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河西学院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2024-07-02 23:35:53

河西学院学院学报

直接替上课吧

(一)著作1、《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参加编辑。2、《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参加编辑。3、《教育大词典?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4、《现代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合著,主编(3),撰写3万字。5、《中国女子教育通史》,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独立,万字。1996年获第四届中国西部地区教育图书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6、《新中国教育改革研究》,重庆出版社1996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近6万字。1999年4月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7、《女童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作,主编(3)。2000年6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8、《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9、《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3万字。1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3万字。11、《女童教育实践与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任执行副主编(3),参加撰写5万余字。12、《中国现代文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约5万字。13、《中国女子教育文萃》,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1)。2001年5月获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4、《人的本质?素质?素质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2万字。15、《中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近8万字。16、《女中学生现代素质的探索与培育研究》,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1版。副主编(2),参加撰写2万余字。2003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7、《中外女童教育简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独著,万字。2002年7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8、《当代中国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回眸与前瞻》,2003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参加撰写2万字。19、《外国女子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独著,万字。2005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同年获得第四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称号。2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5万字。21、《杨贤江年谱长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第1版。合作撰写(1),撰著12万字。该书收入潘懋元、华长慧、宋恩荣主编,喻立森执行主编的《纪念杨贤江诞辰110周年丛书》。22、《戴续威教育论著选》,2005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合作编撰(1),全书21万字。(二)论文◆1986年1、《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体系问题》,熊明安、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1986年第1、2合期◆1989年2、《试论教育与文化变迁的关系》,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5期。第59—65页。◆1991年3、《浅谈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6期,第25—30页。◆1996年4、《浅谈<福翁百话>的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第118—124页。5、《浅谈雷培鸿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载广西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会编《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三)》,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1997年6、《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第82—88页。7、《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第89—91页。8、《加强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女童教育发展——川北地区农村女童入学及辍学问题的研究》,川北女童教育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1—55页。9、《发展女童教育 提高民族素质——大巴山、米仓山地带女童教育研究》,冉元辉、汤泽生、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6—59页。◆1998年10、《对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报告》,《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56—59页。11、《对川北某重点师范学校女生素质的调查》,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84—90页◆1999年12、《试论中日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点及其成因》,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第23—29页。13、《近代广西壮族师范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署名“杜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第56—61页14、《试论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15、《试论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16、主持承担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现状及其改革研究”1999年3月获“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00年17、《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25—26页。◆2001年18、《我国西部边远地区女童失学原因调查与对策》,洪显利、刘电芝、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2003年19、《贫困山区中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刘伟斌、杜学元、黄魁耀,《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20、《老年女性教育问题研究——四川省南充市老年大学的调查分析》,范琐哲、杜学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21、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enlightenment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u Xueyuan,Contemporary Education (HK),2003(16).22、《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杜学元、贾贵州,载叶上雄主编《教育强省——科教兴川的必由之路》,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2004年23、《民国之前女子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审视: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比较》,杜学元,《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3期。第36—39页。24、《浅谈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成因》,杜学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99—102页。25、《论小城镇女童教育生活世界的建构》,吴立保、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4年第 12期第66—69页。26、《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第4期,90—93页。27、《高校教师聘任制管窥》,孙刚成、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0月(中),第75—77页。28、《简论网络教育与教育机会平等》,何岸、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1月(下),第7—8页。29、《高校专业设置雷同问题浅析》,何岸、杜学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第93—97页。30、《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刘伟斌、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146—148页。31、《张澜教育思想评析》,杜学元、龚波,《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35—39页。32、《新中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曾庆红、杜学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154—156页。33、《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卢长娥、杜学元,《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第4期。34、《略谈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刘伟斌、杜学元,《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4年第3期,第5—6页。35、《略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王勇、杜学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10—15页。36、《卢作孚的职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王小红、杜学元,载刘重来主编《卢作孚社会改革实践与中国现代化研究》,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第1版。◆2005年37、《我国小城镇女童教育学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杜学元、沈堰奇,《西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第74—78、89页。38、《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39、《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张晓琳、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99—101页。40、《论我国助学贷款的改革与发展展望》,曾庆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103—105页。41、《建立在生活平台上的德育模式》,郑利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116—118页。42、《从人的主体性谈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方式》,吴薇、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125—127页。43、《斯坦福大学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启示》,王勇、杜学元,《教育与现代化》2005年第1期。第24—26页。44、《教育劳动及其生产性投资》,郑海波、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4期。第29—32页。45、《浅谈在外国教育史学科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范琐哲、杜学元、肖韵,《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60页。46、《中学生学习压力源的社会学分析及其对策研究》,合作(2),《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6期。第53—56页。47、《外国教育史教学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杜学元、范琐哲,载杨孔炽主编、黄仁贤副主编《百年跨越——教育史学科的中国历程》,鹭江出版社2005年第1版。48、《异曲同工——庄子与卢梭人文教育思想的契合》,孙刚成、杜学元,《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78—79页。49、《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延安大学学报》(社科)2005年第5期。第118—121页。50、《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代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某县为例》,张军、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 2005年第12期。第137—138页。51、《小城镇初中女童的同伴同伴交往观探析》,刘青秀、贾云鹏、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12期。第50—53页。52、《美日两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比较研究》,杜学元、杜永红,《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75—77页5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低教育探究》,严敏、杜学元、金珺,《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95—96页。54、《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蔡文君、杜学元,《贵州民族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5年第6期。第197—202页。55、《欧阳修教育思想探微》,陈元、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2005年第4期,第89—92页。◆2006年56、《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教师职业声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王新兵、杜学元,《教师教育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6年第1期,第66—70页。57、《试论新世纪的教育发展观》,王新兵、杜学元,《教育探索》2006年第1期,第48—50页。58、《教育价值的回归——从功利到人格完善》,张忻、杜学元,《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134—137页。59、《试论我国观念文化变迁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吴薇、杜学元,《教育现代化》2006年第1期。第30—31页。60、《浅谈民俗对女童教育的影响》,杜学元、吴立保,《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2期。第29—32页61、《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2期(上)。第120—121页。62、《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入学机会不均等》,杜永红、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127—132页。63、《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初探》,严敏、杜学元,《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4期,第155—156页。64、《荀子和亚里斯多德音乐教育观之比较》,张忻、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18—120页。65、《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21—123页。66、《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反思当前教育的功利追求》,郑海波、杜学元,《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第114—118页。67、《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刘继强、杜学元,《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112—114页。68、《试论农村中学债务问题》,周兰英、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下),第14—15页。69、《中国男女分校与同校之争的历程、主要分歧及启示》,杜学元,《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85—90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期,第46—52页。70、《曾国藩教育思想探析》,杜学元、王新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39—42页。71、《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启示》,张丽、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46—49页。72、《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周兰英、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57—60页。73、《试论我国学校应加强学生的个性教育》,曹兆文、杜学元、苏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27—30页。74、《凸现教师魅力型权威,构建和谐教育》,杜学元、张忻,《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2页。75、《论胡宏的教育哲学思想》,陈小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6期,第51—53页。76、《行政导向下的我国大学学术权力》,陈小明、杜学元,《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154—156页。77、《论大学校训》,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134 —136页;《高等教育研究》(西华大学),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2006年第2期,第16—19页。78、《论高收费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市场化运作》,赵秋、杜学元,《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7期,第55—57页。79、《高等教育收费制实施中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李敏敏、杜学元、赵秋、李江淘,《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年第6期,第6—7页。80、《对现行高校生师比要求一致性的质疑》,易莉、杜学元,《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第70—72页。81、《徐特立教师论及其当代价值》,周兰英、杜学元,《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第164—167页。82、《唐君毅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杜学元、张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13—15页。83、《试论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周兰英、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68—71页。84、《浅谈我国高校应建立学术休假制度》,高建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30—33页。85、《经济转型时期确定教师合理报酬初探》,刘飞燕、杜学元、徐安兴,《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上),第93—94页。

1. 响应曲面法优化黄参酸奶生产工艺.食品科学(CSCD核心库期刊),2011,32(12):39-44(第一作者)2. 荷叶离褶伞菌丝体深层发酵及胞内外多糖含量的变化.中国酿造(CSCD核心库期刊),2011,230(5):56-59(第一作者)3. 荷叶离褶伞子实体、菌丝体及发酵液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伤.菌物学报(CSCD核心库期刊),2010,29(4):603-607(第三作者)4. 葡萄表面所得酵母的筛选及其鉴定.食品工业科技(CSCD核心库期刊),2010,31(6):182-184(第二作者)5. 人参果酸奶制作工艺的研究.中国酿造(CSCD核心库期刊),2009,212(11):167-169(第一作者)6.肉苁蓉多糖提取工艺及抑菌作用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CSCD核心库期刊),2009,37(32):15855-15856,15878(第一作者)7.极大螺旋藻酸奶加工工艺的研究.中国酿造(CSCD核心库期刊),2009,213(12):155-158(第一作者)8.荷叶离褶伞子实体发酵液营养成分分析.食品科学(CSCD核心库期刊),2009,31(6):155-157(第三作者)9.酿酒酵母菌的紫外诱变及其突变株的性能测定.中国酿造(CSCD核心库期刊),2009,211(10):66-68(第二作者)10.荷叶离褶伞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中国食品工业,2009,(12):51-53(第一作者)11.曼陀罗种子生物碱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甘肃农业,2009,(5):90--92(第一作者)12.”Ni2+“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作物杂志(CSCD核心库期刊),2008,(1):37-40(第一作者)13.黄花蒿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研究,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3):45-48(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4.镉胁迫对红果龙葵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2):(第三作者)15.”Cd2+“对龙葵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河西学院学报,2007,(5):48-50(第一作者)16.工业废水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CSCD核心库期刊),2006,24(4):76-80(第三作者)

河西学院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是兰州至乌鲁木齐近2000公里范围内唯一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         河西学院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甘肃省立张掖师范学校, 1959年改办为张掖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院系调整时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成立张掖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并入张掖农业学校(与张掖师范学校同年成立)和张掖职业中专; 200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河西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和甘肃省政府批准将张掖医专、张掖市人民医院并入河西学院,拓展了医学教育。建校70多年,学校先后为教育、农业、卫生三大民生事业输送各类毕业生10万多人,其中涌现出了以中科院院士、国际催化理事会主席李灿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李灿院士担任学校名誉院长、兼职教授);他们在基础教育、农业生产、医疗卫生及各条战线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河西学院发扬“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加强地方大学文化建设,形成了“明德尚美、求真笃行”的校训、“文理兼修、德才并重”的校风、“务实创新、学以致用”的学风。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治校理念,坚持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使命”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做河西文章、出特色成果、争同类一流”的办学发展目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内涵发展,已初步建成河西及周边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基地、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被誉为“丝路名校”。         学校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历史传统与学科专业优势,立足于河西经济发展和自然人文资源,坚持固本拓新,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0139人,设有16个二级学院,46个本科专业和9个专科专业,涉及文、理、农、医、管理、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已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种子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工作站1个(微藻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小学教育、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学前教育),省级重点学科3个(历史文献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有省级精品课18门,校级精品课74门。         学校实施“祁连学者”工程,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2438人,其中专任教师1289人,有教授(含主任医师)121人,副教授(含副主任医师)410人;硕士681人,博士53人。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结构合理、方向稳定、优势突出的学术团队;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专家6人,省级优秀专家1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甘肃省“333”“555”创新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9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13名教授被聘为复旦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兼职硕士生导师,聘请中科院院士李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等78名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现设有14个研究院(所、中心),已建成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甘肃省食用菌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中心、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省重点实验室、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甘肃省河西史地与文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会等教学科研平台。学校先后被省委组织部确立为甘肃省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被省农牧厅确立为甘肃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全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甘肃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和乡村医生培训基地。近5年,先后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7项,教育部、甘肃省科技计划、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55项,地厅级科研课题92项;出版著作和教材48部,发表论文1164篇,其中发表在SCI、SCIE来源期刊上的论文64篇,有54项成果获甘肃省、省教育厅和张掖市科技进步奖、社科成果奖。         学校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基础建设,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3项成果获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突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生在全国、全省学科技能竞赛中屡屡获奖,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内涵发展,注重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英国、法国、韩国、新西兰等国外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被教育部列为复旦大学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开展了实质性交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并与兰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选派教师进修提高,选拔优秀学生到以上高校学习深造。         学校坚持支教援疆,向西发展,自2009年以来,已派出12批5000多名师范生到新疆进行为期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有力地支援了新疆基础教育,学校支教工作两次被新疆自治区教育厅表彰;学校鼓励毕业生到新疆就业,建立就业创业基地,拓展就业渠道,近三年有1000多人到新疆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        学校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校园布局合理,景色优美,湖光天色交相辉映,人文自然相得益彰,被誉为甘肃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学校有土地4000多亩,校舍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亿元,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19万册,电子图书110万册;校园网功能先进,运行高效;附属医院床位1300多张,年接诊人数达80万人次。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河西学院学报》。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甘肃省文明单位、甘肃省诚信单位建设示范点等。         未来几年,学校将扎根张掖,服务河西,借东之势,向西发展,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基础牢、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不断深化“转型、提升、发展”战略;着力推进教育教学、学科专业、队伍建设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水平与服务社会能力;着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河西学院升级版,力争早日建成河西大学。

河西学院学报主编

1.《高师教学改革的出路在于优化教学体制》,《张掖师专学报》,.《高师德育应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张掖师专学报》,.《创建育师环境,培养合格师资》,《张掖师专学报》,。4.《浅析教育能力及其结构》,《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全文复印,)5.改革高师教育学课程应明确的几点认识》,《甘肃高师学报》,.《高等教育心理学》(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7.《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及其培养》,《教育探索》,.《关于深化师专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德育研究专辑),.《教育心理学》(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教师职业角色的获得与促进》,《河西学院学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专科层次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河西学院学报》,。1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中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理念》,《文教资料》,.《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甘肃高师学报》,.《学习理论的发展及其对教学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新课程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对策》,《河西学院学报》,.《高师院校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河西学院学报》,.《论学习自主性思想及其对教育的启示》,《教育与职业》,.

(一)著作1、《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参加编辑。2、《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参加编辑。3、《教育大词典?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4、《现代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合著,主编(3),撰写3万字。5、《中国女子教育通史》,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独立,万字。1996年获第四届中国西部地区教育图书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6、《新中国教育改革研究》,重庆出版社1996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近6万字。1999年4月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7、《女童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作,主编(3)。2000年6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8、《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9、《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3万字。1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3万字。11、《女童教育实践与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任执行副主编(3),参加撰写5万余字。12、《中国现代文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约5万字。13、《中国女子教育文萃》,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1)。2001年5月获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4、《人的本质?素质?素质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2万字。15、《中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近8万字。16、《女中学生现代素质的探索与培育研究》,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1版。副主编(2),参加撰写2万余字。2003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7、《中外女童教育简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独著,万字。2002年7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8、《当代中国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回眸与前瞻》,2003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参加撰写2万字。19、《外国女子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独著,万字。2005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同年获得第四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称号。2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5万字。21、《杨贤江年谱长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第1版。合作撰写(1),撰著12万字。该书收入潘懋元、华长慧、宋恩荣主编,喻立森执行主编的《纪念杨贤江诞辰110周年丛书》。22、《戴续威教育论著选》,2005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合作编撰(1),全书21万字。(二)论文◆1986年1、《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体系问题》,熊明安、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1986年第1、2合期◆1989年2、《试论教育与文化变迁的关系》,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5期。第59—65页。◆1991年3、《浅谈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6期,第25—30页。◆1996年4、《浅谈<福翁百话>的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第118—124页。5、《浅谈雷培鸿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载广西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会编《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三)》,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1997年6、《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第82—88页。7、《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第89—91页。8、《加强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女童教育发展——川北地区农村女童入学及辍学问题的研究》,川北女童教育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1—55页。9、《发展女童教育 提高民族素质——大巴山、米仓山地带女童教育研究》,冉元辉、汤泽生、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6—59页。◆1998年10、《对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报告》,《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56—59页。11、《对川北某重点师范学校女生素质的调查》,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84—90页◆1999年12、《试论中日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点及其成因》,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第23—29页。13、《近代广西壮族师范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署名“杜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第56—61页14、《试论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15、《试论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16、主持承担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现状及其改革研究”1999年3月获“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00年17、《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25—26页。◆2001年18、《我国西部边远地区女童失学原因调查与对策》,洪显利、刘电芝、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2003年19、《贫困山区中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刘伟斌、杜学元、黄魁耀,《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20、《老年女性教育问题研究——四川省南充市老年大学的调查分析》,范琐哲、杜学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21、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enlightenment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u Xueyuan,Contemporary Education (HK),2003(16).22、《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杜学元、贾贵州,载叶上雄主编《教育强省——科教兴川的必由之路》,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2004年23、《民国之前女子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审视: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比较》,杜学元,《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3期。第36—39页。24、《浅谈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成因》,杜学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99—102页。25、《论小城镇女童教育生活世界的建构》,吴立保、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4年第 12期第66—69页。26、《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第4期,90—93页。27、《高校教师聘任制管窥》,孙刚成、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0月(中),第75—77页。28、《简论网络教育与教育机会平等》,何岸、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1月(下),第7—8页。29、《高校专业设置雷同问题浅析》,何岸、杜学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第93—97页。30、《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刘伟斌、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146—148页。31、《张澜教育思想评析》,杜学元、龚波,《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35—39页。32、《新中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曾庆红、杜学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154—156页。33、《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卢长娥、杜学元,《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第4期。34、《略谈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刘伟斌、杜学元,《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4年第3期,第5—6页。35、《略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王勇、杜学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10—15页。36、《卢作孚的职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王小红、杜学元,载刘重来主编《卢作孚社会改革实践与中国现代化研究》,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第1版。◆2005年37、《我国小城镇女童教育学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杜学元、沈堰奇,《西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第74—78、89页。38、《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39、《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张晓琳、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99—101页。40、《论我国助学贷款的改革与发展展望》,曾庆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103—105页。41、《建立在生活平台上的德育模式》,郑利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116—118页。42、《从人的主体性谈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方式》,吴薇、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125—127页。43、《斯坦福大学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启示》,王勇、杜学元,《教育与现代化》2005年第1期。第24—26页。44、《教育劳动及其生产性投资》,郑海波、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4期。第29—32页。45、《浅谈在外国教育史学科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范琐哲、杜学元、肖韵,《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60页。46、《中学生学习压力源的社会学分析及其对策研究》,合作(2),《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6期。第53—56页。47、《外国教育史教学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杜学元、范琐哲,载杨孔炽主编、黄仁贤副主编《百年跨越——教育史学科的中国历程》,鹭江出版社2005年第1版。48、《异曲同工——庄子与卢梭人文教育思想的契合》,孙刚成、杜学元,《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78—79页。49、《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延安大学学报》(社科)2005年第5期。第118—121页。50、《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代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某县为例》,张军、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 2005年第12期。第137—138页。51、《小城镇初中女童的同伴同伴交往观探析》,刘青秀、贾云鹏、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12期。第50—53页。52、《美日两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比较研究》,杜学元、杜永红,《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75—77页5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低教育探究》,严敏、杜学元、金珺,《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95—96页。54、《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蔡文君、杜学元,《贵州民族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5年第6期。第197—202页。55、《欧阳修教育思想探微》,陈元、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2005年第4期,第89—92页。◆2006年56、《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教师职业声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王新兵、杜学元,《教师教育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6年第1期,第66—70页。57、《试论新世纪的教育发展观》,王新兵、杜学元,《教育探索》2006年第1期,第48—50页。58、《教育价值的回归——从功利到人格完善》,张忻、杜学元,《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134—137页。59、《试论我国观念文化变迁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吴薇、杜学元,《教育现代化》2006年第1期。第30—31页。60、《浅谈民俗对女童教育的影响》,杜学元、吴立保,《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2期。第29—32页61、《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2期(上)。第120—121页。62、《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入学机会不均等》,杜永红、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127—132页。63、《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初探》,严敏、杜学元,《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4期,第155—156页。64、《荀子和亚里斯多德音乐教育观之比较》,张忻、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18—120页。65、《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21—123页。66、《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反思当前教育的功利追求》,郑海波、杜学元,《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第114—118页。67、《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刘继强、杜学元,《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112—114页。68、《试论农村中学债务问题》,周兰英、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下),第14—15页。69、《中国男女分校与同校之争的历程、主要分歧及启示》,杜学元,《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85—90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期,第46—52页。70、《曾国藩教育思想探析》,杜学元、王新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39—42页。71、《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启示》,张丽、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46—49页。72、《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周兰英、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57—60页。73、《试论我国学校应加强学生的个性教育》,曹兆文、杜学元、苏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27—30页。74、《凸现教师魅力型权威,构建和谐教育》,杜学元、张忻,《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2页。75、《论胡宏的教育哲学思想》,陈小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6期,第51—53页。76、《行政导向下的我国大学学术权力》,陈小明、杜学元,《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154—156页。77、《论大学校训》,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134 —136页;《高等教育研究》(西华大学),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2006年第2期,第16—19页。78、《论高收费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市场化运作》,赵秋、杜学元,《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7期,第55—57页。79、《高等教育收费制实施中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李敏敏、杜学元、赵秋、李江淘,《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年第6期,第6—7页。80、《对现行高校生师比要求一致性的质疑》,易莉、杜学元,《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第70—72页。81、《徐特立教师论及其当代价值》,周兰英、杜学元,《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第164—167页。82、《唐君毅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杜学元、张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13—15页。83、《试论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周兰英、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68—71页。84、《浅谈我国高校应建立学术休假制度》,高建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30—33页。85、《经济转型时期确定教师合理报酬初探》,刘飞燕、杜学元、徐安兴,《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上),第93—94页。

先后在《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电子技术应用》,《电气应用》,《电子技术》,《电讯技术》,《电化教育研究》,《兰州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湘潭大学学报》等专业核心杂志及省级期刊上共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根据我系的实验设备情况主编完成学校立项的实验教材《电子技术实验》,《大学物理实验》两部;编著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电力电子技术基础》一部。先后主持了两门校级重点课程《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获河西学院精品课程;获河西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两次;多次获得教学优秀奖,学术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称号;获甘肃省实验室先进工作者,获第十四届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甘肃省三等奖;主持甘肃省教育厅项目一项,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及甘肃省科委科技公关项目各一项。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现任物理科学和电子技术系主任,河西学院学报编委,中国高师电子学会理事。

河西学院学报邮箱

中国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系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中国地处东亚大陆,位于东经73°-135°,北纬18°-53°之间,地理经度较宽,纬度较窄,横贯中国大陆,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其次,中国大陆西部有青藏高原,东部有海洋,南部有南海,北部有内陆,形成了多种地形,如山脉、平原、河流、湖泊、岛屿等,这些地形结构影响着中国的气候环境。

此外,中国气候的形成还受到气候系统的影响。中国位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上受到太平洋暖流和东亚冷涡的共同影响,使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年降水量大,常年有降水。此外,中国大陆西部高原上的冷空气和东部沿海地区的暖海洋气流的碰撞,也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最后,中国气候的形成还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这些变化也会影响中国气候的形成。

总之,中国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系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地理位置使中国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受到太平洋暖流和东亚冷涡的共同影响,使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年降水量大,常年有降水;地形结构使中国气候形成多样性;气候系统的变化也会影响中国气候的形成。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1)纬度决定了热量带(2)海陆位置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①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甘共苦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②风带性质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寒冷干燥③气团: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各不相同。(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全世界的气候类型好像一共有9种,其中热带4种,亚热带2种,温带3种.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热带草原气候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分布规律: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分布规律: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热带沙漠气候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规律: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原因: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分布规律: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最近本座也要做系统,找来了一点资料。 具体写法: : 参考范文: 浙江ⅩⅩ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文 献 综 述 工资管理资讯 系统设计和实现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 613工作室 指导教师 徐老师 二级学院 资讯学院 专业名称 资讯管理与资讯系统 班 级 04资讯2班 学 号 0404 2008年1月5日 工资管理资讯系统设计和实现 文献综述 摘 要:在当今资讯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工资管理资讯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一些大型企业的工资管理资讯系统的运用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程度,而一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工资管理资讯系统。本文在 阅读一些小型企业的工资管理资讯系统的设计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所写的一篇综述。 关键词:管理资讯系统;企业资讯化;工资管理;设计 1.引言 资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适应资讯科技发展要求的工资管理资讯系统必将成为企业提高工资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有力手段,也是未来企业工资管理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工资管理资讯系统将是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都至关重要。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的方式管理档案资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档案和资料,对于查询、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不少的困难。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电脑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并已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企业的工资资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询方便、可靠性高、储存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和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资讯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管理资讯系统是70年代初“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企业管理资讯系统在其发展的初期,是单一的人-机系统,系统功能简单,效率低,对管理的作用有限。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路和通讯技术的大力发展,企业管理资讯系统进入网路化的发展时期。世界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先进的管理资讯系统体系。他们在数十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资讯系统开发经验,在企业管理方面也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规范。 由于管理资讯系统本身及与其相应的计算机资讯应用技术均非常成熟。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资讯系统,这个系统是全国性的,覆盖了全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国外公司的人事部或劳工部一般均建立了计算机资讯系统,负责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或劳工管理。所以,国外的工资管理资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己非常普及。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资讯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我国的管理资讯系统大发展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相继建立起了“金卡”、“金关”、“金桥”工程,多数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区域网和广域网管理资讯系统。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迈进,无论是基于工业经济的管理资讯系统,还是面向少数专家和管理人员的专家系统(ES)或决策支援系统(SS),其处理物件和服务物件,自身的系统结构,处理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伴随着资讯化的普及和网际网路的快速发展,IT技术更广泛的应用于企业工资管理,如何提高工资部门的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成为企业管理者重点关心的问题。目前,国内工资管理资讯系统的开发技术基本成熟,主要原因在于人事工资管理系统本身具有业务清晰、资料处理规范等许多优点,为其实现计算机资讯化提供了必要的优越条件。加上近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国内各企业的高度重视,工资管理资讯系统在国内基本上已进入了普及应用的阶段。国内近90%以上的应用计算机及开发管理资讯系统的公司和单位均开发并运行了工资管理资讯系统,其他没有和正准备开发计算机应用或开发管理资讯系统的公司和单位,也把工资管理资讯系统作为其应用与开发的首要目标。加上国家劳动主管部门及国内计算机应用开发商的共同努力,国内目前己有多种通用的工资管理资讯系统软体供企业单位选择使用,而且还有多种工资管理资讯系统开发通用工具供企业开发自己的工资管理资讯系统择用。应该说,工资管理资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在国内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期。 3.资讯系统的发展历程 黎红曾在《资讯系统的发展历程》中将资讯系统的发展里程分为三个阶段: 面向事务处理阶段 面向事务处理阶段也就是部门内的资讯整合的阶段。在开始阶段, 资讯系统的目标是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 使员工从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典型例子是独立的会计核算系统。接下来, 资讯系统的目标是在业务处理自动化的基础上, 对业务资料进行事后分析, 向个别的部门提供一些管理和决策的资讯。1996 年, 我国所提出的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财务软体就属于此思想的资讯系统产品。 面向系统阶段 面向系统阶段也是企业内过程整合的阶段, 此时资讯系统的目标是提高资讯处理的实时程度, 为企业提供战术决策的相关资讯。MRPⅡ、ERP 等管理软体属于面向系统阶段的资讯系统产品。 面向决策阶段 面向决策阶段也是企业间的过程整合阶段, 这个阶段的资讯系统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的相关资讯。各种各样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CRM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等都是企业内部资讯系统与外部实体实现整合的途径。 这种划分把资讯系统的发展历程全部都表现出来了,也把各个阶段资讯系统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4.企业资讯化 卫少军和徐钊在《企业资讯化建设及其资讯系统开发模式》一文中提到企业资讯化建设的主要特点和企业资讯化的三个阶段: 现阶段我国企业资讯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1)重视程度差别较大。 (2)行业、区域资讯化建设发展水平不一致。 (3)资讯化建设模式各异,效果不一。 (4)资讯化建设中重复建设严重。 企业资讯化的三个阶段 (1)资讯化的认知阶段 从认知阶段来讲,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不能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资讯化的重要性,不能系统地了解资讯化建设的知识;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了资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他们面对各种各样的装置和软体时却却所适从.这就造成他们很难选择所需要的技术和装置,进而提出一整套对应其业务特点的资讯化解决方案。 (2)资讯化实施阶段 企业资讯化经常存在的情况是,企业从硬体装置的采购、应用软体的开发直到系统的整合建设都要面对不同的厂商;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系统的相容性、稳定性不够;一旦出现问题,供应商之间经常互相推委。这导致很多企业希望利用资讯科技来增加他们的竞争力,但面对资讯化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却无所适从。 (3)后期运营维护阶段 从资讯化系统的维护、运营阶段看,由于企业的业务运营分秒不停,这也就要求企业的资讯系统必须得到长期可靠的运营保证。因此不同的企业根据其自身能力和业务特点,也许需要随时能够接通电话支援,也许需要维修工程师随时到达现场解决问题;但目前国内IT产业的状况还远未达到这样的水平,多数厂商还只能提供如一年上门、三年保修这样的服务。除了对少数大客户外,使用者的个性化维修服务要求尚不能满足。 从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正是由于缺乏针对客户需求的IT方案和服务,才造成了企业资讯化步履维艰。 5.工资管理系统需要具有的特点 对于小型企业,功能上的实用、够用,是企业选择软体产品的重要条件,这里的实用性主要表现为软体的管理方式要符合企业原用的管理习惯。 在我国,大量小型企业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各个行业间,更是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即使是同行业间,其管理方式亦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对于一个可普遍使用的工资管理系统,一方面应即有通用性,更需要有效高的灵活性。如,允许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取舍多种计工薪方式;或根据实际制订薪资条目及条目间的逻辑关系等。 小型企业资讯化人才比较缺乏,对于这些企业,CIO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概念。同时,为节省运营成本,小型企业在用人上往往会采取从紧方式。对于进入小型企业的资讯化产品,容易使用、高效实用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薪资资料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的基础资料。同时,计件工资资料自然关联到企业的产量、成本以及质量等商业机密。所以,对于实行计件(计时)工资混合制的小型企业,其对工资资料的安全性要求,会较一般的企业为高。 小型企业是我国最活跃的经济体,属于成长性群体。其群体中的大量的优秀企业,会迅速成长为中型,甚至大型企业。提供一个高可扩充套件性的工资管理系统,将有利于保障小型企业的资讯化的投入,以及应用上的延续性。 当前不乏优秀的企业资讯化产品,但其高昂的应用代价,使大量的小型企业望而却步。对于这些企业所需的工资管理系统,一方面要求软体系统本身价廉物美,另一方面也要求其相应的硬体投入要相对较低。同时,在应用过程性,尽量降低维护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技术成本以及资金成本等。通过工资资料的有机管理,可以从中挖掘出产品、产量、产品质量以及员工技能水平等资讯。为小型企业建立一套基于Delphi的工资管理系统,符合广大小型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现实需求。 6.相关技术 系统设计中用到的控制元件比较多,也比较复杂,但有些模组如输入模组、报表模组,虽然设计的窗体比较多,但设计思路基本相同,在设计时,将最复杂的窗体设计出来,其它窗体按著此思路进行设计,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Delphi应用平台虽然也有自己的资料管理系统,但它的资料管理能力远远落后于其资料应用能力,往往容易出现数据滞后于应用程式的现象,而SQL SERVER具有很强的资料管理能力,而且跟现有的WINDOW系列作业系统完相容,所以在资料库管理系统选型上选用了SQL SERVER资料库管理系统。如何使Delphi开发的应用软体能够访问SQL SERVER,如何将从SQL SERVER中读取或写入、更新资料,是系统设计的一个难点,可以使用开放式资料库连线(ODBC) ,通过Delphi自带的BDE功能访问ODBC资料来源,但ODBC连线一般是在作业系统的控制面版中进行手动连线的,而且一般使用者也不懂如何建立ODBC连线,所以在系统中必须设计出一个独立的模组供使用者进行ODBC连线,此中涉及到登录档的修改和如何将ODBC连线资讯储存到系统配置档案中的技术,设计时用到了写登录档的OLE命令如: WriteString( ′Database′, ls_database) ; / /资料库 WriteString( ′Descrip tion′, ls_desc) ; / /资料来源描述 WriteString( ′Driver′, ′E: \Windows\SYSTEM \ ′) ; / /驱动程式DLL档案 Writestring( ′LastUser′, ls_login_id) ; WriteString( ′Server′, ls_server_ip) ; / /使用者名称称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Username′, edit4. Text) ;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Password′, edit6. Text) ;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Server′, edit5. Text) ;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Logmode′, s) ;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ODBCmode′, sl) ; 上述是有关设计系统时所需要的一些技术方面的知识。 7.总结 通过以上综述,可以看出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Delphi平台工资管理资讯系统可行的。在实用性方面,通过这个系统公司在计算员工工资方面减少了人力的支出,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同时还为企业的日后查询提供了方便。在技术方面,该系统准备采用Delphi作为资料库前台开发工具,后台资料库采用的是SQL Server 2000。 参考文献 [1] 胡曼、刘广宇:“基于MIS原理的工资管理系统构建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第08期。 [2] 甘容、李明东:“人事工资管理资讯系统——员工工资资讯查询模组的实现”, 《甘肃科技》,2007年第03期。 [3] 徐绪松:《资讯系统原理》,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00-272页。 [4] 朱志强:《管理资讯系统——原理、开发及应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109-194页。 [5] 张剑平:“资讯系统: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浙江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第04期。 [6] 屈成鹰:“谈谈资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厦门科技》,2001年第81期。 [7] 刘宾:“小型企业工资系统资料库的应用”,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02期。 [8] 程燕:“工资管理资讯系统的开发”,《上海电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04期。 [9] 黎红:“资讯系统的发展历程”,《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第03期。 [10] 卫少军、徐钊:“企业资讯化建设及其资讯系统开发模式”,《能源技术与管理》,2004年第01期。 [11] 刘仕莲:“工资管理系统”,《广州造船》,2005年第01期。 [12] 祁昌平:“用Delphi设计人事工资管理系统”,《河西学院学报》,2004年第05期。 [13] Kenh , Jane Price Laud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6-82页。 [14] 何勇、郑文钟:《管理资讯系统的原理方法及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1-79页。 [15] (美)本-甘,(美)萨卡,(美)沃尔特 著,赵立东 译,电子工业出版社,《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技术内幕:T-SQL程式设计》,2007年8月第1版。

JAVA做的 管理系统。。。 可以的。。。拿走。。。

【摘要】 本文以企业管理资讯系统建设中的人事资讯管理子系统的开发为背景,论述了管理资讯系统的概念、结构及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文共分为序言、管理资讯系统综述、开发方法、开发平台和工具、系统规划和分析、系统实现、系统执行及维护、系统评价、程式除错与故障处理、开发总结等六章。本文首先阐述了Visual FoxPro 的基本概念;然后详细说明了以资料库技术为技术背景的"人事管理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实现过程,最后重点介绍了软体的设计与实现详细阐述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技术及其应用。 【关键词】管理资讯系统、人事资讯管理、Visual FoxPro 【 Abstract】 This text regards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subsystem in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s as the background,Have described the concept of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Basic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structure and system development,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for the preamble altogether,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survey , development approach, developing platform , tool and system plan and *** yse , realize , operate and maintain , appraise systematically systematically systematically, procedure debug with trouble dealing with , developing 6 chaptering of summarizing etc。This text has explained the basic conception of Visual Foxpro at first; Then the basic function of "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the personnel " taking technology of the database as technological background of elaboration and course of realizing, introduced the design of the sofare and realized the neork *** ysis of exposition ,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esign systematically in detail especially finally 【keywords】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ersonnel management、Systematic development 下面还有参考的,你下载看看

参考书上有现成的例子! 修改修改,拿来就用! 泡图书馆去吧!

:lw500./SiteMap/ 进去找找看

1 浅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在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科技资讯(科学教研) 2007/19 2 基于Visual C++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福建电脑 2007/07 3 基于B/S结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7/02 4 开发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3 5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科技资讯(科学教研) 2007/17 6 基于校园网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微机发展 2006/02 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 7 基于通用模式的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6/08 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 8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资讯科技 2006/04 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 9 我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台州学院学报 2006/02 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 10 谈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的资料库设计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 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 要全文给我电子邮件,dbmoth#gmail.

可行性分析报告 我们小组的资讯系统开发课程设计题目是:图书管理系统开发。系统开发的总的设计目标是实现图书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实现对图书资料的集中统一的管理。 本系统主要实现对图书馆资讯的管理,主要功能为管理有关读者,书籍,借阅和管理者的资讯等。本系统结构分为读者资讯管理模组,书籍资讯管理模组,借阅资讯管理模组,管理者资讯管理模组。读者资讯管理部分有两方面的功能,可以浏览读者的资讯,可以对读者资讯进行维护。书籍资讯管理可以浏览书籍的资讯,可以对书籍资讯进行维护。借阅资讯管理可以显示当前资料库中书籍借阅情况,可以对借阅资讯进行维护。管理者资讯管理可以显示资料库中管理者的情况,可以对管理者资讯进行维护。可见,本系统并不复杂,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利用关键字对资料库进行查询。 背景 近年来,随着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数量也相应的增加,有关图书的各种资讯量也成倍增加,面对着庞大的资讯量,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会导致图书馆管理上的混乱,人力与物力过多浪费,图书馆管理费用的增加,从而使图书馆的负担过重,影响整个图书馆的运作和控制管理,因此,必须制定一套合理、有效,规范和实用的图书管理系统,对图书资料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另一方面,IT产业和Inter获得了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引起资讯管理的革命,实现了资讯的自动化处理,提高了处理的及时性和正确性。 图书管理工作面对大量的可模组化处理的资讯,是当今资讯革命的一个重要阵地。我们小组开发图书管理资讯系统就是采用现代化的资讯管理方式代替手工管理方式,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效率,作到资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让图书馆更好的为学校,社会服务。 从以前的手工管理的记录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问题: 1.检索速度慢、效率低 因为图书馆的藏书种类多、数量多,将藏书准确地分门别类,快速检索,手工进行非常困难往往是终于查到了书的资讯,馆中没有此书或已被别人借走。图书馆的规模越大,这个问题越突出。 2.借书、还书工作量大 借书、还书频率越大,说明图书馆的作用越大,然而随之而来的大量的借书、 还书登记、实存图书的更新以及借出图书超期、遗失等的处理,其工作量之大,往 往是人工操作所难以胜任的。而且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 3.图书统计工作难、藏书更新不能及时完成。 图书馆的图书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工作的需要及时新增和更新,然而由于藏书数量及图书种类越来越多,加上自然损耗,人为破坏,使图书的统计工作难以及时完成,藏书的更新也就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藏书的知识结构得不到良好地控制。 系统开发的重点与难点 系统出现了一些技术难点大致如下: 1、建立合理的表结构,避免资料冗余 各表通过特定栏位实现不同表的资料连线,避免资料冗余,需要设计简洁高效的表结构。 2、建立相当的系统安全性 登入使用者身份的验证机制的设计、操作页面的许可权保护。 3、建立严密的资料表操作机制 同一表有可能在多个模组中被修改,所以严密的资料表操作机制的建立十分比较困难的,但也是必须的。除了设计时必须有相当程度的考虑,在编制时更应加强程式逻辑的可靠性和程式除错的全面性。 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 此次资讯系统开发是大学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与提高,我们小组可以在主教5楼机房完成系统开发。该机房计算机配置肯定能满足系统开发的要求。我们小组可以选定两三台计算机,建立系统开发环境,主要是安装资料库工具(MS SQL SERVER 2000),应用程式开发工具( VISUL BASIC 或DELPHI),Office程式组以及网路传输工具。 我们小组的部分成员有计算机,配置是Pentium4 ,256M以上记忆体,80G以上硬碟,可连网。小组成员之间可以通过QQ或电话进行即时交流,协调开发工作,解决开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就技术力量来说,我们小组可以完成此次开发工作。开发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有我们预想之中的,也有一些没有我们预想到,但,我们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该学期,我们小组各成员已经学习了SQL SERVER,对网路技术和作业系统也有系统的了解,有些成员熟悉计算机原理,能解决常见的硬体故障和硬体选择。目前,图书管理资讯系统已得到了大量应用,有许多可供参考的成功系统。而且,网上有许多关于VISUL BASIC程式设计的资料和SQL SERVER方面的资料。 从技术角度考虑,此资讯系统开发可行。 2.经济可行性 目标系统开发需求比较低,加上具有成熟的软硬体环境,所以在软硬体的支出上十分有限。而且,目标系统并不是十分的复杂,开发的周期较短,人员经济支出有限。当系统开发完实际执行后,将很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的功能,在为使用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系统的进一步推广创造了条件。这带来的经济回报将远超过支出,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该软体的开发可以给我们对系统的开发有个全面的认识。从经济角度考虑,此资讯系统开发可行。 3. 法律上可行 整个系统由于是自行开发,自行使用,所以系统本身不存在法律上的版权争议。在伺服器软体方面,应该使用正版软体,因为整个系统尽管是开发给内部使用,但它毕竟很多部分还是要依靠Inter的,一旦伺服器连线到Inter上,它的作业系统可能会被Microsoft跟踪,如果不是正版软体,将不得不面临民事诉讼的风险。 结论: 根据以上的可行性研究,我们小组认为开发此系统的条件已经具备,可以开始进行开发。

:.课程设计考勤管理系统原始码

我有一个例项 发你吧!你改程式码就可以了!

(一)发表的主要论文1.《关于做好艺术教育的思考》发表于《甘肃教育》1998年第7-8期;2.《论音乐的审美特征》发表于《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3.《试论素质教育中的高师音乐教育》发表于《兰大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1期;4.《对农村中小学音乐现状的思考》发表于《甘肃教育》2002年第12期;5.《少儿音乐创作应当走民族化的道路》发表于《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6.《创造性思维训练在音乐教学创新中的作用》发表于《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第3期;7.《透视少数民族音乐热》发表于《小演奏家》2003年第7期;8.《对目前少数民族歌曲流行状况的担忧与思考》发表于《小演奏家》2006年第7期;9.《论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发表于《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10.《裕固族婚礼歌曲的艺术特色》发表于《小演奏家》2007年第7期;11.《河西宝卷—我国曲艺艺术瑰宝》发表于《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12.《解析裕固族民歌的实用性》发表于《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13.《解放后裕固族传统文化的现状与问题》发表于《丝绸之路》2010年第4期;14.《谈音乐教学思维创新与应用》发表于《大舞台》2011年第3期。(二)主持科研项目1.主持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河西历史与文化”子项目《裕固族民歌赏析与评述》(2005年);2.主持河西学院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民族音乐、舞蹈课复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5年);3.主持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裕固族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2006年);4.主持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裕固族民歌合理开发的现实意义与实施方案》(2009年)。(三)出版教材、专著1.专辑《张爱民作品专辑—河西走廊,我亲爱的家乡》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发行(版号:ISPC-CN-A05-02-300-O/)(2002年8月);2.专著《裕固族民歌赏析与评述》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版号:ISBN978-7-226-03619-8)(2008年3月)3.专著《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版号:ISBN978-7-226-03922-9)(2010年3月)。(四)发表歌曲作品1.《我最亲爱的祖国》发表于《张掖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2.《河西走廊,我亲爱的家乡》、《归来噢,香港》发表于《张掖报》(1997年);3.《赞红柳》发表于《祁连歌声》(1997年第5期);4.《等待在帐房外》、《裕固草原歌声嘹亮》发表于《甘泉》(1999年第4期);5.《母亲》发表于《甘泉》(2001年第4期);6.《太阳照高原》、《赤子之心》发表于《甘泉》(2002年第4期);7.《天使之歌》发表于《甘泉》(2003年第4期);8.《在这永远年轻的地方》发表于《甘泉》(2004年第4期);9.《体会》、《那年冬季》发表于《张掖广播电视报》(2006年);10.《格桑梅朵》发表于《张掖日报》》(2006年);11.《舞蹈生命》发表于《甘泉》(2006年第4期);《枣乡临泽》收录歌曲《枣乡临泽》、《梦回枣园》、《枣树赞》甘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版号:ISPC-CN-H07-06-0007-O/(2006年7月);14.《河西走廊的人们》发表于《张掖广播电视报》(2007年);15.《等待在帐房外》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山河的旋律》(2006年);

河西学院官网学报

2022年河西学院招生章程已经公布,主要包含学校概况、招生计划、报考条件、录取规则、 收费标准 、奖助学金等信息,以下是详细内容,供大家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 校招 生 工作 的有关规定,为保证学校招生工作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顺利进行,维护学校和考生合法权益,结合学校招生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学校名称:河西学院。学校代码:10740。

第二条 主管部门: 甘肃 省教育厅。

第三条 学校类型: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具有硕士 研究生 、普通本科、专科等多层次学历教育招生资格。

第四条 学历 证书 :本科 毕业生 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毕业 证 书 、普通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证书;专科毕业生颁发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毕业证书。颁发证书学校名称为河西学院。

第五条 学校注册地址: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北环路846号;医学校区地址: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丹霞东路24号。邮政编码:734000。

第六条 工作原则:学校招生工作全面贯彻教育部和甘肃省有关文件精神,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的原则,择优录取。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七条 学校设立招生委员会,负责制定招生章程,研究和制定招生有关政策,确定招生规模和协调有关部门拟定招生计划,讨论决定招生重大事宜。

第八条 学校招生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在招生委员会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普通本、专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九条 学校纪检监察机构对招生工作实施监督。

第十条 学校招生工作接受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三章 招生计划与录取规则

第十一条 招生计划

(一)根据甘肃省教育厅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学校办学实际,科学、合理地编制来源计划。

(二)河西学院招生计划通过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学校通过招生简章、学校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途径进行招生发布。具体招生计划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最终公布的为准。

(三)本科预留计划数不超过学校本科招生计划的1%,用于调节平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投档生源。根据各省份报考生源状况,坚持集体决议、公开透明原则,适当使用。

第十二条 录取规则

(一)河西学院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在省招生委员会及招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实行“学校负责,招生主管部门监督”的录取机制。

(二)在 高考 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最低控制 分数线 的考生中,按照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一般不超过学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计划的105%。

(三)实行 平行志愿 投档省份,学校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按照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对于进档考生,不设置专业级差,专业 志愿 分配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成绩相同时,理科考生依次按数学、理综、语文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文科考生依次按语文、文综、数学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中职生投档成绩相同时,按文化综合素质成绩由高到低排序录取。当考生成绩无法满足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如果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学校根据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直至录满;如果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作退档处理。 内蒙古 自治区按“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原则录取。

实行高考综合改革“3+3”、“3+1+2”模式省份,录取方式按照各省份发布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相关招生录取政策实施。考生须符合专业设定的选考科目要求;某些专业投档线上选考科目生源不足时,我校执行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可调剂录取选考其它科目并服从专业调剂志愿的考生。

(四)学校 体育 、 艺术 类专业文理兼收。录取方式按照甘肃省教育 考试 院下发的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相关政策实施。

(五)助产学、助产(专科)专业限招女生,不建议男生报考。其它专业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第十三条 学校对考生体检的要求依据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第十四条 我校同意并认可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政策性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政策规定。

第十五条 我校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考生,其它专业均不限外语语种。

第十六条 学校面向甘肃省招收少数 民族 预科班,具体政策按照甘肃省招生机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学校面向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招收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具体要求以《河西学院2022年第二学士学位招生简章》为准。

第十八条 各省考生录取批次、规程,依照生源所在省有关规定进行。

第四章 联合培养本科生工作

第十九条 2022年我校继续进行对口支援-联合培养学生的招生,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具体见“河西学院2022年招生来源计划表”(最终计划以甘肃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数据为准)。联合培养学生受招生专业的限制,原则上不允许调整专业。

第二十条 联合培养学生按照“1+2+1”模式(生物科学专业、历史学专业)和“3+1”模式(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行培养。“1+2+1”指学生一年级和四年级在河西学院 学习 ,二、三年级在复旦 大学学习 。“3+1”指学生1-3年级在河西学院学习、4年级由河西学院与复旦大学联合完成相应教学培养任务。联合培养学生由河西学院在按计划招录的学生中根据学生思想政治、专业成绩、交流沟通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核优秀者方可选送复旦大学进行参加联合培养学习。

第二十一条 对符合联合培养毕业条件的学生,其获得的河西学院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上予以注明“与复旦大学联合培养”字样,并加盖复旦大学印章,同时在其学历电子注册中注明联合培养信息。

第二十二条 联合培养本科学生的具体事宜按照《复旦大学和河西学院联合培养本科生管理办法》执行。

第五章 收费标准及其它

第二十三条 我校实行学分制收费,收费严格按照甘肃省发改委文件批准的标准执行(甘发改[2016]1133号),按学分 学费 折算为学年学费收取,其标准为:文科类3800元/生·年、理科类4000元/生·年、工科类4400元/生·年、艺术类6500元/生·年、体育类4000元/生·年、外语类4300元/生·年、医学类4600元/生·年;本科预科生一次性15000元/生;住宿费900元/生·年(不含卧具购置费)。收费标准如有变化,学校将按照省发改委批准的最新标准执行。普通中外合作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专业按照省发改委批准的收费标准执行。

第二十四条 为了鼓励学生勤奋学习、 努力 进取,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建立健全了以“奖、助、贷、勤、补、减”为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设立的奖学金有国家奖学金、国家 励志 奖学金、校长奖学金、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浩廉奖学金、“咏仪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及 考研 奖学金等。资助措施有 新生 绿色通道、国家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等形式。

第二十五条 本章程公布后若有与国家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不一致之处,以国家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为准。学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要求、规定如与本章程不一致的,以本章程为准。

第二十六条 学校普通高考招生宣传工作由招生办公室负责,校内其他单位组织的招生宣传须经招生办公室批准后方可实施。凡未经招生办公室批准,私自宣传导致的招生问题,后果由宣传单位自负。

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适用于河西学院普通本、专科招生工作,由河西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联系部门:河西学院招生办公室

咨询电话:

招生热线:

河西学院官网:

河西学院招生网:

Email:

河西学院招生咨询QQ群:171755237  389107649

河西学院招生办微信公众平台:河西学院招生办

河西学院成人高考报名入口:甘肃省主管部门或张掖市教育考试院河西学院成人高考报名材料:身份证(正反面扫描在一个文件内);非张掖市户籍考生须提供在张掖市证明(张掖市单位工作证明或张掖市居住证);学历证书(报考专升本的考生还须提交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报考医学类和护理类专业考生须提供执业资格证书。河西学院成人高考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河西学院成人高考报名预计于8-9月份左右开始,考试采取个人网上报名方式,分为网上提交报考信息、报考资格审核和网上缴费三个阶段。所有参加全国统考、单考和免试入学的考生均需办理报名手续。考生在此期间需实时关注资格审核情况,若审核不通过,按院校要求重新网上提交材料等待再次审核。另外,2023年河西学院成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招生老师坐标张掖市,是多所学校助学合作办学点,更多关于河西学院成人高考有想了解的欢迎提问,如河西学院成考报名时间、报考条件、成绩查询、成考专业、成考答疑等,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河西学院成考预报名和资料免费领取入口:

主要供内部交流,其实就是为了养活学院内部印刷厂职工,河西学院作为一个名义上的省二本院校在学术研究方面面对中东部地区高校显得相形见绌。一切还在萌芽阶段,远远不够

河西学院学报官网入口

(一)发表的主要论文1.《关于做好艺术教育的思考》发表于《甘肃教育》1998年第7-8期;2.《论音乐的审美特征》发表于《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3.《试论素质教育中的高师音乐教育》发表于《兰大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1期;4.《对农村中小学音乐现状的思考》发表于《甘肃教育》2002年第12期;5.《少儿音乐创作应当走民族化的道路》发表于《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6.《创造性思维训练在音乐教学创新中的作用》发表于《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第3期;7.《透视少数民族音乐热》发表于《小演奏家》2003年第7期;8.《对目前少数民族歌曲流行状况的担忧与思考》发表于《小演奏家》2006年第7期;9.《论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发表于《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10.《裕固族婚礼歌曲的艺术特色》发表于《小演奏家》2007年第7期;11.《河西宝卷—我国曲艺艺术瑰宝》发表于《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12.《解析裕固族民歌的实用性》发表于《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13.《解放后裕固族传统文化的现状与问题》发表于《丝绸之路》2010年第4期;14.《谈音乐教学思维创新与应用》发表于《大舞台》2011年第3期。(二)主持科研项目1.主持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河西历史与文化”子项目《裕固族民歌赏析与评述》(2005年);2.主持河西学院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民族音乐、舞蹈课复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5年);3.主持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裕固族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2006年);4.主持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裕固族民歌合理开发的现实意义与实施方案》(2009年)。(三)出版教材、专著1.专辑《张爱民作品专辑—河西走廊,我亲爱的家乡》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发行(版号:ISPC-CN-A05-02-300-O/)(2002年8月);2.专著《裕固族民歌赏析与评述》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版号:ISBN978-7-226-03619-8)(2008年3月)3.专著《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版号:ISBN978-7-226-03922-9)(2010年3月)。(四)发表歌曲作品1.《我最亲爱的祖国》发表于《张掖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2.《河西走廊,我亲爱的家乡》、《归来噢,香港》发表于《张掖报》(1997年);3.《赞红柳》发表于《祁连歌声》(1997年第5期);4.《等待在帐房外》、《裕固草原歌声嘹亮》发表于《甘泉》(1999年第4期);5.《母亲》发表于《甘泉》(2001年第4期);6.《太阳照高原》、《赤子之心》发表于《甘泉》(2002年第4期);7.《天使之歌》发表于《甘泉》(2003年第4期);8.《在这永远年轻的地方》发表于《甘泉》(2004年第4期);9.《体会》、《那年冬季》发表于《张掖广播电视报》(2006年);10.《格桑梅朵》发表于《张掖日报》》(2006年);11.《舞蹈生命》发表于《甘泉》(2006年第4期);《枣乡临泽》收录歌曲《枣乡临泽》、《梦回枣园》、《枣树赞》甘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版号:ISPC-CN-H07-06-0007-O/(2006年7月);14.《河西走廊的人们》发表于《张掖广播电视报》(2007年);15.《等待在帐房外》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山河的旋律》(2006年);

很明显是"写"论文了,而且是关于香菱的.

刘仁义,男,汉族,1960年6月出生,甘肃省武山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今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2005年8月晋升为教授。1999年11月任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今陇东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现任河西学院院长,甘肃省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方法论研究交流中心副主任等职。主要从事《数学分析》《高等数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在《兰州大学学报》、《生物数学学报》、《高等理科教育》、《数学教育学报》、《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编面向21世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数学系列教材一套,曾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院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奖多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