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论文10篇

发布时间:2024-06-29 14:32:10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论文10篇

实验室成立以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至2012年底,已发表学术论文2700余篇,出版著作(译著)87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6项和软件著作权226项;完成了国家标准规范30余项,参与撰写国际标准4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5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26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

职称: 研究员性别: 男主要研究方向及简介主要研究方向:下一代文本信息检索模型、辅助机器翻译算法、跨语言信息检索、文本分类、汉语语义理解模型等。目前在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语委项目1项。学习经历1998年博士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1998年至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博士后,从事辅助翻译研究工作经历2001年1月至2003年2月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副研究员 中心副主任2003年3月至2003年9月 英国Birmingham大学 语料库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从事汉英平行语料库研究2003年10月至2004年11月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副研究员 中心副主任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 加拿大Montreal大学 计算机系 访问学者从事高精度和个性化信息检索研究。2005年12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副研究员社会兼职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秘书长中文信息学报 副主编中文信息学会 内容安全与信息检索专委会委员人工智能学会 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委员2003、2004和2005年863信息检索和文本分类测评的组织者2008国际测评NTCIR-7MOAT中文简体任务的组织者国际计算语言学大会(COLING2010)组织委员会主席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在国内外主要刊物和会议上共发表论文50多篇,软件登记5项,软件专利3项,已经培养博士4名,硕士12名。曾获2007年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优秀导师。

人机交互技术学习经历2000年9月-2003年7月1,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1997年9月-2000年7月,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软件,硕士1993年9月-1997年7月,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应用,学士工作经历2010年5月-至今,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2009年3月-2009年8月,UC. Berkeley,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访问学者,合作者:John Canny教授2007年4月-2010年5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研究员2003年7月-2007年3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社会兼职ACM SIGCHI 中国分会主席(2011-)国际医学信息学学会(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Wearable Sensors in Healthcare Working Group, Vice Chair (2011-)第6届中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 2010) 程序委员会主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2010-)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队科学训练信息化平台技术组专家 (2006-2007)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委员(2010-)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在国际人机交互领域顶级会议ACM SIGCHI Annual Conference(CHI)上发表论文4篇(3篇第1作者,1篇通讯作者)。在人机交互著名会议上发表论文4篇(第2/3作者)。共录用和发表论文59篇,合作出版专著一部(第2作者)。获Mobile HCI 2009最佳论文奖提名(第2作者, 21%录用率),获Chinagraph 2004最佳论文奖(第1作者)。申请专利7项(已授权2项),软件著作权9项。获国家体育总局“备战二十八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一等奖(排名第八)。2011年初当选ACM SIGCHI 中国分会主席。专著: 《笔式用户界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戴国忠,田丰著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论文

黄国平博士的论文非常励志,回忆了他如何走出山村与命运抗争的艰难过程,顶住众多的压力,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走到今天,鼓舞着当下的年轻人。

为之动容,是一篇很真实,写出了很多贫苦家庭走出来的大学生的心声,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一步步努力考到了博士其中付出的努力从这篇致谢信中完整的体现。

看完了这位博士论文的致谢,由衷的让我对这位博士产生了敬佩之情,他身上有很多闪光之处值得我们去学习。

他的论文特点就是完全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几乎全都是他真情实感的内心展现,能够让人们引起共情。

中科院研究所论文

并不是说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走红,而是作者写这篇论文的致谢部分走红。在这篇致谢感言中能够看到这个作者,在求学路上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也激励了许多人,在这部分致谢中,作者写了自己的不幸身世与困苦的家境,以及一路走来对学习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最后他也成功了,将学习进行到底。所以知识改变命运是出生寒门学子的唯一出路。

论文最后的致谢部分让人感慨万千,黄博士看似用很平缓的口气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坎坷求学路,但是文字背后蕴藏着难以言述的艰辛与强大不挠的不屈。亲人相继离开,无依无靠的黄博士一边维系着自己的生存,还要为了支撑自己的学业去用劳动换取经济来源,同时付出全部的努力学习。漫漫求学路,终于不负自己。

因为这篇论文非常真实,没有华丽的言词,都是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他出生于四川省一个非常贫困的山区里,母亲去世得很早,父亲也不管他,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一直努力读书,现在任职于腾讯,是行业里非常厉害的大佬。

看完了这位博士论文的致谢,由衷的让我对这位博士产生了敬佩之情,他身上有很多闪光之处值得我们去学习。

中国农科院兽医研究所论文

我的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我的论文致谢2 光阴似箭、时光流逝,转眼之间三年博士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首过去,思绪万千。二十年的寒窗苦读,有过成功的喜悦,亦有过失败的沮丧,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记忆。首先,衷心感谢我的恩师许尚忠研究员对我的淳淳教诲和悉心关怀。在我的学习过程中,从论文选题、试验设计及实施,到论文的撰写与修改,每一个环节中无不凝聚着恩师的汗水和心血。恩师国际化的视野,前沿而精髓的学术造诣,严谨勤奋的治学风格,从容、乐观、豁达、以身立行的做人风格不仅使我明白了如何看待事物,懂得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深刻影响着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在生活方面恩师和师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借此机会向恩师及师母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我要感谢师兄李俊雅研究员。他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学成归国后正是我实验的中期阶段,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他具体指导的。他精湛的数理统计和遗传学理论,开阔的科研视野及为人处事豪爽的性格为我今后的人生树立了标杆! 本试验是在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牛遗传育种实验室完成的,在样品采集和实验实施过程中,得到了陈金宝老师、高雪老师和任红艳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非常感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英汉教授、李青旺教授、陈宏教授、罗军教授、杨公社教授和昝林森教授在论文的选题和试验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感谢张英汉教授在学校对我学习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心。 在即将毕业之际,非常感谢实验室的在读博士荣敏、侯冠彧、邓桂馨、周正奎、黄萌、袁峥嵘和在读硕士贺建宁、李娇、张猛、杜新华等的帮助!感谢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张清峰、张小辉、王兴平、姬爱国、淮亚红、王淑辉、高树新、李恒德和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马腾壑、郭燕青、秦巧梅、田露、吴慧光等同学在实验以及论文撰写方面对我的无私帮助。在此特别感谢张小辉师兄在实验过程和论文整理过程中给予的鼎力帮助!特别感谢我的两位战友张路培和甘乾福博士研究生同学在学习、实验和精神上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实验室姜晓娟老师和史明艳博士后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在此,谨向他们及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我诚挚的谢意! 感谢我的同学张树山、杨海、刘洪瑜,山西农业大学的李武峰老师,中国农业大学的孙秀柱、王少华博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杜老师,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杜立新研究员、王立贤研究员、李奎研究员、李宏兵老师以及乔丽娟、尹春光博士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无私帮助! 在即将完成学业之即,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对我学业的理解和支持。因为我的求学路压弯了父母的腰,榨干了他们的汗,也揪碎了他们的.心。我懂事的弟弟更是小小年纪就用肩膀扛起家业,无怨无悔的支持着我的求学之路。感谢表姐和表姐夫对我学业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岳父一家人对我的关怀和牵挂!感谢我的妻子杨玉梅,感谢她对我学业的理解和支持。为了我的学业,她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正是她默默而无私的付出才使我有信心和毅力完成学业。如果没有他们,我无法想象自己将如何度过这段极具挑战性的学习生涯,衷心祝愿我的亲人们健康幸福! 最后,对本论文试验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实验动物表示崇高的敬意! 谨以此论文献给所有关怀、帮助、支持、鼓励我的亲人、师长、学友和朋友们! 我的论文致谢3 我首先得感谢我的导师张泽老师给了我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有幸来到美丽的西南大学,进入到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进行学习生活,让我与生命科学研究从此结下了扯不断地缘,让我与美丽而又神奇的蚕宝宝结下了一段美好的缘分,让我有幸和那么多优秀的老师为伍,同那么多友好的同学相聚在一起度过了三年美好的时光。 我的研究课题就在这样的一个很好的环境下展开,整个研究方案的设计、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探讨、实验结果的分析到论文的撰写及修改到最终定稿都凝集了张老师巨大的心血和智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张老师总是充满热情的教学方式、学术问题讨论和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希望的态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张老师常常和我们谈论理想,但最后还不忘的提醒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做事。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不只得到了张老师的爱,还得到了师娘的爱,在这双份爱的呵护下,我的身心得到了很好的成长。在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导师张泽老师及师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感谢!还有就是非常高兴作为张老师的学生,有几次与日本东京大学的Kishino教授交流的机会,还有幸与他在美丽的大学城合影,这让我倍受鼓舞和兴奋,让我开始对外面的世界有了一些了解。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和Kishino教授。 在三年的学习和实验中,得到了研究所向仲怀院士、夏庆友老师、鲁成老师、周泽扬老师、何宁佳老师、崔红娟老师、沈以红老师、赵萍老师、代方银老师,潘敏慧老师、李春峰老师、赵爱春老师、潘国庆老师、程道军老师、林英老师、查幸福老师、刘仕平老师、刘春老师、冯伟老师、廖眉老师及重庆大学的余泉友老师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沈以红老师在三年以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我的很大帮助。沈老师从国外回来给我们讲述了在国外生活的情况和美国的社会情况。常常鼓励我们趁年轻时多奋斗,争取到国外去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每次听到沈老师的话总让我充满信心,让我一次次点燃我出国学习的火焰。谢谢沈老师! 感谢肖丽蓉在实验材料上提供的帮助。 感谢分子进化小组所有成员,有了你们我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有趣,在研究的道路上一路相伴。感谢于红松师兄、郭意师兄、韩民锦师兄、孙伟师兄、周作勇师兄,已经毕业的李文乐师兄、李雪师姐、姜云志师兄。自从来到研究所,师兄和师姐不管是在实验上还是生活上对我帮助很多,让我受益良多。程静、高颖慧、王晓莹、李紫文、齐登伟、马艳、史晋绒、肖丽蓉、杨文娟、胡永刚、许红恩、杨绍宇、张化浩、冯丹丹、陈典刚、刘博、周良霄和徐盟书在学习生活中给予的热心帮助。很怀念我们一起深夜做实验、一起就餐、一起运动的日子。为了同一个目标,围绕在张老师身旁,大家齐心协力的工作。 感谢于红松师兄、韩民锦师兄、胡永刚、许红恩在繁忙的事务和实验任务下仍然挤出宝贵的时间来通读我的初稿,给我查找出论文中的无数错误和提出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我糟糕的初稿让他们费尽心思,在修改英文摘要的时候,把于红松师兄的头都弄大了;在内容的语句措辞上让他们晦涩难懂,但他们仍耐心仔细的帮我矫正,让论文趋向于更好。总之有了你们的帮助我的论文才得以与大家见面。再次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 在三年的实验学习生活中,和于红松师兄、胡永刚、许红恩他们的日子比较多,很多个午夜,我们还在实验室里奋战,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来回奔走。我们只为一个目标。 有伍杰在的日子总是不会缺乏欢乐和笑声,我在实验室很多快乐的日子都是与你分不开。我心中的转基因达人和生活达人。 感谢乔梁师兄在实验上的帮助。师兄丰富的知识和高速运转的大脑,在谈起遗传定位相关的知识时总是异常兴奋。 我的论文致谢4 深秋的江南并不冷,只偶尔吹起几许风。摩挲着手中的论文,并不需要翻开,那些字里行间便跃然于眼前。然而论文之中却并不只有字句,追忆之后愈加清晰的,是我即将结束的学生生涯。从家乡的青山绿水到青岛的红瓦绿树,再到上海的繁华似锦和洛城的碧海蓝天,辗转求学已有二十二年。二十二年走来,或疾步匆匆或漫步悠然,或踱步思索或驻足而观,脚下的路在变,路上的人也在变,而唯一不变的,是内心的感动。 七年之前求学于同济,遂投身李杰先生门下。彼时先生不以浅陋,教我一字一句,授我一招一式,谆谆教诲,铭铭于心,如此三年,倏然而过。及至完成硕士论文,尤感先生之学博大精深,区区三载或仅涉一隅,而一己之学尚在发轫之际,于是立定决心而继续追随先生。博士学业伊始,我仍痴迷于技巧枝节,每日手捧先辈之学,略有进益便自以为乐。先生相机教我:问当不流于章句而深追其大意,学者须重思想。先生之言如醍醐灌顶,促我恍然大悟,自此再读先贤之作,所思所想与往日大有不同。于是三千弱水之中恣意挥洒,终取得自己的一瓢。时至今日博士学业即将完成,先生又教我:科学之精神,毕生之追求。先生之言当永远铭记于心,时时策我自省而催我进取。 值此之际,我要感谢我的联合指导教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Chen教授。在洛杉矶求学的两年间,教授深厚的数学功底、精到的研究思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均使我受益良多。在教授的指导下我进入了计算力学的研究领域,教授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使我快速掌握了本领域的思想方法。而与教授的交流中所体味到的风云际会与灵光一现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我要感谢陈建兵副教授兄长一般的关怀和帮助。老子曰:上善若水。陈兄做人秉承润物细无声的品格,而治学坚持水滴石且穿的韧性,为人为学都是我辈的楷模。我同时要感谢周勇老师,陈隽副教授,谢强副教授,高向玲副教授,刘威副教授和冯世进副教授,各位老师无私的支持和帮助尤其令我感动。 特别感谢我的师兄彭勇波博士、范文亮博士和徐亚洲博士,当年与诸位师兄相聚于同济,把酒言欢之际,尝能激扬文字挥斥方遒,回想起来竟是读博期间最难忘的时光。感谢我的同年周俊明博士、贺广零博士、汪大海博士、郝效强和张永利博士,求学期间的相互扶持至今令我难忘。感谢我的师弟黄桥平博士和师妹曾莎洁博士,共同的课题研究使我们成为一个战壕的战友,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进而合作无间。感谢梯队大家庭里所有支持和帮助我的同学们。 我还要感谢Dr. Pai-Chen Guan, Dr. Sheng-Wei Chi, Dr. Yuchuan Tang, Miss Judy Yang, Mr. Chung-Hao Lee, Mr. Shih-Po Lin and Mr. Masa Yoneyama。在UCLA留学期间,你们无私的帮助令我不能忘怀。感谢同济大学的王莉华博士、清华大学的王汉奎博士和山东大学的周婷婷博士,共同的目标让我们聚首在遥远的他乡,而相互之间的支持和鼓励更带给我异样的温暖。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妻子。家人的默默支持和无私奉献是我学业的支柱,而我谨以我的论文,献给一直以来关爱我的家人们! 我的论文致谢5 在此论文完成之际,借此论文向我两位尊敬而又和蔼的恩师王维忠教授、张桂珍教授致以由衷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自年来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实验室学习开始,一直得到两位恩师细心地关心和精心地指导,学生感激不尽!三年的学习期间,无论我遇到任何困难和迷茫,两位恩师总是第一时间指导我、帮助我,使我不至于在前行的道路上偏离轨道,使我不至于在精神上感觉孤单!20xx年我的第一位恩师王维忠教授因病住院,导师在病重期间仍然关心我的实验,关心我的生活。学生永远不会忘记卧榻旁叮嘱我努力作实验的您;现在,我的实验完成了,谨以此论文向我的第一位恩师王维忠教授表示深深的怀念和由衷的感谢!就在王维忠教授逝世不久,就在我最困难的时刻,同时也就在我最迷茫、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刻,我的第二位恩师张桂珍教授毅然决然地收下了我。 恩师张桂珍教授在方方面面悉心地指导我、关心我,无论是课程学习、实验设计还是论文写作,恩师张桂珍教授都对我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您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敏捷的科研思维、开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永远是我学习的楷模!最重要的是您那忘我的敬业精神使我深深地理解了什么才是科研之路!感谢您—张桂珍教授!衷心感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实验室全体老师给予的指导和无私帮助!衷心感谢**等博士在实验中给予我的无私帮助!衷心感谢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博士给与我的精神和实验的无私帮助,没有你们默默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我就不能如此顺利圆满地完成本论文,谢谢您们!最后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我的论文致谢6 时光荏苒,这已经是我在民大最后停留的日子。站在大学的尾巴上,回忆往事,所有的喜怒哀乐一起涌上心头,一切仿佛依然清晰如昨。我把人生最美好的四年韶光留在了武汉,留在了南湖边这所静谧的校园里,不管来日如何,这里的点滴,都会是我生命里最美好的珍藏…… 感谢中南民族大学广播台,给予了我一方自由展示的舞台,在这里收获的太多东西,已经不能简单用语言来表达;感谢付丽君老师,我们的付妈妈,你平易近人的待人之道,宽厚稳重的处事方法是我学习上和生活中无尽动力的源泉;感谢民大广播台和我一起成长的所有台胞,感谢你们给了我四年来最珍贵和最美好的生活。 感谢中南民族大学新闻系高卫华、王均老师,从你们身上,我学到的不仅是文化知识,感谢你们大学四年来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无私的帮助。 感谢我的论文指导涂波老师,你的温文尔雅和不厌其烦,促使我圆满完成了大学最后的答卷。 感谢《楚天都市报》记者向勇;浙江电视台黄小裕、朱贤勇、纪海平;感谢湖北人民广播电台韩涛、梁延、刘征;感谢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天地间》栏目组的所有成员,特别要感谢秦蕾老师;感谢你们带给我新闻从业路上最初的快乐。 感谢新闻系02级3班所有的同学,以及班主任王湖清学长,在这个集体中的每一朝每一夕都已经深刻的烙进了我的记忆。怀念南湖园草地上我们初相逢的时刻;怀念迎新晚会和西瓜杯比赛时我们由衷地互鼓互励。 感谢14#212-214永远的宿舍联盟,余虹毅、房子妤、朱佳、马甜、罗玲、肖越越、骆霞和陈丽娜,当我快乐时,是你们与我一起分享;当我悲伤时,是你们陪我一起度过。感谢四年里每一个与你们朝夕相伴的日子,你们是我大学四年最宝贵的财富! 感谢王樱、安忠辉,你们给了我论文极大的帮助。 感谢同门师姐娄杨、潘宇峰,你们给我指引了一条非常明亮的道路,舞台的明亮和掌声的雷动是我一生最温暖的回忆;感谢朋友钟时杰,怀念和你一起在学生会的岁月,感谢你给过我的鼓励。 尤其要感谢的是我的男朋友。感谢你陪伴我度过的每一个日子,感谢你给予我生活中学习上太多的帮助,感谢你教会了我平和的心态,感谢你给了我对广播执着的热爱和追求,感谢你四年来带给我的每一次感动和温暖。不管来日如何,你都会是我最久远的牵挂! 最后,要感谢我的是我的父母和家人,感谢你们给了我一个鲜活的生命,感谢你们给了我大学四年来最无私的支持,衷心地谢谢你们! ;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考研科目根据专业的不同而不同。

1、090602预防兽医学专业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2、095200兽医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兽医基础、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是新中国建立最早的兽医科研单位,始建于1948年6月,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的国家级专业研究所之一。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是:承担动物传染病防治相关领域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方向性的重大科技项目,解决与其相关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推动动物疫病防控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

扩展资料: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教学建设:

1、根据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读研究生350人,获得1篇全国百篇优博论文,连续多年获得中国农科院优秀博硕士论文。

2、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读研究生可以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研究生院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以及其他企业奖学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袁学志,男,四川省南部县人,1957年11月生,中共党员, 研究员。 1974年7月在生产队务农, 1976年12月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当兵,1984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1984年7月至1998年6月在农(牧渔)业部教育(宣教)司工作,任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兼任全国农科教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其间:1984年10月至1986年1月在河北涿县中国农大农场青年干部基层锻炼,任副组长、组长;1996年3月至1997年12月在湖南省衡阳县挂职锻炼,任县委副书记并兼该县西渡镇党委第一书记。1998年7月至2000年1月任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2000年2月至2002年11月,中国农业大学副校级。2002年12月至2007年8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副司级)、支部副书记。2007年8月起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北京分中心)党委书记、副所长(副主任)。长期从事农业教育与科技管理工作,截止到2011年,先后参加了17个课题研究,其中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2个;中组部、农业部、原国家科委、人事部、教育部、广东省、院、湖南省农科院等课题12个;FAO课题3个。曾任2部著作和1本杂志的主编,3部著作的副主编,参加5部著作的编写,6部著作的编委与审稿。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60多篇。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农业部工程建设项目项目评估专家、第二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评审委员会委员。 文杰,男,1963年7月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博士,爱尔兰Cork大学博士后,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农业部神农计划人才,《畜牧兽医学报》主编。研究领域包括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家禽育种与生产等。截止到2011年,参加国家攻关专题“饲料添加剂预混料配方的研究”,2篇研究论文分获“第二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评选一等奖和“首届全国青年畜牧科技人员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主持的“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0~2周龄雏鸡饲料配制技术及营养参数研究”,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九五”期间,主持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羽矮脚肉鸡新品系选育”,完成了“鸡的饲养标准”(修订)、和“黄羽肉鸡质量分级”等工作。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黄羽肉鸡育种和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和国家“十·五”“863”课题“中国特色优质肉鸡新品系选育与开发”等课题。 王加启,男,1967年6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室主任。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截止到2011年,主持完成国家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科学基金(IFS)项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和“十五”“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奶牛现代集约饲养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等重大科研课题。担任“九五”和“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畜禽规模化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首席专家。“十一五”期间承担主要课题有“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奶牛高效饲养关键技术研究及开发”,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牛奶安全优质生产与加工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共轭亚油酸牛奶生产技术产业化示范”,农业部农业投入品监管项目“液态奶中复原乳监测”,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监测项目“防范疯牛病饲料例行监测”。 畜牧学专家。男,1925年3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5年毕业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类预科,1948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获农学士学位。1948-1952年在该大学研究生院畜产学科攻读研究生,1952年回国。前后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系一级技术员、饲料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研、研究员。1980-2001先后兼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动物营养学分会秘书长常务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现兼任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顾问、中国自动化学会农业专家系统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等职。历任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第一、二、三、五、六、七届畜牧组专家顾问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一届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环保学部院士。翌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截止到2011年,主持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参与或主持国家畜牧、饲料科技规划的制定和论证,是动物营养学会的创立者之一。4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5项获得省级科学进步奖,出版专著28部,发表论文260余篇。他本人先后十多次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中国农学会等表彰和奖励。1998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杰出贡献奖。2001年主编完成的《中国饲料学》 ,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论文

《畜牧兽医学报》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畜牧兽医科研工作者、院校师生及管理者。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专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中英文稿件。本刊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编辑:《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刊号:ISSN0366-6964/CN11-1985/S;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邮编:100094;印刷:北京科信印刷厂;国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中国国际书店)北京399信箱;订阅:全国各地邮局;邮发代号:82-453;国外代号:M446 。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考研科目根据专业的不同而不同。

1、090602预防兽医学专业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2、095200兽医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兽医基础、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是新中国建立最早的兽医科研单位,始建于1948年6月,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的国家级专业研究所之一。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是:承担动物传染病防治相关领域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方向性的重大科技项目,解决与其相关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推动动物疫病防控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

扩展资料: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教学建设:

1、根据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读研究生350人,获得1篇全国百篇优博论文,连续多年获得中国农科院优秀博硕士论文。

2、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读研究生可以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研究生院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以及其他企业奖学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1、《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畜牧兽医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主要刊登中国畜牧兽医各学科应用基础性及高新技术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和文献综述;读者对象是中国国内外畜牧兽医科研工作者、院校师生及管理者;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2、《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性的学术期刊,本刊为月刊,全年定价120元。

其前身是1981年创刊的《兽医大学学报》,由当时的解放军兽医大学主办,1994年学报依托本校兽医专业的学科优势,实现了由综合性高校学报向专业性学报——《中国兽医学报》的转变。

本学报是由吉林大学农学部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是国内兽医界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核心期刊之一。被CA、CAB、AGRIS、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近20种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性刊物收录。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提倡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报道中国国内外预防兽医学方面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开展学术交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主要反映中国有关畜禽和经济动物的传染病防治和生物制品等的最新科研成果,交流工作经验及防治畜禽传染病的专业知识,促进中国兽医科技的发展,更好地为畜牧业生产服务。

4、《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科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类期刊。

《中国兽医科学》创刊于1971年,前身为《畜牧兽医科技资料》,曾用名为《兽医科技资料》、《兽医科技杂志》、《中国兽医科技》;2006年,更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科学》适于兽医科学研究人员、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师生阅读,也适合各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参考。

5、《中国兽医杂志》

创刊于1953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承办的兽医专业全国性科技期刊。

《中国兽医杂志》主要栏目有调查研究,实验观察,临床资料,病例报告,经验交流,中西结合,文献综述,犬猫保健,鱼虾疾病,兽医药械,卫生检验,诊疗新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畜牧兽医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兽医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兽医科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兽医杂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