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见刊周期

发布时间:2024-06-28 13:20:58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见刊周期

从读研到读博,一直关注《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也就是《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所以对期刊比较了解,说说我对这个国内有色金属材料方面刊物的认识:1.首先,请版主更新一下本刊物的相关介绍。该刊从2010年开始就是单月刊了,而且最近几年,大部分稿件都是免收版面费的(这在国内金属材料方面的优秀期刊中算是个惊喜),当然具体的内容还是要电话咨询一下(073188830949)。审稿周期大概是三个月,在国内算是比较厚道的了。2.该刊物最近几年的影响影子有比较大的增长,目前SCI的影响因子是,而且未来应该还会不断提高。可能是因为刊物的要求在不断提升而且投稿量越来越大,发现目前的投稿录用率很低,完全不是上面介绍的100%。按经验初审淘汰率就达到60%,牛逼!奉劝想灌水的同行就不要尝试了。3.按个人的投稿经验,目前从投稿到初审10天,外审2个月左右,从投稿到接收3个月,从投稿到出刊12个月。 总的来说,该刊物是国内材料科学方面优秀的国际期刊,审稿速度也算快,免收版面费但拒稿率较高。

不容易。从投稿到初审10天,外审2个月左右,从投稿到接收3个月,从投稿到出刊12个月,所以不容易。《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中南大学承办的,以有色金属领域科研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的综合性高级学术刊物。

您是问多久发行一次吗?一个月发行一次。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创刊于1991年10月,1991到1999年为季刊,2000到2003年为双月刊,2004年起改为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属于什么期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是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只是个普通的杂志,并不是学术期刊。《中国有色金属》杂志辟有“行业要闻、特别策划、焦点透视、专家视点、记者调查、封面报道、本刊特稿、行业论坛、科技前沿、市场观察、协会通讯”等栏目。该杂志内容丰富,编排新颖,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是的,在国内学术期刊是较高档次的。《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的源期刊,已被美国《工程索引》(核心库)、美国《化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金属文摘》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钛金属

1975-1978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铸造专业获学士学位1978-198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铸造专业获硕士学位1981-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铸造专业获博士学位1985-198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工艺系讲师1987-199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工艺系副教授1994-199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工程系教授1999-目前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学科通讯评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全国铸造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市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通讯评委;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杂志编委;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委。 他对稀土及钛硼在铝合金凝固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盐类细化剂在熔体中的富钛区物理模型,对异项形核理论有所发展。其次,建立了稀土铝合金强度极限与二次枝晶间距之间的数学关系,并发现了铈对铝合金液、固相线的影响,以及新的 AL3CU4CE相。发表论文20余篇。他的研究工作在学术上已达到国际水平。在改进铸造铝合金组织及性能方面已生产积极效果,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134篇[1]徐丽娟;于宏宝;黄玉东;肖树龙;陈玉勇;.牙科用Ti-Cr合金的显微组织及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S1)[2]赵而团;孔凡涛;肖树龙;陈艳飞;陈玉勇;.IMI834高温钛合金熔模铸造充型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S1)[3]陈艳飞;陈玉勇;田竟;肖树龙;徐丽娟;.离心熔模精铸TiAl合金与ZrO_2型壳的界面反应[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S1)[4]孔凡涛;张树志;陈玉勇;.Ti-46Al-2Cr-4Nb-Y合金的高温变形及加工图[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S1)[5]杨非;陈玉勇;孔凡涛;肖树龙;徐丽娟;.包套锻造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S1)[6]肖树龙;于宏宝;韩杰才;徐丽娟;陈玉勇;.机械合金化与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Cr,Nb,B,Ta)合金[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S1)[7]陈玉勇;杨非;孔凡涛;肖树龙;.Constitution modeling and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yttrium bearing TiAl alloy[J]Journal of Rare ,(02)[8]王录才;陈玉勇;游晓红;王芳;武建国;.三明治复合结构泡沫铝的制备及界面组织分析[J]粉末冶金技术.2010,(06)[9]朱洪艳;吴宝昌;张东兴;李地红;陈玉勇;.孔隙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层合板层间剪切疲劳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10,(06)[10]杨非;陈玉勇;蔡一湘;孔凡涛;肖树龙;.β型γ-TiAl合金的制备及其反常屈服行为研究[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0,(04)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 共32篇[1]陈玉勇;孔凡涛.含元素钇的TiAl金属间化合物板材的制备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08-08[2]孔凡涛;陈玉勇.叠层轧制-扩散复合制备钛合金/TiAl合金复合板材的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08-08[3]孔凡涛;陈玉勇;杨非.三维网状结构Ti2AlC增强的TiAl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08-08[4]陈玉勇;孔凡涛.一种用元素粉末制备TiAl合金复合板材的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08-08[5]孔凡涛;陈玉勇.一种预合金化粉末制备TiAl合金复合板材的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08-08[6]陈玉勇;田竞;孔凡涛;卢玉红;陈艳飞;王惠光;肖树龙;徐丽娟.铸造钛及钛铝基合金陶瓷型壳的背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01-09[7]陈玉勇;田竞;卢玉红;孔凡涛;王惠光;刘志光;肖树龙;徐丽娟;陈艳飞;周浩.铸造钛及钛铝基合金多孔陶瓷型壳的制备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01-16[8]刘志光;张玉梅;陈玉勇.钛/羟基磷灰石生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02-20[9]李庆春;陈玉勇;李战江.铝-钛-硼-稀土中间合金及熔制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1990-02-14[10]陈玉勇;贾均;马顺龙.一种氯化稀土变质剂[P]..哈尔滨工业大学.1990-10-17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 共6篇[1]李培杰;陈玉勇;贾均;.一种新型铝合金熔剂喷吹综合处理技术的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1992-04-01[2]许庆彦;李庆春;陈玉勇;.多孔铝合金的成形工艺理论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3]陈玉勇;.钛合金及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04-10-01[4]陈玉勇;肖树龙;李宝辉;司玉锋;.铸造钛合金及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2004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2004-10-01[5]孔凡涛;陈玉勇;田竞;陈子勇;韩杰才;.钇对Ti-43Al-9V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A].第九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会议专刊论文集.2004-06-30[6]徐丽娟;肖树龙;陈玉勇;.Mo含量对牙科用Ti-Mo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⑸.2007-11-01承担国家科研项目 共1个[1]陈玉勇;.快速凝固TiAl-Cr-Nb-Y合金结构特征与组织性能的研究[A].哈尔滨工业大学;.项目经费 30万元.2006-03-27.资助文献数 2 篇

你的问题在这里可能是找不到答案的 【太专业了】 提供一个我个人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案供参考:我会在TC18适用范围内找出个产品,以该产品的需求强度和操作温度作为第一阶段实验值,再由实验结果作调整比如说我要用TG6来作为发动机材料,发动机必须满足 800 ℃, 500MPa的条件,所以我将800 ℃, 500MPa定为实验条件。【参考建议】相关实验方法可依循一. 蠕变持久试验机适用试验方法标准1. 国家标准GB/T2039-1997《金属拉伸蠕变及持久试验方法》2. 航空工业标准HB5195-96《金属高温拉伸持久试验方法》一般将蠕变应变的控制在以下 【不是很正确印象有看过一篇paper 是这么写的,很抱歉不记得是哪一篇了】 节录【显微组织对近α型TG6 钛合金高温蠕变变形行为的影响】的试验方法:在RDW30100 型电子式蠕变持久试验机上测试了TG6 钛合金在600 ℃, 200MPa 条件下的蠕变性能,试验采用圆柱试样,工作部分直径为16 mm,标距长50 mm,采用自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应变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根据曲线的斜率计算出稳态蠕变速率(最小蠕变速率)。在Philip Quanta−600 型扫描电镜上进行TG6钛合金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分析。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预祝研究成功。提供几篇最近曾看过的期刊论文【仅供参考】 TC18钛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与热处理制度的关系 材料研究学报2009年第1期 中文摘要: 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两阶段退火热处理制度的三个温度阶段对TC18钛合金性能、组织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合金热处理温度变化对总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可通过提高中温温度、降低低温温度来提高合金的强度,降低高温温度、提高低温温度可改善合金的塑性,通过降低高温温度或中温温度可提高合金的冲击韧性,显微组织分析表明,TC18钛合金的强度主要受未转变β组织及在其上产生的次生αs相的总的含量、次生αs相的含量、形状的控制;合金的塑性受初生αp相形状及次生αs相的数量、形状控制;合金的冲击韧性受初生αp相的含量及形状控制.TC18钛合金热压参数对流动应力与显微组织的影响 材料工程2010年第1期 作者: 沙爱学 李红恩 中文摘要: 通过在700~950℃和应变速率~50s~(-1)条件下的热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TC18钛合金应变速率、变形温度对变形抗力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变形温度或降低应变速率,可显著降低TC18合金变形过程中的真应力,与单相区相比,两相区变形抗力对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在α+β区变形时,α相和β相都参与变形,球状初生α沿形变方向略有拉长,β相沿金属流动方向形成纤维组织;β相变点以上温度变形时,β相沿金属流动方向呈纤维状分布,在950℃可以观察到再结晶的等轴β晶粒.两种典型热处理工艺对TC18钛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钛工业进展2009年第6期 作者: 韩栋 奚正平 卢亚锋 张鹏省 杨建朝 毛小南 中文摘要: 采用两阶段退火和固溶强化两种典型的热处理制度,通过力学性能检测、显微组织分析和XRD物相分析,系统研究了整体热处理工艺对TC18钛合金大型锻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阶段退火态的组织不仅满足强度和塑性匹配,而且断裂韧性KIC值可达75 Mpa•m1/2;固溶强化热处理后的组织虽具有比前者更高的强度,但塑性损失较大,断裂韧性KIC值较低.BT18y钛合金等轴组织与全片层组织的室温拉伸塑性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第5期 作者: 杨义 黄爱军 徐峰 李阁平 中文摘要: 测试了两种温度固溶后锻态(BT18y)钛合金棒的室温拉伸性能。 利用金相显微镜、 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该合金的室温拉伸塑性与显微组织的关系。 结果表明: 经920 ℃、 2 h空冷处理的材料为细晶等轴组织, 变形时晶粒间的协调性好, 具有优良的室温拉伸性能, 塑性尤其突出; 经1 020 ℃、 2 h空冷处理的材料为具有晶界α相的粗芯片层组织, 在拉伸变形时, 同时要求相邻晶粒之间、 晶粒内部的相邻α片束团之间相互协调, 增加了塑性变形的阻力, 但残余β相使得材料保持了一定的塑性。 多个视角观察表明: α片束团表现出了方向性, 与拉伸轴夹角较小的片束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 与拉伸轴夹角较大的片束内的β相中间层是拉伸时裂纹的优先形成区。 BT22钛合金及其大型锻件的研究进展 材料导报 2010, 24(3)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710016作者: 韩栋 张鹏省 毛小南 卢亚锋 奚正平 杨建朝 HAN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BT22合金及其改型合金的应用现状,归纳介绍了BT22合金的锻造加工及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BT22合金在两相区低于β_转15~50℃的温度范围内多火次锻造,每火次变形量不低于60%.通过严格控制变形速率和终锻温度可制备出组织均匀、晶粒细小的锻件,经两阶段整体热处理后可获得强度、塑性和韧性的最佳匹配.针对我国的研究现状指出了BT22合金大型锻件制备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BT22钛合金简介 热加工工艺 2009, 38(1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陜西,西安,710055;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钛合金研究所,陜西,西安,710016)作者: 罗雷 毛小南 杨冠军 牛蓉蓉 摘要:介绍了一种高强高韧的钛合金新材料(BT22)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并列出了该合金的合金成分、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合金相变以及热处理工艺. BT22钛合金固溶冷却过程中温降特性分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0年02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吴晓东 葛鹏 杨冠军 毛小南 周伟 冯宝香 【摘要】: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BT22钛合金固溶热处理后降温阶段温度场进行仿真,并绘制热处理工件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分布等值图,从温度-时间曲线和工件内部不同部位温度曲线两个角度分析温降的不均匀性。通过对比实测曲线和模拟曲线发现两者的相对误差在2%~5%,同时把实测降温曲线分为3个阶段:快速降温阶段、平缓降温阶段和慢降温阶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显微组织对TC18钛合金应力控制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 材料工程2009年第5期 作者: 王庆如 沙爱学 冯抗屯 中文摘要: 研究了片状和网篮两种典型组织对TC18钛合金不同应力振幅下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TC18钛合金低周疲劳寿命对显微组织的变化不敏感.在相同的应力振幅下,双态组织和片状组织的疲劳寿命基本相当.TC18钛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N取决于加载的应力振幅,σmax与N之间呈对数关系,相关系数达以上不同W含量的片层状TiAl合金的蠕变行为研究 陈文浩 西南交通大学2009【摘要】: 本文研究了三种含钨(W)量分别为0、1、(原子百分比),具有全片层组织形态的铸态TiAl合金(Alloy 0W、Alloy 1W、Alloy )在700℃、大气气氛、不同应力条件下的1000小时长的蠕变性能。在蠕变前后,对三种合金的微观组织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显微分析。 研究发现,含W量分别为0at.%,1 at.%, at.%的三种全片层铸态TiAl合金中,蠕变性能最好的是含1 at.%W的合金,而含 at.%W的合金蠕变性能最差。晶粒尺度对全片层组织TiAl合金的蠕变抗力有决定性的影响。细化晶粒度将明显降低合金的蠕变性能。W能起到稳定起到稳定γ和a_2片层的作用。在1000小时蠕变后,含有钨(W)元素的两种合金,其γ和a_2片层保持了稳定,不含W的合金其a_2片层出现了平行分解,a_2片层的含量有所下降。同时还发现一定量的B2+ω偏聚相位于晶界对全片层TiAl合金的蠕变性能是有益的。三种合金的晶内蠕变机制均为位错的滑移和攀移。在蠕变后,合金γ片层内部出现了大量位错,在生成后将向γ片层中心运动,并相互缠积,同时位错无法越过a_2片层运动。高温蠕变行为研究刘学勇 黄泽文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1【摘要】:研究了细晶铸态TiAl合金Ti-44Al-5Nb-0.85W-0.85B(at.%)的蠕变行为。合金在蠕变前分别在1260℃和1340℃两个不同温度下热等静处理以得到两种不同的显微结构:经1260℃热等静压处理后,块状B2+ω沉淀相在板条晶界偏析,而在α单相区(1340℃)进行的热等静压处理完全消除了这种块状B2+ω偏聚相。 在700℃,150~300MPa应力下进行恒应力拉伸蠕变实验,研究并讨论了B2+ω偏聚相对合金在不同应力下的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状态的下的该合金即使是在700℃,300MPa应力下经历1000小时长时间蠕变后,仍处于稳态蠕变阶段,没有发生断裂现象。含W的全板条合金显示出了良好的蠕变性能。并且发现,含有B2+ω偏聚相的显微结构比不含该偏聚相的显微结构表现出更好的蠕变性能,在200~300MPa之间存在蠕变控制机理的转变。 对显微组织进行详细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粗大γ板条含有较高的位错密度,在板条尖端和反向畴界以及α2/γ接口发现了位错塞积现象。α2+γ板条表现出相对好的稳定性。偶尔发现粗大α2板条发生了平行分解,仅少量γ板条生成变形孪晶,没有发现板条断开和发生球化的现象。 研究表明,块状B2+ω偏聚相在1340℃下热等静压处理后被完全消除,但是,此有序相在蠕变后又重新出现在晶界。粉末冶金TiAl基合金高温变形行为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9期路新 王述超 朱鸿民 曲选辉 【摘要】:采用等温压缩试验,在变形温度为600~1050℃、应变速率为~的条件下,研究了粉末冶金合金的高温压缩性能与高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合金在高温压缩变形时,屈服强度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塑性趋于升高.合金在高温塑性变形时,峰值流变应力、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之间较好地满足双曲正弦函数形式修正的Arrhenius关系,说明其变形受热启动控制.在800~1050℃/~范围内,合金应变敏感系数m为,高温变形启动能Q为合金应力控制和应变控制的低周疲劳行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第2期 中文摘要: 研究TC21合金应变控制和应力控制的低周疲劳行为.实验温度为室温,循环应变比和应力比均为,载荷波形为三角波.结果表明,在应变疲劳的最初阶段,TC21合金循环拉应力时快速软化,循环压应力时快速硬化,随着循环进行软化和硬化速度降低.在整个循环阶段,软化速度与应变有关;背应力影响较小,摩擦应力一直在变化,循环应力的变化与摩擦应力有关.应力控制的低周疲劳结果表明,TC21合金循环蠕变明显,循环蠕变与应力大小有关,摩擦应力是影响循环蠕变的主要因素.抗蠕变合金的高温力学行为和变形机制 金属学报;2001年08期周兰章 郭建亭 【摘要】:研究了 Ti-47Al-2W—0.5Si铸造合金的力学行为和变形机制 结果表明,合金的室温-高温屈服强度和 650℃蠕变强度都超过 IN713LC镍基高温合金的比屈服强度和比蠕变强度,表现出优异的中温力学性能 在蠕变过程中,随着载荷和温度的增加,合金的最小蠕变速率随之增大,可用蠕变方程εm=A( )10exp(- )来描述.位错在接口处繁殖,并在α2/γ层片中缠结和塞积,导致合金的初始蠕变应变速率降低.当位错运动受阻时,可以通过孪生方式使内应力得到缓解.在蠕变第一阶段就可以发生孪生和剪切现象.在高温应力作用下,α2片层发生粗化和相转变 此外,还对合金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考核,并说明了该合金的发

张子煜,肖冰,王波,等. 钎焊金刚石薄壁小孔钻研制.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1,40⑷:40-41,61李松,肖冰,张发垒,王波. 钎焊金刚石线锯切割铝合金厚板试验研究.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0,39⑷:23~24,46张发垒, 肖冰. 钎焊金刚石线锯的制作工艺.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9, 38 ⑶ : 87~89丁文锋,徐九华,傅玉灿,苏宏华,肖冰,徐鸿钧. 银铜钛合金与立方氮化硼磨粒钎焊界面显微分层结构及形成机理. 机械工程学报,2008,44⑹:61~65(EI收录)丁文锋,徐九华,傅玉灿,肖冰,苏宏华,基于残余应力分布优选钎焊CBN 磨粒出露高度,中国机械工程,2007,18⑽:1235-1238丁文锋, 徐九华,周来水,傅玉灿,肖冰,苏宏华. 立方氮化硼超硬磨料与45钢钎焊接头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 机械工程学报,2007,43⑸: 133-137(EI收录)丁文锋,徐九华,傅玉灿,苏宏华,肖冰,周来水. 单层钎焊立方氮化硼砂轮工作面磨粒包埋深度的确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17⑶:441-445(SCI收录)包华,肖冰. 标准砂研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2007丁文锋,徐九华,沈敏,傅玉灿,肖冰,苏宏华. 活性元素Ti在CBN与钎料结合界面的特征.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35⑻: 1215~1219(SCI收录)李曙生,徐九华,徐鸿钧,傅玉灿,肖冰. 钛基钎料真空钎焊金刚石的试验研究.机械科学与技术,2006, 25⑴:77-80(EI收录)马伯江,徐鸿钧,傅玉灿,肖冰,徐九华. 两种钎焊金刚石工具微观结构的对比分析. 机械工程材料,2005, 29⑺:10-13(EI收录)马伯江,徐鸿钧,傅玉灿,肖冰,徐九华. 高频感应钎焊金刚石界面特征. 焊接学报,2005,26⑶:50-54(EI收录)苏宏华, 徐鸿钧,傅玉灿,肖冰. 多层烧结超硬磨料工具现状综述与未来发展构想. 机械工程学报,2005,41⑶:12-17 (EI收录)卢金斌,徐九华,徐鸿钧,傅玉灿,姜澄宇,肖冰. Ni-Cr合金真空钎焊金刚石界面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 焊接学报,2004,25⑴:21-24(EI收录)马伯江,徐鸿钧,傅玉灿,肖冰,徐九华. 金刚石磨盘磨削的磨粒损伤特性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2004,15⑿:1085-1088(EI收录)靳晓丽,袁军堂,肖冰. 工程陶瓷材料孔加工技术的试验. 工具技术. 2004,38⑸武志斌,徐鸿钧,姚正军,肖冰,傅玉灿. Ni-Cr合金钎焊单层金刚石砂轮界面结构的研究. 应用科学学报,2002,1:10~13(EI收录)肖冰,徐鸿钧,傅玉灿,孙方宏. 采用径向射流冲击与钎焊砂轮解决磨削烧伤的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2002,38⑴:91-94 (EI收录)肖冰,徐鸿钧,傅玉灿. AgCuTi合金钎焊单层CBN砂轮的研究. 焊接学报,2002,23⑵:29-32(EI收录)肖冰,徐鸿钧,傅玉灿. 钎焊单层金刚石砂轮关键问题的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2002,13⒀:1147-1149武志斌,肖冰,徐鸿钧.单层钎焊超硬磨料砂轮与绿色制造.机械制造,2002,40(455):10-11肖冰,徐鸿钧,武志斌. Ni-Cr合金真空钎焊金刚石砂轮. 焊接学报,2001,22⑵:23-26(EI收录)肖冰,徐鸿钧,武志斌. 加Cr银基钎料钎焊单层金刚石砂轮的实验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33⑴:46-49 2001年姚正军,徐鸿钧,肖冰,等. Ni-Cr合金Ar气保护炉中钎焊金刚石砂轮的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2001,12⑻:956-958武志斌,徐鸿钧,肖冰. 钎焊单层金刚石砂轮的实验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2001,12⑿:1423-1424武志斌,肖冰,徐鸿钧. 单层钎焊金刚石砂轮工艺研究初探.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1,30⑴:53-54武志斌,肖冰,徐鸿钧. Ni-Cr合金真空钎焊金刚石砂轮的研究.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20⑹:888-891姚正军,徐鸿钧,肖冰,Ni-Cr合金钎焊金刚石砂轮机理的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2001,32⑷:96-98武志斌,徐鸿钧,肖冰,等. 氩气保护条件下钎焊单层金刚石砂轮的研究. 航空学报,2001,22⑹:573-575肖冰,武志斌, 徐鸿钧. 银基钎料钎焊单层金刚石砂轮的研究.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1,1(121):4-7武志斌,肖冰,徐鸿钧. 真空感应钎焊单层金刚石砂轮的实验研究.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1,37⑴:18-21武志斌,徐鸿钧,肖冰. 真空条件下钎焊单层金刚石砂轮的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⑵:47-49武志斌,肖冰,徐鸿钧. 单层钎焊超硬磨料砂轮与绿色制造. 工具技术,2001,40(455):10-11武志斌,徐鸿钧,肖冰. 银基钎料钎焊单层金刚石砂轮的试验. 焊接学报,2001,22⑴:24-26武志斌,肖冰,徐鸿钧. 难加工材料磨削弧区强化换热的研究. 航空工程与维修,2001,⑴:26-27武志斌,徐鸿钧,肖冰. 磨削弧区强化换热装置的改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33⑵:163-165姚正军,徐鸿钧,肖冰,等. Ni-Cr合金与金刚石和钢基体界面微区的分析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33⑷:311-314肖冰,徐鸿钧,武志斌.Ni-Cr合金真空感应钎焊单层金刚石砂轮的实验研究.工具技术,2000,34⑽:3-5肖冰,徐鸿钧,武志斌.金刚石与金属基体钎焊机理的研究.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0,36⑹:21-24肖冰,袁军堂,马少杰.汽车防抱制动液压调节器的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30⑹:668-674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初审周期

本人有一篇英文文章投往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已经整整一个月了,状态还是初审,网上说一般初审十个工作日左右,但现在除去春节假期也不止一个月了,状态还是没变。发邮件去编辑部,得到的回音在网上投稿和查询。毕业在即,有些着急了,会不会这个文章就像被放在办公室哪个角落一样,被静静地遗忘了?请有经验的虫友们帮分析分析。感激不尽-----不容易啊,1月20日投稿,3月7日终于外审了:tuzi12:打电话问,我也投过。以前也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是要小心啊! 如果他们觉得你的文章不怎么样,可能第二天就会拒搞,如果可以,第二天也就会外审慢慢等待,希望你好运。 如果把全部毕业的希望压在这一篇上可能会有点曲折,建议你做多方计划。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刊名: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主办: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周期: 双月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种: 英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6326CN 43-1239/TG曾用刊名: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创刊年:1991中国期刊方阵来源刊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不容易。从投稿到初审10天,外审2个月左右,从投稿到接收3个月,从投稿到出刊12个月,所以不容易。《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中南大学承办的,以有色金属领域科研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的综合性高级学术刊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shieima

英文版EI还真是不多,但是很多国内期刊的英文版都是SCI和EI双重索引的。《金属学报》中英文均为SCI、EI双重索引《稀有金属》中文EI索引《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文EI索引,英文SCI、EI双重索引《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中英文均为SCI、EI双重索引还有一些相关的供参考《无机材料学报》中文版SCI、EI双重索引《复合材料学报》中文版EI索引《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SCI索引还有一些理工类大学的学报英文版也是EI的刊源,比如《武汉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以有色金属材料和冶金学科为主的高技术、基础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1年10月,1991─1999年为季刊,2000─2003年为双月刊,2004年起改为月刊。分中文版和英文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是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只是个普通的杂志,并不是学术期刊。《中国有色金属》杂志辟有“行业要闻、特别策划、焦点透视、专家视点、记者调查、封面报道、本刊特稿、行业论坛、科技前沿、市场观察、协会通讯”等栏目。该杂志内容丰富,编排新颖,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