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优秀电气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2 13:50:44

优秀电气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优秀的plc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优秀的plc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plc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

[1]郭鹏,李悦,高文彬.三菱Q系列PLC与FX系列PLC基于CC-Link通讯在轮胎设备中的应用[J].橡胶科技市场,2007(02),13~16.

[2]范明锦.三菱Q系列PLC与FX系列PLC的通讯[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190~191.

[3]王辉.三菱电机通讯网络应用指南[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10.

[4]曹惠彬.电力线通信(PLC)技术综述[J].电力系统通信,2004,(1).

[5]戚佳金,陈雪萍,刘晓胜.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研究进展[J].电网技术,2010,(5).

[6]程晓荣.宽带电力线通信信道特性及网管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06.

[7]康恩婷.宽带电力线信道特性及OFDM性能的分析与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05.

[8]俞王杰.自组织窄带电力线通信网络MAC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9]汪涛.宽带电力线通信MAC层协议优化及仿真平台搭

plc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

[1]拾以超.仿真软件在PLC教学中的应用[J].机电技术,2011,05:149-151.

[2]姜坤.浅谈PLC仿真软件在PLC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2,07:167-169.

[3]叶坚.PLC仿真软件在PLC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3,06:238.

[4]潘春玲.仿真软件在PLC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2:265-269.

[5]刘佳.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6,(04):11.

plc毕业论文参考文献3:

[1]孙晓峰.基于PLC的输煤程控系统改造[J].自动化应用,2010(2).

[2]王占彬.PLC控制网络在火力发电厂输煤控制系统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S1).

[3]张金姣.基于组态技术的PLC电厂输煤控制系统的仿真[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4).

[4]甘焱.火力发电厂输煤控制系统浅谈[J].红水河,2010(3).

[5]张东实,李亮.火电厂输煤自动化的发展与探讨[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9(6).

[6]杜伟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的分析[J].电子制作,2016,(22):122-124.

关于PLC论文的开题报告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年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姓名

填表时间: 201XX 年3 月 20 日

机电工程系 机电一体化 09机电三班袁照兰

填 表 说 明

(1)胜任的。 传统的智能控制是一种技术的事先安排,说到底是一种程序控制,是一种周期性的系统自动控制,实际上还算不上智能。而真正的智能电梯应更具人性化特点,不仅具有传统的人工智能的所有优点,而且还有传统的人工智能无法比拟的东西,具有动念和随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诸如能根据轿厢内的情况和各层的候梯信息,自动地制定每次最优的运动速度和停车政策;自动选择运动方面;双向语音交流;到达目的层的语音提示等,让乘客有更多的主动性,使大楼交通运输实现真正的人机对话。智能化要求电梯有自动安全检测功能,让电梯自己能够检测到电梯的故障所在,并及时报警予以排除。

(2)安全。 运行安全是电梯的根本和关键。可以说,电梯的全部其他工作都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使电梯安全运行更有保障。运行安全不仅要消除电梯启动时较强的电磁辐射,使用安全材料和运行稳定,而且要有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让每一位乘客在宽敞、明亮轿厢内有安全、舒适的好心情。同时,电梯运行安全也要求电梯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不但要使乘客容易与外界沟通联系,而且电梯本身应当能自动播放让乘客感到放松的音乐,彻底消除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当小孩和老人乘坐时,电梯对他们应给予一种如同家人般的照顾,不但让老人和孩子感到方便和舒适,而且更让其家人感到放心。电梯运行安全还要求电梯有自动休眠功能,使电梯在保证运行效率最高的同时,使电梯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休眠。

(3)与环境的协调和平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视觉协调。有人曾经做过环境色彩是否对人有影响的研究。该研究发展:视觉不协调的环境色彩对人的情绪、精神影响非常大。色彩宜人,格调高雅,制作精良的电梯,有一种视觉上的舒适。用料低廉,款式陈旧,色彩沉闷,甚至破破烂烂的电梯,乘客视觉协调无从谈起,国内的许多电梯公司对此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不少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国产化的电梯也显露出一副土生土长的容貌。

②消除电磁辐射。如前所述,由于电梯是大楼里频繁起制动的大容量电器是电磁干扰的元凶,所以绿色电梯必须是一个达到自身对大楼电磁干扰最小,而又不被其他电磁干扰影响的建筑机电设备。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乘客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可以保证大楼、大厦中的大楼的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的正常运转。

③舒适感。通过采用高载频波矢量静音变频器,可降低噪声变换频率及电压。以CPU控制电压及频率的连续变换方式,按人体生理适应要求,利用计算机优化设计而成的理想运行曲线,实现更稳定、更舒适的运行。

对现代化电梯性能的衡量,主要着重于可靠性、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适性。此外,对经济性、能耗、噪声等级和电磁干扰程度等方面也有相应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电梯行业会越来越贴近生活。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所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电梯的控制方式上,主要有继电器控制、PLC控制和微型计算机控制三种。而PlC实际上是一种专用计算机,它采用巡回扫描的方式分时处理各项任务,而且依靠程序运行,这就保证只有正确的程序才能运行,否则电梯不会工作;又由于PLC中的内部辅助继电器及保持继电器等实际上是PLC系统内存工作单元,即无线圈又无触点,使用次数不受限制,属无触点运行,因此,它比继电器控制有着明显的优越性,运行寿命更长,工作更加可靠安全,自动化水平更高。PLC控制是三种控制方式中最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控制方式,它更适合于用在电梯的技术改造和控制系统的更新换代,是电梯控制系统中理想的控制新技术。

电梯的控制是比较复杂的,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为电梯的控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PLC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它的体积大大减小,功能不断完善,过程的控制更平稳、可靠,抗干扰性能增强、机械与电气部件有机地结合在一个设备内,把仪表、电子和计算机的功能综合在一起。它已经成为电梯运行中的关键技术。因此,研究plc技术更具有了战略性的意义。

PLC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优良的环境下,PLC关键技术因此而生。此技术在电器工程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控制水平效率,PLC技术应用及高性能高效率的特点与优势占据现代电气工程市场的大部分,成为电气系统自动化应用中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关键词 :PLC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

1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特点

通用性强

在PLC应用过程中能够支持对工业环境的设计,PLC的通用性在运用过程中表现在相对应的装置设备特别齐全,能够满足不同控制对象所需要的不同的要求,同时在PLC使用过程中人与机器能够相互配合及通讯设备良好应用,相关控制工作可行性非常高,操作过程简单易学。PLC技术的通用性大大提高了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效率。PLC技术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合理的契合以此达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要求。

可靠性高

PLC实现了对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大幅度应用,对于传统意义上来讲,在接触器的控制系统而言,PLC的好处便在于它省去了大量的硬接点去也就意味着在PLC技术的运用期间故障的发生率会大大的降低,对PLC的系统工程抗干扰能力也有大幅度提升的重要价值。PLC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可靠性较高,有较强的可参考性。PLC的运行速度快,智能化程度高,集成密度大网络分布范围大,这些特点和优势充分满足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需要,也是PLC技术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因素。

便捷性好

PLC系统支持利用计算机进行现实模拟实验来支持对相关设备的设计安全操作,此行为对减少工作量、加大工作效率有重要效果,同时PLC技术拥有自我诊断的作用,能够在相应合适的时间段内进行相应高效的对于故障进行分析与检测,来对维修提供准确切实的技术及数据支持,来保证系统正常有效率的运行。在PLC控制系统实际应用中,其良好的便捷性为自动控制的完成提供了保障,所以在PLC控制技术的研究中,我们必须加强对系统整体便捷性的技术研究工作,特别是在高温高压等较为恶劣的生产环境及生产过程中,电磁干扰严重的生产环境中,更要提高系统整体的便捷性来达到技术进一步的高效应用。

2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要点

顺序控制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的企业利用PLC技术是作为顺序控制器来用用的,例如在火力电厂及其它电厂中除灰的过程中就要运用PLC技术及控制顺序这项技术,在发电的过程中,能否提高除灰效率的影响因素就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好坏。提高效率是一个发电厂最重要的目标。为了达到理想,达到合适的效率大幅度提升必须利用PLC技术,PLC技术的重要性就在于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很大程度地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成本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控制适中的程序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来达到减少企业劳动力,达到施工过程中运行效率的提高。目前我国的控制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准,PLC技术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推广。

闭环控制技术

众所周知,电气化自动控制系统分为现场手动系统和机器启动技术,电气化自动控制系统中PLC系统的闭环控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它可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例如在在动力机开机时PLC模版结合点器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进行正确的访问,即可确定是否启动或关闭,从当前技术的应用状态来看闭环技术已经在电气化自动工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PLC技术与常规控制系统有效率的结合来弥补PLC系统的不足。常规控制系统现已经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应用,闭环控制技术现已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知。

开关量控制技术

在传统的电气控制系统中,电磁性电器是电器正常控制系统的主要载体,但电磁性继电器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故障,严重的降低了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在开关量控制过程中,PLC技术采用的大量的电器提高了电气自动化过程中的安全性。也维护了其他电器功能齐全的特点。在满足电力系统设备的同时,简化了电气二次设备接线的过程,再用PLC系统技术时,电气自动化过程故障出现率大幅度降低,辅助开关数量明显减少可集中控制多个断路的运行信号,例如,在火力发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合理运用PLC技术后,技术人员可根据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的完整性,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开关量控制的有效实施将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中的一个里程碑的建立,与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形成鲜明的对比来体现现代电器化自动控制的优势与特点。

网络控制技术

由于神经网络控制具有高性能的特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及定位的时间,对于非初始速度的变化进行有效的监控,在神经网络控制中其结构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它能够进行反向和正向的学习计算,在网络控制系统中,可以根据电气参数对速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及计算,能够在信号处理及其它模式识别方面进行有效的应用,具有非线性一致估计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网络控制系统及神经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及复杂性,在进行操控是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不需要网络教学模型同时对于故障也有一定的抗低抗性。这就需要企业提高技术人员的能力,加大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及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以此来达到网络控制技术高效率的实施。如果企业不能保证技术人员的能力,就不能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过程中故障的排除。不能达到网络控制技术高性能的实施。

3结束语

PLC技术以处理器为基础建立在数字运算知识向实现自动控制,具有通用性可靠性高的优良特点,对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有很好的较强的推动作用,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提升了系统的运作效率,提升其灵活性及智能化水平,大大的简化了系统维护程序,降低系统基本成本。可以预测PLC技术在电气化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振国.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2(22):33-35.

[2]傅建斌.试论PLC技术在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67):77-81.

优秀电气论文参考文献

[1] 廖常初.PLC编程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 张万忠.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3] 齐占庆,王振臣.电气控制技术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李道霖.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 [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6] 史国生.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电气工程导论论文

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 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电气工程导论论文 ,欢迎阅读。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也没有落后,也在不停地进步和发展,而且其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从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原则、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践方法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对我国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电气工程;自动化;PLC

引言

我国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起步较发达国家来说较晚,但由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适用性很广,所以备受社会各个领域的欢迎,这也不断地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的需求,电气工程相关单位就需要优化配置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设计和应用。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原则

1。1。设备运行效率的提高

设备的运行效率是在对电气工程自动化进行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保证其运行效率是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原则之一。所以在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设计时,首先要保证建筑物重的电气设备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在此前提下最大可能的去降低设计成本;其次,为提高电气设备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的减少运行设备的损坏,并且降低可能的设备维修费用和电气设备的整体成本,在进行电气设备自动化的安装工作时,尽量选择质量较高、节能效果较好、负荷也较均衡的设备。

1。2。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优化

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优化工作是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所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安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优化工作,首先要在满足业主对电气设备全体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电气自动化整体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另外电气工程自动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1,它的运行需要很多科技含量很高的设备,本身就有很大的复杂性,所以要保证电气工程运行的整体安全性,首先要保证这些设备的安全性,这就需要把好电气设备自动化安装的关,而且这些高科技设备的安装要求一般都比较特殊并且复杂,比如防雷、防火、防水等的设置安装。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践

2。1。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保证

由于PLC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自动化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要想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质量,PLC2系统的可靠性就变得至关重要了。PLC系统的可靠性主要是从提高其抗干扰性来得到保证的,其抗干扰性的保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的:(一)、从PLC安装与布线方面,首先PLC控制系统的布线应远离大功率装置以及大型动力设备等对其干扰较强的设备,同时注意一定不能与高压电器安装在同一个箱柜内。为了避免外界信号的干扰,输入与输出线、开关量与模拟量都要分开敷设。其中交流与直流输出也要分开,且不能并行,另外还要远离高压线与动力线。(二)、通过良好的接地方案也能保证PLC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一般主要有浮地、直接接地和电容接地三种接地方式。这三种方式均有自己的优缺点,在使用时,可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三)、增强PLC系统可靠性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对其电源和感性负载的处理等硬件措施,然而这并不能完全消除干扰性,所以还可以通过一些软件措施来提高抗干扰性。

2。2。注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21世纪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想要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电气工程行业重站住脚,就必须注重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重要策略之一。首先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必须含有的,尤其是在逐渐自动化的电气行业3,工作人员必须能够详细了解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例如照明、空调、电梯、通风以及消防等等,从而能够实现对这些系统的有效控制,保证系统设备的顺利安全运行。首先,各电气工程的相关单位就要组织对员工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或者为员工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条件和机会,不仅能够使员工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企业也可以留住人才,增强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从而也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其次,从事电气工作的相关人员,也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因为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很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出现的很快,而且更新也很快,尤其是对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所以电气工程的相关人员要时刻关注电气行业的信息,及时了解并学习最新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成为综合性的人才。

2。3。结合现代高科技技术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

要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就必须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技术5,使用先进的测量和实验技术,比如,电子工程的实践、微机控制、EDA实验、单片机技术等等,进行设计实验并训练,从而提高电气工作人员的科研、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当然也需要企业先要对员工进行微机控制、电力传动等等方面的培训,从而利用这些高科技的实验技术,保证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另外自动化系统还可利用先进技术,及时记录其综合的操作流程和故障的处理情况,并建立清晰的数据库,从而有利于后期的优化处理,针对一些特殊需求的功能,可以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特殊系统,比如,停车场的管理系统、智能化的家居服务系统等。

2。4。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管理

任何一个系统的顺利运行,有效的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同样电气工程的自动化也是如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运用KVM、CATS等模式建立设备与控制机房的链接4,通过较为完善的数字控制系统,实现本地控制与远程控制的双重管理模式。

三、电力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为了进一步的`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各电气工程相关企业,就要结合国内外的相关发展行情和企业自身的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有效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不断地创新,开阔良好的市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电气行业的快速发展。

3。1。促进系统的统一性

作为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基础,系统的统一性可以有效的缩短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与产品安装的时间,很大程度的降低成本,因为它可以对相关产品进行周期性的规划和设计,精确地进行产品的测试和试运行,有利于产品的开机、试调、运行以及维护等等。为实现脱离电气工程运行系统的电气工程的开发设计,满足业主的实际需求,并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统一管理和电气工程的通用化,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统一性是不要措施。

3。2。实现接口的进一步标准化

要想促进实际办公室体系和电气工程自动化体系的资源以及数据的沟通和共享,降低电气工程的实际成本,减少电气工程的实施时间,而标准化的接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措施之一。它也是在电气工程策划方案与实现地之间距离较远时,保证实现资料准确传递的前提。总的来说要想实现厂家之间数据的交换,接口的统一标准化是重要保证,当然这也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功能和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促使着国家和企业增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重视,相关单位再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设计时要注意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设计原则,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安全性、稳定性,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快速进步的高科技,注重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控制,为社会增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莫家宁。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 机电信息,2013,06:102—103。

[2]李庆娘。 基于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应用分析[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2:79—80。

[3]刘次福。 初探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 通讯世界,2013,11:118—119。

[4]孙强。 分析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价值[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6:283。

[5]裴波,朱海峰。 浅析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J]。 电源技术应用,2013

电气工程学生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气工程学生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是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建设中的合成技术,本文基于电气自动化的基础工作经验,描述了当前流行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特点,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工程、钢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扩大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不可否认,目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利用,还需要对自动化技术作出相应的创新。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创新

引言

在电子技术和智能仿真以及计算机网络发展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集成了综合技术的优点,而且在实现电气自动控制的同时,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电力自动化技术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是全面的识别电气自动化技术,当前应充分了解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形成的行业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要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发展,支持电气自动化的不断进步,这也就是目前的主要目标。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点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综合性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技术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和实际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工作关系密切,特别是火电工程、建筑领域和钢铁工业关系更是密不可分,这将形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充分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本质。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涉及范围广

电气自动化技术涉及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在不同行业和不同位置以及不同地区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要点和技术方案有非常大的差异,这将形成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比较困难,导致很难灵活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依赖性强

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有特殊的依赖,没有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无法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以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这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征。

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火电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火电工程的锅炉和机械以及电机(图1为电机电气控制系统)实现一体化,这有利于火电工程的控制和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筛查和检查火电工程隐患和故障隐患,在火电工程早起就得到有效的处理,降低故障率,减少火电工程事故损失。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使火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得以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统一管理、操作和控制三个系统,做到火电工程自动化、无障碍的进行管理、控制和操作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提高操作精度,实现工程精确的自动化控制。

钢铁行业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建设现代化钢铁产业的一项重要标志即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工业的综合应用,基于电力自动化技术,钢铁行业可以提高原材料的质量监控,实现钢铁生产环境的安全保障,这是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没有的优势。电气自动化技术对钢铁产品质量有控制功能,通过对自动化控制钢铁生产过程过程、细节以及工艺可以提高钢铁生产的效率,加快钢铁行业的深化发展。

建筑领域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时、数字化监控电力系统,有效把控制中心指令成功地传达到系统,并且把反馈信息传递给控制中心,以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管理、控制达到“实时、搞笑、连续不间断”。而且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相关的施工设备设施联动性,建筑中配电、消防、照明、空调和其他系统与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连接作为一个整体,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联动效应,同时解决电梯系统按照用户流量层实现速度的自动调整,在紧急情况下(水管破裂、火灾等等)系统的自动判断、识别,即使预设应急反应计划,打开应急照明系统、打开喷淋灭火系统或是调整水压等。另外,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建筑电气系统有一定的风险,人员操作失误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及设备故障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电力系统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然而,自动控制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系统对工作中的异常作出反应。

3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存在的瓶颈

能源消耗现象严重

众所周知电气工程是一项特别耗费能源的技术工程,因为没有能源的支撑就无法施展电气工程。但是在现代生活中能源的利用率较低,这严重阻碍了电气工程的长效发展,所以电气工程必须提升能源的利用率才能在节能的基础上保障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纵观现在的工业企业在节约能源方面还存在欠缺,不论是设计还是技能方面都缺少节能意识。这是工程设计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质量存在隐患

目前有不少企业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重视生产结果而忽视质量的好坏。究其原因也与我国电气自动化起步晚有关,因为不论是管理机制还是发展模式都不够健全,也使得电气行业发展停滞。现在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逐步提升,质量安全的关注又成为了焦点,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质量的优劣关乎其生存淘汰,尤其是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的工业企业,设备的质量以及安全性对于企业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作效率偏低

生产力发展决定了企业生产的效率,也是对企业效益影响重要的一部分。我国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在改革开放以来去得了较好的成绩,当然红做效率较低也是不可疏忽的。工作效益的偏低主要因素受制于生产力水平、使用方法以及应用范围的限制。企业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方面是否能够熟练操作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

尚未形成电气工程网络构架的统一标准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二者实现高度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一旦有所突破将直接提升工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精准度,但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还需要先建立统一的网络架构,基于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各个生产厂家在生产硬软件设备时未进行规范性的程序接口,导致很多信息数据不能共享,也会为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最终严重影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4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改进策略

注重节能意识

想要从根本上降低电气工程自动化耗损能源的现象,就应该站在质量管理的角度来提升节能意识,并有意识的将质量与节能统一管理运用。具体来讲,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节能关键点在于对变压器的管理上,可以选择损耗较低的变压器或者对变压器的技术进行改进等。此外,还需要所有的员工对质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同时为了节约能源还需拥有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设计。

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

不论是对任何一种行业来说,质量都是硬道理,而针对电气工程来说,为了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更要注重工程的质量,所以企业应该定期的对员工就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展开培训,并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从整体上提高管理以及系统的灵活性。此外,不但要加强电气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管理,而且要知道它的主要性。首先在建设中使用的材料质量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其次就是对施工中需要的材料必须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去采购,以及对进场的材料也要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严格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构建统一且独立的平台

对企业用户做全面调查研究,有助于在设计之前初步拟定初始目标,在确认计划,预算估算时,保持项目的有效运行,维护工作的完整性;以降低运营成本为目的,根据终端客户的需求和商业项目建立统一、独立的系统。成本压力较大的原因是没有统一的操作平台,通用性不强,这是因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建设,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执行还需要建立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才能创建一个统一的独立自动化平台。

建立电气自动化统一的网络构架

(1)我国应该尽快出台一部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统一网络构架的执行标准或准则,同时采取相应的法律形式辅助网络架构的执行,这样才能确保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产设备在国家标准的引领下尽快的实现网络构架的统一。

(2)还应对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网络构架的升级,规避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发生,从而使得它们能够在统一的网络构架下真正的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5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生命力是结构的完整性,目前各行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广泛的适应性,并成为相关产业的主要技术,从而改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水平,为了更好地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应该从认知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开始,对火电、钢铁、建筑等行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要点探寻,从技术关键和发展趋势上进一步把握电气自动化技术。

参考文献

[1]董兵.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山东工业技术,2017(06).

[2]郭鑫.发电厂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1).

[3]弓成龙,王子然,田德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6(11).

摘要 :

电力领域的改革进一步实施背景下,对电气设备的运行要求也有了提高,加强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就要从实际出发,对电气设备的故障能有效解决,这就需要相应的维修技术科学应用。本文主要就电气工程常见故障和原因加以分析,然后对故障维修技术的应用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保障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

电气工程;故障;维修技术

电气工程当中的设备故障时比较常见的,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电气工程就存在着多种故障问题。找到故障问题的原因加以针对性的解决就显得比较重要,在通过对电气工程常见故障研究下,就能为解决实际故障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的保障电气工程良好发展。

1电气工程常见故障和原因分析

电气工程当中在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下,就会存在着不同的故障,这就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很大影响。在电气工程故障当中,三相用电不平衡以及中性点的接地不良和大批电气设备的损坏问题比较突出,这也是比较常见的故障内容。在对电气工程的设计当中,具体的施工以及安装的时候,比较常见的就是中点的接触不良现象。施工中一些人员对此并没重视,从而造成了严重损失[1]。例如在办公用房当红,在使用的电视机以及录音机的电气设备大量损坏,在经过了检查之后发现,线电线380V正常的,而A相电压280V,在负载的中性点电压70V。主要就是出现了三相用电没有平衡以及中性点的接触不良所致。电气工程故障当中,在继电保护的故障方面比较突出,主要就是使用的材料没有达标,在质量上没有满足实际的要求。一些电气继电保护故障的发生,大多受到产品质量以及材质的因素影响,就存在着诸多的故障问题,使得继电保护装置处在危险的状态,这就对产品的实际使用性能的提高有着很大影响。电气工程故障的发生,在接触不良以及多次接地的故障是比较突出的。电气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带着故障运行就比较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电压互感器的故障问题在设计的因素影响下,以及在管理方面没有科学化,这就比较容易出现故障,在使用的时候电压不断增大,从而就造成回路负荷减小以及短路的现象。电气工程故障当中,设备启动按钮按下之后设备无反应,在设备的启动之后电机不转动,发生嗡嗡声,电机的单一方向旋转等故障[2]。这些故障都对实际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诸多的影响。对以上的电气故障问题,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到针对性的方法加以应对。

2电气工程故障维修技术的实施

对电气工程故障维修技术的`应用,要注重科学化的选择,笔者结合实际对电气工程故障维修技术应用提出了几点措施,如下所述:

第一,电气工程故障直观法应用。对电气工程故障的维修以及判断有着比较多的方法,其中的直观法就是比较常用的,主要就是对电气工程故障通过视觉以及嗅觉等进行检测判断,这是在缺少相应的检测设备的情况下较为常用的。在对这一方法的应用上,观察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这样才能发挥直观法的作用[3]。如在继电保护装置当中出现了发黄部分,或者是闻到了烧焦的气味,就能够直观的判断设备出现了故障,这对具体的故障问题解决也能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电气工程故障拆除法应用。电气工程发生了故障的时候,通过拆除法也能有效处理故障。这一方法的应用方面,主要是在串联电路当中电器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在随意超出其中的用电器后,其他就没有电流。在对并联电路中用电器是独立工作,用电器间没有联系,拆除其中一个并不会影响其他的用电器。这样就能对用电器起到保护作用,也能将其方法作为查找故障的方法。

第三,加强安全用电设置。保障电气工程的正常实施,就要在用电设置方面充分重视,施工临时用电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接地体埋设没有规范等。为能有效保证用电工程的故障有效解决,在临时用电系统采用TN-S供电系统,这样PE线在正常情况下无电流通过,专门承载故障电流能有效保护装置动作。还要进行设置漏电保护器等,坚持三级保护的原则。

第四,电气工程故障替代法的应用。在故障的解决方面,要从多方面充分重视,将替代法加以科学应用,这是继电保护装置维修技术当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对微机保护装置故障的解决就有着积极作用。替代法的应用中,主要是在微机保护装置出现了故障的时候,检修工作人员就要对其装置进行替代,将新微机保护装置加以应用[4]。在对微机装置使用的时候,所选用的正常插件是不是和替代的插件型号一样要充分重视,保障装置的作用充分发挥。

第五,电气工程故障参数对照法应用。在具体的故障维修过程中,通过参数对照法的应用,对解决继电保护装置中继电器数值问题故障就有着积极作用。具体的应用中,在继电器数值正常下,有着固定指标标准,出现异常数值就会发生变化,这样就能在参数对照下找到故障问题的原因,从而针对性的加以解决。通过这一方法的应用,对解决电气工程的故障就有着促进作用。

3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工程当中的故障问题的解决,一定要重视方法的科学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对电的需求也愈来愈大,电气工程的整体质量保障就显得愈来愈重要,在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下,对电气工程当中的故障解决就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从而保障电气工程的良好发展。也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工作人员的工作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鹏.电气工程施工中常见故障的维修措施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

[2]刘豫.对建筑电气常见故障的几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2).

[3]郭碧石.电气工程施工中常见故障的维修措施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4).

[4]许波.新形势下对电气设备用电安全的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03).

优秀电气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是这个样子的吗?如有需要回复我 水 泥 科 技SCI CE jD 佃C )I JC)GY OF CE 任NT1 概述一起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作的案例分析孙 峻(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230051)智利拉法基二十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是我院首个在美洲地区开展的EP项目,此项目的成败关系到我院能否开拓美洲市场,是我院实施美洲开发战略的关键。此项目从开始的设计到设备的选型都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含量也是最高的。为此我院的工程技术人员付出了艰辛的汗水,但是现场电气方面还是出现了一些技术问题。我院工程技术人员非常重视出现的问题,没有丝毫懈怠,在智利技术人员的大力配合下和我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努力下,电气问题终于得到圆满的解决,受到了业主的好评。笔者在此仅将智利拉法基现场出现的变压器微机差动保护误动作问题例举出来,加以技术分析,谨供大家参考。2 电气故障的现象智利拉法基二十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的供电是采取23/6.6kV& 23/0.4kV两路供电方式,两台主变的技术参数见表1、表2。表1 1#主变变压器型号 S11一ⅣB一3150/23有载调压 23±2x2.5变压器接线方式 Dynl1变压器容量 3150t电压比 23/6.6kV表2 2#主变变压器型号 Sl1一MB一2000/23有载调压 23±2x2.5变压器接线方式 Dynl1变压器容量 2000kI电压比 23/0.4kV主变的主保护是微机差动保护(型号:R圈1543),R 43型号的微机综保是ABB公司近期新推向世面的一种新型综保,其功能非常强大,自带运行软件和程序的自主编程,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经过半年的安装于2008年1月20日试投入运行,两台主变空载运行一切正常。但是当两台主变在带上负荷生产以后,两台主变高压侧相继出现跳闸现象,ABB微机综保显示微机差动保护动作,显然这样将严重影响全厂的生产,这一问题必须尽快得到解决。3 故障的检查步骤和技术分析(1)首先检查高低压侧电流互感器相序是否一致,在电源的相序是正序的情况下,只要合理的选择变比以及微机相位补偿,流过差动电流是很小的,而负序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高压侧电流互感器副边输出的电流和和低压侧电流互感器副边输出的电流相位相差60。,因此就能引起差动保护误动作,但是经过现场认真的检查电源的相序是正确的。(2)检查变压器两端的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和综保的保护值是否相匹配以及重新校验且核算保护定一35 —2008.N93水 泥 科 技SCIENCEAND )IoGY OFC值,没有发现任何问题。(3)检查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是否断线,原因是在变压器有一定负荷时,若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将可能造成差动保护起动元件、差动元件动作,从而引起差动保护误动作。检查结果是没有发现上述的问题。(4)接着,所有的技术人员开始怀疑变压器内部是否有故障,经过对两台主变的性能测试和出厂值的校验,检测的数据和变压器出厂时几乎一样。(5)根据ABB(RKI'543)的微机综保技术资料,检查ABB(R踊43)的微机综保的接线端子(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接到综保的电流接线端子位置是否正确),发现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与综保接线有误,厂家把变压器高压侧的电流互感器和低压侧的电流互感器的电流信号接到综保的位置接反了,在接线调整正确以后,发现差动保护跳闸的现象依然存在。此时,现场的问题显得扑朔迷离,但是中智双方工程技术人员没有泄气,看图纸、查资料,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痼疾。原来是互感器的二次侧同极性端子接错导致差动保护误动作,因为这样的接线方式会导致两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在差动回路中方向相同,微机综保流过的电流为两相电流之和,在变压器空载运行时故障一般不容易反映不出来,只有当变压器带上一定负荷时,差动保护就会动作。重新接线后两台变压器带负荷运行一切正常。图1这样,在双方技术人员的艰苦努力下,这一起变一36 一压器差动保护误动作终于水落石出,故障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而萦绕在工程技术人员心头久久不能散去的迷雾也渐渐消融,化作工程圆满完成的一场喜雨。图1是差动保护的正确和错误的接线。4 体会与建议4.1 故障的分析与排除通过对差动保护误动作故障的分析和故障排除整个过程,阐述了一些正常运行时(系统无故障及无冲击)差动保护误动作的原因,但是除了上述的原因还有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变压器正常运行时差动保护误动作,主要现象为:(1)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中接线端子螺丝松动,使二次回路连线接触不良或短时开路。(2)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中一相接触不良,在接触不良处产生电弧造成单相接地或两相之间的接地(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3)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电缆芯线外层绝缘损坏或损伤,在运行中由于震动造成接地短路。(4)差动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多点接地,而且接地点不在同一处,造成接地点之间电位差太大,使差动元件产生差流导致差动误动作(雷雨季节较多)。4.2 建议为了提高差动保护的动作可靠性应做好以下工作:(1)严格检查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如果电流互感器极性在接线时接错了,那么将它用在保护回路中,将会引起保护的误动作,如果用在仪表测量回路中,会影响计量的准确性。(2)严防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接触不良和开路的现象;加强对差动回路差流运行监视以及对保护装置的维护。在变压器和保护装置安装调试以后,应仔细的检查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拧紧二次回路接线端子螺丝并且用弹簧垫进行加固。(3)严格执行规范要求;所有电气上有连接的差动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只能有一个公共接地点,并且该接地点位置应在保护盘上。(4)确保差动电流互感器二次电缆芯线之间和各芯线对地绝缘;对于变压器初次运行和高压设备检修后的运行,要用1000V绝缘电阻表测量电流互感器二次电缆芯线之间和各芯线对地绝缘,使之符合电气规程的要求;另外选择电流互感器二次电缆的截面应不小于4mm 。

英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1]AgranoflF, R. and Michael,M., 2003,“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New Stiategies for Local Governments”, Geo^etown University Press,Washington,D. C.

[2]Aguinis, H. and Glavas, A., 2012, “What We Know and Don't Know Abou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ournal of Management, 38(4),pp. 932-968.

[3]Altman, E.,1998' “Financial Ratio,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l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23(4),pp. 589-609.

[4]Arenas, D.,Lozano,J. M. and Albareda,L.,2009,“The role ofNGOs in CSR:Mutual Perceptions Among Stakeholder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88,pp. 175-197.

[5]Aupperie, K., Carroll, A. and Hatfield,J.,1985,“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8(2), pp. 446-463.

[6]Austin, J. E.,2000,“Strategic collaboration between nonprofits between businesse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9(1), pp. 69-97.

[7]Baron,D. R, 1997,Integrated strategy* trade Policy, and global competition'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9(2), pp. 145-169.

[8]Baron,R. A., 2006,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s the Detection of Meaningful Patterns: Evidence from Comparisons of Novice and Experienced Entrepreneurs”?Management Science, 9,pp. 1331-1344.

[9]Baiy, A. D?,1879,: “Die Erscheinung der Symbiose”, Strasbourg.

[10] Kotha, B. ., 1999,“Does Stakeholder Orientation Mat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keholder Management Models and Firm Performance”. Academy ofManagement Jounal, 42,pp. 488-506.

[11]Binghamf C. B. and Davis,J. P.,2012, “Learning Sequences: Their Emeigence? Evolution and Effec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5(3), pp. 611-641.

[12]Blumer, H. , 1980, “Mead and Blumer : The Convei^ent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s of Social Behaviorism and Symbolic Interactionism”,AmericanSociological Review, 45,pp. 409-419.

[13]Bondy,K.,2008,“The Paradox of Power in CSR : A Case Study on Implement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82(2),pp. 307-323.

[14]Bowen, F.,Aloysius. N. K. and Herremans,I.,2010,“When Suits Meet Roots: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ommunity Engagement Strategy”,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95,pp. 297-318 ?

[15]Brammer,S, and Millington,A., 2003, “The Effect of Stakeholder Preference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ndustry Type on Corporate Community Involv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45(3)? pp. 213-226.

[16]Bridoux, F. and Stoelhorst, J. W.,2014, “Microfoundations for Stakeholder Theoiy : Managing Stakeholders with Heterogeneous Motives”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h 35, pp. 107-125

[17]Bryson, J. M., Crosby, B. C, and Stone? M. M.,2006,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s: Propositions from the Literatur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6(sl)。

[18]Carey, J. M.,Beilin, R., Boxshall,A.,Burgman M. A. and Flander , “Risk-Based Approaches to Deal with Uncertainty in a Data-Poor System:Stakeholder Involvement in Hazard Identification for Marine National Parks and Marine Sanctuaries in Victoria,Australia”, Risk Analys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7(1),pp. 271-281,

[19]Carroll> A. B., 1979, “A TTi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4), pp. 497-505.

[20] Carroll, A. B?,1991,“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Business Horizons,34(4),pp. 39-48.

[1] Zhixin W, Chuanwen J, Qian A, et al. The key technology of offshore wind farm and its new development in China[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9, 13(1):216-222.

[2] Shahir H, Pak A. Estimating liquefaction-induced settlement of shallow foundations by numerical approach[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10, 37(3): 267-279.

[3] Hausler EA. Influence of ground improvement on settlement and liquefaction:a study based on field case history evidence and dynamic geotechnicalcentrifuge tests.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02.

[4] Kemal Hac efendio lu. Stochastic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 including fluid‐structure‐soil interaction[J]. Struct. Design Tall Spec. Build.,2010,

[5] Arablouei A, Gharabaghi A R M, Ghalandarzadeh A, et al. Effects of seawater–structure–soil interaction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caisson-type quay wall[J]. Computers &Structures, 2011, 89(23): 2439-2459.

[6] Zafeirakos A, Gerolymos N.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under-designed caisson foundations[J].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3: 1-36.

[7] Snyder B, Kaiser M J.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offshore wind energy[J]. Renewable Energy, 2009, 34(6): 1567-1578.

[8] Ding H, Qi L, Du X. Estimating soil liquefaction in ice-induced vibration of bucket foundation[J]. 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 2003, 17(2): 60-67.

[9] Shooshpasha I, Bagheri M. The effects of surcharge on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silty sand[J].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2: 1-7.

[10] Bhattacharya S, Adhikari S.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1, 31(5): 805-816.

[11] H. Bolton Seed, Izzat M. Idriss. Simplified procedure for evaluating soilliquafaction potential. Journal of the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s Division. 1971,97(9): 1249-1273

[12] W. D. Liam Finn, Geoffrey , Kwok . An effective stress model for liquefaction. Journal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 1977, 103(6):517-533

[13] liquefaction and Cyclic Mobility Evolution for Level Ground During Earthquakes, J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 ASCE , 1979,

[14] and Cyclic Deformation of Sands-A Critical Review,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Pan American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Buenos Aires,Argentina,1975.

[1] T. Paulay and J. R. Binney. Diagonally Reinforced coupling beams of shear Walls[S].ACI Special Publication 42, Detroit, 1974, 2: 579-598

[2] Lam WY, Su R K L, Pam H J. Experimental study of plate-reinforced composite deep coupling beams[J]. Structural Design Tall Special Building, 2009(18): 235-257

[3] ACI 318-02: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ACI318R-02:Commentary, An ACI Standard, reported by ACI Com-mittee318, American Concete Institute, 2002

[4] Siu W H, Su R K L. Effects of plastic hinges on partial interaction behaviour of bolted side-plated beam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Steel Research, 2010, 66(5):622-633

[5] Xie Q. State of the art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inAsia[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Steel Research, 2005, 61(6):727-748

[6] Kim J,Chou H. Behavior and design of structures with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J].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4,26(6):693-706

[7] Tsai K C, Lai J W. A study of buckling restrained seismic braced frame[J].Structural Engineering, Chinese Society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2, 17(2):3-32

[8] Patrick J. Fortney, Bahrem M. Shahrooz, Gian A. Rassati. Large-Scale Testing of a Replaceable “Fuse” Steel Coupling Beam[J]. Journal of Structural 2007:1801-1807

[9] Qihong Zhao. Cyclic Behavior of traditional and Innovative Composite Shear Walls[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eb. 2004:271-284

[1]ROVITHAKIS G A. Stable adaptive neuro-control design via Lyapunov function derivative estimation [ J ]. Automatica, 2001 37 (8):1213- 1221.[2]王源,胡寿松,吴庆宪.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自组织模糊CMAC神经网络重构跟踪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20(1):70-77.(WANG Yuan, HU Shousong, WU Qingxian. Adaptive reconfigurable tracking control of a class of nonlinear systems based on self-organizing fuzzy CMAC neural networks [ J ].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2003,20(1 ) :70 - 77. )[3]LEWIS F L, YESILDIREK A, LIU K. Multilayer neural net robot controller:structure and stability proofs [ J].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1996,7(2) :388 - 399.[4]金波,俞亚新.一种自适应CMAC神经元网络控制器及其在水轮调速器中的应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19(6):905-908.( JIN Bo, YU Yaxin. Adaptive CMAC controller for hydraulic turbine speed governor [ J ].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2002, 19 (6):905 - 908. )[5]CHEN F C, KHALIL H K. Adaptive control of nonlinear systems using neural networks [J]. Int J Control, 1992,55(6): 1299 - 1317.[6]牛玉刚,邹云,杨成梧.基于神经网络的一类非线性系统自适应跟踪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18(3):461-464.( NIU Yugang, ZOU Yun, YANG Chengwu. Neural network-based adaptive tracking control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systems [ J].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 2001,18 ( 3 ): 461 - 464. )[7]李翔,陈增强,袁著祉.非最小相位非线性系统的简单递归神经网络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18(3):456-460.(LI Xiang,CHEN Zengqiang, YUAN Zhuzhi. Simpl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control for non-minimum phase nonlinear system [ J ]. Control Theory &Application ,2001,18(3) :456 - 460. )[8]CHEN S, BILLINGS S A, GRANT P M. Recursive hybrid algorithm for nonlinear system identification using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tworks [J]. Int J Control, 1992,55(5): 1050 - 1070.[9]BROWN M, HARRIS C J. Neurofuzzy Adaptive Modeling and Control [M].Hertfordshire: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imited,1994.[10]LIN C T, LEE G C S. Neural Fuzzy Systems-A Neuro-fuzzy Synergism to Intelligent Systems [M].New York: Prentice Hall Inc. ,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1996.[11]GE S S, LEE T H, HARRIS C J.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Control of Robotic Manipulators [ M].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1998.[12]孙富春,孙增圻,张钹.机械手神经网络稳定自适应控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SUN Fuchun, SUN Zengqi, ZHANG Bo. Theory and Approaches for Stable Adaptive Control of Robotic Manipulators Using Neural Networks [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4. )[13]WIDROW B. The original adaptive neural net broom-balancer[ C ]//Proc of IEEE Int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Piscataway,NJ:IEEE Press, 1987:351 - 357.[14]ALBUS J approach to manipulator control:the cerebellar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 (CMAC) [ J]. J of Dynamics Systems,Measurement and Control, 1975,97 ( 3 ): 220 - 227.[15]HOPFIELD J J, TANK D W. Computing with neural circuits: A model [ J]. Science, 1986,233:625 - 633.[16]RUMELHART D E, MCCLELLAND J L. 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 Explorations in the Microstructure of Cognition [ 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86.[17]WANG Jeen-Shing, LEE G C S. Self-adaptive recurrent neuro-fuzzy control of an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 J ]. IEEE Tra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03,19 ( 2 ): 283 - 295.[18]DIAO Yixin, PASSINO K M. Adaptive neural/fuzzy control for interpolated nonlinear systems [ J ]. 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2002,10(5) :582 - 595.[19]达飞鹏,宋文忠.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滑模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0:17(1):128-132.(DA Feipeng,SONG Wenzhong. Sliding mode control based on the fuzzy neural networks [ J ].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2000,17(1):128- 132.)[20]DENG Hui, SUN Fuchun, SUN Zengqi. Observer-based adaptive controller design of flexible manipulators using time-delay neurofuzzy networks [J]. J of Intelligent and Robotic Systems,2002,34(34) :453 - 466.[21]LIU Huaping, SUN Fuchun, HE Kezhong, et al. Controller design and stability analysis for fuzzy singularly perturbed systems [ J].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03,29(4) :494 - 500.[22]胡寿松,周川,胡维礼.基神经网络的模型跟随鲁棒自适应控制[J].自动化学报,2000,26(5):623-629.(HU Shousong, ZHOU Chuan, HU Weili. Model-following robust adaptive control based on neural networks [ J ].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00,26(5) :623 - 629. )[23]PARTRICIA Melin, OSCAR Castrilio. Intelligent adaptive control of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s with a hybrid neuro-fuzzy-genetic approach [C]//Proc of IEEE Int Conf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iscataway,NJ: IEEE Press, 2001:1508 - 1513.[24]LEE Ching-hung,LIN Yu-hing,LAI Wei-yu. Systems identification using type-2 fuzzy neural network (type-2 FNN) systems [C]//Proc of 2003 IEEE Int Symposium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Piscataway, NJ: IEEE Press, 2003:1264 -1269.[25]PARTRICIA M, OSCAR C. A new method for adaptive model-based control of nonlinear plants using type-2 fuzzy logic and neural networks [C]//Proc of IEEE Int Conf on Fuzzy Systems. Piscataway,NJ: IEEE Press, 2003: 420 - 425.[26]MENDELAND J M, BOB John R I. Type-2 fuzzy sets made simple [J]. 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2002,10(2): 117 - 127.[27]Ezhov A A, Khromov A G, Berman G P. Analog quantum neuron for functions approximation [ C ]//Proc of Int Joint Conf on Neural Networks. Piscataway,NJ: IEEE Press, 2001,2:1577 - 1582.[28]SANNER R M, SLOTINE J J E. Stable adaptive control and recursive identification using radial Gaussian networks [ C ]//Proc of IEEE Conf on Decision and Control. Piscataway, NJ: IEEE Press,1991:2116-2123.[29]POLYCARPOU M M, IOANNOU P S.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nonlinear systems using neural network models: design and stability analysis EE-Report 91 - 09 - 01 [ R ].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Southem California, 1991.[30]SANCHEZ E N, BERNAL M A. Adaptive recurrent neural control for nonlinear system tracking [ J ]. 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and Cybernetics, Part B: Cybernetics, 2000,30( 6 ): 886 - 889.[31]SUN Fuchun, LI HanXiong, LI Lei. Robot discrete adaptive control based on dynamic inversion using dynamical neural networks [ J ].Automatica, 2002,38 ( 11 ): 1977 - 1983.[32]SANNER R M, SLOTINE J J E. Structurally dynamic wavelet networks for the adaptive control of uncertain robotic systems [ C ]//Proc of the 34 th IEEE Conf on Decision and Control. Piscataway,NJ: IEEE Press, 1995: 2460 - 2467.[33]POLYCARPOU M M. Stable adaptive neural control scheme for nonlinear systems [ J]. IEEE Trans on Automatic Control, 1996,41(3) :447 - 451.[34]SUN Fuchun, SUN Zengqi, WOO Pengyun. Neural network-based adaptive controller design of robot manipulators with an observer [ J].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2001,12( 1 ) :54 - 67.[35]NARENDRA K S, PARTHASARATHY K.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dynamical systems using neural networks [ J ].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1990,1(1) :4 - 27.[36]ROVITHAKIS G A. Tracking control of multi - input affine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s with unknown nonlinearities using dynamical neural networks [ J]. 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B: Cybernetics, 1999,29(2): 179 - 189.[37]GE S S, LI G Y, LEE T H. Adaptive NN control for a class of strictfeedback discrete-time nonlinear systems [ J ]. Automatica, 2003,39(5) :807 - 819.[38]JAGANNATHAN S, LEWIS F L. Multilayer discrete-time neural-net controller with guaranteed performance [ J ].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1996,7 ( 1 ): 107 - 130.[39]SUN Fuchun, SUN Zengqi, WOO Pengyan, Stable neural networkbased adaptive control for sampled-data nonlinear systems [ J].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1998,9(5) :956 - 968.[40]CHENG C M, REES N W. Stability analysis of fuzzy multivariable systems: vector Lyapunov function approach [ J]. IEE Proceeding of Control Theory, 1997,144(5) :403 - 412.[41]SUN Fuchun, SUN Zengqi, FENG Gang. An adaptive fuzzy controller based on sliding mode for robot manipulators [ J ]. 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B: Cybernetics,1999,29(5) :661 - 667.[42]TANAKA K, WANG H O. Fuzzy Control Systems Design and Analysis-A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Approach [M]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2001.[43]TANIGUCHI T, TANAKA K, WANG H O. Fuzzy descriptor systems and nonlinear model following control [ J ]. 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 2000,8 (4): 442 - 452.[44]WU S J, LIN C T. Optimal fuzzy controller design: local concept [J] .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2000,8(2): 171 - 185.[45]WU S J, LIN C T. Discrete-time optimal fuzzy controller design:global concept approach [ J]. 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 2002,10(1) :21 - 38.[46]CAO S G, REES N W, FENG G. H∞ control of uncertain fuzzy continuous - time systems [ J ]. Fuzzy Sets and Systems, 2000,115 (2):171 - 190.

优秀电气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近年来,我国电气技术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气职称论文,仅供参考! 电气职称论文篇一 建筑电气中的低压电气安装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小区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低压电气设备是建筑工程中基础性设施,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须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低压电气安装工程一般工期较长、工序复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交叉施工,因此,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提高施工技术,才能有效的保证低压电气安装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低压电气;安装 近年来,我国电气化安装技术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低压电气安装技术比较复杂,专业程度较高,施工中还涉及到多种交叉施工,因此,做好建筑低压电气安装技术的研究,对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低压电气安装工程特点的概况 重视预防工作,严把质量关。由于低压电气安装过程中容易受多种外在因素影响,每道工程环节存在诸多质量隐患,因此要重点加强预防工作,严把施工质量关,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和安装质量达到工程要求。影响因素多,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工程具有工种繁多、工期进度长等特点,也就决定工程必然面临着影响因素众多、施工综合性强、牵涉面广的问题。工期长工种复杂。施工之前,要做好接地网、管线铺设等前期土建工程,并开展焊接工作;该工序完成后,进入到设备试机阶段,全部工程竣工之后还要对电气系统进行总调试,再由有关部门进行最后的竣工检测验收。该工序阶段要涉及到土建、设备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验收等多个工种。 2.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技术 充分领会图纸的设计意图 施工图纸是保证施工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充分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才能够组织有效的施工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促进工程施工活动顺利开展。一般而言,电气系统具有种类繁多的设备和管线配置。在开展电气工程施工之前,要做好施工图纸的审阅工作,尤其是设计中的变更部分,要逐一进行扫描。 电柜、电箱和配电盘的安装技术 电柜、电箱和配电盘安装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事项:(1)施工人员在进行电柜、电箱和配电盘安装时,不仅要对安装位置进行准确定位,而且要确保内部线路的正确连接,从而保证整个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2)在制作电柜、电箱和配电盘时,要选用不可燃材料,保证安装牢固,各类技术参数指标处于正常状况。(3)箱内元件的分布要按照图纸结构而定,严格进行各个相序间的划分,线路界面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操作。(4)电柜、电箱和配电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要确保接地正确,设置相应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要选择裸铜线连接,同时配备相应的电击保护,抽出式配电柜推拉需要保持正常动作。(5)电柜、电箱和配电盘内线路整齐没有交接无序现象,导线间应紧密连接,没有断股和伤芯线现象。(6)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设置合理,以免引起安全事故。 管件预埋的安装技术 作为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的重要内容,管件预埋和焊接的质量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施工人员技术参差不齐,容易发生错埋、漏埋或者是没有安装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管件的制作埋设。具体说来,管件预埋的施工技术包括如下方面:现场施工人员要对预埋件敷设的部位、数量、规格型号等与图纸进行认真核对,仔细检查钢管防腐、管口处理和焊接等;管间的连接、弯扁度、弯曲半径、过线盒和接线盒要符合相关规定;对设备基础、接地装置和接地网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对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进行测量,对不满足设计要求的部位,采取增加接地极数或其他补救 措施 。 接地装置的安装技术 要按照建筑工程低压电气的施工图纸进行接地装置的分布,接地电阻值应该符合标准的设计要求。埋设防雷接地的干线时,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要大于1m,同时在管道上方敷设沥青。接地模块顶面埋地深度要大于,接地模块间距大于模块长度的3~5倍,其埋设基坑通常是模块外形尺寸的~倍,并且在开挖深度内做好各项指标记录。接地模块要保持水平或垂直就位,同时把握好各个上层间的接触距离。对接地模块的引线进行集中处理,用干线将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要保持一致。当进行暗敷操作时,在抹灰层内的引下线设置固定装置,明敷操作时引下线不能弯曲,要尽量实现平整的放置,用油漆做好支架焊接位置的防腐工作。 电线导管和线槽敷设的安装技术 电线导管和线槽敷设的施工要点包括:金属电缆导管和线槽必须接地或者是接零可靠。钢导管和金属线槽不能够熔焊跨接接地线,连接处需要使用专用接地卡固定跨接接地线,并且两卡间铜芯软导线截面大于4mm2。非金属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两端跨接接地线。防爆导管不能使用倒扣连接,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当绝缘导体在砌体上剔槽埋设时,要采用强度等级大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并且保护层厚度大于15mm。室外埋地敷设电缆导管时,埋深要超过,并且壁厚小于2mm的钢导管不应该埋设在室外土壤内。所有管口在穿入电缆和电线后应该做密封处理。引向建筑物的导管,建筑物一侧的导管口应设在建筑物内。金属导管内外壁应做防腐处理,埋于混凝土内的到管内壁应做防腐处理。暗配的导管,其埋设深度和建筑物表面的距离要超过15mm;明配的导管,应该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均匀,并且安装牢固。导管和线槽在建筑物变形缝处,应该设补偿装置。 低压电气安装的协调施工技术 如前文所述,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中涉及的工序较多,各工序间经常会交叉施工,因此在进行低压电气安装前,应该做好各专业施工顺序的协调,正确权衡不同施工顺序的重要性,从而科学安排不同施工工种的进度。如建筑工程低压电气与土建、给排水施工间进行协调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会影响到土建工程的进度,因此在对两者进行协调时,要做好主次的把握,实现以土建为主,低压电气安装工程全面做好土建工程的配合工作。(2)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与给排水工程进行协调时,首先要认真比对和研究两个工种的图纸。由于这两个工种的图纸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如低压电气安装的线管道与给排水作用的排水管道存在冲突时,一定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管道的安装工作,确定好安装顺序,然后再进行安装。 3.建筑工程低压电气的调试和运行技术 当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工程结束后,需要对低压电气安装工程内各个元器件的运行进行考核,确保低压电气安装的有效性。具体说来:(1)成套配电(控制)设备的运行电流和电压要处于正常状态。(2)电动机应通电后观察其转向和机械转动是否正常,并且空载试运行的电机时间为2h。交流电动机在空载状态下持续启动两次,两次的断开时间在5min以上,确保电动机温度正常后方可再次启动;空载运行时,要记录电流、电压、温度和运行时间等参数,确保达到电气动产要求。(3)照明系统通电后,灯具回路控制要和配电箱回路相同,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也要逐一应对。 4、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工程总体质量,必须要高度重视其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希望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之上,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提供指导意见,切实提高低压电气安装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__民.建筑低压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要求[J].广东建材,2009,25(7) [2] 孙坤.试论建筑工程中低压电气安装施工[J].科技与企业,2012(3) [3] 申伟华.低压电气安装质量控制措施[J].投资与合作,2011(6) 电气职称论文篇二 浅析工业电气设计中电气节能 【摘 要】随着大量节能型变压器产品的普及,有很多设计单位仍在使用S7等系列变压器。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 经验 ,从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照明系统的设计、设备的选择几个方面介绍了采取何种措施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方案的安全性、经济性及节能性。 【关键词】电气设计;电压;水平;电气节能 前言 依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能源消耗增长率比例为:1:,但是标准的国民经济增长率与能源消耗增长率应该为:1:。通过比较得出:我国的节能工作还有待提高。尽管我国地大物博,但是资源仍然不够用,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资源的有效利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节能计划,在安全性能、节能性等方面都要做好规划,按计划实施。 1 供配电系统的合理设计 工业电气与普通民用电气的主要区别是:用电负荷等级高,用电设备相对密集,对连续性供电的要求较高。为达到节能的效果,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供配电系统的环节不宜过多,尽量做到简单可靠。过多的配电环节会造成额外的能量损耗。这也是规范规定“同一电压等级供电系统配电级数不宜多于两级”的原因。 (2)应合理选择设备的供电电压水平。同等情况下,电压水平高,损耗相对较小。如工业、企业大量使用的压缩机、循环水泵等,常采用6/10kV供电,既降低了供电线路上的电流,又减少了铜损耗,还能减少铜材的浪费。 (3)变电所应尽量深入负荷中心。大多数情况下,工业、企业内的负荷多为低压交流380V,若距离过远,为满足起动压降和运行压降的要求,增加电缆的截面,势必造成铜材的大量浪费。所以,如果厂区面积过大时,应采用合理的供电半径统一筹划,设置多个变配电装置,缩小线路的距离,降低损耗。如果有爆炸危险区存在,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可将变电所设置在爆炸危险区外,将室内外地坪高度差提高至,就能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 (4)采用功率因数补偿。在工业企业中大多数用电负荷为机泵。在SH3038―2000《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电力设计技术规范》推出后,石化装置设计人员将低压补偿取消,这种做法有欠妥当。如果补偿只设置在6/10kV侧,低压侧不进行补偿,负荷较多时配电变压器的数量会相应增加或变压器容量会相应增大,很容易造成额外的电能浪费。所以,应采取就地补偿原则,从设计上保证节能,可即变压器后侧进行相应的补偿,在同样负荷率的情况下,使变压器的效率提高。 变压器的合理选择:变压器是设计人员使用量最多,但又常是设计最不合理的设备之一。分以下两种情况: (1)在目前已有的大量节能型变压器产品推出的情况下,有很多设计单位仍在使用S7等系列变压器。很多电力部门往往将大城市的老变压器拆除后移至城乡结合部或乡村使用,不但造成大量电力损耗,还增加了低收入人群的额外支出费用。所以,设计人员应严把设计关,从源头杜绝再使用国家淘汰产品和落后产品变压器。尽量考虑选择损耗较小的节能型变压器,如S9、S10、S11、SC9、SC10等。节能型变压器在制造铁心的硅钢片、铁心的制造工艺上都有较大的改进,有利于减小变压的空载功率损耗。 (2)变压器的容量和数量也与节能有关。工业企业由于用电要求较高(多数为一、二级负荷),所以在设计时一般总会按照互为全备用(即单台变压器的负荷率不超过50%,由两台变压器承担用电负荷)的思路。可以对一、二级负荷采用互为全备用的方式,对于三级等负荷,完全可另设变压器,将变压器的负荷率提高到75%左右,这样虽然增加了变压器的数量,但变压器总容量降低了,减少了部分无功损耗和有功损耗。当然,增加变压器的台数也会造成损耗和建筑物面积的增加,各种因素要综合考虑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 控制系统的合理设计 在工业企业生产装置和生产线上往往有集散控制系统或者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参与逻辑控制,是为了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成本。在以往的设计中,为了减少一次性生产成本投入而减少DCS点数,将应控制的起动和停止由一个继电器输出控制。如采用1个继电器接点控制,则DCS采用的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ed PowerSource,UPS)容量往往会比采用2个继电器控制时的UPS容量大,即使增加了输出I/O卡件,也能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采用两个继电器的控制方式优点如下:如果装置第一次是在开起现场,当顺利开起后,转换开关在旋转的过程中运行的设备不会停止;而选择1个继电器输出控制设备起停时,转换开关在旋转的过程中运行的设备会停止。 3 照明系统的合理设计 工业、企业电气照明设计并没有民用建筑照明设计复杂,但是在装置中同时使用的灯具量大。 (1)过去通常采用的灯具为汞灯、钠灯、金卤灯,这些灯具在工矿企业当中使用量大、面广,也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在新兴光源的推出后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主导地位,光效低、寿命短、功率因数低,起动时间长等缺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石化企业的照明要求。所以,现在推出了电磁感应灯、LED灯等光源,这些已能完全满足用户的要求,如表1所示。虽然价格稍高,但随着推广,费用会逐渐降低。 表1 各种光源参数对照表 注:参照《工厂常用电气设备手册》和厂家样本。 (2)过去对光源的控制不能达到节能的效果。如采用适当的措施,如光控、时控、稳压输出等,则每年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能。 (3)新的照明设计标准对节能部分进行了增加,对主要功能建筑物的功率密度值进行了限制,如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第~条中对于“高于或低于规定表格内的照度值时,照明功率密度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的相关条目就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照明节能上的重视。 4 科学选取设备 机汞是工业及企业的主要用电负荷。尽管电气专业人员不负责选择机汞,但是仍然能够在设计准备时期给出较科学的意见。假如所选的电机功率较大,可以提高运转时的安全性,但是在轻载和空载时由于要消耗较大的电能往往导致工作效率低,因此可以对此类电动机安装变频调速器,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更加节能。 5 小结 总而言之,电气设计人员要尽心尽力地完成设计工作,从安全性能、节能性、经济性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最终选取科学的供配电规划,进一步改善计划后,投入实施,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面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看了电气职称论文的人还看了:1. 变电站职称论文 2. 电气工程师学术论文 3. 电气专业论文范文 4. 电气自动化论文精选范文 5. 电气论文范文

优秀的plc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优秀的plc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plc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

[1]郭鹏,李悦,高文彬.三菱Q系列PLC与FX系列PLC基于CC-Link通讯在轮胎设备中的应用[J].橡胶科技市场,2007(02),13~16.

[2]范明锦.三菱Q系列PLC与FX系列PLC的通讯[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190~191.

[3]王辉.三菱电机通讯网络应用指南[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10.

[4]曹惠彬.电力线通信(PLC)技术综述[J].电力系统通信,2004,(1).

[5]戚佳金,陈雪萍,刘晓胜.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研究进展[J].电网技术,2010,(5).

[6]程晓荣.宽带电力线通信信道特性及网管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06.

[7]康恩婷.宽带电力线信道特性及OFDM性能的分析与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05.

[8]俞王杰.自组织窄带电力线通信网络MAC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9]汪涛.宽带电力线通信MAC层协议优化及仿真平台搭

plc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

[1]拾以超.仿真软件在PLC教学中的应用[J].机电技术,2011,05:149-151.

[2]姜坤.浅谈PLC仿真软件在PLC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2,07:167-169.

[3]叶坚.PLC仿真软件在PLC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3,06:238.

[4]潘春玲.仿真软件在PLC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2:265-269.

[5]刘佳.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6,(04):11.

plc毕业论文参考文献3:

[1]孙晓峰.基于PLC的输煤程控系统改造[J].自动化应用,2010(2).

[2]王占彬.PLC控制网络在火力发电厂输煤控制系统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S1).

[3]张金姣.基于组态技术的PLC电厂输煤控制系统的仿真[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4).

[4]甘焱.火力发电厂输煤控制系统浅谈[J].红水河,2010(3).

[5]张东实,李亮.火电厂输煤自动化的发展与探讨[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9(6).

[6]杜伟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的分析[J].电子制作,2016,(22):122-124.

关于PLC论文的开题报告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年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姓名

填表时间: 201XX 年3 月 20 日

机电工程系 机电一体化 09机电三班袁照兰

填 表 说 明

(1)胜任的。 传统的智能控制是一种技术的事先安排,说到底是一种程序控制,是一种周期性的系统自动控制,实际上还算不上智能。而真正的智能电梯应更具人性化特点,不仅具有传统的人工智能的所有优点,而且还有传统的人工智能无法比拟的东西,具有动念和随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诸如能根据轿厢内的情况和各层的候梯信息,自动地制定每次最优的运动速度和停车政策;自动选择运动方面;双向语音交流;到达目的层的语音提示等,让乘客有更多的主动性,使大楼交通运输实现真正的人机对话。智能化要求电梯有自动安全检测功能,让电梯自己能够检测到电梯的故障所在,并及时报警予以排除。

(2)安全。 运行安全是电梯的根本和关键。可以说,电梯的全部其他工作都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使电梯安全运行更有保障。运行安全不仅要消除电梯启动时较强的电磁辐射,使用安全材料和运行稳定,而且要有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让每一位乘客在宽敞、明亮轿厢内有安全、舒适的好心情。同时,电梯运行安全也要求电梯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不但要使乘客容易与外界沟通联系,而且电梯本身应当能自动播放让乘客感到放松的音乐,彻底消除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当小孩和老人乘坐时,电梯对他们应给予一种如同家人般的照顾,不但让老人和孩子感到方便和舒适,而且更让其家人感到放心。电梯运行安全还要求电梯有自动休眠功能,使电梯在保证运行效率最高的同时,使电梯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休眠。

(3)与环境的协调和平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视觉协调。有人曾经做过环境色彩是否对人有影响的研究。该研究发展:视觉不协调的环境色彩对人的情绪、精神影响非常大。色彩宜人,格调高雅,制作精良的电梯,有一种视觉上的舒适。用料低廉,款式陈旧,色彩沉闷,甚至破破烂烂的电梯,乘客视觉协调无从谈起,国内的许多电梯公司对此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不少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国产化的电梯也显露出一副土生土长的容貌。

②消除电磁辐射。如前所述,由于电梯是大楼里频繁起制动的大容量电器是电磁干扰的元凶,所以绿色电梯必须是一个达到自身对大楼电磁干扰最小,而又不被其他电磁干扰影响的建筑机电设备。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乘客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可以保证大楼、大厦中的大楼的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的正常运转。

③舒适感。通过采用高载频波矢量静音变频器,可降低噪声变换频率及电压。以CPU控制电压及频率的连续变换方式,按人体生理适应要求,利用计算机优化设计而成的理想运行曲线,实现更稳定、更舒适的运行。

对现代化电梯性能的衡量,主要着重于可靠性、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适性。此外,对经济性、能耗、噪声等级和电磁干扰程度等方面也有相应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电梯行业会越来越贴近生活。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所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电梯的控制方式上,主要有继电器控制、PLC控制和微型计算机控制三种。而PlC实际上是一种专用计算机,它采用巡回扫描的方式分时处理各项任务,而且依靠程序运行,这就保证只有正确的程序才能运行,否则电梯不会工作;又由于PLC中的内部辅助继电器及保持继电器等实际上是PLC系统内存工作单元,即无线圈又无触点,使用次数不受限制,属无触点运行,因此,它比继电器控制有着明显的优越性,运行寿命更长,工作更加可靠安全,自动化水平更高。PLC控制是三种控制方式中最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控制方式,它更适合于用在电梯的技术改造和控制系统的更新换代,是电梯控制系统中理想的控制新技术。

电梯的控制是比较复杂的,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为电梯的控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PLC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它的体积大大减小,功能不断完善,过程的控制更平稳、可靠,抗干扰性能增强、机械与电气部件有机地结合在一个设备内,把仪表、电子和计算机的功能综合在一起。它已经成为电梯运行中的关键技术。因此,研究plc技术更具有了战略性的意义。

PLC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优良的环境下,PLC关键技术因此而生。此技术在电器工程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控制水平效率,PLC技术应用及高性能高效率的特点与优势占据现代电气工程市场的大部分,成为电气系统自动化应用中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关键词 :PLC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

1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特点

通用性强

在PLC应用过程中能够支持对工业环境的设计,PLC的通用性在运用过程中表现在相对应的装置设备特别齐全,能够满足不同控制对象所需要的不同的要求,同时在PLC使用过程中人与机器能够相互配合及通讯设备良好应用,相关控制工作可行性非常高,操作过程简单易学。PLC技术的通用性大大提高了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效率。PLC技术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合理的契合以此达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要求。

可靠性高

PLC实现了对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大幅度应用,对于传统意义上来讲,在接触器的控制系统而言,PLC的好处便在于它省去了大量的硬接点去也就意味着在PLC技术的运用期间故障的发生率会大大的降低,对PLC的系统工程抗干扰能力也有大幅度提升的重要价值。PLC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可靠性较高,有较强的可参考性。PLC的运行速度快,智能化程度高,集成密度大网络分布范围大,这些特点和优势充分满足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需要,也是PLC技术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因素。

便捷性好

PLC系统支持利用计算机进行现实模拟实验来支持对相关设备的设计安全操作,此行为对减少工作量、加大工作效率有重要效果,同时PLC技术拥有自我诊断的作用,能够在相应合适的时间段内进行相应高效的对于故障进行分析与检测,来对维修提供准确切实的技术及数据支持,来保证系统正常有效率的运行。在PLC控制系统实际应用中,其良好的便捷性为自动控制的完成提供了保障,所以在PLC控制技术的研究中,我们必须加强对系统整体便捷性的技术研究工作,特别是在高温高压等较为恶劣的生产环境及生产过程中,电磁干扰严重的生产环境中,更要提高系统整体的便捷性来达到技术进一步的高效应用。

2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要点

顺序控制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的企业利用PLC技术是作为顺序控制器来用用的,例如在火力电厂及其它电厂中除灰的过程中就要运用PLC技术及控制顺序这项技术,在发电的过程中,能否提高除灰效率的影响因素就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好坏。提高效率是一个发电厂最重要的目标。为了达到理想,达到合适的效率大幅度提升必须利用PLC技术,PLC技术的重要性就在于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很大程度地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成本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控制适中的程序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来达到减少企业劳动力,达到施工过程中运行效率的提高。目前我国的控制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准,PLC技术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推广。

闭环控制技术

众所周知,电气化自动控制系统分为现场手动系统和机器启动技术,电气化自动控制系统中PLC系统的闭环控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它可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例如在在动力机开机时PLC模版结合点器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进行正确的访问,即可确定是否启动或关闭,从当前技术的应用状态来看闭环技术已经在电气化自动工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PLC技术与常规控制系统有效率的结合来弥补PLC系统的不足。常规控制系统现已经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应用,闭环控制技术现已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知。

开关量控制技术

在传统的电气控制系统中,电磁性电器是电器正常控制系统的主要载体,但电磁性继电器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故障,严重的降低了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在开关量控制过程中,PLC技术采用的大量的电器提高了电气自动化过程中的安全性。也维护了其他电器功能齐全的特点。在满足电力系统设备的同时,简化了电气二次设备接线的过程,再用PLC系统技术时,电气自动化过程故障出现率大幅度降低,辅助开关数量明显减少可集中控制多个断路的运行信号,例如,在火力发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合理运用PLC技术后,技术人员可根据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的完整性,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开关量控制的有效实施将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中的一个里程碑的建立,与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形成鲜明的对比来体现现代电器化自动控制的优势与特点。

网络控制技术

由于神经网络控制具有高性能的特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及定位的时间,对于非初始速度的变化进行有效的监控,在神经网络控制中其结构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它能够进行反向和正向的学习计算,在网络控制系统中,可以根据电气参数对速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及计算,能够在信号处理及其它模式识别方面进行有效的应用,具有非线性一致估计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网络控制系统及神经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及复杂性,在进行操控是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不需要网络教学模型同时对于故障也有一定的抗低抗性。这就需要企业提高技术人员的能力,加大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及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以此来达到网络控制技术高效率的实施。如果企业不能保证技术人员的能力,就不能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过程中故障的排除。不能达到网络控制技术高性能的实施。

3结束语

PLC技术以处理器为基础建立在数字运算知识向实现自动控制,具有通用性可靠性高的优良特点,对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有很好的较强的推动作用,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提升了系统的运作效率,提升其灵活性及智能化水平,大大的简化了系统维护程序,降低系统基本成本。可以预测PLC技术在电气化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振国.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2(22):33-35.

[2]傅建斌.试论PLC技术在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67):77-81.

优秀电气照明论文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导论论文

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 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电气工程导论论文 ,欢迎阅读。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也没有落后,也在不停地进步和发展,而且其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从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原则、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践方法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对我国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电气工程;自动化;PLC

引言

我国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起步较发达国家来说较晚,但由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适用性很广,所以备受社会各个领域的欢迎,这也不断地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的需求,电气工程相关单位就需要优化配置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设计和应用。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原则

1。1。设备运行效率的提高

设备的运行效率是在对电气工程自动化进行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保证其运行效率是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原则之一。所以在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设计时,首先要保证建筑物重的电气设备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在此前提下最大可能的去降低设计成本;其次,为提高电气设备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的减少运行设备的损坏,并且降低可能的设备维修费用和电气设备的整体成本,在进行电气设备自动化的安装工作时,尽量选择质量较高、节能效果较好、负荷也较均衡的设备。

1。2。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优化

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优化工作是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所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安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优化工作,首先要在满足业主对电气设备全体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电气自动化整体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另外电气工程自动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1,它的运行需要很多科技含量很高的设备,本身就有很大的复杂性,所以要保证电气工程运行的整体安全性,首先要保证这些设备的安全性,这就需要把好电气设备自动化安装的关,而且这些高科技设备的安装要求一般都比较特殊并且复杂,比如防雷、防火、防水等的设置安装。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践

2。1。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保证

由于PLC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自动化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要想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质量,PLC2系统的可靠性就变得至关重要了。PLC系统的可靠性主要是从提高其抗干扰性来得到保证的,其抗干扰性的保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的:(一)、从PLC安装与布线方面,首先PLC控制系统的布线应远离大功率装置以及大型动力设备等对其干扰较强的设备,同时注意一定不能与高压电器安装在同一个箱柜内。为了避免外界信号的干扰,输入与输出线、开关量与模拟量都要分开敷设。其中交流与直流输出也要分开,且不能并行,另外还要远离高压线与动力线。(二)、通过良好的接地方案也能保证PLC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一般主要有浮地、直接接地和电容接地三种接地方式。这三种方式均有自己的优缺点,在使用时,可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三)、增强PLC系统可靠性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对其电源和感性负载的处理等硬件措施,然而这并不能完全消除干扰性,所以还可以通过一些软件措施来提高抗干扰性。

2。2。注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21世纪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想要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电气工程行业重站住脚,就必须注重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重要策略之一。首先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必须含有的,尤其是在逐渐自动化的电气行业3,工作人员必须能够详细了解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例如照明、空调、电梯、通风以及消防等等,从而能够实现对这些系统的有效控制,保证系统设备的顺利安全运行。首先,各电气工程的相关单位就要组织对员工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或者为员工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条件和机会,不仅能够使员工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企业也可以留住人才,增强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从而也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其次,从事电气工作的相关人员,也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因为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很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出现的很快,而且更新也很快,尤其是对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所以电气工程的相关人员要时刻关注电气行业的信息,及时了解并学习最新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成为综合性的人才。

2。3。结合现代高科技技术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

要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就必须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技术5,使用先进的测量和实验技术,比如,电子工程的实践、微机控制、EDA实验、单片机技术等等,进行设计实验并训练,从而提高电气工作人员的科研、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当然也需要企业先要对员工进行微机控制、电力传动等等方面的培训,从而利用这些高科技的实验技术,保证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另外自动化系统还可利用先进技术,及时记录其综合的操作流程和故障的处理情况,并建立清晰的数据库,从而有利于后期的优化处理,针对一些特殊需求的功能,可以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特殊系统,比如,停车场的管理系统、智能化的家居服务系统等。

2。4。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管理

任何一个系统的顺利运行,有效的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同样电气工程的自动化也是如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运用KVM、CATS等模式建立设备与控制机房的链接4,通过较为完善的数字控制系统,实现本地控制与远程控制的双重管理模式。

三、电力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为了进一步的`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各电气工程相关企业,就要结合国内外的相关发展行情和企业自身的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有效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不断地创新,开阔良好的市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电气行业的快速发展。

3。1。促进系统的统一性

作为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基础,系统的统一性可以有效的缩短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与产品安装的时间,很大程度的降低成本,因为它可以对相关产品进行周期性的规划和设计,精确地进行产品的测试和试运行,有利于产品的开机、试调、运行以及维护等等。为实现脱离电气工程运行系统的电气工程的开发设计,满足业主的实际需求,并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统一管理和电气工程的通用化,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统一性是不要措施。

3。2。实现接口的进一步标准化

要想促进实际办公室体系和电气工程自动化体系的资源以及数据的沟通和共享,降低电气工程的实际成本,减少电气工程的实施时间,而标准化的接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措施之一。它也是在电气工程策划方案与实现地之间距离较远时,保证实现资料准确传递的前提。总的来说要想实现厂家之间数据的交换,接口的统一标准化是重要保证,当然这也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功能和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促使着国家和企业增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重视,相关单位再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设计时要注意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设计原则,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安全性、稳定性,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快速进步的高科技,注重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控制,为社会增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莫家宁。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 机电信息,2013,06:102—103。

[2]李庆娘。 基于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应用分析[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2:79—80。

[3]刘次福。 初探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 通讯世界,2013,11:118—119。

[4]孙强。 分析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价值[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6:283。

[5]裴波,朱海峰。 浅析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J]。 电源技术应用,2013

电气工程学生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气工程学生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是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建设中的合成技术,本文基于电气自动化的基础工作经验,描述了当前流行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特点,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工程、钢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扩大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不可否认,目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利用,还需要对自动化技术作出相应的创新。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创新

引言

在电子技术和智能仿真以及计算机网络发展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集成了综合技术的优点,而且在实现电气自动控制的同时,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电力自动化技术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是全面的识别电气自动化技术,当前应充分了解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形成的行业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要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发展,支持电气自动化的不断进步,这也就是目前的主要目标。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点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综合性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技术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和实际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工作关系密切,特别是火电工程、建筑领域和钢铁工业关系更是密不可分,这将形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充分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本质。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涉及范围广

电气自动化技术涉及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在不同行业和不同位置以及不同地区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要点和技术方案有非常大的差异,这将形成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比较困难,导致很难灵活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依赖性强

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有特殊的依赖,没有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无法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以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这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征。

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火电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火电工程的锅炉和机械以及电机(图1为电机电气控制系统)实现一体化,这有利于火电工程的控制和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筛查和检查火电工程隐患和故障隐患,在火电工程早起就得到有效的处理,降低故障率,减少火电工程事故损失。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使火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得以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统一管理、操作和控制三个系统,做到火电工程自动化、无障碍的进行管理、控制和操作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提高操作精度,实现工程精确的自动化控制。

钢铁行业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建设现代化钢铁产业的一项重要标志即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工业的综合应用,基于电力自动化技术,钢铁行业可以提高原材料的质量监控,实现钢铁生产环境的安全保障,这是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没有的优势。电气自动化技术对钢铁产品质量有控制功能,通过对自动化控制钢铁生产过程过程、细节以及工艺可以提高钢铁生产的效率,加快钢铁行业的深化发展。

建筑领域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时、数字化监控电力系统,有效把控制中心指令成功地传达到系统,并且把反馈信息传递给控制中心,以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管理、控制达到“实时、搞笑、连续不间断”。而且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相关的施工设备设施联动性,建筑中配电、消防、照明、空调和其他系统与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连接作为一个整体,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联动效应,同时解决电梯系统按照用户流量层实现速度的自动调整,在紧急情况下(水管破裂、火灾等等)系统的自动判断、识别,即使预设应急反应计划,打开应急照明系统、打开喷淋灭火系统或是调整水压等。另外,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建筑电气系统有一定的风险,人员操作失误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及设备故障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电力系统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然而,自动控制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系统对工作中的异常作出反应。

3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存在的瓶颈

能源消耗现象严重

众所周知电气工程是一项特别耗费能源的技术工程,因为没有能源的支撑就无法施展电气工程。但是在现代生活中能源的利用率较低,这严重阻碍了电气工程的长效发展,所以电气工程必须提升能源的利用率才能在节能的基础上保障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纵观现在的工业企业在节约能源方面还存在欠缺,不论是设计还是技能方面都缺少节能意识。这是工程设计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质量存在隐患

目前有不少企业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重视生产结果而忽视质量的好坏。究其原因也与我国电气自动化起步晚有关,因为不论是管理机制还是发展模式都不够健全,也使得电气行业发展停滞。现在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逐步提升,质量安全的关注又成为了焦点,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质量的优劣关乎其生存淘汰,尤其是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的工业企业,设备的质量以及安全性对于企业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作效率偏低

生产力发展决定了企业生产的效率,也是对企业效益影响重要的一部分。我国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在改革开放以来去得了较好的成绩,当然红做效率较低也是不可疏忽的。工作效益的偏低主要因素受制于生产力水平、使用方法以及应用范围的限制。企业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方面是否能够熟练操作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

尚未形成电气工程网络构架的统一标准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二者实现高度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一旦有所突破将直接提升工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精准度,但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还需要先建立统一的网络架构,基于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各个生产厂家在生产硬软件设备时未进行规范性的程序接口,导致很多信息数据不能共享,也会为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最终严重影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4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改进策略

注重节能意识

想要从根本上降低电气工程自动化耗损能源的现象,就应该站在质量管理的角度来提升节能意识,并有意识的将质量与节能统一管理运用。具体来讲,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节能关键点在于对变压器的管理上,可以选择损耗较低的变压器或者对变压器的技术进行改进等。此外,还需要所有的员工对质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同时为了节约能源还需拥有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设计。

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

不论是对任何一种行业来说,质量都是硬道理,而针对电气工程来说,为了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更要注重工程的质量,所以企业应该定期的对员工就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展开培训,并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从整体上提高管理以及系统的灵活性。此外,不但要加强电气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管理,而且要知道它的主要性。首先在建设中使用的材料质量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其次就是对施工中需要的材料必须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去采购,以及对进场的材料也要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严格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构建统一且独立的平台

对企业用户做全面调查研究,有助于在设计之前初步拟定初始目标,在确认计划,预算估算时,保持项目的有效运行,维护工作的完整性;以降低运营成本为目的,根据终端客户的需求和商业项目建立统一、独立的系统。成本压力较大的原因是没有统一的操作平台,通用性不强,这是因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建设,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执行还需要建立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才能创建一个统一的独立自动化平台。

建立电气自动化统一的网络构架

(1)我国应该尽快出台一部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统一网络构架的执行标准或准则,同时采取相应的法律形式辅助网络架构的执行,这样才能确保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产设备在国家标准的引领下尽快的实现网络构架的统一。

(2)还应对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网络构架的升级,规避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发生,从而使得它们能够在统一的网络构架下真正的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5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生命力是结构的完整性,目前各行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广泛的适应性,并成为相关产业的主要技术,从而改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水平,为了更好地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应该从认知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开始,对火电、钢铁、建筑等行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要点探寻,从技术关键和发展趋势上进一步把握电气自动化技术。

参考文献

[1]董兵.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山东工业技术,2017(06).

[2]郭鑫.发电厂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1).

[3]弓成龙,王子然,田德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6(11).

摘要 :

电力领域的改革进一步实施背景下,对电气设备的运行要求也有了提高,加强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就要从实际出发,对电气设备的故障能有效解决,这就需要相应的维修技术科学应用。本文主要就电气工程常见故障和原因加以分析,然后对故障维修技术的应用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保障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

电气工程;故障;维修技术

电气工程当中的设备故障时比较常见的,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电气工程就存在着多种故障问题。找到故障问题的原因加以针对性的解决就显得比较重要,在通过对电气工程常见故障研究下,就能为解决实际故障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的保障电气工程良好发展。

1电气工程常见故障和原因分析

电气工程当中在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下,就会存在着不同的故障,这就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很大影响。在电气工程故障当中,三相用电不平衡以及中性点的接地不良和大批电气设备的损坏问题比较突出,这也是比较常见的故障内容。在对电气工程的设计当中,具体的施工以及安装的时候,比较常见的就是中点的接触不良现象。施工中一些人员对此并没重视,从而造成了严重损失[1]。例如在办公用房当红,在使用的电视机以及录音机的电气设备大量损坏,在经过了检查之后发现,线电线380V正常的,而A相电压280V,在负载的中性点电压70V。主要就是出现了三相用电没有平衡以及中性点的接触不良所致。电气工程故障当中,在继电保护的故障方面比较突出,主要就是使用的材料没有达标,在质量上没有满足实际的要求。一些电气继电保护故障的发生,大多受到产品质量以及材质的因素影响,就存在着诸多的故障问题,使得继电保护装置处在危险的状态,这就对产品的实际使用性能的提高有着很大影响。电气工程故障的发生,在接触不良以及多次接地的故障是比较突出的。电气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带着故障运行就比较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电压互感器的故障问题在设计的因素影响下,以及在管理方面没有科学化,这就比较容易出现故障,在使用的时候电压不断增大,从而就造成回路负荷减小以及短路的现象。电气工程故障当中,设备启动按钮按下之后设备无反应,在设备的启动之后电机不转动,发生嗡嗡声,电机的单一方向旋转等故障[2]。这些故障都对实际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诸多的影响。对以上的电气故障问题,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到针对性的方法加以应对。

2电气工程故障维修技术的实施

对电气工程故障维修技术的`应用,要注重科学化的选择,笔者结合实际对电气工程故障维修技术应用提出了几点措施,如下所述:

第一,电气工程故障直观法应用。对电气工程故障的维修以及判断有着比较多的方法,其中的直观法就是比较常用的,主要就是对电气工程故障通过视觉以及嗅觉等进行检测判断,这是在缺少相应的检测设备的情况下较为常用的。在对这一方法的应用上,观察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这样才能发挥直观法的作用[3]。如在继电保护装置当中出现了发黄部分,或者是闻到了烧焦的气味,就能够直观的判断设备出现了故障,这对具体的故障问题解决也能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电气工程故障拆除法应用。电气工程发生了故障的时候,通过拆除法也能有效处理故障。这一方法的应用方面,主要是在串联电路当中电器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在随意超出其中的用电器后,其他就没有电流。在对并联电路中用电器是独立工作,用电器间没有联系,拆除其中一个并不会影响其他的用电器。这样就能对用电器起到保护作用,也能将其方法作为查找故障的方法。

第三,加强安全用电设置。保障电气工程的正常实施,就要在用电设置方面充分重视,施工临时用电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接地体埋设没有规范等。为能有效保证用电工程的故障有效解决,在临时用电系统采用TN-S供电系统,这样PE线在正常情况下无电流通过,专门承载故障电流能有效保护装置动作。还要进行设置漏电保护器等,坚持三级保护的原则。

第四,电气工程故障替代法的应用。在故障的解决方面,要从多方面充分重视,将替代法加以科学应用,这是继电保护装置维修技术当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对微机保护装置故障的解决就有着积极作用。替代法的应用中,主要是在微机保护装置出现了故障的时候,检修工作人员就要对其装置进行替代,将新微机保护装置加以应用[4]。在对微机装置使用的时候,所选用的正常插件是不是和替代的插件型号一样要充分重视,保障装置的作用充分发挥。

第五,电气工程故障参数对照法应用。在具体的故障维修过程中,通过参数对照法的应用,对解决继电保护装置中继电器数值问题故障就有着积极作用。具体的应用中,在继电器数值正常下,有着固定指标标准,出现异常数值就会发生变化,这样就能在参数对照下找到故障问题的原因,从而针对性的加以解决。通过这一方法的应用,对解决电气工程的故障就有着促进作用。

3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工程当中的故障问题的解决,一定要重视方法的科学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对电的需求也愈来愈大,电气工程的整体质量保障就显得愈来愈重要,在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下,对电气工程当中的故障解决就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从而保障电气工程的良好发展。也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工作人员的工作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鹏.电气工程施工中常见故障的维修措施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

[2]刘豫.对建筑电气常见故障的几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2).

[3]郭碧石.电气工程施工中常见故障的维修措施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4).

[4]许波.新形势下对电气设备用电安全的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0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