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区域经济学论文的外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6 19:17:00

区域经济学论文的外文参考文献

在经济学的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具有重要的标志功能、评价功能、保护功能和链接功能,可以反映经济学论文的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可供进一步检索有关资料,共享资源。下面我将为你推荐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叶耀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3]陆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职能与责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

[5]朴光诛等.环境法与环境执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23

[6]罗能生.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9

[7]党国英.制度、环境与人类文明一关于环境文明的观察与思考[N].新京报.2005-2-13

[8]张婷婷.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需求及政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2

[9]秦书生.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绿色技术[J].科技与经济.2010(3): 82-85

[10]陈池波.论生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7-102

[11]张首先.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J].理论与现代化.2010(1): 23-26

[1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 方法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3]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14]马仁忠.地理环境对种族、民族特征的影响[J].宿州 教育 学院学报.2002(4):

[15]冒佩华.王宝珠.市场制度与生态逻辑[J].教学与研究.2014(8):37-43.

[1]陈凌.应丽芬.代际传承:家族企业继任管理和创新〔J〕.管理世界.2003 ( 6): 89-9

[2]伯纳德‘萨拉尼着.陈新平、王瑞泽、陈宝明、周宗华译.税收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43-144.

[3]彼德·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版.

[4]陈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组织〔J〕.经济研究.1998(7):27-33.

[5]. Toward an Economic Theor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C〕.Cambridge, MA: MITPress, 1974,123:137-139.

[6]. The Wealth of Nations ( 1776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6(reprint): 391.

[7]沈建法.城市化与人口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8]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生态经济.2000(10) : 8-10

[9]张恒义.刘卫东.林育欣.等.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J].生态学报.2009(5):2738-2748

[10]贺成龙.吴建华.刘文莉.改进投入产出法在生态足迹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8 (12) : 1933-1939,2008 (2) : 261-266

[11]郭军华.幸学俊.中国城市化与生态足迹的动态计量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 (5) : 131-134.

[1] 刘毅. 现代性语境下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一个思想史的考察[D]. 中国政法大学 2007

[2] 刘毅. 树突状细胞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作用的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 2009

[3] 刘毅. 硅基微环谐振腔光信号处理与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4] 刘毅.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作传输技术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5] 刘毅. 基于图割的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3

[6] 刘毅. 基于iTRAQ技术对HBV相关性肝癌血浆差异蛋白的鉴定及功能学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 2014

[7] 刘毅.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县级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 刘毅. 几类切换模糊系统的镇定控制设计[D]. 东北大学 2009

[9] 刘毅.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评价及其路径演进研究[D]. 天津大学 2012

[10] 刘毅. β-抑制蛋白2对哮喘小鼠CD4~+T细胞表达和产生IL-17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中南大学 2011

[11] 刘毅. SIRT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D]. 中南大学 2012

[12] 刘毅. 南中国海与东南极中晚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记录与研究方法探索[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3] 刘毅.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及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D]. 第四军医大学 2012

[14] 刘毅. 华喦花鸟画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12

[15] 刘毅. 三甲基芹菜素阻断多种心脏钾通道与增加迟钠电流的作用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6] 刘毅. 面向人群的并行多目标疏散模型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12

[17] 刘毅. 采用外周血进行肿瘤分子诊断的转化医学研究[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2

猜你喜欢:

1. 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2.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3. 国际贸易论文

4.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5. 有关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基于经济学分析通货膨胀和房产问题.《商》.2013年10期.兰琳.

基于经济学分析通货膨胀和房产问题.《商》.2013年4期.兰琳.

用故事讲透生活经济学.《中国石油石化》.2014年1期.翟瑞龙.

姜姐的生活经济学.《走向世界》.2013年44期.王欣.

有经济学的生活读《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软件工程师》.2004年9期.禅影.

金融市场化与生活经济学.《大众理财顾问》.2006年5期.郭锐.

生活中的经济学.《祝您健康》.2013年7期.泡泡等.

地方文化、地方经济发展与经济学研究创新.《学术界》.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7期.胡必亮.

白领·下流·经济学.《理财》.2010年1期.单士兵.

超市中如何排队.《中国统计》.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8期.俞肖云.

扩展资料

经济学专业学会

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于1930年成立,是全球经济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专业学会之一,聚集了全球范围内最顶尖的经济学家。

学会的主要活动包括出版Econometrica等顶尖学术期刊,以及在全球六大地区组织学术会议。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两岸三地学者与西方学者的学术交流,世界计量经济学会决定在中国定期召开年会,简称为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中国年会。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1] 卢孔标,李亚培. 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2] 刘华,王仁祥.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J]. 特区经济. 2007年04期[3]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4]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5] 曹伟. 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 海南金融. 2005年09期[1] 林娟娟,王勋铭.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消费导刊. 2007年08期[2] 张庆君.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1期[3] 吴锦峰. 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年03期[4] 戴德锋. 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5] 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价格月刊. 2007年02期[6] 张冰,金戈.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02期[7] 王正儒. 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04期[8] 张洪峰.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06年05期[9] 张玉明,聂艳华. 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3期[10] 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 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 2006年12期[1] 唐海燕.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2] 周帅,于淼,杨宜勇. 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 中国物价. 2008年09期[3] 沈学桢,黄帅. 美国经济下行变动对我国港口(对美)净出口的影响[J]. 港口科技. 2008年07期[4] 陈丹丹,任保平. 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 当代财经. 2008年06期[5] 林剑平. 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 世界经济情况. 2008年06期[6]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7] 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 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2期[8] 薛迎春. 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基于1994年~2004年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年10期[9] 程国平,方苏立.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 商业时代. 2007年26期[10] 魏杰. 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J]. 中国金融. 2007年17期[11] 熊仁宇. 成本推动型通胀考验央行调控智慧[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 (013)[1] 唐海燕著. 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2] 吴莹等著. 中国进出口贸易预测与分析[M]. 科学出版社, 2005[3] (美)杰弗里·萨克斯(),(美)费利普·拉雷恩()著,费方域等译.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 上海三联书店, 2004[4] 范从来等著. 通货紧缩国际传导机制研究[M]. 人民出版社, 2003[5] 李杰等编著.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6] 程祖伟,韩玉军编著. 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7] 唐海燕编著. 国际贸易学[M].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8] 李晓西著. 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1] 乐平. 2008年中国汇率大观[J]. 中国自行车. 2008年04期[2] 党明灿. 人民币币值高估或低估的标准分析[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05期[3] 叶莉,郭继鸣. 利率平价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3年02期[4] 宋磊. 浅析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J]. 硅谷. 2008年16期[5] 周义,李梦玄. 我国汇市和股市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 科技与管理. 2009年01期[6] 任兆璋,宁忠忠.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ARCH效应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12期[7] 王颖.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5年03期[8] 焦桂梅.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J]. 硅谷. 2009年08期[9] 张根能,张栓兴,扈文秀.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向美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9年04期[10] 叶雪梅. 通货膨胀与我国的银行信贷管理[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1995年Z1期[1] 毛海棠.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分析[J].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9年02期[2] 吴春明.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03期[3]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4] 林德峰,闫波.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对策[J]. 山西科技. 2007年01期[5]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6] 刘华,卢孔标. 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 金融与经济. 2007年10期[7]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8] 吴昊明.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16期[9] 温浩,朱建勋. 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年08期

有关经济的参考文献很多,你可以在以下数据库网站查找:一、Econlit经济学全文数据库二、锐思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三、ProQuest ABI/INFORM 经济管理期刊全文数据库四、wind金融终端五、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六、Elsevier Science / North-Holland的经济数据库七、美国经济协会AEA八、美国金融学会九、Altaplana国际经济学门户十、seek68文献馆综合各科领域的数据库文献。包括各个经济学数据库。十一、BVD——ORBIS Bank Focus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十二、RePEc全球最大的在线经济学工作论文、期刊文献和软件收集的网站。十三、普林斯顿大学Pliny Fisk经济学和金融图书馆

区域经济类论文参考文献

区域开发,就是把带有区域特色的资源优势,通过集约经营,转化成商品优势,从而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经济优势;区域经济管理是指国家在地域空间领域的宏观调控。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论文篇1 浅谈地方政府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 【摘 要】我国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而进行的是区域经济管理,由于地方利益矛盾的存在,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管理理念以及 措施 均存在一些严重问题,较大的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发挥区域经济管理职能,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地方政府管理;区域经济管理;理念与措施 1.区域经济管理的理论依据 西方国家在政府管理经济和自由市场的争论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古典经济理论主张完全的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政府尽可能不干预经济,上世纪初的大萧条证明了“市场失灵”。从此,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强化了在经济运行中国家和政府的作用,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滞胀”又证明了“政府无效”。新凯恩斯主义虽然支撑了政府干预理论,但其模式所推断的政策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区域经济理论中,美国加州大学的城市社会学教授H·孔兹 总结 到:管理 方法 学派认为,管理是靠各种科学管理方法发挥管理的效能和作用;管理 经验 的学派和学者认为,管理更依赖于管理者经验的积累,经验愈多,管理的就越好;行为学派认为,如何激励管理人员和市民发挥潜力是成功的要素;社会学派认为,社区是整个人类社会组织的重要部分,管理应考虑与社会的关系;决策学派认为,决策的关键是管理;数量学派认为,管理可以用数学计算的方法,把管理资料作为最好的定量处理方法。 地方政府对一个行政区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实施影响,区域经济管理是政府机构实施经济职能的根本。区域经济管理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不同区域的体现,既可以目标相同,也可以相互制约。区域内增长点或增长极的建设是区域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人们认为,区域经济管理是指,把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据,从而进行研究区域经济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然后进行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与配合,使之实现区域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取得区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程度。 2.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管理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区域市场分割;二是,反宏观调控行为,造成权力经济。反对宏观调控行为是地方政府纵向对经济权限的分割和占据,具有经济与行政权力相结合的两个特征,在行政性关系与市场性关系的较量过程中,行政性关系的进一步强化。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权力过大,导致了其中行为的不规范,市场经济扭曲成为权力经济,从而导致区域经济无法良性发展。 中央放权,地方政府又有越来越大的权力。在地区差距存在的情况下,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区的经济而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近年来,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和现象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对商品贸易的行政性和区际要素流动不合理干预方面,这又可以继续往下深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不合理地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法律手段,不断限制外地产品流入本地市场或者限制资源商品、初级产品不断流出本地市场;运用经济政策倾斜、强化经济杠杆作用等各种手段,加大产品对当地市场的占有量,以此提高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也能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等。由于这种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加剧了市场割据,从而影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3.地方政府区域经济管理理念与措施 打造学习型政府 管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地方政府,其中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经济管理人员充满了官本位意识,削弱了服务能力,降低了服务质量,损坏了政府的形象。要加强学习,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为纳税人服务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 学习总结 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不断进行管理创新。 树立经营区域观念 经营区域是指,利用市场手段,将区域可以用来经营的部分产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进一步推向市场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资源配置,从中获取一定得收益,再将这部分收入投入到基础建设的新项目中,走实现区域的滚动发展。这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实行区域投资主体多元化,扩大区域建设资金的来源;二是,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区域建设和管理的投入比例,逐步增加城市区域的投入比例。区域规划、管理过程中,运用市场机制对区域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提高区域资源效率的利用。 建设电子政务 建设电子政务是指,建设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政府,推进政府信息上网以及政府网上办公等。地方政府运用地球信息系统、遥感、遥控、网络、多媒体、虚拟仿真等高科技技术,针对区域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自动采集、整合、储存、管理、交流和再现,对区域功能机制再进行动态监管测试,通过网络化和电子化等手段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与交流。这具有鲜明的智能化特征,提升了公共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知识高含量和技术的高标水准。 坚持区域统一规划 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各别系统只有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监督下,各行业之间才能合理的布局,合理的投资进行建设。人为的不合理条块分割,割断了区域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造成重复建设。实现综合效益最优是统一规划的目标,即区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协调持续发展,从而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做好区域调控主体 中央不可能具 体操 纵各个区域,只有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地方政府对本区域的社会经济情况比较熟悉,充分的发挥区域优势,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以便保持本区域经济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强调中央对全国市场的宏观调控时,也相应的赋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的区域调控权,因此地方政府调控成为了介于中央宏观调控与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所进行的间接调控之间的中间环节,构建成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宏观调控体系,使地方政府成为一个统一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建设者和经济秩序的维护者。 【参考文献】 [1]周吉冈.公共管理视域下政府管理职能重建途径[J].青年与社会,2013(18):4-5. [2]苏勇耐,黎本寿.浅谈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职能转移[J].社会管理工作研究,2013(7):40-41. [3]欧阳志伟.浅谈公共管理的特点及政府管理模式创新[J].经营管理,2012(2):35. [4]陈鹃.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管理.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4(2). [5]戴璇.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及其深化[J].凉山大学学报,2003(2).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论文篇2 试谈加强区域经济城镇化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摘 要 对于区域经济建设与管理面临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加强区域经济建设与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和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城镇化 市场 发展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不断被拉大的现实,正确认识城镇化的核心理念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加强区域经济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命题,更是一个涉及区域经济政策、社会民生等方方面面系统性、针对性的实践科学。 一、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突出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接、放、管”工作,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配合做好农业人口转移落户工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完善岗位设置;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基层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增强“三农”活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环境,完善和落实产业扶持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道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的投资与经营,兴办 文化 、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加强和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做好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工作,把各镇及专户资金纳入城区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着力完善采购项目评审机制;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税源监管和考核奖惩机制,推进依法治税。 二、围绕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加快实施“三旧”改造 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当前建设必须以人居住为核心,能正确引导好人口增长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密切结合,统筹推进实施环保工程,在对待严重浪费社会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企业,通过合理布局规划,以“城中村”、旧商业区、旧住宅区改造为重点,扎实做好城区主干道两侧楼宇亮化和小街小巷“穿衣戴帽”工作,不断美化市容市貌。继续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积极引导农民在原地拆旧建新,节约农村住房建设用地,切实改善农村困难居住条件。加快实施伶俐镇渌口坡城乡风貌改造,统筹推进村屯规划,协调新城、旧城和镇的关系,努力创建地方民族特色的建筑,创造优美、和谐新型城镇环境。 三、加强城镇基础设施是主要内容 加强城镇化建设要深化推进改革,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创新。首先,要从落实好城镇户籍这一块制度改革开始,逐步完善政策基础措施,在保证城乡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的前提下,积极为城镇剩余的劳动资源合理流动奠定基础条件,维护好农民工在付出劳动成果时的利益。其次,要创新城镇化建设发展募集资金的 渠道 机制,摆脱对财政的依赖思想,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切实提高农民财产增收,城镇金融市场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要鼓励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成立村镇银行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适时引入 保险 与证券机构走近农村;另一方面支持金融机构针对农民特殊的投资需求,创新适合农民的投资理财产品。此外,还要鼓励加大农民房屋改造力度,提高房屋增值潜力,鼓励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增加租赁租金收入。运用城市经营理念,盘活城镇化公共资金,走一条便于资本操作的道路,在应有城镇土地流转升值中快速筹集好建设资金,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的改革,加快落实好城镇事业、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协调发展,培育出资本市场,便广泛地吸引社会大力投资,完善城镇财政关系管理体制,灵活制度上落实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和稳定的资金渠道。 四、改革创新举措,不断完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 第一,采取市场化运作投融资。一方面财政计划要安排定量资金投入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发挥商业银行贷款和融资功能,拓宽建设资金来源。创新举措,建立城建投资公司、合作基会等投融资主体,构建主体多元的投融资网络。向改革要资金,靠市场找出路,打破单一依赖财政投资的旧格局,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新体制。 第二,管好用好国家专项建设资金。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收取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应全额投入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主要用于城镇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收入、土地增值税应大部分用于城镇建设。各方面的建设资金应管好用好,设立财政专户,财政专户资金实行定收定支,建设资金的使用与建设项目挂钩,实行专款专用。 第三,采取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激活投融资。组建城镇房地产开发公司,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实施城镇综合开发,采取建设用地开发、承包建设、统建、建设商品房出售、“以房带路,以路养房,路房结合,综合开发”等多种形式,多措并举,发挥土地资产价值,积累城镇建设资金。 五、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步伐,协调三产之间的发展 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从H县的发展态势来看,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坚持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H县的根本选择。首先应在城镇区域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没有这两大产业的快速发展,城镇的快速发展就无从谈起。其次就是要按照建立一批中心城镇的规划,根据产业结构、行业等情况把分散在全县的企业加以适度的集中,充分利用城镇在基础设施、运输条件、技术储备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第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培养龙头企业和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为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创造条件,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 六、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城镇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强调人既是建设者又是受益者。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消除制度和体制障碍,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断提高城镇化的文明程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发展,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城镇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推动城镇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情国力[J]. 2014(256). [2] 陆波.城镇规划与建设实际应用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论文篇3 浅谈区域经济开发系统性 区域开发,就是把带有区域特色的资源优势,通过集约经营,转化成商品优势,从而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经济优势。 任何一个区域,皆可视为一个系统。一方面,大环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小系统);另一方面,一个由社会、经济、生态、技术小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系统与环境间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资金、信息等交换。区域系统开发,就是通过优化系统内各组成要素间的网络结构,实现总体功能最佳,从而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区域生产力的形成是区域系统内社会、经济、生态、技术小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基本机制是生态系统的生态循环与经济系统的经济循环及其二者的交织作用。 社会系统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干预,一方面,通过决策和技术系统这些快变量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文化、 教育 、科学、思想、意识、观念等慢变量来实现。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提高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及技术系统的功能,社会系统也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结构,而产生更高的功能。 区域系统的开发效果,取决于该区域系统中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技术系统的协调。其最终的综合目标是把该区域建成科学管理下的以现代化农业为基础的具有开放型、多功能、高效益、结构优化的现代综合产业,科技先进、经济文化发达、城市化集镇、交通便捷、信息灵敏、富庶、的生活,文明的社会与良好的环境。 区域系统开发方案的优化。主要应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体现在把环境大系统(也就是国家)的要求与区域特点结合起来,建立一个能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体现区域特色、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只有这种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又最大限度地保护资源,使资源永续利用总不衰竭。为此,必须在生态规律指导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复式农业结构和按着经济规律,按着一定的量比关系建立种、养、加、供、产、销、运、建、服相结合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综合的网络式产业结构,进行资源的综合开发,以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第二,应体现在商品经济及其运行中的自我积累机制上。因为区域开发,有如百炯急流、同样的风、同样的水,其上下高低就决定于商品经济及其滚雪球式的自我积累这样的原动力的大小。 第三,应体现在技术系统上。用于区域系统开发的技术,大体上有生物技术、化学技术、机械技术、工艺技术、工程技术等。要获得 种植 业、养殖业的发展,要用生物技术培育出适合区域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种;要建设高产稳产农田要有水利工程技术,保证旱能灌涝能排;要把水力资源转化成电能,需要水力工程技术;要把自然资源转化成原料、转化成商品,要靠工艺技术;要减轻劳动消耗,提高生产平需妥机械技术。技术系统是生态系统中生态循环、经济系统中经济循环以及生态循环与经济循环交织作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技术结构的合理性的重要标志就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最大限度的良性发展而产生的最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四,应体现在社会系统中以城市为中心的乡村城镇化的社区结构上。人类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里进行的。其时间形式是生物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延续,而空间形式就是社区分布了。不管人们是否承认,生产活动经济活动本身,总是产生一种向心力(或聚合力),把分散的生产活动聚合到一定的地点集中。随着区域系统的进一步开发,产业结构逐渐趋向合理,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必然要相对集中到一定的空间地域。在这里,可以节省能源、交通、仓储、供水、排污、公用与服务设施的投资,节省土地;而生产相对集中到一定的空间地域。在这里,可以节省能源、交通、仓储、供水、排污、公用与服务设施的投资,节省土地;而生产的相对集中,又必然导致人口的相对集中,饮食、住宅、市场、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劳务、修配、交通、通讯等一系列服务设施,也就相应而起。 第五,应体现在区域系统开发的阶段性上。区域系统开发的阶段性,是社会经济者生产过程延续的表现。这种延续性,决定了区域系统开发模式的阶段差异。一般地说,区域系统开发,大体上可分为起步-发展-腾飞三个阶段。阶段不同,当然模式也不该划一。其起步阶段,由于区域的现状、基础条件不同,应有不同的起步模式,如资源型、技术型、资金型等。不同的起步模式,创造了不同的条件,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腾飞模式。由于系统的改造和更新需要时间和创造条件,在规划开始实施时,总要以原有状态惯性运行,再不断创造条件,使其转变为加速运行。从发展规律上看,是由初级到高级,即惯性运行、加速运行、变轨运行、新轨道上惯性运行、再加速、再变轨。其中变轨运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不同轨道上的运行,即是在不同总体功能级别上的运行。只有当系统的总体功能增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系统才会发生质变,产生飞跃,进到高一级别的运行。 猜你喜欢: 1. 区域经济的论文 2. 区域经济管理论文 3. 关于区域经济论文 4. 关于区域经济的论文 5. 地方经济发展论文

谈电子商务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谈电子商务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子商务产业也进入了发展高峰期,逐步垄断国内的经济市场,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首先简述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其次讲述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其中包括有效拉动内需增长、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生升级,最后提出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影响的应对建议,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完善的信用保障机制、强化网络安全意识、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服务的支持系统。

关键词: 电子商务;区域经济;影响因素;

当代社会体系中,电子商务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促进我国经济体系的发展和技术领域的进步,因此电子商务已经发展为影响区域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有效提升我国经济水平,应当对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展开深入分析,得出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提出有效的对策方案,提升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度。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现阶段时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国内的各个行业以及企业都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其中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技术时代中的衍生产业,拥有极高的便利性,受到国内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其应用在销售领域、生产加工领域和物流领域等多个方面,部分企业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一系列电子营销,为了满足电子商务的支付需求,银行机构和金融机构提供了电子支付、快速支付等技术。随着电子商务体系的不断发展,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也在不断研究其发展模式,为电子商务提供新的发展机会,比如利用平台化电子商务取缔传统零售的经营模式。我国电子商务的特点具体如下:

第一,电子商务具有极高的关联性。电子商务拥有较多的关联产业,比如物流、电子支付两个行业都与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起到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作用,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会有效促进物流和电子支付产业的进步,为了满足电子商务的经营需求,物流产业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物流技术。另外,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促进更多关联产业的诞生与发展,比如网店建设指导、网店页面设计等。

第二,电子商务具有较高的国际性。因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互联网技术,所以我国电子商务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并且能够加紧我国与国际之间的贸易率和贸易程度,同时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与进步。

第三,电子商务具有较高的影响性。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电子商务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比如我国中部区域政府就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现阶段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区域经济的增长比重为,有效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水平。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是我国当前技术领域中衍生的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时能够为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助力。另外,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也树立了明确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且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体系,能够帮助国家政府有效监督国内的电子商务产业。

二、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

(一)能够有效拉动内需增长

因我国经济体系的特性,消费市场也拥有极高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动着国内消费者市场的经济发展。电子商务也成为现阶段的主要营销手段和消费方式,因此可以有效拉动内需的提高,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零售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种类繁多的商品能够满足当代人们的购物需求和消费需求。

(二)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对信息的需求量极大,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特点来满足城镇化建设需求,同时提高城镇化建设效率。电子商务在经营期间不像传统零售业一样,需要将资源进行整合,物资的销售流程和囤积程度相对较高,因此电子商务具有极高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共享能力,能够有效分配资源,并且提升资金的流动性。

(三)有利于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起到助力的效果,具体体现:大部分区域都具有独特的产品和本土文化,传统的推广方式难以取得线轴的品牌推广效果,而电子商务则能够利用互联网交易平台提高区域本土商品的曝光率和信用度,有助于地区树立独特的产品文化,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另外,在电子商务应用期间,能够推动多个行业的有效发展,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构建。

三、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影响的应对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部门应当从经济建设和技术研究方面展开相关建设,有效利用政策对激励电子商务的发展,全面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对部分区域经济发展较慢的区域,应当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对于资金短缺的电子商务项目应当提供优惠政策扶持。完善该区域的基础建设,其中包括互联网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共享建设。政府部门要调节区域经济中的主体,比如公安部门、税务部门和工商部门的关联性,有效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和进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应有的作用。

(二)构建完善的信用保障机制

电子商务本身具有较高的交易风险,因此很容易出现顾客被欺的现象,比如顾客花费资金购买的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电子商务商家没有按约定发货等现象。因此,应当建立完善的信用监督制度,比如第三方监管、信用资金抵押、信用评估系统、信用档案等相关监督手段。

(三)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交易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因此,应当提高交易双方的网络安全意识。政府应当创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电子商务的风险监控能力,培养防范风险意识,为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提供基础保障,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手段和技术盗窃财产。电子商务公司需要为客户提供真实有效的产品信息,避免商家销售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影响电子商务的整体信誉度。另外,政府应当加大关于网络安全法律的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在宣传期间,可以充分利用到现有的新媒体平台或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比如微信、微博等,提升网络安全意识的宣传效率,加大宣传力度。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当为电子商务企业进行网络安全法律的宣讲,为电子商务企业宣讲有关违反网络安全的惩戒手段,增加政府的威慑力度,从根本上避免电子商务企业的欺现象。

(四)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服务的支持系统

物流技术和互联网银行支付系统能够为电子商务的长久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因此需要深度研究物流技术和互联网银行支付技术,从而提升电子商务对地区经济的积极影响作用。具体如下:

第一,交通工具作为物流公司运营的主要手段,为了提升物流公司的物流技术,应当针对交通工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需要采用相对快捷的交通工具作为主要物流手段,比如飞机运输和动车运输。另外,还需要创建系统化的物流分配体系,加强物流公司的物流效率。

第二,完善现有的电子支付技术,应当由金融组织采用电子钱包、移动支付等先进的电子支付手段。同时完善支付系统和支付期间的资金防护技术,避免不法分子盗取电子财产。最后,政府应当鼓励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四、结论

电子商务作为我国现阶段发展较为快速的产业,其拥有极高的关联性和影响性,能够对区域经济形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程度,地方政府应当及时意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以及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进行正确的疏导和管理,防止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制度,培养电子商务企业的信用度和口碑,确保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确保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

五、参考文献

[1]闫爽.电子商务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异质性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24):75-77.

[2]朱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电子商务管理模式[J].电子商务,2019(12):18-19.

[3]王帅.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7.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1] 卢孔标,李亚培. 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2] 刘华,王仁祥.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J]. 特区经济. 2007年04期[3]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4]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5] 曹伟. 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 海南金融. 2005年09期[1] 林娟娟,王勋铭.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消费导刊. 2007年08期[2] 张庆君.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1期[3] 吴锦峰. 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年03期[4] 戴德锋. 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5] 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价格月刊. 2007年02期[6] 张冰,金戈.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02期[7] 王正儒. 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04期[8] 张洪峰.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06年05期[9] 张玉明,聂艳华. 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3期[10] 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 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 2006年12期[1] 唐海燕.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2] 周帅,于淼,杨宜勇. 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 中国物价. 2008年09期[3] 沈学桢,黄帅. 美国经济下行变动对我国港口(对美)净出口的影响[J]. 港口科技. 2008年07期[4] 陈丹丹,任保平. 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 当代财经. 2008年06期[5] 林剑平. 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 世界经济情况. 2008年06期[6]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7] 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 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2期[8] 薛迎春. 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基于1994年~2004年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年10期[9] 程国平,方苏立.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 商业时代. 2007年26期[10] 魏杰. 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J]. 中国金融. 2007年17期[11] 熊仁宇. 成本推动型通胀考验央行调控智慧[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 (013)[1] 唐海燕著. 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2] 吴莹等著. 中国进出口贸易预测与分析[M]. 科学出版社, 2005[3] (美)杰弗里·萨克斯(),(美)费利普·拉雷恩()著,费方域等译.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 上海三联书店, 2004[4] 范从来等著. 通货紧缩国际传导机制研究[M]. 人民出版社, 2003[5] 李杰等编著.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6] 程祖伟,韩玉军编著. 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7] 唐海燕编著. 国际贸易学[M].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8] 李晓西著. 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1] 乐平. 2008年中国汇率大观[J]. 中国自行车. 2008年04期[2] 党明灿. 人民币币值高估或低估的标准分析[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05期[3] 叶莉,郭继鸣. 利率平价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3年02期[4] 宋磊. 浅析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J]. 硅谷. 2008年16期[5] 周义,李梦玄. 我国汇市和股市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 科技与管理. 2009年01期[6] 任兆璋,宁忠忠.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ARCH效应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12期[7] 王颖.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5年03期[8] 焦桂梅.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J]. 硅谷. 2009年08期[9] 张根能,张栓兴,扈文秀.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向美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9年04期[10] 叶雪梅. 通货膨胀与我国的银行信贷管理[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1995年Z1期[1] 毛海棠.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分析[J].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9年02期[2] 吴春明.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03期[3]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4] 林德峰,闫波.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对策[J]. 山西科技. 2007年01期[5]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6] 刘华,卢孔标. 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 金融与经济. 2007年10期[7]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8] 吴昊明.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16期[9] 温浩,朱建勋. 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年08期

在经济学的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具有重要的标志功能、评价功能、保护功能和链接功能,可以反映经济学论文的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可供进一步检索有关资料,共享资源。下面我将为你推荐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叶耀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3]陆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职能与责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

[5]朴光诛等.环境法与环境执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23

[6]罗能生.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9

[7]党国英.制度、环境与人类文明一关于环境文明的观察与思考[N].新京报.2005-2-13

[8]张婷婷.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需求及政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2

[9]秦书生.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绿色技术[J].科技与经济.2010(3): 82-85

[10]陈池波.论生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7-102

[11]张首先.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J].理论与现代化.2010(1): 23-26

[1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 方法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3]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14]马仁忠.地理环境对种族、民族特征的影响[J].宿州 教育 学院学报.2002(4):

[15]冒佩华.王宝珠.市场制度与生态逻辑[J].教学与研究.2014(8):37-43.

[1]陈凌.应丽芬.代际传承:家族企业继任管理和创新〔J〕.管理世界.2003 ( 6): 89-9

[2]伯纳德‘萨拉尼着.陈新平、王瑞泽、陈宝明、周宗华译.税收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43-144.

[3]彼德·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版.

[4]陈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组织〔J〕.经济研究.1998(7):27-33.

[5]. Toward an Economic Theor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C〕.Cambridge, MA: MITPress, 1974,123:137-139.

[6]. The Wealth of Nations ( 1776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6(reprint): 391.

[7]沈建法.城市化与人口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8]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生态经济.2000(10) : 8-10

[9]张恒义.刘卫东.林育欣.等.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J].生态学报.2009(5):2738-2748

[10]贺成龙.吴建华.刘文莉.改进投入产出法在生态足迹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8 (12) : 1933-1939,2008 (2) : 261-266

[11]郭军华.幸学俊.中国城市化与生态足迹的动态计量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 (5) : 131-134.

[1] 刘毅. 现代性语境下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一个思想史的考察[D]. 中国政法大学 2007

[2] 刘毅. 树突状细胞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作用的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 2009

[3] 刘毅. 硅基微环谐振腔光信号处理与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4] 刘毅.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作传输技术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5] 刘毅. 基于图割的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3

[6] 刘毅. 基于iTRAQ技术对HBV相关性肝癌血浆差异蛋白的鉴定及功能学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 2014

[7] 刘毅.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县级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 刘毅. 几类切换模糊系统的镇定控制设计[D]. 东北大学 2009

[9] 刘毅.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评价及其路径演进研究[D]. 天津大学 2012

[10] 刘毅. β-抑制蛋白2对哮喘小鼠CD4~+T细胞表达和产生IL-17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中南大学 2011

[11] 刘毅. SIRT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D]. 中南大学 2012

[12] 刘毅. 南中国海与东南极中晚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记录与研究方法探索[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3] 刘毅.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及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D]. 第四军医大学 2012

[14] 刘毅. 华喦花鸟画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12

[15] 刘毅. 三甲基芹菜素阻断多种心脏钾通道与增加迟钠电流的作用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6] 刘毅. 面向人群的并行多目标疏散模型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12

[17] 刘毅. 采用外周血进行肿瘤分子诊断的转化医学研究[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2

猜你喜欢:

1. 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2.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3. 国际贸易论文

4.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5. 有关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区域经济中心论文外国文献

因为是在网吧,只找到3篇文章,如果楼主觉得合适发邮件到我把全文发给你[1]Sornn-Friese, H. and J. S?rensen, Linkage lock-i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the ?resund medi-tech plastics industry.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 2005. 17(4): p. 267-291.[2]Warner, M., Putting Child Care in the Regional Economy: Empirical and Conceptual Challeng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spects. JOURNAL-COMMUNITY DEVELOPMENT SOCIETY, 2006. 37(2): p. 7.[3]André, F., M. Cardenete, and E. Velázquez, Performing an environmental tax reform in a regional economy.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005. 39(2): p. 375-392.

可参考以下外文文献衔接地址,也许对你的论文写作会有所帮助 国外区域经济网址 经济地理网站(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 and Specialisation: Empirical Evidence): 外文文献搜索 世界顶级的城市经济学家J. VERNON HENDERSON 网址: 上面有很多论文资料,且有区域经济学手册可阅读下载. 国外的著作代表性成果: boardID=92527&ID=51593 区域经济学的书单: boardID=92527&ID=44276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形成的原因西欧、北美和亚太这三个地区经济集团化的趋势,是在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国际政治形势走向缓和的背景下产生的。具体来说,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衰落和日本、西欧的兴起,使以美国为主的世界经济格局,向美国、西欧和日本三极相互抗争的局面转变。二次大战后初期,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实力,建立了世界霸主地位。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成为支撑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经济秩序的两大支柱。但是,随着西欧的复兴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了动摇。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多极化发展时代。西方经济关系逐步由美、欧、日的三极格局代替了美国独霸的格局。美、日、欧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反映在各个领域。到1980年,日本已在钢铁、汽车、造船和电子等15个工业部门取得了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居于第一的地位。1987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创下了1700亿美元的最高纪录,而同期日本和联邦德国的贸易顺差则分别是900多亿美元和500多亿美元。在工业、对外贸易相对下降的基础上,美国也从“金元帝国”的巅峰上跌落下来。1985年,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沦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日本、英国和联邦德国成为第一、第二、第三号债权国。日本的东京已然崛起,成为与伦敦、纽约相当的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世界货币体系朝着以美元为主、以德国马克和日元为辅的多极体制发展。面对急剧衰退的国际竞争力,美国不得不率先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致使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的“自由与公平竞争”原则遭到破坏。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又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在缺乏全球性的贸易、金融协调机制的形势下,为了求得局部性的商品、资本、劳务的有秩序的转移和流动,以建立有利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各种双边的、多边的、地区性的经济合作形式就应运而生了,进而产生了符合地区特点的区域性经济集团。第二,随着世界军事和政治局势日趋缓和,国际斗争的重点逐渐转向了经济和科技领域,各个地区的经济大国为了加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都不失时机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西欧国家加速推行经济一体化的目的,是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扭转在与日本、美车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1985年以后,西欧的经济一体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90年代初“欧洲联盟”的建立,必将给西欧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大大提高西欧同美国、日本的竞争能力。美国的综合国力虽仍强大,但美国的朝野人士对美国地位的相对衰落感到忧虑。为了维护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对付日本、西欧等国家的严重挑战,美国越来越感到需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来平衡全球经济格局,积极促成北美大陆的经济联合,在1986年和1987年分别同加拿大、墨西哥开始了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1992年终于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三,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如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如近10年来,加拿大一直是美国商品最大的输出国,对加出口占美出口总额的1/4,但美国仍处于贸易逆差地位。加拿大也是美国最大的国外原油、天然气、铀和电力的供应国和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美加两国参加北美自由贸易区,可使加拿大排除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稳定最大的出口市场和能源出口基地;美国则可以扩大对加出口,减少对加的贸易逆差,有助于稳定其国外的能源、原料的供应,还可改善进入加拿大劳务市场的条件等。

我处禁止上传文件,相关PDF外文文献有,翻译得靠你自己,希望能满足你的需要,能帮到你,多多给点悬赏分吧,急用的话请多选赏点分吧,这样更多的知友才会及时帮到你,我找到也是很花时间的,如果需要请直接百度 私信 或者 Hi 中留言贴出你在 百度知道的问题链接地址 及 邮箱地址

县域经济论文外国参考文献

没有问题我提供。

1.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西部大开发健康发展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2. 西部大开发的金融支持 天府新论 2007/S2 3. 东西合作的新探索——西部大开发中的“浙江模式”初探 中国金融 2008/04 4.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科技与经济画报 2007/06 5. 非公经济管理对西部大开发质量的影响 武警学院学报 2007/01 6. 投资主体转换与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7. 发展县域经济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动力 特区经济 2007/02 8.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外资引进问题 甘肃农业 2007/04 9. 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几点思考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7/01 10. 试论经济法视野中的西部大开发 科学时代 2007/01 11. 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西部大开发 2007/04 12. 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投资战略的评价 今日湖北(理论版) 2007/03 13. 如何实施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S3 14. 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法律思考 时代金融 2006/02 15. 略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经济观念和文化观念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02 16. 西部大开发经济增长极的抉择和构筑——经济增长极和区域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和新思考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17. 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调整与银行信贷资金有效配置问题研究 青海金融 2002/06

浅析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与思考论文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县域经济搞得好,经济就发达,人民群众就富裕,各项事业就欣欣向荣。反之,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县域经济的发展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就县级工业的发展问题谈一些看法。县级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般而言,县级工业包括县国有工业企业、县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和乡镇工业企业。县级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县级工业投入少、见效快,是构成地方财政税收的重要支柱。县级工业基本上都是中小型企业,以小企业居多。因为其规模小,所需资金少,因此在投入上有调动地方财力和物力的可能性,并且可以动员和利用社会上暂时游离出来的资金办企业。从广西的财政状况看,历年来县级工业都提供了相当数额的财政收入。

二、县级工业与城市大工业协作配套,是实施专业化分工不可缺少的力量。县级工业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同大工业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为大工业提供配套服务。

三、县级工业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途径。县级工业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相同行业中,也较城市大中型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但在扩大就业方面有很多有利的条件:第一,它不一定要花很多投资建大厂房,购买新设备,往往是因陋就简,白手起家;第二,职工对日用工业品比较熟悉,技术要求不高,操作容易掌握;第三,行业多,门路广,经营方式多种多样;第四,由于技术构成低,每百元固定资产能吸纳的就业人数和创造的社会财富比大企业高。

四、县级工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利于增加出口创汇。县级工业在出口创汇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是资源的`优势。县级工业依托本地特有的资源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增加出口创汇。

其次是传统特色和技术优势。县级工业生产的日用工业品和工艺美术品种类多,换汇率高,在国外有传统的销售市场。此外,可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等加工工业,为国家多创外汇。

五、县级工业是开发贫困地区,协调城乡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持力量。县级工业的发展从县域实际出发,并带动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从而增加就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使内地的资源逐步得到开发利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从盐池县的实践来看,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生产体系,在主要行业中,涌现出一批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其中有不少产品曾分别获得国优、部优及自治区优质产品称号。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县级工业的整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主要表现在:

一、是总体规模偏小,设备陈旧,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大部分企业技术水平偏低,有的还处于原始手工作坊生产状态,缺乏实力雄厚的优势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国内技术转移工作基本上还处在初级阶段,有的县(市)基本上还没有开展。大部分企业设备老化,故障率高,制约了正常生产,企业产品产量、质量都受到影响。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属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有发展潜力的产品少。

三、是人才缺乏,经营粗放,管理水平低,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差。部分企业习惯于过去生产型的经营管理,对市场把握能力欠缺,仍是盲目生产。在当今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由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县级小企业的产品往往停留在简单仿制的低级水平而不能及时升级换代,产品几十年一贯制现象极为普遍。多数县级工业生产的产品款式单调,质量欠佳,难以适应市场消费的急剧变化,致使其市场不能迅速扩大。

四、是企业盲目布点,低水平重复建设,与大厂争原料、争市场现象较为突出。大部分是全能企业,专业化协作水平很低,企业间组织联系松散,协作困难。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甘当“配角”而许多小的企业却要充当“主角”。较大的企业难以从小企业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零部件及中间产品,小企业无法从较大的企业得到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来提高效益。造成人财物浪费大,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低。

县级工业要发展好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必须起基础性作用,这是由市场经济的本质所决定的。市场对县级工业的发展起导向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在市场准人竞争、退出等方面的作用,可以促进社会资源流向经济效益好的部门和企业,实现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改变地区之间结构趋同,以保持县级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2、依据本地资源,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问题的关键是要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观念,形成地区经济整体优势在区域范围内,各县的发展应当围绕全省或全区的区域规划进行,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使生产力布局合理化。

3、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要改变县级工业落后状况,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改革和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县级工业的发展,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应该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使速度与效益统一起来,转变粗放型外延式增长方式,实现工业经济质量型、集约型增长。

4、以存量调整为主。县级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提高县域经济整体水平的关键。因此,单凭增量的扩张难以达到优化存量资本的目的。只有把着力点放在存量资产的调整上,对现有县级工业企业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加大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才能从整体上、全局上搞活县级工业企业。要通过现有资源在不同地区、部门和企业的流动重组,使县级工业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

5、联合引进与嫁接改造相结合。搞好内资的联合引进和利用外资嫁接改造是县级工业解决资金问题的两条重要途径。鼓励优势业、名牌产品和国内投资者以内联、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改造老企业或新建企业;鼓励乡镇企业、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在不断发展中,主动参与国有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清·同治辛末春刊《唐诗注疏三百首》

区域经济论文参考文献有数据

如果你想要经济的参考文献的话,那么你可以去京东或者是淘宝上面去搜索,一般的京东或者淘宝上面都有这类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选择的去购买。

在经济学的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具有重要的标志功能、评价功能、保护功能和链接功能,可以反映经济学论文的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可供进一步检索有关资料,共享资源。下面我将为你推荐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叶耀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3]陆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职能与责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

[5]朴光诛等.环境法与环境执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23

[6]罗能生.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9

[7]党国英.制度、环境与人类文明一关于环境文明的观察与思考[N].新京报.2005-2-13

[8]张婷婷.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需求及政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2

[9]秦书生.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绿色技术[J].科技与经济.2010(3): 82-85

[10]陈池波.论生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7-102

[11]张首先.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J].理论与现代化.2010(1): 23-26

[1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 方法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3]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14]马仁忠.地理环境对种族、民族特征的影响[J].宿州 教育 学院学报.2002(4):

[15]冒佩华.王宝珠.市场制度与生态逻辑[J].教学与研究.2014(8):37-43.

[1]陈凌.应丽芬.代际传承:家族企业继任管理和创新〔J〕.管理世界.2003 ( 6): 89-9

[2]伯纳德‘萨拉尼着.陈新平、王瑞泽、陈宝明、周宗华译.税收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43-144.

[3]彼德·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版.

[4]陈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组织〔J〕.经济研究.1998(7):27-33.

[5]. Toward an Economic Theor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C〕.Cambridge, MA: MITPress, 1974,123:137-139.

[6]. The Wealth of Nations ( 1776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6(reprint): 391.

[7]沈建法.城市化与人口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8]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生态经济.2000(10) : 8-10

[9]张恒义.刘卫东.林育欣.等.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J].生态学报.2009(5):2738-2748

[10]贺成龙.吴建华.刘文莉.改进投入产出法在生态足迹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8 (12) : 1933-1939,2008 (2) : 261-266

[11]郭军华.幸学俊.中国城市化与生态足迹的动态计量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 (5) : 131-134.

[1] 刘毅. 现代性语境下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一个思想史的考察[D]. 中国政法大学 2007

[2] 刘毅. 树突状细胞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作用的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 2009

[3] 刘毅. 硅基微环谐振腔光信号处理与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4] 刘毅.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作传输技术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5] 刘毅. 基于图割的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3

[6] 刘毅. 基于iTRAQ技术对HBV相关性肝癌血浆差异蛋白的鉴定及功能学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 2014

[7] 刘毅.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县级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 刘毅. 几类切换模糊系统的镇定控制设计[D]. 东北大学 2009

[9] 刘毅.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评价及其路径演进研究[D]. 天津大学 2012

[10] 刘毅. β-抑制蛋白2对哮喘小鼠CD4~+T细胞表达和产生IL-17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中南大学 2011

[11] 刘毅. SIRT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D]. 中南大学 2012

[12] 刘毅. 南中国海与东南极中晚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记录与研究方法探索[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3] 刘毅.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及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D]. 第四军医大学 2012

[14] 刘毅. 华喦花鸟画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12

[15] 刘毅. 三甲基芹菜素阻断多种心脏钾通道与增加迟钠电流的作用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6] 刘毅. 面向人群的并行多目标疏散模型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12

[17] 刘毅. 采用外周血进行肿瘤分子诊断的转化医学研究[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2

猜你喜欢:

1. 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2.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3. 国际贸易论文

4.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5. 有关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区域开发,就是把带有区域特色的资源优势,通过集约经营,转化成商品优势,从而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经济优势;区域经济管理是指国家在地域空间领域的宏观调控。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论文篇1 浅谈地方政府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 【摘 要】我国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而进行的是区域经济管理,由于地方利益矛盾的存在,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管理理念以及 措施 均存在一些严重问题,较大的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发挥区域经济管理职能,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地方政府管理;区域经济管理;理念与措施 1.区域经济管理的理论依据 西方国家在政府管理经济和自由市场的争论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古典经济理论主张完全的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政府尽可能不干预经济,上世纪初的大萧条证明了“市场失灵”。从此,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强化了在经济运行中国家和政府的作用,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滞胀”又证明了“政府无效”。新凯恩斯主义虽然支撑了政府干预理论,但其模式所推断的政策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区域经济理论中,美国加州大学的城市社会学教授H·孔兹 总结 到:管理 方法 学派认为,管理是靠各种科学管理方法发挥管理的效能和作用;管理 经验 的学派和学者认为,管理更依赖于管理者经验的积累,经验愈多,管理的就越好;行为学派认为,如何激励管理人员和市民发挥潜力是成功的要素;社会学派认为,社区是整个人类社会组织的重要部分,管理应考虑与社会的关系;决策学派认为,决策的关键是管理;数量学派认为,管理可以用数学计算的方法,把管理资料作为最好的定量处理方法。 地方政府对一个行政区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实施影响,区域经济管理是政府机构实施经济职能的根本。区域经济管理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不同区域的体现,既可以目标相同,也可以相互制约。区域内增长点或增长极的建设是区域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人们认为,区域经济管理是指,把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据,从而进行研究区域经济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然后进行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与配合,使之实现区域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取得区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程度。 2.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管理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区域市场分割;二是,反宏观调控行为,造成权力经济。反对宏观调控行为是地方政府纵向对经济权限的分割和占据,具有经济与行政权力相结合的两个特征,在行政性关系与市场性关系的较量过程中,行政性关系的进一步强化。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权力过大,导致了其中行为的不规范,市场经济扭曲成为权力经济,从而导致区域经济无法良性发展。 中央放权,地方政府又有越来越大的权力。在地区差距存在的情况下,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区的经济而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近年来,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和现象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对商品贸易的行政性和区际要素流动不合理干预方面,这又可以继续往下深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不合理地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法律手段,不断限制外地产品流入本地市场或者限制资源商品、初级产品不断流出本地市场;运用经济政策倾斜、强化经济杠杆作用等各种手段,加大产品对当地市场的占有量,以此提高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也能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等。由于这种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加剧了市场割据,从而影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3.地方政府区域经济管理理念与措施 打造学习型政府 管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地方政府,其中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经济管理人员充满了官本位意识,削弱了服务能力,降低了服务质量,损坏了政府的形象。要加强学习,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为纳税人服务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 学习总结 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不断进行管理创新。 树立经营区域观念 经营区域是指,利用市场手段,将区域可以用来经营的部分产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进一步推向市场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资源配置,从中获取一定得收益,再将这部分收入投入到基础建设的新项目中,走实现区域的滚动发展。这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实行区域投资主体多元化,扩大区域建设资金的来源;二是,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区域建设和管理的投入比例,逐步增加城市区域的投入比例。区域规划、管理过程中,运用市场机制对区域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提高区域资源效率的利用。 建设电子政务 建设电子政务是指,建设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政府,推进政府信息上网以及政府网上办公等。地方政府运用地球信息系统、遥感、遥控、网络、多媒体、虚拟仿真等高科技技术,针对区域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自动采集、整合、储存、管理、交流和再现,对区域功能机制再进行动态监管测试,通过网络化和电子化等手段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与交流。这具有鲜明的智能化特征,提升了公共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知识高含量和技术的高标水准。 坚持区域统一规划 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各别系统只有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监督下,各行业之间才能合理的布局,合理的投资进行建设。人为的不合理条块分割,割断了区域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造成重复建设。实现综合效益最优是统一规划的目标,即区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协调持续发展,从而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做好区域调控主体 中央不可能具 体操 纵各个区域,只有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地方政府对本区域的社会经济情况比较熟悉,充分的发挥区域优势,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以便保持本区域经济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强调中央对全国市场的宏观调控时,也相应的赋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的区域调控权,因此地方政府调控成为了介于中央宏观调控与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所进行的间接调控之间的中间环节,构建成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宏观调控体系,使地方政府成为一个统一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建设者和经济秩序的维护者。 【参考文献】 [1]周吉冈.公共管理视域下政府管理职能重建途径[J].青年与社会,2013(18):4-5. [2]苏勇耐,黎本寿.浅谈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职能转移[J].社会管理工作研究,2013(7):40-41. [3]欧阳志伟.浅谈公共管理的特点及政府管理模式创新[J].经营管理,2012(2):35. [4]陈鹃.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管理.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4(2). [5]戴璇.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及其深化[J].凉山大学学报,2003(2).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论文篇2 试谈加强区域经济城镇化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摘 要 对于区域经济建设与管理面临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加强区域经济建设与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和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城镇化 市场 发展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不断被拉大的现实,正确认识城镇化的核心理念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加强区域经济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命题,更是一个涉及区域经济政策、社会民生等方方面面系统性、针对性的实践科学。 一、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突出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接、放、管”工作,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配合做好农业人口转移落户工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完善岗位设置;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基层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增强“三农”活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环境,完善和落实产业扶持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道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的投资与经营,兴办 文化 、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加强和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做好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工作,把各镇及专户资金纳入城区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着力完善采购项目评审机制;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税源监管和考核奖惩机制,推进依法治税。 二、围绕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加快实施“三旧”改造 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当前建设必须以人居住为核心,能正确引导好人口增长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密切结合,统筹推进实施环保工程,在对待严重浪费社会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企业,通过合理布局规划,以“城中村”、旧商业区、旧住宅区改造为重点,扎实做好城区主干道两侧楼宇亮化和小街小巷“穿衣戴帽”工作,不断美化市容市貌。继续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积极引导农民在原地拆旧建新,节约农村住房建设用地,切实改善农村困难居住条件。加快实施伶俐镇渌口坡城乡风貌改造,统筹推进村屯规划,协调新城、旧城和镇的关系,努力创建地方民族特色的建筑,创造优美、和谐新型城镇环境。 三、加强城镇基础设施是主要内容 加强城镇化建设要深化推进改革,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创新。首先,要从落实好城镇户籍这一块制度改革开始,逐步完善政策基础措施,在保证城乡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的前提下,积极为城镇剩余的劳动资源合理流动奠定基础条件,维护好农民工在付出劳动成果时的利益。其次,要创新城镇化建设发展募集资金的 渠道 机制,摆脱对财政的依赖思想,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切实提高农民财产增收,城镇金融市场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要鼓励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成立村镇银行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适时引入 保险 与证券机构走近农村;另一方面支持金融机构针对农民特殊的投资需求,创新适合农民的投资理财产品。此外,还要鼓励加大农民房屋改造力度,提高房屋增值潜力,鼓励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增加租赁租金收入。运用城市经营理念,盘活城镇化公共资金,走一条便于资本操作的道路,在应有城镇土地流转升值中快速筹集好建设资金,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的改革,加快落实好城镇事业、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协调发展,培育出资本市场,便广泛地吸引社会大力投资,完善城镇财政关系管理体制,灵活制度上落实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和稳定的资金渠道。 四、改革创新举措,不断完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 第一,采取市场化运作投融资。一方面财政计划要安排定量资金投入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发挥商业银行贷款和融资功能,拓宽建设资金来源。创新举措,建立城建投资公司、合作基会等投融资主体,构建主体多元的投融资网络。向改革要资金,靠市场找出路,打破单一依赖财政投资的旧格局,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新体制。 第二,管好用好国家专项建设资金。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收取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应全额投入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主要用于城镇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收入、土地增值税应大部分用于城镇建设。各方面的建设资金应管好用好,设立财政专户,财政专户资金实行定收定支,建设资金的使用与建设项目挂钩,实行专款专用。 第三,采取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激活投融资。组建城镇房地产开发公司,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实施城镇综合开发,采取建设用地开发、承包建设、统建、建设商品房出售、“以房带路,以路养房,路房结合,综合开发”等多种形式,多措并举,发挥土地资产价值,积累城镇建设资金。 五、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步伐,协调三产之间的发展 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从H县的发展态势来看,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坚持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H县的根本选择。首先应在城镇区域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没有这两大产业的快速发展,城镇的快速发展就无从谈起。其次就是要按照建立一批中心城镇的规划,根据产业结构、行业等情况把分散在全县的企业加以适度的集中,充分利用城镇在基础设施、运输条件、技术储备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第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培养龙头企业和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为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创造条件,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 六、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城镇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强调人既是建设者又是受益者。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消除制度和体制障碍,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断提高城镇化的文明程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发展,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城镇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推动城镇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情国力[J]. 2014(256). [2] 陆波.城镇规划与建设实际应用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论文篇3 浅谈区域经济开发系统性 区域开发,就是把带有区域特色的资源优势,通过集约经营,转化成商品优势,从而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经济优势。 任何一个区域,皆可视为一个系统。一方面,大环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小系统);另一方面,一个由社会、经济、生态、技术小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系统与环境间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资金、信息等交换。区域系统开发,就是通过优化系统内各组成要素间的网络结构,实现总体功能最佳,从而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区域生产力的形成是区域系统内社会、经济、生态、技术小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基本机制是生态系统的生态循环与经济系统的经济循环及其二者的交织作用。 社会系统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干预,一方面,通过决策和技术系统这些快变量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文化、 教育 、科学、思想、意识、观念等慢变量来实现。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提高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及技术系统的功能,社会系统也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结构,而产生更高的功能。 区域系统的开发效果,取决于该区域系统中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技术系统的协调。其最终的综合目标是把该区域建成科学管理下的以现代化农业为基础的具有开放型、多功能、高效益、结构优化的现代综合产业,科技先进、经济文化发达、城市化集镇、交通便捷、信息灵敏、富庶、的生活,文明的社会与良好的环境。 区域系统开发方案的优化。主要应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体现在把环境大系统(也就是国家)的要求与区域特点结合起来,建立一个能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体现区域特色、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只有这种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又最大限度地保护资源,使资源永续利用总不衰竭。为此,必须在生态规律指导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复式农业结构和按着经济规律,按着一定的量比关系建立种、养、加、供、产、销、运、建、服相结合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综合的网络式产业结构,进行资源的综合开发,以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第二,应体现在商品经济及其运行中的自我积累机制上。因为区域开发,有如百炯急流、同样的风、同样的水,其上下高低就决定于商品经济及其滚雪球式的自我积累这样的原动力的大小。 第三,应体现在技术系统上。用于区域系统开发的技术,大体上有生物技术、化学技术、机械技术、工艺技术、工程技术等。要获得 种植 业、养殖业的发展,要用生物技术培育出适合区域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种;要建设高产稳产农田要有水利工程技术,保证旱能灌涝能排;要把水力资源转化成电能,需要水力工程技术;要把自然资源转化成原料、转化成商品,要靠工艺技术;要减轻劳动消耗,提高生产平需妥机械技术。技术系统是生态系统中生态循环、经济系统中经济循环以及生态循环与经济循环交织作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技术结构的合理性的重要标志就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最大限度的良性发展而产生的最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四,应体现在社会系统中以城市为中心的乡村城镇化的社区结构上。人类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里进行的。其时间形式是生物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延续,而空间形式就是社区分布了。不管人们是否承认,生产活动经济活动本身,总是产生一种向心力(或聚合力),把分散的生产活动聚合到一定的地点集中。随着区域系统的进一步开发,产业结构逐渐趋向合理,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必然要相对集中到一定的空间地域。在这里,可以节省能源、交通、仓储、供水、排污、公用与服务设施的投资,节省土地;而生产相对集中到一定的空间地域。在这里,可以节省能源、交通、仓储、供水、排污、公用与服务设施的投资,节省土地;而生产的相对集中,又必然导致人口的相对集中,饮食、住宅、市场、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劳务、修配、交通、通讯等一系列服务设施,也就相应而起。 第五,应体现在区域系统开发的阶段性上。区域系统开发的阶段性,是社会经济者生产过程延续的表现。这种延续性,决定了区域系统开发模式的阶段差异。一般地说,区域系统开发,大体上可分为起步-发展-腾飞三个阶段。阶段不同,当然模式也不该划一。其起步阶段,由于区域的现状、基础条件不同,应有不同的起步模式,如资源型、技术型、资金型等。不同的起步模式,创造了不同的条件,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腾飞模式。由于系统的改造和更新需要时间和创造条件,在规划开始实施时,总要以原有状态惯性运行,再不断创造条件,使其转变为加速运行。从发展规律上看,是由初级到高级,即惯性运行、加速运行、变轨运行、新轨道上惯性运行、再加速、再变轨。其中变轨运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不同轨道上的运行,即是在不同总体功能级别上的运行。只有当系统的总体功能增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系统才会发生质变,产生飞跃,进到高一级别的运行。 猜你喜欢: 1. 区域经济的论文 2. 区域经济管理论文 3. 关于区域经济论文 4. 关于区域经济的论文 5. 地方经济发展论文

[1] 舒沁沁.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思考[J]. 新西部(下半月), 2009,(11) . [2] 杨金凤. 关于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建设教育, 2006,(05) . [3] 周园. 以循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11) . [4]我国区域经济未来发展趋势[J]. 现代焊接, 2009,(09) . [5] 刘运动,宋守君. 从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谈城市竞争力[J]. 中国建设教育, 2007,(03) . [6] 肖光荣. 论区域经济发展观的新发展[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9,(05) . [7] 王翔. 城镇化发展问题与制度体系创新研究[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 [8] 朱允卫,阮建青. 非农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J]. 国际学术动态, 2006,(01) . [9] 沈锋. 区域经济合作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11) . [10] 汪剑平,程启智.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趋同和趋异及其制约因素[J]. 求索, 2009,(1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5 条 [1] 严汉平. 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分析与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D]. 西北大学, 2004 . [2] 李文星. 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四川大学, 2004 . [3] 马克继. 云南回族农商文化传统与经济变迁[D].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 [4] 沈月琴. 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5] 梁志杰. 联合补充库存问题的模型及算法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 [6] 黄文芳. 大城市郊区农村的价值研究[D]. 复旦大学, 2005 . [7] 杨筠. 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 [8] 吕勇斌. 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5 . [9] 刘拓. 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10] 陈文福. 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 >>更多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4 条 [1] 仲雷. GIS支持下的安徽省区域发展均衡性分析[D]. 安徽师范大学, 2004 . [2] 赵全超. 我国三大经济圈城市群能级分布研究[D]. 天津大学, 2004 . [3] 介小兵. 陇南山区经济发展及其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 [4] 李燕.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 [5] 林琳. 区域人口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 [6] 李玮娜. 山东省旅游资源非优区及开发研究[D]. 青岛大学, 2004 . [7] 李晓萍. 基于区间判断的AHP理论与应用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 [8] 闫卫阳. 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模型化与智能化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04 . [9] 杨忠臣. 区域空间布局的理论与方法——以江苏省高淳县为例[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 [10] 胡丽. 三峡库区小城镇资源集聚与配置途径研究[D]. 重庆大学, 2004 .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林奇胜. 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思考[A]. 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7 . [2] 马丽卿. 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区位分析及空间重构[A]. 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7 . [3] 陈德广,乔卫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分异研究[A]. 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 2008 . [4] 薛领. 海淀区主导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研究[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5] 肖春梅. 论乌鲁木齐城市功能定位及其实现途径[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6] 刘镇. 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区域经济研究对象的再认识[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7] 阚兴龙. 基于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东莞市为例[A].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 2007 . [8] 闫卫阳. 第四章 城市体系分析与布局的理论模型[A]. 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 2008 . [9] 侯希望,舒华英,方旭. 遗传算法在城市空间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 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 [10] 黄家骅. 论非均质空间的经济分析[A].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 2009 .麻烦采纳,谢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