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幼儿园剪纸主题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17:25:51

幼儿园剪纸主题论文

幼儿园教学论文1000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学论文10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摘要: 幼儿是国家的花朵,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储备型人才。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的地方,在幼儿能力教育中承载着十分重大的任务,当前合作能力是幼儿能力培养的重点。因此,文章从游戏、美术、表演三个方面对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方法;游戏法

合作能力是新时期下对一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备的基本技能,在家里要和父母亲戚合作,在学校要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工作之后要与同事合作。可见,合作能力的使用贯穿于人的一生,它是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培养合作能力应该从幼儿抓起。

一、游戏培养法

1、有效指导。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之一,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优势,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游戏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利用自身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指导,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易受幼儿接受的、自然的指导方法。例如,建构区中幼儿打算搭建一个弓形门,但材料都是幼儿园的大型玩具,仅凭幼儿是无法完成的。这时需要教师走过去,参与到搭建游戏中,组织更多幼儿参与到弓形门的搭建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搭建兴趣,还可以让幼儿体会到人多力量大,加强合作意识。同时,在一起完成建构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2、观察发现。幼儿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发展都不完善,在游戏中需要合作的环节往往意识不到需要寻找其他伙伴帮助完成。这时,教师就需要具有一双观察与发现的眼睛,对幼儿游戏中的合作环节进行介入,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让幼儿意识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让幼儿在与其他伙伴合作的条件下,解决遇到的问题,使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例如,幼儿在进行剪纸活动时,如果只是一个人,在完成剪纸后就会收拾纸屑、放剪刀、拿笔、染色等过程中出现一些小问题:收拾好纸屑后找不到剪刀、染色是把整个纸都渗透了、拿剪刀时笔滚到桌子下面、放剪刀把染料打翻了等问题。这时就到了教师发挥作用的时候,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幼儿的剪纸活动中。如委婉地提出帮助一个刚剪完纸的幼儿染色的请求,这样分工合作就会避免幼儿手忙脚乱,同时激发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成剪纸解决了幼儿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他的幼儿也纷纷学习,与其他幼儿一起合作完成剪纸游戏。有的专门剪裁,有的专门染色,这样的游戏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3、总结评价。游戏结束后,教师的总结评价也对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如结束时开展分享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游戏中获得的成果,并对那些在游戏中积极与其他伙伴合作的幼儿进行表扬,通过对幼儿合作行为的正强化,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合作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二、美术培养法

每个人都具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一个班中的幼儿,虽然年龄相差不大,但在美术上擅长的方面却不尽相同:有的幼儿擅长临摹,对于临摹方面的学习,能够又快又好地掌握方法。有的幼儿具有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日常美术创作中画出让人惊艳的`作品,还有的幼儿擅长涂色,能够将色彩搭配得让人赏心悦目,但幼儿却不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优势,通过结合其他同伴的优势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提倡幼儿之间互相合作,将每个幼儿的特长都发挥到点子上,共同学习和配合,实现幼儿的共同进步。例如,在用树叶组合画金鱼的活动中,要经历收集树叶、挑选树叶、粘贴树叶、涂色并在原基础上进行加工画等步骤,需要用到树叶、剪刀、卡片、胶水和画笔等材料和工具,这样庞大的工程单靠一个幼儿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班里幼儿协助共同完成。教师要帮助幼儿进行活动前的分工:布置一些孩子收集树叶,一些孩子去寻找胶水等工具,一些孩子描摹金鱼的形状……分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合作制作了,一起分工收集材料,合作完成美术创作,不仅能够提高美术活动的效率,使幼儿能够按时完成粘贴画,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美术活动中,小组合作是最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将几个幼儿分成一组,通过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来共同完成美术作品制作。例如,大班举行“面具制作”活动,这是将剪、撕、折、画等多种动手方式融合的活动。如果整个活动从头到位让幼儿一个人完成是不现实的。如果幼儿分组合作完成,将会提高制作的效率,使得面具制作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可以将幼儿分组,每组四人,一个负责剪,一个负责撕,一个拆,一个画,这样分工完成,每个幼儿的工作尽量就会减少,完成的效率就会提高,这样的制作模式能将幼儿的动手热情激发出来,都想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到最好。这样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节省了制作的时间,也使得每个环节都能展现出幼儿的特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完成的方法,让幼儿体会到合作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表演培养法

表演活动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需要多人参与的活动,在表演中幼儿间能够进行有效地互动,体会到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同时表演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较好的一种方法。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狼和羊的故事中,还可以加入哪些动物,这些动物会对羊说些什么话,他们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帮助小羊对付大灰狼,将幼儿讨论出来的结果编成剧本,经过讨论后得出的剧本使整个故事的情节更加丰满,故事角色也得以增多。然后分角色让幼儿将整个故事进行演绎,幼儿在表演中加强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同时,通过其他动物与小羊一起合作对付大灰狼的环节的演绎,能够起到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工作。本文探索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种方法,其他方法不计其数,比如说通过合作游戏、合作创作、和表演活动等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这些方法,给孩子创建良好的合作环境,让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充分的游戏时间是幼儿游戏品质提高的保证[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2,(1).

[2]李秀英.培养有效的美术常规,让美术活动活而有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

[3]孙霞.浅谈教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开展美术活动[J].教师,2013,(34).

[4]郑卫东.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特点及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述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4).

拓展:

研究生论文格式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4.醒目

①省略主语枣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

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

③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属主事的错误的占11%;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厖。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关于剪纸的800字记事作文

艺术,说远很远,说近又很近。绘画、音乐、书法、剪纸、相声......都是一种艺术,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剪纸的记事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关于剪纸的记事作文1

放暑假了,在家干嘛呢,妈妈说我动手能力不足,希望我在家能够多动动手,俗话说,动手使人头脑灵活。但是动手的活动很多,什么才是适合我的呢?对了,剪纸吧,我曾经在店里看见过人家折的千纸鹤,还有好多漂亮的星星……那些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东西,如果我自己能学会,那我就不用再央求妈妈折了,哈哈。说干就干,我和妈妈说了我的想法,妈妈立刻买了好多剪纸回来,哦,开始学剪纸喽。

望着眼前的一堆漂亮的纸,我该折什么呢?妈妈说,千纸鹤比较简单,就先从千纸鹤折起吧。妈妈先教了我一遍,妈妈折的好熟练啊,几下就折好了,妈妈说:“宝贝,该你出场了。”我拿着纸,看来看去,居然一点都不会。我把纸对折过来,对折过去,怎么都弄不出妈妈那样的感觉,我开始感觉浑身发热,心里一团无名的火冲了上来,我把纸揉成一团,大声哭喊着:“我不折了,我不会,我不会!”妈妈看了看我,没有说话,转身就走了。我停住了哭喊,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呆坐在椅子上。

一会儿,妈妈又过来了,问我:“你的脾气发完了嘛?”我看了看妈妈,没有吭声。妈妈接着说:“你觉得发脾气能解决问题吗?能使你学会剪纸嘛?”我摇摇头,惭愧的低下了头。接着妈妈又说:“遇见小小的困难你就止步不前了,人生几十年,会遇到无数比剪纸更困难的'事情,难道你都逃避嘛?”我开始觉得脸发烫,是啊,我看见爸爸妈妈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想办法去解决,找出问题的原因,并解决它。而我怎么能遇到小小的困难就退缩呢?

沉默了一会儿,我抬起头,对妈妈说:“妈妈,我打算重新学习剪纸,一定耐住性子,您能再教我一次吗?”妈妈笑了笑,说:“妈妈相信你的能力,只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做什么事情都是能做好的!我们再学一次。”

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学会了折千纸鹤,随后又学会了折飞盘,还有折小青蛙,这些成功使我有了很大的信心,剪纸的经历告诉我,遇到困难千万不能灰心,不能焦躁,只要自己不放弃,用积极端正的态度去克服困难,就肯定有收获的。

关于剪纸的记事作文2

记得我七岁时,妈妈决定给我报一个兴趣班。当时我犹豫了一下,电视中的一幅画面在我脑海中定格:那就是剪纸。看那些艺术家们毫不费力剪出来的小动物,我非常喜欢。于是就立刻告诉妈妈:“我要学剪纸!”妈妈答应了。

跨进学习剪纸的教室,我学习剪纸的生涯就开始了。我的剪纸老师看起来非常年轻,但是他已经有五年的剪纸经验了。上课了,老师发给我们两张红纸,说:“红色代表吉利,咱们先来剪个‘双喜’。”由于这个图形非常简单,我三下两下的剪完了作品。正端详着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接头处断了。我想是因为当时太“轻敌”了,马马虎虎地剪,结果酿成了大祸。我赶紧找老师又要了张纸,认认真真地剪起来,剪完了又查了查,确认没毛病了才坐着等老师验收,第一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对剪纸更有兴趣了。同时在以后的几节课上,我掌握了基本功,而且对这门艺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掌握了基本功,就要学难一点的剪纸了。这就是我们春节家家户户都能看到的“狮子窗花”了。这可不好剪,尤其是狮身部分,一环扣一环,令人眼花缭乱。老师叫我们别着急,先把狮子画出来。说着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已画好的狮子窗花图片。我对这个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的话深信不疑,拿到图片就立刻小心翼翼地临摹起来,丝毫不敢马虎。但我还是画错了,把威风凛凛的狮子画成了鸡,我看着自己的画又好气又好笑。但我不气馁,终于画成了一头狮子。最后,要进行最艰难的一步,那就是“剪”。我拿起剪刀,手微微有些颤抖。此时我的心就像一个调节器,指针已指到最紧张的位置……老师看见了我的样子,便告诉我不要紧张,要放松。我做了几下深呼吸,放松下来,开始剪纸。我的双眼盯着花样,一剪一剪,那剪刀剪纸时发出的轻微的声音像美妙的音乐,在这美妙的音乐里,剪刀在我手中灵活地飞舞起来,狮尾,狮腿……最后又把狮身部分的环形一圈圈剪开。终于,我剪完了。看着手中虽然有些粗糙,但是基本能看出模样的剪纸,我高兴极了。我爱剪纸,因为他给了我无穷的快乐;我爱剪纸,因为它丰富了我的课外生活;我爱剪纸,因为他让我增长了知识。我感觉世界上处处有艺术,艺术是我们的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我爱艺术,我要让地球上充满艺术的色彩!

关于剪纸的记事作文3

说起剪纸,人们总会和纸飞机这样的小孩子玩意联系在一起,可有这么一个青年,在他的手中,一张普通的纸,似乎有了魔力,上到九天之龙,下到鱼虫蝼蚁,仿佛世间万物都可以在他手中幻化生成。

这个青年叫刘通,2017年4月,刘通带领团队创作出了世界最大的白犀牛剪纸,一举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被称为“中国剪纸第一人”。

最初与剪纸结缘,缘于刘通在德国留学期间的一段巧遇。一天,在公交车上的刘通看见邻座男子折出一朵玫瑰送给身旁的女朋友,刘通心中感叹:剪纸这么神奇,我也要学。

从那天起,剪纸成了刘通的唯一爱好。没有老师,就按照网上的教程,从最简单的学起。渐渐地,刘通的剪纸技艺越发娴熟,他开始尝试设计自己的原创作品。

然而,创作出原创的剪纸作品是十分不易的。剪纸是一门研究折痕的艺术,而折痕轨迹又具备典型的数学性质,是在单位1的纸上进行构想和创作。这种创作,不是用剪刀拼接来完成,所以必须思虑全面,不能有丝毫的结构误差。

那么,怎样才能将一张普通的纸折叠成一个复杂的作品呢?就是对折痕图反复推敲。平日里,只要手边有纸,刘通就会在纸上画着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的折痕图,再拿折痕图折来折去。大量实践后,刘通得出了一套理论:一张纸上,他用红色的线代表峰,蓝色的线代表谷,两条线所形成的交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科学地折叠起来,一个是蓝颜色的线和红颜色的线的峰谷之差必须等于2;另一个是任何一个交点周围的角,用顺时针标号之后,奇数角之和等于偶数角之和等于180度。

除了要有缜密的逻辑和大量的数学运算,剪纸对体力的要求也很高。在作品《龙之魂》中,仅打格子就需要9000多个,30平方米的牛皮纸,对折一次要走10米,做4个下蹲起立,打完9000个格,相当于走了2公里路,800个下蹲起立,而这仅仅完成了整个作品7000多个步骤中的一个。

随着技艺的日趋成熟,他的剪纸作品《母爱》被西班牙博物馆珍藏,作品《青花瓷》作为国礼赠送给加蓬共和国庆祝中加建交40周年,作品《天使加百利》被匈牙利大使馆珍藏,就连国际著名奢侈品品牌爱马仕也邀请他设计艺术橱窗。

关于剪纸的记事作文4

我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看见爸爸拿出一叠纸,放在桌上,随手取一张纸, 三两下就折成一架飞机。我目瞪口呆,心想:爸爸是用什么样的魔术,怎么把一张纸变成一架飞机?

爸爸告诉我,这叫做“剪纸”,是把一张纸依山线、谷线折法,用不同的组合方式,折成千变万化的东西。太神奇了,我从此就爱上了剪纸。

刚开始的时候,一直失败,于是我不断的练习,只要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研究,看能不能找到正确的折法。慢慢的,我越来越深入剪纸的世界。我常常一折就好几个小时,甚至废 寝忘食。每次遇到不了解或折不出来的地方,我一定反覆尝试,直到纸都皱巴巴了,仍然不肯放弃。有时候,还是折不出来,我会又急又气的撕了纸,一个人坐在书桌前生闷气;不过,只要心平气和的多练习几次,就能顺利完成。

五年级,我看了一部叫“剪纸战士”的漫画,里面附有一些怪兽的折法。我最喜欢作者创造的“龙”。这只龙有三种不同样式的头,以及可以活动的身躯;不过很难折,光是三个“龙头”,我就反覆练习了一个多月。“龙身”又花了一个月,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总算大功告成。这条龙让我百折不厌,到现在折了几十只;原先折一整条龙至少要十个小时,现在只要两三个小时,真是熟能生巧。

去年暑假,我在网络上找到一个英文剪纸的网站,介绍一些恐龙的折法,包括三角龙、暴龙、飞龙、副龙、栉龙等;还有各式各样有趣的作品,例如龙舟、独角兽和西方棋子、棋盘等。其中,我对西方棋特别有兴趣,于是看图学着折起来。它有一个棋盘和黑棋、白棋各十六个,光是棋盘就需要一百张纸黏起来折,才够大。当我折到骑士,根本看不懂图解说明,没办法继续折下去,停顿了好几天。后来请爸爸帮忙,他大胆假设,尝试错误,在我们父子联手研究下,终于大功告成。这让我体会“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剪纸让我乐在其中,受益良多,不但能把不愉快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还能训练脑力、逻辑概念、几何能力,以及培养耐性、毅力。

关于剪纸的记事作文5

我与剪纸从小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折一个东西南北,在上面写上祝福的语句,测一测同学们的运气;折一个菠萝,送给老师做笔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折一个千纸鹤,送给好朋友,看着她高兴,我也高兴。

第一次学剪纸还是在二年级的时候,同学们伴着优美的上课铃声愉快地跑进教室。这是一节手工课,同学们高兴得手舞足蹈。“老师,您要教我们做什么手工呀?”已经有学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老师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拿出一只纸折的绿色小青蛙。那只小青蛙真是可爱,它的前爪微微向上翘,好像在向我们招手;它的后爪粗壮有力,好像能一蹦三尺高,老师按了一下小青蛙的后背,果然,小青蛙跳了起来,再按一下,小青蛙跳得更高了。看到此情,大家都笑了起来,真有趣呀!

老师看着同学们的小脸问:“想学吗?”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老师先把折小青蛙的步骤讲了一遍,同学们听得可认真了,我感觉还挺容易学的。

我拿出一张绿色的彩纸,按老师讲的步骤折起来,我折呀折,终于折好了一只,可是小青蛙的后退却没有力气,我按了几下小青蛙的后背,居然蹦不起来,我只好再重新折,又一只小青蛙折好了,可是还是蹦不起来,就这样反反复复折了几次,依然没有成功,我有点泄气了,怎么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就这么难呀。我撅着嘴,不想学了。老师看到我沮丧的样子,轻轻地走过来说:“要想让小青蛙蹦得高,关键是折小青蛙的后退时要用力多折几下,不要放弃,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加油!”我听了老师的话,心里感到一丝丝的温暖。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把小青蛙折好。

按老师讲的要领,我有这了起来。几分钟后,我的小青蛙闪亮登场了,它有模有样,栩栩如生,手指一按,小青蛙就听话地向前蹦去,那样子可爱极了。

再看看其他同学折的小青蛙,有的小青蛙连腿都没有折出来,成了无腿蛙;有的小青蛙跳不起来,和我犯了一样的毛病;有的小青蛙居然没显出头,是无头蛙……真是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青蛙都有。

自从上了剪纸课,我对剪纸越来越感兴趣了。我经常练习,越练越得心应手有时,我还可以自己创造出新的剪纸作品。我的作品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班级的剪纸比赛中,我还获得了一等奖呢。剪纸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没想到一张纸,竟能给我带来这么多的快乐。

我爱剪纸!

浅析幼儿园纸艺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

纸艺活动是一项非常好的教育项目,通过儿童在玩中学习,生活中学习,满足生活的需要,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方面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幼儿园纸艺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之硕士论文范文。

摘要:幼儿纸艺活动课程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教育项目和课程,在没有升学压力的幼儿园或者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文就在本校幼儿园日常教育中推广纸艺活动中发现纸艺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幼儿纸艺;创造性思维

创新要从娃娃抓起,创新需要智慧的火花,这个火花产生途径是创造新思维,因而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新思维,多年来,我们在幼儿园教育中推行纸艺活动,通过对纸品的撕、剪、染、折、搓等纸艺探索活动,多角度培养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试以为文,求教于方家。

一、撕出思维的基础

思维不会凭空产生,创造性思维更如是,需要有一定的物质载体,纸艺活动的物质资源是各种不同的纸张,了解各种纸张的特质是纸艺活动的基本环节。我们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张,让孩子们了解各种纸张的特性,通过孩子对纸张的撕,孩子们既锻炼了体力,也籍此了解各种纸张的可撕性。下一步让孩子们观看各种不同的小动物或者花卉的照片,让孩子们认识这些概念表象,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小手,把白纸多余的部分撕掉,得到他们自己需要的小动物或者花卉的白纸轮廓。

老师也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简单的动物撕纸作品,让孩子们用蜡笔在白纸上描摹轮廓,然后再撕下来,得到一些简单的作品。进行一段时间后,安排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象,自由创作撕纸作品,老师对那些有创意的作品做适当的表扬固化,或者选择一些很有味道的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中,让其他孩子观摩和学习,孩子们就会觉得老师是鼓励他们创新的,而后就会形成正向反馈,孩子们就会向着老师指引的方向潜行。

二、剪出思维的梦想

剪纸是通过工具(剪刀或者刻刀),将纸品镂空,形成一些线条或者形状,组合成作品。剪纸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剪刀或者刻刀的使用,雕刻板的固定与放置,剪纸或者刻纸中的安全等等,对老师和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虽然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但也是一种创新的技能和机会,不仅仅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也是一种创新的.创作方式。

幼儿园的孩子也不要求能够剪出大师级别的作品,但是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图案剪纸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同时也让他们欣赏一些大师的剪纸作品,介绍一些剪纸方面功成名就的大师,开启一扇窗,让他们可以从这里管窥剪纸的美妙,播下一粒种子,让孩子们明白还可以通过剪纸成为大师,实现人生的价值。中国梦是集体的梦想,这梦想由许多细小的梦想组成,这些细小梦想的实现,才能实现大的中国梦。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植入剪纸大师的梦想,或许有一天,这些孩子中真的就会有大师出现,谁知道呢?

三、染出思维的创造

剪纸和撕纸的作品如果是白色纸,那只是徒有其型,加上点颜色会更加完美。目前市面上也能够买到各种颜色的卡纸,如果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各种色彩的纸或者在已经成型的作品中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岂不美哉。

染纸是一种简单、有趣的美术形式之一,可以适合多种纸品,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探究。无论是染液的调配,色彩的融合,还是折、叠、扎、涂等各种上色方式都会让孩子们着迷。变化多端的图案,不同深浅的色调,不同配比的色彩,可以大大地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唤醒孩子们内心的创造力。

四、折出思维的整合

折纸是一种用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源于中国,发展与于日本。已有2000历史,是快乐的源泉、艺术的享受,也是智力开发的工具。目前发展成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极佳的消遣方式。有单独的折叠方式也有组合的折叠方式,有平面的形状折叠也有立体的空间立体折叠。

孩子们在教师示范下折叠一个立体图形后,自己模仿折叠,遇到不会的地方老师稍微加以指导,孩子们就会折叠成型,如果原料丰富,孩子们就会重复折叠下去,直到自己独立叠会为止,重复率非常高。孩子回到家里,也会向家长或者兄弟姐妹展示他们的作品,或者教别的小朋友折叠,在这种教别人的过程中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

教师也不会满足于折纸后的静态展示,还可以折叠一些飞行器,然后孩子们用这些飞行器进行比赛,可以比飞的远,也可以比落得慢,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在玩中学,乐中学,赛中学。折纸活动不仅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活动之一,也是孩子们思维整合的必要过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空间立体感,也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一些生活常识。

五、搓出思维的创新

纸艺活动除了常规,还可以有一些非主流的“玩”法,比如搓、捏、揉等。搓一个花梗,揉一个花瓣,等等都可以。如做一朵玫瑰花,花梗、叶子、花瓣等都要经过搓的处理过程,将撕剪好的半成品变成制作主题需要的东西。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成品可以带回家作为装饰用,孩子们非常喜欢,家长也非常欢迎,因为孩子们得到了锻炼,做出了成品,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学校完成了教学的任务,教师技能也得到提高,真是多赢的结局。

综上所述,纸艺活动是一项非常好的教育项目,通过儿童在玩中学习,生活中学习,满足生活的需要,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方面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教育项目和课程,在没有升学压力的幼儿园或者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白红红. 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开发及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邵亚琴. 多样化方式培养幼儿对纸艺活动的兴趣[J]. 好家长,2015,47:187.

[3]黄立安. 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4]孟庆敏. 综合式美术活动与幼儿的健康成长[D].山东师范大学,2004.

[5]陈瑛. 抓住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闪光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4,22:131.

[6]段海军,白红红,胡卫平. 幼儿创造力干预项目的国际发展动态与启示[J]. 学前教育研究,2015,10:3-14.

【摘要】一张小小的纸片,可通过折、剪、撕等方式变化不同的花样产生新的作品,而这正是纸艺的魅力所在。为此,我们在深刻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在班内确定了以“如何有效开展纸艺活动”为特色的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纸艺活动;有效开展

纸艺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纸艺课程只是作为美术活动的形式之一,教学内容比较零散,教学模式不规范;在指导过程中,教师更多偏重技能与技巧,从而忽略幼儿的自主性以及兴趣、创造力的培养与提高。怎样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纸艺活动,如何有效开展纸艺活动呢?

一、提供有趣的范例,采用赏识教育,激发幼儿兴趣

第一,设置美工区纸艺展览角,提供有趣的纸艺作品让幼儿欣赏感受,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用纸盘制作一只“小老虎”,用废旧纸杯制作一只“小兔子”,用废旧报纸编织制作“向日葵花”……老师将这些有趣的作品统一摆放在美工区的纸艺角里。当孩子们第二天来班级的时候,他们发现班级美工区新来的“小客人”。于是,他们被有趣的纸艺小动物和植物吸引了,“老师你看,这是用纸盘做的。”“好好玩,这是废旧报纸和卡纸装饰的。”……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模样,我抓住教育契机对孩子们说:“纸盘、纸杯、废旧报纸除了用来装饰小老虎、小兔子,小朋友开动脑筋,再动动小手,就会出现更多好玩的东西。”我用充满趣味的口气对他们说,孩子们也认真地听着。与此同时,我们自己也能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只有当我们老师乐在其中,孩子自然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开始想跃跃欲试。

第二,采用赏识教育,有效地鼓励并及时表扬孩子,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正是因为幼儿有这样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手工纸艺活动中,老师要对幼儿的作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在指导幼儿剪纸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幼儿真实表现自己的内在感受,对孩子的个性创作表示认同和鼓励。例如:“你剪的真不一样!”“你手真巧!”在我的表扬和鼓励过程中,幼儿对纸艺活动的兴趣逐渐提高。幼儿在纸艺活动中得到认可,因此他们在学到纸艺活动的技巧时也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喜欢纸艺活动。

二、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探究与体味

纸艺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操作活动。为保证纸艺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为幼儿在美工区创设了开放性的纸艺创作角,让幼儿自己大胆去想去做去尝试。例如,美工区增添了纸盘,李沐卉拿了一个大的一次性纸盘,做狮子的脸,先画了狮子的眼睛,又用卡纸贴了两只耳朵、一个大鼻子,接着开始做狮子的脚了。她拿起三角形卡纸在纸盘上对比着,左看看右看看,她手停在那里不敢动。我鼓励她大胆试一试。她贴上去后嘟着小嘴对我说:“老师,狮子腿肿了。我做不好。”我看了一下他们桌子上材料,就对李沐卉说:“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比较小点,能够做狮子的腿的?”她刚开始没找到,又东找西找翻了一会儿,发现了一个小卡纸条正好可以做狮子的腿。难题解决了,她又继续做了。不一会,李沐卉拿着她做的狮子给我看:“老师,我用小的卡纸条做狮子的腿,你看,这是我做好的狮子。”李沐卉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探索,通过自己的体味与理解,选择合适的卡纸条当狮子的腿从而解决了难题获取了成就感。教师还可提供多种纸质材料和辅助工具,让幼儿在纸艺活动中自主操作与探究,体味纸艺活动的魅力。

三、在制作过程中给予耐心的支持与引导

教师在幼儿纸艺制作过程中要给予耐心的支持与引导。例如,我刚开始启发美工区的孩子们自由探索操作折小鱼。“海洋里的这条鱼好孤单,有没有同伴和它一起做游戏?”“我们再来折一些鱼和它当好朋友吧!”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开始动手操作。孩子们刚开始对折小鱼很有耐心。当孩子们都认真地折时,郭语薇开始烦躁起来,她面对自己手中较为复杂的手工纸有些失去耐心。这时,她举起手中的手工纸对我说:“老师,你能过来帮我折吗?”我走过去,对她说:“语薇,想要自己折好的小鱼和海洋里的那条鱼成为好朋友吗?”她点点头。“那你就要自己完成,才有能折好。”说完,她高兴地点点自己折好的小鱼。”她一听皱起眉头,嘟着嘴不说话。我坐在她身边对她说:“语薇,老师坐在你边上看你完成怎样。”慢慢地,她大概折出了头绪。这时我再鼓励她说:“语薇,你真棒,都已经折得快差不多了,老师相信你一定头,继续折小鱼。“语薇也折好了。真棒!”她听了我的鼓励开心地继续折下一只小鱼。因此每当幼儿在纸艺制作过程中遇到困扰时,教师需要耐心鼓励与引导,让幼儿更乐意参与纸艺活动。

四、鼓励并激发幼儿创造的火花

为激发幼儿在纸艺活动中的创造火花,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打破陈规,以新奇的思维去探索,支持孩子们有不同的看法与想法。教师引导幼儿在纸艺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励幼儿用不同的表现方法,使纸艺作品富有新意。如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我们对孩子进行了民族特色的相关教育。在幼儿熟悉各民族娃娃传统服饰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运用撕贴、剪贴等方式来制作民族娃娃,再贴在黑色卡纸,完成一幅富有个人特色的纸艺作品。在想象和制作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在纸艺活动中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纸艺活动有效开展,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成为纸艺活动的主人,在纸艺制作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多要学会尊重幼儿的自主与创新。

参考文献:

赵静静.探究纸艺活动形式与促进幼儿多元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

幼儿园中班剪纸课题研究论文

在对幼儿进行 教育 活动中,幼儿园教育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创设动态的、多元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仅可以充分顺应幼儿不同的发展潜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需要,而且能够让 儿童 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取各种有益的 经验 ,最终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 动态环境;多元性;参与性;渗透性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会随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而改变,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创设一个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让孩子与环境实现真正的“对话”,并在“对话”中得到全面发展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以动制动”——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儿童是有着无限发展潜能的个体,但儿童的潜能开发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儿童的发展成长是动态的,他们的潜能也就需要不断地激发,这就意味着各种教育元素只有不断地更新、变化并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以动制动”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教育功能。就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来讲,就是要保持环境的动态性。

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首先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形式上要体现变化性、流动性,意味着环境创设要依据不同的环境特点而布置,突出环境本身的教育属性。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布置本身就存在非常大的不同,适合室内环境布置的形式本质上并不适合户外环境,如室内环境中的各种主题区角(如游戏区、手工制作区等)就不适合置于户外,而空阔、开放的户外环境本身决定了儿童在与环境互动时进行的更多是大的肢体活动,不考虑这种环境布置的差别性就容易造成不同环境功能的相互干扰和冲突。

其次,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要富于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不仅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特点,要凸显、传达特定的教育信息,还要能让儿童与之不断地互动,才能让环境“会说话”,这就离不开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目前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普遍存在过于注重环境创设本身的丰富性而忽视儿童的真实需要、环境创设与课程相互脱节等误区。[1]环境被认为不需要教师介入就能自行发挥其教育功能。为此,在实践中要注意环境的创设在内容上不断变化的同时,既要考虑与儿童发展的适应性,还要融入教师的课程计划,才能真正实现儿童在与环境的对话中成长。

总之,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从总体上讲要能体现出一种“空灵性”,不仅在形式上能够促进儿童与环境发生多元的互动,而且能够在内容上激发儿童不断地想像、思考与操作,促进儿童自主学习的同时,辅以教师适时的教育支持,最终使幼儿园环境发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2]

二、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应体现的特点

(一)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多元性

建构主义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儿童往往通过亲身体验,运用自身已有经验来解释和分析自己所面对的各种现象和事物。[3]因此,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支持。幼儿园环境是个大概念,它不仅包括与幼儿接触最频繁的课堂环境,也包括课堂之外的园所环境。首先就外部环境而言,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各个角落。如在幼儿园大门入口处,我们根据幼儿园门厅弧形的墙面结构,量身定制了一个直通二楼的多功能玩具区,孩子们可以通过钻、爬、攀、滑等多种方式来上下楼梯。理想的游戏场所不仅为孩子灵动的思维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运动智能。在楼梯拐角处我们安放了多面镜子,孩子们无论站在楼梯拐角的哪个位置,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自己,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其次就班室环境而言,它作为幼儿园日常环境创设中最主要的部分,本身要与班室内部所要发生的既定教育活动相对应。很多教育元素要在班室有限的空间格局内很好的整合在一起,体现了班室教育环境本身所要求的集约性和整合性。因此班室环境的布置需要教师能在小地方做大 文章 。班室内部整个三维的立体空间都可以纳入到动态教育环的境创设中来,而不仅指墙面环境创设,也包括区角环境整体格局的安排和布置等。班室内每一方面的环境布置又有着它特定的规律。

实践中,为保证环境创设的质量,在班室环境创设上我们首先是从美化墙面开始的,然后逐渐过渡到其他方面的环境布置,如利用悬吊的方式将班室的上部空间开辟成展示儿童作品的平台等。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不断完善和加深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二)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参与性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儿童是被排除在外的,这实际上并不利于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首先,要保证幼儿园环境的内容和形式的动态性。仅仅依靠教师,不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环境创设仅由教师一手包办,必定难以避免教师以成人的价值标准思考问题,最终还会影响环境本身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其次,儿童同样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本身又是具有主动发展能力的独立个体,他们具有参与创设同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环境的能力和需要,这种需要理应得到满足和尊重。儿童的学习不仅包括直接的感知,更主要的还是亲自参与的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体会到主人翁的角色意识,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可以锻炼自身的操作能力,激发想像力。此外,通过感知自身劳动成果在环境创设中的体现,孩子们会形成对班级、幼儿园和教师的热爱,以及一定的自我效能感,最终促进儿童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渗透性

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渗透性一方面是指环境本身所包含的教育元素要多元、综合,另一方面指环境创设要能增强儿童的积极体验。首先,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包含的教育元素往往过于单调、僵化,虽然环境内容和形式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但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联系,教师习惯于将幼儿园环境分门别类地进行创设,而较多的忽视不同环境功能之间的综合和交叉。生态环境教育的相关研究则认为,环境教育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多领域综合”的方式具体实施,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整合各种教育元素。[4]因此,我们在实践中针对幼儿园学期教育工作重点,确立每月的活动主题,并紧紧围绕主题创设出适宜的教育环境,如我们利用 教师节 、 国庆节 、新年等重大节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主题创设活动,使孩子们在动态的教育环境中各种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另外,班级环境创设要以丰富、增强儿童真实的生活体验为目标,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环境的教育功能。目前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唯美的误区,环境建设注重美感和审美价值本无可厚非,但过分追求色彩的艳丽和刺激以及精致的装饰效果都是不可取的。[5]忽略儿童真实体验的环境创设没能从儿童真实的生活情景出发,仅能短暂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却无法引导儿童对周围环境进行更为深入的实践和思考。因此,我们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十分重视联系儿童已有经验,潜移默化地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如在教学活动“超市理货员”中,教师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浓缩的真实超市环境,孩子们扮演着营业员的角色,教师则一改过去统领课堂的角色,通过选用具有区域特点的货架,让孩子们自主思考和探索超市不同区域的划分,促进孩子在开放的环境中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索,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着角色的责任,练习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从而增进他们交往的能力,使得适宜的教学环境为教育目标的达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的要点

第一,教师在孩子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要扮演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动态的幼儿园环境本身直接传递给儿童的教育信息是有限的,特别是当环境本身包含有教育者明确的教育意图和丰富的教育元素时,儿童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自动地吸收和转化其中隐含的教育信息,反而有可能由于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使儿童变得无所适从。因此,环境要能真正“会说话”,同儿童发生深刻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支持。环境中的教育元素只有通过教师才能“流动”到儿童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最终内化为儿童自身的经验和理解。

第二,要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持续、科学的评估。虽然我们明确了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要体现多元性、渗透性和参与性等特点,但作为一种“动态”的教育环境客观上要能很好地体现这些特点,还需要对之进行不断的评价与评估,才能保证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偏离教育目标。此外,评价本身也为教师深入 反思 环境创设过程中的各种教育理念、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提供了契机。因此,确立一系列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价形式、标准和体系至关重要。

第三,以多种方式提高幼儿教师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同显性课程一样也面临着课程转化的问题。按照古德莱德的说法,课程有五个层面的存在形态,从理想的文本到形成儿童的 学习经验 ,必须经过教师的领会和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因此,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必然对教师有关“环境课程”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且由于环境课程本身的内隐性,教师形成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学习所能实现的,还需要幼儿园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给予充分的支持,如建立一定的学习型组织、形成常规化的教育研讨氛围等,以促进教师对环境教育与环境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费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几个问题.早期教育,2003,(6)

[2]刘小青.浅谈幼儿园“空灵型”环境的创设.教育导刊,2008,(9)

[3]郭丽.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教育导刊,2004,(2—3)

[4]彭蝶飞.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探析.学前教育研究,2007,(7—8)

[5]李俐.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学前教育

引言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充分结合幼儿自身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环境中的可利用因素,把这些因素通过合适的情景活动转变为教育因素。幼儿剪纸可以高度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 记忆力 。剪纸艺术可以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得到充分展示和传播。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园教育环境大多是由幼儿园内的教师设计的,主要以追求美观、美化环境为目的,忽视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给幼儿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可供操作的材料和资源比较匮乏,师生互动少,内容比较枯燥,不利于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科学的 方法 为幼儿创设有益的教育环境。幼儿剪纸艺术,可以培养幼儿肢体协调能力,自己动手制作的剪纸艺术品,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运用价值

(一)剪纸艺术的作用

剪纸艺术在我国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是一门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艺术。剪纸艺术品给人视觉上带来透空的感受和艺术享受,如 春节 的窗花就增加了春节喜庆的氛围。剪纸具有剪不断的完整性和趣味性,并且可以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同时,剪纸操作简单,工具简单,造型不受拘泥。把剪纸艺术应用到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二)剪纸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正确指导和教育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重视对幼儿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极其广泛,具有启蒙性。其中,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加深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引导他们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好。剪纸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勤动手也有助于培养幼儿敏捷的思维。剪纸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幼儿创造美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接受美的熏陶,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对传承优秀的 传统 文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美化幼儿园环境

研究表明,教育和环境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所谓环境,就是包括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内的所有个体生活所需要的外部条件综合。幼儿园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结合幼儿自身发展特点,精心创设的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条件。幼儿园环境包括幼儿喜闻乐见的专用场所、设施和玩具等。对于幼儿园的建设,要以对幼儿有教育价值为出发点,以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为建设目的,充分发挥幼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布置,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是师生活动相互依赖、协同合作的过程。

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强调幼儿的参与性,要加强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忽视幼儿,即便创设的环境再精美,对于幼儿教育也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环境创设要能够对幼儿有足够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要让幼儿简单、方便、主动地融入到环境中。加强教师与幼儿的合作,教师要时刻引导幼儿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和参与意识。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幼儿教育环境创设工作,幼儿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充分挖掘环境材料中蕴含的对幼儿教育有利的价值,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加强幼儿的参与,让他们成为周围环境的小设计师。在环境创设中,通过亲身体验,有利于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剪纸作品可以用来装饰环境,美化环境,在手工剪纸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剪纸创作兴趣,布置幼儿亲手设计的剪纸作品,有效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展现自我,充分享受“小主人”的感觉,在自信满满的同时,激发对剪纸的浓厚兴趣,培养对美的享受,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选择幼儿园环境装饰材料时,需要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在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的因素。剪纸是使用普通的纸成型,既可以达到点缀装饰的目的,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剪纸艺术活动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在幼儿剪纸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保证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安全,还要训练他们的剪纸技能和熟练操作程度,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再指导他们叠纸,剪出一幅幅艺术作品。从易到难地教授,让幼儿更快接受,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样不断进行折叠、剪纸,会给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感受剪纸活动趣味性的同时,达到幼儿教育目的。

结语

近年来,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幼儿教育专家曾指出,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幼儿的教育目标,必须重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应用价值,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体验主人翁的感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

剪纸教学心得篇一: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它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剪纸以它的独特风格,优美形象,表现出了群众的审美 爱好 。一把剪刀,几张彩纸,美好的生活理想可尽融其中。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 句子 ,体现出了当时剪纸艺术的鼎盛。

我活动中心设置剪纸课的宗旨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在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帮助下,我的 创意手工 ——剪纸教学已开展一个月了,通过这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剪纸课绝非容易的事。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对称剪纸”从简单的图形开始学习,使学生逐步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选纸—— 折纸 ——勾图——剪纸——粘贴,一节课完成一件作品来。可是,第一节课我就大失所望,没有一个学生能独立完成作品。原因很多,年级的不同,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存在差异,最主要的是他们没有绘画基础,甚至有些学生连剪刀都不会使用。针对这些问题,我马上重新设计教学,把重点放在绘画和剪纸技法上,一个一个的辅导勾图,手把手的教他们使用剪刀,对那些遇到困难就放弃的学生,我采取多鼓励多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虽然我年纪大,体力差,当我看到孩子在我的耐心辅导下,一个一个稚嫩的作品诞生,我非常欣慰和自豪。

虽然孩子们的作品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在美术专业方面不断学习和提高。在绘画和剪纸的技法上加强辅导,使他们尽快在一个起跑线上。

借用著名 教育 家魏书生先生的一句话做为结束语:要把学生看成一个宏大的世界,去研究他,开发他,塑造他,描绘他,这样你才会发现,一名教师的工作真是苦中有乐,其乐无穷。我愿意用余生教会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剪出他们的幸福人生!

剪纸教学心得篇二: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作为传统的民间技艺,它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我班把剪纸活动作为班级特色来进行研究,是因为剪纸既能培养幼儿动作及小肌肉的发展,又能促进幼儿多种智慧潜能的开发,尤其是 想象力 、创作力的形成,为幼儿具有创新意识打下基础。通过剪纸学习活动,把剪纸作为表达美,传递美,创造美的表现形式,从而起到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作用,剪纸活动还适合于个别化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的个别指导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发展,真正体现出针对每一位幼儿的教育理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儿童 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的确,动手动脑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利于萌发幼儿的创造性。现在幼儿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剪纸活动抓住了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对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敢想敢干的精神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大有益处,因此,我在班级特色教育中开展了剪纸活动。

要想使幼儿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想、去动脑、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那怎样才能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呢?

由于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平时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就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氛围,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我便在教室墙面上布置了一幅典型的剪纸画,在窗上贴着各种各样的窗花,而天花板坠的是幼儿自己动手做的花链;平时,经常带领幼儿欣赏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平时孩子们了解最多的是“窗花”和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窗花”有圆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而“喜”字有圆形的,方形的,心形的,他们也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发动幼儿收集了这些“喜”字和窗花,带来后相互交流分享,他们纷纷都要求我能够教他们剪这些“喜”字,于是我便让他们跟我学习了一种最简单的双喜剪法。活动后,每个幼儿都拿着他们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从这开始,他们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区域角剪各种各样的窗花。剪纸虽然是以幼儿自发为主的一种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于幼儿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环境,幼儿就难以在活动中充分的发展,因此,在剪纸活动中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些必要的准备。

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必要的物质准备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在幼儿剪纸时,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宣纸、颜料、胶水、毛笔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丰富主题情节,并引导幼儿剪出最高水平。如: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作品的染纸图案,经精心折叠后巧妙地利用原来的图案色彩,将它剪成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案别致的剪纸作品,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的配置和对种.种技法的掌握,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在剪纸活动中,我还经常鼓励幼儿拼贴和老师范例不一样的作品。如在练习剪三角形、正方形时,当幼儿能说出三角形、正方形能拼成小房子后,还应激发并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新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平时指导幼儿剪纸中,要常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如:“你剪的这个小朋友太可爱了,你能举起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吗?”“你剪的这个窗花太漂亮了,你真了不起。”由于我给予每个幼儿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 经验 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都来源与生活,来源与大自然。因此,当幼儿在创作剪纸时,他首先就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学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感受,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在剪纸的教学中,我先教幼儿剪直线和曲线,练习最基本的线条。等有了一定的基础,我让他们学习剪简单的图形,从圆形开始。在剪的过程中,我逐渐教授一些技巧。例如在剪圆的时候可以将正方形的纸对折,然后剪出半圆,打开后即成为一个圆形。通过多次的折纸,剪一刀就可以成为五角星等等。整个教学进程的难度逐渐增加,十分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经过两个学期,孩子们就掌握了对边折剪、左右对称剪、对边二折剪等一些基本 方法 。到了大班,就要让幼儿掌握剪纸过程中比较讲究阴阳对比,折法上讲究对折,多折和平面剪。通过一段时间的折剪,孩子们已经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进行创作出各种有趣的作品了。三年来,我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活动,孩子们剪纸活动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练出了一双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同时我还发现,剪纸还能促进幼儿多种智慧潜能的开发,尤其是想象力、创作力,为幼儿具有创新意识打下基础,具体表现为:

幼儿剪纸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教什么幼儿就学什么的被动状态,让幼儿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物体进行剪纸,由于这是幼儿自己所选择的,则必然会抱着认真的态度去主动地探索,克服一定的困难去完成,每当完成一件作品时,他们就感到十分高兴,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为下一次的剪纸增添了内驱力。

幼儿剪纸就是要求幼儿在掌握了一个系列的基础上,自己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剪出各种不同的 其它 物体,每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幼儿经过多次实践,反复推敲才能成功,这就要求幼儿有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和意志力。

在剪纸过程中,也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他们明白做事必须按顺序进行。

一般的剪纸活动,我们大多以孩子个人动手剪纸为主,但在创作过程中,以五六个孩子为一组同进行集体创作剪,在活动前让每个幼儿都参加讨论、研究,再进行合作剪,效果则更佳。如在分组前,让能力强的幼儿当小组长,让他去请几位小朋友,然后老师参与他们的讨论活动,在剪纸活动中再适宜地指导他们进行自由剪出自己喜爱的形象来,并协调地布置画面。虽然在前几次发现孩子们不遵守规则,剪贴出来的作品也杂乱无章,但几次下来以后,孩子们也喜欢与同伴合作了。综上所述,足以证明剪纸活动对于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觉得剪纸艺术是一门艺术,让幼儿了解我国民族 文化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总之,幼儿剪纸艺术是一项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探讨和研究方面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只有找到剪纸艺术与现实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用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来传授剪纸艺术知识和技能,使剪纸教育穿越时间,取得更好的成绩。

剪纸教学心得篇三:

中国的习俗,结婚门前贴双“喜”字窗花,家家如此,甚至有些少数民族也因循此习俗。有很多人,还把双“喜”字格外精心装扮一下,有的红底金字,有的在双“喜”字旁边配以鸳鸯戏水等花样,喜气洋洋。可是,在正式的字盘中没有它,查遍《辞海》,也无踪影。

在民间,相传宋朝时,王安石进京赶考,路一个门楼,上帖着一张告示:“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原来是一位员外为其独生女招婿,对出下联者,便将其女许配于他。许多人围着,无一以对。

王安石走上前去看了一下,自言自语道:“好对,好对”。仆人听了马上说:“请你稍候片刻,我去察报我家员外。”王安石赶路心切,没等仆人回来便径自走了。

第二天,王安石进了考场,考官指着厅外旗杆上的旗说:“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命他应对。王安石心中豁然一亮,顺口答道:“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考官大为喜悦。

回去时又经过那个门楼,见许多人还围在那里。仆人见他来了,拉着就走,员外吩咐家人拿出笔砚,要他写出来,王安石顺手一挥: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员外惊喜不已。

剪纸教学心得3篇精选相关 文章 :

★ 剪纸教学心得3篇

★ 教学心得交流3篇

★ 精选十篇的学校教学工作心得体会合集

★ 关于精选教学心得体会感悟

★ 教学心得论文3篇

★ 授课心得体会精选3篇

★ 教育教学方法心得体会精选3篇

★ 关于剪纸的作文精选5篇

★ 分享式教学心得体会3篇

★ 老师线上教学心得总结10篇

幼儿园大班剪纸论文参考文献

单位全称:北京市通州区大方居幼儿园

姓名:李雪莲

幼儿 剪纸 教学 活动 开展 的 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 剪纸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情趣。剪纸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更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极好途径。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好玩、好动,剪纸活动正与其符合,并且剪纸作为一门艺术极易入门,没有年龄约束,幼儿极易从中获得成功感受,对于幼儿健康发展帮助很大。利用剪纸活动在提高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以及研究其在熏陶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所发挥出的功能,促进探寻对历史文化发掘、传承途径,接受美得熏陶等方面意义深远。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逐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所以,幼儿期开展的系列剪纸教学是非常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的。

关键词 : 剪纸 ; 方法 ; 兴趣 ; 协作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剪纸艺术起源于汉朝,经历近一千五百年,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高昌故址出土的团花剪纸.在外国历史上,剪纸也早就被许多艺术家重视和应用了。著名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就常常创作剪纸,来介绍他所写的童话故事和表达自己的感情,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创作了很多剪纸,来装饰房间和高大的建筑物。

而所谓的剪纸就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当然还是以纸为最佳。在我国传统的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中,中国民间传统剪纸具备传承性与内涵丰富的特征,一直以来在全国各地流传,在艺术品类中深受大众欢迎,由古至今,人们的情与美可以通过其抒发出来。民间传统剪纸艺术作为弘扬文化的载体而存在,把人们的审美爱好表现出来,在中国民族艺术中较具特色。通过调查发现当今大多数幼儿对于剪纸艺术并不熟悉,只是觉得剪纸作品外观很美,具有欣赏价值,而但自己不会做。而剪纸活动既能够锻炼双手小肌肉群的力量和灵活度,有利于幼儿磨练幼儿的耐性,促进其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能够推动幼儿认识和理解剪纸艺术,提升幼儿观察生活能力,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价观。在幼儿园中加强对传统剪纸活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是当务之急。

一 、环境熏陶 ,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由于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幼儿接触的较少。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的美,首先要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环境,例如:模仿民间的过年习俗,在教室的玻璃上贴上剪纸作品、把正方形的窗花巧妙的改变呈现方式、在教室中开设剪纸小屋,设计自制一些镂空的屏风、花球类的剪纸作品悬挂摆放在班中供幼儿欣赏,进一步让幼儿感知剪纸艺术的美,后期还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欣赏一些名家及地域特征突出的剪纸佳作,使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民俗文化带来的剪纸艺术美。

二、探索技法, 让幼儿实践中 体验 快乐 。

通过有趣的剪纸游戏,幼儿对剪纸都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没有深入了解和操作过,所以前期的欣赏、自由剪只是剪纸初期的体验过程。尝试学习一些基本的剪纸技能,让幼儿从实际操作中从手、眼、纸、剪刀的通力配合下慢慢体验艺术美的产生,这也遵循了美术教学的可行性原则,从基本技法学起,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剪纸有它特出的语言。

如:“直线”、“折线”、“曲线”、“螺旋线”等。在教学方法上,我很赞同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布鲁纳强还调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

针对这一观点在幼儿接触剪纸活动初期活动,特别是线条的练习中提供了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设计幼儿情景的活动情节、小主题活动、亲子游戏等来辅助幼儿理解这些“语言”。在游戏的牵引下幼儿能用剪刀自如熟练的把线条填充到了剪纸图样内,幼儿在打开作品的刹那间呈现了意想不到的剪纸作品,使幼儿在探索、实践、体验中活动成功的快乐。

三、 教学多样 , 促进 幼儿积极主动学习

剪纸对幼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又比较枯燥的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由易到难,要有目的、循序渐进地不断提高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能力。比如在投放直线剪时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要由易到难,长度:短——长;密度:稀——密而折线剪同样要注意折线的长度,一剪能完成的较适中,也可以投放长短不一的折线来增加难度。

趣味性同样是儿童学习和进取的重要动力,缺乏趣味性的教学就预示着教学低效益或者失败。我们都知道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好动、好奇和求新知。教育儿童时必须先考虑这些特点,尽量满足他们这方面的要求,让他们在满足和成功的体验之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趣味性必须在教学一开始就加以重视,而不应该把趣味性只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一)情境导入,带动幼儿参与活动

创设情境是调动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法宝,就像在直线剪的活动中就可以创设《小老虎来刷牙》情境活动,活动前可以用白色的泡沫模仿牙齿做了一只张着大嘴表情痛苦的小老虎来求助幼儿,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直接出示了直线的小牙刷,孩子们在剪完牙刷后可以拿着小牙刷认认真真的为小老虎刷牙。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在区域中投放了用塑料米醋瓶、白白的大云豆制作的大鲨鱼来吸引幼儿剪小牙为大鲨鱼刷牙。

总之,应该把趣味性看成是把儿童“领进门”的一个重要法宝,是教学生命力之所在,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前提,活动有了趣味性,幼儿的注意力、自觉性就会相应的加强。同时幼儿在上有趣味的课时,教师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他们心目中最可尊敬的老师和课亲近的朋友,教师的威信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从“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局面了。

1.在主题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剪纸技能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幼儿感兴趣的各种游戏活动,把各种图形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使幼儿感到有趣并易于理解接受。如练习直线剪,便可设计为剪“牙刷”、“梳子”、“门帘”、“面条”等等。要求幼儿要沿着黑线剪,这种有情景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技能。

2.在创编故事中,增强幼儿的剪纸兴趣。

幼儿往往再剪出了一件作品之后,就觉得自己完成了任务了,如果老师能够深入挖掘一下,不但会拓展幼儿活动的内容,还会使幼儿的活动兴趣长久的保持。例如:在剪纸续编故事的活动中起初幼儿每人剪好一件作品,几个人自由组成一组,利用剪纸作品编故事。后来幼儿会根据自己熟悉的故事进行创编。他们通过剪、摆、看、说的环节创编出了许多小故事,如《美妙的春天》、《美丽的蝴蝶王国》、《奥运福娃》、《恐龙世界》、《拇指姑娘》等后来他们会把自己剪好的许多作品放在一起,创编出一个故事,有声有色的讲给同伴听。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3.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幼儿剪纸新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不再追随老师,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同时喜欢向同伴学习。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机会,如把剪纸的步骤图压好膜贴在桌子上,幼儿可以自己看步骤图学习剪纸的方法;在图书区投放许多剪纸的工具书,他们不会剪的时候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同时还开设了剪纸屋的角色区,会剪纸的幼儿来当小老师,不会剪的幼儿可以向他们学习。

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更加自主、积极的参与剪纸活动。在幼儿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方法以后,他们会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剪纸的作品就会越来越丰富。

(二)熟知概念,教师掌握剪纸方法

教师在进行剪纸教学前首先要了解最基本的剪纸概念及注意事项:

( 1 ) 目测剪: 就是在没有画痕的纸上依靠目测剪出形象。幼儿靠目测剪的大多是线条、几何形和一些轮廓线简单的形象。由于目测剪没有什么限制,剪起来比较自由,因而,在幼儿开始学习用剪刀时可以采用这种剪法,在幼儿年龄稍长,有了一些剪纸经验后,教师可要求他们先考虑好自己要剪的形象,然后在下剪刀。

( 2 ) 沿线剪: 按照纸上画好的轮廓线剪出所需要的图形。教师可以在美工区中投放一些废旧画册或挂历,供幼儿在游戏时练习沿轮廓剪。剪下的形象可供粘贴。

( 3 ) 折叠剪: 指将纸折叠后剪出纹样。折叠剪剪出的纹样具有对称、均衡感。折叠剪的第一步是将纸折叠,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所以纸的折叠层数不宜太多,一般以折叠2~3层为宜,叠的层数太多,幼儿有可能剪不动。

除了让幼儿了解最基本的概念外其次还要让幼儿明确在使用剪刀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剪纸用的主要是剪刀。所以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圆头握力刚好的剪刀,为方便幼儿安全取放,教师可以把剪刀头有序的插在长条的泡沫条上,这样幼儿在操作中取放方便而且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剪纸顺序上,目测剪和沿轮廓剪要注意先从大的轮廓开始,再剪小的细节,最后逐渐修剪成型。

而折叠剪则要按照从里向外、从小到大、从细到粗、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剪,最后再修整。无论是目测剪、沿轮廓剪还是折叠剪,教师都应提醒幼儿,剪时应左手配合着右手的动作转动纸片,(也就是转纸不转剪)防止边剪边拉造成形象不齐。对于剪纸常规的养成要注意剪纸时,剪下的碎纸屑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要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 亲子参与 , 让家园互动推动幼儿成长

通过多种丰富的剪纸活动,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亲子参与能够有效的拉近家园沟通的桥梁,同时在家长参与中也能够转化亲子关系,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在活动中家长能够身临其境的感知活动本身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新年灯会》的主题活动中,从最初的启动仪式到家长参与剪纸灯笼的创作以及后期灯会场景的布置、分工、安排等等家长们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家长们积极地配合帮助孩子收集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家长主动与幼儿沟通想法遵从幼儿意愿、想法,把平时积累的一些审美经验、审美能力运用到剪纸中,制作属于自己最具特色的剪纸灯笼,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扩展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做到家园互动,就能更好的推动幼儿的快乐成长。

每个孩子都会幻想得到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每一个老师都希望拥有教育的良方。我们相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务的提出,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各类的艺术教学活动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实践证明,剪纸这种随心所欲的情感抒发和无所拘束的自由表现,正符合小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符合孩子们手脑并用的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让我们一起来更多地关注儿童剪纸活动,以剪纸为载体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健全和完善园本剪纸课程的研究,充分挖掘剪纸教学资源,不断探索剪纸教学的新途径,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让剪纸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在幼儿心中扎根。

参考文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制,《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 》,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年7月。

2.《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的研究》课题组主编,《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韩平花主编,《幼儿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恩侠、武红华主编,《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快乐发展的实践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1500字

在各领域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幼儿是国家的花朵,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储备型人才。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的地方,在幼儿能力教育中承载着十分重大的任务,当前合作能力是幼儿能力培养的重点。因此,文章从游戏、美术、表演三个方面对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方法;游戏法

合作能力是新时期下对一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备的基本技能,在家里要和父母亲戚合作,在学校要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工作之后要与同事合作。可见,合作能力的使用贯穿于人的一生,它是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培养合作能力应该从幼儿抓起。

一、游戏培养法

1.有效指导。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之一,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优势,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游戏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利用自身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指导,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易受幼儿接受的、自然的指导方法。例如,建构区中幼儿打算搭建一个弓形门,但材料都是幼儿园的大型玩具,仅凭幼儿是无法完成的。这时需要教师走过去,参与到搭建游戏中,组织更多幼儿参与到弓形门的搭建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搭建兴趣,还可以让幼儿体会到人多力量大,加强合作意识。同时,在一起完成建构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2.观察发现。幼儿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发展都不完善,在游戏中需要合作的环节往往意识不到需要寻找其他伙伴帮助完成。这时,教师就需要具有一双观察与发现的眼睛,对幼儿游戏中的合作环节进行介入,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让幼儿意识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让幼儿在与其他伙伴合作的条件下,解决遇到的问题,使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例如,幼儿在进行剪纸活动时,如果只是一个人,在完成剪纸后就会收拾纸屑、放剪刀、拿笔、染色等过程中出现一些小问题:收拾好纸屑后找不到剪刀、染色是把整个纸都渗透了、拿剪刀时笔滚到桌子下面、放剪刀把染料打翻了等问题。这时就到了教师发挥作用的时候,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幼儿的剪纸活动中。如委婉地提出帮助一个刚剪完纸的幼儿染色的请求,这样分工合作就会避免幼儿手忙脚乱,同时激发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成剪纸解决了幼儿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他的幼儿也纷纷学习,与其他幼儿一起合作完成剪纸游戏。有的专门剪裁,有的专门染色,这样的游戏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3.总结评价。游戏结束后,教师的总结评价也对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如结束时开展分享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游戏中获得的成果,并对那些在游戏中积极与其他伙伴合作的幼儿进行表扬,通过对幼儿合作行为的正强化,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合作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二、美术培养法

每个人都具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一个班中的幼儿,虽然年龄相差不大,但在美术上擅长的方面却不尽相同:有的幼儿擅长临摹,对于临摹方面的学习,能够又快又好地掌握方法。有的幼儿具有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日常美术创作中画出让人惊艳的作品,还有的幼儿擅长涂色,能够将色彩搭配得让人赏心悦目,但幼儿却不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优势,通过结合其他同伴的优势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提倡幼儿之间互相合作,将每个幼儿的特长都发挥到点子上,共同学习和配合,实现幼儿的共同进步。例如,在用树叶组合画金鱼的活动中,要经历收集树叶、挑选树叶、粘贴树叶、涂色并在原基础上进行加工画等步骤,需要用到树叶、剪刀、卡片、胶水和画笔等材料和工具,这样庞大的工程单靠一个幼儿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班里幼儿协助共同完成。教师要帮助幼儿进行活动前的分工:布置一些孩子收集树叶,一些孩子去寻找胶水等工具,一些孩子描摹金鱼的形状……分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合作制作了,一起分工收集材料,合作完成美术创作,不仅能够提高美术活动的效率,使幼儿能够按时完成粘贴画,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美术活动中,小组合作是最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将几个幼儿分成一组,通过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来共同完成美术作品制作。例如,大班举行“面具制作”活动,这是将剪、撕、折、画等多种动手方式融合的活动。如果整个活动从头到位让幼儿一个人完成是不现实的。如果幼儿分组合作完成,将会提高制作的效率,使得面具制作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可以将幼儿分组,每组四人,一个负责剪,一个负责撕,一个拆,一个画,这样分工完成,每个幼儿的工作尽量就会减少,完成的效率就会提高,这样的制作模式能将幼儿的动手热情激发出来,都想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到最好。这样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节省了制作的时间,也使得每个环节都能展现出幼儿的特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完成的方法,让幼儿体会到合作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表演培养法

表演活动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需要多人参与的活动,在表演中幼儿间能够进行有效地互动,体会到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同时表演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较好的一种方法。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狼和羊的故事中,还可以加入哪些动物,这些动物会对羊说些什么话,他们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帮助小羊对付大灰狼,将幼儿讨论出来的结果编成剧本,经过讨论后得出的剧本使整个故事的情节更加丰满,故事角色也得以增多。然后分角色让幼儿将整个故事进行演绎,幼儿在表演中加强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同时,通过其他动物与小羊一起合作对付大灰狼的环节的演绎,能够起到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工作。本文探索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种方法,其他方法不计其数,比如说通过合作游戏、合作创作、和表演活动等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这些方法,给孩子创建良好的合作环境,让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充分的游戏时间是幼儿游戏品质提高的保证[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2,(1)。

[2]李秀英。培养有效的美术常规,让美术活动活而有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

[3]孙霞。浅谈教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开展美术活动[J].教师,2013,(34)。

[4]郑卫东。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特点及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述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4)。

在对幼儿进行 教育 活动中,幼儿园教育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创设动态的、多元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仅可以充分顺应幼儿不同的发展潜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需要,而且能够让 儿童 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取各种有益的 经验 ,最终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 动态环境;多元性;参与性;渗透性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会随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而改变,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创设一个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让孩子与环境实现真正的“对话”,并在“对话”中得到全面发展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以动制动”——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儿童是有着无限发展潜能的个体,但儿童的潜能开发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儿童的发展成长是动态的,他们的潜能也就需要不断地激发,这就意味着各种教育元素只有不断地更新、变化并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以动制动”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教育功能。就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来讲,就是要保持环境的动态性。

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首先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形式上要体现变化性、流动性,意味着环境创设要依据不同的环境特点而布置,突出环境本身的教育属性。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布置本身就存在非常大的不同,适合室内环境布置的形式本质上并不适合户外环境,如室内环境中的各种主题区角(如游戏区、手工制作区等)就不适合置于户外,而空阔、开放的户外环境本身决定了儿童在与环境互动时进行的更多是大的肢体活动,不考虑这种环境布置的差别性就容易造成不同环境功能的相互干扰和冲突。

其次,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要富于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不仅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特点,要凸显、传达特定的教育信息,还要能让儿童与之不断地互动,才能让环境“会说话”,这就离不开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目前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普遍存在过于注重环境创设本身的丰富性而忽视儿童的真实需要、环境创设与课程相互脱节等误区。[1]环境被认为不需要教师介入就能自行发挥其教育功能。为此,在实践中要注意环境的创设在内容上不断变化的同时,既要考虑与儿童发展的适应性,还要融入教师的课程计划,才能真正实现儿童在与环境的对话中成长。

总之,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从总体上讲要能体现出一种“空灵性”,不仅在形式上能够促进儿童与环境发生多元的互动,而且能够在内容上激发儿童不断地想像、思考与操作,促进儿童自主学习的同时,辅以教师适时的教育支持,最终使幼儿园环境发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2]

二、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应体现的特点

(一)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多元性

建构主义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儿童往往通过亲身体验,运用自身已有经验来解释和分析自己所面对的各种现象和事物。[3]因此,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支持。幼儿园环境是个大概念,它不仅包括与幼儿接触最频繁的课堂环境,也包括课堂之外的园所环境。首先就外部环境而言,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各个角落。如在幼儿园大门入口处,我们根据幼儿园门厅弧形的墙面结构,量身定制了一个直通二楼的多功能玩具区,孩子们可以通过钻、爬、攀、滑等多种方式来上下楼梯。理想的游戏场所不仅为孩子灵动的思维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运动智能。在楼梯拐角处我们安放了多面镜子,孩子们无论站在楼梯拐角的哪个位置,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自己,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其次就班室环境而言,它作为幼儿园日常环境创设中最主要的部分,本身要与班室内部所要发生的既定教育活动相对应。很多教育元素要在班室有限的空间格局内很好的整合在一起,体现了班室教育环境本身所要求的集约性和整合性。因此班室环境的布置需要教师能在小地方做大 文章 。班室内部整个三维的立体空间都可以纳入到动态教育环的境创设中来,而不仅指墙面环境创设,也包括区角环境整体格局的安排和布置等。班室内每一方面的环境布置又有着它特定的规律。

实践中,为保证环境创设的质量,在班室环境创设上我们首先是从美化墙面开始的,然后逐渐过渡到其他方面的环境布置,如利用悬吊的方式将班室的上部空间开辟成展示儿童作品的平台等。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不断完善和加深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二)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参与性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儿童是被排除在外的,这实际上并不利于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首先,要保证幼儿园环境的内容和形式的动态性。仅仅依靠教师,不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环境创设仅由教师一手包办,必定难以避免教师以成人的价值标准思考问题,最终还会影响环境本身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其次,儿童同样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本身又是具有主动发展能力的独立个体,他们具有参与创设同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环境的能力和需要,这种需要理应得到满足和尊重。儿童的学习不仅包括直接的感知,更主要的还是亲自参与的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体会到主人翁的角色意识,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可以锻炼自身的操作能力,激发想像力。此外,通过感知自身劳动成果在环境创设中的体现,孩子们会形成对班级、幼儿园和教师的热爱,以及一定的自我效能感,最终促进儿童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渗透性

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渗透性一方面是指环境本身所包含的教育元素要多元、综合,另一方面指环境创设要能增强儿童的积极体验。首先,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包含的教育元素往往过于单调、僵化,虽然环境内容和形式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但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联系,教师习惯于将幼儿园环境分门别类地进行创设,而较多的忽视不同环境功能之间的综合和交叉。生态环境教育的相关研究则认为,环境教育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多领域综合”的方式具体实施,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整合各种教育元素。[4]因此,我们在实践中针对幼儿园学期教育工作重点,确立每月的活动主题,并紧紧围绕主题创设出适宜的教育环境,如我们利用 教师节 、 国庆节 、新年等重大节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主题创设活动,使孩子们在动态的教育环境中各种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另外,班级环境创设要以丰富、增强儿童真实的生活体验为目标,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环境的教育功能。目前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唯美的误区,环境建设注重美感和审美价值本无可厚非,但过分追求色彩的艳丽和刺激以及精致的装饰效果都是不可取的。[5]忽略儿童真实体验的环境创设没能从儿童真实的生活情景出发,仅能短暂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却无法引导儿童对周围环境进行更为深入的实践和思考。因此,我们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十分重视联系儿童已有经验,潜移默化地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如在教学活动“超市理货员”中,教师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浓缩的真实超市环境,孩子们扮演着营业员的角色,教师则一改过去统领课堂的角色,通过选用具有区域特点的货架,让孩子们自主思考和探索超市不同区域的划分,促进孩子在开放的环境中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索,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着角色的责任,练习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从而增进他们交往的能力,使得适宜的教学环境为教育目标的达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的要点

第一,教师在孩子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要扮演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动态的幼儿园环境本身直接传递给儿童的教育信息是有限的,特别是当环境本身包含有教育者明确的教育意图和丰富的教育元素时,儿童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自动地吸收和转化其中隐含的教育信息,反而有可能由于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使儿童变得无所适从。因此,环境要能真正“会说话”,同儿童发生深刻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支持。环境中的教育元素只有通过教师才能“流动”到儿童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最终内化为儿童自身的经验和理解。

第二,要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持续、科学的评估。虽然我们明确了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要体现多元性、渗透性和参与性等特点,但作为一种“动态”的教育环境客观上要能很好地体现这些特点,还需要对之进行不断的评价与评估,才能保证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偏离教育目标。此外,评价本身也为教师深入 反思 环境创设过程中的各种教育理念、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提供了契机。因此,确立一系列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价形式、标准和体系至关重要。

第三,以多种方式提高幼儿教师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同显性课程一样也面临着课程转化的问题。按照古德莱德的说法,课程有五个层面的存在形态,从理想的文本到形成儿童的 学习经验 ,必须经过教师的领会和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因此,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必然对教师有关“环境课程”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且由于环境课程本身的内隐性,教师形成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学习所能实现的,还需要幼儿园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给予充分的支持,如建立一定的学习型组织、形成常规化的教育研讨氛围等,以促进教师对环境教育与环境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费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几个问题.早期教育,2003,(6)

[2]刘小青.浅谈幼儿园“空灵型”环境的创设.教育导刊,2008,(9)

[3]郭丽.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教育导刊,2004,(2—3)

[4]彭蝶飞.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探析.学前教育研究,2007,(7—8)

[5]李俐.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学前教育

引言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充分结合幼儿自身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环境中的可利用因素,把这些因素通过合适的情景活动转变为教育因素。幼儿剪纸可以高度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 记忆力 。剪纸艺术可以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得到充分展示和传播。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园教育环境大多是由幼儿园内的教师设计的,主要以追求美观、美化环境为目的,忽视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给幼儿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可供操作的材料和资源比较匮乏,师生互动少,内容比较枯燥,不利于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科学的 方法 为幼儿创设有益的教育环境。幼儿剪纸艺术,可以培养幼儿肢体协调能力,自己动手制作的剪纸艺术品,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运用价值

(一)剪纸艺术的作用

剪纸艺术在我国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是一门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艺术。剪纸艺术品给人视觉上带来透空的感受和艺术享受,如 春节 的窗花就增加了春节喜庆的氛围。剪纸具有剪不断的完整性和趣味性,并且可以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同时,剪纸操作简单,工具简单,造型不受拘泥。把剪纸艺术应用到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二)剪纸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正确指导和教育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重视对幼儿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极其广泛,具有启蒙性。其中,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加深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引导他们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好。剪纸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勤动手也有助于培养幼儿敏捷的思维。剪纸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幼儿创造美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接受美的熏陶,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对传承优秀的 传统 文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美化幼儿园环境

研究表明,教育和环境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所谓环境,就是包括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内的所有个体生活所需要的外部条件综合。幼儿园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结合幼儿自身发展特点,精心创设的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条件。幼儿园环境包括幼儿喜闻乐见的专用场所、设施和玩具等。对于幼儿园的建设,要以对幼儿有教育价值为出发点,以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为建设目的,充分发挥幼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布置,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是师生活动相互依赖、协同合作的过程。

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强调幼儿的参与性,要加强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忽视幼儿,即便创设的环境再精美,对于幼儿教育也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环境创设要能够对幼儿有足够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要让幼儿简单、方便、主动地融入到环境中。加强教师与幼儿的合作,教师要时刻引导幼儿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和参与意识。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幼儿教育环境创设工作,幼儿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充分挖掘环境材料中蕴含的对幼儿教育有利的价值,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加强幼儿的参与,让他们成为周围环境的小设计师。在环境创设中,通过亲身体验,有利于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剪纸作品可以用来装饰环境,美化环境,在手工剪纸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剪纸创作兴趣,布置幼儿亲手设计的剪纸作品,有效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展现自我,充分享受“小主人”的感觉,在自信满满的同时,激发对剪纸的浓厚兴趣,培养对美的享受,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选择幼儿园环境装饰材料时,需要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在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的因素。剪纸是使用普通的纸成型,既可以达到点缀装饰的目的,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剪纸艺术活动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在幼儿剪纸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保证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安全,还要训练他们的剪纸技能和熟练操作程度,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再指导他们叠纸,剪出一幅幅艺术作品。从易到难地教授,让幼儿更快接受,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样不断进行折叠、剪纸,会给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感受剪纸活动趣味性的同时,达到幼儿教育目的。

结语

近年来,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幼儿教育专家曾指出,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幼儿的教育目标,必须重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应用价值,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体验主人翁的感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

幼儿园主题有趣的纸论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好玩的纸主题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体验用纸条创作的快乐。

2、学习用各种颜色的纸条制作水果,动物等有趣的图案,发展小肌肉动作。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挂历纸,广告纸和包装纸,剪成长条等。

2、剪刀,双面胶,A4大小色卡纸(也可其他纸代替)每人一张,彩笔。

3、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4、幼儿用书第四册第16-17页。

活动建议:

1、欣赏纸条制成的手工作品,感受作品的美。

请幼儿看看是什么,说说是怎么做的。如:西瓜的环纹可以用滤纸条折成波浪状,葡萄可用紫色纸条粘成许多小圈等。

2、演示纸条小蜗牛的制作方法,引发幼儿制作兴趣。

幼儿观看老师的制作步骤;用一张纸条从一端卷到另一端,做蜗牛壳,粘在另一张纸条上,画上小蜗牛的眼睛,纸条小蜗牛就做成了。

请幼儿边欣赏纸条蜗牛,边欣赏老师说儿歌:

小纸条,变变变,变什么?

变只蜗牛慢慢爬。

引导幼儿用拍手和模仿蜗牛爬的动作学说一边儿歌,增加趣味性。

3、幼儿制作。

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自由进行纸条创作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在选择用多种纸条时注意色彩的搭配,尝试用双面胶把卷或折的纸条粘在色卡纸上。

4、提醒幼儿可合作完成作品。

活动目标:

1、尝试学习修补破损的图书的方法。

2、提高剪、画、粘贴的技能。

3、产生爱惜图书的情感,从小养成节约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有意观察班级阅览区的图书情况。

2、本班破损的图书。

3、修补图书的材料:胶水、双面胶、剪刀、透明胶、订书机、彩笔、白纸等。幼儿用书第4册第24页。

活动建议:

1、出示收集的各种破损的图书,请幼儿想出修补的办法(看幼儿用书第4册第24页)。

观察各种修补图书用的材料,让幼儿熟悉修补材料,了解使用方法。

2、请幼儿根据图书破损的位置、程度等,想出如何修补的方法。

幼儿分组进行修补图书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对封面破损严重的可进行重新设计,对不能修补的'可进行重新组合。

3、展示幼儿修补后的图书,引导幼儿互相参观评价,并说说怎样爱护图书。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

2、幼儿能感受乐曲中逐渐热烈的情绪,并尝试用不同的形式表现。

活动准备:歌曲磁带或VCD、

活动建议:

1、请幼儿讲讲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

欣赏歌曲《欢乐颂》。

2、引导幼儿说出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样的感受。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幼儿轻声跟唱歌曲。

3、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热烈气氛。幼儿说说怎样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让幼儿听辨并感受三、四乐句越来越热烈的气氛。幼儿探讨怎样来表现歌曲越来越热烈的气氛。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如可加入动作、加入击打乐器、加入衬词"啦啦啦啦"等等。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体验歌曲的热烈的气氛。(如拍手,婉手腕)

4、请幼儿欣赏歌曲《欢乐颂》,进一步感受乐曲表达的欢乐情绪。

5、教师请幼儿分组演唱,熟悉歌曲。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有趣的纸教案及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不断丰富,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奇好问。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纸,产生了兴趣。常常有孩子带纸到幼儿园来玩,还用纸折出了不同的东西。《纲要》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并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设计了生成活动《纸》。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的:

1、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2、通过尝试操作对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比较,感知纸的特性,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3、通过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操作和实验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纸制品。

2、物品:面巾纸、图画纸、塑料包装纸、报纸、宣纸、挂历纸、牛皮纸同样大小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纸

1、请幼儿介绍各种纸的名称、一般用途。

2、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软、、、、、、)

二、尝试活动

(一):运沙

1、提出问题:如果请你们用纸来运沙,你们会选哪一张纸?为什么?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运沙时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动室的卫生。

4、幼儿尝试用纸运沙。

5、说说我的发现:

A、塑料纸、图画纸、挂历纸、牛皮纸运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纸、宣纸运沙不好,容易破。

B、把纸折成容器运沙更方便。

三、尝试活动

(二):运水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运的不是沙,而是水,你们会用什么纸?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多次尝试运水。

A、不把纸折成容器,你们能用它来运水吗?大,考吧、幼师,网出,处!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行呢?

幼儿尝试运水。

B、如果折成容器来运水,哪种纸折的容器最好?

幼儿尝试运水。

4、说说我的发现:

A、如果不将纸折成容器运水,面巾纸、宣纸吸水性强,可以运水,但是运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烂。

B、把纸折成容器后运水好,但是要选吸水性差的纸,纸吸了水以后容易破。

活动反思: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记录的事实信息,概括、总结和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

近阶段发现幼儿对粘粘纸的兴趣特别浓厚,经常将贴贴纸粘贴在手上、额头上、书包或衣服上。观察后发现,贴贴纸不但有美观、造型多样的特点,而且贴贴纸本,还可以身还蕴含着很多的知识。它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规律的美、数量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为了将幼儿的兴趣迁移到更多更广的活动中,发挥贴贴纸中的教育价值,因此计划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有趣的粘粘纸”。

活动总目标:

1师生共同挖掘贴贴纸本身蕴含的教育价值。

2在喜欢的活动中让幼儿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

第一阶段: 好玩的贴贴纸

活动一: 贴贴纸的秘密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的探索,去发现贴贴纸的特点。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指导:

1请幼儿收集自己喜欢的贴贴纸,展示在教室周围。

2引导互相观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反思:

幼儿对与丰富多彩的贴贴纸非常感兴趣,从孩子们的'讨论中发现,幼儿的兴趣主要指向与贴贴纸上的各种卡通内容,如:机器猫、弹珠警察、哪吒等;另一方面,幼儿发现了在每一版贴贴纸中,又蕴含着一些类别,如有正方形、长方形;有大有小;有不同造型的卡通形象等等。

幼儿在观察探索中,从讨论贴贴纸的秘密到讨论卡通片,各个幼儿都积极的参与。

这次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内在动力,让幼儿体验到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

推进:

根据的幼儿的主要兴趣指向,计划从两个方面开展活动,一、运用贴贴纸中的卡通形象开展语言活动。二、运用贴贴纸开展数学活动

活动二: 我将贴贴纸这样分

活动目的:

1让幼儿主动探索,自定分类标准。

2学习分类统计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人自选一版喜爱的贴贴纸。

2每人一张分类统计表:

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发现幼儿很喜欢撕贴的过程,大部分的幼儿都能从同一版的贴贴纸中,去寻找出自己喜欢的分类标准,也基本上了解了分类统计的方法。但有个别幼儿在根据几何图形分类时出现错误,计划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多感受图形的特点。

推进:

由于幼儿基本上能够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计划在下阶段活动中提高操作难度,将单纯的分类运用到生活中,开展装饰服饰的活动。

活动三: 美丽的服饰

活动目的:

1发挥贴贴纸在生活中的美化作用

2运用分类排序的数学知识来装饰服饰。

活动指导:

1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浅色的衣服、裙子、帽子、头箍、鞋子等。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爱利用贴贴纸装饰服饰。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有规律装饰和随意装饰服饰的效果,体验规律的美。

反思:

幼儿通过选择自己喜爱的贴贴纸进行装饰,感受到规律给生活带来的美,有渴望运用规律进行装饰的愿望。

推进:

将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开展装饰服饰的活动,引导幼儿有规律的进行装饰。

第二阶段: 贴贴纸图书

活动一: 美丽的画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运用贴贴纸中的卡通造型,开展添画活动。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画面内容。

活动指导:

1讨论:你知道到贴贴纸里有哪些卡通故事吗?

2提出游戏要求:找出你喜欢的贴贴纸画做一幅画。

3幼儿操作后,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

反思:

幼儿很投入地参与活动,大部分幼儿能大胆的选取合理的贴贴纸,搭配着进行构图,但也有部分幼儿只单纯的在贴画。由于幼儿水平的差异。在介绍自己作品内容时,有的幼儿能较完整的用一段话来描述作品内容,而有的只能用一句简单的句子来说明,少数幼儿只能说出他贴的贴贴纸名称。

由于提供的纸是16开的图画纸,和贴贴纸的比例不协调,将要改进。,

推进:

在区域中开展制作图书的活动,将16开的图画纸分割成四张,与贴贴纸的比例相符,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将单幅图组合成有联系的多副图,能力弱的可继续进行构图讲述活动。

活动二: 区域活动“我的图书”

活动目的:

1通过制作图书,了解图书的结构。

2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3体验成功的喜悦。

4感受10以内的数量排序。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欣赏图书,了解图书的结构:封面、故事内容、页码

2、鼓励幼儿合作制作图书

3、将制作的图书添置在阅读角,供幼儿阅读讲述。

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能根据自己发现的图书的特点进行图书制作,而且每一次的制作图书活动,幼儿兴趣都很浓厚,也在每次的活动中不断的改进。

第三个活动阶段: 解决问题

活动一: 彩虹测量表

活动目的:

1学习测量身高的方法。

2运用贴贴纸做为记录标志的工具。

3 掌握对应统计方法。

活动指导:

1在幼儿园为幼儿测量身高的活动后,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的方法,寻找测量的工具。

2将贴贴纸作为高度的标志。

3引导幼儿根据贴贴纸标志进行对应统计。

活动二: 为区域做标志

活动目的:

1利用贴贴纸制作标志。

2运用分类、对应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指导:

1观察未设标志的区域,思考它们存在的问题。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利用贴贴纸进行标志设置。

3幼儿合作制定合理、方便的标志。

活动三: 评比栏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成绩,体验成功感。

2初步感受10以内数量的组成。

活动指导:

1在一日生活中,运用贴贴纸的奖励方法,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贴贴纸的数量,当达到10 张贴贴纸,换取一朵小红花。

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的为了获取自己想要的贴贴纸而努力。当运用代币法对幼儿教育时,发现幼儿兴趣更浓了,幼儿每次都会自然的去数数,去思考“我的贴贴纸离10张贴贴纸还有多少距离”,从而感受到10 以内的组成。

推进:

计划尝试运用记录的方法,记录已有的贴贴纸数量和10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体验10的组成。

活动目标

一、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二、学习耐心、细致的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三、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一、教具:四种纸的展板、大记录表、塑料纸、纽扣面膜纸。

二、学具:纸娃娃若干、幼儿记录表、透明水盆、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一)出示四种纸的展板,认识纸。

教师提问: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各种纸,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纸?大,考吧.幼,师,网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纸?

(二)小结: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餐巾纸、报纸、绘画纸和牛奶盒纸。

过渡:我用这四种纸做了四个纸娃娃。你们看!今天纸娃娃们要做潜水运动员。

教师提问:你们猜谁会"潜水"?为什么?

二、动手实验。

(一)介绍材料:每桌有一个透明塑料箱,四个不同材质的纸娃娃,一份小记录表。

(二)幼儿做实验,教师观察。

三、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一)提问:纸娃娃放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二)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不同的纸吸水性也不同,餐巾纸最容易吸水最会潜水,牛奶盒纸最不容易吸水最不会潜水,报纸和绘画纸也会吸水,但是吸水的时间会长一点。

四、延伸活动,了解不同纸的作用和好处。

(一)由纸娃娃吵架引出面膜纸和塑料纸的对比实验。

(二)小结:不管是吸水性强的纸还是吸水性弱的纸,它们各有各的好处,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

五、延伸结束。

请幼儿再找找不同的纸,拿到活动室来做实验。

活动反思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记录的事实信息,概括、总结和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关键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引领着幼儿探究的方向,保证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在《有趣的纸》中,在探究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主要使用了4个关键问题,它们在引发和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活动了解纸的特性,感知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爱惜纸张,变废为宝,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类纸,剪刀、笔、水等。

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纸

1、看一看、摸一摸。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同的纸?(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颜色的不同并用手触摸感觉光滑与粗糙。)

2、折一折、吹一吹。(引导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3、]撕一撕,比一比。(引导幼儿观察哪种容易撕破及撕纸过程中纸的变化。)

4、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纸?

(二)水中的纸娃娃(分组活动)

1、通过自由探索,看一看,比一比,什么纸会吸水?什么纸不会吸水?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张,让幼儿将各种各样的纸张放入水中试一试,看看哪些纸湿了,哪些纸不会湿。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分类,并作记录。

2、比一比:教师为幼儿准备同样大小的各种纸张,让幼儿将纸分别放入水中,比一比什么纸吸水快,吸水强?

3、比一比:鼓励幼儿将纸折成各种各样的船,放入水中,看哪艘船在水中停留的时间最长?

(三)交流讨论,分享同伴的经验。

引导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探索纸的用处,交流幼儿已有的经验。

(四)情景感知体验理解。

观看录象,向幼儿介绍纸的发明者,造纸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纸张?

(五)好玩的纸制体育玩具。

教师提供多种纸制玩具,有纸棒、纸球、报纸等,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进行探索创新,教师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

教师引导幼儿合作玩。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剪纸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1500字

在各领域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幼儿是国家的花朵,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储备型人才。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的地方,在幼儿能力教育中承载着十分重大的任务,当前合作能力是幼儿能力培养的重点。因此,文章从游戏、美术、表演三个方面对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方法;游戏法

合作能力是新时期下对一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备的基本技能,在家里要和父母亲戚合作,在学校要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工作之后要与同事合作。可见,合作能力的使用贯穿于人的一生,它是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培养合作能力应该从幼儿抓起。

一、游戏培养法

1.有效指导。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之一,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优势,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游戏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利用自身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指导,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易受幼儿接受的、自然的指导方法。例如,建构区中幼儿打算搭建一个弓形门,但材料都是幼儿园的大型玩具,仅凭幼儿是无法完成的。这时需要教师走过去,参与到搭建游戏中,组织更多幼儿参与到弓形门的搭建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搭建兴趣,还可以让幼儿体会到人多力量大,加强合作意识。同时,在一起完成建构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2.观察发现。幼儿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发展都不完善,在游戏中需要合作的环节往往意识不到需要寻找其他伙伴帮助完成。这时,教师就需要具有一双观察与发现的眼睛,对幼儿游戏中的合作环节进行介入,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让幼儿意识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让幼儿在与其他伙伴合作的条件下,解决遇到的问题,使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例如,幼儿在进行剪纸活动时,如果只是一个人,在完成剪纸后就会收拾纸屑、放剪刀、拿笔、染色等过程中出现一些小问题:收拾好纸屑后找不到剪刀、染色是把整个纸都渗透了、拿剪刀时笔滚到桌子下面、放剪刀把染料打翻了等问题。这时就到了教师发挥作用的时候,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幼儿的剪纸活动中。如委婉地提出帮助一个刚剪完纸的幼儿染色的请求,这样分工合作就会避免幼儿手忙脚乱,同时激发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成剪纸解决了幼儿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他的幼儿也纷纷学习,与其他幼儿一起合作完成剪纸游戏。有的专门剪裁,有的专门染色,这样的游戏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3.总结评价。游戏结束后,教师的总结评价也对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如结束时开展分享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游戏中获得的成果,并对那些在游戏中积极与其他伙伴合作的幼儿进行表扬,通过对幼儿合作行为的正强化,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合作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二、美术培养法

每个人都具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一个班中的幼儿,虽然年龄相差不大,但在美术上擅长的方面却不尽相同:有的幼儿擅长临摹,对于临摹方面的学习,能够又快又好地掌握方法。有的幼儿具有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日常美术创作中画出让人惊艳的作品,还有的幼儿擅长涂色,能够将色彩搭配得让人赏心悦目,但幼儿却不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优势,通过结合其他同伴的优势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提倡幼儿之间互相合作,将每个幼儿的特长都发挥到点子上,共同学习和配合,实现幼儿的共同进步。例如,在用树叶组合画金鱼的活动中,要经历收集树叶、挑选树叶、粘贴树叶、涂色并在原基础上进行加工画等步骤,需要用到树叶、剪刀、卡片、胶水和画笔等材料和工具,这样庞大的工程单靠一个幼儿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班里幼儿协助共同完成。教师要帮助幼儿进行活动前的分工:布置一些孩子收集树叶,一些孩子去寻找胶水等工具,一些孩子描摹金鱼的形状……分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合作制作了,一起分工收集材料,合作完成美术创作,不仅能够提高美术活动的效率,使幼儿能够按时完成粘贴画,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美术活动中,小组合作是最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将几个幼儿分成一组,通过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来共同完成美术作品制作。例如,大班举行“面具制作”活动,这是将剪、撕、折、画等多种动手方式融合的活动。如果整个活动从头到位让幼儿一个人完成是不现实的。如果幼儿分组合作完成,将会提高制作的效率,使得面具制作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可以将幼儿分组,每组四人,一个负责剪,一个负责撕,一个拆,一个画,这样分工完成,每个幼儿的工作尽量就会减少,完成的效率就会提高,这样的制作模式能将幼儿的动手热情激发出来,都想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到最好。这样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节省了制作的时间,也使得每个环节都能展现出幼儿的特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完成的方法,让幼儿体会到合作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表演培养法

表演活动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需要多人参与的活动,在表演中幼儿间能够进行有效地互动,体会到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同时表演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较好的一种方法。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狼和羊的故事中,还可以加入哪些动物,这些动物会对羊说些什么话,他们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帮助小羊对付大灰狼,将幼儿讨论出来的结果编成剧本,经过讨论后得出的剧本使整个故事的情节更加丰满,故事角色也得以增多。然后分角色让幼儿将整个故事进行演绎,幼儿在表演中加强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同时,通过其他动物与小羊一起合作对付大灰狼的环节的演绎,能够起到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工作。本文探索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种方法,其他方法不计其数,比如说通过合作游戏、合作创作、和表演活动等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这些方法,给孩子创建良好的合作环境,让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充分的游戏时间是幼儿游戏品质提高的保证[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2,(1)。

[2]李秀英。培养有效的美术常规,让美术活动活而有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

[3]孙霞。浅谈教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开展美术活动[J].教师,2013,(34)。

[4]郑卫东。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特点及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述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4)。

在对幼儿进行 教育 活动中,幼儿园教育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创设动态的、多元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仅可以充分顺应幼儿不同的发展潜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需要,而且能够让 儿童 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取各种有益的 经验 ,最终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 动态环境;多元性;参与性;渗透性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会随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而改变,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创设一个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让孩子与环境实现真正的“对话”,并在“对话”中得到全面发展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以动制动”——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儿童是有着无限发展潜能的个体,但儿童的潜能开发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儿童的发展成长是动态的,他们的潜能也就需要不断地激发,这就意味着各种教育元素只有不断地更新、变化并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以动制动”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教育功能。就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来讲,就是要保持环境的动态性。

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首先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形式上要体现变化性、流动性,意味着环境创设要依据不同的环境特点而布置,突出环境本身的教育属性。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布置本身就存在非常大的不同,适合室内环境布置的形式本质上并不适合户外环境,如室内环境中的各种主题区角(如游戏区、手工制作区等)就不适合置于户外,而空阔、开放的户外环境本身决定了儿童在与环境互动时进行的更多是大的肢体活动,不考虑这种环境布置的差别性就容易造成不同环境功能的相互干扰和冲突。

其次,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要富于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不仅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特点,要凸显、传达特定的教育信息,还要能让儿童与之不断地互动,才能让环境“会说话”,这就离不开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目前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普遍存在过于注重环境创设本身的丰富性而忽视儿童的真实需要、环境创设与课程相互脱节等误区。[1]环境被认为不需要教师介入就能自行发挥其教育功能。为此,在实践中要注意环境的创设在内容上不断变化的同时,既要考虑与儿童发展的适应性,还要融入教师的课程计划,才能真正实现儿童在与环境的对话中成长。

总之,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从总体上讲要能体现出一种“空灵性”,不仅在形式上能够促进儿童与环境发生多元的互动,而且能够在内容上激发儿童不断地想像、思考与操作,促进儿童自主学习的同时,辅以教师适时的教育支持,最终使幼儿园环境发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2]

二、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应体现的特点

(一)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多元性

建构主义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儿童往往通过亲身体验,运用自身已有经验来解释和分析自己所面对的各种现象和事物。[3]因此,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支持。幼儿园环境是个大概念,它不仅包括与幼儿接触最频繁的课堂环境,也包括课堂之外的园所环境。首先就外部环境而言,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各个角落。如在幼儿园大门入口处,我们根据幼儿园门厅弧形的墙面结构,量身定制了一个直通二楼的多功能玩具区,孩子们可以通过钻、爬、攀、滑等多种方式来上下楼梯。理想的游戏场所不仅为孩子灵动的思维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运动智能。在楼梯拐角处我们安放了多面镜子,孩子们无论站在楼梯拐角的哪个位置,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自己,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其次就班室环境而言,它作为幼儿园日常环境创设中最主要的部分,本身要与班室内部所要发生的既定教育活动相对应。很多教育元素要在班室有限的空间格局内很好的整合在一起,体现了班室教育环境本身所要求的集约性和整合性。因此班室环境的布置需要教师能在小地方做大 文章 。班室内部整个三维的立体空间都可以纳入到动态教育环的境创设中来,而不仅指墙面环境创设,也包括区角环境整体格局的安排和布置等。班室内每一方面的环境布置又有着它特定的规律。

实践中,为保证环境创设的质量,在班室环境创设上我们首先是从美化墙面开始的,然后逐渐过渡到其他方面的环境布置,如利用悬吊的方式将班室的上部空间开辟成展示儿童作品的平台等。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不断完善和加深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二)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参与性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儿童是被排除在外的,这实际上并不利于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首先,要保证幼儿园环境的内容和形式的动态性。仅仅依靠教师,不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环境创设仅由教师一手包办,必定难以避免教师以成人的价值标准思考问题,最终还会影响环境本身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其次,儿童同样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本身又是具有主动发展能力的独立个体,他们具有参与创设同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环境的能力和需要,这种需要理应得到满足和尊重。儿童的学习不仅包括直接的感知,更主要的还是亲自参与的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体会到主人翁的角色意识,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可以锻炼自身的操作能力,激发想像力。此外,通过感知自身劳动成果在环境创设中的体现,孩子们会形成对班级、幼儿园和教师的热爱,以及一定的自我效能感,最终促进儿童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渗透性

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渗透性一方面是指环境本身所包含的教育元素要多元、综合,另一方面指环境创设要能增强儿童的积极体验。首先,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包含的教育元素往往过于单调、僵化,虽然环境内容和形式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但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联系,教师习惯于将幼儿园环境分门别类地进行创设,而较多的忽视不同环境功能之间的综合和交叉。生态环境教育的相关研究则认为,环境教育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多领域综合”的方式具体实施,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整合各种教育元素。[4]因此,我们在实践中针对幼儿园学期教育工作重点,确立每月的活动主题,并紧紧围绕主题创设出适宜的教育环境,如我们利用 教师节 、 国庆节 、新年等重大节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主题创设活动,使孩子们在动态的教育环境中各种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另外,班级环境创设要以丰富、增强儿童真实的生活体验为目标,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环境的教育功能。目前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唯美的误区,环境建设注重美感和审美价值本无可厚非,但过分追求色彩的艳丽和刺激以及精致的装饰效果都是不可取的。[5]忽略儿童真实体验的环境创设没能从儿童真实的生活情景出发,仅能短暂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却无法引导儿童对周围环境进行更为深入的实践和思考。因此,我们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十分重视联系儿童已有经验,潜移默化地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如在教学活动“超市理货员”中,教师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浓缩的真实超市环境,孩子们扮演着营业员的角色,教师则一改过去统领课堂的角色,通过选用具有区域特点的货架,让孩子们自主思考和探索超市不同区域的划分,促进孩子在开放的环境中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索,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着角色的责任,练习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从而增进他们交往的能力,使得适宜的教学环境为教育目标的达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的要点

第一,教师在孩子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要扮演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动态的幼儿园环境本身直接传递给儿童的教育信息是有限的,特别是当环境本身包含有教育者明确的教育意图和丰富的教育元素时,儿童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自动地吸收和转化其中隐含的教育信息,反而有可能由于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使儿童变得无所适从。因此,环境要能真正“会说话”,同儿童发生深刻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支持。环境中的教育元素只有通过教师才能“流动”到儿童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最终内化为儿童自身的经验和理解。

第二,要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持续、科学的评估。虽然我们明确了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要体现多元性、渗透性和参与性等特点,但作为一种“动态”的教育环境客观上要能很好地体现这些特点,还需要对之进行不断的评价与评估,才能保证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偏离教育目标。此外,评价本身也为教师深入 反思 环境创设过程中的各种教育理念、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提供了契机。因此,确立一系列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价形式、标准和体系至关重要。

第三,以多种方式提高幼儿教师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同显性课程一样也面临着课程转化的问题。按照古德莱德的说法,课程有五个层面的存在形态,从理想的文本到形成儿童的 学习经验 ,必须经过教师的领会和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因此,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必然对教师有关“环境课程”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且由于环境课程本身的内隐性,教师形成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学习所能实现的,还需要幼儿园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给予充分的支持,如建立一定的学习型组织、形成常规化的教育研讨氛围等,以促进教师对环境教育与环境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费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几个问题.早期教育,2003,(6)

[2]刘小青.浅谈幼儿园“空灵型”环境的创设.教育导刊,2008,(9)

[3]郭丽.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教育导刊,2004,(2—3)

[4]彭蝶飞.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探析.学前教育研究,2007,(7—8)

[5]李俐.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学前教育

引言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充分结合幼儿自身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环境中的可利用因素,把这些因素通过合适的情景活动转变为教育因素。幼儿剪纸可以高度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 记忆力 。剪纸艺术可以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得到充分展示和传播。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园教育环境大多是由幼儿园内的教师设计的,主要以追求美观、美化环境为目的,忽视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给幼儿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可供操作的材料和资源比较匮乏,师生互动少,内容比较枯燥,不利于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科学的 方法 为幼儿创设有益的教育环境。幼儿剪纸艺术,可以培养幼儿肢体协调能力,自己动手制作的剪纸艺术品,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运用价值

(一)剪纸艺术的作用

剪纸艺术在我国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是一门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艺术。剪纸艺术品给人视觉上带来透空的感受和艺术享受,如 春节 的窗花就增加了春节喜庆的氛围。剪纸具有剪不断的完整性和趣味性,并且可以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同时,剪纸操作简单,工具简单,造型不受拘泥。把剪纸艺术应用到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二)剪纸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正确指导和教育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重视对幼儿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极其广泛,具有启蒙性。其中,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加深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引导他们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好。剪纸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勤动手也有助于培养幼儿敏捷的思维。剪纸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幼儿创造美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接受美的熏陶,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对传承优秀的 传统 文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美化幼儿园环境

研究表明,教育和环境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所谓环境,就是包括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内的所有个体生活所需要的外部条件综合。幼儿园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结合幼儿自身发展特点,精心创设的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条件。幼儿园环境包括幼儿喜闻乐见的专用场所、设施和玩具等。对于幼儿园的建设,要以对幼儿有教育价值为出发点,以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为建设目的,充分发挥幼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布置,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是师生活动相互依赖、协同合作的过程。

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强调幼儿的参与性,要加强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忽视幼儿,即便创设的环境再精美,对于幼儿教育也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环境创设要能够对幼儿有足够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要让幼儿简单、方便、主动地融入到环境中。加强教师与幼儿的合作,教师要时刻引导幼儿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和参与意识。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幼儿教育环境创设工作,幼儿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充分挖掘环境材料中蕴含的对幼儿教育有利的价值,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加强幼儿的参与,让他们成为周围环境的小设计师。在环境创设中,通过亲身体验,有利于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剪纸作品可以用来装饰环境,美化环境,在手工剪纸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剪纸创作兴趣,布置幼儿亲手设计的剪纸作品,有效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展现自我,充分享受“小主人”的感觉,在自信满满的同时,激发对剪纸的浓厚兴趣,培养对美的享受,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选择幼儿园环境装饰材料时,需要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在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的因素。剪纸是使用普通的纸成型,既可以达到点缀装饰的目的,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剪纸艺术活动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在幼儿剪纸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保证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安全,还要训练他们的剪纸技能和熟练操作程度,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再指导他们叠纸,剪出一幅幅艺术作品。从易到难地教授,让幼儿更快接受,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样不断进行折叠、剪纸,会给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感受剪纸活动趣味性的同时,达到幼儿教育目的。

结语

近年来,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幼儿教育专家曾指出,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幼儿的教育目标,必须重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应用价值,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体验主人翁的感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

浅析幼儿园纸艺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

纸艺活动是一项非常好的教育项目,通过儿童在玩中学习,生活中学习,满足生活的需要,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方面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幼儿园纸艺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之硕士论文范文。

摘要:幼儿纸艺活动课程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教育项目和课程,在没有升学压力的幼儿园或者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文就在本校幼儿园日常教育中推广纸艺活动中发现纸艺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幼儿纸艺;创造性思维

创新要从娃娃抓起,创新需要智慧的火花,这个火花产生途径是创造新思维,因而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新思维,多年来,我们在幼儿园教育中推行纸艺活动,通过对纸品的撕、剪、染、折、搓等纸艺探索活动,多角度培养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试以为文,求教于方家。

一、撕出思维的基础

思维不会凭空产生,创造性思维更如是,需要有一定的物质载体,纸艺活动的物质资源是各种不同的纸张,了解各种纸张的特质是纸艺活动的基本环节。我们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张,让孩子们了解各种纸张的特性,通过孩子对纸张的撕,孩子们既锻炼了体力,也籍此了解各种纸张的可撕性。下一步让孩子们观看各种不同的小动物或者花卉的照片,让孩子们认识这些概念表象,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小手,把白纸多余的部分撕掉,得到他们自己需要的小动物或者花卉的白纸轮廓。

老师也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简单的动物撕纸作品,让孩子们用蜡笔在白纸上描摹轮廓,然后再撕下来,得到一些简单的作品。进行一段时间后,安排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象,自由创作撕纸作品,老师对那些有创意的作品做适当的表扬固化,或者选择一些很有味道的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中,让其他孩子观摩和学习,孩子们就会觉得老师是鼓励他们创新的,而后就会形成正向反馈,孩子们就会向着老师指引的方向潜行。

二、剪出思维的梦想

剪纸是通过工具(剪刀或者刻刀),将纸品镂空,形成一些线条或者形状,组合成作品。剪纸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剪刀或者刻刀的使用,雕刻板的固定与放置,剪纸或者刻纸中的安全等等,对老师和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虽然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但也是一种创新的技能和机会,不仅仅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也是一种创新的.创作方式。

幼儿园的孩子也不要求能够剪出大师级别的作品,但是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图案剪纸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同时也让他们欣赏一些大师的剪纸作品,介绍一些剪纸方面功成名就的大师,开启一扇窗,让他们可以从这里管窥剪纸的美妙,播下一粒种子,让孩子们明白还可以通过剪纸成为大师,实现人生的价值。中国梦是集体的梦想,这梦想由许多细小的梦想组成,这些细小梦想的实现,才能实现大的中国梦。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植入剪纸大师的梦想,或许有一天,这些孩子中真的就会有大师出现,谁知道呢?

三、染出思维的创造

剪纸和撕纸的作品如果是白色纸,那只是徒有其型,加上点颜色会更加完美。目前市面上也能够买到各种颜色的卡纸,如果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各种色彩的纸或者在已经成型的作品中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岂不美哉。

染纸是一种简单、有趣的美术形式之一,可以适合多种纸品,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探究。无论是染液的调配,色彩的融合,还是折、叠、扎、涂等各种上色方式都会让孩子们着迷。变化多端的图案,不同深浅的色调,不同配比的色彩,可以大大地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唤醒孩子们内心的创造力。

四、折出思维的整合

折纸是一种用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源于中国,发展与于日本。已有2000历史,是快乐的源泉、艺术的享受,也是智力开发的工具。目前发展成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极佳的消遣方式。有单独的折叠方式也有组合的折叠方式,有平面的形状折叠也有立体的空间立体折叠。

孩子们在教师示范下折叠一个立体图形后,自己模仿折叠,遇到不会的地方老师稍微加以指导,孩子们就会折叠成型,如果原料丰富,孩子们就会重复折叠下去,直到自己独立叠会为止,重复率非常高。孩子回到家里,也会向家长或者兄弟姐妹展示他们的作品,或者教别的小朋友折叠,在这种教别人的过程中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

教师也不会满足于折纸后的静态展示,还可以折叠一些飞行器,然后孩子们用这些飞行器进行比赛,可以比飞的远,也可以比落得慢,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在玩中学,乐中学,赛中学。折纸活动不仅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活动之一,也是孩子们思维整合的必要过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空间立体感,也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一些生活常识。

五、搓出思维的创新

纸艺活动除了常规,还可以有一些非主流的“玩”法,比如搓、捏、揉等。搓一个花梗,揉一个花瓣,等等都可以。如做一朵玫瑰花,花梗、叶子、花瓣等都要经过搓的处理过程,将撕剪好的半成品变成制作主题需要的东西。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成品可以带回家作为装饰用,孩子们非常喜欢,家长也非常欢迎,因为孩子们得到了锻炼,做出了成品,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学校完成了教学的任务,教师技能也得到提高,真是多赢的结局。

综上所述,纸艺活动是一项非常好的教育项目,通过儿童在玩中学习,生活中学习,满足生活的需要,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方面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教育项目和课程,在没有升学压力的幼儿园或者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白红红. 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开发及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邵亚琴. 多样化方式培养幼儿对纸艺活动的兴趣[J]. 好家长,2015,47:187.

[3]黄立安. 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4]孟庆敏. 综合式美术活动与幼儿的健康成长[D].山东师范大学,2004.

[5]陈瑛. 抓住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闪光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4,22:131.

[6]段海军,白红红,胡卫平. 幼儿创造力干预项目的国际发展动态与启示[J]. 学前教育研究,2015,10:3-14.

【摘要】一张小小的纸片,可通过折、剪、撕等方式变化不同的花样产生新的作品,而这正是纸艺的魅力所在。为此,我们在深刻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在班内确定了以“如何有效开展纸艺活动”为特色的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纸艺活动;有效开展

纸艺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纸艺课程只是作为美术活动的形式之一,教学内容比较零散,教学模式不规范;在指导过程中,教师更多偏重技能与技巧,从而忽略幼儿的自主性以及兴趣、创造力的培养与提高。怎样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纸艺活动,如何有效开展纸艺活动呢?

一、提供有趣的范例,采用赏识教育,激发幼儿兴趣

第一,设置美工区纸艺展览角,提供有趣的纸艺作品让幼儿欣赏感受,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用纸盘制作一只“小老虎”,用废旧纸杯制作一只“小兔子”,用废旧报纸编织制作“向日葵花”……老师将这些有趣的作品统一摆放在美工区的纸艺角里。当孩子们第二天来班级的时候,他们发现班级美工区新来的“小客人”。于是,他们被有趣的纸艺小动物和植物吸引了,“老师你看,这是用纸盘做的。”“好好玩,这是废旧报纸和卡纸装饰的。”……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模样,我抓住教育契机对孩子们说:“纸盘、纸杯、废旧报纸除了用来装饰小老虎、小兔子,小朋友开动脑筋,再动动小手,就会出现更多好玩的东西。”我用充满趣味的口气对他们说,孩子们也认真地听着。与此同时,我们自己也能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只有当我们老师乐在其中,孩子自然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开始想跃跃欲试。

第二,采用赏识教育,有效地鼓励并及时表扬孩子,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正是因为幼儿有这样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手工纸艺活动中,老师要对幼儿的作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在指导幼儿剪纸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幼儿真实表现自己的内在感受,对孩子的个性创作表示认同和鼓励。例如:“你剪的真不一样!”“你手真巧!”在我的表扬和鼓励过程中,幼儿对纸艺活动的兴趣逐渐提高。幼儿在纸艺活动中得到认可,因此他们在学到纸艺活动的技巧时也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喜欢纸艺活动。

二、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探究与体味

纸艺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操作活动。为保证纸艺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为幼儿在美工区创设了开放性的纸艺创作角,让幼儿自己大胆去想去做去尝试。例如,美工区增添了纸盘,李沐卉拿了一个大的一次性纸盘,做狮子的脸,先画了狮子的眼睛,又用卡纸贴了两只耳朵、一个大鼻子,接着开始做狮子的脚了。她拿起三角形卡纸在纸盘上对比着,左看看右看看,她手停在那里不敢动。我鼓励她大胆试一试。她贴上去后嘟着小嘴对我说:“老师,狮子腿肿了。我做不好。”我看了一下他们桌子上材料,就对李沐卉说:“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比较小点,能够做狮子的腿的?”她刚开始没找到,又东找西找翻了一会儿,发现了一个小卡纸条正好可以做狮子的腿。难题解决了,她又继续做了。不一会,李沐卉拿着她做的狮子给我看:“老师,我用小的卡纸条做狮子的腿,你看,这是我做好的狮子。”李沐卉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探索,通过自己的体味与理解,选择合适的卡纸条当狮子的腿从而解决了难题获取了成就感。教师还可提供多种纸质材料和辅助工具,让幼儿在纸艺活动中自主操作与探究,体味纸艺活动的魅力。

三、在制作过程中给予耐心的支持与引导

教师在幼儿纸艺制作过程中要给予耐心的支持与引导。例如,我刚开始启发美工区的孩子们自由探索操作折小鱼。“海洋里的这条鱼好孤单,有没有同伴和它一起做游戏?”“我们再来折一些鱼和它当好朋友吧!”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开始动手操作。孩子们刚开始对折小鱼很有耐心。当孩子们都认真地折时,郭语薇开始烦躁起来,她面对自己手中较为复杂的手工纸有些失去耐心。这时,她举起手中的手工纸对我说:“老师,你能过来帮我折吗?”我走过去,对她说:“语薇,想要自己折好的小鱼和海洋里的那条鱼成为好朋友吗?”她点点头。“那你就要自己完成,才有能折好。”说完,她高兴地点点自己折好的小鱼。”她一听皱起眉头,嘟着嘴不说话。我坐在她身边对她说:“语薇,老师坐在你边上看你完成怎样。”慢慢地,她大概折出了头绪。这时我再鼓励她说:“语薇,你真棒,都已经折得快差不多了,老师相信你一定头,继续折小鱼。“语薇也折好了。真棒!”她听了我的鼓励开心地继续折下一只小鱼。因此每当幼儿在纸艺制作过程中遇到困扰时,教师需要耐心鼓励与引导,让幼儿更乐意参与纸艺活动。

四、鼓励并激发幼儿创造的火花

为激发幼儿在纸艺活动中的创造火花,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打破陈规,以新奇的思维去探索,支持孩子们有不同的看法与想法。教师引导幼儿在纸艺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励幼儿用不同的表现方法,使纸艺作品富有新意。如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我们对孩子进行了民族特色的相关教育。在幼儿熟悉各民族娃娃传统服饰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运用撕贴、剪贴等方式来制作民族娃娃,再贴在黑色卡纸,完成一幅富有个人特色的纸艺作品。在想象和制作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在纸艺活动中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纸艺活动有效开展,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成为纸艺活动的主人,在纸艺制作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多要学会尊重幼儿的自主与创新。

参考文献:

赵静静.探究纸艺活动形式与促进幼儿多元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