研 创业 在家学 课堂 充值 医疗 漫画 微案例 日报 素材 樊登 下载App 客服 立即下载 温馨提示:...豆丁网2015-11-26荷载频率对结构钢及其焊接节点疲劳寿命的影响-童乐为袁一鑫牛立超郁琦桐颜阳-中文期刊【掌桥科研】对这种现象的机理进行解释.建议对承受低频疲劳荷载的工程钢结构,其疲劳试验应符合实际采用低频疲劳试验机加载.若采用高于低频的疲劳试验机加载,则会显著地低估疲劳寿命.掌桥科研荷载大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载荷状况对三支承轴的疲劳寿命的影响94页交通荷载对拉索钢丝疲劳寿命的影响6页磨合载荷对轿车变速箱疲劳寿命的影响4页随机疲劳载荷解析及对疲劳寿命的影响6页夸克文档全部5篇载荷形式对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影响5页 · 热度10第 2 2 卷 第 3 期 2000 年 9 月 机 械 强 度 J OURNAL O F ME Clt ANICAL STRE NGTH v I】J 22 No 3 Septernl3er 2000 载 荷形式对疲劳 寿命预 测方 法的影响 E F F E C T 0 F TI lE M ET It O D S O F E S TIM A TING F A T IG UE L IF E ( 1清华 大学 ...夸克文档2022-07-18交通流动荷载对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影响的数值分析的研究.pdf-原创力文档仿真的方法,探讨交通流动荷载对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影响。首先,论文阐述了在研究中所用到的多种理论基础及其分析方法,三维路面结构模型的 构建,及模型的边界条件界定、轮胎接地印迹确定、非...原创力文档2015-12-03车辆荷载因素对公路桥梁疲劳可靠性影响研究.pdf-淘豆网对于一座已建的桥梁,研究外部荷载因素对桥梁疲劳的影响具有实际意义。由于过桥车流量的增加和重车比率的不断攀长、车辆超重现象的日益频繁,使得疲劳问题备受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采用基于虎羟吆...淘豆网2015-10-14硕士论文-交通流动荷载对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影响的数值分析研究57p免费下载-毕业设计-土木工程网探讨交通流动荷载对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影响...接着,通过均布静荷载下路表的静态弯沉、不同速度下模型路表的动态弯沉及沥青路面层内的剪应力变化情况,来分析行车速度对粘弹性沥青路面寿命的影响。...土木工程网相关搜索疲劳寿命s-n曲线的计算公式接触疲劳寿命系数表怎么查疲劳寿命测试疲劳寿命曲线图提高零件疲劳寿命的方法有哪些弹簧疲劳寿命计算疲劳荷载腰筋如何延长疲劳裂纹的形成寿命疲劳极限荷载疲劳试验荷载加载制度11-20条车辆荷载因素对公路钢桥疲劳可靠度的影响共7页评分:3分鉴于我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暂无疲劳荷载规定本文参考国外规范和研究成果介绍了钢桥疲劳寿命评估的可靠性分析的两种方法从疲劳荷载谱的制定方面论述了车辆荷载对公路钢桥结构可靠性评估中的...道客巴巴2012-11-06风力机叶片载荷谱及疲劳寿命分析(荐)共9页评分:4分典型的瞬时荷载如叶片受阵风以及控制机构产生的起动、停车、紧急刹车、变矩等,这些载荷出现的次数在整个叶片寿命中占的比例不多,在叶片疲劳分析中可忽略。周期性载荷主要有风剪、塔影、侧风和...道客巴巴2015-08-06周期载荷施加下得到的疲劳寿命共10页评分:分1 载荷疲劳寿命 相关文档约102万篇 2 载荷谱估计疲劳寿命 相关文档约116万篇 3 解除疲劳寿命系数表 相关文档约154万篇 4 疲劳寿命分析案例 相关文档约271万篇 搜索文档 新客立减4元 ...百度文库2014-11-09复杂载荷作用下海上导管架的疲劳寿命研究共5页海上导管架荷载 相关文档约286万篇 硬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相关文档约113万篇 相关文档 波浪、海流载荷作用下导管架平台的结构响应分析 分 127阅读 橡胶疲劳寿命的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研究 分...百度文库2014-01-08循环荷载作用下基础阻尼变化对海上风机单桩基础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_百度文库然而,长期循环荷载导致单桩基础阻尼变化,从而影响海上风机单桩基础 疲劳寿命,目前还缺乏足够的研究。关键词:单桩基础;海上风机;基础阻尼;疲劳寿命 引言 海上风电场主要基础结构为高桩...百度文库低频与中高频荷载对结构钢及其焊接节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建议对承受低频的疲劳荷载的工程钢结构,其疲劳试验应切合实际地应采用低频疲劳试验机加载。若采用高于低频的疲劳试验机加载,则会显著地低估疲劳寿命。Abstract: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or ...交通荷载对拉索钢丝疲劳寿命的影响-《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8224)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9ZR1433900)分类号:【摘要】: 钢丝的疲劳寿命主要受到荷载(特别是交通荷载)作用的影响.从疲劳裂纹扩展以及临界裂纹长度两个方面研究交通荷载对疲劳寿命的影响.首先从Paris公式出发对裂纹扩展量计算公式进行简化,指出疲劳应力幅概率分布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主要由其均值决定;手机知网交通荷载对拉索钢丝疲劳寿命的影响-《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06期-吾喜杂志网主办:同济大学出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编辑部出版周期:月刊出版地:上海市钢丝的疲劳寿命主要受到荷载(特别是交通荷载)作用的影响.从疲劳裂纹扩展以及临界裂纹长度两个方面研究交通荷载对疲劳寿命的影响.首先从Paris公式出发对裂纹扩展量计算公式进行简化,指出疲劳应力幅概率分布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主要由其均值决定;接着采用Rice公式提供的临界交通荷载分布规律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分析,给出了疲劳寿命的失效概率计算公式.通过将以上方法应用于实桥的拉索钢丝,发现应力幅的变异性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可以忽略.计算结果还显示,交通荷载极值对于疲劳寿命有一定影响,其标准差可达9周以上. (本文共计6页)吾喜杂志公路桥梁车辆荷载与疲劳寿命的技术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11期故结合区域特点构建标准化的疲劳车辆模型,研究车辆荷载概率简洁模型及基于多峰荷载影响预测桥梁疲劳寿命,具有一定意义。下载App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2 3 4 5 ...手机知网多级载荷下疲劳寿命的可靠性研究-《力学季刊》2003年01期荷载形式对CRTSⅡ型CA砂浆疲劳剩余强度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3 冯振宇,李凯,杜洪增;老龄飞机广布疲劳问题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张有宏,吕国志,陈跃良;LY12...手机知网相关搜索疲劳试验荷载加载制度根据循环荷载的不同疲劳分为在疲劳试验时试样承受的荷载是二期荷载大小计算均布荷载悬臂梁挠度大小冲击荷载的大小和所吊重物荷载按作用范围大小可分为固结度与地表荷载大小无关地基临塑荷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疲劳寿命21-30条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扩展及超载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陕西建筑》2005年02期【摘要】:本文用反应裂缝缝端应力及裂缝扩展的断裂力学基本原理探讨了混凝土路面板在交通荷载作用下裂缝的扩展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超载对混凝土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手机知网车辆荷载因素对公路钢桥疲劳可靠度的影响-苗闫闫郝志刚任晓崧岳峰-中文会议【掌桥科研】鉴于我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暂无疲劳荷载规定,本文参考国外规范和研究成果,介绍了钢桥疲劳寿命评估的可靠性分析的两种方法,从疲劳荷载谱的制定方面论述了车辆荷载对公路钢桥结构可靠性评估中的...掌桥科研超载车辆对桥梁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南昌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考虑抗力劣化的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车辆荷载取值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张洪滨;钢筋混凝土桥梁的维修与保护材料与方法[A];中国硅酸盐...手机知网风力机叶片载荷谱及疲劳寿命分析共6页评分:2分典型的瞬时荷载如叶片受阵风以及控制机构产生的起动、停车、紧急刹车、变矩等,这些载荷出现的次数在整个叶片寿命中占的比例不多,在叶片疲劳分析中可忽略。周期性载荷主要有风剪、塔影、侧风和...道客巴巴2013-08-07荷载的非均布效应刘沥青路面表面裂缝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易昕朱琳孙洪德-中文期刊【掌桥科研】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了荷载的非均布效应对表面裂缝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应用Paris公式将非均布荷载对表面裂缝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掌桥科研随机振动荷载下结构的疲劳寿命研究-《天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然而,目前的疲劳研究多集中于常规疲劳荷载,忽略了疲劳荷载的随机性。因此,对结构在随机振动荷载下的疲劳寿命估计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随机疲劳具有多学科交叉...手机知网2017-01-01水和超载对混凝土板沥青层间剪切疲劳寿命的影响-《中国公路学报》2017年04期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和层间剪切疲劳寿命均与剪切应力比具有良好的双对数线性关系,剪切疲劳特性参数与材料特性、环境因素、交通荷载和沥青铺装结构等有关;层间抗剪强度和剪切疲劳寿命均低于...手机知网装载机动臂疲劳寿命预估研究共3页评分:1分1随机载荷下结构可靠性疲劳寿命预测模型随机荷载下 p—S—N 曲线方程的确定传统的计算方法认为低于恒幅疲劳极限(S 0)以下的载荷不产生疲劳损伤,但变幅载荷下的疲劳试验表明[4]:在随机...道客巴巴2016-12-31带宽对随机荷载疲劳寿命的影响共6页评分:2分内容提示:第 3 卷第 4 期 199]年 8 月 中 国 海 上 油 气(工 程)CH IN A OF F SH OR E OIL A N D GA S(E N GIN E E R IN G)V 0L 3.N“^4 199 1 带宽对随机荷载疲劳寿命的影响 伍义生(_I1国...道客巴巴2010-10-05随机荷载作用下钢结构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pdf-淘豆网文档介绍:随机荷载作用下钢结构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缪兆杰何文汇构件的疲劳荷载是不断变化的符合实际受荷情况的随机疲劳寿命计算是设计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掌握了钢结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和随机...淘豆网相关搜索疲劳试验荷载加载制度根据循环荷载的不同疲劳分为在疲劳试验时试样承受的荷载是二期荷载大小计算均布荷载悬臂梁挠度大小冲击荷载的大小和所吊重物荷载按作用范围大小可分为固结度与地表荷载大小无关地基临塑荷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荷载越大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荷载不超标对寿命的影响就会减少。

1) 郑振飞、陈宝春,钢筋混凝土无铰拱非线性平面有限元分析,工程力学,1988年第4期2) 陈宝春、郑振飞,空间曲杆结构的内力分析,全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三届全国城市桥梁会议论文集,1990年5月,天津大学出版社3) 陈宝春、郑振飞,拱桥非线性温差的应力分析,福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4) 郑振飞、陈宝春,福建古桥的建筑艺术,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5) 陈宝春、郑振飞,弯桥计算方法的研究述评,福建交通科技,1992年第2期6) 陈宝春、蒋春方、郑振飞,多格式斜桥受力分析,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第3期7) 郑振飞、陈宝春,拱桥极限状态设计理论研究,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第4期8) 陈宝春、郭金琼,安溪凤城悬索桥设计探讨,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4)9) 陈宝春、郭金琼、郑振飞,铭选大桥设计,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4)10) 陈宝春等,某钢管混凝土拱桥静载测试分析,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4)11) 陈宝春、张和秋、钱士唐,远行优先环交理论及其在紫阳分离式立交上的应用,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4)12) 陈宝春、吴明仁, PWS编索法在轻型悬索桥上的应用,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4)13) 陈宝春,肋板式钢筋混凝土悬索桥,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增刊)14)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综述, 桥梁建设,1997(2)15) 陈宝春、郭金琼、毛承忠等,316国道福建闽清石潭溪大桥优化设计,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1997(5)16) 陈宝春、孙潮,石潭溪大桥施工受力分析, 中国公路学报, 11(4),1998年12月,pp:51-5717)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单圆管肋拱桥设计计算探讨,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12月, 26(6),pp: 81-8518) 陈宝春、邹中权,兰溪大桥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设计,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3(4),1998年12月,)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设计,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1998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 陈宝春、徐爱民,钢管混凝土拱肋截面温度场分析,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1999(3):86-9121) 刘玉擎、陈宝春、彦坂熙 等,コンクりート充填钢管ァーチ桥の非缐形地震応答特性,第25回地震工学研究発表会讲演论文集,) 刘玉擎、陈宝春、彦坂熙.中国における钢管コニケリート合成ァーチ桥ぉょび水平旋回架设工法の発展,桥梁と基础(日).1999(2)23) 陈宝春、陈友杰,钢管混凝土肋拱面内受力全过程试验研究,工程力学,17(2),2000年, pp. 44—50(EI收录)24) CHEN Baochun, LIN Ying, XU Aimin, Analysis of the CFST Arch Bridge Temperature Inner Force, Composite and Hybrid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6th ASCCS Conference on Steel and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Los Angeles , March, 2000, pp. 239--24625) Chen Baochun, Chen Youjie, Experimental Study on Whole Process of CFST Rib Arch Bridge under In-plane Loads, Composite and Hybrid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6th ASCC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arch, 2000, Los Angeles, pp167--17226) 陈宝春、徐爱民、孙潮, 钢管混凝土拱桥温度内力计算时温差取值分析,中国公路学报, 13(2),2000年4月,pp. 52—56(EI收录)27) Baochun Chen, Shuisheng Chen, Yuqing Liu,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Natural Vib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nti-seismic Behavior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Arch Bridges, Theories and Applying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th Experts), Yu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pp136-14628)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设计探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505—51229) 陈宝春、刘织、林涵斌,世界海底隧道工程进展与台湾海峡通道构想,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4),2000年8月:51-5530) 陈宝春、陈友杰、刘玉擎,钢管与钢管混凝土复合拱桥,桥梁建设,2001(1),总第134期:17—2031) 陈宝春、孙潮、陈友杰,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公路交通科技,2001(2),pp24—28 ,32) 刘玉擎、陈宝春、彦阪熙,架构式合成タイドァーチ桥の构造特性ぉょび耐震性能,构造工学论文集,Vol. 47A,,PP:1475-148433) 刘玉擎、陈宝春、彦坂熙.中国における长大スパン复合バランスドァーチ桥,桥梁&都市Project(日).2001(4),, pp:40-4434) Chen Baochun, Chen Youjie, Liu Yuqiong, HYBRID ARCH BRIDGE OF STEEL TUBE AN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 Bridge, 19-21, Sept. 2001, Paries France35) 吴庆雄,陈宝春,高桥和雄等,中国におけるコニケリート充填钢管合成ァーチ桥の建设の状况と技术の课题[J]. 桥梁と基础(日),2001(10):40-46,36) 陈宝春、王来永、陈水盛, 钢管混凝土悬臂短柱试验研究,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6),2001年12月,pp: 98-10337)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问题研究[J],桥梁建设,2002(3),总第143期,55-5938) Baochun Chen,STATE OF THE ART REPORT 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ARCH BRIDGE,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orts, August 28-31 2002, Tianjin, China, Science Press, 2002,Beijin: 759—765(ISTP收录)39) 陈宝春,欧智菁,王来永,韩林海,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承载力试验分析,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6),2002年12月,pp:838-84440) Chen Baochun,Hikosaka Hiroshi,Eccentricity Ratio Effects on the Behavior of Eccentrically Loaded CFST Columns,Advances in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Advances In Structures--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and Aluminium, Sydney, Australia, 22-25 June 2003, A. A. Balkema Publisher, pp:973-978 (ISTP收录)41) 陈宝春、秦泽豹、 彦坂熙、陈友杰,钢管混凝土拱(单圆管)面内受力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铁道学报,25(4),2003年8月,80-84(EI收录)42) 陈宝春、王来永、欧智菁、韩林海. 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应力—应变试验研究,工程力学,20(6),2003年12月,154-159(EI收录)43)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计算理论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36(12),2003年12月,pp:47-5744) Bao-Chun Chen,INSPEC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WULONGJIANG BRIDGE,Proceedings of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pection, Appraisal, Reparis & Maintenance of Structures, 18-19 December, 2003, Singapore, 41-4645) 陈宝春, 陈友杰, 王来永, 韩林海,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研究,中国公路学报,17(1),2004年1月,pp:24-2846) Chen Baochun,Hikosaka Hiroshi,Eccentricity Ratio Effects on the Behavior of Eccentrically Loaded CFST Columns,Advances in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Advances In Structures--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and Aluminium, Sydney, Australia, 22-25 June 2003, A. A. Balkema Publisher, pp:973-978 (ISTP收录)47) 陈宝春、秦泽豹、 彦坂熙、陈友杰,钢管混凝土拱(单圆管)面内受力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铁道学报,25(4),2003年8月,80-84(EI收录)48) 陈宝春、王来永、欧智菁、韩林海. 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应力—应变试验研究,工程力学,20(6),2003年12月,154-159(EI收录)49)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计算理论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36(12),2003年12月,pp:47-5750) Bao-Chun Chen,INSPEC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WULONGJIANG BRIDGE,Proceedings of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pection, Appraisal, Reparis & Maintenance of Structures, 18-19 December, 2003, Singapore, 41-4651) 陈宝春, 陈友杰, 王来永, 韩林海,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研究,中国公路学报,17(1),2004年1月,pp:24-28(EI收录)52) 陈宝春,拱桥技术成就与展望,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朝华出版社,2004年,121-12553) 陈宝春、黄卿维、盛叶,体外索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发展,中外公路,24(2),2004年4月,34-3754) Bao-chun CHEN You-jie CHEN,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Truss Arch,Advances in Concrete and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CACS 2003, 17-19 September 2003, Xuzhou, China, pp:1367-137255) 陈宝春、杨亚林、孙潮,铝桥的应用与发展,世界桥梁,2004(2),2004年6月,68-7056) 陈宝春、黄福云、肖泽荣,钢管混凝土哑铃形短柱极限承载力的等效单圆管算法,公路交通科技,21(6),2004年6月:50-5357) 陈宝春,韦建刚,钢管混凝土(单圆管)拱肋刚度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4(3),2004年6月, pp:105-10958) 陈宝春、彭桂瀚,部分斜拉桥发展综述,华东公路,2004(3),2004年6月,89-9659) 陈宝春、秦泽豹, 钢管混凝土(单圆管)肋拱面内受力性能分析,铁道学报,26(4),2004年8月:87-92(EI收录)60) Baochun Chen, Recent Advances on Design Theory of CFST Arch Bridges, Metropolitan Habitats and Infrastructure--IABSE Symposium, Shanghai 2004, IABSE Reports, Vol. 88, 244-24561) 陈宝春 刘振宇 孙潮,半圆形钢拱的空间稳定性试验,中外公路,24(5),2004年10月,61-6562) Bao-chun Chen, You-jie Chen, Ze-bao Qin, Hiroshi Hikosaka,APPLICATION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ARCH BRIDGES AND STUDY ON ULTIMATE LOAD-CARRYING CAPACITY, Arch Bridge IV, Advances in Assessment, Structur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 Bridge, 17-19, Novt. 2004, Barcelona, Spain, 38-5263) 陈宝春,黄玲,吴庆雄,波形钢腹板部分斜拉桥,世界桥梁,2004(4),2004年12月,5-864)陈宝春、肖泽荣,钢管混凝土哑铃形拱肋灌注管内混凝土时的截面应力分析,中国公路学报,18(1),2005年1月,73-7665)陈宝春、黄福云、盛叶.钢管混凝土哑铃形轴压短柱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2(1),2005年2月,187-19466) 陈宝春、肖泽荣 韦建刚.钢管混凝土哑铃形偏压构件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2(2),2005年4月,89-9567) 陈宝春,黄卿维, 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应用综述,公路,2005年7月,2005年第7期,45-5368)陈宝春、盛叶、韦建刚,钢管混凝土哑铃形梁受弯试验研究,工程力学,22(4),2005年8月,119-12569) Chen Baochun,State-of-the-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ch bridges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Dimensions of Bridge (Keynote paper), 24-25 October 2005, Fuzhou, China, 13-2470) 陈宝春,林嘉阳,钢管混凝土单圆管拱空间受力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铁道学报,2005年第6期71)陈宝春,韦建刚,林英,管拱面内两点非对称加载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39(1),2006年第1期:43-4972)陈宝春 杨亚林,钢管混凝土上承式拱桥桥型分析,公路,2006年第2期,1-473)陈宝春,黄卿维,600m跨径混凝土拱桥的试设计研究,中外公路, 26(1),2006年第1期:80-8274)陈宝春,超大跨径混凝土拱桥的研究进展,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4月:198-20475)陈宝春韦建刚林嘉阳,钢管混凝土(单圆管)单肋拱空间受力试验研究,工程力学,23(5),2006年5月,99-10676)Baochun Chen, WEN-Jin Huang,Recent Achievements in Bridge Engineering in China (Keynote report), Bridge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ridges, Dubronvnik, Croatia, May 21-24, 2006, SECON HDGK, Dubronvnik, Croatia, 2006: 37-5677)Bao-chun Chen, Jing Gao, Huai-ying Zheng,Studies on Behaviors of CFST “Fly-bird-type”Arch Bridge, Bridge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ridges, Dubronvnik, Croatia, May 21-24, 2006, SECON HDGK, Dubronvnik, Croatia, 2006: 205-21278)陈宝春,杨亚林,钢管混凝土拱桥调查与分析,世界桥梁,2006年第2期,2006年6月:73-7779)WU Qingxiong , TAKAHASHI Kazuo,CHEN Baochun , Using Cable Finite Elements to Analyze Parametric Vibrations of Stay Cables in Cable-stayed Bridges,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23(6), Aug20 2006:691-)Bao-Chun Chen,Future Trends on Super-Long Span Arch Bridges,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Theory and Appl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ISSEYE-9), Science Press, 18th—21th, Fuzhou: 1997-200281)CHEN Bao-chun, OU Zhi-jing, Analyses on Critical Load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Laced Columns Compressed Eccentrically, Proceedings of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and Hybrid Structures, August 2006, Harbin, China, 111-11582)陈宝春,欧智菁,钢管混凝土格构柱长细比影响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7(4),2006年第4期:73-7983)欧智菁,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偏心受压面内极限承载力分析,建筑结构学报,27(4),2006年第4期:80-83(102)84)陈宝春,黄卿维,葡萄牙亨里克拱桥的设计与施工,世界桥梁,2006(3),2006年9月:1-485)陈宝春,韦建刚,林嘉阳,钢管混凝土拱空间受力性能分析,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5),2006年10月:732-73886)陈宝春,王远洋,黄卿维,波形钢腹板混凝土拱桥新桥型构思,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6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209-21687)陈宝春,张伟中,汤意,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无风撑拱桥的设计构思,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6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229-23488)陈宝春、秦泽豹, 钢管混凝土(单圆管)肋拱面内极限承载力计算的等效梁柱法,铁道学报,2006年第6期89)陈宝春,高婧,吴庆雄,钢拱桥发展概况,钢拱桥发展论坛,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第30卷(增刊),2006年11月:22-3090)Wu Qingxiong, Takahashi Kazuo, Chen Baochun: Influence of Cable Loosening on Nonlinear Parametric Vibrations of Inclined Cable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 February20 2007: 219-237 (SCI, EI收录)91)吴庆雄,陈宝春,桅杆结构的斜索面内固有振动计算的修正Irvine方程,工程力学,24(4),2007年4月,18-2392)Bao-chun CHEN, Jing GAO, Lin YE, Long-Span Concrete Arch Bridges in China, Concrete Structures-Stimulators of development, Concrete Structures-Stimulators of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of the fib Symposium Dubrovnik 2007, Croatia, May 20-23, 2007: 69-7693)陈宝春,黄文金, 圆管截面桁梁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8(3),2007年6月,31-3694)Bao-chun Chen, Design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Arch Bridge, 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Specialty Conference on the Conceptual Approach to Structural Design, 28-29 June 2007, Venice, Italy: 349-35795)陈宝春、欧智菁,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40(6),2007年6月:32-4196)陈宝春,韦建刚,管拱面内五点对称加载试验研究,工程力学2007年6月,24(6):73-7897)陈宝春,吴庆雄,王远洋,波形钢腹板混凝土箱拱地震响应分析,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7(3), 2007年6月:47-5398)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应用与研究最新进展,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II册),工程力学杂志社,2007年8月:395-39899)Bao-chun CHEN, An Overview of Concrete and CFST Arch Bridges in China (invited lecture), Proceedings of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 Bridge, 12-14, Sept. 2007, Madeira, Portugal: 29--44100)Bao-chun CHEN, Yuan-yang WANG, Concrete Arch with Corrugated Web—A New Aprroach for Super-long Span Arch Bridge,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 Bridge, 12-14, Sept. 2007, Madeira, Portugal: 807-81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