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c语言静态漏洞检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16:39:06

c语言静态漏洞检测论文

什么是C语言程序设计呀?

你得说写什么C语言程序呀?大哥!我大二了,写了《学生档案管理》C语言程序,《职工工资管理》C语言程序等等~~就是不知道你要什么哩~`

将C语言写成专著论文需要在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非常严谨。首先,要明确论文的主旨是什么,可以从C语言的历史、特点、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其次,要采用科学、规范的论文写作格式,包括摘要、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在正文中要详细介绍C语言的语法、语义、编程思想等内容,并且需要加入代码示例进行说明。最后,要认真把握论文的语言表达,力求精炼、准确、通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C语言。

一·基于MSP430 单片机的电源监控管理系统(单片机论文)引言大功率直流开关电源由PFC 和DC-DC 变换器组成,为了提高可靠性,并能够对其进行脱机或远程监控管理,在开关电源模块内设置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对电源故障类进行监控,对电源输出的电压电流进行自动设定和调节,通过串行通信接口,与远程中心监控站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这一功能在通信系统基站供电系统中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源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1 系统结构和硬件电路设计系统的整体设计结构如图1所示。本系统采用的核心芯片为TI公司推出16位系列单片机MSP430。MSP430具有集成度高,外围设备丰富,超低功耗等优点。单片集成了多通道12bit的A/D转换、片内精密比较器、多个具有PWM功能的定时器、片内USART、看门狗定时器、片内数控振荡器(DCO)、大量的I/O端口以及大容量的片内存储器,采用串行在线编程方法,单片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应用需要。 MSP430的这种高集成度使应用人员不必在接口、外接I/O及存储器上花太多的精力,而可以方便的设计真正意义上的单片系统,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介绍该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和基于MSP430F149的电控系统的设计。 系统功能:a.开机控制。上电后,单片机开始工作,按下电源键,点亮指示灯后,将电网220V接入PFC,开关电源启动工作,然后接于负载。b.电压设定和调节。用单片机A/D口采集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值,并显示于液晶屏上,通过单片机控制数字电位计调节输出电压值,实现自动调节;或者通过键盘的左右键选出电压调节页面,用上下键进行手动调节;也可以通过通信接口实现远程调节。c.电流调节。多台开关电源并联使用时,要求各台电源的负载电压相等。单片机A/D口采集转换成电压值的负载电流值,通过通信口得到各台电流值,取电流平均值,控制数字电位计调节输出电压,使输出负载电流达到平均值;或者通过键盘的左右键选出电流调节页面,用上下键进行手动调节。d.故障报警。单片机通过光电耦合器检测到各项输入输出故障时,扬声器产生蜂鸣,相应的报警灯闪烁,并在液晶屏上显示故障类型及处理方法。e.监测。单片机A/D口对电网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进行采集测量,当出现超限时进行报警。f.通信。包括单片机与各台开关电源间的通信和单片机与中心监控站的通信。 电压调节电路电压调节电路由单片机、数字电位计X9313和可调分流基准芯片TL431组成,其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Xicor9313是固态非易失性电位器,可用作数字控制的微调电位器。TL431是TI生产的一个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的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它的输出电压用两个电阻就可以任意地设置到从VREF()到36V范围内的任何值。工作时,单片机的一个IO控制INC计数输入脚,为其提供计数脉冲,此输入端为下降沿触发。另一个IO控制U/D升降输入端,当U/D为高电平时,X9313内部计数器进行加法计数,VW端的输出电压上升,由于VW接地,使VH端电压降低,而TL431的REF输出端电压为恒定的,从而使Vcc处输出电压升高;同理当U/D为低电平时,Vcc处输出电压降低,这样就实现了电压输出调节。 模拟数据采集MSP430F149内嵌入一个高精度的,具有采样与保持功能的12位ADC转换模块,内部提供各种采样与保持时钟源。MSP430有8个外部输入通道可选, 最高采样速度可达200KHZ,并且还内置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芯片内的温度,如果测量温度高于或低于预设的温度是,可以通过外接部件显示告警信息,同时具有6种可编程选择的内部参考电压。该转换模块为一些需要模拟量采集的场合提供了便利。我们选择的参考电压是0~,这样MSP430F149的AD分辨率就是 = 左右。由于输入的模拟电压量较高,不能直接与单片机的ADC采样端口相连,因此用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的方法进行了降压处理,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 人机对话设计系统的人机操作界面由液晶显示屏、指示灯和键盘组成。液晶选用的是基于T6963C 的液晶模块YM12864。键盘采用的是3×3 的阵列接法,系统采用了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简单易行,显示实用美观。工作时,液晶屏可以实时显示采集到的电网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及各种报警信息,操作相应键盘可以进行显示页面的切换,对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进行自动、手动及远程控制调节。当有报警信息产生时,相应得指示灯会闪烁警示,同时与单片机连接的扬声器会产生报警蜂鸣声,以提醒操作人员做出相应的处理。2 系统软件设计430 支持汇编语言和C 语言两种语言编程,因此可以在一个工程文件中同时用两种语言,使用汇编语言,便于在调试时寻找逻辑和指令的联系及地址的定位正确与否。使用C 语言进行编程大大减少了工作量,编好后的程序可读性好,易于修改和维护。开发工具使用IARSystems 公司的IAR Embedded Workbench,它集成了编辑、编译、链接、下载与在线调试(Debug)等多种功能,使用方便,并具备高效的C 语言编译能力。考虑到软件开发效率及可维护性,系统软件设计遵循模块化的编程思想,将系统功能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它们包括:液晶显示模块、AD 转换模块、按键监测响应模块、报警监测响应模块、电压电流调节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通信模块。每个模块都要进行独立的测试,最后结合到一起。整个系统的软件流程图如图3 所示。按键监测模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控制着AD转换的启动,显示页面的切换,及电压电流的自动调节,手动调节,远程调节的启动和切换。报警监测模块对开关电源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实时的监测着开关电源是否出现故障,当发生输入电压过压,输入电压欠压,PFC故障时应切断总电源,当发生输出电压过压,输出电压欠压,模块过热,及IPM保护故障时应关断DC-DC变换器。在对各模块进行整合时,要注意各中断之间的冲突。由于在MSP430 的中断优先级中,ADC12 采样转换中断优先级高于TIMERA 中断,因此当在响应TIMERA 中断的过程中会执行ADC12 采样转换中断,或者TIMERA 的中断响应被迫延迟,这样就会影响在TIMERA中断中执行的报警监测响应程序,不能达到对开关电源故障类的实时检测。在本系统中,利用按键控制ADC12 采样转换中断的启动和关闭,从而解决中断冲突。3 结论本文在基于MSP430F149电源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基础上对MSP430的系统设计做了讨论,提出并解决了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作者的创新点:利用MSP430的系统结构简单,外围电路少,效率高的特点,设计实现了简洁直观、使用方便、操作全程汉字提示、监控能力强、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的电源监控管理系统,大大降低了成本,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满足实际需求。二·C语言论文:嵌入式以门槛高,入门难的方式拦截了无数的学者。然而单片机作为嵌入式的入门课,如何以一种正确的方法学习单片机将关系到是否能学习好嵌入式。纵所周知,学习嵌入式先玩ptotel,再做单片机。Protel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做PCB板的纯英文的软件。学习ptotel前必需具备一定的电路基础和英语能力,电路基础我想大部分同学都是有的,而英语这一块却是许多人所头疼的。这对英语基础差的同学是一种打击,再者如果毅力不强,我想你是自学不下去的。毅力是学任何东西所必需的一种能力、素质,是一种遇挫折而不言败的决心。不管学的是protel还是单片机,首先要找一个能够指导你的人。何谓指导,指导并不是说他要一步一步地教你去做,而是一个在关键时刻能够为你指出一条道路的人。我认为学习嵌入式方法最重要,在学protel和单片机之前应该想办法了解关于学习它们的方法。比如说protel吧,许多人理科的学生都是以一种纯理解的角度去学的,画一个导线、元件问一下为什么要这样画,生成网络表也追根溯源地问个网络表的由来。其实许多东西只是懂用就行,理论的东西懂得再多不懂用也是枉然的。所以学习protel有地方不懂你就问你的指导员,有许多的东西是规定死了的,不是你想半天一夜就可以为你而改变的。这不同于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在你的苦思之下也许可以找到另一种更好的方法。 单片机嘛,不得不承认中国没一本单片机好书。我学习单片机的时候看过的单片机书有七本,大多数都是不尽人意的。在这里我冒昧地说:中国人写书确实缺乏一点“读者至上”的原则。我所看过的单片机书我想有很多都是以他的角度去写的,没有几个人是站稳在读者的角度上写的。书上的章节注释极不清楚,许多重要的地方都是没有说明的,说句不好听的话,作者似乎以为读者的水平也像他一样高。而外国人的书呢,同样的书,同样的知识点,有同样的中国人的书的两三倍那么厚,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外国人的书点点滴滴都是面向着读者的。注释、说明、总结应有尽有。所以,我在这里发表一个也许同胞会扔鸡蛋到我身上的观点,那就是:不管学什么,优先选择外文翻译书,或是纯英文书。得到一本好书对我们的影响极为巨大。这一部分我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中国人的书适合教学,而外国人的书不仅适合教学还适合自学。 中国人的单片机书往往都是先介绍单片机的内部结构、中断,定时器,然后再到I/O口。一开始就让我们学习单片机内部结构,中断、定时器的内部结构和原理,把我们弄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再和我们讲例子,怎样去操作实验板。如果自学的话我想许多同学是学不下去的,干嘛要把非得把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像解剖学一样弄个彻底才实践去应用它呢?即使你把单片机全解剖清楚了还是不会用你手中的这块实验板的。我觉得如果在学单片机之前没有学过汇编语言就直接用C语言学的话,即使学完了单片机,对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单片机的工作原理也是不清楚的。学了汇编之后再学单片机的话效果将会好得多,所以不要心急,有些东西是急不来的。所以我认为学习单片机要在实践中学习,先实践再去了解它的结构和原理,如果你实在不能了解它的结构和原理那也无所谓的,只要你懂得用就可以了!(没学过汇编的只能这么说了)我们可以先从 I/O口学习,看一些例子烧录些程序,再看一下现象,之后再尝试了解一下所要用到的单片机的内部结构,最后在这个现象的知识基础上,编一个自己想要的程序、现象出来。这样学习的话既不无聊,成就感也有了。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把学习当一种快乐,而许多人在唉声叹气,我想有一部分是出自这个原因。不同的实验板有不同的PCB图,所以I/O的操作也是有所不同的。不过操作的原理都是一样的,有些同学可能会抱怨教程里的实验板和自己手中的实验板不同,这是大可不必多虑的。I/O这一步在调试中看现象的理念很重要,比如改变一个语句会产生何种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都是要在调试中掌握的。中断的学习方法也是类似的,先实践发现有陌生的地方就去查看相应的寄存器,等实现了自己想要的现实再慢慢地解剖一下单片机的寄存器,这样学起来会更有意义,记得更牢。中断也没复杂的东西的,只不过学几个中断函数,优先级之类的。有一定C语言基础的同学在优先级这一块可以联系C语言中运算符的优先级,我相信有了C语言基础定义一两个中断函数也不是什么问题了的。我学过的单片机的内容在我文档的实例之中,实例的数量不多,但这些都是直接点击单片机知识点的。随着我的学习渐渐地深入后我再把我实现过的东西写入实例之中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成功!

漏洞检测技术论文

防病毒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我整理的防病毒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防病毒技术论文篇一 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方法研究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计算机已经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高教教学科研不可缺少的工具,大大提高了人们工作时的工作效率,但是,随着由于多媒体计算机使用频率的增加,经常外接移动的硬盘,不同使用者的使用程度不一样,爱玩游戏的人经常玩游戏等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得多媒体计算机经常会感染病毒,严重阻碍了多媒体计算机的正常使用,本文就对多媒体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多媒体;计算机;防病毒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102-02 多媒体计算机病毒是使用者在编制或者是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从而使得多媒体计算机的数据遭到了破坏,感染了一系列病毒,使得多媒体计算机出现屏幕显示异常,声音异常,系统工作异常、文件丢失等情况,再加上病毒传播速度比较快,破坏性比较大等特点,一旦感染上,轻则降低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影响工作效率,重则便会造成网络崩溃,致使网络系统瘫痪,破坏服务器的系统资源,使得多年工作毁于一旦,因此,本文就针对病毒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预防与维修 措施。 1 多媒体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原因 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软件安装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早就已经进入了高等院校的课堂,成为高校正常教学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病毒的困扰,多媒体计算机一旦被病毒侵入,轻则毁坏设备,重则影响到重要的学术科研数据,因此,针对多媒体计算机病毒的感染要安装必要的防病毒软件,然而世面上的防病毒软件多不胜数,但是有的软件对硬件的需求比较高,甚至有的软件会损坏系统文件等,另一种是软件是对新型病毒的更新不完善,反应速度慢等问题,这些都是防病毒软件安装不到位而引起的多媒体计算机病毒侵入,从而导致数据受损的重要原因。 相关制度政策落实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也随之高速发展起来了,多媒体计算机已经步入了人们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为了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工作,现在相关政府部门对于网络如何正确使用的法律也频频出台,但是目前,我国多媒体计算机相关部门对网络病毒传播的法律还不是很完善,许多商家或不法人士投机取巧,钻法律的漏洞,进行一些违法的勾当来传播网络病毒,从而导致某些单位或个人甚至国家遭受巨大的损失,除此之外还有相关部门对网络病毒传播的打击力度不够强,对释放病毒的单位或个人没有做到深究,及其严厉惩罚,从而让不法分子徘徊在犯罪道路的边缘,让病毒肆意横行,所以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相关制度政策落实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者操作方法不当 由于现在的许多多媒体计算机使用与管理者的责任感不强,对工作存在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对于多媒体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也不愿意去深入学习,从而使得,在实际的多媒体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使用者在不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基础的前提下去操作计算机,不按照规定使用计算机软件,安装非法软件等,从而由此引发的病毒感染多不胜数,还有许多使用者在使用外接U盘进行数据连接时操作不当从而使得计算机被非法病毒感染,再加上自身基础知识水平低,身边又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维护,从而使得多媒体计算机感染病毒。 2 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技术和措施 建立与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多媒体计算机维护管理人员要想真正做好防病毒工作,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网络安全管理规则、制度,把使用过程中的一些规范性规则、制度,用文字资料写出来,制度中要明确多媒体计算机维护的组织框架及职责,要对多媒体计算机维护工作的具体目标、内容、过程、时间、方法等进行比较详尽的规定,还要制度出一些具体的维护操作流程和预防、应急措施,还要制定出相应的奖励与惩罚规则,对于一些操作时不能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规则进行工作、随意更改安全规则制度的人员进行警告,并适当做出一些惩罚,要给他们详细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规则制度。 安装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定期进行维护 安装防病毒软件是多媒体计算机防病毒的一种很好的技术方法,现在,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防病毒软件层出不穷,不同的软件有着不同的杀毒原理,但是,它们都具有对多媒体计算机病毒进行检测,对病毒进行清除以及对病毒进行预防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在具体的安装防病毒软件时,不需要特别的考虑防病毒软件的功能,而是要考虑不同的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资源的消耗程度,考虑哪个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影响不大,同时在安装时还要选择专业的人员进行安装,以免出现安装不到位的情况,除了对多媒体计算机安装防病毒软件以外,还要对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定期的维护与管理,对于计算机中的一些软件要时常进行升级,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杀,在日常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借助其它系统的启动方式,定期对系统病毒进行彻底查杀,此外,由于一些查杀工作可能导致资料的丢失,所以在查杀时一定要注意对于一些重要数据的保存,从而真正做好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工作。 加强对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维护人员的培训 力度 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工作需要全社会人们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做好防病毒工作,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者及管理人员是其中防病毒工作好坏的关键性因素,他们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防病毒工作的成败,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低,责任感也越来越不强烈,对于知识的学习也越来越不看着,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方法不当,这些都使得多媒体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极易感染病毒,为此,相关部门领导人要加强对多媒体计算机维护与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病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从而真正的从自身做起,规范操作,积极宣传,真正做好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 工作。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多媒体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由于这些病毒传染速度快,扩散范围比较广,彻底清除的难度比较大,破坏性比较强等原因,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维修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意识与责任感,让他们真正意识到病毒的危害,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与完善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安全管理制度,使防病毒工作能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对多媒体计算机要定期进行维护,安装好防病毒软件,真正从源头上遏制病毒的感染,做好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工作。 参考文献 [1]秦志光,张凤荔.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吕妍昱,苗峰.公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2). [3]谢峰.公共多媒体教室电脑防病毒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18). [4]程胜利,谈冉,熊文龙.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卓新建,郑康锋,辛阳.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防病毒技术论文篇二 基于系统漏洞扫描和防病毒技术的网络安全的设计 【摘要】漏洞扫描和防病毒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漏洞扫描检测技术进行扫描检测及分析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漏洞扫描技术扫描各类操作系统平台的系统漏洞,对存在的系统漏洞准确给出数据分析报表和可视化的图形报告,并能够对检测到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逻辑分析判断,同时根据分析和判断的结果做出有效的网络安全加固建议,漏洞扫描系统能够提供直观、简洁且易于操作的用户管理和配置界面。网络防病毒技术主要通过部署网络防病毒系统的方式实现,管理方式主要通过跨广域网Web方式集中管理,并集中分发防毒系统策略。 【关键词】漏洞扫描 防病毒技术 网络安全 一、引言 漏洞扫描检测技术是保证互联网安全运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由于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实施网络安全策略方面的控制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漏洞扫描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帮助网络技术人员及时找到包括防火墙系统、主机和web站点等系统在内的一些系统漏洞,漏洞扫描技术能够检测到的漏洞总体来说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漏洞、WEB应用程序漏洞、DNS漏洞、CGI应用漏洞、后门类漏洞、FTP类漏洞、网络设备类漏洞、缓冲区溢出漏洞、信息泄漏漏洞、MAIL类漏洞、PROXY漏洞、RPC漏洞、NFS漏洞、NIS漏洞、进程守护漏洞、SNMP漏洞等等。网络病毒是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主要安全威胁,其病毒程序可以通过许多方式传播并潜入企业内部网,如WEB网站下载、电子邮件传播、使用盗版光盘或软盘、人为植入等。因此,网络病毒对系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如果网络中一旦有某些系统受到计算机病毒感染,那么计算机病毒就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扩散并感染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极有可能造成数据信息泄漏、重要文件丢失、服务器突然死机等不安全因素。曾经爆发过的典型的CIH、Codered和Codeblue等病毒就是可怕的例子。网络防病毒技术可以通过本地控制中心对客户端进行实时集中病毒监测、定时升级和管理控制。制定并采取统一的防病毒策略既可以减轻网络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又可以确保在整个网络中每一台计算机包括所有重要的服务器具有最强的防计算机网络病毒能力。网络防毒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集中管理机制和集中分发防护策略手段,并集成生成防病毒日志报表,这样就可以使网络管理员集中管理整个网络的防病毒系统,有效地保证了防病毒系统策略的一致性原则。构建全方位和多层次的网络防病毒技术体系,针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驻留场所进行有效的病毒防范,同时在网络中加强并构建多层次的病毒防护体系,让病毒在网络中没有传播和生存的网络空间。 二、网络安全设计思想 因特网越来越复杂,实施网络安全策略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一些网络系统中,安全漏洞的增长已大大超出了技术人员可以有效解决的能力范围。更糟糕的是,新的漏洞随时都会出现。由于在Internet复杂的动态环境中进行评估和保护网络的难度越来越大,导致在安全策略和实际的安全实施之间的出现更大漏洞。为了降低安全策略和实施之间的差距,需要有效的手段和高效的工具来随时评估和实施网络安全。 由于互联网开放性的特性,导致网络的主机和网络设备将直接面对大量的网络攻击的可能。网络攻击可能来自于网络的各个方面。而日益增加的网络攻击手段,也不断地降低网络的安全性。网络操作系统的日益复杂和网络协议本身的安全漏洞都对网络造成大量的漏洞威胁。 网络是病毒传播的最好、最快的途径之一,并且是存在于计算机安全中的主要威胁。病毒程序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电子邮件、使用盗版光盘或软盘、人为投放等传播途径潜入内部网。因此,病毒的危害的不可以轻视的。网络中一旦有一台主机受病毒感染,则病毒程序就完全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扩散,传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可能造成信息泄漏、文件丢失、机器死机等不安全因素。 三、设计目标 为了全面的进行漏洞扫描检测,在网络中设置一个安全控制中心,此中心可以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是一台桌面PC机,安装一套漏洞扫描软件,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网络安全评估系统是对Internet和Intranet中所有部件如WEB站点、防火墙、路由器、TCP/IP及相关协议服务进行实践性扫描、分析和评估,发现并报告系统中存在的弱点和漏洞,评估安全风险,建议补救措施。 系统漏洞扫描与分析的功能要求:能够扫描各类操作系统平台的系统漏洞;对存在的系统漏洞给出数据分析报表和可视化图形报告;能够对检测结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逻辑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有效的安全加固建议;提供简洁、直观、易于操作的用户管理和配置界面。 系统漏洞扫描系统能够扫描各类操作系统平台的系统漏洞,对存在的系统漏洞给出数据分析报表和可视化图形报告,能够对检测结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逻辑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有效的安全加固建议提供简洁、直观、易于操作的用户管理和配置界面。 本地中心网络对各个客户端进行实时集中病毒监测、定时升级。进行管理控制。制定和采用统一的防病毒策略,这样既可以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又可以确保在整个局域网中每一台计算机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具有相同的最强的防病毒能力。 跨广域网Web方式集中管理、集中分发防毒系统策略,网络防病毒系统实现了集中管理机制,集中分发防护策略、病毒代码、扫描引擎,并集成生成日志报表,使得一个管理员就可以完成整个所辖网络的整个防毒系统的集中管理,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保证了防毒系统策略的一致性。 全方位、多层次防毒体系,网络防毒系统针对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驻留场所进行有效防范,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让病毒在网络中没有传播和生存的空间。 四、设计方法 漏洞扫描系统选择的是启明星辰公司的天镜漏洞扫描系统,它的功能特色符合网络的安全设计目标,能够支持进行渐进式扫描,也就是根据被进行漏洞扫描主机的操作系统及计算机应用程序等相关信息智能的确定下一步的扫描流程;能够支持授权扫描,该漏洞扫描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提供被扫描主机的权限来获得更加深入、全面的漏洞消息;并且能够在扫描过程中实时并准确地处理“资源耗尽”等各种意外故障,具备扫描过程中系统资源占用少、扫描速度快、误报率低、漏报率低及稳定性高的显著特点。 通过实践证明,对于一套网络系统,运行时间越长,系统的安全性越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系统运行中开启的服务,改变的配置,网络中增加或减少的设备,都会影响系统的安全性。所以,应经常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评估,随时对出现的漏洞进行发现、审计并由管理员进行修补。 (1)分布式管理并集中分析。在网络中部署天镜漏洞扫描系统时采用分布式部署的形式,使各扫描引擎按照不同的漏洞扫描策略同时进行多网络系统的漏洞检测,同时将检测结果进行集中显示和集中分析。 (2)采用多级管理的方式。对于拥有不同地域、大规模网络的用户,各个地域的网络安全管理员管理着本地域的网络安全状况,其上层的安全管理员可以上传检测结果、下达检测策略、统一管理、统一分析、统一升级;实现大规模网络环境下的全局风险控制、降低管理成本。 (3)采用策略管理的方式。此漏洞扫描系统为网络用户提供默认的十余种不同的扫描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相应最适合的策略方式。同时,利用其灵活的策略自定义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特殊需要进行扫描策略的更改和编辑,应用为特定用户特定配置的相关策略,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对于不同内容、不同程度、不同级别以及不同网络层次的漏洞扫描。 (4)自定义分类结构显示。对漏洞的检测结果分类窗口进行自定义,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灵活的并且以树状结构分类显示扫描的详细结果。 (5)对扫描结果筛选过滤。漏洞扫描出来的结果往往有很多信息,此时,可以通过设置窗口属性,对扫描结果进行筛选过滤,实现针对性地检查漏洞信息。网络防病毒系统采用趋势科技的InterScan进行防病毒系统的设计。采用中央控管系统实现跨广域网的管理,通过TCP/IP协议实现跨广域网的远程管理、调用、远程监控等功能,使其它的分支病毒防护系统的管理及其维护更加简便、有效,实现从单一客户端集中管理整个网络的防病毒的任务。 利用中央控管系统提供的全面病毒活动追踪报告及病毒分析报告,并提供多种病毒报警方法,帮助网络管理员加强整个网络病毒防护产品的管理工作。中央控管系统可以进行集中防毒元件的更新,从而节约网络资源,保证了整个网络系统防范病毒的高效和一致性的特点。 五、总结 漏洞扫描和防病毒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漏洞扫描检测技术进行扫描检测及分析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漏洞扫描技术扫描各类操作系统平台的系统漏洞,对存在的系统漏洞准确给出数据分析报表和可视化的图形报告,并能够对检测到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逻辑分析判断,同时根据分析和判断的结果做出有效的网络安全加固建议。 参考文献: [1]周亮.信息系统漏洞风险定量评估模型研究[J].通信学报,2009. [2]高翠艳.基于主动服务的网络防毒技术研究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2. 看了“防病毒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计算机病毒论文总结 2. 浅析计算机病毒论文 3. 计算机病毒防范毕业论文范文 4. 安全防范技术论文 5. 计算机病毒防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通过利用多种技术、手段、 措施 ,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确保网络传输和交换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计算机网络安全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篇一 浅议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摘要] 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无限机遇,同时也对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通过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措施,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确保网络传输和交换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本文重点介绍影响到网络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保证网络安全的措施。 [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问题主要作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多种信息数据的威胁,包括对信息数据的非法修改、窃取、删除、非法使用等一系列的数据破坏;二是对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设备进行攻击。致使系统网络紊乱、瘫痪,乃至设备遭到损坏。 1.网络结构和设备本身安全隐患 现实中的网络拓扑结构是集总线型、星型等多种拓扑结构与一体的混合型结构,拓扑结构中各个节点使用不同的网络设施,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每种拓扑结构都有其相应的安全隐患,每种网络设备由于本身技术限制,也存在不同的安全缺陷,这都给网络带来了不同的安全问题。 2. 操作系统 安全 操作系统直接利用计算机硬件并为用户提供使用和编程接口。各种应用软件必须依赖于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软件基础,才能获得运行的高可靠性和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同样,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依赖于网络中各主机系统的安全性。如果操作系统存在缺陷和漏洞,就极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因此,操作 系统安全 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 3.病毒和黑客 病毒可利用计算机本身资源进行大量自我复制,影响计算机软硬件的正常运转,破坏计算机数据信息。黑客主要通过网络攻击和网络侦察截获、窃取、破译、修改破坏网络数据信息。病毒和黑客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就是对原有的明文或数据按照某种算法,置换成一种不可读的密文,然后再进行信息的存储和传输。密文获得者只有输入相应的密匙才能读出原来的内容,实现数据的保密性。加密技术的关键在于加密的算法和密匙的管理。 加密的算法通常分为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就是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密匙。对称加密算法加密、解密速度快,加密强度高算法公开。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匙,用加密密匙加密的数据只有相应的解密密匙才能打开。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数据安全可靠性高,密匙不易被破译。 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目前网络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人员非法进入内部网络,保护内网资源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防火墙部署在不同网络安全级别的网络之间,防火墙通过检测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标地址、源端口、目标端口等信息来匹配预先设定的访问控制规则,当匹配成功,数据包被允许通过,否则就会被丢弃。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防火墙多为状态检测防火墙,即深度包过滤防火墙。防火墙无法防止内部网络用户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的程序和文件。 3.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主要通过收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网络数据包等相关信息,寻找可能的入侵行为,然后采取报警、切断入侵线路等手段,阻止入侵行为。网络入侵检测是一种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它只对数据信息进行监听,不对数据进行过滤,不影响正常的网络性能。 入侵检测 方法 主要采用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两种。异常检测根据系统或用户非正常行为和计算机资源非正常情况,检测出入侵行为,其通用性强,不受系统限制,可以检测出以前未出现过的攻击方式,但由于不可能对整个系统用户进行全面扫描,误警率较高。误用检测是基于模型的知识检测,根据已知的入侵模式检测入侵行为。误警率低,响应速度快,但要事先根据入侵行为建立各种入侵模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工作。 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技术是对主机系统和本地用户中的历史审计数据和系统日志进行监督检测,以便发现可疑事件,其优点:入侵检测准确;缺点是容易漏检。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是根据一定的规则从网络中获取与安全事件有关的数据包,然后传递给入侵分析模块进行安全判断.并通知管理员。优点:节约资源,抗攻击能力好,可实时检测响应。缺点:数据加密限制了从网络数据包中发现异常情况。 4.防病毒技术 网络病毒技术主要包括病毒预防技术、病毒检测技术和病毒消除技术。病毒预防技术通过自身常驻系统内存,优先获得系统控制权,监视、判断病毒是否存在,防止病毒的扩散和破坏。病毒检测技术通过侦测计算机病毒特征和文件自身特征两种方式,判断系统是否感染病毒。病毒消除技术是计算机病毒感染程序的逆过程,根据对病毒的分析,安装网络版查杀病毒软件,杀灭病毒。 总之,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研究历经了通信保密、数据保护两个阶段。正在进入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阶段,企业网络安全解决办法主要依靠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网络防病毒技术。但是,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社会问题。应该加强f64络安全方面的宣传和 教育 。加强网络使用者的安全防范意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防范才能使网络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晓薇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证措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2]安录平 试述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3]邢文建 Exploration of ARP virus defense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DIS《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篇二 试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大量的信息交换通过互联网实现,同时也有很多重要信息储存在互联网上,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中面临的威胁,并相应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 1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计算机网络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也同时方便了生活和工作。在人们对信息网络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与日俱增的今天,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全面的分析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进行网络安全保护的相关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Internet的的两个重要特点就是开放性和共享性,这也是导致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系统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随着对网络安全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产生了不同的安全机制、安全策略和网络安全工具,保障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事实上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 网络技术 、密码技术、通信技术、数论、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论等多种不同学科。网络安全防护是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保护系统中的数据,使其免受恶意的入侵、数据更改和泄露、系统破坏,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的连续运行,网络不被中断。 2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是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网络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误操作、人为的攻击和破坏等都是网络面临的威胁。 自然灾害 计算机网络也是由各种硬件搭建而成,因此也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多计算机安放空间都缺乏防水、防火、防震、防雷、防电磁泄露等相关措施,因此,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外界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发生剧烈变化时都会破化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结构。 网络自身脆弱性 (1)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设施就是操作系统,是所有软件运行的基础和保证。然而,操作系统尽管功能强大,具有很强的管理功能,但也有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为网络安全埋下了隐患。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容易被忽视,但却危害严重。除操作系统外,其他软件也会存在缺陷和漏洞,使计算机面临危险,在网络连接时容易出现速度较慢或 死机 现象,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2)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为攻击带来了可能。开放的网络技术,使得物理传输线路以及网络通信协议也成为网络攻击的新目标,这会使软件、硬件出现较多的漏洞,进而对漏洞进行攻击,严重的还会导致计算机系统严重瘫痪。 (3)计算机的安全配置也容易出现问题,例如防火墙等,一旦配置出现错误,就无法起到保护网络安全的作用,很容易产生一些安全缺口,影响计算机安全。加之现有的网络环境并没有对用户进行技术上的限制,任何用户可以自由的共享各类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网络的安全防护难度。 很多网民并不具有很强的安全防范意识,网络上的账户密码设置简单,并且不注意保护,甚至很多重要账户的密码都比较简单,很容易被窃取,威胁账户安全。 人为攻击 人为的攻击是网络面临的最大的安全威胁。人为的恶意攻击分为两种: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前者是指采取有效手段破坏制定目标信息;后者主要是为了获取或阻碍重要机密信息的传递,在不影响网络正常的工作情况下,进行信息的截获、窃取、破译。这两种攻击都会导致重要数据的泄露,对计算机网络造成很大的危害。黑客们会利用系统或网络中的缺陷和漏洞,采用非法入侵的手段,进入系统,窃听重要信息,或者通过修改、破坏信息网络的方式,造成系统瘫痪或使数据丢失,往往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开发的可执行程序,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可触发性和严重破坏性的特点。一般可以隐藏在可执行文件或数据文件中,不会被轻易发现,也就使计算机病毒的扩散十分迅速和难以防范,在文件的复制、文件和程序运行过程中都会传播。触发病毒后可以迅速的破坏系统,轻则降低系统工作效率,重则破坏、删除、改写文件,使数据丢失,甚至会破坏系统硬盘。平时在软盘、硬盘、光盘和网络的使用中都会传播病毒。近年来也出现了的很多恶性病毒,例如“熊猫烧香病毒”等,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产生了十分严重的不良后果。 除病毒之外,垃圾邮件和间谍软件等也会威胁用户的隐私和计算机安全。 3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提高安全防护技术手段 计算机安全防护手段主要包括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病毒防范等。总的来说,提高防护手段,主要是从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物理安全两方面着手。 计算机网络安全,首先要从管理着手,一是对于使用者要进行网络 安全教育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二是要依靠完整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严格网络执法,打击不法分子的网络犯罪。另外,要加强网络用户的法律法规意识和道德观念,减少恶意攻击,同时传播网络防范基本技能,使用户能够利用计算机知识同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等相抗衡。 物理安全是提高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物理安全主要是网络的物理环境和硬件安全。首先,要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实体在安全的物理环境中。网络的机房和相关的设施,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要遵循。还要控制物理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个人,有目的的破坏或篡改网络设施。 完善漏洞扫描设施 漏洞扫描是一种采取自动检测远端或本地主机安全的技术,通过扫描主要的服务端口,记录目标主机的响应,来收集一些特定的有用信息。漏洞扫描主要就是实现安全扫描的程序,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查出系统的安全脆弱点,从而为系统的程序开发者提供有用的参考。这也能及时的发现问题,从而尽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结束语 经过本文的分析,在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我们在使用网络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新的应用会不断产生,网络安全的研究也必定会不断深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技术,降低网络使用的安全风险,实现信息平台交流的安全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赵真.浅析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及防护策略[J].上海工程技术学院教育研究,2010,(03):65-66. [2]刘利军.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问题与策略分析[J].华章,2011,(34):83-84. [3]赵海青.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性问题的防护策略[J].青海教育,2012,(04):45-46. [4]郑恩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问题与策略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158-158. 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篇三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因素与对策 0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病毒、黑客、木马等的恶意攻击使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高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及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的对策。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共享。但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广泛深入,运行环境也复杂多变,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严重性不容忽视。病毒、黑客、木马等的恶意攻击,使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受到破坏,使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保证网络传输的正常运行。 1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系统缺陷 虽然目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不可避免的还存在着安全漏洞,这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了问题,给一些黑客利用这些系统漏洞入侵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可乘之机。漏洞是存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弱点,这个弱点可能是由于软件或硬件本身存在的缺陷,也可能是由于系统配置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问题。因为操作系统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就会被黑客加以利用,绕过系统的安全防护而获得一定程度的访问权限,从而达到侵入他人计算机的目的。 计算机病毒 病毒是破坏电脑信息和数据的最大威胁,通常指能够攻击用户计算机的一种人为设计的代码或程序,可以让用户的计算机速度变慢,数据被篡改,死机甚至崩溃,也可以让一些重要的数据信息泄露,让用户受到巨大损失。典型的病毒如特洛伊木马病毒,它是有预谋的隐藏在程序中程序代码,通过非常手段伪装成合法代码,当用户在无意识情况下运行了这个恶意程序,就会引发计算机中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破坏手段,破坏力很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降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甚至崩溃。普通用户正常使用过程中很难发现计算机病毒,即使发现也很难彻底将其清除。所以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尤其包含一些重要信息的数据库系统,一定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管理,让计算机运行环境更加健康。 管理上的欠缺 严格管理是企业、机构及用户网络系统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很多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如使用脆弱的用户口令、不加甄别地从不安全的网络站点上下载未经核实的软件、系统升级不及时造成的网络安全漏洞、在防火墙内部架设拨号服务器却没有对账号认证等严格限制等。为一些不法分子制造了可乘之机。事实证明,内部用户的安全威胁远大于外部网用户的安全威胁,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识,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漏洞无疑是整个网络安全性的最大隐患。 2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建立网络安全管理队伍 技术人员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力量,通过网络管理技术人员与用户的共同努力,尽可能地消除不安全因素。在大力加强安全技术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力度,对于故意造成灾害的人员必须依据制度严肃处理,这样才能使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得到保障,可靠性得有效提高,从而使广大用户的利益得到保障。 健全网络安全机制 针对我国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我国先后颁布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表明政府已经重视并规范网络安全问题。但是就目前来看管理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需要重点抓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要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 等各行业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并加大投入,加大重要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同时,要加大网络安全教育的培训和普及,增加人们网络安全教育,拓展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增强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自觉与不良现象作斗争。这样,才能让网络安全落到实处,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加强网络病毒防范,及时修补漏洞 网络开放性的特点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是计算机病毒传播和扩散的途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病毒也变得越来越高级,破坏力也更强,这给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计算机必须要安装防毒杀毒的软件,实时对病毒进行清理和检测,尤其是军队、政府机关及研究所等重点部门更应该做好病毒的防治工作,保证计算机内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当计算机系统中存在安全隐患及漏洞时,很容易受到病毒和黑客的入侵,因此要对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首先要了解网络中安全隐患以及漏洞存在的位置,这仅仅依靠管理员的 经验 寻找是无法完成的,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应用防护软件以扫描的方式及时发现网络漏洞,对网络安全问题做出风险评估,并对其进行修补和优化,解决系统BUG,达到保护计算机安全的目的。 3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数据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是指对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些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再使用编译方法进行还原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机密文件、密码口令等重要数据内容进行加密,使非法用户无法读取信息内容,从而保证这些信息在使用或者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的原理根据加密技术应用的逻辑位置,可以将其分成链路加密、端点加密以及节点加密三个层次。 链路加密是对网络层以下的文件进行加密,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端点加密是对网络层以上的文件进行加密,保护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节点加密是对协议传输层以上的文件进行加密,保护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根据加密技术的作用区别,可以将其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密钥管理技术以及数据完整性鉴别等技术。根据加密和解密时所需密钥的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两种:即对称加密(私钥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公钥加密)。 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所需要的密钥相同,如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志(DES);非对称加密是指加密与解密密钥不相同,该种技术所需要的解密密钥由用户自己持有,但加密密钥是可以公开的,如RSA加密技术。加密技术对数据信息安全性的保护,不是对系统和硬件本身的保护,而是对密钥的保护,这是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防火墙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设置防火墙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防火墙技术是隔离控制技术的一种,是指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以定义好的安全策略为基准,由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的保护屏障。 (1)包过滤技术。信息数据在网络中传输过程中,以事先规定的过滤逻辑为基准对每个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源地址以及端口进行检测,对其进行过滤,有选择的通过。 (2)应用网关技术。通过通信数据安全检查软件将被保护网络和其他网络连接在一起,并应用该软件对要保护网络进行隐蔽,保护其数据免受威胁。 (3)状态检测技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网关处执行网络安全策略的引擎对网络安全状态进行检测,对有关信息数据进行抽取,实现对网络通信各层的实施检测,一旦发现某个连接的参数有意外变化,则立即将其终止,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全特性。防火墙技术作为网络安全的一道屏障,不仅可以限制外部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同时也可以反过来进行权限。它可以对一些不安全信息进行实时有效的隔离,防止其对计算机重要数据和信息的破坏,避免秘密信息泄露。 身份认证 采取身份认证的方式控制用户对计算机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这是维护系统运行安全、保护系统资源的一项重要技术。按照用户的权限,对不同的用户进行访问控制,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是防止不法分子非法入侵的关键手段。主要技术手段有加密控制、网络权限控制、键盘入口控制、逻辑安全控制等。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多 渠道 的防护体系,既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来抵御病毒及黑客的入侵,同时还要采用 规章制度 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我们只有正视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大力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健全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提高网络安全防范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猜你喜欢: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论文赏析 2.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论文范文 3.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论文 4. 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论文 5.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论文

漏洞发现与检测论文

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通过利用多种技术、手段、 措施 ,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确保网络传输和交换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计算机网络安全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篇一 浅议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摘要] 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无限机遇,同时也对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通过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措施,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确保网络传输和交换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本文重点介绍影响到网络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保证网络安全的措施。 [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问题主要作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多种信息数据的威胁,包括对信息数据的非法修改、窃取、删除、非法使用等一系列的数据破坏;二是对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设备进行攻击。致使系统网络紊乱、瘫痪,乃至设备遭到损坏。 1.网络结构和设备本身安全隐患 现实中的网络拓扑结构是集总线型、星型等多种拓扑结构与一体的混合型结构,拓扑结构中各个节点使用不同的网络设施,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每种拓扑结构都有其相应的安全隐患,每种网络设备由于本身技术限制,也存在不同的安全缺陷,这都给网络带来了不同的安全问题。 2. 操作系统 安全 操作系统直接利用计算机硬件并为用户提供使用和编程接口。各种应用软件必须依赖于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软件基础,才能获得运行的高可靠性和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同样,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依赖于网络中各主机系统的安全性。如果操作系统存在缺陷和漏洞,就极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因此,操作 系统安全 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 3.病毒和黑客 病毒可利用计算机本身资源进行大量自我复制,影响计算机软硬件的正常运转,破坏计算机数据信息。黑客主要通过网络攻击和网络侦察截获、窃取、破译、修改破坏网络数据信息。病毒和黑客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就是对原有的明文或数据按照某种算法,置换成一种不可读的密文,然后再进行信息的存储和传输。密文获得者只有输入相应的密匙才能读出原来的内容,实现数据的保密性。加密技术的关键在于加密的算法和密匙的管理。 加密的算法通常分为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就是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密匙。对称加密算法加密、解密速度快,加密强度高算法公开。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匙,用加密密匙加密的数据只有相应的解密密匙才能打开。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数据安全可靠性高,密匙不易被破译。 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目前网络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人员非法进入内部网络,保护内网资源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防火墙部署在不同网络安全级别的网络之间,防火墙通过检测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标地址、源端口、目标端口等信息来匹配预先设定的访问控制规则,当匹配成功,数据包被允许通过,否则就会被丢弃。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防火墙多为状态检测防火墙,即深度包过滤防火墙。防火墙无法防止内部网络用户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的程序和文件。 3.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主要通过收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网络数据包等相关信息,寻找可能的入侵行为,然后采取报警、切断入侵线路等手段,阻止入侵行为。网络入侵检测是一种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它只对数据信息进行监听,不对数据进行过滤,不影响正常的网络性能。 入侵检测 方法 主要采用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两种。异常检测根据系统或用户非正常行为和计算机资源非正常情况,检测出入侵行为,其通用性强,不受系统限制,可以检测出以前未出现过的攻击方式,但由于不可能对整个系统用户进行全面扫描,误警率较高。误用检测是基于模型的知识检测,根据已知的入侵模式检测入侵行为。误警率低,响应速度快,但要事先根据入侵行为建立各种入侵模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工作。 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技术是对主机系统和本地用户中的历史审计数据和系统日志进行监督检测,以便发现可疑事件,其优点:入侵检测准确;缺点是容易漏检。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是根据一定的规则从网络中获取与安全事件有关的数据包,然后传递给入侵分析模块进行安全判断.并通知管理员。优点:节约资源,抗攻击能力好,可实时检测响应。缺点:数据加密限制了从网络数据包中发现异常情况。 4.防病毒技术 网络病毒技术主要包括病毒预防技术、病毒检测技术和病毒消除技术。病毒预防技术通过自身常驻系统内存,优先获得系统控制权,监视、判断病毒是否存在,防止病毒的扩散和破坏。病毒检测技术通过侦测计算机病毒特征和文件自身特征两种方式,判断系统是否感染病毒。病毒消除技术是计算机病毒感染程序的逆过程,根据对病毒的分析,安装网络版查杀病毒软件,杀灭病毒。 总之,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研究历经了通信保密、数据保护两个阶段。正在进入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阶段,企业网络安全解决办法主要依靠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网络防病毒技术。但是,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社会问题。应该加强f64络安全方面的宣传和 教育 。加强网络使用者的安全防范意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防范才能使网络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晓薇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证措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2]安录平 试述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3]邢文建 Exploration of ARP virus defense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DIS《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篇二 试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大量的信息交换通过互联网实现,同时也有很多重要信息储存在互联网上,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中面临的威胁,并相应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 1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计算机网络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也同时方便了生活和工作。在人们对信息网络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与日俱增的今天,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全面的分析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进行网络安全保护的相关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Internet的的两个重要特点就是开放性和共享性,这也是导致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系统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随着对网络安全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产生了不同的安全机制、安全策略和网络安全工具,保障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事实上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 网络技术 、密码技术、通信技术、数论、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论等多种不同学科。网络安全防护是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保护系统中的数据,使其免受恶意的入侵、数据更改和泄露、系统破坏,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的连续运行,网络不被中断。 2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是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网络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误操作、人为的攻击和破坏等都是网络面临的威胁。 自然灾害 计算机网络也是由各种硬件搭建而成,因此也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多计算机安放空间都缺乏防水、防火、防震、防雷、防电磁泄露等相关措施,因此,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外界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发生剧烈变化时都会破化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结构。 网络自身脆弱性 (1)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设施就是操作系统,是所有软件运行的基础和保证。然而,操作系统尽管功能强大,具有很强的管理功能,但也有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为网络安全埋下了隐患。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容易被忽视,但却危害严重。除操作系统外,其他软件也会存在缺陷和漏洞,使计算机面临危险,在网络连接时容易出现速度较慢或 死机 现象,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2)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为攻击带来了可能。开放的网络技术,使得物理传输线路以及网络通信协议也成为网络攻击的新目标,这会使软件、硬件出现较多的漏洞,进而对漏洞进行攻击,严重的还会导致计算机系统严重瘫痪。 (3)计算机的安全配置也容易出现问题,例如防火墙等,一旦配置出现错误,就无法起到保护网络安全的作用,很容易产生一些安全缺口,影响计算机安全。加之现有的网络环境并没有对用户进行技术上的限制,任何用户可以自由的共享各类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网络的安全防护难度。 很多网民并不具有很强的安全防范意识,网络上的账户密码设置简单,并且不注意保护,甚至很多重要账户的密码都比较简单,很容易被窃取,威胁账户安全。 人为攻击 人为的攻击是网络面临的最大的安全威胁。人为的恶意攻击分为两种: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前者是指采取有效手段破坏制定目标信息;后者主要是为了获取或阻碍重要机密信息的传递,在不影响网络正常的工作情况下,进行信息的截获、窃取、破译。这两种攻击都会导致重要数据的泄露,对计算机网络造成很大的危害。黑客们会利用系统或网络中的缺陷和漏洞,采用非法入侵的手段,进入系统,窃听重要信息,或者通过修改、破坏信息网络的方式,造成系统瘫痪或使数据丢失,往往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开发的可执行程序,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可触发性和严重破坏性的特点。一般可以隐藏在可执行文件或数据文件中,不会被轻易发现,也就使计算机病毒的扩散十分迅速和难以防范,在文件的复制、文件和程序运行过程中都会传播。触发病毒后可以迅速的破坏系统,轻则降低系统工作效率,重则破坏、删除、改写文件,使数据丢失,甚至会破坏系统硬盘。平时在软盘、硬盘、光盘和网络的使用中都会传播病毒。近年来也出现了的很多恶性病毒,例如“熊猫烧香病毒”等,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产生了十分严重的不良后果。 除病毒之外,垃圾邮件和间谍软件等也会威胁用户的隐私和计算机安全。 3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提高安全防护技术手段 计算机安全防护手段主要包括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病毒防范等。总的来说,提高防护手段,主要是从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物理安全两方面着手。 计算机网络安全,首先要从管理着手,一是对于使用者要进行网络 安全教育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二是要依靠完整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严格网络执法,打击不法分子的网络犯罪。另外,要加强网络用户的法律法规意识和道德观念,减少恶意攻击,同时传播网络防范基本技能,使用户能够利用计算机知识同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等相抗衡。 物理安全是提高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物理安全主要是网络的物理环境和硬件安全。首先,要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实体在安全的物理环境中。网络的机房和相关的设施,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要遵循。还要控制物理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个人,有目的的破坏或篡改网络设施。 完善漏洞扫描设施 漏洞扫描是一种采取自动检测远端或本地主机安全的技术,通过扫描主要的服务端口,记录目标主机的响应,来收集一些特定的有用信息。漏洞扫描主要就是实现安全扫描的程序,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查出系统的安全脆弱点,从而为系统的程序开发者提供有用的参考。这也能及时的发现问题,从而尽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结束语 经过本文的分析,在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我们在使用网络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新的应用会不断产生,网络安全的研究也必定会不断深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技术,降低网络使用的安全风险,实现信息平台交流的安全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赵真.浅析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及防护策略[J].上海工程技术学院教育研究,2010,(03):65-66. [2]刘利军.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问题与策略分析[J].华章,2011,(34):83-84. [3]赵海青.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性问题的防护策略[J].青海教育,2012,(04):45-46. [4]郑恩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问题与策略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158-158. 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篇三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因素与对策 0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病毒、黑客、木马等的恶意攻击使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高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及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的对策。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共享。但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广泛深入,运行环境也复杂多变,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严重性不容忽视。病毒、黑客、木马等的恶意攻击,使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受到破坏,使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保证网络传输的正常运行。 1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系统缺陷 虽然目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不可避免的还存在着安全漏洞,这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了问题,给一些黑客利用这些系统漏洞入侵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可乘之机。漏洞是存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弱点,这个弱点可能是由于软件或硬件本身存在的缺陷,也可能是由于系统配置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问题。因为操作系统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就会被黑客加以利用,绕过系统的安全防护而获得一定程度的访问权限,从而达到侵入他人计算机的目的。 计算机病毒 病毒是破坏电脑信息和数据的最大威胁,通常指能够攻击用户计算机的一种人为设计的代码或程序,可以让用户的计算机速度变慢,数据被篡改,死机甚至崩溃,也可以让一些重要的数据信息泄露,让用户受到巨大损失。典型的病毒如特洛伊木马病毒,它是有预谋的隐藏在程序中程序代码,通过非常手段伪装成合法代码,当用户在无意识情况下运行了这个恶意程序,就会引发计算机中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破坏手段,破坏力很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降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甚至崩溃。普通用户正常使用过程中很难发现计算机病毒,即使发现也很难彻底将其清除。所以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尤其包含一些重要信息的数据库系统,一定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管理,让计算机运行环境更加健康。 管理上的欠缺 严格管理是企业、机构及用户网络系统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很多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如使用脆弱的用户口令、不加甄别地从不安全的网络站点上下载未经核实的软件、系统升级不及时造成的网络安全漏洞、在防火墙内部架设拨号服务器却没有对账号认证等严格限制等。为一些不法分子制造了可乘之机。事实证明,内部用户的安全威胁远大于外部网用户的安全威胁,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识,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漏洞无疑是整个网络安全性的最大隐患。 2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建立网络安全管理队伍 技术人员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力量,通过网络管理技术人员与用户的共同努力,尽可能地消除不安全因素。在大力加强安全技术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力度,对于故意造成灾害的人员必须依据制度严肃处理,这样才能使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得到保障,可靠性得有效提高,从而使广大用户的利益得到保障。 健全网络安全机制 针对我国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我国先后颁布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表明政府已经重视并规范网络安全问题。但是就目前来看管理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需要重点抓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要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 等各行业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并加大投入,加大重要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同时,要加大网络安全教育的培训和普及,增加人们网络安全教育,拓展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增强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自觉与不良现象作斗争。这样,才能让网络安全落到实处,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加强网络病毒防范,及时修补漏洞 网络开放性的特点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是计算机病毒传播和扩散的途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病毒也变得越来越高级,破坏力也更强,这给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计算机必须要安装防毒杀毒的软件,实时对病毒进行清理和检测,尤其是军队、政府机关及研究所等重点部门更应该做好病毒的防治工作,保证计算机内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当计算机系统中存在安全隐患及漏洞时,很容易受到病毒和黑客的入侵,因此要对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首先要了解网络中安全隐患以及漏洞存在的位置,这仅仅依靠管理员的 经验 寻找是无法完成的,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应用防护软件以扫描的方式及时发现网络漏洞,对网络安全问题做出风险评估,并对其进行修补和优化,解决系统BUG,达到保护计算机安全的目的。 3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数据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是指对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些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再使用编译方法进行还原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机密文件、密码口令等重要数据内容进行加密,使非法用户无法读取信息内容,从而保证这些信息在使用或者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的原理根据加密技术应用的逻辑位置,可以将其分成链路加密、端点加密以及节点加密三个层次。 链路加密是对网络层以下的文件进行加密,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端点加密是对网络层以上的文件进行加密,保护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节点加密是对协议传输层以上的文件进行加密,保护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根据加密技术的作用区别,可以将其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密钥管理技术以及数据完整性鉴别等技术。根据加密和解密时所需密钥的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两种:即对称加密(私钥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公钥加密)。 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所需要的密钥相同,如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志(DES);非对称加密是指加密与解密密钥不相同,该种技术所需要的解密密钥由用户自己持有,但加密密钥是可以公开的,如RSA加密技术。加密技术对数据信息安全性的保护,不是对系统和硬件本身的保护,而是对密钥的保护,这是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防火墙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设置防火墙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防火墙技术是隔离控制技术的一种,是指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以定义好的安全策略为基准,由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的保护屏障。 (1)包过滤技术。信息数据在网络中传输过程中,以事先规定的过滤逻辑为基准对每个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源地址以及端口进行检测,对其进行过滤,有选择的通过。 (2)应用网关技术。通过通信数据安全检查软件将被保护网络和其他网络连接在一起,并应用该软件对要保护网络进行隐蔽,保护其数据免受威胁。 (3)状态检测技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网关处执行网络安全策略的引擎对网络安全状态进行检测,对有关信息数据进行抽取,实现对网络通信各层的实施检测,一旦发现某个连接的参数有意外变化,则立即将其终止,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全特性。防火墙技术作为网络安全的一道屏障,不仅可以限制外部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同时也可以反过来进行权限。它可以对一些不安全信息进行实时有效的隔离,防止其对计算机重要数据和信息的破坏,避免秘密信息泄露。 身份认证 采取身份认证的方式控制用户对计算机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这是维护系统运行安全、保护系统资源的一项重要技术。按照用户的权限,对不同的用户进行访问控制,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是防止不法分子非法入侵的关键手段。主要技术手段有加密控制、网络权限控制、键盘入口控制、逻辑安全控制等。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多 渠道 的防护体系,既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来抵御病毒及黑客的入侵,同时还要采用 规章制度 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我们只有正视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大力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健全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提高网络安全防范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猜你喜欢: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论文赏析 2.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论文范文 3.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论文 4. 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论文 5.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论文

1. 背景和意义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通过网络,分散在各处的计算机被网络联系在一起。做为网络的组成部分,把众多的计算机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局域网,在这个局域网中,可以在它们之间共享程序、文档等各种资源;还可以通过网络使多台计算机共享同一硬件,如打印机、调制解调器等;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使用计算机发送和接收传真,方便快捷而且经济。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体系实际上包括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以及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平台。我国在构建信息防卫系统时,应着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安全产品,我国要想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终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族的安全产业,带动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提高。 网络安全产品有以下几大特点:第一,网络安全来源于安全策略与技术的多样化,如果采用一种统一的技术和策略也就不安全了;第二,网络的安全机制与技术要不断地变化;第三,随着网络在社会个方面的延伸,进入网络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因此,网络安全技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需要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及集团联合研究开发。安全与反安全就像矛盾的两个方面,总是不断地向上攀升,所以安全产业将来也是一个随着新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产业。 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政策上来发展它。政府不仅应该看见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看到,发展安全产业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章网络安全现状2.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网络安全可能面临的挑战垃圾邮件数量将变本加厉。根据电子邮件安全服务提供商Message Labs公司最近的一份报告,预计2003年全球垃圾邮件数量的增长率将超过正常电子邮件的增长率,而且就每封垃圾邮件的平均容量来说,也将比正常的电子邮件要大得多。这无疑将会加大成功狙击垃圾邮件的工作量和难度。目前还没有安装任何反垃圾邮件软件的企业公司恐怕得早做未雨绸缪的工作,否则就得让自己的员工们在今后每天不停地在键盘上按动“删除键”了。另外,反垃圾邮件软件也得不停升级,因为目前垃圾邮件传播者已经在实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了。即时通讯工具照样难逃垃圾信息之劫。即时通讯工具以前是不大受垃圾信息所干扰的,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垃圾邮件传播者会通过种种手段清理搜集到大量的网络地址,然后再给正处于即时通讯状态的用户们发去信息,诱导他们去访问一些非法收费网站。更令人头疼的是,目前一些推销合法产品的厂家也在使用这种让人厌烦的手段来让网民们上钩。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任何一种反即时通讯干扰信息的软件,这对软件公司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商机。内置防护软件型硬件左右为难。现在人们对网络安全问题受重视的程度也比以前大为提高。这种意识提高的表现之一就是许多硬件设备在出厂前就内置了防护型的软件。这种做法虽然前几年就已经出现,预计在今后的几年中将会成为一种潮流。但这种具有自护功能的硬件产品却正遭遇着一种尴尬,即在有人欢迎这种产品的同时,也有人反对这样的产品。往好处讲,这种硬件产品更容易安装,整体价格也相对低廉一些。但它也有自身的弊端:如果企业用户需要更为专业化的软件服务时,这种产品就不会有很大的弹性区间。企业用户网络安全维护范围的重新界定。目前各大企业公司的员工们在家里通过宽带接入而登录自己公司的网络系统已经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了。这种工作新方式的出现同样也为网络安全带来了新问题,即企业用户网络安全维护范围需要重新界定。因为他们都是远程登录者,并没有纳入传统的企业网络安全维护的“势力范围”之内。另外,由于来自网络的攻击越来越严重,许多企业用户不得不将自己网络系统内的每一台PC机都装上防火墙、反侵入系统以及反病毒软件等一系列的网络安全软件。这同样也改变了以往企业用户网络安全维护范围的概念。个人的信用资料。个人信用资料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前的网络犯罪者只是通过网络窃取个人用户的信用卡账号,但随着网上窃取个人信用资料的手段的提高,预计2003年这种犯罪现象将会发展到全面窃取美国公众的个人信用资料的程度。如网络犯罪者可以对你的银行存款账号、社会保险账号以及你最近的行踪都能做到一览无余。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这种犯罪趋势,无疑将会给美国公众的日常人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3.病毒现状互联网的日渐普及使得我们的日常生活不断网络化,但与此同时网络病毒也在继续肆虐威胁泛滥。在过去的六个月内,互联网安全饱受威胁,黑客蠕虫入侵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成泛滥成灾的趋势。2003年8月,冲击波蠕虫在视窗暴露安全漏洞短短26天之后喷涌而出,8天内导致全球电脑用户损失高达20亿美元之多,无论是企业系统或家庭电脑用户无一幸免。据最新出炉的赛门铁克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书(Symantec Internet Security Threat Report)显示,在2003年上半年,有超过994种新的Win32病毒和蠕虫被发现,这比2002年同时期的445种多出一倍有余。而目前Win32病毒的总数大约是4千个。在2001年的同期,只有308种新Win32病毒被发现。这份报告是赛门铁克在今年1月1日至6月31日之间,针对全球性的网络安全现状,提出的最为完整全面的威胁趋势分析。受访者来自世界各地500名安全保护管理服务用户,以及2万个DeepSight威胁管理系统侦察器所探测的数据。赛门铁克高级区域董事罗尔威尔申在记者通气会上表示,微软虽然拥有庞大的用户市占率,但是它的漏洞也非常的多,成为病毒目标是意料中事。他指出,开放源码如Linux等之所以没有受到太多病毒蠕虫的袭击,完全是因为使用者太少,以致于病毒制造者根本没有把它不放在眼里。他举例说,劫匪当然知道要把目标锁定在拥有大量现金的银行,所以他相信随着使用Linux平台的用户数量的增加,慢慢地将会有针对Linux的病毒和蠕虫出现。不过,他不同意开放源码社群的合作精神将能有效地对抗任何威胁的袭击。他说,只要是将源码暴露在外,就有可能找出其安全漏洞,而且世上不是全是好人,不怀好意的人多的是。 即时通讯病毒4倍增长赛门铁克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书指出,在2003年上半年使用诸如ICQ之类即时通讯软件(Instant Messaging,IM)和对等联网(P2P)来传播的病毒和蠕虫比2002年增加了400%,在50大病毒和蠕虫排行榜中,使用IM和P2P来传播的恶意代码共有19个。据了解,IM和P2P是网络安全保护措施不足导致但这并不是主因,主因在于它们的流行广度和使用者的无知。该报告显示,该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发现了1千432个安全漏洞,比去年同时期的1千276个安全漏洞,增加了12%。其中80%是可以被人遥控的,因此严重型的袭击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所以赛门铁克将这类可遥控的漏洞列为中度至高度的严重危险。另外,今年上半年的新中度严重漏洞增加了21%、高度严重漏洞则增加了6%,但是低度严重漏洞则减少了11%。至于整数错误的漏洞也有增加的趋势,今年的19例比起去年同期的3例,增加了16例。微软的互联网浏览器漏洞在今年上半年也有12个,而微软的互联网资讯服务器的漏洞也是非常的多,赛门铁克相信它将是更多袭击的目标;以前袭击它的有尼姆达(Nimda)和红色代码(Code Red)。该报告显示了64%的袭击是针对软件新的安全漏洞(少过1年的发现期),显示了病毒制造者对漏洞的反应越来越快了。以Blaster冲击波为例,就是在Windows安全漏洞被发现短短26天后出现的。知名病毒和蠕虫的威胁速度和频率也增加了不少,今年上半年的知名威胁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有60%的恶意代码(Malicious Code)是知名病毒。今年1月在短短数小时内造成全球性的瘫痪的Slammer蠕虫,正是针对2002年7月所发现的安全漏洞。另外,针对机密信息的袭击也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50%,就是一个专锁定银行的蠕虫。黑客病毒特征赛门铁克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书中也显现了有趣的数据,比如周末的袭击有比较少的趋向,这与去年同期的情况一样。虽然如此,周末两天加上来也有大约20%,这可能是袭击者会认为周末没人上班,会比较疏于防备而有机可乘。赛门铁克表示这意味着网络安全保护监视并不能因为周末休息而有所放松。该报告书也比较了蠕虫类和非蠕虫类袭击在周末的不同趋势,非蠕虫类袭击在周末会有下降的趋势,而蠕虫类袭击还是保持平时的水平。蠕虫虽然不管那是星期几,但是有很多因素也能影响它传播的率,比如周末少人开机,确对蠕虫的传播带来一些影响。该报告书也得出了在互联网中病毒袭击发生的高峰时间,是格林威治时间下午1点至晚上10点之间。虽然如此,各国之间的时差关系,各国遭到袭击的高峰时间也会有少许不同。比如说,华盛顿袭击高峰时间是早上8时和下午5时,而日本则是早上10时和晚上7时。知名病毒和蠕虫的威胁速度和频率也增加了不少,今年上半年的知名威胁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有60%的恶意代码(Malicious Code)是知名病毒。今年1月在短短数小时内造成全球性的瘫痪的Slammer蠕虫,正是针对2002年7月所发现的安全漏洞。另外,针对机密信息的袭击也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50%,就是一个专锁定银行的蠕虫。管理漏洞---如两台服务器同一用户/密码,则入侵了A服务器,B服务器也不能幸免;软件漏洞---如Sun系统上常用的Netscape EnterPrise Server服务,只需输入一个路径,就可以看到Web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清单;又如很多程序只要接受到一些异常或者超长的数据和参数,就会导致缓冲区溢出;结构漏洞---比如在某个重要网段由于交换机、集线器设置不合理,造成黑客可以监听网络通信流的数据;又如防火墙等安全产品部署不合理,有关安全机制不能发挥作用,麻痹技术管理人员而酿成黑客入侵事故;信任漏洞---比如本系统过分信任某个外来合作伙伴的机器,一旦这台合作伙伴的机器被黑客入侵,则本系统的安全受严重威胁;综上所述,一个黑客要成功入侵系统,必须分析各种和这个目标系统相关的技术因素、管理因素和人员因素。因此得出以下结论: a、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b、网络上的威胁和攻击都是人为的,系统防守和攻击的较量无非是人的较量;c、特定的系统具备一定安全条件,在特定环境下,在特定人员的维护下是易守难攻的;d、网络系统内部软硬件是随着应用的需要不断发展变化的;网络系统外部的威胁、新的攻击模式层出不穷,新的漏洞不断出现,攻击手段的花样翻新,网络系统的外部安全条件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动态变化的。一言以蔽之,网络安全是相对的,是相对人而言的,是相对系统和应用而言的,是相对时间而言的。 4,安全防御体系 现代信息系统都是以网络支撑,相互联接,要使信息系统免受黑客、病毒的攻击,关键要建立起安全防御体系,从信息的保密性(保证信息不泄漏给未经授权的人),拓展到信息的完整性(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保证真实的信息从真实的信源无失真地到达真实的信宿)、信息的可用性(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为授权使用者所用,防止由于计算机病毒或其它人为因素造成的系统拒绝服务,或为敌手可用)、信息的可控性(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的不可否认性(保证信息行为人不能否认自己的行为)等。安全防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技术、管理和立法等诸多方面。为了方便,我们把它简化为用三维框架表示的结构。其构成要素是安全特性、系统单元及开放互连参考模型结构层次。 安全特性维描述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数据完整、防止否认、审计管理、可用性和可靠性。采取不同的安全政策或处于不同安全保护等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有不同的安全特性要求。系统单元维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组成部分,还包括使用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和行政环境。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结构层次维描述了等级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该框架是一个立体空间,突破了以往单一功能考虑问题的旧模式,是站在顶层从整体上进行规划的。它把与安全相关的物理、规章及人员等安全要素都容纳其中,涉及系统保安和人员的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各种法令、法规、条例和制度等均在其考虑之列。另外,从信息战出发,消极的防御是不够的,应是攻防并重,在防护基础上检测漏洞、应急反应和迅速恢复生成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加强信息安全防御体系。美国在2000年1月到2003年5月实行《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从根本上提高防止信息系统入侵和破坏能力。我国急切需要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立我军的信息安全战略和防御体系。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全战略和军队发展的需要,更是现实斗争的需要,是摆在人们面前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 5加密技术密码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基于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公钥密码、分组密码、序列密码、认证码、数字签名、Hash函数、身份识别、密钥管理、PKI技术等)和非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信息隐形,量子密码,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理论与技术)。自从1976年公钥密码的思想提出以来,国际上已经提出了许多种公钥密码体制,但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基于大整数因子分解问题的,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RSA;另一类是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比如ElGamal公钥密码和影响比较大的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由于分解大整数的能力日益增强,所以对RSA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目前768比特模长的RSA已不安全。一般建议使用1024比特模长,预计要保证20年的安全就要选择1280比特的模长,增大模长带来了实现上的难度。而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公钥密码在目前技术下512比特模长就能够保证其安全性。特别是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的计算要比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的计算更困难,目前技术下只需要160比特模长即可,适合于智能卡的实现,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际上制定了椭圆曲线公钥密码标准IEEEP1363,RSA等一些公司声称他们已开发出了符合该标准的椭圆曲线公钥密码。我国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公钥密码,另外在公钥密码的快速实现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比如在RSA的快速实现和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的快速实现方面都有所突破。公钥密码的快速实现是当前公钥密码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包括算法优化和程序优化。另一个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是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的安全性论证问题。公钥密码主要用于数字签名和密钥分配。当然,数字签名和密钥分配都有自己的研究体系,形成了各自的理论框架。目前数字签名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普通签名和特殊签名。特殊签名有盲签名,代理签名,群签名,不可否认签名,公平盲签名,门限签名,具有消息恢复功能的签名等,它与具体应用环境密切相关。显然,数字签名的应用涉及到法律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基于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问题制定了自己的数字签名标准(DSS),部分州已制定了数字签名法。法国是第一个制定数字签名法的国家,其他国家也正在实施之中。在密钥管理方面,国际上都有一些大的举动,比如1993年美国提出的密钥托管理论和技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已经发展到第3版本)以及麻省里工学院开发的Kerboros协议(已经发展到第5版本)等,这些工作影响很大。密钥管理中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就是秘密共享技术,它是一种分割秘密的技术,目的是阻止秘密过于集中,自从1979年Shamir提出这种思想以来,秘密共享理论和技术达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其应用至今人们仍十分关注。我国学者在这些方面也做了一些跟踪研究,发表了很多论文,按照标准实现了一些CA。但没有听说过哪个部门有制定数字签名法的意向。目前人们关注的是数字签名和密钥分配的具体应用以及潜信道的深入研究。认证码是一个理论性比较强的研究课题,自80年代后期以来,在其构造和界的估计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非常出色,影响较大。目前这方面的理论相对比较成熟,很难有所突破。另外,认证码的应用非常有限,几乎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已不再是密码学中的研究热点。Hash函数主要用于完整性校验和提高数字签名的有效性,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方案,各有千秋。美国已经制定了Hash标准-SHA-1,与其数字签名标准匹配使用。由于技术的原因,美国目前正准备更新其Hash标准,另外,欧洲也正在制定Hash标准,这必然导致Hash函数的研究特别是实用技术的研究将成为热点。信息交换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1.对称加密技术 在对称加密技术中,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钥,也就是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种加密方法可简化加密处理过程,信息交换双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换专用的加密算法。如果在交换阶段私有密钥未曾泄露,那么机密性和报文完整性就可以得以保证。对称加密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交换一方有N个交换对象,那么他就要维护N个私有密钥,对称加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双方共享一把私有密钥,交换双方的任何信息都是通过这把密钥加密后传送给对方的。如三重DES是DES(数据加密标准)的一种变形,这种方法使用两个独立的56为密钥对信息进行3次加密,从而使有效密钥长度达到112位。 2.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 在非对称加密体系中,密钥被分解为一对(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这对密钥中任何一把都可以作为公开密钥(加密密钥)通过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开,而另一把作为私有密钥(解密密钥)加以保存。公开密钥用于加密,私有密钥用于解密,私有密钥只能有生成密钥的交换方掌握,公开密钥可广泛公布,但它只对应于生成密钥的交换方。非对称加密方式可以使通信双方无须事先交换密钥就可以建立安全通信,广泛应用于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信息交换领域。非对称加密体系一般是建立在某些已知的数学难题之上,是计算机复杂性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最具有代表性是RSA公钥密码体制。 算法 RSA算法是Rivest、Shamir和Adleman于1977年提出的第一个完善的公钥密码体制,其安全性是基于分解大整数的困难性。在RSA体制中使用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到目前为止,无法找到一个有效的算法来分解两大素数之积。RSA算法的描述如下: 公开密钥:n=pq(p、q分别为两个互异的大素数,p、q必须保密)

防病毒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我整理的防病毒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防病毒技术论文篇一 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方法研究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计算机已经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高教教学科研不可缺少的工具,大大提高了人们工作时的工作效率,但是,随着由于多媒体计算机使用频率的增加,经常外接移动的硬盘,不同使用者的使用程度不一样,爱玩游戏的人经常玩游戏等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得多媒体计算机经常会感染病毒,严重阻碍了多媒体计算机的正常使用,本文就对多媒体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多媒体;计算机;防病毒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102-02 多媒体计算机病毒是使用者在编制或者是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从而使得多媒体计算机的数据遭到了破坏,感染了一系列病毒,使得多媒体计算机出现屏幕显示异常,声音异常,系统工作异常、文件丢失等情况,再加上病毒传播速度比较快,破坏性比较大等特点,一旦感染上,轻则降低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影响工作效率,重则便会造成网络崩溃,致使网络系统瘫痪,破坏服务器的系统资源,使得多年工作毁于一旦,因此,本文就针对病毒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预防与维修 措施。 1 多媒体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原因 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软件安装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早就已经进入了高等院校的课堂,成为高校正常教学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病毒的困扰,多媒体计算机一旦被病毒侵入,轻则毁坏设备,重则影响到重要的学术科研数据,因此,针对多媒体计算机病毒的感染要安装必要的防病毒软件,然而世面上的防病毒软件多不胜数,但是有的软件对硬件的需求比较高,甚至有的软件会损坏系统文件等,另一种是软件是对新型病毒的更新不完善,反应速度慢等问题,这些都是防病毒软件安装不到位而引起的多媒体计算机病毒侵入,从而导致数据受损的重要原因。 相关制度政策落实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也随之高速发展起来了,多媒体计算机已经步入了人们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为了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工作,现在相关政府部门对于网络如何正确使用的法律也频频出台,但是目前,我国多媒体计算机相关部门对网络病毒传播的法律还不是很完善,许多商家或不法人士投机取巧,钻法律的漏洞,进行一些违法的勾当来传播网络病毒,从而导致某些单位或个人甚至国家遭受巨大的损失,除此之外还有相关部门对网络病毒传播的打击力度不够强,对释放病毒的单位或个人没有做到深究,及其严厉惩罚,从而让不法分子徘徊在犯罪道路的边缘,让病毒肆意横行,所以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相关制度政策落实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者操作方法不当 由于现在的许多多媒体计算机使用与管理者的责任感不强,对工作存在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对于多媒体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也不愿意去深入学习,从而使得,在实际的多媒体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使用者在不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基础的前提下去操作计算机,不按照规定使用计算机软件,安装非法软件等,从而由此引发的病毒感染多不胜数,还有许多使用者在使用外接U盘进行数据连接时操作不当从而使得计算机被非法病毒感染,再加上自身基础知识水平低,身边又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维护,从而使得多媒体计算机感染病毒。 2 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技术和措施 建立与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多媒体计算机维护管理人员要想真正做好防病毒工作,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网络安全管理规则、制度,把使用过程中的一些规范性规则、制度,用文字资料写出来,制度中要明确多媒体计算机维护的组织框架及职责,要对多媒体计算机维护工作的具体目标、内容、过程、时间、方法等进行比较详尽的规定,还要制度出一些具体的维护操作流程和预防、应急措施,还要制定出相应的奖励与惩罚规则,对于一些操作时不能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规则进行工作、随意更改安全规则制度的人员进行警告,并适当做出一些惩罚,要给他们详细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规则制度。 安装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定期进行维护 安装防病毒软件是多媒体计算机防病毒的一种很好的技术方法,现在,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防病毒软件层出不穷,不同的软件有着不同的杀毒原理,但是,它们都具有对多媒体计算机病毒进行检测,对病毒进行清除以及对病毒进行预防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在具体的安装防病毒软件时,不需要特别的考虑防病毒软件的功能,而是要考虑不同的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资源的消耗程度,考虑哪个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影响不大,同时在安装时还要选择专业的人员进行安装,以免出现安装不到位的情况,除了对多媒体计算机安装防病毒软件以外,还要对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定期的维护与管理,对于计算机中的一些软件要时常进行升级,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杀,在日常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借助其它系统的启动方式,定期对系统病毒进行彻底查杀,此外,由于一些查杀工作可能导致资料的丢失,所以在查杀时一定要注意对于一些重要数据的保存,从而真正做好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工作。 加强对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维护人员的培训 力度 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工作需要全社会人们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做好防病毒工作,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者及管理人员是其中防病毒工作好坏的关键性因素,他们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防病毒工作的成败,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低,责任感也越来越不强烈,对于知识的学习也越来越不看着,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方法不当,这些都使得多媒体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极易感染病毒,为此,相关部门领导人要加强对多媒体计算机维护与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病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从而真正的从自身做起,规范操作,积极宣传,真正做好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 工作。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多媒体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由于这些病毒传染速度快,扩散范围比较广,彻底清除的难度比较大,破坏性比较强等原因,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维修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意识与责任感,让他们真正意识到病毒的危害,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与完善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安全管理制度,使防病毒工作能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对多媒体计算机要定期进行维护,安装好防病毒软件,真正从源头上遏制病毒的感染,做好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工作。 参考文献 [1]秦志光,张凤荔.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吕妍昱,苗峰.公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2). [3]谢峰.公共多媒体教室电脑防病毒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18). [4]程胜利,谈冉,熊文龙.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卓新建,郑康锋,辛阳.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防病毒技术论文篇二 基于系统漏洞扫描和防病毒技术的网络安全的设计 【摘要】漏洞扫描和防病毒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漏洞扫描检测技术进行扫描检测及分析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漏洞扫描技术扫描各类操作系统平台的系统漏洞,对存在的系统漏洞准确给出数据分析报表和可视化的图形报告,并能够对检测到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逻辑分析判断,同时根据分析和判断的结果做出有效的网络安全加固建议,漏洞扫描系统能够提供直观、简洁且易于操作的用户管理和配置界面。网络防病毒技术主要通过部署网络防病毒系统的方式实现,管理方式主要通过跨广域网Web方式集中管理,并集中分发防毒系统策略。 【关键词】漏洞扫描 防病毒技术 网络安全 一、引言 漏洞扫描检测技术是保证互联网安全运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由于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实施网络安全策略方面的控制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漏洞扫描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帮助网络技术人员及时找到包括防火墙系统、主机和web站点等系统在内的一些系统漏洞,漏洞扫描技术能够检测到的漏洞总体来说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漏洞、WEB应用程序漏洞、DNS漏洞、CGI应用漏洞、后门类漏洞、FTP类漏洞、网络设备类漏洞、缓冲区溢出漏洞、信息泄漏漏洞、MAIL类漏洞、PROXY漏洞、RPC漏洞、NFS漏洞、NIS漏洞、进程守护漏洞、SNMP漏洞等等。网络病毒是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主要安全威胁,其病毒程序可以通过许多方式传播并潜入企业内部网,如WEB网站下载、电子邮件传播、使用盗版光盘或软盘、人为植入等。因此,网络病毒对系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如果网络中一旦有某些系统受到计算机病毒感染,那么计算机病毒就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扩散并感染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极有可能造成数据信息泄漏、重要文件丢失、服务器突然死机等不安全因素。曾经爆发过的典型的CIH、Codered和Codeblue等病毒就是可怕的例子。网络防病毒技术可以通过本地控制中心对客户端进行实时集中病毒监测、定时升级和管理控制。制定并采取统一的防病毒策略既可以减轻网络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又可以确保在整个网络中每一台计算机包括所有重要的服务器具有最强的防计算机网络病毒能力。网络防毒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集中管理机制和集中分发防护策略手段,并集成生成防病毒日志报表,这样就可以使网络管理员集中管理整个网络的防病毒系统,有效地保证了防病毒系统策略的一致性原则。构建全方位和多层次的网络防病毒技术体系,针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驻留场所进行有效的病毒防范,同时在网络中加强并构建多层次的病毒防护体系,让病毒在网络中没有传播和生存的网络空间。 二、网络安全设计思想 因特网越来越复杂,实施网络安全策略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一些网络系统中,安全漏洞的增长已大大超出了技术人员可以有效解决的能力范围。更糟糕的是,新的漏洞随时都会出现。由于在Internet复杂的动态环境中进行评估和保护网络的难度越来越大,导致在安全策略和实际的安全实施之间的出现更大漏洞。为了降低安全策略和实施之间的差距,需要有效的手段和高效的工具来随时评估和实施网络安全。 由于互联网开放性的特性,导致网络的主机和网络设备将直接面对大量的网络攻击的可能。网络攻击可能来自于网络的各个方面。而日益增加的网络攻击手段,也不断地降低网络的安全性。网络操作系统的日益复杂和网络协议本身的安全漏洞都对网络造成大量的漏洞威胁。 网络是病毒传播的最好、最快的途径之一,并且是存在于计算机安全中的主要威胁。病毒程序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电子邮件、使用盗版光盘或软盘、人为投放等传播途径潜入内部网。因此,病毒的危害的不可以轻视的。网络中一旦有一台主机受病毒感染,则病毒程序就完全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扩散,传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可能造成信息泄漏、文件丢失、机器死机等不安全因素。 三、设计目标 为了全面的进行漏洞扫描检测,在网络中设置一个安全控制中心,此中心可以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是一台桌面PC机,安装一套漏洞扫描软件,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网络安全评估系统是对Internet和Intranet中所有部件如WEB站点、防火墙、路由器、TCP/IP及相关协议服务进行实践性扫描、分析和评估,发现并报告系统中存在的弱点和漏洞,评估安全风险,建议补救措施。 系统漏洞扫描与分析的功能要求:能够扫描各类操作系统平台的系统漏洞;对存在的系统漏洞给出数据分析报表和可视化图形报告;能够对检测结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逻辑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有效的安全加固建议;提供简洁、直观、易于操作的用户管理和配置界面。 系统漏洞扫描系统能够扫描各类操作系统平台的系统漏洞,对存在的系统漏洞给出数据分析报表和可视化图形报告,能够对检测结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逻辑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有效的安全加固建议提供简洁、直观、易于操作的用户管理和配置界面。 本地中心网络对各个客户端进行实时集中病毒监测、定时升级。进行管理控制。制定和采用统一的防病毒策略,这样既可以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又可以确保在整个局域网中每一台计算机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具有相同的最强的防病毒能力。 跨广域网Web方式集中管理、集中分发防毒系统策略,网络防病毒系统实现了集中管理机制,集中分发防护策略、病毒代码、扫描引擎,并集成生成日志报表,使得一个管理员就可以完成整个所辖网络的整个防毒系统的集中管理,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保证了防毒系统策略的一致性。 全方位、多层次防毒体系,网络防毒系统针对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驻留场所进行有效防范,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让病毒在网络中没有传播和生存的空间。 四、设计方法 漏洞扫描系统选择的是启明星辰公司的天镜漏洞扫描系统,它的功能特色符合网络的安全设计目标,能够支持进行渐进式扫描,也就是根据被进行漏洞扫描主机的操作系统及计算机应用程序等相关信息智能的确定下一步的扫描流程;能够支持授权扫描,该漏洞扫描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提供被扫描主机的权限来获得更加深入、全面的漏洞消息;并且能够在扫描过程中实时并准确地处理“资源耗尽”等各种意外故障,具备扫描过程中系统资源占用少、扫描速度快、误报率低、漏报率低及稳定性高的显著特点。 通过实践证明,对于一套网络系统,运行时间越长,系统的安全性越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系统运行中开启的服务,改变的配置,网络中增加或减少的设备,都会影响系统的安全性。所以,应经常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评估,随时对出现的漏洞进行发现、审计并由管理员进行修补。 (1)分布式管理并集中分析。在网络中部署天镜漏洞扫描系统时采用分布式部署的形式,使各扫描引擎按照不同的漏洞扫描策略同时进行多网络系统的漏洞检测,同时将检测结果进行集中显示和集中分析。 (2)采用多级管理的方式。对于拥有不同地域、大规模网络的用户,各个地域的网络安全管理员管理着本地域的网络安全状况,其上层的安全管理员可以上传检测结果、下达检测策略、统一管理、统一分析、统一升级;实现大规模网络环境下的全局风险控制、降低管理成本。 (3)采用策略管理的方式。此漏洞扫描系统为网络用户提供默认的十余种不同的扫描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相应最适合的策略方式。同时,利用其灵活的策略自定义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特殊需要进行扫描策略的更改和编辑,应用为特定用户特定配置的相关策略,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对于不同内容、不同程度、不同级别以及不同网络层次的漏洞扫描。 (4)自定义分类结构显示。对漏洞的检测结果分类窗口进行自定义,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灵活的并且以树状结构分类显示扫描的详细结果。 (5)对扫描结果筛选过滤。漏洞扫描出来的结果往往有很多信息,此时,可以通过设置窗口属性,对扫描结果进行筛选过滤,实现针对性地检查漏洞信息。网络防病毒系统采用趋势科技的InterScan进行防病毒系统的设计。采用中央控管系统实现跨广域网的管理,通过TCP/IP协议实现跨广域网的远程管理、调用、远程监控等功能,使其它的分支病毒防护系统的管理及其维护更加简便、有效,实现从单一客户端集中管理整个网络的防病毒的任务。 利用中央控管系统提供的全面病毒活动追踪报告及病毒分析报告,并提供多种病毒报警方法,帮助网络管理员加强整个网络病毒防护产品的管理工作。中央控管系统可以进行集中防毒元件的更新,从而节约网络资源,保证了整个网络系统防范病毒的高效和一致性的特点。 五、总结 漏洞扫描和防病毒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漏洞扫描检测技术进行扫描检测及分析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漏洞扫描技术扫描各类操作系统平台的系统漏洞,对存在的系统漏洞准确给出数据分析报表和可视化的图形报告,并能够对检测到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逻辑分析判断,同时根据分析和判断的结果做出有效的网络安全加固建议。 参考文献: [1]周亮.信息系统漏洞风险定量评估模型研究[J].通信学报,2009. [2]高翠艳.基于主动服务的网络防毒技术研究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2. 看了“防病毒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计算机病毒论文总结 2. 浅析计算机病毒论文 3. 计算机病毒防范毕业论文范文 4. 安全防范技术论文 5. 计算机病毒防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gps静态测量论文

我有一篇关于《GPS实时动态测量》的论文。。发给你。。望查收。。我的邮箱跟我这个用户是一个用户名。。合适的话请采纳 。你可以修改下。。向后面的界址点之类的可以删掉。。我觉得绝对是你想要的论文

GPS在工程测量中的优化与应用探讨 摘要]鉴于GPS相对于全站仪等传统测量技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优势,本文通过对几个工程测量实例的实 施、对比及分析,就工程测量中如何对GPS技术进行优化与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GPS静态定位动态定位工程测量 定位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性能好、精度高、应用广的特点,是迄今最好的 导航定位系统。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应 用领域正在不断地拓宽,目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 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经过近10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GPS以 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 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 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 科。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的全面建成和发展,必将给导航和测绘行业 带来深刻影响。 定位技术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的对比分析 自2003年单位引进4套美国TRIMBLE(天宝)5700 GPS双频接收 机(静态定位精度5mm+×D)以来,笔者一直从事GPS的定位和 测量工作。分别完成了朝阳区温榆河河道改造工程控制测量、海淀区莲 西商务楼竣工控制测量、顺义残疾人培训中心控制和数字地形测量、燕 山石化控制和数字地形测量、大安山矿区控制和数字地形测量、天津塘 沽滨海旅游度假村控制和数字地形测量、天津地铁勘察定位、京沪高速 铁路勘察定位、沈大客运专线勘察定位、外交部职工住宅楼勘察定位等 大小数十项工程的控制和测量工作。在近几年来的工程测量中,通常都 是天宝3602DR全站仪(测量精度±2'',±(2mm+2ppm×D))和天宝 5700GPS联合进行,两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弥补对方的不足,从而更 有效发挥各种仪器的使用价值。全站仪测量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等优 势,但是受通视条件影响较大,遇有障碍物时需多次转点,使其优势得 不到充分发挥;而GPS测量对通视条件则没有要求,但由于测量数据都 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得来,只有保证仪器能够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信号, 才能保证测量成果,因此,它对仪器周边的建筑、构筑物要求较高。全站 仪测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各个方面已经是十分成熟,而GPS测量 在国内刚开始不久,好多技术都在试验阶段,各方面都有待完善。虽然 这两种测量技术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但两者在实际工程测量中应 用时,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同时两者之间相对测量精度能达到多少,特别 是GPS测量相对业已成熟的主流的全站仪测量之间的测量误差,笔者 多方查询,各方面文献均未作出相关报道。我们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方法 和手段,对两种测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研究,希望能对今后的测量工 作起到一个指导和借鉴作用。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和试验,笔者选取了 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对GPS测量和全站仪测量在测量成果 精度上作了一些对比、总结和探讨。 GPS静态定位(四等)和全站仪定位工程对比 静态定位基本上都是用在测量控制上,故本研究分别是朝阳区温 榆河河道改造工程控制测量和海淀区莲西商务楼竣工控制测量的控制 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主要比较两种定位方面的坐标成果数据,具体测量 数据如表1、表2所示。通过以上工程实例,可以看出现在的GPS静态 定位(四等)和全站仪定位精度已经很接近,平面和高程误差都能控制 在10mm之内,测距相对误差在7万分之一以上,都能够满足3等以下 导线测量和3等以下水准测量的测量规范和生产要求,但是GPS静态 定位比全站仪定位更高速、高效,应用范围更广阔,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GPS测量已经成为工程测量的首选手段。 GPS动态测量(RTK)和全站仪测量 动态测量一般用在精度要求较低的测量工程。如地形测量、勘察定 位等方面,本研究选用天津塘沽滨海旅游度假村控制,沈大客运专线勘 察定位和数字地形测量和外交部职工住宅楼勘察定位成果进行比较, 相关测量数据及比较结果如表3、表4和表5所示。通过以上工程实例, 可以看出GPS动态测量(RTK)与全站仪的平面误差基本上在250mm之 内,高程误差在50mm之内。能够满足工程勘察初勘平面误差 m,高 程误差5cm,详勘平面误差,高程误差5cm的规范要求,同时还 能满足常规地形测量1∶500比例尺以上地形测量的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GPS动态测量可以很好避免全站仪测量时繁琐复杂的分级控制过程, 能够很好克服测量点之间的通视问题,能减少一半的测量人员,从而节 约大量工作时间、大幅提高测量工作效率。 在工程测量中的优化经验与思路 通过对以上的测量数据对比和经验总结,我们对GPS测量定位技 术的性能、精度和使用条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对我们后续的许多 工程施工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工程技术要求,制定 不同的施测方案,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使 单位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高。后来进行的大兴黄 村动车段勘察定位工程中,施工场地建筑密集,通 视条件极差,我们根据设计规定平面误差不超过1米、高程误差不超过 10cm的技术要求,利用RTK动态定位技术,有效克服了测量点之间通 视不畅的问题,测量人员也从两个测量组减少到一个组,五百多个钻孔 定位在三天时间就全部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如果要使用常规全站仪定 位,在如此困难的施测条件下,两个测量组估计七天才能完成。 团河行宫数字地形测量工程也是利用前面的理论成果,我们因地 制宜的制定出相应的施测方案。根据场地位于交通条件极不便利的郊 区且场地附近没有控制点的情况,利用GPS静态定位从6公里外把城 区的控制点引测过来,然后再用RTK动态技术进行数字地形测量,一 个测量组两天时间就完成了1平方多公里的地形测量。如果用全站仪 测量,仅控制测量一项就需一个测量组工作四~五天,加上地形测量至 少要花费一周的时间。利用以上的测量结论,沈大客运专线勘察定位、 外交部职工住宅楼勘察定位等工程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完成, 充分验证了上述经验总结的正确性。 3.结论 通过多年来对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测量成果相对精度高,质量可靠。点位范围可以方便地控制在 米之内,并且点与点之间误差均为随机误差,不会产生累积误差。 (2)定位系统可以全天候作业,不受视线通视影响。 (3)可实时提供定位点的坐标及其点位精度,方便快捷,定位情况 一目了然。 (4)野外作业简单,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减小了劳动强度, 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5)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a.测量定位前应该做好作业地区的星历预报分析,明确测量的最 佳时段,通常卫星数量少于6颗时,不宜进行作业。因为卫星数量过少, 会对观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测量成果精度不高不说,还会给内业解算 带来许多麻烦。 b.静态观测时,对于空旷、无干扰的地区,至少要连续观测30分钟 以上;对于城市建筑密集、干扰众多地区,最少要观测1个小时以上,才 能确保外业观测质量。 动态测量(RTK)时一定要在初始化完成后,在卫星fixed(固 定)情况下测量,如果在float(浮动)情况下测量,结果差别很大,少则几十 公分,多的有近十米。 (6)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GPS实时静态定位在变形测量(位移、沉降)中的应用,它和全站仪 定位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解算软件对GPS定位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编《.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主编《.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 程》(CJJ73-97)[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李天文.GPS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胡伍生,高成发.GPS测量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 版社,2002.

GPS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前景及现状摘要:GPS技术应用于公路测量是公路外业勘测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其应用及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公路测量中蕴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本文主要介绍了GPS中的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及其对公路勘测的巨大推进作用。 关键词:GPS;RTK;静态定位;动态定位 1、GPS技术发展现状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是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侯、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单点导航定位与相对测地定位是GPS应用的两个方面;对常规测量而言相对测地定位是主要的应用方式。 相对测地定位是利用L1和L2载波相位观测值实现高精度测量,其原理是采用载波相位测量局域差分法:在接收机之间求一次差,在接收机和卫星观测历元之间求二次差,通过两次差分计算解算出待定基线的长度;求解整周模糊度是其关键技术,根据算法模型,设计了静态、快速静态以及RTK等作业模式。静态作业模式主要用于地壳变形观测、国家大地测量、大坝变形观测等高精度测量;快速静态测量以其高效的作业效率与厘米级精度广泛应用于一般的工程测量;而RTK测量以其快速实时,厘米级精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如碎部测量)与工程放样中。RTK技术代表着GPS相对测地定位应用的主流。 GPS测地型接收设备是实现测地定位的基本条件,接收机有单频与双频之分,双频机能以L2观测值修正电离层折射影响,最适宜于中、长基线(大于20km)测量,具有快速静态测量的功能,可升级为RTK功能;单频机适宜于小于20km的短基线测量,对于一般工程测量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RTK系统由GPS接收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手薄及配套设备组成,整套设备在轻量化、操作简便性、实时可靠性、厘米级精度等方面的特点,完全可以满足数据采集和工程放样的要求。鉴于GPS系统在轨卫星数有限,在对空通视受遮挡的条件下,不能保证正常解算,影响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实践表明,单频GPS系统由于多环境的制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随着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LONASS)的不断完善,利用GLONASS来改善GPS性能的双星座系统(GLONASS+GPS)已由美国Ashtech公司研制成功,这种全天候、全地域、高精度的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接收设备,双星座系统的接收设备GPS接收设备的新水平。 2、GPS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的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我省的高等级公路建设迎来前所末有的发展机遇,这就对勘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公路设计行业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公路设计已实现CAD化,有些软件本身还要求提供地面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支持;建立勘测、设计、施工、后期管理一体化的数据链,减少数据转抄、输入等中间环节,是公路勘测设计“内外业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影响高等级公路设计技术发展的“瓶颈”所在。目前公路勘测中虽已采用电子全站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但常规测量方法受横向通视和作业条件的限制,作业强度大,且效率低,大大延长了设计周期。勘测技术的进步在于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引入GPS技术应当是首选。当前,用GPS静态或快速静态方法建立沿线总体控制测理,为勘测阶段测绘带状地形图,路线平面、纵面测量提供依据;在施工阶段为桥梁,隧道建立施工控制网,这仅仅是GPS在公路测量中应用的初级阶段,其实,公路测量的技术潜力蕴于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应用之中,RTK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下面就RTK技术在公路勘测中的应用作简单的介绍。 3、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简介 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GPS)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在公路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众所周知,无论静态定位,还是准动态定位等定位模式,由于数据处理滞后,所以无法实时解算出定位结果,而且也无法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核,这就难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返工来重测由于粗差造成的不合格观测成果。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延长观测时间来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这样一来就降低了GPS测量的工作效率。 实时动态定位(RTK)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应用 实时动态(RTK)定位有快速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种测量模式,两种定位模式相结合,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可以覆盖公路勘测、施工放样、监理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前端数据采集。 快速静态定位模式。要求GPS接收机在每一流动站上,静止的进行观测。在观测过程中,同时接收基准站和卫星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以结束实时观测。一般应用在控制测量中,如控制网加密;若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实施比较困难,而采用RTK快速静态测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点定位只需要5-10min(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定位时间还会缩短),不及静态测量所需时间的五分之一,在公路测量中可以代替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等控制点加密工作。 动态定位测量前需要在一控制点上静止观测数分钟(有的仪器只需2~10s)进行初始化工作,之后流动站就可以按预定的采样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目前,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动态定位模式在公路勘测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完成地形图测绘、中桩测量、横断面测量、纵断面地面线测量等工作。测量2~4S,精度就可以达到1~3cm,且整个测量过程不需通视,有着常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不可比拟的优点。 RTK技术的优点 实时动态显示经可靠性检验的厘米级精度的测量成果(包括高程)。 彻底摆脱了由于粗差造成的返工,提高了GPS作业效率。 作业效率高,每个放样点只需要停留1~2s,流动站小组作业,每小组(3~4人)可完成中线测量5~10km.若用其进行地形测量,每小组每天可以完成~的地形图测绘,其精度和效率是常规测量所无法比拟的。 在中线放样的同时完成中桩抄平工作。 应用范围广—可以涵盖公路测量(包括平、纵、横),施工放样,监理,竣工测量,养护测量,GIS前端数据采集诸多方面。 如辅助相应的软件,RTK可与全站仪联合作业,充分发挥RTK与全站仪各自的优势。 推广建议 GPS静态定位技术和动态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高效、高精度地完成公路平面控制测量。 生产过程中采用常规方法和GPS技术相结合生产流程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GPS技术特点是RTK技术的发展,各个厂家相继推出了具有自主专利技术的仪器,其初始化时间越来越短,跟踪能力也越来越强,精度越来越高,可靠性越来越强,有着良好的性价比,在勘察设计单位具有代替全站仪的趋势,单位设备更新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GPS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是公路测量的一项革命性的技术革新,它将对传统的作业理念予以更新。 4、结语 GPS在公路勘测中的应用,对高等级公路的勘测手段和作业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勘测精度和勘测效率,特别是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将在公路勘测、施工和后期养护、管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能给我发一份吗。谢谢了

xss漏洞论文答辩

XSS攻击的危害包括 1、盗取各类用户帐号,如机器登录帐号、用户网银帐号、各类管理员帐号 2、控制企业数据,包括读取、篡改、添加、删除企业敏感数据的能力 3、盗窃企业重要的具有商业价值的资料 4、非法转账 5、强制发送电子邮件 6、网站挂马 7、控制受害者机器向其它网站发起攻击 XSS漏洞的分类 XSS漏洞按照攻击利用手法的不同,有以下三种类型: 类型A,本地利用漏洞,这种漏洞存在于页面中客户端脚本自身。其攻击过程如下所示: Alice给Bob发送一个恶意构造了Web的URL。 Bob点击并查看了这个URL。 恶意页面中的JavaScript打开一个具有漏洞的HTML页面并将其安装在Bob电脑上。 具有漏洞的HTML页面包含了在Bob电脑本地域执行的JavaScript。 Alice的恶意脚本可以在Bob的电脑上执行Bob所持有的权限下的命令。 类型B,反射式漏洞,这种漏洞和类型A有些类似,不同的是Web客户端使用Server端脚本生成页面为用户提供数据时,如果未经验证的用户数据被包含在页面中而未经HTML实体编码,客户端代码便能够注入到动态页面中。其攻击过程如下: Alice经常浏览某个网站,此网站为Bob所拥有。Bob的站点运行Alice使用用户名/密码进行登录,并存储敏感信息(比如银行帐户信息)。 Charly发现Bob的站点包含反射性的XSS漏洞。 Charly编写一个利用漏洞的URL,并将其冒充为来自Bob的邮件发送给Alice。 Alice在登录到Bob的站点后,浏览Charly提供的URL。 嵌入到URL中的恶意脚本在Alice的浏览器中执行,就像它直接来自Bob的服务器一样。此脚本盗窃敏感信息(授权、信用卡、帐号信息等)然后在Alice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这些信息发送到Charly的Web站点。 类型C,存储式漏洞,该类型是应用最为广泛而且有可能影响到Web服务器自身安全的漏洞,骇客将攻击脚本上传到Web服务器上,使得所有访问该页面的用户都面临信息泄漏的可能,其中也包括了Web服务器的管理员。其攻击过程如下: Bob拥有一个Web站点,该站点允许用户发布信息/浏览已发布的信息。 Charly注意到Bob的站点具有类型C的XXS漏洞。 Charly发布一个热点信息,吸引其它用户纷纷阅读。 Bob或者是任何的其他人如Alice浏览该信息,其会话cookies或者其它信息将被Charly盗走。 类型A直接威胁用户个体,而类型B和类型C所威胁的对象都是企业级Web应用

传统防御技术

基于特征的防御

传统XSS防御多采用特征匹配方式,在所有提交的信息中都进行匹配检查。对于这种类型的XSS攻击,采用的模式匹配方法一般会需要对“javascript”这个关键字进行检索,一旦发现提交信息中包含“javascript”,就认定为XSS攻击。

基于代码修改的防御

和SQL注入防御一样,XSS攻击也是利用了Web页面的编写疏忽,所以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从Web应用开发的角度来避免:

1、对所有用户提交内容进行可靠的输入验证,包括对URL、查询关键字、HTTP头、POST数据等,仅接受指定长度范围内、采用适当格式、采用所预期的字符的内容提交,对其他的一律过滤。

2、实现Session标记(session tokens)、CAPTCHA系统或者HTTP引用头检查,以防功能被第三方网站所执行。

3、确认接收的的内容被妥善的规范化,仅包含最小的、安全的Tag(没有javascript),去掉任何对远程内容的引用(尤其是样式表和javascript),使用HTTP only的cookie。

当然,如上方法将会降低Web业务系统的可用性,用户仅能输入少量的制定字符,人与系统间的交互被降到极致,仅适用于信息发布型站点。

并且考虑到很少有Web编码人员受过正规的安全培训,很难做到完全避免页面中的XSS漏洞。

扩展资料:

XSS攻击的危害包括

1、盗取各类用户帐号,如机器登录帐号、用户网银帐号、各类管理员帐号

2、控制企业数据,包括读取、篡改、添加、删除企业敏感数据的能力

3、盗窃企业重要的具有商业价值的资料

4、非法转账

5、强制发送电子邮件

6、网站挂马

7、控制受害者机器向其它网站发起攻击

受攻击事件

新浪微博XSS受攻击事件

2011年6月28日晚,新浪微博出现了一次比较大的XSS攻击事件。

大量用户自动发送诸如:

“郭美美事件的一些未注意到的细节”,“建党大业中穿帮地方”,“让女人心动的100句诗歌”,“这是传说中的神仙眷侣啊”等等微博和私信,并自动关注一位名为hellosamy的用户。

事件的经过线索如下:

20:14,开始有大量带V的认证用户中招转发蠕虫

20:30,某网站中的病毒页面无法访问

20:32,新浪微博中hellosamy用户无法访问

21:02,新浪漏洞修补完毕

百度贴吧xss攻击事件

2014年3月9晚,六安吧等几十个贴吧出现点击推广贴会自动转发等。并且吧友所关注的每个关注的贴吧都会转一遍,病毒循环发帖。并且导致吧务人员,和吧友被封禁。

参考资料:

XSS攻击-百度百科

xxs漏洞就是跨站脚本攻击,在网址后面或者可以上传的页面中输入,防范的办法就是用jquery进行检测,检测网址的长度还有就是上传的数据类型,用正则表达式进行匹配,发现类似与script的禁止上传或者返回404错误。

XSS漏洞攻击:跨站脚本攻击(Cross Site Scripting),为不和层叠样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s, CSS)的缩写混淆,故将跨站脚本攻击缩写为XSS。XSS是一种经常出现在web应用中的计算机安全漏洞,它允许恶意web用户将代码植入到提供给其它用户使用的页面中。比如这些代码包括HTML代码和客户端脚本。攻击者利用XSS漏洞旁路掉访问控制——例如同源策略(same origin policy)。这种类型的漏洞由于被黑客用来编写危害性更大的网络钓鱼(Phishing)攻击而变得广为人知。对于跨站脚本攻击,黑客界共识是:跨站脚本攻击是新型的“缓冲区溢出攻击“,而JavaScript是新型的“ShellCode”。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