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南通日报周总编辑

发布时间:2024-07-06 04:05:57

南通日报周总编辑

— 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专业学习— 江苏南通日报社记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专业学习— 科技日报社记者—经济日报社记者、编辑— 中国土地报社记者— 海南省农垦总局办公室秘书— 海南省农垦总局办公室主任科员(其间:借用在海口市政府办公厅工作)— 海南省海口市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任科员— 海南省海口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海南省海口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新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海南省海口晚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其间:—在美国犹他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班学习)— 海南省海口市委副秘书长(正处级)— 海南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

缪建新南通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1]缪建新,男,1957年2月生,1982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南通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主要荣誉称号有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通市名校长,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第十届人大代表。主要社会兼职有南通市教育学会会长,南通市美学会会长,省教育学会高中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代表性论文有《“难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10期);《理解“难忘教育”》(《人民教育》2005年第20期);《试论新课程视角下的校园文化》(《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5期)等,多篇论文获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代表性著作有:专著《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该书获南通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人格教育课程论稿》,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该书获江苏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主编《辉煌人生从这里起步》(共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该书获南通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代表性科研项目有: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人格教育课程研究”,该课题曾被列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于2007年4月结题;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难忘教育研究”,该课题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报道推广,学校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典型”,其德育范式被评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经中央媒体报道向全国推广。[编辑本段]南通特级教师--缪建新缪建新同志, 现任江苏省南通中学校长、党委书记。1982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南通市名校长, 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通市第九届党代会代表、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第十届人大代表 。 缪建新同志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已二十多年,是我市目前现职校长中经验丰富、实绩显著、资历最长的 “名校长”。走上校长工作岗位二十二年来,刻苦钻研,发奋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在2004年被南通市教育局评为“名校长”,2005年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缪建新同志在治学方面颇有建树,近五年来就有几十篇教育管理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特别是在学校德育的理论构建与实践验证上成果斐然。近年来,结合自己大量的德育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塑魂为主旨”的建构新的德育课程结构的新理念和新观点,出版的《德育新论》专著,得到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根据这一新理论的设计,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以缪建新同志的德育课程新理念为指导的通中德育创新实践引起高层关注,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 2005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亲临我校视察,对缪建新同志近年来办学业绩和德育创新给予了高度赞扬,把南通中学誉为“中华名校”;中宣部副部长胡振民、雒树刚、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等高层领导和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等著名教育专家对我校办学改革实践作了充分肯定;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将我校确定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向全国推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省市三十余家媒体对我校“难忘教育”予以宣传报道。缪建新同志本人在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第九批德育特级教师。 缪建新同志在治校方面才干突出,特别是在学校办学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建设上业绩卓著:先后在普教、职教、一般学校与重点中学等学校担任党政“一把手”,以他的魄力胆识、韬略智慧、敬业奉献和人格魅力,锐意进取,苦干拼搏,对学校的改革发展、质量提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德育创新、课程改革等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在全省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 缪建新同志近年来出版和主编的论著、文集 论著、文集 何年何月何出版社出版出版论著:《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新论》(16万字) 2004年6月 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论著:《学习与学习品质研究》 (20万字) 2001年10月 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论著:《德育科学与艺术的探索》 (42万字) 2002年8月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论著:《人格教育课程论稿》 (26万字) 2004年01月 中国文献出版社出版主编论著:《反思与建构—基于新课程的中学德育》(30万字) 2004年4月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论著:《文化书写与人格诠释--通中教学特色》(30万字) 2004年04月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主编文集:《青春风铃----全国名校作文选 江苏省南通中学卷》(26万字) 2002年10月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缪建新同志近年来发表论文目录 论文题目 何年何月在何刊物发表《关于“人格教育的课程实施与开发”的理论思考》 2001年第12期《江苏教育研究》《基于人格教育的校本课程探索》 2001年第23期《江苏教育》《论人格教育的德育课程结构》 2002年第2期《苏东学刊》《人格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核》 2002年第3期《东南大学学报》《经验课程:中学德育的主导课程》 2002年第8期《江苏教育研究》《结构重组:人格取向的德育课程的必然选择》 2002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德育科学与艺术的探索》《坚持与时俱进,开创名校未来》 2002年8月17日《南通日报》 “理论专版”《试论中学德育的主导课程》 2002年8月南京师大出版社《走进新世纪中学教育改革》丛书《实践教育创新重要思想 实现名校跨跃式发展》 2003年第1 期《江苏教育》《新课程视角下的校园文化》 2003年第12 期《江苏教育》《校本培训:名校跨越发展之路》 《教师教育--新课改导刊》 2003年第6期《开发德育隐性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江海晚报》2004年1月16日 “校长论坛”《解读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核:人格教育》 2004年第01 期《中国教育研究》《系统开发德育隐性课程的思考》 2004年第02期《中国创新教育》《德育课程结构重组的价值取向论析》 2004年第03期《中国当代教育研究》《与时俱进 增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育课程》 2004年第03期《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教育思想引导学校特色发展》 2004年第02期《教育发展研究》《学校建筑的文化文化自觉》 2004年第02期《南通教育研究》《 探寻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新路》 2004年第7、8期《教育发展研究》《站高起点 出新思路 开创学校 德育工作新局面》 2005年第01期《江苏教育研究》《课程理念:引领德育改革》 2005年第04期《班主任》《理解“难忘教育”》 2005年第20期《人民教育》《“难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10期《上海教育科研》

袁峰,男1950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原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组委会副秘书长兼常务办公室主任、原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主任,原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曾为江苏省南通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南通市青联副主席、南通日报主任编辑。2001年调江苏省文联工作。中国画《人老话多》、《雄视大千》、《烟林吟秋图》、《长夏无痕》等先后入选全国美展,其中《人老话多》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另有一批连环画作品由人美、上海、天津、江苏等出版社出版。近几年兼攻工笔画虎,在画坛颇有影响,南艺博士生导师周积寅教授谓为北冯南袁,省委领导选作礼品馈赠外宾。《新华日报·新华论坛》、香港《文汇报》、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等曾作介绍,出版有《袁峰国画作品精选》《名家工笔虎精选集》等。

渭南日报总编辑

王延平1988年生,大学缀学至今,代表作《天使遇到王子》。被誉为“用思想走路的爬虫”的王延平,没有太多的著作问世,没有太高的知名度,没有参加“新概念”,他是一个实在的文学人,完全按照50年代作家的程序,默默地写作。王延平作为80后作家,如“爬虫”般时刻洞察社会上各类信息,以一个用思想走路的“爬虫”姿态,完美诠释了作家这个称号。30岁之前的人生沉沦意味着之后将浮得更高,男人一定要有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王延平的文学创作中充斥着对社会主流人群的批判,让读者擦亮双眼,更能看清社会事件的真相,维护道德防线和世间正义。王延平 1988年生,陕西洛川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先锋作家作品交易推广公司签约作家“中国乡土诗网论坛”“校园诗萃”栏目版主“伊坊缘”网站“诗词摄影”论坛版主作品《未来》在第三届“中原杯”全国文学作品大奖赛中荣获优秀奖。作品《路、就在你的脚下》在“同龄鸟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中荣获优秀奖。作品《 诗人的梦 》、《欲沾欲湿》,荣获全国诗歌大赛 二 等奖.作品《沙漠》编入《中国80诗歌年鉴》(精英版A)。作品《别憎恨那颗心》选入2006年陕西优秀诗人作品选《长安大歌》(太白文艺出版社,之道主编)。小说集《雨水淋湿的恋情》荣获西安先锋作家作品交易推广公司举办的全国作品大赛二等奖。荣获"2005年度校园创作成果奖"2005年12月出席《烈火青春》新闻发布会,先后接受《渭南日报》,《渭南广播电视报》,《渭南广播电视台》采访。出版作品集:诗歌《烈火青春》小说《天使遇到王子》(《爱转角》《雨水淋湿的恋情》)。

[编辑本段]王延平 男,1955年3月生,吉林敦化人。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现任敦化市富临园宾馆副总经理,税务师。主要业绩:经多年潜心专研,反复实践,研制出调压节能减压阀、盆花自动浇水施肥器、家用电动起重机等研究成果。其中家用电动起重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其结构为:搅盘与机壳前端的搅盘轴相铰接,在搅盘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离合器臂、离合器滑动块、吊臂高合器弹簧片、伸缩吊臂轮和固定盘,离合器臂与电磁铁相接,在机壳的后瑞安装有电动机,电动机的前端固定有减速机,减速机的伞形齿轮与搅盘一侧的伞形齿轮相啮合,可做往复运动的吊臂和伸缩吊臂轮及后压臂轮相接,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吊钩和搅盘相接。该起重机体积小重量轻,可随意控制其升降方向和速度,节省人力,使用方便。[编辑本段]王延平 男,1980年4月生人,原籍河北高阳。 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动力系。就读专业:测控仪器与仪表。现任北京某环保上市企业项目经理、调试经理。 主要业绩:组织完成了阳城电厂二期两台600MW燃煤机组脱硫工程的调试、组织完成山西神头四台200MW捷克引进燃煤机组脱硫工程的调试,共参与并完成了18套环保工程机组的调试和运行指导工作。目前从事环保运营维护项目的项目管理工作。 在火力发电厂燃煤机组脱硫DCS集散控制系统以及智能仪器仪表方面潜心研究实践,进行了大量的运行控制参数优化和系统优化工作。

为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举行书画比赛活动,活动之前活动方就会先做好活动方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书画比赛活动方案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活动时间

20XX年7月27日。上午8点---11点。

二、活动地点

1、现场绘画师生在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室内进行。

2、现场书法师生在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楼前公园进行。

三、参赛物件 全县各学校学生,教师。

四、人数要求 每个组别类别的参赛学生数量不得多余3名,教师参赛数量不设上限

五、作品类别 素描***石膏几何形体写生*** 色彩***静物写生*** 中国画***题材不限*** 硬笔书法***楷书***软笔书法***楷书***共五类。

六、作品规格

1、素描、色彩规格为四开素描纸。

2、中国画类规格为四尺宣横裁3折【69cm×46cm】。

3、硬笔书法规格为十六开硬笔书法笺。

4、软笔书法规格为四尺宣横裁三折【69cm×46cm】。

【作品尺寸一定要严格,过大或过小的作品将不予受理】

七、作品要求

1、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书法类内容要贴近主题;绘画类可不扣主题。

2、每幅作品背面左下角要求注明作品名称、学校、班级、姓名、年龄、指导教师。

八、参赛组别

参赛学生分:幼儿组1—8岁;少儿组9—13岁;少年组14—18岁。

参赛教师不分组别。

九、现场书画活动所需用品自带。

十、奖项设定

1、每组别、类别分别设一等奖1名,***加5分***二等奖2名,***加3分***三等奖3名,***加1分***优秀奖5名***不加分******如作品数量小于奖项数目,酌情评比***。

2、教师指导的学生作品被评为一等奖的,该教师可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十一、奖励措施

1、集体奖项:书画大赛设县直小学团体一等奖一名、县直中学团体一等奖一名、乡小团体一等奖一名,其余参与单位视作品数量及作品质量可获得优秀组织奖***根据参赛作品获奖情况评定***。

2、个人奖项:获得团体一等奖的单位及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教师和学生,将统一颁发荣誉证书,“优秀指导教师”统一颁发荣誉证书。

十二、截稿日期 选送作品20XX年6月24日***过期不予受理***。

一.活动背景

20XX年是中国 *** 的90华诞,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100周年。

为隆重纪念中国 *** 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国家数字电视法律服务频道决定开展书画大赛评比和展览交流活动,依托丰富多彩的书画艺术形态,学习宣传中国 *** 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丰功伟绩和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以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的辛亥革命精神,引导和激励社会各界人士坚定信念,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十二五规划添砖加瓦。

二.活动内容

【征集时间】

书画大赛评比自20XX年7月开始,至20XX年9月底前结束。20XX年10月9日颁奖。

【颁奖地点】

书画大赛颁奖开幕仪式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或全国政协礼堂、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

【组委会】

主 任:黄进前***山东临沂恒昌焦化煤业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

常务秘书长:张胜利***中国书画家联盟执行会长***

三、征稿要求

1、提倡作品以诗、词、歌、赋、绘画等形式反映有关辛亥革命、建党方面的内容,歌颂化夏儿女、反帝、反封、反压迫、英勇斗争事情。

2、描军、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等。

3、作品思想内容健康、格调高雅。

4、作品规格最小不低于4尺对开***或见方***,以4尺为宜,无需装裱。

5、在作品背面右下角用铅笔楷书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并附200字以内的艺术简介一份。

6、草书、篆刻请另附译文。

7、所有作品片权归大展组委会***恕不退稿***。

四、征稿范围:

书画爱好者、专业者、学者、及通晚中国书法艺术的国际友人。

五、征稿时间:20XX年9月底。

六、作品评选:

书画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经初评、终评之后,入选作品将集结成书。

【嘉宾】

1、胡钦佩 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政委将军

2、赵承业 *** 二炮某部政委将军

3、 *** *** 二炮副总工程师将军

4、杨占成 *** 政治部主任将军

5、翟宗州 河南省广播电视厅常务副厅长

6、邱秉可 河南省发改委执行局原副局长

7、付建州 河南省收藏家协会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会长、河南省书画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

主办:国家数字电视法律服务频道

中国艺术家联盟

承办:北京大手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海淀区企业支部、中关村诗书画研究院

支援单位: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网路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社会保障报、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大手笔网、国家数字电视法律服务频道《人物》栏目等。

一、活动意义

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文化情趣,践行积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转变作风,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建设美丽渭南,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二、活动主题内容

活动以“美丽渭南 梦想渭南”为主要内容,通过诗、书、画、影的形式,展示渭南山水人文,歌颂渭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钜变,描绘“美丽渭南 梦想渭南”新蓝图,为实现渭南梦、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活动安排

1、时间拟从6月开始,11月结束。凡热爱诗书画影的党员领导干部***含离退休干部***均可参加。作品要求内容健康,主题突出,提倡原创,形式不限,数量不限,截稿日期9月底。

2、稿件投递。诗书画影作品投送市文化促进会***市广电中心五楼。邮编:714000;***:[email protected]。***,其中书画作品不需装裱,以竖式为主,便于展示,尺幅不限;摄影作品扩印和电子稿均可,并注释说明。***:8101001、8101029;联络人:路树军、仵现荣、赵慧玲、王宝君、武朝阳。所有参赛作品均需附作者姓名、性别、年龄、单位、职务、通讯地址、***、***。

3、活动结束后形成一本诗歌集,一本书画集,一本摄影集,一次展览会。成果适时在渭南体育馆集中展示,届时邀请省、市名家为获奖者颁奖。

四、活动组织

1、此次活动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人社局、市文广局、市文化促进会组织参与实施。市文化促进会具体主办。渭南市老干局、渭南日报社、市文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文物旅游局、渭南电视台、渭南市作家协会、渭南市书法家协会、渭南市美术家协会、渭南市摄影家协会、渭南市诗词学会、渭南市老年大学协办。

2、成立活动组委会,组委会由下列人员组成。

主 任:雷超武 市委副书记

郭勇格 市委、宣传部部长

王爱民 市委、组织部部长

林化增 原市委、军分割槽政委、市文促会会长

副主任:陈学敏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老干局局长

李占春 市直机关工委书记

陈永久 渭南日报社长、总编

郑俊海 市文联主席

华惠民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局局长

史优胜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

田继东 市民政局局长

李东平 市文物旅游局局长

张养民 市财政局副局长

唐雷鸣 市文广局副局长、渭南电视台台长

侯普民 市文广局调研员、市文促会常务副会长

郭安英 原军分割槽副司令员、市文促会副会长

吴长民 原渭南军分割槽司令员,市文促会秘书长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渭南市文化促进会,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评审、编辑、宣传、会展等工作。

办公室主任:

副 主 任:

3、由xxx等集中展示宣传推介。

4、成立诗书画影相关专家组成的初、终评审委员会,负责作品评审工作。本次活动拟设特别奖5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80名,组织奖、优秀奖若干名。

五、几点要求

1、提高认识。开展“美丽渭南 梦想渭南”诗书画影活动,是一项提高党员干部文化素养的实事,是改进机关作风,焕发干部精神风貌的大事,也是热爱渭南、热爱家乡教育活动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

2、精心组织。要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活动,并通过此项活动,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陶冶精神情操,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渭南日报1创刊于1949年冬,开始时出版《渭南通讯》,1951年2月正式出版《渭南报》,1952年11月报社撤消,报纸停刊。1962年元月,《渭南报》第一次复刊。1963年3月,省委决定撤消关中三个地区性报纸,《渭南报》再次停刊。1984年10月,经中省主管部门批准,《渭南报》再次复刊,更名为《渭南日报》,系中共渭南市委机关报。2012年初渭南市联通公司拒订《渭南日报》党报党刊,引发争议。

解放日报总编辑周瑞金

一大批桥梁楼房交通海空设计师

邓小平。毫无疑问,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领头人,当时邓小平经过了一帆风风雨雨起起落落终于回到了党中央权力核心,深深体会到了当时国家体制的种种弊端,和一些有相同体悟的人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思想。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改革八贤等)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人民日报的评论员肯定都是请的一些专家学者呀,在相关领域都比较有名的人来座评论员的。

国内各大网站近日纷纷转载南方周末一篇名为《求是杂志如何刊发领导人的文章》的文章,其中“1991年,署名‘皇甫平’的文章引发热议时,求是杂志公开批评过皇甫平,但很快就意识到批评错了”一处引发关注。皇甫平是谁?这些评论员名字的背后又有哪些含义?皇甫平是谁?“皇甫平”首次亮相,是1991年在上海解放日报头版发表名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的评论文章。这篇评论与随后发表的几篇一起构成了名震一时的“皇甫平系列评论”,文章一扫当时舆论对改革开放欲言又止的沉闷气氛,激情地歌唱和鼓动改革。当时,“皇甫平系列评论”在“东欧剧变”等历史背景下曾连遭“大批判”,直至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这场批判才最终转向。公开报道显示,皇甫平并非某一个人,而是一个在上海支持改革开放的写作组织。1991年,时任上海解放日报党委书记的周瑞金,与当时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施芝鸿和解放日报评论部的凌河一道,根据邓小平的谈话精神,以“皇甫平”为笔名,围绕改革开放话题在解放日报头版发表系列文章。周瑞金介绍,许多论者把“皇甫平”解释为“黄浦江评论”的谐声,这并不错,但又不止于此。“皇”字,按照他家乡闽南话的念法,与“奉”字谐音。这个“甫”,不念“浦”,而读“辅”。周瑞金说,选这个甫就是取辅佐的意思。奉人民之命,辅佐邓小平,这就是“皇甫平”的深层涵义。任仲平是谁?相比解放日报这一地方性党报,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评论员任仲平“知名度”要更高一些。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第一次以“任仲平”为名刊发评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4600字)。之后,任仲平每一次出现都会引发海内外媒体的关注,并多次获得中央领导表扬。今年4月14日,暌违近半年的任仲平再次发声,评论文章标题为《标注现代化的新高度——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次露面,是任仲平在十八大后首次论述“深化改革”,上次动用如此“高规格”笔名还是2013年10月14日的《守护人民政党的生命线》。纵观这些文章发表的时间及其背景后不难发现,“任仲平”与“皇甫平”一样,亦是为改革而生。加之人民日报代表的又是党的声音,所以其评论具有极强的权威性,也逐渐成为海内外解读中国政治的风向标。“任仲平”的诞生亦与周瑞金有关系。1993年,周瑞金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不久,领导希望他写一点“皇甫平”那样的文章。在此时代背景之下,“任仲平”出世了。而任仲平亦非某一个人,而是一个评论团队。“任仲平”开始叫“任仲文”,后修改为“任仲平”,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神秘名字有何深意?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使用的署名还有“仲祖文”(“中共中央组织部文章”谐音)、“钟轩理”(“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谐音)、“卫民康”(“卫生部”谐音)、“何振华”(“如何振兴中华”谐音)、“郑青原”等。人民日报“任仲平”评论,多用于分析重大改革等问题,署名“何振华”评论,多用于涉藏涉外评论,“仲祖文”评论一般用来阐述党建工作,其他以部委谐音命名的则分别用来阐述相关领域工作。至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后出现的“郑青原”,人民网、新华网转载媒体报道认为:郑青原是比“仲祖文”和“任仲平”更高级别的化名或谐音,关注者们认为“郑青原”三个字从语音联想,有“正本清源”之意。此外,人民日报还有海外版的“望海楼”和国际部专用的“国纪平”,以及文艺部侧重对创作思想进行引导的“仲言”等署名评论出现。事实上,像“任仲平”这样代表报社立场的社评或评论用小组笔名在国内媒体中并不鲜见,甚至在世界各国代表报社观点的社评都有集体讨论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的评论在经济等领域,发挥了重要影响力。最近几年,虽然媒体的丰富和网络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多元化,但人民日报的声音依然受到特别关注。

南方日报历任总编辑

杨兴锋,男,汉族,1952年4月生,海南海口人,1978年1月入党,1968年11月参加工作,暨南大学新闻系新闻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编辑。1982年起历任南方日报社记者、科技部副主任、海南记者站站长、政科文部副主任、社会生活部副主任、要闻部副主任、要闻部主任。1992年7月至2005年6月历任南方日报社编委、副总编辑、总编辑。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理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编辑委员会总编辑,南方日报社总编辑,社委委员。2006年11月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至2013年3月)、党委书记,南方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主任(至2013年3月) 。2006年10月,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本届中国记协副主席。 2013年4月9日,杨剑锋被免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主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

南方日报珠海记者站历任站长是蔡东青、李云辉、徐叶琴、吴志远、杨兴锋、吴创之、张育彪。

南方日报总编辑黄常开。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机关报。 1949年10月23日创刊于广州,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的旗舰媒体。广东报业市场第一份以高端读者为对象的权威政经大报、主流严肃大报。

范以锦。他是中国报业最杰出的传媒领袖,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中坚力量。在“南方号”航母上他指挥若定,带领南方报业集团走出一条多品牌战略、“龙生龙,凤生凤”的滚动发展模式的道路。 范以锦的办公室位于集团大楼五楼的角落里,据说这里的大门永远向集团员工敞开着,谁有什么想法、意见或烦恼,都可以径直闯进社长办公室找范以锦聊聊,范以锦会耐心地扮演听众角色。 范以锦原任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从1998年成立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以来,全集团的广告营业额每年以两个亿的速度递增。2001年年底他就任社长时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南方日报》、《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三张报纸年广告收入过亿,当时《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才一年。2002年底,《21世纪经济报道》由周报扩展为一周两期,不但改变了中国商业报纸的竞争规则,也带来了收入上的明显增长。 范以锦认为当报纸具备了核心竞争力以后还得有所储备才可以成事,因此集团必须致力于打造强化持久的竞争优势。在他的率领下,《南方日报》发行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省级党委机关报之冠、《南方周末》成为数百万知识分子的读本、《南方都市报》作为都市报群之翘楚已受集团委派开拓北京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广告营业额超过亿元大关,南方农村报、《城市画报》等子报子刊也是雄踞一方,为人称道,如此恢弘的气势使得“南方”二字万众瞩目。虽然其手下的一批名将已经在市场化程度日高的中国报业市场里声名卓著,但社会上却很少有人在意谁给了他们驰骋的天地,很少有人明白范以锦手上的“南方”帅印有多沉重。 作为南方报业的掌舵人,范以锦是南方报业“报系理念”、“多品牌战略”、“跨区域经营战略”、“人才战略”等一系列拓展战略的设计者和推动者。如今我们放眼中国,还没有哪家报业集团能叫响“报系”这样的新鲜词汇。“报系”的称谓,是范以锦提出来的,作为“南方号”航母上范以锦指挥若定,整个集团运作有序。范以锦作为领导者的角色定位已然非常明晰:刚柔相济,宽容与引导。这正是一种统帅风范。

南方日报社总编辑黄常开

一周。根据查询南京日报人事部官方网站可知,南方日报第一次面试隔一周会通知第二次面试,南方日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机关报。1949年10月23日创刊于广州,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的旗舰媒体。广东报业市场第一份以高端读者为对象的权威政经大报、主流严肃大报。现任社长崔朝阳、总编辑黄常开。

今天(11月13日)上午,“广东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组委会宣布正式启动2009年度评选活动。2009年度“广东十大新闻人物”评选将增强候选人推荐、评选过程中的公开度和群众参与性,通过组委会官方网站实时向社会公布评选活动进展情况,公众可通过官方网站下载推荐表格进行推荐和自荐。广东电视网也将及时报道评比相关信息,并将网络直播2009年度“广东十大新闻人物”颁奖典礼。新华社广东分社、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在成功主办四届“广东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后,目前积极开展本年度评选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黄常开,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广东电台副台长谭天玄,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广东电视台副台长徐惠如,新华社广东分社社长助理、常务副总经理张肄文出席启动仪式,并向媒体介绍本次评比活动相关情况。 2009年,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形势下,广东省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群众继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代表人物,他们的事迹被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为新时代广东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进步新的典型。此项活动的宗旨正是要通过社会各界推荐、评委会考察、广大公众投票,评选出2009年度集中体现广东时代精神特征、在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等方面作出贡献的新闻人物。 2009年度“广东十大新闻人物”评选仍把新闻性放在评选条件的首位,要求候选人的个人事迹既体现当年新闻性强的特点,又能反映广东文化、经济、体育、科技等领域建设的发展和成就。另外,对人物进行以下方面考察:显著性——做出突出贡献,并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导向性——其经历感人,事迹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符合;典型性——能反映该年度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发展轨迹。 2009年度“广东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于2009年11月13日正式启动,并向社会征集参评候选人。组委会将根据评选标准对被提名人物进行筛选,确定初选范围;12月中旬邀请新闻媒体、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代表组成评委会,对入围候选人进行初评,选出20名参加终评的候选人,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展示候选人的事迹。民众可通过组委会官方网站、短信等投票方式参与评选。最终决选将综合评委会意见、大众网上投票、短信投票决定,并以颁奖晚会的形式于2010年1月底正式公布。2009年度“广东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于2009年11月13日正式启动,并向社会征集参评候选人。所有推荐材料(个人事迹简介、照片)请12月15日前统一发往组委会邮箱:。组委会联系电话:。

1、我觉得首先就是广东甲流肆虐,最多人关注了.2、广东用户透支90万手机费 以盗窃罪判无期3、创业板在深圳证交所开市4、武广高铁12月26日运营5、港珠澳大桥开工6、深化体制改革,深圳顺德等地试行“大部制” 7、番禺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引发垃圾处理大讨论8、广州亚运工程扰民。9、粤剧申遗成功,成为广东首个世界级“非遗”10、广东经济保“8”破“9”为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传媒职业经理人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被定义为一般意义上的媒介管理者,也可以称为媒介经理人,其内涵指媒介组织中专业化、职业化的经理阶层,是组织中包括占据着上至总经理,中至各部门主管,下至行政、经营部门的业务骨干等特定职位,以及其他承担贡献部分高水准专业人员在内的所有成员。 从传媒职业经理人的角度来说,谭军波、何力、李善友无疑是三个符号。 谭的八年始终在报界辗转“流浪”,日前终究尘埃落定,回归体制之内;何则在报纸、电视、新媒体及期刊之间均有涉猎,算是在传媒业中的“杂家”;而李善友算是新媒体的忠实粉丝,从搜狐功成身退之后,自己创办了“酷6网”…… 三个人,三个符号,三种经历…… 即使是从事不同形态的媒体工作,三个人的过程同样显出巨大的差别,其共性的背后同样折射出目前我国传统媒体、混合媒体与新媒体三者不同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三个人,更真实的目的,其实就是关注其所在的媒体形态背后的体制与机制。我们试图找出媒体发展的脉络与现时代下传媒职业经理人的生存法则,所以,本期,我们开始学会讲故事,三个人的故事。 当我们同三位故事的主人公的命运一起跌宕起伏时,他们每一次经历发生的背景也许会让我们收获更多…… 谭军波:尘埃落定 谭军波的八年轨迹 2001年3月~2004年6月任《京华时报》副总经理; 2004年6月~2005年10月任《重庆商报》副总裁; 2005年10月~2006年6月任《上海证券报》副总编; 2006年6月~2007年1月任《广东工报》社长; 2007年1月~2007年10月任《三湘都市报》副总编辑; 2008年1月至今任东莞日报社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 2008年5月31日,由东莞日报社承办的中国地市报发展高峰论坛在东莞举行。然而让许多业内人士没想到的是,这次高规格论坛背后的实际操盘手,就是曾在中国报业显赫一时的职业发行人——谭军波。 2008年1月28日,中共东莞市委组织部正式下发《关于谭军波等同志任职的通知》,谭军波被正式任命为东莞日报社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至此,在经历了八年的游侠生活后,浪迹传媒江湖的谭军波终究又回到了体制之内。 “感觉自己特别像宋江,原先在体制内,后来走八年江湖,最后又被招安了。”在《东莞日报》的就职演说中,谭军波这样介绍了自己。 ·出道京华· 2001年3月2日,谭军波从南方日报社人事处办公室走出来,手里拿着盖了9个章的辞职信,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有一些轻松也有一些茫然。再过7天就将进京创办《京华时报》,前方的路到底顺不顺,未来的命运如何?心里确实没底。 去《京华时报》,源于吴海民社长偶然的一次召唤。谭军波与他并不熟。只是在1994年1995年间,谭与吴有过一面之交。 当时,谭军波在南方日报社的南方报刊发行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同时兼任《南方都市报》副总编。由于《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自办发行的创业期已过,用谭的话说,当时工作上处于最郁闷的时候,公司进入一种按部就班的状态。日子虽然轻松舒服,但不是谭军波想要的生活。谭曾经主动提出去创办一份新报纸,但由于报社高层没有统一意见。谭心情不爽,度日如年。此时,来自北京的风一吹,自然心旌摇曳,随风而去。当然,谭军波到北京实地考察后,认定当时其市场竞争程度、办报水平、营销管理都比广州落后5年以上。而且,他自认为北京传媒人普遍自我感觉良好,这才使谭军波及他的几个铁杆粉丝信心爆棚,敢于北伐。 事实证明。《京华时报》确如谭军波所愿旗开得胜,并一路狂突进。 然而事后回想,谭军波认为《京华时报》的成功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创刊初期,因为有业外资金进入的报纸鲜有成功的案例,而且由于观念、体制和人的问题,使合作双方总是貌合神离,矛盾不断,大部分与企业合作的媒体境况不佳。因此当初业内外人士并不太看好《京华时报》的发展。 2001年前后的确是中国传媒最热闹的时代,甚至有人认为那时是中国传媒市场化步伐最激进的岁月,“媒体是最后的暴利行业”的论断甚嚣尘上、业外资金纷纷向媒体靠拢的年代。如北大文化曾涉足《京华时报》、《中国青年报》、《山西青年报》、《青年报》,上海复星集团曾涉足《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环球报道》、《现代快报》、《现代金报》、《武汉晨报》等等,白马集团曾涉足《南方体育》、《体育参考》等,南京斯威特曾涉足《东方新报》、《南京晨报》等,广厦集团涉足《青年时报》,华w控股集团涉足《证券时报》、《江南时报》,阳光传媒涉足《财经时报》,重庆私营企业老板尹明善参与投资了《广西商报》、《天津青年报》、《重庆青年报》,福建业外资本参与了《东南快报》、《生活新报》的发展等。正是一批具有业外资金背景的媒体,强化市场化的运作,以高薪为诱饵,吸引一批在体制内工作的不甘寂寞的报人开始跳槽,成为职业传媒人。当年,《华西都市报》以席文举及其弟子柳祖源、向先跃、彭忠、张永才为代表的一批报人与《华商报》、《成都商报》整体向外扩张的西部力量很活跃;而在广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所属子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职业报人代表;在北京,则出现了以崔恩卿、何力、许知远为代表的首都力量。粤派报人多在北京、上海这些中心城市打拼,如《京华时报》、《新京报》、《第一财经日报》、《体育报》等;而西部的职业报人多出现在一些省会城市,如《潇湘晨报》(长沙)、《东南快报》(福州)、《生活新报》(昆明)、《重庆时报》(重庆)、《辽宁经济日报》、《华商晨报》(沈阳)、《文化报》(长春)等等;首都职业报人则基本只在家门口的活动,成功案例少。因此,客观地来说,前者影响更大。谭军波算是其中的先行者。甚至某种意义上说,谭军波算是南派职业报人的一个符号。 由于有时代的催生,《京华时报》的成功看上去是偶然,实则是必然。而谭军波“下海”后的第一个基点《京华时报》的发展为谭提供了非常好的施展平台,谭在该报的创业期,同样竭尽心力,全力以赴。两年多的时间,谭军波造就了《京华时报》的发行神话,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京华时报》发行模式。再后来平台开始造就与反哺,谭军波随之也在业界声名鹊起。 而事实的发展往往是跌宕起伏,充满着变数。在谭看来,《京华时报》由于发展太快,成功病开始显现。整个团队氛围开始让谭军波不太适应。谭军波感到当时的新任领导对自己并没有足够的信任,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不愿意在缺乏信任的环境里生存。自然,就开始盟生退意。当时,有几家报社找上门。如秦朔请谭军波去《第一财经日报》,谭军波到上海甚至谈好了价码;又如北京筹备创刊的《竞报》也找谭军波,等等。最终,谭还是选择了重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