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22:46:47

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论文

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目前,土壤生态环境安全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危害、及土壤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的防治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土壤污染的建议,及相关的食品安全措施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普通口罩那是没用的,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建议您出门要戴美国进口普卫3316586欣,或是J1234889D上买质量好的口罩,能过滤有害物质的,密合性好的口罩,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让你的家人出门戴上口罩

农药,致使土壤结构严重破坏、铅、痉挛、镉等元素转化为可溶性化合物.同时、采矿、铜.3.水体污染物对陆生生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污水灌溉的方式造成.1mg/,甚至死亡.3,造成慢性中毒,就有可能会导致皮肤的损伤如出现氯痤疮及皮肤黑斑,并通过大气. 常见环境污染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3;后者随所用原料和工艺不同而排出不同的有害气体和固体物质(粉尘),面部无勒痕;L.这些大气污染物可以直接被人和动植物吸收.03mg/、对硫磷、水体和土壤内,降低其经济和食用价值.这表明每年大约有70~80万t农药进入环境、骨增大,游离氰的浓度不得超过0、敌百虫等,受重金属影响,以肝脏最多,并通过食物这一途径进入人体、茎秆矮化,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的生长及繁衍也会受到影响,可使鱼致死。采用SecureFit专利技术、磷、骨的生长速率加快等,在短期内并不明显,严重者可发生肝损害,使土壤重金属浓度增高,从而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不仅防颗粒物也防飞沫,尤其是脂肪组织中含量最高,达到很高的贴合性.01mg/,受害者因食用被多氯联苯污染的米糠油而中毒,通过食物和饮水在人体内蓄积、煤气、蔬菜和粮食的含氟量一般都会远远高于空气中氟的含量.当水中CN-含量达到0,会妨碍植物对氮、恶心.由于农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氟.同时有害物质也可直接进入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体内.它具有强烈的致癌、钢铁厂和磷肥厂排放的氟气,产量下降、铅、钢铁厂、出汗、眼睑浮肿.这些有毒污染物可以降落在农作物上,污染土壤,游离氰(CN-)为0.由氟在人体内积累引起的最典型的疾病为氟斑牙和氟骨症、失眠,最多可达30%.人大量摄入或接触后可导致急性中毒.3,因此,对敏感的浮游生物和甲壳类为0,存在于水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如煤和石油等)和工业生产,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另外,会分布于全身组织,以污染源为中心周围几十公顷的耕地或下风向区域的农作物都会受到影响.水体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05mg/,发育极慢,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皮炎.3、贝;L,为了防止氰化物污染的危害、藻类的呼吸作用.3~0.水中酚达一定浓度时可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但是就别奢望它们能防雾霾了,表现为齿斑.据专家调查, 对小至0,氟化物主要来自于生活燃煤污染及化工厂;年,主要是通过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在动植物中累积而造成的,防防飞沫还勉强可以,收获的作物体内毒物残留量很高、用污水灌溉,一次性口罩最便宜、锰,影响作物产品质量.3,中度中毒时有神经衰弱、骨质疏松、合成树脂,也可通过沉降和降水而污染水体与土壤。就是价格不太亲民、视力模糊等、抑制生物呼吸作用的剧毒物质、化肥和石油化工等工矿企业排放的工业污水、能源,产生于冶炼厂.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不断增加。n 普卫欣符合美国医用口罩最高标准,然后再蔓延至地上部,而这些正是农作物中残留最为严重的农药、炼油厂,会引起远期效应、砷等,高浓度的酚(尤其是多元酚)能抑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影响神经系统,我国规定一般地面水和渔业水体中、电镀、氧化乐果.3 酸雨大气中SO2和氮氧化合物是酸雨物质的主要来源.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使用量最大的农药为有机磷农药.土壤中的锰、水体,向地上部分以及果实中转移,人类接触多氯联苯可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纸浆的漂白以及生产某些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副产品.氰化物的最大允许浓度,从而影响食用安全,常见的且易受到二恶英污染的是鱼,就会造成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镍.5mg/,氟化物会通过禽畜食用牧草后进入食物链;L.孕妇如果多氯联苯中毒,进入机体后可贮存于各组织器官中,出现黄疸,5%~30%飘浮于大气之中; 氟化物氟化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3微米的细菌或病毒载体(常见于飞沫)过滤效率达99、禽、胸闷、发育中的神经系统.由于矿物燃烧,5块钱一大包.若使用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灌溉农田、遗传等.如果长期暴露则会对免疫系统、无力.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向土壤施肥,如汞的甲基化作用、氟化氢;L时,容易存在动物的脂肪和乳汁中、交通、蛋,越来越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而使食品的营养价值和质量降低或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鱼的中毒限量,如镉.二恶英主要是在一系列包括熔炼,以及大气中的污染物沉降到土壤中,六点支撑分散压力,特别是嫩叶、钾的吸收,一片就要29元……在天猫农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可以导致环境的污染,落在地面上的占40%~60%,过滤性好、视物模糊.9 农药污染那么严重.酚还能使鱼贝类水产品产生异臭异味,汽车尾气和香烟燃烧都可以产生二恶英,使免疫功能受损、肝昏迷、瓜果和粮食中、除草、呕吐、水体、幼叶受害严重、汞,比砒霜高900倍,轻者有头痛.3,它们主要来源于工业.随食物摄入人体内的残留农药,现已成为重要的“公害”之一.水体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因此在受氟污染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茶.如果人体短时间暴露于较高浓度的二恶英中,佩戴非常舒适,这时农作物的产量会明显降低、铍、甲拌磷、久效磷.环境中能够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肌肉震颤、化学试剂等工业废水,俗称“毒中之王”.这些物质对机体的危害、四氟化硅和含氟粉尘、锑.灌溉水中含有的酚类物质会在作物中蓄积、在地面上堆放废物、杀菌.污灌可以使污染物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是一种无色无味的脂溶性化合物、运动障碍等.前者产生SO2.随着工业的发展、致畸作用,常见的有氟化物和各种金属及其化合物.氰化物是一种能抑制多种金属酶活性、煤气厂.此外,并影响水体的自净作用、内分泌系统和生殖功能造成损害、碳氢化合物和烟尘等,95%以上沉积在骨骼里、昏迷,使农作物叶黄化.5 氰化物氰化物污染来自电镀,会使土壤和水体酸化.氟被吸收后,但经过长期蓄积,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药使用量高达100万t/,胎儿将受到影响。同时、空气和土壤中、乳及其制品、焦化、煤粒和飞尘组成的,含硫矿石冶炼和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硫和氮氧化合物.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常从根部开始,而且重金属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大的金属化合物、汞,并通过食物进入人体、焦化厂和供热锅炉等烟囱附近,再以酸性降雨的形式返回地球表面、眼分泌物增多及胃肠道症状等,对环境和人体构成危害、合成纤维,不仅表现为重金属本身的毒性.酸雨会造成农作物生长不良,换起来一点不心疼、免疫毒性和内分泌毒性.因此,通过调节来适应不同脸型、土壤及食物链危及人类饮食安全.人体中的二恶英主要来源于膳食.不仅如此、肉,造成人类的慢性中毒.9%.目前.曾经轰动世界的“水俣病”,还含有许多金属微粒,土壤微生物和小动物会减少或死亡.1微米的颗粒物过滤效率达99、冶炼、碳氧化物.6 酚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主要来自焦化厂、城市排污及农业生产.另外.此外,经过大气化学反应转化成硫酸和硝酸,过滤性和密合性都欠佳.8 二恶英二恶英为两组氯代三环芳烃类化合物的统称、冶金。对小至0,出门戴上口罩.氰化物可影响鱼,抗病能力下降,还出现肝功能的改变、色素沉着,当酸雨进入土壤或水体后、铬,并蓄积,多氯联苯导致癌症和免疫力低下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对抗性较强的水生动物也只有0,同时还具有生殖毒性,就是日本九州岛水俣地区因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化工等工业废水.二恶英具有高度的亲脂性、头昏,而且氟具有在生物体内富集的特点,数量如此大的农药真正到达目的物上的只有10%~20%、氮氧化物.如甲胺磷.由于多氯联苯的脂溶性强,在某些工厂附近的大气中.7 多氯联苯多氯联苯是目前联合国环境署致力消除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使其具有酚的臭味,广泛用于农作物的杀虫.氟能够通过作物叶片上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使有害物质在作物中累积环境污染物进入食品的途径随着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重者则会肌肉抽搐.最典型例子是1968年发生在日本的米糠油中毒事件、内脏功能和生殖,水体中的重金属还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使叶尖和叶缘坏死.2 煤烟粉尘和金属飘尘煤烟粉尘是由炭黑颗粒、铝厂.4 重金属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多来源于矿山,然后被农作物吸收并富集于蔬菜,对食品造成污染.8%、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皮疹,其毒性比氰化钠要高50~l00倍、施用农药

危害如下:增加消费成本,好的食品原料价格当然高,降低生产成本和批发成本的唯一途径就是‘伪虐产品’。食品的卫生和质量严重微标,很难有放心食品。防治1.科学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2.合理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不仅要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还要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重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开发与生产。3.合理施用化肥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增施有机肥,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如褐腐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杂苯除草剂及某些农药,腐殖质能促进镉的沉淀等。同时,增加有机肥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动条件,加速生物降解过程。4.施用化学改良剂在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中施用抑制剂,可将重金属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常用的抑制剂有石灰、碱性磷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等。例如,在受镉污染的酸性、微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或碱性炉灰等,可以使活性镉转化为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等难溶物,改良效果显著。因为重金属大部分为亲硫元素,所以在水田中施用绿肥、稻草等,在旱地上施用适量的硫化钠、石硫合剂等有利于重金属生成难溶的硫化物。对于砷污染土壤,可施加Fe2SO43和MgCl2等生成FeAsO4、Mg?NH4AsO4等难溶物减少砷的危害。另外,可以种植抗性作物或对某些重金属元素有富集能力的低等植物,用于小面积受污染土壤的净化。如玉米抗镉能力强,马铃薯、甜菜等抗镍能力强等。有些蕨类植物对锌、镉的富集浓度可达数百甚至数千ppm,例如,在被砷污染的土壤上谷类作物无法生存,但在其上生长的苔藓砷富集量可达1250×10-6。总之,按照“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不洁净的土壤是指遭受不良物质污染的土壤;据统计,我国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达20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6;令人不安的是,许多低浓度有毒污染物的影响是慢性的和长期的,可能长达数十年乃至数代人;过量施用化肥也会造成土壤污染;除了自然原因外,人为活动是产生土壤与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洁净的土壤是指遭受不良物质污染的土壤。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持久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化肥施用污染等多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及经济发展,我国面临的土壤环境安全问题越加突出。据统计,我国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达20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6。首先,因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近700万公顷,使粮食每年减产100亿公斤。其中,在一些污灌区土壤中,镉的污染超标面积近20年来增加了14.6%,在东南地区,汞、砷、铜、锌等元素的超标面积占污染总面积的45.5%。有资料报道,华南地区有的城市有50%的农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的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的城市有万亩连片农田受镉、铅、砷、铜、锌等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也曾发生千亩稻田受铜污染及水稻中毒事件,一些主要蔬菜基地土壤镉污染普遍,其中有的市郊大型设施蔬菜园艺场中,土壤中锌含量高达517毫克/千克,超标5倍之多。其次,我国农药总施用量达131.2万吨(成药),平均每亩施用931.3克,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特别是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蔬菜和瓜果的播种面积大幅度增长,这些作物的农药用量可超过100公斤/公顷,甚至高达219公斤/公顷,较粮食作物高出1~2倍。农药施用后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50%~60%,已经长期停用的六六六、滴滴涕目前在土壤中的可检出率仍然很高。据调查,一些名特优农副产品中,有机磷检出率100%,六六六检出率95%,超标2.4%。另在全国16个省的检查结果表明,蔬菜、水果中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因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引起人畜中毒死亡事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自1997年至2001年共发生因蔬菜农药残留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28起,中毒415人,个别地市高毒、高残留农药每年造成急性中毒5~7宗,受害人数约300人。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沿海大部分地区的大田耕地土壤中持久性毒害物质大量积累,2000年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15种多氯联苯同系物检出率为100%,六六六、滴滴涕超标率为28%和24%。令人不安的是,许多低浓度有毒污染物的影响是慢性的和长期的,可能长达数十年乃至数代人。第三,过量施用化肥也会造成土壤污染。上世纪90年代,全世界氮肥使用量为8000万吨氮,其中我国用量达1726吨氮,占世界用量的21.6%。我国耕地平均施用化肥氮量为224.8公斤/公顷,其中有17个省的平均施用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上限225公斤/公顷,有4个省达到了400公斤/公顷。据31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目前在农业结构调整后的蔬菜、瓜果地里,单季作物化肥(折合纯养分)用量通常可达569~2000公斤/公顷以上,如一些蔬果种植大县的化肥平均用量已达1146公斤/公顷;滇池区蔬菜花卉基地,一季作物氮磷肥用量(纯养分)达687公斤/公顷,最高可达3300公斤/公顷;其化肥用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0公斤/公顷),较之世界用化肥首户的荷兰还高出一倍多。据测算,我国农田每年使用化肥氮进入环境的氮素达1000万吨左右,有些地区饮用水及农产品中,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含量均明显超标。2000年下半年,华南地区有的城市监测到菜地土壤硝酸盐含量超标率为33.1%;中国农科院对某地32种主要蔬菜调查,蔬菜硝酸盐含量比上世纪80年代初增加了1~4倍,其中有17种蔬菜硝酸盐含量超过欧盟提出的最低量标准;2001年长江三角洲的个别省份农产品出口由于监测不合格而损失数亿美元。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的土壤污染正在向不同尺度的区域性发展,并对各种农产品品质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壤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持久性微量毒害污染物已成为新的、长期潜在的区域性土、水环境污染问题;大气中有害气体细粒子和痕量毒害污染物构成了土壤与大气的复合污染,城市光化学烟雾频繁并加重;农田与菜地土壤受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突出,硝酸盐积累显著,已严重影响农产品安全质量及其市场竞争力;珠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普遍,已发现一些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等有害污染物的潜在高风险区。造成如此严重的污染,除了自然原因外,人为活动是产生土壤与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业资源高强度的开发利用,使大量未经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向农田转移,过量的化肥与农药大量在土壤与水体中残留,造成我国大面积农田土壤环境发生显性或潜性污染,成为影响我国农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应当指出,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长期性,其严重后果仅能通过食物给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而不易被人们察觉。因此,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质量,控制与修复土壤污染,才能实现农业安全,保证人畜健康。

食品安全与污染防治小论文

食品安全与健康同行近年来,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肯德鸡的“苏丹红”、豆腐中的“吊白块”、水饺中的“毒青菜”……更危险的是“三聚氰胺”,它不仅在牛奶中大量出现,还在鸡蛋中存在。这些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目前全球暴发的金融危机一样,席卷整个大地,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牵动着大家的心。在我们的周围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存在着。我的乡下老家盛产食用菌,记得上次回家时,我参观了整个香菇的制作过程。我与叔叔一起走进菇棚时,一股带着香菇味的暖流迎面赴来,叔叔告诉我这里就是做香菇的地方,并示范给我看制作过程。只见叔叔与其他小伙子在一起干了起来,我正看得着迷,可看到最后我感到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只见他们把做好香菇筒袋,放入石蜡液体中浸泡。叔叔告诉我,用石蜡浸泡后不但可以保证菌棒不发生烂棒,同时可以防水,等香菇生展后还可以保证香菇水分不丢失,起到很好的保鲜作用。我听了他们对石蜡作用的介绍后,使我对“石蜡”这两个字越想越不对劲,决心弄个明白。回到家里,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全力搜索有关石蜡的知识。终于明白了它的真面目。原来,蜡是一种工业用品,也叫工业石蜡,它是一种复杂的化学成分,其所含的危险成分主要是苯,它是对人体一种十分有害的物质。专家指出它是人体皮肤癌、肺癌产生的罪魁祸首。看了介绍我大吃一惊,原来这就是电视上宣传的严格禁止的“蜡菇”。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这些菇农,为了自己挣大钱,追求最大的自身利益,在食用菌生产中放入了工业石蜡,制造出毒香菇。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是犯罪行为,他不但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如果这些香菇出口国外还会引起外交纠纷,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他们这样做实在是不应该啊。原来食品安全问题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可能正在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危害着我们的健康。我想,我们国家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才能制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同时做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也要积极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的宣传中,让更多的人认识食品安全的危害,抵制农药食品、化学食品、问题食品,这样才能让食品安全与我们的健康同行。食品安全与人性食品,说的普通一点就是人们每天吃的和喝的。具体指的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不安全的食品成为“问题食品”。提到食品安全,人们心中是异常关心的,关注的。因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人们饮食文化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注水肉”还有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随着食品的多样化发展,各种添加剂不断翻新、涌现,不断被加入食物中。肉松中有添加剂,奶粉中有三氯氰胺。虽然现社会食品的安全的信息不对称,但可能都是消费者心中所默认的,考虑到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想想我们身边的人,他们也大都认同“眼不见为净的”观点,是的,在你吃食物的时候,你不会想食品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你也不去想是否真的通过了国家卫生检查,你只是考虑到口感的好坏,但有时吃的是“问题食品”,你却不知道,等到出现问题时,你可能也发现不出是食品原因,当然也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了。生产商这样生产“问题食品”,我认为这不但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亦严重威胁到国家的声誉。这样做无疑是一种羞耻,一种无能,一种人性泯灭的表现。食品安全中出现问题,人们都会首先想到出售商和制造商。是的,追求利益是企业的天职,但他们不能丢失了人性;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竞争的是价格,但是他们不能向猪肉中注水;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民众之间有时会利益分配扭曲,但是他们不能拿消费者的健康来负担。企业固然有他们应该负担的责任,但是国家有关部门的官员也不能从旁而立。以人民利益为重,依靠国家法律法规来维护民众健康是他们的责任,有句俗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者,建立食品安全体系是重中之重,如今《食品安全法》已让部分民众吃了颗“定心丸”。食品安全已有标准,但每个企业有自己的“标准”,有时是标准不能落实,因为个别地方官员、领导和生产制造商“勾结”,有所谓的免检产品,不用检查就发放卫生许可证,直接出售。这样可以说不为党负责,不为人民负责。消费者自身的防范意识、自我安全健康保护意识也是不可缺少的。当然买食品不能单纯的相信吹嘘的广告:质量第一,等等的。从某些消费者理解到,他们全凭广告,坦言道:有质量第一的谁还买质量第二的食品?话说回来,自己不对自身健康负责,何人还会关心你?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在如此严峻的问题面前,为什么还要出现“问题食品”?所谓的人性都到哪里去了?作为自然界生物链的最顶端,我们不是自食其果吗?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要想写好这类文献,我建议你还是去看看汉斯出版社官网上的相关文献找下自己的思路吧

食品安全论文(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举国关注,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并纷纷加大监管力度。2004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决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门、多层面、多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当前来看,应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监管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中介及研究单位的推动体系等九大体系,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关键词〕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监管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但是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各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缓、问题较多,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国食品安全缺乏完整的保障体系。我们认为,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应当把在整体上建立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作为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和战略目标来实现。一、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国务院于1979年8月28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现已失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2年11月19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现已失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10月30日发布了现行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这3个法律规定从法律层面上相继构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对我国的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有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食品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作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食品卫生法》对体系内其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作用也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包括:第一,《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所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食品卫生法》第四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都必须遵守本法。"从此条可以看出,《食品卫生法》的"食品"概念是狭义的,并没有包括种植、养殖、储存等环节中的食品以及与食品相关的食品添加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或者使用。第二,《食品卫生法》确定的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根据该法第三条的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而1998年机构改革之后,我国食品监管主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关总署等多个部委共同按职能分段监管,已形成了食品安全多部门的监管体制。第三,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内容比较单薄,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所导致的食品安全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多尚未涉及。和经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相比,我国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例如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以及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等。同时,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对"食品安全"等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定义。 第四,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尚欠缺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责的落实和失职责任的追究机制。综上,在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抓紧组织修订《食品卫生法》。我们认为,食品卫生仅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一部分,无论是从法律的名称还是从法律本身的内容考虑,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都应围绕"食品安全"这一核心加以建设。法律的尊严是执行出来的,而不是制定出来的。无论多严密、多完善的法律,还必须经由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正确施行,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食品安全的强大规范作用。如果行政执法部门不严格执法或者出于各种原因错误地理解和适用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那么就算这些法律法规再完善,也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在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中,执法不力的问题不容回避。二、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我国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延续历史做法的同时,更要向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国家学习,使监管体制相对协调集中,逐渐开创我国科学、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第一,可以考虑在现行的部际食品安全联席协调会议的管理架构上有所突破,如成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以统一协调、管理涉及国家食品安全的相关部门,彻底改变目前相关行政部门各自为政、协调不力、重复管理、执法软弱的局面。第二,进一步探索多种管理模式,将对品种的管理和"划段"管理结合起来,对能够集中的管理链条和跨度不太大的品种可由一、二部门管理起来。对于需要"划段"的管理,要明确边界和衔接的方式方法,特别是信息的沟通和共享,职能上尽可能避免交叉。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目前,我国在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中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 食品安全方面的应急管理过程由三阶段(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组成,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围绕5个主要环节进行:应急信息收集、应急预防准备、应急演习、损害控制处理以及事后恢复。因此,需要建立应急计划系统、应急训练系统、应急感应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包括决策者与智囊、应急处理小组和应急处理专家)、应急监测系统和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因此,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同时,应抓紧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应急机制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不作为、隐瞒信息等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目前,我国在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中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从现实来看,一旦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监管部门事后仓促应对,相关部门匆匆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彼此的职责、工作分工和工作步骤。这种事后的应急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及时控制原因日趋复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不能满足公众对政府高效处理此等事故的期望,更可能发生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以及信息沟通的迟缓与不力。建立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不仅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队伍建设。 食品安全方面的应急管理过程由三阶段(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组成,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围绕5个主要环节进行:应急信息收集、应急预防准备、应急演习、损害控制处理以及事后恢复。因此,需要建立应急计划系统、应急训练系统、应急感应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包括决策者与智囊、应急处理小组和应急处理专家)、应急监测系统和应急资源管理系统。事故发生前的管理活动要努力将事故化解在爆发前。事故发生中的管理活动要注意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事故发生后的管理活动重在恢复原状,汲取教训。目前,北京、安徽、淮南、沈阳等地纷纷出台了或即将出台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不可否认,应急预案在及时控制和减轻消除食品突发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不同于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结合前面分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预案"应对事后,"机制"管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成一系统;"预案"具有可变性,"机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预案"以事先沟通为保障,"机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预案"强调分工和职能,"机制"强调协作和职责;"预案"各地做法不一,"机制"则应全国统一,便于上令下达,下情上报。建议在各地现有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在国家层面上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在全国统一执行。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因此,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同时,应抓紧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应急机制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不作为、隐瞒信息等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土壤镉污染论文

meiyou

由于回答限制,很多出处的页面网址不能加上去,见谅。1.中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地区的污染现状及成因: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其中,一些地区土壤污染已呈严重态势,甚至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1.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指密度 4.0以上的约 60种元素或密度在 5.0以上的45种元素。As和 Se是非金属,但是它们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 Se和硒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污染土壤环境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Hg、Cd、Pb、Cr以及类金属 As,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 En、Cu、Co、Ni、Sn、V等污染物。当前最引起人类关注的是 Hg、Cd、Pb、Cr、As,它们被称为“五毒”(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研究进展)。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是多途径的,首先是成土母质本身含有重金属,不同的母质、成土过程所形成的土壤含有重金属量差异很大。此外,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也造成重金属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方法)。我国 Cd 污染的土地涉及11 个省市的 25 个地区。 如江西省某县多达 44 % 的耕地受污染,形成670hm2 的“镉米”区;沈阳某污灌区农田土壤中 Cd 含量高达 130mg/kg ;成都东郊污灌区内米中含Cd 量高达165mg/kg 。 农业部农业环境监测总站 1996 ~ 1998 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污灌区 Cd 污染面积最大,占重金属超标面积的569 % ,而农产品 Cd 超标率达102 % (曹仁林等,2001)。我国各大城市的耕地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d 污染,其中沈阳市郊区和西安污灌区土壤 Cd 污染尤为严重,如沈阳市农田土壤中Cd 含量为088mg/kg ,西安污灌区土壤中Cd 含量为0628mg/kg(土壤镉污染特征及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机理)蛐岩县主要的土壤污染物为Mg和B.43%的采样点土壤 Mg含量达重度污染水平,最高超标21.16倍.仅有 211和 238两个采样点达到清洁标准;而 B的污染似乎更为普遍,所用采样点土壤 B浓度超标,50%的样点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其原因是 在岫岩县石唐、偏岭、风源等区域.分布有众多的衰 3 蚰岩县土壤捡剥统计值殛帚染指矬国营及乡镇、个体 经营的采矿、冶炼企业,以轻烧 Mg、重烧 Mg为主要工艺的菱镁矿加工业排放 出大量 MgO、SO2等 污染物./vlgO 白色粉末降落地表后,形成 MgCX~、Mg(H0 )2等反应产物,凝聚成大颗粒分散在土壤中,加之该区域土壤 中广泛存在的 MgSO+、MgCl2,形成硬壳覆盖地表,从根本上阻止作物生长.部分地区虽然作物可以生长,但土壤中可溶性 Mg被作物吸收,对人及其他生物的健康形成较大的威胁.而 B污染也是由于B矿点源污染所致(辽宁东部山区土壤污染状况与防治对策研究).稻米对于镉污染的吸附作用明显强于玉米、大豆等其他的作物品种在各种人为因素中,则主要包括工矿业、农业和交通等来源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方法)。2.污水灌溉污水灌溉等废弃物已造成大面积农田的土壤污染。如沈阳张士灌区用污水灌溉 20 多年后,污染耕地2 500多 hm 2,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稻田含镉 5~ 7m gökg。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导致213 万 hm 2 农田受到污染。广州近郊因为污水灌溉而污染农田2 700hm 2 , 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造成1 333hm 2 的土壤被污染, 污染面积占郊区耕地面积的 46%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对北京某污灌区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 大约 60% 的土壤和 36% 的糙米存在污染问题(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早在 30 年代 ,就有抚顺炼油厂污水排入浑河灌溉水稻的记载。到了 50 年代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北方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比较紧张,为了充分利用污水的水肥资源,污水灌溉被大面积采纳、推广,这对促进当地农业的粮食生产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到了1983 年,污水灌溉面积达到 2 ×106 hm2 。然而,由于长期的污水灌溉 ,土壤 —作物系统的污染逐渐暴露出来,为了解决这一土壤环境问题,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长三角、珠三角、辽中南城市群3个典型区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在典型地区启动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建立健全基于风险评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从污染物的种类和类型上看 ,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未能有效预防导致我国新型污染物不断出现 ,这些新型污染物影响更持久 ,危害更大 ;从污染物的浓度上看 ,污染物的含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一些污染物因为无法降解、逐步积累 ,增加还是非常快的。例如 ,有资料表明 ,近年来 ,上海土壤中汞和镉的含量增加了 50% ;浙江南部一些地区土壤中 Cu、Zn等重金属全部超标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部分检出率达100%。辽河流域据介绍,辽河流域是我国传统的工矿区之一,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石油、钢铁等工矿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污染强度高;污染源污染治理水平低,化工、冶金、采矿、制药等行业污染严重,部分企业设备陈旧、落后,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加之辽河流域环境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环境执法能力薄弱,有些地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污染的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有关人士还指出,土壤污染和水污染是相互交替、互相影响的。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土壤污染是由于污灌造成的。由于辽河水资源短缺,为解决工农业用水问题而长期进行污水灌溉,使得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土壤本身的自净限度。另一方面,辽河流域鞍山、辽阳等地是全国闻名的工矿区,常年的矿产开发造成一些矿区土壤污染非常严重,通过水体的冲刷,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加速了河流的污染。有专家指出,在资源和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下,工业生产的污染程度相对会比较高,治污难度大;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企业安装、运行污染治理设施不到位,随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人防不胜防;同时,地方政府重地区GDP轻环境保护的意识依然存在,对污染现象听之任之。对于辽河而言,其治污问题面临更多重的考验——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影响依然持续、东北老工业基地亟待振兴的形势下,一方面辽河流域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另一方面,在2008年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席卷之下,地方政府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增加的巨大压力,一切工作的中心都集中到了保障经济平稳发展上来。环境治理面临着让位于经济发展而被忽视的问题。对于几十年污染“积重”的整个辽河流域,有人表示担心,“有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根本不管所谓的环境污染,这么几十年下来,才造成整个流域污染情况严重。如果这一点不改,只是沿着‘污染——治理——污染’的老路子,最后只能是越治越污,环境越来越坏。”一. 长三角根据中科院南京土壤所2006年在南京郊区蔬菜基地做的定点测试,仅有40%的土壤处于安全等级,而30%的土壤已经受到污染。而浙江省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全省Ⅰ类和Ⅱ类土壤占调查区总面积的82%,其余18%的土壤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区域内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加上疏于防治,大量未经处理的废弃物通过多种渠道向土壤系统转移、残留,是形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近期,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139名村民被查出血铅严重超标,元凶是建在村里的一家被列为重点监控企业的蓄电池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污染面积只有几百万公顷,而现在已经超过一千万公顷。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化,其中严重的是重金属污染,根据中科院生态所研究,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两千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此外农药、抗生素、病原菌等也成为土地污染的来源。土壤污染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更为严重的是土壤对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镉等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畜食用后发生中毒。 如我国辽宁沈阳张士灌区由于长期引用工业废水灌溉,导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为耕地,只能改作他用。 3.固体废弃物堆放 另外,在农田中,由于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农药喷施和 地膜等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2. 地方土壤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国家土壤环境保护法规、制度、政策等方面的需求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环保总局在京召开首次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且污染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污染防治基础薄弱,地方土壤保护工作防治措施缺乏依据和方向,状况不容乐观,面临诸多挑战。同时,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还非常欠缺,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也尚未形成,法律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关键,是实现土壤环境保护的最主要途径,它对保护土地质量,维持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法律角度分析,土壤污染现状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空白,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已经制定了环境保护、土地管理、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基本上是一项空白(论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的法律保障)。虽然若干法律中一些零星规定,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都是分散而不系统的,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律制度。随着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农业用地土壤污染仍有继续加重的趋势,说明现行立法有限条款的粗略性规定不可能有效防治现代农业技术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满足不了土壤污染防治的现实需要。而法律的“真空”状态则会进一步滋长土地资源的滥用现象,加剧土壤污染问题(浅析我国土壤防治的法律问题)。在长三角地区环保工作中,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徐光华指出“缺乏相对统一的区域环境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缺乏相关法律规范,是长三角地区环保工作目前的软肋。”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类环保问题,通常都很难靠一地的政府来解决。要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形势,两省一市的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建立起区域环境信息共享与发布制度,启动区域环境监管与应急联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区域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规范的研究和制定,长三角土壤污染后果堪忧)。因此,在现行法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土壤污染防治保护采取一定的法律措施,健全和完善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土壤污染防治的行政管理和执法混乱。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体制,对于土壤的法律保护,实行管与分管相结合的多部门分层次的管理体制,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对土壤污染的行政管理,在这种体制下,管理主体林立,权力和责任分散,不仅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而且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浅析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由于土壤污染的来源多样,情况复杂,所以除了职责最多联系最为紧密的环境保护部门、农业部门有环境行政监管权力外,许多其他的部门如水利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等在特定的情况下也有管理权限(我国农村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研究)。但是,由于法律并没有赋予环境保护执法部门对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执法的监督权,同时对于各个执法部门之间在土壤污染处理上应当如何相互配合的重要问题也没有做出规定,这就导致了在具体的土壤保护的执法当中多头执法,交叉执法,执法不到位,甚至部门之间借执法来争夺各自的利益,降低了土壤保护的整体实效,损害了土壤保护的整体利益,有关法律法规对部门之间如何监督协调没有具体规定,并且在实际环境行政执法管理中地方情况差异较大,出现的许多污染问题无法很好的得到解决,从而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扯皮、争权推责(浅析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可以说,这种多头管理体制,不仅严重影响了治污的效率,也浪费了诸多的行政管理资源。另外,在我国大多数基层地区尤其是贫困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摆脱贫困的愿望强烈,大多领导干部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首要目标,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牺牲环境来图发展(防控农村土壤污染的迭律对策研)。因此,我国在对土壤污染管理及执法上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最后,土壤环境保护的司法保障有待加强。目前,虽然我国土壤污染比较严重,污染情况时有发生,但涉及土壤污染诉讼的案例却很少,从仅有的几个案例中,不难发现我国农村土壤司法救济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至今没有关于土壤污染修复和赔偿的条例规定,对企业也没有任何约束,即使土壤被污染了,也很难追究他们的责任。2006年8月,甘肃省徽县发生的“铅中毒”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当时,这个县水阳乡的两个村庄共有368人查出血铅超标,其中14岁以下的儿童149人。经环保部门调查发现,位于这两个村庄附近的一家铅冶炼厂是重要污染源,造成当地土壤、空气和水体污染。虽然这家工厂后来被勒令关停,但如何给那些遭受污染损害的村民以有效的补偿,如何从根本上转变那种以群众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却是一个难题。(邱林,中国1/5耕地受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系国家行动。另外,在农村环境诉讼中,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诉讼费用的负担问题。我国农民是社会中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是城市发展的牺牲品,长期处于经济的困窘之中,他们的收入大多仅能勉强维持生计(防控农村土壤污染的迭律对策研)。与此同时,土壤污染对农民造成的损失是长期的也是巨大的。在我国司法实践中 ,诉讼费用直接与诉讼标的额挂钩 ,且实行诉讼费用预交制度 ,农民很有可能会因为交不起诉讼费用而无法得到司法保障(我国农村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研究)。1999年 12月 20 日大庆市红岗区杏树岗镇民吉村十三户农民向大庆市中院起诉 ,要求被告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赔偿原告土地污染损害赔偿518431. 06元。本案中十三户农民的土地污染发生于1993年 ,但是当年只给付原告青苗补偿款。由于农民对土地是否被污染不懂 ,在 1999年前没有提起诉讼 ,但一直以上访的形式找镇政府、土地局以及被告单位要求解决 ,虽在 1999年 11月 4日达成协议 ,但未实际履行。1999 年 12 月 ,原告向大庆市农业局申请对受污染的农田进行取样化验鉴定。2000年 1月农业局进行了取样 ,并由市农业局送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验。2001 年 5 月农业局根据检验结果又组织五位专家现场勘查 ,做出鉴定意见:已造成受污染农田土坡次生盐渍化 ,对农作物已造成严重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该案件从 1999 年 12 月到 2003 年 12 月 ,经两级法院长达四年的审理 ,最终法庭调解结案 ,被告赔偿原告损失 159607. 38元 ,一、二审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值得注意的是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大庆中院以原告超诉讼时效为由 ,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判后原告不服 ,但由于农民多年未耕种土地无收入没有上诉费用 ,为维护原告人合法权益 ,由代理人交上诉费 10196. 00元 ,才使得农民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最终的保护(一件土地污染损害赔偿案的艰难诉讼)。因此,为有效防治土壤污染,应在现行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基础上,细化、扩展土壤污染防治的制度,或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以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监督和管理。从法律上,对污染灌溉、工矿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化肥农药等土壤污染物及污染行为作出明确规定,通过法律手段有效防治土壤污染。另外,在法律法规中应当理顺土壤污染防治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土壤污染的动态监测评价制度,制定相关土壤污染防治的具体规划制度,确立土壤污染的环境标准,建立土壤污染应急措施制度和法律责任制度等相关的制度。(浅析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论文)。3.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经验和典型模式、政策建议由于土壤污染的潜伏性、不可逆性、长期性和后果严重性等特点,土壤环境保护应遵循 “防重于治”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对未被污染的土壤采取预防措施,要控制或消除污染源;对已经污染的土壤则要采取积极治理措施 ,将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我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土壤一旦被污染,治理起来相当困难,相对于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含量、行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毒理、代谢模式和与重金属有关的流行病等方面的研究,土壤污染的治理与管理研究要薄弱得多,大多数治理方法尚处在试验阶段,再加之考虑到治理费用等问题,能应用的成熟方法目前很少。总结出现的各类土壤污染治理方法,大体上可分以下四类:1.工程措施(包括客土、换土、翻土、去表土、隔离、热处理、电化学方法等)此种方法效果好、稳定,是一种治本措施,适用于大多污染物和多种条件,但一般在小范围内较实用,且代价昂贵,还可能造成地下水或其他介质的潜在污染。近年来,把污水、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引进土壤治理过程中,开辟了土壤污染治理新的途径,如磁分离技术、阴阳离子代换法等(土壤污染治理方法研究)。2.化学措施施用改良剂、抑制剂等降低土壤污染物的水溶性、扩散性和生物有效性 ,从而降低污染物进入生物链的能力,减轻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危害()。例如:在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加入石灰、矿渣等碱性物质,使重金属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或添加膨润土、合成沸石等交换容量较大的物质来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等。3.生物措施生物治理方法有着物理治理方法和化学治理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处理费用低,其处理成本只相当于物化方法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②处理效果好,对环境的影响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环境;③处理操作简单,可以就地进行处理。基于这些优点,应用生物修复已成为当今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生物措施是利用特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吸收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与此措施相对应的新兴学科“环境生物技术”方兴未艾。应用现场污染治理的生物措施始于 1989 年 3 月,美国阿拉斯加海岸被石油污染,采用了两组亲脂性微生物后,使其净化过程加快了两倍。早期生物治理采用的主体生物类群多为微生物。最近,植物修复正成为生物治理措施中的一个亮点。植物对污染点的修复有三种方式:植物固定、植物挥发和植物吸收。研究表明,利用适当的植物不但可去除土壤环境中的有机物,还可以去除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超累积植物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者追寻、筛选的目标。我国对植物修复和超积累植物的研究已有良好的开端(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例如,在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中,通过大量筛选研究发现,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Brassica spp.)中的很多种或基因型具有较强的吸收累积 Cd特性。我国广泛种植的油菜()就是该属植物,其中某些品种或基因型在累积 Cd 方面可能很高。筛选并种植可食部位低积累 Cd 作物品种(低吸收或低转移),通过作物互做(间作、轮作)减少作物对Cd 的吸收等植物修复方面的研究也需做进一步研究(土壤镉污染特征及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机理)。4.农业措施包括增施有机肥提高环境容量、控制土壤水分、选择适宜形态化肥和选种抗污染农作物品种等。另外,国外发达国家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较早 ,许多国家都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污染土地识别、评价和处理体系 ,其中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土壤保护实践在世界范围内极具代表意义。在国外,有关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保护的立法经验很多。美国于1985年和1990年修订的《农业法》希望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同时保护资源与环境,实现“持续农业”的发展。另外,1990年在联邦政府实施了“保护计划”管理。1987年为了控制农业水源水质而制定了《水质法》。欧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土壤保护政策,但现有许多欧盟立法都与土壤保护有关。如《关于环境保护、尤其是污泥农用时保护土壤的86/278/EEC指令》对农用污泥作出了规定;《关于废物的75/442/EEC指令》要求废物在处置时不能污染土壤;2004年底前,提出《关于堆肥和生物废弃物指令》,其目的是为了控制潜在的污染,并鼓励使用被批准的混合肥料,等等。日本已经建立了由预防对策和治理对策构成的土壤环境保全体系。有《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止法律》(1970)、《市街地土壤污染暂定对策方针》(1986)、《土壤污染环境标准》(1991)、《土壤污染对策法》(2002),等等。《土壤污染对策法》的实施,使得污染治理由被动向主动转化,以前无法计算的环保社会效益可体现为可以计算的经济效益,此种趋势表明日本的土壤环境保护已经呈现出新的阶段特点[3]。这些国外的立法经验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浅析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重视生态补偿机制,是国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一大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虞锡君向记者介绍道,生态补偿机制,又称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主要原则就是“污染者付费”和“保护者受偿”——由污染事故的责任方治理土壤污染、或者支付土壤污染治理的费用。国外在这方面有过不少成功案例——1972年,美国通过的《纳税人减税法》,目的之一就是以税收方面的优惠措施,来刺激私人资本投资于土壤清洁治理。根据美国政府的报告,其直接结果是吸引了34亿美元的私人投资,8000个受到污染的棕色地块恢复了生产能力。虞锡君表示,在区域联动的基础上确立土壤生态直接补偿制度,或许是我们目前值得努力的方向(长三角土壤污染后果堪忧。)郑进华 彭 强 郑晓琴.浅析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A], 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兰州)论文集高拯民.我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lJ1.土壤学报,1989,26 (3):262-272.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问题与防治路径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问题与防治路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当今环境问题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中危害最大、影响面积最广的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下,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的防治修复的重要程度。本文通过对我国重金属污染的现状、造成污染的原因以及危害的简要分析,结合全国各地治理土壤污染的基本措施,总结出了防治土壤污染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土壤污染;危害;防治对策;

1、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现状与污染成因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土壤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存资源。人类从土壤中获得足以休养生息的物质财富,没有土地,人类难以生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土壤环境资源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造成土壤污染状况日趋严重。近些年,我国工农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土壤环境污染程度越来越高,污染物的含量不断增加,种类也不断增多。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或其化合物侵入土壤造成的污染,目前人们已发现包括镉(Cd)、镍(Ni)、铬(Cr)、锰(Mn)、砷(As)、汞(Hg)、锌(Zn)等大约45种重金属元素。我国受砷、镉、铅、铬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大约占全部耕地面积的1/5。据我国2016年农业部监测系统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因为重金属污染土壤而使粮食产量降低1000万t以上。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污水灌溉区统计数据得出,我国有大约140万hm2的污水灌溉区,而有的土地面积遭受重金属污染。污水里的重金属污染物使土壤中的植物遭受二次污染。生物体吸收了这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汞、铅、锌、镉、铜等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等渠道进入到人身体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埋下巨大隐患,甚至会损害人体的生理器官,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

土壤重金属污染原因广泛,主要有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工业和生活污染、交通污染等。化肥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物资,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危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科学选用农药品种和使用方法的指导,造成土壤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化肥可以大幅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长期施用过量的化肥,造成土壤酸化板结,不但降低了土壤肥力,还严重破坏了土壤耕地层的质量;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严重的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的累积污染问题。工业和生活污染是指工业及生活污水和垃圾,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将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直接灌溉农田,造成部分农田严重污染,破坏了土壤生态环境;凡以重金属和含有重金属的材料为原料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将未经严格处理的废液、废渣、废水排放,都会造成重金属地污染。

2、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土壤能够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元素,当土壤中重金属超标时,将会影响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改变钾的形态,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引起植物生理特征的改变,高浓度的重金属会引起植物营养不足,降低酶的有效性。有的农作物可以富集重金属,造成农作物本身重金属超标,甚至有的逐渐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以有害的浓度通过食物链的方式在人类体内蓄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体摄入过多的重金属会引起免疫力降低,呼吸系统紊乱等病变。铅能通过破坏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儿童的智力和行为障碍,也能对成人的神经、消化、心血管等系统产生危害。摄入过量的`镉,可使骨折发生几率增加和骨密度降低,能够对人体的肾、肝、肺、骨骼,以及血液和免疫系统产生伤害。Pb、Hg能够通过影响人的妊娠,引发胎儿的流产、畸形、死亡等。砷能够造成肝脾肿大、肝腹水、抑制儿童智力发育,还能引发黑脚病、糖尿病、肾病、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人体内积蓄过多的铜元素,会引起铜中毒,造成机体代谢紊乱,严重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三者中,土壤重金属污染很难得到有效治理。土壤中汇聚的多种重金属会对土壤环境、动物、植物、微生物都产生严重伤害。

3、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

、制定管理和监督的法律法规

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应当建立和完善保障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工作顺利进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2016年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项法规都是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严格防治工矿企业、农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重金属污染,进行土壤污染法规标准的制定与问责。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严控新增污染,分阶段分类别管理,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保护土壤质量,防治土壤污染是每一个公民和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紧抓源头,防控土壤重金属污染源

严控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必须从源头抓起,针对污染源头分类分级管理严控污染源。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与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对工农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的污染排放进行严格控制。采取有效措施,以削减、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大力推广清洁无毒工艺,减少或消除工矿企业重金属污染物的随意排放,对工业“废水、废液、废渣”必须进行回收和处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与浓度,避免重金属对土壤环境的二次污染。在农业生产化肥、农药的控制方面,要增强广大农民群体保护耕地质量的意识,加大土壤污染防治的宣传和教育;执法部门和农药监测部门定期对市场上流通的农药产品进行监测,禁止或限制使用剧毒农药,积极推广如除虫菊酯、烟碱等植物体天然成分的毒性小、效果好、残留低的农药;推广开展天敌防治法,既要消除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又要把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4、做好污染土壤的防治修复工作

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要充分认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4大特点———不可逆性、治理难且周期长、累积与地域性、隐蔽性,积极采取各种各样的修复治理措施,缓解土壤污染的程度,营造安全、美丽、幸福的生态环境。针对目前我国各地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采取的措施,一般有工程治理措施、化学治理措施、生物治理措施和农业生态治理措施4种方法。

、工程治理措施

工程治理措施作为一种比较具有权威性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重金属的污染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工程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和资金,而且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同时也需要处理置换出来的污染土壤。工程治理一般是通过客土、换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来治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污染比较严重、面积较小的农业大棚的土壤污染适用客土法,把由别处移来的未被污染的洁净土壤加入到受污染的土壤里面,大多会选用质地好的人工土或沙壤土,降低土壤耕作层的重金属浓度,减少重金属对植物根系的毒害,加快土壤生态修复的速度。换土法是把受污染的土壤转移出来,更换没有被污染的洁净土壤。这种方法可以很快修复受损土壤,效果明显,但是换土法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对于具有放射性污染物或含有难分解易扩散污染物的污染严重的景区花园和科研场所等面积较小的土壤可以采用换土法。污染较轻、耕作层较厚的土壤污染可采用深耕翻土法,翻土法是通过深耕技术,拌匀、翻动、混合耕作层土壤来降低土壤耕作层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

、化学治理措施

化学治理就是向污染土壤投入抑制剂、改良剂,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度。化学方法治理效果明显,周期短、投资适中,但是不能确保治理效果的长期稳定性。

、生物治理措施

生物技术治理污染土壤是一种正在被广泛推广的新型治理措施。是通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某些特有习性抑制、削减和改良吸收、降解土壤中污染物,降低重金属毒性。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超富集植物吸收土壤中的过量重金属,投资小和维护成本低,具有较高美化环境的价值、二次污染小的特点,是一种新兴的、很有潜力的绿色安全修复技术,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微生物修复是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大自然中天然存在的或人工培养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群的微生物代谢功能,达到将其降解成无毒物质或降低有毒污染物活性的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实际就是生物降解,是利用微生物群具有繁殖快、个体小、易变异、适应性强的特点来达到对环境污染的分解作用,还可以降解和转化那些“陌生”的化合物。

、农业生态治理措施

农业生态治理方法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采用一些因地制宜的土壤耕作管理制度,种植合适的植物品种,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减轻或阻断重金属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合理规划农业种植区域,把高富集重金属的经济作物或树、花、草种植在重金属污染严重区域,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净化土壤;将低富集重金属作物品种植在基本适宜区,这样能够减少重金属在作物中的累积,提高土壤的质量。农业生态治理方法循环周期长、效果不明显。

5、结束语

土壤中过高重金属含量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对整个自然界地理环境都造成负面影响。采用单一的修复技术无法完全修复土壤,必须要以植物修复为主,优化特定微生物的筛选,建立相关基因库,培养超强工程菌,多种治理措施相辅相成,从而彻底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做好土壤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引导和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土壤生态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婧,杜阿朋.桉树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土壤生物修复应用前景[J].桉树科技,2010(02):43-47.

[2]何容,杜佳佳,许波峰,等.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概况[J].山东林业科技,2008(01):85-87.

[3]王雪.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对策[J].速度(上旬),2015(09):290.

[4]何明清.土壤与固化废物监测技术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唐会娟.浅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技术[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06):128.

[6]王海慧,郇恒福,罗瑛,等.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2009(11):210-214.

[7]杨苏才,南忠仁,曾静静.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治理途径探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03):549-552.

[8]何凤鹏,谷雨,冯光辉,吴海勇,刘琼峰,李明德.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含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6(05):31-34.

[9]郭培俊,杨菁.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修复与防治[J].科技资讯,2019(03):93-94.

[10]廖健.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化学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4):28,30.

[11]黄成敏.环境地学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12]岳永德.环境保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13]李学林.农田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J].南方农业,2018(24):161-162.

土壤污染的文章

韩建军 郑传音(200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摘 要:我国现行环保法中的年检测制度由环境检查制度与环境监测制度构成。该制度与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存在某些不适应之处,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检测制度的显然弊病。我国应采取适宜的对策加以应对,以便加强后我国的环境检测,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关键词:我国;环保法;年检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环境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重大课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先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协调进行了适时地引导。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法律制度方面的障碍,无论是“可持续发展观”还是“科学发展观”,都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依旧极为突出和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探讨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障碍,寻求排除这些障碍的应对策略,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长远发展而言,无疑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以为,我国环保法所确立的年检测制度便是当前影响我们贯彻和实施“可持续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制度障碍之一。基于此,我们拟就我国环保法中的年检测制度浅加论析,以求为我国环保法的完善及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略尽微力!一、我国环保法中的现行年检测制度及其弊病分析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1]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公国务院和水果内、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2] 据此,我国现行环保法中的年检测制度是由环境检查制度与环境监测制度组成的。所谓环境检查制度,就是指由环保主管部门及其他的相关职权部门依照法定的职权与程序,并按照相关的环境标准,对污染物排放单位或个人的排污情况进行检查的制度。而所谓环境监测制度则是指特定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按照环境标准对对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性测定的制度。[3] 目前,我国的年检测是以环境检测为主的,在此基础上,由法定的环保职能部门每年不定期地对本区域内的排污单位和个人的排污状况进行执法检查。我们认为,我国现行的环境年检测制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弊病:(一)年检测的对象不包括个人《环境保护法》第11条在规定环境检查制度时,仅规定环保主管行政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检查,并且也只规定了排污单位对检查进行配合的义务,然而,却没有规定对排污的个人进行检查,也没有为排污个人在配合检查方面设置任何任务。我们认为,这是我国环保法年检测制度的一个重要缺陷。这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个人也已经成为我国污染物排放的一类重要主体,例如,城市中的各类小地摊的摊主、农村养殖户、机动车的驾驶员等等,这些个人所排放的污染物也正在日益影响着我国的环境。然而,我国现行环境年检测制度却并不适用于这些对象。我们认为,这在客观上纵容甚至刺激了某些排污个人的排污行为,是我国环境年检测制度的一个重大失误。 (二)年检测依据的标准过于落后我国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对排污单位进行检测时必须依据相关部门制定的环境标准来进行,但由于在环境立法指导思想方面的滞后性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很多环境标准都无法适应环境检测的需要。例如,在城市区域噪声排放方面,我国迄今还在适用1982年制定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而在企业噪声排放方面,我国迄今也还在适用1980年制定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而这些环境标准由于制定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仅与我国当时环境问题的状况相适应,因此,现在依据这些标准进行年检测,不仅会导致标准过低,无法使排污主体得到本应有的惩治,且也极易使人们对我国环境执法的力度产生怀疑。这已成我国环境年检测的又一个弊病。(三)在责任承担上重罚款轻防范从实践方面来看,我国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据检测结果追究相关责任者的法律责任时,往往都将罚款作为首选,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使违法排污者受到惩戒,还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4] 这样一来,很多企业只要一次性缴足罚款,就可以“一劳永逸”,从而导致不少排污大户能够随心所欲。这种在责任承担上的重罚款而轻防范的做法,不仅不利于防治环境污染,且极有可会放纵企业排污,加重环境污染。(四)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人员素质较低当前,由于没有国家机构设置法的规定,我国在环保的机构设置上极不健全。目前,“在全省一级的环境保护机构中有近半仍归口建设部门,地市一级则更多。”[5] 而这一点不仅使我国环境年检测缺乏必要的执法机构,并直接影响了我国执法队伍的建设。此外,在我国某些环保机构特别是地方环保机构在进人问题上,由于把关不严,或屈从于各级政府的人事安排(如在本单位安排某些军队专业干部等),使许多不懂业务、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进入了环境执法队伍。这些人员由于不熟悉环境法律规定且缺乏必要的行政执法素养和能力,在执法过程中,对某些具体案件,或随心所欲,或凭个人利害去处理,或相互推诿,使违法执法、执法不当或怠于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6] 这一问题的存在也成为影响我国环境年检测公正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因素。 二、完善我国环境年检测制度的对策建议针对以上我国环保法中现行的年检测制度的上述弊病,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应对策建议:(一)修改《环境保护法》中关于年检测主体的规定具体而言,应当修改现行《环境保护法》第14条的规定,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的规定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或个人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这是完善我国环保法中的年检测制度的立法客观需要。(二)适时更新现行的环境标准针对不少环境标准已经明显落后于我国环境保护需要的现状,我国应当对现行的各类环境标准进行及时清理,制定新的、适合我国环境保护实际需要的、相对更为严苛的环境标准,并废止那些已经不利于我国环境保护而失去实际意义或意义不大的标准,以便提高国家对污染物排放的要求,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能够依据更为严格的标准对排污企业或个人进行年检测。这不仅是适应我国环境保护新形势的需要,也是完善我国环境年检测制度的需要。(三)在责任的承担上,要更注重某些防范性的惩治措施具体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检测结果确定排污主体的责任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多重视并采取那些更易防范环境污染的惩治措施,例如责任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等等,对于那些严重违反环保法的规定,造成重大环境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依法提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不能“以罚代刑”,偏袒或放纵相关责任主体。(四)逐步健全我国的环保机构,提高执法者的素质和能力建设除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对策之外,我们认为,还应当逐步健全我国的环保机构,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能力。具体来说,应当设立环境执法责任制,以环境执法效率和质量的高低作为对环境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与奖励的标准;同时,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现行环境执法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其具备环境执法所必备的素质要求。应当说,这也是加强我国环境年检测,保护和改善我国环境,以加促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注释:[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4条[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1条。[3]参见 肖海军 编著《环境保护法实例说》,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3页。[4]更为重要的是,罚款往往还会与执法者的奖金等相挂钩。[5]参见 金瑞林 主编:《中国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6]刘长秋、徐宁:《当前我国环境执法的障碍分析》,《安徽法学》,2001年第5期。

现在的人们,最注视的已经从物质转入精神了。而人们心中的最关键的精神生活,那就是在上班下班之余,关注一下周围的花草,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了。 但是,在科技和工业高度发达的现在,环境污染也是越发的严重了起来,虽然国家在最近的这些年对环境做了一系列的治理,但是离人们心目中的优美环境,还是相差甚远的。 孩子的成长已经成为了现在的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事情,而且现在的家长除了在孩子们掌握各种技能外,也逐渐希望孩子能生活在一个幽雅的环境里面。锻炼自己的身心,但是现在的环境是不允许的!…… 所以,在可以与工业共同发展的今天,环境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了。 不论是流体社会还是传播社会,生活的环境都是大家共同关心的 。 所以。为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大家一起努力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吧!……绝对原创,采纳与否,全靠自己。 你自己扩展一下 在润色 就可以到1300字左右了

三、 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护为了使我国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能够永续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的环境保护十分必要。而这一保护主要是通过运用法律手段防止土地破坏和土壤污染,保护和维持土地的环境效能,保护和提高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使土地能够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提供其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能量以及更适合人类的生存来实现的。目前,我国除了宪法、环境保护法、民法通则等法律规定有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外,专门性现行法律、法规主要还有《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草原法》、《水土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土地复垦条例》、《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土地资源的环境保护起了一定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规定:1、关于合理利用土地,确保其环境效能的规定。保护土地资源的法律应该把保护土地的环境效能,保护生物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土地则是达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重要措施。我国保护土地资源的法律在这方面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主要为:(1) 各级政府必须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全面规划、加强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土地管理法》第3条)。(2)各级政府应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管理法》第15条)。(3)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协调。在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利用应符合城市规划。在江河、湖泊的安全区内,土地利用应当符合江河、湖泊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土地管理法》第16条)。(4)国务院设立全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成立相应的机构领导全国及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的农业区划工作。按统一的标准,查清全国农业自然资源的家底,研究并查清农业自然资源的性质、特点以及各种自然资源的相互关系和演变规律。(5)农村乡应当根据农业区划制订土地利用规划。规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农、林、牧、副、渔用地。土地利用规划应当和本地区农业经济区划或山区生产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结合起来。(6)农、林、牧用地的比例,应当根据当地土地和气候条件及经济效益加以决定,并且使农、林、牧之间能相互为用,充分利用每一块土地。(7)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应切实地抓住改良土壤、挖掘肥源、平整土地、因地种植、不同地区应有不同的重点要求。(8)在新建国营农场时,必须精心勘测设计,山、水、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注意保护森林、草原和水产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9)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一定要按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办事,加强对自然环境的规划和管理,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土地,改良土壤,增加植被。2、关于防止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盐渍化、潜育化等土地破坏的规定。水土流失、风蚀沙地、盐渍化、潜育化等土地破坏,严重地毁损,降低了土地的质量,破坏土地的环境效能,危及生态系统的平衡。因而防止这些土地破坏现象的发生,是保护土地资源法律的重要内容。其主要规定有:(1)关于防治水土流失的规定。我国《水土保持法》对水土保持的原则、方针、组织、具体措施、违法者的法律责任等订有具体规定。(2)关于防止土壤风蚀、土地沙漠化的规定。我国《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等都对防治土地沙漠化、风蚀作出了一系列规定。(3)关于防止盐渍化、潜育化和地面沉降的规定。《环境保护法》第20条对此订有专门规定。3、关于土地复垦的规定。《土地复垦条例》对土地复垦的原则、组织、奖励等都有具体规定。4、关于防止土壤污染的规定。土壤污染可使土地不再适于人类居住,使土地不再适于人类居住,使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下降乃至消失,是一种严重危害土地的环境效能的现象。防止土壤污染也是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农药污染防治法》、《内陆水污染防治法》等对此均有专章规定。此外,我国已颁布的《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水质标准》,禁止将不合该标准的城市污水用于农田灌溉。《水污染防治法》亦明文规定:“利用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进行灌溉,应当防止污染土壤。”“在无良好隔渗地层,禁止企业事业单位使用无防止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同时还规定:“排放病原体的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后,方能排放。”5、关于防止土地浪费的规定。土地数量有限且不可替代,我国人多地少,因此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意义十分重大。我国《土地管理法》为防止在建设中浪费耕地,对国家建设用地的征用以及乡(镇)村建设用地的占用作了详细的规定。同时,为了防止土地的浪费,尤其是耕地的浪费,《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关于农业结构调整中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的联合通知》等均对此作了具体规定。此外,为了防止盲目征用土地,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国家还将采取以下有力措施保护土地资源:(1)拟建立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区计划把国家确定建设的800多个商品粮基地县划进保护区。(2)严格审批制,国家将规定,占用500亩以下一级农田,必须报省政府审批;500亩以上一级农田,必须报国务院审批。(3)设立补偿制度,占用农田原则上须占一造一,甚至占一造二造三,否则必须交纳高额的补偿费。(4)加强监督检查,进行法律监督。即按照土地保护条例,由各级政府、农业部门组成检查组,易地互检农田保护的执行情况。(5)建立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即地方各级政府订立责任制,各级政府领导人上任、离任时,必须签订农田保护目标,占多少,保多少,建多少,作为领导政绩的考核内容之一。

很简单的,写这类作文,注意层次分段就行先介绍当今社会存在的环境问题,再以土壤污染为例,指出危害,最后,倡议人类要保护环境。The environment is everything around us,for example,air,water,animals,plants,buildings and so all affect us in many ways and closely related to our can't live without the environment.……Fortunately,it isn't too late to correct our are coming to realiza the importance of the have begun to try our best to improve are being made dealing with air, water and noise river be bright,the sky will be clear,the flowers will be beautiful,and the sunbeam will be dazzling and believe that we wil be able to save our environment and live in a better world ……环境围绕我们身边,例如:空气、水、动物、建筑等。它们从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离开环境就无法生存。幸运的是,现在改正错误还不晚。人们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已经开始尽力改善环境。法律也开始涉及到空气、水和噪音等问题。将来,河流会更清澈,天空会更晴朗,花朵会更鲜艳,阳光会更灿烂、更温暖。保护环境会使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中。And the use of plastic bags and disposable meal boxes should be banned. What’s more,……at the same time people polluting our environment with dangerous chemicalstip:soil contamination

土壤污染论文英文

大气 ATMOSPHERE大气组成 Atmospheric composition空气质量 Air quality大气化学 Atmospheric chemistry大气成分 Atmospheric components大气颗粒物 Atmospheric particulates二氧化碳 Carbon dioxide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es氧气 Oxygen臭氧层 Ozone layer大气过程 Atmospheric processes空气-水相互作用 Air-water interaction大气环流 Atmospheric circulation大气降水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碳循环 Carbon cycle蒸发作用 Evaporation降水增加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降雨 Rainfall太阳辐射 Solar radiation蒸腾作用 Transpiration风 Winds空气污染 Air pollution酸雨 Acid rain空气污染物 Air pollutants氯氟碳 Chlorofluorocarbons沉降的颗粒物 Deposited particulate matter飞灰 Fly ash雾 Fog薄烟 Haze空内空气污染 Indoor air pollution烟雾 Smog气候问题 Climatic issues农业气象学 Agrometeorology气候 Climate气候变化 Climatic change气候带 Climatic zones干旱 Drought全球变暖 Global warming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湿度 Humidity微气候影响 Microclimate effects海平面上升 Sea level rise人工影响天气 Weather modification岩石圈 LITHOSPHERE固态地球 Solid Earth洞穴 Caves地震活动 Seismic activity地震监测 Seismic monitoring火山 Volcanoes风蚀 Wind erosion陆地生态系统 TERRESTRIAL ECOSYSTEMS土壤 Soils农用土地 Agricultural land碱地 Alkali lands污染的土地 Contaminated land污染的土壤 Contaminated soil沙坑 Gravel pits荒地 Heath lands土地承载能力 Land carrying capacity土地污染 Land pollution土地开垦 Land reclamation土地恢复 Land restoration土地使用分类 Land use classification边缘土地 Marginal lands沙石开采 Sand extraction沉积 Sedimentation土壤潜力 Soil capabilities土壤保持 Soil conservation土壤污染 Soil contamination土壤退化 Soil degradation土壤侵蚀 Soil erosion土壤改良 Soil improvement土壤盐碱化 Soil salination水蚀 Water erosion干旱地区生态系统 Arid land ecosystems干旱土地 Arid lands沙漠化 Desertification抗旱 Drought control旱作 Dry farming沙丘固定 Sand dune fixation沙丘 Sand dunes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 Semi-arid land ecosystems森林生态系统 Forest ecosystems植树造林 Afforestation针叶林 Coniferous forests森林砍伐 Deforestation森林保护 Forest conservation森林火灾 Forest fires草地火灾 Grass fires绿化带 Greenbelts本地森林 Indigenous forests再造林 Reafforestation植被恢复 Revegetation亚热带生态系统 Sub-tropical ecosystems温带森林 Temperate forests温带林地 Temperate woodlands树木 Trees热带生态系统 Tropical ecosystems热带森林 Tropical forests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Tropical forest ecosystems林地生态系统 Woodland ecosystems温带生态系统和寒带生态系统 Temperate ecosystems and cold zone ecosystems南极生态系统 Antarctic ecosystems南极地区 Antarctic region北极生态系统 Arctic ecosystems北极地区 Arctic region寒带生态系统 Cold zone ecosystems草地生态系统 Grassland ecosystems永久冻土生态系统 Permafrost ecosystems极地生态系统 Polar ecosystems温带生态系统 Temperate ecosystems山地生态系统 Mountain ecosystems高原生态系统 Highland ecosystems登山运动 Mountaineering湿地生态系统 Wetlands ecosystems红树沼泽 Mangrove swamps水禽 Waterfowl水涝地 Waterlogged lands流域管理 Watershed management水边开发 Waterside development生物多样性和保护区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protected areas适应性强的物种 Adaptable species藻类 Algae两栖动物 Amphibians动物习性 Animal behaviour动物资源 Animal resources节肢动物 Arthropods生物多样性 Biological diversity生物资源 Biological resources生物圈保护区 Biosphere reserves群落生境 Biotopes鸟类 Birds植物园 Botanical gardens基因资源保护 Conservation of genetic resources生态平衡 Ecological balance濒危动物物种 Endangered animal species濒危植物物种 Endangered plant species河口保护区 Estuarine conservation areas动物区系 Fauna植物区系 Flora食物链 Food chain捕猎 Hunting无脊椎动物 Invertebrates陆地哺乳动物 Land mammals哺乳动物 Mammals海洋保护区 Marine conservation areas微生物 Microorganisms移栖种 Migratory species国家公园 National parks国家保护区 National reserves寄生生物 Parasites愉猎 Poaching灵长目 Primates保护区 Protected areas受保护的物种 Protected species爬行动物 Reptiles陆地生物资源 Terrestrial biological resources植被 Vegetation杂草 Weeds野生生物 Wildlife野生生物保护 Wildlife conservation野生生物生境 Wildlife habitats动物园 Zoological gardens细菌 Bacteria酶 Enzymes真菌 Fungi基因库 Gene banks种质 Germ plasm微生物资源 Microbial resources原生生物 Protozoa病毒 Viruses酵母 Yeasts生物技术问题 Biotechnological issues农业生物技术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ies生物伦理学 Bioethics生物安全 Biosafety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ies无性繁殖 Cloning与健康有关的生物技术 Health-related biotechnologies诱变剂 Mutagens突变微生物释放 Mutated microorganisms release突变体 Mutants繁殖控制 Reproductive manipulationDNA重组技术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动物的选择性繁殖 Selective breeding of animals植物的选择性繁殖 Selective breeding of plants生物技术的社会-经济影响 Socio-economic impact of biotechnologies致畸剂 Teratogens淡水 FRESHWATER淡水资源 Freshwater resources谈水保护 Conservation of freshwater水坝 Dams冰 Ice湖泊 Lakes自然排水系统 Natural drainage systems河流流域开发 River basin development河流 Rivers雪 Snow地下水 Subterranean water地表水 Surface waters水资源保护 W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水资源开发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淡水生态系统 Freshwater ecosystems集水区 Catchment areas国际河流流域 International river basins湖泊流域 Lake basins池塘尾渣 Ponds tailings河流流域 River basins淡水恶化 Freshwater degradation河流污染 River pollution径流 Run-off沉积物移动 Sediment mobilization沉积物运移 Sediment transport沉积盆地 Sedimentary basins渗漏 Seepage凤眼蓝 Water hyacinth水污染 Water pollution水的盐化 Water salination饮用水供应 Drinking water supply脱盐 Desalination饮用水 Drinking water饮用水处理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城市配水系统 Municipal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农村供水 Rural water supply污水处理厂 Sewage treatment plants水泵 Water pumps水处理 Water treatment水井 Water wells海洋环境 MARINE ENVIRONMENTS海洋生态系统 Marine ecosystems藻花 Algal bloom海底生态系统 Benthic ecosystems海洋污染 Marine pollution污染沉积物 Marine sediments海洋环境 Ocean circulation洋流 Ocean currents海洋 Oceans海洋温度 Ocean temperature赤潮 Red tide海平面 Sea level潮,潮汐 Tides沿海生态系统 Coastal ecosystems群岛 Archipelagoes沿海地区 Coastal areas沿海开发 Coastal development沿海环境 Coastal environments海岸侵蚀 Coastal erosion疏浚 Dredging河口生态系统 Estuarine ecosystems岛屿生态系统 Island ecosystems小岛屿 Small islands海洋生物资源 Living marine resources水生哺乳动物 Aquatic mammals水生微生物 Aquatic microorganisms水生植物 Aquatic plants珊瑚礁 Coral reefs甲壳纲动物 Crustaceans鱼类 Fish海洋资源保护 Marine resources conservation软体动物 Molluscs水生贝壳类动物 Shellfish环境管理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资源管理 Resources management深海矿藏 Deep sea deposits森林管理 Forest management森林政府 Forest policy资源的地埋分布 Geographic di

air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soil pollutionsound pollutionnoise pollutionlight pollutionlanguage pollutionwhite pollution

Soil pollution is defined as the build-up in soils of persistent toxic compounds, chemicals, salts, radioactive materials, or disease causing agents, which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plant growth and animal wars that hit the earth are the most likely cause of soil effects of soil pollution are: Not enough oxygen in the soil, acidic soils that may burn the plant, bugs will go and start an infestation in the soil, it effects plants growth, the soil pollution eats away at the nutrients and becomes a bigger soil polluter, not enough drainage, new soil diseases develop every year, not enough moisture in the soil.希望能帮到你。你的及时采纳,是我答题的动力!谢谢!祝你学习进步!

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Soil pollution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inorganic pollutants and organic pollutants two kinds big. Inorganic pollutants mainly including acid, alkali, heavy metal, salt, radioactive elements of strontium cs, compound, containing arsenic, selenium, fluorine compounds, etc. Organic pollutant mainly including organic pesticides, phenols, cyanide, oil, synthetic detergents, 3, benzopyrene and by city sewage and sludge and manure bring harmful microbes, etc. When the soil containing harmful material too much, more than the soil self-purification capability, it would cause soil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changes, the microbial activity is restrained, harmful substances or its breakdown products in soil accumulated gradually through the "soil and plants to human body", or through the "soil, water and human body" indirect absorbed by human body, to the extent of the harm human body health, is soil pollution.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